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抽血室护士论文

抽血室护士论文

时间:2023-02-04 17:25:52

抽血室护士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抽血;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静脉抽血室是医院的窗口,是门诊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气候因素使病患人数呈上升趋势,相应的优质护理服务要及时跟上,才能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其中解决好门诊抽血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患者对医院诊疗和管理水平认可度。现介绍如下:

1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抽血时间太集中 根据门诊的工作特点门诊患者抽血高峰集中在8点~9点半,由于检测项目大多需要空腹,患者长时间空腹急于抽血,又或者抽血后的患者急于做其他的检查,在等待抽血的过程中出现拥挤,烦躁,谩骂,不配合等引发风险事件发生;

1.2抽血室的环境 抽血室内狭小,密闭,容易影响患者的心情,也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空气不流通,由于规范操作需带口罩,有的老年患者听力不好,又阻碍与患者的沟通,导致操作不规范,工作效率降低;

1.3抽血室的人员配备不齐 由于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抽血室患者有200~350人/d左右,工作量大,抽血护士人手不足,静脉采血要求高,超负荷的工作易导致患者滞留时间长,护理差错的发生,引发护患矛盾;

1.4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欠缺 由于抽血室的工作单一,操作相对简单,个别护士不加强自身学习,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不严格,忽略对患者整体的细心观察,对晕针,穿刺点出血等意外事件处理不及时,不能一针见血,患者抽血失败率,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偏高,而患者满意度却偏低[1],护理安全风险增大。

2防范护理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合理配备抽血室护理人员 根据排队论模型[2]计算出我院抽血室上午配备4名和下午2名护士,实行新老搭配上岗,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在抽血高峰时间增加抽血护士人数,可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2改善抽血室的环境 宽敞整洁,通风良好,室内装冷热空调及排气扇,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秩序井然的抽血环境[3],增设抽血候诊区,休息区,安装叫号系统,叫到号码的患者前来抽血,还没叫到号的患者可以安排其他的检查项目,合理安排等候时间,患者有序的就诊,护士抽血的压力刺激减轻,操作更加规范,语言亲切,态度温和,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2.3开展一站式服务 协同其他科室如门诊收费,检验科,把收费,检验,抽血,取报告单安排在同一层楼,减少患者跑上跑下的繁琐重复排队的烦恼,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便捷服务流程。

2.4加强护患沟通 热情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病情,主动询问检验项目,详细解答抽血患者的疑问,及时处理突况,如特殊项目的应急处理[4],有晕针史的患者应改采取预防性卧位抽血,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才能减轻患者抽血时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给患者安全,信任感,保证护理安全;

2.5提高业务素质 抽血室的工作量大,患者择优心理明显,需要有高年资的护士上岗,平时加强岗位练兵,用新老护士结对子的形式使青年护士的穿刺水平不断提高,熟练掌握各种抗凝管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规范操作,以满足患者的择优心理;

2.6 培养护理人员的品德修养,调动工作积极性 培养护理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主人翁的革命精神,实行岗位责任制,以物质、情感、荣誉、赏识为主要手段的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提升抽血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潜能,发挥聪明才智,把门诊抽血室工作做好,带动科室的发展。

3结论

通过对门诊抽血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安全防范对策,把患者的需求摆在第一位,改善了医院的服务设施,合理调配了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为医院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雪梅.石敏.王红霞.预防标本拒绝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1,12(26):17-18.

[2]高强,李萍,陈云,等.排队论模型在北京8所三级甲等医院采血室护理人员配备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1):11-13.

[3]邓芳丽.借鉴日本护理管理模式 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学报,2010,5(29):727-728.

第2篇

【关键词】  注射室;风险管理;服务流程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门诊注射室是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的窗口部门,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紧张,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事故容易发生,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注射室的服务流程重塑,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调查资料

1.一般情况 病例来源于2008年1~12月和2009年1~12月在我院注射室注射和抽血的患者,注射人数分别为132000次和191000人次。同期收集在我院注射室发生的纠纷数、护理投诉数,差错次数,医院监察室每月调查的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的平均数。经调查,2008年度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2009年度,没有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2件。

2.风险评估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理对象为多年龄段、多病种的输液患者,以年老体弱和学龄前儿童为主。患者流动性大,来院时间不固定,使输液治疗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在上午。静脉用药种类多,护士有对药品名称和剂量规格不熟悉的情况,患者来自不同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执行,不时仍有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输液时,护士服务态度问题,穿刺技术不熟练,都可引起护患关系不协调;病人个体差异、药物调剂问题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抽血时,病人血管因素加上护理技术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病人的不满;化验单填写不全或漏抽血样,或用错试管,都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先评估这些风险,有备无患,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1.优化服务流程

(1)扩大装修注射室:对门诊注射室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布置输液区环境,将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配备了60张多功能输液椅和15张输液床,10张小儿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患者的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设有小儿活动游乐室,内备有各式各样的小儿玩具,使小孩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玩耍,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同时在门诊楼层增加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儿的大小便及各种拉圾。输液区内配有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饮水机等,为病人提供温馨的输液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划价、交费、取药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的畅通,大大减轻患者候诊时的不安情绪。每个输液区设立输液分诊台,由一名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抄写输液单,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输液区位,并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为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输液差错,发放双座号牌,一式两份座,一份挂在输液瓶上,一份交给病人。护士将配好的药连同处方、输液卡、座位牌到患者座位或床前,核对无误后,才进行注射。

(2)抽血室信息网络管理:收费处、化验室、抽血室电脑联网,收费处计算机收费时存入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信息,护士录入病人收据号码后电脑即显示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清单,核对后准备好试管,录入试管并打印条形码给病人,抽血护士给病人抽血并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病人凭着试管条形码到化验单打印处去取化验单。从而减少了手工抄写容易出现的漏项、难辨认等差错。

(3)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加强护士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三查七对”,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应定期检查,一些高危的药品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放置,如氯化钾,磷化钾等应和其它药品分开放置,严格把好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输液的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做好输液观察:护士要随时掌握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利用巡视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避免空腹输液,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代谢减弱,针刺可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极易造成头晕、恶心等“晕针”现象。不能擅自调节滴速,输液滴速过快会使全身不适,肺水肿等。宣传栏内提供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如禽流感的预防、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增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加强基础建设

(1)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根据本科室特点做好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年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各两次,做到人人达标。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医疗、护理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修订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护理纠纷或投诉时的处理程序等。

(2)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每月评价护理风险干预有效性,对所发生的护理问题,病人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调整。注射室与门诊医师、药房、检验科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3)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量大,未能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繁忙而嘈杂的工作环境使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给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工作忙乱而出错。病人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病人的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处理,病儿发热没有及时观察等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编制,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患者治疗高峰期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缩短治疗高峰期患者等待的时间,设立弹性班,改变忙闲不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合理排班,每班设有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评价 根据两年来门诊注射室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患者意外事件的例数,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32000例,其中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护理满意的人数达114200人,满意率为86.52%;2009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91000人,其中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0件,护理满意人数达181900人,满意率为95.24%。2009年与2008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率由86.52%上升到96.24%。讨 论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健全门诊输液室的服务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可保证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针对门诊输液室和抽血室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输液区域,提高门诊输液质量,使病人投诉、护理差错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注射室护理投诉人数由30例下降到10例,护理差错次数由3例降到0,患者满意率由86.5%上升到96.2%。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护士的业务技术不高引起的护患纠纷:如注射时因操作技术不当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②静脉抽血时反复穿刺,取标本时操作不当,致血标本溶血、凝血等;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解释不到位,没有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引起的护理纠纷;④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⑤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做好查对制度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我们通过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素质、法律知识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改善注射室环境,重塑注射室服务流程,简化病人的就诊流程,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杜绝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于辨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门诊输液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我们认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黄美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5): 49-51.

第3篇

【关键词】抽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分析;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6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01-021针刺伤

1.1危害据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发生暴露后感染HBV的几率:6%-30%;感染HCV的几率:3%-10%;感染HIV的几率:0.2%-0.5%。

产生致命后果的同时可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

1.2因素

1.2.1对于针刺伤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医务人员不熟悉职业损伤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不重视自身保护,对针刺伤未引起高度重视以及工作繁忙等均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1.2.2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针刺伤其中,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是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在工作忙碌时,仓促的针帽回套更易发生针刺伤。

1.2.3用具不符合要求安全用具的投入不够,未购置足量的、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利器盒,采血针头两针之间的软管距离过短或材质过硬也是导致针刺伤高发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1.2.4不良的工作习惯如污染针头的处理都是习惯性、随意性、机械性的;抽血拔针时往往图方便不抓针柄,拔除后针尖旋转刺伤操作者及患者,笔者曾因这种不良习惯被丙肝患者针头刺伤。

1.3预防

1.3.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介绍各种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特别是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达到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损伤的危害,增强防护知识,做好职业防护的目的。

1.3.2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几率,如提供便于丢弃利器的容器、使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征集抽血护士对采血器具的要求来采购等。

1.3.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护士要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工作流程要严格、规范。在接触患者的血液时,要记得带上手套,将使用过的针头进行分离并且妥善处理,为了避免被血液污染,医护人员要带上手套,带上手套的被污染的概率会不带手套降低5成左右。经过使用过的针头或者其他医疗垃圾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统一销毁,当护士抽血完成时为了避免刺伤患者,护士要将针柄握住,处处为患者考虑。

1.3.4对于高年资护士或工作任务繁重时,自我保护意识减弱因为操作熟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了急于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随意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除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外,在抽血高峰时,应采取弹性排班、增派人手,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1.4处理

1.4.1当不慎发生针刺伤后,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清水及肥皂液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

1.4.2填写报告卡报院感染科对乙肝或丙肝阳性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乙肝阳性患者锐器刺伤后,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丙肝阳性患者针头刺伤后,查抗体的同时要查HCV-RNA。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

1.4.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尽快请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评估,并在24h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第4、8、12周及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2其他

2.1危害及因素

2.1.1化学性危害抽血室常用的化学性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均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刺激黏膜引起胸闷、头痛,甚至哮喘、肺水肿,同时引起细胞突变,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洁芙柔速干手消毒液和洗手液均可引起皮肤干燥和皮肤刺激等现象。

2.1.2生物性危害来自生物性的危害,在抽血室经常有患者进入或流出,室内的空气不流动或较为封闭就造成了室内的病源的微生物比较多,人员密集和加速会造成微生物的传播,这样就加重了对来抽血的人群的呼吸道的传播、感染。

2.1.3生理性危害在门诊进行抽血的护士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群,长期的站立就会导致下肢静脉曲张。这是由于下肢的静脉血液流动不畅,经常如此会导致下肢淤血。并且抽血的职业病,在给病人抽血时固定的姿势会导致颈部肌腱肌肉疲劳,长时间就会压迫颈部周围的神经线和脊椎动脉,严重时会导致颈部周围组织水肿,最终形成颈椎病。

2.1.4心理社会性危害门诊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每天进行抽血人数非常多,护士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就会导致神经劳损、疲劳,高节奏的工作还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

2.2预防

2.2.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抽血室工作流程并张贴在抽血室窗口,让患者了解抽血的流程,从而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2.2.2定期通风透气进行空气消毒时,选择午休和下班后,既保证了感染管理要求,又保护了工作人员,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

2.2.3化学性危害的防护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使用消毒剂处理血污擦拭台面时,应戴橡胶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2.4生物性危害的防护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掌握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减少医院感染,应用消毒隔离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如果不慎被特殊病人的血液、体液所污染,做好清洗消毒及跟踪。做到基本防护措施,洗手和手消毒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一项措施,连续操作中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减少感染机会。因此,认真做好七步法洗手、戴口罩等。

2.2.5生理性危害工作中应重视姿势自我调节,尽量避免被动操作,保持良好工作姿势,适当的活动肩膀、颈椎、腰部等。长时间站立时,可两替支撑身体,下肢适当原地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静脉淤血。回头取物时,颈部与身体同时转动。生活上注重营养,吃好早餐;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预防生理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2.2.6心理社会性危害加强心理训练,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对待病人热心、耐心、爱心,同情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心理紧张,放松情绪。合理安排休息,娱乐身心,使工作和生活节奏有张有弛,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到最低。3小结

抽血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护士职业防护问题,充分认识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规范操作,提高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树立全面性防护概念,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度及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诊治疗体系,从而将职业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参考文献

[1]郑晓澜,邸英如,郭蕾.医护人员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503.

[2]王英,岳秋菊.针刺伤原因分析和防护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5月第9卷14期

[3]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3-174.

[4]尚德慧,刘玉辉.门诊采血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0(5):262-263.

[5]陈燕玲.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20-1121.

第4篇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德阳市 618000

【摘 要】目的:PDA 在临床工作中的使用可以使医生及护士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使我们的工作激情得到提升,使患者对我们的满意度有所改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对有使用PDA 及未使用PDA 工作时的效率予以对比。结果:使用PDA的过程中,医生护士工作效率明显较未使用PDA 时有所提高,病人满意度有所改善。结论:PDA 在临床工作中的使用方便你我他。

关键词 PDA;临床工作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新的技术都对人们带来更多福利,而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PDA 的使用更是给我们医护人员带来了方便,给患者带来了方便。我们医院于2011 年开始使用PDA,从此沿用至今。PDA,英文全称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即个人数码助理。它以医院现有的HIS 系统为支持平台,将信息查询和采集延伸到床边,实现了医护人员工作的实时、适时、限时、延时、量化的管理[1]。有了PDA 的存在,我们工作得以实现“无纸化”,减轻医生护士工作压力,使医护人员得以有更多是的时间照顾病人,实现将时间还给病人,使得病人对我们的满意程度得到提高,实在是方便了你我他。

1 PDA 使用前科室情况

1.1 医护人员

1.1.1 工作量大

我科室为老年科室(呼吸内科),在编床位46 张,平日里病人数目就很多,更别提到了秋冬季节,季节交换时节等,在这些时候,科室时最忙的了,住院病人床位可能加至100 张。在这严酷的环境下,医生护士的工作量更是大大增加. 例如: 医生新收治一名病人要详细询问病人病情,把所有病情资料纳入病历夹里。每天医生查房还要携带繁重的病历夹到病人床旁,询问及翻看病历夹,很是不方便。护士方面:在没有PDA 之前,所有的护理记录,体温单,输液标签全是手写,这样即容易出错,又耗时。例如收治一名新病人,护士要先手写一份病人的腕带,再创建一份生命体征表,护理记录表,体温单,全是手写,这些又耗时又费人力。所以医护人员工作起来很是吃力。

1.1.2 工作压力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闹,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更是觉得压力大,新闻里时不时地报道哪家医院又发生医闹,患者因不满医疗条件而对医生护士大打出手,往往这些新闻都让我们看得吃惊,也生怕在自己身边会发生同样的事情。因为我们医护人员也是压力山大。在没有PDA 之前,医生护士面对这么多病人,难免会出错。比如:医生开错医嘱。护士输液错误等。

1.1.3 工作积极性差

在没有PDA 及医院的His 系统之前,医生护士在面对每天的工作量大的前提下,我们往往会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医护人员工作时积极性大大降低。

1.2 患者

在众多前提因素下,作为一位正在住院期间的患者,面对医生的繁忙,护士的繁忙面前,很多不了解的患者就会觉得这里的医护人员态度差,服务差。

2 PDA 使用后科室情况

2.1 医护人员

自从2012 年科室引进了先进的技术的帮忙,医生这边有His 系统,护士有了PDA,科室医护人员都觉得工作压力没以前大了,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例如: 现在科室新收治病人,医生只需在His 系统里记录病人的相关疾病及病人相关休息,电脑就会自动生成,护士只需在电脑里打印病人腕带,同时在电脑里创建病人护理休息,例如:护理记录单,体温单等,省去了以前手写的麻烦,而且不容易出错,着实省时省力。再者,医生查房再也不用每次都得搬运重重的病历夹了,只需在PDA 上查看病人所以的相关信息。而每次医生查房完成后若有医嘱,只需在电脑上下达医嘱。护士这边PDA 上就会显示。例如:医生下达抽血医嘱,护士先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抽血的标签,再携带PDA 到病人床旁,用PDA 上的扫描枪对着病人的腕带一扫,抽血的信息就出来了,护士再通过三查八对后就可以对病人进行抽血了。完了再在PDA 上签字。这一过程就轻松完成了,相对以前而言,的确是少了不少麻烦啊。这样一来,医生护士的工作热情大大提高,工作态度也得以转变,有了PDA 啊,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大减轻,同时它也给我们医护人员提供了法律依据。

2.2 患者

自从科室引用了PDA 后,住院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得以改观,以前觉得医生护士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理患者,现在PDA 为医护人员省下更多是时间来照理患者。科室抽查的住院患者满意度由以前的85% 增加至96%,同时对于出院患者的回访里,满意度由以前的80% 增加至97%。

结果:PDA 的使用使得医生护士工作热情提高,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得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结论:看来科技的确可以改变我们,更能帮助我们,有了PDA 的帮助,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得更好。PDA 在临床工作中方便了你我他。

第5篇

针刺伤是一种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1]。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锐器伤接种传播,如HBV、HCV、HIV等。对护士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解我院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相关情况,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我们对全院护士2012年1~12月份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做了调查并进行原因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院护士216名,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1.6岁。科室分布:儿科27名,内科32名,急诊科27名,换药室2名,妇科15名,产房12名,手术室24名,ICU 13名,外科29名,中医科11名,供应室6名,神经外科15名,其他3名。工作年限:1~3年67名,3~5年48名,5~10年41名,10~15年39名,15年以上21名。

1.2 方法 采用《中美护士针刺伤相关研究对比分析》问卷内容设计调查表,被调查者多项或单项选择,不记名形式填写调查表,共发放调查问卷216份,收回有效问卷209份,有效回收率96.75%。

1.3 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针刺伤发生率调查结果 发生针刺伤147例,发生率70.3%。其中1~3年61例,占41.5%;3~5年40例,占27.2%;5~10年29例,占19.7%;10~15年11例,占7.5%;15年以上6例,占4%。见表1.

3 讨论

3.1护士针刺伤发生现状 本调查显示我院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极高,占调查人数的70.3%。多发生于低年资护士,参加工作时间1~3年的发生针刺伤61例,占41.5%。防护意识薄弱,抽血或注射不戴手套的37例,占25.1%。具体受伤环节以回套针帽多见,回套针帽时发生39例,占26.5%。这与刘杰等[2]研究相符。自我防护意识淡漠。

3.2 锐器伤防护相关情况 本调查显示,发生过针刺伤的护士在受伤前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41.4%,我国是HBV的高发区,而且HIV又处于快速增长期,医务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环境,锐器伤造成的血源传播性疾病的危害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3]。护士发生针刺伤后,在上报方面知之甚少,并且上报后也得不到相关的服务。

3.3 护理工作中的防护措施

3.3.1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提高护士的自我防防护水平需要护士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避免操作中手忙脚乱,减少意外损伤;掌握专业知识和流行病学知识,有助于护士主动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掌握针刺伤的处理措施及报告制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3.2 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确保护士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4]。穿刺、注射、抽血时戴手套,正确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改掉回套针帽及拔出针头等不良习惯。

3.3.3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职业防护管理。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针刺伤的发生频率呈正相关[5]。医院各病区科室根据实际工作量,给与相应的编制,科学排班。针刺伤后,尽量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后包扎伤口。并按“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做好登记、报告、评估暴露级别、进行血清学检查和追踪检查,必要时应用安全有效地生物制剂,以避免或减轻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随访并存档。

参考文献:

[1] 刘立. 最新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职业暴露与防护实用指南. 北京: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2006, 993.

[2] 刘杰,张素香.护士针刺伤调查情况与分析[J].人民军医.2012,313医院医学论文专刊.71.

[3] 李碧秀, 杨瑞蓉.护士在不同操作环节中发生锐器伤因素的调查与探讨[J].现代临床医学.2009,35(4):305-306.

第6篇

【关键词】 沟通;规范性;服务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检验科在医院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检验科工作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服务,一直以来,检验科只注重其内部的工作,包括各个小科室之间的联系,却忽视了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无形之中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之间就产生了距离,从而导致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关系不协调,处理事情不全面,易发生问题[1]。结合我单位的一些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经验感受。

1检验科和疗养科室存在的问题

1)检验人员与护士之间的问题。护士采集标本时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为:①采血时抽血不当导致标本溶血。②知道所要检查的项目但是血标本打错管子,如要求做血沉,却把血打入生化管子中。③采集完之后未取下针头而导致溶血。④抽血量过多或过少。⑤抽血时间掌握不够标准,尤其是餐后血糖的检测。⑥未及时通过网络审核。

2)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临床医生所开化验单项目不全,漏开或少开,网上申请和化验单项目不符合。检验人员漏做或少做,项目回报张冠李戴或报错。

3)开展的检验新项目没有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检验参考范围的调整未与疗养科室沟通完全。

4)检验报告单未能及时回报和送出,标本采集运送及保存不当,标本被污染、标本溶血、脂浊时未做处理。

5)网上申请项目与检验化验单不一致,包括少申请,多申请,没申请。

2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临床医生应主动与检验人员进行交流,由于检验医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更多新的检验项目将开展起来,临床医生应对新开展的检验项目标本的要求、临床意义、参考值、影响因素等进行讨论与交流,使各科室间的工作能够协调发展。

2)检验人员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及解说, 建议增加护士到检验科轮转,了解检验科工作流程,掌握凝血管子及抽血用量等等。

3)检验科人员应适当参与临床实践,熟悉疗养科室工作流程,掌握所做的常规项目和特殊检查项目。

4)定期向临床科室发放征求意见书,依据临床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改进工作。同时争取时间,搜集临床信息反馈给检验科。检验人员一有问题马上反馈给疗养科室,并记录在案。

5)加强临床合作,检验科的每一个新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临床,一个新项目必须得到临床医生的支持,必须使疗养科室医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检验科有必要把新项目的各个参考参数及优缺点告知给医生[2]。

6)加强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建立适当的奖罚机制,减少人为的误差。

总之,疗养科室与检验科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工作中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有通过双方的沟通,相互理解,认真仔细分析问题所在,紧密配合,建立起一系列的疗养科室的信息反馈系统,以便更好地配合开展疗养工作,检验科和疗养科室才能更好地和谐发展,更好地为飞行员、老干部服务。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子痫 抢救 护理体会

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简称妊高征。为妊期特有疾病。目前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临床上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上,若能及时准确和有效的救护,将大大降低母儿的死亡率。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8例 。在有效的治疗抢救过程中,医护密切合作,充分利用护理程序,实施优质护理,提高了抢救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 抢救:

2.1 迅速置于抢救室单间病房,对抽搐绪约束四肢,加床栏、加压给氧,上保留尿管。

2.2 解痉,首选硫酸镁。25%硫酸镁20ml(5g)加入25%葡萄20―40ml静推缓慢(>5分钟)。继之用25%硫酸镁60ml(15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入。

2.3 降压,肼本达嗪40mg溶于5%葡萄糖500ml滴注,维持合舒张压90mmhg。

2.4 镇静,首选安定10mg肌注、抽搐时10mg静脉推注,1/3冬眠1号合剂(杜冷丁100mg、氯丙嗪50 mg、异丙嗪50 mg)溶于25%葡萄糖液20ml静推(>5分钟),其科2/3量溶于5%葡萄糖250ml中作静脉滴注。

2.5 扩容:常用扩容剂有白蛋白、血浆、全血、平衡液等。扩容应在解痉基础上进行。

2.6 利尿:仅限于全身水肿,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血容量过高者。速尿20―40 mg静脉推注。降颅内压时,应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

2.7 适时终止妊娠:是术为重要的措施之一,其指征:

2.7.1 子痫前期积极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者

2.7.2 子痫前期胎龄已超过36周,经治疗好转者

2.7.3 子痫前期胎龄不足36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存活者。

2.7.4 子痫控制后6-12小时者。

终止妊娠方式根据产科情况决定[2]。

3 护理措施

3.1 做好产前宣教,护理人员与对子痫前期患者家属共同讨论妊期自我照顾的方法。解释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患者宜采侧卧位可以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量对降低血压、促进排尿有良好的作用。以左卧为宜,可换右侧位,避免平卧位。卧位期间可在床上轻轻活动四肢,阅读听音乐等,防止久卧所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等。

3.2 指导患者饮食,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含纤维维生素、补充蛋白质损失和防便秘;若有全身水肿则限制盐的摄入。增强患者自我防范意识,督促坚持每天数胎动,测体重及时发现异常。

3.3 子痫患者,控制抽、防脑水肿加重。脑水肿与抽搐互为因果。

3.4 镇静解痉。快、稳、准建立静脉通道。应用硫酸镁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及有无中毒反应,每次用药前或持续用药期间,均应检查膝反射,膝反射必须存在,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ml。

3.5 氧气吸入。减轻脑水肿、改善胎儿宫内窘迫,抽搐时持续氧流量4-6L/min,至患者意识清醒。脑水肿严重、颅内高压的患者,可间断上氧。

3.6 避免刺激,预防抽搐。24小时全天监护,灯光暗淡,病室清洁、空气清新、温度适中,杜绝探视,集中操作治疗,做到“三轻”,避免外来声、光、冷刺激。

3.7 注意气道通畅,防止室息。左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净呼吸分泌物,必要时用舌钳、开口器,防舌后坠者塞呼吸道,禁食、水、服药,做好口腔护理。

4 产科处理:

4..1 一经确诊,子痫前期保守治疗,无效者终止妊娠。并密切观察加强监护。及时早识别DIC早期征象。子痫合并肝功能损害,终止妊娠以水囊引产较为安全,并在分娩时减少产妇用力,尽量缩短产程。产后用催产素加强宫缩,防止产后出血。宫颈不成熟才可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后子痫多发生在产后24小时直至10日内,故产后不应放松子痫的预防。

4.2 抗血小板凝聚治疗的护理:患者按时服药,准确应用肝素剂量,输液速度要慢,用留置针静脉输液,抽血作生化检查要准确,勿在一处反复穿刺,拔针局部压迫5―10min以上,防止出血。

4.3 严格控制输液、输血滴速防左心衰、肺水肿、肾衰的发生,做好尿管、会护理,定时翻身,防感染、防压疮,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电解质紊乱。

4.4 头部冷敷或冰敷可使头部形成低温环境,以减少氧消耗和解出脑血管痉挛。

5 讨论

5.1 随着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医保政策的推行,科技下乡,文化下乡政策的落实,全民的保健意识得以提高,各基层医院妇产科设有“高危门诊”,对孕产妇进行危险因素的筛查,大大降低孕产妇和胎儿的死亡率。然而有部分孕妇知识缺乏,在整个妊娠期都不到医院作检查,视“水肿”为长胖、视头昏、眼花为坐“麻将桌”所致,也有的为躲避计生的追查而不上医院检查,这都为筛查带来困难,一旦出现抽搐,病情十分危急。

5.2 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5.2.1 通过上述病例的抢救与护理提示应特别注意观察子痫前期的早期症状,对有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伴有全身乏力的;有恶心呕吐,并有溶血症象,如黄疽、血红蛋尿、穿刺点出血,皮肤瘀斑等,要及时报告医生,以防HEPPL(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综合症的发生,赢得抢救时间。

5.2.2 由于该病发病率为7%左右,而部分年轻护士独立值班前没有参加过该病例的抢救,更不熟知该病例的临床抢救路径,在紧急情况下显得忙乱,如患者抽搐时,牙关紧闭,护士使用开口器、 舌钳时、动作不敏捷,放置位置不到位,以至病人咬伤舌头或把病人的牙齿撬松动;烦燥,抽搐时,年轻医生强制按压肢体,存在安全隐患,约束带使用方法不对,未加防护垫,造成手腕拉伤,穿刺技术不熟练,抢救药物不能及时进入体内,延误抢救时间。在紧急情况下护士能否迅速准确的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取决于平时的训练和知识的积累[3]因此,建立专科专治,培养专科精英势在必行,护理人员要了解本专业的前“五项”重大疾病的发生、表现、治疗、用药,熟知期临床路径,综合临床病例,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熟悉相关生化指标,提高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基本技能迅练.护士长组织高年资的护士模拟训练,传、帮、带;让年轻的护士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抢救和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亲临其境,进入真实紧张的抢救现场,从接收急危重患者的物品准备,到主动、迅速、沉着做好抢救配合,锻炼工作的条理性、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其应急抢救能力[4],以提高产科应急护理质量。在4例患者中,经过抢救和系统化的伏质护理,全部治愈出院。8例产儿仅活3例,4例死于新生儿早产,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症。

参考资料

[1] 妇产科学(第七版)

[2] 《孕产期保健服务手册》乡级(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培训材料)

[3] 陈惠玲,吴振会,向兰兰。急诊科创建院内急救培训基地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9,24(18):14-15

[4] 张宏.临床护士急救技能规范化管理与培训。社区医学杂志,2005,3(1):63-64

第8篇

关键词:安全隐患;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61-01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根据护理风险事件是否直接造成对病人的损害,可将护理风险事件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大类[1,3]。由于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临床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了解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的分布特征,对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预警风险的发生,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现将我在医院工作的一些实例进行总结,为安全护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全院有医护人员800余名,其中护士320名,病床总数360张。2002年护理部成立了风险管理小组,并启动了全院护理风险管理系统。落实风险管理各组人员职责;建立和完善风险事件的评估量表和呈报制度;培训临床护士长和护士;在此基础上·各科护士长按要求进行I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的呈报工作。依据风险事件的定义,结合本院实际列出风险事件的范围,将护理风险事件分为4个方面:①护理差错事故(如执行医嘱给药不当发生给药错误;因护士对病人查对不当引发的执行医嘱错误;因护理操作不当给病人造成伤害等)。②投诉事件(如因护士态度不好引发病人投诉;因病情观察不到位引发护患纠纷;或护士操作技术欠缺引发患方投诉等)。③意外事件(如病人输液反应、摔倒、自杀)。④护士纪律问题(如护士脱岗)。2010年全院共收到100例护理风险呈报表,其中有72例被风险管理小组确认为风险事件。将相关数据录入电脑并且用Excel等软件分析可得结果。

2 结果

2.1 临床常见护理风险事件的构成:结果显示: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分别占12.5%、11.1%和9.7%。三类风险事件占全年护理风险事件总数的33.3%。其次是设施不安全、输液反应和保安问题,分别占8.3%、6.9%和6.9%。医嘱执行延误、投诉护理不当、利器刺伤均占5.6%。肛周糜烂、烫伤、病人摔伤、导管固定问题、纪律问题、病历书写问题、病人意外等均在5%以下。

2.2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科室分布:结果显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多发区是外科、内科和产科,分别占26.4%、18.1%和19.4%。3个科室护理风险事件占全院全年总数的63.9%。其次是妇科、儿科和急诊科,其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分别占12.5%、11.1%和6.9%。此外,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以直接风险为主,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0.6%,间接风险事件占19.4%,直接风险主要来自护士自身,如由于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生错误而引起风险事件;间接风险主要来自医院其他医疗部门,包括药房或后勤系统,如药物使用方法写错,护理设施没有及时维修,采购的护理用品存在质量问题等。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防范应以给药涧题、抽血问题和压疮为重点: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如果将三类常见风险事件做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的重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给药问题和抽血问题均属于护理差错,其后果均会给病人造成直接损害,这种风险事件的原因多与护士有关,所以避免这类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压疮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关,而且还与病人自身因素有一定关系。目前我院采取压疮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是:让全院护士学习使用压疮发生可能性评估量表,用评分的方法确定高风险病人;同时成立预防压疮专护小组,该小组成员对全院压疮评估风险高的病人进行单项护理检查,并对各科室责任护士给予技术支持,使已发生压疮的病人得到更优质的服务。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2,4]。

3.2 加强风险事件高发区护士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临床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临床护士必须了解II期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基本特征、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科室及时间分布,这对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预警风险的事前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4]。临床护理活动,同样也存在风险。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特别是对护理管理对象:护士人员的管理,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教育与培训。本结果显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多发区是内科、外科和产科,其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占全院全年总数的63.9%,其原因可能与这些科室平时工作任务较其他科室重,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且病人对护理质量要求高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提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这3个科室的护理工作,不仅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包括人员素质和人员数量),而且在护理专业技术上也要给予重点扶持和专业培训,同时还要加强护士风险的防范意识。

3.3 建立医院风险管理机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发展,护理风险管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在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有些风险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不只是护士自身,而是由于其他科室或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因此,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晓清.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护理管理杂志.2003,3(6): 522-23

[2] John A,Bavaro.医疗护理质量改进与风险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6):383

第9篇

[关键词] 助产士; 实习; 自我防护;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52-01

分娩室工作环境特殊,如果助产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或防护措施落实不严,易致各种感染性疾病发生。有报告指出,助产士是护理人员中最易受血液性传播疾病伤害的人群[1],而实习助产士在实习阶段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技术操作欠熟练,更增加了职业性损伤的危险性[2]。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2011年度在我科实习的56名助产专业护生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教育对策,以期进一步加强其防护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2009年-2011年度在我院实习的56名助产专业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23岁,学历均为大专。

1.2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3],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研究采用自愿、匿名方式进行,共计发放问卷56份,收回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56名实习助产士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情况,发生率为100%。其中被血液污染者51例(91.07%),被其他体液污染者44例(78.57%),被针刺或刀划伤者41例(73.21%)。

2.2 相关职业暴露环节的防护情况分析 绝大部分实习助产士对抽血、输液、肌内注射、人工破膜、顺产接生、会阴缝合等技术性操作,均有意识进行防护,但正确防护率仅占42.86%-62.50%;对会阴备皮、新生儿沐浴、协助母乳喂养等环节,则无意识进行防护。见表1。

3 讨论

3.1 实习助产士职业暴露的严峻性 实习助产士由于尚处于学习阶段,对职业暴露概念模糊,加之各项技术操作不熟练,防护措施往往不能到位而造成职业暴露。本研究中,56名实习助产士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情况,发生率为100%。其中被血液污染者91.07%,被其他体液污染者78.57%,被针刺或刀划伤者73.21%。因此,实习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损伤情况不容忽视。调查中发现,对于会阴缝合、顺产接生、人工破膜和抽血、输液、肌内注射等技术操作,绝大部分实习生均具有防护意识,但其中部分实习生防护不当或防护不全,主要表现为会阴缝合时操作不熟练;顺产接生时隔离防护措施不到位,血液、羊水涌出污染头面部及肢体部位;人工破膜时误伤自身手指;抽血、注射时未能坚持戴手套进行操作等。而在协助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会阴备皮中,实习助产士普遍缺乏防护意识,尤其是协助新生儿出生30分钟内的早吸吮、早接触工作中,实习助产士往往感同于平日中的生活场景或是被温馨的场面所感染,全然忽视潜在的职业危险,直接抱扶、触碰新生儿造成职业暴露。

3.2 实习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教育

3.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带教老师应加强对实习助产士上岗前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其防护意识。要求实习助产士如实记录被污染的次数,并查阅资料总结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七步洗手法[4]培训考核等,使实习助产士在实习初期就具备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并不断强化以达到“标准预防”,从而减少感染机会。

3.2.2 重视操作环节,培养良好防护习惯 带教老师要重视实习助产士各操作环节的培训。①产妇入院时应认真采集病史,详细查阅以往的检查结果记录。②在助产操作中,要重点指导操作时的防护方法。在进行抽血、备皮等可能会接触孕产妇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更应特别注意。有研究表明[5],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1层乳胶手套,进入体内的血量会比未戴手套者减少50%。每次阴道检查或肛查前要注意膀胱是否充盈,避免在检查时由于紧张等因素使腹压增加导致尿液或羊水喷出污染自身皮肤或衣物。人工破膜选择在宫缩间歇期,尽可能避免高位破膜,并注意在产妇臀部垫好卫生棉垫,使流出的羊水集中处理[6]。行会阴备皮时,应尽量避免在产妇宫缩期备皮,以免胎膜突然破裂羊水流出被溅污。会阴缝合时,应充分暴露后再进行操作,在阴道裂伤较深时,缝合出针时最好学会使用血管钳夹出,以免针刺伤发生。③产后护理是职业防护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应加强防护意识教育,让实习助产士了解到产后护理各环节存在职业损伤的可能及其严重性。产后当天,如产妇恶露量相对较多,在会阴护理时尤其要谨慎。新生儿出生首次沐浴时均应戴上手套,如其母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病人,应安排在隔离沐浴室中。协助母乳喂养前,首先要注意是否具有传染性。自身有皮肤破损者,同样要戴手套才能接触乳汁。④意外接触血液、体液后,不论污染程度如何,均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如手套破损应立即脱去手套,并用肥皂和清水冲洗;皮肤黏膜一旦受伤,迅速按常规脱去手套,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患侧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以相对降低受污染的程度,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水冲洗,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后包扎。

综上所述,实习助产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比较薄弱,产科带教老师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规范其职业防护行为,培养实习助产士的自我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葵,王艳,郭玲玲.助产专业学生实习前经血液感染性疾病防护知识调查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9):l17-118.

[2] 陈嫣红.实习生乙型肝炎防护知识与防护行为的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8(1):9.

[3] 吕巧芸,高福梅,史月萍.医务人员锐器伤害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6):1527.

[4] 方春燕.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J].现代医药卫生,2006,33(13):2081.

第10篇

【摘要】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的原因、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制定预防和处理措施。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2008年我院及周边6家医院3 303名的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303名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损伤675名(20.5%)。易发生职业损伤的医务人员主要为护士,发生率为39.3%,其次为麻醉师,占19.1%;职业损伤原因中防护不够(56.1%)占第一位,其次为违反操作规程(29.8%);职业损伤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急诊科(16.7%),其次是化验室(10.5%);职业损伤发生时机以操作抽血或注射后拔针、静脉输液后拔针过程中高危,占55.3%;其次为手术过程中,占15.1%。 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损伤应制定职业损伤预防处理方案,从预防入手,注意安全操作;须增强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以降低职业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防护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 and risk factor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 medical stuff, and to implement prevention and relative measures. Methods: Sampl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status of occupational injury in 3 303 medical stuff of six hospitals including our hospital.Results: Six hundred and seventy five workers had injury (20.5%). The occurrence in nurses accounted for the most(39.25%), and anesthetists for the second (19.11%). Inadequate prevention was the uppermost reason, and (56.1%), and violation of operating regulation was the second. The most frequent occurrence place wa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followed by laboratory (10.55%). Needle withdrawl after haemospasia,injection or venous infusion was the first risk factor (55.3%), while operation was the second (15.1%). Conclusion: The prevention program of occupational injury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t is improtant to strengthen prevention awareness, boost the selfprevention to decrease incidence.

[KEY WORDS] Medical stuff; Occupational injury; Prevention

在医院中,有很多工作环节对医务人员构成较高的或特殊损害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与其承担的工作有关[1]。随着经血液传染疾病的增多,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意外被使用后的针刺、锐器割伤,而可能发生感染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大[2,3]。因此,做好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工作,能更好地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这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内容之一。 为此本文对我院和周边6家医院3 303名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07~2008年间我院及周边6家医院的3303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其中3家是三甲医院,4家医院是二甲医院。

1.2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 303名的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岗位,以及职业损伤的时间、地点、原因、损伤程度、损伤部位、种类、锐器伤是否有污染,发生后的处理措施等。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职业损伤发生率与种类

2007~2008年间7家医院3 303名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损伤675例,占20.5%。其中 668例为锐器伤,占98.96% ;7例为黏膜伤,占1.03%,其中6例为接生时产妇羊水喷溅至眼睛导致损伤(4例产妇为乙肝患者、1例为丙肝患者、1例为梅毒患者),另1例为医务人员在观察患者瞳孔时,患者突然咳嗽,喷出的痰液喷溅至脸部。

2.2 职业损伤的岗位

医生、护士、化验员、麻醉师、保洁员等职业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7%(57/1000)、30.3%(571/1887)、14.4%(14/97)、19.1%(13/68)、7.9%(20/251)。医生与护士、化验员、麻醉师、保洁员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士与化验员、麻醉师、保洁员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化验员与麻醉师比,麻醉师与保洁员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2.3 职业损伤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201例(29.8%),防护不够379例(56.1%),工作环境欠佳(如光线暗、操作环境狭窄)49例(7.3%),患者因素29例(4.3%),其他原因7例(1.0%)。

2.4 职业损伤发生地点

分布依次为病房330例(48.9%),急诊科113例(16.7%),化验室71例(10.5%),手术科96例(14.2%),口腔科42例(6.2%),供应室23例(3.4%)。

2.5 职业损伤发生的时机

主要为静脉输液、注射和采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中导致损伤,如注射器使用后针头重新盖帽、移去未盖帽的针头,共373例(55.3%);其次为手术中传递刀片、手术缝合导致损伤, 共102例(15.1%);丢弃锐器导致损伤52例( 7.7%);其他84例(12.4%)。

3 讨论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从而引起皮肤黏膜或组织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并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4]。

从结果中发现,护士是医院中发生职业损伤最多的高危人群,约占30.3%,其次是麻醉师、化验员、保洁员、医生。究其原因是护士接触医疗锐器、注射器、输液器的机会最多,被刺伤的潜在风险随时存在[5]。在病房工作的护士,因工作繁忙,加之工作压力大,发生职业损伤的机率高。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是预防职业损伤的重要环节[6,7]。护理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医务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教育和宣传,督促医务人员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足够的个人防护,预防发生锐器伤、皮肤黏膜接触血液、体液显得尤为重要。

医务人员遵守操作规程,是减少发生职业损伤的重要保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抽血或注射后禁止双手重新盖帽,若需盖帽,则使用单手保护技术回套;禁用直接用手从使用后的注射器上移去针头;手术中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锐器盒放在方便使用处,丢弃锐器前应检查是否有破损、装有的锐器是否超过2/3,并确定无针头突出。另外,根据《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建立合理的锐器用后处理办法。确保医疗废弃物丢弃在一般人无法接触到的地方,并贴上警示标志。

医务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强调接触到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的操作时应戴手套。手套是第一道防线,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破一层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即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机会也降低了50%[8]。如遇有可能分泌物喷溅的操作时,除了戴上口罩、帽子外,还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操作的环境宽敞无阻碍物。如果患者不配合或过度紧张时,可寻求同事或陪护的帮助。

本次调查锐器污染情况发现,超过50%确定为含传染患者血液、体液,而另50%则无法确认。对于无法确认污染状况或确认污染的职业损伤,在伤口处理完毕后立即抽损伤者和患者的血液,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原、丙肝抗体、乙肝二对半的检测。由有关部门对职业损伤的危险性进行评估、随访和咨询。675例职业损伤者发生具体损伤后99%均作了紧急处理和预防治疗,追踪1年未发现感染者。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10712.

2 黄珈珈.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观察及防护[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8(6):361362.

3 陈亮,张敏,缪剑影.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3):16616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3):910.

5 王金辉,安玉萍,肖望.手术室护士锐器意外伤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5,7(2):6667.

6 谢懿,何绪屏.68例锐器伤和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院,2007,7(11):112113.

第11篇

[关键词]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4.46+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160-02

我院是辽源地区唯一的妇产专科医院。产科出血仍是造成产妇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相当数量的产妇直接死于产后出血及并发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多为急性大出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常常导致患者生命危险。故而,在抢救过程中必须争分夺秒地及时抢救和进行完善的护理管理,才能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乃至生命。现就抢救措施及体会交流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2月~2007年12月,我院手术室共抢救失血性休克93例,其中,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37例;宫外孕破裂出血9例;产后出血10例;腹腔妊娠出血1例;子宫破裂3例;子宫内翻出血2例;胎盘早剥3例;前置胎盘术中出血24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1例;侵蚀性葡萄胎造成子宫穿孔出血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大出血1例。本组患者在手术室手术期间出血量≥l 000 ml,且≤10 000 ml。

2 护理组织与管理

2.1 科室规定

遇到抢救,本台巡回护士必须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启动紧急抢救预案,成立临时紧急抢救小组。小组成员由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三级管理负责制。

2.2 急救物品的管理

手术室抢救物品设固定数,每天清点交班并登记,以保证随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每周安排专人对所有急救药品及一次性用物进行详细的有效期检查,以确保每次抢救物品100%的到位率和安全性。

2.3 合理分工

每逢重大抢救都需要医生与护士、医生与麻醉师、麻醉师与护士、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之间通力合作,统一指挥,合理分工,才能做到忙而不乱,最迅速地进行有效救治。在护理人力保证的前提下,本台巡回护士主管本手术台上一切抢救物品的到位和添加,并与洗手护士认真清点、核实和书术记录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每半小时测量患者的尿量及出血量,详细记录抢救过程护士所执行的所有口头医嘱及执行时间。安排一名护士专门协助麻醉师做好静脉给药工作,保证治疗抢救用药的及时准确。做好血制品的查对和快速输注。遵医嘱准时抽取患者的血样本进行快速检测,以指导临床抢救用药效果评估。另安排一名手术室资深护士负责手术室的对外联络工作,保证手术室与医院抢救支持系统的组织联系并及时向医教科和院领导汇报。

2.4 抢救工作中的时间管理

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做好时间管理尤为重要。要强化护士时间管理意识。抢救工作一开始,由本台巡回护士打开手术计时按钮,依据自动计时设置,每15~30分钟观察患者意识、面色、肤色及生命体征变化,每30分钟用量杯准确测量患者尿量和新增出血量,及时报告和记录抢救过程中的每次护理措施及执行时间。

2.5 抢救技能培训管理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高抢救率的场所。每次抢救患者的过程,都是对护士抢救技能的温习和考核,护理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护士进行轮训指导,不断提高护理抢救技能,熟练完成手术室工作,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患者最大的手术安全。

2.6 建立抢救管理评价机制

护士长对抢救全程进行跟踪评价,在各种大小抢救中有意识地进行以老带新的带教工作,新老护士合理分工,默契协作,让年轻护士有机会参与和观摩抢救的整个过程。使我院手术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 体会

完善的紧急抢救预案,强化日常抢救模拟培训演练、考核是抢救成功的重点。在日常工作中,护理部注重对手术室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抽考。我院为妇幼专科医院,地处市中心,年分娩量2 000人次,剖宫产1 200~1 500台,2区2县高危产妇居多,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出血性休克抢救应急预案,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为抢救成功提供了保证。

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和急救物品的到位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在每例重大抢救时,患者病情危重,常会出现抢救人力不足,技能不够娴熟,紧张状况下人心慌乱,六神无主状态,应有核心领导进行紧急人力调配、明确分工及急救物品严格管理,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

抢救的时间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一旦错失了抢救的最佳时间,抢救就是难上加难,而且失去了最佳时机,生命的质量也就要大打折扣。

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出现

4.1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术中的口头医嘱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术中所有用药必须查对清楚后再用,用后空瓶不能及时扔掉,要保存在空盒内,以备查对。术中所用物品,未经巡回护士同意,任何人不能拿出手术室。输血时要严格执行输血常规,血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再输入,输血时要严密观察有无反应。

4.2 防止异物遗留体腔内

术前要严格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缝线等物品,做好详细记录,在关闭体腔前,要认真详细的清点,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5 小结

通过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备有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既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手术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仔细的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医生忙于手术,有时需要巡回护士提醒手术者,如当发现有失血性休克的苗头时,应积极主动采取抢救措施,这样才能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郜素华,乔季玲.72例腹部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抢救及护理[J].长冶医院学报,1998,12(3):237.

[2]胡亚娟.严重腹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9):141.

[3]陈爱初.新编医院手术室护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32-35.

第12篇

【关键词】 手术室;职业危害;自身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同时手术室还有常备的各种化学制剂、挥发性麻醉剂、锐利的手术器材等多种不利因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本文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及文献归纳总结,并提出防护性措施。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感染因素 我国是乙肝、丙肝感染高发区,手术室护士直接接触病人开放的伤口、血液和体液。由于锐器损伤、污血溅到皮肤和眼睛,很容易被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一次性感染。0.004 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率为0.3 %,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机率为1.8 %[1]。

1.2 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 专家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2]。手术室的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搬运器械包和敷料包,处理各种器械和重物。洗手护士需长时间站立,有时连续站立6.5小时/天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分钟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小时/天或以上。护士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 %,护士因站立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3]。

1.3 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的环境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某些吸入麻醉药物如氨氟醚、笑气及乙醚等,吸入人体后经一定的时间才能排出,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污染的环境中,有引起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降低的可能[4]。

1.4 噪声的危害 手术室的噪音包括电钻、电刀、负压吸引器、麻醉机、血压检测系统等。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失眠、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症状,还可使人烦躁、精力分散,工作容易出现差错[5]。

1.5 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灭菌剂有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液,不加防护的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6]。

1.6 X射线的影响 随着骨科新手术的开展,手术中使用C-臂机越来越多。少量多次接触X射线会导致护理人员机体损伤(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7]。

1.7 生理、心理因素 手术室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加班加点是常事,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加明显,尤其是夜班护士,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造成护士心情焦虑、精神紧张。护理人员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1 %,无成就感的占53.2 %,明显高于国内常模33 %。

2 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

2.1 感染因素的防护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传递手术刀、剪时,不能直接用手,要用弯盘传递。正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使用硬质锐器收集盒,锐器盒的使用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 %[8]。手术室护士应主动接受关于乙肝、丙肝、HIV的知识,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手术病人的病情,对已确诊携带感染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防护。对急诊或未确诊病人一律按阳性对待,接触有感染血液或体液时均应有个人保护装置。如污血不慎溅落到眼睛里或皮肤上应立即冲洗。另外洗手和戴手套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2.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减少无效劳动。打破护士工作的班次,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2.3 污染气体的处理 改善手术室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防止麻醉气体在手术室内蓄积。装有抽吸装置,定期抽吸。术前提醒麻醉师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药液散发在空气中。

2.4 噪音的防护 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陈旧落后产生噪声大的设备尽量淘汰,引进仪器时要考虑到环保因素。手术过程中不许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为医务人员和病人共同创造一个整洁、清新、安静的手术环境。

2.5 消毒剂使用管理 从戊二醛消毒液取出浸泡的器械后立即将盖子盖好,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取用戊二醛熏箱内物品时尽量一次取完,有条件时用H2O2等离子体灭菌器或者用环氧乙烷灭菌。接触含氯消毒液及甲醛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

2.6 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及使用C型臂进行X线摄片的手术,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情况允许下可暂时回避,尽量避免身体照射,合理安排人员,避免短期内接受大剂量X线照射。孕期护士避免接触X线。

2.7 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 由两名夜班护士承担的繁重的手术准备工作分摊给当日白班的6名护士,大大降低了夜班护士的集中工作强度。我们还坚持了每日14点30分后更换洗手护士下台休整的做法,工作效率有了提高。针对以往器械护士准备次日手术,费时、费力、压力大的情况,医生有时还不甚满意,我们制定了一套器械准备常规卡,使护士准备次日手术器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减轻了护士在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

3 小结

为了进一步规范护理工作,加强法制化管理,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尤其是国务院刚刚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明确了护士的权益,规范了护士的行为,进一步完善了职业防护策略和措施,对于积极依法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认真学习并加以贯彻落实,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自我防护,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云.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2] 贺锋洲 摘.护士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及疲劳关系[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4,(4):18.

[3] 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

[4] 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26.

[5] 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声污染[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6,17(5):311-312.

[6] 杨玉莲,陈玉平.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9):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