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新创业发言稿

创新创业发言稿

时间:2022-06-27 13:45: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创业发言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创新创业发言稿

第1篇

下午好,我是南方医科大学创业训练营水与争锋团队队长张希如,很荣幸可以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201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广东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并进行落实,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校就业指导中心抓住政策优势,全力为广大学子创造更有利的就业和创业环境,这一中心思想与广州大智汇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不谋而合。为此双方合作,在我校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并邀请到了各行顶级专家作为指导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系统性、创新性、开拓性的创业知识普及。

回顾我们的培训历程:

创业训练营的老师们以不同的讲解风格和模拟训练为我们进行了创业知识体系完善。内容囊括了:创业者的执行力、创业结果导向、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企业战略格局、市场营销管理,以及产品和生产管理等内容,让我们对自己的团队、项目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白在今后创业道路上,我们必要完善及注意的地方,为自主创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同时,创业训练营带给我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开拓。回顾培训前的自己,想想现在的团队,相信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改变,这未必是最苦最累的十天,却是领会沉淀最多的十天。这场训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替代、无法衡量的。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结果导向和创新性颠覆性思维,专业化精益化的重要性,并实践中不断在加以运用。

创业训练营也使得的我们团队协作性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同学习、共进退,各个团队的默契都在快速提升,这对大家在以后创业过程中的完美配合是非常有利的。而我们在课程中学习到的团队管理、人员配置、资源整合等专业性知识,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我们认识团队、进行分工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现在,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话题,面对未来,我们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却缺乏实战经验和系统化指导。政府、社会各界也为了大学生创业举办了各种培训或讲座。不同于普通创业培训的是;我们创业训练营的各位指导老师将培训对象定位于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五年内的创业人士,在课程设置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入浅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不断体验和分享中完善自我。

作为就业指导中心下属学生团队,我们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中心一直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十天的培训结束了,我们的创业路仍在继续,我们诚挚邀请有激情有梦想的你加入我们创业就业实践中心,在广州大智汇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和就业指导中心的长期指导下,继续整合各方资源,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这条道路上走得更稳更高更远。

真诚感谢各位领导的全力支持,感谢训练营各位专家和导师们的细心辅导,感谢就业中心各位老师的殷切关注,也感谢我们训练营所有学员的携手共进,这十天,有过成功中喜悦和失败中的反思,一路的奋斗和汗水见证者我们的彼此的成长和情谊,感恩相遇,感谢成长,创新创业路,我们始终相守如一。

张希如

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毕业典礼发言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南方医科大学创业训练营一茗惊人团队的王晨阳,很荣幸代表创业训练营全体学员发言。

在这十天的培训中,老师们精心设计课程和游戏,安排实地走访本地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让我们收获颇丰。随着一天又一天的学习,我们逐渐明晰了创业要素,创新商业模式设计,营销手段与企业财务分析等等内容。这有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团队与项目。

期间,老师们创业经历的分享,使得大家创业项目有了更好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学习是一个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过程,我们不仅仅要明白那些道理,更要将他们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让他们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第2篇

一、阳刚民间音乐馆

2009年,生于崇明岛、长于崇明岛的上海阳刚电子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崇明岛)董事长杨刚先生,独立投资六百多万元,在阳刚电子有限公司厂区内,修建了一座两层共一千多平方米的专用场馆,正式成立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馆名为琵琶大师刘德海题写),并聘请作曲家顾冠仁任名誉馆长。建馆之初,即言明该馆以创建于企业、植根于民间、服务于社会为宗旨,征集江南丝竹和琵琶艺术相关的乐器、乐谱、乐书、乐响等,促进崇明传统音乐和江南丝竹的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已征集到三千多份各类手稿、书刊、音像及乐器等藏品(部分馆藏目录见附录)。最具地方特色的镇馆之宝,无疑是崇明派琵琶的重要标识——沈肇州编订1916年初版的《瀛洲古调》。当然,让人留连忘返的,并非仅仅是一本《瀛洲古调》,馆内还藏有:华秋萍编订《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1818,即坊间所称《华氏琵琶谱》)和华氏1816年的手稿,光绪版李芳园编订《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5),沈皓初编订《养正轩琵琶谱》(1929)。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四大流派琵琶的代表性初版谱本,集于一馆之内,作为永久收藏、展览,这是阳刚民间音乐馆的“底气”,也是琵琶人的福音,这样的“底气”是许多名博物馆、图书馆的梦想,但机会垂青的往往是务实的行动家。如果再浏览一下标注为“嘉庆乙丑”(1805)的四册手抄谱本《怡情别艺》以及封面已失,内含《贺圣朝》、《三国赞》、《八板》、《扯不断》、《遂心令》、《白堂灯》、《首令》、《尖清天歌》、《塔清天歌》、《五方佛》、《朝天子》等七十多个小曲的工尺谱器乐曲抄本等,相信真正爱乐之人会怦然心动。

阳刚民间音乐馆没有皇家展馆的储量与官定的文物级别,没有保安监守、玻璃柜林立、空间巨大的奢华展场,但这里处处彰显“藏书贵流通,藏书惠士林”的常识与坦诚。乔建中师为参加“纪念林石城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撰写发言稿时,需要查阅《养正轩琵琶谱》(1929年版)和《怡情别艺》(嘉庆乙丑,1805),电话联系杨刚之后,没过几日即收到自上海快递来的两函线装谱。我很想知道,今日中国,哪家图书馆、博物馆可以通过电话就能将自己的馆藏珍本邮寄出借。当然,这样的外借,不会针对每一位研究者。然而,你如果是一位虔诚的参观者,并且亲到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在那位仔细的管理员季先生的指导下,会允许你带上白手套,双手托起谱本,轻轻翻开发黄的书页,你会从楷体竖排“新纪元之五年八月,瀛洲古调,沈恩孚”的端详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也许就是博物馆的意义,这就是有形实物的价值。虽然现代电子检阅方便、快捷,图片清晰度堪与实物毗美,信息容量动辄上亿,但在阳刚民间音乐馆的展厅或库房摸一摸1816年华秋萍的手稿,摸一摸1950年代的胶木唱片,摸一摸伴随刘德海大师三十年的琵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人民音乐》原副主编于庆新先生看到阳刚民间音乐馆征集的一整套自创刊至今的《人民音乐》杂志时说:“也许再过若干年,我们还得到阳刚民间音乐馆来查阅《人民音乐》。”我听罢,心中暗自浮起另一画面:也许到于老师不出家门时,最想的恐怕不是“查阅”,而是手捧发黄的《人民音乐》摸一摸。

杨刚坦言:目前征集来的三千多份藏品,每一份都是带着或大或小,或曲折或直接的故事来到这里的。这是必然,谱本或器物一经诞生,就沿着各自的生命轨迹“各奔前程”,谁也无法预知它会在何时何地暂停还是前行,现在要以阳刚民间音乐馆为归宿,将处于不同地点、归属不同所有者的“游子”全部请回,对于非官方的阳刚民间音乐馆、非专业的杨刚而言,长途跋涉、资金投入只是起点。

民间文化的传播自有一套路线,只有真正用心的人,才会“上路”。

几年来,北京潘家园,上海文庙以及杭州、广州、成都、重庆等地的独立老旧书店,杨刚几乎成为常客。而全国五十余家二手书店的老板,也已处成朋友。为求一份民国谱本,和衣而宿成都一家16元小店,说服等待,终至藏家感动并无尝捐赠的故事,就成为极其普通的故事。然而,这一件件的故事,却是走入阳刚民间音乐馆藏品的“身份证明”,更是每一件藏品不可分割的历史。我曾设想,让杨刚口述每件藏品征集中的故事,作为藏品展览的“故事附件”,这个“附件”的充实与壮大,就是阳刚民间音乐馆藏品的生命史。

二、委约作品和丝竹乐团

文化的此消彼长,本属正常,传统的演化变异,尤如江河奔流。一代有一代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生命体验成为传统演化的内在源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时代的文化创造,也承载着不同时代的生命意志。百余年间,江南丝竹在江南水乡孕育、壮大,《三六》、《行街》、《四合如意》、《欢乐歌》、《云庆》、《中花六板》、《慢三六》和《慢六板》名曲,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丝竹乐迷,但一代一代的玩家也不断从戏曲、曲艺、民歌和其它器乐曲中改编并创作新江南丝竹,为江南丝竹持续注入新鲜血液,这才是江南丝竹百年不衰的根本所在。阳刚民间音乐馆在以静态方式征集、收藏、展览相关器物,以物化形式凝固崇明琵琶艺术和江南丝竹历史的同时,已经深刻认识到:民间音乐馆是面向过去的寻根,委约作品是面向未来的创造。为此,阳刚民间音乐馆成立之初就已经向顾冠仁先生委约,并积累了《清清洋山河》、《瀛洲新韵》等八首新江南丝竹。近期,又聘请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撰写了“瀛洲丝竹(新江南丝竹)”作品征集的预案,力主“创造新的江南丝竹——‘瀛洲丝竹’是历史与未来赋予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责任”。遵此“预案”,阳刚民间音乐馆于2012年同时向江、浙、沪三地十六位优秀作曲家委约“瀛洲丝竹(新江南丝竹)”作品,并由琵琶演奏家刘德海、作曲家顾冠仁、音乐学家乔建中、指挥家王甫建和杨刚先生共同发起召开了“瀛洲丝竹(新江南丝竹)创作研讨会”,来自江浙沪三地的16位受约作者与北京、上海等地的演奏家、音乐学家等,就“瀛洲丝竹”、“新江南丝竹”的内涵与外延,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委约作品的质量、演奏等话题,逐一表达了自己的理念与设想。是次会议中,已近耄耋之年的作曲家何占豪,在发言中以青年人的豪情朗声强调“我们这个时代的江南丝竹,不是50年前的江南丝竹,要用新的语言、新的体裁、新的题材创作新环境下的新江南丝竹”。至今天为止,已经积累有《清清洋山河》、《东滩晨曲》、《吴风月韵》、《秋雨》、《道情新唱》、《水仙》、《山歌与号子》、《悠悠丝竹情》、《曲水流觞》等22首新创作江南丝竹,并完成了部分作品的录音。

无论是早期的个别委约,还是近期的集体委约,重要的是,杨刚先生并不是拿到委约作品之后,压在箱底,等待某一天的“投资回报”,而是首先用之于阳刚丝竹乐团,不仅每周固定时间排练,而且尽可能参加各类丝竹活动。在“瀛洲丝竹(新江南丝竹)创作研讨会”上,阳刚丝竹乐团即向与会代表现场表演了《清清洋山河》和《行街》、《四合如意》等新创作与传统的江南丝竹。此外,该团还曾参与“瀛洲畅响——大师与民间师专乐团对话”、“江南丝竹新作品试奏会”、“国际江南丝竹团体赛”等等活动,通过活态方式传承丝竹,保护丝竹,传播丝竹。我相信,随着更大范围内的委约,更多作曲家的参与,更广泛的表演,江南丝竹也会更加枝繁叶茂,奔流不息。

三、“我者”的本土文化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