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10:23: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和工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者简介:周 沫(1984―),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
InCites 是汤森路透集团在汇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 (SCIE/SSCI/AHCI)权威引文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研评价工具[1]。该评价工具综合了各种文献计量指标和1981―2012年来各学科各年度的国际标杆数据[2]。这些指标为评价分析高校排名、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支撑数据。InCites数据库于2014年上半年更新,所有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KH+3mmD]
1 全国高校及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材料学科排名情况[KH+3mm]
全国进入InCites科研评价工具的高校共计304所,表1、2、3列出了化学、工程学、材料学三学科领域综合评价指标在全国前20的高校排名。
1.1 化学学科(见表1)
以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从所属机构影响力指标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该指标即某机构在某学科领域内的篇均被引频次与该机构总体论文篇均被引频次的比值[3]。该值若>1,则说明该组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其所属机构的平均水平;该值若
1.2 工程学科(见表2)
以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从所属机构影响力指标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综合指标排名在第46位。
1.3 材料学科(见表3)
以论文数量指标来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从所属机构影响力指标看,排名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综合指标排名在第43位。
2 全国高校科研生产力分析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985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39所院校[4]。九校联盟(C9)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所高校[5]。笔者以下会对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院校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1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C9论文数量分析
与985院校相比,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学科的论文数量相对于工程学科和材料学科来说,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比值为1:1.97;但在工程、材料方面与985、C9院校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工程,比值为1:7.11;材料学科论文比值为1:2.76(见图1)。
2.2 全国各院校学科领域论文数百分比分析
选取的10所院校中化学学科前三名分别是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工程学科排名前三的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材料学科排名前三的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这10所院校中,清华大学的工程学科论文数所占比例最高,百分比为1.09%,在1%以上;而南京工业大学则处于较低水平,三个学科均排在倒数三名(见图2)。
3 全国高校科研影响力分析
3.1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院校总被引频次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院校的差别很大,总被引频次较低,三个学科均与C9院校总被引比值相距较远。其中,材料学科论文总被引频次与985院校差距相对来说较小,比值为1:1.86,虽然南工这三个学科已进入ESI前1%排名,但与985院校和C9院校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见图3)。
3.2 南京工业大学与985院校、C9篇均被引频次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和材料学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均低于985院校和C9院校,而工程学科篇均被引频次高于985院校和C9院校,反映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水平、国际科研影响力正在不断攀升(见图4)。
3.3 全国各院校学科领域影响力对比
表4介绍了10所院校在化学、工程学、材料学这三个学科的学科领域的篇均被引频次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篇均被引频次的比值,若此值大于1,则说明该学科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若此值小于1,则反之(见表4)。
在化学学科,清华大学影响力最高,为1.36,其次是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排第三;在工程学科,影响力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别为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在材料学科,影响力前两名分别为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与浙江大学并列第三。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三个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均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北京化工大学的工程学、材料学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科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江南大学的工程学科高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而江苏大学三个学科均低于全球相应学科领域平均水平。总的来说,南京工业大学三个学科的影响力相对偏弱,亟待加强。
3.4 全国各院校学科领域被引用率对比分析
从图5可以看出,大连理工大学的化学被引用率最高,达到74.23%,清华大学第二,浙江大学第三;南京工业大学的工程学科被引用率最高,江南大学第二,北京化工大学第三;材料学科属北京化工大学被引用率最高,达72.24%,浙江大学第二,华东理工大学第三,南京工业大学排名第5位(见图5)。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逐年增加招收人数,目前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核心。如何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培养模式是近几年来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招收4届。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及管理体制一直在进行着探索与尝试,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化学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
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要求所培养的学生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结合学院实际学科研究方向,确定了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学制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7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校级基础课2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技术课本文由收集整理不少于2学分);综合环节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高等化学工艺学、高等化学反应工程、新型分离技术、化工传递过程原理、化工过程建模仿真与优化、现代电化学、化学工程前沿讲座、经典学术专著选读、化工系统工程等课程。专业选修课包括合成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近代有机合成技术与方法、化学电源、精细化学品化学、液相色谱手性分离、应用腐蚀电化学、绿色化学与化工、化工网络资源与化工软件、现代实用电镀技术、高性能树脂合成方法的应用等课程。综合实践环节包括综合实验、科研实践、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知识产权基础与实务、工程信息资源获取与专题利用等内容。
二、培养模式的探索
实践环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和难点,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基地的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根本保障,为了积极落实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保证学生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学院把建设各种形式的实践基地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工作,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建立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基地。如学校层面上建立的大型实践基地,学院层面建立的中型实践基地,以及指导教师通过科研合作等方式建立的小型实践基地,都可以纳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环节,在学院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就可以投入使用。指导教师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实行“双导师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又一区别。“双导师制”对于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具有优越性。目前,企业导师的选聘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制约因素。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愿意指导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企业导师不多。目前,学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确定企业导师,一是校外实习基地所在企业推荐;二是在科研项目合作过程中积极争取。进一步明确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职责,学校导师由于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负责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把握学位论文的理论深度,规范学位论文的写作。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负责将学生的研究与企业的工程、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使研究更有目的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现在运行的情况看,效果良好。
三、加强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
从选题开始,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就需要密切合作,加强对选题的评估与论证,明确选题技术背景和研究目标,使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论文完成后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论文研究进入到中期阶段,学院将联合企业一起对研究工作进行中期检查,一方面督促学生保证论文进度,对进展缓慢的学生提出警告,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并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使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此期间,加强对于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定期交流的管理,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在后期阶段,学院主要结合学位论文对学生加强管理,在双方导师修改同意后,对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学院将在校内外选择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进行评阅,对学位论文给出评价,并做出是否同意提交答辩的结论,学院根据评审意见决定是否同意学生参加论文答辩。这使得学位论文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1.实习基地的建立。企业与学校密切结合是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个主要特点。实习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目前,能够主动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的企业不多,学校更多的时候是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来寻求企业的帮助。企业从技术保密、安全生产等方面考虑,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企业积极性,是制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高校主要通过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生产难题、提供优秀毕业生等方式,要求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这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导企业服务于教学,如在税收、政策上对服务教学的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鼓励企业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13-0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艺,培养学生动手和从事科研的工作能力,强化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设计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一般是通过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完成数据分析、撰写论文和最终通过论文答辩[1]。通过毕业论文的完成,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其顺利进入社会奠定基础。目前由于大学严重扩招和就业形势严峻,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上海理工大学在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以“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为载体,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以指导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为例,现将有关的指导经验与体会进行介绍,以期为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论文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学院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但经常与学生就业、考研和公务员面试等相冲突[3],导致很多学生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毕业论文,最终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尤其是实验性和探索性强的课题影响严重。为了避免影响学生就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指导教师会将毕业论文启动工作提前至第六学期末,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质量好坏关键在选题[4],虽然许多学者提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要新颖和创新[5],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笔者认为毕业论文选题应难度适宜,兼顾新颖创新即可。毕业论文主要是考察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所以毕业课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和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且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其能够受到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通过努力最终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消除学生心中“毕业论文随便做做就能通过”的消极思想,确保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身承担的科研项目,结合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及实验条件来确定论文题目。例如,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能的乳酸菌[6],广泛应用在酸奶等食品生产中[7]。学生对干酪乳杆菌研究感兴趣,通过对其基因组分析发现,基因组中并不存在胆盐水解酶基因,造成其对胆盐的耐受性不强。因此,学生和笔者讨论后,选题确定为“在干酪乳杆菌中异源表达植物乳杆菌来源的胆盐水解酶”,从而提高了干酪乳杆菌的胆盐耐受性。
二、实验研究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基础,实验研究是毕业论文的核心[8,9]。利用实验研究,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实验准备期,应对学生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进行系统培训,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论文所需的各项实验和仪器操作技能,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实验失败和仪器损坏,以保证毕业论文顺利完成[10]。例如,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进行食品微生物相关课题研究前,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微生物接种和培养,以及各种仪器,如摇床、培养箱、分光光度计和显微镜的使用等。此外,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题文献查阅,了解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与指导教师讨论,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还要反复强调科研是探索性和创新性强的工作,要告诫学生不要怕实验失败,要允许实验失败,要在失败中找原因,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提升自我实验操作技能[10]。
三、论文撰写
毕业论文撰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过程[5]。毕业论文是具有学术规范的科学性和总结性的学术论文,所以撰写论文时既要严谨、通俗易懂又要具有专业性[5]。学生在全部实验完成后,按照学院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初稿撰写,并交由指导教师进行修改。笔者认为目前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对学术性语言和逻辑条理性表述较差,论文口语化非常严重,有些段落上下文甚至毫无逻辑。因此,指导教师对论文语言、逻辑条理、数据分析、结果与讨论等部分应做出重点修改和指导,并返回给学生继续修改,反复多次后才能定稿。毕业论文修改过程是一个对整个验结果提练和升华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整个毕业论文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四、结论
毕业论文是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4]。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充分锻炼了动手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使学生科研能力等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5],希望本文的指导经验与体会介绍,能为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玉邯,陈宇飞,杨柳,张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5,(30).
[2]吴仲,李小艳,徐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5,(4):74-75.
[3]游新勇,汪磊,王国泽,吕俊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与毕业论文的改革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34-135.
[4]修江帆,赵文静,张春林,陈汉彬.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性实验的初探――以环带库蚊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及优化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3):82-84.
[5]张立全.指导生物学科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践和体会[J].大学教育,2013,(20):28-29.
[6]Wang G,Yin S,An H,Chen S,Hao Y. Coexpression of bile salt hydrolase gene and catalase gene remarkably improves oxidative stress and bile salt resistance in Lactobacillus casei[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11,38(8):985-990.
[7]Ai L,Guo Q,Ding H,Guo B,Chen W,Cui SW.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s from Lactobacillus casei LC2W from skim milk[J]. Food Hydrocolloids,2016,(56):134-143.
[8]程敏. 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探索与实践――以黄精多糖的提取、鉴别、含量测定为例[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2):143-145.
[关键词] 课程论文 药物化学 教学改革
药物化学(Medical Chemistry)是建立在化学学科和医学、生物学科基础上,设计、合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经典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涉及广阔的研究领域,其主要工作是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在创制新药中,药物化学对后续学科的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带头学科。
药物化学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和药学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内容广泛,涉及面宽,交叉性强,学科发展快,药物分子的结构复杂,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具备了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才能持久、高效。因此,根据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想到了通过设置课程论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探寻感兴趣的药物化学知识,进而强化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并且还把课程论文作为课程的考核方式之一,将课程论文纳入学生的成绩评价体系当中,和理论考试成绩一起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从而进一步的调动学生学习药物化学课程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几年来在教学中进行课程论文的实践,我们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本论文主要就课程论文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
一、设置课程论文重要意义和作用
论文是对课程的综合考察,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劳动,不但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布置和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题目,学生查阅大量的中文及外文文献,然后根据对论文题目的理解,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提炼出相关内容,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撰写书面的论文,制作电子讲稿,并进行口头的报告。为了要把某个问题讲清楚,学生必须综合运用该课程甚至其他课程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阅读科技期刊和学术专著,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查、阅、写”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运用理论分析思考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制作电子讲稿,每个人做一定时间的学术报告,还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社会需要的正是具有各种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课程论文的写作应该说是一种操作性比较强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通过在药物化学课中进行课程论文的尝试,我们发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欢迎,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对这种教学及考核方式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不少同学,都把这种实践作为对自己的一次锻炼机会,认真的调研文献,然后提炼总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不但对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同时还了解到了原理的实际应用,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科研成果联系起来,使他们对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更感兴趣,也加深了对学科的了解和热爱。有些同学在论文中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见解,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可以说课程论文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药物化学课程论文的写作要求和评价目标
在将课程论文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药物化学课程的具体实践中,我们首先建立了明确的课程论文评价体系,将课程论文的考核纳入了学生的成绩体系,最终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课程论文的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论文成绩占40%的比例。并由老师制定出了明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要求和评价指标(见表1)。
课程论文要求和评价指标主要强调参考文献的质量、数量,对原始文献的分析、归纳与整理,对本领域研究结果的高度概括性,论文质量,论文格式,论文文字表达的流畅性。将课程论文写作纳入药物化学理论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过程中,主动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概况,激发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由于学生初次涉足药学专业课程,缺乏专业试验操作技能和试验设计知识,所以课程论文形式以总结归纳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综述论文为主。
三、药物化学课程论文题目的拟定
药物化学既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又要了解用于人体后的生理、生化效应。在创制新药中,药物化学提供后续学科研究的物质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进一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我们在把握每年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基础上,拟定了多个方向的题目,采取自由选题的形式,学生可以在给定范围内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论文(见表2)。
四、课程论文的教学效果及不足
通过将课程论文引入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考核体系,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包括如下几点:(1)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创新。课程论文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药物化学的热情,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单纯的被灌输,而是主动的获取;(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献检索查阅能力,归纳整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技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论文是对传统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改革,无疑是有助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存在着查找资料不完全,思路不够开阔,对专业术语表达不够准确,英文摘要无从下手及论文形式不规范等,还需要不断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仉文升,李安良.药物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习保民,张鹏鹂.药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669-671.
[3]徐德培,刘楚群.高校本科课程论文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0):76-77.
英文名称: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主管单位:兵器工业总公司期刊办
主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英语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0579
国内刊号:11-2916/T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管,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创办于1992年, 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面向国内外征稿。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国内外重要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发展科学技术,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为加速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博士研究生。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高水平的作者群,每年刊登论文100多篇。所发论文中具有各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七三”项目、“八六三”项目、国家部委预研等项目)占全部发文量的70%以上。
英文名称: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2812
国内刊号:33-1307/T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材料领域学术性中文科技期刊(双月刊)。本刊主要刊登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研究领域的评论论文、研究论文和研究快报。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是统领专业课程建设的纲,是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宏观框架。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说明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基本达到了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西安工程大学 应用化学专业 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建设 学生能力
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对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的制定与实施,培养造就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多样化人才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专业教学计划是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宏观框架。专业建设是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计划中的课程的设置来实现的,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所以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是统领专业课程建设的纲。
目前,国内外的高校对教学计划的制定主要采取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学生自己选课,自己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而另一种是由专业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前一种可以照顾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以人为本,但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但是也要有学校的框架性指导。我校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的是后一种形式。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有七届毕业生。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特色是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化学为基础;已形成材料物理与化学、界面与胶体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与工业分析四个专业方向;拥有博士后1人,博士6人,教授1人,副教授8人,教学和实验人员共19人的稳定合理的教学团队,(团队绝大多数成员出身是211大学),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校级特色专业,校级精品课程一门,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几十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数十篇SCI科研论文,申报数项专利的显著成绩。七年来学生年就业率平均为90%。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较宽广的应用化学知识、较强的基本实验技能、现代实验技术及初步科研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化学工艺生产知识和化工技能,能从事化学、化工应用基础研究、科研开发与管理、解决一般化工生产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业务培养要求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其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使学生受到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研管理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
(1)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外语文献阅读能力,并熟悉文献检索方法。
(2)掌握化学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受到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适应能力,能够分析解决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科研与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3)了解一般化工过程特点及单元操作工业基础知识;具有化工制图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具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
(5)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图文处理和信息管理的能力,能熟练上机操作。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专业的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体系包括公共基础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部分。公共基础教育涉及人文社科管理系列、体育系列、校公共选修课,外语系列,自然科学系列。其中外语系列包括大学英语和自然科学双语课程;自然科学系列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计算机应用等理论和实验课。学科基础教育涉及工程基础系列、技术基础系列、专业基础系列和选修课。工程基础系列包括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及化工(厂)设计、金工实习;技术基础系列包括电工学、仪器分析、波谱分析基础及应用;专业基础系列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专业教育包括界面与胶体化学、材料化学基础、有机合成、化学反应工程、专业实习、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与专题等。这个教学计划保质保量的实施可以达到重基础、宽口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我们专业建设这几年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从反馈途径了解到学生的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但我们并不能掉以轻心,今后我们要突出品德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培养,培养目标也要与时俱进,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要着重通过毕业论文环节进一步加强品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我校的应用化学专业能突飞猛进,走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培养信息化理念当今社会正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信息化理念 当今社会正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跟上时代的步伐 实施信息化教学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3 培养信息化理念当今社会正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3.1 内容不再只局限于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3.2 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采访、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单位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3.3 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化工厂的工人、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多角度课题,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现实。4.1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思路,缩小当前学习内容和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差距,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进而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4.2 创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情景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不发生于单纯的吸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创设和模拟化学实践情景,增强事物的直观化和形象化。4.3 切实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选择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尽可能地把教师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4.4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研究一些实验性课题,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开阔知识面,增加一些生活阅历。总之,任何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不断完善,也只有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有所创新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多角度课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积累,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渭南师范学院有5个化学类本科专业一化学(师范专业)、应用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每年毕业学生约200~300人,毕业论文有综述和实验(包含设计)两种类型。据作者近5年的毕业论文指导经验,发现在论文完成过程中主要存在下述几个问题。
1.1论文格式问题突出
论文格式问题集中表现在中英文摘要、结论和参考文献部分。摘要是对整个论文的高度概括,必须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方面的内容,然而学生一般对此不甚清楚,过多强调方法和结果,忽略了目的和结论;而在英文摘要写作时,多采用翻译软件翻译,出现句子不通顺、语法混乱,内容与中文摘要不对应等问题。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但又不同于摘要,很多同学不清楚二者的差异,直接复制摘要作为结论。参考文献则普遍存在引用文献数目偏少、偏旧、外文文献很少、文献内容不全、英文作者姓名辨认错误、外文期刊题目缩写不正确等问题。此外,还存在一些小的格式问题,例如,图表、反应方程式和流程图绘制不美观、不清晰、Copy文献的,表格未采用三线表,化学式中上、下角标混乱,以及单位和物理量的符号标识不规范等。
1.2 论文的科学性不强
科学性是指论文的立论要实事求是,论据要翔实充分,论证要合理严密、符合逻辑。学生论文的科学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有:(1)引言部分的思路混乱、内容逻辑性不强,未写清楚论文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2)对实验过程的描述没有次序和主次之分;(3)分析讨论部分只是数据的罗列,结果分析不深入或缺失;(4)语句口语化、不准确、不凝炼;(5)引用文献时随心所欲,断章取义;(6)综述型论文的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性、条理性较差。
1.3论文的创新性不足
创新性不足是毕业论文中的普遍问题。在实验型论文中的主要表现是选题范围偏小,实验内容较少,表征不全面,“验证性”实验嫌疑大,研究方向和实验设计不够新颖。而在综述型论文中,创新性不足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诸如论文的正文中所罗列文献内容不全面、不新,对内容的综述和分析过于肤浅,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大多是对内容的总结而非研究前景展望,文字复制比高达20~40%,达不到综述全面性和前瞻性的学术高度。
2.原因分析
2.1资源有限
作为地方高师院校,资金相对短缺,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可用的资源极其有限。(1)网络资源有限:在数据库尤其是外文数据库的投入方面与重点大学相比远远不足,这为师生了解学术前沿和动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导致教师在设计选题和实验方案时创新性受到限制,也使学生在引用文献时难以获得一次外文文献。另外,学生查阅资料需要在图书馆或机房进行,时间和空间都大大受限。(2)实验资源有限:指导教师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学生毕业论文使用教学用公共实验室和教学实验仪器,必须错开教学实验时段,场地和仪器明显不足,不光影响实验进度,也难以保证所有学生都做实验型论文。另外,还有一些大型表征仪器缺乏,例如:核磁共振仪、质谱、凝胶渗透色谱仪等,这就使得即使做出的结果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表征,影响了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3)实验经费不足:学校划拨给毕业论文的经费多年来一直维持80元/生的标准,这与省内外其他高校平均160~300元/生[5,6]的标准相差较多,这对需要消耗大量试剂和药品的化学类学科而言明显短缺。而且毕业论文经费捆绑下拨,并未明确规定经费的实际投入比例,导致指导教师不能独立、及时购置实验耗材,影响实验进程。再者,地方高校的地位决定了教师的科研经费很少,这就使实验型论文的比例一直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
2.2学生不重视,基本功差
当前大学扩招导致了学生水平普遍降低,而就业的压力导致学校和学生都将就业放在了第一位。毕业论文工作在大四展开,第7学期有数周理论课,紧接着是生产实习,这期间学生又忙于找工作、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考研甚至考驾照,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而第8学期开学就是3月了,5月底至6月初答辩,实际用于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不足两个月。时间紧迫,而学生思想上却并不重视此项工作,总觉得有了工作或考上了研究生,学校还能不让毕业?还有些人觉得自己以后不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于是抱着混的态度做毕业论文。现状就是,多数同学是能写综述绝对不做实验;而做实验的同学又以研究生复试、工作面试等理由将实验时间一再缩短。如此状况,为了保证学生毕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质与量都只能被迫下降。
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缺乏积极主动性,对选题一知半解,等老师给文献、给实验方案,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不加思考,很浮躁。半数以上同学的实验基本功较差,例如,基本的称量、玻璃仪器洗涤、减压蒸馏装置搭建等操作都不过关。答辩中基本概念不清楚,甚至出现自己写的纳米材料方面的综述,说不清楚纳米材料的概念。
2.3 指导教师不足
地方高师院校普遍存在生师比过高的问题。渭南师范学院化学类学生与教师的比例约18:1,即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完成个人科研任务的同时,还需要指导8~12个以上同学的毕业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指导教师基本没有选择权利,毕业论文的指导任务都是分配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兼顾选题创新性、选题数量以及学生的专业方向,更难一对一指导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全过程。况且,毕业论文的完成过于集中,指导教师精力和水平有限,想要在短短几天内将问题百出的学生论文修改得可圈可点那是难上加难。与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院校的很多老师没有研究生经历,这也对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4管理不到位
在毕业论文“选题一开题一做实验一写论文一修改一答辩一提交论文及表格”的整个过程中,学校和学院虽然制定了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和手册,但仅限于对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和类型的要求和督促,缺乏细化的规范,例如:毕业论文格式规范、重复率检测细则、优秀毕业论文范本以及答辩形式要求等。开题和论文评阅工作流于形式,论文的质量全凭指导教师把关,而论文答辩还是以板书为主。在信息化程度很好的现代社会,计算机展示工作成果的方式已非常普遍,以板书为主的答辩方式显然不适应社会需求,也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
3.改革对策
3.1 重视技能培养
在毕业论文中反应出来的学生基本功较差的问题源于对基础知识、实验技能、计算机操作和科技论文写作等掌握的不熟练,这需要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在实验教学中,应该严格考勤制度、实验报告的批阅以及实验课程的考试,让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学会写实验报告,学着思考,学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于计算机技能和论文写作能力的问题,除了开设相关的课程,还应该在诸如专业英语、文献检索、科研训练等课程中都应涉及相关知识的教授,不断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3.2优化选题,科学指导
毕业论文选题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新颖性,这其实是对指导教师科研水平的考验。其次,在设计选题时还应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验基础,据此确定选题的难度和工作量。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实习、就业或考研方向,以便据此设计出与学生后续发展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学以致用”,提高做毕业论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对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与自己科研方向贴近、相对较难、创新性好的题目;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从教学实验和生产生活实际出发,设计较小、较浅的选题。这样既能保证学生都完成论文,同时也能够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人才。
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教师的责任重大,必须把握好指导的“度”。对于学生的指导要“多引导,少包办”,避免直接帮学生解决问题,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多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在学生实验不顺利的时候,多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定期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指出其中的不足;让学生定期汇报实验进展,一方面可督促实验进度,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养成定期总结的良好科研习惯。另外,指导教师应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学会诚实做人、老老实实做学问,切记弄虚作假、抄袭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杜绝学术不断行为的发生。
3.3鼓励学生尽早介入科研
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非一夕之功,也远非一个毕业论文能够大幅提高的,必须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这对实验条件相对不足的地方院校而言的确比较困难。当前国家和各学校推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是个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尽早介入到科研中,通过项目的方式得到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同时可将成果作为毕业论文,可以缓解集中完成毕业论文的场地、仪器和经费压力。希望学校能够增加项目的批准数量,同时降低此类项目的准入门槛和成果考核标准,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并从中了解科研的过程、提高实验技能。
3.4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国内重点高校的教授在有研究生协作的情况下也不过指导2~4人的本科论文[7],与之相比,地方高校的教师本身科研水平不高且指导毕业论文的人数过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讲,地方高校需要进行教师队伍建设,走“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道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指导论文水平的目的。在适当引进数名高层次科研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的同时,给予在岗教师多一些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在国内国际知名大学访学的支持和机会,可以增加教师的见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并学习先进的学生管理经验,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奠定基础。
3.5增加投入,加强过程管理
(安顺学院数理学院,安顺 561000)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Anshun University,Anshun 561000,China)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稀土的概念、应用及其研究意义,其次通过CNKI对我国近十年来稀土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统计,最后得出我国稀土研究层次较高,研究领域重点在工程技术领域,研究机构主要是“211”和“985”工程大学等特点。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rare earth, and then searches and counts the rare earth research literature in the recent years in China by CNKI, and finally it concludes that China’s rare earth research level is high, the key research area i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mainly the "211" and "985"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关键词 : 稀土;CNKI;篇数;趋势
Key words: rare earth;CNKI;article number;trend
中图分类号:O61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319-02
0 引言
素有“工业维生素”美誉的稀土金属又称稀土元素[1],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很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顺磁性强、中子吸收截面大、可塑性大、低熔点高蒸气压、高硬度等等[2]。所以,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冶金、石油钻探、轻工业、高新材料、航空航天等现代尖端科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我国的稀土储量丰富,为主要稀土出口地,约占世界97%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等原因,中国出口的稀土主要以铅、锌、高岭土等初级品为主,价格极其低廉[4]。同时,稀土的开采需大量挖掘后再予以过滤处理,副作用大,如损失大量土方及飞尘污染[5]。所以,研究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大力推进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深加工技术,不但是高效利用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前提,也是我国限制稀土出口规模和保护珍贵自然资源的法宝。
1 我国稀土研究的概况及趋势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学者对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研究领域不但涉及基础科学研究,也涉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本文通过在CNKI平台进行高级检索,在输入内容检索条件检索项“篇名”中输入“稀土”后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截止为2014年8月9日晚上23:00。通过“分组浏览”分别统计“来源数据库”、“学科”、“机构”和“研究层次”等,检索出我国研究稀土的概况及趋势统计情况。
1.1 我国研究稀土的概况
1.1.1 “来源数据库”组的篇数统计结果 从图1来看,通过“分组浏览”统计“来源数据库”篇数,不难得出:一是研究文献来源最多的库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共34130篇;二是优秀硕士论文,总数排名第三,总体研究层次水平较高。
1.1.2 “研究层次”组的篇数统计结果 从表1来看,通过“分组浏览”统计“研究层次”篇数,特点为:一是研究以“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自科)”为主,共31668篇,占9类总数的72%;二是科普类文献非常少,只有74篇,占总数0.17%。
1.1.3 “学科”组的篇数统计结果 从图2来可知,“分组浏览”统计“学科”的篇数特点为:一是研究文献最多的是“工业经济”,共9905篇,占总数的24%;二是总体来看大多数研究文献都属于化学学科大类,如:化学、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等。
1.1.4 “机构”组的篇数统计结果 从图3来看,通过“分组浏览”统计“机构”组的篇数可知:研究文献排名15名的高校全是“211”和“985”工程大学,其中浙江大学发表相关的文献最多,共计17908篇,占总数的11.13%。
1.1.5 “作者”组的篇数统计结果 通过“分组浏览”统计“作者”组的篇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倪嘉缵、林河成和徐光宪,篇数分别为106篇、102篇和68篇。其中倪嘉缵先生和徐光宪先生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见研究作者的学术地位都很高。
1.2 我国稀土研究的趋势 为准确了解我国稀土研究的总体趋势,本文从CNKI检索统计近十年来(2004—2013年度)研究稀土的文献总数、学科领域和基金来源三个维度(表2)并分析如下。
①近十年“文献总数”论文篇数变化趋势。由表2可知,从2004-2013年度研究“文献总数”篇数变化趋势来看,一是总体趋势逐年上升,2011年度篇名含“稀土”二字的文献最多,共有3379篇;二是以篇名含“稀土”二字的文献从2012年开始有所下滑。②近十年“学科领域”论文篇数变化趋势。由表2可知,从2004-2013年度研究“学科领域”篇数变化趋势来看,一是“基础学科”研究的文献远少于“工程技术”研究的文献,例如:2012年度,“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研究文献分别为223篇和1542篇;二是“基础学科”研究文献总体看有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③近十年“基金来源”论文篇数变化趋势。由表2可知,从2004-2013年度研究“基金来源”篇数变化趋势来看,一是该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文献最多,十年共计2088篇,获得国家863计划基金支持的最少,十年共计才288篇;二是从历年文献的变化趋势上看,不管是获得哪类基金的论文篇数都保持相对稳定。
2 结论
本文通过在CNKI平台进行检索,得出我国研究稀土的概况及趋势统计结果。从结果中得出几点信息:①从文献总体分布情况看,论文来源硕博论文占有一定的比重,多以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自科)为主,研究文献最多的是工业经济学科领域,研究机构前15名高校全是“211”和“985”工程大学,论文篇数作者排名前三的有两位院士院士;②从2004-2013年历年文献总体变化趋势看,总体趋势逐年上升,基础学科研究文献少而工程技术研究文献较多,但基础学科研究有稳步上升趋势;③我国研究稀土的文献主要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参考文献:
[1]baike.baidu.com/view/89624.htm?fr=aladdin.
[2]白秀丽,于鹤.稀土元素的研究与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3]翁国庆,孙晋伟,张长鑫.稀土纳米材料及应用(Ⅰ)[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5(03).
一、工程硕士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招生领域不断增加,招生人数大幅增长,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工程硕士教育自开办以来,招生领域及人数的不断增长,导致出现一定的师资不足现象。随着近年来地质“行业热”及高校扩招,地勘行业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为例,近两年工程硕士招生人数增长了20%,合作单位也增加了50%。学员年龄结构较以往更加年轻化。如某单位工程硕士班,2004级平均年龄40岁左右,2008级平均34岁。年轻学员多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突出了增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学员基础参差不齐,专业过于细化工程硕士学员生源不一,基础参差不齐。有些是参加工作刚满3年的毕业生,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但工作时间不长,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有些是单位的骨干,甚至是主管领导,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可能理论知识比较生疏,因工作需要加入工程硕士行列。随着中国本科教育的专业细化,细分出许多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基础专业知识面可能不够宽泛,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很难统一。以内蒙工程硕士班为例,2008~2010年我院共招收学员50余名,其本科专业包括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和岩土工程等近10个专业,如何使每位工程硕士学员在专业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3.学习时间难以保障,学员按期完成论文比例下降工程硕士培养多采取学员生源地统一时间集中授课的方式。由于学员多为生产科研单位在职人员,受工作性质等的影响,上课出勤率不理想,影响了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工程硕士的学制为3~5年,按期完成论文的学生比例有所下降,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工作的不足。
4.专业课教学缺乏针对性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理念上应始终坚持、重视地质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对工程硕士进行培养有时所聘请的教师为其他学位硕士教师,尽管学员受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培养,但是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
二、提高地质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工程硕士培养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对在职工作人员进校不离岗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提升。但是,随着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和认知度的不断扩大,许多社会人员把其当做快速拿到硕士学位证书的一个捷径。这就要求我们在择优录取的时候,不能仅看考试成绩,更要考察其专业背景,严把录取关,做到择优、择需录取。工程硕士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都有3~5年的工作经验,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效率、抓住重点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求我们只有具备特色的培养模式才能提高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从而吸引广大学员。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开设特色专业课程高水平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保障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尤其是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聘请具有较强地质工程实践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能够将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师,组建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聘请的授课教师以高级职称为主体,教授、副教授占85%以上,指导教师高级职称达100%。建立激励制度加强校、企业导师的配合,提高导师指导工程硕士的积极性[1]。主要的学位课都配备2名教师,授课期间,如果学生有意见或不满意,可以及时调换。在对工程硕士的培养中,应注重巩固基础、拓宽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针对学员特点优化教学课程,加强针对性、增强实践性。课程安排之前,对学员的专业知识情况进行问卷摸底调查,如毕业时间、毕业院校及专业等。根据学员专业基础的不同及生产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学员工作实际需求,开设不同的课程,做到有的放矢,开设的课程要对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课程内容上要突出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突出专业课紧跟地质学科前沿,保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先进性[2]。根据近年专业细化的特点,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鼓励学员选择相近专业的课程,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力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工程硕士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学员的实践能力较以往有所下降,应加强实践教学,推出一系列应用型强的实践课程。如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针对地质工程硕士增开了应用构造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和综合地层学等专业课程,收到良好的效果。
2.构建灵活的教学模式以往工程硕士授课主要采取寒暑假集中授课的方式。随着学员人数的增加和合作单位的增多,集中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工程硕士培养的需要,同时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应提倡互动式,鼓励讨论式、讲座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工程硕士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学生“在校不离岗”的特点,采取校内和校外共同上课的教学模式。针对学员的时间情况进行授课安排,除寒暑期集中外,增设一定的周末班,分散授课。一方面可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充分消化、吸收知识。目前,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同时加强网络多媒体教学,方便学员更好的学习。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具有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工程硕士教学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实践环节,不仅开展校内实践教学,针对专业特点组织野外地质实习,而且对学员进行实地的项目指导。通过增加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突出实践教学。以实际项目进行教学与讨论,教师将项目及最新科研成果作为实例讲解,学员拿出单位的科研生产项目进行课堂讨论。学员长期工作在一线,知识老化,对科学领域的宏观认识和学科前沿的把握相对欠缺,应加强先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传授。如聘请院士及企业的高水平专家,设置相关专题讲座,开展专家系列讲座,提高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前沿性的认识。如我校翟裕生院士曾为云南、内蒙古、辽宁等工程硕士班多次授课,受到当地厅、局领导及广大工程硕士生的高度评价。采取多样化考试方式,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读书报告、工程设计和科技论文等形式,把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与工程硕士自身特点紧密结合。
3.校企联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员出勤率是提高工程硕士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出勤率不高,除了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外,也会极大地影响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热情,严重破坏了教学质量。学员上课出勤率不高和论文答辩率下降是困扰工程硕士培养的2个核心问题。学员出勤率不高又是影响论文答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工程硕士出勤率是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首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造成出勤率不高的原因,一是单位未能给学员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这是客观原因;另外就是学员本身不够重视,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这是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可以通过学校与单位协商解决,主观原因则需要校企联合,加强教学监管。首先,在开学典礼的时候强调课堂纪律。其次,授课老师和单位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对无故旷课和缺课达到一定比例的学员作出处罚。以陕西地矿局为例,每个座位贴有桌签,所有学员按桌签就座,每次授课前,局人事处领导都会亲自前去点名。严格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班所有学员都按期完成了规定课程的学习,按时完成论文答辩的学员比例也比其他工程硕士班高出很多。
4.三位一体,加强学位论文监管学位论文是衡量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直接体现了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位论文质量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学位论文的监管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和工作单位三方协作,共同努力,真正做到三位一体的监管,缺一不可。首先,工作单位要制订严格的奖惩措施,对未能按期完成工程硕士论文的学员要有相应的处罚条例。其次,要建立论文指导制度。导师定期在校内或学员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未能参加的学生应通过电话或网络的方式向导师提交汇报内容,每次交流均要记录备案,以便学校检查。最后,学校要狠抓论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中期报告和论文答辩。要求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中期报告以及论文答辩均需在学校进行,规范程序,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要保证在1~1.5年以上。尤其是在学位论文答辩环节中,坚持条件成熟一个,答辩一个,严肃认真,不走过场,把好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最后关口。同时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要求看齐,并实行工程硕士论文抽查匿名外审制度,开展优秀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促进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3]。
论文关键词:磷化废水,人工快渗,金属件加工,工程设计
磷化废水的主要特征为:磷酸盐排放量大[1],主要以磷酸二氢锌等无机盐类的形式存在[2],此外还有COD、石油类和悬浮物等污染物。当前磷化废水的在工程实践中的主流处理工艺为:化学沉淀/混凝气浮/砂滤/活性炭吸附[3],工艺复杂,投药量多,运行费用高。本工程采用化学沉淀/人工快滤工艺对酸洗磷化废水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能稳定地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排放新扩改二级标准。
1设计水质水量
安徽某电器实业公司生产废水来自于金属件半成品工段表面处理的磷化工艺。该公司的前处理工段把金属件半成品工件表面不可避免粘附的油脂类杂质去除以防不利于浸塑工艺中尼龙粉对工件的粘附性能。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为:焊接后的半成品→脱脂→水洗1→酸洗→水洗2→中和→水洗3→表调→磷化→水洗4→热水洗→空压机干燥→进入浸塑过程。
从生产工艺流程和水平衡可以看出,主要的水污染源为除油脱脂工序废水,酸碱工序废水以及磷化过程中产生废水,经测定磷酸盐含量高达80mg/L左右,严重超标。由于磷化母液定期由专业公司回收,本工程设计规模为120 m3/d(24h×5m3/h)的清洗废水,出水需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新扩改二级标准,具体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见表1。
表1设计进出水水质 mg/L(pH除外)
水质指标
设计进水
设计出水
CODcr
≤350
≤150
TP(磷酸盐)
≤90
≤1.0
SS
≤140
≤70
石油类
≤200
≤10
Zn2+
≤20
≤4.0
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