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15:1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会类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财会类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就业的接口,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财会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受财会岗位容量小和财会工作保密性强的制约,财会类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普遍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但由于校内实训缺乏真实职场氛围和真账实做训练,严重影响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培养,这已成为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因此,如何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在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符合职业技能提升内在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所有院校财会类专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浙江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经验,就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立足浙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服务的鲜明特色,从职业岗位(群)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接岗位(群)职业能力需求,搭建课程实训、专业办企、引企入校和顶岗实习四个实践教学平台,围绕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模拟实操、内务外务、单项综合的结合,将动态化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体系中,探索了一条突破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瓶颈之路,有效地培养了财会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 搭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见图1)
1.真账实做平台。在校外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形成工学结合的示范性窗口和标杆,在校内,通过引企入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自建财务咨询服务公司,实现校内顶岗、边学边做,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真账实做的机会。同时,将这些企业的经济业务引入课堂实训,在校内开展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结合专业课程进度,每月特定经济活动信息,学生根据这些源于真实企业的原始资料进行实训,连续3个学期的实训相当于积累一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难、校内实训缺乏真实职场氛围和真账实做训练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2.模拟实训平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推行了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分课程的单项实训,以此强化学生的单项技能。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创新推行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将顶岗实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引入实训中,突破了传统模拟实训在时间、方式和内容上的局限,构建了一条针对性强、仿真度高的动态会计专业综合实训链,同时出版了配套教材《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单项与综合结合的实训方式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考虑到民营中小微企业会计“一岗多能”的特点,除了完成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还需要办理与工商、银行、财税等外界部门之间的业务,因此,开发了一门名为“会计岗位企业事务综合实训”的新课程,专门培养学生办理外部事务的能力。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虚拟工作任务为载体,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内务与外务的结合,拓宽了校内实训的内容与范围,适应了民营中小微企业会计“一岗多能”的人才需求特点。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校内与校外、模拟与实操、内务与外务、单项与综合相结合的多维实习实训格局和实践教学环节。
(二)设计“三阶递进”实践教学内容(见图2)
1.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岗位调研,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出纳、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会计主管、会计监督,通过对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制定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培养能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会计操作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和分析的能力,能胜任中小微企业财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会类专门人才。
2.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实践教学内容。
(1)划分实践教学内容层次。根据实践教学目标,按照能力递进顺序分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以会计书写、凭证填制等会计基本技能为主的专业基础能力层;以业务核算、成本计算、会计电算系统操作、财务管理和分析等会计主要技能为主的专业核心能力层;以会计事务处理、财务知识运用等会计延伸技能为主的专业发展能力层。
(2)分层设计具体实训项目。实训项目是提升专业能力的载体,分别在专业基础能力层下设会计书写、点钞验钞、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等能力训练项目,在专业核心能力层下设货币资金核算、往来款项核算、存货核算等能力训练项目,在专业发展能力层下设会计科目设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设计、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等能力训练项目。通过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会专业人才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三)实行“过程性、分段式、多元化”实践教学技能考核方案
建立全面系统的考核方案能够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三个能力层次的实践教学,分段进行考核,各阶段考核成绩由课程实训成绩、集中实训实习成绩、本阶段职业资格考证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课程实训成绩通过对各门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进行过程性考核取得,集中实训成绩通过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双方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考证成绩根据实际考证成绩取得。通过考核的学生由学校颁发技能鉴定证书。
这种以能力考核为主、稳步渐进的分段式、多元化考核方法,可以全面合理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督促学生主动提高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构建财会类专业“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现实意义
“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一条突破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瓶颈之路,有效解决了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一方面,通过专业办企和引企入校,实现了校内顶岗、边学边做,与校外顶岗实习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将这些企业的经济业务引入课堂实训,在校内开展连续3个学期历时15个月的“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形成校内校外、模拟实操、内务外务、单项综合相结合的多维实习实训格局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效解决了传统实训难以做到真账实做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二)设计“三阶递进”实践教学内容,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能力递进顺序,分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三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开发“会计岗位企业事务综合实训”等特色实训课程,拓宽了实践教学内容,所培养的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强,更加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财会岗位“一岗多能”的用人特点和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行“过程性、分段式、多元化”技能考核方案,为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按三个能力层次分段考核,考核成绩由课程实训(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集中性实训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双方考核)、职业资格考证(实际考证成绩)三部分成绩构成,可以全面合理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督促学生主动提高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构建“四位一体、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工作
(一)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会计知识更新换代得非常快,这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掌握新知识,并具备与一线岗位接轨的实操能力。
在探索构建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带学生到校内真账实训基地实训等方式,熟悉会计操练,及时掌握会计工作的最新动态,胜任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同时,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引进客座专家等方式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强真账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通过与企业建立互惠合作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真账实训的机会,学校教师和企业会计共同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做到“基地即教室、师傅即老师、学生即员工”的校企融合,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真实的会计业务,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成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助于实现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断促进财会类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X
参考文献:
原和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关键词 财会类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44
Re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FU Huilian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to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modern vocational students, which in this context,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carry out prac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ocess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continue to optimize their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and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From the principle constructing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nd elaborates how to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effective reforms aimed which can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1 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原则
1.1 理实一体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即为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且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一般都会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因而在此背景下,通过构建实践性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必须始终秉承着“理实一体”的构建原则,即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在反复强化其实践训练的基础上来提高其理论学习质量,以此来达到实践性教学目标。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弱点,然而为了达到“理实一体”的实践目标,其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实践活动融入到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促使教师在此环境中能形成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模式。①
1.2 校企合作
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社会工作环境中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较高,且要求其在工作岗位中必须能适应复杂性的环境,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秉承着“校企合作”的教学原则。即应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顶岗锻炼机会,使其在此环境中能锻炼自身多方位思考能力,并提高自身实际问题解决水平,最终促使其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后可迅速融入到工作环境中。②
1.3 课证相融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中的关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即明确规定出:“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并制定职业技能标准,最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而教育部又在相关制度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必须着重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且应将其化为院校重点办学理念,促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凭借自身实践能力迅速适应到工作环境中。
2 当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理念落后
第一,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结构较为落后,即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传统的课程设置结构及体系,导致学生始终处于模拟训练环境中,无法全面掌握财会类专业实际工作中工作模式及工作程序;第二,部分高职院校模拟训练教学理念一般是基于基础会计簿记训练及财务模拟训练来完成的,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及规范性,从而导致学生在模拟训练中无法掌握到财会类工作中所有工作程序及流程;第三,当前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中采取的是封闭式集中性实践方法,此种方式导致学生始终处于消极的学习状态,最终促使其无法在反复训练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③
2.2 教学计划不规范
当前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计划不规范的问题,即高职院校在开展财会类专业教学中未凸显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计划内容的设定,即反映出实践教学课程的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较少的问题。此外,高职院校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缩短了实践教学学时,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在短时间的训练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
2.3 实践资源不充足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实际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其缺乏一定资金支持,因而导致在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中呈现出了实验室资源匮乏的现象。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未实现实验室对外开放模式,因而导致学生只能通过信息系统模拟及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模拟方式来锻炼自身实践技能。此现象的发生致使学生无法从实践教学中掌握到当前财会类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财务软件的应用等。此外,由于财务信息的保密性要求较高,因而实习单位在基于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会缩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接触的财务范围,进而导致学生在此实习环境中的实习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④
2.4 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第一,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性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倾向于对年轻老师的任用,而由于当代年轻老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其在开展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无法对学生实践行为加以引导,最终导致学生在实践效率较为低下的学习环境中无法快速提高自身实践技能;第二,由于部分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其时间及精力有限,因而在实践资料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下开展实践教学,必然会影响到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同时致使学生在实践性课堂学习中无法掌握到课堂教学重点,最终呈现出了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3 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3.1 规范教学计划、教学方法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规范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对于此,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实践性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并根据财会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且增大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以此达到强化实践教学根本保障的目的。此外,由于实践性课程教学方法影响着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从而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递进式、模块化及综合性实践教学方式,提高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并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实践环境中能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及财务基础知识掌握程度。⑤
3.2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即表示教师在具备教师资格的基础上也应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因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依托企业,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进行顶岗锻炼,进而在锻炼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并将其应用于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行为加以引导,提高其整体动手能力。其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还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应邀请财会类专业专家定期来学校进行兼职教学,以此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再次,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比赛也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高职院校应给予其高度的重视,并应采取相应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在比赛中能提高自身专业技术。
3.3 建设实训基地
建设实训基地是财会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对于此,要求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现状构建相应的校内实验室,且按照当代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建立一体化的教学实验平台,促使学生在一体化实践环境中能更为全面地掌握会计职业岗位中的职责与业务操作方法,最终满足社会发展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此外,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增强自身与其他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顶岗实习机会,促使其在实际工作岗位实习中能探索出财务流程及具体业务开展模式。另外,在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而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在基于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⑥
3.4 引进实践性教学教材
第一,在引进实践性教学教材前,高职院校应通过调查等形式全面掌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然后再结合会计工作岗位职业开发能力要求引进符合实践性教学特点的新体系教材;第二,在对新体系教材引入前,应全面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确保其具备仿真性、实用性,进而在高职院校开展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可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且为实践活动的展开打下良好基础;第三,在对实践性教材进行选择时,应确保教材出自高职学校,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理念。此外,也应对教材编撰者的专业能力进行调查,提高实践性教学教材引进的规范性。
3.5 强化教学考核、评价环节
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应以学生就业为中心来构建相应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且应在此基础上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并在考核内容的构建强化会计从业要求,以此来确保在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引导下教师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最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并由此提高其整体实践能力。其次,在考核办法方面,应将课程的考核分为知识鉴定与能力鉴定两个部分,且应确保两部分所占比例相等,皆为50%。以此来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且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规范自身操作行为,并全身心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最终提高自身财务问题解决能力。⑦
4 结论
综上可知,近年来,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且由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通过强化教学考核、引进实践性教学教材、建设实训基础等途径来完善自身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平台,使其在此环境中能不断提高自身对会计知识及工作职责的认知,进而在进入到社会后可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注释
① 朱甫明.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7(50):135-137.
② 张h.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知识经济,2014.30(15):170-171.
③ 张丽拉.独立学院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5(8):26-27.
④ 蒋蓉.高职园区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协同创建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32(22):59-60.
⑤ 蒋蓉.高职财会类专业“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3.45(33):89-92.
高等学校要努力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联合国家科文组织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在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和价值、高等教育机构及其专业人员伦理角色和预期功能、高等教育与工作领域相协调及与预期社会需要相适应、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等方面做出的论述与共识,对于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和价值应当保持、强化和进一步扩展,形成高等教育的新观念。开发创业的能力和精神,必须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以便促进毕业生就业,使他们不再是求职者,而应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作为专业培训、更新、循环的终身资源,高等教育机构应长期面向工作的需要。在它们的预期功能框架内,促使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
(二)推进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需要培养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也越来越大。加强实验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财会类专业的学生,也必须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的经营核算与管理。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实验教学具有三大独特的功能,即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训练专业能力,养成职业操守;提升创新素质,激发创业热情。目前,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企业岗位的实际联系不紧密,对学生的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专业能力训练比较薄弱,使学生毕业后难以形成较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能力的问题。因此,实验教学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财会类专业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核算过程,能够由此上升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层,了解企业经营的全过程。
二.建立财会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
(一)创新性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创新性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
①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本质是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己个人的创造力;
②创新性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稳定和延续;
③创新性实践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个人的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④创新性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学生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模拟创造)。
(二)财会类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1. 强化财会类专业学生参与企业经营与核算的意识。学生主体参与是在教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效地参与是以个体对正直和尊严的渴望,以采取主动的能力为先决条件的。同时,这一主体还应该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意识。
2. 重视财务会计核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实践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的实际,
第一,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的思想、方法和观点。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三,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整体的认知结构。
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核算问题是教学的心脏,经营思维是教学的主线。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着问题展开,创造性的参与强调问题的发现、觉察、系统提出和共同的理解。要注重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以创业创新教育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一)财会类专业创新
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从企业的核算过程向外拓展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1. 基于财务数据的创业知识。以企业的资金流、价值流为基础,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
2. 以财务为核心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
3. 培养创新创业精神。通过创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以及创造价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财会类专业实践
教学的层次性将实验教学划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训练、专业技能实训和专业拓展训练。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从财务数据向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分析的拓展。
(三)财会类专业创新创业
教育的教学方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1. 课堂教学。将企业的经营过程,财务资金流动进行分解,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从以讲授灌输为主向以体验参与为主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从财务数据寻找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一、地方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各国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渐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梯级转移,我国中部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许多先进制造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正在逐步实现由沿海城市向中部地区的梯级转移。许多规模企业、尤其是部分跨国公司开始进驻我省,进而形成新的产业集聚。今后,我省的广大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将面临更多更激烈的国际竞争。就众多以不同形式主动或被动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小企业而言,其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是如何在我国本地市场迎接世界竞争的挑战;对跨国经营的大公司而言,从投资所在国当地招聘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更有助于公司在立足和更好地发展壮大。作为象邢台学院这样的地方本科院校,也要从全球市场的视野着眼,立足于地方产业优势、立足于特色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专业外语水平又高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方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
二、全球化时代确立地方本科财会类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的原则
(一)坚持走应用型本科之路、少部分承担精英教育任务的原则来进行课程设置。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培养目标应主要面向本省、本地区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其从业去向应该是本省内大中型国有、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跨国公司、金融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当然也有一部分会到中小企业工作或选择自主创业,到高等学校任教或终身从事科研工作的毕竟只能占到很小一部分。
(二)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面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当前全球竞争格局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首先要满足地方产业和现代服务行业财会业务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同时面向全球市场培养与国际贸易、对外投资相结合的外向型会计人才、跨国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改革学分制体系,增加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发展目标和个性选择,拓展自己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三)突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地位。部分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专用教材,应立足于探索网络环境下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时效性,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会计事务和财务管理,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以适应全球化时代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的需求。近几年地方本科院校招聘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至少是硕士,甚至到了非博士不要的程度,客观上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提供了较充足的师资条件。
三、适应时代要求的地方本科财会类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课程体系是社会职业需求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专业活动的内容和结构。地方高校会计教育改革,面临产业升级和全球化时代大潮的双重压力,因而更显迫切。作者以为,应坚持课程改革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两条主线同时并行。其课程体系应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通识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含专业资格考试课程)四个部分,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国际化、应用型和复合型的要求贯穿其中。
(一)基础理论课
基础理论课是夯实人才基础理论、提高人才基本素养的课程,这些课程既包含人才培养的公共课程,又包含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修课程,其课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方法论课程
包括哲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概邓概和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线性规划等)这些课程首先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坚定地政治信仰和个人操守;同时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
2.法学课程
包括经济法、税法、财经法规与制度和国际商法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迈进,法律知识也越来越复杂却重要性日益突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法规,建立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观念。
3.工具类课程
包括外语、计算机和写作课程。
4.经济管理类课程
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版)、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双语教学版)和统计学,这些课程从宏观上讲,应属于专业课的上游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打下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为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做好准备。
(二)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是反映专业本质、体现专业能力的课程,这些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其在整个学科中的深浅和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培养适应外向型需求的会计人才框架中,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一定要突出专业课学习双语教学的重要地位。包括:
1.专业基础课
包括会计学导论、基础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双语教学版)、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原理、财务管理原理(双语教学版)、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双语教学版)、审计理论与实务、会计电算化、行业会计比较、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双语教学版)和内部控制学。
2.方向性专业核心课
包括国际会计、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版)。这些课程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时代外向型企业和跨国企业对财会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三)专业通识课
专业通识课是在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开设与专业课相关的限制性选修课程。开设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均衡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
1.财政金融类课程
在前面开设财政学、金融学课程的基础上,供学生进一步选修的的课程有:金融机构管理、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纳税筹划、国际税收。
2.贸易类课程
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商务谈判。开设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往来的基本理论、国际市场状况和贸易相关的业务知识。
3.工程技术
包括机械工程原理、项目管理、C语言技术等,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关的应用技术工具,为日后从事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四)专业拓展课
专业拓展课可开设为专业拓展课、跨专业拓展课(任意性选修课)和专业资格考试类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多种思维方式和广阔的教育途径。
1.专业拓展课包括:项目评估、工程造价、资(下转第239页)(上接第236页)产评估、国际商法、国际政治学、图书情报学等。
2.人文和科技素质教育拓展课程,包括:演讲与口才、中国古代名著导读、对外交往礼仪、科技发展史等。
3.财会相关的各类从业资格考试课程:财会行业就业渠道广泛,与财会相关的各类从业资格考试纷繁复杂。目前,财会行业资格考试国内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上岗证)、会计职称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注册会计师考试(CPA)、注册资产评估师(CPV)、注册税务师(CTA)、房地产估价师、土地造价师、造价工程师、价格鉴定师、审计职称考试、(初级、中级)、经济师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师考试、精算师考试等;国外有: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英国特许会计师(ACC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AIMA)、英国国际会计师(AM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美国注册会计师、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等。学校应从国际化社会需求出发,设置适当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凭兴趣和特长去学习和报名参加一些资格证考试,进而实现多渠道就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课程体系实施中的各专业课程内部平衡问题
近几年,地方本科院校的经济类专业招生规模增长迅速。以邢台学院会计学系为例,2009年招生780人,2010年招生1090人。绝大部分学校专业层次已开始以本科学生的培养为重点,但由于这些院校在当地相对拥有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在本地区较优良的教学设施和硬件资源,故这些院校在招收本科专业学生的同时,仍在招收部分专科学生,如邢台学院会计学系目前除招收会计学、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之外,也招收会计和会计电算化两个专科专业。相应的培养层次对应着适当的课程体系。财会类本科、专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方向性和整体性上是相同的,但广度、深度和培养方向各有侧重,不同层次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和取舍。
参考文献
[1]魏亚平.面向21世纪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9(6).
[2]秦少卿.构建适应东南亚经贸发展需要的会计课程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07(8).
[3]葛柳燕.重新设置会计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J].会计师,2009(12).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 经贸财会
高数是经贸财会类高职高专每个专业必修的重要工具课和基础课.传统“轻应用、重理论”的经贸财会类高数教学模式已经把高数教学逼进近乎死胡同,所以,设计倡导与各经贸财会类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以应用为导向、易理解、有用的一种高数教学新模式就显得尤为紧要.
1.提出问题
传统“重理论、轻应用”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由于有无提高思维、提高了多少不好衡量评价,其结果就是高等数学的作用逐年受到质疑,地位每况愈下: 几乎所有经贸财会专业的高等数学学时不断压缩,有些经贸财会专业甚至直接砍掉,不开设.
2.分析问题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经贸财会类高职高专教改的难点和重点.应按照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原则使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更新,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内容改革相结合.高等数学的教学在经贸财会类各专业教学中的用途是很广泛的:利率极限、最值分析、经济函数、弹性分析、边际分析等内容主要在经济管理专业中涉及, 库存模型、最值分析等主要在物流管理专业中涉及.必须贯彻“应用即目的”的教学要求,做到教学与各相关专业课程结合,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高数是为了什么.因此,构建、倡导与各经贸财会类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以应用为导向、易理解、有用的一种高数教学新模式就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3.构建模式
构建以应用型案例教学为导向,思维训练与应用教学相结合的经贸财会类高职高专高数教学模式.此模式逻辑顺序为: 应用案例作为先导让学生直观感知、理解,引出相关数学内容,相关数学内容教学(应用案例),数学练习与应用练习.以极限的教学讲授为例:
以日常生活一个例子来介绍和引出极限,让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
分析完以上有关极限思想和方法的例子后,可让学生独自使用极限思想方法完成一些相应练习.
学生通过练习会对极限思想、方法及其应用有一个深入的理解,然后可以引入极限的相关性质及运算.
总之,讲授函数极限、函数导数、函数微分、函数不定积分、函数定积分、函数多元微积分时,务必坚持以应用案例教学作为导向,通过应用型案例把握相关数学定义、方法,再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练习加强经贸财会类专业应用型案例的解决与分析.
4.研究结论
“应用案例教学作为导向,训练思维与应用教学相结合”的经贸财会类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倡导与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训练思维的同时,领悟高等数学这门理论课程对各相关专业教与学的重要性.经过了阶段性的积累,具备高质量、足够的应用教学案例支持,所构建和倡导的应用型高数教学模式就在经贸财会类专业领域日益彰显出其巨大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勇.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07~200年,湖北省3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开设的《国际财务管理》、《西方财务管理》、《会计学》和《跨国公司财务》等4门双语课程,共23名教师的双语教学质量。通过向相关23个班级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要求学生按照《双语教学质量测评表》对本班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进行量化测评,共收回合格调查表80份。测评表如表1所示。
因参评的学生班级较多,不同班级之间教师双语数学质量的直接比较非常敏感,故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可操作性原则,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计算评分。
(二)研究方法的选取本文主要运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多项指标转化为少数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进行财会类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时,选取的评价指标有12项,样本数量23个也相对比较大,采用一般的分析方法工作量比较大,准确度不够高。而主成分分析法正好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并且样本的数量远大于指标数量,符合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条件。通过此法提取出对财会类专业双语教学质量影响比较大的主成分,将更加有利于综合分析。因子分析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主成分分析的一种推广,本文选取的12项指标独立性较强,反映了财会类专业双语教学质量不同层面的状况,而由于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不一定具有实际的经济含义,因此,通过适当的因子旋转,将因子荷载殊因子的影响体现出来,使得提取的公因子更有实际意义。
二、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设教师为(Ti=l,2,3,4,5,……23)。将测评表中的十二个指标作为样本指标,按测评表中序号依次设为样本指标Ei(j=1,2,3,4…12)。本文将每个教师所任课程在测评中各指标得分计算出平均得分,原始数据(平均得分)如表2所示。果见表3。从KMO样本适合度测试可以看出,KMO统计量>0.7,说明各因子独立性高,分析的效果比较好。
(三)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的计算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第―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到41.925%,前三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1.752%,旋转后仍然保持此比率,即保留了原有指标81.752%的信息,说明前三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故提取前三个主成分进行分析。三个主成分的经济含义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确定。
(四)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给三个公因子赋予经济含义。为了测试选取的三个主成分是否具有实际的经济含义,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中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
通过旋转,可发现第一个因子在E7、E8、E9、E12四个指标的负载比较大,可以将其看作反映双语教学效果的因子,第二个因子在E1、E4、E5三个指标的负载比较大,可以将其看作反映双语教学规范性的因子,第三个因子在E2指标的负载比较大,可以将其看作反映双语教学方法的因子。三个因子均有实际的经济含义,并且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双语教学质量。(1)双语教学效果因子。财会类本科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第一线的管理人才,因此,双语的教学内容要非常讲究实用性,当前的财会专业学生一般都要求有“多证”(毕业证、会计证等相关技能证),因此双语教学教师也应当是“双师型”教师,即教师应通过亲自了解外资企业或有涉外业务的企业中所需要的基本财务与会计知识、相关技能与基本流程,运用这些前沿的实践知识更新教学内容,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2)双语教学规范性因子。E1、E4、E5,等三个反映双语教学规范性的因子所占的负载较大,说明如何规范财会类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内容、过程与考核评价,对完善双语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高校双语教学试验中不少学校和教师都发现高校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双语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成了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3)双语教学方法因子。双语教学虽然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教育,但在理论教学方面,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文中的指标3与指标8)对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了解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多利用案例讨论、主题发言等方式制造课堂的良好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要多联系实际,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如上《跨国公司财务》这门课时,可多讲授一些实践知识,模拟跨国公司对外汇风险的防范,先分组让学生设计各种外汇风险防范对策,然后课堂集中讨论,最后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辅导或补充相关内容,这样可以极大地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因子得分函数和综合得分根据回归方法计算出因子得
分函数。因子负载矩阵如表6:
根据负载矩阵,可以列出三个公因子对12个指标的线性函数,并据以得出综合得分。运用SPSS软件可以计算出23位双语教学教师的综合得分和综合排名,结论如表7:
三、财会类专业双语教学质量的改进
(一)财会类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改进一是强调财会类专业双语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双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双语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其延续性,使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建议在财务管理和会计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中适当挑选,将教学内容上具有连续性的课程作为固定的双语课程,如从《西方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中进行挑选。二是建立双语教学的因材施教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不同学生的外语水平差异、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文化蕴涵等,可采用分班的教学方式,即根据学生的自愿和英语程度来进行分班,并在分班后,通过科学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外语水平及教学需求,以此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三是建立双语教学与学习的互动机制。在财会类本科双语教学中,一般使用原版教材和课件,词汇多,阅读量大,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往往效率较低,需要采用学生具有一定自主性的互动学习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即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讨论,最后由教师检验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总结本专业的前沿理论知识。
关键词: 财会专业 高等数学 校本课程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校本课程的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展中,研究者对高等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地位和作用已基本达成共识:工具作用,为专业课程服务;对高等数学校本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形成初步认识:结合专业课程,适时引入专业背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科恩(Cohen)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狭义上是指学校如校长、部分教师等少数人员开发课程文件或成品;广义上是指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学校成员参与课程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1]。石伟平教授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一是课程改革要积极主动且有计划地进行;二是课程权利与资源配置要不断优化;三是课程决策的中心是学校;四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校长和教师[2]。
同时,对高等数学校本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大家对高等数学校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做了很多分析,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虞峰提出高等数学要基于应用,以“必需、够用”为度,要强化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与后续专业课程做好衔接,增加数学人文方面的内容[3]。丁志清认为简化复杂数学推导和抽象定理的推导,淡化其内容的理论性,把重点放到数学的实用性上,解决专业实际问题[4]。加春燕认为在经管类专业课程需要的基础上,修订出相适应的高等数学课程标准,通过适当的专业案例加强高等数学知识与经管类专业知识的紧密联系[5]。
在财会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尝试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构建财会专业高等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包括课程目标改革、教学内容选择、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等数学教师参加财会专业相关培训。
1.我们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根据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需、够用、实用”原则,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拟定了“财会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目标”,并进行了修改完善。财会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对各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练习、作业等环节及教学方法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要求,特别是对各章节中包含的高等数学知识在财会专业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例如常用经济函数:收入函数、成本函数、利润函数在基础会计中的应用;导数微分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弹性需求问题中的应用等。
2.针对财会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专业课程实际需要出发。注重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知识的衔接,切实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门槛。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背景,在尽量兼顾教材系统性的前提下,删除那些深奥及与实际不符的内容,选择那些能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职业服务的最必需、最重要的数学知识。组织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共同研讨,探讨统计、基础会计、成本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要求,注重经济中常用函数及其建立;极限思想与永续年金的计算;导数的含义及其经济意义;最优化问题等知识点的教学。在教学中,高等数学课的例题与习题大多为会计、财务管理和经济上的实际问题,突出高等数学在财会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性。
3.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授概念定理,通过例题讲解概念定理的应用,最后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引入一个财会专业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这个实际问题,提炼出高等数学问题,讲授所要学习的高等数学知识,应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高等数学问题进而解决财会专业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从专业实际问题导出相应的高等数学结题思路和方法,针对性和应用性都很强。
4.高等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以往教师通过黑板、粉笔、实物幻灯片、教具模型等传统媒体进行教学,现在可以使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动画等),加工成文字、图形、视频等资料,并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设计成相应的电子教案、课件等。尤其是通过平面或空间图像讲解导数、定积分等几何意义时,可以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教学,通过幻灯片或视频的适中速度播放,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吸收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5.高等数学教师应参加财会专业相关培训和进修,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经常与专业教师教研交流,钻研专业知识,了解财会专业、岗位工作实际中所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参考财会专业需求进行教学。
总之,在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从财会专业和财会岗位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应用高等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财会专业术语和理论,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财会专业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优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崔允t,杜萍.校本课程开发-辩护与批判[J].上海:教育发展研究,1999(11):32-36.
[2]石伟平,陈霞.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J].吉林: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19).
[3]虞峰.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关键词】高职,会计证,通过率
根据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毕业生取得 “双证书” 的人数应达到80%以上。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简称“会计证”,下同)是财会类专业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敲门砖。对于财会类专业来说,会计证就自然被列为专业核心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高职学生若能在校期间考取会计证,竞争时就更有可能脱颖而出,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将提高财会类专业核心岗位会计证通过率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如今结合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目前的会计证通过率并不理想。本文在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证考证情况,并提出提高会计证通过率的具体对策,以切实提高高职学生会计证通过率。
一、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要求
根据最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当前会计证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学生通过计算机答题的方式进行,与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规定具体如下:
(一)会计证考试报名条件
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报考次数规定
根据笔者所在的省份,会计证考试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可以通过网络报名1次,每个考生一年最多可以报考4次。
(三)考试科目及题型
会计证考试科目分别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题型分别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会计电算化》课程考试题型分为理论、实务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组成,实务操作部分为财务软件的操作。三科成绩需要一次性同时合格才能取得会计证。
(四)考试时间规定
会计证考试实行三科连续考试,总时间180分钟,中途不设休息时间。
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证考证情况分析
(一)财会类专业生源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学生生源结构有财会类中职、普通高中文科和普通高中理科学生。根据统计,有些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录取比例达46%,而普通高中文科、理科学生的比例各占27%左右。学生生源录取比例对高职教学和会计证通过率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首先,中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会计基础,个别学生也已经在高中阶段通过会计证考试。按理这部分学生的会计证通过率应该高些,但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相对弱些,也存在通过率不理想的现状。普高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前基本没有会计基础,尽管学生综合能力较强,但要一次通过会计证考试也存在难度。其次,在教学方面,老师既要兼顾中职学生,又要考虑普高学生。中职学生会认为自己有了会计基础,自我感觉什么都会,上课就出现不认真听讲现象,同时对会计证考前复习也不够重视。而对于普高学生,会计入门尤其重要。不能很好入门的学生,就会感觉会计好难,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财会类专业学生生源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证通过率。
(二)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现在入学学生基本为95后出生。95后的学生受成长环境等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高职学生是第三批入取专科类学生。相比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兴趣不浓,成绩相对较差。当前高职学生基本上只要达到录取分数线就能被录取。而有些学生怕高考考试考不上,就会选择在提前招生环节完成录取。这些学生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而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或迫于父母的压力而来高职读书。因此在高职阶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2、自控能力较差,手机依赖现象普遍。随着互联网、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人手1台以上智能手机。虽然手机有查阅资料、开展在线做题等学习功能。但大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无法抵制住手机娱乐功能的诱惑,沉迷于游戏、在线视频等,依赖手机现象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学习氛围的建设产生了极大不利影响,使学生无心认真进行考前复习。会计证考通不过也在预料之中。
(三)会计证考试课程情况分析
当前会计证考试学生需要考《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三门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会计基础》课程分析
《会计基础》课程涵盖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十章内容,主要围绕会计记账、如何记账、记账的三项工具进行编排。该门课虽是会计入门课程,但这门课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等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熟练运用会计实务中必要的理论知识。其单选、多选、判断题的题量分别为20题,多选题每题2分,其他题型每题1分;计算分析题为10小题,主要是会计分录题和填表题。
高职学生一般一入学,就会学习《会计基础》等入门类课程,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只要学生稍加努力就能考过。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计算分析题忘记保存、多选题失分较多等现象。因此该门课通过率居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后。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分析
课程涵盖会计、结算、税收、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较多。会计法律制度这章整体难度虽不大,是学生拿分的章节,但考点比较多,考题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结算法律制度以结算方式为主线展开,重点为票据部分,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税收法律制度为该门课程最难但也最有用的一章,尤其是新增的“营改增”内容,与工作联系紧密。 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最怕学、最难学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出现放弃该部分内容的想法。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财政法律制度内容相对抽象,而且考点比较分散,需要学生把握重点进行记忆。会计职业道德这章内容比较通俗易懂,重点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在理解“32个字”的基础上能进行案例分析。该门课的题量分别为单选20题、多选20题、判断20题,案例分析题两大题,每题5小题。虽然判断题不倒扣分,但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从调查分析来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考试通过率最低。
3、《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析
课程考试理论部分分值比例占40%,实务财务软件操作部分分值比例占60%。高职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浓的操作计算机兴趣,再加上高职阶段学习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通过率最高,大部分学生都能一次通过该门课的考试。
(四)当前学生考证情况分析
笔者在任教的大二班级中抽取20个学生开展了考试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通过会计证考试学生5人,通过率占25%,其中第1次、第2次、第5次通过会计证的分别为1人,第三次通过会计证的为2人。在未通过会计证考试的15人中,三门课均未合格1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2门课程同时未合格2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未合格的11人,《会计电算化》未合格1人。调查对象20个同学一致认为三个科目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最难。从调查结果来看,《会计电算化》课程通过率最高,为95%,《会计基础》通过率85%,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通过率最低,只有35%。
三、提高会计证通过率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转变考试观念
1、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
会计证无纸化考试不同于纸质考试。首先无纸化考试三门课程的题库量相当大,每个学生通过随机生成试卷进行答题。其次三门课程要求一起联考,中间没有休息时间。另外学生通过计算机答题,也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应变能力。根据会计证考试的各项要求,当前学生们持有“临时抱佛脚”、看两三天书就想通过的想法已经“out”了。因此,老师们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引导学生明确考试目标,制订系统地复习计划,围绕大纲,开展全面系统地复习,消除侥幸心理,积极为备考做好充分地准备。其次要让学生明白会计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具备抵制手机娱乐等诱惑的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积极牺牲其他时间来备考。再次,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根据复习计划持之以恒地开展复习,复习要到位,不到最后绝不轻易放弃。最后,引导学生明白考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把知识学扎实了,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2、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
在会计证考试中,学生需要一次性通过三门课程的考试。可见学生的复习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如果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优缺点,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那么学生就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复习效率和复习效果。因此,正确的复习方法,对一次通过会计证考试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环节,老师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在复习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要学会抓“大”放“小”;二是,对于分值比重比较大的多选题,引导学生端正态度,不求捷径,脚踏实地的学习,老老实实的做题,才是做好多选题的关键;三是,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莫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掌握巧妙的答题技巧
有的学生平时复习表现不错,但一到考试就感到恐慌,导致在考场发挥失常。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端正考试心态,在考试现场碰到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知识点时,不要惊慌,学会先易后难的答题思路。其次引导学生熟悉答题要求,每种题型都有不同的答题要求,不答题肯定不得分,对于不存在倒扣分的判断题,引导学生不要放弃答题机会。再次,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考试技巧,排除法、猜测法、比较法等考试技巧能有效提高选对的机会。最后,引导学生熟悉考试规则,《会计基础》课程的计算分析题要点保存按钮后才能提交;虽然三门课程联考,但三门课程的考试时间可以相互挪用,引导学生先做自己强项课程,然后把考试时间挪给自己薄弱的课程;另外为了便于检查答题情况,引导学生一门课程做完不要急着交卷,等三门课程都考完后再点交卷按钮。可见,掌握巧妙的答题技巧,能较好地避免不当失分,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做对题目。
(二)采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面,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应将开设的《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与会计证无纸化考试课程进行融合设计,可以分别从教学考试大纲、课程考核评价以及免试认定等方面进行设计。首先,在制订高职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时,财会类专业可以结合会计证考试大纲进行制订。其次,高职相关课程的考核方案可以参考会计证无纸化要求进行设计。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制订课程免试制度,对于通过会计证考试的学生,可以对相关课程成绩实行免试认定。通过课证融合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和考证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证通过率。
同时,对于学生反馈最难考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高职院校应重点加强该门课程的教学,平时多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重点加强薄弱知识点的学习,并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进复习方法,从多角度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考证通过率。
(三)利用APP开展仿真化练习
现在各种APP会计学习软件越来越多。APP会计学习软件借助手机开展学习,是一种携带方便,以考试为目的,以题库为学习形式的在线学习软件。同时APP软件可以在线分章节学习,还有强化练习、随机练习、错题练习和模拟练习等功能。对当前有手机依赖症的学生来说,APP会计学习软件无疑是一款比较实用的软件。高职院校可以借助APP会计学习软件,引导学生正确开展仿真化练习。学生可以利用APP软件随时随地学习,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通过模拟练习,学生能及时了解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开展错题练习,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会计证通过率。
参考文献:
[1]徐 慧,论提高高职会计学生上岗证通过率的策略,《新课
程》,2014(11)
[2]朱晓蓉,提高高职会计学生会计证通过率的教学改革研
究,《科学大众》,2014(10)
[3]谢姝,关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证通过率的探讨,《中小
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4]陈 玲,无纸化考试模式下提高会计证通过率的探索,行政
1、实训教学岗位针对性不强,技能训练以仿真软件为主,真实性不够,没有根据企业会计不同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2、由于专业岗位的特殊性,企业一次性接纳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极其有限,学生参与企业真实工作的机会较少,实现校企合作的难度大。
3、实训课程的使用教材实质上成为专业主干课的配套练习题,应用性内容相对缺乏,适合于“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建设滞后。
4、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方法较为简单,评价标准难以统一,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改革理念及思路
鉴于以上分析,探索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借助会计师事务所丰富的企业会计实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紧密结合会计实务的实训教材,改革实训教学内容,形成职业化的教学环境,并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完善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最终形成基于校企联动、项目运作的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企业多方面岗位能力、满足企业需要的财会人才。
改革的内容
(一)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为其业务分部。校内会计实训中心的建设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力途径之一,但校内的仿真实训还不能够解决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学生与真实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尚未“亲密接触”,学校要走出去,为财会类学生拓展实习实训的空间,因此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就成为拓展学生实习空间的首选。我院与当地几家会计师事务所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签署了深度合作协议。会计师事务所同意:学校成为其业务分部,教师可以分批到会计师事务所专门进行项目式运作的培训学习,专业教师可成为其兼职业务员,事务所成为学校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根据高职教育的需要,选派单位业务骨干到学校开展教学或讲座活动,接受学校派出的若干学生来企业进行为期时间不等的实习;在不损害事务所利益的情况下,为学校师生开展产学研活动提供便利;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会计师事务所、学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指定专门人员对学校所派学生进行指导,或为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提供便利;帮助毕业实习的学生制(修)订实习计划,使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校企联动,开展实训教学。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掌握的丰富的企业会计实例,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以项目式运作为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围绕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处理过程,结合学生项目分组,完成不同类型企业项目式运作训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
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校企联动,开展实训教学,联动的方式主要有:
1、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中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成为我院的财会类专业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开展专业调查,根据专业调查及专家意见反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增设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使实训课的比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由原来的40%调整到现在的50%,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团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来我院开展讲座活动,增加学生对会计职业生涯的认识,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成为我院的兼职教师,利用其所掌握的丰富企业会计案例承担教学任务。如2011年11月23日邀请温州金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赵黎明老师对学生进行关于温州服务业真账实践操作的培训。
3、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分批到会计师事务所专门进行项目式运作的培训学习,专业教师也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兼职业务员或企业财务部的员工。目前项目组成员和实训课教师团队中已经有多人到事务所学习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实现四方“多赢”,即学校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困难,在校企合作中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变“纸上谈兵”为实战;学生有利于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便于毕业后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会计师事务所分享了学校资源优势,有利于自身加快发展。
(三)基于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考核评价学生。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
实现改革的路径
(一)创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以会计业务链为主线,工作任务为节点,根据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在实训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利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式运作模式,对学生按项目分组,由教师带领项目小组以真实的企业经济业务为训练载体,围绕项目进行学习和训练,创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新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基于项目运作的实训教学,学生按项目分组,打破了传统实训同时、同地、同内容的限制,增大了教学管理难度。
(二)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掌握的丰富企业会计实例,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真实项目,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发实训教材,使教学内容尽可能接近职业环境氛围,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以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技能要求为依据,以项目为依托,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项目———学生考核评价,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考虑项目特点,明确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方法和评价标准。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习领域;工作过程;课程方案设计;财会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51-03
从经济区域到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开发新思路
新的课程方案开发应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精神。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并调整教学模式。基于岗位群,建设专业群,以辐射相关的区域、行业、企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经济区域行业岗位特征的调查研究
近年来,我们陆续做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社会调查以及会计系毕业生质量和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调研的地区锁定在毕业生分布的区域,除肇庆本地,还包括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在内的珠三角地区。调查的岗位对象有东莞市展诚税务师事务所、广州惠健会计师事务所、东莞大朗富士五金店、大唐实业有限公司、南海轻骑摩托车有限公司、佛山南海西樵锦兴砂轮厂、中山市粘冠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江门市金一辉电池厂、中山市奥克士电器照明有限公司、中山华恒灯饰毛管厂等18家企业。主要方式是走访和问卷调查,最后汇总调研结果,形成经济区域的行业岗位需求的调研报告。
通过调查,我们对经济区域的行业岗位特征进行出了基本的判断。(1)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单位基本是民营的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达95%,其他企业仅占5%。在我们调查中,有的企业要求毕业生先在生产流水线顶岗三个月,为的是让财会人员全面把握生产运营的整个环节。有的企业希望学生能创新性地提出一些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如节约成本等。还有的企业要求财会人员能够有效地催收账款。对此,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越小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就越具复合性。过去,我们曾认为,所谓复合型人才是一种高端人才,和小企业往往搭不上关系。其实,复合型人才就是具有复合性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人力资源薄弱的小企业往往更需要。这就不仅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的要求,而且对社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2)随着“广佛肇”地区经济圈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对会计人才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全球正式进入了高油价时代,因油价攀升引起的物价上涨,挤占了以消耗原材料为主的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如何从企业内部挖潜,有效地进行核算、控制以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也对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成本核算重要的使命。(3)根据市场和岗位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构建以复合性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项核心任务。
(二)学习领域课程契合了经济区域的特征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学习领域课程是一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这一课程方案的关键在于,它是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即工作任务的职业情境,是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计和社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的总和。经与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职业行动领域以及教学行动领域。通过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即学习领域与本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生计和和会情境,使职业工作任务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反映出来。其开发过程如下页图1所示。其特点是紧紧围绕经济区域行业岗位与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要求来研究“专业性”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摆脱了传统学科体系的窠臼。
财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开发思路,结合我院所处的珠三角区域和本校实际条件,对财会类专业进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发。
(一)职业岗位任务分析
由经济区域发展特点并结合毕业生入岗情况的分析,确定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就业岗位群是出纳、材料核算、成本核算、往来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会计档案管理等岗位;拓展岗位群是总账会计、税务会计、审计人员、财务主管。岗位初级资格证有: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计算机证。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不是绝对的,会计岗位设置与企业的规模和需求、企业对会财务的重视程度以及与所在地方的监管力度密切相关。在岗位群确定后,由教师团队对岗位任务进行调研,邀请专家现场讨论确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并进行同性质任务的归纳和汇总工作,形成明确的行动领域,具体如表1所示。然后,将所选择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并将学习领域的难度、程度进行序化,具体如表2所示。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方案设计
通过对财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行动领域,确定专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构建财会类专业的学习领域,总体设计方案(见表3)。
学习领域可以理解为课程或学习单元,由学习目标(能力描述)、学习内容(任务陈述)、基准学时(总量控制)构成。其名称由工作对象、动作、补充或拓展三部分组成。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课程是以知识储备为主,而学习领域课程是以知识应用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方案。
(三)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微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条件和师资等情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针对成本会计实务学习领域,以实际成本核算任务分析为主线,由易到难,设计了如下内容:(1)大批量单步骤生产企业成本核算;(2)订单式生产企业成本核算;(3)大批量多步骤生产企业成本核算;(4)多品种多步骤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四个典型的学习情境,如图2所示。每一个学习情境由核算环境认知、成本核算方法选择、成本核算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期末结转四个关联任务驱动来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任务设计时,尽量减少知识点的重复率。具体任务确定后,就需对各教学单元进行设计,这主要是以授课教师为主导。
在这个课程设计里,以实际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为基础,仿真工作程序、仿真工作场所,以真实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整合为四个学习性工作岗位,根据完成岗位任务对知识能力的需要,将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机地融合在成本核算各个岗位工作过程中,其岗位能力涵盖了成本核算实务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四个核算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学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使其获得真实的成本核算感性体验。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课程网站,包括基本资源、特色资源和拓展资源,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表现形式展现出来,学生非常乐于通过课程网站了解实际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核算方法。课程网站设计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EB/OL].[2009-01-08]..
[3]张丽芳.高职经管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4]杨智慧,刘捷萍,周理.工作过程导向的财类专业学习领域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1(7).
[5]任爱珍,徐肇杰.从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念角度来构建中国高职课程设置体系[J].辽宁教育研究,2007(6).
[6]黄乐览,黄伟萍.适应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
作者简介:
【摘要】互联网+是时代背景,其影响无处不在,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体系同样面临影响,如何应对互联网+的影响,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结构体系进行建设,是每个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专业结构体系
一、互联网+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的影响
“互联网+”是时代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诸领域中,其影响已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为了使学院各专业和课程有效适应互联网对产业带来的影响,更好的培养与时俱进的技术技能人才,应以互联网思维对专业设置和建设进行研究。应深入产业行业进行调研,准确把握互联网对产业行业影响,尤其是工作岗位的变化,以及岗位职责和岗位工作流程的改变。通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讨论调研结果,征求专业建设意见,得到互联网对产业行业的具体影响,分析专业变化,着眼于时代背景研究专业结构建设,通过设置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充分反映时代特征,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专业结构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国家首批28所示范院校之一,依据学校历史和现实环境,明确了传承金融文化、开拓金融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定位,形成了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办学宗旨,在专业结构布局上,采取了明确方向、逐渐推进,注重内涵,不断优化的方法,逐步形成以金融类专业群为龙头、财会商贸类专业群为主体、信息技术专业群及文化艺术类专业群适度发展的航空型专业结构体系。
(一)适应互联网+对产业影响,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
浙江是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的前沿要地,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构建五大金融产业、四大金融平台、三大区域金融布局的“大金融”产业格局,计划把金融产业打造为万亿级现代产业,进一步推进金融产业实力强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强的“金融强省”建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适应省域经济发展需要,在金融管理、国际金融、农村金融、投资与理财、保险等五个大金融类专业上持续优化和建设,2011年成功申报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后,作为项目主持单位更是全方位加大专业、课程和资源建设力度,金融专业从最初的做大、做强、做实,到现在已经做优、做精、做名,在学校继续发挥龙头专业引领作用的同时,在全国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也具有领先示范效应。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业带来巨大影响,浙江省规划到2020年,杭州要力争规划和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集聚区,构建和运作一批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发和推广一批全国市场占有率高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基本建成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依托传统金融行业人才培养和金融研究的优势,紧跟“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016年又新增互联网金融专业专科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互联网金融人才。
(二)以互联网+为背景,推进财会商贸类专业提升内涵
1.增加会计类专业信息化课程。会计专业是高职教育的普适专业,开设的学校很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包括会计、财务管理、信用管理三个专业,基于原来面向金融行业办学,会计专业群金融特色明显,既面向金融业,同时也面向工、商、服务企业培养会计人才,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双素、双能、双证”为核心的“三双”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会计专业适应“互联网+”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增加ERP等相应课程,逐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2.依托互联网+,加快国际商贸类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依托浙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学院逐步加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建设力度,在成功立项省级优势专业后,学校作为主持单位又成功立项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专业根据外贸形势最新变化及外贸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与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合作修订外贸业务员岗位职业标准、开发外贸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两个岗位职业标准,明确对应岗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全国高职院校外贸人才培养和外贸岗位培训,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2015年3月,国务院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全国第一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杭州跨境电商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学院依托国家政策导向,适应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国际商务专业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三)增加信息化特征明显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和文化创意类专业
1.以规划促发展培育云计算、移动应用等未来专业增长点。
信息产业与金融产业一样,也是浙江省七大万亿产业之一,是未来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把信息产业发展划分为培育发展期和创新突破期,预计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万亿元,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学校依托信息产业发展,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基础上,计划逐步增加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加大专业产教融合深度,培养信息化高端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会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和高专院校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专科层次。两者培养目标是统一的,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高职高专类学校的学生生源以农村户口的学生较多,由于农村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事实,所以高中毕业生能考上专科可以说已经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然,还有很多更为优秀的学生考上本科,甚至是211学校,这在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高职高专类的学校本身的硬件设施也因资金不足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生来到学校以后就有失望的心态,认为现在的学校不能和他们在电视及其他媒体上宣传的校园生活进行比较,产生了逆反心理。同时也有部分同学经过高中3年填鸭式的教育的压迫,初到大学学习不能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也容易放任自己随波逐流。再结合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很多学生就产生了学了无用,不如不学的想法。
中国的大专教育一直夹在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大专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比不上本科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比不上职业教育学生。为了解决存在的这种窘境,现在的大专院校慢慢在往高等职业教育方向转型,希望他们培养出来的大专毕业生能具备本科学生没有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备职业教育学生没用的理论知识水平。现以我所工作的高职类学校的财会类专业为例,来说明高职高专学生应该转变的思想方向以及可以选择的就业路线。
财会类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都属于我国大学学科设置里面的老牌专业,可以说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财会类的相关或者相似的专业。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少不了会计和出纳这个岗位,所以该类专业的毕业需求量肯定不少,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管理类的岗位更能发挥她的重要性,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明,一个企业所需要的80%的信息都是来源于会计,那么企业所有者或者决策者能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就能在经济活动中占到先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说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里的簿记指的就是会计。第二,会计这个职业,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俗话说学好会计也算会了一门手艺。按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来看,有一门手艺傍身至少吃喝不愁了。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不管从个人的自身发展来讲,还是从社会的经济发展来看,会计都有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
但是结合上面讲的专科毕业生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和不学习产生的不自信心态,让大部分学会计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怀疑,并且在学校是缺乏社会锻炼,对会计的理解也仅限于毕业后只能做会计这一件事。其实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不能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专业,必定不能好好面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毕业生需要修正对会计岗位的理解
会计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的数量较少,我院会计类专业每班50人左右,男生基本都不超过10人/班。女生多的班级,班级氛围较容易形成小团体,尤其以宿舍为一个圈子进行活动。很多学生在宿舍里能言善语,甚至能歌善舞,但是一到班级这个大的集体氛围里就默默寡言了,不愿意也不敢在班级里发言。他们结合原来对会计人员的理解,认为会计就是简单的做账和算账,不用过多与人沟通,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前面说过了,会计提供企业80%的有用信息,而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不可能只在财务部门内部进行的,肯定要涉及到对外对内各个部门。作为会计人员必须搞清楚业务人员提供的票据代表的意义,同时要能给上级或者信息需求者解释说明财务资料和财务报告中设计到的内容。如果你不能锻炼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那么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毕业生需要知道的会计能够涉及到的各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