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材料实训总结

土木工程材料实训总结

时间:2022-12-02 06:13: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材料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木工程材料实训总结

第1篇

(1)制定完善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

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比重缺乏,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培养方案,需遵循单项培训到综合实训、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整个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认知教学、操作技能培训以及综合能力实训三个模块。认知教学环节通过专业教育、专家讲座、企业认知实习以及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应用领域与所需专业技能。操作技能培训模块一般包含基本专业技术训练与专业技术运用两个环节,通过测量实训、课程设计、材料检测、模型制作及工种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实训模块,通过工程资料管理与质量验收模拟、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模拟、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形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从学校进社会的平滑衔接,为学生成为合格的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建造师助理等做好准备。

(2)搭建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网络。

高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管理具有一定复杂性,因为实践实习具有地点分散、需保障安全性以及企业实习相关政策不完善等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可以构建由驻地、网络以及流动工作站组成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起到实践计划以及监督实践过程的作用。在学校实习较集中地区或企业设立驻地工作站,在实习较分散的地区建立流动工作站,分别由专门教师进行巡检与指导,并搭建网络平台包括实习流程控制、远程指导以及网络会议等环节,最终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3)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

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需做到公平严格且灵活,考核应由校内外专家共同完成,同时采取实践教学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最终成绩由出勤率、现场表现、实习作品以及实习答辩四部分组成,现场表现主要综合考虑学生动手、管理、创新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实习作品包括实习报告、制作成果以及实训操作考核表等。

(4)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应注重师资力量、教材编写和实践基地三方面的建设。教师队伍主要包含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模式,专业教师在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实习指导、现场技术服务等过程中提高自身工程实践水平,兼职教师一般是企业里的骨干人才,实践经验丰富,学校需适当增加兼职教师比例同时通过一定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实践教材宜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及时更新教材中的规范、工艺和方法;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与校外两方面,校内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尽量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相符合,同时需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利用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资源改善学生实践学习条件。

2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1)选择合适的案例。

土木工程专业课之间相关性较大,选择合理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多门专业课的知识点,例如,课堂讲解基础工程中的地基处理知识点时,可以设置一个包含土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和力学在内的多门课串联在一起应用。所选的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和含蓄性。案例教学应该取之于实际的社会企业或者工程案例,并且案例的选取应该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选取符合自身学生学习状况的案例,没有必要全部选取一些国际通用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教学一定要模拟实际,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体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在实际中学习知识。

(2)对案例的解析。

案例选定后,教师要对案例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选择中心论题,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让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问题寻找,独立提出一整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3)充分体现教师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独立或者进行合作式的思考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通过提问,质疑,使案例讨论深入、激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尽量减少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在不断的讨论优化中得出可行的方案,教师起到指引正确方向的作用。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案例教学要想发挥出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动员,学生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分析出问题之间的内外联系,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知识,最后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3关注人文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从事土木工程建设之类的工程技术工作,土木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技术任务,也是一项具有艺术气息的工作,有着美学气息的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气息的建筑作品。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过于注重技术培养,学生缺乏艺术和美学气息,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土木工程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入艺术理念,对学生加强艺术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增加相关的艺术课程、美术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具有一种高的审美意识和标准。另外,也应该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具有充分的人文气息,这样的学生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具有高的人文情怀和艺术气息的工作者,再加上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土木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32-02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是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国内10所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和总结,发现实践教学环节均占总学分的35%以上,其作用与功能是理论教学不能替代的。如何利用现有学校资源和现阶段转型发展的好时机,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力度,建立更为接近行业和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培养未来土建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的执业能力与创造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综合素质和全面的执业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只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办出特色,专业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一、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不能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导致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是以理论课程为依托,内容陈旧、时间连续性不强,很难体现实践课程的连续性,违背了工程的实际特征,使学生的实际工程意识难以建立。同时,实践教学环节繁杂、分散,虽然有实验课、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但缺乏整合,不成体系[1],不符合由简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和实践规律,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2)理论与实践教学自成体系,缺乏综合化和融合性。土木工程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和实习实践三个基本方面。各专业课程实验独立存在,互不相关,实验内容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学生对实验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缺乏系统了解[2]。实验报告缺少与工程试验的联系,使得学生的认知标准与实际应用有差距。对于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设计方法和步骤程序化,致使学生的设计大多雷同;虽然能顺利完成任务,但由于为参照模板修改数字,计算书完成后,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什么,多为体力活。对于实习实践,由于企业和学校没有形成共同培养学生的意识,致使实习流于形式,对工程实际情况和具体施工缺少直接接触,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3)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薄弱,实践教学缺乏实际价值。由于经费投入有限,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大多只能满足某一课程的实习实训,为课程服务,与实际工程严重脱节,没有形成集认知、设计、实施与运作一体的新型实践实训基地。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虽然学校与很多企业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但企业处于安全、效益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对于安排学生实习并不积极,学校处于被动地位。企业和学校都是走过场,只是为了实习而实习,达不到预期目的,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高度重视、认真执行从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新体系和实施措施

(1)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为了更好的通过专业评估,以积极的态度大力加强土木工程专业的内涵建设,我院重新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旨在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使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新的培养方案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由通识基础模块、工程基础模块、工程应用和创新模块和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四部分组成,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8%以上。通过从学生大一入校至大四毕业循序渐进的安排四个模块的实践课程,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整个学习阶段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改革。在实践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将实践教学的要求分解为各具体目标,并确定其内容、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和能力考核办法,找出实现该目标的相应措施,使其达到不低于规定的最低标准。并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标杆,将标杆瞄准法引入到实践教学项目的考核中来,要求学生不但要把握其原理,还必须达到规定标杆的要求,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另外,在具体实践教学项目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根据实践项目的内容,自己设计相应实施方案、操作步骤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并提出所需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指导教师论证通过后,以学生为主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或相关设计成果,并进行能力测评或答辩,根据实践教学过程和测评或答辩结果综合评定成绩。

(3)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带动实践教学活动。学习获取有关专业的全面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风建设。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各种学科竞赛的基础上,通过学院主办、企业协办方式,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学科竞赛。学生台上比武,企业台前裁判,以近距离、面对面的亲和方式使企业选取适应需要的人才,使学生用自己实力获得社会的认可,从而激发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的热情。另外,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根据有区别、选重点,培训骨干带动一般的原则,编制了学科竞赛培训计划并建立了学科竞赛反馈系统。以竞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强化设计绘图的能力、启迪创新意识,并能与其他院校师生进行交流。

(4)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学生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的联合指导下,在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下开展各类实习活动,不仅可以接触到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真刀真枪”的实地训练,迅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和快速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和学习先进的企业文化,适应和融入企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熟悉企业的管理风格和运行机制,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从而缩短从学校毕业到企业工作的过渡期。学生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均直接来自实际工程,选取实际工程部分或全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岗位能力和竞争力。

三、总结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技能性很强的专业,要走在转型发展的前列,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适用于国家、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实践教学更贴近于工程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立创新能力,毕业生职业技能稳步提升,连续五年就业率均为100%。

参考文献:

[1]周锡武,吴本英,卢锦钟.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3+1”模式实践教学探索[J].大学教育,2015(9):9-11.

[2]贾艳东,杨华,孙洪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与实施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17-18.

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土木工程;转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50-02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是全民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作为“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经过13年的稳步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逐年提升,2013年6月,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联盟成立,同年,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被列为广西四所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之一,并通过联盟评估,获得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联盟入盟资格,土木工程系在《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3-2020年)》的精神引领下,坚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本文结合专业自身建设情况,对在转型发展下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建设及存在困难进行了探析[1]。

一、转型后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转型不是单单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分,更不是降低办学层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其培养的学生同样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2]。土木工程专业如何成功转型是全系上下的当务之急。其转型发展的目的,个人认为,教学活动要紧随经济发展,充分融入到相关的土木行业中,比如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等等,培养的学生思想觉悟高,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专业知识扎实,工作上手快,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用人单位十分欢迎,就业前景广阔,良好的就业反过来同样带来在校生学习积极性高,踊跃参与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同时较好的社会声誉也带来广阔的生源。转型后的人才培养只有紧随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相关行业发展,塑立自己的强大品牌,才是转型发展的成功之道。

二、专业建设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目的是要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型建设的发展观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专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最后,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推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管理和教育方式的创新[3]。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中要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建设。

(一)以重点建设专业为依托,壮大学科队伍

鹿山学院土木工程系在2013年前只有土木工程专业(分为建筑工程方向和交通土建方向)、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学3个专业,从2014年起,依托原有重点建设专业,不断引进一线教师,近两年,引进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职教师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7人,陆续开设工程造价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后续随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根据建筑行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调整优化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楼宇供配电与智能化、环境设计等专业及方向,达到与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相衔接,组建面向建筑业的土木工程专业集群。

(二)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为实现人才培养的成功转型,课程体系改革是转型的关键因素,每学期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学期教学任务和计划开展专项讨论会议,对即将实施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进行重组优化,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同时合理有序安排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实现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的完美统一。同时鼓励本系教师联合校外专家或其他高校的教师,对转型后的教材进行重新整理和编写,规范新型教材。

(三)以就业为导向,狠抓实践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环节包含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实习又涵盖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贯穿与整个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整顿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涵盖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实践教学内容紧贴实际,结合工程实际应用重新布置实践教学内容,比如道桥方向的测量实习,增加道路放线,桥梁放线的实际内容等,脱离简单的仪器操作。以教学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二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严控实践教学过程,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学时,使整个环节内容紧凑丰富,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纪律的掌控,做到实践教学有序进行;三是分项考核实践成果,比如对生产那实习环节,除了对同学们的出勤、纪律、日记和实结的考核外,还应对每个同学的实习进行答辩。

(四)注重应用技术性本科教材的编写,加大重点课程建设力度

转型后,人才培养的定位发生变化,紧随而来就是教材内容的调整和改革,首先要结合自身教学情况,编写重点课程的应用技术型本科教材,该教材的内容要紧随经济建设步伐,和实践内容紧密相连,同时不断沉淀以往的经典理论。其次加大重点课程建设的力度,比如试题库建设规模、精品课程优质PPT的制作等。目前本专业近两年自编教材7部,精品课程5门,今后仍将加大教材和精品课程的建设步伐。

(五)调整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修订和完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内容与时俱进,在保留经典实验的基础上,更新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以社会应用性为基础,增加实验内容的设计性、综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考核模式,从实验操作更多向考察学生实验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转变,通过考核使学生在综合能力上有个提高,而不是学分的及格。并要特别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及师资,弥补实验教学中学时及内容上的不足。土木工程专业目前建成10个专业实验室(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室、水泥实验室、混凝土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路基路面工程实验室、道路材料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养护室等),后期结合转型需要,将陆续建设施工工法展示中心、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工程造价实训室等。

(六)加大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主动融入柳州和广西,提高学校开放办学程度[4]。本着“携手并进,互惠双赢”的原则,成立由系部和本地该行业的龙头企业组成的理事会,并规定理事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理事会章程,同时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决策土木工程系各专业的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等工作。2013年7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土木工程系校企合作第一届理事会由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华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十一冶建设集团、广西冶金建设公司、广西蓝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广安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同时由来自学校和企业的资深专家组成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土木工程系来说,理事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专业和企业的良好互动。

三、转型发展的障碍

要真正实现成功转型,就必须处理好社会、学校自身及本专业教研团队等不同层面的问题,需要一些保障条件协助完成。

1.部分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落后,认为转型就是简单的降低办学层次,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态势缺乏清醒认识,不能紧随时展要求,而且面临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创新精神不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甚至教学材料等墨守成规,不敢或不想改革。

2.教师的实践知识稍显不足,缺乏具有战略思维的带头人以及与应用技术型大学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和创新团队。

3.自身专业水平不够,校区合作、产教融合有待加强,特别是缺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

四、结束语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各高校的就业有好有坏,各专业的就业率有高有低,从中可突显出社会对高校的认可度,即高校毕业生是否为用人单位所需要,作为转型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提高独立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课程建设、课堂质量监控及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极为重要。同时,一定要紧跟地方发展,办出特色品牌,强化工程实践应用,是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3-2020年)[Z].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文件,2013.

[2]王冰,陈兆金.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基本问题探讨[J].天中学刊,2014,29(6):117-122.

第4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63-02

建筑材料实验是一门与理论课程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测量方法以及先进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建筑材料进行性能实验,从而对之进行科学评定,以便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合理的选材。[1] [2] [3]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是将建筑材料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4] [5] [6],建筑材料实验操作技能是建筑各领域如试验员、检验员、监理员、工程技术员等工种必要的职业能力之一,从我校毕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也都从事上述的工作。作为一所地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尤其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人员、实验员还是监理员等工作,都需要掌握建筑材料实验的操作技能。实验室是学校实践环节的重要基地,做好实践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7] [8] [9],因此加强教学的实验环节,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0]

一、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学内容陈旧

建筑材料是社会上使用最广泛的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仍然以传统的水泥和混凝土为主,不过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也不断涌现,比如发泡混凝土、相变混凝土、干混砂浆以及轻质混凝土、增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新型防水材料、新型装饰材料等都在各工程中不断被使用。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一些新型水泥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等也不断被使用以替代原有水泥组分,这些新型材料的使用,对建筑材料实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有的一些实验方法、国家标准也不断的变革更新,这些都对建筑材料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对现有的建筑材料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不但要对重要材料实验项目的实验方法不断更新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同时要及时补充新型材料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的学习,并且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不断顺应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动手能力差,无法达到课程预期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做一些验证实验,课后交一份实验报告。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多名学生一组,并且实验项目固定,以传统的水泥、混凝土各项实验为主,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即可,不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也无法在实验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验过程中由于几名学生一组,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此外,通过对我校毕业生调查了解到,学生毕业后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而当面对新材料、新工艺出现的新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由此可以判断传统实验课程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综合性实验比重偏小

综合性实验是指运用多方面的技能、知识,多种实验方法,涉及多学科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实验技能和掌握分析方法的实验教学过程。而设计性实验是指指导教师选定实验内容,由学生自主制订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选定实验设备并书写实验报告。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组织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建筑材料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指导书就能知道实验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完全处于被动的模仿学习状态,不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当然就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

二、建筑材料实验改革的内容

(一)改革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以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实验为主,对于新型材料的实验内容很少,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在以水泥、混凝土为主的建筑材料实验基础上,增设了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实验、相变混凝土性能实验和发泡混凝土性能实验,并且还增设了新型装饰材料性能实验。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充分开展实验教学任务,采取必修和选修实验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基础的、主要的建筑材料以必修形式进行,而对新的一些建筑材料以选修的方式进行,不选学的学生不必书写实验报告,但是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分组进行,也允许他们进行旁听,如有疑问还可以由指导老师加以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当前社会上新出现的、新发展的建筑材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在实验指导书中全部的实验内容都加以介绍,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如果遇到相关的知识可自行学习。

(二)增加综合性实验比重

传统的实验任务简单分散,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把原来水泥、骨料、混凝土、砂浆、外加剂、掺合料6项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整合为某个工程需要的混凝土、砂浆配合比2个模块。由原来的分散实训活动改为集中教学活动,增加了实训周,避免了试验的间断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3~5人,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确定实验方法,并且对每名学生在小组的分工加以明确,从而确保在实训过程中每名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另外,为了适应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在实训中鼓励学生在建筑材料性能测试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测定材料的性能,或者提出一些简便的实验方法模拟国家标准中要求的材料检测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了合理的实验改进方法,则给予一定的成绩评定奖励。通过这样的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有的同学就对抗压强度这个实验提出了简单可行的实验操作方法,在施工现场使用砂子和漏斗模拟匀加力过程,可以对水泥试块进行粗略的强度测定,虽然这样实验的精度还有待提高,不过对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动手能力,参加工程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有余力,因此可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虽然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足,在课题研究中仅能起到很小的作用,但是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了解到工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些实验设备,对一些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由于是一个实际研究课题,参与到课题研究中的学生普遍有一种自豪感,学习热情也普遍较高,从而激发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改革成效

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2011-2012级共约200名学生进行教学改革效果评测,证明收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的建筑材料实验课程充分考虑了土木工程专业对材料知识及技能的需要,补充了必要的实验项目,新增了选修项目体系,满足社会需求;二是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认真的学习态度,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三是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四是突出了重点材料、新材料的学习和实验技能,使学生能够密切关注建筑材料发展的动向,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结论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建筑材料性能实验的要求,在对传统建筑材料实验课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课程比例和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法,结果证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工程意识得到了锻炼。

[ 注 释 ]

[1] 张云莲.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5).

[2] 吴华忠.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0).

[3] 陈兵,吴雪萍,王菁.特色实验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2(6).

[4] 李春红,秦怀泉.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5).

[5] 张永满,籍凤秋,康拥政.道路建筑材料综合型、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9(12).

[6] 王倩.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7] 鄢朝勇,叶建军.《土木工程材料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11(8).

[8] 刘淑梅,吕平.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与效果分析[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

第5篇

1现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各学校已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形成了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局面,但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不同等原因,从整体运行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三本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主要问题有教学模式落后;实验实训条件较差,实践训练水平低下;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持续发展缺乏动力;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普遍存在“结而不合”的现象。

2大项目教学法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性质,提出大项目教学法来改善工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使工程实例走进课堂,贯穿始终,颠覆传统教学模式,重过程、重质量,将各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即使有不同教师讲授,也能保证教学和学习效果,师生双方可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大项目教学法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中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在真实的大项目中形成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学生一毕业就具有强竞争力,经过短暂熟悉环境就能胜任相关岗位,为企业培养新人节约了时间和费用。综合表达就是:以项目引导确立目标,激发热情;以项目需求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以项目实践受益终身;以项目经历帮助顺利就业。

大项目教学法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建设特色教学方法,以几个或者多个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大项目、大工程作为教学背景,譬如:框架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筒中筒结构、钢混结构、玻璃幕墙及桥梁结构等。以这些有代表性的结构、材料等项目带动教学,在课程开展之前,将项目对应的需求摆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自学、提前学。每门课程的教改教法课程设计都必须紧密结合目标项目,在每课程结束之后就必须为项目做一些工作,完成项目中的一些工作,目标就应该接近一步。具体的教学思路是在几大项目资料健全的情况下,从大一学习建筑制图和CAD开始就以这些工程实例为主带动教学,始终贯穿于各个学期的教学学习中一直到完成毕业设计,让学生从开学伊始就认识到所学专业,形成整体系统的概念,继而使教学和学习简单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度的深入,让学生对工程项目的策划、预算、设计、招投标、施工、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在这样的宽平台、多口径的学习条件下,让知识变得简单易学,学生就业后通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一来对学生学习负责;二来培养的学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提高就业率;三来为经济建设培养了高级人才,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促进学校建设发展。

3总结

利用大项目教学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进现行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建设特色教学,激发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制定土木工程专业新入学学生的培养计划,使学习和工程项目零距离紧密结合,切实做到了“教、学、做”三合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突出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毕业时专业素质过硬,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徐朝阳 张威威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建筑工程系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创新能力;实践

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本科毕业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近年来,我国建筑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对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增大,对其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反映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何抓好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引起高校专业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各项教学改革均应考虑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使毕业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毕业设计的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自身创新能力有限,责任心不够。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繁重,投入到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时间远远不够,更无精力要求学生毕业设计创新。

二是毕业设计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选题及内容单一,不灵活。

三是毕业设计模式僵化,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条件受限。仅局限于校内做毕业设计,反对校企结合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拓展。

四是毕业设计过程检查和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创新。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环节只注重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毕业设计成绩给定标准需要细化。

一、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法

1.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高校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对创新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学校应积极支持并出台鼓励教师进行创新的政策,鼓励专业课教师深入现场,解决社会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在教学和科研中提高创新能力,养成创新的良好教风,不断积累开展创新教学工作的经验。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项目,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并带动学生把毕业设计融入到科研项目中。毕业设计不像课堂教学,它可以巧妙加入个人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思路灵活,思维开阔,不断创新才能带动学生有更开阔的思路。另外,高校教师应把创新教育当作一种责任教育,充分认识到创新给学生带来的效益。学校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尽量减轻有指导毕业设计教师的课堂工作量;或者课堂教学任务重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学生数尽量控制在可指导的范围内。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指导毕业设计并进行创新能力发挥。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抓好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更好地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进行专业课教学计划过程中,结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课程设计,一方面由各专业教师结合自己参加的科研课题,组织学生参加本专业的科研活动,进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利用4周的毕业实习时间,由学生结合毕业实习基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方向对土木工程企业单位和设计院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调研,学生自己选题后,由指导教师根据选题和研究的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而确定是否开题。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发挥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计划的提前进行设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为了使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可以在专业课学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就逐步引入毕业设计。例如,在第八学期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毕业设计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明确设计任务,查阅相应文献资料,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工作状态,学期末做出初步设计方案。提前进行毕业设计某种程度上变相延长了毕业设计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新思考,为正式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有利于专业课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促进学生增加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投入。提前进入毕业设计也可以使学生与专业教师有较多的接触机会,有更多的时间向教师请教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选题是否合适,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能力的发挥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影响。总结起来,选题应符合以下要求:(1)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覆盖专业主干课程内容;(2)选题要联系生产实际,或者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就业后的科研能力;(3)选题应新颖,不要局限于历年的单一模式,可以扩展到本专业相近的专业题目,例如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概预算等,如果工作量不够可以增加部分结构构件的计算作为补充。设计结束后学生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3.改革毕业设计模式,校企结合,设计与就业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创新条件

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建筑工程企业或者设计院相结合,采取统一安排、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自主安排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另一方指导教师和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课本上涉及不到的专业具体细节问题。结合现场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可以在建筑公司相关专业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解决具体的生产实际问题。但需要教师严格把关,要求学生定期汇报毕业设计的阶段性成果,对这些学生的要求要比在校学生更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这可以改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被动接受自己不感兴趣的课题的现状,从而最大限度开发了学生潜在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和学院应加快土木学院产、学、研结合步伐,鼓励教师通过校友及有渠道的学生与大型建筑企业或者设计院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学院主动与这些单位磋商,达成联合办学,签订学生在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有关协议。这样的改革措施可以为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提供依据,也可以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4.加强毕业设计过程检查和成绩考核体系的创新

毕业设计进行过程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障。毕业设计应是严格的、规范化的过程。

(1)教师编写毕业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任务书应明确设计题目范围、设计内容、设计进度安排及对设计成果的要求等。指导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查阅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教师按设计进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辅导。

(2)定期检查。毕业设计开始一周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好开题报告和设计计划,并向指导教师汇报,教师要对设计方案、工作计划、进度安排等进行全面指导,提出明确要求。校、院可以对开题的情况进行抽查。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直接见面,应对本组学生每周进行一次工作进程和质量的抽查。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检查,提出指导意见。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对扎实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减少“前松后紧”的现象,起到督促和推动作用。

(3)严格答辩程序,客观评定设计成绩。学院要成立答辩工作领导小组和答辩委员会,下设答辩小组,分别由4~5名教师组成。答辩前,学生将独立完成的毕业设计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给出评语和成绩后由评阅教师评阅,然后决定是否可以进入答辩程序。这些顺序决不能任意调整,流于形式,也不能减少任一程序。对不遵守纪律、抄袭他人或者下载网上设计的学生,取消毕业答辩资格,绝不姑息。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由开题报告成绩、中期检查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教师评定成绩和答辩成绩五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建议分别为5 %、5 %、50 %、15 %、25 %。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要求科学、严格、客观、公正,标准统一。对毕业设计进行客观、合理的考核,对促进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做好毕业设计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重要激励的作用。

第7篇

土建实习心得【1】 在实习中我们的确接触了不少实际应用的东西,但离实际水平较高的生产方式和比较先进的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发现我们看到的生产工艺都是不算先进的,就像我们看录像的支模方式在科技楼还没有用上,而人家在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这可能是因为施工单位的物资匹备不足,但先进的生产工艺确实可以提高施工进度和生产质量。

从建筑发展的趋势来看,钢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肯定,研究钢结构的受力和增强钢结构的耐火性是一个亟待深入的课题。当然我们还是要立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们对建筑的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不能忽视某些可能发生的隐患,以确保我们建造的高楼真正地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这次实习时间虽然很短,但收获不小,对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以后的实习可能会更辛苦,但我期待着风雨的来临,为理想撑起一片蓝天。

土建实习心得【2】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去,眼看的一年实习生活马上就要成为美好的回忆。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从象牙塔迈出的第一步走的特别的稳重,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一个努力拼搏的舞台,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实现了从在校学子向职场人士的转变。

实习是继中考后又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它意味着人生一个新时期的到来告别学校走入社会。社会是个大的集合,不管是以前的学校还是现在的实习单位都同属这个集合。这几个月来,给我感觉学校纯一点,单位复杂一点。不过我知道不论学校还是单位其实都是社会的缩影。实习的真正目的就是让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走入社会。社会是形形、方方面面的,你要学会的是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这个社会适应你。

刚刚走进社会不适应是正常的。人有的时候很奇怪:心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热情往往会因时间、环境、所经历的事而起伏。就像我对境界一词的理解:人与他所受教育、所处环境、所经历对事物的理解、判断、预知的程度就是这个人的境界。

作为一名中专生,专业需求的建筑认识实训开始了,我们全专业的同学在XX的各大建筑工地认识实习,对于我当初选择土木工程这样的专业,说真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土木工程。现在我对土木工程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了,我想任何事的认识都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这次认识实习应该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我应该知道现在的我还不够成熟,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海洋,那么我应该在这片海洋里劈波斩浪,远航而不是躲在避风港里。只要经历多了,我就会成熟;我就会变强。我相信。那时的成功是领导、师傅们给我鼓励,是实习的经历给我力量,所以我感谢领导师傅还有我的好朋友们,也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实习的机会。

一年的实习生活中,紧张过,努力过,醒悟过,开心过。这些从为有过的经历让我进步了 ,成长了。学会了一些在学校从未学过以后也学不到的东西,也有很多的感悟。

短短一年时间,我收获了诚挚的友情,结识了和我一同来的实习生;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真正的成熟

土建实习心得【3】 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巧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与人类生涯、生产运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公程、公路与城市途径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利用资料、装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巧运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须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度的公民经济中都占领举足轻重的位置。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假设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就接触深邃的专业知识是不科学的,为此,学院部署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运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本。

紧张的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停止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停止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前列腺癌的症状,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谛的唯独尺度,通过旁站,使我近间隔的察看了全部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实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留神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比如,在砌墙的过程中,如碰到墙要转角或相交的时候,两墙要一起砌起来,在留槎的进程中,可以留斜槎,假设要留直槎,则必需留阳槎,且要有拉结筋,不能留阴槎。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特殊留神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天热的时候要留神养护。通过实践,使我能够同施工职员面对面在一起,公关公司,看他们如何施工,如何将图纸上的模型变成美丽建筑,学到了很多很实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和解决现场碰到问题的方式,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减速机,很少留神的,但又是十分主要基本的知识。第一天,和师傅到了楼面把程度尺检讨了二三楼的随后的几天都做反复的事情直到做完。在楼内,我发现了一些楼交接处显现了不少裂痕。经过师傅的讲授提醒,加上我搜集的材料,有了不少收获。

现在我就在现场发明的问题来谈谈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

现象一、裂痕

裂缝的原因混凝土中发生裂缝有多种原因,重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更,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构造不公道,原资料不及格(如碱骨料反映),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批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本或老混凝上的束缚,又会在混凝土内部显现拉应力。气温的下降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越混凝土的抗裂才能时,即会显现裂痕,

logo设计

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束缚,也往往导致裂缝。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重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忍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沿部位假设构造内显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附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请求不显现拉应力或者只显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代的稳固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神经性皮炎,因此控制温度应力的变更规律对于进行公道的构造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具体解决措施: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进步混凝土的耐久性,准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办法之一,例如应用减水防裂剂。总之,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实践证实,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严寒地域的温度骤降也轻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动身,保温应到达下述请求: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当尽量想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固温度。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束缚。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也很主要的,其重要目标在于坚持合适的温湿条件,以到达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到达设计的强度和抗裂才能。合适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

现象二、钢筋的绑扎

现场察看与图纸的比对和师傅的讲授,我理解了怎么样把图纸上的东西变成实物。这可能须要个进程的,在这个进程中我发明了不少问题现联合图片阐明。图中可以看到箍筋的间距没有到位。还有好多问题例如,梁与梁的接头处钢筋堆积如山没有把地位处置好,钢筋的地位显明抬高了,快速健康减肥,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就轻易漏筋值得庆幸的是没有缺筋的现象产生,用他们的话说:钢筋的地位可以不对但是尽对不可以少筋,假设少筋的话到交底的时候专家组用仪器很轻易得知。

具体解决方式:钢筋工长认真负责,不能麻木大意,时刻督促工人,如发明做错的重办!

现象三、模板的标高不对

这个问题不是时常产生的,但是是非常主要的!总承包有些处所应用了钢模板,施工进度比拟快,几乎四天一层的,治疗哮喘,由于采取了这种先进施工工艺,这也是其他小公司无法比较的。

具体解决措施:标高差距在?cm规模内的,在浇注混凝土的时候由于混凝土的自重就自然的解决了;假设超越此范畴就必需恰当的抬高或下降支持的高度来满足请求。

第8篇

1.1 教材存在缺陷

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选用的教材固然有其优势所在:第一,教材版面清晰,易于学生阅读;第二,主题突出,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第三,配套设备比较完善,有丰富的辅导材料和音响资料。这套教材更加有利于开展多元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但是,这套教材难免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通过研究不难发现,这套教材过于偏重对经典词汇的练习,缺乏系统性。最重要的是,其中有很多课文内容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代接轨,完全忽视了学生认知特点。教材虽然罗列出了很多的话题,然而,这些话题缺乏真实性,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衔接,无法反映出社会大众的生活状态。而且,在教材中,关于任务的设计过多强调词汇尤其是所谓的四六级词汇操练,不能和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无法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学习要求。这套教材虽然对培养学生长篇阅读能力有所帮助,但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也无法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无益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不同类型的高校,应当编写不同的教材。

1.2 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缺乏认知能力

当前,在我国地方高校中,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掌握的的词汇不多,阅读能力不强,尤其英语口语能力极差,缺乏英语语言认知能力。这种结果很大一部分是由长期以来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造成的。在当前地方高校英语课堂上,有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强,老师与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师生互动活动中,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话语,或者缄口不言,或者答非所问。学生虽然学习了将近10年的英语,但却并不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日常生活的种种话题,并不能通过英语准确流利地表达出来。再加上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并不能与真实的环境结合起来,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英语学习正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境地,最终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极为排斥。这一切后果产生的原因与学生长期以来接受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关系。

1.3 英语教学效果不佳,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缺乏衔接性。学生在中学时代学习的内容与大学时代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层次感;第二,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第三,缺乏实用性。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多英语知识,但是却并不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英语语言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较低。第四,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虽然每年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大学生日益增多,但是能够利用英语展开真正交流的学生却占据很小的比例,并不能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

2 教学改革应注重的问题

2.1 文化指导性问题

语言与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我们要注重通过文化来指导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输入相应的文化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了解文化。在文化教学中,不但要传输给学生目的语文化,还应该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的翻译与表达模块,应该注重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的相互渗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应用英语。

2.2 专业针对性问题

英语教学要强调英语技能与学科知识的联系。英语教学应以内容为依托,与专业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围绕学科内容进行的。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依托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依托学科内容进行英语教学,注重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这不但契合英语学习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还丰富了学生专业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在高校中尝试。英语教学应该使学生懂得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加以利用来学习获得专业知识。如果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互独立,那么就会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制约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2.3 利用多元化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英语教学应该使学生处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以日常生活中真正的话题作为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地方培养出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实用型人才。唯有如此,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才能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期待有详细的了解和认识,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语言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以新事物和新信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教材外,英语报刊、英文电影以及优秀的英文歌曲等都可以用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感受到英语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欲望。

2.4 改革实效性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投入,一定要确保产出的高效性,这便是实效性原则的意义所在。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应该制定详细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但要勇于打破常规,做一些新鲜的尝试,而且还要时时关注教学改革的效果,针对其中的一些弊端,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制定出最优的改革方案。不仅如此,实效性原则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不断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最终发挥出教学改革的最大优势,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3 教学改革策略

3.1 教学内容紧跟时展、与时俱进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时文选读与报刊阅读,使学生了解时事新闻的同时还提高了阅读兴趣。网络文章和英文报刊拥有着非常丰富的题材,其中包括:新闻报道、生活特写以及时事评论等。它们的内容在表现手法、语句结构和表达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有特点。为了丰富教材内容,教师可以从英文报刊上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表现力丰富的、贴近生活的、主题鲜明的、专业性强的等等。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内容时,首先应该使学生了解文章背景以及写作思路;其次,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和脉络,针对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立场展开探讨;再次,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由于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该提前布置好阅读的内容,学生课前预习之后,在课堂上展开探讨,或者针对某一话题,采用标题式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2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首先,在英语课堂中引入英文歌曲,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到轻松和愉悦,平复紧张的情绪,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英语语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英语文化的魅力所在。其次,学生在观看英文电影的过程中,能够身处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英文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相关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都对英文歌曲情有独钟,深深喜爱着英文影视作品,在观看和欣赏这些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欲大大提高,英语课程气氛也更加的活跃,学生对英语的使用能力大大增强,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所以,英语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引入经典的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唯有如此,才能丰富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3 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运用语言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与土木工程相关的英文文献,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并能简单叙述主要内容,翻译其中一些重要的词组和句子;还可以引入土木工程相关的技术或产品,要求学生阐述其研发过程,从而掌握土木工程相关的英语术语。第二,在语言实验室,教师可以引入与土木工程相关的英文篇章,组织学生进行听力训练,针对其中的问题提问学生作答;还可以引入一些的图像,确立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第三,带领学生去实训基地,进行实战训练,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兴趣高涨,还检验了英语教学效果;还可以建立与企业的衔接机制,组织学生去外企业实习2~3周,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完成实习报告,并为学生安排每周翻译和写作任务,从而使学生熟悉外企运作流程。

第9篇

关键词:虚拟现实;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筑工程

Abstract: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tructure the meaning of teach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foreground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 simula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建筑教学重要性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要求毕业生除具备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合理的工程知识结构外;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建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建筑类毕业生,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就能编制预算和进行工程技术指导及工程质量监督。因此原有以理论教学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把学生培养成为单位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2、现阶段传统教学存在弊端

而传统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两点进行开展的。1、开展实训项目,如:墙面抹灰、钢筋绑扎等比较简单的实训操作。这种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可以起到一定的实训教学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流程实训则是无法完成的。并且,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有限,建筑材料无法循环使用,导致实训成本过高,大大影响实训的可操作性。2、带领学生去工地参观。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是最为直接的实训教学,也是最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训教学,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弊端。比如天气原因有可能导致工地停工,学生无法进行参观学习。另外建筑工地危险因素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也会给建筑实训带来一定的问题。

因此,有没有一种方法即能让学生学习到现场才能学到的东西,直观的学习工地上的知识,又能不受天气等环境条件的约束,可以在室内就可以进行多种角度和全过程的实训模拟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虚拟仿真技术。

3、三维仿真的优点

什么是虚拟仿真呢?虚拟(Virtual Reality),仿真(simulation),就是依托计算机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进行现实情况的再现。90年代初,美国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开发有虚拟战场模拟、单兵训练的模拟、诸兵种联合训练模拟以及训练指挥系统等。虚拟现实技术随着网络、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在虚拟建筑施工的应用中,钢结构施工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多。

分析国内外的现状总结得出: 虚拟建筑施工的开发工具有 Open GL、CAD、3ds max、3dsviz、Ansys、UG、Virtools、X3D 等。Virtools主界面见图1,应用于辅助教学的虚拟房屋建筑的系统,目前有学者和专家已经提出,并有部分一线的教师开始着手研究,改革传统建筑教学先进理念、理论和设计相关的论文也在报刊杂志中有刊登,但针对《建筑结构》的虚拟辅助教学系统具体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萌芽状态,笔者也在积极地探索中。

本文所使用的三维仿真主要是利用 CAD、Photoshop 和 3Ds max 在 Virtools 开发平台上开发一款适合于土木工程专业、工民建专业和建筑施工人员岗位培训的辅助教学系统。通过观摩建筑虚拟形成过程的动画展示,自主进行房屋建筑搭建的实践操作,达到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的目的。观察形成过程,模拟施工工序的步骤,充分培养学习者把二维图纸三维实物化的能力,使学习者不仅能形象生动观摩房屋建筑形成的过程,而且通过自主构建房屋主体结构的练习使得施工技术的概念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巩固,并最终掌握相关知识。全面认识房屋构造结构,把书本上的知识统筹、梳理清楚,具体应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更深入的自主探索房屋建筑施工过程,创造性的理解施工组织与设计,从而更好地掌握《建筑结构》课程的知识内容。

4、三维仿真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虚拟教学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计算机虚拟一个可控制的、无破坏性、安全性强、并允许多次重复操作的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造就桌面式房屋建筑虚拟环境。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缺乏实践和观摩条件的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通过屏幕就能够“身临其境”观摩建筑过程,并且通过计算机的虚拟,掌握施工设计的技术,对《建筑结构》中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因此,房屋建筑过程和结构的可视化模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⑴克服了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实习、见习活动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平台上利用系统辅助见习,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操作等相关的教学活动。

⑵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学生不但可以直观明了的观看整个建筑形成的过程,而且还能通过系统掌握二维图纸三维化识别的能力以及建筑设计能力。

⑶解决了学生由于缺乏现场感观而学习效率底的教学难点,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安全、材料消耗、没有见习场地等方面的制约。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成本和节省施工所用材料、机械设备、交通等方面的经费。按照教学需求或施工图纸进行反复演示或操作,让学生观看内部构造结构,正好弥补了现实施工中不可“复制、再生、切割”的这一缺陷。

⑷教学系统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建筑结构》的教学模式,促使理论教学更有效率、向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突破传统的房屋建筑教学颈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10篇

核心课程教学全能型比例18%(根据多个学校调查加权平均计算得出)由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当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总体比较年轻,刚出校门的研究生比较多,普遍企业一线工作经历较少,在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诸如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广联达造价软件应用全部能教的教师较少。这类教师对工程造价整个专业课程体系难以融会贯通,很难在实训环节全面指导学生。此外许多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大都是高校到高校,没有经历过生产或工程一线的实际锻炼,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加上教学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欠缺,难以真正做到联系工程实际问题开展教学。

二、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少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大多数招生人数较多,而教师往往严重缺编,部分高职院校为应付教育厅检查不惜伪造数据,通过虚填兼职教师人数来达到师生比。经过调查,很多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年课时量达到600学时以上,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上课备课,缺少学习培训以及参加校外实践的机会与精力。

(二)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建设机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发展迅速,很多院校招生规模暴增,在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必须每隔两三年深入企业一段时间,才能把行业最新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面对工程造价专业的高实践性要求,与之相对应政府与学校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每年在省教育厅筹划下虽然有一些教师企业锻炼机会但也是相对较少,比例有限,面对庞大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群体,通过如此狭窄的渠道获得实践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三)高职院校教学相关领导认识误区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停留在介于高中和本科大学之间地带,管理高度行政化,一些高职院校领导甚至担心教师在企业锻炼能力提高,不再专注教学,不好管理,这也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一些高职院校领导认为教师大量出去进行企业实践锻炼,学校课程没教师带,在本来教师相对较为短缺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显得捉襟见肘。还有些学校高职院校系部领导工资系数取决于系部教师工资的平均数,如果出去锻炼教师较多,个人的收益会受到影响。甚至还有一些高职学校领导认为教师出去企业锻炼,有些教师在外面工资薪酬比在学校还高,容易影响军心使在校教师无法专心教学。为此一些领导视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锻炼为洪水猛兽,甚至要求专业教师在学校实行坐班制。

(四)一些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职业惰性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纯粹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出身的并不多,大多数由土木工程或者其他工程类专业转入,能够带本专业一两门课程就觉得比较吃力,如果要成为本专业行家里手,能带建筑工程概预算、清单计价、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工程造价软件应用等核心课程就必须花费很长时间自己摸索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教好这些课程。这些外专业转入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满足于上好一两门课,即使有企业锻炼的机会也出于个人面子问题不愿意进入企业从基层预算员做起,这些心理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这类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上的提高。

三、三明治模式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一)加强实践能力素养在教中学

教学相长,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在施教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对工程造价专业技能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教而促进自身的学。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能够使用编制有关工程定额;具备从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编写各类工程估价(概预算)经济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基本技能;具有编制建设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物资供应计划的能力;具有建设工程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比较体现实践能力的课程主要有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这几门课程只有深入实践、参加过实际工程项目才能熟练掌握技能,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把知识讲透,讲得深入浅出。青年教师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会发现实践能力的不足,这是“三明治模式”的第一步,通过理论教学发现自己的不足,据此获知需要提高实践能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通过注册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获取行业准入通行证

这是“三明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下进入企业的通关证。注册造价师考试课程分为四门,这四门课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应该努力通过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只有通过了造价师考试才能较为方便地在企业兼职,也相对在行业有较多的话语权,能够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造价文件。

(三)进入企业锻炼承担企业项目任务

这是“三明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第二步。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应该每隔三年或者五年进入企业锻炼一年后再回来教学,高职院校应力求建立这样的教师培养机制。专业教师进入企业之后,力争参加项目,比较合适的是进入造价咨询公司,直接从事一线工作,诸如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跟踪审计、招标控制价编制、投标报价编制、工程结算等。通过这些工作的磨练,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可以比较深刻地掌握工程计量计价,定额使用换算技能,这在学校的教学中是很难领悟的。另外在企业从事实际工程造价项目时候,能够体会到很多书本学不到的经验,甚至现行定额无法解释的问题,通过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项目,对一个造价项目可以从破土动工到竣工验收整个环节都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在工程结算时,面对施工单位结算资料的造价审减问题,审查工程量,审查取费,审查单价,审查变更索赔等资料,都可以学习到很多工程造价实践知识,这些专业实践知识将会进一步强化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回校任教把实践经验总结成为专业实训资料

这是“三明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第三步。在学习到丰富的实践经验后,回到学校后进一步进行总结提升,这是专业实践技能回炉重铸的过程,可以开发校企合作教材,把工程结算资料、工程商务标投标文件等这些真实的工程项目案例资料整理成实训资料,从而在指导学生实践时能真题真做。特别是一些工程商务谈判,一些工程审计中定额的理解分歧,一些工程合同纠纷以及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等造价案例,是书本上永远也学不到的宝贵经验知识,当专业教师把这些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灼见用于教学,教学过程也能够栩栩如生,高度仿真工程现场。

(五)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在企业兼职

这是“三明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第四步。200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明确提出“制定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的管理办法”。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之外,如果能在企业兼职成为建筑公司技术顾问、项目经理或者造价师事务所合伙人其实对教学也是一种很大的促进。在企业兼职的同时可以学会处理各种工程实务,并可以利用企业工作的身份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联系实习、就业单位,这其实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措施。特别是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从事企业兼职工作,如果涉及招标控制价编制,投标报价编制,工程结算审计等问题可以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工作的助手搭档,引导学生真题真做,快速进入到工作角色中来。

四、结语

第11篇

一、目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现状

1.教材内容陈旧,无新的技术、工艺,与行业的发展脱节。

多数教材还在沿用多年以前的教材,没有新的工艺知识,包括现行国家的规范、标准有些内容也没有更改,给学生造成误导,使得学生毕业后,新旧知识的转换、适应需较长一段时间。这样就要求教师对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对学生进行补充讲解,使得所学的知识更实用。

2.学校课堂上主要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无实践教学的内容。

施工技术是一线施工现场知识经验的总结,而因为课本上理论性太强,学生只能抽象的去听教师讲解,去背记相关理论知识,记忆难度较大,运用起来与实践结合有难度,类似于纸上谈兵,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通过实践来加强记忆,把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于工程实例,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改革的措施

1.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发展,更新教材内容

由于专业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原有教材许多技术内容为多年以前的工艺、技术,有些是早已被淘汰的内容,而面对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大量涌现,教学中应及时补充新的内容,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的内容应与实际专业技术相适应,施工技术涉及多种工艺、技术知识。比如目前行业施工的工程,多数为高层、小高层及钢结构工程,砖混结构工程越来越少,那么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也要转移,把桩基工程、混凝土工程、泵混凝土、大型模板、滑升模板、钢结构,外墙及屋面节能保温、新型的防水材料技术,电梯、消防等,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予以补充。

即在讲授传统的工艺技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化、扩展,把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新观念、新的政策法规及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及时充实到教材中去,使得学生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超前性,使学到的内容有一定的超前性。

2.安排建筑施工技术实训课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很复杂的一项综合类课程,单靠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必须紧密结合实践,深入到实践中去,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掌握几项技能为以后的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内施工技术的实训:实训内容可设置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如砌筑、模板、混凝土、抹灰、吊顶等,另设难度大重点的课程如:钢筋混凝土楼梯的设计及制作模型,框架结构柱、梁、板钢筋的下料加工制作。通过同学们动手去计算加工,制作安装,切身体验到这些工艺方法,掌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差距,使学生感觉到难度较大的钢筋结构的构造问题迎刃而解,即使在理论学习中程度比较差的学生,通过实践能化解理论上的疑惑,这样也真正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实践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校外实习的安排

建筑施工技术的校外实习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课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陈旧,学生完全靠记忆来掌握施工工艺,忽略了现场实习的能动性。理论教学针对抽象的内容、复杂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课堂讲解是不能详细表述的,通过校外的实习,把所学施工技术的每章节内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都通过实践与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施工现场学到更多的是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标准,学习的是工程图纸、图集,在学校学到的只是个专业理论基础,通过实践使两者紧密地结合,更快的使学生适应工程实际,这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能,学习效果显著。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施工技术的实践性,靠传统的理论讲解很难讲解透彻,许多内容是无法表述清楚的,授课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模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工程实例,从实践出发,把现有的工程案例剖析讲解,教学效果会更好。

5.课程的考核

由于把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分解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就要求考核要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或口试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实践课程的考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习内容来出题。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创新的好习惯。

总之,建筑施工课程的教学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性教学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师认真地设计、计划、安排此课程的课时,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来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难题,体现出所学知识的价值,使得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理论实践一体化;顶岗实习;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27-03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国家教育部在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把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切实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放在了首要位置,强调要“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对高职教学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融“教、学、做”为一体,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变革,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实践和提炼、完善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需要全方位系统化和理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建筑工程系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依据工科院校的特点办学,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进行教学改革,确定水利工程管理专业为改革试点,带动其他相关专业。改进了传统的“书本、课堂理论教学+校外实习生产”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与实践相对割裂开来的缺陷,进行实践创新,逐步构建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人才培养的效果显著。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理论背景

教学组织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它既包括对教学物质条件的组织,如安排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材料,也包括对师生活动的组织,如师生交流的方式、教学活动的程序等。“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的教学组织模式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以具有课程整合功能和驱动效应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学生个体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内驱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手段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具体课程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的手段,把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学边做的过程,做到实训室与教室同一,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同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同一。将教学过程与真实生产或仿真训练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真实工程背景中得到身临其境的训练与熏陶。同时,通过建立学生校内集中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与效果。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认知建构是合乎时代要求的,也是符合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理与经验是一套分不开的手续。学理在经验上发现,并制裁他的进行,指示他的方向。经验得此制裁指示,始能胜过所遇的困难,以谋改良。”这就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指出在学习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学习原则,只有理论与实践二者密切结合,学习者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成就。即“故当以原理指导经验,以经验发挥原理,原理与经验联结,方为有用之真知识,方能应用于行为上。”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的杜威,通过对教育本质的论述,强调以现实化、生活化的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主动活动代替教师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是以“现代教育三中心”取代传统教育的“三中心”,主张受教育者在生活和社会“大学校”里求知践行,宣扬了“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课堂”的教育理论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4月26~30日在汉城召开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第二届国际大会。会议明确提出“在保证使学生从学校平稳过渡到就业的过程中,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要实现这种平稳过渡,就必须采取‘合二为一’的整体行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可见,“教学做”合一,是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极高世界认同度的模式。通过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既有继承又有所创新的教学组织模式。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总体思路

职业教育既要开发对学习者普遍适用的职业教育内容,也要同时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这就要求要把企业、行业的标准作为职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从市场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培养合乎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零距离”对接。

(一)深入调查研究,明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我们首先组建了专业调查组,对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技术施工等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并聘请相关单位的专家、基层管理人员、技术能手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建立人才需求信息沟通渠道,反馈毕业生信息,进行行业需求和岗位任务调研、论证,进一步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市场调研,我们明确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例如,水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最可能的就业岗位是在水利施工企业从事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组织和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技术资料整理等工作;也可以在水利工程设计院、造价事务所、监理公司、建设管理等部门从事一般水利工程的建筑和结构设计、工程预决算、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技术与管理工作。我们进一步从这些职业岗位工作中精选出比较完整的、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这些任务具有的挑战性,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要求、技术要求、工具、方法等。我们通过对典型任务的层层分析,最终确定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收集、工程造价和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为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8个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了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据此,我们把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定位为:能熟练阅读和使用本专业的技术资料,具有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能力,能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与监督;具有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有效沟通的能力,能及时处理与化解施工中出现的质量、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市场需求有了明晰的认识,人才培养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图1显示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二)确定能力主线,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既是组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制定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次序安排等。我院建筑工程系的专业教学计划兼顾规定性和灵活性,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大胆进行动态实施,在运作体系上基本按“学期制”进行。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的核心内容,就是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的手段,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学边做的过程。制定教学计划也是遵循这样的理念,形成一个“教学做”合一框架。按照基础理论—认知实践—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术理论—生产实践的顺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与校内集中实训、校外顶岗实训、毕业实习三个层次递进的教学环节交替进行,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前三个学期完成基础理论教学、认知实践(校内教学实训与校外参观实习)、专业理论教学;第四学期先完成7周的校内专业实训,然后以水利企业具体工程项目为依托,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训;第五学期完成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校内生产实训;第六学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的基本模式,是在学校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按照水利、土木工程行业的生产周期制定的。

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允许根据教学及生产一线的信息反馈,调整各项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学做合一的教学组织模式。图2显示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实施过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水利工程中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第一、二、三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第四学期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采用“课堂+实训,专任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模式顶岗实习,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完成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五学期,根据就业岗位要求,对岗位关键能力进行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第六学期,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保证毕业实习不少于半年。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磨合,进一步掌握知识,锻炼技能,提升素质,为正式工作做最后准备。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关键环节

(一)着眼课堂改革,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教学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场地、设备,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搭建课堂教学的空间,把课堂设在车间,或者课堂按车间的要求布设。这样,融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于一体,就能使教、学、做在同一场地进行。在这种精心设计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环境中实施的教学,从内容、安全、规范、操作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与真实实际工程环境的对接,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情境来反映的。其中,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和细化。选择工程实际任务为案例,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安排,能促进学生对职业行动情境的反思。例如,在砌筑工程施工教学中,课程设计就是以砖墙砌筑施工顺序为主线,通过明确学生任务、教师讲授示范引导、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砌筑施工技能,了解砌筑施工材料、砖墙砌体的常用组砌形式、砖墙砌体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等。教学过程就是布置任务、任务实施、验收总结、回收工具、清理现场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现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 改变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等。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形式:(1)过程量化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合作意识进行模糊评价并予以量化;对工作效率、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予以量化。由于完成任务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因此这部分评价基本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2)实际技能测试。由学生单独完成相应的基本操作任务,按照任务完成的情况当场打分。(3)理论知识测试:主要通过专题报告、口头答辩以及书面问答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必需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 推广案例式、模拟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讲讲做做,做做讲讲,边学边做,亦工亦学,学完后当即就做,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来讲,予以解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地再现和体验实际工作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锻炼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系部通过组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开展观摩研讨,推广交流经验,从教学设计、教具应用、现场教学等方面评价学做合一的融合度。这种“教学做”紧密结合,课堂学习与场地实践基本同步,理论与实践趋同相融,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在我院正逐步完善。

(二)推行“双导师”制度,落实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要环节。“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点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顶岗实习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院在三方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院及企业双重管理。顶岗实习岗位选择,要遵循专业对口原则、尊重企业用人原则以及统一组织原则,即学生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相对应或接近;充分考虑企业用人需求及择人标准,尽量做到就业式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是有组织的实习。

建立顶岗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 把教师下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结合起来,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下企业锻炼活动,边指导学生实习,边在企业学习,与企业技术人才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系部或学院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人员、一线岗位技术工人,与学校选派的专业教师组成“双导师”,共同指导、管理、评价学生实习,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顶岗实习过程 实习之前,通过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统一认识。由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开展顶岗实习方法培训,指导学生如何结合岗位开展拓展学习。在实习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对实习进行指导和过程控制,记录实习心得等。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返校后,由相关教学人员负责收集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报告、实习记录、企业评价)等资料,按教务处要求组织指导教师评阅学生实习报告,给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召开顶岗实习经验交流、总结大会,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鉴定。这样,通过相关制度保证和管理措施,做到安全落实、岗位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实训内容落实、学生管理落实、评价考核落实等“六落实”。

(三)抓好职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关法律条款确定了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而言,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学生获取“双证书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把实训课程视为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包括独立设置实训课、单独评定成绩等措施。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注重综合训练,学用合一,用练并重,开展项目教学法、生产作业现场教学法及现场模拟教学等,丰富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技能,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开放实训室,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制定标准,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进行规范。定期集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专项培训,把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提升到与学生毕业证书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依托有条件的企业,聘请企业技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弥补学校专业师资的不足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学校负责组织学生,提供场地和设备。积极争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支持,拓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渠道,争取为学生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重视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注重把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个层级、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等,为师生打开学习交流的“窗口”,搭建促进师生技能提高的良好平台。许多教师原来掌握的仅是教学层面的知识、技能,在参赛的集训准备中,指导教师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这样就同时提升了师生的能力,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学生通过开展发明创造、制作等活动,创新意识大大增强,能力得到提高。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参赛队选手必须具备合理分工、合作默契、计划周详、处事沉着冷静的职业素质。这既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训练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在职场竞争增添筹码。

将社团建设提到应有的位置 基于学生兴趣爱好自主发展起来的学生社团,在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团总支学生会工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一些有专业背景的社团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如CAD爱好者协会、材料检测工作室、绿色环保协会等,反映出学生越来越注重用科技精神、专业知识和职业需求来提升社团文化层次,以此促进自身成才。高职学生社团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逐步延伸到社会、企业的各个领域。譬如,学生利用周日、假日,结伴进行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培养锻炼各方面技能,对于学生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尽快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在社团建设中,我们本着面向全体、重视过程、积极扶持、放手发展的原则,把学生社团当作第二课堂,把社团建立、运作、考核纳入教学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人员、时间、经费保障,定期对社团进行培训,建立社团考评办法等,扶持学生社团活动向积极、健康、大众化方向发展。

总之,在“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构建过程中,应着眼于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第二届国际大会的建议[OL].(2004-11-24)..

[3]董静洁.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刍议[J].教育探索,2010(9).

[4]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