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驾校考核方案

驾校考核方案

时间:2022-11-17 07:1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驾校考核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驾校考核方案

第1篇

关于落实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

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交办运〔2020〕66号)和省交通运输厅《四川省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川交运便〔2021〕63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及时解读改革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考试制度改革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按期核查并公示驾培机构信息

按照通知要求,2月中旬我局组织市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和县区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员对具备条件的驾培机构进行资质核查,对照驾培机构资质条件进行了实地审查。目前,全市提出申请的驾培机构6所,通过核查符合条件5所,并于2021年2月20日将广元市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培训机构信息,通过广元市交通运输局网站、广元交通微信公众号、各驾培机构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向社会进行公示。

二、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改革实施

我局一是及时组织人员深入驾培机构对改革实施方案和《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进行了宣贯,并指导驾培机构科学制定教学计划、优化培训内容,对教学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学人员在规定学时内的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员负担。二是组织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窗口和驾培机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政策答疑培训,针对所有过渡期进行政策咨询的驾驶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准确的解答。三是督促市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中心和驾培机构针对前期报名驾驶员的实际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对已报名未参加从业资格考试,或已参加但未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的学员,按照学员需求优化考试安排,解决3月1日前遗留问题,确保改革过渡期间工作平稳推进,改革政策迅速落地落实。

三、严格督促指导工作全面落实

优化培训方式工作更加便民。改革初期,我局结合新的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督促计时平台公司加快升级改进,将“一次报名、一次培训、一次考核”在平台中实现模块化集成,尽快上线使用,让驾培机构操作更简便,让学员报名培训更方便。3月下旬,全市符合条件的5所驾培机构均开展招生和培训工作,各驾校严格执行新的货运教学大纲开展从业资格培训工作,驾驶员学完规定的学时和课程后驾校及时组织结业考核,对结业考核合格的学员驾校发放《结业证书》,驾驶员凭结业证书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第2篇

【关键词】驾校;经营理念;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如今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人们熟练掌握驾驶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大量的驾校应运而生,在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同时创造自己的效益。驾校的经营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需要将管理理论渗透到经营的各个环节,没有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的驾校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下将不会有所发展。

驾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制度约束,驾校的水平如今参差不齐,管理经验的缺乏令驾校经营中问题层出不穷。例如驾校在发展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缺乏管理经验、驾校内部机构不完善、驾驶员培训市场整体环境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引起监管部门及驾校经营人员的高度重视,只有从自身的管理中查找原因并且进行改进,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2.1驾校在发展中没有明确的目标

只有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才能使企业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目前很多驾校并没有正规的管理团队和经营模式,用管理企业的理念来指导驾校的运营更犹如天方夜谭。因此应当转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从思想上重视驾校的管理。[1]在驾校的点滴事务中体现企业管理的核心要义,首先要制定驾校的发展目标,按照驾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贴合实际的发展方针与战略。只有严格按照目标来进行运营,驾校才能够规模逐步扩大,竞争力逐步加强。

2.2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缺乏管理经验

由于组建驾校的相关要求比较少,审批门槛比较低,因此几辆教练车、几个教练、一个场地是通常驾校的组建模式,管理人员都是由驾校教练兼任的,这就决定了驾校因为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而出现的管理混乱的现象。错误的管理决策往往会对驾校带来致命的影响,尤其是驾校的数量逐年增多,学员在选择驾校时往往眼花缭乱,只能通过信用、价格、教学态度等多方面因素来衡量一个驾校的质量,如果在驾校管理中采取不当的方法极易丧失市场的占有份额,从而处于不利的位置。

2.3驾校内部机构不完善

由于相关规章制度对驾校的要求不是十分健全和严格,因此驾校的管理不是十分规范,导致了驾校管理机构没有明显的分工,教练们也因为责任不明确而消极怠工,对于教学极度不负责任,使得投诉率及学员的抱怨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除此之外,由于机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教练车私自承包的现象存在,驾校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任由教练随意收取学费、任意出租借用教练车的行为发生。[2]这些现象都是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驾校内部欠缺完善的管理机构造成的,迫切需要改善。

2.4驾驶员培训市场整体环境混乱

由于需求的不断增大,商机的显现使得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开始了经营驾校之旅。为了既能增加学员驾校员考试的通过率,又能缩短教学时间,争取更大的利润,驾校不得不采取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当手段与考试负责部门相互勾结。这样的举动导致了驾驶员培训市场乌烟瘴气,教练不再认真、细心的教授学员,学员也投机取巧的不认真学习,怀着侥幸的心理想依靠关系通过考试,其行为为日后的交通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运用管理理论解决驾校管理问题

驾校在管理过程中逐步显现的问题颇多,问题产生自然有其原因,既包括来自经营管理人员方面的原因,也包括整体外界环境的制约,不管原因是什么,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才能做到趋利避害,使驾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从根本上来讲,只有用管理理论来强化对驾校的管理才能够杜绝如今驾校所面临的管理混乱的问题。

管理理论多年来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通过各个国家及企业的实践不断进行完善,是指导企业实现自身目标、体现价值的科学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60年代,它可分为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和领导效能理论;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很快,主要包括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3]

在驾校的平时运营过程中,只有将管理理念融入其中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管理体制、用人制度等各个领域的落实来证明管理理论对于驾校经营的重要性。革新速度快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经营管理者不断接受新的管理理论,因此要学无止境,只有这样,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高水平、有秩序、管理严、质量好的驾校新面貌才会成为现实。

3.1树立战略管理意识

企业在管理中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以便于在日常运营中从全局出发采取一定的措施。虽然有些驾校的规模较小,但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经验是不可或缺的。在经营驾校的过程中要将战略管理意识贯彻其中,不仅从态度上端正认识,还要从行动上体现对战略的实践。战略的制定需要充分了解驾校的实际情况,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和设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既增加驾校的经济收入,又使学员熟练掌握驾驶技能。

3.2经营理念不断创新

一成不变的事物总会因为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而被抛弃的,经营驾校也应当保持经营理念的不断推陈出新,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先进的理念及时对自己的管理进行完善。在经营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拓展市场份额,扩大学员规模、创建一流的营销队伍是当前的首要环节。除此之外,拥有合理的教学安排、周到的咨询服务、严谨的治学态度的驾校环境也离不开“以学员为本”的经营理念的指引。

3.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健全的驾校内部管理机制需要有职能完善、设施配套的部门,各部门之间权限划分明确,责任到人,员工间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为学员提供一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服务。在驾校的运作中尤其要重视前期宣传与后期服务相互统一的问题,营销部门为了提高业绩而肆意的对驾校进行宣传,其中不乏有夸大不实的成分,其弊端就是导致了学员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内心的期待值与现实出现了差距,从而会使学员与驾校间的矛盾加深,不利于驾校良好形象的塑造。

3.4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要想成功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奖励制度。在驾校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例如薪酬奖励、福利奖励、荣誉奖励等,定期对包括教练、行政人员等在内的人员进行考核,以此来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做到赏罚分明除了奖励制度之外自然也要有责任到人的惩罚措施。例如学员多次未通过驾驶员考试,负责教授的教练便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用取消奖金的方式来达到惩罚的效果。实践证明,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员工能够与驾校保持高度的一致,真心的为驾校带来效益和赢得声誉。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人们报名进行驾照学习的热情不减,驾校在一定时期内会有比较广学员阔的市场,但是人们拥有选择驾校的自主性使得管理不到位的驾校出现了危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赢得优势,驾校就应该重视管理理论的运用,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将驾校引领到良性的发展轨道,从而既获得学员的认可,又激发教练认真教学的积极性,增加驾校的效益与信誉,形成学员、教练、驾校三者间和谐统一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伟雄.管理理论在驾校经营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20(10):224-225.

第3篇

为切实做好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有序,现就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作如下责任分工。

一、健全机制,形成全社会协调联动工作格局

(一)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对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二)成立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明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按照《回族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要求,建立市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

(五)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责任制。实行机动车、驾驶人“户籍化”管理。每个村、组、社区设立由村干部、社区干部、司法助理员、农机安全管理员兼职的交通安全管理人员,每个村、组、社区配齐2名以上专职交通协管员。协助公安交管和农机部门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劝阻交通违法行为工作。

(六)组织农村派出所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二、严格管理,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控

(七)监督驾校严格按照培训大纲培训,不得减少培训项目或缩短培训时间,严格管理教练员队伍。对挂靠经营、不按规定进行培训的驾校和教练员进行清理。

(八)每年对驾校考生的考试合格率以及所培训驾驶人三年内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和交通事故发生率进行考核排名,对排名靠后的驾校采取减少报考名额、暂停考试等惩罚性措施。

(九)开展文明交通进驾校活动,每个驾校都必须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设立一个文明交通宣传阵地、讲好一堂文明交通常识课、每位学员看一次文明交通宣传片、参与一次交通劝导服务、每位新驾驶人参加一次文明驾驶宣誓仪式。

(十)完善驾驶人考试管理办法,增加场地考试项目,明确实际道路考试距离,增加夜间考试和重点车型长距离考试比例,提高考试难度,确保考试质量。

(十一)加强对营运客车、城市公交车、营运货车、旅游客车、出租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等职业驾驶员的管理,严格准入门槛,严把职业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凡具有吸毒、嗜酒、赌博等不良行为的驾驶人,一律不得聘用其驾驶客运车辆,并要求运输企业每年对本企业的职业驾驶员进行不少于15天的安全教育培训。

(十二)加强拖拉机驾驶人培训管理工作,严把拖拉机登记和驾驶人考试关,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无牌无证发生率控制到20%以下。

(十三)完善客运企业、驾驶人诚信体系和“黑名单”制度。

根据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和实际安全生产状况分为红、黄、绿3色等级管理,对达到红色等级的企业挂牌进行整改,并向社会公布。实行交通违法、交通事故抄告制度。对发生交通违法行为或者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客运驾驶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取消其从业资格,列入黑名单库。

(十四)实施机动车保险费率与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情况挂钩。

(十五)加强营运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旅游客车、校车等重点车辆管理。建立专门管理档案,建档率达100%。

(十六)对道路运输经营者所属客运车辆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负同等以上责任的,除收回肇事车辆的经营许可证件外,从发生事故之日起1年内,不得受理该车实际经营者新增客运经营申请。

(十七)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管理和资金投入,解决学生乘车问题,并配套解决校车驾驶人及车辆运行、维护保养等费用。2012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车配置率达到40%,2013年达到70%,2014年达到90%,2015年达到100%。

(十八)落实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交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格校车安全源头管理,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建立校车及驾驶人档案,建档率达到100%,落实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向公安部门备案制度;强化校车安全技术状况定期检验;严格校车驾驶人聘用,对驾驶人不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经历、年龄超过60周岁、最近3年内有记满12分记录、发生过失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责任事故、有饮酒或者醉酒后驾驶记录、最近1年内有驾驶客运车辆超载、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以及有犯罪记录、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受到拘留处罚记录的,一律禁止驾驶校车。为所有校车配备教辅人员,安排、引导学生有序乘车,杜绝出校返校时发生超员交通违法行为。

(十九)加强学生上下学时段和校园周边道路的巡逻管控,为全市学校配备护学员,做好学生上下学交通秩序维护,严防发生校车超员现象。严厉查处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超速、饮酒和醉酒驾驶以及无牌无证车、报废车、三轮汽车、拖拉机接送学生等交通违法行为,使接送学生车辆违法率下降到10%以下,加强对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的监管,落实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备案制度,备案率达到100%。

(二十)认真调查摸排寄宿制学校周末放学返校情况,提出运力需求,积极协调客运企业,支持客运企业在周末增加运力,解决寄宿制学生回家返校乘车难问题。

(二十一)加强公交车和出租车管理,严把车辆安全性能关,加强驾驶人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驾驶教育。建立健全驾驶员诚信考核档案,建档率达100%,严格资格审核和岗前培训,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交通安全各项措施,依法查处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

(二十二)落实客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抓好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健全交通安全规章制度,建立驾驶人档案,建档率达100%,严把驾驶人出车关。同时要加强车辆的日常检验、维护、检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得安排生产运营任务。

(二十三)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评估工作。对客运企业、危货运输企业、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出租车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开展评估,将发生重特大责任交通事故的企业列为重点对象进行监控,必要时向社会公布。

(二十四)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检测的原则,制订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设置规划。

(二十五)实现机动车安检机构与车管所计算机系统联网,对车辆检测信息数据实时传输。凡未联网的检测机构,公安部门对出具的检测报告不予认可。

(二十六)凡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车辆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检验机构,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其检验资质。

(二十七)依法严格落实对大型客货车辆、营运车辆报废解体的监督职责,严厉打击利用报废机件拼装机动车违法行为。凡不按规定解体报废车辆、利用报废车辆机件拼装机动车的,一经发现,一律取消报废回收企业、汽车修理改装企业的经营资质。

(二十八)整顿客运市场秩序,严厉整治非法营运的“摩的”、“面的”、“黑出租”,净化客运市场。

三、完善设施,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

(二十九)将保障路面交通安全设施、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道路危险隐患点段治理、交通科技建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执法装备等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务的增加逐步增加。

(三十)建设交警中、大队营房。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营房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分五年逐步解决交警中、大队营房建设问题。(市公安局牵头,发展改革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等单位配合落实。)

(三十一)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常住人口、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保有量及驾驶人总量,制订交警大队、中队警力配置规划,及时调剂补充新建公路所需警力,切实解决交警警力不足问题。在人员密集、交通复杂、事故多发的镇场或干线公路,合理布建交警巡视点,并落实机构、人员、营房、经费和装备配备。

(三十二)规范交通协管员管理。将交通协管员工资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据警力配置等因素,按照民警与协管员1:3的比例配备交通协管员。

(三十三)在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和事故多发等重点路段,设置警示标志、防撞护栏护墩等安全设施,2012年设置率达50%,2013年达100%。(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安监局、公安局配合。)

(三十四)建立对新建、改建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施工以及道路竣工验收等阶段全面落实交通影响评价的工作机制,公安、安监部门参与项目评审和验收,确保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十五)严格道路施工报备制度,落实施工作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督促道路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布设施工作业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市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公安局配合。)

(三十六)建立健全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根据道路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制订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划,实行定期排查、挂牌督办制度。(市安监局负责,交通运输局、公安局配合。)

(三十七)将“公路安保工程”向农村道路延伸,完善农村道路的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加大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公安局、安监局配合。)

(三十八)加强三轮汽车、摩托车管理。按照“先纳入管理,后逐步规范”的原则,出台鼓励农民群众入户办证的政策规定,解决农村地区三轮汽车、摩托车无牌无证问题,2012年三轮汽车、摩托车上牌率达60%,驾驶人持证率达70%,2013年三轮汽车、摩托车上牌率达90%以上,驾驶人持证率达95%以上。(市公安局负责。)

(三十九)制订农村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村公共交通发展,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按照农村群众出行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运力,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和出行不安全问题,2013年行政村公共交通覆盖率达100%。(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公安局配合。)

四、科学管理,推进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建设

(四十)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市、县(区)三级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动机制,建立110(122)报警服务台与120、119急救电话之间交通事故信息互通和反馈制度,实现救援单位同步联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事故伤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国省道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道路阻断等公共安全事件,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四十一)指定交通事故伤员定点救治医院,定点救治医院要建立“绿色通道”。(市卫生局负责,2012年2月底前完成。)

(四十二)管好用好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确保事故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市公安局负责,财政局配合。)

(四十三)建立恶劣天气预警机制。及时向社会降雨、降雪、雾、道路结冰等天气预报、警报、预警信息。

(四十四)及时收集道路通行条件变化信息,交通安全预警,采取相应的道路通行管理控制措施,做好公路抢通恢复工作。(市公安局负责,交通运输局配合。)

(四十五)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指挥控制能力。全市重点路段电子监控设备逐步增加,提高交通管理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市公安局负责,财政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

(四十六)公路客运(含农村地区客运汽车)、旅游客运、危险物品运输车卫星定位行驶记录仪安装率达100%,重型货车、出租车等车辆卫星定位行驶记录仪安装率达80%。加大监管力度,督促运输企业充分发挥卫星定位行驶记录仪的监管作用,及时提醒车辆驾驶人员按规定速度行驶,对监管平台发现的车辆超速、超员等违法行为,督促企业按内部规定予以处罚。对不按规定使用、监管的车辆和企业,责令停业整顿。

(四十七)制订公交优先发展规划,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力度,提高城市交通公交分担率,中心市区公交分担率、覆盖率、准点率逐年提高。(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财政局配合。)

(四十八)加快邻近主干道的住宅集中区、繁华商业街区、学校周边的道路中央隔离设施和行人过街设施建设。抓好大型公共建筑物、住宅小区、繁华商业街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的停车场配建,充分利用背街小巷等道路资源,规划建设停车泊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配合。)

(四十九)积极培养和引进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建立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才库。(市公安局负责,财政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

五、强化宣传教育,落实行政问责制度

(五十)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每年组织制订市交通安全宣传实施方案,安排必要的交通安全宣传经费,确保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顺利开展。全市30%以上社区、村镇、企业、学校建立交通安全宣传警务室,宣传覆盖率达100%。(市公安局负责,宣传部配合,2012年底前完成。)

(五十一)市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设立固定交通安全宣传栏目,在黄金时段播放有关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公益广告。市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天播放交通安全公益广告数量不得少于2条。(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负责,公安局配合。)

(五十二)行政村、社区、中小学校、驾校、检测站、客运站、客运企业、物流场站、镇(场)街道等重点单位交通安全宣传橱窗或板报设置率达90%以上;每个镇(场)每年在道路沿线建筑物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标语不少于10条。(市宣传部负责,公安局配合。)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执政为民,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市县区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通过抓好源头管理、完善道路设施、广泛宣传、严格执法、落实责任,全面提升全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为构建和谐南阳创建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创建相关单位

牵头单位:县交通局。组成单位:县公路局、县公安局交警支队、*火车站、*汽车站。

三、创建标准

1、车站有“三品”检查人员,无“三品”进站上车现象;客运车辆进站经营,无站外经营行为。

2、城区摩的、三轮车、黑车等无证参运车辆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3、出租汽车实行公司化管理,各种手续齐全。

4、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有经营资质;车辆技术达到一级;从业人员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GPS定位系统和监控平台安装齐全;客运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经营者投保承运人强制保险。

5、驾校按教学大纲施教,有安全知识、实际道路驾驶、紧急救护等知识的培训和考试内容,无私设报名点、异地培训、缩短学时等行为。

6、各运输企业要健全完善安全行车日志制度,各种台帐、档案管理规范。

7、无私改车辆、使用伪劣汽车配件等现象。

8、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设有明显标志、标牌,无损毁的交通安全设施

9、道路交通运输百万公里责任肇事率、责任死亡率、责任受伤率分别不得超过4.23次、0.5人、3.82人。公路施工、水上运输及消防工作安全无事故。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创建平安交通活动的组织领导,县交通局成立创建平安交通活动领导小组。由县交通局局长付廷富任组长,县交通局副局长梁勋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交通局路政运管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加强客车源头化管理。落实“三关一监督”,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采取打开口子解决运力大于运量的矛盾、严格控制市场准入、推行许可证责任追究制、实施客流量调查等方法;县运管所要深入开展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加强驻站监督管理,严把运输经营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加强对客运市场场站的安全监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三品”检查力度,坚决把三品堵在站外。所有车辆都要进站经营,严禁客车站外经营。

(三)建立安全行车日志制度。各运输企业要健全完善安全行车日志制度,在坚持周四、周五例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客车例保例检制度、凭合格证派车制度、客运车站封闭管理制度、例会押金制度、安全押金制度、旅游包车制度、安管人员责任工资制度、人车分类排队制度、“三为主”检查制度、“五同时”制度、三类司机培训制度、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及人、车准入制度、责任考核制度。工程施工单位还要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安全巡视员制度、大型机械操作规程,每个项目的各级各部位的行政、技术责任人,必须用红头文件任命,并作为永久性文件存档,杜绝口头官,使之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严格执行责任事故行政追究制度,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四)采用先进科技,实现动态监控。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配备移动电话,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建立监控平台,对其车辆的运输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监控;各客运车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经营者要投保承运人强制保险,凡没有投保的车辆,不得从事客运和危险化学品经营。交通主管部门应监督危运企业对其车辆是否进行了有效监控和实行了承运人强制保险,并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的监控记录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5篇

活动背景

今天,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山东省民用汽车保有量居全国前列,汽车维修行业也迅猛发展,到2007年全省一、二类(指具有整车维修功能)汽车维修企业已达3700多家,若再加上维修零配件的三类企业,企业总数达2万多家。企业良莠不齐,坑害欺骗消费者的现象不时发生,推进汽车维修行业诚信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维修关系,既是作为维修企业质量考核管理部门的省交通厅的工作目标,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

2008年4月,当大众日报交通记者站将组织“山东省首届汽车维修二十佳暨百家信得过企业评选”的策划方案呈报山东省交通厅副厅长高洪涛时,他十分欣喜:“利用网络现代手段,借消费者慧眼评先惩劣,大众日报把这件事做成了,可立大功了。”并决定,省交通厅与大众日报社联办。8月初,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本次评选设立“山东省汽车维修二十佳企业”、“山东省汽车维修百家信得过企业”两个奖项,共分为企业申报、确认候选、媒体评选、专家评审、公示和颁奖表彰六个阶段。经过17市交通主管部门选拔推荐和交通厅道路运输局审核,全省300家具有一类、二类维修企业资格的企业最终获得参评资格。

社会评价

本次评选贴近百姓、贴近民生,网民投票踊跃。媒体评选从9月24日开始,跨“十一”黄金周,到10月20日结束。在20多天的投票时间里,就收到社会各界短信、网络和电话投票196.1255万票。据大众网统计,如此高的关注度,如此高的投票率,在山东省近年各类评选活动中是不多见的。

山东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私家车主曹广随说,不少私家车主是“车盲”,只会开、不懂修,所以每次修车心里都犯难。这次评选诚信企业,再修车时,我们可以先看奖牌和企业信誉,然后选择厂家,这样既省心也放心。

不少汽车维修管理部门和企业,也认为评选活动很及时,很有针对性。聊城市交通局运输管理处副处长李坦言:评选为各市优秀维修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投票评选,深入了解维修企业的机会。而且,评选由行业主管部门与新闻媒体合作,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评选方式新颖、公开。泰安市泰达汽车销售修理公司经理李毅反映,他们的很多新老客户踊跃投票,积极参与,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倒逼”企业提升形象。

在12月17日的颁奖表彰大会上,高洪涛副厅长高度评价这次评选活动。他说:这次省交通厅与大众日报社的合作很成功,把新闻手段引入交通运输管理,有利于理顺市场秩序,推动产业升级。该评选每两年举办一次,持续举办几届,将会打造成山东交通行业最有影响力的社会评选活动。2009年,类似评选扩大到驾校、客运企业。

几点启示

回顾这次评选活动,笔者就党报策划社会活动得到了一些体会和感悟,获得了不少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党报策划社会活动要选准突破口。最近几年来,与一些市场化的媒体,包括都市类媒体、财经类媒体等比起来,党报组织策划社会活动(包括公益活动和评选活动)数量少,影响力不大。党报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体现社会责任感,策划社会活动是重要有效手段之一。但社会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选准突破口。大众日报“山东首届汽车维修行业评选”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选择那些党和政府正在着手解决或积极关注的、普通百姓又非常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新颖的手段,发挥党报权威、高端的优势,使社会活动成为党报增强舆论影响力的新手段。

二是媒体政府联动,形成“权威叠加”。党报与都市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都市报无法比拟。在策划社会活动时,党报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合作,不仅能优化活动方案,增强活动针对性,而且能增强活动的权威性。因为,政府主管部门作为本地区一个行业的最高管理机构,其权威性不言而喻,两个权威性叠加,权威性更强。

三是构建长效运行机制。同一主题活动要想持续不断地办下去,必须构建活动长效运行机制。以山东首届汽车维修行业评选为例,省交通厅对经评选获得“山东省汽车维修二十佳企业”、“山东省汽车维修百家信得过企业”称号的单位,在企业宣传、质量信誉考核、经营发展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大众日报、山东运政网等媒体对获奖企业集中宣传,向社会推荐;推荐参加政府采购招标;帮助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创新经营方式,在汽车快修、品牌连锁经营等许可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使获得荣誉称号的优秀企业得到较大的发展空间和优势资源,从而带动汽车维修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6篇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不少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而发愁。与此同时,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却一直供不应求,受到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热捧。

创办于1979年的安徽省淮南技工学校,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办学规模,2000年8月被国家劳动部授予“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同时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成为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学校校自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以来,经过两年的建设期,将于2015年迎来国家项目评估验收。

校长马传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重视基础,强化素质,突出技能”的办学特色,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出了大量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深受社会欢迎,为淮南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背景:日益迫切的社会需求呼唤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提高其适应、服务和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淮南被誉为“中国能源之都”,淮南在“十二五”期间将按照“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四煤”发展思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将煤机装备、工程运输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淮南市第四大支柱产业,这就需要加强淮南职业教育为淮南煤机装备与工程运输服务的能力。

淮南技工学校办学时间久、理念先进、设备齐全,尤其是机械加工专业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设置,为淮南市煤机装备与工程运输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客观条件,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是该校传统的老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健全,各种设备先进齐全,不但能完全满足学校人才培养需求,还有足够的能力服务社会。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是2009年新办的专业,新办专业具有后发优势,即办学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市场接轨密、服务地方能力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共有专业课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12人,高级职称5人,形成了良好的专业教学团队。

1999年7月,淮南技工学校经地方劳动保障部门批准,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主要鉴定工种有数控车床操作工、车工、焊工、钳工等。学校先后与安徽奇瑞、江淮汽车、陕汽淮南新能源专用汽车等省内外著名汽车生产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订单培养比例达42%,订单培养初具规模。学校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实施项目的良好基础和专业发展前景,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区域、行业及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2011年,学校与淮南市运管处联合创建了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考点,使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设施得到了完善,实践性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并为项目教学法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标:打造“面向三大产业、坚持四位一体”的国家级示范校

根据创建规划,淮南技工学校的总体目标是: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为抓手,着力建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四个重点专业,重点打造深化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两个特色项目,建成以国家重点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打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集教学、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为保障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全面提升,学校成立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领导工作小组,工作组又分为各个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工作小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制订项目建设内容,落实具体建设进程,提出具体经费使用方案,进行项目工作的日常管理等。

创建项目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学校依据各种合作协议要求和《淮南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确定各项经费预算,积极争取各合作单位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坚持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确保各项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保障各服务项目高效正常运转,达到双方甚至是多方共赢。同时严格遵守财务预算制度,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为确保各创建项目的实施,学校制订了任务书、时间表和线路图,强化服务项目的过程管理;项目负责人定期对项目目标、项目内容、项目成果和绩效进行总结自评,建立服务项目建设预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服务项目的质量与效益,同时采取激励机制,对社会与学生反映较好的项目与人员进行奖励,做到优劳优酬、酬金能上能下,不仅有精神方面的鼓励,还有物质经济方面的奖励,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眼下,一大批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大型企业先后落户淮南。一方面,企业对工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懂技术的产业工人成为企业最急需的;另一方面,学校也要让学生到企业里进行生产实践,打造学生过硬的综合素质。”谈到学校近年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校长马传胜告诉记者。

成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创建示范成效初显

目前,该校创建国家中职示范校进入关键时期,创建项目有序推进,示范成效初显。

校内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苦练内功提升“软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构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外,拓展和扩大校企合作的方式和内容,把职业教育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和企业,由课堂延伸到车间和工段,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零距离”对接。

建立“校中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操作环境。为了提高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为其提供发展平台,学校创办了“淮南技翔汽车修理厂”, 主要目的是为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提供真实岗位工作的操作环境,提供各种实习机会,提高汽车修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融入社会,毕业后与社会无缝对接,同时也承担对外汽车维修服务功能。具体时间安排是:从第二学期开始,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淮南技翔汽车修理厂”进行认知实习;第三、四学期在汽车修理厂进行各种实习,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行一体化教学;第四、五学期在汽修厂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参加真实的汽车修理活动。除了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之外,还实行“小先生制”,由高年级的学生在汽修厂负责管理低年级学生的实习。

开展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培训与考试工作,拓展学生就业竞争力。2011年,学校受淮南市运管处委托,承担全市机动车维修人员从业资格培训、考核和取证工作,学校先后投入300万元建立起先进实用的现代化实训、考核车间,聘请汽车行业技术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4人担任教学工作,使实践性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与驾校合作开设驾驶课程,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方向是汽车维修,但在许多汽车维修工的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有驾驶证的人员优先录取,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还需再到驾校培训以获得驾驶资格证,但最短也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这严重影响该专业招生,也无法做到毕业后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经费,学校与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签订共同培训驾驶员合同,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进行驾驶员培训,理论培训由该校教师进行培训,机动车驾驶技能由驾校进行培训,由于驾校离学校较远,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特将驾驶员技能培训地点选择在学校,主要为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兼顾到附近有驾驶员技能培训需求的居民,面向社会也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服务社会链接民生诉求,淮南技工学校坚持把“创业、创造、创新”作为内涵建设的主旋律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彰显。据副校长张景岩介绍,近两年,随着淮南市经济的快速转型发展,学校越来越多地选择与地方企业合作。近三年来,学校分别与日芯光伏、万泰电子、新集集团、凯胜重工、舜立机械、陕汽淮南专用汽车等多家本市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冠名班级、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为地方企业培养了数千名实用技能型人才,有力助推了淮南经济转型发展。

第7篇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是开展好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的重要保证。

根据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精神和省、*市关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由市政府办、公安局、安监局、交通局、建设局、公路分局、卫生局、气象局、交巡警大队等部分领导成员的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具体事务,办公地点设在市交巡警大队,并建立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各镇乡(街道)也都相应成立了本地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专人专职负责抓好这项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为确保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的顺利实施,市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动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下发了《*市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实施工作方案》和《关于分解下达*市实施平安畅通县区工作任务的通知》,把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镇乡(街道)和有关职能部分。*市委、市政府对实施平安畅通县区工作十分重视,把实施平安畅通县区工作进步到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建设“平安*”的高度来熟悉,将其作为政府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切实摆上工作议程,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交通题目,提出了建设要以改善交通环境,实现平安畅通为中心的理念。根据市委常委会精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先后十一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道路交通建设题目。

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是开展好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的基本要求。

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积极发挥领导、指挥、协调、检查、督促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市交通存在的题目,研究探索路网建设、交通秩序治理整顿、停车场建设、交通治理设施建设、静态交通治理、重点交通违法整治等一系列题目的解决对策,组织开展了以打击“三车”非法营运和公路主干道交通“三个有序”为重点的交通秩序整顿,有效地促进了交通秩序好转。在实施工作中,公安交巡警、交通、建设、安监部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交通治理设施建设,交通秩序治理整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城市建设执法、交通、工商等部分分别在打击“三车”非法营运、摩托车、自行车停放治理、摊点违章占道、灯箱广告公道设置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宣传、教育部分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展交通法规宣传,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进步了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各镇乡(街道)根据本辖区的交通实际情况,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和交通秩序的整治。

1、加强交通治理整顿,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我市牢牢围绕着“路口有序、行车有序、停车有序、营运有序”的工作目标,大力开展交通的治理与整顿。以道路交通百日整治行动为契机,通过对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核查力度,抓好源头防范,对全市的十个重要点段安排24小时设卡巡逻,强化对驾乘二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行人过街不走斑马线、闯红灯、车辆违法停放、超限、超载、超速,非法拼装报废的机动车从事运输活动为整治重点,特别是开展以“三车”非法营运为重点的交通专项整顿,取得良好的效果;以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攻坚战为契机,在城区重点整治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无证驾驶、驾驶无牌无证摩托车上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违法停放、占道行驶、十一个灯控路口等候放行的机动车超越停车线停放等显见性违法行为;在省道、县乡道重点整治非客运车辆载客、无证驾驶、酒后驾车、夜间会车不关大灯、违法超车、疲惫驾驶、客运车辆超员、机动车超速、超限超载;在农村地区重点整治非法拼装、报废的机动车从事运输活动,农用车非法载客。历次整治行动,均能做到认真部署,狠抓落实。我市交通、公安交巡警、公路等职能部分把道路作为主战场,逢违必究,严管重罚,形成高压态势。

2、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和严格驾驶人培训、考试。

我市交通、交巡警部分深进实施驾驶人素质教育工程,督促驾校执行驾驶人素质教育大纲,加大对驾校实施培训记录审核和预约制度,落实教学大纲各项要求情况的监视检查力度,严格对驾驶人培训机构的治理和考核,落实考试员双签名制度,规范培训、考试工作:一是交通部分对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严格按资质准进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予以核发《培训许可证》。二是公安交巡警部分共有8名考试员均通过省级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并由计算机随机安排考试员。三是摩托车类理论考试已实现计算机治理,无纸化考试,考试成绩实行计算机治理,桩考设置规范。四是交通部分核实了驾校的培训记录,公安交巡警部分将经交通部分核实的驾校培训记录存进档案。五是公安交巡警部分对机动车驾驶人违法处罚的同时进行记分治理,将违法记分信息、考试信息录进机动车驾驶人治理系统。六是公安交巡警部分对违法记分满12分的,通知参加教育考试率达100%;不参加教育考试的,公告停止驾驶证使用率达100%。

3、加强对道路交通运输企业的监管,确保客货运交通安全。

我市严格落实单位责任制特别是交通运输企业责任制,把交通运输企业履行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作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使之制度化。交通部分组织对辖区内21家运输企业安全治理的检查和安全评估,21家运输企业建立了内部安全治理机构、制度,责任明确,配有专职安全治理职员,落实了客货车日趟检制度和定期安全教育制度;公安交巡警部分完善了8家客运公司、419部9座以上客车、515个客运驾驶员的户籍化治理档案;公安、交通部分实施了对运输企业及其驾驶人的动态监视和治理,对10家客运超员的客运企业进行了通报并严令整改,对7名记满12分的驾驶人通知客运企业严禁其参加客运工作并建立了客运交通安全群众监视制度,督促客运企业在客车车厢内的醒目位置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公安、交通部分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运输治理要求,进进我市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的5家企业、7辆运输车、15人从业职员严格审查,准进资格获得率达100%、检验率达100%,共审批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7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车辆进进禁行区域时间路线核准凭证7份,做到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审批率达到100%;同时,我市道路应设置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行标志11面,已设置11面,做到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行路线的禁行标志设置达到100%。

4、加强机动车安全治理,进步车辆安全性能。

我市公安交巡警部分加强对辖区内仅有的一家*机动车(摩托车类)检测有限公司进行选派*驻站监视检查,严格督促检验机构通过计量认证,取得检验资格证书,检验职员持有经过省级部分上岗培训和同一考核的证书;建立了完善的机动车(摩托车)登记、检验制度和治理机制,督促小型汽车以上的机动车到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登记、年检;对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进行通告。经抽查,我市载客汽车,重、中型载货汽车注册登记率达到100%,其它汽车达到98%以上,拖拉机达到80%以上,摩托车达到95%以上;公安、教育部分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学生接送车辆安全治理工作的通知》,督促学校对驾驶人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签订安全驾驶责任状;同时对全市所有学校的校车进行全面排查,对校车年检、驾驶员资质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全市148辆接送学生的车辆中,学校自购87辆中有6辆达到报废年限予以果断取缔,长期和短期租用61辆车中有4辆车由于没有营运资质等原因予以取消。目前,我市实有校车138辆,其中学校自购校车81辆,租用车57辆均按各自辖区建立了一车一人档案;全市11家客运企业813辆客运车辆通行于全市各镇乡(街道)村。

在各部分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下,形成了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科学规划、完善设施是开展好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的条件条件。

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中,我市十分重视道路交通建设治理的科学性,逐步向城市交通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20*年制定了《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治理规划》并通过了省级专家鉴定和政府颁布实施;20*年制定了《*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并通过了省级专家鉴定和政府颁布实施;20*制定了《*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规划》并通过了省级专家鉴定和政府颁布实施。上述规划的制定有效保证了我市道路交通建设治理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同时市政府还制定了交通安全年度建设、维护计划并纳进当年财政预算,并逐步加大了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投资。

四、强化宣传、进步意识是开展好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的必要基础

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创造文明、*、安全的交通环境。市政府组织制定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明确了公安、安监、交通、农机、司法、教育、宣传新闻等职能部分的职责,组织开展交通安全“五进”活动:一是联动媒体,巩固宣传阵地。在*等路段举行了交通知识宣传咨询活动,向市民发放《市民安全防范手册》等宣传材料*多份。三是以案示法,警醒市民。交巡警部分利用典型的交通死亡事故案例图片制成宣传挂图并挑唆一辆工具车作为交通安全宣传车在全市各社区、村镇、企业和一些事故易发地段进行展播,并在客运站、码头、集镇,重要地段悬挂大幅交通安全宣传标语,教育广大市民留意交通安全,适时召开全市驾驶员大会进行再夸大、再动员、再部署。四是由教育、交巡警部分联合推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记分卡制度,增强中小学生交通遵法意识,从小养成文明的交通习惯,确保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行安全。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力争做到交通安全观念深进人心,人人遵守交通法规。五是安监部分把交通安全列进“安全生产月”活动内容。六是农机部分结合农时特点,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七是司法行政部分将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列进普法教育计划。八是各村居普遍设立交通安全宣传员制度。

第8篇

关键词:教育教学 ; 改革 ; 高职

根据学院的统一部署,本人以“学院高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主题展开调研。通过召开系主任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落实展开本次调研工作。本调研报告意在查找学院高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问题、解剖原因,提出突破障碍、促进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目前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现状

近几年来,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思路日益清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重大转变。其根本在于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规范教学管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显著

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重要切入点,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学院已与湖南王一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欧姆龙精密电子公司、衡阳特变电工、华菱衡钢、联想集团、中兴通讯、衡阳风顺车桥等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将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和岗位需求接轨,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考核项目对接,校内课程考试与主管机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这些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订单式”培养以及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要求完全融入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使学院的大多数专业基本形成了“岗位需求导向,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院课程建设与改革,学院对原有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激励机制。要求课程建设要以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为突破,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保证为目的;要求课程设计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目前学院除已建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外,还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68门,形成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体系。

(三)高标准建设实践教学条件成绩斐然

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采取多各措施,加大投入,为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调动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建立了与学院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需要。

一方面,按“学院建车间”的思路,学院以融教学、培训、创业实践、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为建设重点,目前学院有1个汽车修理厂,1个校内教学实习工厂,16大校内实训中心,拥有实验实训室153个,1条创业培训街,开设学生创业模拟公司27个,6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校内生产线,1所驾校。所有专业和课程都实现了实训条件的全覆盖。 另一方面,按“企业设课堂”的思路,学院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合作开发、合作培训、合作育人的办学模式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学院197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相对稳定、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回顾近年来我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改革还有待更加突破

一是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少,公共基础课程量过多;二是有些课程未能因材施教。我院目前学生生源比较复杂,学生基础不同,因此在设置课程、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时普遍未能考虑到这些复杂因素,存在对不同生源学生开设相同课程、使用相同教材、安排相同的教学进程的情况,使不同生源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接受。三是教学内容高职特色不明显。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技能)。教师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部分专业课的内容理论性太强,对于普高生源的学生来说,过于专业化,使学生无法理解、掌握。个别课程上课内容完全与教材脱节,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掌握不了所学知识;四是没有根据学情设计教学。一些教师用考虑较多的是自己要教些什么,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设计教学方案,缺少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上课枯燥、偏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得以调动,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到位

一是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考核基本侧重于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到位。实践教学的安排达不到理论教学的规范程度,部分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随意性较大,过程控制不够严格,影响实践教学质量;二是缺少高素质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队伍。年轻、高学历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成长起来的,缺乏生产或工程一线的实际锻炼,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难以真正做到联系工程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或指导学生实践。实验实训的指导老师资源也不足,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三是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仍不健全,如对实践教学管理员的工作量核算及考核评价制度不明确,导致部分实践教学管理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承担教学任务上,不能很好的履行其主要职责,从而无法使工学结合改革的预期效果得到确保。

(三)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教材偏少

一是在教材的选用上,用的较多的是统编和规划高职教材。这些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实用性或操作性欠缺,教材体系以学科教材为主,受专业限制,缺乏趣味性,不利于自学和选修,而且这些教材的质量也不高,存在较多的错误和漏洞。加之许多教材的内容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学生无法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现代技术;二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的自编教材偏少,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数量也不多。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阻碍了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三、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对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工作的生命线,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的主要任务的认识,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强化教学管理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涉及到校企双方的利益,能否持续有效地开展,关键在于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并以组织制度来保证。要建立相关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其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及实施途径等,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调控手段和政策制度,使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制度,强化考核。根据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保障及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考核机制,把工学结合的实施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以此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快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课程改革步伐

一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尽快建立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文件,细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尤其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二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积极推进行动导向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培养。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方法转换;在教学场所上,尽可能使用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增加教学做的互动效果;在教学原则上,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三是创新考核模式,突出能力考核。以职业核心能力考核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考核,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四是加强教材建设。选用先进、适用的高职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鼓励教师自编高质量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自编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五是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管理和评估,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提高课程建设层次,推进学院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珏《浅论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25期

第9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之党和中央政府一贯的重视和倡导,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诸多本科院校纷纷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并设立了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开发,在主干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之下,开发出一系列子课程,形成了规模可观的课程体系,可谓是硕果累累。与本科院校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相反,在占据全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类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却是一派冷清,鲜人问津,成为人们遗忘的角落。

一、当前工科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当前工科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形势极不乐观,最突出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育理念较为偏颇,功利实用主义占统治地位。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难于精准把握,于是出现了把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重技轻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过于强调职业技能化课程。一些实用性强,能在短期内见效益的课程受到追捧,一些通识性的文化基础课程如《大学语文》则一压再压,直至完全砍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高职院校里好的情况是作为选修课时开时停,选课学生也不多;更多的情况是完全不开设,一片空白,完全忽略了对学生传统人文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实用主义至上”的观念在学生的思想行为中根深蒂固。在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曾多次对学院开设的所有选修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是专业相关课程、英语考级、专升本、驾校等实用课程,而哲学、传统文化等则乏人问津,他们普遍认为这些课程太过遥远,与自己的生活工作无甚关系,因而兴趣缺缺。

2.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严重欠缺。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普遍比较复杂,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传统文化素养几乎空白。据笔者几年来的观察,能够流畅说出中国历史朝代更迭顺序的学生不到四成,看过古典四大名著的学生所占比例也是少的可怜,对于一些家喻户晓的文化常识则常常是一问三不知。总之,高职生普遍知识面狭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不高,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着缺陷,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缺乏刻苦精神和创新能力,耐挫能力较弱。这种情况对其将来的就业及人生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

二、工科类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1.有助于提升高职生道德素质。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社会面临着道德危机,整个社会如此,正在成长中的高职生更不可能免疫。而传统文化中这方面的营养极为丰富,如儒家和佛家都强调“敬”,即用心做事,这对避免毕业后学生随意频繁跳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大有益处。

2.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身心素质,完善人格。高职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又缺乏对困难和挫折必要的心理认知能力,耐挫力弱,加之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于是心理失衡、失常乃至轻生,甚至在心理崩溃的情况下做出危害家人、学校、社会的举动,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青年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正常的心理辅导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方法进行疏导,如孔子说过:“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谦受益,满招损!”、王夫之哲理小品“六然四看”、道家思想在失意时所采取的“淡泊”和“宁静”,这些对于提高学生遭遇困境时的耐挫力,舒缓压力和负面情绪,培养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都是非常必要的。

3.有助于增强意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目前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意志薄弱,一挫即倒,且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合作精神缺乏,过于崇尚个人奋斗,而忽略了与人合作。而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仁者爱人”,讲究与人为善,强调“和为贵”,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些都是珍贵的遗产,能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增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力。

4.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许多显性的和潜在的课程如《古典诗词鉴赏》、《文学欣赏》、第二课堂活动、校园人文氛围等都能不同程度的对学生起到熏陶作用,进而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个人内在气质,增强就业成功的砝码。

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增加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为建立现代化的中国新文化奠定基础。

三、工科类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实践

基于当前工科类高职院校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以及高职院校职教办学特色,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可利用的前提下,我们做了以下尝试:1. 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根据工科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性质(任选课)及学生特点,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择取上摒弃学科化、系统化,尽量通俗、新颖。32个学时中,基本理论知识绝不超过10学时,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专题如茶、服饰、饮食、民居等不低于16学时。

2.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切入点和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尽最大可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譬如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这个专题时,考虑到内容的枯燥性,先请同学们欣赏天坛的图片,解说关于天坛的许多常识,然后讨论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核,由此引出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

3. 推行多样化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试卷考试、小论文形式外,还采取了综合能力测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核。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投入进去,真正有所收获。

4. 构建立体课程体系。开设相关子课程、网络学习课程,并与部分思政课程呼应,形成立体课程网络。目前已开出了《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国民俗文化》、《茶与茶文化》、《与养生》等传统课程以及《中西文化比较史》、《诗词之美》、《先秦君子风度》、《伦理学视角》、《新伦理学》、《国学与智慧》等网络课程,有了一定的覆盖面,基本形成了一个课程体系。

5.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仅仅利用第一课堂是不够的,我们还抓住第二课堂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活动、各种技能比赛,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以浓郁的人文氛围营造和谐校园,让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浸润自己的人格和风度。

参考文献:

第10篇

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每年月为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月。各地要大力营造政府动员、交警牵头、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氛围。积极拓展宣传阵地,改进宣传教育方法,建立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制度。要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开辟媒体专栏、举办知识竞赛和图片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基本常识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使交通安全意识、文明交通意识和交通法制意识深入人心。教育部门和学校、幼儿园要协同公安交警部门把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教育作为重点,真正做到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要在城区人群集中处设置道路交通安全广告,每个县(市)城区大型广告牌不得少于两块。要充分利用省、国道的临路山坡、墙体制作宣传广告,路肩设立警示牌。

二、强化源头治理。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一)切实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培训、考试和管理。交通、农机部门要以提高驾驶学员素质为重点。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学员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医疗急救技能的培训,要建立驾驶员培训机构和教练员的质量考核体系,推行优质诚信驾校、教练员排名制度,对培训质量差、学员肇事率高的驾校,要依法进行整顿,该停业的依法停业,该取缔的依法取缔。要按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安全考核和计分考核制度,健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驾驶人退出机制。公安交警部门要认真落实《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完善驾驶员考试题库,严格考试程序,严肃考试纪律,建立健全考试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对大、中型客车驾驶资格的逐级申请、审核制度。公安交警部门的法制宣传教育机构要增加培训的职能,配齐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工作。要引导、指导各地以乡(镇)机关为单位,成立机动车驾驶员协会,并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每个机动车驾驶员入会。各个机动车驾驶员协会具体做好本辖区内的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按有关社团管理规定从会员中收取的会费,要用于宣传、表彰和驾驶员的培训,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不得挪作他用。各级公安交警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每两年对各类机动车驾驶员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法规培训。摩托车驾驶员在一个培训周期内,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其它类型机动车驾驶员不少于3天。

(二)严格机动车辆的交通安全监管。公安交警部门要严格车辆登记和查验。加强机动车日常管理,建立并完善大型客运、货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等重点车辆动态管理制度。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会同公安交警部门深入开展校车隐患排查整治,科学核定校车及接送幼儿车的定员数量,建立校车管理档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职责,把好机动车辆检测关。对检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机动车辆,不得出具检验合格手续,并责令驾驶员采取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对农机的注册登记、安全技术检验、牌证核发等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清理和查处超标准、超范围发放拖拉机牌证的行为。

(三)加强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和客运市场的安全监管。交通、公安交警、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监督道路运输企业切实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运输企业内部管理教育,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对运输企业安全条件达不到要求、存在重大隐患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且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取消相应的经营许可。对多次发生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或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以及所属车辆存在重大隐患的运输企业及其负责人,要依法严格追究责任,并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建设、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客运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实行挂靠、个体承包、转包等经营形式的清理整顿力度,进一步落实安全运营责任制。公安交警、质量技术监督、交通、安全监管部门要研究推广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工作,鼓励客运企业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对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监督和管理。交通部门要严把运输企业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态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做好汽车客运场站的安全生产监督,严格审批客运班线。对三级以下的山区道路,公安交警、交通部门要落实所有客运车辆夜间禁止通行的规定,对三级以下道路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路段,一律禁行9座以上的客车。

(四)大力整治危险路段。进一步加大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力度,对事故多发点(段)和重点危险路段要加大排查、治理力度,明确整改期限,落实整改责任,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消除安全隐患。公安交警、交通、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及原因,对存在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等危险路段加强排查分析,建立相关档案,制定整改方案,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发生。要把全市的高等级公路、收费站、国省道与县乡村公路交叉处,以及临崖临水路段作为危险路段的整治重点。高等级公路进出口处增设安全警示牌;离收费站500米处安装醒目的警示灯,设立提示牌,安装物理减速板;省国道与县乡村公路交叉处安装物理减速板或设立安全警示牌;临崖临水路段修建防撞墙。气象部门要及时将气象信息提供给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以便根据气象情况实施交通管制,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公安交警、建设部门要按照平安畅通工程的标准和要求,优化完善城市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科学规划设置停车场。

三、加大执法力度。合力整治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各级公安交警、交通部门要重拳出击,机动车超速、驾驶员超疲劳驾驶、客货运车辆超载和驾驶员酒后驾驶。严治“三超”和无证照驾驶机动车等违法行为。要组建治理专班,重点对省、国道及城镇周边道路进行专项整治。要依靠科技手段,运用车辆测速仪、酒精测试仪、载重度量仪等对涉嫌违法车辆及其驾驶员进行科学测试,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从严查处违法车辆及其驾驶员。各县(市、区)要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力度,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综合治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要创新农村交通管理警务机制,加强乡(镇)交警中队和农村交通安全警务室建设,明确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要认真排查农村无牌无证机动车和驾驶人,提高办牌办证率,积极开展以整治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行驶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农机部门要强化农机的安全监管工作,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无牌无证拖拉机整治行动。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大对非法生产和改装企业的查处力度,严禁非法改装车辆,严格查处非法改装罐车、集装箱车,依法取缔未经登记的车辆非法改装单位。对拼装车或达到报废标准车辆上路行驶的公安交警部门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各执法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改进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水平,严肃执法纪律,加大执法力度,合力整治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我市道路安全畅通。

四、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确保社会稳定

市、县(市)两级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章第17条规定,为了使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能及时获得有效救治或安置。设立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国务院尚未出台有关政策规定前,基金可从以下渠道筹集:一是本级财政每年安排部分资金;二是拍卖部分机动车号牌的收入;三是从机动车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四是从办证体检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基金主要用于对突发交通事故中的危重伤员临时垫付部分抢救费;为特别困难的事故责任方临时垫付受害人的丧葬费;对逃逸事故中的身亡受害者家属给予适当照顾等。财政、公安交警部门要制订出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基金使用的监督。要做到公安交警严格征收,财政严格管理,专户储存,政府审批使用。

第11篇

一、职业教育工作

(一)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结合教育部新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及全州职业教育会议精神,把握政策机遇,研究制定具有我市的特点,符合我市实际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认真制定落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定对象、定措施、定目标,在抓好师德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课题研究,要将教科研工作纳入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真正推进教科研工作,能有效实施,深入推进,力出成果。要建立完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专业带头人的评选及管理,加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完善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技能培训制度,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教师团队。完善师生技能比武制度,开展好校内技能比赛,以赛促学。

(三)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加快特色专业、新型专业的建设,力争形成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学校实际、自身特色的专业。以计算机等州级示范专业为龙头,加大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建设,实施高职和中职“3+2”分段培养模式联合办学,提升电视大学学历教育、延龙图职业教育集团资源共享等多样化的课程模式,创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校企对接活动,抓好毕业年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的“双证”获得率和就业率。建设好汽车驾驶员培训基地、汽车维修基地、烹饪培训基地,保障学生的实训。

(四)加大职业教育宣传,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每年4月份定为“职业教育宣传月”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媒体、深入基层等方法,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等文件及省、州、市发展职业教育精神,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塑造职教中心的良好形象。召开招生工作会议,落实招生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职教中心招生任务。做大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社会各界人员纳入招生范围,到职教中心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

(五)加强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主题德育活动,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级管理工作,利用主题校会、课堂教学、国旗下讲话、艺术节等校园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有效的教育载体,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继续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技能校园、节能校园等创建活动,突出中职特点,加强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创业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意识、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新型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不断彰显职业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品牌。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免学费政策和助学金管理的实施程序和监管机制。

(六)扩大投入,推进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教育附加费提取、财政专项资金拨付等多种渠道,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时完工职教中心教学楼建设、完善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汽车驾校的培训和烹饪培训。

(七)完善机制,扩大职教中心辐射作用。积极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作用,主动接触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招收一批委托和订单式培养生,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各类培训,加大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力度,认真组织,严格考核,提高培训质量做好跟踪服务,年内培训3000人。

二、成人教育工作

(一)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在服务“三农”上勇闯新路。继续做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各乡镇化技术学校紧贴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农业、劳动、科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推广“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直接有效地为“三农”服务。全面了解农民的技能需求,本着“要什么、培什么,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要求,利用冬季和农闲期组织菜单式培训。每所乡镇化技术学校开班培训10次以上,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各类培训要有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记录和参加人员名单,努力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

(二)明确方向,抓住机遇,切实加强乡村成人教育阵地建设。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积极与农业、劳动、科技等有关部门协作,广泛开展各类培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阵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致富骨干(专业户、示范户)培训、农民创业教育培训、党员干部培训,妇女和老年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三)积极探索、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完善化技术学校管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升城乡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推广龙门社区在全州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推进职业教育进社区活动,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需求。完善成技校统筹全乡镇成人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成技校的工作效率和培训职能。加强文字资料管理,要建立健全培训人员档案,详细记录培训情况。

三、民办教育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管理工作。本着“稳定规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原则,严把准入和审批工作,完善民办学校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要建立健全教育机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符合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第12篇

上半年,全市人事编制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二届一次会议和全省人事局长、编办主任会议精神,严格执行人事编制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统筹安排,强化服务,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重点完成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完成了公务员登记审核工作。我们坚持工作程序,严把标准条件,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建立了层层把关、逐级负责和责任追究制。以原始档案为依据,严把登记对象关、报批资料关、登记内容关、复核确认关、表格样式关、数据录入关,加强审核工作,做到登记对象信息准确无误,客观真实。截止目前,全市列入登记范围人员的基本情况已经全部审核结束,登记人员数据准确,事实清楚,为审批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工资套改工作基本完成。认真筹划准备,及时召开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制度改革实施工作会议,学习传达了工资政策文件,开展了全市业务骨干培训班。坚持按照单位摸底、填写草表、上报初审、安装工资套改软件、进行套改、严格复审、领导审签,最后审核审批的程序,扎实有序地进行了工资套改。至目前,已完成市直66个部门单位1584人和52个事业单位2471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套改工作,兑现了增资额。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离退休人员,待参照管理单审批后,再进行工资套改。

三是不断推进人事政务公开。全面清理了人事编制工作公开行政职权目录84项,报请市政府进行了批转,入编《*市政务公开目录》一书,利用*人事人才网和*新世纪人才广告向社会各界公布发行。制定了《*市人事局政务公开暂行规定》、《*市人事局政务公开考核办法》和《*市人事局政务公开评分标准》等规定办法,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上半年共办理即办件2847件,承诺件1件,办结率达到100%。

四是狠抓项目建设工作。通过走出去广泛联系沟通,多方协调,争取到位资金20万元。积极加强与国家和省外国专家局的沟通合作,引进日光温室微灌施肥技术、乡村英语教师长期培训、日本技术改建真空冻干果菜生产线、民营科技企业经营管理咨询培训、棉花节水灌溉与配方施肥技术、酒店管理人员培训等6个国外专家技术项目,项目经费预算8万元。上半年已完成了3个引智项目组织实施,争取得到国家和省外专局资金3万多元。不断壮大发展*人才驾校和新世纪人才广告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金20多万元用于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人才中心申请成立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设立了“全国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授权培训中心”和“全国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甘肃省鉴定中心*分中心”,市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五是事业单位改革有序进行。积极协调组织、发改、财政、教育等部门,研究讨论和重新修订了职业技术学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提请市政府批转执行,为*职业技术学院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操作的依据。完成了敦煌种业瓜州县种子公司企业改制工作任务。按照人事部和省人事厅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要求,在全市事业单位中进行了两轮调查,摸清了全市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编制、岗位和人员等情况,为下半年事业单位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夯实了基础。

六是进一步加强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行政编制分解下达的有关精神,结合县市区行政编制使用中的实际情况,对省上下达给我市的行政编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解下达,进一步明确了历年来政法专项编制以及编制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完善了行政编制台帐。积极参与政务大厅机构设置、职能整合、兽医管理体制该和以及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等方面的调研考察,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促进了这些部门行业的改革。结合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监督检查办法的颁布实施,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针对机构编制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初步提出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议事规则草稿,提请有关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在具体的机构编制业务方面,继续坚持编办审核、编委会研究决定的“一支笔”审批制度。上半年受理各类机构编制事宜的报告、请示42份,在认真调查、综合分析研究后,提出了意见建议,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了汇报,对反馈结果进行认真归纳整理。不断规范完善事业单位登记工作,依法对全市1319个法人事业单位进行了年检,年检合格率为100%。依法设立登记事业单位4个,注销登记事业单位2个,办理各种登记变更事项26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法人登记档案。

七是不断加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移民乡镇的帮扶工作。积极加强新农村示范点联系沟通,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水泥50吨,用于村组道路硬化。积极与供水、供电公司协调,解决了示范点多年来在供水供电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做好移民乡镇帮扶工作的精神要求,立足部门实际,扶持、帮助移民乡镇加快发展。多次与省编办协调,为移民乡镇审批了机构,下达了编制。共争取编制657名,得到省上财政转移支付1421万元,为瓜州县七墩回族东乡族乡捐助现金5000元。

八是完成了安置工作任务。制定了《*市计划安置干部实施办法》和《市直*年度干部公开考试考核安置实施办法》,组织干部进行了公开考试,顺利完成了安置工作任务,止目前,干部全部上岗工作。新的安置工作机制的建立,彻底打破了多年来指令性分配的安置模式,使我市安置工作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九是认真完成了各项日常人事人才工作。上半年共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5次,共有150家企业、事业单位、非公经济单位入场招聘,提供岗位1500多个,入场求职人员达3000多人,有700多人达成意向性协议,就业成功率平均23%。不断加快人事人才网站建设步伐,及时进行改版,新增部分栏目。积极探索开展网上人才交流业务,发展全年网上会员单位12家,半年网上会员单位2家,季度网上会员单位43家,月会员13家,网上登陆求职人员4860人,各类人才信息5期,接待单位招聘登记84家,个人求职登记706人,档案托管30件,办理人事58件;发行《新世纪人才广告》14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人机对话考试点,组织酒嘉地区467人次人机对话考试;认真组织实施了从高校毕生中选拔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26名,协调做好了安排上岗和下达编制工作。核拨*、*年到基层服务毕业生和“三支一扶”毕业生服务经费2297000元,并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保险,保障了服务毕业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做好了*年服务期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明确了*年毕业生报到、注册、择业和就业相关政策,协调、落实了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办理就业手续和政策咨询服务等工作。协调财政、社保部门为新增的21名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核定了医疗保险金和大病统筹金个人应缴纳金额,建立了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落实了医疗保障待遇。认真做好*年度市直机关事业单位8729人年度考核的审核备案工作,组织了53个工种1323名技术工人考核培训,为机关事业单位1253名工作人员增加离退休费,为377名工作人员重新核算了退休费标准。完成了玉门石油管理局教育分局、公安处移交工作。完成了*年1066名公务员培训证书的登记审核和25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验证、复验证工作。审批举办培训班2期260人。在职称评审中继续坚持公示制度,办理了618名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手续,完成了11个专业2198名参加的各类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查工作和262人职称计算机考试。制定统一的考核办法和标准,对13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进行了年度考核,研究制定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开展了“全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人选选拔推荐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审批工作比较缓慢,影响了整个公务员登记工作的审批和部分人员的工资套改。

二是干部安置工作由于新的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安置办法的制定衔接不够及时,出现了部分干部上访事件。

三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刚刚颁布实施,还将继续加强学习宣传,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是积极加强协调,抓紧做好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审批工作。力争在9月底前圆满完成公务员登记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套改任务。

二是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合理划分事业单位性质职能,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三是认真组织做好*年高校毕业生进村就业、三支一扶和到基层服务计划大学毕业生选拔工作,完成*年公安招录公务员的工作任务。

四是配合中央、省上督查组,对全市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进行一次全面督促检查,进一步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五是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政府公务员培训纲要》,坚持依法开展继续教育,全面推行“菜单式”培训,完成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公修课的知识更新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