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建投资论文

基建投资论文

时间:2022-10-27 08:53:13

基建投资论文

第1篇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概念,以及对解决我国水务产业投融资困境的优势,并从水务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和运作所需的长期资金来源、基金管理团队、法律政策条件以及退出渠道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证明我国目前设立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文章认为,水务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满足我国水务行业的巨额投资需求,促进我国水务产业更快健康发展。文章最后建议,在《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前,首创股份、深圳水务等部分在进行我国水务产业战略布局方面频频遭遇资本困境的本土龙头水务企业,应该考虑迅速以有限合伙的形式组建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以免坐失水务产业战略布局的良机。

【关键词】水务产业投融资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一、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的基本概念

投资基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发展最迅速的金融投资工具,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与银行、保险并列的三大金融支柱。投资基金的品种非常丰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投资对象的角度,可以分为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Fund)。后者一般指对未上市公司股权就行投资的基金。

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又被流行称为产业投资基金。这是因为,我国投资基金的实践,最早是从设立境外产业投资基金开始的。大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境外设立了许多主要投资于中国概念或境内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都在名称上冠以“产业投资基金”的称呼,1995年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关于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第一个全国性法规——《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因此,“产业投资基金”的称呼便流行开来。但是,作为我国一个新型的金融创新工具,境内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到目前为止尚无法可依,对产业投资基金如何定位,一直是一个有广泛争议的问题。因此,一直以来业界对产业基金的界定始终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中,流行较广的是仍在讨论中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产业投资基金的定义,是指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因此,从定义上看,国外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在含义上有一致的地方,但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似乎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

本文提出的水务产业投资基金属于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范畴,是指专门投资城市水务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定向投资,专门投资水务行业;专业管理,为被投资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和技术支持;收益稳定,水务项目现金流非常稳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基金收益非常稳定;资金充裕,其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产生,募集对象主要是以银行、社保、保险等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大型机构投资者为主。在我国,尽快设立水务产业投资基金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水务行业的投融资困境的有效办法之一。

二、水务产业投资基金能有效解决我国水务产业投融资困境

长期以来,资金不足是我国水务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面对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水务行业的强劲投资需求,紧靠城市政府财力已无力维系,我国城市水业开始出现巨大的投资缺口,巨大的供需矛盾已实质性地决定了我国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从2002年相关部委的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文件的出台,到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使我国水务行业的投融资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跨国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带来的大量社会资本不断涌入城市水务行业,我国水务行业的投融资结构开始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特征。企业主体的参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水业的供需矛盾,然而,由于企业股本金的限制、贷款条件的制约、项目融资对于股本金的资金要求等困境的存在,今后很可能出现目前市场上活跃的投资企业主体难以继续投资的情况。我国水务产业急需与日趋完善的长期社会资金相结合,创新投融资机制,以期尽早走出困扰已久的投融资困境。

从行业特征上来看,城市水务产业投资大、资本沉淀性强、回收期长、收益率较低,但市场风险小、现金流稳定、发展前景较好,比较适合资金规模较大、收益要求不高但追求稳定的社会长期资金。当我国水务产业正为日益巨大的投资缺口而步履维艰时,我国社保、银行、保险等庞大的社会长期资金却正为没有更多合适的长期投资渠道而心急如焚。而水务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为城市水务产业的投融资开辟一条新途经。它像一条纽带,将社保、保险等长期社会资金集合起来,定向投资于城市水务行业,不仅可以使长期资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保证合理收益水平,改变投资收益过低的状况,而且可以使这些长期资金成为满足我国水务行业巨大投资需求的重要资金来源。与一般企业投资相比,水务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城市水务产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股权投资优势;二是资金规模优势;三是市民和财政长期负担较轻;四是投融资和运营效率优势。

三、设立水务产业基金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现阶段,探讨设立水务产业基金是否具备可行性,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是否具备与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相匹配的长期资金来源;二是专业的水务产业基金管理团队是否已经形成;三是设立水务产业基金的法律政策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四是水务产业基金是否具备合适的退出渠道。

1、长期资金来源

从理论上而言,现阶段以追求资金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收益为主要目标,对投资水务产业具备较强意愿,且资金又非常充裕的长期资金主要表现为三类。

(1)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长期资金。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05年社保基金的资产规模已达1.84万亿元,全国社保基金累计节余6066亿元;此外,截至2006年年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规模也达1.97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达到1.78万亿元。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处于对资金安全性的考虑,这些长期资金,通常只能投资国债等收益率较低的资产,导致投资收益较低。例如,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一直徘徊在2-4%之间。与社保基金目前的低收益率相比,目前水务项目一般不低于7%的投资收益率和低风险性显然对这些大型机构投资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据央行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差已达11万亿元,各商业银行经营压力持续加大。一方面,商业银行出于资产配置的考虑,急需寻找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会加重银行的系统风险。因此,商业银行急需寻找一种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投资渠道减少存贷差,降低系统风险。(3)巨额的民间资本。据央行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金融机构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达33.54万亿元,同比增长16.82%。就目前的投资渠道而言,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收益率偏低,股票市场不但风险高,而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因而也不能满足民间资本的需要。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设立水务产业投资基金所需的长期资金来源非常充裕,而且会对投资水务产业基金表现出相当的兴趣。而相对于我国水务产业的万亿投资需求而言,仅需动用以上资金的2%即可满足我国水务产业的投资需要。

2、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

自上世纪末我国水务行业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在吸引社会资金弥补投资缺口的同时,近几年已经越来越注重运行管理的实效。一些社会资本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从业经验,开始寻找专业公司合作;一些社会资本出于简化管理的需要,开始将水务项目外包给专业公司运营;而以运营为主导的投资企业会发现,如果不能解决长期融资问题,回归运营也许是更好的选择。由此,随着市场需求和行业分工不断细化,我国水务市场逐渐孕育了一批日渐成熟的专业水务运营公司,如2006年中国城市水业战略论坛评出的优秀专业运营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上海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安徽国祯环保、北京建工金源、深圳大通水务、上海城环水务运营有限公司。

这些专业化运营公司以其运作独立性、运营专业化、技术权威性、服务职业化的比较优势,或向投资者提供水务项目投资测算咨询,或向投资者或地方政府提供专业的水务资产运营管理服务,广泛活跃于水务市场中的不同市场化改制项目中,锻炼并积累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水务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人才。从工作的内容和效果来看,这些纯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水务运营公司已初步具备管理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的能力,换句话讲,满足水务产业投资基金要求的专业管理团队已基本形成。

3、法律政策条件

早在1997年,为了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投资基金立法就逐渐提上议事日程。1998年1月,朱鎔基总理作出了“请计委、人行抓紧制订基金管理办法,经批准后可以试点”的重要批示,同年,国家计委开始起草《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然而,由于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是个新生事物,在其立法过程中,争论、取舍、选择始终贯彻全程,时至今日,产业投资基金仍然没有取得法律地位。

尽管法律政策不到位,巨大的需求仍然使得产业投资基金以多种迂回的方式出现在资本市场或投资市场中。其中,主要的有两种:公司形式和信托形式。然而,由于各方面对私募股本资本市场的认识还很肤浅,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条件仍然很不成熟。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律政策条件有了很大改观。随着《信托法》的颁布,《公司法》、《证券法》的修改,尤其是2006年《合伙企业法》的修改,产业投资基金在设立和运作上所遇到的必须国家行政机关审批、双重纳税、退出机制、出资人参与管理等多种法律障碍已基本消除或弱化。

200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发展创业投资,做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取向。同月,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2006年6月,平安信托公司发起设立的“柳州自来水项目股权投资计划”获保监会批准,成为保险资金投资水务项目的首吃螃蟹者,标志着上述提及的包括保险业在内长期资本投资水务产业的通道已经打开。同年12月,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虽然仍带着浓厚的政府主导色彩和创业投资基金色彩,但已标志着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以上分析表明,尽管仍在酝酿中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尚未时间表,但在我国设立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4、退出渠道

产业投资基金能否运作成功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所投资企业经过基金的培育而使项目达到预定规模或发展目标以后,能否顺利退出投资,实现资本回收和资本溢价。惟有如此,基金本身的资产才具有流动性,才能实现产业基金的良性循环;否则,基金就会蜕化为参股性质的投资公司,不仅基金自身陷入被动,而且也无法充分实现其投资收益。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能够为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提供良好条件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因此,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渠道仍然较为狭窄。尽管如此,实践中仍然可以发现一些行之有效的退出渠道,总结起来,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的成功退出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将所投资企业上市转让基金所持有股份;二是通过产权市场或地方次级市场向其他战略投资者转让股份;三是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退出;四是特定契约退出。产业投资基金还可以通过签订特定的投资契约得到退出的目的;五是被投资企业清算。这是最后的一种被动退出渠道。就未来而言,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建立与完善,IPO和产权交易市场应成为国内水务产业投资基金最主要的退出渠道。

四、结论与建议

1、满足我国水务行业的巨额投资需求

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长期资本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新型金融工具,可以满足我国水务行业的巨额投资需求,而且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极大地改变我国水务市场的投融资格局,促进我国水务产业更快健康发展。

2、设立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尽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尚未出台,但从水务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和运作所需的长期资金来源、基金管理团队、法律政策条件、以及退出渠道等四个关键条件来考虑,我国目前设立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3、有限合伙制是国际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惯用的组织形式

随着2007年6月1日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的开始实行,产业投资基金在设立和运作上所遇到的多种障碍已基本消除或弱化。面对国际水务巨头在我国水务市场上攻城略地的严峻形势,虽然《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尚未出台,但首创股份、深圳水务等部分在进行我国水务产业战略布局方面频频遭遇资本困境的本土龙头水务企业,仍然可以考虑迅速以有限合伙的形式组建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以免坐失对水务产业战略布局的良机。

【参考文献】

[1]刘昕著:基金之翼: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中国城市水务改革发展研究报告: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与城市水务未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3]曹文炼:关于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本市场的思考——在“中国私募股本市场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第2篇

急于上马,形成钩鱼工程,造成工程项目起初的预算编制过粗,加上边施工、边修改图纸,失去了控制造价的作用,给项目建设埋下很多隐患;二是发现该项目严重超计划规模,建筑面积超出计划222平方米。该项工程最初签订合同工程价为55.5万元,施工中边更改图纸,边增加工程量,比如新增无计划建设道路、花坛等附属工程。施工方送审的建筑工程结算书总造价达到292.1万元,超过最初签订工程合同价236.6万元;三是主管基建领导更换频繁,有些人从未接触建设工程,形成边干、边学、边管理局面,偏重进度和政绩,忽视了管理。随意改变工程设计,提高装修档次,盲目追求高标准,不计工程成本,增加工程造价,加大了财政支出。

资金管理审计。该项工程从批准立项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地方财政资金一分钱未到位,建设单位东拼西凑,已付工程款123.7万元。审计查处挪用有关专项资金近100万元,开支不合理费用1.85万元。

竣工决算审计。审计查出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施工单位采取高套定额子目,多报工程量,多计材料用量,虚增工程成本,造成工程造价不实。仅土方工程就核减工程造价14.2万元,道路、花坛等工程核减工程造价46.6万元;二是从工程取费标准发现,施工单位报送的结算书取费标准与施工合同约定不符,仅此项核减造价近9万元。三是材料损失浪费较大,比如共有四层走道地面已铺设好花岗岩材料,由于管理基建的负责人不满意颜色,三次更换材料,造成材料损失浪费3.5万元。二至四层14套房间的墙壁已做好钢化涂料,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感觉标准不高,又要求重新铺贴墙纸,增加工程造价2万多元。四是有些项目按照建设方要求在施工中已减下来,由于未办理好签证手续,施工方在办理竣工结算时,又将这些项目计入到工程造价中。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开展基建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实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第3篇

关键字:经济欠发达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引言

2011年1月,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被国家确定为“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将提升中原经济区域副中心的地位,重点建设新区。城市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先行、前提和关键,单靠政府财政和银行贷款等传统投融资模式难以实现。寻找切实可行的、创新的投融资模式,成为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投融资问题

由于身处中原腹地,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本市场也不发达,财政管理制度还不成熟,融资方式比较单一。一直以来,存在着诸多问题:

1.投资主体单一。城市基础设施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资。

2.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2012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79.0亿元,而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3.7亿元。单单依靠财政收入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够。

3.过分倚重土地出让收入。近些年,在国家严格保护耕地的土地管理制度下,这种方式存在着限制越来越严,成本越来越高的趋势。

4.过度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目前仍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短期看,徒增了政府的风险,长期看,影响政府的执政信誉。

5.基础设施建设从建设到运营,效益和效率低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管理目前仍以政府的投资预算管理为主,管理主体和方式缺乏和市场接轨,效益和效率低下。

如何拓宽投融资渠道,寻求融资量大、高效精细、风险更小的新型融资方式,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理论-----项目区分理论

项目区分理论来源于上海市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在2001年的《上海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根据项目建成后有无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属性和现金流特点,将其分为经营性、公益经营性和与公益性项目,再分别确定投资主体、资金渠道、运作方式及权益归属等,这就是项目区分理论。这一理论为进一步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指明了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的方向,具体见表1。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类项目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价格政策或收费体系等情况的变化而互相转化。

表1 项目区分理论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分类

四 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案的构建

1.指导原则

(1)效能化原则:高效筹措到位建设资金,降低管理费用。

(2)市场化原则:定位好政府角色,将市场机制引入到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各环节,提高设施的投资效率和效益。

(3)多元化原则:探索投资主体、投融资渠道、设施运营的多元化。

(4)风险控制原则:强化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风险意识和控制能力,加强资金监管

2.总体思路

遵循项目区分理论,紧密结合洛阳新区的实际,建立以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为主,政府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为辅,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实现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3.方案构建

按照项目区分理论,将洛阳新区基础设施分为公益性、公益经营性、经营性等三类,各类投施包含的具体投融资做法如下:

(1)公益性基础设施:城市管网、道路、地铁、绿化、公园、铁路、防洪、抗震等保证城市运行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这类项目以政府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运行为主。由于此类项目在建成使用期间,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即使有收益,不确定性大,收益周期会很长。项目应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可实行“代建制”等项目管理模式,即通过招投标等途径,政府择优选择有实力、有技术、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基础设施的具体实施,通过项目管理单位协调参建各方,控制设施的成本、质量和工期,建成后交付给使用单位。公益性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主要有政府财政投入、政府主导资产置换,银行贷款等。

(2)公益经营性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广播电台、文化娱乐等设施。这类设施采用政府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与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对于学校、医院等项目,由于日常管理使用和项目收费费率的限制,这类项目在使用和经营中,不能直接取得经济收益、收益低或较长时期内难以取得回报,合作企业不能直接或全部依靠项目获得收益,收回建设成本并获得效益,因此,这类设施的投融资不能完全推向市场,政府必须承担一定的投资责任。公益经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通过BT(建设-移交)、BLT(建设-租赁-移交)等项目投融资方式进行。

(3)经营性基础设施:自来水厂、电厂、热力、污水处理厂等设施。这类设施主要采用市场主导的直接投融资模式。诸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设施的投融资,可大胆采用比较成熟的BOT(建设-运营-移交)、TOT(移交-运营-移交)等投融资方式,由企业具体来运作实施。对于待建项目,可采用BOT方式,把设施从建设到运营的一揽子任务交由企业来完成;对于己建项目,根据项目自身的经营情况,选出那些经营收入稳定、运营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等的基础设施,通过TOT方式进行项目融资,一次筹集足够资金用于拟建的基础设施。

五 方案实施中政府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鼓励优惠政策,动用土地、财税等调节手段,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积极性,统筹有序地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方案实施做好保障和服务。

2.正确定位政府角色,处理好基础设施项目公司与政府的关系。由市场主导型的基础设施直接投融资模式,其投融资的主体是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政府负责引导和监督,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格局。

3.由政府主导,建立银行、投资担保等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长效沟通和合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4、积极改进和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和拓展支撑网络,树立起投资环境优、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的完备服务体系,增强引资吸引力。

5、规范制度,加强监管,保障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质量、服务和价格。

参考文献:

第4篇

内容摘要: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理论突破了现代金融学理性人假设,解释了市场中客观存在的诸多异象。作为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之一,前景理论描述人们在不同状态下决策时的“非理性”行为。本文推导出基于前景理论效用函数投资者风险资产需求量,并以此建立了一个异质多主体资产定价模型,在JAVA-SWARM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产生了平稳的、肥尾的、非正太分布的收益率序列,以及波动聚集、股权溢价等市场异象。同时,实验发现投资者投资绩效与投资者所占市场比例正相关;在前景理论效用型投资者占市场主导条件下,投资绩效与损失厌恶系数负相关。

关键词:前景理论 异质多主体建模 金融异象 损失厌恶 投资绩效

研究背景

理性人假设是现代金融学的基本假设之一。然而,大量实证分析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并非理性, 存在羊群效应、处置效应、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诸多“非理性”行为。另一方面,实际金融市场中存在的诸多“异象”也对现代金融学提出了挑战,如尖峰厚尾、波动聚集、股权溢价等。行为金融学以实验经济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突破理性人假设建立模型,解释了市场中存在的诸多异象。本文通过异质多主体仿真建模的方法把前景理论引入到资产定价中来。多主体模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市场由异质预期的投资主体构成,微观层面的简单的规则和交互作用产生了复杂的宏观经济现象。从仿真实验的角度解释了金融市场中的“异象”,并发现了前景理论对投资绩效的影响。

文献回顾

近期的研究中,R.Cross(2007)在异质多主体模型中引入羊群效应,仿真结果产生了尖峰和幂率衰减。Roger(2009)发现投资者因为处置效应而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Barberis(2001)用把损失厌恶引入到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中,解释了股权溢价之谜,Zhang(2009)在Barberis(2001)的基础上做了实证分析,提出了盈亏平衡效应,对模型进行了改进。

与Barberis(2001) 模型中只存在单一的代表性投资者不同,本文的市场由有限理性的异质主体构成,主体拥有异质预期和一些简单的行为规则。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建模方法,微观层面的简单的规则和交互作用产生了复杂的宏观经济现象。本文的研究建立在DeLong(1990)、Brock和Hommes(1998)异质多主体模型基本结构之上。与其前两篇文章不同之处在于投资主体的异质性不仅体现在异质预期,更体现在异质偏好。即投资者拥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导致投资者风险资产需求量不同。在本文的模型中,市场中不仅存在CARA型效用函数的投资者,还存在基于前景理论效用函数的投资者。

DeLong(1990)对理论模型进行求导变换和分析,发现非理易者拥有更高的收益,并且模型能够解释股价的高波动、股价的均值回复和股权溢价之谜。与DeLong(1990)不同,本文在建立好理论模型之后,采用基于Agent的计算金融(ACE)的方法在SWARM平台上进行了仿真,ACE的方法能够灵活的描述市场结构,直观的分析试验结果。仿真得到的收益率揭示了非正太性、股权溢价、波动聚集等异象,并与上证指数、深证指数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发现投资者投资绩效与所占市场比例正相关;在一定条件下,与损失厌恶系数负相关。

异质多主体建模

(一)市场结构

市场中N个投资者投资于一种风险资产,每个投资者交易账户初始资金为W0,允许投资者融资融券,且无交易费。模型是T期离散的,在t期期初(t=1,2,...,T),第i(i=1,2,...,N)个投资者确定分配一定比例的资金ωi,t用于风险投资,期末的投资收益率为,Pt为t期末风险资产价格。剩余比例资金1-ωi,t存于交易账户中,收益率为零。所以第i个投资者t期末财富的期望和方差为:

(1)

(2)

(二)投资者预期

投资者按对风险资产的预期分为技术面投资者(惯性投资者)和基本面投资者(套利投资者)。技术面投资者认为价格存在惯性,对风险资产收益率预期为:

(3)

其中,ai为惯性系数,bi为截距。

基本面投资者认为价格将回归基本价值P0,对t期的价格预期为,对风险资产收益率预期为:

(4)

其中,vi为回归速度,bi为截距。

(三)投资者偏好

在本文的模型中,技术面投资者不仅具有异质预期还具有异质偏好,包括传统预期理论的CARA型效用函数和Mao(2005)的PT(前景理论)型效用函数。期望效用理论告诉投资者如何理性决策,而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则是描述了投资者在不确定环境下是如何决策的。Kahneman 和Tversky 1979年提出的前景理论效用函数是S型幂效用函数,其函数形式为,其中,0

具体形式为:,参数与KT模型保持一致,而形式与CARA型效用函数保持一致,便于下文风险资产需求量的的推导。

假设投资者期末财富Wi,t服从均值为W0方差为σ2的正太分布。

对于CARA型投资者t时期的风险资产需求量为(见De Long(1990)):

对于PT型投资者来说,其效用函数为 :

其中,β、λ分别为风险厌恶系数、损失厌恶系数,W0为参考点。

PT型投资者t时期的风险资产需求量为:

上述公示反应了前景理论的三个特征:财富相对水平不同,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不同;盈利时,期望收益越大,波动率越小,风险资产需求量越大,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亏损时,期望收益越小,波动率越大,风险资产需求量越大,投资者是风险寻求的;当处于亏损状态时,由于λ≥1,投资者对收益和风险变得更加敏感,及投资者是损失厌恶。

(四)价格形成机制

按投资者的不同预期和偏好,本文的模型中存在三类投资者:基本面投资者、CARA型投资者(技术面)、PT型投资者(技术面)。总需求为,风险资产的供给数量为常数S,假设市场为完全竞争,所以需求量的变化完全反应在价格变化上。D=ΔP•S。所以风险资产的定价公式为:Pt=Pt-1+ΔP=Pt-1+Dt /S 。、

仿真实验及分析

(一)收益率的非正态性

根据上述建立的异质多主体仿真模型,本文在SWARM仿真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生成的时间序列见图1。经计算,仿真实验产生的收益率数据峰度为4.235,JB正态检验统计量为320.180。说明本文建立的异质多主体模型对尖峰厚尾能够起到一定的解释作用。同理,仿真实验数据产生的收益率平方具有聚簇现象,对其自回归模型残差进行ARCH-LM检验,残差ARCH效用显著,说明模型同样产生了波动聚集现象。

(二) 前景理论对投资绩效的影响分析

PT型投资者具有“因亏损而持有,因小利而放弃”的特点,那么此类型的投资者投资绩效如何呢?为此,本文以夏普比率为投资绩效的衡量指标,考察了PT型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投资绩效。实验发现,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占市场比例。如图2所示,基本面投资者市场比例不变,改变PT与CARA型投资者所占市场比例。结果发现投资绩效随着投资者所占市场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三) 损失厌恶系数对投资绩效的影响

情形一,PT型投资者占市场80%,三类投资者均拒绝了SR(4)>=SR(2)的原假设,表明当λ由2增加到4时,投资者的投资绩效明显降低(SR(2)表示当λ=2时的投资绩效,SR(4)表示当λ=4时的投资绩效)。情形二,CARA型投资者占主导,从2增大到4时,技术面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均得到了升高,基本面投资者投资绩效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只有在PT型投资者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损失厌恶系数λ与投资绩效负相关(见表1)。

结论

本文通过异质多主体建模的方法对金融异象进行了微观分析。分析表明,前景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理性人假设,对金融异象的存在起到了一定的解释作用。通过模型仿真实验表明,投资者投资绩效与投资者所占市场比例正相关;在前景理论效用型投资者占市场主导条件下,投资绩效与损失厌恶系数负相关。

参考文献:

1.R.Cross, M.Grinfeld, H.Lamba, T.Seaman. Stylized facts from a threshold-based heterogeneous agent model. Eur. Phys. J. B[J], 2007,57, 213-218

2.Roger, Patrick. Does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Disposition Effect Increase the Equity Premium? 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J], 2009, 10, 138-151

3.Barberis, N., Huang, M., Santos, T. Prospect theory and asset pric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 2001, CXVI, 1-53

4.Wenlang Zhang, Willi Semmler. Prospect theory for stock markets:Empirical evidence with time-series data.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J], 2009, 72,835-849

5.Leigh Tesfatsion, Kennethl.Judd. Heterogeneous agent model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Handbook of computational economics[M]. Volume2, 1109-1186

6.J.Bradford De Long, Anrei Shleifer, Lawrence H. Summers, Rober J.Waldmann. 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 1990, vol98, 703-738

7.William A. Brock, Cars H. Hommes. Heterogeneous beliefs and routes to chaos in a simple asset pricing model.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and control[J], 1998,22, 1235-1274

8.Lux, T. The socio-economic dynamics of speculative markets: interacting agents, chaos, and the fat tails of return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J], 1998, 33, 143-165

9.Carl Chiarella, Roberto Dieci, Laura Gardini. Asset price and wealth dynamics in a financial market with heterogeneous agent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 Control[J] , 2006, 30, 1755-1786

10.Harrison Hong, Jose Scheinkman, Wei Xiong. Asset Float and Speculative Pubbl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J], 2006, vol lXI, NO.3

第5篇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项目融资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92-01

1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对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研究从政府投资、政府经营的模式开始,主要起源于在政府干预理论。参照经济学的发展史,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始于凯恩斯1933年发表的《通向繁荣之路》,其中包括了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模式论述。他阐述了政府的投资主要应用于公共设施与公共工程,如果政府将投资用于生产事业,将同私人资本家直接发生竞争,并加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初期,必须集中精力,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回收,加之社会间接资本在时间上是不可分(即不可逆)的,这便是这种政府直接投资、直接经营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产生的原因。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纵观国外关于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融资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应用范围较广、也比较有代表性的融资模式。这主要是西方政府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项目区分状况,遵循市场经济理念,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政府在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的结合上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结合点和具体的操作方式。代表性的研究是Allen Consulting Group(2003)在融资方式的分类、评判标准以及适用性上做了研究,并通过研究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方式对就业和产出的经济效应,发现产出高的融资方式对就业的促进率也高。

近年来,随着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发展与完善,出现了以企业为依托的多种融资安排。原来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融资主体的融资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面临着将项目融资和企业融资结合起来的发展机遇。代表性理论有:(1)肯尼思・丹尼尔斯和亚拉曼(2002)指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市政债券是一种极吸引人的机制,能够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作者论述了美国之外的全球市场上发行市政债券的特征,并调查了发行者如何才能成功地在市场上发行市政债券。

(2)Junbo Wang,Chunchi Wu和Frank Zhang(2005)考察了财政部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收益,认为利用独特的交易数据,可以评估市政债券的流动性风险及收益。作者指出长期和短期到期市政债券的本质部分是归因于流动性贴水。

2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在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部分市政基础设施都是全部由政府投资,经营上由国有企业(实际是公共部门)垄断经营,依靠政府财政补贴来达到盈亏平衡,政府也不提供或很少提供包括沿线土地开发权等矫正外部效应的政策支持。因此,在我国建国初期,各种融资模式的研究成果十分稀少。后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白志刚等(1996)指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

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吸引非政府资金投入,主要是政府应调整、修改、补充现行政策,使投资者有利可图,并指出目前由地方政府承诺回报或变通补助的方式只是过渡做法,长远的目标是改革收费机制,使投资进入良性循环。但从文献看,当时所称非政府资金主要还是指外资,所探讨的是要不要在基础领域引进外资以及如何引进外资的问题。

因此,对于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注意到其重要性,毛腾飞(2006)指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与制度变迁呈现出新的规律与新的发展趋势,需要我们全面系统地去分析,并对现时出现的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新的总结和探索。这既是应用创新、实践创新的需要,也是学术创新、理论创新的要求。因此,以城建投融资模式与投融资制度创新为中心议题来探讨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问题,破解现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和制度障碍,缓解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无疑是一项富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工作。如何拓宽城建融资渠道,解决城建资金短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对于这方面,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

(1)何建文(2005)指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是开放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原来由国有部门垄断的领域;

(2)王秀云(2007)认为,改革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实行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投融资体制借鉴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

3 结语

国内对投融资工具或方式的理论研究更多地沿袭了国外研究框架,而结合本国投资者与融资者行为模式,将之本土化的研究较少;在应用方面,又多局限于金融学领域,而将这些理论成果用于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较少。可以设想,如果将关于融资工具的理论成果本土化并用之于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将可能开发出更多的实用的融资工具,并对现有的融资模式进行改造,使之满足不同收益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从而为实践部门提供更多、更好的融资方案,促进社会资本更快更安全地进入基础设施领域,这将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丁伯康.城市建设投融资战略、模式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1).

第6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 区域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

风险投资的空间布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部发展环境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的评价并改善区域风险投资环境,科学的引导风险资本流向,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风险投资环境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涵盖经济、科技、金融、创业和人才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风险投资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为改善风险投资区域环境提供政策参考。

一、风险投资区域环境系统理论

风险投资环境是一个系统,Schfer和 Roland则认为,风险投资环境系统包括经济、创业、社会和法律环境四个要素;李雪灵和蔡莉指出,风险投资支撑环境系统主要包括经济、金融、科技、文化、人才、法律和政策等要素。在此基础上,王培宏和刘卓军评价了我国区域风险投资环境的有效性,指出我国与风险投资有关的文化、政策及法规环境的地区差异性并不显著。本文综合参考Schfer和 Roland的因素分类框架,结合王培宏和刘卓军的理论研究成果,最终选择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创业环境、金融环境和人才环境要素作为考察对象。

二、风险投资区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一)风险投资区域环境评价指标编制原则

1、分层设置原则

风险投资区域环境评价的指标数量很多,并成簇群组合形态。为此,必须将相关指标分类、分层、分组,构建一个有多级指标层级的综合指标体系。

2、可操作性原则

首先,设计的指标要满足数据的可获得性。其次,设计的指标要有权威性和可比性,凡列入指标体系的指标都可以从公开和内部的统计资料上采集得到,内部的统计资料应采用全国统一规范的调查数据加工处理的资料,以确保资料的权威性和可比性。

3、核心聚焦原则

为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操作过程便利化,在指标的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对农业品牌竞争力的特征能够深度聚焦的核心指标,以确保综合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表征性、较高的显示度。

(二)风险投资区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风险投资环境系统理论分析与指标体系编制原则,同时考虑到各项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客观性,本文编制了风险投资区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3级层次,共15项指标(见表1):

三、应用研究

(一)模型及方法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在不损失或很少损失原有信息的前提下, 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的数据简化技术方法, 能够反映并解释这些实测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其原理是通过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内众多变量之间的关系, 探求样本数据中的基本结构, 并用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 作为构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元素, 而排除样本之间差距不大的那些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来进行综合评价时, 是对相关的环境评价指标向量进行降维, 采用较少的因子, 以每个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 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来评判环境的发展水平。

(二)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2008―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样本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就业与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共有105个有效观测样本。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风险投资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我国的风险投资区域环境发展极不平衡,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和上海等东南沿海省市的投资环境发育相对良好,能够有效的支撑风险投资的发展;湖北、河南、四川和内蒙古等省市的投资环境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游水平;而西部地区的风险投资环境相对落后,尤其是新疆、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和等地区,严重制约了其创新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本文以风险投资环境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涵盖经济、科技、金融、创业和人才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风险投资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的风险投资区域环境发展状况极不平衡,东西部差距较大因此,在实践中应注意优化中西部地区的风险投资环境,首先要增加研发经费与人员投入,同时要鼓励创业活动并适度的调整区域劳动力市场刚性;此外,还要构建多层次的区域金融资本市场体系,为小微企业创业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本支持,并加快人才环境的建设,吸引更多的智力资本落地。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养老基金投资 基础设施 可行性分析

一、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

养老基金的资产负债结构与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很大的匹配度,理论上说,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成为养老基金投资的可行选择之一。

首先,基础设施能产生长期可预期的现金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而且持续周期比较长,要求投资方具有充裕的资金支持,养老基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这一要求。随着个人账户实账运行,会形成巨额的资金积累,由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强制性特征,保证了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可以满足基础设施投资对资金的需求。其次,基础设施资产具有稳定的收益,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基础设施的施工建设周期为4至8年左右,产业寿命较长,运行费用相对较低,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并且由于基础设施的固有特性,使其能很好的抵御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对资产价值的腐蚀,有效实现投资的保值增值。而这些特点与养老基金对投资安全性和收益性最佳结合的追求相匹配。最后,基础设施与其他资产相关性低。根据马克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各类资产间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为了更好的防范养老基金投资风险,分散化投资是必然选择,而基础设施类投资与传统投资领域的低相关性,有利于更好地分散投资风险,保证基金安全。

二、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现状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讨论稿)指出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国债、货币基金、国债基金和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和金融债等。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比例不低于40%,其中银行存款比例不低于10%;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基金投资比例不高于3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比例不高于30%。除国家规定外,单个投资机构管理个人账户基金不得超过个人账户基金总额的20%。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用来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只能保证其名义安全,而不能保证其实际安全。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高速增长,基金保值增值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仍然按照既有的投资政策,基金会面临不断贬值的风险。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还不足2%,而2010年和2011年的CPI分别为3.3%和5.6%,显然养老基金实际是在贬值缩水,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应根据本国实际,拓宽养老基金投资渠道,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三、我国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基础设施需求量较大。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5%,预计2020年达到60%。这说明在今后的十年里,我国将继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同时,“十二五”规划还强调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可见,这两项措施将会带来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其次,我国基础设施供给量不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的数据得出,2003年至2007年间,基础设施投资逐步放缓,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由18.45%下降到17.20%。由于2008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使得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又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不过,基础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小,不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并且,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将会对基础设施出现较大需求,如果基础设施建设增速继续放缓,必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最终将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增长。最后,我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狭窄。我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主要有五种: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国家预算资金、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的贡献相对有限,基础设施的资金渠道主要来自于自筹资金与国内贷款。而自筹资金一般来自于借来资金与银行贷款,可以说银行贷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资金来源。所以,有必要拓宽我国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渠道,防止资金来源单一化。

四、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需要符合投资原则,达到保值增值的要求。下面分别从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及社会性等方面来分析:

从安全性上分析。首先应该声明,投资真正的安全性应理解为资金的实际安全性,即投资的本金及其产生的收益能够保值,能够抵御通货膨胀风险,不降低其实际购买力。基础设施所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所提供的都是与人们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转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们的使用需求都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而持久稳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回收和盈利给予了保证。所以,投资基础设施没有暴利的可能,也没有血本无归的担心,偿本付息一般只是时间问题,这显然符合养老基金投资安全性的特征。另外,投资到银行存款或国债部分的养老金有时无法抵御通货膨胀,这也可以靠基础设施投资的收益进行弥补。

从流动性方面看,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具有完全积累性质的养老基金,所以对基金流动性的要求并不太高,投资基础设施领域是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的。因为,一般年轻人从参加工作到退休之间的缴费可以长达30 年,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期和还款周期一般不会超过这一时间。

从收益性分析,基础设施的施工建设期限一般为4至8年,产业寿命较长,运行维修费用相对较低,积累的利息较高,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拥有长期稳定的收益。理论上看,基础设施投资收益率可能不及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但在股票市场总体收益情况不佳的条件下,基础设施投资的收益相当具有吸引力。与现有的投资种类银行存款、国债等相比,基础设施项目回报水平也都具有明显优势。

这一投资还具有重大社会性意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必须用于对经济和社会有益的项目;除了必须与社会利益一致外,还应注意与政府经济政策是否一致。可以说,我们把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领域,是完全符合这一规定的。由于基础设施都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可产生巨大的外部正效应,满足了社会公益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8篇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第9篇

关键词: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何平均(1973-),女,湖南邵东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48)、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投资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A20131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53-02

理论课程教学是本科生培养工作的主要部分和基础环节,科学完善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是教学成功的必要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高素质投资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投资学专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目前,全国共有20余所学校开办了投资学专业,湖南农业大学是湖南省内第一个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校,2013年第一届投资学专业学生即将毕业。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优化的地方,而且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对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科学定位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厘清理论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投资学专业发展背景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投资学专业发展沿革及背景

从投资学的发展历史与背景来看,国外最初的投资学研究是从实物投资及商业投资开始的,西方现资学专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房地产投资、工程及项目管理等实体投资为主讲内容的专业,另一类以金融(财务管理)专业(投资方向)为代表的虚拟投资作为主讲内容,并没有单纯设立投资学专业。如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房地产系、丹佛大学・丹尼尔商学院的房地产和建筑管理学院、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斯图尔特商学院的金融市场(投资方向)专业。

我国投资学专业建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南财政政法大学的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使用过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系、基本建设经济系。这与当时我国解放初期需要大力发展与改善落后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实施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到了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投资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不断拓展,许多高校成立了单独的投资系,在投资系分别设立与实体投资紧密联系的房地产金融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等,同时也设立了金融投资学、投资经济学等专业,还通过单独开设投资学专业以兼顾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两方面的学科内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投资专业及学科体系。

2.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区分了“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类人才,首次明确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性特征、注重应用与重视能力的实践性特征、强化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性特征。创新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投资学作为一个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由于在本科层面招生时间还不长,加上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高校在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也有所差异。湖南农业大学投资学专业作为湖南省内第一个投资学本科专业,教学与研究特色是从经济体生命周期的角度去把握投(融)资理论及实务,并以公共投资(尤其是农村公共投资)的方式与效率作为研究特色。

在此基础上,根据投资学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对投资学人才的需求,遵循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根据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专业知识深厚扎实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要求,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培养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投资专业高级专门人才。重点系统培养学生的金融投资、产业投资、农村农业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战略投资等投资业务技术、投资机构管理、风险投资与管理等方面需要的投资理论和管理基本技能,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投资学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关于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同学校、专业的定位、要求不同,其课程设置存在差异。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核心课程要求(2009年秋季以后改为“通识教育计划”)、专业要求、写作和外语三部分内容,并不断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新的课程改革计划通过制订各类标准使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实现相互融入,避免了因强调通识教育而削弱专业教育的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深刻变化出发,立足于投资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实际,本着“通识教育、技能培养、创新教学、特色领先”的指导思想,围绕教、学一体化和理、实一体化,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重构等方面处理好理论课程体系内部之间的协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衔接、专业理论提高与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关系,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构建,为投资学专业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应用创新型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兼顾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并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加强对农业投融资领域的关注,使投资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较好地与“三农”领域进行融合。

三、基于应用创新型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建设实践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要求,结合专业教师的学科渊源,依托农经重点学科,既与金融学专业共建平台又突出投资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丰富和提升专业内涵。以“课堂教学提质、实践教学提档、拓展教育提量”为手段,坚持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的优化,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正确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学科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间的知识整合与衔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搭配、有效协同;打破课程间的学科专业壁垒,加强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综合。具体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的优化与完善

课程设置既要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适时进行新的突破,按照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特色鲜明、层次清晰、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理论课程体系。正确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学科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间的知识整合与衔接,重点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注意把握专业精髓,逐步成熟与完善现有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在具体理论课程设置上,着眼于投资学专业的宽口径特点,认为单纯的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都不能概括本专业的内容,故采取虚拟投资与实体投资并重的模式。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包括了证券投资学、期货与期权两门虚拟投资课程,项目融资、项目评估两门实体投资课程,以及风险投资与管理这门综合虚拟与实体投资的课程。另把项目管理设置成必选课,以完善实体投资的课程体系。整体上来讲,这种设置与安排体现了投资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完备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与掌握投资领域的知识。

2.理论教学与实践(验)教学课程的逻辑搭配、有效协同

投资学专业不但是理论性强而且是实务性极强的领域,不仅要学习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更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作后盾。既要熟悉宏观的投资政策背景,又要精通各种投资的微观技巧。因此,课程教学改革要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安排课程教学体系时理论教学应与实践教学逻辑搭配、有效协同,体现核心专业能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理论教学重点讲授基本理论与原理,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培育职业素养。实践教学突出培养投资思维,训练实务操作。如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也是当初制订培养方案的核心考虑要素,由于投资学的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在培养方案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以提升,特开设虚拟投资模拟实习与实体投资实习,使得实践环节的课时设置超过了32%。

3.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强化与凸显

由于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院校,所属学科拥有农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金融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以农为依托,借助湖南省“三农”问题研究基地和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平台开展和强化农业投资相关研究,如农村公共投资、农产品期货与期权等是一大特色。特别是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特设置必选课《农村投融资专题》讲座,为培养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投资类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村投融资专题采取讲座的方式,就农村投融资理论及实践前沿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和讨论,在第五学期开设农村投融资专题一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第六学期开设农村投融资专题二侧重于投融资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但体现了农业特色,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打破课程间的学科专业壁垒,加强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综合;与经济学院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公共基础课设置上求同存异,利用好的师资和教学条件,凸显教学优势和特色。

4.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课程设置要求相匹配

根据课程设置安排,与投资学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情境探索式教学,以质疑问难、自主延伸、激发创新的课堂形态,树立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期解决目前大学教育存在的教与学、教与育、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四大分离问题,实现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从知识型转化为能力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创新班的培养模式,实施启发式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证券交易当中来,参与到就业、创业培训模块中来。在创新项目中,让学生们自由组成小组,轮流汇报,相互提出建设性建议。通过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小规模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增强学院的学术氛围,繁荣学术活动的环境,加强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科研交流与沟通,为全院师生搭建更为多元化的科学研究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岩.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11).

[2]胡莉芳.以课程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

2012,(5).

[3]韩旺红.论投资学科的发展与建设[J].投资研究,2006,(1).

第10篇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新文化运动。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第11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差异化教学;现场教学;大课程组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261-02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规律的专门学科,是金融学科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财务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其内容既包括证券投资的环境、现代证券投资理论、证券投资分析以及证券投资策略等理论知识,也包括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熟悉证券市场及相应的投资运作和管理措施,学会进行科学的、理性的投资,并能够运用和服务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企业及从事投资活动的个人实践。对于这样一门兼具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的本科金融经济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方式

目前,投资学从内容、方法到工具,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特色,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发展。它主要包括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因为金融系统只有通过企业的财务活动才能真正和实物经济发生联系,而企业的价值又要经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投资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已经确立,有效市场假设(EMH)和不完全市场一般均衡理论等重要研究成果纷纷问世,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经过反复的辩驳和大量的实证检验,验证了其内在逻辑体系的一致性。马柯维茨在投资组合选择理论中所开始的数量化研究和无套利分析思想相结合,酝酿了后续一系列重大的投资学理论突破,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一直到行为金融。

投资学的理论和金融市场的实践是平行发展的,二者之间又紧密地结合并产生了深刻的交互影响。实践不断地向现有的投资学理论提出挑战,甚至向原有的理论基础发起冲击,实践的需求拉动理论学术研究的发展,需要将理论及相关学科技术融通、贯穿于实际问题之中。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大致分为理论性、应用性两类,可以按各类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

(一)理论性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理论性教学内容包括投资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组织方式以任课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占总课时的50%以上;通过课堂讲授,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思维方法和从业人员的道德观,为日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金融投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始终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力争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日常教学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应用性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投资学本身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中的许多内容都与我国资本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有着直接的联系。概括地讲,应用性教学内容包括金融投资政策分析,金融工具价格、收益的计量,风险的控制,金融投资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等。对于这些应用性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教师课堂指导与学生课堂或课下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内容及理论前沿观点之后,针对论题布置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实验报告。形式包括课后书面完成的专题分析,课堂完成的计量和测算题目,以及小组协作完成的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等。采用这种教学组织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投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改革教学理念,建立完备的课程教学组织体系

1.扩展教学内容

不断扩展课程教学内容研究范围,在原有探讨传统投资理论及实务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将教学范围扩展到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全球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等领域。

2.召开教学研讨会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对师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

3.组织教材的编写

针对教学要求,组织案例和实验指导教材的编写。由于“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必不可少,但是既能反映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又能借鉴国外经典案例经验教训,并且能与投资学原理紧密结合的教材还很缺乏。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团队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基础情况,选编适当的案例和实验指导教材。

(二)探索教学新模式,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该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例如尝试三课堂相结合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以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现场教学。如建立并开放金融模拟实验室,加强实验环节,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进行现场教学,并邀请实务界人士到学校讲座等等。开放的第一课堂教学方式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并且能促使学生尽快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二课堂,依托导师制和金融社团开展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帮助学生把第一课堂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各类课外学习和学术科研活动;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业务大赛及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如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参与老师课题,申报项目和发表文章,并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投资大赛。第三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师生互动教学平台,拓展学生视野,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建立课程网站,教师学生能够通过公用电子邮箱、QQ群等网络通讯手段进行交流和学习,现代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能极大的提高。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1.实施个性化与差异化教学法

证券投资课程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为解决普遍存在的在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应有的地位的问题,课程应积极实施差异教学法,即在教育目标上承认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差异化教学可以表现为三个培养方向:一是国际交流型人才。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是学好投资学的基础和主要工具,课程应特别重视强化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但由于课时量有限,除了在课堂上在课件中使用部分英语教学,还可以开发网上学习资源,搜集经典的英文参考文献,建立课程英文文献库,制作主要的国外金融机构和研究网站链接,指导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并在实验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全球交易软件和国外网站,熟悉和了解国外股票、期货行情、现状及联动影响。学生能够应用其英语上的优势,掌握国际交流和海外市场投资的技能。二是应用型人才。通过现场教学、开放金融模拟实验室、举办投资大赛、创建实习基地等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投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业务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三是科研型人才。对于准备进一步深造的学生,鼓励其参与教师的课题,并组织学生积极申报课题,发表文章。

2.启用案例教学、模拟交易

案例教学应该注重基础知识与案例特色的结合,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教学,生动形象地传授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独立地进行案例实战和案例开发,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可随时进行模拟交易,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3.加强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到外汇银行及证券公司现场教学,了解业务流程,学习交易技巧。例如组织学生到全国金融知识巡展,进行现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外汇体制的变迁及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情况,学到很多金融创新工具的流程、交易,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积极性。

4.强化实战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要求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市和全国举办的各类相关业务大赛,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对投资学业务操作技能。

(四)校企联合,组建大课程教学组

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较强,为了使课程的讲授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课程组的教师应该经常到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吸收校外各类知名专家共谋和实践教学改革,并聘请他们及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大课程组,对热点和业务性强的内容由其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提供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和实际业务技巧。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随着投资学理论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也是处在不断更新之中的。投资学的教学应该借鉴现有的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郝进峰,刘海军,才英俊,等.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管理观察, 2009,(5).

[2] 李国义.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5).

[3] 王雄军.《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1).

第12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55-02

一、教学内容

投资学是金融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适用于经管类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投资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投资中的基本概念、传统投资学理论、现代行为金融学和投资业绩评价等。结合投资学理论的最新发展动向,紧密联系金融市场的现况,系统介绍投资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本课程教材可选用《投资学》翻译版,原著第九版,作者是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和艾伦J・马库斯。

二、教学现状

投资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开展本课程教学需要事先完成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公司财务、计算机数据处理等相关课程学习。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是该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从课程性质来看,投资学相关理论教学需要结合实践应用,这势必要综合运用投资学理论、统计建模、数据处理等多学科的方法和技能。目前一些简单点的建模和数据分析,可以借助“Excel/数据分析”来完成,但对海量的金融数据处理仍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语言来处理,这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本课程应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课程创新性强,证券市场上的新品种、新规则、新现象层出不穷,这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市场新动向并把这些新内容整合到教学中去。课程动态性较强,证券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传统课堂教学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很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证券市场的动态特征。同学们对于国际环境,投资政策,相关的理念没有初步了解,难以做到实践与原理相结合。开展投资学教学仍存在较大的困难,应该强化投资学课程建设,探讨其前沿问题。特别是同学们课后复习时间较少,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教学内容得不到巩固,对新内容缺乏事先了解,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困难。

三、教学方式的探讨

(一)案例教学

重视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会运用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工具进行证券投资分析。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全面的,有着真实背景的,这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案例教学”的讲授方法需要老师和学生配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讲述案例之前应简明而系统地讲解案例背景和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再进行案例讲述。案例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探讨价值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调节上课氛围,营造一个轻松的互动教学环境。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进行如下应用,比如:针对资产类别与金融工具问题,通过对上海和深圳等国内市场的上市证券种类进行概览,总结和比较中外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差别;针对资产组合理论问题,对比分析全协方差模型、指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的性能。让同学们应用本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来进行案例分析,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连接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运用行情分析软件(同花顺),动态观察证券交易,并结合理论知识对行情进行分析和判断,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这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对证券投资活动复杂性的感性认识。

实验教学可以在机房进行,这需要学校硬件设备的支持。现场演示如何使用行情分析软件实时观察动态交易,以及如何利用证券系统来模拟交易;再让同学们熟悉各项操作,包括查阅股市信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重大事件、股价和成交量的走势等;独立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构建投资组合方案,进行模拟交易;对模拟交易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拟投资过程中投资方案存在的缺陷。这将加深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真正锻炼学生的操盘能力,而这种操盘能力是学生运用书本基础知识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战经验。

(三)经验教学

除了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由授课老师讲述自己的亲身投资经历,并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或者讲解他人的投资经验。这样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故事形式表述出来,能使同学对所学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也能增强学生的上课兴趣。

在校学生由于时间、金钱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都没有投资经验。授课老师讲解一些投资经历和经验、及对证券市场的了解和看法,变生硬的说教为鲜活的引导式体验,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状况,更能吸引同学的目光,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家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凸显人文教育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可让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投资经历,或其父母、朋友的投资经历和经验,探讨自己对投资的看法,总结和交流个人经验。这将有利于教学互动工作的开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三步进行:认识体验、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

认识体验的主要目标是让同学们对投资学这门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白投资学的课程性质、相关基础知识背景、课程目标和意义等。可在首次课开设一节导论课,明确投资学课程的意义、主要知识点、前沿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状况,概括介绍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工具,奠定课程专业基础;推荐系列课外阅读资料和相关教辅书籍。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和了解。

理论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将投资学理论与模型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方式中掌握投资学的精华。比如:1.在市场指数教学环节,要介绍市场指数构建的具体理论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对比分析全球各个金融市场的市场指数构建状况,分析市场指数在整个金融投资学中的作用;2.在投资学组合理论部分,要将整个投资组合流程阐述清晰,尽量减少复杂的数学运算,将复杂的理论公式通过软件工具来完成,做到思路清晰,实践操作简化、可行。比如在全协方差建模过程中,可借助Excel/Solver给出优化模型的解答;在指数模型建模分析过程中,借助Excel/数据分析工具包给出模型的解答;在证券收益率和风险计算方面,可以借助统计软件(SAS、SPSS或者Eviews)来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重点探讨风险度量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既直观又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如何进行最优投资组合选择的印象。培养学生对投资理论全面深入的理解,学会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应用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再多的投资学理论都是为实践做准备。此部分的主要目标在于促使学生体会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通过引领同学们去证券公司实地考察、实习,让学生与真正的证券投资者沟通学习,书写亲身体会和感受;并通过模拟投资展开投资工具选择、证券选择、组合投资策略、投资技术分析、公司基本层面数据分析等具体应用,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开展相关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结论

投资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本文从教学方式、教学流程设计等角度展开问题讨论,以期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滋维・博迪等.投资学(第九版)[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2.

[2] 张启智.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前沿问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3(3).

[3] 焦方义,杨其滨.实践教学环节之案例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应用探析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

[4] 文学舟.投资学案例教学的优点、困难和对策[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