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05 13:3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才培养提升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提升;新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4―0024―06

随着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以下简称为《通知》)文件的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的出台,指向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正式揭开帷幕,这标志着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一、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教学工作是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新常态下职业学校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重大举措。《决定》是国务院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号角。如何按照《决定》精神,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职业教育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通知》以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为对象开展诊断与改进,将《决定》提出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要求落到了实处。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个领域和部门,涉及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等多个环节,但教学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环节。职业学校依据《通知》精神,周期性常态化地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能切实强化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意识,自觉主动加强教学管理,强化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不仅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更为重要的是培植了职业学校自我发展、质量自我提高的内生促进力量。

第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精湛技能的合格人才,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基础。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战场。通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创新,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这既能为办学质量的提升奠实基础,也能将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推向深入,在更高平台上彰显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无数事实证明,一所学校只有重视了教学工作,才能自觉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进行“五个对接”,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有基础,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才有条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才有可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吸引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取决于职业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决定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通知》提出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必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现代职业教育基本任务的完成,对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第三,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职业学校建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内在机制的重大工程。职业学校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充实的资源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职业学校自身要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发展能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培养合格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路径之一就是职业学校建构了能够促进自主发展、自我保证质量的内生工作机制。多年来,职业学校虽然十分重视教学工作,但其内生发展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学校重视了具体的建设举措,但机制尚未形成;有的学校初步建成了机制,但自主性不够,特别是自我发展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通知》要求职业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引导职业学校依据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切实对诊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能引领学校自觉发挥教学质量自我保证的主体作用,建构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机制,将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

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制度设计

依据时代要求,《通知》从战略高度阐述了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为职业学校全面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明了方向。学习和把握《通知》精神,重点要把握好5项内容。

(一)“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方针

《通知》提出教学诊断与改进,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需求导向”包含三个层面的需求:一是政府需求,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二是企I需求,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需求;三是学生需求,即提供优雅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完备的实训资源、过硬的师资力量、科学的办学理念等方面的需求。“自我保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行政的自我保证,各省级教育行政负责省本方案、省本规划、省本细则的研制,负责抽样复核的确立和实施,负责复核结论的确定;二是学校层面的自我保证,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也是质量建设的主体,必须自主建构教学质量自我保障制度,建构教学自我诊改工作机制,建立学校自我诊断专家制度,建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保证自主诊改与专家复核的吻合度。“多元诊断”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诊断专家组成上的多元,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诊断者是多方面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校本专家、企业人士、教育对象、第三方人员等都是诊断者;二是诊断层次的多元,教学工作诊断包含学校的自主诊断和抽样复核时的专家诊断两种形式。“重在改进”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在诊断与改进过程中,要致力于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改进;二是专家在抽样复核时,不但要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三是抽样复核后结论的确定,重要依据就是改进的质量;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常规管理时,要重视学校问题发现后的改进情况。

(二)“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机制

《通知》提出要“建立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

机制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基础,也是诊改工作的保证。《通知》提出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其内容要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这是教学诊断的前提。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所面对的是大数据时代,教学工作的诊断是基于平台数据进行的,问题也是在对各种量化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发现的。二是学校自主诊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学校是主体,学校依据校本化的标准,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改进。三是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这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得以顺利进行、取得实效的保障,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学诊断与改进并无前例,由于认知上的不一致,客观上存在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为了保证职业学校更自觉地投入到这项新的伟大工程中,有必要通过抽样复核形成外在的工作压力,引导职业学校自觉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三)“诊断与改进”的工作任务

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三大项。一是构建诊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通知》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立起教学诊改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这一制度和机制是围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职业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主管(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的制度和机制。二是搭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大数据时代,建构数据系统其目的是为了使用,为此需要做好科学管理工作。《通知》提出要建立学校、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家四级管理系统。三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学校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主体,质量提升的关键是学校,要保证质量的持续提升,必须引导职业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四)“诊断与改进”的工作原则

原则是工作按预定计划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工作取得应有效果的保证。为保证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顺利实施,《通知》提出要遵守三项工作原则。一是坚守底线的原则。为更好地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作为各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最低要求。各省教育行政可结合自身特点,以不低于教育部方案要求为原则制定本省诊改工作执行方案和实施规划。诊断项目、诊断要素、诊断点可调整、增减,抽样复核条件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以建构各具特色的教学诊改方案。二是学校自主的原则。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主体是学校,诊改如何进行?制度如何制定?机制如何建构?这些都由学校自己决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只是指导、服务、检查和推M。学校自主主要在三个层面上体现,即学校自主履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学校自主依据省本方案对本校教学工作进行常态化周期性的自主诊断和改进,自觉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或主动申请接受抽样复核。三是协同实施的原则。对于学校发展来说,诊改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是问题的改进。由于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的改进单纯依靠学校一方的力量难以达到目的,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办学者、管理者、用人单位和独立第三方等相关组织,帮助学校改进诊断出来的问题。

(五)“诊断与改进”的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就是工作过程先后次序的具体安排,是将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通知》明确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逻辑程序。一是自主诊改。即学校根据省级执行方案,建立本校的教学诊改制度和工作机制,定期从“参考表”列明的诊断点入手,对照学校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自我诊断,找出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二是落实改进。改进是诊断的目的,通过诊断发现了问题,就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进行改进,缩短进而消除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并在完成改进工作后对改进的质量进行总结、评价,教育行政部门还须对职业学校的改进情况组织检查,以帮助学校将诊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抽样复核。抽样复核是推进诊改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诊改质量的重要保证。《通知》明确抽样复核的主体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完成),抽样复核的任务主要有两项,第一,通过抽样确定复核学校。虽然所有学校都须无条件接受抽样复核,但并不表明所有学校都自动成为抽样复核的对象。职业学校能否成为抽样复核的对象,必须具备三项条件,即建立了诊改制度、改进了诊断发现的问题、“在校生数”“师生比”“专任教师中专业教师占比”“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价值”等5项指标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职业学校只有达到这三项要求,才能有资格参与复核学校的抽样。第二,组织相关专家到学校进行现场复核。现场复核的重点是检查和了解职业学校诊改制度建设状态、诊改机制工作状态、诊改依据的质量状态、问题的改进质量状态、学校诊断结论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吻合度。

三、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学校实践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职业学校质量自主保证的新尝试。学校作为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主体,要将良好的制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对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科学认知和积极实践。

第一,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与质量提升、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奠实理论基础。

职业学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职业学校自身的办学质量、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还影响着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强弱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新时期的职业学校应该具有大情怀,能从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从直观上来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条件的好坏、师资队伍的强弱、教学资源的多寡、教学管理的宽严。但从发展过程来看,更取决于对过去经验的光大和对现状的反思,以及反思后的改进。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的基础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决定于反思和创新的融合。经验是过去实践的智慧总结,成功经验的继承有助于现状的优化;反思是对过去的审视,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自己的准确认知。教学诊断是职业学校力图准确认知自己的第一步,更是提升质量、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所学校如果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优势、劣势没有清醒的认知,就无法抓住发展的机遇,更无法有效加固自己的薄弱环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职业学校必须认真学习好《通知》,领会其精神,把握其要点,从而提高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自觉性。

第二,更新理念,建构科学的发展意识,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奠实思想基础。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实践。诊改作为职业学校自我发展、自我保证的新举措,需要实践主体牢固确立三大意识。一是目标管理意识。目标管理是教学诊改工作的基础,也是诊改取得实效的保证。建构诊改的目标管理意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一要抓好“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相关标准的完善工作。“十三五规划”是学校发展的中期规划,它确立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也是学校学期工作计划和相关教学标准制定的依据。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制定好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中若干工作的标准,作为教学诊断的依据。二要制订好学期工作计划和相应的工作要求。学期工作计划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具体举措,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运转的保证;相应的工作要求是对学期工作计划的细化,也是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衡量依据。学期工作计划和相应的工作要求,既包括学校层面的整体工作计划,也包括部门和系部层面的工作计划。第三,要做好学期工作计划的责任分解。任何计划的实施都是在规定时间内、由相应的责任人完成的,为此需要对计划中的每项工作按时间和责任进行分解,也就是明确每一个责任主体在具体时间段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二是及时检查意识。管理学上有句名言,人们不做你希望的,只做你检查的。检查是诊断的第一环节,通过检查、对比,找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才能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就是计划实施后,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及时了解相关责任人计划的执行程度、完成情况。通过检查,一方面避免有计划无落实、有工作无要求、有目标无行动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可了解计划和要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可做出相应调整或修改。确立及时检查意识,要求在计划出台时,就明确检查部门、检查时间、检查标准、检查流程、处置步骤。三是数据呈现意识。教学诊断与传统教学管理举措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用数据说话。培根认为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说明量化分析更具理性、更有逻辑。对于教学诊断而言,量化的数据更有助于诊断者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数据的采集,将常态化的工作状态即时记录下来、汇集起来,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提炼和综合,不仅能准确发现质量现状与自己设置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而且能从动态分析中诊断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改进的目标,进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改进举措。更为重要的是有可能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出智慧、挖掘出规律,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数据呈现意识,要求职业学校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数据在信息化时代的巨大价值,重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建构数据管理系统;另一方面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尤其是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第三,建章立制,做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校本制度、机制的建构工作,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奠实工作基础。

任何工作要想取得应有的效果,准备环节都极为重要,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也就是相应的准备。教学诊改作为新常态下教学质量提升的自我保证,存有一个从陌生到认知,进而认同、自觉实践的过程,其间充分的准备必不可少。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学诊改工作涉及多个侧面、多个维度,需要职业学校从三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制订制度。制度是行动有序进行的基础,也是行动绩效的条件。对于教学诊改来说,只有制订好制度,才能保证诊改沿着正确的渠道良性运转。时到今日,仍有一些同志对诊改缺少科学的认知,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评价角度将诊改视为教育行政部T在新形势下推出的评估新变种,总以迎评的思路进行今天的诊改,亟须通过制度建设消除教学诊改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同时,教学诊改也是职业院校谋求质量自我保证的新举措,工作如何开展?诊断如何着手?学校及其相关部门怎样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制度来予以明确和规范。二是建设平台。新质量时代职业学校的教学诊改是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数据分析、数据汇总,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即使开展了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诊改准备阶段,必须花大气力建设好数据平台。建构平台要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做好工作。其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数据平台的硬件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这也是许多学校感到有困难的地方,其实对于职业学校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校来说,最为困难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硬件建设只要有资金就能到位,随着职业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条件的逐步改善,硬件方面的困难将会迎刃而解。但平台数据条目的确立,数据的即时采集,数据的分析、管理,特别是日常教学管理中数据的自觉应用,绝非有了资金就能解决,而且平台要在教学诊断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还需一个逐步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非凭一日之功就能达到理想状态。职业学校建设数据平台应将重点放在软件建设上,通过宣传引导帮助教职员工强化数据意识,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数据采集的项目、时间和相关流程,通过教育治理建设数据采集队伍、数据分析队伍、数据管理队伍。数据分析更是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需要一个从内容到方法、从知识到实践、从跟着做到熟练自如的培训过程。三是建构机制。机制就是一个系统中制度、程序、规则等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在社会科学领域,机制往往就是动态呈现的相关制度和制度化了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履行职责的工作机构。建构机制对职业学校诊改来说,就是在制订诊改工作制度的同时,对诊改的程序、方式、方法通过制度予以规定,同时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培训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制度的设计有序推进工作。制度、程序、机构是建构教学诊断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单纯的制度是静态的、文本式的,而作为机制要件的制度是动态的,是在诊断过程中得以体现的;程序就是工作的先后过程,以及每一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机构就是组织、引导、反馈、评价诊断的工作部门,在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称谓。三方面内容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是机构建设,单纯设立一个机构呼应教育行政管理比较简单,但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进行系统的专业人员培训。

第四,抓实重点,完善相应的工作环节,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奠实操作基础。

第2篇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上到企业的首席人才官,下到企业中的一个培训专员,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有着对人力资源培养的需求。如公司总经理觉得各部门管理者的团队管理能力太差,希望人力资源部拿出提升管理者团队管理能力的方案;营销总监觉得目前销售团队的产品推广能力太弱,需要人力资源部协助来组织产品专业知识的培训……因为人才培养的需求繁杂、名目众多、任务各异,让人力资源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如何履行好“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组织者”这一角色的定位呢?

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决定企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力资源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应当先理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组织工作思路(如图1)。

从源头做好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管理讲究因果、逻辑关系。如果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没有到位,那么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自然不会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后续一系列的策略、计划、结果衡量、经验的总结及固化自然就变成了无米之炊、无水之源。

人才管理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时造势的管理哲学。做好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的上游工作,可以化解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企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的各种挑战。

当下,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在制订企业年度的培训计划时,首先都会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最常见的需求分析方法有以下两种:

开放式问卷调查法:由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们设计年度培训需求调查表,表格内容中包含了培训需求项目或者课程、需求部门、需求岗位、需求人数、需求的时间与费用预算,通知公司各个部门管理者在规定的时间将表格填交,经过审核后,即是完成了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菜单式问卷选择法: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们收集公司现有的内外部讲师与课程资源,并且将其归类,然后做成培训菜单分发给各部门管理者,供其团队成员挑选,经审核后,再汇总统计每项课程与讲师的订单需求数量,作为其年度培训计划开展的依据。

这样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仅是针对培训课程进行一个意向性的调研,其得出的培训计划缺乏依据,常常使培训沦为空洞的形式,最后自然也就没法实现公司寄予人力资源部担当“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者”角色的期望。因此,企业培训需求应遵循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人才培养需求的“三层级分析法”

通常,我们可以从组织、团队、个人三个层级去分析企业年度人才培养的需求。简称“三层级分析法”。

第一层级:组织层面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组织层面(即公司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就是识别出公司的核心人才以及核心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

一个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是指未来三年(短期)、五年(中期)、十年(长期)的经营发展的目标、具体策略与工作计划(如图2)。

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未来经营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人才以及对应的核心能力,组织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人才以及对应的核心能力,构成了组织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并根据此需求确定组织层面的人才培养目标。

鉴于目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内部信息公开透明化程度的限制,很多企业要么没有制订短、中、长期的战略规划,要么无法拿到公司视为机密的战略规划。那么这种情况下,识别组织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可以从以下四个要素入手:

人是第一元素。代表个人价值观、团队建设、个人能力,组织层面的核心能力必须明确组织内部成员的价值观,只有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能保持一个团结并持久的融合状态。

渠道与客户是第二元素。产品与服务流通的渠道结构若发生改变,对应的目标客户群体肯定会发生变化,因此,衍生组织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如很多公司在发展初期采用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则会采用直销制,那么配合组织要求的各项能力肯定会发生变化。

产品与服务是第三元素。产品与服务代表机会和空间,研究市场与客户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可以识别出组织的核心能力。如家电行业中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同时,客户更多考虑的是价格,那么成本控制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组织的核心能力之一。

模式是第四元素。模式代表着效能和爆发力,企业内部如果建立以客户导向、销售龙头的运营管理机制,则必将提

升经营管理效率。另外,创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带来爆发式的增长,如公司商业模式从传统的连锁门店发展成“线上网络销售+线下门店配送”的模式,企业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必将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

企业人才培养必须从组织层面进行需求分析,识别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渠道与客户的性质与结构、客户对本行业产品与服务的需求趋势,以及内部研、产、供、销价值链的运作模式,并据此来提炼与归纳组织发展对应的核心人才与核心能力,这是一种经营导向、战略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二层级:团队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团队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取决于部门内部运作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需求。一般来说,团队层面的协同效应发挥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

价值链上游部门的工作需求;

本部门内部职责分解及分工;

本部门工作输出成果对价值链下游部门的执行程度的影响。

企业内部的协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部门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流程管理能力。只有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根据上游部门的工作需求,做好本部门内部职责分解及分工,同时也能够把本部门内部职责分解及分工的情况传递给下游部门;拥有计划管理能力的管理者,能够将本部门的年度经营计划、月度工作计划等进行分解和传递,从而确保价值链的协同;流程管理能力是为了把对接价值链上下游部门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制度化建设,从而在制度上固化并保障部门内部以及部门间的协同。

第三层级:个人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个人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取决于部门内部岗位履职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要求,即聚焦人岗匹配的胜任程度。

评估与衡量人岗匹配的胜任程度,要清楚每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界定每个岗位所需能力的水平层次,并且评估在岗的员工实际能力与岗位所要求能力标准的差距,是未具备该项知识技能,还是需提升,还是已达标。

第3篇

1.求职时

现在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往往会设置学历门槛,实行一刀切,这对于用人单位是大大节省了招聘的成本,也提高了效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高学历的人才拥有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但是实际操作技能差。而具有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低学历人才连参加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正好弥补了学历与技能两者不能兼得的空白。

2.入职后

随着信息知识的快速更新,职业岗位要求以及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这促使成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人对自身从事的工作比较了解,希望学到实用的技能知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技能的提高来实现岗位跟薪资的提升。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培养成本高,培养不对口的问题。

二、改革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

(一)细化教学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存在照搬普通高等院校教学目标的现象,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人才,所以照搬教学目标是不合理的。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电子工程与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而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背景跟工作性质不同,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更为细则,即在电子工程与信息处理这一层面又划分为处理大气信息、水文信息等等的人才,这对制定教学目标的要求更加细致,所以要根据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

(二)优化专业设置

不少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从盈利的角度出发,盲目设置热门专业,而不考虑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设置,需要学校提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器进行实验。而某些师范类学校在缺乏相应教学、科研设施的前提下竟然也开设此专业,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成人教育专业的设置必须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生提供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室、虚拟实验室等,进行多媒体电教、模拟实训。

(三)调整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不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比如,普通高等教育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大模块:人文素质模块、基础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能力模块。而成人高等教育则把侧重点放在基础能力模块与岗位能力模块两大模块上。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为例,可根据其岗位职责,来分析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的特点整合课程体系。

(四)创新教材开发

成人高等教育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较低,对教程的职业性、应用型要求高。从而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不适用于成人教育,所以只是简单的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的改编,不能满足成人高等教育的需求。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可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高级电子信息工程师团队共同参与制定教学大纲、课程项目设计和教材编写等,确保教材质量。

(五)筹建实训基地

普通高等教育在实训的时候主要以校内实验为主,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为辅。传统模式难免造成知识与应用的脱节,因而,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下工夫。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而言,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主动联系企业。比如联系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利用其良好的实训环境、技能鉴定与技术开发场所;

(2)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组建电子产品分析与测试实训室、电子产品工艺制定实训室等构成真实电子产品制作中心;

(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经费,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双方合作安排生产任务和教学任务;

(4)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选择有实力的企业成为校外实习基地,派遣老师跟踪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提供理论指导。

(六)强化教学管理

提升教学质量要以强化教学管理为抓手。普通高等教育是全日制教学,而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形式分为两种:业余和函授。所以,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不能沿用普通高校的传统模式。对于考勤,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考勤。对于考核,不局限于笔试,还可以论文、实验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教学监督,应该严抓教学质量,督导随机听课,抽查教案;对于教学方法,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展教学的基本步骤为:确定任务确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进行过程控制与结果监测评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反馈信息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有助于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七)健全考评体系

普通高等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是根据学习成绩跟平时表现,评价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而成人高等教育只要求课程成绩合格,所以对学生缺乏激励和约束作用。在实施“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可将理论课程成绩与毕业证书挂钩,成绩优异者可以提前毕业,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延迟毕业,实行弹性学制。并且与用人单位合作,将见习、实习时的表现与学分挂钩,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重监督。

(八)加强师资建设

目前影响“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双师型”教师匮乏。“双师型”教师需要既能完成理论教学、又能完成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选派部分专任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

(2)招募“双师型”教师,补充自己的师资力量;

(3)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符合要求的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总而言之,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作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通过“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建设”来培养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由学院相关专业的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一般应有10人左右,兼职教师折算人数不低于团队总人数的1/3,通过此种教师培养形式,快速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烟草行业 技术中心 标准化建设 探讨

烟草行业技术中心标准化建设始终是国家局、各工业公司非常关注的话题,在大力推行行业标准化的今天,技术中心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标准化理论和方法用于自身的标准化建设。

一、烟草行业标准化管理现状

1989年,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标准化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正式建立和起步。全标委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托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目前已下设卷烟、农业、烟机、企业、工程、劳动定额定员、信息、烟用材料、物流、卷烟标样和烟叶标样等11个分技术委员会。全标委对各分标委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国家局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科技司标准化处负责与全标委联系。出台了《烟草行业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定,这些年又启动了“标准化贡献奖”,进一步健全了行业标准化管理的机制。

二、安徽中烟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安徽中烟在多点加工模式下,以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为重要抓手,在品牌许可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标准,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推动企业向制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一)标准化工作机构为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安徽中烟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公司领导为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三个专业委员会,分别归口管理公司管理、工作、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审查、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价改进工作。

(二)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指引企业标准化发展方向

根据国内外烟草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标准现状,安徽中烟每年制订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企业标准化工作努力的方向,为持续开展和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安徽中烟通过管理评审、行业交叉检查、内部审核、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以及信息化的协同建设等方式持续开展标准化工作,在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不断规范企业基础管理,拓宽企业视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三、安徽中烟技术中心标准化建设

2007年初,安徽中烟技术中心组建成立,并于当年尝试参照YC/T177《卷烟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和指南》实施标准化建设,建立了技术中心的标准体系,经过几年的标准化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同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1)成立标准化管理办公室(科技管理室),设立专职人员,制定了科技管理室的职责和工作人员职能。

(2)建立了标准化的管理和工作制度,归口管理公司技术标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技术标准的管理。制定了公司技术标准发展5年规划,为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打牢了基础。

(3)根据技术中心各项业务流程,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涵盖了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对产品质量有关键影响的核心流程。

(4)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近年来主持制订YC/T249-2008《烟草及烟草制品蛋白质的测定连续流动法》、YC/T 346―2010《烟草及烟草制品果胶的测定离子色谱法》、YC/T 355―2010《卷烟工业企业物流作业规范》、YC/T 403―2011《卷烟 主流烟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YC/T 426―2012《烟草混合均匀度的测定》、YQ/T 16―2012《卷烟 主流烟气中氨的测定 连续流动法》6项行业标准,参与制订了3项国际标准、20余项行业标准。

(5)努力做好企业标准的研究工作。通过转化国家、行业标准及自建标准,安徽中烟技术中心目前已制订企业技术标准500余项,为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徽中烟技术中心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建设,并且始终把制订、标准;实施、管理标准以及持续改进作为工作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弊病得到了解决,提高了技术中心在技术创新上有新的特破,成果转化有了新的成效,服务和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

四、下一步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完善促进标准化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

完善标准化科学决策机制和相关制度,通过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变为技术标准,疏通科技研发向技术标准快速转换渠道,缩短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二)加强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依靠的是人才的支持,首先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在标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各类标准化人才,做到各领域标准化人才协调发展。其次要制定有效的标准化人才发展规划,标准化人才建设规划是实施标准化人才建设的蓝图,是根据各领域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各类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最后还要对标准化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创造良好的人才生长环境;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促进人才顺利成长和健康发展;建立“标准化人才资源库”,对标准化人才结构实行动态管理;要健全标准化人才培训制度,重视继续教育、在职培训。

(三)着力做好技术标准化工作

一是特色工艺的标准化。应根据广大消费者的稀释习惯研究能够突出中式卷烟风格特点、适应中式卷烟需要的特色工艺技术。二是自主香精香料技术的研究。加强天然香原料开发研究,实现自主开发、制备、合成焦甜香香料。以增香、改善吃味、减少刺激等为目标,自主开发功能香精板块,提升产品舒适度,建立核心香精香料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冯茜,胡清源,于明芳.我国烟草标准化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各行各业,2011.

第5篇

公司人事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一)

转眼之间,二季度的工作就要到来,回顾过去一个季度,我们度过了新的一年,也开始了新的工作,在上一季度的工作当中,人事部门非常的努力,相比之前而言,新的一个季度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规划,人事工作一定要落实到底,不能忽视我相信大家一定有这么一个乐观的态度,我们人事部门是非常用心的,相对而言,新的一个学期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也会把这种态度带过来,我现在是信心满满,相对而言,我更加愿意保持这种乐观的态度,下一季度的工作当中,我一定会更加用,把这种心态传递下去,也会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做人事工作,我们部门义不容辞,人事部门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也一定会越来越负责,对着二月份的工作也规划一番。

首先是在人事招聘方面,我们部门上一季度为公司一共招聘了30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我们人事部门从来不滥竽充数,从来都是从精英中挑选,我们公司一直都是本着一个非常严谨的态度,在招聘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也要对人才的一个吸引,严格相对而言,上一个季度做出的成绩是非常可观的,也是非常乐观的,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把这一点继续发扬下去,再接下来的招聘工作当中,更加用心,更加努力把这种方式传递下去,一定要用一个和睦的心态去对待它,新的一个季度,很多事情要去做,有很多要落实的,我也会更加努力。

除了招聘工作之外,我们一定也会对公司内部进行一个严格的管理,人事部门日常的工作很多,对于我们内部的一个制度落实跟日常,各种工作问题都要得到一个解决,人事部门工作非常重要,我作为一名人事的员工,我时刻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我认为自己能够帮助到别人,能够帮助到公司为公司获取到利益,是一种非常大的荣,现在我能够非常负责任的告诉自己,自己努力了,也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一定会更加用心,二季度的工作肯定有更多的难题,在等着我,我不会因此退缩,也不会让这件事情影响到我后续的发挥,有压力也就有动力,这是一定的,现在我就是这么认为,我相信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保持一个清醒的态度,由一个乐观的方式去对待,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二季度的工作肯定会圆满的做好。

公司人事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在20xx年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行政人事管理

1、完善制度,狠抓落实。20x年x月完成公司各项制度的修订、整理、汇总工作,并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完善。

2、把人才管理看作战略支持,抓好《20xx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工作。20xx年第一季度完成《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前期沟通、磋商,达成共识,通知下发各部门。第二三季度着手对后选人进入考核,本年度争取将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制度化。

3、“以人为本,尊严至上”,加强员工关系管理。

加强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每半年度进行一次劳动合同普查工作,避免漏签、延期现象,同时对问题员工及时解决。

认真落实社会统筹保险工作:将办理养老、医疗统筹保险工作与季度考核工作紧密结合,把这项福利作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一种措施,并进行详细建帐。

每季度组织一次员工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提高员工凝聚力。认真落实各项福利措施:20xx年福利措施制度化,狠抓落实。

规划好员工的职业生涯:以工程部为例,尝试对转正员工进行分级,拓宽员工晋升渠道。一季度开始准备,二季度实施。

保持与公司每一位员工的沟通交流:通过员工活动、生日活动、转正谈话等正式与非正式沟通,与每位员工保持交流,了解员工所思所想。

二、完成招聘工作,提高招聘质量

1、招聘与筛选工作:拓宽招聘渠道,广开思路,配合公司业务发展,完成招聘任务。

2、录用与评估工作:在录用方面加强对应聘后选人的资格审查工作,包括证件验审,背景调查等,确保为公司录用合格人才。

3、试用期:与试用期员工每月谈话一次,随时向主管了解新员工的工作情况及适应性。对主管以上级别的试用期员工转正采用评制,即当事人述职,各部门负责人提问,公司领导评审。(根据现有的工作情况和人员不足的的情况下,需要和其它工作相应调整)。

三、调整、规范培训工作

1、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修订《新员工培训手册》2020上半年完成。进一步提高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指导用人部门派专人协助完成新员工的职前培训。如带领新员工参观熟悉部门,把新员介绍给部门同事及主要人员,解释部门工作内容等,指导、协助部门组织联谊活动,培养新老员工之间的亲切感受,加强团结合作,相互协助精神。

2、各部门业务培训工作加强落实:逐渐加大各部门负责人培训责任,每季度初与各部门负责人沟通,明确各部门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指导、协助各部门落实各项培训。每季度对各部门培训工作进行一次评估。

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岗培训:对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指定专人进行“帮带培训”。

4、尝试编写符合公司相关部门工作特点的培训教材,逐渐形成具公司特色的培训体系。

5、鼓励员工自学:倡导人人学习、人人追求进步的良好风气。

公司人事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三)

提前的去做好工作的一个计划,可以让自己能更加的清楚今后要做的事情是那些,作为酒店的人事,在第二季度还未来的时候,我也是要为这第二季度的工作来做一个计划,来确定主要做的一个事情是哪些。

首先的一个工作是招聘的工作,我们酒店去年年底也是有一批的同事离职了,所以人员也是非常的紧缺,而这个春节由于开业也是比较的晚,而且刚好又是一个淡季,所以也是暂时没有什么人手,但是到了夏季,却是有很多的客流,对于人手是有非常大的一个需求,各个部门的人员都是有一定的短缺,所以这个季度的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根据部门的一个需求去把我们要招聘的人员招到手。特别是一些重要又特别紧急的部门工作是需要人手的,也是需要我们更多的一个时间去做好。

在招聘到人手之后,我们人事也是需要做好培训的工作,让新来的员工熟悉我们酒店的环境,了解我们酒店的一个情况,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如何的去开展的,工作的流程又是怎么样的,培训的工作也是第二季度的一个重点,招聘到了人员,也是需要留住他们,让他们能很好的进入到工作的一个岗位上去,只有大家都是熟悉了工作,并且愿意为酒店来工作,那么才算是我们人事真的招到了合适的人员。

除了招聘培训的工作,我们人事部门也是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招聘水平,寻找人才的水平提高,只有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上去了,那么工作也是能做的更加的好的,我也是要在第二个季度按照我的年度计划,去学习,去提升自己,个人的能力提升了,那么工作做起来也是会更加的顺手,而不是下班之后就只想着休息,那样也是很难去把自己能力提升了的,同时以后的工作也是如果效率不高,遇到急事,或者重要的事情,也是很难做好了的。

第二季度的工作是非常的重要,我要认真的去做好,并且也是需要自己提升,让自己的效率起来,更好的把酒店人事工作做好,做了的计划,也是要按照要求去执行,不能半途而废,同时也是要根据在工作之中的一个具体的情况去调整计划,去按照实际的要求去做,第二季度也是快要到来了,我也是要做好准备,而今今年的一个情况也是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去工作,才能最后把整年的一个目标完成的,所以更是需要在工作上去努力。

公司人事个人工作计划范文(四)

根据部门20xx年的工作结合公司目前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行政人事总务部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20xx年度的工作,全面推行目标式管理。

1、行政人事总务部在20xx年里除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外,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⑴、加大后勤服务及监督力度,并根据公司实际工作情况,对后勤服务有关规章制度修改并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公司工作实际的需要。

⑵、配合公司促建工作,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对在工作上涌现出来典型好人好事予以及时公布,通过“以点带面、以薪带誉”,促使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⑶、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劳动人事档案及合同的管理,严格控制公司劳动用工,做好以事设岗,人尽其才。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提供合理依据。

⑷、完成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⑸、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⑹、规范办公室管理及办公用品的管理、以及环境卫生管理。

⑺、加大内部人力、人才开发力度,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

⑻、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等记录。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另外加强公司广告宣传,公司网站和项目网站的维护和更新工作,配合、组织开展策划部的各项工作;

行政人事总务工作对一个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严峻而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的工作。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工作的项目较多,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与否,各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的程度如何,都是行政人事总务部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行政人事总务部在制定年度目标后,在完成过程中恳请公司领导与各部门予以大力协助。

20xx年公司是紧张而忙碌的,行政人事总务部工作责任大,但我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中,履行行政、人事、总务等各项工作职责、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当然,行政人事总务部在今年的工作中还存在瑕疵等不足,将在来年工作中改进和纠正。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根据需求进行人才招聘、加大行政、人事、总务管理力度和员工培训等完成各工项工作,以及严格实行和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可以预料来年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努力为公司做出贡献!相信我们一直都是同行业的龙头!

公司人事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五)

新年新气象,转眼之间,新年的第二季度也即将开始了,作为酒店的人事部的一员,经过上个月的核实工作,我们认识到在酒店的各部门,其实都存在着人员缺少的情况,这不仅导致我们酒店的服务质量有些许下降,也导致日常的工作展开有部分困难。作为酒店的人事部门,我们必须仔细的考录酒店的情况,在新的季度开始后,为酒店招纳更多的新员工,为酒店注入新的新鲜血液,让工作能更加的顺利。

为此,作为一名人事,我必须在个人的管理和工作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让自己的工作能顺利的完成!现在,我对自己第二季度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个人要求

新的一年来,在酒店领导的带领下,酒店正朝着全新的目标和方向前进着,为了能跟上这股发展的浪潮,我也必须在工作中提升自己,让自己能在工作方面有所进步!

首先,是工作能力上。我不仅要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选择新的员工,更要结合酒店的发展,对酒店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判断。为此,我在酒店的发展方向发面,要积极的学习,并向领导和经验同事请教。

二、招聘工作

在招聘方面,我需要多多的向前辈们学习请教,不能仅仅凭自己的判断去做准备,但也不能犹豫不决。最好还是要向各部门的负责人请教,清楚真正所需的,是怎么样的人员,才能顺着线索去招聘!

这次招聘的平台,主要还是在网络以及校招,合作院校毕业生有不少,但是网络中有经验的老员工也要有一定的比例。

三、培训工作

招聘结束,那就是员工的培训。在员工的培训上,我也许并不能给出很突出的建议,但是我要严格的了解和检查培训工作,了解新员工的情况,也最后能完成员工信息的录入。

并且,培训当中,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希望自己能有机会从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经验知识,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项目教学;思考

1 职业院校园林专业项目教学的内涵

1.1 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就是通过项目来引导教学工作,把专业的各项知识与技能融入到项目中来,首先要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计划,老师做好项目教学的教案设计,通过项目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技能,通过项目教学把专业的主要技能联系起来。根据校企合作的方案,制定项目教学的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实质,把握项目教学的内容,掌握工程制图、园林施工等一系列内容。把握大项目与小项目的一系列联系,认识到项目教学在职业学院园林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学会通过项目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明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强化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的考核。我们要总结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积累教学的资源,注重课堂知识内容与项目的联系与区别,突出项目教学的知识内容及技能内容,突出项目教学在职业教育中作用及意义,突出项目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认识项目的内容及过程。

园林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也很多,要学习的项目也很多,其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训教学体系也很庞大。我们要合理组织教学的内容及项目内容,采取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教材的认识研究与分析,设计好项目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园林规划设计及园林工程实施这两个项目有一定的联系,一定要把教学的内容与项目的实施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技能点融入到项目教学中,实训教学与项目教学有一定的联系,突出项目教学在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中的作用。

1.2 合理设计教学项目,提升教学质量

园林项目教学的内容也很丰富,要为学生创造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平台,提高项目的资源整合能力。项目教学可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体系组建起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项目教学提供了便利,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把项目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结合起来,老师要多到企业里面去学习,可向行业专家学习,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体系,掌握项目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不仅要掌握园林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熟悉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大纲。设计项目教学的评价指标,强化对老师的考核力度,努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实施好项目教学方法,掌握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一定要深化校企合作的水平与深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实训教学与项目教学来优化教学的过程,教学要有好的教学思路,教学要充分理解教学内涵,教学要以人为本,共创未来。

老师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去了解行业知识,多去企业里面学习与交流,多去总结教学的经验与方法,还要积累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熟悉教学的内容及教材,把项目教学的知识点列出来。园林专业项目的实施周期也很长,充分利网络的教学平台来做好项目设计工作。项目教学要有好的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目标,围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和教学质量工程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来提高专业的建设水平,把项目教学与项目教学结合起来,项目教学的内容与就业教育要结合起来,形成好的园林专业的教学思想及方法。

1.3 把项目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

全面理解项目教学的精神实质及内涵,通过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项目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组织学生到企业里面去学习与交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一方面做好园林专业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制定项目教学的方案及工作计划,通过项目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好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全面认识项目教学的重要性。老师可通过网络来实施项目教学,设计项目教学的过程,都必须把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内容,加强学生作业的检查力度。园林专业的建设工作要靠师生共同的努力,学习行业的前沿知识与内容,认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作用,积极做项目教学的组织工作,把项目教学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教学要与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在项目建设中学习新的内容,科学分解项目教学的任务,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的指标很多,学生的学习要有时间安排计划,通过时间安排来实施项目教学,提高项目教学效果。

2 实施项目教学要讲究课堂艺术

项目教学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要有课堂的艺术,注意课堂语言的组织,整理好教学资料。项目教学与课堂考核结合起来,项目教学要有好的课堂策略。全面提升课堂艺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设计好教案,实施好项目教学的责任制与考核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职业技能。

3 做好项目教学的检查工作

做好项目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与协调工作,建立项目教学好的工作责任制,制定项目教学的规章制度,很多项目教学是在实验室里面完成的,项目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关系密切,认真做好项目教学管理工作,检查好教学的各项材料,努力优化教学组织的过程,通过项目教学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通过项目教学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很多,为学生创造好的环境与学习平台,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与水平,网络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内容与知识点,利用好教学的设备做好教学的服务工作。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从学生的作用中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项目教学过程的管理也很复杂,项目教学要细化,合理组织好学生的项目学习过程。

总之,项目教学的教学工作目标要明确,通过对项目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教学水平,通过项目教学来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项目教学要有好的协调机制及组织过程。

【参考文献】

[1]朱立明.精彩课堂你做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第7篇

一、浙江传媒学院的市场地位和优势、劣势

市场营销经常强调“卖点”,没有卖点的东西只能是大路货,谈不上品牌,只能是随市场自生自灭罢了,教育同样如此。

浙江传媒学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高等院校,其优势在于,一她是目前全国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专门人才的两个主要基地之一,专业特色鲜明,名声好,历史悠久。二是建校以来已经为中央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电台及社会影视制作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三是有一批专业性强且非常敬业的老师,校园文化开放活跃。四是在影视设备上,有华东地区最好的演播大楼,有1200平方米、400平方米、300平方米、200平方米等各种规格演播厅17个,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国区域性广播影视资料中心。五是与地方政府与企业联系密切。最后就是地理位置优越,学校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与中国传媒大学比,我们的劣势在于学科门类不够齐全,理论研究偏弱,得到的政府经费也偏少。

二、营销工作的组合策略

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浙江传媒学院需要根据自己的市场地位和优势与劣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1,建立招生网站,编写学校通讯,及时向社会通报各种信息。互联网是一个覆盖面广、反应程度较快的一种新兴媒体。学校也应抓好网站建设,并时常更新网上信息,为校内外人士了解学校提供新的渠道和窗口。而一份好的学校通讯(校报)是学校用来获得家长的善意、支持和尊重的最佳途径之一,学校要制订学校通讯的长期规划,把学校的活动、事件和假期安排到具体月份,然后围绕这些活动和事件选择编排通讯的内容,培育潜在的消费顾客。

2,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并将其制度化。比方建立校园开放日,通过接待家长访校、召开家长会议、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向家长、社区广泛宣传学校的特色建设,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同时便于在家长和社区树立起学校良好的形象。

3,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影响学校人才的供给与消费,并向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财政支持。而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进入企事业单位,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机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以此来赢得对学校良好的社会评价。

4,利用媒体版面搞宣传。再好的产品也需要通过适当的形式让公众知晓,而新闻媒体报道是宣传产品、塑造品牌运用最普遍的方式和途径。

5,在演播大楼举办活动,扩大社会影响。通过搞活动展示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校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品牌特点和优势。也使每一位来访者感受到浓郁的特色(品牌)氛围。

6,利用招聘会或人才中介机构搞推广。学生既是学校产品的载体,同时又是学校声誉提升的营销渠道之一。

7,此外还可以打杭州牌。

三、营销工作的行动计划

光有营销策略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营销工作计划,列出重点任务和主要负责部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计划应当要根据每年的工作周期精心策划和安排,让选择者和潜在消费者在他们做决定的关键时刻得到需要的信息。浙江传媒学院的年度营销工作计划如下:

1,成立专门的营销工作协调委员会,由校长亲自领导,全面负责学校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每年的年初召开会议,由学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制订这一年度的营销工作计划。

2,利用招聘会或中介机构搞推介,该项工作由学校宣传部具体负责。可选在每年的3、4月份。

3,在演播大楼搞活动,由对外交流合作处负责。可选在每年的5、6月份,这个时候杭州的气候也特别适合来旅游。

4,建立招生网站,编写学校通讯,及时向社会通报各种信息,由教务处负责。全年性的。

5,校园开放日,校长陪家长参观。全年性的,可以选在每周的周六。

6,利用媒体宣传,由宣传部负责。全年性在全国和地方重要性的媒体上登载广告。

7,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由对外交流合作处负责。

高校营销不是某几个部门的事,不是某一段时间的事,更不是一个单纯的宣传部门的事,学校全体职能部门和院系都必须树立营销观念,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教育全程为关键,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关注焦点,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学校确立的营销目标,树立学校良好的外部形象。

四、营销工作的伦理问题及调适

学校从本质上说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完全化的市场主体,完全按照商业规则来营运学校会有一定缺陷和道德风险。浙江传媒学院在营销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道德风险,需要及时规避与纠正。

1,在人员推销与销售促进方面,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教育有其固有规律,盲目或不恰当地采用这种方式,可能给学校地位、信誉产生的负面影响。

2,在对比促销方面,切不可以与竞争对手在价格问题上恶性竞争,学校如果不当地利用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在学杂费上大做文章,打压竞争对手,而不更加重视教育服务质量,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3,在广告促销方面,学校既要利用广告覆盖面广、反应速度快的特点,又要考虑到广告费用较高可能给学校带来的经济负担,对营销宣传策略的选择应当以与学校的发展计划相关的财政计划为背景,好的营销策略可以花费较低的费用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源,如校长陪同来访家长参观校园。

4,营销工作不能搞零和游戏,而要追求共赢,因此要努力探索建立营销方法的共享体制。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后备管理人才 培养体系

一、企业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间竞争的实质是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创造人力资源优势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关键因素。随着企业间对优秀管理人才争夺的日益加剧,企业已无法通过外部招聘来建立人才优势。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一系列人才评价、选拔、培养机制构建了一个企业后备管理人才“蓄水池”,确保各管理层级具备健康有序的后备管理人才梯队。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升企业自身人才培养能力与培养效率,成为企业适应竞争环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2.为选拔管理人才提供精准的“尺子”

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管理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一把精准的“尺子”。这把“尺子”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通过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开发出一系列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后备管理人才的能力、个性、动机的人才测评工具。这是后备人才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性工作,它帮助企业找到高绩效的基因,它既包含了现有优秀人才共性特征,也包括了企业发展战略之下对未来人才的期望和要求,从而定义企业合格人才的标准,为“选”、“用”、 “育”、“留”各个环节奠定基础,为后期人才培养确定了目标。

3.为培养管理人才提供科学的“模子”

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模子”。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提高管理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弄清楚目标岗位的要求是什么,同时也需要找准培养的能力和方面。通过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能够短时间内了解被培养对象的个性和能力短板,从而通过有效的培训手段有的放矢地提高企业管理人才能力。这个“模子”是一套管理人才培养方法的组合,它包括针对被培养对象知识短板开发的理论课程、增强培养对象综合能力的“企业导师制”、企业内部轮岗培养、赋予挑战性工作任务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二、企业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原则

通过构建胜任力模型为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指引方向。胜任力模型是员工胜任管理岗位的综合能力特征,体现公司战略、文化对员工的能力要求。胜任力模型有助于精确定位被培养对象需要培养发展的能力,制定培养发展的目标。根据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发展。

2.实行闭环管理的原则

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将采用PDCA闭环管理的模式,从后备对象的选拔到培养发展,再到后备管理人才库的管理,最后是后备管理人才的任免使用,形成一套能进能出,流动有序的闭环机制,从而保证人才梯队的动态发展。

3、遵循备用分离的原则

后备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提拔任用之间的关系是“备、用”分离,后备管理人才作为任用优先考虑对象,但并不意味着全都提拔任用,非后备人员也可提拔使用。

4.遵循动态发展原则

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探索项目建设的经验,并在过程中不断反思与动态调整,力求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打造企业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优秀品牌,实现后备人才培养的常态化和滚动式发展。

三、企业后备管理人才体系构建的推动策略

1.制定完善的制度流程

后备人才管理体系构建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流程。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只有有了制度保障才能措施落地并起到预期作用。制度流程的制定需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后备人才分层级管理责任制度。即明确各级管理者是后备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者。

(2)完善项目预算机制。后备人才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充分利用资金预算,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3)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明确奖惩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并严格控制时间节点。

2.宣贯体系建设意义

后备人才管理体系是一项关系企业未来发展和员工自身利益的重要项目,对于企业战略落地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做好宣贯工作。从企业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各个层级都要充分认识到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激活现有人才队伍活力。

3、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

后备人才管理体系构建需要建立四大体系,分别是: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发展体系和管理体系,这四大体系的构建需要借助第三方人力资源专业咨询机构的专业技术和经验,特别是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胜任力模型以及运用专业的测评技术选拔出最具发展潜力的后备培养人选,为后续的培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企业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

后备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应以企业战略文化为导向,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目标,重点构建四个体系: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发展体系和管理体系。

1.构建标准体系

后备管理人才选拔关注的是候选人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能不能、愿不愿、合不合”三个方面深入考察候选人的潜力、个性特征,并区分哪些是可培养的素质,哪些是不可培养的素质,为后续的培养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岗位胜任力模型是构建评价标准的核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推荐分层级的N+X素质模型,具体的建模流程如下图4.1.1所示:

图4.1.1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流程图

2.构建评价体系

根据企业管理层级结构,评价体系的构建推荐分层级模式。从高到低依次是高层管理者后备干部、中层管理者后备干部和基层管理者后备干部。按照后备人员层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测评工具组合对后备人员进行考核评价。例如:对高层后备干部人选的考核通过“公文筐+角色扮演+补充面谈+领导力测评”的测评工具组合方案进行评价。评价体系构建如表5.2.1所示。

......

表5.2.1:企业后备管理人才评价体系表

图表说明:

(1)公文筐测验要求考生在所安排的模拟情境中扮演某一给定的管理者角色,对事先设计的文件进行处理,之后考官针对考生处理公文的方式、方法、结果等进行评价。公文筐测验对管理能力要求较高,适用于高层管理者测评。

(2)案例分析测验是指通过创设高度模拟的工作情境,在该情境下包含多个具体管理案例,通过候选人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来判断他们各项能力特征。案例分析测验比较适用于中基层管理者测评。

(3)角色扮演是具有全真模拟特点的一对一的角色扮演情境测验,效度高、针对性强,比较适用高层管理者测评。

(4)LGD即无领导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候选人在人际互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更加清晰了解候选人之间的能力差异,该工具比较适用于中基层管理测评。

3、构建发展体系

(1)企业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发展的通用方法:集中培训+行动学习、导师制、赋予挑战性工作、轮岗、自我发展等。后备人才库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因此,构建发展体系必须要体现人才池的流动性。

(2)企业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发展将采用“五步组合法”:

培养发展的第一步是将后备人才按高层后备、中层后备、基层后备划分为三个班;第二步是分模块进行培养,通用能力素质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特有能力素质采用独立授课的形式;第三步是将培养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培训的重点和目标不同;第四步是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行动学习、轮岗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第五步是发展性测评,主要是检验培训效果,为后续的培养发展提供参考建议。具体步骤如图5.2.1所示

图5.2.1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发展的“五步组合法”

4、构建管理体系

后备人才体系的建立要以使用为目的,经过严格的选拔以及后续高效的培养发展,应该有计划地将后备人才从人才池中选拔到最适合的空缺岗位中,目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提升后备人才的积极性,让候选人真切地看到发展情景,提升成长的欲望;另一方面,通过后备人才库选拔管理干部,可以提高选拔的质量,提升选拔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苏永华,现代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5

[2]苏永华,论现代人才测评的范畴、功能及其作用.人类工效学,1999,5

[3]彭平根,丁彪,苏永华:LGD在选拔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方面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4

第9篇

关键词: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99-01

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工科大学,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培养大批可靠、顶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对学校的基本要求。为努力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贯彻落实校党委“创新推动、打造品牌”的人才培养战略,始终坚持“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把精英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学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精心设计“基础、创新、特色、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稳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与总结,学校已积累了一些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实践创新培养体系与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的构建

为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校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构建了实践创新培养体系。该体系由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科研活动、大学生工程创新训练、实验教学手段更新与改革和实验室开放、校内外科技竞赛五个模块组成,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欲望。同时,通过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实验室教学改革、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实施实验室开放等措施,满足学生对创新知识的渴求。通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来检验实践创新培养的成果。实现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目标。

二、创新基地及创业教育学院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投入900余万元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基地。依托各院(系)、各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创新实验室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十二五”伊始,学校筹集资金3300余万元用于本科专业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各创新基地的建设将得到有力的促进,为开展创新教育做好条件保障工作。

2011年底,学校组建创业教育学院。本着模块化教学的思想,面向全校学生,分创业课程模块、创业竞赛模块、创业实训模块及创业孵化模块四大块分别进行递进式人才培养,实施个性化指导,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同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及校外资源(包括政府、企业、风险投资等),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保障,通过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训活动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造未来的商业精英。2012年,第一期学员班“鸣锣”开学,共招收95名学生。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机构的建立

为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成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委员会。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及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主任,委员会由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科技处、财务处、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部门领导组成,负责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学校的实施,同时制定年度创新创业工作计划。并根据职能下设项目实施、宣传发动、后勤保障、学术成果四个小组。

四、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目前,学校已组织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工作3期,累计立项119项,参与学生387人,指导教师122人,项目资助总经费392.9万元。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工作2期,立项150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130项,创业训练项目20项,参与学生468人,指导教师150人,项目资助总经费300万元。2010年全年,校内大学生科研立项数量达到1081项,参与人次超过7300人次。此外,为了对学生立项进行实战实践检验,学校积极承办ACM/ICPC全球总决赛、全国TI-DSP大奖赛、黑龙江省TRIZ理论创新大赛等高水平大赛,并组织立项作品积极参与其中,锻炼了学生能力。各类校内“一院多品”科技创新单项活动由2006年的8项增至2011年末的56项,大学生科创沙龙类学术讲座论坛每年均举办100余期,科创吉尼斯、科技展厅、“走进实验室”、科创在线网等多项科技创新品牌深入人心。创办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船海揭秘”科普讲座品牌,创办了全国高校唯一的面向本科生的学术期刊《大学生科创学刊》。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不仅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平台,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

为更好的奠定创业工作基础,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自成立至今共入驻学生子公司46家,其中5家已注册为实体公司,每年参与实训的学生数百人,年营业额约500万元。千元软件公司涉及网站开发、MIS系统开发及技术研发,已完成省农垦局北大荒粮食集团企业网站、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等多个项目;北方蓝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GPS车载终端产品已获得300万元的项目开发。对于在联盟发展较好的项目及公司,学校帮助其转入创业预孵化阶段,正式注册成立实体公司。如从事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的“奥松机器人公司”、从事网站制作与开发的“大虾网络公司”、从事舞蹈机器人教学与设计的“启航创新公司”等等,年销售额均在100万元以上。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进行改革,对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都有着重要意义。

第10篇

关键词 工学交替 订单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642 文献标识码:A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作为南通职业大学一个特色专业,于2008 年正式开设,至今一直在探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引导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继与家乐福(南通)、江苏瑞美尔特集团、苏宁电器和罗莱家纺等开展了校企合作。

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意义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使学生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即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思,在工作与学习的切换中提升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既获得理论知识,又提高动手能力,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①它有利于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实用型人才,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招聘成本,降低企业用人风险和人才流失率,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学校就业率,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

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4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院“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模式的总体框架下,以连锁企业典型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推行“24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见表1所示。

第一学年以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为主,学年结束的暑假,安排学生前往合作企业进行认知与体验为主的实习;

第二学年上、下学期分别增加工作学期,使学生在第二学年经历四个学期——“学—工—学—工”,要求学生在工作学期,依次掌握操作技能、配送能力、运营管理与综合管理能力等四类岗位核心能力。即在第二学年上学期结束前一个月,到合作企业进行连锁经营基础业务岗位实训,主要是针对收银、理货、仓管、营业员、促销和防损等基础业务岗位的实践,而且这时正值元旦和春节期间,连锁企业销售处于旺季,对人员需求非常大;在第二学年下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进行门店店长角色模拟实训,主要是针对门店店长需掌握的一些技能进行实训,包括角色认知、人力资源管理、门店外部设计、门店卖场内部设计、商品陈列设计、组织促销管理、物流管理和服务管理等技能。

第三学年两个学期均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分别为毕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工作。

可见,该模式使学生经历了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培养过程,是典型的以连锁门店、配送中心、商场管理等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创建的包含“专业认知专业基础业务技能训练职业店长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一个“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从而逐步建立工学紧密结合的“模块教学,分段培养、多轮实训、递进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4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24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除了要取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外,还应抓好以下几点:

3.1 教学计划制定

制定教学计划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配比、课时总量和课时分配上应按需而定,强调适度够用的原则,并针对每一个顶岗实习阶段要达到的实习目的,双方应达成共识。②总之应做到校方与企业共同磋商落实,真正做到切合企业需求,如企业要求校方加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以及服务技巧等课程的讲授,校方应在教学计划制定上体现并落实。如教学计划中顶岗实习时间的安排除了考虑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还应考虑到企业的销售淡旺季及企业的实际。据此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科学、易操作性的连锁经营管理教学计划。

3.2 新型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构建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必须体现连锁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由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要对理论课程加大整合力度,做到宽口径、厚基础,因为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部分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合的现象。我们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出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知识结构”。基础素质包括: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包括:商品采购、陈列和促销技能、物流配送技能、信息运用技能和电子商务技能;专业能力包括:连锁推广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连锁店经营策划与管理能力。

基于以上能力结构要求,我们设计出对应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其中基础素质模块对应的课程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业与创业指导、计算机应用、语言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礼仪、体育、艺术欣赏、人文知识等;其中专业能力模块分为专业能力基础课程、专业能力核心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和综合实训课程三部分。专业能力基础课程有管理基础、连锁经营管理原理、商品与商品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客户服务实务、商务谈判等。专业能力核心课程有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连锁企业仓储与配送管理、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连锁企业总部运营管理。综合实训课程有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和岗位见习等。其中综合拓展模块对应的课程有物流管理、公关实务、国际贸易、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

3.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力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一方面,可以从企业聘请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或担任实习和实训教师;一方面可以引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增加“双师型”比例;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带薪进修,也可以在带领学生实训、实习时进修,提高动手能力。

3.4 顶岗实习环节质量把握

顶岗实习环节质量的把握和控制是成功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关键点,也是难点。校企双方必须共建双重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可共同制订《实习教学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顶岗实习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施办法》等配套管理制度。同时需要制作相应表格对实习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如《学生实习协议》、《实习工作计划安排表》、《实习考核鉴定表》、《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记录表》等。

还应做到,在实习之前,做好学生心理的引导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定期落实并检查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布置检查学习任务、协调企业与学生的关系、跟踪学生学习和思想状态,另外,企业也需要指定专人作为学生实习的师傅,并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及时得到师傅的指点和评价。③实习之后,需要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规范的评价。为了确保学生顶岗实践教学达到培养效果,可将员工的绩效考核融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真正建立一条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4 总结

总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推进工学结合模式,学校既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利益,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实现“多赢”,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

本文为2011年南通职业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11-ZD-12

注释

① 汪晔.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3).

第11篇

关键词: 毕业实习; 卓越工程师; 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1-50-02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s based on "outstanding engineers"

Xu Huali, Zong Yu, Yu Shuhao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Anhui 237012, China)

Abstract: Graduation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The drawbacks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 are discussed. The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are given, whi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measure can enhance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the employment ability. Itwill be agood referenceand be exemplary forother 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in the reform of graduation internship.

Key words: graduation internship;outstanding engineers; teaching reform;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的一项旨在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满足未来需要的优秀工程型人才的需求[1-3]的重大改革计划。该计划对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促进其优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实践性教学是实现高等工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等工科教育与企业生产工艺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工科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中,毕业实习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毕业实习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接触生产实际、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一次综合性实习。

2009年皖西学院被批准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皖西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项目获批安徽省质量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规模大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出现了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和实习资源有限的矛盾,学生多、教师少,实习教师管理不力与学生的不重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毕业实习质量日益下滑。毕业实习将如何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将以皖西学院工科专业为例进行探索。

1 工科类毕业实习现状

1.1 学校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学校对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对毕业实习环节认识不清的现象。表现在学校方面一是仅有统一的实纲,缺乏针对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和考核标准,二是缺乏指导力度,大多采取放羊的方式。特别是在实习基地数量不够的院校,分散实习较多,指导教师更是顾此失彼,对学生甚至放任自流,难以起到指导的作用。

1.2 学生精力有限,投入不足

在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而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大多数学生最关心的是就业单位和毕业去向,还有部分考研的学生将精力投在复习和考试上, 毕业生往往面临考研复试、毕业设计和求职三重压力,使得学生忽略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而只流于形式。

1.3 企业接纳学生实习不积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本意识和保密意识较强,实习企业由于担心实习生干扰了企业的生产秩序,泄露商机等因素,接收学生实习的热情大幅下降,即使勉强接收,一些关键性技术也做不到让学生详细了解。

1.4 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和地点难以保证

地方政府对本科高校的经费投入采用统一标准,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大量的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成本高。近年来,虽然实习经费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物价上涨、企业管理成本增加等各种因素,可支配的实习费用实际下降,造成学校组织学生到对口企业实习难度加大,有的学校甚至采取分散实习等办法,导致工科学生实习质量下降。

2 我校工科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具体措施

2.1 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彰显应用特色的课程体系

我校依据办学定位,确立了“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有后劲;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企业需求出发,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将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企业与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二是将毕业实习与企业岗位能力相结合,加强对岗位能力的分析与分解。

2.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毕业实习、实训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

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 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采取“内外结合冶的方式,加强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成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多个,提高了校院两级基地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其中信息工程学院与校外20余家合作企业共建了实训基地,并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2013年获批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广州杰赛科技有限公司” 、皖西学院联合人才培养基地――无锡玄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高博教育公司、上海凡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易嵌教育(南京)、科大讯飞、安徽华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内软件、非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这些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外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实习活动。

依托实习基地,开展深度合作,合作的形式可以有下面几种:一是利用教师寒暑假时间,派教师去企业进行项目实际开发,提升教师实际工程能力,二是精选企业精英来学校为师生进行短期实训,三是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入住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四是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教师和学生依托产学研平台,教师利用自身优势进行研究,学生可帮助教师从事科研助理工作,这进一步开拓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也帮助企业提高了项目开发和研发能力,从而实现校企共赢。

2.3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5]。将学生毕业实习由毕业设计导师负责,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根据毕业设计选题确定校内校外导师组,校外指导教师通常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而校内指导教师通常有较系统的本学科前沿知识与技术,并且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实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实现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双向互补。在实习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纲,在校内实习过程中,严格按照实纲认真细致的组织实习过程,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过程,可与企业签订临时协议,学生顶岗、定岗或轮岗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基本融入到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中,实习过程中采取双导师指导、讨论等多种方式。

2.4 做好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切实的智力支持

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建设的关键,是应用型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办出质量的关键因素。李和平副厅长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第三届年会上的总结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培养卓越工程师,但是我们的老师根本没到企业待过,我们的学生也根本没有到企业去过,我们怎么可能培养出卓越人才?要培养卓越人才,必须要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紧密合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招生、培养、就业紧密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信息工程学院注重对教职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假期选派教师去企业学习,其中双能型教师资质占该专业教师的34.8%,同时与众多知名企业合作,聘请大量的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高职称人员协作教学,有效地保证了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2.5 进一步完善毕业实习评价机制

毕业实习结束时,学生提交所有实习材料,包括实习工作计划、实习周记、专题调查报告、实习工作小结、实习小组意见、实习单位评定成绩、实习考勤记录等。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或毕业实习单位有关人员根据其平时的表现和所提交的实习材料,对学生的业务能力及各项综合素质实事求是地写出评语,给出毕业实习鉴定意见,记入学生毕业实习档案。同时,还增加了毕业实习专题答辩考核,即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根据实习单位性质分专业分小组有选择地挑选部分同学作毕业实习汇报,重点介绍其实习内容和收获,指导教师进行当场提问,通过这种形式检验其实习效果并让其他教师和同学分享不同企业的实习收获,以便对下一年的毕业实习计划进行更加贴近实际的调整。

3 改革成效

经过几年不断实践探索,我院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就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通过改革和不断实践,建立了一套毕业实习标准管理办法及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建立了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历届实习作品展览等,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近两年有七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获得安徽省计算机学会优秀毕业论文奖,其中获得申请专利一项,申请大学生科普创新一项,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升高,达到98.3%以上,许多学生受到实习的单位的好评最终被实习单位录用,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企业带来的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4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下的毕业实习,涉及到学校、院系、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实验中心等多个部门,涉及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企业人员和学生等多种人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抓好毕业实习工作,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其次,通过构建毕业实习标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精心设计毕业实习形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习评价机制等多种手段,并加强毕业实习过程的监控,强化各种规章制度建设,毕业实习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 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

育,2011.6:19-21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

教育研究,2011.4:10-17,57

[4] 刘影.高等工科院校实习基地建设的新视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

教研究版),2010.3:63-64

第12篇

高职教育是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的就业教育,而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完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一个学校在专门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以及特定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目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各个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这其中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和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要素。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招生数量不断扩大,专业发展规范程度不够,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向、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设置规范和教学评估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认识。我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全体教师通过认真调查,并研究分析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学习同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和建设的宝贵经验,结合我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自身条件和发展态势,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一)召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讨论会。

商务英语专业通过多年发展和摸索,在全体商务英语教师的集体努力下,人文外语系教师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专门的讨论,集思广益,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提出详细的意见和建议,基本形成了一套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目标和构建方式概括为三个英文字母:BEC(Business,English and Capability),即商务、英语和职业能力。本专业着力培养掌握商务知识与英语技能,以及相关职业能力的专门型人才。人文外语系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成立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结构。

人文外语系召开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委员会名单,确定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完善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文外语系骨干教师赴本地企业调研团队进行多方考察和学习,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通过与本专业相关企业的交流,专业教师团队收益良多,不仅开阔了视野,还了解到更多市场信息。调研后,积极思考专业结构调整,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研究相关课程的改革方向。

(四)举办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商务英语专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人文外语系全体教师参加的研讨会。会议对商务英语专业已取得的成绩和尚存在的问题做了概括,对商务英语专业将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工作和建设重点做了描述。系部的各位授课教师都从自己所带课程角度,结合专业发展和改革目标做了精彩讨论。通过合作办学,互派师生进行交流学习,使商务英语专业在对外合作教学上走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前列。全体人文外语系教师团结协作、找准方向、打造特色,对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乃至整个人文外语系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举办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讨会。

人文外语系赴企业举行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讨论会,邀请校内专家和校外专家,以及核心课程负责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就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和《外经贸英语》2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进行了热烈讨论,从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定位、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教学目标、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与要求、学时分配及实施建议等7个方面认真审阅,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宝贵建议。会后人文外语系将对校内外专家的建议逐条进行整理分析,并及时做出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调整。

(二)完成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是进行的依据。商务英语专业完成22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5门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上,继续推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专业能力与课程核心能力挂钩,各门课程核心能力培养与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模式,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普及任务型课堂,每堂课围绕一个工作任务进行教学。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专业教师采用组建课程教学团队的方式,以老带新,互相听课,共同研究,不断夯实每位专业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技巧,共同讨论并与时俱进地调整授课内容,使课堂教学始终有科学方法的指引。同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特别是核心课程的授课重点。与外语外贸用人单位、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沟通,听取来自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建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能力和素质目标,提高人才培养内涵的“效度”和人才培养的前瞻性。

(三)建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成三个模块,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第一是基本素质模块课程;第二是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课程;本模块课程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语言应用类课程,第二部分为商务交流类课程;第三部分为外贸操作类课程;第三是个性化发展模块课程,本模块分为两个选修方向,方向一是为学生继续深造开设的课程,方向二是为增加学生就业知识和技能开设的课程。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完成校内新实训基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本着“实用且有前瞻性”的原则,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暑期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规划,向学院提交了新实训室“国际商务实训中心”及新语音室的设计方案和具体软硬件配置信息。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与经济贸易系联合建设新的“国际商务流程实训室”。目前,新建语音室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且使用情况良好。

(二)实训教学中引入行业专家来校授课。

在商务英语专业综合模拟实训中,引入相关外贸企业人员参与综合实训指导,使学生的报关实务操作和国际货运操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商务英语口语实训中引入外教团队进行指导,外教团队长时间悉心地分组实训指导,使学生的口语技能和英美人文知识得到有效提高。

(三)注重提高专业学生与外国人深层次交流的能力。

应校企合作单位艾斯通外语的招募邀请,专业派遣学生应征并参与艾斯通外语培训的外教助教和外教中文老师岗位。这些课余的社会实践极大地提高了本专业学生与外国人深层次交流的能力。

四、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向“双师素质”发展。

要使教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能力,就要鼓励教师跟企业密切联系并接受其培养。教师在企业中的锻炼有助于实践经验的积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的提高,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非常有益于未来教学。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在暑假期间安排专业教师赴外贸公司和企业进行在岗实习。实习教师认真对待各自的工作岗位,坚持天天上岗,有很大收获,为后续专业教学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增加了实践教学经验,为向“双师素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通过各种教研活动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商务英语专业通过开展“学评教”、“公开课教学”、“教评教”和“集体备课”等活动,特别是“学评教”活动中,认真听取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授课教师的详细分析和点评,对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提炼并积极向相关老师反馈。通过这一渠道,加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学位水平,培养院级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课程培训、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参加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先后派遣三位教师赴国外参加专业培训,多位教师参加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多位教师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商务英语专业共培养五名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三名院级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

五、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建设

(一)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训促改”的人才培养方针。

人文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促进人才培养向实用性和技能性转变,提高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同时,通过大赛训练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为备战英语口语大赛,人文外语系高度重视,组建职业技能大赛团队,在备赛周期中考察参赛学生的准备情况,集体研究和分析选手的表现,为选手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

(二)举办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大赛。

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比赛以英文话剧的形式进行。参加比赛的选手经过长时间认真排练,有效提高了口语表达水平,不仅语音语调表现准确,还能体现角色话语的情感,同时使同学们感受到英语的乐趣和魅力,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比赛过程十分精彩,取得理想效果。

(三)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为使参赛选手在了中取得好成绩,人文外语系还专门成立竞赛指导委员会,组织培训材料,对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并在竞赛期间安排专业教师随行指导,为本次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参加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

由于我院是首次参加此类大赛,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断摸索和精心指导,辅导教师进行一对一悉心指导,为今后参加此类考试逐步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