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21:2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少年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梭坡嘉绒藏族 成年礼 儿童社会化
成年礼作为人类社会群体中的一个文化生活现象,凝聚了民族独特的文化因素,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青年人的思想道德、价值判断,对民族成员起着教化作用。梭坡的成年礼历史悠久,蕴含丰富的民族特色,是青少年从儿童走向成人的基础。
一、梭坡嘉绒藏族女子成年礼的来历
梭坡乡位于丹巴县城东部。东与小金县接界,南部和西南部与格宗乡接壤;西北与城镇相连,北与中路、岳扎、半扇门乡毗邻。梭坡乡三面傍山,一面倚水,自然形成山区河谷,其最初的名称为“穹德”,“穹”是指凤凰,“德”是指多山多水形成的掌状地貌,意指人居环境最佳,万物祥瑞的地方。现名“梭坡”,系藏语音译,意为蒙古族,据传很久以前,有一批蒙古族人到此放牧而得名。梭坡乡紧邻墨尔多神山,是嘉绒藏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梭坡乡弄中村甲都一带曾发现大量的城墙废墟和古建筑遗址,有专家怀疑这是隋唐时期东女国的国都所在地,这与当地人口中的“夏孟杰吉布”(翻译成汉语正好为“东女王”)正好相符。东女国的文化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化,东女王非常重视女子的成长,规定每个女孩在成年之际都要举行相关的仪式,仪式中要将头发编于簪子上,这与《敦煌本吐蕃历文书》记载的吐蕃王朝时期,妇女“结发辫于顶髻”的风俗相似。据历史记载,吐蕃曾占领了附国、嘉良等地。吐蕃行顶髻的风俗也传入了四川藏区,影响了隋唐时代的熹良、东女、党项等部族的妇女梳妆的习俗。梭坡女子成人礼上将女孩头发环绕头部呈髻状的习俗可能正是从吐蕃传入的。
二、梭坡嘉绒藏族的女子成年礼的举行
梭坡嘉绒藏族的女子成年礼的藏名叫做“扎形京”或“萨京”,翻译成汉语为“戴角角”,意为穿成年新装。据当地人介绍,年龄在15岁至25岁之间的女孩都要举行成年礼,成人礼是村寨里每一个女子都必经的重要人生仪式。
在成年礼仪式举行之前,女孩的母亲会让女孩尽量少干农活、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保证女孩能在仪式当天显得白嫩。除此之外,姑娘还会在成人仪式前三天开始梳洗头发,拔去额头的汗毛及不能辫小辫子的短头发。举行仪式的头天晚上睡觉时换上干净的枕头,用绸缎包住秀发,保证头发的洁净。成人礼的服饰也有特别的讲究,传说梭坡子民为凤凰的后代,因此女子的着装也要像凤凰一般艳丽多彩、雍容华贵,女孩们常以玛瑙、珍珠、金银、绿松石等作为饰品。头饰是女孩装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人礼的头饰在藏语中被称为“扎信”,意指女孩脑后绑扎的两根横条,它必须整齐成双,一端套有象骨多眼方珠,意为夫妻门当户对,永结同心,同时又有从此可以寻求自己理想伴侣的寓意。
仪式开始时,姑娘们从平时举行宗教活动的转经房里列队而出,队伍最前面是两名拿着唐卡画的长者,其后是举行成年礼的姑娘和陪伴女,最后是姑娘的舅舅们。陪伴女在仪式当天也需要打扮,唯一不同的是她们不在头上插横条。这些被称为“拉沙莫热”的陪伴女是在近几年内戴了角角跳过锅庄已是成人的姑娘或已结婚生有一个小孩的母亲,她们和姑娘的关系特殊,私下会交流一些较为隐秘的话题,是姑娘步入成年的引路人。舅舅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在成人仪式上他不仅要为女孩带上哈达,还要向女孩撒去鲜花和小麦,为她们带去吉祥。女子在举行成年礼的时候还需要聆听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的教诲,学习成人之后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在仪式完成之后,姑娘们会在草坪上跳起锅庄,期间,人们会对女孩的容貌、气质及家庭富有程度等作出评价,作为挑选媳妇的条件。
三、梭坡嘉绒藏族女子成年礼中的社会化
社会身份的获得:在嘉绒藏族的传统文化中,生理上的成熟不能完全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年的标准,只有在举行过成年礼之后,她才能真正获得一个成年人的身份,享受一个成年人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只有举办过成年礼的女子才享有婚嫁的权利,否则就会遭到村里人的鄙视。
社会规则的习得:这种以成年礼作为能否婚嫁的判断标准是嘉绒藏族伦理道德的体现,成年礼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种伦理道德观念的强化。另外,嘉绒藏族女子成年礼上对服饰的重视也是对性别角色的强化,通过服饰这一外在的文化形式分清性别角色,突出女性之柔美,强调女性生儿育女、繁衍氏族的重任。同时,仪式中的陪伴女和女孩之间的许多悄悄话也是关于生育文化的内容,村里年纪较长的妇女通常会向刚成年的姑娘传授关于婚姻生活的常识,这是一种生活经验的传递。而仪式中老人的教诲也是村寨生产生活经验及行为规范的传递。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成年礼是在梭坡人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这无疑是民间智慧的凝结。成年礼通常都伴随着浓重的宗教色彩,是青少年了解自己村寨的传说、历史、习俗的重要时刻。成年礼的举行促进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增强了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对保存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的成年,生理因素并非衡量的唯一标准,真正的成年应是对他所处社会文化的习得,正如露丝·本尼迪克特所说:“事实上,人们所认识到的青春期是个社会问题……所谓的进入成人阶段,其标志并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生理发育进入期,而是文化制约的青春期仪式。”成年礼作为梭坡女子必经的重要人生仪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其民族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宋孝忠.传统成人仪式的教育意蕴[J].成人教育,2007.
[2]阎光才.成人仪式的象征与教育日常生活[J].教育科学研究,2005.
[3]沙马日体,史军.凉山彝族女孩成年礼仪[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
摘 要:礼仪是一个国家、民族的道德水准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及文化教养的重要标志。本文对技工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即技工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谦让、诚实的优良品质以及优雅得体的文明举止。
关键词 :技工院校 德育教育 礼仪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以礼节、礼貌、风俗、习惯和惯例等方式固定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作为长期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技工院校教师,我们发现,学生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观、是非观模糊,不知礼、不懂礼、知礼不讲礼、学礼不行礼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
一、技工院校学生礼仪现状调查
1.制作、发放并回收问卷调查表
准确把握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技工院校的礼仪教育现状,是建构当代技工院校礼仪教育的现实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技校生的礼仪现状,我们制作了技校生礼仪情况问卷调查表,向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制的学生发放了300份问卷调查表,并回收有效问卷298份。
2.完成问卷调查表的数据统计
此次问卷调查涉及20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重要的几方面统计数字如下。
针对“捡校园垃圾”,调查中,只有9位同学表示会主动去捡,有89位同学表示偶尔会做,大部分同学明确表示不会做;针对“同学之间的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有27%的同学认为是违纪行为,有24%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49%的同学表示如果被人欺负,肯定还手;针对“考试作弊”,有13%的同学表示从未有过,有39%的同学表示偶尔有过,还有48%的同学表示经常考试作弊;针对“闯红灯、跨越隔离栏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有14%的同学表示从不违规,有42%的同学表示偶尔违规,还有44%的同学表示经常违规;针对“主动向老师问好”,有9%的同学表示会问好,有40%的同学表示有选择地问好,还有51%的同学表示基本不和老师打招呼;针对“乘车让座”,有28%的同学表示经常让座,有36%的同学表示偶尔让座,还有36%的同学表示从不让座;针对旅游中“刻写某某到此一游行为”,有12%的同学认为这种做法不文明,有40%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还有48%的同学偶尔也有这种不良行为。
3.总结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
从298份有效问卷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技校学生对礼仪规范是基本了解的,做得也比较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明礼仪需要改进和加强。学生中主要存在的不良现象有:不注意公共场所卫生,对校园中的垃圾视而不见;对打架斗殴等现象认识不足;考试中有作弊行为;违反交通规则;见到师长不主动问好;公交车上不主动让座;旅游时有不文明行为。
二、技工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1.家庭教育是礼仪教育的发源地
加强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首先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让孩子诚实善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要教育孩子有良心、有爱心、有责任感;要引导孩子走正路、扬正气、树新风;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要在孩子的心田里早早播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种子,让孩子早早学会知礼、懂礼、学礼、讲礼。
2.学校教育是礼仪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技工院校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分清善恶是非,自觉遵守社会公约。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重视舆论宣传,表彰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创造干净、和谐的校园环境,制定并完善校纪校规。
3.社会教育是礼仪教育的深化地
良好的社会礼仪教育对学生影响深远。政府在礼仪文化的传播普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要为礼仪文化提供正确的导向。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应刊发或播出有关礼仪教育的公益节目,使礼仪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单位和社区应组织职工或居民进行礼仪文化学习,并开展丰富多样的礼仪活动,将礼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个人学习是礼仪教育的践行地
技校学生必须学会遵守规范、尊重他人、自尊自爱、践行礼仪、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能把礼仪学习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从一声问好、一次握手,到拒绝作弊、远离斗殴,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谱写出属于技校学生独特的个性之美。
摘要:道德人格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青少年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人格的缺失,针对青少年的困惑与迷茫,家庭、学校、社会应协手共建道德人格体系,塑造兼有现代道德风尚和民族传统美德的人才。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中华新人,重铸国魂。
关健词:青少年人格缺失人格构建
在西方心理学上,人格就是性格,而性格则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与人格有关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人们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不知如何做人才是理想的。时代的发展要求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现代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
一、青少年人格缺失的现象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与拼搏。但是,或许是应了那句老话“不堪承受之重”,如今青少年人格缺失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人们评价青少年诟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的问题包括:“信仰虚无,游戏人生。“赚大钱”、“有跑车”、“嫁给有钱的男人”……很难相信这些回答就是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向往的人生目标,一位在高校的教师讲述了近日她与学生之间的一次关于理想的对话,让她倍感忧心的是多数学生缺乏人生规划,只有物质追求而没有精神目标;缺乏诚信,言行不一。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纯真无邪的。但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却受到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的最低点;礼仪失范,公德意识差。尽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青少年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如无视课堂秩序,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随便说话、接发短信等;沉迷网络,迷失自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来。在给他们带来方便和娱乐的同时,网络使用不当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也日益突出,上网时间过长,或访问不健康网站等,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导致他们学业荒废,精神萎靡,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脆弱,适应力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说以上关于青少年人格的缺失完全是由其自身造成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毕竟,青少年是由小学、初中、高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造成以上人格缺失现象的原因极其复杂,需要我们深思。
二、青少年人格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原因。过度保护型。现在,独生子女现象很普遍,家长生怕孩子养不好,对其过度保护,甚至达到溺爱的程度。这样长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长大后来到复杂的社会上,各方面的能力差,工作起来往往困难重重,常常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望子成龙型。培养孩子心理发展的综合统一性是现代教育的特点。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过分追求这种“综合性”,不顾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培养”孩子小小年纪就要会这、会那。使孩子们都成了毫无童真的“小大人”。
(二)学校的原因。智育第一。现在学校拼命抓分数,抓升学,缺乏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是孩子人格不健全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行脱节。道德品质是人格的一部分,与其它人格品质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个人统一的人格结构。学校在政治思想、道德认识的教育当中,在目标和方法上偏重于认知的灌输,未将道德品质当作一种内在的人格特征来培养,导致学生知行相脱节;缺乏民主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简单的批评说教,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可能还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决定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一方面它们促进了人类理想人格的总体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在困惑迷茫之中步入了误区,失去了自我。
三、对青少年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的对策
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此外,我们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更多的探索。
(一)人格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我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儿童时期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事关重要。
青少年人格构建的过程中,父母的人格状态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孩子小,可塑性强,父母人格示范都会直接反应到孩子身上。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做孩子的领路人。其次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耐心的平等的交流,融洽亲子关系,以民主的态度给他们以一定的决定权和发言权,充分肯定孩子的自我价值。适当增加孩子在生活方面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从中学会生存。另外要努力创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建设学习型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校在青少年人格的构建中的作用无疑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学校又应该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又全面的发展呢?
1、首先要转变智育第一的教育方式。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小学阶段,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13%,初中时约占15%,高中约占19%,大学阶段约占20%,这种增长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片面追求知识技能而忽略健全人格的培养所造成的结果。为了扭转这种心理障碍增长的趋势,有必要把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方式。通过各种人格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促进学生发展潜能,探索自我与环境,对自我与周围环境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把握自我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从自立、自助到人格全面自由的发展。
2、其次是将素质教育与德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社会社会道德和法律品质,把奉献社会、利他和责任心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树立新时期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党、爱国等。解决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知与行三者的矛盾。
(三)社会的发展与青少年人格的构建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二者既不是包含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并列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人格的健全发展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条件,但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
1、发展青少年的人格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将人格构建同青少年的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立足于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在青少年的人格构建中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制相协调,与传统文化相承接的德育系统和实践体系并化为青少年的信念和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据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归宿。随着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生活世界”的回归。以人为本的人格构建将会与人的幸福、人的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道德人格的选择权,道德教育不是禁锢人、约束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
(四)人格的建构必须在文化的交融中进行。人格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产物。
1、健全青少年的人格必须回归传统。在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对道德人格的多重规定,彰显出中国人独特的人格特质。更是经过2000多年文明濡染与传承,已经内化为中国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传统犹如血脉,绝不可以隔断。
2、重视中西方文化比较并权衡取舍。西方精神具有个体性、激进性和科学民主传统。人们标新立异,感情奔放,不拘一格,不怕片面、幼稚、极端,只怕无主见、无性格、僵化和呆板。借鉴西方的人格哲学,人格心理学。则是对我们在儒家传统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格理论的有益补充。但是,在选择时,除了要强调跨文化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差异性。
寒假在匆匆中走过。一个月的忙碌,一个月的自由,一个月的快乐,就这样结束了!可谓来匆匆去也匆匆。寒假过后,迎来的是崭新的学期,新学期,新的希望!一个好的开始,就要有一个好的计划!
1、学好文化课,保持良好状态
在上个学期,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丢下了英语。英语,可以说是通向世界的大门。所以,在本学期我要追回英语成绩,把英语红灯改为绿灯!不能纸上谈兵,关键在于行动!
我觉得在上个学期中,最大的进步在于拥有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这种状态被老师的所认可,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体会了这句话,并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每天利用早自习和晚自习的时间复习旧知识,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2、多读书,读好书
在寒假生活中,我没有忘记给自己的大脑充电,一个月中,我先后读了《每天给自己一个好习惯》《泰戈尔诗集》《心态决定命运》《青少年礼仪大全》等等,在下个学期中,我将延续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扩宽自己的视野,攀登学习的高峰!
3、坚持自己的写作
文字,能使人陶冶情操!拥有一份好的文笔无疑是上帝赐给我最好的礼物,它让我找到了文字中的自己,认清了世界,在下学期,我会因为喜欢去写作,而不是因为写作而写作!用笔去写,用心去作,心笔合一,我觉得这才是创作的真谛!坚持写作,我的各方面都会得到锻炼。在崭新的一年中,我希望能够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专辑。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诸行动。
4、共同进步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见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想看出一个人的品行,你可以从他的话语中得知!如果你想看出一个人地位的高低,你可以从他身边的那些朋友看出!的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不得不排除“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回归正题,我的意思并不是远离一切对我有影响的朋友、同学,而是有缺点我们一起改,共同进步。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你就自己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我们就一起走!一起走吧,走向更远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进步吧!你,准备好了吗?
唐山市丰润区岔河中学初二:宋婉青
[关键词]礼仪;规范行为;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127-02
行为规范包括法律行为规范和非法律行为规范,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行为规范来自人们交往中形成的行为模式,是在共同价值观下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为了就业率的提高,大学的教育越来越偏重专业知识的研究和讲授,而忽视了人才最为重要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从理论上讲,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礼仪修养,但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和生活细节上大学生的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如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校园中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在人际交往中冷漠自私,不懂得尊重别人;上课迟到、考试作弊等等。大学生对礼仪的认知程度不高,礼仪修养不够,普遍缺乏家庭和学校的引导。大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之地,有责任加强学生的行为文明的建设,首先使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人。礼仪教育是规范行为的重要基础,只有行之有效的途径才能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大学生欣然接受并付诸实施。
1 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成因
(1)自身原因是礼仪修养缺失的首要因素。首先,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强,这与礼仪中的“先人后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要求相背离。其次,很多大学生漠视面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觉得“周围的人都这样”、“无所谓”、“不重要”,大多存在着从众心理,出现了消极对抗的态度。有的大学生虽然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或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甚至较高的认识, 但缺乏在实践中的规范训练和持之以恒的培养,使之成为个人的礼仪习惯, 因此也时常出现失礼的言行。
(2)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支持体系的缺失是大学生礼仪修养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过溺爱严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造成大学生过分自我,缺少为他人考虑的礼仪素养。学校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轻视礼仪规范的养成,片面追求升学率,想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不断提高升学率。由于学生课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书本知识上, 与他人、社会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与接触。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不平等和正义的缺乏导致了很多社会矛盾,社会上各种不道德的、不文明的、有失礼仪的现象冲击了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功利心急剧膨胀。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发展需要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引导。
2 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礼仪修养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相处艺术,增进人际交往,身心健康,从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作为在校学生,学习生活在学校这个环境之中,既要和同学相处,又面临与教师和后勤服务人员的关系处理。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校出现的礼仪上的问题大都与缺乏尊重他人意识、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习惯不良、礼仪知识缺乏有关。礼仪规范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仪知识,知道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尊重他人,规范自己在不同场合与活动中的行为,将礼仪作为人际关系的剂,和谐融洽地与人相处。
(2)加强礼仪修养有助于培养成功素质,为就业和事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每一个学生毕业后都将陆续走向工作岗位,成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个成员。礼仪规范不仅囊括一个高等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礼仪素养,也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对个人的行为提出要求。许多成功人士在谈到成功秘诀时都谈到了处理人际关系为事业带来的好处,英国93%和美国96%的公司经理一致认为礼仪和个人形象对于获得成功非常重要。因此,在校生学习礼仪、加强礼仪修养无疑会为自己在今后的求职和追求事业成功的路上增大砝码。
3 大学礼仪教育的途径
礼仪教育是一定的社会集团根据礼仪规范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的系统的道德教育活动。高校的礼仪教育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建立一个教育体系,包括课堂教学、树立学习典型、行为管理、利用媒介构成,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进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修养。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逐步形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和谐社会氛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礼仪教育立意的是道德,传承的是文化,培养的是素质,习得的是规范,落脚在生活中、细节上,可以提升国民素养和形象,这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个中之意。利用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等一系列平台正面宣传报道讲礼仪的人和事,引导大学生积极效仿能有效地营造全社会关注礼仪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2)将礼仪教育列为教学计划,做好课程定位,加大师资力量。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礼仪修养教育仍然是一片空白,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由于就业压力变大,高校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教育忽视礼仪修养教育的现象;由于礼仪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事务性、操作性比较强,要图文并茂,具有直观和实践性。学校要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场地、道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否则教学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教师要有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和示范能力,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演示,使学生了解掌握基本规范。礼仪教师端庄大方的服饰、优雅从容的举止都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是学生保持一种兴奋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教与学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不仅仅是礼仪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实施礼仪教育而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风范影响学生。据调查很多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记忆淡漠,而对教师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纪律观念等具体行为记忆深刻。
(3)重视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礼仪素养教育应渗透到一切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团委、学工处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设礼仪标兵奖项,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礼仪文化活动,如成立大学生礼仪服务团体、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弘扬文明礼貌之风,利用小品等讽刺不文明行为;学生会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展示名人礼仪修养轶事,树立礼仪榜样;聘请礼仪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举办礼仪讲座;发挥网络优势,加强正面引导;教务处对大学生课堂纪律和学习的管理;物业管理部门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要求学生减少宿舍脏乱,减少财产的损坏等。开展朋辈引航活动,在同龄人中寻找礼仪榜样,树立典型,号召大学生学习。
(4)强化大学生在礼仪修养提升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大学生是一个正处在迫切想要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同的群体,认真学习和得体应用礼仪的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同时,加强礼仪修养,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优秀,工作出众固然重要,但还不够,时代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人文素养、礼仪修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就应该认真地从学习礼仪、应用礼仪开始,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大学生应培养自身的尊重意识,谦虚随和,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强化公德意识,合作自爱做一个受人首肯的人;涵育友爱精神,理解宽容,做一个受人称道的人;注重仪容,高雅脱俗,做一个受人尊崇的人。
4 结 语
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应对酬答的能力,在改革开放深化之际,和谐社会建设之时是非常必要的。注重大学生内外兼修的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大学和大学生发挥其应有的主阵地和主力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小燕. 礼仪-规范行为的学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红十字会事业以其弘扬人道主义,服务社会的宗旨越来越受全人类的崇尚与信赖,吸引越来越多人志愿加入红十字组织,奉献自己,方便他人。红十字工作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红十字组织自被评为市红十字示范学校以来,在区红十字会和区教育局的正确指导、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和《学校红十字会工作规则》,以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为宗旨,以红十字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敬老助残”精神教育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下面将近两年来我校红十字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精细化理念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红十字工作制度。
1、领导高度重视,形成良好氛围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我校红十字会工作长期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始终由校长担任红十字理事会会长,把红十字工作看成是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将这一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年度计划中,时间上给予保证,经费上给予保障,物质上给予支持;德育副校长任副会长,分管学校的红十字工作,形成了领导重视、师生共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2、完善各项制度,提升工作实效
为使红会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我们认真修订了组织、宣传、会议、活动、社会服务、会费管理、档案、评比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1)会员入会制度:加入红十字会的学生要先填写申请,经过班主任初审,民主测评合格,会长审批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红十字会员,我校入会率达80%,会员名册齐全,会费收缴率达100%。
(2)理事会工作制:每学年召开一次理事会,对已经行文的红十字会工作计划进行讨论,及时进行修正补充,以臻完善。
(3)红会例会制度:每学期根据红十字整个运作过程,交流工作情况,树立先进典型,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4)宣传教育制度: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专题讲座、学校网站等形式进行红十字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的传播,学校红十字每次活动均悬挂红十字会旗。
(5)健康教育制度: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学生入学预防接种卡的查验、补种工作,健康教育做到课时、教材、备课、考核四落实,平时坚持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较高。
(6)定期培训制度:每学期对会员进行一次卫生知识、红十字会有关知识、“青少年自防互救”四项基本技能培训,使不少会员懂得了小伤小病的应急处理措施,增长自救与救人的技能与本领。
(7)资料归档制度:学校红十字每次活动有文字、照片记载并及时归档。
二、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丰富的活动陶冶人。
红十字活动贵在常态化、持续性。我校红十字活动长年不断,活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并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深受师生欢迎。
(一)专题教育持之以恒
1、广泛传播红会知识
我校每年按时订阅《中国红十字》和《博爱》杂志;每位学生在入会前都进行了红会知识《会法》、《会章》、《会员手册》的学习。每年“5.8”均以横幅宣传、橱窗宣传、专题黑板报、小报评比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红十字知识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并在红十字会会员中组织开展“红十字基本知识问答竞赛”,招募骨干学员组成红十字学生学习小组,进行红十字培训和宣传,使红十字知识和红十字精神得到广泛传播和弘扬。我校还为区内兄弟学校我创建红十字达标学校进行观摩示范,获得好评。
2、积极参与技能培训
每年暑期选派骨干教师参与我区教育局红十字会组织的现场初级急救培训,由这些骨干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初级急救培训,5月,我校学生红十字急救队在区红十字青少年学生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现学校共有经培训合格的急救培训讲师1名,急救员6名,普及型救护员27名。
3、有序开展专题活动
(1)注重卫生保健
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处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意外损伤事故,组织学生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和用眼保健知识,同时,在各班设立卫生员。加强晨检,由卫生老师和卫生员每天对各班的包干区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并当天公布结果。政府关心师生身体健康,对学生及时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安排教师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2)博爱周活动
学校政教处、团委、大队部、医务室以“五·四”青年节、“5·8”世界红十字日、“12·1”艾滋病日、“12·5”志愿者日等节日为契机,积极开展红十字博爱周活动, 组织学生到走出校园,走进社区、阳光之家、街头,进行义务劳动、文艺演出;带领学生参观戒毒所,举行“珍爱生命,远离”师生禁毒宣誓仪式,以实际行动将红十字“博爱·奉献”的精神折射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加强了与社区、家庭进行健康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密切了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关系,营造了一个共建、共管、共育的健康社会大环境。
(3)控烟宣传周活动
为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保障学校全体师生身体健康,20xx年2月20日至26日开展了“健康校园,无烟行动”的“控烟宣传周”活动。活动周里,我校开展了“五个一”:召开了一次教职工大会,举行了一次升旗仪式,出了一期“关注健康,感恩生活”的专题板报,开展了一次“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的班队主题教育和签名活动,上街进行了一次“健康城市,无烟行动”的控烟倡议活动,希望广大市民能成为“控烟卫士”队伍中光荣的一员。本次活动,提高了师生、市民的健康意识,营造了一个和谐、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4)逃生疏散演练
结合汶川地震纪念日、119消防日,我校分别举行了行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全体工作人员根据《古松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古松学校消防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方案》的职责要求,各就各位,使得整个疏散逃生演练过程安全、迅速、有序。活动提高了师生防震减灾意识,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了师生在非常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5)为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培养坚强意志,与政教处、团组织、少先队一起组织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和军训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了一次革命军事教育、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利用暑假、寒假组织学生开展“知荣明耻,学礼仪迎世博”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家庭、农村、社区,向家长学习、向群众学习、向社会这个大学校学习,在做中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爱心募捐滋润心灵
1、2月16日,全体师生为我校九(1)班患上恶性肿瘤的陈颋同学募捐,共募集款项15530元,其中学生捐款6470元,教职工捐款9060元;12月,全体教师自发上门探望患了癌症的职工沈莉瑛,并送上了各自的爱心款;20xx年5月,五(1)中队张晨强出车祸开刀住院,校长、同学、老师多次前去看望,并送去了全校师生爱心捐款。这些凝聚着大家美好期盼的捐款让患者感受了大家庭的温暖,有了与病魔抗争的勇气,身体在日渐康复中,张晨强已重返校园学习。
2、20xx年1月15日,学校又一次掀起了“爱心募捐,帮困助学”的爱心帮困募捐,共收到教职员工捐款3270元人民币,学生捐款710.50元人民币。学校将把募集到的所有捐款以“爱心基金”的形式,全部用于对贫困学生、困难教工的援助,并使“党政发起、工会操作、师生监督”的“爱心基金”运
作方式成为学校的一项常态工作机制,进一步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本次募捐活动。
3、20xx年3月12日,学校举行了“同在蓝天下、关爱共成长”为民工子弟学校捐书仪式,共计捐得各类书籍五百余册,这些书打包后,由我校领导亲自送往了位于九亭镇的向阳小学。
4、20xx年4月8日,我校举行了“拳拳爱心抗旱灾·齐心唱响民族魂”募捐活动,为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旱灾的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缅怀先烈的日子里,齐心唱响了民族魂!
(三)助学活动点燃希望
1、每年春节,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受全校红绿领巾委托,在冬日暖阳里走
访了部分贫困学生,对他们嘘寒问暖,与他们谈心、合影,并给每位贫困学生
送上了由领巾们准备的新年礼物——学习用品和营养品。
2、每学期开学初,我校部分贫困学生会得到社会各方的资助,由镇党委设立的减免学费的助学活动;由镇妇联发起的“爱心妈妈”结对活动、企业家爱心结对活动,这些爱心人士与结对孩子们进行会面交流,并赠送学习用品和学费资助。我校受资助学生共计22名。这些资助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树立了好好学习的信心,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3、少儿住院互助基金
上海市政府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设立了少儿住院互助基金,通过家长每学年为自己的孩子交纳少量费用的方式,实实在在地为患病孩子的家庭缓解了大笔医疗费用开支的燃眉之急。我校每位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这项充满爱心的互助行动,为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也使每一个生活在上海的孩子更幸福、更安全、更健康地快乐成长!
(四)评选活动增长自信
1、为规范学生行为,促进班集体建设,学校大队部坚持对各班进行五项常规检查,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进行总结,为优胜的班集体颁发流动红旗,班集体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
2、为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发挥身边同学的榜样示范作用,充分挖掘学生中的先进典型,鼓励和激发广大同学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学校开展了“共享世博盛会·争做四好少年”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给更多的同学一个展示自己、肯定自己的机会。
三、以科研为引领,开创红十字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