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系论文

机械系论文

时间:2022-07-17 14:0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械系论文

第1篇

肖伯纳说过:“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擎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透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他一直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让学生们在知识和精神之光的沐浴中走向每一个辉煌的里程。他就是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学院戴庆辉教授。

戴庆辉1958年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82年以所学专业课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留校任教。1990年任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1999年受聘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2000年至今任现代工业工程研究所主任。他是长年辛勤工作在我国高等教育第一线的教师。

恪守职责行胜于言

戴庆辉已从事高校教学工作30年,恪守职责是他在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信条。执教以来,他主讲过研究生课程5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技术战略与创新》、《现代工业工程》、《数值分析》和《创新设计》。主讲过本科生课程12门,现主讲《机械系统设计》、《电力机械》和《工业工程概论》等。

课堂教学追求卓越。2000年他负责并主研的“机械系统设计现代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2年他独立完成的“专业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荣获“河北省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同年他主讲的专业主干课《机械系统设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课程”,2003年转为首批“省级精品课程”。这是全校最早获此荣誉的专业课。2007年该课程在河北省第二轮精品课程建设评估中再次斩获“省级精品课程”殊荣。

实践教学力争一流。截至目前,他已指导过27届毕业设计和23届校外生产实习,还指导了大量的课程设计和上机实习。他非常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990年他指导的毕业设计“火电厂大型泵与风机节能调速装置”,被原能源部评为一等奖,并在全国电力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中名列第一。近年来,他领导教学团队创建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成了适于专业教学的现代化“微型工厂”,使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100%;还全力配合校工程训练中心,成功获得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他潜心指导创新实践,于2012年带领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多能源联合发电装置”;“一种车流碾压发电装置”。

爱岗敬业业精于勤

戴庆辉早在1991年就荣获全校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996年荣获“河北省‘三育人’标兵”;1997年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师”;2008年荣获大学“教学优秀特等奖”,2009年荣获“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扎实的教学功底源于孜孜不倦的科研探索。戴庆辉教授的研究课题涉及工业工程在电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他研究创新,实践创新,其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5项,获省部级鉴定4项。他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他治学严谨,达意禅精竭虑,行文字斟句酌。他指导的研究生曾于2004年和2006年两度荣获大学优秀论文奖和2008年度河北省优秀论文奖。他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曾于2009年和2010年“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两度荣获全国“十佳优秀论文”嘉奖。

一流的精品打造凸显独具匠心的低调积淀。2000年筹办工业工程新专业,戴庆辉带领教学团队,已形成完备的专业教学体系。30多年来,戴庆辉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利用一切课外时间,集腋成裘,先后主编出版了《先进制造系统》和《先进设计系统》。这两部教材2006年都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先进制造系统》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刷新了该校教材建设的新纪录。据统计,入选国家级精品教材的数目仅占国家级规划教材总数的2%。在机械工业出版社主办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全国规划的系列教材中,该书是唯一入选者。

第2篇

【关键词】 机械传动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械在社会生产领域的应用力度越来越大,以机械代替传统的人工生产,在生产效率方面显现较强优势。机械系统有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执行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在机械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机械的动力由动力系统提供;机械执行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并具有功能多样性;传动系统是联系这两个系统的桥梁。如果机械系统没有传动系统,那么机械系统也就无法运转。所以,不管是在任何时期,不管是机械技术如何的发展,都离不开机械传动系统。本文就机械传动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通过本论文的浅谈,能够给机械传统技术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机械传动技术的雏形

早在我国春秋时代,先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机械。桔槔就是先人们充分利用缸盖原理设计制造的简单的机械,这是我国机械的雏形。该种机械可谓是我国机械的鼻祖,对未来我国机械技术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影响。先人们所制造的桔槔采用的是缸盖原理。缸盖原理就涉及到传动系统。与其说桔槔是机械技术的雏形,不如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我们的先人们又发明了指南车,该种车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开控制和指示车的方向。不过对于指南车的具体叙述在现有历史文献资料上没有详尽的记载。但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了该种车确实存在和使用过,是人类机械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到了西汉,人类发明了齿轮,通过齿轮传动完成某个简单动作。放眼于国外,许多文献资料上都能找到有关机械的记载。从罗马国的谷物碾磨机到法国的谷物磨中率先采用了斜齿轮传动,都见证了传动技术的发展历史。不过需要提出的是,该时期的齿轮的材质是石头,耐久性不是很好。这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上述我们可以得知不管是我国还是外国从古代就开始研究机械传动技术。到了十四世纪,欧洲所发明的钟表中使用了齿轮系统。基于时钟对工艺要求比较严格,相应地对传动齿轮的精密度要求也比较高,如果采用原始的石材作为齿轮制作原料。那么时钟的准确性将很难得到保障。这个时期,欧洲人使用金属作为齿轮的材质,极大地提高了时钟走时的准确性。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之前,机械和齿轮只是一种概念,尤其是机械传动技术并没有进行深入发展。机械传动技术真正意义的发展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该时期世界上的一些国家都加大了对机械传动技术的研究力度。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的全面爆发。第一台蒸汽机器是一个名叫纽克曼的苏格兰铁匠发明制造的,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蒸汽机了。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三、现代机械传动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传动技术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九世纪末,内燃机和电动机在社会领域中得以广泛的应用,相应地对机械传动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到了二十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动技术更是取得了巨大进步,一些构造比较复杂的齿轮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比如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及蜗杆传动。这些齿轮在机械中的应用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使工业逐渐向机械化和精密化迈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了齿轮几何学,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该学科知识在高速重载汽轮发电机传动系统中涉及的比较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机械传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齿轮作为传动系统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多领域中都有涉足。比如齿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基于航天领域特殊性,相应地对传动系统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促使传动系统的发展也被推向了新的高度。就我国机械传动技术发展总体情况而言,同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国机械领域需要重点研究的技术课题。

四、机械传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机械传动技术势必会提出更高要求,以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时代,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这些先进成熟技术在当今机械传动系统中的融合力度越来越大。这也必将推进机械传动技术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这样多种技术共存的年代,机械领域的科技人员应紧握时展脉搏,结合我国机械传动技术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机械传动新技术,研究出高品质的机械传动技术,逐渐缩短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机械传动技术水平差距,促使我国同世界机械传动技术水平接轨,成为技术强国,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参 考 文 献

第3篇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创新教育;能力培养;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下降,学生整体素质滑坡,个体差异也较大:不同年度入学新生成绩总体呈下降趋势,同一年度内入学新生的成绩差距也很明显,即使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很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教学改革,细分教材,细化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教学体系的改革要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为主的新体系。机电产品的设计一般要经过产品的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等几个阶段。学生通过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这些阶段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其现代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创新设计的基本思路。因此,需要明确各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综合创新设计能力方面的任务。如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注重培养空间形象和创造性构形的设计能力;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创新设计的能力等。

各门课程要根据自身在系列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培养创新能力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如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穿插形体设计、构件设计等内容;机械原理课程由传统的以机构分析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突出执行系统设计的思想,加强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强化机电一体化思路,介绍气、液、电驱动的机构和机电一体化的执行机构,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二、加强机械系统整体观念,以工程实践为目标,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过去的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加之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较少,效果较差。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实验课学时,改善了过去教学的不足之处。比如,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配合机械制图课程零件图和装配图教学,我们开设了“典型机器拆装及分析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某些机构有了感性认识,对公差配合工具使用和装配工作的一般规范有所了解,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机械的兴趣,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顺利地从纯几何构形过度到机械零件构形设计。

(二)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新体系

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将许多学科知识与经验综合应用,强调实践性,重视解决问题。为了提高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原课程的“大作业”和“课程设计”等环节进行了以下改革。

1、增加“几何造型与构形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和创造性构形的设计能力,工程制图将教学重点从制图方法转向工程设计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图形表达,启发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实际中接触到的常见物体的构形和表达方法,并要求学生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将几何体的截交线、相贯、组合体构形等上升到实际应用中,真正将工程设计与工程制图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用图形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为后续的产品造型设计奠定基础。

2、增加“零件金工工艺设计”

该设计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两项内容,一是单工种的工艺设计。将铸造、锻压和切削加工工艺分开进行,以考察学生对某一工种的工艺设计掌握的情况。内容包括材料加工方法的选择,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主要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和计算,工艺图的绘制和工艺卡的编制。二是综合性工艺设计。让学生完成一个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全部工艺过程设计,来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工艺知识的能力。内容包括毛坯成形工艺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工序及工艺的确定,机加工方法的确定,工艺参数的计算,工艺图的绘制及工艺文件的编制等。

3、改革机械设计课程大作业

针对原课程侧重于典型零部件分析的机械设计大作业,我们改为以设计为主的简单机械设计训练。如千斤顶的设计,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设计出了多种千斤顶的方案:汽车用千斤顶、圆锥螺旋千斤顶、蜗杆螺旋千斤顶、单一螺旋千斤顶和压力机等。通过千斤顶多方案的设计比较,学生不仅掌握了传动方案的设计方法,开阔了眼界,同时培养了创新设计的能力。

4、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整合

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整合,通过一个有生产背景的实践课题,以设计对象为主线,使学生通过原理方案的设计、执行机构的设计、传动方案的设计、结构设计等过程,加深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认识,加强设计中的工程意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

三、进行创新性教育,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导学上下功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师向学生讲授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常用创新技法、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及创新设计典型实例分析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领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找出有创意的机械产品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周围所熟悉的问题或物品进行分析、探索,提出改进的思路,如“不影响别人的叫醒装置的设计”“自行车的改进”等等;对典型的有创意的产品进行拆装实验,分析其创新点,总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完成小论文、研究报告、创新作品。学生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因此会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创新设计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了创新设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柳义皎.机械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第4篇

本小节主要从机电一体化的相关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特征、机电一体化的最新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做较为全面的介绍,接下来详细介绍。

1.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从大的领域来说属于机械领域,其定义版本较多,其中一种较为权威的定义表述如下:机电一体化一般是指在机械的设计与功能扩展中,应用机械特有的主要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控制等,把机械系统的控制中心进行集成化,并且与安装在计算上的上位机软件实现双向通信,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技术,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通信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功能就是把以上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并内嵌入机械系统中。

1.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特征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实际调查总结和查阅相关资料,本文总结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3个主要特点,接下来详细说明如下。(1)应用的广泛性: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涉及的技术较多,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技术,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已经远远超出了机械工程的应用范畴,当然,本文的研究重点还是放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2)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由于机电一体化的核心任务就是把各种技术合理融合,应用到机械领域中,把系统的机械机构和上位机软件控制合为一体,也就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这个层面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或者说拥有很强的系统性。(3)机电一体化具有很强的最优化建模理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最优化理论体系,相关算法可以参阅相关文献,限于论文篇幅,在这里不再累述。

1.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上,机电一体化的最新的发展趋势是控制智能化、精确化、零延迟化、结合计算机处理技术和信号传输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也朝着无线控制、高速控制、精确控制的方向发展。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小节在上文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当前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本文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的历程分析、机电一体化在现代机床控制上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全自动包装机领域的应用等三方面简单论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下面详细讨论。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的历程分析

在国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机械工程领域较早,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把自动控制设备应用与机械制造领域,我国相对起步晚,但是起点较高,20世纪60年代,我国通过引进苏联控制设备,逐渐把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机械领域,并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机电控制设备国产化,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以计算机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应用与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焕发出勃勃生机,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2.2机电一体化在现代机床控制上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领域很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就是应用在现代机床控制上,现代机床控制要求精度高、速度快、智能化高,这就要求现代机床的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采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处理速度快,精度高、内置多块DSP芯片,抗干扰能力强。

2.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全自动包装机领域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除了应用与纯机械工程领域,还大量应用于相关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控制领域,通过实际调查得知,我国全自动包装机已经全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包装机械不但设计机械工程知识,还涉及机电控制技术,微机处理技术等,所以一般的控制系统很难胜任,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机电一体化把软件控制和机械控制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通过上位机软件来控制包装机的运行状态。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当前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本文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发展前景包括以下几点:(1)专用化趋势不断加强:随着机电一体化应用到机械领域的不断深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表现出明显的专用化趋势。(2)智能化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到机电一体化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呈现了智能化趋势。(3)能耗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积极加强自身改革,不断研发新技术,把能耗进一步降低。

4结论

第5篇

关键词:虚拟样机;刚柔耦合;整车平顺性;仿真优化

中图分类号: TP33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整车行驶平顺性作为汽车主要的使用性能之一,其主要是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振动或受到路面传来冲击时,将他们对车内乘员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界限之内。因此,在评价汽车平顺性时,我们往往以实车实验时车内乘员对乘坐舒适的主观感受来进行评价,对运载货物的汽车,则还应包括其保持货物的完好性。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路面等级的不断提升和汽车设定车速的不断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也越发显得重要,已成为汽车设计者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各大汽车厂商在竞争中赖之以生存的一项重要砝码。

一、ADAMS 软件概述

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软件,是一款机械系统动态仿真软件,由美国机械动力公司(MechanicalDynamics Inc.)所开发。在ADAMS 软件中,要创建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可以使用交互图形环境、部件库、约束库和力库。在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时,通过其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中的拉格朗日方程方法的求解器,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

在 ADAMS 软件里,多种可选模块被提供给用户,包括交互式图形环境ADAMS/View ( 图 形 用 户 界 面 模 块 )、 ADAMS/Solver ( 仿 真 求 解 器 ) 和ADAMS/Postprocessor(专用后处理)等在内的核心软件;此外还有 ADAMS/FEA(有限元接口)、ADAMS/Animation(高级动画显示)、ADAMS/IGES(与 CAD 软件交换几何图形数据)、ADAMS/Control(控制系统接口模块)、ADAMS/Flex(柔性体模块)、ADAMS/Hydraulics(液压系统模块)、ADAMS/CAR(轿车模块)等模块。尤其是本文建模中主要用到的 ADAMS/CAR 模块,它是前 MDI 公司与奥迪 Audi、宝马 BMW、雷诺 Renault 和沃尔沃 VOLVO 等公司合作开发的轿车专用分析软件包,将其公司专家在汽车设计、开发方面拥有的经验进行打包、集成,并通过在 ADAMS/CAR 模块中,成功融入轮胎模块、解算器模块和后处理等模块。使得汽车各个子系统的虚拟原型可以被汽车工程师随意建造,并如同试验真实样机一样,任意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与分析,同时,输出表示操作稳定性、制动性、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性能参数。

二、ADAMS 软件理论基础

(一)、ADAMS 建模坐标系统

在 ADAMS 软件中,三种坐标定义方式被系统所提供:

①地面坐标系(Ground Coordinate System)即绝对坐标系,它被固定在地面(Ground Part)上。ADAMS中所有刚(柔)体部件均以地面坐标系为参照来确定自身的位置和方向。

②局部坐标系(Local Part Reference Franme,LPRF)局部参考坐标系存在于每个部件中-LPRF,其位置和方位相对于绝对坐标系(即地面)来定义,并随部件一起运动。

③标记系统(Marker)在各个部件中,共拥有两类独有坐标系统:一种是固定标记(FixedMarker)――固结于部件上并随其一起运动。相对于LPRF来定义,固定标记的位置和方向并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一般用于定义部件的图形边界、质心、作用力和约束;另一种是浮动标记(FloatingMarker)――约束和一些力在ADAMS中通过它来确定作用力,其位置和方向为自动标明。

(二)、ADAMS 软件中系统自由度计算

在 ADAMS 建模系统中,既有一般约束库,又有基础约束库。其中,机械系统常见的约束被包含在一般约束库中,如转动副、移动副、固定副等等;基础约束库则是一些抽象的约束。

在 ADAMS 软件中,对机构属运动学分析或是动力学分析的类型,由机构的自由度决定。(ADAMS 无法计算超静定问题,故忽略机构自由度小于 0 的情况)。

若 DOF=0,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此时,只需考虑系统的运动规律,而不需考虑产生运动的外力。在运动学分析中,当确定某些构件的运动状态后,其余构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通过机构内部件间的约束关系来确定,并不是由牛顿定律确定,而在计算时,则是依据位移的非线性代数方程、加速度以及速度的线性代数方程迭代。

若 DOF>0,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此时,因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共同作用而引起机构运动,构件运动需满足约束要求和给定的运动规律,即包括静力学分析、准静力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机构运动中的拉格朗日乘子微分方程、约束方程二者组成的方程组,即构成动力学的运动方程。

(三)、ADAMS 的算法

在ADAMS里,面对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中的一系列非线性方程,可以采用修正后的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来迅速准确地求解[26]。根据机械系统的特性,针对动力学微分方程选择不同的积分算法:对刚性系统,可采用变系数的BDF(Backwards Differentiation Formulation)刚性积分程序,它属于自动变阶与变步长的预估校正法(PECE,Predict-Evaluate-Correct-Evaluate)在积分的每一步均采用修正的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对高频系统(High-Frequencies),可采用坐标分配法(Coordinate-Partitoned Equation)和(ADAMS-Bashforth-ADAMS-Moulton)方法。

三、整车行驶平顺性仿真和结果分析

行驶平顺性作为汽车主要的使用性能之一,其主要是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振动或受到路面传来冲击时,将他们对车内乘员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界限之内。因此,在评价汽车平顺性时,我们往往以实车实验时车内乘员对乘坐舒适的主观感受来进行评价,对运载货物的汽车,则还应包括其保持货物的完好性。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蓬勃发展、路面等级的不断提升和汽车设定车速的不断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也越发显得重要,已成为汽车设计者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各大汽车厂商在竞争中赖之以生存的一项重要砝码。

(一)、汽车平顺性的评价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指因路面不平而引起的汽车振动,其频率范围大致为0.5~25Hz。“路面-汽车-人”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可以很好地分析汽车的平顺性。路面不平度和车速构成了汽车振动系统的“输入”过程。在此“输入”过程中,经由悬架、坐垫、轮胎等弹性元件、阻尼元件和悬挂、非悬挂质量等振动系统的传递,得到振动系统的悬挂质量或进一步经座椅传至人体的加速度即系统的“输出”,此加速度通过人体感觉得到的对振动的反应――舒适性来评价汽车的平顺性。通常情况下,还要综合考虑路面与车轮间的动载,以及悬架弹簧的动挠度,作为优化振动系统的“输出”目标。它们均是撞击悬架限位概率和行驶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图1 “路面-汽车-人”系统示意图

整车平顺性分析分别对随机路面输入、三角脉冲路面输入、长坡路面输入进行仿真计算,并分别对各种试验所测量的数据和曲线进行处理,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价。

(二)、三角脉冲输入平顺性试验

1、三角路面生成

根据 GB/T/5902-86 汽车平顺性脉冲输入行驶试验方法的规定,三角形凸块的外形如图2所示。

图2三角形凸块示意图

三角凸块高 h=60mm,底边长为 400mm,B 视情况而定,但是必须大于轮宽。 三角脉冲路面可利用 ADAMS/CAR Ride 里面的 table functions 生成。

2、三角脉冲输入仿真

汽车分别以 30km/h、60km/h车速驶过三角凸块,整车质心垂向加速度曲线分别如图3-图4所示。

图 3整车质心处垂向加速度(30km/h)

图 4整车质心处垂向加速度(60km/h)

(三)、评价分析

在 ISO5631 新草案中对标准环境下凸块脉冲输入对平顺性试验提出了如下指标,座椅表面传递给乘员的最大加速度响应绝对值 ACCmax: ① ACCmax > 43.02m/s^2 时,将危害健康; ② ACCmax < 31.44m/s^2 时,对健康无害; ③ ACCmax 在 31.44m/s^2 与 43.02m/s^2 之间时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结束语

总之,首先介绍了平顺性的主要评价方法,然后分别给出了随机路面、三角脉冲输入路面、长坡脉冲输入路面的生成方法,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整车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所需路面模型,最后对整车刚柔耦合仿真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不同脉冲输入下的整车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随着机械原理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深化,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和增加,教学学时相对减少,但教学目标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学时与内容形成了突出矛盾。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既能掌握主要内容,又有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设计能力,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根据社会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教学中,不仅要强调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注意促使学生在掌握和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具体工程对象思考和研究问题。利用实验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开放条件,组织学生观看常用机构和科研产品,启发学生思考和总结,以探索新的设计方法,提高其创新设计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一体化培养。机械原理课程的许多基本理论都经过严密的推导和论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使用的cAI课件中引入栩栩如生的机构运动仿真模型,可以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把抽象的逻辑推理和形象的机构运动时空关系结合起来,促使其建立工程实践观念。

力求把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机械原理中的许多图解法都具有概念清晰的特点,如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图解法、凸轮轮廓设计和基本尺寸确定的图解法等,而解析法又往往被认为难以给出形象的概念。教学中,通过计算机图形功能和可视化技术,把许多解析法、数值法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使之超出原来图解法的概念清晰程度,并可以改变参数,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把机械原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工程素质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转变

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正确认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灌输式”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达到师生互动,改变被动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选择部分课程内容由学生主讲,老师总结点评,让学生撰写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论文、读书报告等,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坚持感知(具体)一概括(抽象)一应用(实际)的认识过程,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建立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用实物、模型、挂图或多媒体展现机构和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知识的结论并应用于实际。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基础理论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将新的概念、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增加课堂信息量,引导学生涉足活跃的学科前沿。

在课堂教学中,讲、练结合,安排设计性大作业,如机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凸轮机构设计、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和创新设计意识。安排学生上机,进行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和绘图能力。

三、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验证理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创新实践打基础的工程训练方法;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的现场实践。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改变以往那种重知识灌输、轻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方式,要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内容的设置在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创新思维过程的前提下,应将其分为两个层次来设置。第一个层次是将认知性、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相结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较基础课更加接近工程实际,要理解和掌握技术基础课程的一些内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单靠逻辑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把机械产品和各种机构的复杂实物形态信息转化为能够被人的感观接收的具有客体特征的信息,然后再将其转换为适于主体思维进行操作的观念编码信息,有了这样一些信息,在进行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才思喷涌,举一反三。第二个层次是分析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相结合,这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经历了一定阶段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认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开设一些具有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挖掘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方法。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要变以教师传授实验技能和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应根据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和启发作用,留给学生足够的创新空间,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改革课程设计模式,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整体观念和创新意识

大多数高校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的设计都是单独进行的,均以消化本课程内容为基本目的。前者侧重于机构的分析、设计和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后者侧重于零件的选材和结构设计。不考虑总体、不考虑多种因素的限制和联系,达不到各自设计的要求。两门课程设计融合在一起,变成综合性课程设计后,可从机械设计的全过程出发,做到课程设计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两门课程设计合二为一后,要同时满足两者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要能覆盖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既要包括机构和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又要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典型零件的设计。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集中式教学为先分散后集中式教学。将执行机构设计的一部分内容融于机械原理教学中,连杆机构内容讲完后,就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将执行机构用连杆机构组合而成,以后每讲完一种机构,学生就可以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最后,学生可通过参观样机、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辅导构思出多种执行机构的运动方案,并对各种执行机构的运动方案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分析,优选出最佳方案。随着机械设计课程的进行,当机械传动部分讲完后,就要求学生进行传动方案的拟定,同时选择电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并对传动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当轴系零部件部分讲完后,要求学生完成轴系的结构设计。这些工作让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借助计算机完成,同时加强对学生结构设计能力的培养。这样,既可使学生在集中教学时间段内轻松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又可使基本设计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更加扎实,还可以大大改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避免理论与实际脱离。

第7篇

【关键词】机械数控专业 现代化 实践 探索

一、专业现代化建设背景

随着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需要有文化懂技术的“技术蓝领”。而宁海县是“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和“世界文具生产基地”。全县拥有模具企业1700余家,数控机床420余台,加工中心250余台,制模技工3万余人,年产值30多亿元,中国8%的模具产自宁海。全县共有文具生产企业近300家,年销售额达20多亿元。另有五金工具企业300多家,年产值20多亿元;汽车配件企业近100家,年产值达10亿元。随着模具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工人,每年需增加数控技术工人3000余人。宁海县职业学校机械大类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招生十分红火。据县科技局统计、预测,至2007年该县企业对数控技术工人的年需求总量超过1万人,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大型的设施设备齐全的数控技术教育实训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数控技术人才的输送基地与储备库。培养急需的现代化数控技术人才,职校义不容辞担当此重任。由此可见专业现代化建设是培养现代化技术人才的核心,也是现代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

二、专业现代化建设实践

(一)实验实训设备现代化

该校现拥有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专业课实验室11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321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24台。基础实验室内配置了Auto CAD2000、精雕雕刻仿真系统和浙大辰光铣削加工仿真系统的软件,分为Auto CAD电脑房、精雕造型室、CAD/CAM编程室和电子阅览室,提供学生CAD制图、精雕编程、造型和cimatron编程、造型和模拟仿真。专业课实验室有3个钳工实习工场,200个工位、钻床20台、砂轮机1台,能提供200名学生同时钳工实习;1个数控(精雕)加工实验室,5台精雕数控机床,学生将编好的程序上机操作,同时对外加工;1个浙大数控模具加工实验室,1台浙大辰光CGM6500机床和5台浙大辰光CGM4300机床,学生将编好的程序上机操作或直接手工编程操作;1个数控加工中心实习工场,台湾高峰加工中心机床,学生编程操作;建有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电加工实验室各1个。

(二)师资队伍现代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的建设是物质基础;教育体制、办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核心,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宁海职教中心专业师资以本校教师为主,同时聘请高校教授和企业技术骨干为补充。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双师型教师24人,已有6人取得高级技术等级证书。3名教师获得美国Auto Desk公司的CAD辅助设计培训师资格证书。外聘教师11人,外聘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等级的教师有8人,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专业师资队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科研能力

机械专业是该校的龙头专业,专业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每年承担两个以上校级课题、两个县级课题和一个市、省级课题,同时还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和参与县重大课题的合作研究。近三年共有48篇专业教学论文在县论文评比中获奖,28篇论文在市教研室论文评比中获奖,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性刊物公开发表,2部科技著作出版,已完成1项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2项市级课题。《精雕模式实践的研究》获浙江省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五届职教优秀论文一等奖。《分层教学实践与探索》获宁波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校教师编写的机械类专业复习训练——基础理论和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校本教材被上海东方激光教育文化有限公司采纳,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并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2.专业技能

为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浙大数控辰光培训、车工培训、钳工培训、CAD培训和下企业实训。4人取得钳工高级工资格证书,2人取得高级计算机操作员证书,19人取得中级车工资格证书,9人获得中级钳工证书,3人具有AUTOCAD软件认证教师资格证书。在县、市各项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1名教师在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名教师在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30人次教师在县技能竞赛中获奖。

3.教师的培训

该校一贯重视教师培训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2000年职代会上通过了《师资队伍培训规划》,力争在2005年前专业基础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达到85%以上,实习指导教师达到高级工或技师水平。目前该校已提前达到该目标。通过校本培训、研究生进修、学历提升、国内外考察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内职教领先技术的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训,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水平;派学科带头人到德国接受“双元制”模式培训。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培训使教师知识得到了优化组合,一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三)办学模式现代化

1.校企合作(紧密型)

走出校门、开放办学,成立专业委员会等,以打开局面,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学,建立起以联合促发展,以科技促教学,把生产转化为利润,用利润增强办学实力的良性循环,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

(1)“精雕模式”是以校企合作教育为前提,借鉴和吸收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敏孚”机械系校企合作模式,抓住校企合作教育的关键点——共同育人,北京精雕公司负责提供软件、设备、指导老师和培训专业教师,并与该校教师一起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写进教材,及时传授给学生,按照企业技术人员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很强的顶岗能力。该校把优秀的学生输送送到公司,作为公司的技术员为客户服务,同时该校还利用精雕设备为其他学校制作校徽、校牌,并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这样不仅创造一定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顶岗的能力。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根据企业要求开展订单培训,向企业输送技术人员。三年来,该校向北京精雕公司输送了200多名优秀毕业生。

(2)与宁波双林集团的联合办学,借助模具厂的设备与工作实践环境,将课堂搬到企业车间,学生走进车间,为学生提供平时课堂实践的模拟教学与预岗实习的锻炼机会。

(3)该校利用现有设备,为一些模具厂开展对外加工服务,使企业生产走进课堂。校企互相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援助,同时为企业与学生就业搭建一个双向选择的平台。

2.与名校合作办学

该校采取“上靠、下挂、横联”的多维合作形式,积极与高等院校、兄弟学校开展“3+X”、“2+Y”模式的教育,实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校际合作上不断创新办学形式,积极开展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教学实践。如: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浙江大学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联办“3+2”机电一体化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宁波技师学院联办“2+4”机械工程专业;与陕西省建筑工程中专机械专业联办“2+1”机械专业,为中西部大开发培养紧缺的复合型人才。该校是全国中西部联动教育合作顾问单位,在省内温州、泰顺县, 省外陕西、贵州等地设有教学点。

三、主要成果通过数控专业现代化建设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机械专业不断提升

目前机械数控专业是该校重点专业,县骨干专业,市现代化专业、省示范性专业、市首批高技能(数控技术)培训基地、浙江大学数控模具宁海培训基地、国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学生技能操作、高职考成绩和社会培训等方面初见成效。

(二)课程体系改革和校本教材的开发硕果累累

该校按照培养机械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适应用人单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借鉴“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尤其是校企紧密型合作办学模式——精雕模式,对该校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同时采用选修课、分层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使各个阶层的学生得到发展。该校还根据现有教材的现状和职高生的特点以及该县产业的需求,该校开发了四类校本教材——技能操作类:精雕雕刻软件JDPaint简明教程、钳工生产实习习题册、AutoCAD上机指导及练习、数控机床加工及编程;专业基础知识类:数控机床操作入门、计算机基础教程及练习册;健康成才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心灵故事、成长之路;高职类:机械类专业复习训练基础理论和综合测试卷集。

(三)毕业生供不应求

近三年累计毕业生908人,平均一次就业率100%,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当地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毕业生已走上创业之路,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殷永生同学已成为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任集团公司体系管理者代表,主要负责集团公司新产品研究开发、工程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模具设计制造管理等。陈有甫同学进入双林公司后,由于技术过硬,工作出色,现任双林公司总部工程技术副部长,分管公司的模具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柴振炎同学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宁海电子电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天鸿现任天鸿文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年产值达5千多万元。

(四)学生操作技能成绩突出

初级资格证书合格率100%、中级资格证书合格率95%以上。在各级技能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省部级二等奖1项;市局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县级一等奖2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5项。经常代表宁海县参加市技能竞赛。

(五)利用专业优势,开展“订单培训”

时至今日,机械、精雕专业师生开展了5次科技下乡活动,共培训学员308名,其中283名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根据企业需要共培训中级钳工500名,合格率达100%。CAD制图培训共开展10次,人员达600名。2003年7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数控机床操作培训,共培训30人。

四、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展望

机械数控专业近几年在现代化专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同类学校中已处于领先水平。建设好现代化专业,有利于促进机械专业的进一步做精做强,有利于培养更高规格的机械数控人才,有利于促进产业经济的更大发展。因此,该校将以机械专业为龙头,带动各产业的连续、滚动发展。经过几年打造后成为当地拳头专业,在完成宁波市现代化专业、省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把它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和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这就必须在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备和基地建设上继续努力。

(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到2007年,文化公共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达到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达到100%,实习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工或高级工资格;继续引进和聘任一批具有多年数控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高工担任实习教学和就业指导辅导员,继续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建成一支校企联合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实验室和实验工厂建设规划

该校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今后三年将继续分期投入800万元,建立机械数控系列实验室和生产型数控加工实验工厂,拟建数控车削实验室,内配10台数控车床;拟建数控铣削实验室,内配10台数控铣床;拟建生产型数控加工实验工厂,内配加工中心各1台;数控深孔钻床1台、电脉冲3台、数控慢走丝线切割1台、线切割2台、中捷摇臂钻床3台、行车(5吨、10吨)各1架、磨床1台。此外,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原有三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在宁海范围内再建立3~5个机械实习基地。

(三)人才培养培训规模

第8篇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入学质量,吸引优秀生源攻读博士学位,增加博士研究生群体的创新能力,我校2017年继续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称“直博生” )。将结合推荐免试硕士生工作进行直博生招生工作,从具有学术型推荐免试水平的我校特别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中选拔。

一、 招生专业及学制学费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招生名额

081901

采矿工程

4

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

6

083700

安全科学与工程

4

080104

工程力学

2

081401

岩土工程

4

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

5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2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2

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3

直博生学制为5年,学费为10000元/年。

二、奖助办法

1. 国家奖学金:按国家及学校文件评选。

2.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我校基本学科年限内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

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

金额:博士研究生12000元/年

发放:分10个月发放(每年7月、8月停发),博士1200元/月

3. 学业奖学金: 一等学业奖学金占20%,18000元

二等学业奖学金占40%,15000元

三等学业奖学金占40%,12000元

每年11月30日前一次性发放。

三、申请条件

1. 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备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 英语六级成绩425分以上;

4. 勤奋好学,思维敏捷,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四、申请

考生可先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推免生预报名系统”219.242.64.66/open/RecruitTkssTmYbm/signin.aspx ,注册报名,待学院组织复试后,需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推荐免试服务系统”报名,并接收我校待录取通知。

考生可将以下材料交寄至相关录取学院。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一份;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两份(需要2名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分别推荐);

3. 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一份,并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

4. 申请人还可提交在学期间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及参加各种学术科研活动的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

五、考核与录取

1. 对于申请直博的推荐免试生,各有关学院应在本人申请和专家推荐的基础上,在复试增强对学生的考核,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形式;考核的内容须根据本校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重点考核考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的水平和从事实际科学研究的能力。

2. 拟录取的直博生,须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点击回复同意。

3. 学校将于次年6月份发放录取通知书,入学时间为次年9 月。

4.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将取消其直博生资格(一并取消推荐免试资格)。

(1)本人提供的材料与事实不符。

(2)申请人在本科第四学年学习期间有不及格科目。

(3)本科期间,受到纪律处分或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未通过。

(4)毕业论文未取得良好以上成绩。

(5)在毕业时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

(6)不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六、其它

1. 直博生在学期间不能申请自费出国留学,可参加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计划申请出国留学;

2. 凡中期考核不合格或个人原因退出学业者,按结(肄)业处理,学校不负责其就业事宜。

七、联系我们

暑假期间如有问题,可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所在学院联系咨询。

学院

联系方式

邮箱

资源学院

62229053

fengyufeng88@163.com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62339307

dcxy@cumtb.edu.cn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62331345

201253@cumtb.edu.com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62331743

见下表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62331737

lijian200@126.com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系别

所含专业

联系人

邮箱

机械系

机械设计及理论

郝雪弟

hxd2003@126.com

电气系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第9篇

关键词:本科生;班导师制;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287-02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导师制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师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业,还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培养,因此导师制对大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的机械学科高级应用型人才,我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于2002年试点开始试行辅导员管理体制下的班导师制。即新生入学伊始,就选派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一个专业班级的班导师,并于2005年全面推行实施。

1 基本做法

1.1 导师基本条件

本科生班导师制有别于研究生的导师制,在传统的研究生导师制中,导师是指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它要求具备副教授等相应的技术职称资格,而本科生导师则不同。一般来讲,本科生导师原则上由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担任,要求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特点,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同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兢兢业业的态度,乐于与学生交流的助教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导师。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个人品质非常重要,德才兼备的导师才是最需要的。

1.2 导师的职责

本科生班导师制,要求导师的职责是全方位的,要真正尽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职责,对学生进行包括思想教育、专业课学习、科研立项、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就业方向的点拨。但导师不应该成为“保姆式”的,应该着重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从中寻找一些优秀学生、好苗子,连续培养,从学术上体现出来。另外,导师制在前后期会有变化,在大一、大二时期导师较多地负责指导学生在思想、选课以及其他方面遇到的种种具体难题,大三、大四导师就可以负责学习方面的任务为主,在论文、就业方面多下功夫,体现“导师制”的过程化管理手段。导师首先必须了解这个思路,才能够有的放矢,并且要处理好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和指导本科生的关系。

1.3 导师的聘任和管理

新生入学伊始,系部向教师提供学生专业班级对导师的需求,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申报,系部根据申报情况进行考核聘任,导师的任期一般为二年或四年。同时健全激励机制,实行“学生评师”制度,按学年组织学生对导师进行问卷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的,取消导师资格,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并记入教师年度考核档案。专任教师均有义务担任导师工作,凡要晋升高一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必须至少担任二年以上的导师工作,并且考核必须合格。导师在受聘期间,享受导师津贴。

2 作用

2.1 稳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大学新生没有清晰的专业意识,对于专业通常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甚至对专业产生困惑,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专业情绪。而过去只靠专业老师几次讲座加上辅导员的说教,不能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自从推行班导师制以来,班导师可以经常与学生沟通,一对一的做工作,通过自身实际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对2003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报考动机中急于解决就业问题的由49.6%下降到18.2%;在对本专业认识调查中不喜欢本专业的由40.2下降到15.8%;在毕业后打算中只要解决就业问题的由51%下降到17.6%。因此通过班导师加强对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相对于过去是成效显著的。

2.2 优化了学生班级的学习风气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主要依靠年级大会和专业学生会议来要求和管理班级,而且主要依靠班级学生干部来自我管理。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说教多,不能够照顾和关心到每个同学,加之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就会感觉无所事事,因此玩电脑游戏、通宵上网的人多,期末考试不及格的人多,留级退学边缘的人多,厌学的人多。而自从推行班导师制以来,很多学生稳定了专业思想,明确了大学学习的目标,从而使游戏上瘾和厌学的人大为减少,留级和退学的人大为减少(其中我们将2003级与2001级的学生进行了总体对比,中途退学的学生2001级共有8人,而2003级仅1人),优化了学习风气。

2.3 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导师制是一种能够充分展现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标新立异的教学制度,使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中不断学到新知识、产生新发明和创造,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习潜能发掘,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改变了过去学生的创造性被抑制,个性和能力都不能充分发展,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优秀人才的弊端。在导师制下,学生选择理想的导师和感兴趣的学习方向,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将过去的“要学生学”变为现在的“学生要学”。导师拟定课题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课题由导师指导,使学生尽早了解学科前沿,知道了什么是科研,怎么做科研。培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弥补传统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和个性培养的不足。

学校和我系根据学生科研申请情况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进行创新科技活动,每年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一次科研课题立项活动,我系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地区及省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尤其是参加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2005-2007年我系共有72项校级科研立项,资助经费3.2万元。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导师们的精心指导下,近三年来学生共计发表学术论文7篇,科技奖励24项。其中在2005年中南六省机械设计与制造创新大赛中,所选送的5件作品,2件和3件分获一、二等奖,获奖等级及数量居湖北省高校第二名;在2005湖北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1件、4件和3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在2006湖北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所选送的8件作品,1件、2件和5件分获一、二、三等奖;并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其中全省只有两所二本高校取得了一等奖,我校荣膺其一;在2007年中南六省机械设计与制造创新大赛中,所选送的5件作品,2件、2件和1件分获一、二、三等奖;2008年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作品正在设计制作中。

2.4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导师们经常向学生介绍社会需求和择业考研情况,并以自身学历影响学生,使很多同学们在低年级就确立了考研这一目标,同时导师以社会的需求和个人更好的发展来鼓励学生提高学历,并指导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报考硕士研究生,如何复习考研课程等。大大提高了应届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同时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团队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增加一定的社会经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减少学习盲目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自推行班导师制以来,我系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98%之间,而在推行之前只有80%~90%之间。

3 建议

要扎扎实实地把本科生班导师制推行下去,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科发展动力,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在制度的制订和落实上下功夫,也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建议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

(1)要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加强对导师的动态管理和中期考评,实行学工处、教务处、人事处和院系联合考评,四方齐动,通过规范、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使每位导师明确自己的“责”。其次要“放权”于导师,导师应在学生的评先评优、奖学金、党员发展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权利,甚至是一票否决权。再次,要多层次、多角度体现导师的“利”,一是通过考评,对表现突出的及时表彰,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二是对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成果,要在各种考核、职称晋升中同样作为导师的科研成果来对待;同样对于考评差的导师要及时帮助查找原因,并促其限期改正。在此基础上,拉开津贴档次,以激励导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2)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教师在引导学生从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实施中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要耐心引导、训练学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研究中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法。由教师提出课题并给予其相关的参考资料,教授其关于资料整理、归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可行性分析的目的确定对比方案,分析资料,并作出判断。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提出设计思路,并在活动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

(3)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有的班级的参与比较被动,不愿意主动与导师联系,没有长远打算,这些都使实施效果受到直接影响。实践证明,教与学双方的主动自觉、相互配合是班导师制取得成效的保证。

本科生班导师制是一种有效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弥补学校生源质量、教学基本条件和师资条件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生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方赛迎. 本科学生导师制的制度完善探讨[J]. 教学研究,2006,(5).

第10篇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 325025)

摘要: RV减速器产品的关键零件是摆线轮,摆线轮零件加工一直是企业生产制造的难题,本文探讨了摆线轮零件加工工艺设计,通过此工艺来保证摆线轮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要求。

关键词 : 摆线轮;加工工艺;RV减速器

中图分类号:TH1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062-03

基金项目:本文是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G20120011)“基于救援机器人的RV减速器研发”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红(1968-),女,江西南昌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0 引言

近年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推出“机器换人”工程,把机器人、高端数控设备的应用推向了,但基于机器人的RV减速器一直是个技术难题,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工作性能指标。RV减速器是一款刚度最高、振动最低的机器人用减速器,能够提高机器人工作时的动态特性,减小传动回差,而且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传动比范围大、承载能力大、运动精度高、传动效率高等优点。RV减速传动装置不仅在机器人中使用,在数控机床行业也广泛应用,例如:数控车床(NC)主轴分度驱动;加工中心(MC)坐标轴的驱动;工厂自动化(FA)领域、柔性制造单元;精密伺服机构等。

当下中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发展中,工厂自动化生产线日益增多,机器人、数控机床的使用在企业日益普及,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科技进步,对驱动机器人、数控设备的RV减速器工业化市场前景广阔,社会经济效益可观。

RV减速器产品在结构上由一级渐开线齿轮传动和一级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串联构成,渐开线齿轮传动构成第一级传动,摆线齿轮行星传动构成第二级传动。第二级针摆传动中摆线轮与针齿壳的啮合传动,在结构上采用无针齿摆线内齿廓结构,即内齿廓不采用针齿滚动,而是直接使用摆线齿廓,这种结构对于摆线轮和针齿壳的零件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硬度、强度、动平衡要求更高。为了提高RV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并使机器工作时内部受力平衡,动力由齿轮轴输入后,由两个从动齿轮分别带动两根曲轴同步驱动摆线轮工作。RV减速器第二级传动就是由曲轴驱动摆线轮作行星运动,为了载荷平衡,一般用两个摆线轮,呈180度倒置安装,摆线轮与针齿壳相啮合产生减速运动,减速运动经曲轴拨动输出盘输出。

从RV减速器产品的结构剖切,可以发现RV减速器产品中最为关键的零件就是摆线轮与针齿壳,本文专题探讨摆线轮零件的加工工艺。摆线轮零件的材料是轴承钢GCr15,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达到5、6级的高精度;粗糙度数值要求低,达到Ra0.8或Ra0.4;摆线齿廓曲线要求修形精准,齿廓周节公差0.03mm,周节累积公差0.075mm;为保证摆线轮齿廓的强度、硬度要求,齿部淬火热处理,硬度为HRC60~64,摆线轮零件工作图如图1所示。

1 摆线轮零件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为了有效控制RV减速器新产品的研发质量,笔者引入了源自日本的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以下简称QFD)原理及技术,通过实施QFD建立了RV减速器工艺设计、生产控制质量屋,对RV减速器新产品进行了面向对象需求的设计,归纳抽取出摆线轮工艺设计、生产控制阶段的关键特征要素。摆线轮工艺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2 摆线轮零件制造过程质量控制

摆线轮零件生产控制阶段的关键要素如表2所示,关键要素参数值见表3,关键要素参数表就是摆线轮生产控制质量屋。

综上研究,将表1、表2、表3整理成摆线轮零件加工工艺流水卡,详见表4。

通过RV减速器样机试制、摆线轮零件加工实践,笔者发现在摆线轮零件生产过程中,基于QFD的工艺设计、生产控制质量屋与零件加工工艺卡、工序卡同步控制零件加工质量,本文所探讨的摆线轮加工工艺节约原材料40%以上,节约工时50%,节能降耗10%,提高工效1倍,完全能够保证摆线轮零件的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贺卫民.摆线齿轮计算及数控加工[J].山西机械,2003(9):40-41.

[2]张敬东.摆线齿轮的数控加工[J].现代制造工程,2005(3):49-50.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英语差异化教学,学习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更要满足学生的需求。

1.学生特点分析

现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至于中小城市,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村地区。相对于本科阶段学生而言,学生背景更复杂。他们的个人素质,文化程度有较大差异。尤其独特性。

其一,文化基础较差,由于教育的不均衡性,农村学生的基础,尤其是英语的基础较差,学习的困难也较大。学习的主动性也较弱。需要一套不同于本科院校的管理和教育方法。

其二,学生的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技能的高级蓝领工人。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而英语可以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是一门不可缺失的语言工具。

其三,学生个性突出。和同龄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具备当代青年人的共同心理特点。勤于思考,个性突出,批判性的思维,独立自足的人格意识等等。情感世界敏感而丰富。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英语教育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一种全面掌握能力,又要把握个性化的需求。

2.学生行业英语基础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高考英语成绩普遍较差,在农村初等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英语普遍注重于单纯的单词记忆和运用,是一种大而不全,细而不精的学习,没有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没有发展成独立的能力。另外,在初等教育中,学生都是以高考为目标,没有机会,更能没有动力和意愿来学习行业英语,在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普通英语基础就不好,行业英语的基础就更无从谈起。

3.学生英语需求分析

根据打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具有熟练技能,并取得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证得高技能人才。学生部仅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得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是一种专才,而不需要通才。现代很多理工科专业方面的先进知识都有西方发达国家所掌握,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而我们的学生要了解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就不得不运用到英语。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学生需要的英语学习就着重于行业英语。对以一般的听说练习的需求就不那么迫切。他们只需要能读懂他们专业的行业英语就可以了。例如,机械系的学生对机械专业英语的需求就是了解认识一些经常可能用到的专业词汇,能够阅读机械方面专业的文章。例如,在阅读时候知道machine是机械的意思,machinist是机械师、钳工、机工的意思,而Machinetool是机床的意思,并且能够对文章的意思有大概的了解。同样建筑专业需要建筑英语,汽车专业需要汽车英语。计算机专业需要计算机英语。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对理工科学生来说,行业专业英语是我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更加需求的东西。因为行业专业英语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满足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要求。

4.教师英语教学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之相应,对我们的英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前面我谈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行业化专业英语的要求非常迫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没有一定英语基础作为前提的条件下,就去学习专业行业英语,其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的公共英语教育就应该担当起夯实英语基础的角色。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夯实基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夯实基础以后,大力加强对专业行业英语的教学。

而在行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所取舍。并不一定要求他们打而全的掌握所学的行业英语。应该有重点的学习其中一些部分。例如,就英语听说读写这四个最基本的要求来说。在一般的英语教学中,听和说被放到了一个很主要的位置,听说是用英语交流的基础。听得懂,说不出或者说得出,听不懂,都没法进行交流。但是,在行业英语中,我们对听说的要求就应该放到一个相对来讲不那么重要的位置上。而把重点放在阅读和单词记忆上面。大家知道,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是,基础也可以有侧重点。对单词的要求可以是:

单词的记忆并不要求能够准确的记忆和写出每个单词。有时候甚至可以不要求会拼读每个专业单词。只要求学生在看见这个专业单词时,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不影响阅读就可以了。在这个基础上,加大力量培养学生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其要求就是能够独立的,在运用一定学习工具的条件下,读懂一般的与专业相关行业专业的报刊,书籍。因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要求是用来阅读与其专业相关的内容,掌握了解其专业相关的领先科技,从而学习其先进技术的一门工具。是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武器。

高职教育的目的和其他教育目的的不一致,决定了其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性。学有所用是对高职教育目标的最贴切形容。行业英语的学习不是为了简单的用英语交流。行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毕业后的专业发展需求。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能够不断学习和及时的了解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和现状,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行业英语的学习恰恰满足了这种需求。

第12篇

Liu L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Xi'an 710065,China)

摘要: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理工科专业尤其需要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本文以如何培养学生工程素质方法为主线,如何在工程素质培养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为途径,构建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通过实践经验,对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一系列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实际运用此方法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革、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和硬件支撑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Abstract: The core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train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engineering students need to develop quality and Sci-tech innovation projects in particular. In this paper, the main line is how to train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tech innovation and to build Sci-tech innovation system. It analyzed how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Sci-tech activities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 It improved engineering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a series of competitions, and achieved the aim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n use of this way. Reform measur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ourse cont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and hardware support and so on.

关键词: 机电专业 科技竞赛 工程素质 科技创新

Key words: electrical professional;technology competition;engineering quality;technology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37-02

0引言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重视机电类大学生工程素质尤其是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的核心是机械设计和制造能力以及相关的自动化控制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4年的大学教育,而其中重要的培养环节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来加强其工程素质的训练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依据大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构建学生的科技活动体系,才能有效地完成工程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的任务。

对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的工程素质,一定要具备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来支配他们的工程知识及习惯。那么怎样教学才能在工程技能教学过程中及一些大赛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呢?

1以各种竞赛为龙头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我院逐步确立了以各种竞赛为龙头的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大学生通常思想活跃、自信心强、勇于表现、富有竞争意识和敢于创新,所以选择以各种竞赛为龙头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挑战性、竞争性和成就感。各种科技竞赛项目,如“机器人竞赛”、“无碳小车”、“飞思卡尔杯”、“博创杯”、“大学生科技制作”等专业覆盖面广,既需要机械专业的学生也需要电类专业(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参加这些大赛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另一方面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路宽阔的学生会有很多种创新方案,逐个实验,逐个排除,制作出最终的参赛作品。我系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和电信工程专业,因此在开展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方面具备有利条件。近年来,我们参与的国内各种比赛获奖人数逐年递增,我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使学生走出校园开阔了眼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机电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2通过各种大赛加强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联系适合的企业单位,与他们签订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遣经验丰富的员工到校内基地如工程训练中心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最主要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方法就是以各种大赛为背景,提高他们的工程素质。这次我们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陕西赛区)“无碳小车”大赛就是一个范例,在制作小车的过程中,指导老师每天亲自去实习工厂,有手把手的和他们一起调试,既锻炼了他们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又让他们熟练掌握了各种机床的操作能力;另外在装配过程中又锻炼了他们理论知识怎么合理的在工程中应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工程实际和理论知识的关系。另外在这次大赛中学生从一味的只知道使用机床到熟练精确的掌握了机床,从刚开始对工程图中公差与配合的初步理解,到在工程中怎样才能合理快速的满足公差要求。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工程素质,还在工程素质培养中锻炼了他们科技创新的能力。

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既懂现代制造技术,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有广阔的发展市场前景。目前我院机制专业基本上是参照普通高校相应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面对市场,专业教育除了和普通高校机电专业一样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外,对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培养尤其重要。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工作能积极尽快的投入工作中,以利提高我院的知名度。

3以各种大赛为契机,科技创新为目标实现课程改革

3.1 系列化课程的建设科技创新与竞赛活动是课内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延伸,要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就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我系注重系列化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建设,在大一大二以基础训练为主,主要开设了“机械CAD”“工程训练”、“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等课程;在大三以综合性创新型训练为主,主要以了“科技创新训练”“机电一体化系统”等课程;在大四以专业课程训练为主,开设了“PLC”“单片机”等课程随着系列课程的递进开设,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逐渐丰富,实践能力得到了系统性训练,自然就成为科技竞赛活动及工程训练大赛中的骨干,从而保证了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大赛指导教师应由双师型教师担任。专门负责该大赛组织和指导工作,并且由教学和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和青年教师配对。这类教师的工作以实践教学为主,平时应深入生产实际,掌握有关企业的产品工艺、生产设备及企业管理等方面情况,在收集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学生工程训练计划,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克服了以往指导教师不熟悉企业具体情况,经验丰富的教师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年轻教师能将一些新的理念带给学生,有利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2 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培养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我系加强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最主要的是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课程设计题目《减速器的设计》,而让一部分学生对无碳小车进行设计,这是我们这次课改的重大突破,事实证明我们的课改是成功的。因为这次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陕西赛区)“无碳小车”设计我们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三个二等奖。其中在机械部分,要求学生利用MATLAB仿真模块和三维软件建立机械系统模型,并对其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力要求等进行分析与计算。另外在其它课程的改革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讲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并随着学习进程布置相关的设计题目,或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选题目;学生则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来完成设计任务。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资料查找、设计方案讨论、设计图纸绘制等,教师随时答疑解惑。这两年我们就是把第四届和即将举办的第五届 “飞思卡尔杯” 和“博创杯”大赛作为我们其它课改的一个主要内容,并且取得了西部赛区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4合理定位本校的构建目标

4.1 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育奠定师资基础。

4.2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奠定物质基础。

4.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实践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培训、数控技术综合实习、计算机绘图技能培训、CAD/CAM应用技能培训等。

4.4 技能证书与毕业证书相结合,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教育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保指导教师到位,即确定竞赛项目或活动项目的负责人,明确任务和工作量以及相关经费,构建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队伍。

二是通过立项,保证实验、模型制作等一条龙服务。

三是建立教研室与团委组织的联动机制,即教研室负责委派指导教师,团委和学生会负责组织学生。我们在各种大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强大的组织功能,从组织学生组队报名参加学院的初赛、决赛到参加国家级赛事的人员组织、现场安排以及争取社会赞助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样的组织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才能,又使教师摆脱了事务性工作,从而便于集中精力进行技术指导。

最后还要鼓励大学生撰写并发表科技论文,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5小结

本项目以陕西省第二届工程训练 “无碳小车”大赛、“飞思卡尔杯”、“博创杯”、“大学生科技制作”、“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大赛为研究对象,加强学生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各种大赛所需的实验平台和仪器,编写相应的指导书。通过这些科技创新项目,又会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学生,从而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得以真正实现。最终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田野,钱桦,陈劭,张健.以科技竞赛为龙头构建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J].中国林业教育,2009(2):43~45.

[2]王新辉,张跃勤等.电子信息工程类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20~23.

[3]李志,王麒凯,熊娇.大学生就业素质现状的实证研究[J].青年探索,2009(3):64-67.

[4]孙方红,徐萃萍.完善工程训练内容和手段,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2):21-22.

[5]竺志超,王勇,祝洲杰.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强化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10(1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