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14:1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品管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品管圈;质量;管理
品管圈(QCC):Quallty Control Circle,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形式,是以人为本的品质管理,注重员工个性潜能的激发和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品管圈”通过发挥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营造民主团结的集体氛围,从而达到人人自觉参与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的目的。我院今年举行护理“品管圈”活动动员大会,供应室也积极参与“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面对本圈活动进行总结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科共有员工16人,护士9人。
1.2 确立圈的成员和圈名、圈微、圈义 采用报名或推荐方式产生8名圈员,自主选出1名圈长。护士长为辅导员,确定圈名,圈微,和圈义,圈名通过投票表决,CSSD成立了“助力圈”。圈长职责:负责整个活动的开展,主持圈会,制造出全员参与,全员发言的氛围,领导品管圈进行各项活动,圈组活动的工作分配及追踪,关心圈员并协调好人际关系。
辅导员职责,指导圈组如何开展工作及达成目标,掌握品管圈,活动全局,辅导圈组,提供技术和资源的帮助,参加圈会,参与讨论,圈名、圈微、圈义的确立能够增加活动的趣意和凝聚力。
1.3 活动计划 包括主题选定,拟定活动的计划表,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和审批,对策事实及检讨和成果确认,活动标准化,成果报告与发表。
1.4 实施 进行对策实施和检讨。
1.5 确认 进行对策效果后确认,无效再进行解析,对策拟订,实施和确认。
1.6 处置 检讨与改进,并制定标准化。
2 讨 论
2.1 计划
2.1.1 主题选定 圈员会议中提出问题,包括对工作中关注的,感兴趣的,有疑惑的,想学习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共汇总记录了5个主题内容,涉及工作的各个方面,有减少无菌物品发放误差,提高清洗质量,减少借条漏登问题,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减少纸塑包装袋的浪费,主题选定即根据主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根据评分总分高的可选定为本次圈活动的主题―降低无菌物品发放误差,见表1。
2.1.2 拟定活动计划表 确定活动期限,确定每个步骤活动内容,每个圈员分工进行活动进度的监控。
2.1.3 现状把握 绘制工作流程图,任务圈员自制表格数据收集,每天记录无菌物品发放情况,本次品管圈改善的重点是如何减少无菌物品发放误差(包括发错无菌包或发放无菌物品未记录)。
2.1.4 目标设定 有科室圈员共同制定,讨论目标达成的可能性,是否为能力所及,是否能在活动期限内完成,以达成的可能性约为50%值为目标。
2.1.5 解析 解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圈员充分讨论,剖析透彻,追查原因运用QC手法,绘制鱼骨图,根据所有原因进行员的评分,按照原则选定了以下原因:无菌物品从无菌柜取出时,未核对,回收物品时核对不清,回收物品交接不清,发放无菌物品核对不仔细,发放物品交接不清,人员培训不够,无菌物品标识不清楚。
2.1.6 对策拟订 原因确定后,头脑风暴讨论,踊跃提议各项可实施的对策,全体圈员就每一对策评价项目,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对策选定。
2.2 实施 实施前进行了全科人员的学习,包括非品管圈成员,使相关人员了解具体实施和进展,实施小组密切关注实施状况,收集数据、措施,包括总结整理回收物品需核对事项,回收交接注意事项,总结发放无菌物品核对事项,发放交接事项,无菌物品架上醒目标志,无菌物品发放记录,加强科室人员培训项目,并纳入科室人员总培训,实施阶段要做到全体圈员参与和关注。
2.3 效果确认 从实施措施以来,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手法、解决问题能力,圈员学习积极性、科室凝聚力、个人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2.4 检讨与改进 品管圈活动结束后,需以品管圈活动为步骤为基础,讨论活动过程中每个步骤进行时所发现的优点和缺点,所有意见提出时需取得全体圈员的共识,活动后“残留问题”也需列出,以便持续追踪,再列出下期活动为主题,进入下一期品管圈活动。
2.5 成果会 通过品管圈活动,为全体圈员提供相互学习与观摩的最好交流机会和场所,增强了圈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圈员的质量意识,也发挥团队精神,激励鼓舞士气,促使圈员们还想继续开展活动。
从2008年吃螃蟹伊始,中山医院的品管圈运动已经持续进行了三个阶段:草创期、推广期、全面开花期,其间结下了累累硕果。
据悉,截至2012年,医院72个科室和部门中的67个科室均参加了不同名目的品管圈活动。共计组织了92个品管圈,登记在册的圈员数有1012人,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院动员、全员参与”的效果。
作为医院的掌舵者,中山医院院长王玉琦高度评价了这项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品管圈不仅是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工具与方法,也是医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还是全员参与医院民主管理的形式,更是医院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
得益于管理者的青睐,中山医院的品管圈运动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试点先行
溯源中山医院品管圈活动,或许不得不提及中山医院内部的一个组织机构――中山医院培训学校。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负责医院内部职工教育的平台,主要通过延请国内外的知名医院管理专家,对本院的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其中,培训的对象既有中层骨干,也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还有主治医师级别的医生。培训的主旨意在为医院储备新生的后备力量。
2008年,机缘巧合,经过培训熏陶的药剂部门、护理部门两位科室负责人先后结识了品管圈这个新兴的管理工具。两位品管圈的启蒙者在冥冥中拉开了中山医院品管圈运动的序幕。
“中山医院的品管圈最早在药剂科和护理部进行。药剂科是源于合资的药厂受训;护理部则是因参加了一个世界卫生组织的质量持续改进项目而接受了相关的培训。”中山医院护理部主任徐建鸣道出了活动的源起。
这种新兴的管理工具一下子就击中了两位科室负责人。在接受初步的培训后,他们均按耐不住心头的兴奋,在各自的科室内搞起了试验田。
在外教的辅导下,两个科室小试牛刀,居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些耳濡目染的圈员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日后医院品管圈运动的种子选手。
当然,这场2008年的自发运动,并没有立刻在院内掀起波澜,而是历经了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迂回过程。
为了跻身三级医院,2010年,多年前被中山医院托管的郊区医院――青浦医院提出了创新管理模式的目标。作为技术支持方,中山医院的药剂、护理两大部门,与青浦医院的相应部门进行对接,为后者正式导人品管圈。
根据青浦医院2010年的工作重点,该院将品管圈作为全院中层干部培训的主题方向,不仅请来了中山医院药剂科、护理部的人员,也请来了清华大学的刘庭芳教授进行专题授课。
由此,品管圈运动开始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全院启动。在刘庭芳教授的主导下,该院甚至一度成为清华大学品管圈适宜性课题组成员。而该课题则是卫生部医管司委托清华大学进行调研的一个重头项目。
2011年7月,由卫生部主办的《品管圈在我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结题会》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召开,官、学、医三界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总结得失。
在此次结题会上,作为中山医院和青浦分院两家医院的法人代表――王玉琦院长对青浦分院的前期试点予以充分认可。
试点的成功,同时进一步坚定了他在中山医院这个大本营启动品管圈的信心。
“我们这代人都学习过矛盾论和实践论。矛盾论就是找出问题,实践论就是解决问题。品管圈其实就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没有学习过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年轻一代特别好。”对于品管圈的内在价值,王玉琦进行了形象地阐释。
在大规模推广前,一些熟知品管圈的先行者在培训学校培训了一支内训师队伍。受训者一边接受培训,一边在5个试点科室进行实战演练。
2012年6月,中山医院的品管圈运动正式在全院推广。推广小组共分为四层结构:领导组、工作组、培训师团队、品管圈执行团队。其中,工作组中还专门进驻了财务专员,以保障资金的供给。
2012年12月31日,中山医院品管圈推广总结大会如期举行,涉及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多个部门92个圈集中亮相,圈活动几乎涵盖了医院的各个领域,一时间蔚为大观(见表)。
中山特色
与众多医院品管圈活动停留在护理和医技科室不同,中山医院的品管圈运动很快就延伸到临床部门,这可谓中山案例的第一大特色。
“品管圈一直以来都在护理部门先行开展。我就是很不理解,为什么不能推广到临床部门呢?”品管圈推行之初,作为医院品管圈主导者的副院长兼内分泌科主任高鑫,一直心存疑窦。
随着熟稔程度的增加,她也逐渐释疑:“我现在反过来想,这主要是因为护理、医技部门的工作性质比较类似。而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工作性质间差异性较大,所以不易推行品管圈。”
饶是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临床部门就此与品管圈绝缘。
“医生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复杂的问题很难用圈去解决,但是一些相对简单或者单一的问题,还是可以尝试品管圈的。”高鑫如是解释。
事实上,在中山医院的心外科,针对如何提高用血知情同意率这个老大难问题,一帮外科医生就捣鼓起品管圈这个新玩意。活动结束后,他们的老大难问题烟消云散,同时居然从中脱颖而出一名品管圈的内训师。
除了临床医生们单打独斗,医护携手合作,共同采用品管圈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这在中山医院也屡见不鲜。某种程度上,这可称得上是中山案例的第二大特色。
就在高鑫所领导的内分泌科,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由高鑫领衔,医护之间组成了一个名叫“雁行圈”的圈组活动。
通过为期两个月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调研小组发现,医生对治疗方法的解释不足、护士健康宣教和解释不足,是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满意度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据此,内分泌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制作了医院各检查地点的简易地图、多个病种的入院告知书、患者胰岛素注射教育流程、患者熟悉责任护士流程等。
通过短短半年的质量圈活动,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就从原先的87.9%上升到95.2%。
在急诊科,医护同样携手组成“救生圈”,集中解决急诊患者的转运难题。
借助鱼骨图分析急诊转运中常见的几大问题――急诊护送人员组成、转运路线、转运过程中配备的物品、转运时间,“救生圈”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构想出一系列的应对方案。
在新方案中,首先,明确危重症患者或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必须由医务人员护送;其次,明确转运时的用品,比如患者在急诊室配备了监护仪器,那么护送时仍然要配备监护仪器;第三是在转运前做好接洽,让接班人做好相关的准备事宜;第四是确定转运路线,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新的转运方案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在接下来的一次转运途中,患者突发意外,却最终幸免于难。
杜绝闭门造车、跨行业取经,这应该算中山医院品管圈活动的第三大特色。其中,内镜中心减少患者等候时间的“镜缘圈”案例,无疑是一个典范。
作为国内最大的内镜中心,在起初设计时,中山医院的内镜中心容纳量只有约两万人次。然而运行到今天,患者量已达到8万人次。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场地局限这一难题时,内镜中心开始打起了向管理要空间的主意。
为了减少患者在院内的等候时间,内镜中心采取了分段预约制,将等候时间细分为8:00-9:00、9:00-10:00、10:00-11:00三个时间段。
通过向银行系统的排队经验学习,内镜中心在门口增设了一个服务台。如此一来,取报告和预约的患者不必进入内镜中心,避免形成拥挤;针对当天预约者,内镜中心进一步将之划分为无痛、有痛等多种情况,从而起到了分流的作用。
正是通过采取改进人工预约方法、加强患者宣教、改革预约单、增加候诊区的提示牌、高峰时间不做治疗等措施,内镜中心成功地将患者内镜诊疗的等候时间由63分钟降至34分钟。
价值所在
品管圈的引入,虽然不能造成立竿见影的轰动效应,但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却是不容小觑。
作为中山医院品管圈的领头人,高鑫无疑从中受惠良多。对品管圈的价值,她已能如数家珍。
“无论是从科室主任层面,还是医生层面,他们都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大了。通过品管圈,他们会发现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也发现了改进问题的方法。”在高鑫看来,正是品管圈的出现,无形中刺激了同侪们的品质意识,减少了医疗风险。
更让人讶异的是,推广品管圈还可以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和沟通能力,塑造员工的性格,甚至为领导挖掘人才提供了另一个途径。
“品管圈虽是一种管理工具,但骨子里体现的乃是一种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实事求是的文化、严谨的文化、合作的文化。”在多轮的品管圈活动过后,高鑫对品管圈的本质有了更多的认识。
关键词:品管圈;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
品管圈 ( 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持续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使每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目的[1] 。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至今已有44年的历史,这是一种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全员品管及持续改进最佳的管理活动,它的有效实施有助于企业品质文化的创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营运绩效,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2]。QCC在国外企业已经成功运用数10年,在日本和台湾等地医院已成功推行[3]。我科根据品管圈的特点,自2013年7月起开始组织活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选出圈员及圈长组建品管圈
2013年6月起开始动员组织学习。7月份开始组圈,以自愿参加的原则8人组成一个圈。圈员具体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6人,大专2人。小组设护士长为辅导员,并选举1名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较强的组员担任圈长,负责掌握具体计划落实情况。并且投票选定圈名(爱心圈)和圈徽。每月集中开会讨论1~2次,全体组员汇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商讨解决在品管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2 实施方法
2.1 主题的选定 通过圈员头脑风暴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选定"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选定理由如下:①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步骤,结合本科室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这一薄弱环节,以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提高穿刺技术。②增强护士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③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护患沟通技巧。④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满意度。
2.2 活动计划拟定 按选定主题,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检讨及改进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本次活动的时间及相关负责人,本次活动计划6个月完成。
2.3 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07月4日~8月31日,调查方式: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每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例数、失败例数及失败原因。调查例数:571例,一次成功例数:361例、失败例数21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63.2%。影响因素中穿刺熟练占48.5%,家长配合占30.8%,环境安静光线明亮占10.3%,心理状态占6.8%,血管条件好占3.6%。
2.4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目标值=63.2%+(63.2%×79.3%×60%)=93.3%
通过柏拉图把改善前与目标值的对比图分析证明本次活动的目标值是可以实现的。
2.5 解析与对策拟定 通过鱼骨图从患儿、护士、环境、其他四个大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患儿哭闹不配合,护士穿刺技术不过硬,光线暗,家长配合程度,护士工作状态等原因,再次通过因果关连分析得出根本原因:专业技能缺乏(理论操作经验不足、实际操作少、担心操作失败、主动性差),沟通不到位(缺乏耐心及沟通技巧)。
2.6 对策实施与检讨 运用PDCA管理工具对主要原因提出对策方案.
2.6.1专业技能缺乏 计划(P)①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加强操作技能培训;②观看他人操作或录像;实施(D)①新上岗护士每月培训一次,护师每季度培训一次;②对于新上岗护 士及年轻护士多提供相互观看及操作的机会;③护士与护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并对年轻护士进行考核;确认(C) 全科护士能按计划培训,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大家主动操作的积极性提高;处置(A) 实施评估效果好。
2.6.2沟通不到位 计划(P)①学习掌握心理护理、沟通方面的技巧;②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家长的心情;实施(D)①耐心、虚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以慈母般的心情对待患儿,获取家长的理解、信任;②告知患儿家长一些配合穿刺的技巧;③穿刺前给予玩具来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患儿的恐惧感;④可通过逗哄、抚摸、微笑等肢体语言来取得患儿的配合; 确认(C) 通过心理护理,多数家长理解、信任、合作度提高;处置(A) 实施评价好。
2.7 效果确认
2.7.1 有形成果 活动实施以后,在2013年11月1日~11月30日对穿刺的患儿再次进行统计,成功率为91.5%,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 (目标值-改善前) X 100%= (91.5% - 63.3%) / (93.3%-63.3%) X 100% =94%,目标进步率 = 【 ( 改善后 - 改善前 ) / 改善前 】 X 100% = 【( 91.5% - 63.3% ) / 63.3% 】 X 100% = 44.55 %。
2.7.2 无形成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我科对圈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自信心,和谐度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制作了雷达图,见图1,图2。
结果表明,实施品管圈后,圈员的以上各方面素质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见图2。并制定了作业标准书进行推广学习。同时住院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逐月提高。
3 讨论
3.1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它是借助于建立静脉通道把药物送入到血液以致全身各个脏器内,具有作用迅速和疗效快等特点,是确保患儿治疗乃至危重患儿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4] ,由于小儿年龄小、血管细、护士穿刺难度大、家长不能有效配合等特点,以致一次穿刺难以成功,家长对此很不理解,极易产生护患矛盾,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5] 。我科将QCC的工作方法运用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护理质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3.2 QCC活动是不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活动。通过QCC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管理,融入了较多的护理文化内涵,如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等,本次活动较规范地使用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再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如此循环从而提高了QCC活动作为管理工具在临床应用的效果。
3.3 本次活动虽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但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除了需要解决头皮静脉穿刺的问题以外,还发现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外渗,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下一步将QCC管理工具用来解决如何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外渗率。
参考文献:
[1]李海燕.QCC活动在创伤外科护理单元的推广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 94~95.
[2]Park MH.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2008,71(3): 205-213.
[3]Marcos E,Fadel E,Sanchez O,et a1.Serotonin-induced smooth muscle hyperplasia in various forms of human pulmonary hypertension[J].Circ Res,2004,94(3):1263-1270.
关键词:品管圈;输液拔针;出血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持续从事各种问题改善[1]静脉输液后拔针操作,是护理操作中简单又微小的基本操作技术。品管圈活动前,我科静脉输液后拔针出血率在5%以上,为加强临床管理规范操作,进一步降低患者拔针后疼痛、出血率,我科自发组织品管圈活动,通过共同探讨,将护理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改进拔针方式、方法、按压时间,有效地降低了出血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瘀青,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4~7月我科静脉输液患者1795例次为对照组,2013年8~11月静脉输液患者1818例次为品管圈组(以下简称品管圈组)。对照组心境障碍467例次,精神分裂症254例次,精神发育迟滞131例次,癫痫所至精神障碍274例次,多动症72例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23例次,神经症474例次。品管圈组心境障碍422例次,精神分裂症251例次,精神发育迟滞147例次,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87例次,多动症62例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24例次,神经症525例次。两组患者都用普通输液器。
1.2方法 2013年我科自发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确定主题"减少输液患者拔针后的疼痛、瘀青、出血保护血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活动流程如下:①针对科室护理人员拔针不及时巡视不到位的现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②分析问题症结,提出现行护理模式中不合理的部分;③拟定改进计划,落实责任制护理,巡视及时到位,实施走动管理[2],减少或消灭呼叫器,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④确定目标,人人掌握正确的拔针、按压技巧,达到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瘀青和出血的目的,保护了血管;⑤将计划实施时间设定为5个月,指定1名成员落实健康教育,2名成员分组技术指导,以便更好把握现状;⑥根据活动计划确定周五为活动日,对现状进行检查,查找落实不力环节,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小组每周一小结,每月小组活动总结讨论及时提出进一步改进计划,最终形成操作标准及流程。
2 结果
2.1患者静脉输液后拔针出血率明显降低 通过品管圈控管,品管圈组对照组患者输液后拔针的出血率、疼痛、瘀青降低,目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通过品管圈建立了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走动管理
走动管理也称巡视管理法,是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斯提出的一种领导艺术,有三大目标即"倾听、指导于协助"[2]。其本质是一种和谐的非正式沟通的氛围。走动管理是医院综合管理的动态管理形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与患者、服务与社会[3]。品管圈活动前患者输液完后拔针,是呼叫护士再到患者床边匆忙拔针,有时患者或家属自行拔针,还有患者受疾病的影响输液中途就拔针,导致按压不到位和按压时间不足,引起疼痛、瘀青和出血,存在居多隐患。通过品管圈活动,实施走动管理,责任到人,能够及早发现患者输液是否通畅,解决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输液完后及时拔针,指导患者正确的按压方式和按压时间,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了,护患沟通更加频繁顺畅,口才愿意与护理人员交流想法和建议,护理人员观察到患者输液的全过程,消灭了呼叫器,提升了满意度。
2.3通过品管圈,建立了标准化的输液拔针流程 通过品管圈,建立了标准化的输液拔针流程。尽管静脉输液后拔针是护理操作中最基本细小的操作,但是品管圈小组成员还是认真讨论仔细研究,在同事身上相互实验,形成静脉拔针前给患者心理安慰,分散注意力,迅速拔针,轻轻按压不搓揉针眼部位,按压时间不低于5min的标准化流程。
2.4 通过品管圈完善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品管圈完善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做法:①每周三下午品管圈小组成员集中组织患者和家属,由资深的从事健康教育的护士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拔针后为什么有的患者会出血、淤青、疼痛等。②针对讲解内容和临床常见问题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和卡片,以便患者及家属更进一步的理解,建立宣传专栏。③进行满意的调查。
3讨论
3.1运用品管圈降低了静脉输液后拔针的出血率、减轻疼痛、减少淤青有质量控制优势 静脉输液后拔针尽管是临床护理操作中细小的操作,但是如果不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就容易导致拔针后出血、红肿、淤青和护患之间的矛盾。运用品管圈进行控管,可以使护士自觉参与到管理中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工作中,从而降低了拔针后的出血率,而且能够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3.2运用品管圈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规范了操作规程 静脉输液拔针,不仅要求护士掌握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穿刺技能拔针技巧,还要熟悉患者病情,了解患者心理需求,这就要求管理者完善科室护士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品管圈活动,落实责任制护理,使得品管圈小组成员必须掌握以上所有内容,才能及早发现患者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每月有计划地进行理论知识培训一次,每周进行操作技能演练,总结上周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改进,让每位品管圈小组成员操作都能形成标准化的流程,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专业素质。
3.3运用品管圈拉近了护患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运用品管圈实施走动管理,责任到人,及时了解发现输液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改变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便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了,患者输液后拔针出血率、红肿、淤青明显降低,患者愿意主动配合,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3.4运用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护理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我科开展"降低静脉输液拔针出血率"品管圈活动,极大地鼓舞了责任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在品管圈活动中,护士分工合作,分段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品管圈活动不公降低了静脉输液拔针出血率、减轻了疼痛、减少了淤青,而且可以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护理队伍的发展。
4结论
将品管圈管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圈员间的相互协作,依据PDCA循环的程序展开,找出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度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等,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4,5]通过品管圈管理为静脉输液后拔针患者,提供了全面、系统和连贯的护理服务,在护理实践中形成了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操作流程,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瘀青,降低了出血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岚,运用品管圈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的实践.这个护理管理,2013.5.13(5):69-71.
湖南省新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省新化县 417600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3 年4 月-2014 年11 月期间将品管圈管理方式应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对比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药物依从性,对比干预前后院内胰岛素保管合格率及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结果:活动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药物依从率分别为90.00%、93.75%,分别与活动前比较,均为P < 0.05;采用品管圈活动后,胰岛素保管合格率、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分别提升至95.38%、99.29%,分别与活动前比较,均为P < 0.0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疾病认知。品管圈活动值得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糖尿病;风险管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不足或利用不当引起的代谢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老年人为糖尿病高发人群,90% 以上的糖尿病属于为2 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都与人们的饮食、作息等方式紧密相关,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病情加速发展,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升其自我护理意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对控制空腹血糖、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缺乏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较差,而年轻护士专业知识缺乏、操作不规范,使护理风险管理难度升高[1]。笔者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以了解其对患者及护理工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4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糖尿患者共80 例,其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龄(57~86)岁,平均(63.5±3.4)岁;病程(1~10)年,平均(4.2±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2]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肿瘤晚期者、有精神疾病史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患者均知情并签定同意书。
1.2 方法
成立品管圈:在全院各护理单元抽取护士2 名,抽取糖尿病专科护士1 名、护士长1 名,共38 名,组成品管圈活动组。对相关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品管圈知识。重点挖掘糖尿病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胰岛素放置不规范,存在错放、混放等问题;部分开瓶后的胰岛素无床号、姓名、时间注明;个别年轻护士对不同笔式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注意事项及方法掌握不到位;末梢血糖测定中有操作不规范现象,如测量手法、消毒方法、滴血量掌握不到位;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欠缺,导致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缺乏疾病知识。制定优化护理流程:优化笔式胰岛素注射器及胰岛素泵的使用流程,优化末梢血糖的测定流程、胰岛素保管流程。杜绝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护理风险。加强交流和学习:定期开展组间交流,总结糖尿病基本知识、治疗及护理措施、康复训练内容、出院指导等,参考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制定健康教育流程。总结管理经验,及时解决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药物依从性、主动咨询意识变化。胰岛素管理合格标准:备用胰岛素无混放、错放、过期出现,及时丢弃患者多余胰岛素,开瓶后的胰岛素注有姓名、床号、时间。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标准:考核分在85 分及以上(100 分为满分)。患者疾病知识调查表分值在80 分及以上判定为知识已经掌握,药物依从性调查表分值在80 分及以上则判定为药物依从。
1.4 统计学分析
为保证科学性,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均由专业人员操作,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7 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使用spss14.0 软件包对得出的清洁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t 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在品管圈管理模式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药物依从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详见表1。
(2)使用品管圈管理方式后,胰岛素保管合格率及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均得到显著提高。详见表2。
3 讨论
品管圈(QCC)是指有相同工作性质或在同一个工作单位工作的人员自发组织的业务小组,这种小组具有科学性、持续性,可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3]。品管圈的管理重在共同参与,每个成员即是实施者又是管理者。通过建立品管圈可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成员高度团结,促进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品管圈最早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是在上世纪90 年代初,目前已经在临床护理、护理质量管理、仪器管理、健康教育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次研究样品管圈应用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取得良好疗效。
品管圈的成立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对工作的责任心,使护理更加规范化[4]。每个圈员即使参与者又是管理者,均有参与决策及解决问题的机会,充分发挥了每个圈员的创造能力,每个圈员都积极发表自己对护理风险管理问题的看法,有利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通过对80 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活动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价,发现活动后患者知识掌握率、药物依从率均明显提高,P<0.05。通过规范护理流程,加强护士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改变其健康教育方法,使得其能更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学习和交流,使健康教育程序更科学,参考患者及其家属的建议体现了人性化,使患者更易接受。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有了正确认识,并了解到严格进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其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从而使健康教育真正发挥作用[5]。通过对胰岛素管理及末梢血糖测定操作进行规范,在品管圈管理形式下,每个圈员有相互监督作用,有利于将优化末梢血糖测定流程、胰岛素保管流程落到实处[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活动后胰岛素保管合格率、末梢血糖测定操作合格率分别为95.38%、99.29%,均较活动前高,P<0.05,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可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规范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提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品管圈下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章飞雪, 于燕燕, 徐枝楼等. 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2] 杨海燕, 徐宇红, 龚华霞等. 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62-64.
[3] 牟宝华, 祝志梅, 葛孟华等. 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4] 周军, 姜秋红, 孙巧凤等.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普及水平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76-7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5月21日~2014年6月20日所做的372例血气分析结果为对照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选取2014年7月22~2015年1月1日ICU共进行的189例血气分析结果为观察组。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失败率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①选定主题:本科室于2014年7月组建品管圈小组,圈员10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7名,护士1名。由1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全面负责圈内活动,并推选1名护师作为秘书负责记录每次活动的内容,护士长为辅导员。通过投票法选定圈名、圈徽。本次活动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确定"降低ICU动脉血气分析的失败率"为活动主题。②现状把握:对2013年5月21日~2014年6月20日在我科共作动脉血气分析项目372 例,其中失败例数为50例,失败率为13.44%。③解析与目标设定。就"护理人员、材料、设备"三方面进行讨论,并绘制鱼骨图、关联图、冰山图等对全部原因进行论证。总结出主要原因如下:?K护理人员方面因素。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个别新护士、轮转护士未进行正规培训,导致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操作不熟练。?L材料方面因素。考虑患者费用未使用专用动脉血气针。?M设备方面因素。血气卡、血气分析仪使用不当,监测与保养未按时进行。根据现状值、圈能力、改善重点,设定目标值5.28%④对策拟定并实施:?K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对新入护士及轮转护士进行培训,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L使用专用动脉采血器。?M加强学习血气卡、血气分析仪操作的规范流程,建立血气分析仪监测制度。
1.3观察指标 对照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失败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经整理后录入SPSS 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处理,对两组的失败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推断均以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失败率的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加强护理人员相关技术培训 制定《ICU新入人员血气分析培训计划表》,并纳入科室内日常护士培训管理当中并按此实施。每位圈员均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收集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及疑问,通过查阅书刊、杂志及前沿报道,咨询相关专家,完善《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并以此计划进行血气分析标准化的学习。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准,如:现场操作(采集部位、进针角度及走向、采集血量)、小组讨论、PPT讲解等。新入科护士操作时,带教老师一定要陪同并监督操作全过程。对定期不同层次的护士进行系统的血气分析知识的培训与讲解、对每位科员进行考核。
3.2使用专用动脉采血针,正确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常因采血部位不规范、使用非血气分析采血器、患者状态不稳定等引起样本不合格,包括动静脉血混合、误采静脉血、样本溶血、采集时间长致样本血液凝集以及样本混入大量空气等。专用的动脉采血针筒采用螺口设计,能够严格固定住针头,不仅可以防止在动脉血液采集过程中针头松动导致的危险,并且可有效避免血样在保存过程中发生标本的泄漏。使用专用动脉采血针抽1.6mL血液,排除气泡,充分混合,密封后20 min内完成测定,不能立即检测时在4℃左右的环境下存放,最好不超过1 h。动脉血气抽取是创伤性操作,如患者精神紧张、恐惧、疼痛、不合作呼吸急促等,均可使肺泡通气量增加,引起PH、PO2增加,PCO2降低[4]。
3.3完善《血气分析仪使用流程标准》 我科使用的是IRMA血气分析仪。①操作环境:仪器与测试片须放置在15℃~30℃,湿度
参考文献:
[1]周秀明.品管圈活动对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中旬刊:104-105.
[2]刘淑媛,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97-99.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研究医院内药物有效期的合理管理方式。方法:对本院2006年9月起至今所采取的有效期管理方式进行了总结。结果;药物有效期管理方式改进后的各项管理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前,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规范执行药物的存储条件、专人分区管理药物、合理计划并验证、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等方式,可以有效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进而提升医务工作的管理质量。
药物的有效期是指在一定的贮藏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的期限。制定药品的有效期,是根据药品稳定性的不同,经过样实验观察而合理制定的。医院药物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以及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药物管理最为重要的便是药品有效期的管理。为探讨研究医院内药物有效期的合理管理方式,本文对本院2006年9月起至今所采取的有效期管理方式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药物有效期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时间范畴内,其管控是否有效到位,与管理人员、储存环境等条件均息息相关,现将目前药品管理中存在的有效期主要相关问题总结如下。
1.1药品包装以及存放混乱医院药房药品种类较多,存放空间有限。因此时常出现两种甚至以上药物婚房的现象,这一情况在病区尤为常见;存在药品批号以及包装混杂的情况,批号与产地各异造成药物难以归类存放。
1.2药物存储条件不合理药物的储存条件往往有着相应的规定:例如需冷藏存储药物(如肝素钠、白蛋白、胰岛素)则应领出后第一时间放人冰箱;对于需避光保存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则应严格遵照储存条件进行。
1.3药物管理无专业人员负责对于毒、麻、剧、限类药物必须安排专业对口人员专职负责管理,对于药物的出入库、药物的补购以及药物有效期的检查均应归人专项责任管理,并将其工作内容与岗位描述以文件的方式清晰描述并加人流程纳人固化管理。
除此以外,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因管理方式的纸漏与个人的疏忽往往导致未能及时处理,从而使得未能及时处理造成了使用时的安全隐患。而新药物的品种逐步增多,用量逐步增大,也直接造成了医院药物的积压或过期。
2药物管理的有效方式
2.1规范执行药物的存储条件药物贮藏环境必须遵照执行方可保证其有效期限内的用药安全。例如需凉暗处(<20。c)保存的药品,如缩宫索、头抱呱酮钠等药物需在低于常温(20度)阴暗处存放;而肝素钠等则需要在2-8度冷藏存放。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所规定的“室温”、“冷处”以及“常温”的温度定义,以免药效受到影响。同时药物管理人员应对提供存储环境的设备如冷柜等进行定期运行校验维护,以保证存储环境的受控。
2.2专人分区管理药物按照片区将药房工作人员进行划分,并在程序上确保落实责任到人。个人对各人片区内的药物进行有效期、存储条件的整理记录,专人可通过设定excel统计表格的方式对所管辖药物进行列表管理,并设定有效期及时预警程式。对临近失效的药物及时下架处理,以免误使用带来医疗事故。
2.3合理计划并验证为了保证医院药物的充足且不积压,则需要各临床科室药房进行药物的需求计划,一般每周提交一次。然后单位药房统一进行药物购置的主计划并进行实施。对各药房的周需求计划与周实际用量宜定期进行比对并计算符合程度,对于长期计划与实际用量差别较大的科室应沟通提醒,以促进其药物需求计划的预测与提交的规范性。
2.4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对专业药物人员的定期专业培训及业务组织学习,不断促进药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例如组织人员由药剂科临床药师进行授课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学习,并通过签到机制确保人人参与。讲解药品的使用、保管、疗效以及药物不良作用等相关知识。通过设立具体的岗前人职培训、岗位强化培训以及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每季度一次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强制性提升药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鼓励药物管理人员参与各类学历教育或者继续教育,弥补专科业务技术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并可将此作为人员晋升的评估依据。
3讨论
关键词:品管圈;健康教育;患者知晓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有同一工作场所或工作相互关联的人员为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团体[1]。全体合作,在在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利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通过沟通、计划、实施和总结来一步步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2]。在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直是优质护理服务、深化护理服务内涵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一直以来因为患者、护理人员等原因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低一直是困扰管理者及责任护士的一大难题,我科从2014年5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QCC手法对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改善,通过7个月的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2014年5月~11月开展QCC活动欠小组成员制作的在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问卷调查表、健康教育知晓率第影响因素查检表、有行成果、活动前后各位圈员在无形成果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
1.2方法
1.2.1品管圈知识培训 首先利用护理部提供QCC培训平台培训护理人员QCC知识,并在实践中具体指导,使全员掌握QCC的工作方法。
1.2.2成立QCC小组 品管圈由8名成员自愿加入,其中包括2名医生,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长1名,圈员6名。其中中级职称3人,护师3人,护士2人,年龄22~39岁。圈名:珍康圈;寓意:珍惜生命,呵护健康。活动从2014年5月开始,为期7个月。
1.2.3选定主题 QCC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从病区现存的主要问题提案,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确定"提高在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选题理由:对医院而言:优质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对科室而言:提升科室形象,增强团队凝聚力;对患者而言: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对护士而言:学习专科知识,提升护理水平。
1.2.4现状把握 根据自行设计的在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问卷调查表,共计200份,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63%。健康教育知晓率查检表见表1。
1.2.5目标设定 根据现状把握、改善重点、圈能力等要素,依据目标值的计算公式: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设定的目标值为91.31%。
1.2.6对策拟定 根据在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利用鱼骨图找出知晓率低的所有可能原因并利用关联图进行真因验证,以上要素显示导致在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为:①护患沟通时间不足;②低年资护士自身专科知识缺乏;③患者出入院频繁;④宣传资料缺乏;⑤老年患者多;⑥随意性大。根据柏拉图及80/20法则原理得出本次攻坚点为:随意性大、老年患者多、宣传资料缺乏、患者出入院频繁、低年资护士自身专科知识缺乏。
1.2.7对策实施 针对以上攻坚点,圈员们群策群力,利用头脑风暴法、调研科室具体情况等方法一一做出对策:①随意性大,对策为:定期组织PPT座谈会,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固定讲座时间,在首次入院宣教中告知患者;责任护士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生参与讲座,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②老年患者多,对策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宣教:每天护士在病房进行健康教育并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健康教育知晓率评估,找出问题,分析要因;③宣传资料缺乏,对策为: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编辑科室健康教育手册,并在每个病房挂一册供患者阅读并鼓励患者阅读;④患者出院频繁,对策为:制作PPT视频每天滚动播放:制作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操每天滚动播放;⑤低年资护士自身专科知识缺乏,对策为:进一步规范培训制度,加强专科知识培训,定期抽查:责任组长及专科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与考核,不合格者再培训考核,并予以一定处罚。
1.2.8效果确认与分析
1.2.8.1 有形成果 ①经过制定和实施详细的计划与方案,本期活动的目标达标率为67%,进步率为30%。计算公式为:目标达标率=(改善前-改善后)/(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见表2;②本次活动在医院的品管圈活动展评活动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1.2.8.2无形成果 对QCC手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配合、责任感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35分,得出:活动成长=活动后平均值-活动前平均值,正向说明有提升,见图1。
2 讨论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在院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分析在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活动的成效,形成标准化,即:①制作科室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每个病房一本;②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2次;③制作健康教育视频,每日病房滚动播放;④每周二/四对特殊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⑤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提升专科能力。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在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升,知晓率从改善前的63%提高到82%,进步率达30%。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科将品管圈的成果运用对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资料
我院2011年11月成立了品管圈推行委员会,全院护理单元共成立了9个品管圈,通过近三年努力,共完成选题26项,今年6月份第三期品管圈期未成果会如期完成。
2.方法
2.1. 成立了品管圈推行委员会:按医院的营运目标拟定品管圈推动方案及推动要点,以筹划、管理及审查每期品管圈各项活动议案等。
2.2.举办品管圈活动专题培训:在全院职工中开展宣传普及品管圈活动专题讲座,内容除品管圈的基本概念外、着重培训了有关技能的应用。
2.3. 成立质量改善小组(组圈)、设定圈名及圈徽:以科室为单位,每个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情况,协同共进,激发头脑风暴,制定了各自的圈名、圈徽。
2.4. 主题选定:列出问题点并做成问题点一览表,找出问题点的方向,积极排查问题,确立主题。
2.5. 活动计划拟定
2.5.1预估各步骤所需时间:P―投入30%的时间,掌握问题重点,以求改善的效率;D―投入40%的时间,要求人员能实施对策、养成习惯,落实措施;C―投入20%的时间,加以确认改善成效;A―投入10%的时间,建立标准化内容及资料整理。
2.5.2.决定活动日程及工作分配
2.5.3.拟订活动计划书,并取得上级核准。
2.5.4.进行活动进度管控。
2.6.现状把握
2.6.1.将现行工作内容充分掌握:以图形显示工作流程中所有的步骤及发生的次序,可用来了解现有的作业流程,指出流程中的重复与瓶颈。
2.6.2.做现实观察:提供简而易懂的标准化表格,协助资料收集,能同时检查很多项目,能清楚描绘每个状况的事实。
2.6.3. 把现象与标准的差距、不对的地方及变化,加以观察记录归纳出本次主题的特性:找出重要的少数,重点把握,确认改善的效果。
2.7.目标设定:由全体圈员共同订定,检讨目标达成的可能性。目标需数据化及明确化,并考量活动结束后是否能进行评价。
2.8. 解析:依“现状把握”找到的特性,列举出所有可能原因,从要因中追求真正原因,辨明影响度并标示真因。
2.9. 对策拟定:针对真因来思考改善对策,评价改善对策,对策拟订后,需获得上级核准方可执行。
2.10. 对策实施与检讨:执行改善方案,调查对其他部门或特性有无副作用。
2.11.效果确认:把实施结果与改善目标加以比较,注意衍生的效果,尤其负效果应采取因应措施,列举出直接的,定量的,经过确认的效果,列举出间接的,衍生的或无形的效果。改善效果维持时,至少需要观察三个月以上,决定以何种数据来观察改善效果的变化趋势。
2.11.1.有形效果:目标达成100%±10%是理想的,目标达成率高于150%或低于80%者应提出说明;改善前后结果以柏拉图或其他图形比较;可计算效益。
2.11.2.无形效果:文字方面可以条列之方式表示;可以雷达图之评价法表示无形成果。
2.12.标准化:在品管圈活动中应做到:有标准-实施;没有标准-制订;标准不合理-修订;不遵守-再教育。将有效对策标准化、制订或修订标准作业标准化步骤、公告实施,经教育训练后纳入日常管理,并定期检讨并确认效果维持情形。
2.13.检讨与改进:指出本次活动的优点、缺点及残留问题。
2.14. 品管圈活动后资料整理与成果报告:品管圈活动结束后,将活动经过依照活动步骤的次序来撰写整理并汇整成成果报告书。同时,将成果应用于日常工作中,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2.1.5.定期召开发表会,事先约定会期:定期召集发表会是强化推动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召开发表会能够给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她们在发表会上展示自我,体会成就感,锻炼总结和发表的能力。
3.体会
3.1.管理模式改进: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使用,使护理部在管理上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从上而下管理为自下而上管理,充分发挥了一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3.2.科学管理工具的使用: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护士掌握了品管圈的管理手法,能灵活的应用于护理品质管理中,学会了判断、分析问题尽量用数据说话,防止主观、偏面判断。
3.3.团队和主人翁的意识加强:圈员们学会了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订立目标、提出问题、一起讨论、研究对策从而改进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手集体荣誉感。
1 品管圈运行程序与方法
1.1成立品管圈小组 我科品管圈小组由1名圈长1名副圈长,辅导员1名,13名圈员组成。圈名为"关节圈",并设有圈徽,寓意通过品管圈活动让这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用努力与激情,重燃生命的活力,彰显生活的风采。
1.2确定主题 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所有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将其相似性分类成亲和图,再采用评价法对亲和图所总结出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相符、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每个维度以1~5分计分(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 根据得分的高低,最终圈定了本次活动以提升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为主题。活动时间为2014年2月~9月。
1.3拟定活动计划 按照PDCA(Plan-Do-Check-Action)程序,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表,品管圈活动时间共8个月,第1个月:选定主题与圈长;第2个月:计划拟定、现状把握与设定目标;第3个月:分析原因与制定对策;第4~5个月:实施对策;第6个月:效果确认;第7~8个月:做进一步改进,巩固效果。
1.4现状调查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2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确定本次活动改善重点为术后疼痛、缺乏有效宣教、缺乏临床路径、护士知识缺乏。
1.5目标设定 活动前,全科2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为85.6%,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85.6+(85.6×1×0.144)=97.9%,根据此公式制定本次QCC活动的目标值为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为97.9%。
1.6原因分析 QCC小组根据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法找出2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并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经讨论分析,除患者年龄、疾病、药物因素外,确定影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锻炼的依从性的要因为术后疼痛、缺乏有效宣教、缺乏临床路径、护士知识缺乏。
1.7制定与实施对策 QCC小组成员针对要因,再次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防范对策,然后各自通过打分评价对策的可行性、效益性、团结力,并根据打分结果采取对策。
1.7.1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可用松弛疗法指导患者深呼吸,缓解精神、身体上的紧张感;加强心理护理,与患者交谈,转移及分散患者注意力;疼痛难耐时遵医嘱准确使用镇痛药物,缓解术后疼痛。
1.7.2加强宣教及康复指导 制定康复锻炼宣传手册;在病区走廊宣传栏加强健康宣教;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健康家园,定期召集病友进行疾病宣教及康复锻炼指导,如:术后第1~3d疼痛比较严重,应以休息、止痛为主,双下肢中间放置外展枕头,患肢穿防旋鞋,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缓慢地用力伸直和弯曲踝关节。每隔1h锻炼5~10次;每个动作持续3s;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术后第4~14d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肌力恢复训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独立活动能力,了解如何使用助行器、拐杖,根据身体耐受情况,逐渐下地负重行走并增加强度。正确的起床练习姿势应该是:术腿放在床边,向床边移动身体,将术腿移到床下,避免外旋,用双肘撑起上身,健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坐在床边。挺直上身,扶持助行器。注意挪动上身过程中尽量保持术腿伸直,髋关节不要屈曲太大。加强出院后康复指导及随访:术后6w内,睡觉时最好采取仰卧位,两腿略微分开,患肢避免内旋,两腿之间可以夹个枕头。坐位时不向前弯腰,避免髋关节屈曲大于90°。
1.7.3建立护理临床路径 可制作康复锻炼情况登记表悬挂于患者床头,责任护士按照术后1~3d、4~7d、8~14d的康复锻炼要求进行相关登记。
1.7.4加强护士专科培训 加强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加强专科知识培训与考核,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按分层级管理的要求,制定专科培训计划,集中培训。
2 结果
2.1有形成果比较
2.1.1活动前后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比较 活动前后χ2=4.620,P
2.1.2活动前后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改变的原因,活动后,由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加强宣教及康复指导、建立护理临床路径、加强护士专科培训患者依从性提高,P
2.2无形成果 本次QCC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无形成果,①评价项目:QCC工具应用能力、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QCC成员团队合作精神6个方面;②评价方式:圈员8人自行评价,分别列表设问卷调查以上6个方面,评价为"强"10分、"好"8分、"较好"6分、"一般"4分、"差"2分、"无"0分。每项设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总分50分,统计每项的总分和平均分,取每项实施前后的的平均分为统计数据进行QCC实施前后小组成员素质情况比较;③QCC成员素质显著提高,P
3 讨论
3.1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运用品管圈前后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比较,χ2=4.620,P
3.2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了专业内涵,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使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并且尽可能地促使每个成员发挥潜能,为提高工作质量献计献策,增加了成员间的沟通和协作,在互动中提高了成员的积极性、责任感和荣誉感,加强了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研究医院内药物有效期的合理管理方式。方法:对本院2006年9月起至今所采取的有效期管理方式进行了总结。结果;药物有效期管理方式改进后的各项管理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前,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药物的有效期是指在一定的贮藏条件下,能够保持其质量的期限。制定药品的有效期,是根据药品稳定性的不同,经过样实验观察而合理制定的。医院药物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以及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药物管理最为重要的便是药品有效期的管理。为探讨研究医院内药物有效期的合理管理方式,本文对本院2006年9月起至今所采取的有效期管理方式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药物有效期的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时间范畴内,其管控是否有效到位,与管理人员、储存环境等条件均息息相关,现将目前药品管理中存在的有效期主要相关问题总结如下。
1.1药品包装以及存放混乱医院药房药品种类较多,存放空间有限。因此时常出现两种甚至以上药物婚房的现象,这一情况在病区尤为常见;存在药品批号以及包装混杂的情况,批号与产地各异造成药物难以归类存放。
1.2药物存储条件不合理药物的储存条件往往有着相应的规定:例如需冷藏存储药物(如肝素钠、白蛋白、胰岛素)则应领出后第一时间放人冰箱;对于需避光保存药物如左氧氟沙星等则应严格遵照储存条件进行。
1.3药物管理无专业人员负责对于毒、麻、剧、限类药物必须安排专业对口人员专职负责管理,对于药物的出入库、药物的补购以及药物有效期的检查均应归人专项责任管理,并将其工作内容与岗位描述以文件的方式清晰描述并加人流程纳人固化管理。
除此以外,超过有效期的药物因管理方式的纸漏与个人的疏忽往往导致未能及时处理,从而使得未能及时处理造成了使用时的安全隐患。而新药物的品种逐步增多,用量逐步增大,也直接造成了医院药物的积压或过期。
2药物管理的有效方式
2.1规范执行药物的存储条件药物贮藏环境必须遵照执行方可保证其有效期限内的用药安全。例如需凉暗处(
2.2专人分区管理药物按照片区将药房工作人员进行划分,并在程序上确保落实责任到人。个人对各人片区内的药物进行有效期、存储条件的整理记录,专人可通过设定EXCEL统计表格的方式对所管辖药物进行列表管理,并设定有效期及时预警程式。对临近失效的药物及时下架处理,以免误使用带来医疗事故。
2.3合理计划并验证为了保证医院药物的充足且不积压,则需要各临床科室药房进行药物的需求计划,一般每周提交一次。然后单位药房统一进行药物购置的主计划并进行实施。对各药房的周需求计划与周实际用量宜定期进行比对并计算符合程度,对于长期计划与实际用量差别较大的科室应沟通提醒,以促进其药物需求计划的预测与提交的规范性。
2.4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对专业药物人员的定期专业培训及业务组织学习,不断促进药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的提升。例如组织人员由药剂科临床药师进行授课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学习,并通过签到机制确保人人参与。讲解药品的使用、保管、疗效以及药物不良作用等相关知识。通过设立具体的岗前人职培训、岗位强化培训以及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每季度一次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强制性提升药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鼓励药物管理人员参与各类学历教育或者继续教育,弥补专科业务技术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并可将此作为人员晋升的评估依据。
3讨论
目的探究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院内1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在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及终末病例书写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及终末病例书写质量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可有效地减少差错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品管圈;护理风险管理;妇产科
0引言
妇产科维系着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家属期望高、产妇流动量大、出诊急是该科室的主要特点[1]。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容易产生较多的护理差错,从而易引起护患纠纷,对医院正常的就诊秩序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受影响。本次研究中在妇产科实施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信封式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为(25.37±3.01)岁。观察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5.84±3.23)岁。将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常规的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实施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为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培训,使得护理人员对其有所了解。(2)从实际出发,将护理人员分别划分为新生儿护理组、产妇护理组、健康知识宣教组及病例规范书写组。(3)新生儿护理组:对以往遗失新生儿手环的因素进行探究,并根据探究结果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4)产妇护理组:将以往在产妇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纳总结,不断完善对产妇的护理。(5)健康知识宣教组:利用多种授课形式,向产妇普及分娩及育儿的相关知识。(6)病例规范书写组:院内建立完善的病例书写规范制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率及终末病例书写质量情况。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与终末病例书写质量均采用院内自设的调查表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研究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其中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与终末病例书写质量评分用(±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护理差错发生率采用(%)表示,由卡方进行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两组间各项指标存在差异。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人员终末病例书写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产妇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终末病例书写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
观察组中2例出现错漏医嘱、1例出现采样差错、1例出现给药差错,该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8.00%。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2.00%,其中错漏医嘱、采样差错、给药差错、新生儿胸牌或手环丢失的各项例数分别为8例、3例、4例、6例。观察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妇产科人员流动性较大,出诊急,护理人员每天需要为多名产妇进行护理工作,护理工作量大,因此该科室中易出现较多的护理失误,对医院、产妇及新生儿均存在较大的影响[2]。进行一般护理管理后,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为(76.21±8.14)分,得分明显偏低,说明一般护理管理难以有效地提高产妇对妊娠、哺乳、育儿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3]。此外一般护理管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差错发生率较高,容易对产妇及医院造成不利影响,且该项护理管理无法改善护理人员终末病例书写质量,对后续的相关工作产生影响,因此该项护理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经本次研究发现,通过在产科成立健康宣教小组,为产妇进行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有效地改善产妇对妊娠、哺乳、育儿等方面的认知水平,且对提升产妇的依从性具有积极影响[4]。此外,通过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引导护理人员总结护理差错的原因,有效地降低了科室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5]。规范护理人员终末病例书写,制定相关制度,查找影响终末病例书写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将其不断完善,经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病例书写规范性得到显著改善,终末病例书写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及终末病例书写质量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实施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健康宣教的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的概率,提升护理人员病例书写的质量,对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黄春华 班春花 单位:新疆伊宁市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 刘静.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6):745-747.
[2] 马建玲.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9):141-143.
[3] 高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0(24):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