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07 22:3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教师 教学 反思能力 培养

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教学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尺度,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按教学的进程来划分,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

1.2 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一个成功的、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1.3 能改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方式。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无疑地,后一种成长方式是更为常规和有效的。它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反思强调批判与发展的自觉性和深刻性,自主发展则强调批判与发展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两者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样,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愿望就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专家,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的“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 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认知性活动,而是包含着社会文化和伦理因素等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路径。

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 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2 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如果不转变教育理念,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说,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是否自觉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边搞教学,一边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身体力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3 要多方沟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带新等形式,走出去

或请进来,主动邀请教学同行一起进行反思,对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同行,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进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讨交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反思。这是加强与其它院校和同行沟通、交流与学习的难得的好机会,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教学反思尤其要注意与两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其一,与同事之间的探讨。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通过交流与探讨,也许会受到启发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好办法。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既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奇思妙想无不出自于个体的灵光一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亲自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才不会平淡,才显得异彩纷呈,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2.4 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是日志、叙事和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札记、体会和教学后记等。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让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写出来,也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进行总结。这些都属于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找出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从而达到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学者型教师发展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的时效性,即总结反思要及时。教学实践刚完成,此时教学感受最深刻、最清晰,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最有体会,此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最佳。否则,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就淡化了。

第2篇

数学教学反思的内涵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教学反思是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蕴涵着对未来教学乃至专业发展前景的规划。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 ,才会实观自我超越。

数学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1.对课程目标的反思

对课程目标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把目光更多的放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然后扎扎实实地把它落实到课堂,而对教学目标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缺乏必要的论证,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性,这就是课程意识的失落。

以高三第二轮复习为例,其复习效果的好坏,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课程意识,即选择什么内容或例题作为复习的重点,其有效性和针对性更强;其次才是怎样教的问题。如“函数”的第二轮复习,侧重点首先应放在函数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上,即逐步形成“定义域为前提,单调性为依据,注意值域的变化,重视图像的应用”的整体概念。其次应放在函数与其他内容的交汇以及函数思想的广泛应用上,如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等;函数与数列的交汇问题;函数与解析几何的交汇问题;函数中的信息迁移问题;函数中的应用题。这一阶段,尤其应注意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体现数学问题的综合性和思想性,逐渐与高考要求接轨。高三第二轮复习是复习的“整合期”,既有各分支内部的整合,又有各分支之间的整合,这与高考命题中从学科整体意义及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再如,如何协调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专题复习的特点是中心突出,渗透力强,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思维的模块,增强其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其不足是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覆盖面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在后阶段复习中一般都会穿插一些综合练习或考试,这对防止知识遗忘、熟练通性通法、积累应试经验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如果时间完全被考练与讲评所占据,复习教学就会失去主动性,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协调好专题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每两周一次考试,在考后统计的基础上,对试卷进行综合性评讲,重点解决离散性错误,对于试卷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就以该题为引子,引出一个小专题,加以集中性训练,从而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断,它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运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 ,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 ,这些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意外收获。另外,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顶牛”,教师如何打发; 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阴差阳错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面对学生没精打采地“走神”,教师如何处理;面对学生无所用心的“沉默”,教师如何对待,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措施,再完善的教学预案也难免有疏漏之处。因此,教师上完一节课之后 ,总会或多或少地感到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反思从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耐心查找:哪一内容处理不恰当,哪一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活动组织不得力,哪一实验演示不清晰, 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在作业和测试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教学中反复强化的题型,但学生的解答情况却依然不尽如人意,这时,如果我们把责任一味推向学生的不用功或接受能力差,一切将无济于事。只有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思该问题本身的困难所在以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等诸多因素,及时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一次测验中,有这样一道题:

设函数f(x)= x-x+6x-a

(1)对于任意实数x,f′(x)≥m恒成立,求m的最大值;

(2)若方程f(x)=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

测试结果该题的得分率不到30%。而本题的难度并不高,运算量也适中,那么问题出在何处?从答卷看,学生没有利用好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从而迷失了解题的方向,是导致丢分严重的主要原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评讲时对症下药,而且必须依赖于平时教学的长期渗透。

4.与同事交流中反思

教学交流要提高实效性,超越狭隘的一己之见,力求做到兼收并蓄,则必须带着反思的心态参与其中,反思支持教学行为的理念,反思其展示的方法形成的过程及机智。

5.在理论学习中反思

通过理论学习诱发教学反思,在刊物上看一看他人的设计,在录像中观一观名家的课例。然后反思他人的教学好在哪里?自己的教学弱在何处?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以减少实践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果。

第3篇

“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教育界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开始注重教学反思在教育改革及提升教学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非常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的作用,而我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反思性教学对教学改革的作用。[1]因此,我国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反思性教学”及培养“反思型教师”,促进教师切实做到有效教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六项目标比较具体,也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做了描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要反思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不足,也要总结课堂中自己的优势,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打造更为活跃、高效的课堂。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中,并且学会在实践中评价自身教学活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风格,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内涵的分析

(一)反思性教学

在西方哲学范畴中,反思主要是指人在精神方面进行内省和自我活动的一种方法。而反思行为则是人类在面对问题及反应问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其与理性、逻辑性解决问题相比,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过程,其不仅涉及人的问题意识,更涉及人思维发展,人在活动中的一种责任感及坚持不懈的精神。[2]而“反思性教学”则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进行更为理性的思考,促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思考的过程。同时,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的职业知识,促使自己的行为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方面更为有效。“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有一种进行自我批判的精神,要能够在较为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改进,要善于对自身进行批判和检验,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形成自身更为鲜明的教学风格。

(二)反思型教师

所谓“反思型教师”,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助行动和研究,主动探讨、发现和解决自身教学目的及教学工具的问题。换句话说,教师要能够将“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联系一起,在教学过程及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专业修养,促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学习型及专家型教师。同时,“反思型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背景进行分析,主动评估教学情境,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做出更为客观、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教学原则。“反思型教师”要学会教学,不仅要培养自己对教学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态度,还要善于总结和掌握教学技巧,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实践性认识”。

三、进行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

(一)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对话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信息是教师能够传递给学生的,但是却不能将知识真正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其自己建构教师传递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处于主动学习知识的状态,而不是成为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或者仅仅是盛放知识的容器,其应该是以更为积极主动、课堂主体的身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样,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知识的传授者。[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更为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要能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与学生对话,促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也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对教学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注重

教师是一门艺术活动,但也是极具科学性的。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教学个性以及不可控性等特点反映了教学的艺术性,而教学中可控性、确定性及教学的规律性又反映了其科学性。进行“反思性教学”及成为“反思型教师”,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的艺术性,更要善于把握教学的科学性,将教学看作一门具有科学的艺术活动。[4]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也要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并将其熟练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促使枯燥的传播知识过程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及实际教学过程,采用符合学生及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教学过程将会成为一门艺术,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并且极具个性化。

(三)“反思性教学”及“反思型教师”主张人人都是研究者

“反思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教学过程通过内省和心理活动,提升自身专业修养及教学质量的。如果仅把教师作为知识的灌输者,那么教师则成为重复完成牟总固定操作程序的教书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反思型教师”要成为教学中的研究者,就像教育家斯坦豪所提倡的“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5]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教师的研究和反思要立足于自身的教学活动,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思考和批判,认真对待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以主要问题为切入口,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观察,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4篇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激活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飞跃。甚至可以这样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及反思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职业发展方向。

那么,教育教学反思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反思自己的成功“亮点”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都免不了和学生打交道。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每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应及时地总结与反思自己的成功亮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例如,今天的某个学生情绪表现有些消沉,自己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与其谈心,帮助他解开了心结,重新点燃了他奋斗的激情;又如,某一堂课结束后,我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如:课堂导入新颖巧妙,教学思路清晰流畅,教学环节完整科学,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设计重点突出,板书设计条理分明、新颖独特,情景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生的总结发言条理清晰,本班某某同学对某一问题的见解独特,值得借鉴等等。针对这些亮点,我及时通过写反思日记记录下来,并将这些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予以梳理,作为丰富以后教育教学的有机养分,对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2. 反思自己的失败之笔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教然后知不足。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难以全面预见课堂的方方面面,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略显单调,预设的目标没有完全达成,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练习为什么会出现较多的错误等等。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进行回顾,客观地找出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及时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积累经验,不走或少走弯路。通过反思,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便会越来越完善。

3. 反思学生的问题与创新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困难,甚至也会出现一些教学中的“意外事件”,不可能每节课总能如老师所希望的那样达到完美的效果。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另外,课堂上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精彩回答,有时不仅能对其他同学有所启发,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有很好的良启迪作用。所有这些,都是老师应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都可以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4. 反思自己的“再设计”

教师在反思了自己的亮点和不足之后,还应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如果我再来教这节课,我该如何扬长避短,进行合理取舍,重新设计可行的新方案,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使教学环节的设计更为合理,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更为恰当,使学生的训练更有针对性,使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这一环节的“再设计”,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重新审视以促进自己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教师只有不断地、全面客观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总结自己的新感悟,使其成为今后教育教学的借鉴,在反思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新颖,在新颖中求鲜活,才能激活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得到提炼与升华,从而成长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智慧型教师。

第5篇

【摘 要】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把教师潜意识的活动纳入到教师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学水平迈向更高而有效的境界。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反思 几点思考

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学反思呼唤那些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进取的勇士。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践的过程,从经验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充实主观,从而能对数学教学这一复杂的客观背景应付自如,也才能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数学实践,从而成长为自觉的,善于思考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教师。

一、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己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一个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于这个教师的自身素养的高低。(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试想,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悟性和内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呢?如果对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2)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二、掌握反思的方法

(1)教学反思的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 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与日常行为。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做反思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第三步,教学行为的升华。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①写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报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长期以往,必有收获。②观摩与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还需要群体的支持。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在工作中,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而且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更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可以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 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常常提出许多棘手的问题,或新教材中存在的疑惑,大家随意漫谈,相互探讨,许多问题都在这类漫谈,探讨中得以解决。也可通过上分析课、研究课等形式,让教师相互观摩,以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③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反思渠道。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教师的“教”应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的思维规律。实施学生反馈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反思策略。为此,在这新学期开始,我就先在学生中作一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数学课的希望,给学生开设课前两分钟的“新闻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出发,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进度、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及效果作出评价。通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就可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而且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又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层面自我认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学生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考试以后,利用谈话、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反思的宝贵资源。

总之,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这使我们感悟到反思的重要。

第6篇

不曾想过半道出家的我在幼教行业里能否真正的适应,只是觉得做着做着趣味越来越多,体会越来越深,感情越来越浓!多年来的工作让我有了新的熟悉:做一个幼儿教师也许不难,但要做一个好教师就很难了。我个人觉得在工作中,我主要做到了两个字“关心”,是的,关心每一个幼儿,无论他是调皮还是捣蛋,在我心中,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关心帮助的个体,这使我得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真心的爱的回报。

有一颗爱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可以让孩子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就轻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记得我班来了一个较为非凡的孩子,他属于那种语言障碍兼行为障碍的孩子,起初接触他时真的让我觉得是对牛弹琴,只要发现他在班里不守规矩,我便会对他加以批评指责,从此以后我发觉他很排斥我触碰他,对此,我深刻的反思了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细节的处理方式,并从中感觉到自身处理问题可能存在的不足,换方式进行日常生活中的点触,天天都和他主动的说说话,一字一字的慢慢教他简单的口语,渐渐的开始喜欢我了,这让我觉得,老师有一颗爱心真的很重要。

细心、耐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需要。以前我总觉得做幼儿园老师是很轻松的工作,不就是孩子王吗?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我才感觉到并不轻松,反而还压力重重。于是我从一个马大哈,慢慢变成了会细心观察的人,在他感冒时提醒他多喝水等等。学生时代的我还是一个事事都要妈妈操心的孩子,一进入社会就要变成一个照顾孩子的老师,这当中转变的辛劳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我一点也不觉得苦,相反,看到自己的成长我很兴奋,我今后还会继续努力,天天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充实我们的生命。天天,我早早的走进幼儿园,给每一位身边的人们以最美最甜的微笑。朝气、自信、从容的我,凝聚着每一个人的心,我也以自己的执着塌实、淡泊宁静的处世风格诠释了一名普通幼儿教师的本色。

第7篇

前言

教育部于2007年7月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是英语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而教学反思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从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豫南4所高校60名大学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研究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大量查阅了与此次研究相关的资料,为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对豫南4所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60份问卷,回收60份,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93.3%。

(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资料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在Windows xp系统中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和态度。目前,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得到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肯定,96.4%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但是当问到是否进行教学反思时,只有15.9%的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63.6%的教师是偶尔进行教学反思,甚至有20.5%的教师从未进行教学反思。因此,虽然教学反思得到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积极肯定,但是教学反思的现状却是不令人满意。

2.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教学反思的类型,从时间上,可以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这三种反思类型的作用各不相同,教学前反思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能力,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则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这三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教学后反思,占到84.1%,对于教学前和教学中的反思则是不太重视,分别仅占到20.5%和15.9%,因此,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的整体发展。

3.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形式和方法。教学反思的形式可以分为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个人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角度、专业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反思程度较低,而集体反思则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利用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提高教学反思效果。但从调查中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在反思形式上主要是以个人反思为主,占到63.6%,其次是集体反思,占到25.0%,两者结合的则更少,仅占到11.4%。

目前,常用的教学反思方法有教学日志、听课观摩、教学录像和行动研究等。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教学日志和课堂观摩为主,分别占到72.7%和68.2%,对于课堂观摩、行动研究等的方法由于受教学条件和反思能力的影响,使用的较少,分别仅占13.6%和6.8%。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 81.8%的教师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检查而被动的撰写教学日志和听课观摩,没有真正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从听课观摩中吸取经验,做到扬长避短,因此反思效果并不明显。

4.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等。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方面不太令人满意,反思内容得分率最高的是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得分率分别为0.545和0.500,接近“经常”反思;其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得分率分别为0.250和0.159,接近“偶尔”反思;对于教学内容和教?W理念的反思得分率更少,接近“从未”反思。因此,在反思内容方面存在片面性,没有形成系统化。(见表1)

5.影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不太令人满意,影响其进行教学反思的因素是多重的,排在第一位的是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进行反思,占到89.3%;排在第二位的是“不知道反思方法”,占到85.7%,这从反思内容的片面性和方法的单一可以得到印证;排在第三位的是“没有反思的氛围和环境”;最后就是个人“没有反思的意识”,缺乏经常反思的习惯。(见表2)

三、对策

1.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制度。如果没有长效的教学反思制度或制度缺失,只会让教学反思流于形式,调查结果显示,81.8%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如听课观摩、教学日志等只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没有起到真正的反思效果。因此,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制度,首先应当在思想上重视教学反思,把它和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要对教学反思进行量化,以便更好的进行操作;再次要做好落实工作,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落实也只是一种摆设,起不到效果。

2.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73.2%的教师每周16节课以上,甚至有的教师每周能达到20节课以上,除了承担每周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完成相应的科研工作和其他的一些工作,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另外,根据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个阶段的教师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也较大,这也使得他们没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反思。因此,学校应当通过优化师生比例、提高教师待遇等方法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3.培养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反思氛围。很多教师虽然也想进行教学反思,但是没有反思的氛围,不想特立独行,也就不了了之。因此学校应当培养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教学反思中,最后使人人参与教学反思。首先应该加强舆论宣传,使教师了解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其次举办各种活动如教研活动、教学比赛、教师文化节等,培养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最后是树立教学反思典型,带动教师参与到教学反思活动中。

4.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意识和习惯。良好的教学反思意识和习惯,可以使教师的反思程度、深度和效果得到保证,否则只会为了反思而反思,起不到反思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宣传,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形成使其良好的反思?惯,从“要我反思”到“我要反思”,从而使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都能积极主动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反思的效果。

5.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教师反思能力差,不知如何反思,成为阻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有效反思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反思能力。首先是自我培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理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

其次是“走出去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与教学反思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会议等,与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学习,提高自己教学反思的能力。

再次“走进来培训”,通过邀请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到校进行讲学,向教师讲授教学反思的经验、方法和感受等,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四、结论

目前,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得到96.4%的大学英语教师积极肯定,但是只有15.9%的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现状不太令人满意,存在以下问题:重视教学后反思,忽视教学前和教学中反思;反思形式以个人反思为主,占到63.6%;反思方法比较单一,以教学日志和课堂观摩为主,分别占到72.7%和68.2%;反思内容方面存在片面性,没有形成系统化。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反思性;教学策略;探讨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实施反思性教学策略,不断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得与失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反思的涵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么思维》一书中指出:反思即通过现有事物投射其他事物,进而得出信念,此信念通常是依据现有事物与投射事物的关系而存在的。通常反思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引发思维波动,如造成困惑、困难等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寻找等思维活动得到处理困难、解决疑难的实际方法。

二、初中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反思性教学是指在现有的教育理论或者教学规律指导下,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审视、反思从而对教学活动产生新的认识,最终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反思性教学目的是通过查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借助理论总结出得与失,得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并对以后教学加以改正。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1.以处理教学问题为出发点

反思性教学并非是对教学活动的简单回忆,而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方案融入教学内容中,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保障。

2.以两个会为目标

反思性教学是以两个会为目标展开的,不但要使教师“学会教学”,提高自身授业水平,向学者型教师更近一步,而且要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以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反思教学的突破口是加强教师的“道德感”,道德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便是责任感,它是教师主动反思教学不足的前提,换句话说,如果教师缺乏道德感,而没有遇到教学上的重大失误或者迫于外界的巨大压力,是不会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反思的。

三、当前初中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教师对反思认识存在误区

部分教师未能真正明白反思性教学的含义,将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混为一谈,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异比较悬殊。教学反思通常是一个认识过程,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当做再认识的对象,对其进行冷静深入的思考以及总结,并加以调整或者修正,以期让自己的教学状态更加优化,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即教师依靠行动进行研究,对自身与教学工具、教学目的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加以解决,把“学会学习”和“学会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不断使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得到提升。反思性教学通常以实际的教学活动展开,使教师对课程设置、发展、教学活动的过程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对实践中的问题明察秋毫,可以体现出教师专业的自觉程度,对教师自觉主动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它是一个教师全方位发展的过程。

2.初中教师在实施反思性教学中自主意识淡薄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教师自身专业精神的体现,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部动力,是教师教育行为、工作动机、专业承诺的有效驱动力量。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前提是教师拥有自主反思的意识,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因为教师受到工作压力、社会压力以及一系列自身原因,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被自我的失落感或者无所事事的茫然感代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失去了对教学技巧的创新以及对教学理论的不断探索的激情,丧失了对自己教学方法反思的勇气,使大部分教师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只停留在经验或者技术的层面上,在教学实践中丧失了改正自己以及审视自己的勇气。大部分教师盲目自信,对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能力没有丝毫怀疑,虽然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他们能够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也试图做一些尝试去模仿,但这并没有使他们真正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理念,因为,对自己进行否定、质疑是比较痛苦的。

3.初中教师在实施反思性教学时缺乏有效策略

因为未能培养出良好的反思习惯,一些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整理好反思信息,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化,对课堂讲课效果的思考过于注重,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却过于看轻。通常教师的反思是按下面的流程进行的:这节课的上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课本中的重点已经讲透,教材中的难点也基本得以突破,本堂课除去个别细节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等。这种反思最多只能发现问题,未能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一步地剖析,从深层次上分析出现“个别细节问题”的原因,没有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深一步地思考。还有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以笔记的形式写下来,为应付检查而反思,这样的反思是形式化的,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就算写一辈子的教案也难以到达名师的境界,但是如果他写了三年教学反思,则很可能成为名师。”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有效的策略,未能使教学反思系统化、日常化、规范化,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得不到有效开展。

四、初中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方法的策略

1.重视教育信息的整理收集,培养自主反思意识

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出现演示实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如学生分组出现状况、例题分析偏离题干中心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以及反思,但是通常教师因为认为工作繁重未能及时进行总结整理,致使“思想火花”擦身而过。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培养反思意识,在课前课后利用几分钟快速做好反思笔记,在一天结束后,对当前的反思进行整理收集品味,从而更深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培养出自身的反思意识。

2.将反思落到实处,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

课前课后均应进行反思。对于课前反思,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时应换位思考,将自己看成学生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认真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这种教法我可以学到什么,在课堂中我可以问什么,有什么东西还还不懂”等问题,教师在授课前,尽可能通过课前预习题、谈话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课堂后的反思,应该将落脚点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活动的亮点即成功之处;(2)教学活动中的败笔;(3)教学活动中的创新之举。

3.构建反思体系,将反思性教学系统化、规范化

教师需要依照个人的实际需求,创建适合自己的“新授课教学反思表”,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与重设,通常具体环节包括以下几点:课前准备、主题引入、实验演示、小组活动、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密度、课堂小结、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课堂气氛、突发事件、总结体会等。反思性教学不但是“反思性实践”,而且是“实践中反思”的过程,因此,反思性教学是借助教师自身大量观察探索总结和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

总之,反思性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理解反思教学的内涵和意义,认真落实反思性教学精神,使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宗旨。

参考文献:

[1]赵欢.主体意识:缺失与唤醒――以初中科学主体性教学实践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7-70.

[2]郭翠菊.论反思性教学的意蕴[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95-99.

[3]芮元林.基于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2):51-56.

[4]周永贞.新课改背景下新任化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实施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第9篇

论文摘要:导致教师教学反思倦怠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反思不见成效。因此,学校应帮助教师从微观问题入手进行反思,并配以行为跟进,让教师能及时见到实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增进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反思可以将经验提升为理论,通过在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生成知识。但是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教学反思倦怠,具体表现为反思心理疲倦、不愿反思、对待学校的反思要求持消极应付态度等。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么刚刚建立起的这条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将会变得越走越窄,为此,必须认真分析教师反思倦怠的原因并积极寻求对策,使教学反思真正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教师教学反思倦怠的症因分析

1.教师时间紧、工作压力大是其中重要因素

教师一天正常的工作包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做学生思想工作等,这些工作让教师感到非常疲倦,坐下来也就不愿再思考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了。

2教师对反思实效感觉不明显

新课程改革以来,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被学校制度化,多数学校要求教师“天天有反思,周周有札记,月月有案例,期期有论文”。然而,实践中,许多教师工作一天后,即使没有遗憾,没有亮点,一般也就没有反思,但是还得写,于是,就出现了应付、敷衍了事现象,反思也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简单回顾而已,成了应景式的反思。这种情况日复一日,最终导致反思形式化、表面化,内容平凡重复,反思无新意、空洞无物。这样的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反思也就成了没有效果的行为,教师对反思的认同感和新鲜感也就日益减退,对反思感到厌倦。让反思制度化的出发点虽好,但要求过度,容易使教师疲于应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反思的形式化、表面化、无效化,从而导致教师对反思丧失兴趣。

3.当前的唯成绩论导致教师反思归因不当,偏离专业发展方向

大多数学校的考评制度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指标,成绩上升教师就很少去反思,成绩下滑才引起教师反思,这种关于成绩下滑的反思往往又归因不当,教师常常归因于作业布置得少了,对学生要求得不严了,而很少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思考自己不当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当的反思让教师并不能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的不足,而这给教师反馈的信号就是反思无成效,从而也就影响了教师的反思情绪。

4.反思自身的局限性

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反思是很难形成的,是相当深奥的要求,他们认为反思对于他们掌握那些一般认为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没有什么作用。而一些老教师也认为反思对教学并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教学上的重复了。另外,反思一般是针对现实问题的,但只进行问题的反思而不关注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是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即便是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若反思后缺乏行动跟进,同样不能解决现实问题,难以改变现状和显现实效,教师自然就没有积极性,感到厌倦。

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对策

改变教学反思现状,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变强制性反思为鼓励性反思

教学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思维,可以简单地将教学反思理解为对过去的教学过程或教学经验的再思考,所以,通常意义下教学反思不是当下发生的,也不是即时作出的。教学反思是教学行为作出之后,对行为过程及其结果或经验的再审视和再思考。也就是说,教学行为发生之前,教师通过备课活动这类的教学思维对采取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思考,并认为如此教学是可行的,教学之后,教师根据实际反应,又回头审视当时做出如此行动的想法的不足或英明。它不是与教学实践同时发生的,而是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显然这种理解更具有实践意义。

在这种理解意义下,教学反思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觉的自我行为反思,这种反思属于基于教师自觉性的一种反思;另一种是学校要求的反思,属于学校行为,有学校督促检查,这种反思属于基于学校要求的反思。这两种反思,一种出于自我,一种出于制度。反思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也就是说,后一种反思必须转化为前一种反思,才能产生实效,才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高压下的反思多数是应付的反思,是没有功效的反思。所以,学校应重新考虑对教师反思的具体要求,改强制为鼓励。同时,教师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适当的反思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反思可能是虚伪的。 2.从微观问题着手进行反思

首先要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反思作用观,那就是反思功能不是立竿见影的。尤其是理论工作者常期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提炼,使之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形成理论,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教师如果仅仅对经验进行反思,那就更难以感受到反思的实效性。其次,引导教师的反思方向。事实上,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可以说反思产生于以往教学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或“无知境界”。所以,要将反思引导到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上。当然,问题的内涵应该扩大化,凡是能引起自我信念的疑难或心理上的不适都应该看作是问题。如果教师没有遇到现实问题,而经验也没有明显增加,也就难以反思。“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即使“好”教师也难做无反思对象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从微观层面和局部视角去分析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反思。这类反思容易见到实效,容易激发教师反思的兴趣和热情。

3.反思后要有行动跟进

教学反思不是为回顾而回顾,而是要在回顾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修正行动方案,进入新的行动尝试。只有反思后进行行动跟进,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改变和成长。许多教师感觉不到反思的效能,就是因为反思后缺少行动跟进。所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的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二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反思、行动跟进”构成教师专业成长一个小周期,如下图。

每天都要求写反思日记可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教学行为技能需要巩固、熟练。意识到问题了,要认真反思;发现问题了,要深度反思。每次反思,都要调整改变教学行为,要有行动跟进。

4.反思定位要明确

在对教师反思的目标要求上,往往是要求教师指向更新教学观念,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但一开始就把教学反思定位在改变和重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个人化的教育哲学,要求有点高。刚开始应该把反思目标定位在改变教学行为上,这样就更直接具体一些,更容易见到实效。因此,对教学反思应适度要求,让教师慢慢养成习惯。

5.反思不等于写反思日记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是教学后的反思活动,而不是写反思日记,写反思日记是反思成果外化的一种形式。要区分反思和写反思的不同,只要反思之后认识提高了,行动跟进了,也未必要写出来。写反思日记、叙事写作,会产生关于被评价的日记或叙事的真实性和伦理问题,而目前学校可能还没有这样一个呈现真实反思的环境,所以,反思日记一般都是写些空泛的话,难以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学校要创造真正有利于教师反思活动的机制和环境,促成教师经常反思的习惯,让他们主动进行思想交流,而并不一定仅仅是每周都提交一份反思日记。

第10篇

教学反思,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的回头观看和追溯。由于课堂教学情境是复杂和不确定的,每一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教学充满了智慧和挑战。教师在作完一节课后,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写成备忘录,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教学实践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水平。有的人教了一辈子书,水平还是老样子。原因就在于缺少教学研究分析,缺少反思总结。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反思,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有什么意义,体现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何影响。同样,教师只有通过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寻,才有可能了解学生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种学习对他们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反思是新课改的要求,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提高理论素养、业务素养;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开阔视野,博采众长;还可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增强教师的自尊和自信。

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1.激发意识,提升自我

由于教学工作个体性的特点,有的教师由于长期忙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很少吸收外界教学改革的信息,这种封闭状态容易造成教学思想老化、僵化。同时往往使一部分教师陷于经验不足而缺乏教学反思意识,常常在教育教学下感到力不从心,惶恐不安。因此激发教师的反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具有反思意识,才能使教师敢于怀疑自己在一节课的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教师要进行反观自照,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所以,一个教师只有开放胸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激发自己的教学反思意识,提升自我。

2.勇于实践,深化内涵

每次的教学反思都是对教学情况的分析,是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需要认真思索,细心搜索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在分析之后确定改进措施。

3.注重策略,培养技能

为了使反思有效,必须要注重反思策略,即反思时运用的一些方法、技术。

4.加强互动,提升效果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 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性

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的历史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成为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热点。当前参加在职进修、研习或研讨会等的方式,确实能增进教师的认知和教学技巧,但却忽视了教师本身内在的教学范式与自我对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美国运动与体育教育学会(NASPE)制定的三版“初级体育教师标准”中,反思能力均位列其中。但我国教师培养体系中,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尚缺乏重视。为此本文从教学反思内涵特点、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困境入手,对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方式。他认为,个体进行反思,三种态度非常重要,即开放的头脑、责任感和专心致志,正是这三种态度确保和推动了人们的反思行为。在杜威反思思维理论基础上,培养反思型教师和提倡反思性教学的运动于 20 世纪 80年代在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界得到蓬勃发展。

研究者对教学反思内涵有多种理解。后人在杜威和 Schon 的研究工作基础上深入探讨的一个内容就是反思的内涵是什么。对此,Grimmet 和 Erickson ( 1988) 通过文献综述,认为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两种分别是将教学反思理解为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或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教学观”进行深入思考并依此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第三种观点认为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该观点认为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并由此达到三个目的:(1)对各种教学活动的背景有新的理解;(2)对自身作为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文化环境有新的理解;(3)对关于教学的一些想当然的假设有新的理解。本文认同第三种观点,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其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教学反思主要依赖于个体自身。

二、目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困境

结合实践,我们认为阻碍教师反思的有两类因素,一类是外在因素,有效的反思需要充足的时空、不受干扰的情境才能进行,但目前中小学中,许多体育教师不但带着超额工作量的体育课,而且身兼行政工作或运动代表队职务,工作繁忙、繁重的客观条件阻碍教师教学反思的进行。一类是内在因素:许多体育教师个人进行反思有能力上的困难或是习惯上的不适应。这是由于我国教师培养(含职前与职后体系)中不足导致的。教学反思早已融入在美国师资培育过程中,然而,我国大多数的教师仍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本文中主要针对第二类影响因素,提出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一些实践性策略。

三、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策略

(一)加强专业对话

由于中小学中体育教师数量少,所带年级各不相同,教学过程中,缺少同事间的互动,形成了孤立状态。为避免此现象,体育教师平时可和相关教育人员进行专业对话,除了达成共识,亦能监控并建构其专业知识与观念,彼此互相协助解决教育问题,进而促进专业成长。特别是初任教师,可借此获得专业上的协助及经验传承。

(二)协同反思

协同反思是指个体与相关人员为求改进教学、促进专业成长,共同从事反思。成员间的信任和尊重,是完成协同反思的关键因素。陈春莲提出体育教师可采行的协同反思策略有:

1.实践辩证:协同反思小组中的一人担任发表者,呈现个人教学经验和观点;由其他人根据发表者的呈述内容提问,协助发表者发掘矛盾并寻求解决之道。

2.同僚辅导:由资深体育教师担任辅导者,协助新进体育教师强化教学技巧和知识,并形成不同的观点。透过互相讨论,可协助彼此检视个人的教学信念。

3.协同行动研究:依实际问题,主动搜集资料,组成行动研究团队,采取行动;除了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亦可促进体育教师同僚关系、避免孤立隔阂。

4.同僚教练方案:体育教师一对一合作,彼此观察教学并提出所得及建议,协助教学者以客观的方式进行自我反思。

5.经验分享与同僚交谈:透过与其他体育教师的脑力激荡,可以学习批判反思,并可理解彼此经验的共通性。

(三)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为解决教学实务中所发现的问题,改进实际情形而作的一种研究。透过行动研究,教师练习专业判断,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与情境进行省思对话与自我分析。欧用生指出提升教师行动研究的能力的有效途径有:

1.培养教师觉知问题的敏感:为避免将问题视为理所当然,体育教师可采多元思考方式,增加对问题的敏感性。

2.熟悉研究基本技巧:学校可安排教育研究法研习课程或讲座;体育教师于教学研究会共同讨论研究报告,彼此分享。

3.随时搜集资料并思考其意义:行动研究的资料是多元的,资料主要来源有非结构性观察、深入访谈、文件分析等。

4.扩充参与研究管道:体育教师应实际参与研究,才能提升行动研究能力。与专家学者合作研究,参与各类研讨会,发表研究成果等,使体育教师亲身体验。

5.教师角色的反思与批判:由于行动研究是属于自我评鉴,在研究过程中宜不断地检核、改进;此外,教师担任多重角色,既是研究者,也是观察者和分析者等,因此更要反思自己的角色,才能不受限于此局限。

(四)教学观察

欲促进有效的体育教学,须以客观的纪录取代对教学历程种种行为的主观印象,如此,可更真实地掌握教学历程(Doolittle, 1996)。所以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可利用简单的观察工具搜集教学历程中的客观讯息,或透过分析本身的教学录像带了解其实际教学行为。相关研究发现体育职前教师藉由教学观察可知觉到更多发生在教学中的事物并思考如何改善教学(Palomaki & Heikinaro-Johansson, 2005)。

(五)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是教师对其教学知能、成长与成就,进行实际资料的搜集,并将之组织化、系统化呈现之文件档案。教学档案即是教师成果的搜集品,它可以用以证明教师的才能、展示教师的教学知能与技巧,它同时是教师自我反思的一项媒介。教学档案关键是教师必须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缺乏反思的档案,仅是资料的堆积而已。

(六)教学反思札记

撰写反思札记的思考运作历程依序是先描述教学事件、进而分析教师个人对此事件的内在反应与感受、体育教师连结当下经验与既有的理论和经验、经分析比对后形成新的结论,并归纳作为未来教学行动的指引。撰写札记除了可增进个人的记忆,也能使个人渐渐习惯于听到自己的内在声音,进而强化个人的反思知觉。教学反思札记可促使教师以真诚的情感与意向进行教学反思。Martin(1998)发现其中以录像带和反思札记写作的方式最能成功地刺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札记的撰写方式通常有3类:自由格式、固定格式与主题式反思札记。自由格式常是无焦点的,可自由发挥;固定格式则提供方向,使其有结构的深入分析问题;主题式反思札记采综合二者的优点,避免单一格式的缺点。

【参考文献】

[1]John Dewey. How we think[M].Heath and Company, 1933:30-32.

[2]Schon, D.A. :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3]Grimmett, P. P & Erickson, G.L. . ( eds. ) Refle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M]. Teacher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 1988.

[4]陈春莲.体育教学的反思与实践[M].台北市:师大书苑,2004.

[5]欧用生.提升教师行动研究的能力[J].研究信息,1994,11(2):18-25.

[6]Doolittle, S. Practical assessment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 Recreation &Dance, 1996,67 (8):35-37.

第12篇

一、课前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指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增强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指导性。教学前的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教学对象的分析主要指对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师自我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对英语课堂的调控能力。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当教育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教学效果最好。为此,我们要把教材特点与地情、校情、班情、学情紧密结合。教师应该研究、分析课程目标,研究如何把教学要求转化为所教学生能基本达到的目标,从而做到灵活地实施课程目标,因为任何教材都有局限性。若教学活动要求过高,教师就应因材施教,适当调整,分层处理。

(二)对教学措施的选择

由于对教学对象进行了反思,教师会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到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多种选择。例如,同样是对新语言点的呈现,教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需要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一些,突出趣味性,最好让学生吟诵与教学相关的小诗或童谣,而对于中学生,教学任务重,课堂上没有那么多时间,最好用强化记忆法。例如,以简单的颜色单词教学“pink, purple, orange, brown和green”来说:

如果对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圆形纸片放在桌面上,然后一边朗读以下诗歌一边拍对应颜色的纸片,并让学生跟读:

Pink ball, pink ball, purple ball, purple ball; orange ball, pink ball, purple ball, orange ball, brown ball, pink ball, purple ball, orange ball, brown ball, green ball.

对中学生来说,我们只需把他们教会读,花2分钟听写,全体学生一定能完成任务,不需要花费小学生那样多的时间。

二、课中的反思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中外语言特点差异较大及学生英语基础各不相同,不可预料的情况会随时发生,需要教师及时反思,并随时作出调整。教师可通过教学中的语言交流、思维交流,甚至眼神、表情交流来不断获得对教学进展中的各种反馈信息,并对之进行反思,再进行及时的调控。比如,当发现学生在语言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单词或句子发音没把握好,就应及时回头示范或进行要领讲解,让学生重新认识,准确操作。如学生对ship和sheep的发音没掌握好时,教师就应回头示范或进行要领讲解,多举些例子让他们跟读ship, big, pig, live等,再让学生读另一组单词sheep, meat, meet等,直到能区分[i]和[i:]的发音为止。当发现某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或一些活动无法开展时,教师就要及时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反思:可能是活动要求没讲清楚,学生不得要领,也可能是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也可能是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对照原因找准对策及时解决。如学生在练习形容词比较级有关的句子时,我让学生用“吵架”的形式来练习,我看到一部分单词量少的学生参与度低,我又规定形容词比较级除外,个别单词不知道的用汉语代替。如:

A: You are thin, you are thinner than a rice noodle;

B: You are fat, you are fatter than an elephant。像这样说了之后,学生吵得非常激烈,有的男生还动起手来作表演状,在那高声吼着。

三、课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