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03 13:5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单元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单元教学设计

第1篇

日前参加甘肃省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基地举办的单元教学设计比赛评奖活动,感受颇深,愿与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活动(以下简称单元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从总体上把握高中数学教材,为此,单元设计分别从数学的视角、课程标准的视角、教材比较的视角、教学方法的视角、教学目标的视角、学生学习特征的视角、 教材重难点的视角等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所选的单元教材,可以是教材的一个章节,也可以是一个专题。如果所选的单元是某个专题,又可以分知识方面的专题和能力方法等方面的专题。活动中,在前述七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确定总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科学准确地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力求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其次设计总的教学流程,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课时分解,描述每节课教学之间的关联及与单元总目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单元的重、难点。然后,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理念,选择本单元的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是自我反思,从整个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反思自己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得与失,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邀请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开设培训讲座,对参赛教师的单元教学设计展示课堂进行点评。前期还邀请北京市开展单元设计的实验教师介绍经验,与参会教师交流互动,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活动以团队形式参与,对于选定的教学单元,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利用集体力量解决问题。本次活动除评出若干优秀展示课奖项外,还评选了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传统的说课、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授课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专心钻研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细节。虽然有时也考虑诸如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总的来说,这种一招一式的“磨课”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难以从整体上宏观地把握教材。实际上,常见的情况是,从教多年后,大部分数学教师将高等数学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内容遗忘殆尽,日常教学仅局限于高中数学教材所涉及的狭小范围之内。这既影响了学生的持续发展,又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与传统的教研形式不同,单元设计努力从总体上把握高中数学教材。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过程的细节,还要从数学的角度通盘考虑,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要在教材比较的基础上,琢磨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相关教材的处理。这种思考使得教师必须时刻回顾高等数学相关知识,重温有关的教育教学原理,全面考虑所教教材的教学问题。这种做法使数学教育界追求的“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成为现实,为实现这一目标找到了有力的突破口,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单元教学设计活动虽然是从数学学科教学中提出来的,但其思想和做法显然可以移植到其他学科教学之上。移植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这一方面需要扎实的学科内容视野,另一方面需要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其形式,一是教师个人自学,二是校本培训和片区培训,必要时还可与高校学科教学研究专家结成研究共同体。二、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单元教学设计活动的基本形式以教研组或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内部要发挥个人特长,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三、单元教学设计不追求既定或时髦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根据教师个人实际、教学风格和教材内容等选择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实质,淡化形式,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教研模式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已经显现了旺盛的生命力。笔者希望这种新的教研形式能够健康成长,在更多的学科和地域生根、开花、结果,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2篇

一、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为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学科内容架起逐级上升的“阶梯”。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设计教学目标。

(一)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实际的课程设置,合理如何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在分课时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重点和难点的定位;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媒体的使用和活动形式的设计。

(二)叙写单元教学目标

1.行为目标表述方式

课标在描述课程目标时,使用了明确的行为动词,操作性强,如用“做动作、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手工”等描述听的技能目标;用“模仿说、认读、朗读、看懂、书写、模仿范例写”和“玩、演、视听”等描述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因此,也宜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行为目标取向主张以人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强调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所以称之为“行为目标”。行为目标的叙写要尽量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

2.行为目标叙写的四个特点

行为目标的叙写有四个特点:即,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行为条件情景化、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行为状况动词要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察的。

目标描述要反映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的时间、提供的信息。如,通过图片、实物、简笔画,利用动作、模仿、面部表情,通过模仿、配对、涂色、连线、重排图片顺序、用符号完成表格、猜测游戏、角色表演……、通过男女生竞赛,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根据地图等等。

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如,“能根据情景用“Icansee…造2~3个句子”,“能按字母顺序排列,做成自己的电话本”、“能用学过的食物名称,每组设计1份晚餐的菜单”、“能根据图片或提示来写出5个描写日常活动的句子”等。

3.常用的行为术语

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些常用的行为术语。学习目标常用行为术语:知识目标认读、说出、拼写、读准、认识、了解、熟悉、理解、表达、掌握。技能目标讲述、朗读、复述、背诵、描述、获取、写出、表演、演唱、交流、情感态度。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设定和叙写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初步确定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分课时备课、实践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调整并修正教学目标。

(四)单元中典型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注重从整体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四种基本技能。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主要有“对话课”、“阅读课”、“综合课”等三种课型。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炼了三种典型课的教学策略。

对话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单元话题学习目标语言,学生能自主地使用功能话题进行交流。对话课设计的五策略:结合话题,整体设计教学情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大3P和小3P相结合。对话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热身导入单元话题目标语言学习整体感知意义操练话题交流。对话课的板书设计策略:凸现“词架”、“句架”、体现话题的情境设计。

综合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融复习和新授、整合和拓展于一体,学生能进行单元话题下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活动。综合课设计策略:单元内综合(目标语言、单元版块、话题拓展);单元外综合(目标语言、话题综合);围绕单元话题,设计若干小任务,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适当拓展运用。课教学模式:综合课的板书设计策略:凸现“串联”和“并联”,体现单元话题的拓展设计。

(五)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原则:整体设计,关注分课时作业的衔接;分层设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作业;趣味设计,让学生快乐地完成作业。单元主题作业的类型:自助餐式作业、创编式作业、实践型作业等。单元主题作业的实施策略:课内抽查、审听磁带、轮流互查、统一批阅。

二、建设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库,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拓展教研空间

在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建设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库:电子单元备课资源、典型单元整体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学生单元主题作业、单元测评试卷、教材单元串讲资料、单元整体教学板书设计资料等。这些资源的积累和建设有效地减轻了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拓展了英语教研空间。

三、探索了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

教师可积极探索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积极开展学生的英语小报比赛、课本剧展评和作业展评。趣味性的单元主题作业,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主题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喜爱做英语作业,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巩固了课堂的语言学习效果。

第3篇

一、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实践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整体把握,单元整合”的教学设计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对单元教学目标加以确定、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加以整合、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对单元整体内容进行导读、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成果。

1.对单元教学目标加以确定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指出教学应该注意将教学三维目标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相结合,共同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避免理论死板化,不能强硬地在每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中生搬硬套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而是应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对三维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明确,使其彰显出对课堂教学的辅助效果。

2.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加以整合

在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已经确定后,教学设计就要根据这一目标对教学内容加以审视,从而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或重组。对于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来说,由于教材一般只是为学生相关内容的学习提供一个较为经典的范例,所以其并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较为详尽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设计中根据教学目标对单元内容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加工,使其能够以更加科学的姿态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而对于重组来说,它主要是指教师同样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原有的教学内容安排打散,再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以相关知识点的性质和特征为依据对知识点进行重组,方便学生通过异同对比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3.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后,教师应该根据小学各阶段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的整编。其整编内容应该包括协调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际安排和相应教学方式的选择,还应该处理好各个课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每一个课时教学所能够达到的单元教学目标。

4.对单元整体内容进行导读

“导”的基本含义是引导、指导,其性质直接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扮演好领路人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导读,向学生提供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概览结构框架,便于学生理清单元教学内容。导读还包括对各单元之间的教学关系进行整理,让学生对整体教学内容形成全局性的把握。

5.实施具体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不是简单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展望,而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和调解更新的过程,是真正将教学书面设计变为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个性化教学创造的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反映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堂变得灵动而富有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实际应变能力,能够将教学设计“应情境而变,应学生而动”,准确把握教学契机。

6.反思教学效果

在完成基本的单元教学后,教师还应该对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教学课堂内容增量和学生学习时的薄弱环节等问题进行整理和反思,对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查明并进行相应的补救。例如,对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课后辅导,帮助其矫正自身不足之处。

二、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案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月是故乡明”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1.单元教学目标

对本单元生字词进行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单元学习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相应的对比阅读,让学生对不同的思乡之情加以体悟等。

2.单元整合

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和口语交际活动、回顾拓展活动进行重组,如在《古诗词三首》教学后即开展回顾拓展活动,让学生对思乡的诗句加以积累,这样能够将本单元中的思乡诗文教学整合到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的设计主要注重对教学前测的设计。例如,教师在课程带入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其所了解的与思乡相关的诗和文,从而进行教学导入。

4.单元导读

为了让学生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初步了解,本文单元教学设计将单篇课文导读和单元全盘导读相结合(如图1),让学生对单元教学主题和每篇课文都有简单的了解。

5.课堂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这里就不对教学设计做赘述。

6.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模块;单元设计;主题教学;

【中国分类法】:G633.6

一、高中数学模块教学单元构建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一直是与课程结构与课程目标协调相关的问题,课程结构如果布置合理,对于课程功能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意义,直接影响到课堂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成果的取得。从细处着眼,在数学模块教学过程中,数学模块的整体设计、价值定位、元素组成都关乎到之后的单元构建各个环节。整体作用的大小与发挥在于各个部分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模块的完美组合和单元的有规律划分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预期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整体模块设计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单元划分。将模块划分为各个单元进行教学这一“单元构建”的模式是过去数年来各地的课改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最佳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等方面体现出了非凡的价值,在与模块式教学的良性互动和改进模块教学中的一些弊端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

一方面,在模块教学基础上的“单元构建”实现了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最大灵活性,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模块整体的实现。另一方面,利用单元构建的方法进行模块教学的实施也解决了模块教学本身一些无法避免的矛盾,协调了二者之间的矛盾。[2]模块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相互分离、学时难以调配、逻辑关系混乱等诸多问题,但如果将数学模块知识都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将各个单元按序排列,分清主次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这些问题就得到了妥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模块教学下的单元构建,要根据学校、课堂的实际情况来因地制宜地确定阶段目标。单元构建的方法将模块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为了数个小目标,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控性,也利于根据课堂形势进行微观调节和引导。但是各个单元的具体目标应该与本单元知识结构和数学模块大环境相契合,既要切合教学实际,也要有机融合,还要注意分清主次,符合逻辑顺序。

二、 数学模块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设计分析

数学模块下的单元划分完成后,对于模块单元教学的实施内容而言,最佳的方式是单元主题式教学。主题教学是教学模块的延展,是教学内容铺开的平台,教学内容的展开要分层次,教学目标要以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分析方法为最终目的。因此,设计数学模块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时,要打破思维定势,不受一种教学模式、一种知识框架的拘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合理搭配。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问题教学的方式是单元主题教学中效率较高的两种方法,能将单元主题的知识内容最大化地渗入课堂各个环节,并在学生反馈中取得良好的评价。具体来说,则是案例的提出,教师引导再到问题提出和解决,最后则是经验的总结和方法的训练的完整过程。这种用数学方法进行问题与条件的假设和解析的过程就是数学模型建构的过程,它地赋予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地位并充分保持了课程的流畅性。[3]

而问题教学的方法,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数学单元教学的主线。在确定数学单元的主题后,首要的问题是及时对主题进行分析,细化为各个问题点,再分配相应课时分步进行,这样就能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对单元主题的全面学习和认识深化。此外,虽然问题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但是问题教学并不是教师的一元教学,在进行问题教学的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情况,区分不同的学生进行主题引导,加强他们自身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这样才能达到课堂的最佳预期。

三、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的特点及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在模块式思维下进行单元划分主题式教学,是对传统模块教学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通过以上对高中数学模块单元教学的价值和内容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运行特点和内在价值。

首先,以问题启发为中心,将知识点分散结合到各个具体问题中,进行知识连串。这种以具体问题来驱动学生进行思考的系统化方式很好地营造了课堂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数学分析能力的养成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正是在一个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完成的,通过数学建模使得学生从感性认识达逐步向数学理性思维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过程。[4]

其次,以积极探究为导向,重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拓展。模块下单元主题式教学的方式不仅使数学学习的过程富有层次,逻辑严整而易于消化,更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并不像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为唯一中心,单元主题的展开都以教师为起点,而是回归了学生本位,赋予学生选择和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极大改善。

最后,以综合分析为核心,强调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单元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解决相应问题,得到答案或结果,而是更强调学生在其后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经验总结和数学知识的归纳。这种即时反思的后续程序很好地补充了传统问题教学在课程后阶段的不足,将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置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的背景下,重新回归学生本位而非问题本位,更有利于学生自身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

参考文献:

[1]王康.高中数学模块化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0(12)

[2]詹波.高中数学模块教学系统化探讨与分析[J].新课程(教研).2010(05)

第5篇

关键词:数学 教学步骤 认知结构 参照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02-01

根据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出发,由教师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并找准该单元的知识重点,难点及关键,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完成重点、难点及关键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 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

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为单元教学定方向。方向能否定得正确,关键在于能否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使所定目标切实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测性。一旦所定目标具有上述“三性”,就能真正成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判断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参照系。这样目标备课,教学就会因方向明确而少走弯路。

2 抓关键、教给学生方法

首先弄清该单元所涉及的知识在新与旧、难与易,相互制约方面有哪些联系,找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其次在认真研究这一关键知识与哪些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基础上,拿出3~5分钟做好对旧知识的复习。一旦确认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前提,就要把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放到中心位置,采用适合儿童智力活动规律的教学方法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甚至使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知识达到充分地理解,较好地掌握。

显而易见,抓关键,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找准在整个单元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学习本单元的方法。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教学重点: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难点是: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探索。

让学生体会先“量一量,算一算”产生猜想,再“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通过操作获得一些数据,并整理分析数据,从中归纳出结论。

3 抓自学,让学生自己解答

自学,是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的学习。

由于学生在第二步的单元教学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法,因而进入第三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到学生的自学中去,认真观察学生是怎样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解答数学题的。及时发现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及时恰当的辅导。

学生自学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他们原以为已经掌握了重点、难点知识。在自学时,又会遇到若干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暴露出个别学生对方法并未真正掌握。这就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学生再学习、再思考。在这个反复的、曲折的思维过程中,教师的辅导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恰当的启发、点拨,可以指导学生及时走出迷谷,避免浪费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做更多的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关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4 抓练习,让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该单元的知识,但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还要通过抓练习,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练习,做到举一反三。这种练习可分为三类:

(1)基本题。即与课本例题相似,且难度基本相同的单项练习题目。进行这种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单元的基础知识,切实完成识记与理解这两个层次的学习任务。

(2)变式题。源于例题,但形式与例题不尽相同,而解法与基本题又大致一样的练习题。练习此类题目,可以深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逐步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例如: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练习四第10题。

10:哪种食用油便宜些?

第一种:每瓶2.5千克 花35.00元

依据:单价=总价÷数量

35÷2.5=14(元)

第二种:有两瓶油

大瓶3千克 小瓶0.5千克

共需:48.30元

48.3÷(3+0.5)=13.8(元)

所以买第二种合算。

(3)综合题。将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有关知识混合编排而成的综合型和智力型。做此类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知识能灵活运用;能让学生把本单元学到的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标志着已完成综合运用这一教学目标。

如:找座位(总复习)。

这道题综合考察学生的小数加、减、乘、除计算的能力(见图1)。

5 单元测试,及时评价学习情况

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分类编制单元标准测试题,再于该单元学完之后,进行单元测试,以检验各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编制可测性强的单元测试卷,是第五步骤的主要工作。在编制单元测试卷时,特别应注意以下三点:

(1)题型多样。既有考察基础知识的填充、判断、选择题,又有考察各种能力的计算题、操作题和应用题。

(2)覆盖面广。单元测试题能充分反映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性诊断。

(3)呈阶梯状。既有与“识记、理解”相对应的基本题,又有与“简单应用”相对应的综合题,还有少量难度较大的能考查创新能力的思考题。

通过测试,可以从识记、理解、应用的不同层次上准确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能据此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矫正和补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重新讲解和点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能扎实熟练地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景中,曹培生.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第6篇

《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越来越受到社会群体和个体的重视,但农村高中学校由于受教育目标、教育任务、场地、师资、生源等的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完全执行课程标准还有诸多难题。基于此,我认为,单元教学设计对农村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单元教学,是一种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集合,强调教学的概念,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组织一个模块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根据上述分析,单元教学计划是一种在学习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内容集合的表述。高中体育与健康强调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水平教学计划的整体构思,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多维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因而更倾向于重视宏观教学计划的设计。

一、重视单元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在单元计划的设计与制订过程中,要求有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涉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五个方面,并将这些方面的目标渗透与体现到单元教学计划之中,这是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对本单元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按照体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安排课程计划,从易到难,从技术到技能,从集中到分组,技能到情感,对整个教材内容要整体把握。要求做到教学内容整体安排,教学方法多样有效,教学目标逐渐达到。

二、重视单元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师从过分注重课程设计中解脱出来

理论上讲,教学设计应当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社会事务性工作的增加,农村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的比例不足50%。如何尊重事实,让他们从应付的心理走出来,充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单元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方法。根据单元教学计划,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安排科学的教学程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灵活穿插游戏、素质练习、汇报检测等内容,达到轻松高效的目的。单元教学计划既抓住了教学的目标和主教材内容,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重视单元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连贯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最怕老师脱离课标,让体育与健康课成为无效教学。单元教学计划,可以使每一次课堂教学紧扣课程标准,使课程安排具有连续性、科学性。学生在本单元的课程学习中,也能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由学到会,从而形成自己的运动技能,使体育运动影响终身。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第7篇

教学年级:水平四

教学主题:乒乓球正反手推挡及平击发球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幼稚却又成熟,正处在一个身心迅速发展阶段,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困难又易灰心丧气。因此,对他们既要尊重又要加强教育,技术要求不能太高,但在基本知识点上也不能疏忽。乒乓球是男生常常互相学习、对抗交流的运动手段。乒乓球技术稍好的学生,一般会发球、比赛和对手打个三五板不成问题,但动作不规范的大有人在。比如击球时手扶球台,发球时球未抛起等。女生技术较差,大多数人不会发球,她们平时很少像男生那样利用乒乓球去游戏竞赛。教学中,要关注男女生的差异性,个体水平的差异性,分别提出不同程度的技术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乒乓球运动教程》(水平四)第三章第2、3、4、6节中最基本的乒乓球技术。乒乓球作为我们的国球,不但成绩傲人,而且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其球小、变化多、球速快,而能有效的提高速度、反应能力和灵敏性,培养学生灵活机智和勇敢顽强的品质,在各个学校开展火爆。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基本部分,采取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典型示范等教学方法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大学习难度,设计竞争激烈的游戏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在一个和谐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设计方案如下表:

年级七年级教学内容乒乓球课时预计4课次预计10

单元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乒乓球知识和历史,能做出规范的握拍和准备姿势及作出正反手推挡的动作。2、两人单练正反手推挡能达15个回合,平击发球能达到指定区域。3、通过球感与控球能力等辅助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协调反应和灵敏素质,激发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及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动作要领的掌握难点:身体的协调配合

课次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

1(1)乒乓球运动简介(2)反应与灵敏素质测试(计时)(3)基本知识:对乒乓球的认识、直拍、横拍、正手、反手(4)学习握拍方法(5)学习站位和准备姿势(6)学习反手挡球1、了解乒乓球基本知识2、能说出站位和准备姿势的要领3、通过反应与灵敏游戏测试提高对乒乓球的兴趣爱好1、重点:对乒乓球基本知识的掌握2、难点:拍形的固定,重心的控制1、教师讲解乒乓球基本知识,然后学生原地模仿练习2、定位法横直拍分别讲解反手挡球,学生原地自由练习3、反应与灵敏素质测试,运球游戏

2(1)检查学生握拍(2)球感练习(3)复习站位和准备姿势(4)学习步法:单步(5)常用术语:拍形:前倾,后仰,垂直(6)复习反手推球(7)学习反手拨球1、学习简单的步法和了解乒乓球基本知识2、能说出反手拨球的动作要领3、通过球性练习,提高学习乒乓球的兴趣爱好1、重点:规范动作的掌握2、难点:反手拨球的击球时间控制和拍形固定,到位控制1、球感练习:停球、颠球等比赛形式进行2、采用定位法,横直拍分别讲解,学生原地自由练习3、在供多球的形式练习反手推球

3(1)球感练习(2)复习站位和准备姿势(3)手步法练习:反手拨球加单步(4)多球练习:反手拨球(5)学习正手平击发球(6)讲解发球规则1、能作出反手拨球的规范动作2、能说出平击发球的动作要领3、能在多球训练中找到击球点并击到球1、重点:正手平击发球要领的掌握2、难点:发球时的抛球与击球点控制1、球感练习:停球、颠球等比赛形式进行2、横直拍分别讲解,示范平击发球动作,学生原地自由练习徒手动作3、在供多球的形式练习反手拨球

4(1)球感练习(2)复习站位和准备姿势(3)手步法练习:反手拨球加单步(4)正手发球徒手动作(抛、拉、打)(5)复习反手拨球(6)学习正手攻球(7)复习正手平击发球1、能作出反手拨球的规范动作2、能说出平击发球的动作要领3、能在多球练习下连续将球击打到对方台面1、重点:正手攻球动作的掌握2、难点:正手攻球的还原动作和到位点的控制1、球感练习:抛接球练习2、横直拍分别讲解,示范平击发球动作,正手攻球动作,学生原地自由练习徒手动作3、在供多球的形式练习正反手及发球

5(1)球感练习(2)复习站位和准备姿势(3)手步法练习:正手攻球加单步(4)学习步法:小垫步(5)手步法配合练习:反手三分之一台,2点拨加小垫步(6)复习正手攻球(7)复习正手平击发球1、能作出正确的正手攻球动作2、能在多球练习下连续将球击打到对方台面3、能在小垫步的配合下协调的作出反手动作1、重点:正反手攻球动作的掌握2、难点:正手攻球的还原动作和收小臂1、球感练习:抛接球练习2、在供多球的形式练习正反手及发球3、可以分组一部分技术稍好的同学可以自由搭伴练习单球,一部分在教师带领下练习

6(1)球感练习(2)复习站位和准备姿势(3)手步法练习(4)上台练习:反手拨球加小垫步;正手攻球;正手平击发球1、能作出正反手的规范动作2、能在步法的配合下协调的作出正反手动作3、能在单球练习中正反手打8个回合,发球过网1、重点:正反手动作的掌握2、难点:步法先到位,再做手上动作1、球感练习:抛接球练习2、在供多球的形式练习正反手及发球3、可以分组一部分技术稍好的同学可以自由搭伴练习单球,一部分在教师带领下练习

7(1)反应与协调性练习:停球前进(2)复习站位和准备姿势(3)手步法练习(4)抛接球测验:一分钟抛接次数(5)上台练习:反手拨球;正手攻球;正手平击发球1、能作出正反手的规范动作2、能在上台练习中单球对练达10个球3、能在单练中协调腰腿的配合1、重点:正反手动作及发球要领的掌握2、难点:上台练习时对球的控制及击球点的掌握1、以游戏形式:分两组接力比赛停球前进2、小组分别自测抛接球次数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作示范

8(1)球感练习(2)复习站位和准备姿势(3)手步法练习(4)上台练习:反手拨球;正手攻球;正手平击发球(5)课堂测验(技评摸查):检查第(4)项掌握情况1、能作出正反手的规范动作2、能在上台练习中单球对练达10个回合,发球到对方正手区域的命中率达90%3、能在单练中协调腰腿的配合1、重点:正反手动作及发球要领的掌握2、难点:上台练习时对球的控制及击球点的掌握1、听教师口令原地做各种控球动作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作示范3、学生轮流与教师对练一至两个球考察学生掌握情况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64-02

中学化学新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提出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及学习方式。但在现实教学中,如果在一节课中实施多种教学方式,学生会不会因眼花缭乱而无法适应?要进行“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时间上能保障吗?这样又能否全面达成三维目标?实际上,以单一课时为单位进行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教师普遍反映时间不够,一个单元讲授完能达成预设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较少,学生也普遍表示难以接受或收效不高。主要表现为:在学习本节课时听懂了,而学完整章或一册书后,却发现自己对本章知识没能上升到一个整体认识的高度,且知识的提取和灵活运用能力很低。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全面达成三维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兼顾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是教师经常探讨而又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在提到什么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水平教学时,提到“要从课时教学设计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而所谓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即针对一个教学单元,从整册书的教学要求及单元的整体性出发,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进行科学、严密、规范的设计。实践证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助于实现“在合理的时间以最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一)优化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指导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和分析教材,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把教材当做“圣经”,教学活动范围窄、形式单一的现状,为我们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

(二)有效缓解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与单一课时时限之间的矛盾。通过实践,一线教师已逐渐认识到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不仅能较好实现不拘一格的教法和课型的优化组合,更能促成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最大化,从而更好地达成单元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提高课堂实效,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在各类评教中,专家纷纷提到,一些优质课之所以显得“大气”,收效好,遵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正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实践也证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更好地体现科学方法(如探究)的价值及意义,同时也能使学生更轻松地把握单元知识结构,自主建构思维方法。

(四)提升教师教学整合能力和学生的知识提取及运用能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全面地整合教材,连贯地理解目标,瞻前顾后把握好知识内容的有序性,以此提高其教学元认知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建构单元知识脉络,提升认识层次,自主形成富有个性的信息提取线,方便灵活应用。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新组合教材;注重知识前后间的联系,重视规律的讲解;注重思维的训练,重视学生认知方法的提高。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并构建了如下“三个维度,六个步骤”的教学设计方案,其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三个维度,六个步骤”的教学设计方案

在此基础上,针对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我们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具体见表1。

表1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表

(二)单元教学总路线。内容主线:分类方法―应用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应用二:化学反应的分类。教学主线:自主构建分类标准―分类训练―以类别为单位学习性质及应用。

(三) 课时计划安排。具体参见表2。

表2 课时计划安排表

(四)细化课时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将内容优化成七个课时讲授,具体如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引导学生尝试并体验不同的分类方法或标准对已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进行分类―感悟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法举例―实践活动加深对分类法的认识―构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案主要内容:(1)物质的分类:常见物质分类标准有哪些;回忆初中物质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示意图。(2)化合物的分类:依据物质的组成及性质分类;依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否导电分类。(3)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完成表3。(4)课堂练习:选择你熟悉的化学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并与前后桌交流。(5)课后练习:为石油加工的产物或用途做一张树状分类图。

表3 物质的类别、性质、方程式

第二课时:物质的分类应用一:分散系的分类―液态分散系的分类―实验探究―胶体的主要性质。

第三课时:回顾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演示实验2-1、学生实验2-3―讨论、推导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离子方程式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回忆并记忆难溶物、挥发性物质等。

第四课时:小组汇报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师生共同小结―PPT展示已搜集好的各类关于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练习题,开展竞赛活动―小结。

第五课时:列举几个化学方程式,分析其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化学反应另一个分类标准:反应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刨根揭底―本质分类标准:是否有电子转移―制作“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交叉分类示意图―辨析判断训练。

第六课时:(1)物质分类新视角:氧化剂和还原剂。(2)学习从氧化还原角度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建构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写出化学式―找出核心元素―标出化合价―预测性质―设计实验验证―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具体见表4。

表4 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物质 (化学式) 中心元素化合价 性质预测 检验试剂 (化学式) 实验现象 结论 (方程式)

第七课时:拟列本章知识脉络―学生构建知识间的意义练习―习题训练―引导提升。

(五)预设评估要求,检查、反馈。单元测试卷;学生的课堂回答;单元知识脉络梳理;学生学习感悟;教师教学感悟及收获。

实践证明,践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组织教学的困难,但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却是任何单一课时教学设计所无法比拟的。此外,在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投入主动,学的轻松”,有助于实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R 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 (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吕彩玲.关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尝试与思考[J].化学教学,2008 (11)

第9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 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 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8-02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推进培养方式方法转变,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由学院自上而下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学院将此次活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由学院组织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教学设计辅导培训;第二步,各系部全体教师学习教学设计理论和实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本学期所代课程编写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完成教研室、系部两级教学设计竞赛预赛;第三步,系部选拔预赛的前几名参加全院开展教学设计竞赛活动。下面就笔者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所做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大家交流、探讨,希望能通过“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单元的教学探讨来提升《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这门课程的教学。

一、教学设计辅导培训的体会

教学设计辅导培训直接从教学效果着手,首先强调了传统教学与新的课程教学设计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的本质区别,其次以一个典型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课例,通过传统的教学(教案)与新的课程教学设计的对比,总结出课程单元设计要点,并给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格式,为后续单元教学设计的预赛、决赛做好准备。

(一)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1.传统教学的评价标准:

(1)教学内容熟练正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逻辑思路清晰、语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板书设计好、教态自然;

(2)教学符合进度计划、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

(3)课堂效果好、能够教书育人。

2.新的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1)课程效果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

(2)课程应突出能力目标;

(3)能否用适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

(小结:)传统教学的评价标准的主要缺陷有两点:一是用随机抽样听课评价一门课程的质量,不合理;二是评价内容只关注教师的“讲”。新的课程教学设计,通过“能力――用训练得到――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事”这根主线,注重能力目标的培养,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总结出一门好的课程应满足以下六原则: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2)以能力为目标;

(3)以学生为主体;

(4)以素质为基础;

(5)以项目为载体;

(6)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点

(1)确定课程单元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2)选定单项能力的训练任务;

(3)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4)设计课程内容引入、驱动、示范、实训、归纳、展开、讨论、提高等过程,并做好板书、演示、展示、操作和实物准备。

(三)对传统教学与新的课程教学设计的认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由教师借助粉笔和黑板等传统的教学用具来完成一定的知识传输,采用讲授的方法较多,所以教师往往占有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放在知识的习得上,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二、“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实例

通过培训、学习,我完成了《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这门课程中“焊接修复技术的应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现在把我做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设计步骤及设计内容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轴类零件是四大类零件之一,也是构成设备的重要零件,其常见的失效形式有断裂或裂纹,还有磨损,而这些失效的修复又大多采用焊接修复技术,所以我设计了失效轴的修复作为本次课的任务驱动。

再根据本次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将任务具体分解为2个:一是有裂纹的轴的修复,二是磨损的轴颈的修复。

(二)教学设计步骤

(1)引入:因为我的授课对象是10级机修专业,在这之前有过一周的焊工实训,完成后的作品就是12mm厚的两块钢板的坡口焊,那么请问这个坡口焊采用的是“补焊”还是“堆焊”?如果还不清楚,没关系,本次课将让你彻底明白;如果清楚,那么什么是“补焊”?什么又是“堆焊”?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

(2)训练(一):焊接修复技术涉及两个重要概念(补焊与堆焊),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详细讲解第一个概念“补焊”;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补焊,我通过任务1(有裂纹的轴的修复)的训练来加深对补焊的理解。

(训练以教师示范,学生分组同步练习的方式进行)

(3)深化(一):通过有裂纹轴的修复训练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钢制零件中,含碳量对可焊性有什么样的影响?

(通常含碳量越高,可焊性越差,即焊接时出现裂纹的可能性越大)

(4)深化(二):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中、高碳钢零件,可焊性差(出现裂纹的可能性越大),那么,为了防止裂纹的产生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5)深化(三):金属零件中,常用材料除碳钢外,还有就是铸铁(含碳量高,可焊性差),那么,铸铁件补焊的难点又有哪些?

(以上几步深化,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以铸铁件补焊的难点为例,主要有三点:

①易产生白口组织。(铸铁焊接时,由于补焊区冷却速度快,不利于石墨析出,因此在焊缝处易产生白口组织)

②易产生裂纹。(由于铸铁件结构复杂、强度低、塑性差,补焊时会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在补焊区容易引起变形,薄弱部位易产生裂纹)

③易产生气孔。(铸铁中的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补焊时石墨被高温氧化产生CO气体,使焊缝处易产生气孔)

通过深入讲、细致讲,把其中所含的理论讲通、讲透,这样才能便于学生理解,最终才能掌握。

(6)训练(二):前面已讲解完“补焊”,接着讲解第二个概念“堆焊”,并通过任务2(磨损的轴颈的修复)的训练来加深对堆焊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同训练(一),在这儿不再赘述)

(7)深化(四):堆焊与补焊两个概念讲解完了,也通过两个具体任务的训练来加深对其理解,那么,堆焊与补焊的目的有什么异同?

(这作为思考题,下次课提问)

(8)归纳:通过上述的训练与深化,要求学生应能根据轴的失效形式,正确选择焊修的工艺(堆焊或补焊)。

(9)总结:(学生先总结,教师后总结)这是我的上课习惯,每次课留有少量时间,让学生对本次课内容进行总结,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同时也利于对本次课重点内容的掌握。

(10)作业:为了进一步巩固本次课的重点知识,布置有相应的作业题,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当然可以讨论,可以请教,但不允许抄袭。

三、几点感悟

(1)新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这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每个模块可以按如上所述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形式表现。

(2)教学设计基本上能准确地表达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其同建筑设计一样,既要有艺术性,又需要专业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还要能给学生带来愉悦心情的享受,同时还要有鲜明的个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才会呈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景。

(3)有时发现,课堂教学时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很活跃,但是通过过后的作业、测验表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不如人意,有些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回过头来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对教学任务作适当调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新的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标准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4)由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时间宽松程度不同,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形式,但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统筹兼顾,合理解决好教学时间短缺与学习质量的矛盾,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通过这一轮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知道要做什么),程序更清晰(知道应怎样去做),针对性更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灵活性更大(知道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从这个意义来说,单元课程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驾驭教学过程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丢掉熟悉多年的教学经验,付出大量的劳动和心血去探索、创新,还有艰辛的路要走。因此,需要从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出发,努力实现理念的转变,提倡以教学设计取代教案,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新课程教学设计,对于各学科的具体问题只能由学科教学研究自身解决,所以笔者在这与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丽芬. 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吴先文. 机电设备维修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第10篇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思想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综合运用。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诸如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等,积累了一些化学反应及方程式,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探究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外因。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并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体会由定性到定量,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实验的过程强化控制变量这一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二)教学方法

采用演示与实验设计探究相结合的多功能式教学,体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炸药爆炸、离子反应、食物腐败、塑料老化、石油形成、溶洞形成。

【引入】同学们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为什么炸药爆炸和离子反应几乎在一瞬间就完成反应,食物腐败在半天或者几天内完成反应,塑料老化在几个月中就完成反应,而石油形成和溶洞形成却需要成千上万年以上的时间?

【过渡】试想,生活中化学反应无处不在,有的化学反应我们需要它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我们需要它进行得慢,这就需要人为控制。可是人为控制一个具体化学反应的进行的依据是什么呢?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对这个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请同学们根据学习和生活经验思考一下,影响化学反应快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引导】到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思考。

【问题】

1.为什么向同一硫酸溶液中加入Zn片和碳棒,Zn片会产生反应,而碳棒则完全没有变化?

2.为什么同样是金属,Na遇水剧烈反应,金却在任何条件下保持光亮如初?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首要和主要的因素是物质本质属性――内因。

【板书】

一、内因

物质本身(决定性作用)

【过渡】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看来与物质本身固有性质是紧密相连的。虽然物质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能否发生反应,但是对于生活中,化学实验中,乃至于生产实际中,对于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我们也在设法控制他们的反应,所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一类――外因。

【板书】

二、外因

【引导】从上述各类生活和实验室实例中你能总结出外因可能有哪些吗?

【板书】

1.鼓入更多的空气――浓度

2.吃消食片――催化

3.酒精灯加热――温度

4.采取不断震荡搅拌――扩大接触面

【分组探究实验】请同学们按照分小组,根据PPT上面的提示要求,带着下列问题做好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你们的判断结论。

【提示】

1.注意速率快慢的观察点是什么?

2.注意实验操作员、观察员和记录的同步。

【问题】每组实验完成后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总结:

1.本组实验是在保持哪几个外因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的?

2.本组研究化学反应速率是从哪个外因角度进行研究的?

3.按照下表填写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后你们对本次本外因的研究结论是什么?

【分组实验探究】:课本30页【活动与探究】。

【教师组织】请第一小组代表发言,将本组实验结果和你们的结论作陈述,其他成员补充。

【副板书】

【板书】

1.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教师组织】请第二小组代表发言,将本组实验结果和你们的结论作陈述,其他成员补充。

【副板书】

【板书】

2.催化剂――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教师组织】请第三小组代表发言,将本组实验结果和你们的结论作陈述,其他成员补充。

【副板书】

【教师小结】块状与粉末相比,块状的接触表面积比粉末小,因此反应慢一些。说明反应时,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

【板书】

3.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

【教师组织】请第四小组代表发言,将本组实验结果和你们的结论作陈述,其他成员补充。

【副板书】

【教师小结】当原来的反应进行到差不多完全时,向其中增加反应物,反应继续进行,这实际上是变相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因此可以得出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反应继续进行。

【板书】

4.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反应继续进行。

【总结】首先肯定同学们在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和得出实验结论时表现出来的认真表现。在实验之后得出的结论和同学们的实验猜想是一样的,并且更加具体地知道具体哪个因素究竟是怎样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

【总结、布置作业】本堂课我们着重是从实验中探究得出具体的因素是怎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书上31页【问题解决】的问题,并且带着这几个问题完成书33页练习与实践1-3题。

(四)板书设计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内因

物质本质属性(决定性作用)

二、外因

1.温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催化剂――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第11篇

本单元课是继学习完信技课程初中第一册"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板报"后的一次综合课,共四课时完成.通过《爱我家园》为主题的板报制作,使学生掌握对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第一课时:教师给出学习任务,学生分析任务,制定项目计划;第二课时:学生对收集下载的资料整理加工,确定版面布局草图;第三课时:学生加工创作,制作电子板报;第四课时: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并加以完善.【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前面"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板报"课程的学习,对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已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已进行过单一文章的排版练习,为电子板报综合制作打下基础.但仍需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有些同学对部分知识点掌握不熟练,可通过教师"在线学习"网站得到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电子的基本思想和组成要素;

⑵正确认识项目计划书对指导作品制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学习;

⑶掌握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⑷正确认识板报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⑸掌握版面布局草图的设计方法;

⑹灵活运用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

⑺掌握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

3,德育目标:

⑴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⑵培养学生上网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⑶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

⑷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制作一份以《爱我家园》为主题的科普电脑小报过程中,正确综合运用信技知识的技能.

难点:参与到《爱我家园》主题活动中,对收集的信息再加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策略与模式】:

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资料的收集,作品的创作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和构建;

⑵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作品目标要求;

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制作"在线学习"网站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师给出学习任务,学生分析任务,制定项目计划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上网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2,掌握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4,正确认识项目计划书对指导作品制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学习.

教师活动:我们都生存在地球上,都是地球的孩子,我们有责任

爱生命,惜资源,

好求知,爱旅行,

护文明,保和平

1,教师展示有关地球的故事,布置以《爱我家园》为主题,制作科普电脑小报,让学生树立爱护地球,保护地球资源,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2,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培养学生上网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3,示范如何输入关键字搜索信息,提高学生快速搜索信息的能力;

4,对学生在信息的收集处理过程中进行系统工程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学习.

学生活动:

1,建立收集资料和加工资料两个文件夹

2,确定电子板报内容,上网浏览,收集资料

3,确定板报题目和创作思路

4,填写项目计划书(附表一)

参考资源:

1,中国科普博览Http://.cn

2,学生科技网Http://

3,中山大学网站Http://

4,中国环保餐具网.cn

5,国际生态网

6,中国绿色消费网.cn

参考内容:

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滥伐森林,

能源利用,人口膨胀,健康食品,生态旅游,

湖泊海洋,动植物,矿产资源,

精神文明,远离网络污染

第二课时:学生对收集下载的资料整理加工,确定版面布局草图

教学目标:

了解电子的基本思想和组成要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作欲和创新意念

正确认识板报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掌握版面布局草图的设计方法

教师活动:

1,展示历届学生板报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

2,观察报样和板报作品,分析报头的组成要素:

⑴报名

⑷出版日期

3,分析作品版面风格和表现形式

⑴表现形式多样化,富于创意

⑵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4,示范版面布局草图的设计方法

学生活动:

1,对收集,下载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提炼

2,设置版面大小(A4纸纵放)和页边距

3,确定主,次版面(至少两个版面,课堂完成主版制作,其余课后完成)

4,确定版面风格和表现形式,插入文字框,绘制版面布局草图

第三课时:学生加工创作,制作电子板报

教学目标:

灵活运用艺术字,插入 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

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3,掌握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活动:1,教师点评学生计划书,版面布局草图,肯定其创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2,提问学生:制作一份电子板报需从几方面着手,学生归纳板报制作步骤,教师补充;

3,了解学生的制作进程,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个别解决,促进学生制作进程;

4,展示部分学生提交的作品,请学生思考:在整个创作作品的过程学习中,你有那些收获,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学生活动

1,学生调出计划书,版面布局草图和加工整理后的资料,素材,谈自己的创作思路,作品中使用信技技术的技巧和设计过程;

2,学生访问"在线学习"网站,了解和掌握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通过"在线学习"网站,复习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组合对象等知识点;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参照作品的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加工创作作品;

5,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品,思考作品制作心得.

板报作品要求:

基本要求:1,板报要素齐全,内容积极健康,主题明确,没有文法,语法错误,没有错别字,繁体字;

2,使用文字框,插入艺术字,图片,绕排合理,色彩搭配协调,文字清晰易读;

提高要求:1,版面设计生动活泼,综合知识运用得当,图文比例安排合理;

2,板报中有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见解,报头设计精美;

3,能恰当使用图案,花边等修饰版面

第四课时: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并完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电子的基本思想和组成要素

2,进一步认识板报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3,进一步掌握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4,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5,进一步掌握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师活动:

宣布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电脑板报作品评价指标,布置作品评价任务

学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情况,结合制作过程,给出总结性评价,提出肯定和需要改进的意见,对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说明.

学生活动:

1,学生自评:

学生结合主题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谈其在整个创作作品的过程学习中,有那些收获,遇到那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完成板报制作心得(附表二),并根据作品评价指标给作品打分,填写作品评价表(附表三)

2,学生互评:

将学生作品放于网上,每4人一个小组,分小组组与组之间交错打分.

A小组每人给B小组每人打分B小组每人给C小组每人打分

C小组每人给A小组每人打分(每个学生给4人打分)

学生修改作品

附表一:项目计划书

报名

主要内容

创作思路

(灵感,目的)

使用技术

资料来源

附表二:板报制作心得

对作品的自我评语

最大的收获

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附表三:作品评价表------电子板报

指导教师

作品名称

小组编号

学校,班级,姓名

自评⑴

小组评⑵

教师评⑶

思想性科学性10分

主题明确,内容健康,作品能正确地表达主题思想,5分

无文法,语法错误,无错别字繁体字5分

创造性10分

主题形式较为新颖,内容组构设计有一定技巧.10分

艺术性10分

版面设计合理,色彩运用得当,美观协调.5分

合理运用各种形式表现主题,体现艺术表现力5分

发展性10分

积极参与和探索,作品中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5分

在作品制作过程中不断学习,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较大.5分

技术性60分

报头要素齐全:有报名,刊号,责任编辑或出版单位,出版日期5分

报头设计精美5分

图文并茂,且比例搭配合适,版面文字清晰易读

10分

使用文字框排版,且文字框设置合理美观10分

用艺术字作标题,艺术字设置美观10分

有图片,绕排合理(含图片,艺术字,文字框)10分

能恰当使用图案,花边等修饰版面10分

合计总分

总评W(W=15⑴ 15⑵ 70⑶)

【教学流程图】:

设计版面,绘制布局草图

搜集,整理,加工素材资料

明确主题,制作项目计划书

根据设计草图输入正文文字,设置文字框,插入艺术字,图片等,美化版面

反思制作过程,写制作心得

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制定项目计划

开始

示范输入关键字搜索信息

上网浏览,收集资料,填写项目计划书

访问"在线学习"网站,明确任务,建立资料袋

第二课时

学生整理加工资料

确定版面布局草图

展示有关地球的故事布置学习任务

展示历届学生板报作品

分析板报组成要素

分析作品版面风格和表现形式

示范版面布局草图的设计方法

访问"在线学习"网站,明确作品要求,整理加工资料

设计板报,绘制版面布局草图

第三课时

学生加工创作

制作电子板报

点评学生计划书,版面布局草图

归纳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反馈学生制作信息提供相关学习帮助

和同学分享创作思路,作品中使用的信技技术技巧

访问"在线学习"网站,掌握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展示部分学生提交的作品

第四课时

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并完善

成果展示交流,总结,评价作品

宣布板报作品评价指标,布置评价任务

反思制作过程浏览同学作品,评价作品

根据评价意见修改完善作品

第12篇

经济法课程一般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笔者在多年经济法教学中发现,由于老师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讲授经济法律法规,其结果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遇到案例分析时,常常无法下手。这充分表明,当前的经济法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弱,如何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强化、提高学生的用法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五年制高职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入手,分析当前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提升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的一些路径和方法,以增强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提高学生的用法能力。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的一个“单元”?就是一次课。在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次课,叫做一个单元。教师的备课是以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的,教案也是针对课程的一个单元写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因此,本文所讲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讲的每一次课的教案。

本文认为,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师依据职业活动、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现状,科学设计课程单元(教案),并将课程单元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付诸实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用的方法巧、花的时间少、费的气力小、取得的效果好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课程教学单元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体现课改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从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使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达到整体优化,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2.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体现课改的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着重将经济法律规定转化为真实或仿真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通过教师任务驱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突出了职业能力、学生主体,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用法能力。

3.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改下的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课程中的用法能力,而且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掌握课程中的各种用法能力。新的课程及教学理念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这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整体构建缺乏科学性

(1)课程内容的设计未能体现职业活动、专业发展的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职于会计岗位的较多,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毕业后职业活动、专业发展的需要。现实中,一些学校经济法课程按照会计初级考试用书进行教学安排。而现行的会计初级考试用书并没有企业、合同、市场运行等方面的法律内容,这既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参加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学生毕业后就职于营销岗位的较多,教学内容应突出市场运行管理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等。但是现实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往往随意性大,大多按教师本人的喜好及熟悉程度安排。

(2)未能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如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一般安排在会计考证之后,但一些学校的经济法课程仍包含税法的内容,这就与前面学期安排的会计考证课程中的税法内容重复。

2.重理论轻实践能力

很多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实践能力认知模糊,这不仅体现在课程整体上,在每次课的教学单元设计中也是如此。因而,教学中侧重理论教学设计,而不注重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其结果表现为学生用法能力较弱。

3.课外拓展不足或空缺

很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往往忽视或草率对待学生的课外拓展,只是简单地布置几道简答题,而这对于检测学生每次课应掌握的实践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4.教学评价单向,教师反思欠缺

很多时候,教师只顾埋头教学,而不回头总结反思,只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对其自身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未能重视学生对教师的单元设计及授课的评价。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造成教师对学生贬多褒少,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也因此产生了倦怠情绪;教师对下一次课的单元设计和下一教学周期的课程单元设计没有改进和完善,或改进、完善不明显。

四、突出能力为本位,科学设计经济法课程单元

1.滚动修改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体现先进职业教育观念的课程教学,其基本原则共有6项:①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

(1)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科学设计教学进度。①要熟悉经济法课程的前接课程和后续课程,在此基础上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以免与前接课程教学内容重复。②要深度开发校本教材。现行出版的高职经济法教材能符合上述课程教学整体设计6项原则的几乎没有,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不仅编写了校本教材,而且还精心编写了《经济法课堂教学上课用案例》(含课堂训练案例)、《经济法知识与能力训练》等教学配套资料。将校本教材的相应内容有机地糅合到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中,经过课堂教学使用,不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成就感,学生也不感到枯燥,反而有兴趣挑战一个又一个的任务。③科学设计教学进度。即确定课程有多少个单元以及单元的课题名称,编制教学进度表。

(2)确定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活动、岗位需求、专业发展为依据来确定。

(3)根据职业能力和专业发展要求,滚动修改课程标准。由于人的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法的课程标准的编制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经济法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订,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精心设计课程单元教案

(1)确定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课程单元的设计可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综合法、四步教学法等。结合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由于经济法课程的特殊性,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以四步教学法(示范、模仿、练习、巩固提高)和综合法(告知、引入、操练、深化、归纳、训练)相结合较好,它糅合了四步教学法、综合法的优点,突出了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

(2)突出能力目标、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系统设计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的具体内容。经济法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分为3页,首页包括:课题名称、背景分析、学习目标设定(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和情感目标)、学习任务描述,以及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资源准备、教学反思等;第二页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告知(教学内容、目标)、引入(任务)、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技能)、归纳(知识、能力、素质)、深化(巩固、拓展、检验)、评价总结(含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课后拓展等步骤,每个步骤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几个方面;第三页主要是教学过程实施。

3.有效进行课后学习拓展的设计

课后学习拓展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布置几道简答题,而是既要考虑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以期通过课后拓展学习巩固课堂上训练的能力,也要兼顾到学习能力强、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这样,突出了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4.全面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

(1)学生对教师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其课程单元设计和授课的感受和评价。教师每次授课后,要放下身段,虚心倾听、收集学生对其教学设计及授课的感受和评价,并进行教学反思。

(2)学生(小组)对自身的评价。针对课堂上的任务训练完成情况,由学生(小组)自评和互评,评价内容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情况、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等。

(3)教师对学生的客观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要持积极的态度和期望,应该强调学生的进步状况。其评价包括: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职业技能等。

(4)教师对自身单元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反思。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①课程设计是否突出了能力目标?②是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了能力训练?学生独立训练或小组合作训练完成的情况如何?学生通过能力训练是否有成就感?③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如何?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5.外部监督保证

(1)学校要从制度层面上制定有关课程改革的导向性政策。首先,学校要从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主要用于奖励),确保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其次,要将课程改革,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测评等纳入制度进行考核,并与教师绩效挂钩。

(2)学校要常规性地开展教学竞赛。比如举办年度优质课公开赛、单元教学设计竞赛等,以此带动全校教师投身到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积极性。

(3)认真执行学期中的听评课制度。听评课要从帮助该老师如何设计出有效的课程单元,进而如何更富有成效地上课出发,因此,听课者要专门挑出授课者的欠缺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