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8 08:59: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名师寄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师共同的追求
笔者所在学校是是一所农村高中学校,有着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学校坚持“苦教苦学”的教学理念。但时常听到身边老师感叹,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了,看不懂现在的90后了,教师迫切渴望看懂学生;学生常常抱怨老师太刻板,不能这个不能那个,希望被“读懂”。学生与老师间的这条代沟因为缺少沟通而变得越来越宽,师生关系堪忧。老师们纵有千言万语想对学生说,但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学生想走近老师,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方式。这一对矛盾近几年是越演越烈,双方都急需一个平台“沟通”。 给师生搭建一个平台,搭建一个可以轻松交流的平台成了当务之急。
从教学现状看,学生对教师的看法片面单薄。短短的45分钟相处中,教师大多呈现的都是严肃认真的一面,教师生活中的性情往往被工作所掩盖。教师在学生眼中显得高高在上、陌生疏远甚至带点神秘,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敢和老师交谈,有需要也不敢向老师求助。同时,由于学生畏惧老师,老师就很难融入学生,有些科任老师教了一年甚至都叫不出班级学生的姓名,更不用说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了,这对教学的良性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科任老师也都能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希望能有合适的方式可以改变现状,让学生多方面理解、认可自己、拉近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或者工作效果。班主任老师当然也希望本班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教师的情况,理解教师的辛苦,拉近师生关系。这也能使科任老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与班主任形成合力,达到班级管理的最大效果。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追求,是营造快乐校园的基础!现在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引导、互动,对话访谈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教师放下身架,走入学生中,与学生零距离对话,打破神秘、得到相互体谅、理解,提升校园生活的幸福感。“师话实说”这种班会形式也是基于以上思考应运而生的一种模式。
二、构建新型班会模型
借鉴陈宇老师班会的创意,把班会定名为 《师话实说》。班会思路是邀请科任老师作为嘉宾出席班会,对学生说一些心里话,接受学生的现场提问,与学生共同探讨关心的话题。教师和学生零距离对话营造了班会的期待气氛,但要构建新型班会模型,还需要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
(一)充分准备,保证品质
班会创意得到学生一致支持以后,在班级中发放表格
高二(3)班《师话实说》主题班会征集表
姓名:
我最想邀请的老师是哪一位?
我最想邀请这位老师的一个理由?
策划/主持人/编导/电脑控制/美化/道具/卫生/其他,我想做哪个工作?
第二次填写
本期嘉宾老师,我们可以有增设什么创意环节呢?
我最想问本期嘉宾老师的问题是什么?
对于本期探讨话题,我的观点是?
备注:欢迎同学用周记形式或直接向老班沟通
根据学生的投票选出本期嘉宾老师。班主任与嘉宾老师沟通班会的基本过程,征求嘉宾对班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让班干部或课代表作为第二条线与嘉宾老师保持沟通。再于班会一周之前发出《师话实说邀请函――高二(3)班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的前一天,再次提醒嘉宾做好出席准备。班会当天第三次确认嘉宾出席,由班长把嘉宾带到现场。
在自我推荐的基础上,通过班干部会议确定策划人员、主持人等。班主任与策划人员、主持人共同商讨班会具体事宜,依据老师特点设计问题及台词,比如邀请语文老师的一期班会中,设置的问题引用了《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还设置了共同探讨话题《中华美德、学生礼仪》,刮起了学校的一阵礼仪之风。
最后在班级内向全班同学确认班会流程,营造浓烈的期待氛围。
(二)落实环节,师生零距离
1、第一环节: 课间在投影仪上播放班会宣传片,打开班会PPT。
主持人请进嘉宾,隆重介绍嘉宾。嘉宾开场白后就座。
2、第二环节:【名师感悟】讲讲成长经历、讲讲教育心得、人生感悟。有老师的讲话为主或主持人问题串联两种形式。
3、第三环节:【名师面对面】自由提问,互动交流。嘉宾老师现场抽取学生问题并解答。抽问之后是师生共同探讨话题,老师或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思维碰撞。
4、第四环节:【名师寄语】主持人小结班会向嘉宾表示感谢并赠送小纪念品,嘉宾对全班同学说一句话的寄语。
班主任要适时掌控全场,尤其是问题导向、主持人反应、时间把握(若需要还要准备班主任即兴点评)等。
三、班会初见成效
李镇西老师的班会理念是只有学生情绪有大起大落,教育才能真正走到学生的心里。从本学年举办的几期班会来看,现场效果很好,笑声、掌声不断,也有感动落泪场景。
爱是教育的灵魂,情感和热爱是培养人才的“源头活水”。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理念应该是:教师具有尊重、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并培养健全的人格。“师话实说”班会让师生零距离对话,教师的现身说法正是对学生的引导,教师的人生感悟就是学生最好的先进榜样。学生很喜欢听老师讲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长中的烦恼以及工作中的感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大胆。这就让学生拥有了话语权,让学生有话可讲,愿讲。打开心扉做师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师生。
嘉宾老师通过班会也对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一些学生的看法也脱离了单纯的分数。师生双方在各自心目中形象都变的立体,丰满了!追踪课堂和从家长反馈来看,学生对待老师更加的理解和尊敬了。科任老师们送出的寄语“学会懂事”、“心静致远”、“有礼、有节”、“坚韧、自守”也成为了我班的班训和学生的座右铭。
当然每个班级都会有个别同学让我们老师头疼的,看似难以转变的。这也是主题班会的局限性或者说是所有教育方式的局限性。一次班会不会彻底改变一个学生的,但如果让他有触动,有感悟-----我想就是一种成功吧!一次次的触动、感悟最终还是能转化学生,润物细无声的。
“师话实说”系列主题班会营造了我班良好的“生态环境”, 冲撞出了一条师生和谐、其乐融融之路。在端正班风、打造班级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宇《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
[2]苏霍姆林斯基.教师的100条建议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位好校长确实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我在读罗家平校长的《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时强烈感受到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一位好校长能够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为学校找到适合发展的路径,并通过他自身的努力带动一批批教师,影响一位位学生,从而成就一所学校的现在与未来。罗家平校长教育的行与思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一个好校长必须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能敏锐、准确、透彻地把握当下教育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理念决定出路》一文中,我们看到罗家平校长谈到了教师对教育、对课堂、对学生的专心与专注的理念,谈到竞争与第一的理念,谈到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理念。这些都不是抽象、不可捉摸的,而是生动、可感的,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位好校长能为学校的发展绘制美好的蓝图,并将它变成现实。在《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一书中,我们看到,罗家平校长《为未来画就美好的蓝图》《为了学校美好的明天》《打造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校园》《以艺育心,办特色学校》等篇目,都是在为学校的未来着想,为打造理想中的学校殚精竭虑。
一位好校长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并促使其茁壮成长。好校长不仅能吸引一大批名师,更能培养青年教师,使之成长为名师,为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与动力。在《如何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一文中,作者提供了诸多良策,给我们许多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培养人才上提供了相当有益的参考。
一位好校长能通过学校的制度、自身的人格魅力等影响教师,进而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一所学校如果有一系列科学化、人性化的制度,凡事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教师就会在这儿积极、舒心地工作,学生就能在这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校长是心中有梦、胸中有爱的校长。有人说:有书的地方就是教室,有爱的地方就是家。这话说得非常好。陶行知创办晓庄学校,抗战时期华罗庚在破窑洞里带学生学数学,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中国教育的奇迹,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就是因为他们的爱心与热情给教育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空间,让教育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在《关注心灵,倾注爱心,诞生奇迹》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爱心和热情,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爱心和热情,在《寄语即将毕业的孩子们》中,我们更看到了作者的殷切期待。
好校长与好学校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严格说来,校长只是构成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所好学校不仅要有一个好校长,还要好的师资、好的生源,还要受诸如办学传统、文化渊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资金投入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有些情况下,一位好校长遇到某方面困难时,也可能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我希望,我们的政府、社会,我们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都要为好校长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氛围。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希望,我们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
(《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罗家平著,海南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定价:30.00元)
无
(1)刊首寄语 无
名师讲坛
(4)跟我来复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指导 袁晓莉
思维火花
(11)先变形 后简算 吴国和
(13)求多边形面积有巧法 丁学明
(15)“玻璃球”趣题解答 郑国远
(16)好玩的填数游戏 朱鹏程
(18)抓住特点求和解决问题 赵勇 刘顶先
(20)巧解两道竞赛题 宫正升
(22)求存款有多种方法 石柳
(24)找联系 巧思考 唐慧彬
(25)抓住不变量解题 麟轩
(27)看金牌分布图复习“统计” 陶云娥
(30)有关“圆”的巧算五法 蔡正清
趣味广场
(34)大花猫和小老鼠 毛国锋
(35)七巧数谜 吴长顺
(36)你会填吗 范建红
(37)数谜 刘木英
(38)添线游戏 谢革
(38)最大与最小的数 宫正升
(39)小灰狼请客 蒋传宝
生活中的数学
(40)窗外大树上的小鸟 朱淑兰
(42)聪明的小画家 洪英亮
小论文
(43)我帮爸爸解围 袁屹 施剑
(44)知其所以然 王安琪 施剑
(46)跑步中的数学问题 陈乐佳 韩秀臣
(48)我帮姑姑选择促销方案 盛朱瑞
数学漫画
(50)自动扶梯 李梓涵 张绮芳(图)
数学童话
(52)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唐慧彬
(54)聪明的鸡妈妈 杨振福
(56)聪明猪和小笨熊 林革
(58)运沙 黄文忠
(60)pp熊上当了 吴云峰
(62)粗心的熊爸爸 王芳
万花筒
(64)数学名词的起源 代丽
数学医院
(66)你犯过这样的错误吗 杜宏杰
(67)摸中“大王”的可能性 徐永华
(68)啄木鸟治病 吴国和
老子有方
(70)删繁就简,播下希望的种子 卢声怡
&nbs
p; 数学超市
(73)五年级柜台(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 卢红梅
(78)五年级柜台(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 赵文超
(83)六年级柜台(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 六年级上册) 刘荣娇 韩秀臣
(88)六年级柜台(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 顾长明
小灵通信箱
(94)一个单位分数拆分问题的解法探讨 无
无
(f0002)智慧榜 无
《在两点和一线之间》实质上是一本日记,记载了本文作者教师教学生涯中的教学和生活,通读全书,可见作者是一位进取心与爱心并举的老师,在记录教学生活点滴的同时,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一、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语文特级教师、本书主编李镇西为此丛书做序,他说:“只要你把你的故事、你的情感、你的思考坚持不懈地记录下来,就是一本你自己的《爱心与教育》。” 作者通过写日记的形式告诉我们,教师的写作,对于教师的成长实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写作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反思。写作与阅读同行,与实践相随,与思考为伴。写作的源泉是实践,写作的基础是阅读,写作的灵魂是反思。因此,写作的确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的有效途径。同样,学而不思则殆,作者在写作中没有停止思考,对哪怕是一件微小的事情,她也在思考,怎么才能做得更好。作者更多的是从学生眼中反思自己,以学生为镜子反观自己的教学实践。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即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成熟的“催化剂”。卢老师是一个喜欢思考的教师,教学反思是日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学事件、教学反思构成了日记的主体。日记则为她提供了一种反思的方式和一个交流反思的场域,甚至在整理这本日记准备出书时,卢老师又不失时机地为自己的那些所思所想再添反思。经历过日积月累的沉淀,日记则成为一笔丰厚的财富。
二、构建师德是新教师成长之根本
师德的核心是关爱学生,新教师的成长在于师德的构建。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可见,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主体,而师德又是教师素质的灵魂。研究证实,在学生诸多素质的发展中,教师的师德水平对学生影响最大。本书作者、年轻的卢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耐心和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时候就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刺儿头”也能变得乖巧,内向闭塞的小A也会变得活泼开朗,小C变得主动参加班里的活动,小S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也许只是因为一句话,也许只是一个不经心的动作,老师关心了她,老师没有忽略她,于是学生感受到的就是整个世界的温暖。卢老师善于另眼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学生是老师的镜子。卢老师是一位平凡的老师,但同时也在默默创造着师恩深似海的感动,我为教师队伍里有这样的“伯乐”而庆幸,更为有那些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教师而叫好!
三、爱心教育是教师教育成长的原动力
新教师只有学会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做教师容易,但想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则不容易。本书作者是一个用爱心对待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的老师。她用自己的爱心和执著换取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在私立小学的那些日子,作者用自己的爱心和宽容教导着一群刚离开父母,还不适应寄宿生活的孩子。在学校里,老师就是妈妈,老师用她的爱心温暖着这些孩子,在3个月后,因为办不下相应的手续,戏剧性地离开千辛万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到的私立小学,回到原单位,一切像是在做梦。仅仅3个月,离开已经不舍得,背着包走时只好骗学生说“出去一下”,不敢说要离开;学生见不到老师就会再三地询问打听他们的老师怎么了,在哪里,还回不回来?我们需要你!孩子们不断地轮番从学校公共电话亭打到老师手机上,说着我们想你,你回来吧!所有孩子在听到老师再也不回来的消息后,居然痛哭到第2节课。
高一北辰班 吴登基
在师大附中,每个年级的一千人中树人学子就有160人左右,尽管人数众多,群体庞大,但是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问其中的任何人:你最想念的地方是哪?每逢大小节日排除千难万阻都想回去的地方是哪?我敢保证,所有树人学子的回答都会是:牟家庄345号——树人中学所在地。
6月到11月已从树人中学毕业5个月的我提笔再谈我与树人的故事,树人于我的情感。
曾几同窗笑颜人,再见只余纸上痕了
毫无疑问,在一所最好的学校里必定会遇到一群最好的同学。尽管我们已有半年未见,但我仍清晰记得每个人的一颦一笑,仍然能一口报出每个人的外号,一眼认出每个人的背影……由于大部分同学很难再多见面,所以心底那份最珍贵的记忆只能在同学录中搜寻……
我喜欢将同学录放在桌角,床头,枕边及一切我易见易取的地方,每每
它的扉页被风吹开,它的封面被阳光照耀,就仿佛一个声音在轻诉:老同学,想你了!于是便常翻开那本厚重的留言簿听它讲述过往的故事:我看到初一球赛前我伤了胳膊,输了比赛后,你们纷至沓来的“安慰”纸条,这是你们予我的勇气与抚慰;我看到初二会考前你们自发分成学习小组,三五成群互相帮助,彼此成就,没有一个落单,这是你们让我懂得团结,感受温暖;我看到初三冲刺阶段你们上课瞌睡时都眼巴巴盼着一名“勇士”现身能闹个笑话一扫大家的疲惫,一改沉闷的气氛,可当“勇士”搞怪时大家笑得前俯后仰后却被老师批评,你们向他投去了感激与同情的目光,这是你们让我体味到了同学与同学之间最纯洁的友谊,人在集体中的奉献……
留言簿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快乐是与你一起,最难忘是与你一起,最幸运是与你一起,愿同窗友情永驻心间,祝平安喜乐!”这句话当时你们赠予我,现在我一字不改,以同样饱满,丰厚的感情回赠你们!
谁道师生似猫鼠,最念之人是恩师
“树人没有名师,树人有的只是最敬业、最严谨、最认真、最负责、最爱学生如爱子的最平凡的教育工作者。”这是全体树人学子的统一认证。
小学时听闻很多树人的“恐怖”流言,其中不免就有“树人的老师很凶啊,作业中有一个字写得不对就会受到体罚啊;还有主课老师会把副课都占了上主课等等。”三人成虎,我当年也是胆战心惊进入了树人,可将所有的课都上了一轮后之前所有的谣言都不攻自破了——老师们课堂上风趣幽默,课下和蔼可亲,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日子也很快步入了正轨……
与老师们一起愉快地度过了三年,毕业典礼时学校把所有任课老师对毕业生的寄语剪辑成了一部小短片,观看完后我们所有毕业生无不潸然泪下,泪湿衣襟!这里最不能忘却的便是我们的老校长了,从入校以来,无论大小活动,他都会亲自从操场到教学楼顶层来来回回巡视,毕业典礼更是不会缺少他的身影,尽管他已年逾古稀,而且一条腿已近残疾,但他仍然坚持上台为我们致毕业贺词,一个多小时的发言,老校长几次气息急促,连声咳嗽,但贯穿始终的是他那饱满的热情和对我们大家的殷切希望,演讲最后更是用尽全身气力大声呐喊:“孩子们,我爱你们,你们是我们树人的骄傲!”
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老师,有这样敬业而拼搏的校长,树人学子没有理由不优秀!
十年苦育成树木,百年苦心为树人
不出所料,2018年6月的中考树人中学延续辉煌,再度书写传奇,这光荣篇章由树人老师幕后操劳、奉献,由树人莘莘学子亲自执笔撰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的荣耀还在延续……
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得驾轻就熟,在引导上得心应手。不管是处理教材,还是针对课堂的偶发因素,最可贵的一点就是重视细节,在细节中最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基本教育素养,即所谓的“细节,成就精彩”。
近日,我在随堂听课中有幸听到了一节认真对待细节、打磨教学细节的、没有花架子的常态课,是一节常态下的精品课――三年级的《苏珊的帽子》。
课堂上,老师注重教学细节,在细节的处理中,折射出教学新理念,追求着教学新境界。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同时,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了有效的对话与交流,课间孩子之间互相质疑、挑战,学生当堂向老师发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充分体现了老师课堂上的平等对话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
学生在提笔写字时,老师能和平时一样很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写字姿势,她始终教育孩子们写字时,必须做到“头正,身直,肩开,足安”;发现个别学生的坐姿不够端正时,老师会轻轻地走过去,善意地提醒孩子。这是一些很小的细节,但在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她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 听写词语,一石二鸟
那天老师上的是《苏珊的帽子》第二课时。课堂一开始,老师就组织学生听写。老师有意识地选择了“肿瘤、化学治疗、光秃秃、活泼、戴帽子”等词来听写。听写结束后,老师让学生对照幻灯屏幕进行自检自评。然后,老师话题一转,“你能借助听写过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又进行了一次很恰当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借助听写的词语”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这一成功的教学细节不由得让我眼前一亮。
三、 补白日记,走进内心
课文重点写了苏珊出院后第一次返校时的种种心理负担,但对苏珊在医院治疗的情形却只在开头一笔带过。老师为了引导学生切身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体会苏珊进教室前的“担心”和“犹豫”,设计了“苏珊躺在病床上写的日记”,一段真情的告白,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孩子们的心也同时被揪了起来。苏珊把自己的“痛苦”、“担心”与“彷徨”都写在了日记上,大家听后,更加理解了此时苏珊的矛盾心情。为下文的教学蓄足了势头,这种过渡和铺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点化作用。
四、 感悟词语,体会情感
老师在教学中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课堂上老师用了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担心”、“犹豫”和“自如”、“轻松”进行反复体会,揣摩苏珊、苏珊的老师及同学的心理活动,体会苏珊的老师的用心良苦。使课堂显得重点突出,主线分明,课堂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五、 比较句子,引导品味
为了体会苏珊的老师让同学们戴帽子这个办法的巧妙,老师在备课时抓住了文本的一个细节组织教学。她让学生朗读“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这个句子,然后有意地去掉“一下子”这三个字,再读读,体会文本中使用了“一下子”的好处,并引导学生读出“突然,意外,惊喜”的感觉。老师抓住这一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培养了语感。
六、 道德熏陶,润物无声
课堂尾声,同学们已被苏珊的老师、同学的情谊深深地感染。大家为小苏珊能生活在一个这样温暖的集体中而感到高兴!这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苏珊或者她的同学、老师说说呢?同学们纷纷夸奖了善良的老师、可爱的同学。老师简要地小结了大家的发言,并适时地抛出了一条寄语: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畅谈了自己的理解,用文中的事例、生活中的实例阐释了寄语的内涵。
在课堂中,我一次次感觉到被这种和谐、温暖的爱心所包围的不仅仅是小苏珊,还有正在上课的全体学生和正在听课的我。我想,这样的渗透教育,就该是达到了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境界了吧。
七、 过渡语言,简洁精当
每一个教学环节之间、在故事的转折与承接之间,老师都很注意过渡语言的设计。或者以问题的形式承接下文,或者以小结的语言提炼内容,使课堂显得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如、学生听了苏珊的日记,初步了解了苏珊的“担忧”,接下来要转入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即苏珊意外的发现),这时,老师巧妙地过渡:苏珊的内心多么矛盾呀!她担心的事发生了吗?请大家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这样的过渡,言简意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八、 作业设置,延伸拓展
作业设置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体现层次性和创新性。这节课老师设计了两道作业:1.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2. 根据课文的内容,写一则日记。这两道作业兼顾了说和写的训练,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可贵的是不搞一刀切,允许学力较弱的同学不做第二道题,而改成“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更好地体现了作业的分层设置的原则。
当然,即使是名师的课堂,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更何况面对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这是一节推门式的随堂听课,更不必抓住一些小问题来吹毛求疵了。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来说,这节课在引导学生品味、涵泳语言文字方面还显得有些粗浅,因而一部分学生对小苏珊的内心感受的转变还是理解得不十分深刻,但在我看来,仍不失为是一节优质课。
青海不仅有巍巍的昆仑山,神奇的三江源,著名的青海湖,广袤的大草原,而且有着非常独特的山川景观,冰峰莽原,还有天风流韵,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从某种意义上讲,青海是孕育画家的一方风水宝地,是画家的天堂。在古城西宁有一位著名画家,他就是被原中央美院副院长朱乃正称为“用心作画的人”,也是我国心象派的创始人、中国功画第一人――王新民先生。
1972年,王新民的第一幅油画《参军》问世,赴京参加全军美术展览,并刊载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报刊,受到了不少名家、名师、同行的称赞,这更加坚定了他走艺术之路的决心。1983年,王新民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青海分会在玉树州举办的高级创作进修班。在戴泽、文国璋、吴长江、方增先、乔十光等名家的指导下进行基本功训练和实地写生。随后又师从肖锋、全山石等名师。通过两次进修研习,王新民对欧美、俄罗斯油画以及赵无极大师十西合壁油画的理解和实践,在新的起点上有了重大飞跃,并且在后来的实践中创出了新的观念、新的路子和新的表现手法,开发出新的画种――功画。
从20世纪90年代起,王新民在绘画方法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和探索,并结合自己在报刊美术创作中的实践,逐渐悟山了无意识画法。对硬笔、水墨以至水粉、油画都作了普遍探究,产生出了一种与平常审美情趣不同的绘画形式,并且得到了普遍认同和赞赏,他将这类作品定名为“功画”。闲其绘画观念、作画方法、画面效果、审美情趣等与常规绘画明显不同,独成一体,通常被认为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新的画种。
1987年,王新民用无意识画法创作了一幅《风景这边独好》,作品发表于1988年第10期的《青海湖》杂忐封底。1989年参加了青海省进京美展后,由青海美协收藏。这是一幅标志性作品,意味着我国又一个新的画种――功画由此诞生。1991年,工新民创作的油彩功画《呵!可可西里》,它与常规绘画在想法、画法和工艺流程上截然不同。随意而不加雕琢,自然而不修边幅,体现了无意识画法的极大自由性。接着他又创作了《湖畔》、《晚霞》、《梦步丝路》等油彩功画。特别是《梦步丝路》,从技术上看,是完全的“刀笔”油画,与摩崖石刻有着工具上的类同;在色彩方面,则更多地继承了印象主义在外光探索上的成就。但就画面效果上看,抽象主义渗透在主体与背景上的各个部分,而中国画论中的“神韵”又当仁不让地统摄了通体全局。因而,该画具有古今交融和中西合壁的品格,在现代绘画艺术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王新民先生独创的心象派功画,是一种现代思潮和意识流的文化艺术。它取东西方绘画艺术之精华,集古今现代书画和社会科学之大成,是他从几十年的美术创作体会中,以深厚的油画功底及丰富的色彩知识,在绘画中大胆创新的运用。在他的水墨功画中借中国书法、绘画形式,以水墨的无穷变化构成了节奏、韵律浑然一体的神奇效果,并赋予深刻的内涵,是中国画的空前创新。
功画不同于其他画种,它是作者对艺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从大自然的风云气象,奇石、怪根和沙画、巧雕、摩崖石刻的借鉴中,心生顿悟,再造第二自然,进而挖掘、提炼,点石成金。它以无意识启笔,充分调动潜意识完成作品,其中凝聚着作者对事物的细心观察与研究,进而大胆地创立了绘画的“画坯”理论,突破了中国画“意在笔先”的程式。在无极之中随心变化,在无法之中另立新法。把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有机而又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主体的、形象的、重叠的、多维的无限变化画面。奇思妙想,稀奇光怪,运笔流畅,妙在一瞬,往往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绝妙之笔完成心象的再现,趣味无穷。
2001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王新民美术作品展”在博纳广场青海美术家画廊成功举办,展出了王新民先生自1960年以来创作的水彩、水粉、油画、国画、版画、功画、书法等共158幅作品。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主委宋彭生,青海省委宣传部长曲青山,《青海日报》总编辑赵得录,青海美术家协会主席左良等省、市有关领导及各界名流参加了王新民的“美展”开幕式。其代表作《借马》、《会见》、《诉讼序幕》、《嵯峨缉凶》、《精气神》等作品获得了高度评价,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功画《精气神》更是受到参观者的好评。《精气神》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画为字增色,字为画添彩。可以说,此画是书与画的珠联璧合,是书与画的绝妙二重唱。
记者在采访王新民何谓“功画”时,王新民先生说:“功画只不过是对无意识画法所成就的绘画作品的取名,名正则言顺也,功画之功,乃绘画的基本功。”绘画的基本功按赵无极先生的说法,就是中国的书法与西洋的素描。这一见解,深刻而精到,足以使偏执者思考一生。功画其实纵跨并超越了既有的用工具材料和形式风格划分画种的概念,它是一种认识论、方法论。它突出的特点是“发现”,创作者是在“画坯”中发现,观众是在作品中发现。它可以用硬笔、水墨、水彩、水粉、油彩等任何工具材料去完成,它可以是油画、水墨画、彩墨画、无笔画等。妙在它能有效地表现所谓主题先行、主题中行、主题后行的各类美术作品,一改常规绘画的程式和画面效果,具有新的风格和品位。“传统人复出,创新底蕴深,功夫在画外,笔端显灵性。”这便是王新民先生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达到的境界。
有耕耘就有收获:40年来,王新民先生创作了数千幅各类美术作品,其中一些主题性油画作品在北京、上海、沈阳、郑州、成都、长沙、济南、西安、兰州、西宁等地与观众见面。《参军》、《全家合影》、《借马》、《风景这边独好》分别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发表于《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他的绘画作品和美术评论文章曾分别获部省级优秀作品奖。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美术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1949―1989年中国美术年鉴》、《1992中国美术家》、《会宁县志》、《走向世界的中国(专家学者寄语篇)》、《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签名钤章艺术总览》等辞书。
王新民先生虽已年逾花甲,但他仍“壮心不已”,没有在成绩面前止步,没有在荣誉面前陶醉。他仍在默默地笔耕不止,为开创中国书画新领域,为把他独创的中国功画发扬光大,在努力追求着、探索着。
又是新的学年,学校接到教育部向全国的中小学校发文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收看将于9月1日央视经济频道(央视2套)播出的视频《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举办的一次大型公益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新闻视频.
从“汶川灾难进教材”到《开学第一课》,我们仿佛看到中国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不禁为中国的教育喝彩鼓掌。这才是与时俱进的教育,这才是孩子们成长成才的春雨,这才是学生们最需要掌握的东西,这才是教育要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开学第一课》教材是生动的一课,也是精彩的一课,也是中国青少年成长急需补上的一课。
对于中国说,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有汶川灾难的洗礼,也有北京奥运的体育与文化盛宴。而2008年对于中国的青少年的成长来讲,这一年里所发生的一切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有生命的敬畏、有文化的魅力、有美丽的情操、有团队的力量、有民族的自豪……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教育,也是走向社会必须的素质。知识来自于社会,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社会。采取这样利用奥运精神和抗灾精神相结合的“第一课”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意义深远,影响深刻。这也必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中最难以忘记的一课,多媒体视频教材更有说服力,更生动.
《开学第一课》教材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敬畏生命并珍惜生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可以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生命与生命,人与人之间的血肉亲情。在学会避险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提高大家的生命意识,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不但可以培养保护自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更能够让他们如何去尊重别人,尊重生命。开学第一课教材视频生活纪录地震时,我们可爱的同学是如何生存的.任何崇高的品质都是由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开始,这一课将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影响这一代人。
这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无论是汶川灾难的万众一心,还是北京奥运的齐心协力,团队精神无时不刻在现场显现。团结和谐的团队精神是奥运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的精神实质。 《开学第一课》,团结互信、相互扶持的集体主义精神将在孩子们的心中打下永久的烙印,这种高贵的品质将使得这一代人终身受用,更好地担负起时代的重任。
《开学第一课》教材让孩子们树立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这是一个时代的青少年应有的民族情感,也是他们建设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汶川灾难中让孩子们看到了全民一心的力量,一个坚强的中华民族让他们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骄傲;北京奥运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巨大潜力和见证北京奥运在世界创造的辉煌,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他们为自己是一名龙的传人而自豪。《开学第一课》是精彩的一课,上好这一课,关乎祖国未来,民族希望。
《开学第一课》由王小丫等人主持,并请来中国奥运明星及冠军团队当嘉宾和课堂老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和开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国》的林妙可将在节目中分别扮演小班长。节目通过名人教安全知识的形式,让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去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守护生命。
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的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在《开学第一课》的寄语中说:“5月12号,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我们全校2300多名师生仅仅用了1分36秒,全部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这一奇迹,缘于我们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疏散演习。我倡议,每学期开始的时候,给学生上一堂紧急避险课。因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 焊接专业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47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发展,对高端焊接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技能高,工艺能力强,职业精神好,岗位适应快,能够在促进技术改造与创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论述的实践教学体系紧扣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重大需求,不仅从产业源头挖掘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制定标准,而且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地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团队建设等;不仅深度挖掘“能工巧匠”多年来积淀的实践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代际传承”机制,而且通过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高度重视并探索实践育人的新途径,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人、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用丰富的实践熏陶人,把教书育人落到了实处;不仅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始终,而且建立了“对接产业、快速反应,合作共育、成本共担”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及鲜明的重装特色和职教特色。
1 本教学体系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本教学体系紧扣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重大需求,重点解决以下教学问题:
第一,学生实践技能和工艺技术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第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导致培养效率不高、岗位适应期较长;
第三,面对企业选用毕业生要得急、要求高、针对性强的要求,学校通适性培养模式难以应对;
第四,学生对专业认识深度不够,职业素质亟待提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自2007年以来,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我院焊接专业与中国二重、东汽、东电等企业联合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简称“1243体系”),即:
制订“一个标准”:《岗位职业标准》;
突出“两大能力”:“技能”与“技术”;
强化“四个支撑”:重点课程、特色教材、实训基地、师资团队;
建立“三个机制”:适应产业升级的人才培养对接机制、绝技绝活传承机制、实践育人机制。
2 教学体系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2.1 制订“一个标准”:深入调研,校企合作制订《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
通过对57家企业调研,发现目前企业把焊接相关岗位分为技术岗位、生产管理岗位、生产操作岗位、产品营销岗位和其它岗位五类。同时未来5年内企业对焊接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生产操作人员,占需求总量的71.4%(其中关键技能岗位需求占30%以上),其次是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占22.5%,生产管理和其它岗位需求占6.1%。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关键技能岗位、一线生产技术岗位和基层管理岗位,即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型技能人才”和“技能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焊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并掌握相应的工艺技术。
为了准确界定高端制造业企业对焊接制造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岗位要求,由行业主导、企业专家主笔、校企联合制订了《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于2007年底通过行业专家论证。
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基于该标准,提出的技能和技术要求作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
2.2 突出“两大能力”:构建突出“技能”与“技术”两大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分析归纳培养目标对岗位的技能技术要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校企联合构建了突出“技能”与“技术”并且三年不断线的高职焊接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1。
图1 高职焊接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3 强化“四个支撑”
2.3.1 重点课程
在上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保证基础技能的核心课程是“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保证工艺技术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实施”。于是,通过校企合作,在整体建设系列课程的同时,重点建设了这两门核心课程。其中《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于2008年建成“国家精品课程”,《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实施》于2009年建成“四川省精品课程”。
2.3.2 特色教材
基于精品课程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由课题组成员牵头创编了《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和《焊接结构制造工艺及实施》等教材。其中《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教材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新颖性:不仅以“关键技术点拨”将训练项目与绝技绝活传授相结合,而且编入“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的“殷切寄语”,以“榜样的故事”编入楷模成长的小故事,主编以《卧薪尝胆学技术》为题写序、以《胸怀大志,脚踏实地》为题写后记,以榜样的力量告诫学生,就是做技能人才,只要做好做精,同样能成为国家栋梁!该教材于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2.3.3 实训基地
依托“德阳国家机电综合实训基地(大模式)”和国家示范建设项目,针对焊接技能和工艺技术实施两大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系统设计、校企合作共建了焊接技能实训中心和焊接生产性实训车间,见图2。目前该“校中厂”实训基地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图2 焊接技能实训中心和焊接实训车间
学院还与二重、东汽、蓝星机械等20余家重装企业合作,建成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2.3.4 教学团队
创新地组建了职教特色鲜明的“三支团队”:一是“专业领军团队”(由学院杨跃教授、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高凤林特级技师等组成),确保本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正确方向;二是“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团队,目前专任教师的结构(如图3所示);三是由9名企业精英组成“兼职教师团队”,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特级技师1人、高级技师5人、工程师和技师各1人。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该团队于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杨跃教授被评为“四川省教学名师”。
图3 专任教师结构图
2.4 建立“三个机制”
2.4.1 建立适应产业升级的人才培养对接机制
为了快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多快好省培养人才,我们利用“毕业综合实践”或“顶岗实习”环节,调整教学计划,校企合作建立起了“对接产业、快速反应,校企共育,成本共担”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例如,当东汽急需核电设备制造高端焊接人才时,学校及时调整培养计划,组建“东汽焊接班”,企业按每人2万元标准提供耗材,并派8名高级技师参与管理和指导,学院提供场地、设备、教师,三年中先后共同培养了142名符合国际焊工标准的高端技能人才,他们一毕业就在关键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4.2 建立绝技绝活传承机制
为了让学生快速提高技能技术水平,建立了高技能人才的“代际传承”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充分挖掘“能工巧匠”们长期积淀的“绝技绝活”,编入实训教材“关键技术点拨”栏目;同时,建立“高凤林焊接技能大师工作站”,邀请以特级技师高凤林为首的焊接技能大师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现场为学生传授绝技绝活,并从每届学生中选拔优秀学员进入工作站学习,进一步提升技能技术水平,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快速成长。
2.4.3 建立实践育人机制
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一直是本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我们最终认识到:比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比劳其筋骨更重要的是开启心智,比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基于此,我们将育人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建立了“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用丰富的实践熏陶人”的实践育人体系、途径和机制。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点
3.1 构建了“技能与技术并重”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校企联合制订《焊接岗位职业标准》,提出了“技能人才缺乏技术支撑将难以做到高端”的论断,构建“技能与技术并重”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3.2 创编了“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技能实训特色教材
在实训教材中以“关键技术点拨”将训练项目与绝技绝活传授相结合,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编入“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写的“殷切寄语”,将全国技术能手的成长故事以“榜样的故事”编入教材,激励学生快速成长。
3.3 建立了“效率与效益并重”的对接产业人才共育机制
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急需,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合作建立了“对接产业、快速反应,合作共育、成本共担”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达到了效率与效益并重的目的。典型案例:学院和东汽合作,先后培养了142名符合国际焊工标准的高端技能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 实践教学体系的推广应用效果
第一,本实践教学体系从08年开始2007级焊接1班试点,09年在2008级焊接专业全面实施,经过4年8个班级386人的实施,结果表明:学生中级焊工技能鉴定通过率从71%提高到98%以上;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例如,参与“学生焊接协会”实践锻炼活动者从06年40余人发展到2011年的248余人;近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质量持续提高,他们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关键岗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东电“巨无霸”转轮焊接攻关队40人中,含队长在内共有29人是学院近年毕业生,见图4;从09年起,校企合作多次为东汽培养了符合国际焊工标准的高端技能人才,得到企业高度评价。《四川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分别以《104天,一场校企携手的人才攻坚战——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东汽班”实训练兵》和《产业前沿就是教学前沿——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把握产业方向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题专题报道。
第二,本实践教学体系、精品课程均通过“中国高职高专网”和学院精品课程网与全国同类院校共享,被多所院校借鉴。
图4 东电“巨无霸”转轮焊接攻关队40人中有29人是学院近年毕业生
第三,本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特色教材《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实作》在全国数十所院校推广运用,并称为实训教材“样板”被多所院校推崇。出版两年内两次印刷。
第四,“东汽焊接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形象展示案例入选“第四届国家示范院校教学体系展示会”。党委书记司徒渝先后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和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发言中宣讲该典型案例;
第五,专业带头人杨跃应邀在行业专指委多次相关会议和省内外20余所学院及全国中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班上做专题报告,均受到好评。
参考文献:
[1]司徒渝等.装备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1221”的探索和实践[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杨跃等.基于《岗位职业标准》创新重装特色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作者简介:张玉红(1972-),女,黑龙江嫩江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焊接工艺,四川德阳 618000
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是八十年代我们的数学的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该赋予更多的含义,因此更新教育目的势在必行。教育目的的本质是教育“人”,而“人”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高中学生对成功的理解就是成绩好,将来考上好大学。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应该是优秀的学生。但学生接受教育,不是单一地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全面的发展。现今的社会,既要稳的住,还得能走出去。这不仅要求有深厚的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有能服务于社会的必要素质。学生急功近利,单纯追求成绩,忽略综合素质的发展是一大缺憾。学生、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求学生有出色的成绩,使学生、学校和老师的境地处于两难:应试与发展。这些缠绕在一起,理不清头绪。最终使得老师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拼搏,学生在家长和老师之间较量,学校在家庭和社会之间斡旋。大量的习题,频繁的考试,让学生和老师精疲力竭。成绩提高了,孩子累垮了。君不见小学一年级学生那沉重的大书包,那鼻梁上厚厚的镜片。只有淡化功利化,还教育她自身的本色,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学生才能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转变教学模式
1.形成数学意识
数学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复杂而又枯燥的,正如教材的主编寄语: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自然的。这些学生的认为是建立在对数学没有兴趣与好奇的认知上的。课改之前的数学教材,缺少课堂与社会的衔接点,现行的课本中的“擦图”、“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连接了课本与社会、知识与实践。我们在教学中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要去扭转学生不成熟的认知,有两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1)数学是有用的。“有用”不仅仅是熟练的解题,它还应包括对自身“有用”和对“社会”有用。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的“有用”性。在学习“二分法”时,我们不妨设置一个和中央电视台一样猜物品价格的游戏:若高了,再猜中间值:若低了,猜其两倍,再猜中间值。这就是“二分法”在生活中的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关数学的应用问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呈现越来越明显,如贷款、分期付款、彩票、统计分析、概率、股票走势图等已成为人们必须了解的生活常识。
(2)数学是自然的。数学的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的不断总结、完善的文明结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润物有声地阐述数学的自然性,她的产生和发展决不牵强。如“函数”的概念,发展到用集合语言来定义是那么的自然,而且也符合时代的发展。在现代生活中,有那么多有关“函数”的实例:银行中存款存利率与存期;航班时间与班次等。数学来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服务社会。
以上两点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当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的正确认知后,就不会惧怕数学的枯燥和乏味,反而会对他产生兴趣和亲近感,既能学好数学,又会产生将来要用数学服务社会的想法。因此,既要用好课本,还要联系实际。
2.转变教学方式
我在一次数学观摩活动中,学习了三节优秀的课例。一节是高效课堂的模式,一节是运用多媒体的模式,一节是传统的模式。他们都展示了自己的优点,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应该是:如何把这三种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有效的完成教学。而不是刻意地追求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3.加强近代数学的教学
在学好传统数学的同时,要凸显近代数学的作用与意义性。如概率、统计分析、微积分等。这部分内容突出了时代感和实用性,也为后续的发展做了铺垫。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1.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思维深刻的学生能够深入的研究问题,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背景、现实意义,并预见其产生的后果。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的考察问题,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思维广阔的学生能够避免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必须要求学生多动脑筋,遇事全面考虑,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的整体,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而且不忽略重要的细节和特殊的因素,力求甚解。
2.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善于在很短的时间内,揭示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及时的根据先前拟定的计划与方案,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思维的固执与迟钝,摆脱偏见和早已过时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3.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能遵循逻辑的规律,它是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各种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思维的逻辑规律,使思维过程有明确的针对性,思路清晰连贯,不互相矛盾,有条不紊的解决问题。
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渗透思维品质的精深内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训练,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俗话说的好“名师出高徒”。为此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各种思维的能力与品质。只有具有独创能力的教师,才能组织优良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智力意义的训练内容和方式,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巧妙地结合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一、活动目标:
1、开学典礼是进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学期生活的开始,举行开学典礼旨在明确学生新学期的奋斗目标,激励全体师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营造浓厚的开学气氛,为新学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增强师生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校园有序和谐的氛围,为新学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活动时间:x月x日上午
三、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四、活动主持:少先队大队委成员
五、议程:
忠义外国语学校开学典礼议程
1、宣布 “开学典礼仪式开始!”
2、升国旗,奏唱《国歌》。
3、新教师代表发言——马囡老师
4、毕业班学生代表发言——请郑丽雪老师安排,并指导演讲稿
5、郁贤松校长作开学典礼致辞。
6、请大队长带领大家呼号:有决心争第一,有志气创奇迹
7、高年级同学(三四年级)向新一年级同学佩戴“欢迎忠义小主人的胸花。”如果三四年级人数不够部分学生给一年级学生一人佩戴两朵。
8、请何老师带领大家宣誓:
我的名字叫忠义,我做到,爱父母让父母放心,爱老师让老师舒心,爱学校让忠义骄傲。
我相信,我努力我成功,我自信我最棒!
我坚信,勤奋收获幸福,拼搏创造辉煌!
9、请少队部辅导员何老师点评开学典礼情况。
六、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教师、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着校服,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
2、全体学生准时整队进场,班级学生按照制定的位置站好,遵守纪律。班主任站在学生队伍后面,其他老师在学生后面按级部成排。典礼结束后,各班有序退场。
3、7:50学生在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操场集中。8:00,典礼准时开始。
七、具体安排,人员分工:
1、校园环境布置安排。(横幅:由徐彦辉老师安排)
2、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实施及主持人训练。负责人:何贞东
3、负责各级部场地位置的安排,并组织队员有序入场。负责人:欧阳春艳
4、准备音响和背景音乐布。负责人:欧阳春艳
5、摄影安排、宣传报道。负责人:祝利政老师
6、加强本班级在开学典礼期间的安全、纪律、文明等教育。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忠义外国语学校开学典礼议程及主持词
1、宣布 “开学典礼仪式开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好!
伴随着金秋丰收的脚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今天,秋风送爽,硕果飘香,近千名师生欢聚一堂,在这隆重的开学典礼上,我有幸代表学校所有的老师,满怀殷切的希望,张开热情的臂膀,向你们真诚的说一句:welcome to zhongyi! 欢迎新老师的加盟,你们使我们的团队更加壮大;欢迎新同学的到来,你们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生机勃勃。 20xx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现在开始!有请小主持人 。
2、升国旗,奏唱《国歌》少先队员行队礼。
庄严的国歌迎来了忠义学校小学部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忠义是知识的殿堂,优良的校风和一流的师资为你们提供了成功的保障;忠义是理想的海港,优越的条件和严格的管理给你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忠义筑巢引凤,忠义广纳贤才,三年来越来越多的怀揣教育梦醒的名优老师齐聚忠义续写着瓯海大地的教育新篇章,有请刚刚加入忠义的马囡老师代表新任教师讲话。
3、新教师代表发言——马囡老师
新的学期,对于每一位同学而言,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谁做好了新学期的准备,谁赢在起点也必将赢在终点。
新的学期,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同学来说,正是他们实现梦想、拼搏未来的关键时刻!我们共同期待着忠义的首届小学毕业班能够不负众望,创造辉煌!下面有请六年级学生代表六年级一班班的 同学上台发言,掌声有请。
4、毕业班学生代表发言——
他接过了忠义小学部奋勇向前的接力棒,他将带领我们忠义小学创造奇迹,收获殊荣!在今天这个开启未来的时刻,让我们一同去聆听智慧、点燃希望。掌声有请郁贤松校长做新学年寄语。
5、郁贤松校长开学典礼致辞。
掌声感谢郁校长的嘱托。让我用声音回答郁校的期望。请呼口号:有决心争第一,有志气创奇迹
6、请大队长带领大家呼本学期的口号:有决心争第一,有志气创奇迹
忠义的成长离不开忠义学子的勤奋努力,今天我们又迎来了240名忠义小主人,他们就是忠义的明天,他们就是忠义的未来有请三四年级学兄学长为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佩戴代表忠义小主人的胸花。
7、高年级同学(三四年级)向新一年级同学佩戴“欢迎忠义小主人的胸花。”
新的学期让我们用铮铮的誓言,凝聚集体的 量。让我们用誓 去铭记今天的嘱托、用激情去呐喊新的希望。
请全体同学宣读新学年誓词,请五年级一班 同学上前领呼。
8、请何老师带领大家宣誓:
我的名字叫忠义,人生在这里起航。
我做到,爱父母让父母放心,爱老师让老师舒心,爱学校让忠义骄傲。
我相信,我努力我成功,我自信我最棒!
我坚信,勤奋收获幸福,拼搏创造辉煌!
宣誓人:xxx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过后,更显青松巍峨。让我们全忠义人齐心协力,携手共进,合力打造名校品牌,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我们就会一次次跨越前进的障碍,一次次共享成功的喜悦。祝愿我们的全体教职员工工作愉快,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祝愿我们忠义全体学生,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潜心耕耘,收获成功,愿我们全体忠义人新学年新进步,愿我们的学校新学年新辉煌!最后我宣布:忠义外国语小学2016-2017学年开学典礼到此结束。请少先队辅导员何老师点评开学典礼情况。
一.第一堂课的精彩性
第一印象是令人难忘的。面对新的学生,第一堂课是重要的,必须出彩。现代的学生喜欢现代的教师——个性鲜明、魅力十足。第一堂课上得好与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老师的认可态度,影响着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第一堂课我总是精心准备。
1.简要介绍自己。我叫某某,性格外向、风趣幽默、坦诚乐观、积极负责。海鸥寄语是:痛痛快快地学、痛痛快快地玩。每一堂课要求学生像彩云一样跟着海鸥飞翔,即海鸥飞处彩云飞。
2.明白学科意义。我在上语文第一课时,让学生明白“语文是智慧”,语文就是追求智慧之学,想聪明的同学一定会爱上语文。语文可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自然、社会、人生,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树立良好印象。老师就应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衣着美丽、语言得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表情丰富、充满激情、严爱相加、力透真诚。这些会给学生带来好感、带来兴奋。
二.精神面貌的激励性
1.重视教师的“精气神”。自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对打扮得体的教师大为赞赏的话后,我感到视觉上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利于吸引学生眼球。从此,我在服饰、发型上也作了些必要的投资,以便走进课堂给学生一种醒目、亮丽、容光焕发之感。上课时我充满激情,用激情为奋进的学子燃起走向成功的灯。
2.强化学生的“上课意识”。我从不忽略上课铃声响后喊“上课”的环节,并且总是喊得有力、高昂,也相应要求学生回应老师响亮、有力、整齐,这一环节意味着上课的序幕拉开了。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端正、精神饱满、积极向上。当然这一切主要依托老师释放的魅力来赢取。
3.构建积极的“文化氛围”。火辣辣的语言会激起一颗火辣辣的心。今年我教的班级,我建议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布置方面要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一块墙壁说学生所说的话。如“我的辉煌我创造”、“智者常反思于主观”、“在快乐中追求,在快乐中成长”、“付出才会杰出,深入才收获”、“差距是一堂课一堂课拉开的”……这些来自于学生的凡言对学生必将有力地起着警示、督促、激励作用。
三.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1.注意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平等的,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因为学生家境贫困、长相难看、默默无闻、成绩落后而出现被关怀遗忘的角落。读大学时看过《老师,请注意我》一文后,我告诫自己关注学生从我做起,落实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灵上。被关注的感觉是踏实的、愉快的,它将化为更大的学习动力。
2.尊重每一位学生。老师的微笑就是希望,就是阳光。微笑有礼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我总是微笑着走进每一个课堂。上课时,看到学生发言紧张,我微笑着示意他:“别着急,慢慢讲。”听到学生出色的回答,我微笑着竖起大拇指:“你的发言真精彩!”。看到学生听讲变认真了,我微笑着朝他点点头,表示赞许。看到学生皱起了眉头,我微笑着问他有什么困难。微笑会使冷漠消失,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
3.宽容每一位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对犯了一点小错的同学(如课上曾吃过口香糖、开过小差)不要抱有陈见。不要把小小的摩擦升级,应学会忘记。宽容并不是意味着放弃。比如递一张纸巾给他,他会羞愧地吐出口香糖。
四.事件处理的巧妙性
1.幽默风趣、走出尴尬
寒假前,一女生在课上不小心碰碎了一个玻璃杯,我立刻戏曰:“该同学提前祝大家碎碎平安!”,大伙皆笑,该生也不紧张。有一回课上一男生不小心把叠在课桌里的硬币撞翻了,硬币一个接一个地滚了出来。我立马调侃:“大伙应该相信该生的富有与爱心了吧——洒向人间都是人民币,”众人皆笑。还有一回,两生因开窗和关窗的问题在课上争论了起来,我发现后说:“你对,他也对,就是该死的窗子不对,它放错地方了,没有很好地为你们提供服务。”此事以两人的脸红为终结。
2.立足事实、走出主观
学生迟到或没来,我总是先调查原因再作处理,不盲加点评、盲加批评。现在的的学生有个性、易不服气,当学生被老师误解后,我会立足于事实,及时向学生当面道歉,甚至有时会写一封短信来谦虚诚恳地消除隔阂、增进理解。
3.释放给予、谨慎行事
得知一学生因家庭贫困忍不住拿了同班同学的一些钱物,我要求同学们别声张,要顾及该生自尊,要求班干部开个短会,商量开展班级温暖活动。就在那一周的休息天,班干部们去望了那个学生的妹妹,送去了一些学习用品及两百块钱。该生默默地感受着同学温暖,她读书越来越认真了,一些不良习气也改掉了。
五.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1.重探究、求合作
课堂的重点与难点我常通过设置相应情境、分小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或一些其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一些生成资源来共同参与讨论、研究,形成师生间的多维互动。如对主旨含义的探究,我先出示三个辨题。经过辩论,学生们轻松、自然得出结论。
2.现直观、化抽象
语文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采用实物图片声音演示可帮助学生走进直观世界,走出抽象,解决困惑。亚里士多德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忘记,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说:“要变革梨子,就得亲自尝一尝。”我的一些课文常常在教室外完成。
3.走出去、请进来
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时,我常邀请一些名师来做讲座。他通过举实例透彻介绍了作文的写作,开展了“有问题请问我”的与学生互动活动。这种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更加熟悉,更能轻松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尝试“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解知识的抽象性,感受知识的实用性。
此外,我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条理分明的课布置给班中能力较强的同学去上,我作为听课者与其他同学坐在一块听讲,让学生过把老师瘾。这种做法对调了一下师生角色,改变了一些常规教学方法,容易激起学生的兴奋劲,因此不宜选择班风不正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