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生个人自评报告

中学生个人自评报告

时间:2023-02-24 03:09: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个人自评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生个人自评报告

第1篇

【关 键 词】 中小学;评价机制;问题;探究

【作者简介】 罗贤宝,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襄阳市骨干教师。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也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对照《决定》和《意见》精神,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去尝试与实践。

我市中小学教育不仅存在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等问题,还存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相互脱节的现象。高中埋怨初中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送入高中的学生质量不高,学生在高中没有发展潜力;初中指责小学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和养成教育教育的落实,过早地分化出大量的后进生。而小学并不理会初中的指责,初中也同样不理会高中的意见。这就造成了三个学段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直接影响老河口“教育梦”的实现。2013年3月,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勇同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这一现状作了深刻剖析,提出建立“倒评机制”的观点,切中要害,发人深思。

众所周知,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结合我市的教育实际,在推行以教育局为主体的综合评价和学校自我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尝试以高中为主体评价各初中、以初中为主体评价生源地各小学的倒评模式,可以有机整合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这样各初中必将考虑按照高中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合理安排本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各小学也必将考虑按照初中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合理安排本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此,科学合理的小学教育必将为全市初中的教育质量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更高质量的初中教育必将助推我市的高中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全市教育一盘棋,振兴老河口教育的梦想才可能实现。

2013年秋,洪山嘴中学(简称我校,下同)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制定养成教育考核细则,组织养成教育周考核、月总结、期末考评等活动,基本形成了一套养成教育的落实和考评机制,学生的养成教育评价结果将纳入教师的学期绩效工资考核之中;同时,我们正逐步推广在各班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现结合我校的一些实际做法,提出关于在全市推行倒评机制的一些设想。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1. 综合性评价原则: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要关注共同基础,又要关注兴趣特长;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习过程和效益。

2. 集体性评价原则:通过考查学生群体评价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结果不针对个人。

3.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原则:以学校各职能部门考核学生群体的他评方式为主,同时参考学生对照考评细则进行的自我评价,两部分以不同的权重相加为综合评价结果。

4. 发展性评价原则:评价中体现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关注;评价方式上不仅关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结果,而且更加关注学校进步和努力的程度。

二、评价方法

1. 建议首先由初中制定考评生源地小学教育质量的倒评细则,依据细则引导小学培养出符合自己期望的学生;高中结合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评初中教育质量亦需拟定出相应的倒评细则,以指导各初中学校为高中输送优质的学生。当然,教育局可以对倒评细则的拟定给予宏观的指导意见,或者,在各校意见的基础上拟定统一的倒评细则。

2. 主要通过测试、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现场观察、个别访谈等多种评价方式。这就要求相关参评和被评学校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考查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身心发展水平等指标,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三、评价的前期准备

1. 建立倒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各项指标考核小组,组建各班级的考评小组等组织机构,对倒评工作进行领导、组织和具体实施。

2. 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切实转变当前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生品德发展水平测试卷、调查问卷、及相关指标的考评细则,并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指导师生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

3. 推行并落实养成教育,逐步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养成教育考核评价方法,其考评过程和结果是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的内容应涵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包括学校的养成教育评价、参加活动的记录、取得的点滴成绩等。这将作为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身心发展水平等指标考核的重要资料。

四、考评程序

1. 开学第一个月(9月份),学校通过学生自评、书面测试、问卷调查、班组评议、现场观察等多种形式对新生进行考核评价,月末汇总分析,结果视为基础性评价,作为生源地学校的评价成绩的80%。

2. 此后三年中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成绩(包括毕业综合成绩),汇总后视为发展性评价(或者称之为“增值评价”),作为生源地学校的教育评价成绩的20%。

3. 分两个阶段分别把以上结果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反馈给被倒评的学校,指导被评学校的教育教学。

五、考评细则

1. 初中倒评小学考评细则。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以等级方式呈现的评价项目按照一定的权重折算成数据,五个大项的数据再按以上权重折算后汇总,成为最终评价结果。反馈给低学段学校的评价报告不仅有数据,而且亦将此数据得来的依据(评价过程)予以详细说明,以引导他们搞好相应的教学工作,切实加强薄弱环节。

考评等级的数据折算可考虑以下方案:

方案一:单项考评得分=单项考评中学生群体的A等率×100+B等率×50-C等率×100

方案二:单项考评得分=单项考评中学生群体的A等率×100+B等率×50

2. 高中对初中的倒评细则,应在充分体现《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优质生源大量流失的现状和高中的实际需要进行制定,应考虑把各初中送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水平、流失到我市以外的优生比例以及高考中来自不同初中学生的上线率等指标纳入到对初中的倒评中,促使全市初中将优质学生送入我市高中,进而提高高中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考评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考评中过于注重甄别的做法不可取。考评的目的在于引领和指导教育教学,应以鼓励和引导为指导思想,让优秀成为多数。

2. 考评中突出学生个体的做法不可取。考评工作以学生为考评对象,是对学生群体的综合分析来考评学校的教育教学。

3. 考评中疏于宣传学习的做法不可取。考评虽是对生源地学校的考评,却也必将对学生在校的继续学习和生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宣传学习能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对的,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养成教育的考试就是一场事先让师生知晓标准答案的考试,考评前的宣传就是重要的导向。

七、关于倒评机制的思考

第2篇

实践教学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社会上需要理论和实践能力充分结合的综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该把实验教学提升到实践科学的高度来认识、探索、研究和实施,研究实践方法,强化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艺实验就是这样一类专业实验,实验项目的提出结合科研方向,以工程训练的方式完成实验项目。这类实验不同于一般的测试实验,它需要多个工艺过程才能完成,包括方案的提出,方案的论证,各工艺过程的完成,性能的测试等,每一个过程都相当于一个单一的小实验,有目的、内容、原理、步骤等,所以多工艺实验项目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思维、综合能力,不仅理论性很强,技术性和实践性更强。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电子器件制备工艺》就是这样一门课程。

二、课程组织方式

工艺实验不同于一般的课堂实验,完成它需要较长时间,所以以课程设计方式组织实验,教学形式以学生自主进行特定项目为主,教师参与指导并审核:学生自主完成方案的提出和论证,完成论证报告,指导教师审核,在理论可行的情况下,按照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各工艺过程,最后测试器件或材料性能。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实验时间,在给定的期限内完成全部实验工艺。在电子器件制备工艺课程设计中,我们提供了学生实践的时间和研究条件,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行完成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电子器件制备工艺课程内容,注重加强各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综合,满足学生宽口径训练的要求,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兴趣方向的题目类型来完成。选择了兴趣方向以后,就进入自行完成实验的阶段。整个课程的内容包括:资料的查询—方案的制定—方案的论证及审核—工艺过程—性能测试。

1.资料的查询及方案制定。

选题后,学生要查阅资料,理解题目,消化和整理资料,写出本实验项目的设计报告,并从理论上论证实验方案及结果。实验方案确定后,在进入实验操作之前,需要指导教师审核设计方案,以可行性和理论正确性为原则。这一步很重要,如果方案制定正确,整个项目就等于完成了一半,以后的实验过程就会很顺利,在工艺操作过程不出错的情况下,基本能得出好的结论。

2.工艺的进行。

在进入实际工艺操作之前,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工艺的原理、意义和目的,并且要了解各工艺的注意事项,以免出现设备的损坏、实验的失败等现象。在各个实验工艺进行过程中,学生应该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实验教师也会要求学生严肃对待,发现问题要及时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力求使实验出色完成。经过整个工艺实验过程,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了,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研究思维得到了很好锻炼,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实验教材的制定

工艺实验课程的实验教材内容,主要从实验过程入手,讲解各工艺过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该工艺所需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尽量能详细地讲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五、工艺实验的组织实施

第一次接触多工艺实验项目的同学,一般要先参观实验室,然后进行实验预约(设备预约),做好准备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各工艺过程)。

1.参观实验室。

实践教学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工艺实验也不例外,但它与传统的专业测试实验又不同,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实验前对即将要接触的各环节(如设备、流程、注意事项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提前熟悉实验室,对实验设备有感性认识,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就有心理准备,才能做到实验时有的放矢。参观实验室可以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入实验室,实验教师针对具体事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这个环节可以大大减少实验中破坏性事件(如损坏设备等)的发生概率。

2.实验预约。

实验预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工艺实验的预约不同于一般实验,主要是针对设备的预约。由于实验学生人数多,设备有限,在实验进行期间,所有设备全天开放,而进行实验的学生要分时分段进入实验室。为了更好地安排实验时间,我们设计了一个预约表格(表1),学生可以根据表格提示预约。

3.实验过程参与情况跟踪。

在工艺实验中,由于以团队形式进行,团队成员中就存在自觉与不自觉、主动与不主动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实验环节的登记制度,保证每个同学参与到每个环节,就保证了让每个参与的同学都了解各工艺过程的意义和作用,也为成绩的评定提供参考。表2是小组完成工艺实验流程登记表。上述措施既保证了每个同学各个工艺过程都要参加,同时对每个同学来说也保证了项目研究的完整性。

六、实验评价体系的制订

工艺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特定的成绩评价体系。传统的成绩评定体系,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对实验结果的判断占据了主导地位,一般是根据实验团队的实验结果判断实验团队的总体成绩,而无法对实验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做出具体评价。对于工艺实验这一类型的项目来说,团队多、周期长、环节多、课外工作量大,传统的评价体系不能准确评价团队中的每一个体。由于缺乏其他的评价主体,团队中学生个人的实验情况未得到充分考察,教师无法公平、公正地衡量每位学生在实验团队中的贡献,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严重影响课程效果。为了解决传统成绩评定的弊端,我们在成绩评定中增加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环节,让学生自我评价,内容包括实验态度、资料检索、创新性、团队合作情况等,并让学生对所在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进行评价。自评互评综合形成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再结合实验结果的老师评定,形成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成绩评定方式的改变,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融入实验,成为实验课程真正的主人,端正实验态度,避免“被动实验”的消极情绪。

七、结论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长期、顺利地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发展;有利于改进传统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1、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2、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以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综合评语应当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班级评定小组讨论,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即:道德与修养;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探究与实践(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测评等第道德与修养分A、P等、其他四项为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总评等第最高为5A),等第由所在学校确定。

3、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和领导

(1)市教体局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成员由普教科、教研室、体育科、招生办、电教馆、行风办等处室负责人和各学区办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普教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开展培训,及时处理群众的投诉、举报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

(2)初中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在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由学校校长、分管校长、有关年段组长、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以5—7人为宜,名单报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职责为负责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指导建立班级评定小组,处理评定过程中的问题;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咨询、监督;处理投诉和举报,对评定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

(3)班级成立评定小组。初中学校各毕业班要成立由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综合素质评定小组。成员在本班的授课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一般以3—5人为宜。在评定工作正式开展前将小组名单向评定班级所有学生公布。若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评定者,则需更换。

4、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1)准备工作。一要强化宣传,创设氛围。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意义、方法、措施和内容等,通过板报、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增进教师、学生与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评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二要抓好培训,确保质量。坚持不培训不参与的原则。学校要提前做好评价的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班、专题会议、讲座、学习讨论等多种方法,对参与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评价的纪律,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确保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各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收集和保存好各种有关原始资料,包括在各学期的获奖证书、创新成果、获奖作品等。三要建立制度,落实保障。首先是建立公示制度。通过适当途径向学生、家长、教师公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时公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其次是建立诚信制度。参与学生素质评定、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必须是由公正处事、诚信待人、素质较高的人员参加。再是建立监督制度。接受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及新闻媒体等的监督,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违纪违章的单位或个人实行责任追究。

(2)评价操作。测评工作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定等相结合方式,参考学生初中三年的成长记录和学生自评、互评的相关结果,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概括。在制订评价实施细则时,对于“A”、“E”等的认定,应尽可能多采用操作性强的办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论的确定,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于某一测试项目评定为“E”等有重大分歧的,应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研究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裁定。

(3)结果确认。学生的等级评定和综合性评语确定后,由班主任填写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交学生本人确认签字并加盖校印,评价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同时保存原评价记录以备审查。《*市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表》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留底,一份交学区办,一份交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时间安排

1、*年3月,《*市*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市*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指导方案》起草,并广泛征求意见。

2、*年4月,①正式发文并部署工作;②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教育;③各校召开有关会议,传达宣传《实施方案》和《指导方案》,并建立校级工作小组和班级评定小组,组织好针对性培训工作。

3、*年5月,完成各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评定工作并公示。

4、*年6月1日前,各校上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

四、评价的具体标准和测试方法

(一)综合评语

1、评价内容

综合评语主要是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难以量化评价的内容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发展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2、评价程序

班级组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其基本程序如下: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三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自我整体描述,撰写“自我描述性评语”,并由家长签字认可。

(2)同学互评。同班同学间以一定形式交叉认可“自我描述性评语”,然后由班级评定小组教师阅读、审核签字。

(3)教师评价。评定小组在学生自评互评和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初中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反映的情况,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讨论定格,然后由班主任主笔撰写综合评语。讨论定格一般分为突出、较好、一般。极个别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为对高一级学校负责,应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栏中予以如实说明,但所写内容事先须征得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最后,由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予以确认。

(二)测评等第

1、道德与修养

(1)测评内容:学生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养成和表现,同时也应当根据初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通过考核内容的调整,较好地体现学生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集体、行为习惯、学会负责、团队精神、热心公益等方面的养成以及表现。

(2)测评方法: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袋(或素质报告手册)记录的情况,既要突出当前学期的考核,也必须综合以往几个学期的考核结果,制定测评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3)等第确定:测评的基本结果为“A”,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测评结果为“P”:

①初中阶段有违法行为,被当地派出所记录在案的;

②初中阶段违反校纪校规,累计受到二次及上处分的;

③受到学校警告以上处分尚未撤销的。

2、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

(1)测评内容:音乐、美术和书法。音乐50分,美术50分(其中书法30分)。

(2)测评方法:由学校组织音乐、美术、书法测评(具体测评办法由学校自行制定),计三项总分。

凡初中阶段参加*市级教育部门及以上音乐类竞赛活动获个人项目一等奖或获团体项目一等奖或获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B级、小B级证书的,音乐测评可直接得50分;凡初中阶段参加*市级教育部门及以上现场美术(含书法)类比赛中获个人项目一等奖或获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B级、小B级证书的,美术(含书法)测评直接得50分(书法30分)。

(3)等第确定:按三项成绩,75分及以上的为A等,60-74分为P等,59分及以下的为E等。

3、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

(1)测评内容: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参照《*年*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方案》(虞教体字[*]4号),体育平时成绩满分为15分;体质健康水平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满分为5分。(2)测评方法: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由各校按规定要求组织实施。

(3)等第确定:

①根据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成绩之和(满分为20分),20分为A等,19--12分为P等,11分及以下为E等。

②凡在2007年5月1日至*年4月30日期间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中,获得县级及以上比赛单项前六名或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在初中阶段获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三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称号的学生最终等第可直接定为A等。

③丧失运动能力的身体残疾的学生(凭残疾证)或因身体原因不适宜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凭县级医院证明)可免测,等级评定为P等。

4、探究与实践(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

(1)评价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实验操作。*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以实验操作测评为主。

(2)测评方法:实验操作测评由市教体局组织,结果呈现为等级制;

(3)等第确定:按实验操作测评成绩,17分及以上为A等,16.5—12.5分为P等,12分及以下为E等。

5、操作技能(信息技术)

(1)评价内容: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2)测评方法:参加省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

第4篇

[关键词]标准 评价 语文教学

一、重视激励性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因而,要在评价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更加关注进步的连续考察,进行过程性、动态性的评价。使学生接受评价的同时,能够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的快乐。

课改倡导的评价取向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激励,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自信,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活动。我们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采用了目标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针对个人不同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二、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学生一般性发展的评价需要关注其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包括理解的合理性,综合性,独特性,深刻性,系统性,反映智力过程;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水平,在新情境中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在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时,除客观评价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所获取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及转化的思想等都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众的讨论切磋,所以要力改单一的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通过多方互动、互评。了解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人格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推进,分类指导,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使学生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三、重视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时,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语文学习,在小组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进行小组合作,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中,可以说是畏大于敬。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这居多,主动接近老师者较少。而今素质教育需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躬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就显得极为重要。如课堂上,老师应深入学生中间或倾听,或询问,或轻抚学生的肩背,或以孤立的目光迎接学生的畏怯,学生就会轻松中学习,在愉快中接受,再不知不觉中消化理解,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和压力。不仅仅要求教师在行动上躬下身子面对学生,教师更重要在思想深处把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人格。课堂上,一定要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老师在关怀他(她),老师心里有他(她)。学生回答问题,答对了既要给肯定,来不及表扬的话,一个眼神也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满意。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去。要真正成为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其个人修养,个人魅力在学生心目中一定是被认可的。

四、要重视多角度评价学生

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中受到鼓励,明确方向,大胆挺进,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主动发展的目的。

1.自我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或自我审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自我评价既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初步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阶段测评中,我总是提供给学生自评的机会。

2.教师评价的方式。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把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时要重点观察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二是从自己周边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三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四是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

3.互相评价。 学生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细微变化。借助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变化、能力的形成。评价内容有:认真倾听、积极发言、提出问题、认真思考、愿和他人交流、会欣赏别人、作业书写等。

4.家长参评。家长参与评价,他们一方面了解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也由以往容易出现的对学校教育的埋怨者变成协调孩子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另一方面也整合了课程资源,使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紧密地结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及时发放调查表。

五、丰富测试评价内容,让测评成为学生又一次进步的阶梯

在评价中如果能以充满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出现,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接受考查,能够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他们在这其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能够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乐考”的效果。这种测评方式学生非常喜欢,学生对语文越来越有兴趣。试卷的改革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参与测评,消除紧张氛围,并乐于测评,喜欢测评,这也是我们要达到的测评目标。

第5篇

[摘要]关于穆斯堡尔谱拟合的核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一门建立在核工程专业多门基础课上的综合性课程。分析在课程设计的时间,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同时,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散性思维以及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关键词]穆斯堡尔谱;拟合;课程设计

1引言

穆斯堡尔谱是能量分辨率极高的一种方法,是研究分析物质结构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材料学,固体物理,核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地矿学以及考古学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穆斯堡尔谱拟合的核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核工程专业学生四年级的必修课程,处于这个年级的学生徘徊在就业和考研交叉路口,但是无论是以后工作,还是进一步学习深造,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科技,经济等方面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5]。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创造性,创新性,科学思维等。我校目前已经拥有一台穆斯堡尔谱仪,2018年投入教学,进行相关实验。以下是关于穆斯堡尔谱拟合的核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具体分析。

2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穆斯堡尔谱拟合传统的课程设计重理论轻实践,在上课时间,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对个人的能力侧重培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设计的时间一般是大学四年级学生考研前后一个星期左右,面临着人生重要考试的关键时期,学生容易分心,无论是对于考试还是对于课程设计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课程设计的时间一般只有一周时间,时间紧任务重,短时间内并不能够呈现出优秀的成果,不能够熟练地应用穆斯堡尔谱拟合程序来处理实验结果,这与教学目的相悖。课程设计内容。关于穆斯堡尔谱拟合的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由老师提供几个主题,由学生自由选择,题目陈旧单调,没有新意,枯燥无味,工程实际性不强。穆斯堡尔谱拟合是对穆斯堡尔谱仪得到的谱线用相关的解谱程序进行解谱,从而得到相关参数。穆斯堡尔谱拟合程序有MSU8,MosFun,MossWinn,NORMOS等等,这些拟合程序各有利弊。学生对于穆斯堡尔谱拟合程序的了解有限,而且大部分程序都不是开源的,需要购买源程序才能使用,对于学生来说成本比较高,学生在使用穆斯堡尔谱拟合程序处理实验结果时存在很多困难,提高了抄袭的可能性。课程设计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分小组或者独立进行,老师根据所给的题目进行教学演示,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局限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由于之前不具备穆斯堡尔谱仪,只能由老师提供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并不能及时更新的,可能存在与上一年学生所用数据相同的情况。穆斯堡尔谱拟合的相关程序没有被学生充分使用,设计过程过多重视数据的处理,缺乏创新性。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一般是由学生合作实验,独立撰写相关论文和报告,在有限时间内对自己的课程设计的成果进行答辩。成绩由老师独自评定,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仅凭着最后的论文和答辩给成绩,忽略了过程,过于重视结果,老师最后评定的成绩缺少相对的公平性。

3改革的具体措施

课程设计的时间不应该与期末考试以及考研的时间间隔太短,这样使学生因为分心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时间周期应该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适当的调整,弹性时间更易于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的进行课程设计[3-6]。课程设计的内容可以在老师提供的几个课题中选择,也可以由学生发散思维做自己喜欢的课题,前提是要与本课程有关联。课程设计之前向老师提供相关课题思想,由老师进行评估课题的可行性后方可进行。无论是老师提供的课题还是学生自拟的课题都应该与前沿科学动态相结合,具备创新性,在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课程设计之前,学生应充分了解穆斯堡尔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穆斯堡尔谱拟合程序之间的利弊,熟练掌握开源程序以及学校所购买的程序的使用方法。老师提供安装好穆斯堡尔谱拟合程序的机房,在工作时间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数据处理的条件。课程设计的教学方式应由以老师为主转换成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作用由主动变为被动,老师不再进行主动演示或者侧面影响设计思路。鼓励学生分小组进行相关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自由选择,不鼓励但是也不限制学生独立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在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穆斯堡尔谱仪设备进行实验,得到最新的实验数据,充分的利用学校所提供的相关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同时,在过程中也可以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老师应该鼓励创新性课题的进行。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不应该由老师独立评定,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多方评价可使成绩更加公平可信,老师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性的思想和在过程中的努力,不应该只看重论文报告以及答辩所呈现的最后结果。对于自己重新拟题的学生应该进行鼓励和帮助,成绩上也应该有所区分。注重在过程中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小组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无论是对后续的毕业设计还是对将来的工作学习,都是一种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4结束语

通过开展关于穆斯堡尔谱拟合的核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对课程设计的时间,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改革措施。由于课题与前沿科学相关联,可以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逐渐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科研习惯以及创新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019年我校的穆斯堡尔谱仪进行相关实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可以使用到前沿的科学设备,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为21世纪培养更多的具备创新性思维的人才。

第6篇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正确地运用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仅仅局限于认知领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分数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致使学生学习能力薄弱和语言交际能力匮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形成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是一体化的过程,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学生能够有效促进自己的学习,因而近年来形成性评价越来越受到各级学校和老师的青睐。

一、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形成性评价也是过程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全面素质的发展,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多研究问题,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手段和措施多种多样,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策略的运用。

二、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形成性评价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策略的运用:

第一,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使用学生档案袋评定的时候,要明确档案袋评价实际上是把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结合了起来,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评价,把评价过程变成一种教育,变成不断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二,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定各项评价标准,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注意对学生评价技能的训练,教师要示范学习的方法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克服不良的心理影响,组织学生收集和编辑档案材料,定期抽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给学生及时提供反馈意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客观恰当。

第三,抓好评价的切入点,工作要细致、具体。注意师评、学生自评与组评相结合。

教师评价是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给予学生的反馈。教师的评价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评价语言要简短、具体、有针对性。评语可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也可采用小便条、日常记录卡、学生行为评价表及座谈等形式。

学生评价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中心。自我评价是学生基于原有的自我认识,依据自身认可的评价标准,对自身各方面素质所作出的认识和判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对自己的各种行为、能力进行反思、评价。学生评价还要以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为辅助,使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统一。

小组评价是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来实施的相对正式的评价。在小组评价中学生不仅可以反思自己在小组中的行为,也可以评价小组其他同学的行为表现。小组评价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要相互了解各自的学习情况。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友好氛围,努力向学生灌输、渗透民主意识,确保小组评价公正、有效。

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在校表现,在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当中,家长也是学校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的得力助手。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校联系本、召开家长会,加强教师与家长的电话联系、交流与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教师也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校外表现,构架合理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第四,教师的反馈要及时。各种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获得有效的信息并及时改正缺点。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评价是否进行得当。及时反馈也能影响到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的准确性。

第五,注意评价的实效性和层次性,避免评价形式的盲目性。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要让师生共同反思和调控教学的全过程,达到理想而有效的教学效果。因而评价需避免过于繁琐、工作量太大、时间周期太长,应突出学生个体,尊重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评”。形成性评价除了可以评价知识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以外,更适于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评价结果多以等级加评语的形式来表达。

第六,形成性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激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保护和保持学生学习的愿望、兴趣、热情、信心和动机,关爱、重视每一个学生,注重评价的心理效应,让学生从形成性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进步的动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合作性原则:师生及学生之间需密切配合,互相沟通、提醒、启发、点拨和促进。

3.适宜性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用灵活而有弹性的方法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操作应简便易行,不增加师生的负担。

4.开放性原则: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在自然、轻松、活泼、民主、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景,给学生预留发挥个人特点的空间。让学生对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有选择的自,当某些评价项目不尽人意时,教师甚至还可以给学生以第二次机会。

5.全面性原则: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上不仅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还评价学生的兴趣、态度、策略、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不仅评价学生的横向发展,还评价学生的纵向发展。

6.过程性原则: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7.反馈性原则: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将评价的结果及时、有效、科学而富有建设性地反馈给被评价者,使受评者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七,培养和引导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密切合作,形成相融关系,有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其最大潜能,学校能获取较大的信息量,及时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对学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八,采用等级制的方式报告评价结果。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但应多采用描述性语言的评定方式,在下结论时,应有简洁的描述作为支持性的材料和证据。淡化分数与评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评价,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记录学生的成绩,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人纵向比较,以鼓励进步为主。

三、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意义

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进行的,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因此形成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更好地发挥了评价的功能,很好地解决了教师评价视域狭窄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格局,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极大地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形成性评价通过自评、互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和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通过形成性评价使教师多方面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不断完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能使教师让学生在学到英语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真正做到知识与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总之,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学生的学习进步,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程艳.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评价策略.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第12卷,第3期:89-91.

[2]李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9)(供小学用(7)):34-35.

[3]李芳.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措施分析――档案袋评价的运用.考试周刊,2008,(6):110-111.

第7篇

一、化虚为实,将爱国主义教育实际化

对于学生来说,“爱国”总显得那么遥远,远不如爱家庭、爱父母、爱教师、爱班级、爱同学等看得见摸得着。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学校提出了“爱国先爱家、爱家爱父母;爱国先爱班、爱班爱同学”的口号,将爱国主义教育实际化。首先在师生中进行“爱国爱什么”的讨论。讨论题目为:爱国为什么?爱国爱什么?爱国做什么?简明扼要,具体实际。全体学生人人参与,认识到爱国并不是空洞的口号,引导学生归结到“爱国先爱家、爱家爱父母;爱国先爱班、爱班爱同学”的切合实际的行动纲领。学校适时地推出一系列活动,进行强化。除了利用国旗下讲话、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英雄模范人物、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传统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开展“今天我当家”“妈妈我给你洗脚”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学会感恩,从“爱家”中进一步升华到“爱国”;在班上开展“今天我值日”“一日班长”“假如我是班主任”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班干部的辛苦,参与学校的管理,找到自己与同学的长处,做到“爱班”“爱校”。通过这些“化虚为实”的活动,学生对家庭、对父母、对教师、对同学充满爱心。家庭是国家的细胞,爱家就会爱国,使他们逐步成长为身体力行的爱国者!

二、化大为小,将团会、班会、晨会变成学生展示自我

风采的乐园学校每年重大节假日都开展大型德育教育活动,但是参加这些大型活动的学生,实际上比率很低。针对这一点,学校应把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放在年级例会、团会、班会、晨会上,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首先是早安排,持之以恒,坚持年级学生例会制度;德育计划中要将学期的团会班会晨会的时间、内容、主题一一安排,让班主任心中有数,实现班会主题化、内容概念化,确保班会内容丰富多彩、主题鲜明,教育效果显着。其次是检查通报,及时反馈。除了对学生例行检查外,学校管理部门要进行督促,看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看学生参与是否积极,看效果是否突出,并及时总结。学校每学期要预留部分无主题的“三会”课,让学生自主设计主题、开会形式;或者学生向教师点课,让教师讲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三会”课每天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认识,锻炼能力。

三“、化远为近”———丰富德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着眼本土开发,酿就滋生德育的沃土。德育材料要接地气,让师生调查当地人文教育资源,进行筛选、整合、编写校本德育教材。学校广泛组织学生开展了走进社会、探究历史、深入了解本镇人文教育资源活动,充分挖掘德育因素,并组织师生编写校本德育教材,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认识社会的有功之臣,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去拜访身边的一些企业成功人士、劳动模范、乐于助人的先进人物。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在读中思索,在思索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四、化厌为亲,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成长一项研究表明,学生主要受家庭和学校影响。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各种压力不期而至的复杂成长环境中,未成年人的身心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在德育工作中,中学生易出现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比较典型的就是开大会,台上豪言壮语,台下窃窃私语;上思想品德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及行为特征,在思想品德课上,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用生动典型的事例,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学生班级的检查评比中,适当的放开管理,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主探索。实现了学生自主参与,使学生对学校的德育活动感兴趣了,对德育活动感到亲切了。改变管理学生的模式,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己我约束,自下而上。五、化小为大,处处彰显养成教育目前各级学校规模较大,管理难度自然就大。学校要从抓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等细节,加强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既有“学校即家”的感觉,又可以不断提升

个人素养。 六、化家校为一体,铺设学生成长的绿色通道最好的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是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有效配合的教育。和谐的根本是协调、配合,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只有协调一致、有效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应有的教育效应。

1.夯实基础,抓好家校通工程阵地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建好家长学校。加强队伍建设,注重理论研究,完成科研课题。注重科学指导,搭建交流平台。

2.讲求实效,搞好家校沟通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两访”,搭建家校交流畅通渠道。“两访”即教师家访和家长校访。教师家访:学校支持教师以电话访问或亲往学生家庭等多种形式的家访。要求班主任做到三必访:困难学生家庭必访、学生出现问题必访、学生发生意外事故必访。家长校访:学校定期组织“教学开放周”“教学观摩月”“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诚意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听课、评课或参加各种活动,对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起到积极的作用。科学召开“两会”,创设协作育人良好氛围。“两会”即全体家长会和部分学生、教师、家长恳谈会,将家长全员培训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这样,加强家校之间的多向沟通,形成教育合力,铺设了学生成长的绿色通道。

七、化单一评价为多元化评价,记录学生成长足迹,激励学生自我完善严格落实《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方案》的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建立评价机构,明确有关职责。制定评价原则,保证公正评价。确定评价标准,认真细致评定。充分准备资料,统一安排,各年级分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

1.学生自我简介及家庭成员情况登记表。

2.学生三年来考试成绩登记表。

3.学生三年来担任学生干部、奖励或处分记录表,证件复印件。

4.学生三年来助人情况登记表或学校、班级好人好事登记册。

5.学生个人学结(阶段自我评价、反省纪录表)、学习笔记、心得文章或反思笔记、日记(愿公开的)。

6.学生三年来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

7.学生三年各科学习情况及考试考查成绩记录表或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册。

第8篇

关键词:多样;广泛;灵活;丰富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32-1

一、评价内容要多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每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依然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不能忽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要做到知识评价不放松。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评价时,教师要做到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仔细分析教学目标、内容,确定每个知识点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出正确、恰当的评价。

2.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情况。能力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评价。我们应该明白,对学生能力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而是一种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课堂交流,及时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时地对其能力作出恰当的评价。通过对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能力评价,使学生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3.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情况。过程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等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交往、生生交流中,学生对现有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过程等都会有一个真实的自然流露,这是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好机会,这时的评价真实有效。教师可对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作出适合每个人的评价。该表扬的就及时给予表扬,该奖励的就应该给予奖励,同时要注意对后30%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要重在鼓励。

二、评价主体要广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也应该增加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学生评价老师的评价方法,从而使整个教学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定学习目标,自己检查目标的达标度,自己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采取措施调整与改进,达到自我教育的功效。

对孩子最了解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让家长一起参与对孩子的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评价机制。学生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对学生的个性完善和能力提高有着独到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倡导教师评价、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家长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三、评价方法要灵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定量评价是目前教师习惯运用的评价方式,如让学生计算10道数学题,学生做对8道题就得80分;在期末考查中得90分以上就为优秀等。要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评价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可以通过学习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作为教师是否应该考虑学生通过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呢?是否更应该关注伴随这些进步所产生的成功体验,而不是冷冰冰的考试成绩呢?其实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各个学生无论知识、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就能达到优秀,有些学生“天分”较差,虽十分努力,成绩依然达不到优秀,如果只注重定量评价,就严重挫伤了这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就需要教师采用评语的形式进行定性评价,在评语中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哪些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力,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应该指出的是,新课程强调定性评价并不是对定量评价的简单否定,而是将他们熔于一炉。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合中,我们依然使用定量评价,可以说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补充,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基础。

为了使发展性的评价理念真正落实到学生成长之中,我们还提倡对学生实施成长记录评价。它是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一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得意的作业、满意的作品)和反思报告等,以此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进步与挫折,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精神,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促进对数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

四、评价语言要丰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首先,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要生动而巧妙。

其次,评价语言要尽量幽默生动、机智巧妙。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错误,只要教师运用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第9篇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在菲律宾教学体制中广泛应用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且对该模式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列举出具体的执行方式,最后指出该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要点。

2008年年初,广西医科大学组织了一批教师到菲律宾东方大学接受教学培训,历时9个月,本人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参加了这个项目。在培训期间,本人对菲律宾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颇有感触,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一些教育模式。

菲律宾的教育制度完全沿袭美国,有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被应用到了菲律宾的大学教育系统中,其中不少是目前在中国还未开展或开展得甚少的优秀教学方法。本文尝试介绍一种在菲律宾的教育体制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反思性教学。

一、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的观念较早由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他在《How We Think》一书的第一章“What is thought?”中提到,“反思意味着要相信或者怀疑某些事物时,不要基于来自它们自身的解释,而是通过其他的形式比如现场目击、证据采集、检验、担保或许可来进行,即要基于信念的基础”。而Pennington认为“反思性教学表示了教师教育当中的一场改革,在这场改革中实习教师和在职教师分析他们自己的实践及其潜在的基础,然后尝试用其他的方式达到他们的目标”,他还补充到“教学中反思的应用可以被认为是对深思性的思考及镜子式的反映、象征化的表现或呈现有所感知的结果”。

另一个关于反思的定义来自Riehards和Lock-hart,他们认为反思性的教学是“一种在职教师和实习教师收集关于教学的数据,用于检验他们的观点、信仰、假设和教学实践,将获得的信息作为教学批判性反思的基础”。由于这样的反思包括一个批判性的成分,反思性教学可以被当做是一个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手段。还有,Bartlett指出要成为一名反思性的教师要超越原先的将关注教学技巧和提出关于教育和管理技巧的“怎样”和“什么”、“为什么”等问题作为终点的束缚,而只将它们作为更广泛的教育目的的一部分。另外,Nunan和Lamb认为“在对某个人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扩展教学的知识和理论,这是一个在毕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二、反思性教学的模式

Sparks - Lange在1992年提出了一个可见的并被广泛接受的教师反思模式。在这个模式的核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当中,教学的意图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通过观察和收集信息提高认识,分析信息来鉴别推论,建立假设来解释事件和引导进一步的行动,最后实现一个行动计划。在菲律宾的教学培训当中,指导教师着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被教会怎样在课上和课后提问一些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在探索和讨论问题答案的时候得到进步。培训把反思性思考和教学整合到了系列培训课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培训课程充分利用了一些指导性的活动,如协作性学习、课堂互动、角色扮演、课堂小教学、和案例研究等,强调反思性思考的技巧,着重评价和解释教学现象,修正观点和做出客观评价。总的说来,这些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可以总结成以下7大方式:

1.教师日记(Teacher diary )

这种独立的个体反思运用得较多。如每节课后,自己都要认真思考、分析,写出活动效果与体会,这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日记要求把一日活动中教育学生的心得体会做详细地分析记录。教师在教师日记中记录下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事情,同时还可以记录并描述所观察的学生们的情况,以及教师本人的反应和感觉。写教学日记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要有一定的依据及一些基本的方法。

2.同伴观察(Peer observation)

同伴观察能够提供机会给教师们互相观察的机会,可以将各种教学的类型展示出来并且提供机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你可以邀请你的一个同事听你的课,并收集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观察任务,通过记笔记就可以完成。例如:你可以让同事关注哪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最好?这节课都有什么样的互动教学形式?你是如何纠错的?等等。

3,角色扮演(Autobiographies)

被培训的教师分组进行合作性的教学活动,一些人当教师,其他人当听众,而后轮换。每当一个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听课的教师被要求用一张白纸写出反馈意见,关于台上的教师做了什么和这些对自己的教学意味着什么,还有能给作为其他教师和自己带来什么。每个人都被要求完成反馈,包括对其本人。反馈包括下列问题:“这次教学什么方面是最成功的?什么方面有待改进?你是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教学?为什么?”最后这些反馈被公开出来,以进行比较和分析。

4.课堂录音或录像(Recording lessons)

就是把自己教学的真情实况录制下来,自己再观摩。通过观摩,往往能发现许多自己的不足地方。这种录音课或录像课可以为反思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如教学中存在的不协调的习惯性动作或习惯用语;语言缺乏激情,过于平淡,语速过快,难以集中学生注意力,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由于在教学时教师会做一些自己意识到的事情,也会做一些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事情,所以这种“对镜式”的反思更加真实、形象和深刻。

5.学生反馈(Student feedback)

教师可以开座谈会或者问学生们对自己上课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可能有所不同,但也可能是很有价值的看法。这可以通过简单地问卷调查或者学习日记进行。

6.自评报告(Self - Reports)

自评报告允许教师对他们在教室的教学过程做出常规性的评价。他们能检查关于在实际课堂中教学达到程度假设的完成程度。比如,教师能够用自评报告找出各种被常规性使用的教学活动,而不管是否全部的课程目标都已达到,以及对课堂的个人目标实现的程度和在课堂上能有效运作和运作不良的教学活动,以供日后改进。

7.经验记录(Written accounts of experiences)

在反思性过程中,另一个有用的方法是个人的经验记录,这在其他的学科领域也被广泛地使用。它在教师培训中的潜在使用率也在日益增加,而且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记录方式。

三、反思性教学在我国的实践要点

国内对反思性教学有代表性的研究当属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川武教授,他对反思性教学的模型、文化背景以及各层面的合理性等进行了深人的理论阐述。他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我国的教育体制和菲律宾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配备也有极大的区别,所以反思性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的实践体现出不一样的特点。

1.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反思性教学

在我国的高校,网络硬件和软件的配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网络课程教育也在许多高校中得到了开展。但是现在的网络课程建设更重视的是怎样更精彩华丽地展示学习内容给学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模式标准,但是对学生如何评价这些演示方法及学习效率如何,却很少顾及。实际上,这些日渐发达的网络建设巳给教学反思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在网络课程中实现这些功能完全可能,比如现在流行的BBS和blog,都体现出了反思性教学的理念。在未来的网络课程发展中,来自学生的学习反馈应该作为重点强调部分,因为它决定了该网络课程是否真实有效地传达知识和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反思过程也将极大地促进原有网络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2及早转换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反思性的教学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授了什么。国内的教学模式已由填鸭式教育向各种方式的教育形式发展,但仍偏向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学习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建立“处处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在师生关系中将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转化为思考者、研究者、指导者等多维度的立体角色。作为教师的未来专业发展,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个体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多的强调和给予发展。

第10篇

论文摘 要:审计实务课程应以有实践能力的师资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全方位的训练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有效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达到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1 《审计实务》课程目标

《审计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内外审计工作的人员岗位,确定他们需要掌握对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全过程,能熟悉企业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掌握问卷调查、盘点、函证、审阅、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能查找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能根据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一些主要项目的审计,并能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能合理出具审计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诚信、责任、成本、审计风险、团队合作等意识。使毕业生上岗后即能独立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

2 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实务》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实务》课程,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通常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被束缚;实验、实训条件不完善。这就使毕业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及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创新能力弱。

3 提高《审计实务》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作整合,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课程体系以审计人员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审计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全方位的训练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有效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批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组织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到审计部门实习、调研,同时专业教师还应到企业中进行锻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适应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3.2 以工作过程(生产过程)为导向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行业标准,通过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来明确典型工作任务,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对内容进行重组和序化,以审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时序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与顺序。课程直接对应业务岗位,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学内容就是系统化的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将整合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审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被分解嵌入到各个教学情境中。各个学习情境所涉及的内容细分成若干个具体的技能和任务,各个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3.3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通过调研听取专业人员和行业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明确专科毕业生审计方向的就业岗位群:(1)会计师事所助理;(2)政府审计、企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评估和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对财务舞弊行为作出职业判断、确认及处理的能力;正确确定审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能力;正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合理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方法能力有: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方法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网络和文献等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评估工作结果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社会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作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依据对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与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

3.4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场所应主要设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会同企业人员,设计教学实训项目,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学习情境,完全采用真实审计实例为载体,即会计师事务所现场审计项目,审计理论知识融于一个个审计项目中进行讲解,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真实的职业训练。最后安排一周的实训,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实训,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审计综合能力。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5 教学方法的选用

(1)“典型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中以典型任务驱动为主线,将学生自主策划、实施、检查、评价、教师指导,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下任务小组策划教师指导学生修订策划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学生写工作记录任务完成后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对小组评价、小组互评、学生个人自评) 撰写工作总结的模式。“典型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专一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角色扮演法

虽然从总体上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角色就是“审计员”,但是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操作方式下,各不同小组和小组中的不同成员需要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项目负责人等。这样有利于明确学生在小组中的责任,也便于不同小组交替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分角色实训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

(3)案例引导分析法

在学习情境实施的过程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作为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包括用于审计业务指引的实用案例、违法处理的警示案例。其中的审计业务指引案例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案例。可作为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时的参考。案例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在工作中有对比和参考,加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违法案例的警示作用,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学好审计实务继而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审计实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狠抓常规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

高中生处在生理日趋成熟,心理相对幼稚,人格个性和行为习惯尚未完全定型的特殊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根据这一特点,我校首先确立了狠抓常规教育这一基础目标,通过反复的规范训练和行为实践,使学生自觉用规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规范引导,重点培养良好的规范意识。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必须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他们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要求。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有我校特点,制定了《学生十大常规》,对学生在学校、家里、社会上的言行、仪表等做了明确的规范并加以落实。在各年级学生中开展规范达标活动,高一年级以“学规范、守规范”为主题,高二年级开展“温习规范,找差距”活动,高三年级以养习惯,做示范为主网要内容,通过学生自评,班组互评,班主任总评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牢固树立起良好的观念。

2、对照落实,重点矫正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是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因此我们始终把改正缺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边学规范边自查互查缺点,以告别不文明行为和树一个目标,改一个缺点活动为载体,成立互助小组,公布张贴要改正的缺点,半学期考核一次,并与期末思想品德和先进评比紧密挂钩。通过一个个缺点的改正,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校园的总体文明不断得到提高。

3、落实监督,加强课余时间管理。习惯是一种经历较长时间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状态或趋势。和成年人相比,中学生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情感型倾向,缺乏坚强的意志。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加强了课余时间对学生的管理,监督组织成员以学生为主,分成学校和班级两个级别,校内设立值周班文明监督岗对学校分区划片管理,班内设立课余时间管理小组,加强班级自律,保证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更加规范、科学。

二、确立大德育教育理念,构建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系列

我校一千四百多名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德育教育管理中,我们发现他们在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显现出来的许多不良倾向,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不得不密切关注的难点问题。我们意识到独生子女自小累积而成的自我、孤傲和任性等不良习惯,已影响到他们现在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受恩者,很多学生接受着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祖国之恩和他人支助之恩但无知无觉,不少学生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受之无愧,极少数学生无视甚或漠视施恩者的恩惠。

在制订20__年度工作计划的时候,十分强调感恩教育。将工作目标定义为:坚持大德育教育思想理念,寓德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感恩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为抓手,抓过程注重落实,抓细节突出重点,抓习惯养成突出道德实践,抓典型突出群体效应,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色,全面提升德育教育教学的质量。

选择良好的载体,开展健康向上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磐中德育特色的重要环节。20__学年我校精心策划了学雷锋活动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安全教育活动月和法制教育活动月,成功组织了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教育学生感恩祖网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刊出感恩教育黑板报,引导学生给父母写信,汇报学习生活,交流思想感情,奉上一颗感恩之心。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还在20__年9月和20__年5月分别在学生宿舍和教室组织了两次紧急避险疏散演练,警报信号后,各班学生快速安全地撤离教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示范性群体建设,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

榜样的示范是引导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因此我校非常注重示范性群体的建设,为学生树立起一个个学习的榜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1、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道德风貌和行为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⑴引入竞争机制。在教师中开展十大实干家、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先进工作者的评比,同时与阶段工资、年终奖金紧密挂钩,激发教师追赶先进的积极性,营造教师积极向上的氛围。⑵规范教师行为。制定实施《磐安中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教学过程管理规范》《磐安中学教职工文明守则》等规章条例,开 展“我为学生做表率”文明办公室评比和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使教师牢固树立为人师表和爱岗敬业意识,做学生的表率。⑶建立反馈体系。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老师,我对你说”录音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师师德考评,并作为教师个人考评的重要参考指标,确保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⑷制定班主任形象要求。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广泛针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班主任形象要求,以此做为班主任工作要求,保证班级工作有序高效地展开。

2、有效利用学生的榜样作用。心理学认为,榜样的本文来源:文秘站 空间距离以及身份地位与教育对象越接近教育效果就越明显。我校学生在品德和个好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示范教育榜样的层次性、多样性,力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⑴树立学习的榜样。学校开展了“十大身边感动人物”评比,学期末评出各级文明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寝室长等;其中的优秀事例在《磐中学生报》广播室、黑板报或宣传窗上予以报道或展出。⑵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实行优胜劣汰,建设一支稳固的学生示范队伍,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找到人生坐标,明确努力方向。

3、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示范作用。针对我校99%的学生都是住校生的实际,我们对班级、寝室实行动态管理,每天开展四项竞赛,每周评比优胜班级,每月评出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每学期给予表彰,并挂牌示范。开展美化寝室活动,培养文明细胞。开展了班级形象设计活动,形成班级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实行值周班制度,建设一支流动的文明风景线。把学生个人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的目的。

四、落实学生自主化管理,强化文明卫生意识

人的社会实践对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根据山区卫生状况普遍较差的实际,我校开展了以学生自主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劳动实践,在发挥他们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认识。

1、参加劳动保洁,增强劳动观念和卫生意识。我们对100多亩的校园实行卫生包干制,包干到班,落实到人。设立凤凰山读书林劳动基地和县机械厂、线路板厂等勤工俭学基地,让学生定期参加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参加监督管理,培养文明意识和自律意识。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而让学生参与管理具有明显的教育优势。我们以学生自主化管理为目标,设立了三套值周制度。在全校实行值周班制度,由值周班负责全校学生的纪律、卫生、公德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各年级设立值周干部,监督本年级的纪律、卫生、安全等状况及值周班质量;班级内设立值周班干部,负责对本班成员的全面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的作用,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两周时间参与管理,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文明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3、参与社会服务,培养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先后开辟了螺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龙山公园、根溪等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开辟了冷水镇、方前镇两个学生干部锻炼基地,开展为革命老同志服务活动,帮助孤寡病残老人收割庄稼。深入市场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完善做好事制度,每班每周至少在校外做一次集体好事。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自觉树立起为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责任感和立志成才的理想。

4、参加个性发展活动,培养发展意识和成才意识。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校开设集邮、摄影、排球等二十几门活动课、选修课,组建有校艺术团、校记者团、校文学社,创办了《磐中学生报》、《海螺山》等校园文学社刊,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展,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又有效地渗透了德育内容。学校团委学生会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以锻炼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为主线,以社团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组织了学生篮球比赛、学生演讲比赛、校园十佳小歌手评比、20__年元旦文艺晚会等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主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五、构建三位一体网络,加大德育工作力度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要求我们的教育要方向一致形成合力。为保障学生的品行按要求发展,学校必须取得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1、搞好警校共建,加强法制道德教育。检察院是执法机关,检察官在学生心中代表着神圣的法律的尊严。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检察院的力量,双方确定了以法制道德教育为重点内容,以品行落后生为重点对象的共建活动。通过举办法制学习班,举行法制教育报告会,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监狱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形成了以课程教学为主要渠道,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结合的法制道德教育网络和体系。

2、开展军校共建活动,学习军人的优良作风。军人是铁的纪律的化身,是钢铁意志的代表。我们与县 消防中队和县武警中队结成军民共建关系,每年开展新生军训,让学生参观军营,举行国防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学习军人严谨的生活作风、铁的纪律和坚强的意志,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12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对策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建构式的学习,努力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调整学习英语的情感和策略,熟悉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要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为顺应高效课堂的实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提问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要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作为一名小学英语一线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教师对小组合作缺乏正确认识,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看似合作得热热闹闹,实则徒有合作之表而无学习之实,所以目前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分组的混乱无序

教师通常只简单地组织前后两桌或同桌之间的学生组成讨论小组,看似方便、省时,但往往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学生的整体能力和个体差异。很明显,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对要多,而一些习惯于当听众,被动接受别人的观点的学生则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造成“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参与不积极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困难生,由于基础差,他们虽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但往往力不从心,不能自如地表达观点,或因为自卑而羞于表达。这样的情况如果持续若干次,势必会使这部分学生丧失自信心,在交流中愈发无话可说,或人云亦云,致使整个讨论活动收效甚微,失去小组合作的意义。

2.课堂秩序杂乱无章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这个问题在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英语课上有时可以看到,教师还没有交代完合作的事项和内容,学生就迫不待地开始自由讨论。教师未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语言和课堂秩序,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小组成员之间学习无序、无组织,缺乏探究讨论的氛围,小组长负责制实施不到位等,造成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低效。

3.小组汇报发言学生依旧各抒己见

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 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作业, 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地现象,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搭车”。当小组只有一项作业、只交一份报告、只完成一份作业单和只提交一个设计方案的时候, 这种现象常常会发生。在小组英语课堂上则更多地表现为: 小组合作表演对话, 部分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对话表演中, 只说几句礼节性的口语, 而活跃的学生则是滔滔不绝, 小组合作完全变成了个人的表演。一些需要学生共同表演的对话也往往是小组成员中学习较好的学生给事先编排好的, 部分学困生则依赖于这些同学,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4小组合作评价不合理、单一

教师给予学生的小组评价往往是在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给小红花、小星星等的类似奖励,但是小组代表的发言只能代表其个人意见,教师的评价就存在了片面和不完整性。而且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时间能力进行评价,缺少对寡言少语学生的关注,导致不爱说话的学生更加不喜欢发言,造成恶性循环。

三、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策略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优化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通过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理论经验知识,以及结合本人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1.优化分组的人员,使之科学化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我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当然,也有个别学生需要教师不断提醒他们,使他们明白,藐视合作、取笑他人、拒绝帮助别人是不可取的,也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意识建立,在中段学生中尤为重要。对于合作优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这样学生的反应也就不同了,如果个别小组确实不能合作,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调整。

2.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学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就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小组内分工明确,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由组织能力强的人担任,负责分工,组织成员间进行有序的讨论;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报员则将本小组的合作情况归纳总结,在班级中交流汇报,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在平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的合作习惯,这样在上课时就会井然有序。

3.合作任务落实到个人

针对“搭车”现象等问题, 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作业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 或者就是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举例来说, 对于小组的奖励是以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测验得分的总和为依据的。例如在英语对话中, 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不仅要看对话的效果, 还要关注成员的参与度、难易度。避免一个学生讲了一大堆, 而大部分人只是当个配角。由此, 小组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没有逃避责任的人, 没有“自由乘客”。对于任何一个小组来说, 忽视小组中的任何一名成员的做法, 都是得不偿失的。

4. 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合作学习是种群体的学习, 也包括个人的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观察成绩好的学生是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 是否能带动小组里的学困生, 积极配合。无论是对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只要在学习中有良好表现, 教师都应给以及时的评价,可以采用全班表扬、小组加分, 评选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最佳发言人等多种形式, 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除了教师的评价外, 小组内的同学也可以进行互评、自评, 我常常鼓励小组对其成员进行积极、中肯的评价,这是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手段。在小组评价中,由小组长牵头,对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反思评价。我还尝试设置了一些奖励形式,比如 “最佳表演奖”、“最有创意奖”、“最有合作精神奖”、“最努力活动奖”等,使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受到鼓励。这样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促。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开展互助学习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素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从而较好地达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使得人人有所收获。然而,采取任何学习方式都必须讲求灵活和适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结合教学实际, 更新教学方法, 探究适合自己的有效教学模式, 让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02。

[2]林立 王之江《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