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0 15:5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优秀观课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张炜事迹材料
她始终在不断地钻研、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教学科教学成绩显著,她的教学成绩在全旗统考中连续好几年第一。
为了管理好班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班级凝聚力,她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她的班会课每周一个主题,内容丰富:理想、勤奋、团结、安全、学习方法……学生在这些主题班会课中提高了认识,掌握了方法,增强了凝聚力。她还以小组为单位办了班级小报《清风小河报》,优化班级文化建设,她不仅是严格管理学生的管理人,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跑人。
2012年,棋盘井中学参加了全国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她是我校课题的负责人,为了带领大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实现少教多学,课堂高效,她向年轻教师一样,积极参加培训,虚心学习,参加公开课教学展示,与同行切磋,相互学习。她总是走在课改的前列,作为学校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她是我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她带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沉吟集》《中学生必备古诗词》《棋盘井中学优秀作文集》,她创建了我校首个文学社团——"春晖"文学社,并且出了六期社报,在"少教多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她负责编写了《少教多学论文反思集》《少教多学案例集》《少教多学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她热心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她待人诚恳,为人谦虚耿直,捧着一颗教育热心,做好每一件事。在教育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30年,仍能以满腔的热情从事一线教学,从不懈怠,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相信张炜老师会在将后的教育岗位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主要业绩:
2002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旗级优秀教师称号;
2002年荣获内蒙古首届"文星杯"青少年作文大优秀组织奖;
2004年教学案例《月亮上的足迹》获国家级一等奖;
2004年论文《课改让语文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表在出版的《新课改理论与实践》上;
2004年鄂旗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竞赛三等奖。
2005年被评为鄂尔多斯市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奖;
2006年课件《大雁归来》被自治区评为"辽教杯"教学软件二等奖;
2007论文《诵读课之我见》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发表在《方法》杂志第三期上;
2008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名教师称号;
2008年教学录像课《三国演义导读》获自治区一等奖,论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探》荣获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第三届教学论文二等奖;
2008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语文校本课程《沉吟集》;
2009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教师称号;
2009年被旗教育局授予鄂托克旗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
2009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一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四《寻梦》。
2010年被鄂旗人民政府授予明星园丁称号;
2010年在第四届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中荣获初中组"读书百杰"奖;
2010年在鄂尔多斯市第五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初中语文教学能手;
2010年负责编写了棋盘井中学学生优秀作文集第二辑:初一《春阳》、初二《雨荷》、初三《寻梦》;
2011年所带班级107班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
2012年编写了棋盘井中学校本教材《中学生必备古诗词》;
2012年教学案例《三国演义》导读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
2012年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撰写了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主持课题研究;
2012年先进事迹在鄂托克旗电视台桃李芬芳栏目中报道,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2014年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中评为优秀主持人;
2015年是"少教多学"的结题年,负责收集了所有结题的资料,并编写了教师《论文反思集》、《案例集》、《阶段小结和结题报告集》;
2012年9月9日~1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小学语文班”的培训学习。我们来自全国15个省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接受了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馈赠的最厚重的礼物——聆听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崔峦、武琼等12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实地考察了清华附小、北京民族小学两所学校。这十天中,一份激动、一份自豪、一份珍爱,在心中荡漾;一份责任、一份执著、一份思考,在心中酝酿……
一、提高思想境界,重任在肩永向前
从教二十多年,我一直恪守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不停地学习、钻研、奋斗,今天,也常常给我们这个小县城的老师讲示范课、做报告,自以为人生目标已经达成,不由得生出一点儿小小的沾沾自喜。可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与短视。“今天,你坐到了这里,你就是北师大的一员,就不是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你要想,你能为中国的语文教育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你要引领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句句铿锵的话语掷地有声,句句都砸在了我的心坎上。我能为中国的语文教育做点什么?这是我以前从未想过,也从不敢想的问题。这么高的目标,能完成吗?我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心中开始有一种力量在萌生,一种豪情在激荡。我要心揣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把我的所学还给学生,还给课堂,还给身边更多的语文教师,让更多的人受益。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广,有了目标,梦想还会远吗?
二、更新教育理念,充实自我不停歇
崔峦老师讲授的《新课标研习》,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倡导的“四个坚持”——坚持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推进儿童阅读;“四个更加强调”——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更加强调识字、写字,更加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更加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四个坚持”和“四个更加强调”是新课标的精髓,在研习过程中,只有抓住这些“大”的特点,才能提纲挈领,事半功倍。为了落实课标精神,在我们今后的课堂上,就要凸显识字、写字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训练,尽我们的所能推进儿童阅读。
窦桂梅校长在她的报告《改造我们的课堂》中提出,“老师要让出舞台,从‘自编、自导、自演’退居二线,专心‘编’‘导’”;武琼将“教学设计原理”讲得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教学案例的链接;钱志亮教授的《有效课堂从哪里来》,让我认识到了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课堂才能有效、高效;特级教师张红告诉我们快乐作文的诀窍——把作文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每位教授的报告都是那样的精彩纷呈,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几天的学习,让我进一步更新了教学理念,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缺憾,需要反复学习,学到心中,更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教与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三、增强自信,投身课改更执著
聆听着这些专家的报告,我不仅折服于他们的学识,更欣赏他们因坚实的学养而外化的一种自信,这种自信让他们充满光彩,充满个性,充满魅力。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最要树立的也是这种自信。自信的人,学习时会思考、会筛选。会思考,才能透过表象看到核心的东西,实质的东西。会筛选,才不会被教学参考、他人意见、教学时尚所左右,才不会全盘接受。这种自信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体现在行动中就是敢于创新,敢于改革,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简单说,就是用自己的脑袋想自己的问题,用自己的认识与辨别能力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站在讲台上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这次培训,让我更加自信,更有底气。我愿意带领更多的语文教师投入到课堂改革中,脚踏实地的践行课标精神,创建有活力、有实效、有特色的语文课堂。
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为珍贵、最为刻骨铭心的十天。每一天都能和专家教授进行思维的碰撞,让我感到“国培”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一次人生的历练。几天前,我们带着迷茫走近“国培”,现在我们即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教学实践中。“国培”,你是我成长的助力器,永生的记忆!
作者单位 陕西省华阴市城关小学
一
1983年中师毕业,我被分配到偏僻山区的一所村小任教。学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教学设施极为简陋,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整个学校只有我一个教师,初登讲坛就是全科教师,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但我并没有因此消沉,并没有甘于平庸,而是以校为家,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
每天,我早早来到教室打扫卫生,做好迎接学生来校上课的一切准备;傍晚,我披着晚霞家访,回校后挑灯备课到深夜。工作一年,我的工资几乎都用在了学生身上。家庭困难的学生因交不起学杂费要辍学,我用自己的工资帮忙交;学生阅读视野狭窄,手里只有一本教科书,我用自己的工资买课外书;冬天寒风呼啸,我用自己的工资买来塑料布挡住门窗,用学生自带的木炭,烧起“火塘”,温暖大家。
教学上没有人指导,没有人商量,全凭自己一个人瞎琢磨。当时,斯霞老师的《我的教学生涯》是我唯一的专业引领。从某种意义上讲,斯霞老师是我语文专业成长路上未曾谋面的启蒙老师。我清楚地记得,在给母亲的第一封信上我这样写道:“面对山区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面对山区农民纯朴真切的期待,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我寂寞时会读读斯霞老师的《我的教学生涯》,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一名特级教师。”由此,我开始了职业生涯的长途跋涉,在语文的路上,孜孜以求,乐此不疲。
二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师的良好素质。为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我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驱动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这块广阔的天地里做加速运动。早晨,迎着初升的太阳,站在操场边吟咏;晚上,跟着收录机诵读。我还在寝室的墙上钉了一块黑板,每天用正楷抄写一首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朗读使我重温了古典诗文名篇,练字使我写出了一手工整清秀的粉笔字。为了教学语言的生动传情,我向电影电视中的相声、评书演员学习,还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力求做到“机智中透着轻松,沉稳中包藏哲理,亲切不失端庄,严肃不乏温情”。通过艰苦的磨砺,我的教学基本功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
80年代中期,语文教研活动热闹起来,老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优质课。我先后参加了各级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这是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的第一步。著名特级教师傅开国老师是我的导师,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更有人格上的。由此,我至今仍旧坚信,名师引路和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必修课。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除了大量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从中获取最新教改动态外,还赴全国各地听取名师的讲课和专题报告,从中汲取了许多教学经验。为了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我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经过数年的刻苦钻研和辛勤实验,我有了自己的一些教学观念:时间,让学生占有;内容,让学生选择;伙伴,让学生邀约;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解决;方式,让学生确定;情感,让学生体验;规律,让学生发现;学法,让学生归纳;效果,让学生评价;错误,让学生纠正;作业,让学生设计。我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讲授的语文课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于无形中浇灌了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心田。
2000年4月,在傅开国老师的指导下,我在重庆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中献课《我的战友》,语言叙述,引人入胜;随机点拨,恰到好处。课堂上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一个眼神,都受到了与会者的极大关注。特别是课的结尾:多媒体屏幕上出现巍峨的高山、苍翠的松柏、凝重的碑文时,伴着悲壮的音乐,我深情地讲述:“391高地夺下后不久,在那松柏苍翠、巨石林立的391高地上,在那巍峨高耸的坚硬的石壁上,出现了一行金光闪闪的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同志永垂不朽!这是战友们怀着最崇高的感情,用生前打坑道使用的铁钎大锤精心刻写的碑文,它将千年万代永不磨灭,它将永远屹立在天地间,闪耀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光辉。让我们怀着对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碑文。”学生读完,音乐戛然而止,寂静的大礼堂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每个人的眼中都含着热泪。观摩课很好地体现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训练意识,受到来自重庆市30多个区(县)的3000多名语文教师、教研员的高度赞扬,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极大成功。有关专家作出了“功底扎实、纵横捭阖、沉稳厚重,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的评价。一位师范毕业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坚定我从事教学工作,是听了您的一节观摩课。”
三
逐渐地,我成长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开始把“成就他人,领跑教师专业成长”作为自己的天职和使命。
1999年,针对社会和媒体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抨击,针对语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的现状,我带领重庆市电报路小学的全体语文教师实施了重庆市立项课题“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在研究中,我们遵循大语文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为宗旨,在时间上为学生提供一切机会,在空间上为学生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拓宽更多的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努力造就一批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教学中打破“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课内与课外教育结合,校内与校外教育结合,确立了“一体(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多翼(以课外阅读为重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语言环境学习语文)”的语文教学整体结构的模式,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促进了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重庆市教科院主持并聘请市内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在结题评审中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意义重大,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同类课题研究中具有先进性。2004年,此项成果获“重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2009年获重庆市政府表彰的第三届教学成果三等奖。这是我语文教学道路上从教学走向教研的转折期。
四
2003年,我光荣地成为了重庆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实现了对母亲的承诺。同时调到重庆市万州教科所做小学语文教研员,后来又调到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工作。我是在磨课中成长的,是教学研究最大的受益人,于是,怀着一份感恩的心,我选择了做导师傅开国那样的语文教研员。从此,不再给小学生上课,转而给教师上课。
我知道,教研员看到的不能仅仅只是眼前的教师,还应当看到他们身后无数的学生。因此,我时时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责任感。
组织教研活动是教研员的工作常态。我尊重并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意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给教师以人文的关怀,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十年来,渝中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助、研讨、碰撞、共享的教研氛围。我区的语文教师都说,非常愿意听我的讲座,参加我组织的活动,轻松愉快,还能学到东西。教研员的艺术不正是在于拨动广大教师的心灵琴弦,弹奏出研究教学、研究儿童、研究自身专业成长的最美妙的旋律吗?
为了加强教、学、考的研究,每学期每个年级我都要组织两次教研活动,开学初的教材培训和期末的复习建议,这也是广大教师的最爱。教材培训帮助教师再次学习课标新理念,明确总体目标、年段目标、学期目标,介绍教材编排体系,理清教材内在联系,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教学策略。复习建议帮助教师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复习范围,聚焦复习重点,研究复习策略。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所以我重视引导基层学校开展跨校的问题研究。学校自发组织的教研活动往往会出现“低层次探索”“同水复”“力不从心”“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等现象。导致人力浪费、资源闲置、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合作,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孤军作战”。为了更好地利用区域资源,突破本校经验的束缚与限制,吸收外校的优秀校本经验,我鼓励大家走出校门,与同类学校进行校际联动,开展跨校教学实践交流,旨在利用差异性资源,联合攻关。
2009年,我承担起了重庆市小学语文学科培训者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参加培训的大多数是教研员,我深感取得满意效果的难度,不论是管理,还是教学。我凭多年组织培训的经验,一边收集学员的需求,一边精心策划课程。整个培训靠精彩的内容吸引人、人文的方式感动人、学术的氛围激励人,强化了“学”,淡化了“管”,气氛很和谐,效果非常好。学员们纷纷评价“这是我参加的培训中最好的一次”。这话是发自内心的,从教研员的口中说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2012年“渝中名师王小毅工作室”正式挂牌,我主持了市级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目前做的是文体教学研究。针对当前用一种套路去教所有课文的弊端,我们研究了不同文体的教学方法,依据学段的不同要求,遵照文体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把童话教成童话,把散文教成散文,把小说教成小说。近三年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等多家专业期刊上的文章就是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怪现象
尽管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可喜的收获,但是也出现了许多课堂教学的问题和怪现象,总的来说有以下问题:
(一)语文课淡化了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可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过于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有的老师上成了物理课等。他们没有正确地把握好语文课的性质和内涵,偏离了语文课的方向,导致语文课走入一个误区。他们不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的脱节;基本功的训练单调乏味,练习题陈旧。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式化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虽然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起来了,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了,但是在合作和活动的背后隐藏着浮躁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三)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抽象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但是有些老师不根据课文的需要随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每节课都用多媒体,结果讲课老师手忙脚乱,听课的学生只注意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削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教学效果华而不实。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制作课件上,没有深入地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只是一心想如何用好课件,偏离了语文教学的重点。
二、当代学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做有心人,实施有效的教学准备
1.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的预测学情。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受、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
2.钻研教材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开发、利用教材。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吃透了教材就是吃透了教书育人的方向。教师在深入理解了编者的意图上挖掘教材,这样才知道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教和学的完善。教师才能灵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适当地调整教学的环节,达到优化教学。要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和设计,力求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既能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学习,使他们在情感和知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3.了解每一位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标提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语文口味等,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堂上练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好的课堂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任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主要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低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教师读优秀的课文,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反复地朗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美。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行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三)走出文本,寻找生活中的语文
一、人格素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不够,课程设置存在漏洞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素养、敬业的职业素养和其他综合素养,有些毕业生适应快晋升快就得益于良好的素养。这些学生在学校时参加过很多社团活动,参与组织学校大型活动,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工作后很容易融入新的团队并受到好评。但也有不少学生反映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遇到人际关系的“瓶颈”;用人单位也认为毕业生的人文素养有待提升,有些毕业生既没有班级管理经验,又没有爱心和责任心,会引发非常危险的后果。纵观语文教育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虽然在课程目标中不断提出要深化素质养成,但除了提高人文素养的学科课程以外,只有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稀有且内容空洞、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养。职业素养的相关课程更是无迹可寻,这是原有课程体系中的开课缺漏。
二、重新建构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6号)中明确提出了“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要求“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小学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因此课题组协同语文教育专业团队,遵循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律,坚持“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统一,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统一,教法研究与学法研究统一,理论掌握与实践提升统一,专业研究与职业情感、理想、态度培养统一,教学基本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统一”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兼顾融合性、实践性、案例性、专题性和灵活性,针对培养效能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进行了重构。新的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充实了实践内容,并更加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将学科内容与专业知识挂钩,使学科渗透于专业。一方面,语文教育专业新课程体系中新增了1门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二)》进一步明确为《小学语文项目教学》,并且将语文学科的必修课程内容与教师教育知识相挂钩,如《文学理论》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文学理论(一)》为基础理论的学习,《文学理论(二)———文本解读方法》则侧重读写实践和教材分析的学习。另一方面,减少原有的语文学科限选课数量,由原来24门缩减为6门经典人文课程,又将其他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相融合,开设了如《教师教学文体与写作》、《美文朗诵与小学朗读教学》等5门较为实用的教师教育选修课。这样,学科课程不再等同于师范类本科院校中的同类课程,而是更关注岗位工作内容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辅相成,凸显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
2.有效安排课内外实践,使技能训练融入课外活动。新课程体系中不仅新增《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这门技能课,调整增加了部分课程的课内实践比例,还特意针对毕业生欠缺的主要专业能力,强化了《小学语文课例评析》、《教师教学文体与写作》和《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三门课程的实践内容,着力提高学生的听课评课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但实践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训练,光靠课堂上的学习远远不够,因此在新课程体系中按照课程模块提出了具体的课外实践项目,并明确内容、时间安排和考核要求等,“以赛促展、以展促学”,鼓励学生通过比赛、展演等方式利用课外时间练习三笔字、简笔画、朗读、演讲和试讲等,强化教师基本功技能。同时,把学生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大赛、读书报告演示大赛等的成绩纳入学分制管理,学生参加相关的各级大赛,可以按级别和比赛成绩折合成相应的等级或学分,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们技能训练的热情。
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素养提升贯通培养过程。语文教育专业新课程体系更注重职业道德情感教育,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穿插讲座,请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或者有成就的一线教师,现身说法,谈教师职业的甘苦、教师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利用第二课堂开展“我的老师”征文比赛,鼓励学生写自己的老师,写在成长的道路上影响自己的老师。另外,对通识类课程进行重新确定,开设涉及中国文化、礼仪文化、教师礼仪、成功励志、美育教育等人文类、艺术类等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来自于《语文学刊》杂志。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还需继续的改革之路
虽然重构后的语文教育专业新课程体系更富科学性、专业性和实践性,更符合小学教育的课程标准,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探索和解决。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教师要“了解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熟悉至少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但因为课时问题新课程体系中还是主要开设了语文学科的课程,在选修课中增加另一门学科的教法课程,距离“熟悉”掌握两门学科的要求还有距离;关于提升学生教学研究能力的设想,初步想通过学生做教育小课题来进行推进;还有素养教育如何评估等问题。这些都还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断根据新的培养效能情况继续完善、改进,使之朝向更加合理的方向。
作者:王冰冰 陈小妹 单百灵 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1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把工作做实。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总之,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课余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另外,有时间就与个别困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健康心态。
备课
(1)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认真设计每课教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上课
(1)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
(2)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新课、复习课、训练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3)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辅导
(1)培优补差,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2)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3)课后抓名篇名句的落实。
阅读写作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考试评价
(1)以周周练的形式,分阶段专题测试。
(2)以月考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
(3)及时评分评讲。甚至针对部分学生偏题的作文,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2021
围绕教育局及教研培训中心的工作要点,以“质量”与“和谐”为中心,突出“良好习惯养成”和“课堂教学改革”两大重点,坚持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原则,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工作目标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全力推行目标导学与课堂观察,及时发现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与措施,提高课堂实效。
2、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书写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加强学科教学研究。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科教研,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力争形成“研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研模式。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名师引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力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细节问题。在落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建议”的基础上,实践创新,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快乐、高效、智慧”的语文课堂,努力将课改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2、以活动为载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召开研讨课、阶段交流会、成果展示等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达到全员提高的目的。课堂上,要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半年,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期达标验收活动,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二)优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听讲、审题、阅读、写作等习惯的培养,加强读写结合的.教学研究,将功夫放在平日,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尤其要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首先,针对目前学生书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书写笔顺和书写姿势,通过学科会进行重点强调,让全体语文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堂堂抓、人人抓,坚持抓,有针对性地进行写字指导,让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其二,树立抓实写字教学的优秀典型,通过经验交流、公开课等形式,推广写字教学的经验。其三,各校要开设写字课,保证练字时间,坚持日有所练,保证书写质量,做到练有指导;重视调研,将写字教学作为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抽查现场限时定量书写,检查书写姿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多措并举,营造全员重视学生书写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加大教学过程的指导。加强教学案的研究,抓实集体备课,通过多轮备课,吃透教材,研究导学方法与策略,合理使用学案,将目标导学真正落实到实处。通过课堂调研、问卷调查、交流谈话等方式,找准影响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加强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抓实教学质量检测反馈。继续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及月质量检测,时刻关注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力求堂堂清、日日清,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学科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开展课例教研。继续开展课例大教研活动,以“课堂观察20问答”的学习为重点,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发挥课堂观察量表在课例教研中的工具作用,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领课例研究走向深入。
7、开展校本教研。结合学科特点,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活动,将教材解读、课堂实施、学法指导等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将研究重点指向学生、教材和课堂,提高教师研究学生、吃透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8、开展网上教研。加强站的建设,丰富网站内容。继续开展每月主题论坛活动,评选精华帖,提高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9、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研究工作。找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真问题,开展小专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语文教师整体水平。
10、发挥名师带动作用。认真落实《文登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七名”工程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学科“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强化对名师人选的管理、培养、使用,重视对核心团队成员的跟踪培养。适时开展名师报告会、课例展示等交流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大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竞赛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环境
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利用多种教学技巧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
1、相机而动,巧引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如《秋天的思念》一课,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大胆发问:“作者思念什么?为什么思念?为什么是秋天的思念?”如此一来,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在引导过程中,我注意时间和分寸的掌握,既不喧宾夺主,又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2、实时而为,妙点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则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1、积极鼓励主动探究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实施策略 困惑 反思
一、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必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植根于语文学科,又超越语文学科,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一种学习形式,它绝不是语文学科的附属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联系。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课本走向真实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论知识走向实践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学科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这一切都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发展中的特有功能。
1.打通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改变了长期以来就书本论书本的关系。
新的课程理念下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倡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极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主动性、全体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深受小语专家欢迎。但是有人嘲笑说,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上讲起来重要,实际上做起来次要,假如不检查就可以不要。新课标已出台多年了,事实上,还是有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旧的观念,依然凭着自己固有的教学经验实施教学,有的甚至对新课程观嗤之以鼻,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同于阅读教学,使得学习的面变得狭窄,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理论一套实际一套,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常常困扰着我们的教学,令我们徘徊在教学理论和实际中,无所适从。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年段不同,出现的形式不同。低年段没有明确的内容和要求,中年段是以作业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的,高年段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梯度安排比较符合现有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是,老师们刚接触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难免有抵触的情绪。以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起初,老师们质疑,汉字的内容如此丰富,岂是几节课能完成?小学生该从哪里着手呢?为此,我们曾经迷茫了一阵。教学过程,有的老师想依据教材的内容草草了事;有的不敢轻易上课,担心课时不够用,想先完成其他主题单元的学习,到学期接近尾声开始语文综合性的学习。教学实施之前,意见不一。总之,不愿意把时间停留在综合性的学习上。但是,当我们真正领着学生进入汉字王国的殿堂时,发现学生是那样的兴致勃勃,完全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开始了多项的语文实践活动,除了大量搜集资料,临摹书法,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汉字有关的故事,成立汉字活动小组,街头找不规范用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当学生把学习的成果呈现在老师面前时,没有一个老师不感到惊讶。我们惊叹于汉字的魅力,惊叹于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使我们深深地感悟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极具生命力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的学习架设了一条通往书本之外的桥梁,也使新课程理念完好地植根于教学实际中。
2.颠覆了以往语文单项的练习形式,回归了“以生为本”现代教育的本质。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依赖教材,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认为学好课本才是最重要的。课文结束课后有练习,单元结束做试卷,期末复习做大试卷,ABC卷没完没了地做。多数情况下,学生回到家,就要埋头做几个小时的作业,也还仅仅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的作业而已。日复一日重复着这样的单项训练,有多少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这样的现象促使我反思:学习是什么?就是一种兴趣。只有乐在其中,才会不觉得苦,才会有轻松取胜之感。一个篮球爱好者,如果每天有机会打一场球,一定会非常满足;而一个不喜欢运动的人,会把每天的跑步当成一种负担。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对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的理性革命。它不再单纯地依靠练习题来培养、选拔优秀人才,而是通过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加社会交往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融入社会,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育本质上的回归。
二、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1.整体规划、分年段实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实施的路途并不平坦。以我校为例,因为没有更多的前人经验可借鉴,我们在摸索中寻找,在失败中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积累有效的资源,聚拢老师的智慧,甚至跟踪调查家长的意见,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包,留作后一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作参考借鉴。本学期伊始,结合新课程标准,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力过程的研究,确定对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习要求实行有效的衔接。中高年段依据教材内容有序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低年段的教材对于综合性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内容,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教材及孩子的生活里也有很多可利用的因素,把它们开发出来就是最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对于学生更快更好地转变学习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为顺利地过渡到中高年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起着的作用。因此,在低年段,老师凭着自己的智慧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和教材,自主研发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例如,一年级因其年龄小,识字写字有限,一年级组在教学计划中,利用教材里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这个话题,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孩子们通过观察,寻找到了身边的垃圾来源,通过口语交际、图文等表达形式,揭示了人类是垃圾的最大制造者,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习惯才是破坏环境的根源。认识深刻,才能做到深刻理解,才能做到行动坚决、果断。
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识字量的积累,年级组开始计划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怎样让他们感到读书是一种快乐呢?利用学生求胜的心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词语、短句,每周的阅读课上交流、评奖。因此,每周的阅读课,成了他们的节日一般,翘首以待。一本本读书笔记本,不仅笔迹工整、图画美观,而且充满了个性色彩,从笔记本的名称到图案到内容,都彰显了个性。在市教研员赴台湾之行时,我校低年级孩子亲手制作了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写满了心语,有的还自己创作了诗歌。其中有一首短诗是这样的:
我知道,
台湾有迷人的阿里山;
可你知道吗,
我的家乡,
有秀美的黄山!
我知道,
台湾有美丽的日月潭;
可你知道吗,
我的家乡,
有清凌凌的巢湖!
……
诗歌虽显稚嫩,却不乏充满了对家乡的自豪感。这一张张亲手制作的精美卡片,跨越大洋,促进了两岸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2.广开渠道,整合资源。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探索整合学科资源,重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融合,为学生提供打开语文综合性学门的金钥匙,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自然课上,学生写出了一份份保护自然的可行性调查研究报告;班队会上,一次次地针锋相对地辩论,让学生具备了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大课间,“校园大舞台,有你更精彩”的活动,展示了语言和表演的天赋……不仅如此,为了继续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我们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和社区开展了手拉手的活动,把学生自己原创的相声、诗歌等带给社区的长者,丰富他们晚年的生活。业余时间,学生成立综合性学习小组,从策划、编写、实施、交流直至总结,用我手写我思,用我手画我想。办出的一张张手抄小报写满了童真童趣,组长的总结、组员之间的互相评价真实诚恳。尤其是六年级学生集思广益,制作了个人成长录、班级纪念册、年级纪念册,还有的制作了一份影像资料留作纪念。其中,每一份纪念册都有自己的个性,又都凝聚了孩子们对母校对恩师对同伴的难忘与感谢之情。这些是他们在本册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母校”中学习的成果。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渠道、这么多的平台,学生拓宽了视野,找到了自信,加深了情感,学会了合作。在前不久结束的雨山区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中,我校杨元浩等同学阳光的外形,大气的风格,以及面对主持人的现场提问,机智幽默及相互默契的配合,给在场每一位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取得了佳绩。学习机会的增加,充实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空间、形式;实现了开放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是学生的精神领域的一次跨越。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通往实践能力的桥梁。
3.积攒经验,加强合作交流。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学生前所未有的喜爱。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此高涨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从对待作业的重视程度,从作业的书写态度,从交流的现场气氛,都超越了过去。在语文综合学习中,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城乡互惠教学活动中,我们互相寻找差异,弥补不足。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在相对偏远的学校,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较简单,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缺乏资源开发意识,甚至等同于阅读教学的模式;课堂的开放性不够灵活,评价体制单一,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持怀疑态度,或者,就像他们自己所说,也就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口徘徊了一下,戛然而止了。
怎样引领农村学校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校的模式不一定适合他们,但是,当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有了自信心。至少,他们不再怀疑学生的能力。这次的互惠教学活动对我们也有启发,农村孩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体会到了亲切的快乐,他们的快乐是带着田园泥土的芬芳的;而城市的孩子正需要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向自然。同时,利用网络、城市资源,城市孩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收获更多。如果,城乡孩子与孩子之间实现交流互动,城乡的互惠教学意义会更广。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困惑及反思
1.定位。
综合性学习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大板块之一,它位同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地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之所以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形式、内容等的束缚。可是,落实到教学时,还是有部分教师单凭一时的热情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把综合性学习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由耕种,重视程度远不及阅读习作等板块。学校如果再忽略了考核,那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因此,只有上上下下都重视,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跨时空、跨领域的学习方式。远不是靠有限的课时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如此。它的完善教学、完整的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地创造条件的。这对于教师是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长期做下去,教师自身要做到一专多能,要有很全面的知识,很高的驾驭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核和量化是一个难题。但有一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和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不应该是矛盾的,不能顾此失彼。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若学生在热闹的课堂下,在乐学的状态中,能通过检测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还培养了情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乃是一举多得之事。
3.融合。
小学语文综合性的学习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提倡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相结合。那么,各学科之间怎样融合?家长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如何引进社会资源?图书馆、公园、气象台、展览馆,怎样充分地利用这些现成的有利的社会资源?怎样营造社会氛围,吸引支持小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了,并能实现学科之间的交流,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做到名副其实。
“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二十多年来,禹老师一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几乎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中午从来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每天放学,总是把学生送过公路,等家长把孩子都接走了,她才匆匆买点饭回到学校。
每到农忙季节,有很多家长顾不得接送孩子,有的忘了给孩子送饭,禹老师就自己掏钱给孩子买喜欢吃的包子、烧饼、面包、饼干等食品。禹老师利用周末、节假日,走访了无数学生;牺牲了无数休息时间辅导学困生。
禹老师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得到了班内家长的充分信任。年年禹老师的班级都是同年级学生人数最多的班级,但她从无怨言,从不叫苦叫累,班级教学成绩年年都是名列前茅。为此,禹老师年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1999年被评为泰安市优秀教师;2001年被评为xx区十佳师德标兵;十年后的2011年,她再次被荣幸地评为xx区十佳师德标兵;20XX年获得泰安市模范班主任、泰安市优秀青少年德育工作者称号。
勤学善用 不忘初心
禹老师酷爱读书,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书籍,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改革的政策、文件,关注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浏览各级教学网站,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教师如何反思》等书籍,撰写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
禹老师深入课堂,虚心听课,每学期听课达100多节。2002年10月,禹老师在烟台参加了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2010年12月,经xx区教育局和省教育厅的推荐,她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骨干教师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上海国培班里,禹老师是唯一一个来自农村小学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比其他人付出了更多努力。20多天的学习时间,她光是读书笔记就整理了厚厚的8本。
从繁华的上海回到学校,禹老师就全身心地投入新的课改,并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上研讨课、示范课,和同年级的老师同课异构,带领工作室成员一起成长。2011年至20XX年,禹老师连续四年担任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的指导教师。她不负重托,不辞辛劳,以优异的成绩和辉煌的数据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08年,禹老师在中国新思考网注册了教育博客,9年一路走来,写下教育博客两千多篇,为博友留言11417条,博客点击率超过13万次,博客排行榜山东省排名第2,活跃博客排名全国第2,2011年荣获泰安市优秀教师博客最佳原创奖。2010年被泰安市教育局聘为泰安市首届兼职教研员;2017年被聘为山东省小学远程研修课程专家。
禹老师说,一个人只有不忘初心,才会收获最美的人生风景!
务本求实 乐于科研
禹老师先后担任了校本课程《小荷》《家园·乐园》《童年的游戏》《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经典语句之对联》的主编;主持了山东省重点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子课题的研究,另外还是学校的网络教研、兴趣小组等多项课题的课题组成员,承担着档案组建、材料积累和整理完善等工作。
作为分管业务的校长,禹老师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她从未要求减轻自己在教学上的工作,相反,还承担了比其他老师多一倍的工作量。2017年,由于学校休产假的老师较多,禹老师自告奋勇担任了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天有时多达6节课,嗓子沙哑得说不出话来。
白天,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作业、辅导学困生,于是整理档案就成了禹老师的“家庭作业”,她常常通宵达旦。她主持的省市级课题圆满结题,并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山东省课题研究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教研先进个人。
实践创新 快乐发展
禹老师辅导的学生在全国写作大赛、阅读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的小制作、排演的课本剧《夏夜多美》《梅花魂》,多次在xx区艺术节获一等奖;指导的学生在区讲故事比赛中获一等奖,在泰安市故事力大赛中获写故事比赛一等奖;指导的青年教师多位获得区、市优质课一等奖,多位被评为区、市教学能手。
禹老师撰写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先后在《山东教育》、泰安市教研网上发表,撰写的论文先后在《发现教育》《中华校园》发表。她多次为镇、区以及外省、地市提供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禹老师在全区教材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在全区小学语文研讨活动中作辅导报告;在全市教材培训会上现场评课,都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连续十多年,禹老师被评为xx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xx区优秀班主任。先后被评为泰安市教学能手、泰安市教坛英才、泰安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泰安市骨干教师、泰安市学科带头人,泰山名师。
师爱无痕 大爱无疆
一、政治思想表现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对十六大报告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观点坚持反复学习,把学习的过程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进一步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过程,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拓宽思想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的过程,原创: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二、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研究能力
2001年自己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甘肃省第二届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并且参加了在辽宁师范大学举行的为期一年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培训期间,认真聆听了许多教授、专家、优秀教师的专题报告和讲座。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教师、怎样做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习了《教育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漫谈》、《语文教育新思维》、《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教学研究方法论》等著作。还利用西北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广发的学习资源,查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料,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为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任青西小学副校长期间,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开展比、学、赶、帮的活动,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研究,亲自上示范课、观摩课,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同时,关心、热爱学生,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名列前茅。积极承担区教育局组织的新分配教师的岗前培训任务。四、深入课堂教学,致力课程改革
调教研室工作以来,始终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宗旨,以“勤政、务实、创新”为原则,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研活动。四年年来在教研室全体人员的协助下,共组织分片教研、送教下乡、城乡交流等活动120多次,为教师创造自我展示的空间,提供平等对话的平台。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教师自醒、自悟,形成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组织教师培训,进行专题讲座。为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自己曾参加了西北师大、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理论和业务培训,而且自学了许多有关课改的书籍、文章等,以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指导水平。参与了市、区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改和“注提”教师培训,并承担讲课任务。除在本区进行培训外,2005年暑期还被教育科学出版社聘请为培训专家参与了对全国课程改革试验区的培训工作。应西街小学、大满中心学校等的邀请,多次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在分片教研活动时上示范课四次,和老师们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近年来6篇论文在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每年在学校听课120节以上,学习并充分肯定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对于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使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2002年指导的三名教师参加全国“注提”优质课评选分获一、二等奖,2003年指导的两名教师在甘肃省“新理念、新教法”教学研讨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2005年在全省小学语文观摩研讨活动中,指导的课参加了骨干教师献课活动,荣获一等奖,受到省上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并指导多名教师在市、区优质课评选中获奖。参加《小学教学设计》编辑部组织的“小学语文试题设计大赛”获二等奖。五、今后的打算
知不足而奋进是我的追求,行不止塑品德是我的目标。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党组的要求和同志们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要以此次述职为契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再创辉煌。
关键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问题 改革
从2001年至今,我国小学和初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也正在逐步推开。在基础教育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最能体现师范性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面临着全新的巨大挑战。其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非常突出的实践课程。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它更具有培养学生语文教育能力、训练学生语文教学技能的意义。因而,这门课程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更加关键的作用。为了积极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我们必须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不少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被公认为枯燥、乏味的课程,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门没有用处的课程。学生对它的喜欢程度也往往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这门课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不当,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应用理论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并举是它的特点。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其他理论不同,它是直接指导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门应用理论科学。教师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才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才是有用的理论。
然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与文学类课程相比,其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本来就差之甚远,也就不太容易吸引学生。再加上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变革,一味地满堂灌。一味地用讲授法单纯地讲授抽象、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少联系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实际,很少运用案例教学、观摩教学、学生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就极易导致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使学生对它产生空洞、抽象、无味、无用的认识,因而没有多少兴趣听讲,更不可能有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各种新理念、新理论、新变化缺乏深刻、充分的认识甚至是最基本的了解。那么,还何谈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呢?还何谈培养学生必备的语文新课程教学能力呢?又何谈这门课程的价值呢?
2.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充分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人们习惯的一种错误观念是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单纯定位为一门理论课程。而且,在高校教学中,所谓的“理论性”往往被过于强调且达到了一个极端的境地。因而,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才会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技能训练、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实践的现象。因而,不可避免的,整个实践教学往往处于被严重忽视的境地。
因为对实践教学的忽视,大多数高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一直存在着“理论讲授多,实践训练少”的问题。这门课的理论授课时间一般占3/4以上,实践训练时间不到1/4。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每周的课内教学技能训练时间常常只有甚至不足1课时。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大部分项目不能正常开展,仓促进行的一些训练如设计教案、模拟试讲等也只是走走形式,收效甚微。缺乏充分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学生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呢?学生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能力又从何而来呢?也就难怪不少学生在教育实习时甚至毕业后仍连最基本的口语表达、导入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等能力都严重缺乏。
3.实践教学科学性不强,教学技能训练不够系统、细致、扎实。
近年来,有部分高校开始重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教学,专门安排每周1-2课时来进行语文教学技能训练。但是,因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至今只有理论教材,没有规范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材,所以,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项目、组织形式、程序、重点、评价等完全靠任课老师来设计、操作。这就很难保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教学的科学性。一些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来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细致、扎实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比如,不让学生站上讲台进行朗读、自由演讲、讲导入语、设计板书、提问等基础训练就直接开展说课训练、试讲课文训练;不让学生观看语文新课程教学录像、讨论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就让学生设计教案;训练中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点评及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应付训练而教师不作严格要求,等等。显然,即使实践教学有较充裕的时间,如果组织、实施不够科学、扎实、严密,也会导致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使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针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积极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首先,能够使抽象的理论显得更加具体、生动、易懂、有用,使学生乐于学习,促进学生学好理论:其次,因为课程与教学理论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引作用,搞好理论教学又能够为学生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奠定必要的基础,所以,改革《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理论教学,也恰恰是搞好其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前提。我们在理论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改革策略。
1.让学生先感受、体会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实际,再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经历小学、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他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模糊记忆中。在他们对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际没有任何具体感受和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让他们去学习语文新课程方方面面抽象的新理念、新理论,理论就会显得枯燥、空洞而难以消化,从而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先让学生对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具体感受、体会,再开始学习理论,是最好的做法。而各高校传统的做法都是在学期中段或末段理论学习过半时才安排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或到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改革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在第1至3周先安排学生观摩语文新课程教学录像或者到附近的小学、中学现场观摩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第4周才开始启动理论教学。当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一定要认真、投入地观看,写出比较详尽 的课堂实录并保存好,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要求学生以后随时把这些课堂实录带到理论课的课堂上。带着观看课堂教学实况的感受和经验开始后面的理论学习,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而且,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举出那些观摩教学中的实例来阐述抽象的理论,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讨论一些实例,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理论将不再空洞、抽象,不再枯燥无味。
当然,根据理论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学期中段或末段,教师还可以再安排一定的观摩教学录像或观摩现场教学的活动,并把观摩和理论讲授、探讨紧密结合在一起。
2.突出理论重点,强调其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教学要突出两大重点。一是语文新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些新理论、新变化,例如,反映语文新课程总体指导思想的四点课程基本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性质观,全新的语文课程目标观,语文教学对话理念,个性化写作理念,综合性学习理论,语文新教材的巨大变化,等等。二是操作性较强的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因为前者对于学生从事语文新课程教学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不掌握这些新理论,了解这些新变化,无论学生具备多么优秀的教学基本功,他们都无法成长为合格的新课程语文教师;而后者具备突出的实用价值,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以及一些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如教学导入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等)能力至关重要,而较强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正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教学能力之一。所以,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这两大重点方面来精讲细讲,对其它内容则可以少讲或略讲。
3.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一词,英文中称“case”,也叫个案、事例、事件,是指与教学有关的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描述,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义出的事实”来代替,它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者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为相互脱节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学,能给学生提供真实、具体、生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并能帮助他们用理性思维去解决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或者认识课堂教学的一些规律。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学会提取案例中的理论成分来对照自己学到的相关的教学理论,有助于深化他们的理论修养,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在设计教学过程的同时思考其合理性。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培养他们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广义的案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用文字记述的反映教学中一些具体情况包括经验、疑惑、感悟、反思等的教学案例,如方智范、赵志伟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例评析》中的许多案例,文字记述的详细的教学实录,教学录像,现场教学,教案,教师所了解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例,等等。这几种案例都可以具体运用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案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常见策略有:(1)呈现案例,解剖麻雀,内化理论(主要用于系统理论讲授中);(2)呈现案例,展开讨论,把握理论(主要用于个别理论探讨中);(3)案例观察,做听课记录,写评课报告(主要用于观摩教学中);(4)案例开路,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设计(主要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中);(5)案例呈现,系统学习(主要用于学生试讲前)。
我们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仅非常适合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而且能够为这门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真正把这门课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最好的纽带。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
为改革学生总是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教师可从这门课的理论中精选出一些重点专题,如“语文素养”观、语文课程三维度目标、语文课程性质观、对话教学理念等。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按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地去研究、探讨,最后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分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且展开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旁听者、评点者。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相互合作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也是实践者。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那些重点理论,又有利于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教学理论研究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等多种优良品质。这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为了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引导。而且,理论教学中要保证至少开展两次这样的活动,所占的理论课课时应在6课时左右。
三、转变观念,大力改革,强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为了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必须转变观念,大力改革,强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如下。
1.重视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教学技能训练课时。
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充分重视实践教学,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充足的课时。只有课时充足,学生才有时间进行多个项目的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多次登上讲台。反复进行训练。教学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才有保证。要专门安排每周至少两课时一共不少于36课时的实践教学课时。同时在理论课的54个课时中,还要抽出约18个课时安排教学观摩、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学习汇报和讨论等活动,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践。
2,加强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
要改变《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在只有单本理论性教材的现状,各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一套实践教学教材,可将其定名为“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当然也可以组织多所高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联合编写。两套教材在内容上互补,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如理论性教材阐述的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目标、语文教学设计、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知识,训练操作教程就可以有相对应的具体案例分析或技能操作训练内容。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就会较易理解。在进行技能训练时也会因有案可依而就较易上手,既能保证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能够促进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
3.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科学安排教学技能训练项目和程序。
在实践教学没有教材无所凭依的情况下,教师自己要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明确其地位、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训练项目要全面、充分,包含各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单项教学技能训练及综 合性的模拟试讲训练;训练程序安排要合理,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例如,我们近几年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是这样安排的:(1)学生课外练习普通话、粉笔字等教学基本功;(2)课文朗读技能训练;(3)自由演讲训练;(4)教学观摩及评课;(5)语文课导人技能训练;(6)语文课板书技能训练;(7)语文课提问技能训练;(8)语文课讲解技能训练;(9)学生课外进行教学设计训练(编写教案);(10)说课技能训练;(11)模拟试讲课文训练(即教学实践技能综合训练,最好采用微格训练的形式)。其中的第二、三、五、六、七、八、十、十一项都是学生必须单独登上讲台训练的。这样,学生在最后模拟试讲时已经经历过多次包含读、写、说、讲的公开训练,语文教学综合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就会水到渠成了。
4.扎实、严谨地组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将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教师不仅要系统、科学地安排语文教学技能训练的项目和程序。而且要扎实、严谨地组织每一次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把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学生训练前的指导工作。每一项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教师都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练习时间。并且,在布置训练项目及任务的同时,教师要认真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指导,让学生练习时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例如,语文课导入技能训练前,教师就要把导入设计的内涵、作用、要求与方法等要点进行指导,最好结合一定数量的优秀导入案例使学生加深体会与理解。这样。学生才可能设计出有吸引力、有创造力的导人语,导入训练才可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次,要做好学生训练的课堂组织工作。在训练课上,要求每一位训练的学生要真正进入角色,认真投入地训练。教师自己也要做一个全神贯注的观众,认真观看每个学生的训练。而且,教师还要组织好整个课堂,让所有学生认真观摩台上学生的训练,不能出现一人登台认真训练而其他学生在台下漫不经心、各行其是的现象。教师要严格要求和认真组织,使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成为一个气氛庄重、热烈、活跃的学生充分锻炼自我、表演自我的舞台。
再次,做好学生训练后的点拨与评价工作。每名学生训练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训练的得失。教师一定要首先肯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鼓励、称赞学生训练中的优点,然后中肯地指出学生训练中的不足。教师不能以过高的要求对待还未正式踏入讲坛的学生,只有充分地肯定,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充满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才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训练体会,并组织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每个学生训练完之后。自己的体会是最深刻的,如果能让他们及时对自己的训练进行评价。效果是真实、贴切的。而同学的评价往往更能从旁观者的角度准确地指出一些亮点、优点或缺点、问题,使训练者容易接受。教师如果营造出这种积极的氛围,用学生训练的范例去引导所有学生,就会对所有学生产生更好的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