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

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08-21 21:36:21

节能减排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办、局,各相关企业: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昭政办通〔*〕74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的通知》(昭政办发〔*〕80号)文件精神,结合*年市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下达我县“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指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人民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落实责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目标任务

市政府下达我县“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1100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1000吨。到2010年,我县二氧化硫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4.9%。为实现这一目标,经环保部门到相关重点企业调研后,决定对16家重点排污企事业单位下达“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对其中3家企业下达*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具体任务指标附后)。

三、相关要求

(一)认真抓好落实。各污染减排重点企业要根据与县人民政府签定的目标任务拟定切实可行的污染减排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和资金,按减排计划按时完成减排任务,并及时上报相关材料。

(二)加大监管力度。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和管理领域的排污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管,要推进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装置,强化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增量,对新建项目的审批严格把关,对一般排污企业实行管理减排、节能减排,确保我县减排目标的实现。主管部门要每半年对减排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报,年终进行验收考核,对措施不力造成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和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对企业实行停产整顿或限期整改,对单位进行公开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

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总量控制和减排工作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以此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手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控制增量,优化结构、突出重点、落实责任,扎实做好总量控制和减排工作,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巧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2篇

[关键词] 福安市 污染减排 经验 启示

1 福安市2007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完成情况

1.1 二氧化硫

2007年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0.0268万吨,生活0.0578万吨,共计SO2年排放量0.0846万吨。2008年SO2新增量0.0030万吨(火电行业不计算在内)。2008年全市SO2排放量计划控制在0.0680万吨以内。

1.2 化学需氧量

2007年排放总量:工业排放量0.0527万吨;生活COD排放量0.5466万吨,共计COD年排放量为0.5993万吨。COD新增量预测分为工业和生活两部分,2008年工业COD预测新增量为0.0230万吨,生活COD预测新增量0.0180万吨。因此,2008年预测新增COD 0.0410万吨。全市COD排放量计划控制在0.5545万吨以内。

1.3 减排项目完成情况

我市把总量控制作为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重要抓手,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要求各部门对未批先建、建非所批的项目要坚决停止建设;不执行“三同时”和长期不验收的项目要责令立即停止生产;存在违法行为的给予重罚,对违规越权审批的行为要追究责任。通过严把项目的环保准入关,防止饥不择食引进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物耗高,效益低下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

2007年来,我市政府重点对石板材加工、制革、船舶修造、造纸、饮料等行业的污染加强治理和环境监管。市政府成立石板材整顿领导小组开展石板材整顿专项行动,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石材加工企业全面停电、停产、搬迁。同时,全面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督促治理占全市污染负荷65%以上的企业,对规定期限内达不到排放标准及排污总量控制要求的,限期关闭,并向社会公布。

我市政府加大力度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已动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验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2007年,我市没有新增SO2产生量(火电行业除外),环统工业SO2排放量为0.0080万吨;通过使用液化气替代生活用煤,减少SO2排放71.1吨,生活SO2排放量为0.06489万吨。关停福安市天富造纸厂实现SO2削减量0.00032万吨。全年SO2累积削减量为74.3吨。超额完成SO2年度减排计划。

2007年, 我市工业COD排放量0.0017万吨;非农业人口增长至168538人,产生生活COD排放量为0.5536万吨。COD减排主要通过2006年12月已完成的3个生活小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和关停污染企业来实现,其中3个生活小区COD总削减量为58吨,关停污染企业实现COD削减量为90吨,全年COD累积削减量为148吨。COD年排放量共计为0.5405万吨。超额完成COD年度减排计划。

2 减排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我市把减排工作列为今年环保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主要采取了以下六项措施:

2.1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等国家产业政策,依法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2.2 巩固污染防治成果。深化石材、制革、船舶修造、造纸、饮料等重点行业的水污染治理。对水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对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指标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未按时完成限期治理的企业依法按程序实施停产治理或关闭;对污染物总量负荷较高以及有严重污染隐患的企业,依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于2007年9月和2007年12月分别关停了水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总量指标,未按时完成限期治理的福安市天富造纸厂和福安市红福啤酒有限公司。

2.3 逐步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各类工业炉窑,积极发展低耗能、轻污染或无污染的工业炉窑,优先考虑使用电、气体燃料、低硫煤,洗后动力煤或固硫型煤,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2.4 民用炉灶鼓励电、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代替原煤散烧,城市建成区内民用炊事或取暖炉灶、餐饮服务业炉灶、机关企事业单位禁止燃用原煤。2007年,全市液化气使用量增加1235吨,减少用煤量2964吨,削减SO2排放71.1吨。

2.5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市政府督促和要求新、扩、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产业政策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或环境质量目标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并获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建设的批复,不得出现突破总量控制指标违法建设项目,切实完成2007年度的削减任务。

2.6 生活污水COD的减排工作是我市重点,市政府着力推进市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力求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腾出总量促进区域经济,目前,市污水处理厂已于2007年12月动工建设,厂址三通一平正在办理招标前期工作,其阳头片区污水管网铺设2180米。

闽东花园、鸿辉名仕嘉宛、秦溪洋步行街等3个生活小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于2006年12月完成,目前均能正常运行,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3 建章立制,整体推进,实现“双赢”

3.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节能减排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抓手,真正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真正作为硬任务来抓。各级政府必须通过完善体制,改变不顾任何代价追求GDP增速的状况,把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列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要严管到位,严格执法。建立完善舆论监督与导向机制。

3.2完善节能减排的配套政策。实践表明,运用市场机制,利用经济手段,能最有效地做到节能减排,因此,必须尽快完善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引导企业节能减排。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迅速扭转浪费能源资源、随意排污的局面。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能源与环境的成本内化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引导企业自觉地实施节能减排行动。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通过严格的土地、信贷、项目审批、进出口关税和配额的政策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同时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保证这些政策能够得以贯彻。

3.3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开辟资源综合利用、反复使用的新途径,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及名种专项规划时,应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加快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要继续在重点行业分期分批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工作,组织评审试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利用。

3.4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建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开发专项,开发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完善节能技术成果转化体系,搭建节能技术服务平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

第3篇

节能减排个人工作总结

该同志任现职以来,积极参与“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落实节能减排各项工作措施,确保了企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的实现。该同志致力于节能减排的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该同志结合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节能减排各项工作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强化节能减排基础管理。近年来,该同志起草、修订了《营运车辆驾驶员燃油定额管理办法》、《车辆维修保养和检测管理制度》、《爱车例保管理制度》、《机械故障处理办法》等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为推进各项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有效地强化了车辆日常维护管理,确保车辆运行质量,节能减排的基础管理得到有效加强。

2、主要参与了开展营运客车机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负责组织开展该安装使用,规范安全技术的源头管理

为规范运输企业的安全要机务管理工作,根据集团公司节能减排的整体部署,该同志主要参与了《营运客车机务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在该系统开发过程中,在积累了10多年的机务技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专业技术知识,整理、细分出了该功能模块涉及到车辆的制动系统、操纵系统、传动系统等38个检验项目及检验过程中会出361个检验结果。经过与软件技术开发人员的共同努力,营运客车机务管理系统经过调试,该系统的运行已逐步趋于正常。

3、主要参与了《GPS车辆监控系统技改项目》的实施。该同志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部署,积极参与GPS车辆监控系统的技术改造,负责组织收集、分析GPS和行驶记录仪的数据,针对数据反馈规律性的营运车辆的故障表现,进一步完善了车辆的运行检验、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机务管理工作。根据GPS和行车记录仪反馈的每位驾驶员的行车速度和操作状态,及时汇总分析,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采取奖优罚劣等措施,有针对性地纠正驾驶员的不良习惯,培养驾驶员节油意识,提高节油技能。

《GPS车辆监控系统技改项目》获得了交通运输部的2011年度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支持。

4、该同志注重于驾驶员安全、节能降耗的系统管理,在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驾驶员操作状态、车辆技术状态等大量的原始数据,制作了“绿色驾驶”的幻灯片教案,大力开展“绿色驾驶”培训活动。通过开展“绿色驾驶”培训活动,大力开展驾驶技能培训、节能操作培训等一系列相关联工作,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节能方法,进一步强化了驾驶员“安全、节能、环保”驾驶理念,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系数。

第4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 优化结构 技术进步

日前,民建中央调研组对江苏省“加快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江苏现设13个省辖市、106个县(市、区),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1%。2008年末常住人口7,676 5万,占全国的5.78%。200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7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61亿元,增长2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31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0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375元,分别增长14.1%和12.1%。

据初步核算,2008年江苏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07年下降5.85%,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下降4.4%的年度目标,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前列。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的削减率分别为4.48%和7.2%。截至2008年底,全省GDP能耗累计降低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累计减排量分别完成“十一五”目标的62.5%、78.45%和98.26%。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明确要求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经济效益指标与节能减排指标一起考核、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省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共同推动目标任务的完成,出台一系列加强加快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措施,并在规模达3,000亿元的政府主导性项目中,有37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作为约束性指标的节能减排列为省政府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并逐级分解到地区部门,落实到行业单位,明确到项目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市县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严格执行督查工作制度,对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调整优化结构

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产业,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发展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同时,严格产业准入,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源头管理。

(三)实施重点工程

通过推进节能改造工程、太湖和淮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减排治污工程、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全社会节能减排系统工程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四)推进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根本,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2006年、2007年、2008年,全省用于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新技术研发的省拨经费占全省科技经费的比重分别是13.5%、25 3%和27.6%,有力地推进了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标准,并引导、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节能减排企业标准;推广清洁生产,加快清洁能源区建设。

(五)健全体制机制

一是价格调节机制。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鼓励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展,并对上网电价实行补贴。深化环境价格改革,进一步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建立环境资源价格体系,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二是多元投入机制。大幅增加财政的直接投入,建立省级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经营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培育中介机构。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将环境有价的理念引入到流域治理中,探索建立上下游污染赔付的补偿机制。通过这些工作,探索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此外,还通过加强统计监测、完善配套法规、开展执法监督、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营造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当前和今后工作重点

加强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江苏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任务仍较艰巨。一是江苏具有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全国最高的特殊省情;二是全省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依然偏重,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较快,工作中还存在认识、措施、政策、投入等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受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节能减排面临一些新的情况。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内外需求持续减弱、能源价格下跌等形势,企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下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直接影响节能改造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少数企业甚至可能为降低经营成本,逃避治污责任,将环境成本转嫁为社会成本,增加管理的难度。

(一)今年主要任务

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三种手段”,完善倒逼、约束和激励“三个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4.6%、化学需氧量削减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2%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组织实施好12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和绿色制造,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精传统产业,努力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加快实施节能改造重点工程和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示范园区和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实施治污减排工程,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非电行业的脱硫治理。

三是抓好太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促进太湖水质持续稳定好转。结合淮河流域水环境特点,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整治,确保两个省界断面稳定达标。

四是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健全完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对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好的地区、企业和

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和省安排投资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对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境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五是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突出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和重点企业,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严查各种违法行为。继续开展环境执法专项活动,提高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水平。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继续高度重视和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江苏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产业。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生活环境,实现保增长、惠民生的目标。要在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更快地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节能减排投入,通过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结构节能,为迎接下一轮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尽快修订《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各级政府应在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三是综合利用价格、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等经济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四是加快节能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扶持社会节能减排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提供诊断、设计、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五是完善激励机制。根据鼓励、支持和引导的原则,制定“以奖促节”、“以奖促减”的政策措施,对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机构和企业实行优惠的能源价格、税收政策,逐步建立以奖为主、以惩为辅、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一是有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要根据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重点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国际产业转移。二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三是要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和苏州、无锡入选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有利时机,通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把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四)促进进能源结构调整

一是调整生产结构。充分发挥江苏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作。二是调整消费结构。要在加大新能源生产投入、提高新能源产品出口水平的同时,制定并出台新能源消费激励政策,提高新能源在省内、国内的使用范围,逐步降低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五)继续做好重点园区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污水处理场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尽快落实城镇污水处理场和污水处理管网建设计划,并配套建设除磷脱氮设施,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二是制定《加强各级各类开发区能源消耗监控体系的意见》,在园区内重点用能单位率先建立能源消费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三是选择有代表性、节能潜力大的园区,开展用能设备摸底,为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打好基础。

(六)加大研发、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力度

一是建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促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减排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节能减排。二是引导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开展节能检测与技术服务,引导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的市场平台。三是建立节能减排信息制度,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第5篇

“xxx”节能成绩来之不易,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和衷共济干出来的。宣传新闻部门对“xxx”节能工作高度关注,围绕节能减排组织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宣传报道,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撑,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全省节能任务的完成浸透了广大宣传新闻工作者辛勤的汗水。在此,我代表省节能减排与淘汰落后指挥部、省经信委、省政府节能办,向宣传部门和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奖作者、荣获新闻宣传先进个人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

新闻宣传为推进全省节能和淘汰落后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撑

去年以来,广大新闻宣传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大了对节能和淘汰落后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去年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指挥部成立以来,全省各市和宣传、新闻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宣传的通知》要求,对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宣传工作做出详细部署,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在人员、版面、时段等方面进行安排,组织了强有力的专题、系列宣传,形成了宣传强势。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和省等主要新闻媒体发表我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的宣传稿件1500余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专题和系列宣传活动,宣传典型120多个。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产生了卓越的正向效果,为推进节能减排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华社连续组织了三期报道山东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的《国内动态清样》;编发了通稿《一个工业大省何以领跑节能减排——山东省节能减排调研记》、《壮士断腕•逆境求生•绿色发展转出新天地》;新华社每日电讯刊登了《山东:“转方式调结构”已成新口头禅》。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钢铁产业,在淘汰中涅槃》,用大篇幅介绍了我省多措并举,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量“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对落后钢铁产能淘汰和升级发展。中央电台提要报道《山东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拒不关停者停止供电吊销执照》和《低碳为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中央电视台以《五年预警调控,领跑节能减排》,对xxx节能减排进行总结,并采访了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同志。经济日报组织了《全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完成“xxx”目标任务》的文章。中国经济导报头版头条大幅全面报道了《山东“铁腕”推进节能减排采访记》。中国工业报、中国经济时报等组织了山东节能系列报道。省级主要媒体大众日报发表了《“调控不是拉把子”我省实施节能降耗预警调控不搞一刀切》、《能源管理师,山东首创》等,对我省节能的好经验好做法给予充分报道。山东广播电台设立了“节能减排-山东在行动”专栏,跟踪报道我省节能和淘汰落后的进展情况。山东卫视加大宣传力度,播发节能新闻100多条,其中专题新闻《节能减排这一年》,一天连续播发了四条,对全年节能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回顾。国务院节能减排督察组来山东检查工作时,对我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宣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同志也多次对节能宣传工作提出表扬。

在广大媒体强大的舆论宣传引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有了很大提高,节能、节水、回收再生资源、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广大企业开展了建设节约型企业活动,重点用能企业和政府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许多地方的居民还自发开展了创建节约型家庭、节能节水社区和循环经济社区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行动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

为了做好节能减排与淘汰落后宣传,去年节能减排与淘汰落后工作指挥部在部署工作时,确定要举办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宣传新闻奖评选活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前端时间,指挥部对去年以来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新闻宣传稿件进行汇总筛选,5月份,省委宣传部、省经信委、省政府节能办和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选出了获奖作品36件,其中一等奖作品8件,二等奖作品11件,三等奖作品17件。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我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宣传了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中取得的成就,创造的经验典型,为我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这次颁奖活动,我们同时评选了节能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18名。通过对优秀新闻作品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继续加大对节能和淘汰落后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动“xx”节能工作,引导全省上下自觉投入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去。

今年将继续开展节能宣传新闻奖评选活动,组织“齐鲁资源节约行”活动,希望各新闻单位继续支持、踊跃参加。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xx”是我省深入推进节能工作的重要时期,国家给我省下达的任务目标是万元gdp能耗降低17%,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完成这一任务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结构节能任务十分繁重,我省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偏大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二是节能形势依旧严峻,部分市高耗能行业增长出现反弹苗头,今年一季度个别市高耗能行业用电增幅超过30%。三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节能工作重视不够,节能机制、能源统计、节能投入等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四是认识还不够到位。有些地方和政府重经济增长、轻资源节约的现象仍然存在。希望各新闻媒体进一步发挥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思想认识,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今后节能宣传应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我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方面。各地建立节能减排责任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取得的明显成效。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情况,节能新技术、新成果广泛推广应用情况。省政府表彰奖励的重大节能成果、节能项目,各地、各行业、企业创造的经验做法。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方面。大力宣传全省推进十大工程,推动节能环保重点项目进度,推进节能技术研发,落实国家扶持节能减排财税政策,组织实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经验典型。

三是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推进钢铁、水泥等13个行业淘汰落后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长效机制,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果断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创造的典型经验。

四是建设交通公共机构节能方面。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组织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体系,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公共机构节能,落实公共机构节能责任制的做法和经验。

五是提升科技节能水平方面。实施节能科技提效工程,重点抓好200个节能项目,提高工业能效的宣传。实施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工程,以20个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100家骨干企业为重点,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宣传。实施节能服务产业促进工程,建立合同能源管理能效评价认定机制,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宣传。加快推广应用节能产品的宣传。

六是突出节能典型。深入挖掘、大力宣传重点地区、行业、企业涌现的节能减排典型和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6篇

一、提高认识,落实工作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现象仍然存在。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与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专项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公报制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财政预算投入,大力实施节能和环保项目,加快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但是,一些地方、部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依然存在。

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企业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是否“好”的重要标准,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务必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指标是强化政府责任的约束性指标。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格局。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重点,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增长,切实保证节能减排工作所需资金投入。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管理措施,自觉节能减排。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强经常监督,确保完成目标;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要加强机关单位、公民等各类社会主体的责任,促使公民自觉履行节能和环保义务,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

二、明确总体要求,分解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法规,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0.94吨标准煤下降到0.79吨标准煤以下,比2005年降低16%;全省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二氧化硫(SO2)为42.4万吨,比2005年削减8%;化学需氧量(COD)为37.50万吨,比2005年削减4.8%,其中2008年总量不超过38.4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低于60%,降低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十一五”期间各设区市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如下:

设区市

GDP能耗

下降率

(%)

单位GDP

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SO2

削减率

(%)

SO2

排放总量

(万吨)

COD

削减

率(%)

COD

排放总量

(万吨)

三明市

19

1.77

16

6.91

1.7

4.62

龙岩市

18

1.22

12.5

5.39

2.3

2.77

南平市

18

1.18

11.2

3.18

3.8

4.37

泉州市

15

0.76

20

4.68

5.4

7.96

莆田市

15

0.65

3.27

2.3

1.87

福州市

13

0.64

20

8.29

5.1

5.05

漳州市

12

0.64

增加

4.59

2

2.69

厦门市

12

0.57

27

4.93

11.1

4.94

宁德市

3

0.53

增加

1.16

4.1

3.23

全省

16

0.79

8

42.4

4.8

37.5

三、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逐步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扩大征收范围。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在地价、税费、电价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关停列入省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的“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的11家发电企业的113.4万千瓦小火电机组。落实省政府批转的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十一五”期间,淘汰和改造(转型)落后水泥产能1668万吨。全面取缔关闭国家明令取缔淘汰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加强日常监管,特别是小冶炼、小造纸、小化工、皮革制造等废气、废水污染严重的企业,防止死灰复燃。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省经贸、发展改革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各地执行情况。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

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升级。

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推进LNG燃气电厂及沿海城市LNG燃气管道项目建设,促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能源消耗的污染物产生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订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资源调查评价。推进煤炭洗选加工等清洁高效利用。

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制定实施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分解落实任务,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着力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重点工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认真总结节能减排试点经验,支持一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和城市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提倡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推动区域循环式发展,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编制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重点行业节水改造重点项目。制订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以报废机动车、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等为重点,建立回收利用网络,有效开展废旧物资的收集和再利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利废建材产业化示范。

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县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填埋气体发电,积极推进城乡垃圾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到“十一五”末,全省新扩建59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新增日处理能力1.44万吨。

实施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期间形成1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通过加大政府对节能工作的财政投入,对节能效果显著、具有推广意义的重大项目,给予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支持,引导各用能单位积极参与节能示范工程建设,推动节能行动方案的实施。“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等500项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安排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

研究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快制定和出台我省清洁生产条例。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大财政和金融对使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中清洁生产技术的建设项目支持力度。在石化、电力、造纸、啤酒、钢铁、建材等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要依法监督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在现有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推行区域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编制清洁生产规划,推行区域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形成一批以集中供水供热、污水集中处理、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等为特征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切实推进我省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促进产业集聚,大力推广污染集中控制。尤其是在石化、临港工业产业集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以及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控制。实行同类排污企业相对集聚、污染集中治理,既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又可通过规模化治理降低治理成本。

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全面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到“十一五”末,全省要新扩建67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能力176万吨,要采取措施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加强在线监控和日常监管,加大对超标排放的处理力度,防止二次污染。继续抓好闽江、九龙江、汀江、敖江、龙江、晋江、木兰溪、交溪、漳江、东溪、艹秋芦溪、霍童溪等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每年实施一批治理项目,削减污染负荷。继续推进全省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特别是龙岩、南平、三明市要进一步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加大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力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单位,要依法责令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责令其停产整治。

督促燃煤发电机组按期建成脱硫设施,并确保稳定运行。嵩屿电厂1#、2#机组脱硫设施要于2007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湄洲湾电厂1#、2#机组脱硫设施要于2010年1月前建成投入运行,华能福州电厂要在2008年底前完成3#、4#机组、2009年底前完成1#、2#机组脱硫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行,华电邵武电厂脱硫设施要于2009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加强对已建脱硫设施电厂的监督管理,实施在线监测,确保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加强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建立多渠道节能减排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鼓励创新节能减排项目金融服务方式,满足节能减排项目合理资金需求。各级政府要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我省列入“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项目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引导资金的投入,对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给予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承担污染治理责任。省级污染防治资金向重点减排项目倾斜。

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五、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措施

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省里成立黄小晶省长为组长、李川和苏增添副省长为副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参与的节能减排联席会议制度,节能联席会议由省经贸委牵头,减排联席会议由省环保局牵头。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制订和实施政府机构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评价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建立并完善重点耗能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制订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把火电厂、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占全省工业污染负荷65%以上的工业污染源列为省控重点污染源,向社会公布,并在2010年底前安装自动监测装置,其中2008年底前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对国家和省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继续做好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工作。

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有关建设项目节能管理的规定,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制度。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项目建设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将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重要条件,严格把关。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区,暂停环评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对新建项目,要求明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具体来源,落实到具体项目,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求通过“以新带老”,做到“增产减污”或“增产不增污”。强化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布制度。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实施处罚。

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贯彻落实国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加强对年耗能10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和监督。“十一五”期间全省200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200万吨标准煤,今年实现节能45万吨标准煤。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用能检验监测和审计制度、节能工作岗位责任制度,编制节能减排规划,制定“十一五”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把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逐步开展重点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健全有力的减排项目推进体系,不断充实完善全省主要污染物削减重点项目库,加强督促检查,狠抓项目推进,确定重点企业减排项目按期开工建成,正常运行。

加强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办法,优先安排清洁、高效机组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十一五”期间全省火电供电煤下降到335克/千瓦时,形成4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逐年减少小火电机组发电上网小时数。编制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完善配套规章,制定激励政策,通过推进能效电厂建设、优化企业用电方案、推广应用高效节能降耗技术和设备等重要措施,充分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用电负荷特性和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综合优势,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检查,从设计、图审、招投标、施工监理、检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房屋销售许可、物业管理等环节加强监管。制订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加大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力度,淘汰或限制一批落后技术和产品。加大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和玻璃、保温隔热材料、高效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等节能材料和节能环保型空调、通风、照明、水泵、卫生器具等设备的推广应用。开展建筑能效专项测评研究,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从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建筑节能指标和节能技术措施等信息。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试行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制度。

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福州、厦门、泉州三个中心城市的公交出行率2010年应不低于25%。强化汽车节油,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倡导使用低能耗和新能源汽车;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加速淘汰老旧船舶及落后船型;加强对新建船舶能耗水平和指标的审批、监督和检查;合理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模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运输效率。

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应用范围。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

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管监察体制,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各设区市节能监察中心。建立健全污染减排监管体制,完善环保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各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节能监察、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及环境监测站、环保监察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的条件建设,更新监测设备和仪器,开展人员培训。加强节能减排统计能力建设,充实统计力量,适当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

六、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推进节能减排法规建设,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地方性法规、执法队伍及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节能管理制度;明确执法主体,加强执法监督,明确节能责任主体,采取政策激励,加大惩戒力度。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加快完善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环保设施运营监督管理、排污许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城市排水和污水管理、电网调度管理等行政法规的制定工作。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抓紧研究制订福建省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组织制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包括高耗电产品电耗限额),制(修)订节水、节材、废弃产品回收与再利用等标准。实施用能设备市场准入制度和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准入制度。

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政府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每年4月底前要向省政府报告上一年度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加强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管理和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重点耗能企业应当按照《节能法》的规定,定期向省节能主管部门报送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测,对能效水平达不到要求的,省能源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

加强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监管。燃煤电厂必须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帐,加强设施日常运行监管。2007年底前,所有燃煤脱硫机组要与省环保局、省电网公司完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脱硫设施的电厂要扣减脱硫电价,加大执法监管和处罚力度,并向社会公布。完善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对列入国家和省重点环境监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实行向环保、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季报制度,限期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并与环保和建设部门联网。对未按规定、按期、按要求运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公开通报,限期整改。

七、加强政府机构节能

各级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机构能耗统计体系。通过开展能耗统计和典型建筑的能耗监测等途径,构建政府机构能耗网络系统,建立政府机构能耗信息管理平台,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完善政府机构节能工作保障机制。建立政府机构节能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监督、监测能耗统计体系,实施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节能长效工作机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也要制订和实施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

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大力开展政府机构节能宣传,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摸索一套符合我省政府机构特点的节能经验,带动政府机构节能工作全面开展。

抓好政府机构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及时淘汰高耗能设备,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有选择地对既有办公楼建筑进行综合性节能改造。在对既有建筑和设备开展节能诊断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能效相对较低的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中央空调、采暖、照明、电梯、高能耗用电设备、食堂燃气灶具和供水系统等进行节能改造,开展政府机构办公区和住宅区节能改造示范项目,为全社会节能树立榜样。

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研究制定《福建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办法》以及相关配套措施,建立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确保保证节能和绿色采购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扩大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范围。强制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

推动公务用车节能。完善政府机构公务车辆配备标准与定编管理,逐步压缩公务车辆配置规模;将车辆纳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目录,优选节能环保型车辆;逐步建立公务车辆信息化综合管理网络系统,利用“数字福建”网络平台,对车辆活动实行GPS定位在线监控和查询调度,实施网络化动态监管,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八、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

第7篇

3月27日下午,红旗招展,鲜花怒放,云南省总工会报告厅里,40位来自全省各地的“节能减排管理标兵”和“节能减排技术革新标兵”胸戴大红花,笑容满面地端坐在灿烂的阳光中。这里,正在举行隆重的云南省职工节能减排立功竞赛表彰大会。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江巴吉才,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顾朝曦,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正国,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施维勤。省总工会副主席杨建军、杨文学、王惠萍,省政府节能办公室副主任马良驹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顾朝曦作重要讲话,他说: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自2006年云南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确立了“环境优先、生态立省”的发展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云南省节能减排“十一五规划”和15个全面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文件,形成了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政策支撑体系,为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来,云南省总工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路和部署,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成效明显的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为云南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实践证明,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进一步挖潜增效、增收节支、全面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广大职工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为节能减排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全省广大职工一定要以今天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为榜样,立足本职、学赶先进,讲节约、创环保、比贡献,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而努力奋斗。

当前,我省节能减排的形势仍然严峻,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落实,有大量的污染耍治理,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投入。全省广大职工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统一到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具体要求上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用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全省各阶层力量打赢这场节能减排攻坚战,为我省实现“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做贡献。

今年,我省要力争完成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削减35%、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3%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好钢铁、化工、水泥、煤炭、有色、电力等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这些行业都是我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和关键,将直接关系到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全局。因此,要把这些企业作为开展立功竞赛活动的重点,不断推动这些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推行先进操作法,切实把握和监控每一个能耗与排污节点,促进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年底全面实现省政府考核达标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持。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冶金、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已明显受到影响。其中仅煤矿就有半数停产,大部分高耗能、高投入的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加严峻。因此,要在这些企业职工中组织开展好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发动广大职工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推动企业挖潜增效、增收节支、练好内功、夯实基础,为企业恢复生产,再次创业提供保障。目前。我省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要在公路建设、水电工程、新机场建设、机械制造和煤矿生产等方面启动一批重点工程。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困难时期,要确保这些工程圆满完成,就更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上来。因此,在这些重点工程中,要开展好以“比重视程度、比参与比例、比创新方式、比活动成效”为主的职工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以竞赛促养成,以竞赛促节约,不断培养参建职工的节约意识和勤俭观念,确保各项重点工程完成保质量、保安全、保控制投资、保工期的竞赛任务的顺利完成。

顾副省长强调:开展节能减排竞赛活动是工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广大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行动。全省广大企事业单位要在去年开展节能减排劳动竞赛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确保这项活动能够在全社会始终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要大力实施以“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和“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为主要内容的职工“金点子”工程,不断引导广大职工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节约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和节能环保理念。要以节能增效为重点,鼓励广大职工结合企业实际,立足本职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路,提出可实施、投入少、见效快的节能减排“金点子”,推动企业改进工艺、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先进操作法和技术成果,不断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要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云南行动计划,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技术交流、师徒帮教等技能提升活动,勇于攻克制约企业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要引导广大职工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技术协作活动;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技巧、小建议“五小”活动;开展学一门新技术、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攻克一项技术难关、参与一项革新发明、传授一门技艺的“五个一”活动,尤其要在重点行业、企业中进行技术改造,在提高企业生产力的同时,提升企业节能降耗、防止污染的成效,帮助企业找准保增长的切入点,大力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电台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利用厂报、内部网、广播、标语等形式,向广大职工宣传开展节能减排立功竞赛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条件。使节能减排活动能够进车间、到班组,在职工中入耳、入脑、入心。各地要积极宣传各类典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效果,增强企业和职工参加节能减排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还要把竞赛活动成果向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改制企业的职工中延伸,通过强有力的工作,强有力的宣传,努力把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职工纳入到节能减排竞赛活动中来,不断提高立功竞赛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全面推进职工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会上,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施维勤宣读了《关于表彰2008年度职工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正国宣读了《关于表彰“我为环保献一策”优秀合理化建议和先进组织单位的决定》。获得云南省节能减排立功竞赛优胜企业的云天化集团公司的代表和获得“我为环保献一策”一等奖的昆钢板带厂职工翟秉忠也在会上作了发言。江巴吉才主席等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为10个受表彰的云南省节能减排优胜企业,10个云南省节能减排优胜班组,10个节能减排管理标兵,10个节能减排技术革新标兵,20个分获“我为环保献一策”一、二、三等奖的先进个人和先进组织单位颁奖。全省各州市工会、省属产业厅局、大中型企业的职工代表和工会干部三百多人参加表彰大会。

第8篇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但也应该看到,我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如,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的建材行业,落后工艺的80%集中在中小企业;化工、纺织、造纸以及服务业等行业中小企业也存在用水浪费及超标排放等现象。

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改进工艺装备、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尽早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投入小、产出多、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坚持节能减排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技术进步相结合,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全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完成“十一五”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中小企业能源消耗、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达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预期目标。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要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良好舆论氛围。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和主流媒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基本知识和先进经验,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开展针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培训,切实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广大中小企业及职工心中。

2、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两高”行业的发展。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法律法规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重点是能耗高、污染大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密切关注落后产能转移趋向,防止以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形式新增落后生产能力。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搞好规划,按照相关要求,有步骤、分批次实施淘汰“两高”、“五小”企业及落后产能企业。

3、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加快开发节能减排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培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落实全省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鼓励重点行业中小企业使用“零排放”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循环经济发展的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再循环技术,推动企业实现内资源闭环流动。

4、搭建要素服务平台,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强化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咨询诊断功能,积极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开展政策性担保业务,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清洁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改造项目、整体实施节电企业搞好融资扶持;着力破解人力资源约束矛盾,加强企业节能减排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提升企业整体素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企业节能减排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工作开展。

5、强化工业中小企业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工业中小企业是我省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加强工业中小企业节能管理势在必行。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中小

莲山课件企业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夯实节能减排基础;引导企业完善产品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加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获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产品质量资格和许可。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三、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一)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抓紧抓好。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建立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领导挂帅,指定处(科),落实专人负责。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吉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要强化保证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协助相关部门,按照“淘汰一批、升级一批、发展一批”的目标,研究制订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财税、信贷、担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探索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交通工作实际,积极发挥工会优势,以“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为契机,坚持抓好宣传教育,增强职工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学习培训,提高职工节能减排的素质和能力;抓好将节能减排达标纳入职代会内容,发挥职工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抓好节能减排达标竞赛,增强节能减排工作实效;抓好优秀成果推广,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力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交通职工立足岗位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群众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为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活动主要内容

3月份为“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围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这个主题,组织广大职工开展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征集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开展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推广节能减排成果、宣传节能减排先进经验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提高节能环保意识,积极投身节能环保建设。

三、实施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3月10日-12日)。在市局工会动员部署的基础上,各区(县)交通局工会、局属各单位工会组织召开会议,对本单位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进行具体部署。

(二)学习教育(3月13日-31日)。各单位组织开展“节能环保、人人有责,和谐发展、人人受益”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职工学习普及节能减排知识,3月底,组织职工进行节能减排知识竞赛答卷。

(三)开展节能减排系列活动(3月一11月)。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针对本单位和交通行业在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节能降耗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争当“节约环保标兵”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工作中去,为本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和交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四)评选表彰(12月)。大力选树和表彰在“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基层推荐的基础上,局工会对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节能减排优秀成果和优秀技术革新、创新成果进行表彰。

(五)成果展示(12月)。对评选表彰的节能减排优秀成果,以举办展览、媒体宣传、巡回展出等形式在全市交通系统进行展示,扩大社会宣传,积极营造“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多做贡献”的浓厚氛围。

四、几点要求

(一)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在全市交通系统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举措;是坚持党的“依靠”方针,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必然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责任到人,认真落实活动计划;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注重选树典型、总结推广经验,确保“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持续、健康、深入地开展。

(二)要注重结合,精心组织。各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各自实际,精心制定活动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活动的开展。各级工会要围绕本单位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的总目标,通过参与制定具有国际标准、国内领先标准或企业先进标准的节能减排工作方案,量化本单位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方案;要督促配合行政把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措施分解到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层层开展达标竞赛活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要注重结合,积极推进。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坚持把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与年度主题竞赛活动结合起来;与“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结合起来;与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结合起来。注重协调发展,增强活动实效,推动全面工作。

(四)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把评选表彰过程作为激励广大交通职工立足岗位、奋发进取的过程,从而吸引更多的职工积极投入到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中来,为促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附:1、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推荐表

第10篇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主题: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三、宣传重点

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宣传周期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倡导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作为重点,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进一步围绕“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的主题,举办政府行动、企业行动、社区行动、农村行动等针对不同群体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强化能源资源国情宣传教育,普及合理用能、减少浪费的节能理念。

四、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组织开展广场集中宣传活动。

时间:(星期日)上午9:00——12:00

地点:广场

参加单位:市政府办、工业和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环保局、科技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水务局、教育体育局、质监局、团市委、总工会、街道办及重点耗能企业。

活动内容:宣传节能法规、政策,普及节能知识、绿色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展示节能技术、节能产品、节能成果。

活动形式:发送宣传资料,展板宣传,咨询服务和产品展示。

(二)责任分工

1、市工业和商务局:负责全市节能宣传周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场地布置和气氛营造工作,以及组织落实重点用能企业参加宣传活动。组织工业企业总结和推广节能增效经验和成效,继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等活动;负责宾馆、饭店、商场节能宣传氛围营造工作;加强绿色饭店、绿色宾馆建设,倡导公众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在商场和宾馆广播或利用视频宣传节能减排公益广告;提倡商业流通企业采取节电措施,使用节能产品;围绕全市“十二五”节能目标,进一步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专项监督检查;组织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

2、市科技局:落实节能技术服务机构参加集中宣传活动;运用多种方式在全社会推广普及节能、低碳技术,宣传节能新技术。

3、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组织落实节能示范建筑开发商和节能建材生产商(不少于3家)参加集中宣传活动。要积极宣传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和成果,大力提倡绿色建筑,宣传集中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成效等;在工地张贴宣传标语;组织宣传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4、市交通运输局:在公交车、出租车电子屏滚动播出公益广告;举办一次节能环保驾驶竞赛活动,全面提高从业人员节能意识和操作水平,号召驾驶员养成良好驾驶习惯,倡导节约型的交通消费模式。

5、市教育体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校园低碳行动,你我共同参与”主题活动,通过实地体验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珍惜资源、合理用能的行为习惯;开展“节能行动在身边”征文或以低碳为主题的演讲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一次低碳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师生的节能减排感知认识。

6、市政府办:负责组织领导干部开展一次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上班、停开电梯等形式的能源短缺体验活动,努力形成政府机关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局面;协调市信息中心组织节能减排网络行动,发送宣传节能减排公益短信,在政府网站播出节能新闻、节能小知识、节能专题节目及节能标语。

7、市环保局:积极宣传节能减排对改善环境的重要意义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选择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促进减排责任的落实,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8、市农业局: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宣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大力推广节能型产品和技术。

9、团市委:通过共青团组织网络,积极开展以“四个一”(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为主要内容的主体实践和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青少年节能减排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低碳生活,你我同行”签名及其它义务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10、市总工会:负责企业节能宣传氛围营造;号召企业利用板报、板报、广播等形式开展节能宣传;继续在全市工会系统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组织一次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企业行”活动。

11、城区街道办事处:负责全市各社区节能宣传氛围的营造工作,在各社区悬挂横幅,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节电节水知识竞赛活动。

五、节能宣传周氛围营造

1、宣传周期间,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负责在市党政办公大楼门前电子显示屏播放宣传标语。

2、参加在广场集中宣传的单位,需采取设置拱门、彩球、展板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突出主题,营造氛围。

3、宣传周期间,市节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和条件,在本单位门前或道路两旁悬挂节能宣传横幅。

4、各重点用能企业在本企业门前悬挂节能宣传横幅,通过板报宣传、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节能宣传。

5、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负责做好宣传周期间宣传报道工作,并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节能法律法规、宣传标语、节能小常识及动态消息报道。

六、工作要求

1、市节能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商务局)为节能宣传周活动的牵头单位,具体负责节能宣传周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节能宣传周工作,按照活动总体方案和责任分工,结合本单位实际,及时制定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活动方案,切实组织开展好节能宣传周活动。

2、各责任单位要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节能宣传周工作,并于前将分管领导及具体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报市节能办(市工业和商务局)。

3、由市政府督查室、监察局和工业和商务局要组成督查组,在宣传周期间对各单位活动组织情况进行督查,对于工作中重视不够、不按要求完成责任分工或组织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11篇

一、去年我市节能减排指标情况

自治区的我市节能为%。去年节能降耗为%,预计降低%,首次年度节能指标。

去年自治区给我市下达的减排任务为化学需氧量削减吨,二氧化硫削减吨,削减化学需氧量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吨,均减排。前三年,共净削减二氧化硫1.27万吨,削减的%;共净削减化学需氧量万吨,削减的%。

二、市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

(一)组织,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度考核。

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将节约减排各级班子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将节能减排逐级分解下各区和企业市直机关,指标和指标双重控制,逐级签订责任制,主要为责任人,责任、分工、一级抓一级的节能减排责任体系。成立了市节能监测检查中心和总量办,配备专职人员。去年度奖励节能先进4个,企业5个,项目8个,先进个人10名,共计节能奖励资金342万元。并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一年黄牌警告、两年红牌警告、三年主要引咎辞职。

(二)准入门槛,政策措施。

(三)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

1、去年我市加大淘汰,淘汰水泥行业产能15万吨,电石行业产能17.7万吨,铁合金行业产能14.64万吨,焦化行业产能40万吨;关停取缔工艺落后、污染环境的小企业394户,超计划关闭了神达电力2.4万千瓦机组,了全年淘汰任务。

2、实施了一批有利于节约资源、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技术创新项目。近期上报自治区132项申请资金项目,总投资达51.6亿元。节能项目3个,总投资6.27亿元;流域治理项目5项,总投资4.42亿元;资源综合项目3项,总投资8.99亿元;循环经济项目2个,总投资31.87亿元。

3、承接一批先进产能的非资源型产业的转移。如宜化集团、黑猫炭黑、华源农物化工公司、沈阳华德机械制造公司、内蒙古富生光伏科技公司、中成控股集团等一批区内外非资源型大企业落户乌海,为优化产业结构了有利条件。

(四)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效能。

加大行业、企业的减排。对燃煤电厂煤质检验频次,控制了使用高硫电煤,燃煤电厂综合脱硫90%,了球团炼铁行业脱硫设施建设及其它污染源的治理;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天燃气使用,有31辆公交车和约700辆出租车使用天燃气。君正、上海两家企业与天燃气公司签定用气意向。,推广移动热源、地源热泵、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技术;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矿山违规开采,控制开采总量,管理。年产60万吨煤矿建设筒仓,年产60万吨煤矿建设规范的防风抑尘网,有21家企业已建成防风设施,露天煤矿和灭火工程剥离物已规范了固定排渣场和固化,煤矸石堆放也要求;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专家顾问组的作用,去年四次组织专家全市在建和拟建煤焦化企业把关。

(五)财税政策杠杆作用,激发了各级组织的内在节能减排性。

加大节能减排的经济刺激性政策,健全了有利于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的财政税收体系。向和自治区资源、循环经济资金和税收优惠。截止去年底,获、自治区财政奖励项目7个,奖励资金万元;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万元;办理了4户企业资源综合认证,以此了企业资源综合的性。为企业环保专项资金,去年,共为企业到自治区专项资金万元,专项资金377万元,帮助审批20个建设项目。将节能减排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市财政每年列支万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每年列支200万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专项奖励资金。三区也的资金用于节能减排。

(六)强化措施,夯实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

1.按要求能源审计和规划工作。去年3月对、自治区级13户企业了能源规划和能源审计工作,并了自治区专家组的验收。对能耗在吨标煤的耗能企业也安排部署了能源审计和能源规划工作。

2.耗能设备的调查。节能工作需求,去年对全市规模159户企业耗能设备摸底调查,了我市耗能预测制度。

3.推行清洁生产活动。,我市有9户强制审核企业、4户自愿审核企业已自治区验收。正在强制审核的企业有2户,批拟清洁生产强制审核的企业有8户,拟推行自愿清洁生产的企业有15户。

4.污染工程建设和监管。督促城镇污水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厂的建设步伐;对现有海勃湾城区、乌达城区污水厂监管;对9户产生污水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1户企业下达了停产通知书。

5.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的整治。查处超标排污、直接排污和污染源二次污染等问题;加大对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设施运转情况的检查;对企业实施环境监察员驻厂制度;对全市49户矿热炉生产企业除尘设施改造;健全了企业监管网络。

三、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降耗工作的问题。

1.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仍,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所占比重仍然,能耗大户只增不减。全市年耗能在吨标煤企业有99户,去年增至108户,占规模工业企业159户的68%,5万吨的有43户,10万吨的有21户,主要在煤炭、电力、铁合金电石三大行业,给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带来。

2.产品结构不,主要工业产品单耗高。如电石限额千瓦时/吨,企业多在千瓦时/吨;硅铁限额千瓦时/吨;企业多在千瓦时/吨;焦炭工序能耗限额170千克标煤/吨,企业多在180-200千克标煤/吨;发电限额345克/千瓦时,企业多在克/千瓦时,单耗都超出限额10%。

3.工业值能耗降幅较小。

4.资源综合低。我市虽有38户企业对煤矸石、粉煤灰了不同程度的,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率低、产品小,只是粗放型简单。煤矸石堆积如山,大约有56座,22座自燃,每年排放二氧化硫2.3万吨。焦炉煤气、煤泥、电石渣等还完全综合。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问题。

1.企业自备电厂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我市有企业自备电厂5户,2户了脱硫治理(千峰电力和西水自备电厂),其余三家均脱硫设施,二氧化硫污染非常严重。

节能,加决循环经济发展。组织申报黄河工贸集团、君正科技产业集团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培育工业园区、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乌海化工有限公司等大企业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企业。抓好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和自治区、我市和三区四级联动的办法,对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清况监控,考核和管理,技术进步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多种行之的办法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能效对标活动,对年度产品综合耗能超过上年度、整改要求的,依法查处。四是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分期分批抓好自治区和我市的耗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五是清洁生产。我a市批8户强制清洁生产企业和15户焦化企业中清洁生产活动。抓好其它用能企业的自愿清洁生产活动。

减排,工程减排。抓好城市污水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厂及配套管网、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尽快减排效益。,狠抓已投运的燃煤电厂脱硫机组、污水厂的稳定运行和国控、区控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市环保和自治区联网工作,对违规排污和污染治理设施建成而不运行的,加大处罚;结构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小企业;管理减排。抓紧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执法监督、监督性监测、信息传输与统计、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等项目。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全市企业持证排污。

(二)加大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资源综合。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申报节能减排项目,申请及自治区投资资金。节能减排项期工作,储备一批产业延伸、资源节约及综合项目。粉煤灰、电石渣、煤矸石、焦炉煤气、工业废水等资源的综合。有利于节能减排项目实施政策环境,比如税收、土地、资金等给与支持。

(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自治区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方案的通知,坚决自治区“双12条”减排措施,对全市现有16户60万吨无脱硫设施的焦化厂坚决予以关停;对可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企业和项目要加大支持。抓好一批在建、拟建的能源、氯碱及焦化等工业工程及其配套的下游项目建设工作。

(四)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

节水节电科技创新和推广。抓住矿热炉、锅炉、电机系统、空调、照明等应用面广、潜力大、见效快的关键设备和产品,综合配套措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高效节能产品的技术推广应用,用水用电。煤化工、氯碱化工、盐化工和硅化工这几条产业链的延伸,后续项目的储备;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高标准承接科技含量的产业,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五)实施新一轮蓝天工程和城区二氧化硫达标专项整治工程,努力全市大气环境质量。

以热网建设、天然气入城、旧城区拆迁改造、产业结构为保障条件,以禁止烟煤散烧、节能减排为基础性措施,城区禁止烟煤散烧工作,降低城区内面源污染;工业污染防治工作,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煤歼石和煤田自燃的治理,降低污染。

(六)加大水污染治理,全市水坏境安全。

水污染治理,涉水行业的环境治理整顿,社会环境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依法查处危害水源地的,防治水源地周边环境污染,居民饮水安全。对沿黄企业的环境监管,强化沿黄企业废水循环使用,所有沿黄企业要在线监测、监控。四是污水厂建设步伐,三个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在年底前投入运行。已建污水厂稳定运行,中水回用率。

(七)以拉动内需为契机,节能减排项目资金。

以投资,拉动内需为契机,全力组织申报和主要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农区污染防治建设项目和投资新农村建设,组织申报农区节能减排建设项目,着力解决农区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和生活污水、垃圾污染问题。

第12篇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来应对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从法律法规、配套政策、管理体制和节能减排技术四个方面对我国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得出了我国现行节能减排政策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公众参与不足、管理方式单一、财政税收政策不合理、财政支出力度不够和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并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了完善我国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公众节能减排的参与意识,拓宽节能减排公众参与渠道,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环境税收体系,开征环境税,加大对节能环保的支出力度和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等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优化策略

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国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概念。节能减排实际上是包含了两层含义,分别是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1979年,世界能源委员会首次提出了节能的概念,广义的讲,节能是指除狭义节能内容之外的节能方法,如节约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狭义的讲,节能是指节约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减排,就是降低废气排放,废气当中有害物质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灰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氟化物等等。《“十二五”规划纲要》继续提出了要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并对主要的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考核数据。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环保部正在进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终期考核工作,根据最新的2015年第8期的全国环境公报显示,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级别有72.3%达到了良以上,其中有19%达到了优,同期的2014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级别则只有60.3达到了良以上。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仍是取得了进步的,74个受测量的城市总体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平均达标天数比例由58.7%上升为60.3%,提高1.6个百分点,PM2.5、PM10、SO2、CO等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下降。从上述的简单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我国的空气质量在总体上呈现良好的态势,仅从污染物浓度的下降趋势来看,不难发现我国的限排减排政策所呈现的效力。但是节能减排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参照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经验,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仍然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1我国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

1.1我国节能减排主要的法律法规

1.1.1国家发展规划。为了促进我国能源发展和环保事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及其各部委办局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纲要指导我国的新能源开发和资源节约工作的开展。其中主要的有1995年提出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1995-2010)、2004年6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能源中长期规划纲要(草案)》、《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每五年的规划纲要等。这些指导性文件制定的主体有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等,主要是对某个时期内(一般是5-10年)的能源发展和资源节约提出战略性目标和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1.1.2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按照法律地位的不同,主要是分为母法和子法,即是我们通常说的宪法和普通法。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的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然而在这之前,1979年,我国颁布了建国以来的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下面简称《环保法》)。《环保法》对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紧接着国家也制定了很多具体领域的环境保护法,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逐步构建起了具体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束。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使得节约能源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节能制度,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管理的基本制度,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节能政策的完善。

1.1.3节能减排法规条例。在国家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和法律的约束下,我国的部委办局也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用于管理和执行的法规条例。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务院就转批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加强节约能源工作的报告》和《关于逐步建立综合能耗考核制度的通知》,还有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能源委员会三委联合的《对工矿企业和城市节约能源的若干具体要求(试行)》(即“58条”)。进入2000年之后,又逐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

1.2节能减排财税政策

1.2.1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管制是一种传统的环境保护政策,目前应用的最广泛的是环境收费(征税)政策。1972年5月,OECD提出了污染者付费原则,根据该原则,OECD国家普遍实行了征收环境税的政策。我国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引导企业的节能减排再生产,具体体现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出口退税、关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一是增值税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免税、退税政策,例如对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全部生产原料生产的胶粉等销售行为和对污水处理劳务实行免征增值税;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的销售行为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对销售自产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等;二是消费税方面,主要体现在调整税收结构和提高税率。一方面扩大对石油制品的征税范围和消费税的征收对象,另一方面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调整小汽车税率结构,提高大排量汽车的税率;三是资源税方面,我国原来对原油、天然气等七种资源进行征税,但是自2010年调整以来,率先在新疆实行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税率为5%。2011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提高了焦煤资源税率,达到8-20元/吨;四是出口退税、关税方面,对于国内投资项目或者外商投资项目进口清洁能源设备、对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的国内清洁能源投资项目、进口自用设备、对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外商清洁能源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五是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总体而言,国家通过上述的五种税收引导企业改进技术,转变生产方式,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

1.2.2财政政策。国家除了通过税收的方式在财政收入方面引导节能减排,同时在财政支出方面,也通过财政奖励、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控节能减排的进展。其一,是把节能环保支出列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当中,通过中央本级支出和对地方转移支付实现;其二,中央财政资金继续增加投入,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给予适当支持和奖励。例如,国家发改委推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广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高效节能产品。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和农业部联合出台了《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财政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补助方式支持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等;其三,提倡绿色采购,《政府采购法》就提出了政府采购的项目应当包含环境保护的目标。国家通过绿色补贴、绿色采购等方式,鼓励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或增加产出,也引导民众的绿色生活方式;其四,通过“绿色信贷”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金融机构将企业环保守法的情况作为授信的前提条件,对于符合“绿色信贷”准入条件的项目和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对节能环保、可再生资源开发建立“绿色低碳”资料库,积极增加绿色信贷投入,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绿色信贷需求。

1.2.3直接的管理体制。由上述节能减排政策出台的梳理得知,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与政府紧密相关,这不管是从宏观政策的制定上还是从微观管理上都能很明显体现出来,政府通常是通过相关法案的颁布再辅以具体的办法或实施细则进行直接的管理。即使是采用市场的办法上面,也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干预手段。我国负责制定节能减排战略的最高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权力执行机构国务院制定出具体的行政法规,主要由环境保护部进行管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经贸委、交通部、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相互配合,出台核心政策与政策实施细则等规范性配套文件,管理和指导企业、公众进行节能减排。如2005年7月,国务院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必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部在这一年加强了节能工作力度,陆续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2005]33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通知》、《关于组织建筑节能相关调研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建筑节能工作水涨船高。由于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集中管理体制,我国的官僚体制呈现金字塔形,因此,环保系统机构也是从中央到地方统一设置,从国家环境保护部到各省市县的环保局及其相关部门,总体而言,我国环境系统保护机构比较庞大。据环保部官方统计,2013年,全国环保系统机构总数达到了14257个,其中,各级环保行政机构3176个,各级环境监察机构2923个,各级环境监测机构2754个,具体人数统计如下表所示。

1.2.4节能减排技术。我国目前的节能减排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这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的,需要工业带动其他行业来达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当中提出了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对企业搬迁改造严格能耗准入管理,还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还有交通运输领域、商业和民用节能领域等,通过各行各业的节能手段,以期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国家还同时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为此,国家在“十二五”(2011—2015年)工业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将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国家有关部门致力于制订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标准,开展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督查。同时,将完善落后产能界定标准,坚决防止落后产能转移。通过行业标准结合行政的手段,规定了各产业具体的淘汰数量和时间表,引导和强制行业企业改进新技术,转变新的生产方式。我国主要是通过制定提高行业门槛标准、加快清洁能源生产和推广使用、建立重大课题支持相关技术研发和实施用电差价价格等手段,促进社会各行各业严格遵守新的环保标准,积极发展新技术。例如,为提高和推动我国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研究开发能力,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投入了100多万元经费,重点建立完善“固体废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固废资源化利用中试厂”、“尾矿充填管道输送实验室”、“矿山植被复垦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和3条中试线,1个设备制造厂。工业烟气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研制开发了专用于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的袋式除尘技术和设备,并成功应用于深圳南山和宝安焚烧发电厂烟气净化工程中,各项指标达到欧盟标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中使用国产烟气净化技术。为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尽快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2012年我国环保部等部门出台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划中提出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和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类项目建设要求等,要求新建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火电、钢铁烧结机等项目应同步安装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新建石化项目须将原油加工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并配备相应的有机废气治理设施。这一系列的具体要求促进新建企业或项目必须更新排放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深化大气污染治理。

2我国现行节能减排政策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主要是结合了财税政策和行政治理。相比于行政治理,财税政策对节能减排的管理更加直接有效,通过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手段,引导节能减排价格机制的建立,国家通过价格杠杆引导企业开发新技术生产更多节能减排的产品,并倡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产品,建立绿色环保的消费习惯。行政治理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国家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和方向,“十二五”时期,政府综合采取结构调整、工程技术、管理创新等措施,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污染物减排,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节能减排上取得的成就,相比之下,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

2.1法律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颁布了以《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等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同时国家经济发展和环保部委出台配套的法规辅助法律的实行,但是在具体的节能减排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并不够完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时间上起步比较晚,虽然我国从70年代开始就制定了环保的相关法律,但是到了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下面简称《节约能源法》)的出台,才把节约能源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上升到法律层面,促使节约能源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而美国早在1975年就颁布实施了《能源政策和节约法案》,紧接着1976年颁布《资源节约与恢复法》和1978年颁布《国家节能政策法》,在70年代就出台了三部关于节能的专门法律;而作为欧洲节能减排体系最为完善的德国也于1976年就首次颁布了《建筑物节能法》,这些国家关于节能法案的颁布足以比中国早了二十年左右。其次是内容上更多的是通过行政规章的形式制定出来,缺乏法律的权威性。我国除了上述的《节约能源法》之外,在节能工作方面主要是通过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进行管理,比如《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美国除了颁布上述的三个法案之外,还继续颁布了《联邦能源管理改进法》、《国家能源政策法》和《国家家用电器节能法》等。同样地,德国也相继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优先法》和《节约能源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对该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完善了他们的相关法律体系。

2.2公众参与不足环境问题是一个公共问题,其带来的公害性对社会整体影响深远,因此节能减排天然地需要公众的参与,加强社会协同管理。节能减排的公众参与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个方面。直接参与表现为节能减排信息的公开、节能减排听证会和各种宣传教育活动。间接参与主要表现为面对节能减排不作为,或者受到了企业污染影响的公众能够通过正式渠道进行举报或诉讼,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美国政府制定了环境保护影响评价机制,明确包括了对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和对具体项目的公众参与。加拿大《环境保护法》中第2条明确规定鼓励加拿大人民参与对环境有影响的决策过程和向加拿大人民提供加拿大环境状况的信息。而我国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公共管理主体上以政府为主,不管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执行,都是由政府一手主导,公众缺乏参与的渠道和意识。因此,我国主要是在环保宣传和有限的环保信息公开方面进行了有限的公众参与。

2.3管理方式单一首先,管理方式上以政府的直接管理为主,相比于西方国家通过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做法,我国大多是靠指令性政策强制节能减排,现有的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政策较少并且不成熟,资金来源方式单一,缺乏来自市场的竞争力量,而且经常受到政治力量的干预。其次,缺少社会力量或者非官方组织进入到节能减排管理领域。我国没有专门的节能减排社团组织,现有的绿色环保组织主要是起到环保宣传的作用,对节能减排工作没有明显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就算是大型企业(通常来自国企)内部成立了节能减排小组,但这些也是在正式组织的直接管辖之下,并没有能够和市场力量有效结合。

2.4财政税收政策不合理我国的环境税收政策主要是以上述的五大税种为主,但是内容相对简单,调节力度比较小。目前我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环境税,更是没有专门的节能减排税收制度。我国目前主要是通过增值税、消费税和资源税等对企业或产品进行节能减排的限制。这些税制主要是针对矿油产品和汽车排放等项目,而水资源并没有列入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对排污减排的治理主要是制定排污收费制度对废气等污染排放实行收费,而且收费的对象和收费的项目不完善,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过量排放进行收费处理,由于收费标准不高,不足以抵消企业的治污成本,因此对企业的制约力度不明显。纵观发达国家专门开征的“能源税”、“水资源税”和“生态税”等,这些税收的有效执行,能更好地促进节能减排,营造了良好的环保税收环境。

2.5财政支出力度不够首先,据财政部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89874.16亿元,节能环保支出2241.98亿元,占总支出的2.49%,较上年增长26.3%。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09247.79亿元,节能环保支出2640.98亿元,占总支出的2.42%,较上年增长8.1%。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5952.97亿元,节能环保支出2963.46亿元,占总支出的2.35%,较上年增长12.2%。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39744亿元,节能环保支出3383亿元,占总支出的2.42%,较上年增长14.2%。2014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51785.56亿元,节能环保支出3815.64亿元,占总支出的2.51%,较上年增长4.3%。2015年1-8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02864亿元,节能环保支出2165亿元,占总支出的2.1%,较上年同期增长22.7%。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近五年来,我国在节能环保上的支出总体是在逐年增长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02%,但是相对支出额度都比较小,仅占了全国总支出的2-3个百分点之间,而且年增长率并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甚至有点忽高忽低的态势,如下图所示。其次,我国主要是通过绿色补贴、绿色采购的方式引导企业和居民的行为,但是相对比西方发达国家财政直接拨款、多种财政性补贴、多种基金和专项资金而言,我国的环保财政支出远远是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的,补贴的范围也比较狭窄,难以满足环保的需求。

2.6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节能减排技术还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发达国家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煤炭的能效、降低其污染排放,我国煤炭用于发电和生活消耗的能效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样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还大幅度地污染环境,造成了我国多地区爆发的雾霾天气。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完成了自己的一些研发项目,但是总体上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对新能源的开发技术还有待加强,缺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3对完善我国现行节能减排政策的建议

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对完善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以节约能源法为核心的节能减排法律体系,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把很多由行政部门制定的规章,上升到法律层面,制定《节能管理法》、《节能减排法案》等专门的法律。并建立强有力的配套制度,继续完善相关法律的执行办法,以确保法律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积极推进节约能源法、气候变化立法等行政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完善和规范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出台专门的环境评价机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评价,促使节能减排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3.2提高节能减排公众参与意识,拓宽节能减排公众参与渠道首先要从法律上明确节能减排公众参与的合法性,其包括公众参与的程度、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公众参与的具体渠道,而不是简单的泛泛地等同于原来法律当中规定的赋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某些权力和义务。其次,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经验,要积极引导公众的高效参与。前提是保障公众节能减排的知情权,还要确保公众监督的权利和渠道。因此,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政府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学会顺势而为,加强和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而不是固守以往的信息选择性的做法,把公众真正地纳入到节能减排体系当中来。今年7月份环保部出台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为节能减排公众参与提供了制度参考,不断促进公众参与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理性化。

3.3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把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逐步退出对工业能源领域的直接管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把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基于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促进工业企业的优胜劣汰。通过市场经济的价格杠杆引导企业改进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除了市场机制,还要调动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如欧盟能源技术组织等,因此,我国也应该放开对非营利组织的管控,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发挥他们“第三方”组织的优势,以弥补政府自身的不足。还可以引进专业的环境测评或者节能减排机构,配合政府开展的节能减排工作,提高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这样还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当中来。

3.4优化环境税收体系,开征环境税目前,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分别针对节能和减排开征不同的税种,例如,在节能方面,发达国家几乎都对能源消费进行征税,如奥地利、挪威、瑞典等国对工业用重油征收消费税;美国已有38个州开征能源开采税。在减排方面,通常是征收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税等。不少国家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环境税收制度,提高环境污染的成本,强制企业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开征环境税或污染税,主要以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固体废弃物污染税、垃圾污染税和噪音污染税为主,完善能源税征收力度,加强碳税、燃油税等的调控力度。并且实行费改税,我国目前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项目应并入相应的污染税税目。规范排污征收标准,把各类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育林基金、林政保护费、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电力基金等并入资源税。

3.5加大对节能环保的支出力度我国应该调整公共财政节能环保支出结构,加大对节能环保的支出力度,既要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也鼓励地方财政积极投入,建立财政直接拨款、政府财政补贴、环保贷款和节能基金等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逐步形成财政资金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金融机制,以弥补财政政策在市场失灵领域的缺陷,加强“以奖代补”力度和范围,节能技术的研发和示范项目实施财政补贴制度,并在信贷政策上有所倾斜。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推广民间节能工程,定期更新节能产品目录,对于进入节能产品目录的产品或企业予以奖励或者税收减免政策。

3.6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能源和环保技术,促进国内技术的研发创新。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和环保技术研发上面起步早,进步快,拥有丰富和成熟的技术经验。当今世界国际间交流越来越频繁,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和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并且消化吸收为自己的核心技术。因此,提高煤炭利用技术,把有毒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重要内容,完善有毒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与防治技术规范非常有必要。为此,政府应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国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面,不断地在努力完善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以解决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通过上述分析,发现目前还是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进行逐步完善。目前,财政部、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共同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环保税法”一旦出台,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进展,环保税法比排污收费有更大的约束力度,这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将会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Z],2012-10-29.

[2]胡庆康,杜莉主编.现代公共财政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9.

[3]黄德林,邵月,艾希.中西方节能减排政策比较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2,14(2):33-38.

[4]段宝生.“绿色信贷”促环保产业发展[N].河南日报(农村版).2015-07-01.

[5]黄海峰,任培.中欧节能减排政策比较[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12):37-41.

[6]马海涛,程岚.论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J].财经论丛.2010(2):37-42.

[7]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8]NanZhou,DavidFridley,NinaZhengKhanna,JingKe,MichaelMcNeil,MarkLevine.China'energyemissionsoutlookto2050:Perspectivesfrombottom-upenergyend-usemodel.EnergyPolicy.2013(53):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