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言调查报告

语言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13 23:42: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言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言调查报告

第1篇

普通话推广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大中城市绝大部分由“单语社会格局”演变成“双语社会格局”,即普通话和方言双语并存和兼用。在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的双语环境中,普通话和方言两种生活语言从不接触到接触再到广泛深入的接触,两者的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都随之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语言功能方面主要指语言使用比例的扩大或缩小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增强或减弱。本文讨论前者“语言使用比例”消长变化规律。以笔者土生土长的南昌为例,小时候(八十年代)南昌市“大街小巷不绝于耳”的基本上是南昌话,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很少人使用普通话,个别人偶尔说几句普通话往往会被大家讥笑“打官腔”。可见在当时的南昌语言生活中说南昌话是普遍的,而说普通话却是另类的,南昌话从使用人数、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上看都占有绝对优势。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广泛使用,南昌语言生活中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那么这两种生活语言的使用比例在语言生活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消长变化?变化的趋势又是如何?本文以“南昌语言生活状况问卷调查”为依据,探究南昌语言生活状况之二: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的消长变化和趋势。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笔者在南昌城区开展了“南昌语言生活状况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非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52份。调查的对象是具备语言能力的南昌市民,从幼儿园小朋友到老年人,年龄从3岁至80岁之间,最后有效调查人数共计452人,其中男女大致各占一半。在选择样本时,基本做到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结构、出生地结构和居住地结构等大致均衡、合理,因此样本是可信的,具备对总体的代表性。通过对452位被试者调查材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大致宏观地了解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消长变化的

情况。

二、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的消长变化和趋势

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比例的消长变化从三个方面考察:(1)普及率(使用人数)的消长变化;(2)覆盖率(使用范围)的消长变化;(3)使用率(使用频率)的消长变化。

(一)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的消长变化

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是考察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广度,它是指该地区掌握使用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人数分别占地区总人数的比例。调查问卷中“现在能用哪些话与人交谈” 一题的统计数据(见下表1)反映了被试人群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情况。

表1显示:被试人群“会说普通话”的幼儿园小朋友比例最高,成年人比例最低。“会说南昌话”的成年人比例最高,幼儿园小朋友比例最低。从数据可以看出成年人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都在一半的水平;而未成年人中普通话普及率则远远高于南昌话普及率,可见未成年人中会说普通话很平常(比例高),但会说南昌话则不到半数。

综上从普及率看,被试人群中未成年人普通话普及率均在80%以上,南昌话普及率均在一半以下;而成年人的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都在一半的水平。可见这些年来普通话不仅在未成年人教育中普及广泛,在成年人中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扩大。相反南昌话的普及率跟八十年代“几乎人人都说南昌话”相比明显降低了。从调查结果可见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普及率消长变化的趋势是:普通话的普及率正逐渐扩大,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大部分阶层人群中,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全民语言”;相反南昌话的普及率正逐步缩小,其使用人数不断

萎缩。

(二)普通话和南昌话覆盖率的消长变化

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率是考察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宽度,它是指该地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日常生活的覆盖面占总体语言使用面的比例。由于这个面积是抽象的,在这里根据调查问卷中被试者“不同场合语言选用”的调查统计结果,把各种场所使用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人数比例相加除以场所总数量的平均值来表示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率,最后再计算出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普通话和南昌话的平均覆盖率。(见下表2-5。注:为排版方便,普通话简写为“普”,南昌话简写为“南”。另所有数字均为百分比数字。)

(1)幼儿园小朋友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2显示:总体看被试的幼儿园小朋友人群,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0个活动场所,但普通话的覆盖率远远高于南昌话。其中“上课发言”普通话覆盖率最高(97.14%),相反南昌话覆盖率最低(2.86%);“在家与爷爷奶奶对话”南昌话覆盖率最高(21.43%),相反普通话覆盖率最低(也达到72.86%)。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幼儿园小朋友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88.86%和9.14%。由此可见在被试幼儿园小朋友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平均覆盖率占绝对优势,高出南昌话近八十个百分点。

表2 幼儿园小朋友

(2)小学生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3显示:总体看被试的小学生人群,普通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1个活动场所,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除了“上课发言”和“下课后与老师对话”之外的其他9个活动场所,同样普通话的覆盖率远远高于南昌话。其中“下课后与老师对话”和“上课发言”普通话覆盖率最高(分别为98.57%和97.14%),相反这两种场合下南昌话的覆盖率为0%;“在家与家庭成员对话”南昌话覆盖率最高(37.14%),相反普通话覆盖率最低(58.57%)。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小学生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82.47%和15.71%。由此可见在被试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平均覆盖率占绝对优势,高出南昌话近六十七个百分点。

表3 小学生

(3)中学生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4显示:总体看被试的中学生人群,普通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1个活动场所,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除了“上课发言”、“下课后与老师对话”和“文化场所参观”之外的其他8个活动场所,同样普通话的覆盖率远远高于南昌话。其中“文化场所参观”、“下课后与老师对话”和“上课发言”三种场合普通话覆盖率最高(分别为98.25%、96.49%和96.49%),相反这三种场合南昌话的覆盖率为0%;“在家与家庭成员对话”南昌话覆盖率最高(31.58%),相反普通话覆盖率最低(68.42%)。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中学生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88.52%和10.53%。由此可见在被试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平均覆盖率占绝对优势,高出南昌话近七十八个百分点。

表4 中学生

(4)成年人的语言覆盖情况

表5显示:总体看被试的成年人群,普通话和南昌话的覆盖面包括了被调查的所有16个活动场所,普通话的覆盖率略高于南昌话。其中“与非南昌籍朋友对话”普通话覆盖率最高(95%),相反南昌话覆盖率最低(5%);“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菜场买菜”南昌话覆盖率最高(66.67%和65%);“在家与父母对话”普通话覆盖率最低(13.33%)。最后计算出普通话和南昌话在成年人日常活动场所的平均覆盖率分别为55.56%和42.04%。由此可见在被试成年人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和南昌话平均覆盖率相当,普通话略高出约十四个百

分点。

综上从平均覆盖率看,在被试人群中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占绝对优势,普遍高出南昌话七八十个百分点;而在成年人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和南昌话则相当,普通话略高出南昌话十四个百分点。这跟八十年代“几乎处处都说南昌话”相比明显大相径庭了。从调查结果可见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覆盖率消长变化的趋势是:普通话的覆盖面正逐渐扩大,已经渗透到城市的大部分场合中,逐步成为一种“全社会语言”;相反南昌话的覆盖面正在逐步缩小,其使用空间日益萎缩。

(三)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

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率是考察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的使用频度,它是指该地区普通话或南昌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的大小。这个指标比较难科学地测量,在问卷中则直接设计了相关问题考察被试者对使用频率变化情况的评价。

(1)普通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

调查问卷中 “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的频率比以前(80年代)”一题的统计数据显示各年龄段人群中100%的被试者选择“明显增多”,由此可见“时下南昌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使用率比以前(80年代)明显增多”已是被试者的共识。

(2)南昌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

调查问卷中 “日常生活中说南昌话的频率比以前(80年代)”一题的统计数据(见下表6)反映了被试者对南昌话使用率的消长变化的评价。

表6显示:所有各年龄段被试人群中选择“明显减少”的人数比例最高,均在30%以上。由此可见“时下南昌日常生活中南昌话使用率比以前明显减少”是被试者中比较突出的第一感受。下面再进一步合并归类后结果会更加明朗些:

由上可见,三类人群虽然选择五个选项的比例前后不同,但分类归纳后三种结果的人数比例很接近。50%以上的被试者都认为日常生活中说南昌话的频率比以前“减少”。由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正处在南昌话不断学习增长的过程,所以有二、三成人认为说南昌话比以前“增多”也是情理之中。而成年人由于语言比较定型,他们中一半的被试者认为说南昌话比以前“减少”,26.67%的被试者认为“不变”,这与他们的实际情况也是基本相符的。

综上从使用率的变化看,全部被试人群普遍认为时下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说普通话比以前(80年代)“明显增多”了;一半以上的被试者认为说南昌话比以前(80年代)“减小”了,其中有30%的被试者认为 “明显减少”了。这跟八十年代“几乎时时都说南昌话”相比也是今非昔比了。从调查结果可见南昌市普通话和南昌话使用率消长变化的趋势是:普通话的使用率正逐渐提高,已经频繁地出现在市民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逐步成为一种“高频语言”;相反南昌话的使用率正逐步降低,其使用频度日益下降。

总结从普及率、覆盖率和使用率三个方面的考察结果看,时下南昌语言生活中市民普通话的使用比例高于南昌话,变化呈现出“南消普长”的趋势。在普通话日渐普及并深入人心、南昌话日趋边缘并失去人心的今天,作为语言工作者对于今后南昌话的生存和发展应积极关注和保护,这样古老灿烂的方言文化才能长久不衰,发扬光大。

三、结论

第2篇

〔关键词〕四川;普通话;素质教育;公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中图分类号〕H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2-0125-004

一、课题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日益加速,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到城市中,他们的随迁子女享受公平教育的诸多问题日益彰显,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2003〕78号),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问题的重视。

2006年6月,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在四川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让每一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成才,是新时期赋予教育的新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义”,“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要适应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要,积极应对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的新形势,科学调整城区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加快设立新校和扩建老校的力度,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体现出四川省对中央政府相关政策的响应。

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这一切相关政策条例充分说明:义务教育作为最基础、覆盖最广泛的教育,其均衡发展程度、公平状况和教育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公正和谐,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集中体现了一个人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最生动、最直观的表现,对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对其身心发展、意志磨砺、思维品质、性格养成等整体素质均有一定影响。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语言政策,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决定对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基本情况及分析

调查时间:2010年9月――2011年12月

调查地点: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攀枝花市、广安市、宜宾市、广元市、泸州市

调查对象:初中、小学的老师、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探访、问卷、座谈。调查问卷共62个问题,试图从语言环境、语言态度、语言情感、语言使用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情况。问卷通过网络答卷和组织答卷两种形式。涉及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广安、宜宾、广元、泸州等市,共召开座谈会325场,发放问卷近16万份,收回15万余份,整个调查涉及19万余人(含参加座谈会和参加问卷的人员)。

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广安宜宾广元泸州合计座谈会场次3251332738366741325被调查人3420410434182531901425737256363847918965190722发放问卷254378076160521654923487198782706523161159705收回问卷234767854156471374922647179582387521963147169(一)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基本情况

1.对普通话的认同度高,但对国家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不高

关于普通话――所有学生均认为说好普通话非常重要,因为社会提倡,学校要求,父母支持,并且使用普通话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和鼓励,所以愿意花功夫学好普通话,以使自己今后在社会交往中更便于交流,也愿意与校外人员用普通话进行交流。90%以上的学生知晓普通话、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知道说普通话、写规范汉字的重要性。攀枝花有9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说好普通话很重要,因为普通话方便交流,愿意说好普通话。德阳、泸州、广安等地的被调查对象对普通话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对 “推普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知晓率不高,德阳是60%,泸州是52%,广安是25%。相较而言,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的成都,文化、经济在全省相对发达,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对普通话重要地位的认识也更为充分。并且班级同学方言背景越复杂,对普通话的认同越高。

2.对家乡话有认同感和亲切感,语言环境相对宽松,但是个别学校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现象

被调查者普遍对家乡话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认为方言难听,影响交流不愿说家乡话的人较少。50%以上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和同学之间交流都使用现住地语言,这些同学与父母的交流和回到家乡后主要以家乡话为主;大多数同学认为,在学校他们使用家乡话不会影响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即使他们很快学会了现住地话,但在和父母及家乡人交流时特别是回到家乡后仍讲家乡话。有80%被调查者认为回到家乡使用何种语言,别人是不太在意的,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家乡使用普通话会得到赞扬和鼓励。这些学生最开始学习的语言大多是当地的老家话,到了新的地方后又学习了住地话,在学校学习了普通话,因此都能使用老家话、地方话和普通话,对三种语言均不排斥,并且对普通话的接受度更高。家乡话、现住地话、普通话三者并存,在家说家乡话,课堂以外同学间多讲现住地话,学校学习生活中讲普通话。在以家族关系和亲朋关系为纽带的人群中,家乡话仍然是首选的交流工具,家乡话使他们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少数因为融入居住地时间太久而生疏了家乡话的学生认为,老家来人讲家乡话,父母之间讲家乡话,回到老家听到乡音乡调,会感到亲切。

成都市是一个以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吸引人群汇聚的地方,方言的多元化是自然趋势。该市被调查者中有37%的同学认为,在学校他们使用老家话不会影响与教师和同学交往,但仍然有15%左右的同学认为,在现住地讲家乡话会受到同学的讥笑,会影响到他们与同学和老师的正常交流,因此会改用普通话。攀枝花作为移民城市,市民中的 60%都是外来的建设者,普通话、地方话、家乡话共存,语言包容性很强,基本不存在语言歧视,近年社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德阳、泸州47%被调查者反映,在他们就读的学校和生活所在地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歧视,他们中有人在居住地因为讲家乡话、在课堂上不习惯讲普通话或讲得不好受到过同学讥笑。

3.随迁子女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100%的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程度显著提高,能听懂普通话,讲普通话,但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普通话规范程度为一般,讲得好的学生只占调查学生的三分之一。

4.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语言规范化程度影响明显

成都市有些随迁子女的父母是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到西部经商,有着稳固的经济地位,重视子女教育,他们本身的语言比较规范、语言能力强,其子女语言发展环境很好。攀枝花市民60%都是外地来的建设者(包括农村县区),被调查者的普通话水平低于成都市。其他城市如德阳、绵阳、广安、泸州、宜宾、广元等地,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鲜有大专以上学历者,甚至连高中教育也未完成,如在德阳,父亲是高中学历的占14%,母亲只占5%,初中学历的62%;在泸州,家庭成员中的文化程度也普遍不高,36%的是高中或中职,其余大多是初中学历,广安也是初中学历居多,他们往往以体力劳动维持生计,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子女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

5.就读学校教师语言规范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规范化程度

成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有良好的教学师资,使得其学生的普通话规范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市。部分学生虽然跟随父母生活,但就读的是民办学校,其师资较城市中心公办学校差,这部分学生的语言规范化问题较为突出。有的随迁子女在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学校读过书,而农村中有的老师不用普通话授课,即使是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其普通话水平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使得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普通话基础较为薄弱,且方言味儿较难纠正。

(二)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言使用问题梳理

综上所述,有如下几方面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1.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影响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使用能力的均衡。这种不平衡直接导致各地区、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经费投入差距很大,从而使不同区域的不同层次的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使用能力呈现出明显差距。

2.认识不到位影响学校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程度。有30%的师生对语言文字法规范化水平与素质教育的密切联系认识不足。对学校依赖性极高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接受规范化训练,如果学校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重视不够,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个群体。

3.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高低和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和语言文字能力。

4.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孩子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影响突出。

5.社会用语用字对随迁子女用语用字的影响很大。

三、对策思考

调查结果表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能力。

(一)提高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承担起不可推卸的法定责任,要将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纳入教育议事日程,纳入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狠抓工作措施,营造有利于语言文字规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形成依法治教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状况以及它所引起的种种弊端、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终身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保证教育投入、师资力量、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向薄弱学校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逐步实现县(区)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

学校是规范用语用字的基础阵地,承担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普及任务。学校推行规范汉字、推广普通话对社会生活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并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巩固和提高。一些学校的领导及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宣传力度、措施也不到位,导致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没有形成常态化,效果也不明显。

(二)落实经费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同城学生一样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会占用迁入地一定的教育资源。要看到由于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尚存在一定差异,学校日常经费存在收支紧张的矛盾,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会因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能否保证经费投入,是考验各级政府是否重视随迁子女教育的风向标。各级政府要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的各项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学校预算制度,落实经费并督办检查,要针对市、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保证随迁子女教育资金足额到位,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矛盾。重点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给予合理的财政补助;对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公办学校,财政给予经费保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各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素质教育和语言规范化训练之间的关系,研究教师语言规范化水平和对随迁子女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之间的关系,统一思想,消除在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同时还要认真解决各地市、县(区)师资结构不平衡问题,解决部分教师负荷过重、生活艰苦、教学条件差等问题,制定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的特殊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教师工资待遇(包括津贴补贴)、资格认定、职务评聘、招聘录用、调配交流和考核,积极采取有利于方便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大力开展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提高其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1.加强教师交流,开展支教活动,逐步缩小学校间师资水平的差别。

2.针对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的具体问题,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对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免费培训。

3.重点培训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办学校教师、民办学校教师。

(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校要利用各种方式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规范其用语用字行为,提高其规范化水平。

1.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用语用字不规范行为对他们的影响,加大对他们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

2.要利用“推普周”和其他宣传机会走向社会,宣传、推广普通话;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并通过这样的有效活动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3.要与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采取各种宣传手段,使人们知晓语言文字法,规范用语用字行为,让语言文字规范化政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用语用字氛围,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产生良好的影响。

(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家长对语言文字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

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化与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自信心的建立、意志品质的锻炼、学习能力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等各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工作。

第3篇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①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②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③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

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

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

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

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

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第4篇

关键词:专项审计 调查报告 结构 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而审计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是通过编写审计调查报告来实现的。因此,在专项审计调查实施结束后如何编写好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就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依据、实施的基本情况、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建议。对于以上内容,应如何安排调查报告的结构和文字的表述方法,是撰写专项审计报告的写作技巧问题。所谓结构,就是报告的内容如何分段而构成一个整体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罗列调查出的问题,审计的评价、原因分析、意见和建议如何体现等。结构安排得当,能使审计调查报告条理清楚。否则,就达不到预定的目的。结合实践经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一般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审计调查的概况。在写明审计调查报告的标题、日期、受文机关后,就要阐明审计调查概况。写明根据什么可简单的交代调查的缘由、内容、目的等。

第二部分:主要写审计调查过程和结果。它是审计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写好这部分,是审计调查报告是否有说服力的关键所在。

(一)要叙述被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及总体评价

基本情况主要说明与调查目标有关的被调查事项背景信息,总体评价主要是针对调查结果发表评价意见。评价要针对被调查单位财经工作和存在的问题,依据调查结论,进行评价,做到把握总体、客观适当,充分体现整体性和宏观性。为防止审计风险,尽量不要作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评价。

(二)问题的集中、分类和分析

从诸多的调查材料中,寻找带有共性的问题,将其相对集中在一起,按顺序单列起来。反映问题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切忌单个罗列、轻重不分、分类错误等现象。每类问题的表述原则上要先总体、后列举,要首先反映问题总量、占总体比率、发展规模、程度和趋势、影响面及其后果。要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要从大量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从中发现客观实质,真正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解决问题的审计调查建议

要针对具体问题,从根治和控制的角度,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法规等标本兼治的建议、促进整改和规范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如审计调查中发现某县计生经费投入不到位问题,在写建议时不能简单写出加大计生经费的投入。可以建议政府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经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对计生经费支出要分类管理,据实测定,进一步细化预算,这样才能便于采纳,达到加大计生经费投入工作的目的。

第三部分:结尾。主要写清编写审计调查报告的审计机关的名称,并注明报告日期。

二、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步骤

(一)整理审计调查记录,分类归类

在审计调查工作结束之前,应对审计调查全过程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总结,做一番去粗取精,去芜存菁的整理工作,舍弃无关紧要和可有可无的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针对审计实施方案检查审计任务是否完备齐全。如果材料不足,应予补足;证据不充分,应进一步充实;数据未核实的,应抓紧核准;工作底稿不齐,应继续补充,将审定后的材料,按照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如分成哪些是挤占、挪用方面的,哪些是违规发放奖励、补贴的,等等。

(二)拟订提纲

专项审计调查与其它文章不同,需要靠大量的事实材料说话,在收集和选择整理归类的基础上,可按照问题的主次,统筹安排,确定表现形式,编写较为详细的调查提纲。

(三)起草调查报告,修改定稿

通过资料的整理和提纲的拟订,审计调查的基本内容已经具备,只有用文字组织说明,调查报告初稿也就自然形成。初稿形成后,要经过研究,认真加以修改,尽可能做到完整无缺。

三、撰写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写好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是审计程序的重要一环,是对审计调查事项的准确、客观、高度概括和评价,是为领导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撰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上述谈到的形式,是一般的写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生搬硬套。在审计实务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和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采用适合表述各种不同需要的形式。

(二)语言要朴素、简练、确切,结论要有证有据

审计调查报告是应用文,不要用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形容词进行修饰,更不能大发议论,进行逻辑推理。

(三)文风要实事求是,法规引用要正确

写审计调查报告,就是要求事实准确,文字表述无误,引用法规正确。发现多少问题,就写多少问题;是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让事实说话。如:在审计调查时发现计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可以写出以下事实,表明问题的严重:“某县某年应投入计生经费2410万元,实际投入670万元,实际投入占应投入的27.8%。”注重把事实说清楚。既防止望风捕影,夸大事实,又要防止大事划小,小事划无。

参考文献:

第5篇

在《市场调查报告》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创设职业情境,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市场调查报告;信息化;教学设计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普及并飞速发展,基本的读写技能是每一个职业人和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所需的写作,能不能写好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应用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市场调查报告》课,从课程定位、内容选择、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资源五个部分来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职业能力。

一、课程定位

《应用写作》课程是学院设置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按照实用写作指导与塑造职业能力的新型课程方向开发设置,在设计思路上,注重与专业对接、以培养塑造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动力,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渗透人文素养、塑造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二、内容选择

1.简要介绍教材

《市场调查报告》选自由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语文教研室教师编写的《应用写作》(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版)教材的内容,共2个学时。

2.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目标:①市场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用途;②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写作技巧。能力目标:①能够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各类问卷设计与调查;②能够对市场调查所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最终写出规范的市场调查报告。素质目标:①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②培养调查研究精神和科学研究思维。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调查问卷设计;调查与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写作格式、写作要求。教学难点: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报告的规范写作。

三、教学组织设计

1.教学准备与时间

①教学准备:课前项目工作任务的布置与调查,布置成立学生创业公司文种写作项目。课前作业布置:根据你对本市或者校园内市场需求的了解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创立何种形式的公司是否有潜在的市场需求,作一番市场调查,为自己进行创业做准备。②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案例、课件。教学过程:二课时(90分钟)

2.教学策略与设计

①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职业能力”要求,以项目驱动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②将写作教学与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密切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创设“工学结合”教学情境;③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做一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④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案例引导进行基础的应用写作练习,采用工作任务的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及综合素质拓展;⑤借助多媒体、新媒体等教学资源,采用情境模拟、工作现场等多样化教学环境,形成多样化、综合性、立体型教学模式。

3.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根据项目教学要求——布置工作任务——市场调查——获得资料——案例分析——写作实践——检查评估——完成工作任务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①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项目教学要求,布置工作任务,将每班分成4个项目小组,通过讨论确定各自市场调查和应用写作任务;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在课前开展市场调查;③收集并整理分析调查材料,让学生提炼观点并进行阐述;④在课堂上教师导入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情境模拟,明确调查报告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⑤学生小组讨论,明确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和技巧,进行课堂写作训练;⑥最后教师对各项目小组的调查报告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以上教学程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协作不仅完成了学习目标,还促进了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做到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达成共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按照7个阶段进行组织。①第一阶段是:导入新课(5分钟)。本堂课采用“校园书屋”创业成功的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成立学生创业公司,从应用写作的角度出发,需要做哪些文书准备工作?从而明确进行市场调查和写作调查报告的重要性。②第二阶段是:导入企业真实案例,情境模拟(10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份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使下一阶段的知识讲解更有针对性、更形象。③第三阶段是:调查报告知识讲解(10分钟)。依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知识讲解,了解市场调查的作用、特点;明确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要求,使学生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④第四阶段是:各项目小组根据讨论确定后的创业项目,依据课前的市场调查问卷收集及分析的结果讨论并写作市场调查报告(40分钟)。此阶段采用思维、表达、合作三位一体的捆绑式训练方法。针对新课导入时创设的情境,学生分成4个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课前的市场调查情况及整理分析获得的资料,通过讨论,最后拟定一个创业公司项目,每位同学完成各自的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随堂答疑。⑤第五阶段是:各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市场调查问卷、调查情况和市场调查报告(15分钟);⑥第六阶段是:教师总结点评(8分钟);⑦最后是:布置作业,进行课外延伸(2分钟)。每个项目小组将本次市场调查的经过和市场调查报告做成PPT的形式,在下节课由各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市场调查的过程,展示市场调查的结果。

四、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今后任职岗位要求收集一些实际的案例、包括写作典型案例、企业真实的案例、学生作业中的优秀案例用于教学。本堂课导入了企业的真实案例,并且所选案例专业特点鲜明,有较好的针对性,适应于学生今后任职岗位。

2.情境教学

为学生创设职业情境,让学生置身今后工作的职业环境中来进行写作训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本堂课设置了职业情境,在职业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3.项目教学

本课程以“成立学生创业公司文种写作”这一项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职业岗位工作状态、环境,通过合作完成特定项目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从创业公司负责人的角度去考虑成立学生创业公司在应用写作上应当做哪些准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完成项目任务,最终将基础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实际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4.小组研讨

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由每组组员选出小组负责人,各项目小组通过共同研讨、团结协作,完成市场调查和调查报告的写作任务,最终制作PPT文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汇报。这种协商交流、分工协作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协作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

五、教学资源

本课最后推荐学生课外利用网络、参考书目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1.职教新干线教师主页。

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探讨课程内容并向老师请教,教师可将一些个人感想、写作经验、作业要求供学生浏览,实现师生互动和课后的进一步学习完善。

2.学院应用写作精品课程网

将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学生可以自由浏览网页,进行自主学习。

作者:范果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

研究报告姓名:

调查时间:

调查目的:寻找错别字、词,病句,不规范字体,用错的0标点

资料来源:广告牌问题的提出:希望人们能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调查、分析与研究:

我和调查小组的成员们到公园里大街上调查广告牌。经过调查街上的一些商店,为了吸引顾客,有个性和赶时尚潮流,就把广告牌上的字乱改写或用谐音字词乱改成语等。

一些店面广告牌上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把“依依不舍”写成了“衣衣不舍”,“依恋”写成了“衣恋”,“时尚”写成了“时裳”,“真功夫”写成了“蒸功夫”或“针功夫”,“娱乐圈”写成了“鱼乐圈”.......这些错误在街上已经是屡见不鲜!

据我们的调查和采访得知,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人们,完全为了追赶时尚潮流,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物,所以才不管什么字体规不规范呀,用错字没有。还有就是店主故意写错,自作聪明地把偏旁去掉或用错。改进措施:

1.店主应该在做广告牌的时候,想想每个字的音、形、意,再相比较,就应该会发现字与字之间的意思不同,就不会乱用了。

2.店主该考虑滥用错别字对下一代儿童的教育和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就不会发生这种错误了。感受:

现在的人们这样疯狂地奔时尚,赶潮流,就连祖先留给我们的字也不要了,亏那么多的老外还兴致勃勃地学中国的“方块字”,但中国人自己都不好好学习,可惜呀。

2.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20XX年关于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生活中天天要和汉字接触。但是有多少人能正确运用呢?让我们一起走上街头巷尾,寻找错别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尽点微薄之力吧!

二、调查范围:街头小巷的店名或招牌。

三、调查方法:分为两小队分头调查,将见到的街头错别字用照相机拍下来。

四、调查人员:...............

五、调查时问:......................

六、调查结果:请看我们收集的部分图片

七、调查分析:

(一)为了“美观”而将一些字写成繁体,不利于人们生活中的交流。(如图1的“鲜鸡蛋”)

(二)为r吸引人而将一些给孩子看的文字变体,对刚接触文字的小孩子是一种误导。(如图4的“幼儿”)

(三)为了“方便”而将一砦字任意简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如图5的“对面”)

(四)曲解成语,标新立异,对汉字的运用很不严肃。(如图2的“十全十美”和图3的“世界”)

八、建议和措施:

(一)利用电视、报纸.标语等媒体大力宣传,增强人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

(二)希望有关部门对不合标准的店名或招牌进行拆除和更换。

(三)希望有关部门进行有力的监督,杜绝不规范的汉字在公共场合出现。

【杨老师的话】

写调查报告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它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并一定要有实践为前提的,所以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华紫薇同学能从“街头错别字”入手,切口小,调查却很有意义。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几个要素完整有条理,一目了然,思路清晰,尤其是通过图片展示,有力地说明了错别字的常见和危害,新颖而有效。

不过杨老师还有两个建议:

一、从调查的内容与范围来看,小作者显然将这次调点放在“街头错别字”上,如果对照题目——《关于汉字错别字的调查报告》,那调查的广度就不够了。所以,建议将题目改成《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就确切了。

二、如果调查的结果中能先以数据形式总体汇报这次调查结果,再以图片形式展示街头错别字,会更有说服力,增强调查的深度和可信度,对吗?

3.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调查人:***

调查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 馄炖 ,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 安装 写成了 按装 ,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 批发零售方便代 ,我看之后直想笑, 代 和 袋 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 黄甫路第三分店 ,上面却意外写着 黄埔路第三分店 ,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 店招工一名 ,差点把我大牙笑掉, 本 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 大浪淘沙 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 大浪淘纱国际连锁 ,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

汉字是老祖宗一笔一画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把它们写好绝对不能看到错字视而不见。汉字是各种文字的精英,我们不能为了省事就把他们改造。看见街上显眼的错别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别字,我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

4.错别字调查研究报告范文

一、调查时间:****年**月**日上午

20XX年关于错别字的调查报告各类报告二、调查地点:**路

三、调查对象:路两边的商店

四、调查方法:实地观察

五、调查人:***

六、调查报告: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错别字,乱用错别字的现象真的是五花八门。比如:某热水器专卖店门头上写着 随心所浴 ;服装店门前写着 衣衣不舍 ;往前走,我又发现了一个小餐馆叫 开心食刻 ;理发店门头上写着 今日说发 ;药店里的广告更让人哭笑不得,明明是刻不容缓,被他们说成了 咳不容缓 。

我觉得:虽然浴和欲、衣和依、时和食、法和发、刻和咳是同音,但意思完全不同,用错了说不定就会闹出一个大笑话,让人笑掉大牙,可是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谋取私利,还是在写的时候故意滥用,这样给我们小孩子带来很多误解和麻烦。

第7篇

【关键词】语文;小学;写作;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仅靠每学期五、六次作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勤于写作的良好习惯,具体作法如下。

第一、坚持写日记

学生在每天当中都会遇到许多人,碰到许多事。在这众多的人和事情中,总会有一些能打动他们的生活片断,如果把它们即时记录下来,学生的写作素材库不就建立起来了吗?同时又养成了学生写的习惯。

第二、坚持写随笔

我们生活在四季更替变化的环境里,身边有形形的人和纷繁复杂的事。面对这些景物、人物、事件,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如果勤快地把这些思绪、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笔力,又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富于想象、大胆创造的能力。

第三、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读书之外,他们也经常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科技文化、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和―些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如果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能坚持写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话,将获益匪浅。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一些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写读后感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他们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不定期地写调查报告

我们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复杂的社会生活。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并且写出专题报告,是很有意义的事。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就有了更多和社会接触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程度,增进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如生动活泼的人文趣事,丰富多彩、诙谐幽默、极富表现力的人物语言。这对学生写好命题作文和今后的文学创作是有帮助的。写调查报告就是训练学生选择组织材料、归纳中心思想、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写调查报告还可以培养学生讲求实际,不说假话、大话、空话的良好文风。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教育学生坚持写日记、随笔、读后感和调查报告,并使之成为他们的习惯。学生的作文能力将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也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第8篇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调查法 主动学习

现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性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现象的能力。

近几年来,现代汉语教材建设不断出现新成果,先后出版了一批既新又实用的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二版、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胡欲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钱乃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江苏教育出版社);邵敬编的《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等。相对于现代汉语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步伐,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却是基本停滞不前、一成不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语言学课程的兴趣不及文学类课程,究其原因,一是语言学理论色彩浓重,学生不易掌握运用;其次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其三是教学方法滞后,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将乏味的理论演绎地生动。如何将教材更好地通过教学途径,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效地掌握现代汉语这门专业基础课,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1 将现代汉语教学最大限度地延伸到课堂之外

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字等知识的系统讲授,使学生了解语言规范化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正确使用语言,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高等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计划周时数一般是3:3或3:2,对这一门既要讲授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基本技能的课程来说,课时远远不够。一般教师们只能根据经验侧重重点、难点教学,忽视语言学基础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周密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只能停留在可数的几次作业上,即使是讲解作业也常常以贴答案或精选典型实例讲解草草解决。即便如此,课程经常还处在赶进度状态(如词汇和语法部分),学生们也只能囫囵吞枣,对概念、定义似懂非懂,基础不扎实,一触及具体语言实例分析,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不知如何下手或应付了事,这样不仅不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经常处在半知半解的状态下,而汉语的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汉语的学习经常是一环扣一环的,这样造成的不良循环,使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难以较好完成,还影响学生对语言学后续课程的学习。

目前,现代汉语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通过分析练习达到巩固课堂讲授内容的目的,课堂讲授一般要占总课时量的70%-90%。这种方法使用较为普遍。一种则是只讲授基本原因,布置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原理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实践又促进学生提高这种能力。后一种方法更为先进,但它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分析思辨能力的基础上,这对现在刚从中学走入大学的大多数大一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也易使他们产生厌烦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前一种就显得稳妥得多。总的来看,目前这两种方法都还是很好地完成了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任务,但对课堂之外的空间都重视不够。

我们认为,除了紧张的课堂学习,大学生课后的语言学习也是很关键的。相对于广泛的文学阅读而言,大学生课余主动学习或关注语言学的时间是很少的。往往一个学期可以阅读几本或十几本文学作品,却很难看完一部语言学专著,图书馆中语言学方面的杂志、报刊也少有人问津。即使有些愿意学习的,也只是通过课余语言学专著和语言学类期刊杂志了解语言学的发展动态,很少参与实践活动,或者说不知道如何去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可以说除了课后布置的练习外,学生几乎没有实践能力的机会,而且这种课后练习往往还处在被动的应付之中,即为了完成作业才上图书馆查阅一些资料。

2 将调查法应用于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之中

调查法是对某一社会现象通过访问、座谈、测验或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调查指标,以达到分析、研究的目的。调查法在汉语言文字学科中应用的比较成功的是在汉语方言研究方面。自1924年北京大学成立语言调查会,开始运用现代汉语言调查方法进行方言调查,至今已有80个年头了。这期间从1928年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方言调查著作――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出版以来,陆续出版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汉语方言的专著,如《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48)、《云南方言调查报告》(1968)、《湖南方言调查报告》(1974)、《四川方言调查报告》(1984)、《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1987、1988、1990)、《云南方言志》(1989)、《闽语研究》(1991)等,乃至一些只是记录、描写一县一市一村一镇方言土语的研究专著。调查法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成果是引人注目的。

近几年来,调查法的应用已不局限在汉语方言语音上,还涉及方言词汇、语法;其次,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数理统计语言学等新兴语言学科的兴起,为调查法在汉语文字学研究中的广泛运用打开了大门。我们认为将调查法应用于现代汉语教学,是提高现代汉语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首先,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调查法在汉语言学研究中都已成熟,完全适宜而且能够为现代汉语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语料。其次,调查法运用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只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它可以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经验和素材,其本质还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语言现象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目、或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置调查研究专题,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会选择、判断解释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的积极欲望。这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接近生活实际,让生活中活生生的语料去激发学生分析研究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基础知识,以满足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需要,从而提高实践能力。这时这种学习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边探索边学习边积累,弥补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以课外促课内,提高学习效率。

3 现代汉语教学如何应用调查法

3.1 注意与方言调查的区别

应用于现代汉语教学的调查法,其调查的目的、范围,都不同于方言调查。方言调查的目的是对某一地区或民族的语言进行诘音、词汇、语法全方面的记录,达到描写、分析和比较目的。其调查的范围一般设定为某一特定的地域,和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而应用于现代汉语教学的调查法,则是以收集语料,应用课堂所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达到更好地消化课堂教学内容为目的的,对大一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问题,其调查范围会随着调查的目的、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有时甚至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家长,对调查对象的选择没有很高的要求。

3.2 注意把握语言调查的原则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学习理论很薄弱,自主的调查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无法自己设计调查的内容,也缺乏调查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先讲清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讲深讲透。课堂中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是调查的实战培训。这种练习也可以先从同学之间的相互调查开始,先使他们有所发现,进而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简单讨论或是写一些评论性的总结,几句话或是体会都可以,主要是激励他们去发现问题,有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才会将问题带入课堂,引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那些亲身体会也可以作为课堂例证的有力补充,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很快地应用到实践中,让他们领略现代汉语课程学以致用的实质。因而调查的原则应把握:①重过程,即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成果。调查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其本质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并获取知识,积累语料;②重体验,即让学生自主参与调查分析研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渐形成在日常生活中乐于观察、捕捉,并分析和研究语言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③重参与,即强调学生集中参与,相互探讨、相互促进;④重思考,即注重学生对语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培养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发现自方言语法使用调查、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3 注意语言调查形式的多样化

语言调查的内容可以涉及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示等方面,也可以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学生们关注的角度入手,如规范用字调查、语音规范调查、方言词汇使用调查,招牌店名用字调查、中小学生错别字调查等。调查的时间主要是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周末或节假日,可以组织3-5人的小组,分区调查,如进行招牌店名的用字调查时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城区、近郊、远郊、县城的不同情况,各小组讨论后写出总结报告;也可以个人进行家族内方言词汇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调查报告的设计要简洁,一般分为两个部分,调查内容和调查总结。调查内容必须详细记录调查的时间、地点、被调查人的具体情况;调查总结包括调查的心得、遇到的问题、自己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今后学习方向。对指导教师而言,应强调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理论性,防止学生将之作为个人调查;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建议,引导他们认真细致地完成调查。当然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主设计调查内容,调查报告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

总之,调查法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在他们丰富的感性认识下,主动构建起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基本认识,并把认识应用到本学科和语言学后续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并为将来从事语言学教学和研究积累丰富的材料。课外的语言调查既能培养兴趣又能培养基本技能,变课堂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又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2002.

[2]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 现代汉语(重排本)[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04.

第9篇

项目调研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种。

项目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项目调查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它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以及其他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或其他担任专门职务的人员。因此,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准确分析调查结果,明确给出调查结论,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

一、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二、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利用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四、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第10篇

关于调查报告,考生应主要掌握调查报告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写作要求。其中,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结构形式、表达方式是考点。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它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二、方法指导

针对调查报告文体的特点,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锁定开头,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主要对象、内容。通常在调查报告的开头会有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借以提示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于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2.关注主体,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中心,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安排上一般采用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如果是按照调查的顺序、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就是纵式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比较简单,适合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特点是内容连贯,结构条理清晰。

如果把调查的内容分几个部分来加以叙述和说明,那么这种结构就是横式结构。它是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来表述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层次较多的报告内容。

如果是把两个不同对象对比来写,那么这种结构形式就是对比结构。这种结构形式让人们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

调查报告在结构安排上,不管采用什么结构形式,都要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便于更好地表现主题。

3.筛选调查者收集或总结的重要数据,精读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精确的数字是用来直接说明观点的,可以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统计数字说明观点,精确性较强,且有明确的目的性。

4.整合文中的信息,注意调查报告中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不论是一个材料还是几个材料,我们都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注意材料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说明观点的。

调查报告在材料运用过程中,有的是先摆材料后提出观点,有的是先提出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

5.鉴赏评价,明确调查报告的主要倾向及产生的影响。报告的内容针对性极强,它往往是作者观点态度的再现,又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影响面很大。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尤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要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把握落实到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等。

6.探究感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在阅读过程中要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析其在当前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技巧点拨

1.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点。

基本原则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紧扣题干要求,抓住文章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结合起来,提炼出全面、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巧妙利用文中的重要语句。

要从原文筛选信息来答题。答题时应抓住文中一些重要的语句进行有效的提取、重组,尽量用文中的话回答问题。

3.回读原文,整合相关信息,全面总结,分条加以陈述。答题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力求全面,有条理。

阅读训练一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莘莘学子,四年寒窗,走出校园,就业情况如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四川在线人才网开展了此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42.86%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找到工作。第一个工作机会主要来自于招聘会和亲友介绍/学校推荐的学生,各占了31.67%,第一个工作机会来自于招聘报纸和招聘网站的学生各占9.17%和10%,来自于学校的就业信息的占14.17%。大部分大学生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都偏向于国营单位和私营民营企业,分别占38.05%和47.79%,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只有7.96%,在合资企业工作的只有6.19%。高校统计就业率的时间应该是在学生即将离校之际,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找到工作,但从调查数据来看,跟我们这几年众所周知的高就业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看来,各高校的就业率数字值得让人深思了。

调查显示,毕业后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专业与工作有一定联系、专业与工作无关的人数较为平均,分别占31.3%、34.78%、33.91%。64.3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主要是素质的提高,13.04%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很有帮助,22.6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对工作没有帮助。43.1%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对就业有一定影响,24.14%认为影响很大,28.45%认为影响不大,主要看个人能力,4.31%认为没有影响。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为了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在工作上没有做过多的选择。能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是件好事,能够学以致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种职业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定位在某一职业方向,而应在有一个工作内容核心的前提下掌握多方面技能。

虽然大学生在经历或长或短的求职过程后都能就业,但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资较低成为普遍现象。64.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资都在1000元以下,经过一至两年的奋斗与磨练,41.03%的大学生目前工资在1000元至2000元,还有29.91%的大学生工资仍在1000元以下。大部分大学生跳槽是因为薪资太低,占43.01%,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占31.18%。49.96%的大学生对目前工作情况满意度一般,不太满意的为26.09%,非常不满意的为16.52%,很满意的只有10.43%。大学生在两年内获得职位上升的机会不大,66.67%的人目前为一般职员,22.22%的毕业生目前为一般管理人员。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阅读文章的开头部分,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在数据材料的运用上,本文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文章,作简要的分析。

3.文中第三自然段分别就大学生“所学知识”“专业”对就业之影响的看法进行了说明,为什么?

4.文章针对的是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为什么最后一段写到了大学生工资数额?

5.由于时代的进步,人才观念在不断演进,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已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工作包分配已成为了历史。请结合本文,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阅读训练二

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省,农业生产人口严重过剩,而煤炭资源丰富,土地比较瘠薄,所以一度将煤炭业作为自己的支柱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量的农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汾西矿务局等国有企业的三巨头,下设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窑收罗了附近大量的农民就业,从事煤炭的采挖和运输,因此,煤炭业为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前期开采计划性差,加上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原煤的销售量便直线下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的项目、企业还没有建立,因此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然而土地的状况没有很大改观,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乡――平遥的东部、南部地区,针对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展开了调查,发现了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来形容我们晋中地区(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地)一点都不为过。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平遥县大部分地区滴雨未落。这其间正是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干枯变黄,甚至枯死。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前期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付诸东流,只好忍痛花钱买水灌溉施肥。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讲。调查后我做了如下计算:一季庄稼,至少灌溉两次才能成熟,费用为14元每小时,一般情况下每亩一次要灌溉4小时。这样,每亩花去水费115元左右。另外,每亩需化肥约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虫灾时,农药每亩花费约25元,每亩地总共合计花180元。如将所得产品拿出销售,如大豆亩产约150公斤,每公斤约2元左右,所得不过300元。去除耕地费、种子费、运输费、农业税等,进农民腰包的不超过30元。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这些年林业发展很快(主要是果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红星、金光、国光、富士等老品种,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6月15日,我县三分之一的地区遭受冰雹袭击。严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秆,较轻的地区,果实也遭受“创伤”。8月初,冰雹再次来袭,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发展果树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

当然,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岳壁乡,两项技术的推广率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山西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中平遥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女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煤炭业为山西省解决农业过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什么作者又说“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2.在调查中,作者认为困扰农民的两大因素是什么?

3.在介绍天灾时,作者主要是通过数字进行说明的,为什么?

4.面对作者的调查,可以看出农民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但在文章的后面作者为什么却说“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

5.“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根据你对农民生活状况的了解,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如何展望农民的未来呢?

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调查报告》

阅读训练一:

1.开头部分对文章内容作了简要的说明,直接明确调查的内容是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它不仅提示了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对调查内容形成了一个总的印象,而且为读者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提供了依据。

2.本文的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充分体现了调查报告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作者分项说明,一方面显示了大学生对待“所学知识”“专业”的态度,另一方面突出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求大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还须掌握多方面技能。

4.说明大学生就业情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薪水低是普遍现象。也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个人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5.我国高等教育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教育与人们的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现今,是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大学生不再仅凭一张文凭就能鲜花簇拥地生存在职场,而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规划自身,发展和完善自己,通过取得社会公认的成就,才能让自己的优势在职场中慢慢体现。

阅读训练二:

1.因为前期煤炭开采计划性差,又有不法小煤窑的滥采滥挖,致使煤炭资源日益匮乏,原煤的销售量直线下降,煤炭业的发展严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岗,临时工、合同工返家务农,农民的队伍便这样扩大了。而土地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大改观,因此人口过剩的问题又重新严重起来。

2.一是天灾,主要是干旱和冰雹;二是人为因素。

3.通过数字比较,说明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由于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仅能够自己消费,根本无节余去换钱。

4.农民生活是很辛苦的,收入太少让他们无法过上满意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们不停歇地劳作,但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比例使得农民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这是现状。但农民并不甘于沿着老路走下去,而是在这种发展的大环境中逐渐地自强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就是明证,农民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第11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正在发生内在的变革。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教育部,2001)。《标准》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强调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将课外活动引入初中英语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本文就英语课外活动教学案例谈点粗浅的体会,以求教于同行。

·设计背影:

八年级下学期以后,随着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可以接受一些社会调查任务,通过他们与社会的接触,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教师提供的小资料或是教材课文JEFC Book Ⅲ Unit 3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Unit 11 Planting Trees),在实践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有关问题的办法,并且用英语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出来。

(3)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列举周围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与个人调查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调查周围环境情况

可根据学生所在社区、兴趣小组或是个人意愿,将活动成员分为4-5组,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并作好记录,每小组选派1-2名代表向大家介绍各小组的调查情况。(可以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有关英文材料)如:我们的团队有:名称(Name),小队长(Squad Leader),个人调查记录 。

(2)了解调查对象对环境、人、动物和植物的危害

由于每组调查对象的不同、决定了调查报告形式的多样性。该环节学生的自主性特别强、也乐于被他们所接受,所以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有学生问——“白色垃圾”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一些地方能见到它们?对环境、人、动植物有何危害?知道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还有同学自己设计了调查表:

虽然该表略显稚嫩,但是为后面的用英语整理结果,进行口语汇报、讨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汇总各小组调查成果,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

该环节重点突出了“做中学”、用英语做事情。各小组成员首先逐次口头汇报调查报告,组内进行初步的交流。在每小组理清思路后,写出小组报告,并推选一名报告人与其他各组代表进行陈述和交流讨论。

·活动小结

通过学生交上来的调查报告,笔者感到欣慰。在他们的活动体会中,见到了许多这样的句子:

Extra?鄄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English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our English study.

All these activities will make our oral English more fluent.

I was very much impressed by it.

新课程、新标准、新尝试。这以任务活动为模式的课外活动教学自然有它的局限性,需结合教学实际去辩证地接受和运用。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研究:

(1)活动成效受区域差异、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3)英语课外活动的教学评价问题。

综上所述,将课外活动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选择任务型模式于教学的始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要提倡课堂研究,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进一步朝着教学艺术化的高水平、高境界迈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英、黄艳明 《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Leech ,G.Priciples of Pragmatics [M]. England:Longman,1983

[4]袁桂林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张建伟,陈琦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第12篇

社会学学者对高中生社会调查的方法指导

唐文馨

 

(昆明市第一中学  云南省昆明市  650022) 

摘要:你想通过自己探寻社会现象下的本质吗?你想满足自己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好奇心吗?你想了解一份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是怎样形成的吗?通过一位社会学学者与一名高中生的交流,或许能为你打开思路,获得启发。

关键词:社会学学者  高中生 社会调查 方法指导

我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对我生活的社会有所了解,渐渐明白一个社会是怎样构架的,社会中的人是怎样生存的,人的行为又是怎样影响社会的运作的;但是,在我了解得更多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我疑惑、使我产生好奇的社会现象,比如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为什么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会越来越少?为什么总有一部分人无视规则的存在?而现在的我并不能用我现有的知识去解释它们,并不能用我现有的能力去改变它们,所以我希望能做些社会调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解释这些现象,甚至去做一些微小的改变,这些都是我进行社会调查的动力。当我慢慢摸索着前进的时候,我有幸向一名社会学学者请教,她带给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更加明确了我的目标,并希望一直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

学生: 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唐文馨(以下简称学生)

指导老师:社会人类学学者、大学教授 夏冬华老师(以下简称夏老师);

学生:夏冬华老师,您好!我是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我叫唐文馨。我了解到您是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学者,有丰富的社会学研究经验,今天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高中生应该怎样做社会调查?在这之前我想请问夏老师,您愿意和我分享一下您的人生经历吗?

夏老师: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公共关系,大学毕业以后,我先是在NGO(非政府机构)工作 ,主要做一些公益的事情,我有四年的时间在一些贫穷的农村做扶贫的工作,后来有两年到国外读书,回国后一直做社会学研究,通过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健康问题。

学生:什么叫社会学?

夏老师:简而言之就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社会学是一个总的范畴,它又分为几类,如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人类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变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的经济状况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社会学就是研究一个社会的架构。我研究的领域是社会人类学。

学生:社会人类学是指研究社会上的人的行为的学科?

夏老师:社会人类学就是观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我给你举个例子,在明朝的时候,一位舞者很受一位皇帝的青睐,而那个舞者又有一双特别小的脚,所以当时天下的女人都认为小脚是美的,为了获得小脚,人们就开始人为的裹脚,把大脚变小,裹脚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三寸金莲才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观,这是当时的一种文化,但这种文化却导致了很多疾病和健康问题,而这样的健康问题并不是来自于自然的生老病死,而是来自于当时文化的影响。这样的事情只是古时候才有吗?其实现代也有,现代的我们认为高鼻梁、胸部丰满才美,现代人为了这样的时尚,会通过整容来改变自己,但是整容会带来很多的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不是由于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的影响,而是因为这种文化产生的。这些健康问题产生后,医疗工作者解决的是健康问题的标,不是这个问题的本,但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想到的是:需要改变这种文化,要让大家觉得平胸也是美的、矮鼻梁也是美的,无论长成什么样子,人体就是美的。所以人类学要从文化去改变大家,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健康问题,这才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学生:之前您提到您曾经工作了四年,然后又去读书,为什么会想到再去读书呢?

夏老师:我做扶贫工作好几年,常常到边远的农村工作,慢慢在工作中我觉得有很多问题是无法回答自己的,比如说我常常听到以人为本、赋权等等,但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为什么在工作中赋权。所以当我工作了四年后,我觉得是时候去充电,去解答我的疑惑,然后就去国外读研究生,学习的是健康与社会科学,两年后回国,全方位从事关于艾滋病的工作,现在从事关于结核病研究的工作,同时也在大学授课。

学生:谢谢夏老师愿意与我分享您的人生经历。那下面我想请教夏老师,高中生想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做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 ,应该怎么做呢?

夏老师:社会调查,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你在社会上发现的、或你好奇的、关心的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或一个社会现象来做一个调查。首先要确定你对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感兴趣,同时也想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你就可以通过调查来对这个问题了解得更深或更广。现在对你来说,有没有一个或几个社会现象是你感兴趣的?

学生:可能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吧。

夏老师:做社会调查,对这件事的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要有好奇心才做得下去,才会乐在其中,如果纯粹当作一个作业来做的话,就会感到无聊。比如说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对学习压力的抱怨,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就可以成为一个调查的题目。

学生:那么做社会调查有些什么方法呢?

夏老师:做社会学调查有很多方法,如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访谈等等。文献检索就是查看他人如何进行同样主题的社会调查的;问卷调查就是设计一个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收回进行分析;访谈是列几个问题,访谈特定的对象,分析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学生:嗯,方法知道了,怎样开始做呢?

夏老师:在做调查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文献检索,就是查看他人如何进行同样主题的社会调查。开始做的时候,你能先看懂别人的调研报告,你能够理解调研的过程,或是你能设计一个问卷调查,能去做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访谈,就已经很好了。

学生:那么,有没有什么问题是别人很少研究或者没有研究过的呢?

夏老师:你现在还在学习阶段,不一定要去求新求变,你只要能够开始做,即便你的社会调查的题目和别人的一模一样,你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我明白了,文献检索的目的是让我更加明确我的主题,帮助我更好的了解要做的社会调查。

夏老师:对,当你确定了调查的题目以后,你还需要确定调查方法,你可以选择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小组访谈、电话访谈等等方法来进行调查。

学生:嗯,我想,确定了调查的方法,然后就可以进行调查了,在做问卷调查或访谈时都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夏老师:每一种调查方法在使用中都有应该注意的事项,如果你选择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你要注意:1.首先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2.问题设计要规范、准确、易懂3.问卷语言措辞选择得当4.卷首有背景介绍,结束时要有感谢语。如果使用的是访谈的方式,需要注意:1.访谈前拟好提纲 2.访谈时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3.确保不同的受访者都访谈同样的问题等等。

学生:完成调查之后又应该怎么做呢?

夏老师: 完成调查之后就进行分析,分析就是找出共性,通过收集到的资料找出相同点,然后推出你的结论。比如“关于高中生学习压力的调查”这个具体的问题,你要通过调查去发现是那些具体的因素导致了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第一个受访者可能说有五个因素,第二个受访者的因素有八个,第三个受访者只有三个因素。你要在这不同的受访者的回答中找到相同的因素,这几个因素就成为你最后的结论。

学生:那之后就应该写调查报告了吧,调查报告又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夏老师:对于高中生来说,调查报告不需要太长。调查报告首先要写背景,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要做这个调查,你想通过这个调查知道些什么。背景介绍完成后,就是你的调查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想通过调查发现哪几个具体的因素使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增加,然后再介绍调查方法,你是通过哪种方法来了解情况的,还要解释一共多少个人参与了调查,比如有20个人参加调查,这20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全部都是学生吗?男生多少?女生多少(因为他们的性别可能导致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学习好的、学习中等的、学习较差的各占多少?判断学习好、中、差的标准是什么?这些细节都会影响你报告的可信度。然后再写你的发现,也叫“主要发现”,就是通过调查主要发现了什么,也称为结论。核心的几个因素写完后,可能有某一个或两个因素提到的人比较少,但是提得很特别,或者你觉得他提到的某一个因素会成为一个趋势,你也应该单独在你的报告中写出来。

学生:这些写完之后还需要一个总结,对吗?

夏老师:是的,最后还应该有一个总结,你的这篇报告就差不多了。

学生:通过夏老师的讲解,我对社会调查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我想还是要通过实践才知道应该怎么做。

夏老师:你现在对整个流程还不熟悉,做完一遍之后再回头看就觉得很清楚了,然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这种思维才会越来越清晰。

学生:谢谢夏老师,今天我学会了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帮助!这些方法会指导我怎样开始做社会调查,并帮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谢谢!

通过一位社会学学者的指导,对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注意事项和流程总结如下:

1、做社会调查,调查的不仅仅是某一社会现象的表面,更有探究到它的本质和核心,这才是做社会调查的终极目标。

2、在做社会调查之前应做好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和学习。

3、社会调查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查以往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献资料选择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或访谈整理已获得资料分析调查结果(找共性)写调查报告:①背景②目标③列举方法④发现结果⑤总结修改完善调查报告完成。

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正在实践社会调查活动的同学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