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教材辅导书

高中教材辅导书

时间:2022-06-08 13:2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教材辅导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教材辅导书

第1篇

一、教师方面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

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教师应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异,用新的知识和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中加强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模型,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转变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取得多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眼界。

4.重视习题教学,活化概念规律的巩固。

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规律,应用自如,还必须通过活而精的习题训练,让学生多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深化所学知识,才能实现。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是否灵活、熟练。在解题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方面

1.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物理来源于现实生活,物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应在课外多动手做一些器材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利用自己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一盏电灯或开关,或分析某一简单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在课堂上学生要大胆说出自己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另外,学生应多看课外书和关于科技方面的电视节目和报纸,如《走近科学》《环球军事》等。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的习惯。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做到有目的地听课,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时不妨看看辅导书上有关栏目和知识点的要求,将课后的习题试着做做看,这样也能起到检测预习的作用。上课时要及时做好笔记,尤其是记下自己有收获的要点。下课后要及时巩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及早、多次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点。最好是将当天笔记上的例题再独立做一遍。

3.认真对待作业及平时的考试订正。

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为基础,务必独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不懂要多问,在学习上要发扬务实的作风。考试后认真听教师分析试卷,做好笔记,在扣分的地方随手做好错误分析,同时准备一个错题本,将错题用自己的思路订正一遍,如果仍不会可以参照上课记下的笔记,力争弄懂,在有空的时候再看看。

4.精选一本辅导书。

一本好的辅导书如同一位无声的老师,那么怎样选择和使用辅导书?第一,资料在精不在多,最好买正版的,同学之间可以买不同的书,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借阅看。第二,辅导书课后习题最好配有详细的解答过程,这样可以了解自己出错的地方。不过即使有答案也不要盲目相信,当自己不确定时,最好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并且向他们讲清自己的分析过程,让他们帮助找出错误的地方。第三,对于书上的知识点的分析要自己先思考,先理解。对于例题部分要先做一遍,如果自己的解法与书上的一致,表示该知识点已掌握;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对了,就写在旁边。

5.经常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将笔记上的例题进行归类总结,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并可以减少重复同样类型题目的练习,使得自己解题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6.考试时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第2篇

【文章摘要】

艺术类图书作为图书出版的一个类别,其产品结构包括艺术书籍、艺术教材等。文章主要从艺术书籍、艺术教材的出版现状、市场容量及出版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艺术类图书出版的总体市场概况、发展前景与出版问题,并从规范意识、精品意识、人才意识及数字化意识等方向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开拓艺术图书市场的发展领域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

艺术图书出版;艺术书籍;艺术教材;现状;特点;发展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更好地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新闻出版产业进行了实质性的体制改革,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创新业态及战略发展空间逐步拓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不断提升。新闻出版产业作为资源消耗低、产业链条长、发展领域广的文化产业的一个类别,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中凸显出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如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568.6亿元,较2010年增长17.7%;增加值4021.6亿元,增长14.8%,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9%(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我们选取2009―2011年期间新闻出版产业各项经济指标数据(见表1所示),来观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增长速度。

说明:资产总额、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均未包括数字出版。

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从表1中可以看到,新闻出版产业,从行业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整体质量与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1 图书出版的现状与产品结构

1.1 图书出版现状

图书出版作为新闻出版产业中的一个主要类别,与新闻出版产业主要类别的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进行比较,发展状况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选取2011年新闻出版业主要类别出版物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来反映出图书出版物与各类别出版物的整体概况与发展现状(见表2所示):

说明:未包括数字出版、 复制、 出版物及版权输出、引进。

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到,在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中,图书的品种最多,其后依次为录像制品、录音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期刊,报纸最少;图书出版与报纸出版在总印张、定价总金额、增加值、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中都占据主要地位;电子出版物作为新兴类别,相对传统纸质出版,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1.2 图书出版的产品结构

新闻出版业各类别出版物,都有着不同的产品结构。作为新闻出版业主要类别的图书出版,其产品结构主要包括:书籍、教材与图片三大类。

书籍指的是使用中国标准书号或统一书号,但不属于课本和图片的出版物,包括:“社会科学总类、哲学类、政治、法律类、经济类、文学类、艺术类、文化教育类、.医学类、农业科学类、交通运输类、综合性图书等22类出版物”。教材指的是使用中国标准书号或统一书号的教材及教材习题解答等书籍,包括:中学、小学、中专、技校、职校、大专以上高等教育机构及其他学校;图片等指的是各种印刷图片、绘画单片、折页及附录等。

本文选取2011年图书出版不同产品结构的一些指标数据,制作出表3,以更好地分析目前图书出版各产品结构的发行现状:

数据来源: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书籍在图书结构中,无论是品种、定价总金额等方面都占据较大的比重,其品种数量占图书的78.6%,总印数占图书的54.8%,定价总金额占68.3%,均位居第一;其次是教材,位居第二。将2011年全国书籍和教材合计起来,分别占到图书品种的99.8%、总印数的99.9%、接近总印张的100.0%和定价总金额的99.9%。

2 艺术类图书的出版类别与出版现状

2.1 艺术类图书的出版类别

艺术类图书作为图书出版单位中的一个类别,其产品结构同样包括:艺术书籍、艺术教材与艺术图片。

1)艺术书籍:包括艺术专著、艺术画册、舞蹈音乐书籍、艺术设计专业书籍、艺术欣赏书籍、艺术课程辅导书籍(针对大学、大专、中专等艺术教学课程所编写的辅导书籍)、高考辅导书籍(针对各高校专业与考题方向所编写的辅导书籍)等;

2)艺术教材:包括中小学义务美术与音乐等艺术教材;普通大学、大专、中专等艺术教材;成人及函授大学、大专业余艺术教育教材;研究生教材。

3)艺术图片:包括绘画印刷品、年画、美术画片、摄影图片等。

2.2 我国艺术图书的出版现状

笔者从艺术类图书的三个类别:艺术书籍、艺术教材与艺术图片的出版概况来分析目前我国艺术图书的出版现状:

2.2.1 我国艺术类书籍的出版种类与出版概况

有关艺术方面的书籍主要分为:表演艺术、视听艺术、视觉表现三大类艺术书籍。

表演艺术书籍:有关音乐(声乐、器乐)、表演、播音主持等方面的书籍;视听艺术书籍:有关歌剧、戏剧、电影等方面的书籍;视觉表现艺术书籍:有关画册、艺术设计、书法、艺术教育理论、艺术欣赏等方面的书籍;其中“画册包括:素描,油画,雕塑,壁画,版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蛋彩画等;艺术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艺术设计、会展设计”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书籍的出版得到快速发展。如:2011年在使用中国标准书号的22类出版物中,艺术类书籍印数为17468万册(张),占总印数的2.27%;艺术类书籍印张为1254779千印张,占总印张的1.98%;艺术类书籍与2010年相比,种数增长18.10%(初版增长11.14%),总印数增长24.91%,总印张增长26.94%,总定价增长28.21%”。

本文依据新闻总署的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的统计数字,选取近五年的艺术书籍出版数据,可以看到我国艺术书籍出版的出版现状(见表4):

数据来源: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信息2007――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

http:///govpublic/1003.shtml

2.2.2 我国艺术教材的市场容量及出版概况:

我国艺术类教材市场主要集中在艺术基础教育与艺术类高等教育方面,主要包括:普通小学、中学、高中的美术、音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教材;普通本、专科艺术类教材;成人本、专科艺术类教材;文学艺术类研究生教材等。可见,我国艺术类教材的市场容量与学生的在校学生数密切相关。为此,通过2011年我国普通小学、中学、高中在校学生数及高等教育艺术类在校学生数,能看出目前我国艺术教材的整体市场容量(见表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

3 不同类别艺术图书出版的市场特点

3.1 艺术书籍的出版特点

近年来,艺术书籍的出版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艺术品种与艺术专业种类的数量剧增。但在这种繁荣的背景下,一部分出版机构从逐利的角度,还有一部分人从职称评定的现实方面出发,对艺术专业书籍的专业质量与精品意识,还是有着功利化、平庸化的一些情况出现。因而,各种类艺术书籍(视觉表现、表演艺术、视听艺术三大类)从出版评价标准、艺术学术规范以及专业艺术书籍的编写、编辑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出版特点。

对于表演艺术、视听艺术、视觉表现三大类艺术书籍,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性。另外,对于画册、艺术设计、艺术摄影等视觉艺术书籍,要有高清晰度的画面与准确的色彩还原度。在版式编排设计上要注重变化与对比,不落俗套,具有一流水平的专业内容。

3.2 艺术教材的出版特点

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材编写,应该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大纲,应体现出艺术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标准、基本理念及艺术价值。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整合发展,中小学艺术教材的编写已经逐渐走向美术、音乐与舞蹈等多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以形成美好的审美情感、审美观与基本艺术素养。

相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材来说,艺术类高等教育教材编写则有着比较宽松的出版环境与自主出版空间,此类教材目前受政府引导,但已经由出版社和院校主导决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国家级及省级规划教材,如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其申请与审批则非常严格。 高等教育阶段的艺术教材,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从基本概念、原理人手,注重内容以实践的联系度,要以专业表现与实践运用为导向。

4 艺术图书出版中的问题

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与艺术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艺术图书出版的日趋旺盛。但在这种艺术图书繁荣的市场背景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图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状况,以帮助进一步探讨艺术图书的良性发展空间:

4.1 艺术图书市场不规范,产品同质化现象强,结构协调失衡

现在有很多艺术图书往往以商业利益为主,一味迎合市场的需要,另外也存在一些作者频繁参与各种艺术书籍与教材的编写,这些造成了艺术图书市场的出版现状混乱,艺术图书选题与内容的同质化。目前,艺术图书市场资源分散,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产业结构整体规范较差,结构协调失衡,恶性竞争压力大等现象,这种现象造成许多出版机构处于一种发展不均衡及亏损的状态,使得艺术图书库存也逐渐增大,成为资产质量不断下降的不良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出版费用及出版资源。

4.2 艺术书籍的评价标准体系缺失,专业品质有待提高,创新能力不足

艺术书籍的品质,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作者队伍及专业编辑力量。由于现在许多出版社在艺术书籍出版时往往依赖某些专家,没有建立起完善、多层次、国际化的艺术专业作者队伍,造成了艺术作者队伍资源稀缺,结构比较单一。另外,当前艺术图书学术研究比较浮躁,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与标准缺失,且缺乏具有较强艺术学识水平与鉴赏力的专业编辑,加上出版社往往更多关注发行数量与经济效益,这一切都使得艺术书籍的水准差异较大,市场生命周期较短,降低了艺术图书出版的专业质量、独创性与含金量。还有,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艺术图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丰富多彩,应该更注重创新能力,注重结合新的载体来搭载不同的内容,以进一步拓展艺术图书市场的发展空间。

4.3 艺术教材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系统化不够强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期,高校艺术教材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厚度,能够率先反映学术界的研究动态,促进艺术教材出版领域的教师作者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高等艺术学校的教材,在编写中,更应与社会艺术实践有一定的联系与结合。目前,高校艺术教材对于一般性专业理论有系统的阐述,但理论与社会实践需求、实践运用有一定的脱节性,需要更务实的艺术指导,需要把握艺术最新动态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等实践案例与运用表现,应系统化地将各艺术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开阔的艺术思维。

【参考文献】

[1]柳斌杰:《以时不我待精神引领产业大发展》[EB/OL].中国新闻网,[2010―01―06],

http:///cul/news/2010/01-06/2055851.shtml

[2]蒋建国:《新闻出版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EB/OL].东方网,[2012―11―11],

[3]《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公报,[2010―09―07],

http:///govpublic/60.shtml

[4]《艺术展览》[EB/OL].百度百科网,[2010―1―18]

[5]《什么是美术》[EB/OL].百度文库网

[6]《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EB/OL].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信息,[2012―07―12]

[7]张乔:《综合的艺术史及其写作要素―解析和》[J].艺术教育, 2012,01 ,32―33页

[8]张乔:《综合的艺术史及其写作要素―解析和》[J].艺术教育, 2012,01,32―33页

[9]水明:《数字出版中的新媒体艺术语言》[J].西北美术,2010,01,18―19页

[10]孟耀:《高校学报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8,04,112―114页

[11]郭丽杰:《网络环境下馆藏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3,06,32―33页

[12]郑丽娟:《从电子出版物的特点看其发展》[J].绥化师专学报,第21卷第3期,2001,09, 134―135页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作业设计;优缺之处

虽然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国提倡学生自主全面发展,但是国民素质一日未得到提高,应试教育制度一朝未得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在原有的教育方法主干上进行小范围的改变创新,以最大程度上响应国家号召。作业的布置就是其中一项重点创新内容。然而据笔者亲身经历,诸多高中英语教师的作业设计上仍存在重大问题。

1作业设计所走的歧路

全球化到来的今天,一线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中常常可见外国友人的身影,但是全日制的教育让学生只能在学校的围墙之中学习着打印在教材上的英文,或许条件好些的学校能请来外教进行面对面交流,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到的仍然是国内的英语教师。并且处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身为教师的我们,只能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刷题”,今天一本练习册,明天一张试卷。这不仅容易让学生身心疲惫,并且在如此高强度的作业量下,学生的英语成绩并没能得到提高。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如有的教师直接将同一单元的多套试卷下发给学生,罔顾其中诸多重复的题目,不仅没有达到量成质转变的教学效果,还促使学生心中产生厌烦之感。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辅导书籍的高质量,却未曾想过该辅导书籍是否合适本年级的学生,以造成物极必反的后果,学生在不断的高错误率的打击之下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可谓是得不偿失,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

2作业设计应走的正道

作业设计出现误区,我们理应想方设法去克服,去创新,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力,以下就是笔者在这些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历程中总结出来的作业设计策略。

2.1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高中英语教学生涯中,我们难免会遇见形形的学生,也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在传统教育中,作业设计的方法有一条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所有学生都是用着完全相同的时间写着完全相同的作业。这导致了一个死循环,若无特别的努力,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不会写作业或者只会很简单的内容,他们的成绩仍然差,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又容易因为作业太简单而达不到练习的效果,止步不前。为了使作业达到它所需要的效果,我们可以实行分步计划,即将作业的难易程度分成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给三个阶段的学生,将作业时间也分为三个阶段,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比如,在课堂上考一张较为简单的试卷,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考查同样内容的试卷,教师可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成绩一般的学生在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内完成,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两小时内完成,完成试卷的学生可在检查无误之后自行参考答案,并且深刻反思自己错误的原因。在顾全大局的情况下参考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以达到作业设计的最佳成效。

2.2拓展思维,趣味作业

随着新时代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技术等教学辅助工具的引入,学生的英语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的精彩并不足够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英语的魅力,想要促进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则需要对英语作业进行趣味设计,如举行英语小演讲、小辩论等,激发学生自主探测英语的兴趣。比如,在人教版英语教材中有一单元主题为Robots(机器人),笔者在讲述这一单元之后,并没有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文字作业,而是鼓励学生利用已有资源进行资源搜索,在下一个课堂展现给同学看,可以是以多人为小组,表演一段简短的英文话剧,也可以是以歌唱的形式唱出关于机器人的英文歌曲,还可以看一个关于机器人的英语电影或小说,为学生讲解故事内容或阅后感想,可谓多种形式任任君挑选。学生们听说不用再在题海中奋战,精神亢奋,积极准备,且在下堂课中表现精彩。这中作业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对英语口语方面的能力,还为学生拓展了视野,认识到英语的文化底蕴,使他们在日后的英语学习中更加主动认真。

2.3作业评价,认识自我

作业设计中仅仅有如何将作业设计的有趣有用尚未足够,在最后的阶段,身为英语教师我们还应该对英语作业的评价进行适当的创新,让学生不但能够写作业,还能够通过作业的评价获得真正能学习,会学习的技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以及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不断的自我认识中一步一步前进,走向学习英语的巅峰。在英语评价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三个部分。教师评价应当公平公正,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让学生在充满信心的同时还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产生骄傲之感。同学评价应适当采用,在时间较宽松的时候让学生打乱试卷互相批改,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同时认识到别人的优点自己的缺点。自我评价则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随时具有的,要求公正清晰,不自卑,不自负,以清晰理智的头脑看待自己。

3结语

作业的设计策略研究迫在眉睫,是所有高中英语教师都应当着手实践改善的方向。在实践中,我们或许会发现所做的作业设计难以实施,但是有困难才有突破,唯有坚持不懈,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作业感受,才能为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献上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聋校;高中数学;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266-02 一、分析聋校高中学数学成绩现状及原因

数学是聋校一门基础性学科,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需要系统的掌握各类公式、定理、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对于聋哑孩子来讲,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掌握知识的难度更大,而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学习,绝大多数聋生也想学好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成绩并不理想,尤其进入高中阶段,许多聋生难于理解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成绩一直不好,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几年我教聋校高中数学课,在教学中,针对这些聋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和调查,结果发现问题很严重。总结一下,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如下。

1.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聋生不重视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理解,对课本上的习题不屑一顾,一知半解,课后又不能主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恰恰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基本运算出错,进而影响数学成绩。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可是很多聋生不会听课,他们对教师强调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又没有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复习,学习没有主动性,做作业效率很低,必然导致成绩不好。

3.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许多聋生从小住校,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对老师很依赖。从低年级就养成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的习惯,没有掌握学习知识的主动权,缺乏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不会课前认真预习教材、课后好好复习教材,习惯于课堂上坐在教室听讲,遇到难题就等老师解决。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变得更加抽象起来,如果长期依赖老师,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连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日趋下降。长此下去,聋生就失去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不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寻求提高聋校高中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

针对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发现要提高聋生数学成绩,最重要的是调动聋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由于聋校学的是普通高中教材,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理念不适合聋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因此,教师就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并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择聋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由浅入深,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聋生实际情况;尽量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聋生生活实际,使聋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的体现。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多考虑聋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聋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兴趣,让聋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尽量使枯燥抽象的数学课变得富有情趣,从而提高聋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只有聋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成绩。

2.注重课堂教学实效。在摸清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前提下,根据高中教材和大纲要求,制订出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上课时准确掌握授课的时间,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考虑聋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注重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尽量注意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便于聋生理解。如讲映射时可举“我班有八名学生安排到八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的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进行铺垫。在上课时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作业安排难易适度,按聋生的特点降低教材难度,提高聋生的可接受性,增强聋生学习信心,教师平时加强督促、辅导和检查。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环节。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而且使聋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所以我首先向聋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消除聋生学习的恐惧心理,帮助聋生制订学习计划。其次,重点指导聋生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教育他们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并向聋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于数学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相适应,才能逐步提高数学成绩。

第5篇

一、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幂函数的分类问题(在幂函数中,由于指数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笔者曾在二届高一召开过学生座谈会,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笔者多次听了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二、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对策及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

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新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笔者实践,新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第6篇

关键词:数学成绩;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高一新生;对策;方法

许多初中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数学反而成为他们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这不仅仅在数学学科成绩上给了他们很大的打击,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物理、化学等其他的学科,从而大大地抑制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此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的函数,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反而感到困难,大多学生反映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造成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主要谈谈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一、高一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1、教材梯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幂函数的分类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幅度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许多学生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听懂,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总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大多学生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在初三时往往通过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等初放型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这样短期内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而这些方法对于高中数学学习是行不通的。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而大多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二、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对策及方法

1、高一新生应尽快地进行角色转变

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在学习上往往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而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严密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不懂就问,能学会举一反三,要求学生能主动的学习。对于刚进的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加强引导他们进行角色的转变,改变观念和在老师的指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尽快的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2、新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第7篇

【关键词】初中;高中;高一数学;衔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到今天已经进行到了第11个年头,此次课改无论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修订,都有着较大的变动。作者从参加工作以来,发现新课程下高一新生对数学课上的内容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不能够很快地适应高中数学课的学习,教学也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高一数学课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教师的今后教学工作起到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1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但要熟悉高中知识,还要了解初中教学内容

如今的课程改革,使得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内容删减了很多,甚至有很多原来要求重点掌握的知识在新课程里面不作要求,而这些内容当中,有很多是高中数学课应该具备的预备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时知识上的脱节。作为高一数学教师,应该对这一部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补救措施,很多一线数学教师提出了宝贵的经验,比如有些学校编写了《衔接教程》,在讲授高中数学课之前用几个学时的时间来集中讲授这部分的数学知识;还有些教师把需要补充的知识列出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进去。可以讲,无论是刚入学时的集中补充,还是在教学中的逐渐渗透,都在承认一个事实:在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中,存在一个知识的盲区,或者叫知识的灰色地带,这些知识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

数学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体,是凡有数学素养的人都知道,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培养数学能力,在锻炼数学能力的时候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因此,面对所谓的灰色地带,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要推卸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而要把这部分知识当做自己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来主动承担。对于这部分内容,一股脑地教给学生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比如韦达定理内容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韦达定理的灵活应用是初中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在义务阶段数学课教学内容里,弱化了这部分内容。很显然,这部分知识已经毫无疑问地作为补充知识纳入到高中数学的灰色地带里。我们试想,如果高中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讲授了韦达定理,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是很难培养灵活应用这个定理的能力,也就是说,这远远没有达到内容所要求的标准。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着重把这些知识融入到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当中去,有意识地安排习题课中的相关题目,在习题课中加以补充,对于重点的数学知识和重要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在不同的章节习题课中利用事先编好的题目反复讲练的方式,最终让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

2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的进度,把握教学的深度,帮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量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所以,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的心理,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在考试中就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到了高中以后,情况和初中完全不同。高中数学知识点多,学生需要训练的能力多,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多,这样,学生如果不能够学会独立学习,不能够脱离对教师的依赖,不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这也是很多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成绩好,高中成绩下滑的原因之一。

新课改后,高中数学的内容显然增加了许多,由原来的5册教材增加到现在的文科7册、理科8册教材,知识点也相应增加了很多。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另外,现在很多学校都力争三年的内容两年完成,剩下的一年做最后的高考复习,这样来讲,学校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努力压缩教学时间,使得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达不到应有的理解与训练,也就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期标准。

其实,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迫于高考指挥棒的引导,绝大多数学校不得不抢进度,为学生高考复习赢得更多的复习时间。这里我暂不谈这种做法的好与坏,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为刚入学的高一新生争取一些适应的时间,也就是说,抢进度不应该从高一入学就开始。况且,高中数学第一册函数部分是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作为高一数学教师,应该严格控制教学进度,适当降低授课的深度,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听懂听会,逐渐让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另外,面对刚刚入学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大胆地打破章节的限制,以知识点为主进行授课。应该把函数一章划分为十几个知识点,逐个突破,逐个讲透。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教师应该严格限制学生在学习函数内容时的练习题的质量。因为这章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每年的高考压轴题最后都要落在函数上面,现在市场上面的辅导书琳琅满目,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不负责任的编者把一些高考中的函数题写进高一辅导书里面,这必然会使得练习题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做起来吃力,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作为高一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选一些合适的题目来练习,逐渐树立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做练习

数学的学习是离不开习题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做题基础上的学习,可以讲只有在做题中才能训练能力,才能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初中数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甚至有些习题在课堂上跟老师一起完成。但到了高中,数学课堂基本上是满堂灌了,教师也在上演独角戏。究其原因,还是内容多、课时少、高考压力大……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中间产生了“听得懂,却不会做”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教师也显得无可奈何,他们也懂得做练习题的重要性,他们也明白课堂上做练习效果好的道理。但面对过多的高中数学知识和迫于巨大的高考压力,他们别无选择。由于课时量的限制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致使学生的学习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时,很多数学教师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高三总复习了。

不可否认,现在高中数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是被迫的,是出于无奈的选择。然而,在面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来讲,在他们还对高中生活充满好奇的时候,在他们还没有适应高中学习方式的时候,作为我们数学教师来讲,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为学生创造些适应学习的时间,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认为,在安排课程进度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减少高一上学期的任务量,把学生适应学习的过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来,让更多的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更好的适应数学学习。一旦教学任务减少,相应课时题目,也能够有时间做相应题目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培养能力之外,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新课改下的高中生,面对更多知识的学习,面对更加残酷的高考,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作为高一的数学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期,多花点时间让学生适应数学学习方式,掌握数学学习技巧,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习惯。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才会有兴趣的去学习,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问题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探索前人的数学思想,借以指导数学的进展,并预见数学的未来.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应用和趋势、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八个基本理念之一.而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国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数学史内容,并将“数学史选讲”专题编入选修内容中.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以来,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也努力尝试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有助于促进高中的数学史教育.

一、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中数学教师缺乏必要的数学史知识,无从谈起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对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普遍持欢迎态度.他们

认为数学史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爱国情操,对数学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偶尔进行数学史教学,甚至完全不进行数学史教学,学生获得数学史知识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对感兴趣的数学史自己阅读而得,造成学生对数学史知识的学习片面、匮乏.这主要是由于高中数学教师缺乏必要的数学史知识.据调查,目前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只掌握了教材中提到的数学史知识,对于那些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中国数学史知识还没有掌握,对外国的数学史知识了解得更少.例如,许多教师不知道世界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的出处,也有大部分教师不知道概率论的创始人.

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发现高中数学教师缺乏数学史知识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他们缺乏系统的数学史教育.现在高中数学教师的来源各不相同,大部分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从未系统学习过数学史知识,只有一部分年轻教师在大学时上过数学史选修课,但主要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学,掌握的数学史知识不够系统,在当了高中教师以后,受到有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的影响,也只重视课本上考试内容的学习和讲授,不会主动去学习数学史知识.

2.高中数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

新课程的实施向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也给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现实工作中,数学教师普遍感到教学任务繁重、要求高,但教学课时少.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能完成考试内容的教学,课堂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融入数学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也不乏课时少、任务重的客观因素.但从主观上讲,是由于教师对数学史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数学史只能被当作具体的知识来讲授,而没有把数学史与相关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更没有把数学史真正地融入数学教学,数学史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高中数学教师缺乏融入数学史的有效策略,无从下手

把数学史知识从书本带入课堂,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许多数学教师都认为数学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数学史,同时他们在教学中也不断尝试探索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是数学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许多教师对诸如能否在数学课堂中讲解数学史,如何讲授,如何使数学史对数学教学起到更大作用等问题感到难以捉摸,无从下手.例如,反映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关系的“韦达定理”是方程理论中的重要定理,但并不是韦达的主要贡献.韦达的主要成就在于符号代数、方程理论、三角学和几何学,韦达定理只是他的方程理论中的一个结果.而且后来人们将一元高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都叫韦达定理.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如果只介绍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会导致学生片面地认识韦达的主要成就和韦达定理.如果将韦达的所有贡献罗列讲解,并将高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呈现给学生是否可行?意义何在?效果如何?如何使学生全面有效地了解韦达定理产生的背景?

4.高考不涉及数学史内容,学生不重视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被称为“指挥棒”的高考仍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高考的影响下,我国高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考什么,教师教什么,不考不教;考什么,学生学什么,不考不学”的弊端.数学史虽然已出现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但历来的高考从来不考数学史知识.学生为了更好地学习高考内容,便忽视了数学史的学习,对数学史感兴趣的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兴趣也逐渐减退.所以即使教师利用一定的课时在课堂上讲授,学生也不认真学习.这种情况使得高中数学教师更加忽略数学史的教学,数学史难以真正走进高中数学课堂.

5.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选编不够合理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增加得比较多,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关于数学重要事件方面的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发展,从而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总体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新教材选编的数学史内容结构松散,给出的数学史知识不完整,没有系统性,而且在形式上既有在章节引言和正文部分的插入,也有作为阅读材料的一般罗列,因不作为教学要求,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另外,教材中的数学史知识实用性不强,与其他知识衔接不好,往往单独成文,与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这些问题仍有待解决.

二、对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

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数学史知

识才能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融入数学史,提高教学效率.一个具备较高数学史素养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职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有效利用教科书和辅导书、专业数学史书和网络资源,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充实数学史知识.同时,对于具有培养教师任务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应加强职前教师的数学史教育,可以将数学史设置为数学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重点讲授一些与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相关的知识.

2.探索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数学史的教育作用不是教条,不是理论论证,而是实践开发.数学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学史,才能充分认识并发挥数学史的教育功能.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系统地寓数学史于课堂中.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引入新课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史引入新课.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来引入.还可以运用数学史知识作为教学结尾,使一堂课的收尾令人回味无穷,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讲授数学史时,应注重让学生掌握渗透在数学史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不只是简单地陈述故事.合理利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3.在高考中合理评价数学史知识

我国历年高考从未涉及过数学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数学史

知识的重视.可以在高考中加入一定分数的数学史知识,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起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史的重视,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4.教材编写者为教师提供合适的高中数学教材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明显增多,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教材编写者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史本身的价值等诸多因素合理地选择数学史内容,并在教材中合理呈现,为师生的学习数学史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 叶尧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包吉日木图.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 中学生 培养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常听到老师对中学生阅读范围和阅读量的抱怨,“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量太小,很多名著他们都不知道……”“这些学生的阅读面太小,只看一些卡通漫画……”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比较普通的中学生的阅读面窄量少的状况,同时也对我们中学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提出了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

阅读兴趣是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从某一种角度可以说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直都是存在的,问题在于中学生阅读兴趣所在的方面是否为老师和家长认可、是否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忠告,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八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云雨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这也就是说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大禹治水一样重点在于“导”而不是“堵”。笔者认为,目前,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角度值得考虑:

1 要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解决是思想意识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存在着思想意识上的误区:

第一,不少老师和家长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多持消极态度。老师尤其是家长往往把分数看成是命根子,所以成绩在他们心目中是第一位的,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70%的家长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读物首选“教材辅导书”,而孩子选择课外读物的眼光与家长的明显不同。对中学生而言,课外读物自然选择的方向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问题只是中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物目前来看多集中在言情类、武侠类、网络类、漫画类等书籍中,而这些种类的书籍通常不为老师和家长所认可。

第二,用老师或家长自己的阅读取向来代替中学生的阅读取向。在大人们的阅读观念里学生们一定要读一些名著,但学生们很没兴趣。那些名著在表现社会、描写人性、塑造典型形象方面都有其长处,但也因此而显得深奥,中学生不喜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读四大名著,或者外国那些艰深晦涩的名著呢?在心智发育过程中的中学生自然爱读一些情节曲折、热闹,有浪漫想象的的作品。这种差异是必然存在也很难强求统一的,毕竟这是年龄差异和心智发育成熟程度差异决定的。强求统一的话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当然,也不是完全放开,还需要家长老师适当的控制一下学生的阅读方向,不要让他们过分地沉迷于武侠、言情或一些不良的书籍中。在功利目的指挥下,学生只会失去阅读的兴趣。阅读是一个自由的过程,学生在无功利目的的阅读过程中才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第三,在处理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老师或家长自己期望的方向有偏差时的思想要注意,不少老师或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采用“堵”的策略,而且在思想意识中还一味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为孩子好,为孩子前途着想,而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能顺利接受,尤其是中学生正是逆反心理最严重的时期。

笔者认为,中学生之所以阅读兴趣很多在言情类、武侠类、网络类、漫画类这些书籍上,根本原因在于中学生还处于心智发育的过程中,思维判断能力还有待成熟,太深刻的书籍不为他们所喜也是正常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他们渐渐也不看一些太简单的东西了。曾经有人说过武侠小说就是成人童话,这也正好反映了中学生为什么会喜欢看武侠小说的心理状态: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还是喜欢童话的,但是毕竟是在成长过程中,所以看成人童话。因此,我们在对待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问题上,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思想误区:态度不能消极,不能用自己的兴趣方向替代中学生的兴趣方向,对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要多“导”少“堵”。而在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2 要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和家长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很重要。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1)有意识地给中学生空出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较紧凑,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下,整天围绕着教科书或辅导书打转,整天钻在作业、习题或试卷中,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看书。此外,课外阅读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很大,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我们是一个很缺乏阅读习惯和阅读风气的国家,但是老师们应该在这方面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给学生空出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并指导学生如何挤时间出来阅读,帮助孩子养成有计划安排阅读时间的习惯,进而养成终生挤时间阅读的习惯。

(2)有意识地引导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方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一是盲目地、没有选择地读,得到哪本读哪本,大家看什么自己也看什么,很怕大家讨论的东西自己不知道没有面子;二是很多学生把漫画、卡通书以及金庸的武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作为阅读的主要对象, 而大多数学生把中小学生自己写的作文集作为主要的课外读物。同时,我们还发现高中生阅读兴趣丰富多彩,大多喜欢科幻、散文随笔、卡通漫画、童话等。他们认为这是潮流与时髦,特别中学校图书馆的往往没有这些种类的书出借,更觉得的珍贵。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能一味地反对、禁止他们读某些种类的书籍。反对、禁止的做法用于逆反心理最重的中学生身上往往会产生反效果。而应该在仔细分析中学生阅读兴趣所在的读物是否有益心理健康成长,有意识地引导中学生从他们的读物中找出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他们对这些类别的书籍进行讨论。这样一来,有助于教会中学生的阅读判断,他们也会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取舍,逐步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3)有意识地培养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很多中学生读书没有计划,往往是大家看什么自己也看什么,跟着流行走。这样一来,不仅造成时间浪费,而且使读书缺乏系统性,效率不高。另一方向很多学生读书只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读,往往还停留下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上,缺少深入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更少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们老师和家长,可以关注一些目前中学生最普遍阅读的书籍,然后提出一些自己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比如对某本书中主角性格的分析和行为描写是否符合主角性格等,与他们讨论,帮他们分析,以引导中学生阅读,培养他们阅读过程中养成思考、反思等良好习惯。

(4)在单位时间里阅读书报,要比看电视所获得的信息多得多。比如,一部二十集的电视剧,需要二十个小时才看得完,但它的原著却只要几个小时就看完了。

3 多利用一些新技术将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在的新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也给中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使得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广,书籍越来越杂。同时,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积极性也非常高,那么合理的利用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现在中学生听音乐的工具由原来的随身听、CD已经转到了MP3、MP4上来了,这对中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供的书籍如果是中学生喜欢看的类型,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方便老师和家长及时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向,由学校提供书籍下载,也可以很好的控制学生乱看书看“坏”书。而且这样一种新颖的方式,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果有心的话,还可以在电脑中根据下载记录做一个书籍下载排行榜、学生阅读排行榜、老师推荐排行榜等,引导学生下载书籍,效果应该更好。

当然,还有一点更值得注意。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发达,中学生往往对网络的了解和兴趣比老师浓厚。利用好网络技术和网络手段,在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将有极大的帮助。在此,笔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设想供大家参考。学校设立自己的网站,网站不仅仅是办公系统平台,也不仅仅是对外宣传的媒介,还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站中可以设立年级主页和班级主页,可以开设讨论区,提供书籍下载。由年级长和班主任负责管理。在年极和班级主页上就可以设立以下栏目:课外阅读热门书籍下载排行榜、热门书籍教师推荐榜。这个书籍榜单,给中学生下载阅读课外书籍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肯定有助于老师和家长对中学生阅读兴趣的了解和进一步引导中学生阅读。

4 利用情景表演,来提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表演是情感的舞台,能综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施展学生才华的天地。在表演中,学生通过脑、眼、手、耳、口的综合活动,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发展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表演。例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在教学这一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完课文后,根据角色让学生演课本剧。同时不只看学生的“演”,还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如突出“台词”――可以对原著直接引用,也可以超出文本的独特修改,还可以自由添加一些更精彩的语言。从而引导、组织学生去品、去析、去赏!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个个都喜形于色地表演起来。通过表演,不但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阅读课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87-01

随着新课程如火如荼的推广,在新理念的在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探究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以达到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之变化

1、不断的改变学生的主体思想。知识渊博是一个人成就的集中体现。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认为教师讲的越多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这就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成为教师一言堂,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随着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的不断推广,传统的知识观受到冲击,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帮助学生增加了知识更新的速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转变为注重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

2、课堂教学的突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结合专家关于教材内容的解读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教学的单向传递造成了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师生之间的互动以一问一答为主,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准确地掌握知识,而忽视了不一致的答案。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和自主阅读获得知识。教师在知识量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在有些领域学生甚至都超过了老师,使课堂在时空上得到了突破。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主体课堂构建的形式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有学生的活动,但是有学生活动的课堂不一定是学生主体课堂。在新课改的推广下,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活动的部分不断的增加,课堂教学中逐渐出现了学生的声音,但是语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容乐观。通过观察发现:首先,学生主体课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的比例太低。高中语文大多数教师的教法都已经采用多样化的学生活动的新课程模式,但是只表现在公开课和课程内容较少的教学中;其次,学生主体课堂是建立学习共同体,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如,有的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但是每一个小组的导学问题基本上都能够在课本上找到,或者有的教师虽然给学生布置了有层次的导学问题,但是每一个问题都事先进行详细分析,又或者在公开课上教师会事先告诉小组中一个优秀学生答案等等;再次,学生小组互动产生的新疑问被无情地否定。语文知识是多角度理解和分析的,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在理解视角上也各不相同,教师通常只采用与教学辅导书相一致的角度,而没有给予其他观点肯定。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各不相同,课堂的思想也就存在多样化和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一定一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中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预先的计划进行,忽视学生的思维进展,使得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在导学问题和巩固问题的设计上灵活性不够。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开展前要有学生的自学,通过预习为新内容的开展提供支撑。通过对导学案的分析发展,大多数的导学案大多数是对教材内容的提问,大多数学生并不需要理解内容便能够找到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直接从辅助学习用书上抄写答案。在巩固练习上,基本上所有的作业都是纸质作业,而且无论是题目类型还是题目内容都呈现出单调性。导学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是为突破新内容的重难点服务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基本了解都能突破,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在巩固知识上也是,在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促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1、导学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多样性。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引导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是导学问题。但是,导学问题设置要凸显多样性和灵活性,高中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突破,真正为教学服务。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认为,学习的难点主要包括:(1)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感;(2)文章的语言体会;(3)不同人物的性格。要突破这些难点,首先,学生要通过树状结构表示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其次,需要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林黛玉近贾府之前的文章,收集作者和作品的简介;三是,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阅读文本,并分析你所扮演角色的个性。这节课的导学问题包括读书、角色朗读、情境展示、结构图等形式,在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学习。

2、教学情境的设计突出生活性。语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本是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的一种感悟,文本阅读是对作者感受的一种体验。每一个文本是理解都是基于理解者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中也需要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拿来主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你的生活中出现了外国的一些什么东西,学生逐渐由日常生活向家电、通讯,由个人向国家转变,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将这些案例进行语言引导,这些拿来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那么我们是应该继续拿来外国的东西吗?学生展开讨论,并结合生活经验分成两派,有的说拿来主义不好,拿来的东西阻碍民族创新,有的说拿来的东西好,增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这样的争议下开始今天的学习,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更加透彻。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重要性 教学方法

单词的背诵记忆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学的一个大问题,传统的单词记忆主要是靠死记硬背来进行,这样的方式比较机械和枯燥,学生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却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而现在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又增加了大量的词汇,这就给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怎样来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呢?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一、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它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和世界接轨,英语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已经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作为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既是学习任务,又是走入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而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的最基本要素,要想学好英语,首先要记住英语词汇,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学生学好英语词汇的基本保障。

二、 现阶段的高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主要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长期以来,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对于词汇学习的关注,往往就是一带而过,简单匆忙。教师只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把一些里面出现的词汇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就这些单词的用法进行记录,而后可能会举出一些例句来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在黑板上不停地板书,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地记笔记,大家似乎都很忙碌,但效果却不明显,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尽管教师和学生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记忆效果却并不太好。死记硬背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逐渐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后进生而言,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单词,他们的英语表达问题更加突出。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虽然他们机械化地记住了一些单词,但是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来表达,从而造成学了却无用的结果。

2.死记硬背的机械性记忆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学生正是思维发展比较活跃的时期,这种传统的记忆单词的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乐学”,词汇掌握不了,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新课程改革明确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违背这些教育理念的,学生每节课都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英语成绩必然会受到影响。

3.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不同,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上”的现象,为了照顾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不能快跑,要做无谓的等待,而基础差的学生,即使教师给予了适当的照顾也不一定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

三、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方法和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生探索欲望和记忆力都是比较强的,同时他们的可塑性又比较强,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并且受益终生。那么,在高中阶段,教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词汇记忆习惯呢?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要想让学生掌握词汇,就要指导学生掌握词汇记忆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培养学生对英语词汇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好词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在课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英语知识。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适当的预习作业,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预习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借助字典、录音机等来掌握单词的读音和词义,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借助各种辅导书和教师的预习作业来理解本堂课的重点短语或者句型;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疑惑。

(二)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学习基本功

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学生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英语学习,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认识音标,更说不上正确地拼读单词。而学会音标是正确拼读单词的基础,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音标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音标和发音规律再记忆单词就会简单很多。还有英语中一些读音规则,比如说单词的重读和弱读、句子意群的划分、升调和降调的运用,这些都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模仿、多练习,熟能生巧,词汇记忆一定会有所成效。

(三)利用句子的语境来记忆单词和句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列举同一个词汇的不同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教师朗读句子,让学生来观察并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从而总结出词汇的意思来,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来进行造句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些词汇运用的适合的情境。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就要抓好学生最基础的词汇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慧珍,赵平.英语词汇教学的三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6(4).

第12篇

中考是中国重要的考试之一,参加中考的同学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做好考前心理准备与物质准备的大检查,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体力与精力去迎接考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安徽中考时间及科目考试安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安徽中考时间及科目考试安排:今年安徽省中考时间恢复以往的时间,为6月14-17日。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中考录取分数线的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意思问:中考录取分数线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是什么意思、

答:中考录取分数线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是指由于在每个市县录取的学校不止一所,而这些学校不可能同时录取,所以将不同类型和不同录取分数段的学校分批分期录取,由此形成批次。

一般的录取顺序为:师范、体育、美术类学校;重点高中、重点职中和非重点高中(含综合高中);五年制高职和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录取分数线是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投档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划的一条该校最低录取分数线。

中考复习常识一、紧扣考试提纲,基础知识要吃透。

中考冲刺阶段,考生们往往都想趁着这段时期多做一张卷子,多看一本复习辅导书。对于这种盲目沉浸题海和各种复习资料之中的做法,很多教育专家表示并不赞同。

许多中考生复习都忽略了一份很重要的资料,中考各科目考试说明。考纲是备考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学生们需要好好精研,将所提及的基础知识点结合书本扫清,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越是临近中考,各位中考生越应该回归到书本,要弄清考纲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时候依然盲目陷入“题海”之中,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二、专题归类、建立知识系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课本的知识点都十分零散,难点重点薄弱点混杂其中。要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归类,形成专题;针对自身薄弱环节形成一个专题来重点攻克,扫清知识盲点。

将课本的知识点整合为专题,从局部带动整体,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能够有效提高考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毕竟中考是一个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试,并不是简单独立的单元测试。

三、强化训练,注意积累错题。

中考复习的成效还是需要通过做练习来检验,通过不断加强练习来提高自己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练习并不是单纯“题海战略”,应常备一本错题本,记录错题,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接近中考复习尾声,可以翻翻错题本,进一步清扫平日所忽略或者误解的知识死角。

复习备考,一定要紧扣考试大纲,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善于将知识点归纳总结。通过不断模拟中考练习去提升解题思维能力以及考场应变能力,同时应该注意调整心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中考考试技巧1、讲求规范书写

卷面是影响评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证做对、写全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都会造成失分。因为字迹潦草,会给阅卷老师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2、面对难题,讲究策略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但考生在考场上也经常会遇到不能全答对的题目。

3、以退求进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度上,通过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4、执果索因,逆向思考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

5、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