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读书交流材料

读书交流材料

时间:2022-11-12 02:39: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读书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读书交流材料

第1篇

自担任图书管理员以来,坚持服从领导,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做好图书管理、借阅工作、以及各项读书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图书的管理工作。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使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认真履行图书管理员职责,坚持按图书借阅制度进行借阅工作,努力做到全天开放,随时借阅,积极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阅读服务,对归还的图书及时归架,完善各种手续。为了确保图书排架有序,符合规范,每天要对书整理几次,既要在学生还书后将书检查、整理好按序上架,又要在学生借书后整理好书架。对于在流通中稍有破损、脱页的书及时修补。对不能按时归还的图书做到及时追还。及时做好新图书的登记、上架工作,让广大师生能尽快的读到新书。

二、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们爱书的情感,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图书室阵地作用,在征得学校同意后,积极争取各班主任及语文教师的支持,开展读书活动。如就新书开展新书推荐活动,一方面由她撰写一部分新书推荐材料,另外先向部分语文教师推荐,由语文教师撰写一部分推荐材料,更好的发挥语文教师的优势,把学生吸引到读书上来。还有就某一类图书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一个班一类,或几个班同读一类,然后写出读书心得进行班内交流,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这些交流,既深化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是对这些书的一种推荐。另外,还邀请部分语文教师进行一些读书方法指导的讲座,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大量阅读图书室现有书籍,既充实自己,又能更好地向学生做好推荐活动;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图书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为今后的现代化管理做好准备。

四、重视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项工作研讨活动,开展图书室工作交流及研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做好学生的读书研究工作,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提升全校的读书氛围做出贡献。并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升华,今年春季撰写的《浅谈初中生读书习惯的培养》一文在保定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图书管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市一等奖。

总之,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教师的积极支持下,她在图书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今后,她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做好图书管理工作,为我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2篇

一、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

首先,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等方面的读物。其次,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总之,所推荐的读物类型,尽可能广泛而多样,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从应用的角度看。泛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就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2.读与写相结合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真正让学生读有所得。

3.阅读与交流相结合

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阅读情况,通过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做好课外读书笔记,巩固课外阅读的成果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便于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参考,鼓励每位学生准备课外读书笔记。作读书笔记可采用摘抄、列提纲、写体会、制卡片、剪辑等方法。内容上可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略读时精选的词句,精读时需烂熟于胸的原文或片断,都可以。可按词、句、段、文分,也可按材料类型的不同分成各个栏目,总之,对所作笔记进行归类,不仅有利于学生随时运用课外阅读的成果,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帮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既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可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交流心得。学生根据计划安排,自选课外读物,定期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开故事会。定期举办读物故事会,弘扬正气,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快板、相声等文艺节目;将童话等文艺性读物改编成小剧本,然后按人物角色化妆表演。这样可以加深对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写作风格的把握。

4.知识竞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采用抢答形式,说出其中的成语、典故、名句、格言等,既检验大家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又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

第3篇

一、 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一个学生语文课内知识学得再好,没有课外阅读做基础,那么,他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也是很有限的。

教师既要做书单开列者,更要做共同阅读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们推荐、介绍优秀的文本,引导他们提高阅读品位。在不同的年龄段,学生所关注的视角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与之相适应的书刊。光开列书单是不够的,教师不能成为学生读书过程中的局外人,而应该成为与他们志趣相投的“书友”“书伴”。有书友相伴的读书生活是其乐无穷的。

二、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1) 浏览泛读。要使学生形成快速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必须培养他们泛读、速读的习惯。如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栏目、标题,在浏览中广泛摄入信息,获取粗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选取自己需要详细阅读的材料。

(2) 养成勤动笔、勤问的好习惯。首先教给学生如何在自己书上“圈、点、画、勾”,通过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情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把没读懂的词句、段落等注上质疑符号,教给释疑的方法,如查找工具书等,问家长、老师、同学等等。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丰富了,写作水平就会逐渐提高。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习作、日记等来促进阅读。

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哪一种阅读方法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对一般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篇幅较长的文章但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方法。

三、 提高家长认识、取得其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读书氛围

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多数是在家中进行的,家庭的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家长的认识,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就变得十分关键。教师要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要让家长明白:“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促使他们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子女加强课外阅读,共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四、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1) 利用“图书角”交流阅读书刊。我在教室里设立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里面有师生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在“图书角”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在教室阅读。

(2) 课前演讲。课前利用几分钟演讲,事先可以确立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查阅资料,广泛阅读,每节课前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经验,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利用读书报告会交流阅读体会。每两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为读书报告会时间,让学生交流两周来各自阅读过的课外书,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谈自己的体会,或者向大家推荐自己喜爱的课外书。为了使全班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活动流程大致为:先小组活动,然后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人在全班发言。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倾听能力,使他们在展示中增,长见识。

(4) 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读书方法。在“黑板报”和“学习园地”里学生们又剪又贴、又写又画,分专题介绍名作家、名作品,交流自己的习作和好的学习方法、读书经验。

第4篇

一、培养阅读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显然,兴趣对学习有着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是少年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在此基础上强调探究性阅读。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已的判断”。“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阅读,它的阅读渠道不仅在课堂,而且在课外,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拓宽阅读面。“探究性阅读”也是综合实践性的阅读,它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完成阅读。因此,在学生中要树立读书“榜样”,带头脱“贫”致“富”,然后请学生代替老师朗读、讲故事,让这部分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读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开辟阅读途径

鼓励学生进入中心校图书馆,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为班级踊跃献书,并利用学校已上网和省教育网络的契机,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为落实这一指导思想,首先从增加阅读数量着手。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阅读量有了显著增加,并扩大了阅读范围。比如,阅读一般现代文,由六年级的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提高到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优秀诗文的量增加到80篇,并明确规定“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我校还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授予阅读方法

1.检查字词。学生在阅读中必定会遇到“读不懂的字词”,应该顺势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并养成习惯。

2.摘抄词句。要求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出背诵要求。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阅读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它可以看做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做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样的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营养”,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在习作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读书笔记上的新词佳句,我们就立即予以表扬、鼓励,强化其主动学习意识。

3.写读后感。我们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写读后心得或读书笔记,而且要求他们在读书过程中随谈随记,不但要记录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好词好句,而且要认真写下读后感。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还为写作积累素材。

四、交流阅读成果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在互动过程中,将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形式组织教学。先让两位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交流”或背诵美词佳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交流阅读所得。此种交流,不仅反馈了读书的情况,而且提高了学生选择、归纳、概括、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黑板报的一隅开设“采花栏”,介绍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介绍文学科普知识、读书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班级小报、文学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等阅读活动,把课外阅读推向。

五、培养创新精神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传统的写作教学,提出了选择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技术性要求,在初学写作时过于强调这些写作规范,反而冲淡了有创意地表达这一根本性要求。其实,作文教学要倡导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的基本文道。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与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就隐含自由表达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前提是生活丰富和多角度观察。第三、第四学段分别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第5篇

一、提供平台――拓展阅读视野的基础

我在实践中发现现在的学生一天的时间安排比教师还要紧张,课业负担重,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阅读的时间。

我提倡启动“每日读书10分钟”工程。如果每分钟读200字,那么,10分钟就可读2000字,一年就可读73万字,六年就可读438万字,这样就可很容易地超过课程标准所定的目标。实施这一工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可以在课堂上进行,30分钟上新课,10分钟用于课外阅读;2.教师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同读10分钟,向师性和可塑性会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兴趣;3.减少作业量,为学生提供时间进行阅读;4.父母监督孩子读10分钟书,这需要家长转变育子观念,树立大语文观,配合学校帮助孩子进步。

在实践中,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教材、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学校图书馆、向他人借阅、社区及公益图书馆。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除了教材外,他们拥有的阅读材料是非常有限的。我曾与许多家长作过交谈,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一定要培养孩子上大学,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题;家长在孩子们的吃、穿、玩、买习题集方面舍得花钱,但为孩子主动买课外读物的并不多。可见,家长的阅读意识淡薄。而在美国,个人藏书不计其数,他们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犹太家庭的藏书平均3000册。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可见,“家庭藏书量甚微”“学校有书不能读”等现象,使得学生阅读资源溃乏。

因此,在保证学生有足够阅读时间的基础上还应为他们提供足够数量的书,建立一个大阅读的平台:1.学校有计划地抽出一定的资金,逐步完善图书馆建设,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大力利用已有资源,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2.引导学生进行图书消费,号召学生节约零钱买书看;3.建议家长为孩子添置图书,把买习题册的钱花在课外读物上(提倡一学期最少给孩子买两本课外读物)。

二、生成,张扬个性――拓展阅读视野的核心

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读书亦如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赏,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需求。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可创设读书的氛围,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心得。如我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如读书汇报会、主题读书会、“最美的诗篇”朗诵会、“向你推荐一本书”推荐会、课本剧表演、阅读沙龙、“书”的辩论等,让学生把自己读的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或收获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了启发。

有条件的话每天可设10分钟作为教师专门为学生阅读的时间,称之为“美读时光”。我读过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斯霞的事迹,他们十分得意的事情往往就是为全班同学朗读过整本书,而学生对老师记忆犹新的也多是那本书,影响着学生成长的也是老师在班级中大声朗读的那些书。从这些教育家的案例中,我们应该感受到这一方法的确是可行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读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倡导广泛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充分开发和挖掘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并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我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分成三个层面:1.基本层面:教材中选文的阅读;2.核心层面:名著课程,这部分指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童文学名著和学生能接受的文学名著,旨在使学生接受基本的文化熏陶;3.紧密层面:推荐目录中的100种文学名著,以儿童文学为主,旨在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弹性空间。在这三个阅读层面中,学生最喜欢的首推童话故事书,而男生的阅读喜好更明显,大部分男生都很喜欢科学、自然、侦探方面的书。所以,我在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时,适当考虑性别差异,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把握,根据自身情况,或进行了解性阅读,或进行美文赏读,或进行批注阅读,或进行探究性解读或进行批判性解读,较好地改善了学生的阅读环境,营造了个性化的阅读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三、指导,优化评价――拓展阅读视野的保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起始阶段重在激趣,学生可以随便看什么书,教师不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阶段意在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亲近阅读,从而使阅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逐步让学生读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可以用规定的时间阅读完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或在阅读时间上作限定。另外与课内联系起来,更能使课内课外相映成趣,起推动作用。

读写要科学结合。信息之于知识,犹如声音之于音乐,我们不能只陶醉于固定音乐的旋律中,却放弃对大自然声音奥妙的追索。因此,我们既要提倡学生阅读,又要教会学生捕捉信息,使他们学会阅读,做到读写结合:提倡学生抄写或摘录,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积累灵感的过程;要让学生努力写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写心得、谈感受;师生可以共同交流读书情况,这样教师的楷模作用就为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展示读写成果,事先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将读书的成果,比如笔记、习作之类装订成册,然后展示,使学生在交流中相得益彰。

第6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若能巧设质疑,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巧设质疑,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文学欣赏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学生通过读、看、听,然后依据自己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素养等,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对作品加以对照比较、分析鉴别,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方法指导。

1、读前注意事项。在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

2、选择不同阅读方法。我们还要让学生会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读法。

3、读后提高练习。读后要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摘抄词句、仿句练习、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到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没有耐心和恒心就不会有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不断督促,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还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分享学生阅读快乐

被人认可是喜悦的,学生读书的收获渴望共享,渴望得到大家的肯定,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肯定中坚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说: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写: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

3、赛: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7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根据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多集中在课内阅读上,课外阅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层面来讲,课外阅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十分重要。温家保同志强调:“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文化的传承、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像一把钥匙,为人生开了一扇窗,可以使孩子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那么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谨慎选择孩子爱读的课外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人的精力有限,孩子的时间宝贵,为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从最有价值的书中汲取营养、教师和家长要谨慎选择装帧精美、色彩清晰逼真、内容健康、质量过关的图书。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日,以及QQ群、微信圈向各个年段的孩子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名著和童话应该作为首选。因为名著和童话都是经过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内容丰富,语言精妙,可以从品德、知识、美育等多方面供给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帮助孩子掌握丰富的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正如文学家余秋雨所说:“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宽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著名的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指出:“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从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同时,教师和家长自身也要热爱阅读,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1.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教师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身心发展需要,并结合本年段的读写需要,推荐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

2.课内阅读引领课外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孩子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带动孩子课外阅读,做到课内教学引领课外阅读,课堂内外相结合,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比如学了课文《开天地》,推荐课外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中外民间传说、《一千零一夜》及相关书籍;教师可以抽出一天或几天早读时间,引导孩子在早读课时进行朗读,同学之间交流读书感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让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和读懂的道理讲给父母家人听。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增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孩子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孩子会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外阅读中。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和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对孩子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进步及时表扬、奖励,让孩子信心满满。比如可以在班里定期评比“小书虫”、“小博士”等,让人人争当爱读书的好孩子。

通过这些生动的形式,让孩子主动参与阅读,爱上阅读,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有很大帮助。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要对孩子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1.学会精读和略读。

要学会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灵活地运用精读和略读。要让孩子知道拿到一本书应该先翻阅前言和目录,也就是略读,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选择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再进行精读,这样省时又高效;读报纸时,应浏览标题、导语,如果真正是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材料时,想要进一步了解详细内容,再进行通篇精读。

2.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常用的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有:⑴批注,对阅读的重难点划记号,作注释,写批语;⑵勾画、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⑶札记,读书后记下阅读心得。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即可以帮助孩子记录大量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也可以顺手练习写作。

3.摘录好词佳句,建立“采蜜本”。

教师在课内督促,家长在课外配合,鼓励和督促孩子建立“采蜜本”,让孩子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积累自己在阅读中的点滴收获――一个没有见过的字、词、成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个典型的事例,以及读后瞬间的灵感火花,以备作文所需,写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4.及时交流,帮助孩子提高。

教师在读书课上,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向小组或全班同学交流展示“采蜜本”,帮助孩子体验发现、收集、积累的乐趣,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身心的提高,从而充分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孩子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四、创设展示表演机会,升华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家里,家长和孩子读完书后,可以根据书中的故事,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家长要肯定孩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学校,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或班级,定期给孩子创设展示平台,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让孩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课内外阅读成果。

1.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等,可以通过在全班集体讲,或者先在小组讲再全班评比的方式,评选“小诗人”、“故事大王”。

2.通过课本剧表演或课外阅读故事表演,让孩子将身体和心灵都参与到故事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孩子们可以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从而变被动的父母、老师“让我读书”为“我要读书,我爱阅读”。

五、亲子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成长的每一次起步、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可以说,孩子的无数个微小的进步无不缠绕着父母绵密的爱。

第8篇

阅读是借用视觉器官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古往今来,众多名人名家都曾对阅读的益处做出过很多阐述。阅读带来的益处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仅是消遣娱乐,人们还可以从书中与作者的思想形成共鸣,获得其中的启迪,拓展视野。就阅读这一个过程来说就有修身养性的效果,既然阅读能带给我们如此多的益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便不足为奇了。需要强调的是,英文阅读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来说就更是一种绝佳的学习方式了。

第一,跨越母语的界限。阅读是巩固英语语言基础的一个过程,也是构建英语语境的一种不错的方法。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每个学习者都拥有充沛的学习资源,如真实的语言环境等,这时候英文阅读显得尤其珍贵和重要了。英文阅读的过程也是为听力训练做准备工作,亦是写作和翻译能力的扩展。第二,英文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众所周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实践和书籍,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无法实现每件事都亲力亲为,所以书籍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即使相隔千万里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体会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第三,英文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技能的形成和提高,任何技术技能的提高都离不开知识的指导,英语学习亦是如此,反复的英语阅读是在不断训练自己的英语技能,因为一本英文读本是语言的结晶,是值得反复品味以及学习的。第四,英文阅读和母语阅读都有学习前人经验的机会,我们常常会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书籍便是很好的“伟人的肩膀”,培根也说过:“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学问在哪里呢,黄金屋又在哪里呢?答案便是书里。第五,英文阅读同样是一个遵循规范的过程,英语学习者通过阅读书籍,在遣词造句、沟通交流时可以模仿书中的规范。第六,英文阅读绝对是一个休闲消遣的好方法,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阅读一些健康有益的英文读物,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陶冶情操,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益。由此可见英文阅读的益处不可胜数。既然英文阅读如此多益处,英语学习者该如何在英文阅读的过程中操作和实行呢,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陈述。

(1)做好阅读起始阶段的扶持和指导工作。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对课外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而英文阅读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学习者生来就有的兴趣爱好,所以有目的地选择读物,激发学习者读下去的兴趣是将英文阅读这一项工作完成好的重要动力。读书好也要读好书,英文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值得考究的:①阅读材料的类型应该是丰富的,既要有符合英语学习者年龄、身份以及学习进程的资料,例如报纸、杂志、小说、文献等;②阅读材料的内容应具备多样性,既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又要囊括自然科学、历史人文、政治文化等各种类型的文章,在扩大词汇量的同时拓展知识面;③阅读材料的选取要具备发展性,不仅要从语言学习方面给学习者提供充沛的学习空间,还要有益于学习者课堂和课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当然也要有益于学习者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2)英文阅读的过程离不开正确方法的指引。①注重阅读的方法。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学习者“因材施教”地选择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读物是十分有必要的;②多遍阅读对深入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第一遍快速阅读理解文章的大意,训练阅读速度和快速理解能力,接下来的几遍可以加深对生词的认识,并且对其进行摘抄和学习;③阅读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地理解记忆,将语法知识的难点和盲点各个击破,思考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掌握和运用;④阅读过程中要做好笔记和摘抄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文章主旨大意、文章提纲、好词好句、名人格言等,这既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提高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好方法。

(3)英文阅读之后进行的交流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和同学、老师、家长、朋友进行交流,甚至是在论坛上与他人进行沟通,总之各种交流方式都可以尝试,英文朗诵话剧表演歌唱比赛英语角等都不妨去尝试一下。学习者借助英文读物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水平的提高便是显而易见的。沟通交流亦是合作学习,学习者在大量的阅读过后,可以通过交流的形式扩充知识点和知识面,自主的交流沟通可以起到无师自通的效果,结合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满足了自己在英语交流上的各种需求,让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积极地倾听,畅通地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吸收新的语言知识,长此以往,英语学习者定能从中受益匪浅。

总之,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英文读物,掌握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而且阅读过后的交流沟通对于英语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能让英语学习者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并且在其中吸取知识,体验英语语言环境下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循序渐进地英文阅读会带给学习者无法估量的收获,从量变到质变,使其英语水平逐渐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第六中学)

第9篇

二、目标与要求实施小学“读书、写字、诵读”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逐步形成认真读书,善于写作,规范汉字的行文书写的文化氛围。

三、方法与措施:

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开发校本课程,每两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着,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

一、二年级写填空式读书笔记,

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

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2、加强图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要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学生报刊读物种类多,数量足,不少于5种,班级各类报刊累计不少3份;每学期向师生提供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目。学校要有专用阅览室,力求面积足、采光好、布置美。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各班级配有学生兼职图书联络员,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的开展借阅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开辟“跳蚤”书市,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要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师生主动亲近阅读。定期推荐一些可读的优秀书目,以供教师和家长选择引导孩子读书。

3、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书籍记载

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书籍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从促进师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讲述、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2本图书,订阅1份报刊(必是教育杂志)。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每学期都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着讲座”,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要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写一幅字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小书法家”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强化考核评比,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各部门要狠抓计划落实工作,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以评比促提升。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

6、加强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时空以阅读课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创设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利用校园空间,合理设置阅读文化环境(如廊道文化、阅读墙、标语牌、宣传栏、校园花木文化、班级图书角等)

2、建立健全班图书管理体系,每班配有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收发工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和同学们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配齐班级的报刊,建立健全报刊管理制度。

(二)常规性过程管理

1、每学年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

2、使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3、定期开设“语文名着阅读讲座”或“名着欣赏讲座”。

4、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5、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活动、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6、定期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五、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

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

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开辟三大阅读时空:

(1)充分利用《阅读与写字》这门新课程,在比较正规的时间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指导方式,例如:开启词句百宝箱、美文美段赏析、读书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2)充分利用早读、午间、课前五分钟、放学十分钟等零散的阅读时间段,培养语文值日生,开设晨曦书简,带领学生欣赏优美词句段或古诗词,使阅读时时在、处处有,使学生天天采到果实,寻到宝藏,及至打开知识的大门。

(3)发动学生把好书带回家,和家长共读一本好书,开辟出家庭这块阅读的馨香乐园,使阅读成为家庭的一种习惯,使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开展交流活动。例如,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谈谈读书心得。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同时,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评供大家欣赏。

4、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开天辟地》后,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5、利用板报和每天诵读《日有所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做书签、古诗文诵读、绘制读书小报、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具体安排3月份:

1.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广泛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让学生懂得“我的眼睛因好书而明亮,心灵因好书而澄清,品德因好书而高尚,灵魂因好书而纯洁。”

第10篇

党的“十七”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区人民对优质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要突显时效性,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我们推出“营造书香校园、建立学习型学校”读书活动,以此为契机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是我们迎接挑战和机遇的策略之一。

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开展全员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在精神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下,必将促进学校的整体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人成长,营造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文化。

读书活动将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培训内容。通过读书构建教师个人的精神家园,是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高专业素养的必经之路。

学校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和管理单位,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卓有实效、形式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

二、实施“书香校园”读书工程的目标

1.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创设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朝着“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享受工作的快乐,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4.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

三、推荐阅读内容

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读书不仅要专,更要博。我们提倡教师读五种书:

一是名人传记。名人成长历程里的动人故事对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是教育理论书籍。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提高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不断调整教育实践,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

三是学科专业书籍。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通过读书更新专业知识,引进时代的活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四是现代科技书籍。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读这些书有助于教师了解现代人的心理、感悟现代生活,开拓教师的视野。

五是美学、文学、史学和哲学书籍。通过阅读,思考人生,积淀精神文化,寻求心灵家园,提高生命质量。

四、实施“书香校园”读书工程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管理

1.教委人事科负责统筹安排,监督整个过程的组织管理。

2.进校师训部根据读书计划,协助督促学校按要求完成任务。

联系电话:*—*高中负责人:*,幼儿园负责人:*联系电话:*—*初中负责人:*,小学负责人:*3.学校作为基层管理者,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协助本校继教负责人帮助教师按要求完成任务。

(二)具体安排

1、2009年1月18日,召开动员大会。

组织部门:教委人事科、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

参加人员:各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单位教学主任、继教负责人。

具体内容:布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具体方案;下发文件及材料。

2、2009年1月—3月,教师利用寒假自主阅读。

a、2009年1月,学校帮助教师利用多种途径确定所要阅读书籍,并填写“门头沟区‘书

香校园’读书活动登记表”(见附表一)一式三份。

b、2009年2月,教师利用寒假时间认真阅读所选定的书籍。

c、2009年3月1日前,各校将本校开展“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计划上传至读书活动专用邮箱*@*.cn。邮件题目为“*学校‘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计划”。

d、2009年3月20日前,各校继教负责人将本校教师填写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登记表”(附表一)上交至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各学段负责人处。(“‘书香校园’活动登记表”统一用a4纸打印,内容部分为宋体四号字。)

3、2009年3月—2009年7月,在深入读书的基础上完成论文或读书体会的撰写工作。

a、要求文章内容真实,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体验、感悟、尝试,将个人的独特实践或思考写成文章。若发现抄袭,取消继教学分。由继教负责人协同教研组长检查确认,确保文章的原创与真实。

b、各校要开展校内评选活动,所选优秀论文或读书体会不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一。

c、各校要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继教负责人协同教研组长进行检查指导。师训部随时指导学校的读书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交流展示活动。

4、2009年9月—2009年12月,在组织全区检查、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评选“书香校园”活动先进校。

a、2009年9月20日前,各校继教负责人完成“‘书香校园’教师读书活动情况统计表”(见附表二)的填写工作,用a4纸打印并上交到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各段负责人处,同时将全校教师论文或读书体会刻成光盘一并上交。

b、各校将推荐的三分之一优秀稿件按统一格式打印后上交至师训部,准备参加区级的评选和交流展示活动。优秀稿件格式要求:首页格式(见附表三);正文字体为小四、宋体;字数2000字以上3000字以内。

c、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将组织专人对论文和读书

体会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将在门头沟区科研月活动中公布。各校获奖教师名单及奖励学分将在科研月中发回学校继教负责人处,以便学校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登统。

d、各校继教继教负责人对本校教师参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的学分进行登统。填写完成附表四(教师参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学分统计表)。

e、2009年12月20日前各校将本校参加读书活动的总结和附表四(教师参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学分统计表),上传到读书活动专用邮箱*@*.cn。邮件题目为*学校“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总结及附表四。

f、2009年12月师训部按学段进行继教分数的登统。

g、2009年1月进行区级优秀“书香校园”的表彰活动。

(三)继教学分的获取

1、各校继教负责人检查确认教师基本阅读任务完成情况,并填写完成附表一、附表二的登记。4学分。

2、各校继教负责人检查并确认教师按要求完成了论文或读书体会的撰写。2学分。

3、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将对各校推荐的优秀论文或读书体会,以及参加区级读书活动大会交流展示或获奖的文章予以学分奖励。

(四)给学校的建议

1.挖掘资源,提供书籍。学校充分挖掘图书馆的资源,加大投入,保障读书。学校图书室建立科学合理的借阅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

2.搭建平台,观摩读书。

可在校园网上开辟“读书俱乐部”专栏,并开设相应的子栏目:读书体会、精品书屋、读书笔记、读书活动、推荐文章、新书介绍等。为教师阅读交流提供便利。没有校园网的学校应开辟相应的读书专栏展示上述内容。

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学校活动时间组织灵活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开展校内读书论坛,为教师在全校范围的交流展示搭建平台。

3.开展研究,深入读书。

学校也可根据校本培训、校本研究的课题,指导教师要围绕专题进行重点阅读,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4.撰写体会,实践读书。

读书体会可多种多样,读书笔记,学习体会、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等。学校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对在实践中产生良好效果的范例,要大力表彰宣传。

5.评价导向,激励读书。

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计划、读书笔记、读书体会、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进行评价考核,作为评优评先中考核工作业绩的一项内容。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论文的评选;鼓励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奖励办法依据学校奖励制度。

每学期制订读书活动计划,确定读书内容、目标、措施、效果预测等。

第11篇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他写小说,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而上,想抢先借到这本书,好一睹为快。的确,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的。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认识,因此,重视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例如: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宠鹰,在埋葬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做到既想象丰富,并且想象的内容合理,同时还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1.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在班级公布学生的阅读篇目。

2.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4.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第12篇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2、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3 、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4 、收获激情。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我班坚持每日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 、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奥运”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向往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等。

3 、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 、展:( 1 )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 )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四、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1 、家长要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总之,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