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展礼仪

会展礼仪

时间:2022-10-10 15:58:28

会展礼仪

第1篇

所谓展览会,对商界而言,主要是特指有关方面为了介绍本单位的业绩,展示本单位的成果,推销本单位的产品、技术或专利,而以集中陈列实物、模型、文字、图表、影像资料供人参观了解的形式,所组织的宣传性聚会。有时,人们也将其简称为展览,或称之为展示、展示会。

展览会,在商务交往中往往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不仅具有甚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可以现身说法打动观众,为主办单位广交朋友,而且还可以借助于个体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形式,使有关主办单位的信息广为传播,提高其名气与声誉。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商界单位都对展览会备加重视,踊跃参加。

展览会礼仪,通常是指商界单位在组织、参加展览会时,所应当遵循的规范与惯例。在一般情况下,展览会主要涉及展览会的分类、展览会的组织与展览会的参加等三个方面的大问题。现分别对其介绍如下:

首先,展览会的分类。严格地讲,展览会是一个覆盖面甚广的基本概念。细而言之,它其实又分作许许多多不尽相同的具体类型。要开好一次展览会,自然首先必须确定其具体类型,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定位。否则,很可能就会出现不少的漏洞。

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看待展览会,往往可以对其进行不同标准的划分。按照商界目前所通行的会务礼仪规范,划分展览会不同类型的主要标准,一共有下列六条:

其一,展览会的目的。这是划分展览会类型的最基本的标准。依照这一标准,展览会可被分作宣传型展览会和销售型展览会等两种类型。顾名思义,宣传型展览会显然意在向外界宣传、介绍参展单位的成就、实力、历史与理念,所以它又叫作陈列会。而销售型展览会则主要是为了展示参展单位的产品、技术和专利,来招徕顾客、促进其生产与销售。通常,人们又将销售型展览会直截了当地称为展销会或交易会。

其二,展览品的种类。在一次展览会上,展览品具体种类的多少,往往会直接地导致展览会的性质有所不同。根据展览品具体种类的不同,可以将展览会区分为单一型展览会与综合型展览会。单一型展览会,往往只展示某一大的门类的产品、技术或专利,只不过其具体的品牌、型号、功能有所不同而已,例如,化妆品、汽车等等。因此,人们经常会以其具体展示的某一门类的产品、技术或专利的名称,来对单一型展览会进行直接的冠名,比如,可称之为“化妆品展览会”、“汽车展览会”等等。在一般情况下,单一型展览会的参展单位大都是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因此这种类型的展览会不仅会使其竞争更为激烈,而且对于所有参展单位而言不啻为一场公平的市场考试。综合型展览会,亦称混合型展览会。它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同时展示多种门类的产品、技术或专利的大型展览会。与前者相比,后者所侧重的主要是参展单位的综合实力。

其三,展览会的规模。根据具体规模的大小,展览会又有大型展览会、小型展览会与微型展览会之分。大型展览会,通常由社会上的专门机构出面承办,其参展的单位多、参展的项目广,因而规模较大。举办此类展览会,要求一定的操作技巧。因其档次高、影响大,参展单位必须经过审报、审核、批准等一系列程序,有时,还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小型展览会,一般都由某一单位自行举办,其规模相对较小。在小型展览会上,展示的主要是代表着主办单位最新成就的各种产品、技术和专利。微型展览会,则是小型展览会的进一步微缩。它提取了小型展览会的精华之处,一般不在社会上进行商业性展示,而只是将其安排陈列于本单位的展览室或荣誉室之内,主要用劲教育本单位的员工和供来宾参观之用。

其四,参展者的区域。根据参展单位所在的地理区域的不同,可将展览会划分为国际性展览会、洲际性展览会、全国性展览会、全省性展览会和全国性展览会,往往被人们称为博览会。应当明言的是,组织展览会有一定非要贪大求全不可,特别是忌讳虚张声势、名不副实,动辄以“世界”、“全球”、“全国”名之。若是根据参展单位所属行业的不同,则展览会亦可分为行业性展览会和跨行业展览会。

其五,展览会的场地。举办展览会,免不了要占用一定面积的场地。若以所占场地的不同而论,展览会有着室内展览会与露天展览会之别。前者大都被安排在专门的展览馆或是宾馆和本单位的展览厅、展览室之内。它大都设计考究、布置精美、陈列有序、安全防盗、不易受损,并且可以不受时间与天气的制约,显得隆重而有档次。但是,基所需费用往往偏高。在展示价值高昂、制作精美、忌晒忌雨、易于失盗的展品时,室内展览会自然是其首选。后者则安排在室外露天之处。它可以提供较大的场地、花费较小,而且不必为设计、布置费用过多,展示大型展品或需要以自然界为其背景的展品时,此种选择最佳。通常,展示花卉、农产品、工程机械、大型设备时,大都这么作。不过,它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并且极易使展览会丢失或受损。

其六,展览会的时间。举办展览会所用的具体时间的长短,亦称为展期。根据展期的不同,可以把展览会分作长期展览会、定期展览会和临时展览会。长期展览会,大都常年举行,其展览场所固定,展品变动不大。定期展览会,展期一般固定为每隔一段时间之后,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之内举行。例如,每三年举行一次,或者每年春季举行一次,等等。其展览主题大都既定不变,但允许变动展览场所,或展品内容有所变动,一般来看,定期展览会往往呈现出连续性、系列性的特征。临时展览会,则随时可根据需要与可能举办。它所选择的展览场所、展品内容及至展览主题,往往不尽相同,但其展期大都不长。

其次,展览会的组织。一般的展览会,既可以由参展单位自行组织,也可以由社会上的专门机构出面张罗。不论组织者由谁来担任,都必须认真作好具体的工作,力求使展览会取得完美的效果。

根据惯例,展览会的组织者需要重点进行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参展单位的确定、展览内容的宣传、展示位置的分配、安全保卫的事项、辅助服务的项目,等等。

第一,参展单位的确定,一旦决定举办展览会,由什么单位来参加的问题,通常都是非常之重要的。在具体考虑参展单位的时候,必须注意两厢情愿,不得勉强。按照商务礼仪的要求,主办单位事先应以适当的方式,以拟参展的单位发出正式的邀请或召集。

邀请或召集参展单位的主要方式为:刊登广告,寄发邀请函,召开新闻会,等等。不管是采用其中作何一种方式,均须同时将展览会的宗旨、展出的主要题目、参展单位的范围与条件、举办展览会的时间与地点、报名参展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咨询有关问题的联络方法、主办单位拟提供的辅助服务项目、参展单位所应负担的基本费用,等等,一并如实地告之参展单位,以便对方据此加以定夺。

对于报名参展的单位,主办单位应根据展览会的主题与具体条件进行必要的审核。切勿衣莠不分,来之不拒。

当参展单位的正式名单确定之后,主办单位应及时地以专函进行通知,令被批准的参展单位尽早有所准备。

第二,展览内容的宣传。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对展览会的重视,并且尽量地扩大其影响,主办单位有必要对其进行大力宣传。宣传的重点,应当是展览的内容,即展览会的展示陈列之物。因为只有它,才能真正的吸引各界人士的注意和兴趣。

对展览会,尤其是对展览内容所进行的宣传,主要可以采用下述几种方式:其一,是举办新闻会;其二,是邀请新闻界人士到场进行参观采访;其三,是发表有关展览会的新闻稿;其四,是公开刊发广告;其五,是张贴有关展览会的宣传画;其六,是在展览会现场散发宣传性材料和纪念品;其七,是在举办地悬挂彩旗、彩带或横幅;其八,是利用升空的彩色气球和飞艇进行宣传。以上八种方式,可以只择其一,亦可多种同时并用。在具体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量力行事,并且要严守法纪,注意安全。

为了搞好宣传工作,在举办大型展览会时,主办单位应专门成立对外进行宣传的组织机构。其正式名称,可以叫新闻组,也可以叫宣传办公室。

第三,展示位置的分配。对展览会的组织者来讲,展览现场的规划与布置,通常是其重要职责之一。在布置展览现场时,基本的要求是:展示陈列的各种展品要围绕既定的主题,进行互为衬托的合理组合与搭配。要在整体上显得井然有序、浑然一体。

顺理成章的是,所有参展单位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展览会上拥有理想的位置。展品在展览会上进行展示陈列的具置,称之展位。大凡理想的展位,除了收费合理之外,应当面积适当,客流较多,处于展览会上的较为醒目之处,设施齐备,采光、水电的供给良好。

在一般情况下,展览会的组织者要想尽一切办法充分满足参展单位关于展位的合理要求。假如参展单位较多,并且对于较为理想的展位竞争较为激烈的话,则展览会的组织者可依照展览会的惯例,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对展位进行合理的分配。

方法一是对展位进行竞拍。由组织者根据展位的不同,而制定的不同的收费标准,然后组织一场拍卖会,由参展者在会上自由进行角逐,由出价高者拥有自己钟意的展位。

方法二是对展位进行投标。即由参展单位依照组织者所公告的招标标准和具体条件,自行报价,并据此填具标单,而由组织者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常规,将展位分配给报价高者。

方法三是对展位进行抽签。即将展位编号,然后将号码写在纸签之上,而由参展单位的代表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之下每人各取一个,以此来确定其各自的具体展位。

方法四是按“无来后到”分配。所谓按照“先来后到”进行分配,即以参展单位正式报告的先后为序,谁先报名,谁便有权优先选择自己所看中的展位。

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法,组织者均须事先将其广而告之,以便参展单位早作准备,尽量选到称心如意的展位。

第四,安全保卫的事项。无论展览会举办地的社会治安环境如何,组织者对于有关的安全保卫事项均应认真对待,免得由于事前考虑不周而麻烦丛生,或是“大意失荆州”。

在举办展览会前,必须依法履行常规的报批手续。此外,组织者还须主动将展览会的举办详情向当地公安部门进行通报,求得其理解、支持与配合。

举办规模较大的展览会时,最好从合法的保卫公司聘请一定数量的保安人员,将展览会的保安工作全权交予对方负责。

为了预防天灾人祸等不测事件的发生,应向声誉良好的保险公司进行数额合理的投保。以便利用社会的力量为自己分忧。

在展览会入口处或展览会的门券上,应将参观的具体注意事项正式成文列出,使观众心中有数,以减少纠葛。

展览会组织单位的工作人员,均应自觉树立良好的防损、防盗、防火、防水等安全意识,为展览会的平安进行竭尽一己之力。

按照常规,有关安全保卫的事项,必要时最好由有关各方正式签订合约或协议,并且经过公证。这样一来,万一出了事情,大家就好“亲兄弟,明算帐”了。

第五,辅助的服务项目。主办单位作为展览会的组织者,有义务为参展单位提供一切必要的辅助项目。否则,不单会影响自己的声誉,而且还会授人以柄。

由展览会的组织者为参展单位提供的各项辅助项目,最好有言在先,并且对有关费用的支付进行详尽的说明。

具体而言,为参展单位所提供的辅助项目,通常主要包括下述各项:其一,是展品的运输与安装;其二,是车、船、机票的订购;其三,是与海关、商检、防疫部门的协调;其四,是跨国参展时有关证件、证明的办理;其五,是电话、传真、电脑、复印机等现代化的通讯联络设备;其六,是举行洽谈会、会等商务会议或休息之时所使用的适当场所;其七,是餐饮以及有关展览时使用的零配件的提供;其八,是供参展单位选用的礼仪、讲解、推销人员等。

最后,是展览会的参加。参展单位在正式参加展览舒畅地,必须要求自己的全部派出人员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为大获全胜而努力奋斗。在整体形象、待人礼貌、解说技巧等三个主要方面,参展单位尤其要予以特别的重视。以下,就分别对其作简要的介绍:

第一,要努力维护整体形象。在参与展览时,参展单位的整体形象直接映入观众的眼里,因而对自己参展的成败影响极大。参展单位的整体形象,主要由展示之物的形象与工作人员的形象两个部分所构成。对于二者要给予同等的重视,不可偏废其一。

展示之物的形象,主要由展品的外观、展品的质量、展品的陈列、展位的布置、发放的资料等构成。用以进行展览的展品,外观上要力求完美无缺,质量上要优中选秀,陈列上要既整齐美观又讲究主次,布置上要兼顾主题的突出与观众的注意力,而用以在展览会上向观众直接散发的有关资料,则要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资讯丰富,并且注有参展单位的主要联络方法,如公关部门与销售部门的电话、电报、电传、传真以及电子邮箱的号码,等等。

工作人员的形象,则主要是指在展览会上直接代表参展单位露面的人员的穿着打扮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要求在展位上工作的人员应当统一着装。最佳的选择,是身穿本单位的制服,或者是穿深色的西装、套裙。在大型的展览会上,参展单位若安排专人迎送宾客时,则最好请其身穿色彩鲜艳的单色旗袍,并胸披写有参展单位或其主打展品名称的大红色绶带。为了说明各自的身份,全体工作人员皆应在左胸佩戴标明本人单位、职务、姓名的胸卡,惟有礼仪小姐可以例外。按照惯例,工作人员不应佩戴首饰,但男士应当剃须,女士则最好化淡妆。

第二,要时时注意待人礼貌。在展览会上,不管它是宣传型展览会还是销售型展览会,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真正的意识到观众是自己的上帝,为其热情而竭诚地服务则是自己的天职。为此,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将礼貌待人放在心坎上,并且落实在行动上。

展览一旦正式开始,全体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即应各就各位,站立迎宾。不允许迟到、早退、无故脱岗、东游西逛、更不允许在观众到来之时坐、卧不起,怠慢对方。

当观众走近自己的展位时,不管对方是否向自己打招呼,工作人员都要面含微笑,主动地向对方说:“你好!欢迎光临!”随后,还应面向对方,稍许欠身,伸出右手,掌心向上,指尖直接展台,并告知对方:“请您参观”。

当观众在本单位的展位上进行参观时,工作人员可随行于其后,以备对方向自己进行咨询;也可以请其自便,不加干扰。假如观众较多,尤其是在接待组团而来的观众时,工作人员亦可在左前方引导对方进行参观。对于观众所提出的问题,工作人员要认真作出回答。不允许置之不理,或以不礼貌的言行对待对方。

当观众离去时,工作人员应当真诚地向对方欠身施礼,并道以“谢谢光临”,或是“再见!”

在任何情况下,工作人员均不得对观众恶语相加,或讥讽嘲弄。对于极个别不守展览会规则而乱摸乱动、乱拿展品的观众,仍须以礼相劝,必要时可请保安人员协助,但不许可对对方擅自动粗,进行打骂、扣留或者非法搜身。

第三,要善于运用解说技巧。解说技巧,此处主要是指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向观众介绍或说明展品时,所应当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体而论,在宣传性展览会与销售性展览会上,其解说技巧既有共性可循,又有各自的不同之处。

在宣传性展览会与销售性展览会上,解说技巧的共性在于:要善于因人而宜,使解说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要突出自己展品的特色。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要注意对其扬长避短,强调“人无我有”之处。在必要时,还可邀请观众亲自动手操作,或由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现场示范。此外,还可安排观众观看与展品相关的影视片,并向其提供说明材料与单位名片。通常,说明材料与单位名片应常备于展台之上,由观众自取。

第2篇

【关键词】职业发展;会展经济与管理;商务礼仪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会展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会展业是发展潜力大的行业之一。《2015~2020年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会展行业将向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会展市场最急需的五种会展人才是:会展设计师、会展项目策划、会展销售、项目经理、会议现场服务人才。目前会展专业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国会展业缺乏既有现代设计理念,掌握会展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有现代管理知识的应用型高级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会展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学生面临求职困难。文章通过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商务礼仪教育的研究,为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路径。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职业发展内涵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发展是组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包括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人才。技术性应用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会展销售(招商员、招展员)和会议现场服务人才。会展专业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性,即会展人才既要具备职业技能,又要具备综合的职业素质。可以在专业的组展公司、展馆、大型企业的会展部、会展行业协会、咨询公司等从事包括广告、文案、物流、宣传、公共关系、营销策划、展品销售、现场管理等工作。商务礼仪教育能够培养会展人才的沟通能力,掌握特定商务活动礼仪,如展览会的组织、展示位置分配及展览会布置等礼仪,有利于会展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会展专业学生商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一)商务礼仪教育是会展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消息,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职业素质及个人素养成为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求在教育学生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包括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会展销售主要从事国内外展览业务联系,具体按职位分有业务员、客户服务、销售经理等不同级别。会议现场服务人才承载着会议现场的交流与沟通责任,掌控现场秩序与效果,是体现展会文化层次的服务人才,需要具备较好外语沟通和对展会主题的领悟能力,需要具备现场组织协调能力。会展人才对商务礼仪的掌握,对其尽快适应展会要求,塑造个人的职业素质,建立良好的职业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商务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礼仪教育是会展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商务礼仪教育是会展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表现得日益激烈化,作为第三产业的会展业也不例外。会展业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这种转变需要会展从业人员的实施和操作。首先,形象是体现单位实力的重要因素,形象的树立已成为各行业竞争的必备手段。人文素质和礼仪素养的缺乏,使得学生很难出色并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岗位工作,从而会影响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其次,员工的行为表现会使产品价值产生巨大差异。当今社会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公司在内的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过分崇尚自我,不善于沟通和合作,欠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等问题,与会展单位所期望的员工形象背道而驰,同时也是职场新人职业形象定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高校对会展专业学生开展商务礼仪教育既是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要求,又是会展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会展专业学生商务礼仪教育的路径

(一)课堂教学是商务礼仪教育的理论支撑

礼仪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是一种更为重视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应开设《会展礼仪》《商务礼仪》等课程,明确教学任务,精选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基本现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教育。

(二)课程教学方法是商务礼仪教育实现的手段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活动,了解会展企业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的一般程序,熟悉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各项技能,掌握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礼仪规范,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2.情景模拟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设计展会涉及的剪彩、签约、开幕式等场景,让学生体验场景中涉及的礼仪知识,激发学生对礼仪规范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谋职场景设计中,学生既可以扮演招聘者,又可以扮演应聘者,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强化商务礼仪教育的实现。

(三)社会实践是商务礼仪教育的社会化践行

礼仪是一种约束人类行为的社会道德规范,同时也是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对大学生来说,学习礼仪知识,提高礼仪素养最主要是在社会上进行实践和反馈。高校礼仪教育的规划不应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而是应该落实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上,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礼仪渗透和个体礼仪行为考察,并建立相应的信息统计库,以完善高校礼仪教育的途径。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机会,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融入到实践中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一是在校内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二是鼓励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礼仪活动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历练,真正懂得礼仪的重要性。

(四)校园礼仪氛围营造是商务礼仪教育的效果保障

商务礼仪教育应该渗透到一切教育形式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潜移默化地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必要的硬件建设,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加强软件建设,营造礼仪教育的人文氛围,教师更应该为人师表,身教胜于言教。同时还需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网站、论坛、微信等媒体,由意见领袖引导礼仪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优势,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园礼仪氛围营造是商务礼仪教育的效果保障。

四、结语

基于职业发展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商务礼仪教育的研究,为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刘智.浅谈会展专业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研究——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即将迎来共和国5 5岁华诞之际,我们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型展览,纪念红旗渠通水4 O周年,旨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进一步提高执政为民水平。这将是继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 神展览后在京举办的又一个弘扬民族精神的大型展览。出席今天新闻会的领导有,中共安阳市委书记靳绥东,中共河南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姚立新,中共安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笑东,中共安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凤仙,中 共林州市委书记来亮。同时我们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70多家新闻单位,在此,对各位领导和新闻界的朋友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相信通过各家媒体的大力宣传,将会进一步提高红旗渠的知名度,扩大红旗渠在国际国内的影响。

红旗渠成为我国水利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曾被总理称为“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亲临红旗渠视察。1 9 9 5年,同志视察红旗渠时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弘扬当年的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1 9 9 6年,同志在视察红旗渠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我们举行红旗渠通水4 0周年纪念活动,是为了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通过展览将全面展示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重新安排林州河山的光辉历史,充分展示红旗渠的壮观景象和林州的崭新形象,让世人更多的了解林州,认识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通过展览,充分展示设市十年来林州经济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林州人民不畏艰难、拼搏不止的创业风采,激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群众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精神,共同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谢谢大家!

红旗渠精神展新闻会主持词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为主要内容,以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知行统一,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全县广大师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扎实推进校园文明建设,为全县中小学生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二、实施途径

(一)营造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浓厚氛围

1、召开全县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启动仪式,举办文明礼仪专题讲座。各校要及时召开全体师生参加的文明礼仪教育动员大会,组织广大师生学习有关礼仪方面的知识、开展讨论,深刻领会、高度认识礼仪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2、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在教室、楼道、墙壁等处装帧、书写与礼仪有关的名言警句,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橱窗、文化长廊、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礼仪教育方面的知识和典型事迹,营造教育氛围。

(二)建立校园文明礼仪常规教育制度

1、指导学生建立自我教育机制。开展“文明每一天”活动,组织学生从“说、行、思”等方面入手,设立“文明储蓄本”,记录和反思每天做的文明事和不文明事,每月进行小结,不断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建立文明礼仪评先树优竞争机制。坚持文明礼仪督查,每天公布检查结果,每周进行文明礼仪流动红旗评比,每学期评选一次文明礼仪示范学生和班级(宿舍),每学年评选一次文明礼仪示范教师,建立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竞争机制。

3、切实规范团队活动礼仪。要规范使用共青团和少先队特有的礼仪标致(旗帜、歌曲、标识等),按规范举行共青团和少先队的成人仪式、大(中)队会、鼓号操检阅式等各类仪式,促进团队礼仪规范性建设。

4、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各校设立文明礼仪值周班级,各班设文明礼仪督导员,负责监督、记录、制止校园内不文明行为。要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特别是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档案袋。

(三)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课程教学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涉及的文明礼仪内容要重点讲述,其他学科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2、班级是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要以班级为单位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开展好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团队会)评选,推进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扎实开展。

3、教育局将编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手册》,各学校要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教材。要建好校报校刊,及时报道校园内的文明礼仪新风尚;积极建好文学社、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丰富课余生活,拓宽文明礼仪教育渠道。

4、发挥教师模范引领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研究制定课堂教学礼仪标准和教师行为规范,开展文明礼仪培训,规范教师文明礼仪,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1、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学习。要通过“学守则、学规范”知识竞赛、主题班团队会等形式组织学生逐条学习领会《守则》和《规范》,要专项讲解、对照检查、强化训练,使《守则》和《规范》要求入耳、入脑、入心,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遵循“小、实、新、活”的原则,开展丰富多采、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示范表演、小品剧、文明礼仪用语征集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礼仪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

3、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以及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才艺表演等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

4、加强体验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践行文明礼仪。结合各类纪念日和传统节日,面向社会开展帮困助残、慰问孤老、美化环境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礼让、谦恭,做文明小公民,以自己的文明行为感召他人,影响社会。

5、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梨乡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在梨花会期间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上街清扫卫生、消除白色污染、清除不规范字等志愿活动,努力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县域环境,迎接八方宾朋,展现梨乡新貌。

6、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礼仪传播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等载体,让家长共同参与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一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明环境;暑假期间以全体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为主体,组织开展文明礼仪小分队活动,在家庭、社区以及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文明监督岗,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活动目的。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为确保活动实效,县教育局成立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该项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各校也要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为组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和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做到组织健全、措施得当、管理到位,效果明显。

第5篇

关键词: 中学生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 必要性

一、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素质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文明礼仪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期。针对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有利于中学生的自身健康成长。开展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培养他们的文明礼仪习惯,促使他们形成乐观、豁达、健全的人格,才能让中学生更好地发挥才能,在这个意义上,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中学生自我能力的内在需求。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接受道德熏陶教育的过程,有利于社会化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文明礼仪教育应成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怎样用礼仪规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营造和谐心理氛围的基础。文明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综合反映。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同时,带来了丑陋的现象和一些不良风气。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对于中学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有着丰富而宝贵的文明礼仪遗产,对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明礼仪。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文明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做到讲文明,有礼貌,所以文明礼仪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掌握,能帮助中学生满足社会规范的发展需要,进而满足社会需求,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利于维护正常秩序和社会规范,从更深层面讲,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转。另外,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范畴,是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改善学校风气,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学校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也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开展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一)开展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活动

根据教育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定期文明礼仪教育的宣传材料,精心组织,丰富内容,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水平。加强,校园文明管理,营造教育校园环境,提高文明礼仪教育质量。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育内容,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性。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开设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课程,教学礼仪知识。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的过程。文明礼仪教育课应根据时代特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实现文明礼仪教育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结合具体学习情况,给予细致指导。按照激发兴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调动中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积极性。注意及时引导和挖掘文明礼仪教育因素中的具体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监督和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从文化的本质特性来看,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本质部分。因此,以礼仪教育为契机,开展道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文明礼仪行为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有机融合,文明礼仪习惯是文化的核心,只有充分展示礼仪的文化内涵,发扬人文精神,才能使礼仪发挥更大作用,优化德育方式,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是渐进的过程,做到常抓不懈,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有效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结合实际,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逐步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的一致性,达到二者教育效果的相辅相成。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广泛征集学生家长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更新和改进文明礼仪教学方法,从而建立一个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文明礼仪教育平台。同时,促进礼仪教育进课堂,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合理确定教育内容,作为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对家庭礼仪和社交礼仪等关键领域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礼仪教育逐步形成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挖掘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文明礼仪教育。

(三)营造校园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校园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规范指导、示范激励和约束作用。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文明礼仪教育合力,培养中学生合理的审美情趣和美德,加强文明道德建设,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形成文明礼仪教学示范效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行为。加强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文明的培养,通过树立典型与校园争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魅力,追求内心境界的提升,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只有教育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文明礼仪教育卓有成效。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完善学生文明礼仪教学管理系统,结合学校教育和学生课堂,让学生理解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学校建立必要的文明礼仪规章制度,加强学校文明礼仪管理,积极鼓励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号召学生不断总结自己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的不足,帮助中学生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结语

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促进人际沟通的行为规范。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塑造中学生的良好形象,进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结合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从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措施入手,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文明礼仪学习活动,接受文明礼仪教育。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需要通过创新文明礼仪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开展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配合,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文明礼仪教育的信息和资源,营造校园文明礼仪教学的良好氛围。在中学阶段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不断丰富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实施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进而推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田玉洁.礼仪教育: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J].学理论,2013(03):261,262.

[2]刘元春.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完善中学生素质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7):19.

[3]罗卫东,邓文梅.关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4)44,45.

[4]陈进火.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探究新时期德育新路[J].成功(教育),2012(03):244.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礼仪 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当前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职业礼仪教育体系不完备。当前,职业礼仪教育已经引起一些高校的关注,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职业礼仪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高校内,职业礼仪教育普遍的存在形式有:对毕业生开展短期职业礼仪课程,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有关职业礼仪方面的专题讲座等。可以说,大学生所接受的职业礼仪教育仍存在许多的不完善: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途径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等。虽然职业礼仪教育才刚刚起步,但是它的发展意义举足轻重,高校应该对其不完备的教育举措进行反思与调试。(2)大学生职业素养薄弱。除了高校职业礼仪教育资源的短缺,大学生自身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素养感知度不高,缺乏积极性、没有关注点,针对职业礼仪对职业素养的完善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大学生对职业礼仪行为的缺失。对于广大的大学生而言,虽然对职业礼仪教育的价值意义投以关注,但仍处于知识的层面,没有将职业礼仪落实于实践,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

1.2 关于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反思

(1)高校应该建立正规化的职业礼仪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职业标准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标准需要大学生做好职前准备,提高职业素养、掌握必要的职业礼仪行为是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全新考量。同时,这也是高校要建立正规化职业礼仪教育的关键。明确职业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规范职业礼仪教育的课程结构,开拓职业礼仪教育的教学途径,这些是高校完善其教育体系的新方向。总言之,职业礼仪教育的完备不仅是对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满足,更是高校教育得以发展的动力支撑,高校应该促进职业礼仪教育的正规化建设。(2)大学生需要完整的职业礼仪教育。职业礼仪教育是职业交往中所必备的行为准则与职业素养,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①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准备状态,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行充实与完善。职业礼仪是构成职业素养的关键要素,大学生对职业礼仪的提升应该具备高标准的诉求。首先,职业礼仪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未来职业的成败与效益。其次,职业礼仪教育是决定大学生职业适应性,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职业礼仪对大学生的职场生存能力将具有最基本的调适作用,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量,大学生需要接受完整的职业礼仪教育。

2 构建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发展目标

2.1 准确把握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

(1)促进大学生进行职业礼仪教育的客观性目标。从大学生的社会价值来看,职业礼仪教育的客观性目标在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与提升国家公民素养两个方面。首先,职业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工作业务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是国家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的必要途径。其次,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②(2)加强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个体性目标。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来看,职业礼仪教育的主体性目标主要包括两点内容。第一,职业礼仪教育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通过职业礼仪行为调节各种工作关系,进而提高其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效益。第二,职业礼仪教育在于调节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大学生从业适应性的关键,大学生要想顺利进入职场,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新环境中的角色转换。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职业礼仪将有利于大学生应对各种职业冲突,增加个体自我效能感,提高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

2.2 科学完善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课程体系

(1)规范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课程内容。职业礼仪的内容应该包含从理论知识到操作实践两个阶段的完备。首先,针对职业礼仪知识的安排应涉及礼仪本体论知识和职业礼仪知识两部分内容。礼仪本体论知识应包括礼仪的本质意义、发展阶段与结构要素;职业礼仪知识应包括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等理论内容,③此外,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还应设置专业性的职业礼仪内容。其次,由于职业礼仪在工作环境内表现为一种操作技能,因此大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必须包括技能训练、实际操作等实践性课程内容,将职业礼仪的程序性知识切实地转化为大学生的职业礼仪行为。(2)优化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课程结构。高校的课程制度是按学年段分配教学内容,在不同学年阶段设置相应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因此,职业礼仪教育的完备也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职业礼仪应从早做起,按学年段分配课程内容,以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标准,优化课程的结构顺序。第二,按照职业礼仪教育的具体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把其分成相应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并将其整合到大学生的其他课程结构中。综合考虑,制定合乎职业礼仪教育发展规律的课程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把相应学年阶段的课程内容结构化、系统化,从而保证大学生职业礼仪技能可以按阶段逐步形成。

2.3 强力扩展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实践途径

(1)充分利用学校内的各方面资源。除了课程资源对职业礼仪教育的促进,对学生还应积极利用校园环境内的各种资源为其职业礼仪的操作开拓更多的实践机会。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利用学生团体的力量,创造各种职业礼仪教育活动。如:成立专门的社团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有关职业礼仪教育的宣传、研讨交流等校园活动。通过营造积极的校园礼仪学习氛围,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的理性认识与成就体验。④另一方面,对学生还应该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主动地寻找学习机会。大学生要自觉参与职业礼仪教育的活动过程,将对职业礼仪的理性认知内化为具体的礼仪行为。(2)积极参与校园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礼仪行为的转化,大学生还要积极开拓更加广阔的校外资源。首先,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职业礼仪专家进行沟通、与更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寻求更多职业礼仪技能形成的有效方法,不断调整自身在职业礼仪认知上的不足。其次,大学生还要在社会实践中对其职业礼仪进行锤炼。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调节自身的职业礼仪行为。

注释

① 周定财.论礼仪教育与大学生交际素质的提升[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3).

② 蒋萍.加强大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9).

第7篇

按照“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建文明校园”的总体部署,根据公民道德教育的要求,特制订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

一、活动宗旨

适应文明校园的要求,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践20字基本道德规范,结合创建文明单位,在全校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普及礼仪知识,提高礼仪意识,加强礼仪实践。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全面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展示现代化学校良好校园风范。

二、活动内容

(一)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1、编印《文明礼仪知识读本》。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同时利用宣传画、公益广告、电视宣传片等进行广泛宣传。

2、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相关学科教学。各班要充分利用队活动时间,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新修改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开展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

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岗位培训及文明学校教育活动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4、举办学生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举办首届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为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作用。

5、开展《身边的故事》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征文评比活动。

6、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在开展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活动。

(二)制订文明礼仪规范

组织调查研究,发现先进典型,推广试点经验,制定规范草案,组织各班开展公众讨论,征询意见,制定出各方面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公示)形式公布于众。包括:基本礼仪规范;少先队员礼仪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阅览、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礼仪规范;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等,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三)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1、开展各个层面的实践活动。在制定礼仪规范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礼仪实践,从身边做起,从课堂做起,从岗位做起,从公共场所做起,从家庭生活做起,使每一个人在个人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家人相处以及公共生活等多方面,都能自觉形成讲究礼仪的良好风范。

2、组织社会舆论监督。结合礼仪实践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学校及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监督评判,督促礼仪行为的实践。

(四)组织文明礼仪竞赛。

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文明礼仪形象大赛活动”。活动分三个层次,四类群体、五项内容。

1、三个层次:

(1)各班学生进行初赛;

(2)各段组织复赛;

(3)全校组织决赛。

2、四类群体:教师、学生、家长。

3、五项内容:仪容仪表、言辞谈吐、职业形象(含暗访考察)、情景处理、综合知识。

(五)评选礼仪形象标兵

在层层开展礼仪形象大赛的基础上,评选出礼仪形象标兵,并最后推举出“学校文明礼仪形象标兵”。

三、活动组织

(一)主办单位:工会、政教处、团支部

(二)参加单位:各段以每班二名学生的基数上报学校参加决赛。

四、活动安排

1、10月份,做好筹备工作。成立活动组委会,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人员收集《文明礼仪知识读本》等。

2、10月底至明年2月份,普及礼仪知识。举办“健康、美丽、文明”礼仪教育师资培训;各班普遍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活动,开办礼仪教育讲座,开办专栏、专题节目,开展舆论监督。

3、11月—12月,组织礼仪形象展示。12月份举办“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以推动、指导各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和竞赛活动。

4、20__年1月——4月,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各班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善礼仪规范,开展讨论。层层开展礼仪竞赛、演示活动,评选、推荐出各段礼仪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等,广泛开展各种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5、20__年3月——5月,组织全校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营造人人学礼仪,个个赛礼仪的热潮。

6、20__年5月——7月,组织风采大赛,把礼仪宣传活动推向高潮。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段各班要充分认识: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校形象、培育师生良好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要把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今明两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新的抓手、新的着力点认真抓好。工会、政教处、共青团要切实下大力气,精心策划工作方案,认真组织礼仪教育实践,一个一个层面、一个一个群体,全方位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2、广泛动员,积极引导。文明礼仪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外在形

象、气质涵养,提高文明礼仪素养是现代化都市生活和公共道德的内在需求,也是与国际接轨,展示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要引导师生增强礼仪意识,自觉参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活往来等等方面做起,要了解通行的礼仪要求,培养和提高礼仪素质。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礼仪素养教育;规范化;改革创新

在高等教育中,目前人文教育的削弱和传统的礼仪观念淡化及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礼仪素养教育,本身是一种非强制性、非功利性、内涵丰富的教育。部分大学生礼仪修养程度不高,礼仪知识欠缺,显现出自我封闭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一些学生在他人面前缺乏一定的礼仪形态,不知道何种场合使用相应的社交礼仪;作为毕业求职者,在展现求职者综合素质方面,应为忽略了一些礼仪细节,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因此,对大学生加强礼仪素养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总的指导思想

对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顺利发展,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必须要将礼仪的知识和观念纳入到学生得思想道德中。不仅要通过全社会、学校和家庭在一起,培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素质和情感的个性品质,同时在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亦要把握学生行动实践的这个指导思想。

1.1 用道德观指引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标准和准则之间关系的总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状况,决定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指导的理论进行教育。礼仪具备道德的功能、同时道德也兼有礼仪的功能,这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德”决定“礼”,“礼”可引导“德”,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表现为礼仪。无形的、抽象的道德因为礼仪而变得真实的存在,文明礼貌的言行折射出道德的“真”、 “善”、“ 美”,礼仪素养可以说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1.2 挖掘传统礼仪精华,吸收外来有益经验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一次次革命运动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和影响,在去除了许多不好的封建因素同时,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精华部分也随之抛弃了,特别是在时期,许多传统的优良文化和礼仪被破坏,精华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中国传统社会很重视家礼,有尊师重教礼、敬老尊贤礼、节日往来礼、拜访礼等等。作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都应该让那个学生积极的去了解和弘扬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

1.3 加强拓展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礼仪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将礼仪教育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并与实践很好的相结合。正确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以最基本的礼仪行为规范为基础,去约束和规范大学生自身的行为,将礼仪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进而解决知识和行为不相统一的问题。大学生只有将礼仪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才能真正的达到礼仪教学的目的。

1.4 全面提高大学生内在人文素质修养

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道德理想、完整的知识技能和勤奋的生活态度,这是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在高校中,学生全面发展这个目标要想很好的实现,就要转变教育的观念,要坚持以道德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理想信仰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将教书与育人很好的结合起来,全方位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 高校开展礼仪素养教育的具体措施

2.1 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应当规范化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礼”被列为基本道德范畴,高校应当更加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更要规范大学生的礼仪行为标准,将规范化列为首位。高校进行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要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在高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中纳入礼仪的要求,并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大学生礼仪内容的各项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能真正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

2.2 大学生礼仪教学的改革创新

大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和互动性的学历特点,他们不再盲目的相信书本中的内容,往往对以写实用性较强和应用性广泛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想使大学生对礼仪知识产生高度的重视,在开展礼仪素养教育过程中,不但要在社会和学校中形成一个很好的环境氛围,还必须对高校礼仪教学方面进行必要的高歌,教学模式要行之有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仪教材内容编制的创新,礼仪课程的创新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2.3教师注意言传身教,努力开展礼仪研究

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的表现现状,要求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努力开展和探索礼仪素养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从中寻找礼仪教育的长久机制。应在高校广大教师队伍中,倡导并开展礼仪素养教育的研究,将礼仪的理论知识研究系统的贯穿到所有的专业教学中,使广大学生从中很好的掌握传统的礼仪知识及现代礼仪理论,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2.4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开展礼仪文化活动

通过校园许多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实践展示或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来丰富校园礼仪文化,可以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从而加强学校礼仪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和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展示大学生自身的礼仪魅力和时代风范,不断积累丰富的礼仪实践经验,通过实践来形成大学生良好的礼仪素养。

因此,大学生想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优势,脱颖而出,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加强并规范礼仪教育,对于他们提高综合能力很有帮助,能够成为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晔.论传统礼仪文化与大学生礼仪素养[J]科技文化,2011(3):17-18.

[2]杨扬.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道德价值及其实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6):32-34

[3]陈燕萍.大学生礼仪教育途径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252-258.

[4]张洪铖,康杨.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5):117-119.

[5]赵蓓.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职业圈,2007(13):99-100.

第9篇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视阈;文明礼仪;研究

从周代礼乐文化的发源,到党的十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建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勃勃的生机。而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的负面新闻曝光率不断增多,折射出中华礼仪文化在传承、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是大学生不容推卸的责任。高等学校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引领者,理应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传承礼仪文化,着力构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体系。

一、中华优秀礼仪文化的定位

中华民族创造的许多独具特色的礼节、仪式、习惯、规章、典制等礼仪文明,形成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主要包括:重礼讲仪的良好风尚,以知书识礼为美德;礼仪规范的合理内容,将人类千百年来凝练起来的精粹吸取下来;礼仪修养的先进典范,以之作为学习、践行礼仪的榜样;中华民族礼仪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心。作为高校工作者,要在进行礼仪传统教育中,要帮助学生着重领会礼的精神内涵。

同时,大学生传统礼仪文明教育要立足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并不是全盘照搬,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礼记・礼器》云:“礼,时为大。”这是说,礼之为礼,不应是刻板的教条和一成不变的戒律,在于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更新,这是礼的内在要求和原则。

二、大学生传统礼仪文明的现状

(一)礼仪文化认同缺失

传统礼仪文化是我们中华“礼仪之邦”几千年的积淀的宝贵资源,可是现代人却忽视了礼仪文化的存在作用。这些误读不仅使礼面目全非,并且把礼的真正精神也一同湮没。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和礼仪懂之甚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外流行时尚多有了解,对国外礼仪的盲目追逐,以为拿刀拿叉就是时尚,以为拥抱取代鞠躬和握手就是现代文明。我们的传统礼文化在现代青年慢慢消逝。

(二)礼仪修养意识淡漠

《礼记》:“礼也者,理也”,也就是说,礼就是要先要尊敬他人,讲道理。现在大学生缺少谦敬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不尊重长辈,不敬重老师,不尊敬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缺少公德意识。在校外,有些学生更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既妨碍和影响了他人,又损坏了大学生自身的良好形象。

(三 )礼仪文明知行不一

《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有些学生不懂得谦虚、礼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知礼而不会行礼,即主观愿望、礼仪动机与行为方式及效果之间相脱节和矛盾。大学生基本礼仪的欠缺,直接影响到大学的个人素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同时,这种现象也暴露了我们现代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原因

(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冲击

近代以来,由于我国落伍并挨打,不少人把它归咎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性,发起了一次一次批判旧文化的运动。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导致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中华文化重视不够,中华传统的礼仪文明当然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礼仪之邦”丢掉了礼仪文明,文化因割断而无法传承,招致的结果是道德滑坡,人的素质下降,不健全甚至是不道德的人格的生长和西方礼仪和文化的乘机“进攻”。

(二)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如果趋之若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

(三)多方面教育体制的不合理

家庭传统礼仪教育的淡漠和偏失是造成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的第一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实效的启蒙教育。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学校传统礼仪教育的弱化和缺失是另一个原因。教师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也容易忽视在礼仪教学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社会传统礼仪教育的错位也易造成大学生文明礼仪缺失。

四、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系统全面,营造传统礼仪环境。

校园的环境熏陶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礼仪活动,如开展传统礼仪方面的讲座、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如上海电机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校园礼仪大赛,以礼仪文化为主题,促使大学生展示自我风采主动弘扬中华礼仪文化。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介绍历史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这样,学生在校园内处处感受到礼的存在、礼的气息,就可以在良好的校园礼仪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和熏陶。

(二)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开设专门的传统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开设传统礼仪教育的课程,既可以有效的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在重大典礼仪式中,蕴涵着丰富的、可以进行礼仪教育的资源。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场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如毕业典礼中可以举行“谢师礼”,毕业生在向老师行礼的过程中感谢老师培育学生的辛劳,永远记住学校和老师的培育之恩。

(三)创新发展,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优势。

礼仪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而新媒体的丰富性和开放性,逼真生动的情景模拟,饶有兴致的传统礼仪故事再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新媒体下的大学生传统文明礼仪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依托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开展线上微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举办在线传统文化展览,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健全其人格。

参考文献:

[1]孙晓凤.新时期大学生礼仪文明缺失现状及改进措施[J],青少年研究,2010(1).

[2]桂署钦.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

[3]俞琳娜.90后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原因对策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5).

[4]李彬.新时期:社会变迁与新闻变革札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调查江西省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礼仪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职业技术院校礼仪教学的特点,结合作者所在学校开展礼仪教学的实践,对职业技术院校如何开展礼仪教学以及职业技术院校的礼仪教育如何向社会延伸,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作为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富有悠久的礼仪传统,以“礼仪之都”著称于世。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们十分重视“礼”的教育,“礼”成为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秩序的准则。讲道德,讲礼仪,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确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到了今天,在我们身上,在我们身边,许多现象似乎令人担忧,甚至叫我们无颜面对老祖宗。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名礼仪教育工作者,我既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又为目前少数人礼仪素质之低下而感到痛心,于是,一种决心油然而生:铁肩担道义,做当今孔子,致力于礼仪教育,重树国人礼仪形象。 

一、我省开展礼仪教学的调研 

笔者于2008年对江西省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礼仪教学的情况开展了一次为期两个月调研。江西省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0所,其中省会南昌有25所,其余15所的分布在其它10个地市。40所院校中,33所以工种为主,7所以人文类、经济类专业为主。本次调研选取了16所院校为样本,其中南昌6所,其余地市各1所。16所院校中13所以工科为主,3所以人文类、经济类专业为主。受访学校中每个学校随抽取5个班,总受访人数超过5000人。调研主要围绕“礼仪课程开设”、“礼仪教学方法和效果”“礼仪师资和教材”及“学生对礼仪课程的态度”等四大类问题展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随机面谈等形式,同时与受访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及礼仪课程教师展开了座谈。经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我发现受访学校礼仪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礼仪教学发展极不平衡 

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职业技术院校都开展了礼仪教学,95%的学校在人文类专业开设了礼仪课程,只有25%的学校在工科专业中开设了礼仪课程,开设了礼仪课程的工科专业只占这类学校所有工科专业的23%。在区域分布上,省会院校更注重礼仪教学,发达地市较之于欠发达地市更重视礼仪教学;在就业渠道上,面向“长珠闽”地区就业的院校比以本省就业为主的院校更重视礼仪教学;在性别分布上,女生比男生更注重礼仪;在年级分布上,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希望接受礼仪教育;在生源分布上,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注重礼仪学习。 

2.少数院校对礼仪教学的认识尚有欠缺 

调查发现,少数院校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以及教材选用等方面落实不够,措施不力。他们认为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尤其是工科学生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就不愁找不到工作,至于礼仪教学,可有可无。少数学校的个别学生在校期间别说正规的课堂礼仪教学,就连礼仪讲座都从未接触过,根本不知道礼仪为何物。受访学校中只有少数的院校配了较强的礼仪教学师资力量,也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培训,13位受访教师中仅有2人取得礼仪师资格,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3.学生呼唤礼仪教育 

受访学生中51%接受过学校组织的礼仪教学和培训,其中91%的学生认为礼仪教学对他有帮助,没有接受过礼仪教学和培训的学生中有81%的人希望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和培训,所有受访者中99.5%的人认为礼仪教学对就业和社交有帮助。由此可见,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是热切期盼接受礼仪教育的。 

二、加强礼仪教育的建议 

在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礼仪教学,要明确礼仪课程在职业技术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按我国传统的单科分段式课程分类,职业技术院校课程体系分为文化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根据礼仪课程的这些特点,结合本人从事礼仪教学的经验以及我院开展礼仪教学的实践,针对本省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礼仪教学的现状,对于职业技术院校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礼仪教育,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把礼仪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礼仪知识和常识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说,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对于普遍性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不论哪个专业,都应该掌握。而对于特殊性的知识,不同的专业则应区别对待。要把握住不同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才有针对性,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礼仪教学应结合专业性质与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2.把礼仪教育与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青年学生正处在思想生活习惯尚未定型的阶段,此所谓可塑之材。各校都非常重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狠抓养成教育,力争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如果能把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礼仪规范和礼仪常识的教育渗透到养成教育中,或许能改善养成教育的效果。通过在学生中开展讲座、培训班培养学生礼仪骨干,建立相应的组织,再通过学生礼仪骨干以名种各样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形式开展礼仪教育,使得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把礼仪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迫使各高校不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毕业生也在自身“软件”和“硬件”条件方面不遗余力地下足功夫。在就业指导中适当地开展礼仪教育,既是平时礼仪教育的弥补和延伸,又切合了毕业生就业压力下的主观需求,将比常规礼仪教育具有更好的效果。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却不得不面对国人礼仪缺失的尴尬现实。“礼仪复兴”迫在眉睫,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我愿在礼仪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懈追求,为重新构筑“礼仪之邦”的民族大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礼仪是任何社会,任何时期对人的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因为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个体不是孤立的存在,他总是借助一定的系统与他人发生作用,建立一定的关系。在这种社会活动中,个体运用一定的体态、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建立一定关系的过程,就是人际交往,就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过去人们做到的,今天我们同样要做到,我们的未来一代也要做到。经济发展了,文明更要提倡。

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学校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国农村学校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学生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1.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农村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2.家庭教育在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学生大部分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 唯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已是格格不入的。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工作道德教育不经常开展,礼仪更是无所谓。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

3.教育过程中对于中华传统礼仪教育重视不够。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在农村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礼仪教育更是少有考虑,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已严重脱节。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普遍缺乏正确的人生观,难以自立、自强、自修、自律。

三、如何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农村教师要以礼仪教育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礼仪教育,带动班级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能够礼貌待人、团结友爱、遵纪守法。为此可以制订学生“在校礼仪目标,家庭礼仪目标和社交礼仪目标。”并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全学期的班级德育工作的始终。要求学生从校园到家庭、到社会逐步实践礼仪目标,养成行为习惯。

学生光有礼仪意识是不够的,只有把自己学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才能使礼仪行为真正地形成并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再深入、再巩固这种意识。因此,开展礼仪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1.文明礼仪教育与学习新“规范”“守则”有机结合,在融合中提高礼仪意识。要想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让“规范”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校应进一步营造“学规范、学做人”的宣传,营造气氛。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规范“专题教育活动,专设礼仪教育篇,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

2.充分利用语文课、班会课、活动课、升旗活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培养学生礼仪意识。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每天都耳闻目睹校园礼仪之风气,并逐渐得到熏陶。学校应加大力度对校园环境进行建设,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在各教室,各专项室、活动室都挂有《礼仪教育行为规范》,设立礼仪宣传栏,标语。加强广播的宣传功能,学校广播站不断播放“文明礼仪知识讲座”。

通过这些生动又有趣的方式,把校园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着装礼仪、使用公共设施的礼仪教育贯穿到德育中,培养学生“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和与人为善、诚实笃信、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的修身之道。

3.构建完整的学生文明礼仪要求,使文明礼仪向家庭延伸。建立学生礼仪规范,对学生的日常礼仪有所规范。并按“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加以细化,并开展训练。这种外在的礼仪时间长了就可能会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在学生的礼仪实践中,推动力量来自于家庭。学校的教育工作需要家长很好地去支持、配合。在学生的主题活动、班会活动、礼仪知识竞赛、礼仪规范表演等活动中,尽可能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如:我们学校召开了教师、家长、学生三结合的“礼仪教育你我他”座谈会,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学校行政代表、教师代表进行一次有关礼仪教育的座谈会。会上气氛活跃,其中一位学生家长向我们提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教育是双向的,老师、家长在要求学生做好的同时,希望学校的老师和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做好。”有些家长现身说法,谈谈孩子在家的表现,自己的教育措施;学生则谈谈自己的体会。许多家长表示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认为这是教育孩子的很好机会。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寄语下,更加充满自信,为礼仪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4.在课外实践中检验效果。在学生的礼仪教育实践中,校外多种场合是学生发挥的天地。因此,学校应强化学生社会情感的体验,从意识培养到行为实现,把学生从小范围带到大范围,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鉴于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们走入社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们碰了不少钉子,也长了不少知识。

5.以争当“礼仪标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做好评比工作,设立奖励制度:每学期前一阶段,每班按10%的比例评出“礼仪先进生”,并授予“礼仪章”,并评出1-2名礼仪落后生,交由学校礼仪辅导班负责。后一阶段,各班按10%评出“礼仪示范生”、“礼仪先进生”,对这些学生进行奖励表彰,把他们的照片贴在宣传栏上,并把学生的行为举止写成一份全面客观的评说稿送发给家长。 “争做礼仪标兵”活动,“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班级和学校文明礼仪形象大使评选等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加强情感体验,实现知行统一,并促使学校文明礼仪的提高。

第12篇

一、我国职业院校在教授礼仪技能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我国职业院校的礼仪课程往往存在着内容空洞、守旧单一等问题。大多数的职业院校都是将礼仪课程放在就业指导的课程之中,以就业课程一个模块的形式出现,这样就使得礼仪课程被局限在就业指导的狭小范围之内,无法体现出礼仪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积极作用。礼仪课程不应该仅仅作为其它课程的补充,也不能仅仅当作是完成学分的一门课程。

(二)礼仪课程的资源配备和课程设置问题

我国很多的职业院校都存在着礼仪课程资源配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健全的问题,在师资配置和教材选择上的问题则更加突出。职业院校片面认为礼仪课程对专业技能过硬、就业竞争力较高的学生并有太多实际作用,片面认为礼仪课程不是一门核心的课程。有些院校甚至没有给在校学生安排正规的礼仪讲座和技能指导课程,这就使得学生礼仪技能水平极低,严重制约了礼仪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做好充足的就?I准备和完善自我的综合素养。

(三)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

虽然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设置了一定课时的礼仪技能课程,但总体来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校园中不文明、无礼仪的现象随处可见,很多学生也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礼仪技能缺陷,缺少礼仪技能的实践运用和活动检验,这就导致礼仪技能课程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不高的问题。

二、职业院校推进礼仪技能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对礼仪技能的认知

职业院校不仅需要把礼仪技能的相关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还要提高相关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学生对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这是推进礼仪技能课程改革的首要工作。礼仪技能和礼仪修养是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之一,职业院校的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礼仪技能,使学生逐渐成长为可以胜任建设、管理、生产、服务等各种工作的技术型专业人才。礼仪技能会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展示个人的精神面貌与内在修养,是学生言谈举止、语言动作、神态仪表的集中体现。具有良好礼仪技能的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人际交往中脱颖而出,以较高的竞争力获取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这就大大提高了这些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机率。礼仪技能是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各种礼仪知识的一种专业技能,是提高人际交往中彼此尊重和理解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提高各种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融入工作环境[1]。因此,职业院校需要肯定礼仪技能课程和礼仪教育的积极作用,给予礼仪课程教育以最大的重视,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职业准备工作中,切实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技能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和氛围

礼仪教育不仅仅是职业学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架起人与人之间友谊和沟通的重要桥梁,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职业院校不仅要开设适合学生职业发展和能力发展的礼仪教育课程及相关的课程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环境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礼仪氛围,学校要大力宣传校园文明建设,倡导师生共同维护校园的文明礼仪,让整个校园变得更加和谐有序、充满活力[2]。

(三)创新礼仪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要提高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教师要在认真分析礼仪教学目标和精心设计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形式,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的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礼仪教育的直观性、丰富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借助礼仪宣传动画、礼仪讲座视频、微电影、自媒体等各种形式提高学生接受礼仪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礼仪学习方式和考核形式,如此既能够提高礼仪教育的实际效果,又能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礼仪技能与综合素养[3]。教师还要完善礼仪课程的教学基本框架,针对日益变化的就业形势和人才竞争环境,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满足人才竞争需求的教学知识框架,从而提升礼仪教育的与时俱进性和针对性,为学生的就业和人际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和加强礼仪技能得实践教学

职业院校在开展礼仪技能的教育教学工作时,要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礼仪宣传的公益活动,组织文明礼仪班会和主题辩论会,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去,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教育形式来提升与培养学生的各种礼仪技能,并通过礼仪技能与风采展示活动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仪态风采,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素养。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模拟训练为学生的礼仪学习提供更加直观、实用和生动的学习氛围,用模拟职场、模拟社会场景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礼仪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掌握职场技能和礼仪技巧提供帮助,弥补学生职场经验不足和社会阅历浅显的问题,为学生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4]。

(五)教师起到礼仪技能的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高度重视身教的实际作用,要严格要求自我,用高标准的礼仪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举止大方、仪态得体、行为良善,用潜移默化地模范作用影响学生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仪容仪表,提高礼仪意识和自我行为管理的能力,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礼仪交流空间,促进学生了礼仪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