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16:34: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测评;WebService;;SQLServer2005;B/S
0引言
该系统解决了信息传递不便捷等问题,实现学生管理网络化,方便教师、学生等在网上快速查询学生个人各种信息。使用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无纸化”,改变学生素质管理的落后现状,实现评价现代化。
通过分析测评结果,可以总结教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作为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的参考和依据。此外,综合测评结果可以使每个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实践中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为大学生潜在素质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1应用技术介绍
1.1WebService技术简介WebService指的是一种基于Web的分布式技术,可以接收从Internet或其它系统中传递过来的请求;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可以、定位、进行Web调用、执行从简单的请求到复杂商务处理的任何功能;是一种无需购买并部署的组件,它被一次部署到Internet中,其它Web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发现并调用它部署的服务。
技术概述.NET是通过中间语言(IntermediateLanguage,IL)和通用语言运行环境(CommonLanguageRuntime,CLR)方式解决跨语言类库、跨硬件操作系统运行、变量边界检查、资源自动回收问题的软件开发、运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更容易地建立网络应用程序、网络服务、窗口应用程序以及主控制台应用程序。
技术介绍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NET的环境,可以用任何与.NET兼容的语言(包括、C#和等)创作应用程序,可以无缝地与WYSIWYGHTML编辑器和其他编程工具(包括)一起工作。这不仅使得Web开发更加方便,而且还能提供这些工具的所有优点,包括开发人员可以用来将服务器控件拖放到Web页的GUI和完全集成的调试支持。另外,任何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整个.NETFramework,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技术的优点,其中包括托管的公共语言运行库环境、类型安全、继承等。
与WebService的结合由主程序负责内部商务逻辑的运算以及数据源的维护,而由Web窗体页和XMLWebServices分别公布系统的对外接口,Web窗体页负责向用户呈现系统数据,而XMLWebServices则负责呈现系统的对外接口以便于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以及以后开发客户端的需要,构成一个Web应用的完整的对外数据交换体系。
1.5B/S模式基于Web的B/S方式其实也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方式,只不过它的客户端是浏览器。B/S结构是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在系统的性能方面,B/S占有优势的是其灵活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只要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系统的终端。
2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功能设计
2.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需要完成主要功能模块有:
2.1.1系统维护管理模块(包括①代码管理;②用户管理;③系统维护)。
2.1.2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输入模块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思想道德成绩信息、学习成绩信息、拓展素质信息的录入、修改等。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性别、出生日期等;思想道德信息包括各项指标的成绩;学习成绩信息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的成绩及课程所占学分,包括补考学生的补考成绩;拓展素质信息包括图展素质指标各项成绩。
2.1.3数据计算模块按照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各表内的及各表之间的数据,并按要求将数据输入指定表。依据学生的各项信息,计算学生的思想道德分数、学习成绩、拓展素质分数和综合测评成绩。各项测评的结果作为学生在校的综合排名和各方面素质排名,作为各种奖学金评定发放的依据。
2.1.4数据查询和打印输出模块数据查询和打印输出模块提供数据的查询和打印输出,学生管理人员通过对学生信息检索达到查询学生信息的目的。
p;2.2系统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主要是依据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建立的数据模型,通过进行数据内部以及外在关系的分析,从而有效地建立整个系统的数据结构(在关系数据库中通常称为表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库的数据量、数据流量、及响应速度的估算分析。
2.2.1数据库完整性设计(1)数据库完整性规划:①实体完整性。②参照完整性。③用户自定义完整性。(2)造成数据不完整的原因分析:①网络或设备故障造成。②应用程序设计不完善造成。③多个事物并发执行造成。④人为因素。
2.2.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设计系统数据库架构如下:①学生基本信息表,存储学生基本信息;②学生学习成绩表,存储学生学习成绩信息;③学生德育成绩表,存储学生德育成绩信息;④学生拓展成绩表,存储学生拓展成绩信息;⑤学生综合测评成绩表,存储学生综合测评成绩;⑥学生、用人单位反馈信息表,存储反馈信息;⑦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指标权重表;⑧学生课程表;⑨用户登陆信息表。
2.3系统权重体系设计在指标体系中,根据每项指标所包含的不同内容,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每项指标考核时的分值、方法及具体情况确定每个指标的分值范围;根据每项指标的复杂程度,确定指标的级数,每项指标具体所占的权重。
学生综合测评总成绩=思想道德成绩×20%+学习成绩÷(∑必修课学分+0.8∑选修课学分)×60%+拓展素质成绩
3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1系统维护模块系统维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山东经济学院综合测评系统的修改和维护工作,该功能模块主要由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日志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3.1.1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增加、查询编辑功能。用户使用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
3.1.2权限管理模块的实现(1)角色增加。角色增加模块让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为系统增加新的角色权限,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2)角色查询编辑。角色查询编辑模块是针对角色信息的修改,维护角色名称、角色描述以及修改角色权限。
3.1.3基础信息维护(1)班级信息增加模块的代码实现。班级增加功能包括:班级名称、年级、人数、班级代码、学院、专业等。(2)班级信息编辑模块的代码实现。班级信息编辑模块的功能包括查询指定班级、返回符合查询的班级列表、显示班级的基本信息。
3.2学生信息模块本模块是为了方便用户查找学生的基本信息而提供的,在这里用户可以方便的得到学生的联系方式,班级等内容,方便学生的管理。
3.3数据计算模块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数据的核算以及计算系数的设定,分为两个子模块综合测评信息查询和权重系数设定模块。权重系数设定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设定测评成绩的计算系数,使系统能够适用各种学校的不同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的特殊要求。
3.4数据录入数据录入模块是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录入的功能,其中包括四个主模块,每个主模块各包含信息录入和查询编辑两个子模块。学生成绩的查询编辑模块与上面的成绩录入模块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与对数据库的操作由新增改成了更新。
4总结
该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信息的共享、公开,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①基于B/S模式开发的Web服务,节省大量的信息资源,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复用性;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③系统易于管理维护;④使用方便,易学易用;⑤良好的性能价格比;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外部接口清晰而标准。本系统今后主要还要考虑通用性问题、跨操作系统平台所可能面临的一些数据共享问题、并发性问题,多采纳组件技术,在开放性方面考虑跨平台后可能面临的并发性问题,同时对安全性能方面考虑采纳一些结合硬件加密的策略。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郑小平核心WebService服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51-54.
[2]李晖,李正刚.浅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重构及实施保障机制的建立.经济师,2006,(7):11-12.
[3]王黎.微软公司战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4-26.
[4]面向对象编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2-25.
[5]微软公司.标准教材.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6]李安渝.WebServices技术与实现.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40-42.
[7]盖江南,王勇.Java,XML,Web服务宝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6-27.
[8]张文斌.基于WebService的电子商务环境构建技术.北京:电于工业出版社,2002:22-24.
二维动画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对其的英文翻译有:animation、cartoon等。其中,比较通俗与正式的用法是"Animation",经考证其词源自于拉丁文词根anima,包含有灵魂的含义;而与之相对应的动词animate,则有赋予生命的内涵,进而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事物获得生命一般的活力。动画属于综合艺术门类,其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和政府对动画产业的政策倾斜,动画业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但是,目前中国专业动画人才奇缺,据统计,中国动画人才的总需求量在200万人以上,而业界仅有5万人左右,由此可见动画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已成为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动画人才培养计划”的启动以及在“让动漫走进特殊学校”教育科研的推动下,一些高校也相继开设了针对聋人大学生的动漫专业课程,主要的培养对象为聋人大学生(在下文中,简称聋生)。聋生作为弱势群体,一直处在社会边缘。即使其自身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也大多从事一些低附加值的,简单重复性的劳动。而聋生中有一大批对二维动画感兴趣并具备一定天赋的青少年,却苦于没有学习深造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考虑到聋人大学生中动画制作人才的潜在资源,以及聋生得天独厚的刻苦、耐劳、好学的优势,怎样在动画设计教育环节中发掘聋人大学生的优势并进行深入与细致的研究是非常必要与迫切的。
二、聋人大学生二维动画设计的学习特征
发展针对聋人大学生的二维动画设计教育,首先必须要先了解他们在二维动画学习中的学习特征。阅读理解能力不足是聋生在学维动画设计中遇到的最显著困难,在学习过程中,聋生与健听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的差距较大,如19一21岁的聋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并不比8一9岁的健听生的能力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他们无法很好的理解动画脚本与剧本。语言的障碍始终贯穿于他们的学习与职业生涯当中+。聋生学习特征的许多方面都因其具有听觉障碍而出现特殊性,如对语言材料记忆困难、语言形成发展缓慢、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迟缓等。听觉障碍虽然给聋生心理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也带来某些新的动力,对某些方面(如视知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动画教学中发现聋生具有以下相对优势:
1.聋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聋生不喜欢上抽象的理论课而喜欢动手操作的实践课。他们可以根据教师的操作来操作,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
2.聋生的模仿能力强。借助于书本与视屏,他们能将动画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的惟妙惟肖,他们的观察和模仿能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在听觉上的缺陷。
3.聋生想象力较为丰富。由于聋生长期使用视觉来替代和补偿听觉的缺陷,其视觉优势明显,他们可以不受噪音干扰,由于视知觉的发展相对比较迅速,相应的使聋生在观察的细致性、记忆的直观性、思维的形象性等方面较见长。
三、聋人大学生二维动画设计教学法
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包括动画的前期制作阶段(文学剧本、文字分镜、美术设定、画面分镜头台本),动画中期绘制阶段(设计稿或构图、原画设计、动画序列帧绘制、背景绘制、填写律表、清稿导演检查),动画的后期合成阶段(扫描、上色、配音、合成),而考虑到聋人大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即使其想象力较为丰富但也是基于模仿上的,其绘画基本功较弱,文化层次低等学习上因素,以及其刻苦、耐劳、好学的优势做综合考虑,有以下教学法可以尝试采用:
1.改革针对聋生二维动画的课程体系,基于聋生动手操作能力强、模仿能力强、阅读理解力差等学习特点做综合考虑,改变针对聋生的二维动画课程设置,减少文字剧本、文字分镜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着重加强聋生对于二维动画基础课程的教学,使其能通过大量的练习与临摹,使聋生逐渐牢固掌握对于人体结构、人体运动规律、动物运动规律等的基础性内容。
2.强化重点,找到突破环节,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维动画的聋生比较适合动画中期绘制阶段的动画序列帧制作这一环节,动画序列帧绘制是二维动画制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动画制作中人力资本投入最大的一个环节,需要绘制人员根据原画的关键动作和摄影表,准确地加出中间帧,最终以标有序号的连贯张数完成一个个镜头动作。在这一部分的制作中只要熟练掌握运动规律无需太多的形象思维便能绘制出比较连贯的动作,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只要听障学生能熟练掌握运动规律,基本都能胜任动画序列帧绘制工作。由于在前期的课程改革中,强化了聋生对于二维动画基础内容的学习,使其都具备了较牢固的基础技法,所以在绘制动画序列帧制作这一环节中,聋生基本可以自如发挥,收效显著。
四、总结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应用性本科,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学生四年大学获取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独立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纵观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环境
首先,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是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应用性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本科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正好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相矛盾,这种社会大环境必然导致本科毕业学生不得不分心于求职择业.他们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时间用在找工作上,而用在潜心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上较少.其次,考取研究生的过程对毕业设计(论文)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把考取研究生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次择业,这些致力于考研的大学生,大三、大四正是他们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准备复习、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做毕业设计(论文)自然成了他们的一个重要包袱,很少有精力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2学生自身
首先,很多大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扎实.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既是一个消化知识、整合知识、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对于初涉科学研究领域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求毕业生设计(论文)具有创新性是一项重要挑战.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搞科研或学术研究,他们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在考试前一个月搞突击,平时很少去深入探究,所以这些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不精或能力的缺乏造成毕业设计(论文)无深度,或缺少新意,搬运别人的观点居多.其次,在大学生中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是其人生最重要的大事.许多用人单位在本科毕业学生大四的第一学期进行招聘,这正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选题、调研等环节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因时间紧迫,觉得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好坏,不会影响他们的就业,从而对毕业设计(论文)消极对待.
2.3指导教师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引进较多的青年教师是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生实习的主力,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定深度和高度,致使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其次,一些青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指导一两次就定稿,指导基本是流于形式.因当前严峻的就业态势所迫,本科毕业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各类的招聘会,指导教师出于学校学生就业考虑,对学生是否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去做而不予理会,毕业设计(论文)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低水平拼凑现象,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每况愈下.最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重课堂教学,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授课是其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有学校质量监控做保障,课堂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方式比较灵活,时间跨度长且耗时多,需要反复修改与改进,如学校过程管理监控不严,教师本身对自己要求松懈,投入指导的精力不足,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
2.4学校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监管不力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尽管各高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流程均做了相关规定和评定标准,但在实施细则方面还很不完善,职责不明、执行不严,缺乏督促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执行力度不够,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一系列过程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优先监控.有的学校虽然对指导教师所具备的条件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时,有学院因指导教师不足或其他等因素,仍存在老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或有不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指导的现象.其次,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在职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培训政策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部分青年教师闭门造车,未能得到较好的业务培训.针对以上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3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管理策略
3.1加强过程管理,使过程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3.1.1制度化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集计划性和经常性管理为一体的基础性工作.为使我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计划、按进度科学规范运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专门制定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修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试行)》、《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暂行)》一系列文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织机构、职责、选题工作等一系列工作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为使过程管理制度化,学校组织各学院根据其专业实际,按照学校统一标准要求,制定了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和标准要求来指导具体工作.3.1.2程序化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严格有序的进行是提高和实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我校对此项工作的一系列环节均制定了规范、清晰的工作流程和脉络(见图1),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有序的程序框架下明确自己的职责.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具体执行,做到环环相扣、有章可循,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3.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鼓励校企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保证本科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校特制定了《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暂行)》来规范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我校鼓励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鼓励指导教师加强和企业合作.具体办法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实习与交流,同时聘请技术辅导老师,学校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生,这种做法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质量,同时缓解了学生就业和学习的矛盾.
3.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生实践科创活动的结合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资助、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实践科创活动.如大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按照自然年度申请立项,每个项目学校给予一定资金资助,以帮助学生完成科创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科创活动兴趣小组等各种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探索方向,为毕业设计(论文)提前打下良好的思想和专业基础.3.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密切相关.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责任心等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我校实施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设立不同等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二级学院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选出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校在院级评优的基础上,再次评出校级获奖等次,按照校级优秀等级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3.5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
为使我校一些新进的年轻指导教师能准确把握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要求,学校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校内外培训学习.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各学院分阶段定期组织指导教师交流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经验总结等多种方式互相交流和学习,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我校在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学生科创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并完善了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作者:李瑞瑾 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治橙.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4):53-54.
〔2〕张依凤等.地方高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12-13.
〔3〕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0-22.
摘要: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总结性实践学习环节。结合湖南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与就业间的矛盾现状,提出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合理安排回校时间、通过现代媒介与学生交流及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接轨等几条措施,以合理解决毕业论文质量提高与就业间的矛盾。
关键词:地方院校;毕业论文;就业;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25-02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总结性实践学习环节,其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总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不少地方高校为了增加就业率,提前让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毕业实习。致使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论文安排时间与就业或实习时间相重合。由于学生花大部分时间在找工作或实习上,而留给毕业论文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下滑。因此解决好毕业论文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等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毕业论文与就业率均是衡量高等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协调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湖南科技大学会计学中毕业论文与就业间矛盾现状,提出几点应对措施,以期为同行参考。
一、论文(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
1.大学生就业现状。近年来财务会计就业岗位需求下降,会计毕业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地方院校在经济、地理位置上与一线城市有一定的差距,部分用人单位不愿前往招聘,降低了大学生就业机会。而大学生为了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辗转不同城市,增加劳动时间投入。二是,当前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选择大城市就业造成其人才供过于求,而中小城市人才急缺。同时受“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其自身能力估计过高,遇到有意向招聘单位而放弃签订就业协议,导致就业机会丧失。三是,在当前的买方市场下,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到岗就能胜任工作,往往签订就业协议就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考察其实践能力[1]。
2.大学生毕业论文现状。毕业论文写作是比较漫长的过程,通过毕业论文可以考查学生四年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可以体现学生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绝大多数毕业生比较重视毕业论文环节,希望能认真做好。然而本科毕业论文现实状况并非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社会“轻论文重就业”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普遍对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将绝大多数时间与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二是,高校扩招,很多高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有些教师带一二十名毕业生,指导时间精力不够,直接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下滑[2];三是,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注重毕业论文,让学生觉得毕业论文只是顺利拿到毕业证的一个条件,与就业无关。
3.毕业论文与就业的矛盾关系。部分院校一般将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从大四第一学期末开始,直至第二年六月份答辩前。在这期间,也是各地用人单位向学校招聘应届大学生的黄金时期。毕业论文与就业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应届大学生大多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如通过校园招聘得不到合适的岗位,再去人才市场与其他有经验的应聘者竞争,为增加就业机会,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用于找工作,而对毕业论文写作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请人等恶劣现象[3]。二是为了单位经济效益,用人单位往往要求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提前报到上岗,并且往往要求在单位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而校外缺乏相应的文献资源及规范的管理,从而影响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三是大学生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校为增加就业率,也不得不睁只眼闭只眼,成为目前各高校出现的共同现象。四是部分教师体谅学生就业难,对毕业论文采取宽容迁就的态度,使得毕业生放松了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
二、解决毕业论文与就业之间矛盾应对措施
1.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与就业的主要矛盾在于时间冲突,针对这一矛盾学校可以适当将毕业论文时间提前至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和大学四年级上学期。由各系部组织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会,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兴趣、课题内容,并拟定部分题目供学生参考,减少其在选题过程中的盲目性。通过“师生互选,院系调控”的方法,突出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3]。另外,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部分选修课程考核方式以论文的形式,甚至学校可以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通过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技能的培养,可以使得学生在大四毕业论文写作中较快地保质、保量地完成[4]。
2.合理安排回校时间。初次接触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论文写作口语化严重,格式、论文框架不符合专业论文写作要求。因此,学生需要腾出一整段时间静下心来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目前我院规定毕业生需在4月10日前返校,指导教师加强与学生联系,落实学生返校情况,争取于4月12日前与学生见面,同时检查学生毕业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在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上给定成绩等级并签字后返回给学生,并尽快布置毕业论文工作,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笔者作为指导教师认为,在签订就业协议签前,学校就业处或学生需与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提前沟通,保证学生的毕业论文准备时间,学生才能安心踏实地准备毕业论文。
3.利用现代媒介与学生交流。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笔者遇到部分学生在单位实习时,用人单位往往拒绝毕业生请长时间的假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面临毕业论文与工作机会两难的选择。学生面对费力找到的工作不愿轻易放弃,只得将困难向指导教师求助。指导教师既要保障学生的工作岗位,又要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那么通过现代媒介进行远程论文指导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通过现代媒介的方式,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开题报告、论文大纲、论文方法等的写作,并指出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根据指导意见进行修改。
4.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接轨。毕业实习是由指导老师推荐或学生自己联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等,寻找会计相关工作的实习机会。毕业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真实企业工作环境下的生产经营过程,以企业存在的问题作为课题来源,或者在指导教师安排下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以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案例分析;另一方面,学生在“准就业”的状态下积极投身实际工作,表现突出者将被用人单位留用,从而解决了部分学生就业[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毕业论文与就业矛盾一直是目前学校、教师、学生需解决的问题,而大学生普遍重视就业而忽视毕业论文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下滑。我们提出采取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合理安排回校时间、通过现代媒介与学生交流及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接轨等措施,协调毕业论文与就业矛盾。对于保障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学校办学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继峰.毕业论文与就业矛盾之分析及解决――以本科生法学专业为基础[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3):185
[2]黄静,柳斌.毕业论文教学安排与择业的矛盾及解决办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76-178.
[3]张良苗,岳宝华.本科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35-36.
关键词:高校学报;大学生;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4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表明,“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高等教育重要发展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以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反映了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历史。最早是在1996年,清华大学率先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施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创建并实施SRTP。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种科研竞赛。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能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如下:
1.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学生的科研活动打破了重灌输轻创造、重应试轻应用、重传承而轻革新的传统教学摸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实、巩固、检验书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目前,科学知识飞速发展,而由于课本的编写、出版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因此大学生上课学习的知识,往往已不是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而教师也很难在有限的课时里将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展示给学生。如果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大学生毕业后将难以适应如今知识经济信息化的社会。检索本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是科研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就是培养其对未掌握的信息和知识的接收能力,以及对新接收信息和知识与原有掌握信息和知识的联系能力。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才能更好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最新科研动态,从而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的发展。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大学生的创新和拓展能力有了施展的舞台。科研能力是指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创造的能力[2]。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就增强了大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除了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写作、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生不断增强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要求,为毕业后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报对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1.激发大学生从事科研的热情。高校学报作为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为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就是其办刊的宗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中第二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期刊。”[3]高等院校科研的主体由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大学生组成。因此,高校学报也应定位于为这两部分人员服务。学报不但是教学科研成果的接收器,而且还是教学科研的助推器[4]。高校学报为本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广大平台。大学生的后,得到的尊重和赞誉,带来的满足感,激发其从事科研的热情,会促使他们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思考和研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报上刊登的大学生论文,对大学生除了有更直接的榜样示范作用,还有抛砖引玉之效,起到鼓励大学生展开科研竞争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良性竞争氛围。
2.学报对大学生科研的引导作用。大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参加科研活动,他们的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学报的论文体现了多学科、多专业最新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对大学生起着标杆和导向作用。大学生通过借鉴学报的论文,可以学习如何选题,了解该学科该专业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展、研究思路和论文相关的观点和结论,沿着正确的方向研究,少走弯路。大学生初次完成的论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学报编辑尤其是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往往一针见血,令其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3.学报对论文写作的指导作用。大多数科研成果都以论文形式公布于众,但是目前存在部分大学生外语水平颇高,而母语的应用能力较差的问题。在语言文字能力、行文语气、语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更何况初次写作有更高要求的学术论文。初次写作者往往不熟悉学术论文特有的格式、单位、符号及图表的使用规范,缺乏对论文写作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多看学报,多受熏陶,自己写起论文来,从格式到内容都会得心应手。论文的规范深层次上是对研究态度作风的一种要求和约束,从写作初期就建立起严谨规范的科研作风,这就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学报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措施
1.提高学报质量。学报是学生无声的老师,学报编辑是论文写作理论的掌握者,同时是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标准和规范的执行者。学报论文中的观点、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行文规范等,给大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术蓝本。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期刊质量的保障。学报编辑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增强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才能创办出精品期刊。不仅使学报自身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2.多渠道传播学术论文写作知识。学报编辑可以定期举办讲座,讲解如何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使大学生掌握论文的题目、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详细的独特格式要求。同时,学报编辑尤其是资深编辑还可以在选题和论证方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启发。学报编辑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与大学生作者、读者互动,搭建好发现、培养人才的学术平台。在学报网站上刊登学术论文特有的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并针对一些日常来稿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出具体的解释回答。在学报网站上设置留言板和邮箱,及时回复大学生作者的提问。
3.直接参与论文指导。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大众化,专业教师对大学生论文的指导有些力不从心。毕业论文又是高校科研的硬性规定,学报编辑可以协助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科研论文的指导。大学生的论文往往缺乏深度或广度,而学报编辑不仅是“专家”还是“杂家”,不仅对本校各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还广泛涉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学报编辑往往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学生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大学生作者应多与学报编辑交流,虚心接受其所提的意见建议,在与学报编辑的互动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4.提出选题,进行征文。学报编辑在指导大学生论文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到其学习和科研现状,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策划。大学生往往由于自身限制,容易重复前人的选题,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常常出现选题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学报可以提出一些筛选过的适合本校大学生的选题,使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活动,以便尽快做出成果,提高效率,增强他们科研的信心和热情,为以后的科研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5.刊登大学生优秀论文。有的大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学术质量上乘的论文,符合学报学术水平的要求,就可以刊载到学报上,这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的科研热情和积极性。每年学校都会有大量的毕业论文,可以在学报中开辟专栏,刊发优秀的毕业论文。如若版面有限,可向学校提出增加学报页码用以刊登大学生论文,这也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工作中的一环。
6.向大学生赠阅学报。当前,学报的分发计划一般以教师科研人员和作者为主,大学生除非自己主动要求,很难有对其的分发计划。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报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分发计划在保证教师科研人员的前提下,应考虑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随着阅读学报的大学生数量的增加,需要适当地增加学报的印刷数量,使有需要的大学生都能阅读到,扩大学报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如果超出预算,可向学校提出相应的申请。
高校应重视学报编辑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使其做好编辑本职工作以外,参与到学校科研与教学活动中,做到人尽其才。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多方面的努力与协调。学报编辑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多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和论文写作方面的优势,在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方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欧阳F,韩先满.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84-86.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大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普遍不高,抄袭之风盛行,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不得不将要求列入新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1 大学生毕业论文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一切向就业看齐”成为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毕业设计是在大学的最后阶段即大四下半学期进行的,其成绩在毕业前才会给定,而在此之前学生基本都已签订就业协议,因此该成绩对学生就业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学生们普遍存在着敷衍了事的想法,认为只要通过即可,而学校也为避免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并未真正严抓论文质量,合格标准一降再降,导致学生中流传着“怎样都能过”的说法。这就铺就了轻视情绪滋生的温床,使得论文质量差强人意,胡拼乱凑、逻辑混乱、内容重复、甚至通篇抄袭的现象比比皆是。
1.2 缺乏真实的实习过程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应结合实习经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而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适逢学生找工作的阶段,学生为找到满意的工作,需经常奔走于各大招聘会之间,或参加选调生、公务员等考试,没有时间专注于在一家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或是已考上研究生,把全部精力用于准备复试,无暇顾及毕业论文。以上种种,使得学生不能定下心来好好完成毕业实习。除此之外,学校把关不严也是主要原因。学生通过亲朋好友等关系开具虚假的实习证明即可交差,使得真正参加实习的学生寥寥无几。这样学生并不能获取真实的实习资料,论文结论欠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具备参考价值。
1.3 缺乏论文撰写经验
大学开设课程的结课方式大多为卷面考试,写结课论文的较少。因此学生对论文定题,资料搜集、组织架构、分析论述等方面并不擅长。而由于高校扩招,每名教师需负责指导若干学生,使得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手把手、一对一的指导,而学生又往往对老师的理论性的讲解不能完全理解,导致论文质量普遍不高。
1.4 盲目定题
定题是论文写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工作量应占全部工作量的50%左右。定题结果直接影响着论文写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难易程度的大小。由于学生缺乏对论文定题重要性的认识,往往随意定题,仓促定题,导致后期写作难度大,甚至由于缺乏资料、实际情况与原设想偏离较大等原因而导致研究难以持续。现在高校毕业设计大多实行信息系统管理,后期不允许修改前期题目,因此学生只能依靠东拼西凑来堆砌字数,论述空洞无力,不知所云。
1.5 仓促成稿
按照正常的毕设安排,毕业论文一般用时16周左右,其中的每个环节,从动员,资料搜集、定题、开题,到形成初稿、定稿打印都有自己的时间节点。然而学生往往在每个时间段的最后才开始匆忙准备,把老师的催促当作耳旁风,到最后只能敷衍了事。
1.6 缺乏主动性
广大高校教师都曾面临过这样的情况:给学生发邮件提出修改意见,很快学生就回复称已按要求修改好。实际上打开附件之后发现和原文没有什么不同,仅作了最简单的删减或微乎其微的改动,并未进行实质上的修改,和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如若再提要求便称“不会改”,或问老师具体要怎么改,令老师倍感无奈。究其根本原因,不是能力所限,而是缺乏研究的主动性,任何关键性的问题都依赖老师解决。
2 提升论文质量的对策
2.1 建立实习过程监督机制
针对学生逃避毕业实习的问题,学校可建立实习过程监督机制,设定监督办法。如与实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沟通核对,要求学生提供出勤证明,实习日志,往返车票等。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凡是真正有实习经历的同学,其论文资料充实,论述具体,结论针对性强,避免了泛泛而谈、论述空洞无力、结论无的放矢的情况。
2.2 开设论文撰写指导课程
针对大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经验,而指导老师又精力不够的问题,高校可开设专门的论文撰写指导课程,让学生获得先期的写作经验,包括论文写作思路、写作方法、资料搜集方法、结构安排等。这门带有学分的专设课程能够使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去锻炼论文的写作能力,解决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如怎样撰写文献综述等等。这门课程应开设于大四上半学期或者大三下半学期,这样其结课成绩就会同其它课程一样,对学生的就业、出国等形成一定影响,以期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取得较好的开设效果。
2.3 重视开题答辩
开题答辩是论证研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重要手段。多数高校重视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开题答辩,而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视作可有可无。正是由于缺少这样的“约束”,使学生对定题、开题工作也存在应付心态,认为只要提交开题报告等资料即可,而这些资料也往往是堆砌而成,起不到应有作用。因此,高校应重视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答辩工作,从源头严抓论文质量,消除潜在隐患。
2.4 进一步细分时间节点。对重要且用时长的环节,有必要进一步划分时间节点。例如撰写初稿的时间,一般有一个月左右,如果将此时间交给指导老师去把握,学生往往不当成一回事,认为可以通过向老师求情来解决。因此,学校应统一制定细分后的时间节点,由各学院监督执行,并设立相应的惩罚措施,促使学生能够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本科生;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05-0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考核依据。借助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大学生可以综合所学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桥梁,为下一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数量和大学规模不断得到扩张,由此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改进。
一、当前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解不深入。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次“实战”演练,其主观态度是决定演练成效的关键。目前,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持一种漠视的态度,仅仅将其看作是毕业前需经历的一种形式化阶段,而不是当作一个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训练过程来看待。
2.师生比例失调,教学硬件条件欠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我国本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本科生数量空前增加,造成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就目前高校而言,每位毕设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多达6~10人,还要保证每位学生的毕设题目或研究方向不能一样,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难免要力不从心。同时,大部分指导教师是一线教师,平时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完成一定的纵向及横向课题,导致其对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无法很好地保证指导质量。
3.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考研之间的矛盾。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课程结束以后和第八学期,这个期间刚好是学生择业或考研的关键时期。近几年来,就业形势严峻,迫使多数准备就业的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择业上,这给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带来较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一是择业时间与毕设时间冲突,第七学期后期、第八学期刚好是招聘单位的招聘高峰期,很多学生一直忙于四处投简历、面试,甚至跨省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投入到毕设环节中。二是用人单位面试时常常关注的是择业学生的考试成绩及其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根本不关注学生的设计(论文)质量(当然学生的毕业设计还没有完成、也无从考虑),尤其是一部分用人单位往往让已签约学生提前进行岗前培训,尽快熟悉企业的生活节奏,这也让一部分同学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对于考研同学,第七学期他们完全把精力放在了研究生考试复习上,第八学期又要忙于复试环节,因此很难把全部精力集中于毕业设计(论文)当中,这种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考研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对策
1.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思想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三基”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首先要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着手。在毕业论文的初始阶段,就要做好动员、宣传工作,让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流程安排,如:编制毕设题目、选题、撰写开题报告、专题调研及撰写综述报告、完成外文翻译等,以利于毕设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些工作需要知道教师与学工部的密切配合。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应设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2.适度实施校内外双向培养。对于已经落实工作单位或想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学生可以持接收单位的正式邀请函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并与学生所在院系签订协议,实行双向培养。这种情况,接收单位必须落实一位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完全按照毕设的操作流程进行指导,同时,要安排一位校内指导教师定期与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及质量,并帮助解决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这种校内外双向培养既减少了高校师生比例小带来的困境,又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另外,目前各个高校的保研率都较高,对于保研外地的同学,特别是去科研院所的,可以将其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相关研究院所,这是一个双赢策略。
[关键词] 山西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创新能力;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27?02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才是关键。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性的教育,创新性的教育需要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山西师范大学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通过开展“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验为主导,努力把学生锻炼成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1]。现将我们基本作法简介如下。
一、基础性实验教学
基础性实验教学就是开好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原理、高频电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学好本专业的选修课,如传感器技术、EDA技术、测试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等,只有在学好基础课加选修课的同时,才能实现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轨,从“传统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2-3]。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就是在做好基础实验的前提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安装、测试完成相关内容的一些实验(包括计算机仿真和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开放,一方面在实验箱插接完成了每门课规定的必做实验内容,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将实验进行计算机仿真和动手安装、测试,从而举一反三开发新的实验内容,通过开放性实验训练,学生可以制作出非常有特色的各种演示实验电路板及各种创新作品,如以下两个图片是我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演示仪、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装置(见图1、图2)。
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前提下,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例如我校学生2010年申报了省级项目《以模糊滤波算法及单片机应用为基础的新型烟雾报警器》,2011年申报了省级项目《中学物理电学演示实验箱的设计与制作》,2012年又申报了10多项校级、省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
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子专业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2010年有多名学生申报了校级、省级的第四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其中有五项分别是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研发、可控硅导通特性演示仪的设计与安装、掌上数字IC电路演示器、新型的烟雾报警器、矿灯瓦斯报警装置等作品分别获校级的一、二、三等奖,用电子技术开发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矿灯瓦斯报警装置等分别获省级奖项。2012年又有多名学生申报了校级、省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和大学生课外制作项目,这充分说明了我校学生的实验创作水平正在大幅度的提高[5-6]。
五、毕业论文设计实践
毕业论文的设计实践是学生经过几年来的实验训练,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实践证明,凡是参加过各种项目竞赛的同学,毕业设计的能力与其他同学相比,就明显的占有优势,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一般都为优秀,比如2012年毕业生的论文用数字集成芯片设计制作声光控彩灯控制电路、传感器特性演示仪的仿真设计与制作、LED光电特性测试器的设计与制作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优秀的毕业论文,很有创新性[7]。
六、结语
总之,通过这一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验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挑战杯项目是紧密相连的,绝不是简单地把实验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要实现多方的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方法得力,措施得当,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性的大学生一定能取得成效[8]。
参考文献:
[1] 成协社,刘薇,王立全.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实现理论到创新的有效对接[J].实验室科学,2011,14(1):200-202.
[2] 张娴,王士芬,徐竟成.建设精品实验项目 深化创新人才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87-89.
[3] 赵玉华,王红.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10,8(2):181-183.
[4] 张万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实验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145-146.
[5] 梁艳.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信息系统工程,2010(5):95-97.
[6] 陈津.电子电工实验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183-184.
[关键词]本科 毕业设计 创新 科研 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36-03
现代大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只有二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培养本科生的一个关键阶段,是高校尤其是理工科各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对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与科研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教学环节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个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全面考查理工科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可以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索取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为今后参加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2004年4月教育部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加强毕业设计工作,要求各高等学校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订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把好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关,需要高等学校及高校教师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探索新思路。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的突出问题是不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往往与科研生产实际脱节,课题缺乏创新性;部分毕业设计选题立意和思路不错,但由于学校毕业设计经费不足、科研实验设备欠缺,毕业设计论文只完成了综述和提出论题,分析实证研究深度不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推进,对专业技术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越来越依赖靠得住、用得上、开得路、动得手的专业人才。因此,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使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面向科研和工程实践,以适应新的形势。
二、毕业设计与科研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可行性
高校,特别是研究型高校作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工程技术创新的引擎,承担了国家的大量基础科研课题;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接了大量工程技术攻关、新装备新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等方面的项目;高校的科研和实验软硬件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都为高校面向科研和工程技术实践开展毕业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许多高校教师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纳入自己所承担的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中,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其子项目的相关研究设计,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完成毕业设计,这样的毕业设计质量普遍较高,学生们也普遍感到底气足、收获大。高等学校则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管理机制,做好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这篇文章,使之成为大学生毕业设计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企业无论大小都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都希望招聘的大学生新员工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高、实践能力强、接受新技术快,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同时,许多经营状况较好,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企业从社会责任和本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出发,大都愿意并且有能力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支持。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举措。其中,面向科研和工程实践进行毕业设计改革是众多高校的共识,这与企业“一拍即合”。近年来,国内许多知名企业都与国内大学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如为高校提供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兼职校外指导教师、订单联合培养协议等,为大学生面向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的开展搭建了坚实、宽阔的平台。
这些年,国家教育管理和相关部门在全国高校中开展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的竞赛和训练。尽管这些竞赛和训练是课外性质,但其内容往往和学生专业和科研实践相关联,其技术含量、工作分量大都不亚于毕业设计。将大学生的课外科技竞赛和创新训练项目与毕业设计课题有机衔接乃至融合具有可行性,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值得研究探索。
三、毕业设计与科研和工程项目密切结合的实践
(一)将毕业设计纳入学校科研课题和教师科研团队
高等学校应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条件,科研项目层次高、数量多,科研支持教学政策到位、成效明显。采取政策和措施支持以科研团队为单位开展毕业设计工作,选题应主要源于高层次的科研项目,真题真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真正的科研能力训练。近年来,我院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和企业横向科技课题逐年快速递增,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水平。学院采取政策从毕业设计导师条件、一次允许指导学生人数、教学工作量计算考核等方面鼓励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科研课题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要求教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但应吸引研究生参与研究,还应当引入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中,并双倍计算教学工作量。这使得教师们既有责任也乐意利用自己科研课题资源和经费,并动员研究生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一大批教师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论文)有效结合,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基本科研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形成了以来源于科研、生产一线的实际科研课题为纽带的指导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毕业设计新模式,使学生既参与了实际科研课题,又可以感受科研团队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协助教师完成了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院教师将实际科研项目引入到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比率越来越大。由我院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大都有本科毕业设计学生部分参与。通过参与实际科研课题,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实践、接触社会,感受实际工作中的压力,积极思考问题,这能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学生们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导师时,也对实际科研项目及与企业合作的选题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毕业设计工作热情更高。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实施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以此为契机,高校应当建立将“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机制,支持鼓励学生大学头两年就积极构思、申报感兴趣的创新训练课题,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后续还可以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平台和时机深化、完善自己的课题。这种结合对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探索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高校实践教学必须借助社会资源,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实践特性。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建设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可以依托企业先进的技术、仪器、设备、场地,借助企业完善的生产、设计、开发和创新条件,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以及先进的文化氛围。企业具有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等优质资源,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内容更加贴近科研和生产实际;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师资力量(如聘请研究院的研究员、企业的工程师作为现场的指导)和仪器设备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加强了高等院校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便于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让学生面向社会,毕业设计题目来自于企业、来自于社会,真题真做,这更有助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
以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为例,从2005年起,学院针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覆盖面广的特点,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策划,选择性地与省内外10个大型电气企业签约建立了“武汉大学(电气)教学实践基地”,其中涉及电气科研设计院所、供电公司、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超高压变电站、电气设备研发制造公司等,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为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服务。每一级本科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都有相当一部分安排在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就毕业设计而言,学院分别与中南电力设计院、国家电网电科院、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武汉供电设计院、供电修试公司等教学实践基地联系,每年约有10%的本科生到有关教学基地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和研究课题,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作兼职导师,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让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完成毕业论文。这项改革的实践效果如下。
1.设计院所更加具体了解并充分肯定了学院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且给予了学生们很高的评价,大都主动给学生们提供工作津贴,有的单位还直接与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签订了毕业就业协议。
2.学生们在工程师导师的指导下,上手很快,真题真做,参与完成了不少具体工程设计任务,为企业生产出了力。通过工程设计的实践,学生们普遍感受到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受益匪浅。
3.学生们成为企业的“准员工”,遵循企业工作制度、参与企业的部分文化活动,培养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毕业设计与保研读研衔接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到已保研单位(本校内或外校)跟随自己保研后的导师从事毕业设计。这部分学生实际上已经提前进入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衔接和连贯,及早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融入导师科研团队;导师则可以通过学生毕业设计了解学生的特质和潜力,为日后研究生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奠定基础。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和研究生导师大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毕业设计方式,这也成为大多数有保研资格的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首选方式。同时,这也成为学院与其他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相关专业进行教学交流沟通的一条渠道。
(四)毕业设计与应聘就业岗位相结合
支持鼓励已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的有条件的单位接纳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制订实施管理办法、主动发函联系。这种模式实际上使企业能了解高校的教学培养过程和要求。用人单位可根据自身发展和对员工岗位要求提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及要求,并进行指导。这部分用人单位主要是从事产品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们所安排的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的实践性和目的性都非常强。通过毕业设计他们可以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这为企业选拔合格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省去岗前培训的环节,节约培训时间和费用。对学生而言,通过毕业设计实践,他们对企业会有更深入地了解,这为成功就业打下了基础。此外,通过毕业设计实践,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尤其是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可以为以后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学生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胜出,会非常珍惜在公司进行毕业设计的机会,力争给公司留下好的印象。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毕业设计的质量更可以得到保证。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改革创新举措,受到了高校同行、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们的关注与好评,毕业设计质量大幅度稳步提高。有的学生在教学实践基地做毕业设计中为企业开发的辅助设计软件模块被企业实际应用,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不少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成为其指导教师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或其他纵、横向科研课题工作的一部分;部分学生将毕业设计成果整理成科研论文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近年来,学生毕业论文共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近60篇,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在面向科研和工程实践的毕业设计基础上完成的,这充分证实了面向科研和工程实践毕业设计模式的生命力。
实践表明,与科研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开展毕业设计对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推动学校与社会的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其开展起来有不少困难,但它也有许多可行的形式和途径。面向科研和工程实践开展毕业设计应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 参 考 文 献 ]
[1] 胡志坤,孙克辉,盛利元.理科大学生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16-118.
[2] 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53-155.
[3] 李广凯,李庚银,赵成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5):102.
[4] 丁坚勇,饶凌平.加强大学生实验教学培养电气工程高素质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56.
[5] 梅锦春.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5):55-57.
关键词: 生物科学 大学生科研素质 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大批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本科生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可见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使之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是实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自然科学发展的最前沿,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这就要求生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塑造科研与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较好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学科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国外高校的科研训练开始较早,如美国等。自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开设“本科研究机会计划”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大学也陆续开始组织本科生科研训练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尤其是伯克利大学的科研训练方法新颖,成效显著,形成了著名的“伯克利模式”[1]。国内高校近年来也陆续开设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但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科研领域等多方面问题,在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的过程中,应从多种途径入手,通过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等循序渐进,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对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高校本科教育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是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不应完全以第二课堂形式的来完成,事实证明,课外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存在盲目、短期、不系统的弊端。应真正将科研引入课堂,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应该提前,贯穿到大学教学的整个环节中,这自然涉及课程教学中渗透科研素质培养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科研水平,在授课过程中找到课程与科研之间的关联性,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抓住与课程学习有关的科研基础环节强化训练,突出和强化对科研基本功、学术规范的传授和培养。如结合历年来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内容,既传授了知识,又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
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统中重要传统的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改进,每门课程的实验中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已达到30%以上,综合性实验全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了实验综合技能。设计性实验主要由学生设计试验方案,药品配制、材料培养、实验实施等主要由学生分组完成,并由教师评定等级,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植物生理学设置的植物抗性生理综合大实验、生态学的衡水湖生态调查、细胞生物学的核型分析大实验等,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挑战性能力的培养,每个实验都要求学生做出总结,找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对实验提出改进建议,虽然提出的建议并不一定合理,但激发了学生挑战书本,体现自我的潜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基金,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条件。
教师的科研项目吸收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既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对学生而言更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不仅能学会具体的实验方法,分析处理数据,而且能获得研究经验,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不断对已有知识进行积累和补充,开阔视野,对提高科研素质有明显的成效。近三年来,我系共计60余名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省部级、市厅级、院级课题达26项,学生独立或参与20余篇。
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学校在资金、图书资料、实验场所、实验设备上给予支持,并配备项目指导老师。参与课题的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考研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三年来我系学生考研热情逐步提高,考研率也节节攀升,考研率在30%以上。部分学生在省级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四、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创造良好学术氛围。
聘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学术报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研素质培养方式。首先,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其次,能够增强学生的学术意识和科研兴趣,以活跃思想,提高能力[2]。本系的教师经常举办学术讲座,介绍最新科研进展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踊跃参与,潜移默化地受到科研意识的熏陶。教师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确立感兴趣的科研领域。
五、强化毕业论文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科研素质。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是检验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我系历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的环节,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从论文题目确定、论文开题、方案实施、论文写作、论文答辩各环节严格把关,严格按制度要求,做到了人均一题,并且必须为研究型内容,论文开题从最初的第7学期提前到了第6学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中来。通过毕业论文,学生经历查阅文献、方案论证、实验、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答辩等一个科研课题的完整过程,提高了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培养了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为继续深造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素质包括与科研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并体现为结合在大学生身上的研究方法、研究习惯、研究态度,以及研究意识、心理素质等。使其个性品质得到锻炼,科研态度、工作作风、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培养与提高[3]。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多年来一直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较为科学的适合本专业的科研素质培养模式。但还需加大力度和广度,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多层次、有步骤地采取措施,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探索更加高效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2]王庆华,李顺兴.师范院校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方法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2):137-140.
关键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学改革,电子技术,本科
0.引言
作为全国最高规格的学生电子类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直引导高校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1]每一届的竞赛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动手能力强的电子人才,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现今高校电子类本科教学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参赛的大多是每所高校最具动手能力的学生。但从交作品的情况看,即便是优秀学生,某些学生的电子设计水平还是明显不足:有的学生拿不出一点成果,既没有硬件电路,也没有软件程序,甚至没有设计论文;有的参赛学生虽然把一些硬件电路板做出来了,却因为程序调试不通过,即使设计论文写得再好,也没有达到题目的基本要求。而从这些学生的参赛过程,可以分析其在电子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面窄
面对竞赛题目,方案选型、实际产品制作,学生表现出知识面非常狭窄,思维不够活跃,不能够提出多种设计方案来选择。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都过于注重教科书的个别经典案例,而对实际应用、设计思路却知之甚少,导致面对设计题目时不知所措。论文大全。
因此,电子专业教学中就要加入大量的关于电子设计、应用的内容。应该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剔除对实际应用意义不大而偏重理论研究的内容,将这些内容留给考研学生或研究生学习。另外,集成技术和芯片封装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增加新器件和专用集成电路内容,使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进而着重分析由功能单元构成的通用集成电路的应用。因此,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增加介绍一些新集成电路和可编程器件等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跟电子设计有关的选修课、讲座以及技能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2.实践动手能力较弱
部分学生虽然做过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但制作实际产品时却不知从何做起,基本的电子制作技能较差,不能做到布线规范、焊接牢固、懂得排除故障等等。若一个电子设计者不掌握这些技能,那么他不可能把自己的设计成果做成实物来调试,也就不能验证其设计的合理性。论文大全。因此,这些都是把电子产品付诸实际的基础技能。而部分学生缺乏技能锻炼,能力亟待提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压缩纯理论的教学内容,把时间留给学生多做实验、多做实习、多做电子产品的设计,而且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实践练习仔细做、重复做。譬如电子工艺实习时,制作电子产品的每一步骤都应该让学生操作:从电子元器件(包括贴片元件)的识别与检测,到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再到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焊接(包括拆焊),整机调试、测试,最后写出总结报告。整个过程缺一不可,而且应该在实习中安排若干件电子产品,让学生通过这几件产品把每个步骤都重复几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练就制作电子产品的功底,在真正设计电路的时候,就会减少因为制作上的失误而导致调试失败、产品完成不了的机会。
3.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
一个电子产品的开发,包括方案论证、器件选取、单元电路调试、电路图的设计、电路板的制作、程序编写、调试及系统测试等内容。这一方面要求设计者有很强的系统概念,对整个方案的选取有宏观的把握;另一方面,又要求设计者对每个单元电路有相当的把握。在电子系统的设计中,部分学生会因一个很小的细节问题而导致整个系统最终失败或开发停滞不前。而另外一些学生,虽然对每个知识点都熟悉,但是多个知识点结合起来,关系错综复杂,多个模块组合成一个系统的时候,驾驭能力明显力不从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强。论文大全。
学生出现此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缺乏电子设计的锻炼。所以,可以改变以理论带动教学的传统思维,尝试以典型产品来带动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能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譬如以电子时钟作为主题,当学生学习数字电子技术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一款电子时钟;当学生学习单片机技术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思想重新设计一款电子时钟,用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电路结构实现同样的功能;随着课程的继续,在基本的电子时钟的基础上逐步加入闹钟、整点报时、语音报时等等功能。用这种方法推广到以多个典型产品来带动教学,学生就既能掌握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到设计技术,更对基本的电子产品烂熟于胸,这不止对其比赛,对其以后的工作或深造也是极为有利的。
4.眼高手低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极能检测学生的电子设计功底。若学生在课外不花大量时间浸在电子设计的世界中,很难锻炼出设计实际产品的能力。很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老师布置的作业、实验、实习、小设计等都能很好地完成,考试也能高分通过,就觉得自己能自如地参与竞赛。但实际上,在有限的四天三夜的竞赛时间里,真正能踏踏实实做出实物,调试成功的却凤毛麟角。这反映出学生缺乏对自身能力的审视,眼高手低。
针对此情况,可以开展校内电子设计大赛,这样既可形成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有审视自身能力的机会,也可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为更多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更能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其次,建立电子设计竞赛训练中心,定时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或组队选题、设计,进行电子制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5.结束语
“重理论轻实践”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问题。[2]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再一次证实了问题的存在,也正在促进各大高校的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又会提高竞赛的水平。竞赛与教改,必将互相要求、互相促进,共同为培养优秀的电子人才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蕊,刘国通.电子设计竞赛对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启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7:145-146
[2]巩恩福,江兴盟.从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谈第二课堂与人才培养[J].电子制作,2008,1:7-9.
一、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现状之调查
以我院艺术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浅析一下两个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之优劣。依据我院教学计划,通常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始于第五个学期,撰写时间大概7个月左右。每一位学生都配有各自的指导教师,学校对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及选题都有统一的、规范的要求。然而,在同等条件下,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这个环节的体验和收获却大有不同。通过走访和交流,艺术类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多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生从选题到作品设计、材料购置、工艺制作、作品展示、论文撰写等一系列过程中完整体验毕业设计对各项能力的检验,好的作品能展示专业学子在艺术观念、艺术手段、艺术运用等方面的探索和追求,他们的智慧和才华的显现让学生更具有成就感,能大大激发学生在本领域的开拓力,同时,在文字撰写过程中有感而发、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毕业选题也更能体现专业特色和个人兴趣。相比之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则存在诸多问题:毕业设计形式单一无变通、学生论文选题概念模糊、内容空泛东拼西凑、方案论证不具说服力且与现实生活中英语语言运用脱节,学生对毕业设计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因此,学生论文撰写便流于形式,抄袭甚至请人现象屡禁不止。
二、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问题之分析
其一,毕业设计未能充分突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特色。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也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然现行阶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和内容要求上均与本科院校学术性论文要求相似,而学生撰写论文的实际水平、调查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却相距甚远,自然出现上述一些问题亦是不可避免。
其二,教师指导环节形式多于内容。学生撰写论文的时间虽然有7个月左右,但真正用心花时间投入到论文写作中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正好处于实习和找工作阶段,撰写论文只能在工作之余进行,与论文指导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甚少,老师的指导大多基于微信或者QQ留言,这种隔空喊话的交流方式限制了指导重点更多关注的是论文格式、文章结构、字数要求等形式上的东西,至于学生的调查研究力、资料查询的深度和广度、选题内容的创新、文字表达的精炼等等都无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指导流于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三,论文答辩环节重答轻辩。参加答辩的同学应该对自己所著的论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所陈述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答辩过程中对答辩委员会成员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机智作答和清晰辩解,然而现实却不然。不少同学出现照本宣读,对所持有的观点只答不辩,对所引用的论证出处不详,甚至出现对自己文章一知半解之尴尬局面。鉴于此,答辩过程中对学生的答辩要求也逐级放低,因此严控答辩关亟待改进。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环节除上述提到的几个主要问题外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就不一一赘述。笔者就以上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策略以供大家商讨。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之策略
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在学生入学之际,就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明白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创新性等特征,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检验,也是实现学生从在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完成毕业设计,学校应该循序渐进地要求学生为此做充分准备,每结业一门课训练学生写课程結业论文,趁热打铁,总结所学心得,同时撰写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广泛阅读、勇于创新的意识,告诫学生禁止抄袭,引用语要有明确出处,论文格式要规范等。这样,学生对所学每门课程都有较为深入的探究和总结,对所学专业知识有较为综合的认知,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之所在,为毕业选题定位,而不至于出现以往学生完成所有课程之后茫然应对毕业设计,同时还要兼顾实习就业的两重窘境。
其次,学校应量体裁衣依各专业特色优化毕业设计模式。学校开设的每个专业都有其各自的特色,以能力为本位建立毕业设计模式应该是我们遵循的一条原则。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毕业设计环节应该体现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从事国内或国际商务活动的职业能力等。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学生的交流技能作为毕业条件之一,要求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必须学习一系列与交流技能相关的课程,包括写作、修改和陈述实验报告、准备和主持研讨会。如果学生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则不予毕业。鉴于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否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毕业设计模式,如撰写翻译实践报告、职场英语情境对话、专题研讨会、实习报告、市场调研报告、创业计划书、以及现行的毕业论文等。这样不必一刀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毕业设计模式,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让学生选择行业内真实的课题项目,学生、老师、企业共同参与,分项目、分时段合作完成。一份质量上乘的毕业设计,无疑能给大学毕业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