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

时间:2023-02-18 10:4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课堂效益

一、做好初中数学的教学准备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教师对初中数学知识重点与难点的分析,并收集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源。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益,老师首先应该加强对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分析与把握,收集并整理相关的数学教学辅助资源,其中就包括习题材料、视频材料、教学课件材料等教学资源,设计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制定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2.增强对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老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以及数学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数学薄弱环节与思维逻辑短板,并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与数学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性与辅导性。

3.拓展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尤其是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教师将这些教学思想与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得数学教学方法是为了数学教学活动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实施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学形式的有效性。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思维,提前做好学生的数学预习工作。老师应该提前进行预习教学活动,通过安排数学预习任务的形式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的了解与熟悉,进而找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数学学习困境,为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利用生活案例来进行数学教学情境设计,帮助学生更加真切地理解数学知识点。比如,老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鸡兔同笼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知识点地引入,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具体化理解与分析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逻辑的形象化认知。由于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过程往往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数学教学创新,将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逻辑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形象化理解。比如,老师在进行《函数》相关知识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函数图像以及运动函数图像的视频(图片)形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与掌握。

4.坚持问题导向性的数学教学理念,优化数学问题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是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思维以及思维拓展的重要形式,因此老师可以主动利用数学问题教学法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落实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情境,实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抽象、解决的数学思维全过程,提高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而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出数学问题逻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5.使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帮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为了促使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以及相互协作,老师还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以解决问目标而展开相关的讨论与分析,增强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完成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与信息分享,进而提高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逻辑的多样性。比如,老师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教学时,让学生来对随机事件的相关理论部分进行分解性讨论,实现学生对随机事件模式所需要满足的所有要求进行列举性总结,进而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与掌握。

6.逆用数学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反向逻辑思维活动。数学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要对学生进行的重点教学内容,因此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以及数学思维引导,将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对此老师应该积极参与逆向数学思的方式来开展反向逻辑思维过程,促使学生与数学思维精准化掌握。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答案来反向推导数学过程或者是数学条件,用逆向思维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质量。三、结束语初中数学是初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老师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以数学基础与思维能力为教学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数学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林青.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教育,2016,(11):88.

[2]杨允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初探[J].成功,2013,(23):152.

[3]翟春燕.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51.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97-01

初中数学是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性理论课程。在所有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是最先出现的一种学科,它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与工具。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开阔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方式,更是现实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知识工具。而运用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工程建造、高端技术研发等,这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但是,目前初中生动手能力较差,应用意识不强。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具备扎实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初中数学的应用能力,能够积极、自觉地运用初中数学相关知识解决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难度和困难。经过研究和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并被广大师生所认可。

1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分散的,不是以前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形式了,也不再是某个教师的教学模式了,现如今数学老师们都可以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教学和授课,这足够证明,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但是,仔细考究后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有点过于形式化,大多数老师还是不能很好的将这种模式正确地运用到自己的授课当中,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其中表现为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没有实在的价值,单纯的知识为了讨论而讨论,这样不能够让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如果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鼓励学生提高合作和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合作学习中不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

2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

2.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采取各种形式的合作分组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丰富数学教学课堂的内容,进而去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以其丰富的内容、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相互交流的欲望,促使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会合作与交流,这就需要老师们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训练,来获得更加的成效。强调多媒体技术,并不是意味着每节课都需要进行这种模式,这也是需要看时机的,教师们应该清楚什么时候安排这种学习方式才是最合适和最有效果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

2.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师除了使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外,点燃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火焰,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注意加强学生团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首先,教师们在课外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安排每节课的内容,对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教材所要体现的新概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小组合作学习做教学设计,内容必须具有适当的难度,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有探索的价值;需要多少课堂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发挥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中强大的信息资源,演示数学合作中的优秀案列,供学生们观摩和学习。

其次,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和观察每个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尽量确保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各方面的实力是相当的。领导负责组织和管理,资料员负责收集数据,记录员是负责录制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成员之间互相交替。再次,教师组分配完成后并不是就可以置身事外,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如邮件、QQ等通过网络提交作者的方式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让学生活跃地参与交流,并向正确的方向进展。

3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运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们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老师们的教育目的。总之,在当今科技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转变以往过时的教育模式,才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进而为国家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五中,内蒙古喀喇沁旗024400)

参考文献:

[1]黄景峰.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 2011,26(03),126-127.

[2]陈春仙.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3,(3):14-15.

[3]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7):130-131.

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农村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33-02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同时,还发挥着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又面临很多问题,软硬件设施都较为缺乏,教学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正确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1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每节课的教学有所成效,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准备,造成数学课堂教学没有计划性。即使教师每节课都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师也完成了教材内容教学,但这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并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造成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课堂。表现在教师讲课较为生硬,不注重教师的仪态,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对教学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不能统一,往往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没有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1.2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之间也没有交流,教师感觉一节课讲下来非常劳累,而学生呢,却又感觉上课很无聊,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很多数学教师还使用题海战术和问答教学。所谓题海战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量的进行习题练习,通过大量的做题让学生领会其中的知识,并理解和掌握。题海战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学生就感觉厌倦,看到习题产生退缩情绪。问答式教学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可以是一对一的回答,也可以所有学生一起回答,应当说,问答式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问答式教学中所采用的问题随意性太大,缺乏深度,容易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1.3 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农村中学与发达地区的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很少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自由关怀。虽然很多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对待学生很好,但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另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着与义务教育不符合的现象,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等。师生间缺少“对话”课堂缺乏一个充满着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因此,造成教学活动只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1.4 缺乏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很多教师都是满堂灌,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没有将所学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虽然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地举行教学实践活动,但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出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参与程度过低,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参加数学实践活动,这一方面与他们的学习水平有关,再就是教师没有说明实践的意义。第二,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实践的目的,认为实践就是出去玩了。这些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成绩提高很慢。

2 改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2.1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想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从加强师资力量入手。总体来说,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农村教师更是较为缺乏,很多数学教师都带多个班级,精力和教学经验都较为缺乏,不能按照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行教学。加强师资力量,首先应当注重引进人才,要从高等院校中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校任教。其次,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如邀请优秀教师到校进行优秀课讲,也可以把本校教师送到培训班进行短期训练。此外,数学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多分享教学经验,做到智慧共享、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2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达到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笔和一些纸质材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工具来展开教学。数学课程知识大都较为形象和生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直观的、有趣的材料来表达课程知识内容,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材料,用多媒体来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来感受数学,这些画面能够直接显现教学的主题,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数学包含的知识体系和应用。多媒体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领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利用这些手段来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使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2.3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主体,而教师只是主导者和服务者。然而,当前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了。学生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首先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力量。数学教师应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应当让学生预习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查找与课程知识有关的材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2.4 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课程实践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延伸,通过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课程知识,并利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随时不断的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外面寻找轴对称图形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谁找的多,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够正确的理解知识内容,领悟知识的真正内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此外,通过课程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对于搞好数学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正确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落后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等。认真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农村教师,要紧跟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4(12).

[2] 许彩娟,李忠海.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归纳推理的应用[J].中国数学教育,2010(7):17-19.

[3] 和学英.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微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和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核心内容之所在. 因此,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来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初中阶段十几岁的学生来说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处于初中年龄段的孩子们,自身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当在初中数学中遇到方程组和函数等知识时,他们最先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好奇心,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创造自主学习情境

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情境,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投入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在自主的学习框架中,完成兴趣的培养,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真正做到角色转换,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指导者转变为教学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更加投入,即便是在课堂上,也要为学生创造激发兴趣、激发创新潜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实现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2. 营造愉悦教学氛围

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愉悦的教学氛围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严肃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上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提问,积极解答,并可以举一些学生生活中能够实际体会到的例子,来形象生动地解释教科书中的晦涩字眼.

3. 塑造学生成功感

当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时,主要的途径是自学和交流,又以交流为主,而和老师的交流更是影响他们学习态度和学习干劲的关键因素.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不断从学生的积极思考、表达中塑造学生的成功感,培养学生创新的自主性.

二、提高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问题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两方面. 学习过程指的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及练习方面. 在这个阶段中,每一名学生除了自己学习之外,还要与老师、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探讨,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训练,与同学共同合作,才能达到锻炼创新思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优缺点,如果只是自我封闭式的学习,没有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学习方式的缺陷在哪里. 因此就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参与意识,重视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 培养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

培养参与的热情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不仅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实现,还能将学习的兴趣融入到参与学习的热情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达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2. 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践操作,就是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从而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3. 创造参与创新的机会

事实上,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参与的机会并不多. 为此,我们需要特殊安排,为学生们创造出参与的机会. 比如精心编出题型多样、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学生练得有兴趣,从练习中找到了知识的“源”和“流”,体验到“现买现卖”的乐趣,再加上适时地点拨,又提高了学生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方法的基础. 所以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创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1.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老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有针对地吸收. 或者我们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划分,分别提供不同的时间安排模式,不仅要强调课前的预习、认真听课,更要强调后续复习的及时性.

2. 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

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要有规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回顾,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自己仍感模糊的知识. 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那么他们定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并且对知识点的记忆也会保持更持久,从而可以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对创新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 优化学习方法

注重劳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还应该学会用脑子去想.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全神贯注. 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寻求创新的方法,从而为其进一步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知识和方法保证.

四、锻炼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甚至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有关学生的协作精神主要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的精神,而这也正是与创新人格中的容纳型人格、灵活型人格以及主动型人格相对应的. 通过老师积极的引导,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提供机会,并指导他们应该如何协作才比较有效率等,使他们在协作的时候可以畅通无阻,顺利地达到目标,进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火花、创新的思想,等等.

1. 重视协作

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 引导协作

引导学生进行协作,为协作提供机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思想方面的传达和引导,学生了解到了协作的重要性,但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协作是需要我们老师来引导并提供机会的.

3. 指导协作

老师虽然不能参与到小组的内部,但是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可能产生的问题我们还是要予以指导. 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考察内容划分不同的小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擦出创新的火花.

在实际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会使得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积极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且在和同学的交流中达到有所创新、有所进步,这也正是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不同的创新人格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因此可以说,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叶海. 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读与写,2008,5(4): 84-85.

[2]冉晓渊.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资讯,2007(14): 135-136.

[3]羊善金.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科技信息,2007(15): 31-32.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50-01

信息整合和跨越式发展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又是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让教学更加富有活力,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和数学的结合产生了很多新的数学分支,例如计算机科学、近代数学和模糊识别等,信息技术也让数学产生了更多新的方法和思想。西方国家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而在我国信息与学科的结合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意义重大。

一、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作用

1、创建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共享资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寻求知识,这种学习状态会让学生对数学逐渐树立自信心,并且提高了学习效率,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状态的变化。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等功能,这些因素能够为学生建立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们能够平等的享有学习资源,原有的封闭式学习变为开放式。

2、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就是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恰当的利用工具获取信息资源,开发属于自己的信息资源并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使用工具获取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动性等方面。

3、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在这个信息时代应该秉持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取足够用一辈子的知识,接受完校园教育后,走向社会也要不断学习,比较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的远程教育。信息技术为我们终身学习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重要因素。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学不再单纯的依靠教师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运用信息工具进行自主探索,使用网络共同合作交流,通过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信息技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1、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自九十年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始发展起来。信息技术能够提供图像、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材料,还能创建直观形象、界面友好的学习环境。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忽视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太过自由导致教学与原有目标偏离的问题。

2、教师学生相结合的模式

信息技术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学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媒体既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励工具,并且教师还能指导学生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3、课堂讲授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师和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对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主要是使用机房开展教学,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黑板书写公式和定理等,清晰准确的做出图形,教师使用电子黑板不仅能够写出清晰的数字和符号,还能随意改变字体颜色、大小、位置等,节省了教师画图和书写的时间,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都是传统黑板所不具备的功能,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推算数学公式有很大帮助。

4、课堂讨论教学模式

虽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教师传授内容的教学方法为主,但是可以将这种教学模式和课堂讨论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和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创建课堂讨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在互联网上寻找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为课堂讨论打下基础;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根据已有的信息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可以使用聊天室、BBS等系统沟通交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下获取知识。

综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邹春红.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4):39.

第6篇

关键词:自主探究法;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已成为当今最流行的教学方式,因此,自主探究法倍受青睐。通过科学的实施自主探究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1 自主探究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能发挥的余地并不多,只能根据教师提供的思路解题,导致学生在失去教师提供思路后无法进行思考,这是传统教学的失败之处。而自主探究学习法,讲求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动自觉的进行操作、实验、调查等探究步骤,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在自主探究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够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自主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对建立学生健全的人格十分有利。因此,自主探究教学法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2 自主探究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过程

自主探究法的实践,需教师全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而教师往往认为,自主探究法就是将探究的问题提出后使学生自己研究,教师可轻松的在一旁休息,这种观点可谓是大错特错。学生在自主探究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会遇到很多解决不了的困难,学生在解决不了困难时会产生挫败感,甚至产生放弃探究的想法,降低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以及自主探究的质量。教师需全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困难给予点播,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不走“岔路”,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应正视自主探究法,使自主探究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2.2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而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因此,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自主探究教学法亦无例外。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时,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可提出三个难易程度适中且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令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借助学习材料、课外材料等相关材料当做自主探究的参考。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理,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兴趣无法提升,而自主探究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非常高涨,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后,学生会有较大的成就感。

2.3激活学生自主探究潜能

学生是具有自主探究潜能的,教师应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潜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利用发散性的问题,创造适合学生探究的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为学生创造合理的学习动机,在探究过程中予以学生表扬教育,使学生展露自主探究的潜能,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自主探究法充分发挥其功效。

2.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解决问题

由于初中数学理论性较强,公式定理较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无法实现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自主探究有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态度进行分析,发现自身所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快乐的学习体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从而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2.5引导学生组成自主探究小组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阻碍,使学生自主探究止步不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组成自主探究小组的益处有三点:①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学生更加开朗,有益于建立学生健全的人格;②遇到难题时集思广益,有益于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组成自主探究小组,是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实施的有效教学手段。

3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每位教师都在不断的思索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自主探究法的应用解决了教师心中的困惑,自主探究法以其独特的魅力,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军.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10)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策略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进一步发展学生适应社会、学习生活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运用独特的数学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 这些教学目标,都需要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才能很好地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只有将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手段、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为此,本文探讨初中数学应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若干策略.

一、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数学知识正在逐步深化,逐渐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数学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经过实践研究发现,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二、初中数学应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策略

1.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多媒体这种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已经被人们所广泛地熟知,尤其是在学校教学中, 它以独特的、直观的教学方式征服了广大的师生,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通过多媒体课件开展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所需材料以图片、文字、影音文件等形式展示,并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等.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一次函数”第三节“函数的图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超级链接功能,将函数图像的画图方法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画出来. 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讨论每一步图像的画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y = 5x,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一次函数. 在进行这个函数图像的讲解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5”的含义与整个图像的画法. 进一步提问,如果将“5”换成其他数字,那么,这个图像有什么变化?之后,教师给出一些一次函数:y = 4x,y = 7x,y = 2x,y = 5x + 4,y = 5x - 2. 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它们的图像.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纠正,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画出一次函数图像.

2. 开展有效的动手实践操作课程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年纪,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很大的兴趣,而且在动手实践中,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将这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的第二节“图形的变化”,这是一节很适合进行动手实践操作的内容.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交代有关图形变化的知识,然后为每一名学生发放一套动手实践材料(剪子一把,纸张若干,小镜子等),最后提出要求,保持课堂纪律. 教师先示范例子: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若干个小兔子,然后让学生判断哪一个是镜子中的小兔子.

例图: 判断:

学生通过利用小镜子进行对比,很快发现答案. 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来观察它们在镜子中的样子,以增强学生对图形变化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中,除了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还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小组,进而开展小组讨论,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开展这种小组讨论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 如,方程(k - 3)x2 - 2kx + k - 1 = 0有实数根,那么k值应该是什么. 通常的思维方法是考虑k - 3 ≠ 0,得出k ≠ 3;再根据“方程有实数根”,得出k ≥ . 教师板书解题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题过程有错误的地方吗?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这个方程并没有规定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所以k值可以为3,答案只是k ≥ .

三、结束语

随着课程的改革,以及我国信息化、现代化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广泛开展,更是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所以,在此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与主动性.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实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目标,起到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 希望本文的一些观点与建议,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师开展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陆丽丽. 数学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的几点体会[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22): 120.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对策

大部分人认为,初中数学的逻辑性相对较强,是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发挥小了相应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小断更新,数学已经开始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小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由于受到学校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要想使学生学好初中数学就要创新学校的教学方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存在教学模式不合理、不完善等缺陷,教师只是应付性的组织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没有对数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了解和掌握不够充分,常对无需讨论的数学问题进行探讨。从表面上看是为学生初中数学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的数量进行自目的追求,并开展不合时宜的探讨活动,严重忽视了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分析,造成数学教学结构混乱,这对初中生数成绩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

2.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低下

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自身数学教学能力低下,没有对教学材料进行充分的掌握和合理的拓展。许多教师没有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教材上具有局限性的数学知识,没有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这种只讲不练的数学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惰性,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拓展和应用,从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随着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自发的投入到所有的学习活动中,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但在此教学模式下又会出现数学课堂秩序难以控制,数学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局面。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且自身教学能力低下,会严重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3.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的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对数学成绩好的同学高度重视,对数学成绩差的同学缺少关心,这样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局面。初中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素养有待提升,过分看重学生数学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心里和数学学习情况的交接和掌握,没有及时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低下,严重影响学生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要想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教育部门应该对新课改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将新课改的教学思想贯彻到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前,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优化,将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使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数学事实,并具备一定的数学经验,掌握先进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使得学生更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完善,能使得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数学知识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并使得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具备宝贵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实践能力。教师在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注重数学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及科技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

2.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重视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自主开发和灵活运用,合理安排数学教学活动。随着初中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数学教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十分有利的,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数学教材进行透彻的分析和掌握,具备过硬的数学知识储备和数学教学能力,即使在数学教材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下,也能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科学合理的调整,因此,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对自身数学教材开发能力的培养,教师之友具备较高的数学教学能力,才能深刻领悟数学教材的意图,有效应对数学教材的变更,并根据教材内容对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结构。

3.重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思想的解读,分析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潜力的激发。现代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强调学生是新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自护探讨,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看空间,让其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并使得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还要对自身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反思,分析总结出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弊端,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模式进行及时调整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数学教学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三、总结

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重视对学生思想的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况,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种新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40-45

第9篇

【关键词】初中 数学 动手实践 培养

一、什么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包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等范畴,动手实践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付出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二,能够灵活地、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构型,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

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手实践指的是老师有目的的创设一些数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借助于一定的教具、仪器或是技术手段,在系统的数学理论和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对所学数学内容进行操作(包括观察、拼图、计算、填画图、折纸等),并在获得相应的结论后与同学相互交流,是学生获得知识、感受知识的过程。

二、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数学是一门兼具理论和应用的综合性学科,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受到处于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的制约,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一些难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全面把握知识,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是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和定理,而是指导是怎么推导得来的,这样以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成绩,根源上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初中学生多爱追求新鲜事物,表现欲强,导致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多多的参与到课堂,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出数学存在的奥妙之处,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 “要我学”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学”,教学效果便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时,老师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结合起来,并用一些单个的图形拼出多姿多彩的图形,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乐趣,学习的兴趣也就能有所提高。

(三)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是太阳地下最光辉的职业,不但承担着教授知识的重大责任,还是人类灵魂的塑造师。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早已经不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了,老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掘知识的更深层次,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最终是要应用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多。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为以后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能够灵活地、恰当的解决实际问题大好基础。

三、初中书序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策略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要摒弃满堂灌的错误形式,数学老师要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创造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发挥学生是课堂主体的作用。通过问题情境的创建,摆脱了学生感受不到数学源于生活、住不住学习数学本质的弊端,帮助学生把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上升到数学构想和数学思维的新层面。

(二)动手实践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动手实践的效果受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制约,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在设计教学实践时不但要考虑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要熟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践能力,设计出学生喜爱,又能接受的实践活动。设计良好的动手实践活动既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又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充满信心。

(三)教师要做好示范和指导,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很多初中生在小学阶段都没有接受过动手实践的教学,老师就要做好示范和指导工作。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体现。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对于初学者来说,老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初中数学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四)适当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

动手实践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和提高的,教师要把课堂和课下结合在一起,双管齐下,课堂上多给学生动手时间的机会并加以指导,课下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章节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做几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课堂上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总结出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五)提前准备所需材料,保障学生动手实践的效率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老师提前就要做好准备。学生动手实践所需的材料,可以老师自己准备,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准备,所选的材料要为课题服务,实现探究的深入化。总之,准备好所需材料,是上好一节动手实践课的前提条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综合上文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的探讨,动手实践是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扩展,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初中数学老师要了解处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采取多种可行的手段和措施,实现课堂教学成果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的双丰收,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的新型学生,为以后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志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教学周刊.2011(05)

第10篇

一、“动手做数学”的优点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动手做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实现提升自身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和学习态度的目的。可见,“动手做数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动手做数学”具有培养初中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动手做数学”旨在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正确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和突破,从而实现提升数学素养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动手做数学”,设计由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已是大势所趋。由学生亲身经历探索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而形成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及思维方式。

第二,“动手做数学”具有培养初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动手做数学”,需要教师合理利用教学器材,组织学生采取画画、拼图、剪裁等方式,将各种教学器材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经由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积累更加全面和丰富的知识。同时,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许多问题并不是依靠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往往需要同学之间的通力协作,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刻认识到探究知识的艰辛,从而对知识生出敬畏之意,还可以从中体会到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二、“动手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动手做数学”,创设数学情境。

创设数学情境对导入新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好方式,也是加强与学生沟通互动的关系纽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科学地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圆的周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物体认识圆的周长是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圆的周长。当学生测量出其周长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加深难度,提出如何测量出摩天轮周长的相关问题,而学生利用手中现有的材料是无法实现测量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新知识。而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不仅加深其对知识的了解,还能培养其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动手做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动手做数学”的推动力,只有学生抱着极大的兴趣爱好“动手做数学”,才能从中领悟到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性。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根据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回家后会利用木棒等材料制作出平行四边形。在课堂上,教师再提问:你觉得你做的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你是怎样做的?根据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从中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动手做数学”,理论联系实际。

第11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很少关注数学的实用性.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中,大多都是以应试为主要目标逐渐形成了过分强调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学生对数学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形成了学习数学知识没有实际意义的错误认知.而改变初中数学教育模式,重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而且能够使积极主动地将课本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案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总结、反思、完善,逐渐形成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和帮助者.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策略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了学习过程的主动权,由学生自己做自己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找回失去的学习自信心,慢慢地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从而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师起着引导作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明灯,让学生知道如何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圆”时,教师辅助学生,让学生明确了解到这个单元学习什么,怎么样学习.教师应该对学生简单地讲解本单元的框架,圆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这个概念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利用自己迫切希望解决问题的心意,及利用手边的材料,整合资料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相关的资料,并且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和难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答案.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改变以往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新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设计“几何图形初步”教案时,教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结合基础知识、典型案例、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使教学安排合理化,由浅入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层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布置课前预习,在课堂前半个课时以提问为主,可以采取相互提问的方式,学生提问、老师回答,或者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后半节课以总结知识为主,辅以课堂练习,考查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找出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写出课后反思,为编写下一堂课教学设计提出注意事项,更加完善教学方案.教师的授课由灌输转变为精讲、点播、引导,在解决重点、难点的问题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启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讲述问题,灌输知识,让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应该帮助学生发现和找出问题的规律,真正做到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

3.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交流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 教学质量

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国上下一片“减负”声中,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要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差,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呢?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在多年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生涯中,我一直不断的探究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办法,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提出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挣钱,孩子们都由祖辈监护,祖辈文化层次很低,一点也不重视学习。他们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读书只管尽义务”,“学那么多干哈,只要会学会算就行!”除受此影响外,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是没有什么用处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对家长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主要性,同时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解与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题或是有关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像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毫无用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应做到:

2.1 热爱学生。初中学生都是一群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年,他们感情细腻而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感情投入,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关爱,把师生问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亲人,自然而然他们也就会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若是教师对他们不理无问,甚至批评责骂,那么他们就会害怕教师,疏远教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

2.2 创造情境。数学知识大多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会感觉无味,教师可千方百计创造课堂轻松愉悦的环境,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有趣的、令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3.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受益终生。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够钻进去,又要能够跳出来。最佳学习方法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①课前预习;②认真上课;③课后整理;④认真练习;⑤及时复结。

4.改进教学方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现在这一传统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不是讲授者、领导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伙伴。

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从下着手:

4.1 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将生活原型通过归纳浓缩成经典的理论,最终又还原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学科。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在课本的例课和应用中,必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去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让他(她)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果,促进数学的教学。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善的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2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从阅读开始。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难易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4.3 教学手段现代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展示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情景的设计,通过多媒体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能运用好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4.4 在教学中建立起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概括,教学中应重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出发,提炼方法,形成观点,这个过程使数学教学简化。数学思维方法甚至比数学知识更重要,它是人类长期数学发展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只有知识教学与思维方法教学相互结合,知识与思维才能协同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