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学习经验总结

化学学习经验总结

时间:2022-04-08 03:5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规律是长期生产实践和化学实验的经验总结。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化学实验又是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有力措施,所以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内容

(一)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 实验教学观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思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认为是辅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他们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他们侧重于思维能力培养;在实验课上老师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去主持,让学生正襟危坐,不让学生动手,正是这种束缚扼杀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们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维不足。

2. 教学方式机械、认识僵化,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偏差。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或按照黑板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结束后,教师提出有关实验结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既没时间做实验,也没机会去思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真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3. 实验教学安排、管理不合理。由于学生多,教师只是走马观花地指导实验,经常是学生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该下课了。一次实验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还没学到什么,实验效率很低。

(二)实验教学困境的解决途径

1. 转变观念,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让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应鼓励学生在试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总结、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试验方法和步骤,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兴趣自由、思想自由。

2. 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寻找解决困难的突破口。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1)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课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2)不应只重视实验结果,更应重视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学生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的培养。

(3)教师应从监管者变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要放手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在实验中可以相互帮助、讨论甚至争论。

(4)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怪现象,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动手做实验的快乐。

3. 合理安排实验课。创造条件,改实验课大班上课为小班上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参与实验,也使得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更多的学生。

(三)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 扭转实验的学术化倾向。化学实验侧重于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未来社会公民服务,那么过分侧重于学科训练的实验,不仅功能过于单一,而且未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诱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2. 拓展实验的功能。从体现和落实培养科学素质这一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来看,非常有必要从化学实验技能训练问题、验证性试验问题、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问题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重新进行审视。

3.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全体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课程与教学中。这就要求整个课程与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特点

1. 化学实验改革的趣味化。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明显降低,甚至引起了一些学生放弃了化学学习,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使人们对化学学习兴趣问题的思考,因此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人们创设了趣味实验这一新的化学实验形式,并注意梳理总结以往的一些做法。

2. 化学实验的生活化。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广泛深刻的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成为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此人们创设了一些新的化学生活实验形式,以此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和价值,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3.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实验微型化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微型仪器来源广泛,可以做到人手一套,教学中,教师只要积极引导,就能实现人人动手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制仪器和动手做实验,既训练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同时较强的参与意识及微型实验内在的魅力,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

4. 化学实验的清洁化。化学给人类的衣食住行带来了福祉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解决这些负面影响的最好办法是从一开始就不形成有毒物质和废弃物,为此人们提出了清洁化学绿色花絮等新的理念。

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高考化学实验考试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这方面的方向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中学化学实验的大多数研究文章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或经验总结上,未上升到理论高度,也没有突出化学实验对学生心理影响及创新方面的探究。

从使用研究方法上看,使用研究方法的文献属于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问卷调查和探究法很少有人用。可见,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文献使用研究方法单一。

总之,中学化学实验改革是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化学知识的探索过程,重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玉娇,郭敬社.探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化学教育,2006(5).

[2]曹铁萍,李岳军.多媒体模拟教学软件在中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白城师院学报,2005(05).

第2篇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课程资源的差异、学校条件的不同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因而,教师要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变为自己的工作。

1.课程素材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素材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除了重视教材基础配套资源的建设外,还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注意教材资源的利用。首先,教师应注重对“章头”“引言”“选学”中的素材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其次,对“资料”“阅读”“讨论”“练习”中的教材素材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再次,加强对教材中设置的“研究性学习”“小实验”栏目的素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后,注意对教材中的图表、数据、阅读资料的挖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材素材提供的有效信息,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服务。

第二,注意经常收集化学教学期刊和化学教育研讨会议的相关资料。这些研究文献资料记录了同行的经验、教训、反思,教师可以将其转换为课程资源,并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使所选择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少走弯路。

2.课程课件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脑的普及,教师在课件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力求课件内容编选科学合理,表现场景和方式生动活泼、简单易行,使学生理解、识别起来较容易。目前,教学网站上有一些关于新教材内容的教学课件和实验演示的三维动画、音像资源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这些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源,建立课件资源库并进行开发。

3.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研究性学习,重视通过组织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其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是最佳的途径之一。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体验探究。同时,教师也要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形成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库,确保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在建设资源库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健全确保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课题资源类型。研究性学习课题资源类型与研究性学习类型密切相关,主要有实验探索型、调查考察型、文献研究型、实践体验型和思辨讨论型等。

4.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来源

纸质教学资源来源于教材、教辅资料。经验型教学资源来源于师生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化学知识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实验教学资源来源于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方案、实验案例、实验方法、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等。网络教学资源来源于教学资源网上的教学活动、教学参考资料、课件和素材、优秀的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论坛、网上图书、杂志、学报等。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的选用

1.纸质教学资源的选用

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虽然每种教材的编写都立足于课程标准,但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这就使得教材的结构内容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师应该选用已使用新教材省区比较成熟的资料,留意教学期刊和学生读物中刊载的与对应章节相关的资料,及时为自己的教学所用。

2.知识性教学资源的选用

在高一新课程的试教过程中,教师应该先熟悉学生初三阶段使用的教材,弄清楚学生经过初中化学学习具备了哪些知识,从初中化学已有的知识点入手,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育,为高中化学新教材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经验型教学资源的选用

经验型教学资源包括师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与化学相关的经验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新课程除了在选修教材中专门设置了“化学与生活”模块外,在其他模块中也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从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第3篇

一、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着教学实效性

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状况,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从古至今,国外与国内的教学理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核心思想均体现出教育的关键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二者都主张相对于学习知识本身,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

(二)教师对学情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自己授课班级的学情,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否则会出现因盲目教学而导致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恰当;因此,从认知水平、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全面了解学生,会为教学活动的圆满完成打下基础。

(三)教师如何理解、把握及处理教学内容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直接因素

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核心在备课。教师要在清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在认识、了解、理解、掌握四个层次中对所授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做到主次分明,从而达到预期目的;此外,教师要在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进行处理时充分运用灵活的头脑,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在讲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多数学生在理解得出推导公式方法思路方面存在困难,笔者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求原点到直线x+2y=2的距离,学生会用多种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包括利用等面积的方法,然后逐步过渡到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一般解法。

(四)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影响着教学实效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让学生进行对话,教师的提问要有挑战性,能够激起学生思考,也要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教学实效性进行了艺术性的诠释。这就要求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最大限度提高课堂的开放性,设计有悬疑的问题,激发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当然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要注意对所设问题起点高低的把握,尽量与学生的思维模式相适应。

(五)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着教学实效性

教师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就不能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在备课及授课中就会面对各种难以逾越的挑战。课堂上教师屡屡出错必然导致学生的认可度下降,如此课堂教学何来实效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建议对策

(一)强化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为了从事某项活动及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学生带有兴趣的参与学习,才能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把学生作为主体是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指导方向,将数学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生动活泼以及充满个性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任何实效可谈。

(二)采用恰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杜威是最早提出在教学中运用探究方法的人。他指出,科学的教育是在让学生学习渊博知识的同时重点掌握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及方法。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正确合理地启发与引导,学生以新教材内容为依据,经过多种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且掌握相应的原理及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为学生创造并提供各抒己见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集体交流等。

(三)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它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形象、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容量更大、实效性更强,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实际应用问题、几何问题的学习中可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数学教学的每节课都会安排随堂练习,运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教师誊写练习题的时间,同时,运用多媒体的实物投影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的解答成果得以展示,在有限的课堂练习时间内可以尽可能多的发现及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及时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变,从而使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起到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同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秉着两个重要性原则即激励性原则与参与性原则对学生做出评价,目的是使学生在喜欢评价的同时,充分体验进步及成功,进而产生进步的欲望及动力;此外,合理的教学评价会指导与鼓励学生正确评价与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课;思考

化学是高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化学习题课在化学教学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逐渐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所以作为化学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地深化教学方式和内容,使高中化学习题课的开展卓有成效。

一、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习题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开展,首先一点就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现在高中的化学习题课中明显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老师对学生应该注重哪些知识的学习巩固,学习什么样的技能,习题教学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没有给出正确的指示以及有效的引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习题课中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更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所以要想使得化学习题课的开展行之有效,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

2.习题课内容脱离课本知识

目前,在社会中与高中化学相关的习题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化学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涉猎范围。但是,其中也包含一些非正规的、不够完善的材料。这样就导致了老师在选择这些习题内容时显得比较盲目,一些习题集涉及的内容更是脱离课本内容,一味地追求高、新的内容,而忽视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练习这些习题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达到实际的效果,这样就使习题课的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3.习题课教学忽视了知识实践性

在一些高中的化学习题课教学中,老师总是习惯性一味地让学生埋头于题海当中,逐渐地使学生习惯于在纸面上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对知识学习的实践方面。而往往我们学习化学知识都是依靠大量的试验和社会经验总结而来的结果,所以习题课的开展不应该是大量的题目的堆积,而应该包括足够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避免使化学学习变得单调而乏味。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方面,我们更要注重其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对知识的实践探究中去。

二、化学习题课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1.增强习题课的针对性、目的性

所谓加强习题课的针对性、目的性,实际上就是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习题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情况,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范畴,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对知识性内容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专业技能操作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习题学会的不仅仅是对现有结果、结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目的。

2.习题课内容的选择要优化

由于化学知识的特殊性,使得我们的化学学习必须要依靠习题来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巩固和加强,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围绕着习题为中心来展开。所以说习题的内容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工作的效果。我们的习题内容的选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题目的立意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脱离课本的知识体系和涵盖范围。题目中的信息一定要紧随科学前沿的内容,并且能够与社会实践内容相结合。(2)习题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研究价值,问题的答案要力求准确。通过对这些优化的、精良的习题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有效地改善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现状。

3.习题课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习题课的教学中除了要实现对现有知识的巩固和加强之外,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完善。我们的任教老师可以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多选择一些有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题目来让学生练习。通过这些题目,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来思考问题,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化学习题课更加具有活力,也更将有利于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

第5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时间如梭,毕业至今已有九个年头。毕业后我有幸成为光荣的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在学校,我主要承担数学课教学任务。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群体,性格迥异的学生,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钟面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小正方体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超市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更多的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来,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以形成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精髓。

二、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每个学期前我都对整册数做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力求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让孩子们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三、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轰轰烈烈的家长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

四、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学困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学困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长成为学生时时刻刻不变迁的小老师,竭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争取更大进步。

总之,我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教学经验还很不足,需要不断向同行们请教学习。对于自己,我还需不断丰富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将我所学渗透课堂教学,为学生造福,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光阴似箭,任职以来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成功得完成了自己的本职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实践,我掌握到一些教学方法,让我的教学工作开展事半功倍。现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任职以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以前上课也用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但对于所带毕业班在复习备考期间,堂上教学主要是以讲练为主,就没有使用这一方式,另外,复习期间学生的学习量加大,精神天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之中,因此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但在听了同科组老师的课以及老老师的指点以后,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于是,我再次运用了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然后在让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作为小老师上台讲解,最后,我再为他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发现讨论——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其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可刺激和较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调动了思维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战胜了被动、依赖、害羞的心理,谁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觉参与了活动。在整个讨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紧张地思考、学习。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习效果较好。

2、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在为大家讲解时较流畅,不出错误、不闹笑话。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如在讲解完,有的组答得并不太好时,有的自责,有的懊丧,这时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增强其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果然,在下一课的复习当中,该组积极思考,紧密团结,通力合作,终于有了出色表现。

因此,我觉得讨论——讲解这一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第6篇

关键词:中专院校 生物化学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95-01

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及生命变化规律的学科,内容围观、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当前,不少中专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 教师应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面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控制着整个教学局面,因此,教师本人的教学魅力十分重要。生物化学只是深奥复杂,要想深入浅出的将知识讲解给学生,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因此,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对教师而言十分重要。

知识面的拓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阅读其他参考书,不同的编者有不同的思路,多参考同类书籍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国外的生物化学书籍,有时更能让人眼前一亮。(2)听课,听同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课能带动自身思维的更新,也有可能在听课的过程中涉猎到自己所未及的知识。(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近年来,网络资源的共享率越来越高,很多知名院校的课程都可以从网上观看,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有很大作用。(4)独立制作课件,教师应独立制作具备自己风格的教学课件,并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去掉不足,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就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2 根据院校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质量是决定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大部分中专院校的生物化学教材采用的是中职中专规划教材或系类教材,但这些教材却未必真正适应中专院校学生的虚席特点。虽然这些教材内容较全面,但多少存在繁杂的特点,并带有很多化学反应式、结构性等的图片,导致学生很难有兴趣去阅读大段文字,更无法找出轻重点,而各种化学反应式也让本身就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很多学生甚至连教授的内容在哪都不知道,更别说标记重点知识内容了。

可见,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职院校在选择生物化学教材时,应选择知识点明确、主次分明、内容精炼,且在每章后都附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复习思考题的教材。所选教材纪要充满科学性,又要富有趣味性,还应兼顾实践性、前沿性,并重语言的间接性与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还要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

3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充分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手段的丰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物化学研究的是常变常新的微观世界,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知识更新快,学生易感到乏味和疲劳。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课件能进行动态演示,用图像、声音等手段模拟出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微观世界及其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只是组合起来,系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感性认识,从而加快对知识的吸收,提高学习效率。如: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生物合成过程,糖原的结构及其合成与分解,都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具象化。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讲解疑难问题,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须注意的是,生物化学的教学,需要将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教学联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切换快,信息量大,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讲课速度,做好师生间的互动。同时,教师也要设计一定的板书,将所讲内容写在黑板上,一些重点、难点也要用板书写出来,使学生能把握好学习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逻辑认识,提高学习质量。

3.2 适当运用比较法

生物化学内容复杂,学生掌握和理解具有一定难度,但很多知识是想通的。教师在授课时,如果能运用比较法,则能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到一起,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如比较蛋白质、核酸、DNA、RNA的化学结构式,比较相关生化反应过程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较学习,有助学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并融会贯通。

3.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在课堂上或课后留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口头/书面回答,这样既能启发学生去探索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此外,还可通过归纳总结、联想比喻、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4 根据学生专业设置教学大纲与实验课

学以致用是任何课程的学习目的,生物化学也不例外。在制定生物化学的教学大纲时,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以学生的发展目标位导向,调整教学内容,分配教学时间,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用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由于中专院校的目的在于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因此,还需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来调整试验内容、实践内容,注重实用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为能使学生独立进行科研与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认清学生的认知特点,多多学习借鉴,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的教学体系。同时,只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向,才能真正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永会.如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80.

[2] 刘彤,金小花,姚芹,等.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

第7篇

一、具有权威性,要认真学习,仔细阅读。

教师教学用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现实情况却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种资料鱼目混珠。为此我们必须排除各种应试资料的干扰,真正把教师教学用书摆在教学参考资料的第一位,向时,要对教师教学用书认真学习,仔细阅读。

1、通过阅读,领会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意图。教师教学用书充分考虑了大纲、教材与教学的实际,旨在为教师教学提供最直接、最有用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教师教学用书还为我们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2、通过阅读,学习教师教学用书的语言特点和编排体系。教师教学用书的主要读者是教师,因而在语言上显得同教师格外亲近。它多采取分析、建议等语气,掌握这些语言特点,对我们进行教学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是很有好处的。

教师教学用书的编排体系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从对全章内容的说明,到对某节教材的具体分析、建议及与之相关资料,直到对全章的复习建议与基本做法,都显得非常条理、严密,富有逻辑性。

3、通过阅读,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及大纲对具体知识、技能要求学生达到的能级。关于大纲对教材内容的要求,虽然我们通过学纲心中有底,但毕竟不如通过阅读教师教学用书掌握得更具体、更明确。

二、具有实用性,要正确借鉴,合理运用。

现行化学教师教学用书具有根强的实用性,大有"包办"备课与教学之意。但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实际。所以我们要正确借鉴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建议,合理运用教师教学用书所提供的资料。

1、阅读对比,相得益彰。教师教学用书是面向多数教师编写的,可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好重点和难点,并设计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去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并进行对比。

2、巧妙利用,指导教学。毫无疑问,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议,大多比我们分析得透彻、思考得周密,我们应当巧妙地加以利用,以指导教学工作。如,关于氧气性质内容的教学,采用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法建议,确实比先做实验后讲解或先讲解后做实验好得多。

3、深刻理解,创意更新。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繁重的,同时也是具有创造性的。我们在使用教师教学用书、设计教学程序及具体课堂教学中,要逐步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并刻意创新,做到利用"教参"、升华"教参"。

三、具有知识性,要全面掌握,不断提高。

1、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教法建议,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应在学习中认真体会,并在实加以检验和提高。

2现行教师教学用书的资料部分,既详实又具有针对性,而且大部分属手头资料查找不到的,尤其是对化学史实及化学最新成果方面的介绍非常系统、全面。如大气的自净作用、液氧炸药的制造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对于掌握化学学科的最新成就以及知识更新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第8篇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多,结构性质多,反应多且易混淆,概念抽象,反应机理抽象难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难懂难学,易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此外,地方院校的学生,基础稍显薄弱,在高中阶段部分学生对化学就不感兴趣,进入大学后对化学类学科还残留一些不“感冒”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在第一次课讲讲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有机化学的关联性。如一些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此类化合物滥用引起的,比如“吊白块”、“西瓜膨大增甜剂”、“面粉增白剂”、“反式脂肪酸”、“增塑剂”等[3];讲讲有机化学与药学互相关联的例子,比如磺胺类药物的发现,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等,这些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药学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讲有机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励志故事,从人文思想上陶冶学生,无形中会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与重视程度。最后,老师第一次上课在形象、教学内容、激发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精心琢磨。比如,我院药学专业学生化学基础普遍相对薄弱,对有机化学有愄具心理,第一次上课适时鼓励他们就显得相当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这样容易造成知识点越积越多,学习越来越吃力,慢慢产生“放纵式”学习,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究。我们平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多布置团体作业给他们,这样无形中可增加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无形中促进他们要学习,不能拖团队的后腿,从而保持学习积极性。此外,我们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机化学学习交流会,由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有机化学的心得,谈谈没有学好有机化学导致以后在学习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时的困境,“前车之鉴”有一定的鞭策作用。提高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会有不错效果。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多元化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稍显陈旧,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改革,以适应教学发展和创新药学人才需要。首先,我们根据自身院校办学特色并结合学生整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略讲与自学等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比如波谱解析的知识和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内容作调整。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李霞[4]、刘玉梅[5]等人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加以改进形成一套适合自身院校的教学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药学专业培养体系的特点,把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知识与有机化学紧密结合,比如:讲酚这一章时,讲酚羟基性质,可以联系药物化学有酚羟基的药物,让学生课后去寻找归纳总结,然后再课堂讨论总结,这样既能丰富有机化学视野,又可让学生体会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学手段不断发展,形成很多不同特色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章节加以应用,形成多元化特色。如我们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讲马氏规则,亲核加成反应等;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6]讲化合物的命名、性质等;采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当然,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也必不可少,特别是机理解释,习题讲解时,板书的现场推理,能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当然,有机化学教学手段还很多,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创新性地结合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建立试题库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很多知识点易混淆,如果课后不复习,很容易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为了平衡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建立试题库。这样方便学生课后利用试题对知识点深入了解,同时期末还可用来作考察学生的试题,这样可以达到每届平衡科学考察学生。我们建立试题库,根据自身院校特色与学生综合情况,调查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精心钻研,每年不断改进。首先,根据每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情况,对试题难易程度、得失分情况、题型变化、知识点掌握等作个汇总,逐步建立题型多样的试题库。其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对某些知识点讲解所用教学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等作个汇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科学平衡建立试题。再次,让学生参与建立试题库,根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容易忘记,难于理解的知识来出题,然后老师筛选出一套试题库,这套试题库用于学生以练题促进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通过学生出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4创新实验教学,优化考核方法

有机化学是理论和实践很强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丰富理论知识,还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学生做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效果并不好,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为适应药学人才培养发展需求,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试探性改革。首先,精选实验内容,改编部分教学内容。有些实验内容陈旧,我们根据药学专业,把部分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改编。其次,安排综合性实验,开设创新性实验。有机化学与其他课程有交叉渗透,我们会开设综合性实验,指导学生完成。最后,为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对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我们有机化学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我们可以科学创新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首先,可以在平时成绩这一块增加比重和考核类别。如课题讨论、课后习题、小组讨论、团队作业(PPT形式)、调查总结报告等,这样不断促进他们学习,慢慢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实验成绩,我们对平时的动手操作和实验结果很重视,把它作为实验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无形中让学生平时增加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起到好的实验效果。期末时,我们会组织实验操作考核,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平时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期中成绩,我们在教学中段进行期中考试,作为阶段性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现在的学生较懒散,有中段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他们保持学习积极性。有机化学随着药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药学人才,我们必须对有机化学教学不断创新改革。在教学中,根据不同院校办学特色与学生综合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文化,在改革探索中形成特色教学体系。如何更好地促进有机化学教学发展和改革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学工作者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作者:谢华松 林大都 黄思涵 张声源 单位:嘉应学院

参考文献:

[1]伍国云,申,肖腊梅,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15,42(16):256-257.

[2]周建波,曾明,陈文.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经验总结[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180.

[3]裴强.食品安全问题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化工,2011,39(20):151-153.

[4]李霞,谢龙,吴晓青,等.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J].广东化工,2015,43(10):192-193.

第9篇

关键词: 高三总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 配平

1.引言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没有给出详细的配平步骤,使得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那么得心应手。在高三总复习中,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配平是大多数学生都很迷惑的问题,而此项内容又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如何为学生归纳出一套通用、可行的配平方法成为教师研究的话题。以下是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前人的理论经验总结出的普遍高中学生易于接受的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方法。

2.配平原则

①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即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②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即原子个数守恒。

③离子电荷守恒:离子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电荷总数相等。

3.配平步骤

(1)标价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

(2)列变化:标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3)求总数:依据得失电子守恒,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

(4)配系数: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例题1:按配平步骤配平

5.缺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方法:

①先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含变价元素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6.结语

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在于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的关键点是在考虑电子转移的前提下,确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从本质上看,这类配平同样是依据质量守恒,确定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的一个推断过程。在这一推断过程中,使用化合价作为分析问题的工具,肯定会比直接考虑得失电子数更简单。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以元素化合价变化作为配平根据。化合价是一个与元素及原子团有关的抽象化学概念,如何把化合价变化数与具体的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分子数联系起来,恰恰是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及把握其配平方法的关键。同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元素的原子。所谓观察的方法,多数学生把其理解为逐个元素去看,而不知主次。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系数确定后,其余元素化学计量数的确定其实有规律可循。

参考文献:

[1]陈凌.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巧[J].广东化工,2009,36(7):287-288.

[2]孙秋香.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系数配平问题的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96.

第10篇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最初在美国流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航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课后复习,做作业。翻转课堂建构了新的学习模式,学生上课前先通过老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课堂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进展迅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生物学各学科乃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生物化学已成为医学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共同语言。生物化学理论研究与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医学生形成基本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有重要作用。较熟练地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基本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验课学时较少、资源不足等原因至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个别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动手参与实验热情不够,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给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如果学生能够在实验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会减少教师实验课堂用于集中讲授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参与交流讨论重点、难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教师的个性化的指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一般是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绝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老师要求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但预习往往不深入。实验原理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达到“悟”高度。实验过程的预习,由于教学资源所限,学生在实验课前并没有机会接触所用到的实验器材,预习只能停留在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对实验过程中将遇到的困难和应注意的问题缺乏预见性。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实验课前自己看视频,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到课堂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习不能偷懒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

蛋白质、酶、核酸和脂类是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而关于蛋白质的实验内容为重中之重,我们首先选取了“血清清蛋白分离、提纯和定量”这个实验内容进行了实践。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要分析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前提需要将它从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纯化出来,而且尽量不损伤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血清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分子,通常采用透析、盐析、电泳、层析及超速离心等物理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盐析法沉淀蛋白质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对蛋白质活性具有稳定作用,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提纯。层析是分离、纯化蛋白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应用最广。“血清清蛋白分离、提纯和定量”应用盐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多个专业的重要实验内容,为综合分析实验,实验操作复杂,对学生实验技术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本节课的实验目的:1)熟悉蛋白质分离提纯的总体思路;2)掌握盐析法、分子筛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课前将本次实验课的3个教学重点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除盐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蛋白质分别录制成了3个时长在10min左右的微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实验器材、试剂、演示实验操作等。实验器材部分,重点介绍了本次实验课所用的葡聚糖凝胶G-250、DEAE纤维素,并强调此两种实验材料属于价格昂贵的实验材料,实验结束后必须按要求处理后仔细回收。由于本次课所用实验试剂比较繁杂,而且所用3种醋酸铵缓冲溶液只有浓度的区别,所以在视频展示实验试剂时,对学生给予提示。实验操作采用真人录像的形式演示操作步骤并配以同步讲解操作技巧,为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操作演示的录像中,只有出现演示教师的操作,教师的头像以及其他与操作无关的实验台上的物品均不出现。录制完成后上传到网上,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学习,并对视频内容进行总结。课堂上首先检测学生是否认真观看了课程视频,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评价他人的总结,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针对课堂前所自学的内容提出问题。问题设置的比较灵活,不针对问题的内容和形式做过多的要求,问题可以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认为其他同学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对概念解释的扩展、实验流程的质疑等等。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后,老师对学生首先简要说明本堂课的活动安排:1)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准备齐整;2)学生讨论安排组内成员的分工后开始实验;3)对分离、纯化的清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到每个实验小组内,观察实验情况,及时纠正实验操作错误和不规范之处,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等。课后,老师主要运用形成性评价来检验翻转课堂是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完成的书面实验报告质量、本节课采用翻转课堂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给予评价等多个方面,与采用传统模式的平行班级实验效果进行比较。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掌握、对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教学的班级。课后,任课教师进一步与其他教师开展对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讨论,并进行经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完善。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可以针对课堂前和课堂实验过程中的感受进行交流,并对课堂安排通过讨论进一步完善。

2结论

翻转课堂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在“血清清蛋白分离、提纯和定量”这个实验项目上进行了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流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发现翻转课堂显著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而且它的“先学后教”流程符合教育规律,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课前对教学重点、难点高质量的“习得”有效地提高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的质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翻转课堂毕竟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虽然我们在“血清清蛋白分离、提纯和定量”这个实验项目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而且不同的实验项目都具有独特的特点,是否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如何翻转才能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作者:李庆华 刘玉莲 纪朋艳 方青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第11篇

【教学感悟】 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孩子的时间是相同的;时间又是最不公平的,每个孩子的时间又是不同的。

对轻负高质的讨论,与其纠缠于“要不要作业”,还不如致力于“如何提升作业效率” 的研究。因此,作业增效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一向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作为《教学月刊・中学版》的编辑,笔者经常读到中学教师的关于作业设置研究的论文。在这众多的研究中,像裘志平老师这样做得深入且自成体系的,非常少见。

裘志平老师针对传统作业的弊端,进行了长达8年的反思性作业研究。裘老师的所谓反思性作业,是指学习者主动地对作业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习者在校对订正后,对发现的问题和作业的过程进行反思,具体包括对错题的错因分析、解题思路的描述、经验要点的提炼、认知情感的体验、自我评价以及学法感悟等内容。概括地说,反思性作业就是学习者对作业进行分析、评价和调控的再次认知加工活动。如图1所示是裘老师向我们展示的反思性作业的整体概观。

从裘老师对反思性作业的概念界定,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这一研究基于对元认知理论的运用。“反思”在认知心理学中属于元认知的概念范畴。元认知又称反省认知,就是指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再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简而言之,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控。其中,元认知知识是反思的基础,为反思提供对象;元认知体验有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为反思提供动力;而通过元认知调控则可对学习行为进行监控调节,及时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反思的根本目的。裘老师认为,这一三元认知结构框架为揭示反思性作业过程的内在思维机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即反思性作业的结构和元认知结构具有良好的匹配性。由此,裘老师构建了反思性作业的认知模型(如图2所示)。

那么,和传统作业相比,反思性作业在价值取向上有什么不同呢?裘老师认为,反思性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作业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作业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其基本目的是为了主动发现问题、深刻剖析原因、系统总结经验和彻底解决问题。通过错题订正、错因分析、思路阐释、经验总结和整体反思,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学习效能,增强学习的责任心、主动性、批判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实现学习者的自我改进、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从而促进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反思性作业和传统作业相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作业的价值取向上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作业注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做题上,而反思性作业则注重把时间花在反思上,两者在作业的数量观、习题观和评价观上,都有显著的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反思性作业和传统作业价值观对比

在明确了相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裘老师又确定了实施流程和实施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

反思性作业的实施流程包括8个连续的环节,即复习整理、独立作业、红笔订正、问疑讨论、错题分析、整体反思、上交师批和下发登记,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反思性作业实施流程表

第12篇

关键词:课堂;课后;调皮生;相处

“调皮生”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由于父母工作忙,工作压力大,为了所谓的“上有老,下有小”整天忙个不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今天有哪些作业,每门学科有多少作业量一无所知,孩子放学回家后也没人管,甚至连学校正常举行的家长会都没有时间参加。孩子的学习、生活无法照顾到。第二,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不少学生成了单亲家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而且这种现象更为可怕,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学习上,都给小孩子巨大的打击。正因为以上两种原因,这些学生没有理想,没有抱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无所事事。但作为老师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学生就这样一天天堕落下去,这该怎么办呢?为此,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在课堂上他们总是表现为:时而讲讲话、时而做做小动作、或看看小说、或做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等

这些都严重违反了课堂纪律,使想学习的同学没法学习,上课的老师没法上课,给上课老师和其他同学带来无限烦恼,危害极大。但作为老师,本堂课还得进行下去,怎么办呢?我通常是这样做的:方法一,比如欣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好。先叫“调皮生”来回答,如果他们回答不了(当然十有八九他们是回答不了的),那就请一位好生回答,之后点评一下:看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很到位,同学们要好好地向这位同学学习。回答不了的同学还要继续努力!要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有了真才实学还未必成功,更别说没有真才实学要成功就更加难上加难了!通过用好生来引导差生。方法二,可以让他们来读课文或朗诵课文,对于读得好的诵得好的同学给予合理的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让他们来读或诵课文可以占用他们的一些时间,使他们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机会去玩。方法三,对于那些特别喜欢“动手动脚”的同学,在上物理、化学实验课时可让他们上来多做点实验……其实方法很多,就看你如何应用了。但无论怎样在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最主要还是要靠在课后对他们的引导、教育。接下来我想重点谈谈课后教育……

二、在课后对“调皮生”的引导、教育才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

1.说服教育

这是老师们常用的方法,有的老师会在刚下课后把某个同学留下来,然后跟他讲一大堆大道理。这种方法也许只对极少部分同学有用,对大部分同学是没用的,他们都是左耳进右耳出,没什么效果。

2.放下自己的尊严,给学生于尊严

很多老师觉得自己是老师没有必要向学生“屈服”。其实不然,当你在课堂上错怪了学生时,你最好立马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至少你应该在课后不久找到这位同学说明自己的错误。这样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拍学生“马屁”

有时候还得拍拍学生的“马屁”,这是一般老师不太能做得到的。怎么拍呢,也许只能意会,不好言传,这就看你自己的掌握了。这点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

4.关心、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等

尽可能多地记住他们的名字,找时间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看看这些学生学习上、生活上、家庭等有什么困难没有,有什么需要帮助他们的。有时间尽可能多去家访,多与他们的家长接触,这样会了解到更多更具体的情况。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集学校、家庭和社会于一体的教育,并非某一方的责任。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三个方面。少了哪个都对孩子的教育不利。

以上都是与学生直接面对面的沟通教育,其实还可以用些间接教育或管理的方法――用好生管差生、用女生管男生、用班干部管非班干部。这些方法,当过老师的都知道也是蛮管用的,应该适当地多用。

以上是本人十几年与那些“调皮生”相处的经验总结,事实证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此把这些经验与各位同仁交流,也希望能从其他更有经验的同仁那里汲取更多的“营养”。

总而言之,对于这些“特殊生”的教育和管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不懈努力。我相信,有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长期努力,这些“特殊生”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