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论文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论文

时间:2022-06-27 14:31: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进程的迅猛推进,国内和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未来财务活动成果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在一定期间的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企业都是一个开放的、有人的主观行为参与的经济系统,所以,引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或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企业系统外部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系统内部主观管理决策的不确定性。对大量中小企业经营情况的实地调查表明,当前,在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引致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技术环境变革的不确定等;内部因素主要源于较低的企业资金管理决策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经济政策环境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当前我国明显偏向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是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包括所得税税率、利率、汇率等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变量的波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困境和危机。

(二)市场环境引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我国产品市场形态已由卖方型市场转变为买方型市场,对于普遍以生产大路货、低档次产品的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着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严峻挑战。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的缺陷,也不能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促进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三)技术因素引致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环境和自身较低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大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理财决策引致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通过对中小企业理财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可知,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环节(如投资目标确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方案评价)、筹资决策环节(如筹资时机选择、筹资规模确定、筹资结构优化)以及收益分配决策环节(如收益确认标准和程序的确定、股利政策和分配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引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关键原因。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并非意味着完全预防、减少或消灭财务风险,而是指在一定的风险条件下,通过对风险的预测、评价、决策、处理等手段,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预防和补偿措施,以尽可能降低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损失的范围和程度。

依据经济控制论中的系统平衡偏差原理,可以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程序分为制定控制标准、判断风险状态和纠正系统偏差三个步骤。根据系统纠偏措施作用的不同,可以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种方式。系统运行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式的综合构成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由于中小企业缺乏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及追求短期效益行为的普遍存在,决定了大多数中小企业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的运行机制存在较大的缺陷,这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和效果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免费论文

基于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目标体系的认识,可以从风险状态转移、风险机制改善和企业特性优化三个层次出发,提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体系的构成分析框架。免费论文。免费论文。其中风险状态转移策略是策略体系中最为直接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它通常是根据企业在其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或)成长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状态,采取直接的防范与控制措施。风险机制改善策略是策略体系中较深层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改善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应从建立结构完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的风险观念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特性优化策略是策略体系中战略性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优化企业特性的策略构成,应在综合评价企业行业特性、经营特性和管理特性等方面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特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不利之处,从战略的角度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斯,罗德尔福杰富.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1次出版,P76、P99.

[2]汤谷良.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2003年7月第1次出版,P77、P98.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困难、淘汰率高、生命周期短的状况,尤其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大量中小企业濒临破产倒闭或停产经营危机,说明其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该现象究其原因,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造成的。因此,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小等特点,公司经营的财务关系较为简单,财务能力及资源较弱,因此目前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资金严重不足,融资能力较差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存在规模较小、负债率较高、经营活动的透明度较差、企业诚信度较低、经营风险较高、可抵押资产较少等问题,因此,无法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证券方式在社会上筹集资金,而在通过资金借贷方式融资时又往往因达不到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要求而无法筹集到资金,所以中小企业主要通过投资者投入以及企业内部资金积累等内源方式融资,资金筹集渠道狭窄。同时,由于缺乏政府支持,银行信贷政策亦存在一定歧视,尤其在货币从紧政策时,中小企业往往首当其冲成为宏观调控的对象,融资难度显著加大,大量中小企业资金链出现紧缺,一旦出现危机,当风险无法控制时将最终导致破产倒闭的局面。

(二)投资盲目,投资能力较弱

中小企业在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受资金约束,当市场上出现一些效益较好但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无法参与。(2)由于公司缺乏高素质财务管理专业人员,投资项目大多是由公司所有者来兼任决策,因此,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的评估分析,投资方向比较盲目,甚至出现过于追求短期化投资目标的倾向,因而未能做出对公司最优的投资项目决策。(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较为保守落后,在公司积累一定资金或具备一定资金来源时,不敢或不愿意涉足投资新的项目,倾向于保守经营,从而丧失了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三)内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中小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家族化管理现象较为严重,这样的经营模式可以减少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冲突带来的成本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管理者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中小企业业主往往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公司的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而导致公司流动资金管理效率较低,如货币资金管理不善,经常出现现金闲置或短缺;应收账款管理不力,周转缓慢,甚至出现无法及时兑现或造成呆账;存货管理无计划性,占用大量资金。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影响公司经营的利润,进而影响了公司未来的生存发展。

二、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

本文认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风险的管理控制。因为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在资金、人才、管理上都有极大差距,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自然增大,一旦风险管理控制不善,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筹资和内部管理效率问题。

(一)融资能力与风险管理控制

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诚信度较低、经营风险较高、可抵押资产较少,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大,由此引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在借贷融资问题上对其采取严格控制甚至歧视的待遇。因此,企业要改变融资能力弱的困境,首先必须对自身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努力提升经营效率,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竞争力。

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弱也与中小企业应变能力差有关,而该问题则与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差密切相关。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离不开所处内外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环境、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产生的风险性影响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中小企业未能及时对公司的经营策略和财务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则将首先成为冲击对象,进而引起资金链紧缺,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甚至面临财务瘫痪处境,严重威胁其生存和发展,在此状况下更无法从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大量中小企业濒临破产倒闭或停产经营危机就说明这一问题。

(二)投资能力较弱与风险管理控制

中小企业投资能力弱的主要体现在投资项目的选择决策与评估能力较弱,而这与其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不当密切相关。具体如下:(1)部分企业决策者由于自身素质原因或心理因素影响,过于厌恶风险,采取保守经营策略,对公司投资不重视,投资项目的选择往往趋于短期目标行为,不愿进行战略性的长期投资,故而使公司丧失了某些获得高速发展的良机和契机。(2)部分中小企业主或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在投资项目评估时只关注报酬率而忽视风险问题,投资随意性过大,导致选择风险过高的投资项目,最终使公司蒙受较大损失。(3)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中小企业不可避免面临着新产品研制和新技术开发的问题,在进行这些新的投资项目决策时,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较大盲目性,如对投资项目面临的环境分析、行业分析、市场分析缺乏深入科学的调研,尤其对于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评估不够科学全面,对此应该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准备不足或不当,许多投资项目仓促上马,一旦在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和后续管理上碰到问题则无力解决而导致项目投资失败。

(三)公司内部管理低效与风险管理控制

公司内部管理低效与风险管理控制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公司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系统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管理部门的约束机制不到位,甚至出现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严重降低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较多实行家族式管理,其家族高层管理人员可能将更具才能和天赋的外部职业经理人排斥在外,其强烈的控制欲望可能导致无效率的决策权威,也可能使他们不接受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新技术与人事政策。且中小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出于成本考虑无法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公司缺乏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高效率的管理,而风险管理控制更无从提起,最终导致公司内部管理低效率。

三、加强中小企业风险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均与缺乏风险管理控制有关,因此,要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就必须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具体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往往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但以此为目标存在着没有考虑风险和货币时间价值以及追求短期利益行为的缺点。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理控制,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兼顾企业利润的同时,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考虑风险的管理控制。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中小企业要时刻关注财务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评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要关注市场变化,防止企业财务成本上升和资金链的中断而出现的财务困境。管理层应根据政策因素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避免企业步入财务危机。应建立企业的交易记录,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加强对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体制

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体制,加强资金运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管理,降低资金使用风险,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效率。如对企业进行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等;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建立回避制度;对投资、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实施成本费用责任追究制度;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提高流动资产管理效率;健全会计核算体系,保持财务资料完整。

(四)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中小企业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提高管理决策人员素质,从而在进行相关财务管理决策时能够重视风险的管理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能力。

四、结论

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风险管理控制是财务管理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其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将风险管理控制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1 巩亦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务研究.2005.03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营运资金管理

一、营运资金风险的涵义及特点

营运资金即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其特性是流动性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持有一定数量的营运资金以保证正常运作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企业也应该通过对自身营运情况的分析作出合理的营运资金保有量。不过,企业的营运资金保有量越大,虽然能够避免很大一部分风险,但是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就相应少了,同样不利于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反之亦然。因而控制营运资金保有量是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

营运资金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等。

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从而导致的不可预知性致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一种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资产分配得不合理,流动资产中存货和应收账款的不合理比例,不足的现金以及不够充分的短期投资,长期资产所占的比例又过于的庞大导致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所依靠的货币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2.存货风险。存货风险是指由于产成品以及用以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积压而使得占用的资金不能及时变现,另外由于原材料的采购方面的缺陷,比如运输途中的损失、入库时清点方面的不足、工业企业零部件之间的不准确比率等原因而造成的资金损失,并有此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

3.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所引起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的风险。应收账款的风险主要是由销售部门的销售信用制度决定的,其中主要包括了应收账款的规模,商业信用所采用的比率等(刘长玉,2010)。销售部门大量赊销货物给客户,为客户负担债券型的资金,应该收取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足额的收回从而形成的坏账风险。企业应当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制度。

二、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于融资规模的不合理预期。有些企业为实现快速增长,仅仅为了寻求资本数额的最大化,会有严重的资金持有偏好(唐群,2006)。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对资金规模不予理会,导致企业从一开始就埋下风险。另有一些财务管理者宁愿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筹资决策偏向规避风险模式。小规模的融资在未来无法赶上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导致出现机会成本。

2.筹资渠道单一。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健全,企业大都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和其他筹款,融资成本一般较高。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人员更倾向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此外,中国的私人贷款的有关规定尚不完善,也使得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简单,融资结构不科学。大量的银行借贷往往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

3.过度使用商业信用。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商业信用,在某些情况下商业信贷也有着相当大的风险,如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收款与发货不同步使企业营运资金沉淀等。

4.存货持有量不合理。由于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又因为决策者的能力以及内部因素的影响,库存的持有量缺乏科学性,或者库存供应不足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致使客户转投其他企业;此外产品质量不理想导致客户流失,或者是过于自信,使商品大量囤积,占用了厂房仓库和资金。

三、JSJC有限公司营运风险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JSJC公司是由YZYL塑胶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以3 000万股社会公众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从事PVC片材、板材及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

该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导致周转资金短缺。企业为了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收入,销售部门采用了盲目赊销的政策,而且没有对客户大量拖欠的货款进行足够的重视,进而影响公司不能及时足额收回资金,直接导致了公司应收账款额过高,现金净流量持续为负数。过去的3年里,虽然公司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都有所提升,但是小幅度的提升并不能满足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该公司过于注重销售,企图扩大销售来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提高。

(二)JSJC有限公司资金管理分析

1.营运资金基本情况分析。该公司2008―2010年,营运资金由-13 401.41万元陆续下降到-13 006.01万元,长期处于负债大于资产的状况,这证明了公司的长期资产是由流动负债支撑的。负债经营的结果就是企业的高风险。该公司的其他应付款余额极为巨大、户数较多,由于销售部门在没有对购货方的信用作深入调查的情况下,轻易地就将产品采用赊销手段卖出,使得应收账款无法及时足额收回,致使企业蒙受了损失。公司的销售和财务部门的职责不清是导致应收账款出现大量被拖欠的缘由。对于谁来督办,谁来清查管理并不是很清楚。

一般来说,企业的营运资金总是应该保持一个正值,即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由此带来的额外风险就小。营运资金的保有量能帮助企业及时作出运营的调整、投资等关键性的决策。企业资金运用和资金筹措的合理管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能力。

2.存货周转率分析。根据该公司2008―2010年年报提供的数据,公司存货库存量较为合适,存货周转速度处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储量比较恰当,存货所占用的资金不是很大。但是,在产品的比重超过了存货总额的一半以上,存货的周转率相对较慢。

3.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应收账款的管理重在销售环节和信用政策相互之间的协调,以及应收账款形成之后的事后管理,此管理应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

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由2008年的255.45万元增加至2010年的1 370.75万元,周转率由2008年的2.14次/年下降至2010年的0.71次/年,周转天数由2006年的170天增加至2010年的514天。分析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应收账款没有及时足额收回,财务部门也未作出坏账的确认。

由于应收账款回收率的不确定性,会给这部分资产带来很大的风险。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很大,可能是因为企业促销所致,通过扩大销售欲迅速增加市场占有率。但是我们也该清楚知道,应收账款余额过大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周转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现阶段银行贷款有难度的情况下,如果客户拖欠账款,将会导致企业增加额外的利息支出,增加机会成本,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利润。

4.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企业日常经营必须要有足够合理的流动资产作保障,而现金的周转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该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逐年在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

5.现金周转率分析。该公司现金周转期逐年在上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极可能就是出在产品的销售环节上,销售的产品未能及时收回账款,导致应收账款数额巨大,不能为公司的运营所用。

四、对策建议

1.完善资金预算制度。在JSJC公司的现金预算管理制度中,应该强化现金收入的预算管理。公司现金严重不足带来了重大的财务风险,应合理安排筹资活动,积极筹措资金。

2.加强存货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存货应该即用即有,因此应该考虑企业通常交货所需的时间和每日平均的销售量再来确定订货(徐志鸿,2006)。由于急于扩大销售,导致增加存货的机会成本,使本来就不多的现金变得更加捉襟见肘。合理制定企业经营策略,将库存结构调整得更合理,缩短存货储存时间,加速存货周转,是企业节约资金费用、控制成本费用的有效手段。

3.运用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由于企业当期现金支付量与当期应收账款收现额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并呈现出与预付性和滞后性的差异特征。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对自身的应收账款做好控制,其中应收账款收现率水平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当期必要现金支付总额-当期其他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总量)÷当期应收账款总计金额(魏红,2003)。

想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应收账款的额度,首先,应该制定并完善客户的信用标准。其次,为扩大销售应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赊销政策和适当的赊销额度,避免出现不计后果的销售行为。第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明确内部控制责任,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并进行信用评级,对于不同的客户实行不同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并适时作出调整。

4.认真对待应付账款,与供货商和谐相处。应付账款也是企业的资金来源之一。应该建立相应的付款档案,合理安排付款资金不拖欠,建立企业良好的信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融资环境下,中小企业应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建立有效的信用制度,对赊销进行有效管理,及时收回应收账款用以合理的投资。信用政策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并能够及时收回的基本策略和措施,对制定有赊销计划的企业还应作应收账款追踪的分析,为制订和适时调整赊销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志鸿.中小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及案例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11-01.

[2] 徐晓玲.企业营运资金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北京:现代商业,2011(9):270-271.

[3] 邢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09-03-01.

[4] 王琦,李彦兴.营运资金管理分析[J].太原:经济师,2011(10):153-154.

[5] 耿英杰.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探讨[J].武汉:当代经济,2011(9):30-31.

[6] 黎仕兵.资金营运活动中的风险管控[J].北京:管理观察,2011(1):59-60.

[7] 佟建立.浅议营运资本管理[J].北京:现代商业, 2011(17):175-176.

[8] 赵国华.强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提升企业营运资金效益[J].北京:现代商业,2010(26):108-109.

[9] 屈艳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哈尔滨:现代经济信息,2011(1).

[10] 钱玉.试析企业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控制[J].北京:中国总会计师,2009(12):123-125.

[11] 苏彩霞.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武汉: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9):68.

[12] 潘贤芝.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考[J].南宁:广西电业,2008(8):126-128.

[13] 李映湘.优化筹资结构,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北京:时代经贸,2008(1):143.

[14] 魏萍.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控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1):91-92.

第4篇

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或收购的统称,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1.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活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发生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可能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际严重负偏离而导致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2.1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所谓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而导致并购企业财务状况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预期。

导致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如果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本身不够真实或者经过粉饰美化,那么计算出来的目标企业的价值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企业管理论文,利润预测风险。目标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数据对了解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并购企业真正关注的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并以此为主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第三,贴现系数风险。通过预测企业未来价值增值的方法来评估企业价值,贴现率的估计就是一个关键问题,而这种估计由于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造成结果的不正确。

2.2 流动性风险

并购占用并购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将导致并购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并购后,并购企业可能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当并购企业采取现金收购时,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越强,并购企业越能顺利、迅速地获取收购资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3 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

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此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求,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2.4 整合风险

在整合期间,财务风险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

第一,企业财务组织机制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财务协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二,资本运营风险。并购完成后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资产、成本、财务运作、负债、盈利等财务职能按照协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实现企业的并购目的。但由于宏观环境和具体环境的不可确定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行为的管理失误企业管理论文,而使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预期的并购目的,会导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第三,盈利能力风险。实施并购后企业资本是否能实现保值增值、能否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是并购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企业并购后的盈利能力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同时也关系到管理者和其他股东的未来收益与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

3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3.1 尽量获取目标企业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企业估价风险

中小企业对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应采取以下对策:

3.1.1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并购过程中首要信息来源与重要价值评估依据。其数据的真实性对评估结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防范价值评估风险,首先就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对目标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清理。评价目标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及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财务状况、财务比率是否恰当,是否有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

3.1.2 采用恰当的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估值定价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各种估价方法进行综合运用,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总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应当根据并购的特点,选择较为恰当的并购估价模型。

3.2 合理确定融资结构

在企业并购中,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当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然后考虑成本最小化。因为一旦融资失败,将会导致企业并购的财务危机,这样成本最小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并购融资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但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考虑择优顺序。

具体而言:(1)测算企业可利用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准确预测企业可以利用的自有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于合理使用自有资金,优化企业并购融资结构至关重要。(2)推算企业偿债的能力和负债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准确测算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根据偿债能力确定融资的风险临界规模,对于合理确定负债融资规模和避免财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3)确定并购的股权融资规模。

3.3 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杠杆

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后目标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首先,目标企业必须是经营风险小,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付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3.4.整合期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实施并购后,财务必须实施一体化管理。目标企业必须按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中小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财务整合的必要性来自于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就不可能健康成长。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被并购,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善企业管理论文,成本费用居高不下,资产结构不合理,反映到产品成本上便是无竞争优势。

其次,财务整合是发挥企业并购所具有的财务协同效应保证。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各种效益。一般表现在:通过并购实现合理避税,预期效应对并购的巨大刺激作用。这些都需要在财务整合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最后,财务整合是实现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有效控制的途径,更是实现并购战略的重要保障。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重要的前提是具有充分的信息。一般而言,并购双方的会计核算体系、定额体系、考核体系、财务制度等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并购企业客观要求统一会计口径,才能实施有效控制。

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而且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同时也成为社会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最小的原动力,在扩大人民就业、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们国家对非公经济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鼓励、支持并且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促使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可以说,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其他方面难以替代的作用,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区。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企业经营的初期,企业的主要财务管理人员通常由企业决策者的亲戚或朋友来担当,而这些人的业务素质不高,很难胜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另外,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财务管理人员通常也只能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而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去钻研深层次的财务管理问题、介入财务管理,使企业出具的财务报表的数据难以对企业的管理提出有效而可靠的建议,因而这些财务人员在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上都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导致财务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出现。

(二)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中小型企业由于大部分是“家族型”企业,一般很少设立完善的、切合实际的财务规章制度,包括财务岗位的设置、财务人员的相关职责管理制度、奖励与处罚制度、财务人员定期培训与考核制度等等,而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主要靠经营者的经验判断,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根据,很容易产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相对较少,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而资金短缺问题就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其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自身的组织方式和发展状况决定的。由于中小企业管理不完善、发展不稳定,又没有可靠的担保体系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成为一个大问题。

(四)财务管理地位不高。

企业的决策模式主要是经验决策。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比较粗糙,决策所需的信息中,在相当大程度上仍然使用以供销人员为主体的偶遇式市场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并没有规范的规则,财务人员几乎不会参与到收集、分析信息,这便使得决策信息的准确度较差、决策的可靠度低。

三、完善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体现在政府方面,同时也应当由政府来实施。其主要体现在政府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以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歧视政策,彻底改变由于金融政策缺陷而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不公正待遇。

(二)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重视人的及企业的和谐发展和有效管理。企业的每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三者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其目的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科学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树立资本多元化的理财观念。随着我国资本化市场开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都将进驻中国,大量的外国资本将涌入中国市场。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最后,树立风险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存在蒙受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即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风险观念,要善于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的配合,准确地预测资金回收和支付的时间,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配比合理。要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保持合理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比率;注意合理的存货比率;要严格控存货周期、应收账款周期及应付账款周期。另外还要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防止纰漏,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定期检查和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的严格管理。

(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当积极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国家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保证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向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同时,切实提高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比例。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健全适合中小型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民间风险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另外,应当积极拓展相应的银行中间业务、拓展融资租赁业等间接融资渠道。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以不必仅仅依靠自我积累去购买设备,而只需用现有资产、效益以及未来的收益为保证,提供租赁公司所认可的担保,即可占用并且使用设备,利用其产生的效益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

(五)改变企业模式,引进科学管理人才和先进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必须培养、引进、选拔高素质的人才,要让家族外的人才担任财务管理岗位,要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接受先进的管理思想,让财务管理人才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占据有利地位,一定要摒弃任人唯亲的陈旧观念,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引进科学的用人机制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同时要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监督意识,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以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促进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家只有通过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加强财务控制、简化财务会计报告、规范会计秩序、才能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竞争实力,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中小企业如何走出财务困境 2008(09)

2、董永昕。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期刊论文] -上海会计2000(07)

3、吴作森。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路 1998(10)

4、卢佳友、郑海元。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2000(12)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对策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也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中小企业在进一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如不及时解决,企业就会面临财务危机,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下去,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规范化管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因此,深化财务改革,挖掘财务潜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的运作方式进行改革,构建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乃是当务之急。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

中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即规模小,可控资源更为稀缺,而又往往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中小企业板块的建立,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搭建了直接融资平台。但是其上市的“门槛”定得太高,使规模达不到上市要求的众多小企业只能是“望市兴叹”。我国的金融机构也没有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优惠,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又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以贷款形式获得融资成本高,筹资不太容易。这些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导致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扩大发展。政策法律环境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中小企业信贷和信用担保方面的法制建设相对薄弱;面向中小企业的专业性担保机构的法律定位不够明确;《担保法》的执行有待落实。

(二)中小企业投资现状及原因

(1)很多中小企业在前期由于对市场等条件把握得好成长起来后,往往会发生短视行为,即只追求当前短期利润,而忽视企业长期发展,几乎是不投资或仅投资于风险小、技术含量低的一些项目,导致企业丧失了发展后劲,在几年后就会被淘汰。

(2)盲目投资,缺乏投资规划。一是将大量营运资金用作固定资产投资。一些中小企业在实现较丰厚的利润积累后,往往会对营运资金周转不甚关注,而是为过去取得的经营上的成功所迷惑,急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导致营运资金周转上的新的紧张。

(3)中小企业在投资时,缺乏必要的投资决策分析,经常是企业领导一人说了算,,独断专行,缺乏风险成本意识。

(三)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原因

1、个别企业领导成本意识不强,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只凭主观印象算大帐,按产品成本切成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大块分摊。

2、未能及时收集原始成本数据

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或未将系统末端延伸至生产班组,即不是由班组直接将原始数据输入系统,仍然采用填写报表,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或输入微机。

(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原因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各个环节都比较薄弱和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

根据内控制度的原理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建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既密切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但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点,在授权批准、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会计记录等环节上有分工不明、相互脱节和失控现象,甚至有会计兼出纳,出纳兼稽核的情况;有的中小企业没有内审机构或虽有机构却附属于其它职能部门。这种经济业务由一人承办又缺乏制约的情况,不仅不利于经济业务正常开展,而且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2、表现在会计核算上

中小企业大多数由于在业务上发展迅速,使企业老板经理更多地关注于业务的拓展和销售业绩好坏,而忽略了对企业内部自身管理的完善和提高,特别在会计控制上投入不足,没有制定统一会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如货币资金支付、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等环节,在审批、复核、支付和账务处理上,纰漏百出;凭证和记录的控制不规范,如凭证编号编写不规范、记录核对无索引等。

3、表现在财物管理上

中小企业大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让一个员工身兼数职,造成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企业财物管理很混乱。物资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各个环节缺乏监控,错弊丛生。有的单位财产长期不进行清点,财产不实,账实不符,特别是闲置资产风吹雨淋,无人问津。

4、表现在往来账款上

供销业务及其货款的结算,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纰漏的薄弱环节。中小企业在采购、审批、签约、采购、验收及结算等环节上,缺乏协调和监控,一些不良或违规行为频频发生。对其制约措施不力,导致投资不经过集体商讨,也未经可行性研究,凭个人意向,多处投资新项目,经营风险过高,造成经营失败。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改进策略

(一)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政府在宏观的角度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着手解决,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创造公平环境,健全服务体系,促进对外合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外部大环境在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势必会有所缓解,但我认为中小企业更应从自身角度不断改造自己,提高管理水平,做到诚信经营,提高信用等级,努力开拓融资渠道,合理筹划发展所需资金。

(二)中小企业投资策略

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中小企业投资的根本动机是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必须以投资收益的大小来取舍,即要以投资收益具有确定性的方案为选择对象,并分析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经济运转具有其导航作用,投资决策正确与否,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影响企业的成败。在作此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市场机会、竞争状况、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及产品技术特点,选择与自身经营业务接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产品适销对路的优势产业,同时还能获得国家基金的支持。

(三)加强成本费用管理

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成本费用是一项综合性指标,企业管理中各方面的好坏,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成本费用反映出来,成本费用是衡量生产经营耗费的尺度,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主要依据,也是综合反映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杆。根据市场可实现的价格和企业的目标利润核定企业各项产品和项目的最终成本费用。制定成本指标,是为了通过控制成本费用使企业获得尽可能大的利润,而产品能否在市场上销售出去,是实现利润的关键,产品所消耗的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的部分是不可能被承认的,更不能在市场上得到补偿。

(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1、完善公司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

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权责分派包括指派进行营运活动的权与责以及建立沟通渠道和设立授权方式等。此项规定关系到个人和团队在遭遇和解决问题时的主动性。

2、树立内部控制理念,自觉执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看企业员工有没有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应树立内部控制理念,自觉执行内部控制,才能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和防止舞弊现象、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企业必须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实行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评、晋升、淘汰、薪酬等人事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员工具备和保持正直、诚实、公正、廉洁的品质与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外部问题主要为:缺乏政府支持,融资渠道少,信用低,后续资金不足;内部问题主要为: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对资金缺乏投资预算决策功能,对资产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控制薄弱。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应根据经营战略的变化不断调整,从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徐良平.中小企业创新融资及创业版市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初创期 财务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经济层面来说,2008年民营经济占我国GDP比重已超过65%,我国经济增量的70%―80%来自民营经济,而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大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99.14%、工业总产值的65.24%、总利润的57.98%。从社会层面来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每年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是来自以中小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5%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专利发明和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十分活跃,但其关闭率也比较高。据2007年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显示,中国2007年的创业企业关闭率为10.30%,相对于2006年的6.34%有所提高,关闭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在这些关闭的创业企业中,一部分就是由于内部财务控制、资金流管理等方面出了问题。因此,关注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并提出中小企业科学理财的对策,对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现状

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经营条件可谓先天不足,其经营过程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现实状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首要经营目标是求生存。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往往较难对市场做出准确预测,对企业的一切问题更多表现为一种试探,求生存成为企业的首要经营目标。因此,通常以一些短期经营决策来谋求企业发展的突破。

2.资金筹资是企业财务面临的难题。中小企业初创期融资渠道少,原始资本主要来源于个人积累及向亲友的借款,资本额较小。同时,由于处于初创期,企业投入大,收益小。因此,如何依靠企业自身发展积累资金并争取外部资金支持,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增长,就成为企业财务面临的主要难题。

3.企业投资决策主要是凭经验。初创期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者就是所有者,其投资决策往往由创业者凭经验而定。为获取高额利润,经营者往往采纳高风险决策,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加上创业期企业可获得的投资机会较少,往往依靠机会获取资源,因而这种投资决策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4.企业的财务工作仅仅是简单的事后反映。初创期中小企业由于两权合一,一方面,容易导致财务人员任人唯亲;另一方面,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往往对不相容职务不加分离,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老板中懂市场、会营销、善交际的占80%以上,而擅长企业内部管理的只占36%。这必然导致初创期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财务预算,财务工作仅仅是简单的事后反映。

二、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许多初创期中小企业单纯地追求销量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对企业的资金和收益往往缺乏合理的分配。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企业资金缺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导致资金投向的盲目性,难以有效利用与整合企业有限的资源。

1.落后的财务管理模式,薄弱的财务控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使初创企业集权化和家族化现象严重,企业财务管理往往和家庭财务管理混为一谈。有关创业调查显示,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总体残缺不全,如财产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有的没有设置,有的设置了但从未执行。同时,创业企业一般也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人员素质薄弱,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由于专业知识有限,初创期中小企业企业管理者更多的把财务工作看成是一种简单的记帐手段,不会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也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亦未建立起科学管理理念,并产生了一些不科学的做法,如筹资时不测算资金成本、投资时不权衡风险报酬、赊销商品时不对客户资信程度进行调查等等,导致筹资成本过高、投资风险较大、赊销坏账较多,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

3.融资渠道单一,筹资成本高。中小企业成立初期,需要添置设备、购买原材料,现金不断流出。与此同时,由于产品质量尚未稳定、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现金流入不足以补偿现金流出,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由于初创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品,规模较小,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财务信息具有非公开性,要取得银行贷款非常困难。而初创期中小企业多以单一方式投资设立,投资主体自身财力有限;再加上缺乏政府支持,因而只能通过间接渠道进行融资,获得资金十分困难。这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核心因素。

4.盲目投资决策的高风险、低回报。中小企业在初创期,为了生存,经营管理往往全由创业者一人掌控,财务预测与决策往往成为创业者个人的事。而大部分创业者专业知识有限,投资决策时很少使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往往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判断形势。有的企业为了提高公司形象,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多,造成企业用于正常经营的资金流匮乏。有的初创企业为了尽早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增加利润而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的快速膨胀,存货、应收帐款等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这就容易造成资金管理不善,导致流动资金出现问题。

5.财务计划不周,缺乏流动资金管理。低估所需的资金量往往是创业失败的一个普遍因素。创业者在创办企业时,常常认为他们的资金足以应付企业初创期的花销,但实际上可能还没有拿出样品就已经囊空如洗了。相反,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又出现现金闲置而造成浪费。还有的初创企业为抵御大企业的压力,往往采取更多的商业信用促销,但由于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不高,常常使得货款无法收回,造成资金链断裂。

三、解决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其中,企业资金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要依靠业务发展“广开财源”,另一方面要在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的同时“节约支出”。

1.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初创企业管理模式应该在保留家族制的基础上,淡化和提高家族制,建立现代家族模式。一是引进人才,在企业做大以后,通过引进人才淡化家族管理。二是下放经营权。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家族成员担任,但下面所有干部可以用引进的人才。这样,既提高经营效率,又降低经营风险。同时,要针对企业财务人员职能不分、内部控制失效的现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授权控制的原则设置企业财务机构,配置财务人员,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做到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到企业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对企业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任何人均有约束力,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依,杜绝“家族化”管理形成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董事会也应建立必要的内部稽核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做到有章必依。

2.拓展融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首要推动力。因此,要从根本上保证创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宽融资渠道。除了由企业所有者增加投资、以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争取新的股权性投资者、应收账款融资、融资租赁、动产抵押等融通资金等融资方式外,创业期企业应该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方式。一是天使投资。天使投资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指具有一定净财富的有钱人,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早期的直接投资,属于一种自发而又分散的民间投资方式,同时也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在我国,个人储蓄余额超过8万亿元,有余钱进行投资的富人不少,有很多潜在的天使投资者。只要充分利用这些潜在的天使投资,初创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瓶颈问题,就可望得到缓解。二是孵化器融资。孵化器融资就是孵化器公司对新创企业进行资金投入,提供的服务包括从资金的支持,硬件、软件的各项服务,到企业最终成功地从孵化器“毕业”。从20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就有人借用“孵化器”的概念生动形象地描述这种系统――一个用于扶持小型、初创、具有高科技的高成长性特点企业的综合系统。换句话说,借助这个系统可以使新企业顺利度过创业初期的各种风险与困难,实现与其他对手的有力竞争,使新兴创业企业失败率降到最低程度。当然,正确计算和合理降低资本成本是制定融资决策的基础。创业企业要寻求一个较低的综合资金成本的融资组合。

3.充分运用经营杠杆,减少经营风险。初创企业创始人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需要多少资金投入,以及形成多大的产量和销量,才可以使企业盈利。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者怎样确定企业杠杆支点的决策过程,支点确定的越好,杠杆效益就越大。而经营杠杆就是指企业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支点(即固定成本)的利用程度。

(1)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企业的经营者应在一定范围内尽量降低对固定成本的投入,把经营的盈亏平衡点降到预期的销售量之下。比如,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有两个决策方案可供选择:采用先进生产线的设备投入为10000元,原材料投入为5元/件;采用一般生产线的设备投入为6000元,原材料投入为6元/件,产品售价为10元。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两种方案的盈亏平衡点:采用先进生产线盈亏平衡点:10000/(10-5)=2000(件);采用一般生产线盈亏平衡点:6000/(10-6)=1500(件)。

根据两方案的盈亏平衡点计算结果可见,采用先进生产线方案需要出售2000件产品后开始盈利,而采用一般生产线方案的销售量仅需大于1500件就可获利。

从两者的盈亏图我们也可以看出,采用一般生产线方案的固定成本低,经营杠杆小,盈亏平衡点也低。此时,即使销售量比预期有所下降,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仍有可能大于零。实际经营中,中小企业在经营的初期销售量不会太大。如果采用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的模式,初创企业需要利用更多销售量的贡献毛益去弥补已投入的固定成本产生利润,所以很可能由于达不到盈亏平衡点而使经营陷入困境。虽然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的模式在企业达到平衡点之后,每单位产品带来的边际收益更高,但许多企业往往撑不到这一刻,就因缺乏资金而倒闭。

(2)初创企业通过降低固定资产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增加销售规模,可以使经营杠杆系数下降,减少风险。反映经营杠杆大小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仍用上例的资料,我们计算一下采用一般生产线方案销售量分别在4000、5000的经营杠杆系数:

5000×(10-6)/[5000×(10-6)-10000]=2

4000×(10-6)/[4000×(10-6)-10000]=2.67

可见,在固定成本不变条件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4.实施预算制度,做好营运资金控管。“营运资金”顾名思义,就是公司营运所需的资金。假如一个企业一天的平均营业额是100万元,资金积压期间是60天,那么该企业就该准备6000万元用于营运,即营运资金的占用量是6000万元。营运资金一直处于运转中,所以他会创造利润,而且其运转速度越快,所创造的利润就越大。如果投入后的营运资金不能收回,那么企业资金周转将出现危机。了解营运资金之使用有无浪费或是否高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实施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最终的目的是要对我们经过斟酌提出的数字进行管控、反省与调整。亦唯有通过持续不断地管控与修正,追查误差原因并进行调整,才能将真正达到营运资金管控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秦少卿:化解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2(中).

[2]王国恩:创业期企业财务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资本结构 优化途径

1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

1.1权益资本与负债资金的总量比例不合理

在理论上,企业的资金按照其性质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投资人投人企业的资本金及经营中形成的积累,它反映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又称权益资金。借入资金是企业向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其他企业等吸收的资金,又称负债资金。权益资金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企业初始运营的资金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承担债务的基础,如果一个企业权益资金过少,负债资金过多,资本结构不合理,不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同时使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对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

虽然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在开办之际主要依靠权益资本,但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权益资本比例越来越小,负债资金的比例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干1999年调查,我国中小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5%,其中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高达43%,2003年我国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0.36%,高于大型企业的54.82%。如此之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再融资能力,而且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筹资风险和财务危机。

1.2权益资本与负债资金本身的结构失调

权益资本内部非正式股权和上市股票筹资的比重非常低,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负债资金内部看,企业负债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比例几乎为零。而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银行贷款中,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2006年某省统计局对该省中小企业长期贷款情况及其满足程度的调查资料,显示有53.09%的企业取得了1—3年的长期贷款,46.90%的企业根本没有长期贷款,即使有该项贷款的中小企业也仅有4.91%的企业满足需要,53.27%的企业不能满足需要。中小企业中有3年以上长期贷款的更少,63.52%的企业没有3年以上长期贷款,这说明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难,取得银行长期贷款更难。权益资本和负债资金内部的结构失调,使中小企业筹资严重缺乏弹性。

2优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途径

2.1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不断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明确界定产权,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同时要强化经营者素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内部凝聚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建立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提取公积金、公益金,扩大自有资本规模,提高自有资本充足率。

2.2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力度.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触资规模

1)制定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

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尽快制定和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办法。建立灵活的贷款责任制,改进信贷业务流程,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要通过改革目前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等途径,最大限度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尽快成立中小企业发展银行,进一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有越来越多的中小金融机构能满足其日益需要的资金需求,以弥补大型金融机构对其融资支持的不足。因此,积极组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一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乃当务之急,它必将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此外,国家还应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3)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空间

积极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空间。直接融资应该成为中小企业扩大资本规模,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途径。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壮大“二板市场”。目前我国的“二板市场”存在着进人门槛高、管理不够规范和规模偏小等特点,发展十分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需求。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应加快“二板市场”的发展,扩大其市场规模。二是加大发行中小企业债券的力度。要改革现有的债券发行和监管模式,积极推行中小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通过放宽限制、简化程序、严格评估、规范管理等方式来实现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

2.3大力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1)推进中小企业资产重组

企业的资产重组尤其是内部的资产重组有利于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充实企业的资本金,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因此,国家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行内部资产重组,同时,对企业外部的资产重组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使资本流向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

2)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也是完善资本市场,充实中小企业资本金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国家应该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当然,在公司开办之初,政府可给予一部分的资金支持,以减少民间资本的投资风险,待公司运行规范成熟后,政府资金可逐步退出。目前我国日益膨胀的民间资本为设立投资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设立该公司也进一步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第9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营管理;新时期背景

一、当前房地产发展现状

从2014年开始我国社会对于房地产的态度已然已经悄悄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各大银行纷纷暂缓部分房地产授信业务,房地产开发贷款一时间成了敏感话题。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政府针对房贷进行了数次政策上的紧缩,这给中国房地产业带来了不少的压力。这一压力除了来自于政府,更是来自于市场。其实从2013年开始,中国房地产泡沫危机就已经开始显现了,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率先破裂。

2014年下半年,有关于中国楼市楼价将大跌的传闻不断传出。从去年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大部门城市住宅价格均有所变动,新建商品房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其中浙江杭州市部分楼盘价格大幅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众多房地产商纷纷下调楼盘价格,试图通过降价达到提量促销的效果。

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好做,经济的放缓、融资成本的上升以及流动性偏紧给原本火爆的房地产市场泼了一盆冷水。二三线城市房地产过剩、高空置率无一不显示着房地产行业经营与管理风险的加大。探索出一套适应于当前新时期背景下房地产经营管理的策略显得非常的重要。

二、新时期背景下房地产经营管理策略

(一)打造房地产品牌

本人认为品牌永远不过时,不管是哪一个时期,品牌永远都会受到大众的欢迎与认可。新时期背景下房地产的经营管理应当建立在良好的房地产品牌这一基础上。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已经趋于饱和,市场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炽化状态,房地产企业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战略品牌,同时不断的优化自身配置,提高标准化程度,增强品牌意识。只有打出了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品牌,才能最大程度的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才能吸引消费者,才能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提高物业管理效率

在新时期背景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很大程度上在其软实力与硬件上体现出来。房地产物业管理是房地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物业管理效率能够有效提高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力。

本人认为,房地产企业应当依照企业制度以及相关房管部门的要求积极进行物业管理的改革,在最大程度上做好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满足住户对于物业管理的要求。物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构建一支优秀的物业管理队伍,提高物业管理与服务的水平;二是加强物业管理内部制度建设,做到对内的严格要求,将服务住户的物业理念时时放在心中;三是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加强物业管理员工服务意识,提高物业管理效率。

(三)强化房地产营销管理技能

打造房地产品牌以及提高物业管理效率是对房地产软实力的拔高,而强化房地产营销技能则是从外部提高房地产经营管理效率。

房地产行业最为重要的目标一个是服务,另一个就是销售。本人认为房地产经营管理的强化离不开营销管理技巧的提升。房地产项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销售工作的成绩。情话房地产营销管理技能可以有效提高房地产销售业绩,是房地产经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首先房地产营销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进行有关房地产营销技能的培训,主动掌握当前当地产行业动态,学习新的营销技巧;其次,创新房地产营销管理办法,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方案,提高营销成功率。

(四)注重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是房地产经营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新时期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想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规避。经融危机以来,我国不少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因对财务风险不重视、或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而倒闭。

新时期背景下,楼市泡沫不断破裂,国家针对楼市的政策不断紧缩,市场环境险象环生。在这种情况下,注重财务风险的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本人认为在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首先就必须企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从传统的事后控制转移到事前控制上来,这就需要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其次就是在工程项目加强成本的控制,尽可能地对现有的施工工艺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切实加强新工艺技术的应用,并紧密结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工程安全高效的完成;最后就是在整个项目完成之后,切实加强对其的维护管理,切实提高自身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强化房地产的经营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打造房地产品牌,不断的优化自身配置,提高标准化程度,增强品牌意识;提高物业管理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做好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满足住户对于物业管理的要求;强化房地产营销管理技能,提高营销成功率;注重财务风险的控制,提高房地产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对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乔敏.新形势下的房地产经营管理[J].经济师,2014(07)

[2]谢超文.浅议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控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9)

[3]彭伟清.房地产建设项目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9)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改善策略

1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我国人民增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增加,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改革,合理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由于中小企业面临的税收负担较重,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中小企业需要提高对税收筹划的重视程度,调整好税收方案,使得各项经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企业出现财政风险,例如税收筹划认识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等,这就需要企业增强税收筹划意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税收筹划水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2税收筹划概述

2.1基本概念

我国企业税收筹划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其的定义,一般理解如下:税收筹划是企业法人或者自然法人在严格遵守我国各种纳税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采用灵活、有效的措施规划和调整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投资行为的税务,还可以积极借鉴优秀企业或集团的管理办法,提高税收筹划效率,实现降低税款支持、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1]。税收筹划还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合法性,税收筹划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要避免偷税、逃税等非法行为;第二,筹划性,税收筹划是纳税人通过合理的规划,改善经营方式、融资方式、投资方式等,从而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规划;第三,目的性,税收筹划具有明确的目的,即尽量减少税收支出,提升纳税人的税后收益。

2.2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是我国实现税收的主力军,对于国家财政收入意义重大。税收筹划是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同时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进行纳税筹划,企业不仅需要全面了解国家的法律政策,还要综合分析自身的经营情况,将各项经济活动与税务政策相关联,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通过纳税筹划,中小企业还可以提升资金的支配和利用效率,避免各种财务风险,积极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进而帮助相关财务部门及时发现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实现及时纳税,为国家税收事业贡献力量,从而达到企业效益和国家效益双赢的目标。

3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现状

3.1税收筹划认识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一般采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权利大部分集中在高层管理者的手里,而管理者往往过分看重开拓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税收筹划没有过多的重视。一些管理者对税收筹划认识不够全面,往往认为税收是国家税务部门的工作,企业只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完成纳税就行,如果进行税收筹划,对于企业而言会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想法会使得企业容易忽略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一些中小企业虽然尝试税收筹划,但是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对单个税种或者单独环节进行筹划,缺乏全面性和适用性,导致税收筹划失去效用。

3.2财会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尚不成熟,财会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税收筹划对于财会人员的要求较高,财会人员不仅需要了解财务、会计相关的知识,更要全面掌握税收筹划的相关法律知识和技巧。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往往负责各项财务管理管理工作,对于税收筹划缺乏经验和技巧,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处理财务、账务情况,根据相关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各种税费的按时缴纳,这种财务管理办法过于死板,不能够根据我国税法和经济法的变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因此,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十分关键[2]。

3.3财务内控不到位

税收筹划一项高级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中小企业由于受其资金的制约,通常公司架构比较简单,机构设置不完善,内部控制较为松散,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中小企业对市场经济以及财务政策了解不够全面,很难制定出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员工的约束效应也难以发挥,导致很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各项工作中难以提高财务管控的效率,影响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

4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改善策略

4.1增强税收筹划意识

中小企业在积极配合国家税收工作的同时,也要增强税收筹划意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提高税收筹划的效率,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税收筹划与生产经营之间的重要联系,在制定成本控制策略的同时,需要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不仅要借助企业自身的改革提升效益,更要积极响应国家的经济优惠政策[3]。现代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的各种影响因素较多,这就需要管理者提高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在经营活动以及涉税事务中的警惕性,随时应对突发风险,冷静、客观地作出判断,并及时制定相关决策。

4.2制定税收筹划方案

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量,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投资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优秀的税收筹划方案往往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产生诸多额外费用以及机会成本,因此,纳税筹划方案要综合考虑到企业面临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方法实现成本控制。此外,中小企业要保证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的实用性,能够在日常活动中灵活应用,从而适应税收政策和相关法规的调整与发展,有效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实现分散性操作,达成企业发展目标。

4.3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保障,为此,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加强资产控制,制定和完善资产台账制度,做好资产变动登记,并定期对资产情况进行盘点,从而实时、全面把控企业资产动态;第二,加强会计控制,以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政策做依据,并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控制制度,从而有效规范会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最后,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包括工商、保险、金融、贸易等方面,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了解经营、投资等活动的税收政策及法律规定,提升税收筹划效率[4]。

5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加强税收筹划,能够为各项经营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企业的纳税支出,实现整体经营效益的提升。我国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来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更应该全面做好纳税筹划,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彦秋.“营改增”背景下的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财会学习,2016(07):165-166.

【2】李昕楠.中小企业税收筹划设计与管理问题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6(11):29-31.

【3】梁滨.基于中小企业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63-65.

第11篇

关键词:小企业 企业会计准则 体系 基本框架

一、引言

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是财政部2011年9月9日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一个会计体系构建战略目标,为了实现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会计体系。纲要强调要不断完善和强化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审计准则及其他国际标准持续趋同,并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经济体等效的企业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由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组成的我国统一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小企业准则体系建设不仅是“十二五”期间的战略愿景,也是会计界理论与实务工作者的使命,是市场经济发展对整个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构架完整性的迫切需要。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于2011年10月18日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执行,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同时废止。至此,这个准则是否能称为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用什么标准判断一个完整而又符合客观实践的准则体系内容?解密新颁发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从小企业准则建设的基本理论、相关企业准则建设实践探讨小企业会计准则框架、结构及内容,无疑对小企业准则体系完善与制度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二、小企业准则内涵与演进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内涵

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框架的构建,从逻辑本原分析,离不开对这一事物的定义、特征研究,界定小企业准则定义从而将它与企业准则等区别开来。什么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就这一定义而言,包括了下列关键词,一是小企业,二是会计准则,三是会计准则体系。

1.什么是中小企业?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其具体定量的划分标准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指的小企业概念有两个条件:一是链接《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二是例外原则,例外原则即指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三类小企业除外。符合小企业上述特征,才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同时规定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大中及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小企业准则,提出了执行准则可以向上兼容,但不得向下兼容执行。

2.什么是会计准则?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娄尔行认为:可以将会计准则理解为会计实务在理论上的概括,经常被表述为会计工作应遵循的规则或指南,是判断会计工作优劣的准绳。会计准则是一种行为规则,是一个社会关于会计行为的规范。在我国会计准则定位为部门规章,一项法律规范,除了充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概念框架的作用外,其法律规章性作用更强。从会计准则体系内容看,具体包括三个层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基本准则,它涵盖了会计要素定义与“财务报表编制和列报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内容,在整个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我国38项具体会计准则基本涵盖了要素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应用指南,38个应用指南对具体准则内容详细解释。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演进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指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营规模符合国务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属于小企业范围,对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工作实务的一系列规程与指南。

小企业会计准则及内涵建设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混合通用阶段,1992年至2004年期间,为行业会计制度实施阶段。所有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根据所处行业不同,执行相应的分行业会计制度。第二阶段,初创阶段,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为《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阶段。2004年4月,财政部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全国范围内的小企业自2005 年1 月1 日起开始实施。这一阶段,打破了分行业、分所有制制定实施会计制度的模式,根据企业规模和内部管理的特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同,大中型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小企业一般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并且《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交易事项或者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要求较高的处理方法,给予了简化处理。第三阶段,形成阶段,2013年1月1日起,根据财政部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框架及特色

(一)会计法规体系

要研究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必要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整个构建分析,从而找到它的完整形态与法源基础。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就法律定位而言,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即会计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 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是规范性文件。具体如图1所示。

在上述会计法规构架中,作为指导企业会计核算行为规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运用指南组成,并形成了准则完整的体系内容。作为法规体系,它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在会计法规体系的构建中,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规章,一般狭义的准则体系研究主要是针对这几项内容研究展开。

(二)会计准则体系

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从结构类别组成看,是由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适用于小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共同构成。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组成又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等组成。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是由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两部分组成。准则体系具体构成如图2所示。

(三)小企业准则体系创新特色

从图2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企业准则那么多分项准则,它借鉴了企业准则体系内容,将体系三个内容融合一体,在体系行文上,基于“内容完整、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强化监管”的要求,直接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现了基本要素规范、具体准则与指南整合。小企业会计准则共十章,90条,另加一个附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至第七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等会计要素的内容规定及核算,第八章外币业务,第九章财务报表,第十章附则。附录实为指南,主要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主要账务的处理、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及编制说明,为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

1.《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的特色。(1)资产方面:核算业务简化,一般以实际成本核算资产。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转让损失和呆账、坏账损失均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从而消除了原本小企业存在的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的差异,简化了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规定了与所得税法基本一致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最低年限以及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金融资产核算简化,未引入金融资产四分类方法,利息收入的确认均在约定付息日;取消了待摊费用,直接将预付保险费用、租金、订阅报刊杂志等费用计入成本费用。(2)负债方面:会计科目与原会计制度科目进行了部分合并,名称与现企业会计核算科目趋同,应付工资、应付福利并在了“应付职工薪酬”,对利息费用要求以实际发生额入账,利息计算统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减少预提方法的使用。简化利息计提与费用核算,将长期借款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在应付利息日计提利息费用,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财务费用。(3)所有者权益方面:简化核算,接受捐赠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且明细账只设“资本溢价”。

2.《小企业会计准则》动态协调的特色。已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一旦公开发行股票债券或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或已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当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果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未作规范,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特色。财务报表方面:简化列报与披露内容,财务报表只要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不要求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对于现金流量表,内容格式进行了适当简化,不采用“现金等价物”概念,不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信息;附注中增加了纳税调整的说明,小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大大减少,披露要求也有所降低。

4.《小企业会计准则》满足信息使用者特色。小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为税务部门和银行。因此,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关系上采取的是税务导向模式,有别于企业会计准则的独立发展模式,服务于企业纳税和税收征管,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和遵从成本。银行主要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做出信贷决策,希望小企业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提供财务报表。因此,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导向上,从原则导向转变为规则导向,减少了职业判断的内容,以满足银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探讨

(一)创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小企业财务规则的创新建设。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规范会计行为。那么,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要不要涉及企业财务规则诸多管理规定?我国在制定财务与会计规范时,已把财务与会计分开,同时制定了“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但是对于小企业来说会计核算与财务内容是融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有财务管理内容,但是,它更应明确地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进行组织、协调、控制、评价和监督等做出必要规范。二是拓宽小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将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财务信息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并在其中加入财务报表主要分析指标的计算与提供,如企业人员、工资费用开支、资产负债率等内容。因此,从创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方面,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基本规章制定。

(二)创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小企业要不要涉及内部控制规章建设,笔者认为,针对目前小企业内部管理现状,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小企业应建立健全必需够用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会计法规制度方面加以规范,使小企业在组织机构、企业文化、风险控制、内部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加强建设。这不仅是小企业动态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小企业进行政策支持,评估管理水平、资产状况、偿债能力所必须的平台。因此,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对小企业管理,创新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防范经营与融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培训工作

会计准则的有效性包括准则本身的质量与执行效率两个方面。小企业准则体系的建设最终需要落实在实践运用上,提高准则本身质量与执行效率。因此,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准则,二是加强准则质量建设,通过实践应用不断完善和修正。《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规范范围上涵盖了农林牧渔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各种行业,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故宣传贯彻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对从事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加强学习考核与监督检查。二是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要加强调研工作,对准则执行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反馈,为修订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理念与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敏.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建设的又一重大系统工程[N].中国会计报,2011-11-2.

2.刘玉廷.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J].会计研究,2007,(03):2-8.

3.何丹,王运陈,毛慧贞.各国中小企业主体会计准则与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进展、差别报告框架与问题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2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2012.

4.李杰.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

第12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石油企业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对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下的这些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就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企业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目前我国企业由于快速核算问题使企业财务面临种种困难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根据企业现状,从解决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对企业面临的财务困难进行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财工作与环境变化不能适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企业内部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石油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针对外部环境,石油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加之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我国石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因素已经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就给石油企业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我国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无法适应现实的内外部环境,始终停留在国内市场竞争这个狭窄的层面上,有些还滞留在非竞争层面上。由此可见,理财工作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从而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受到严重影响,错过了很多很好的发展机遇。

2.筹资手段较单一,资产结构失调

我国企业筹资主要的方式是向金融机构借款等间接融资,还没有完全确立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模式。正因为主要依靠间接融资来解决企业经营的资金问题,从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总是处于高水平,严重导致资产结构失调,并且不断加剧了财务风险。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会面临无法还贷的问题,导致企业资金链的崩溃。

3.投资决策较盲目,导致投资风险加剧

石油企业的资金占有量较多、资金交易量大,具有良好的资本运作环境基础。但是,我国的大多数石油企业是个特例,基本上都存在着资本运作方式不当和资金运营效率低下的缺陷,使得这些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目标的实现受到严重制约。我国许多石油企业由于盲目投资以及资本运作效率低,使得其面临着资金困境,而且也使其处于高财务和经营风险中。有些石油企业存在资金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不能合理有效的配置资金,从而导致有些部门或项目出现资金紧张的现象,而另一些却出现资金沉淀的现象,无法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率。一般情况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足与缺乏现金流量分析这是投资决策盲目性的主要体现,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会导致企业在进行大规模投资后,其预期收益往往达不到,从而使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财务风险不断升高。实际上,大多数石油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受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和制约的,虽然如此,但是由于该规范和制度自身的不完整性在具体的实施上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而使得其规范和制约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最终导致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石油企业发生盲目投资行为。

4.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体制的不完善是影响我国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我国的石油企业在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各级财务管理结构权责划分不清的现状是普遍存在的,这样会使得各机构在行使自身财务管理职能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例如,通常情况下,会计机构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工作性质是等同的,许多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会计机构代为行使。但是,由于会计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不一致性,会计机构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是很难做好企业的相关筹资、资金运作、投资以及财务状况的分析与预测等工作,并且对先进的理财策略与方法也没有提起重视,从而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二、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调整理财策略

要想使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必须对石油企业的理财策略进行调整。近些年来,石油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这种背景下,经营环境为我国石油企业提供了巨大机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很多石油企业在这种环境下,不仅没有前进,反而由于不能与此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使得石油企业的发展较为缓慢,甚至面临着生存危机。就这些不能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企业而言,如果要想在这种环境变化中生存在去,就必须与这个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根据环境变化对自身的经营和理财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这种变化较快的环境中,石油企业必须以企业法人为主体,把企业自主理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对于筹资、投资和资金的运作这些工作由自身来进行,对各项财务收支进行合理的安排,实时的进行收益分析,从而对于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能够适应。

另外,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也是石油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必须要进行的,将各项预算指标逐级落实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从而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得构建。

2.加强内部监控,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重新审视

财务集中管理对所属企业资金使用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监控主要是使集团通过对资金计划进行准确编制、对资金流动情况利用网络进行实时监控、不定期的内部审计等手段来实现,从而确保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并且使集团完全能够监控各子公司的资金运作情况。财务部门确定的新的目标就是深化核算层次、实施精细化管理。根据油田的生产管理需求,可以将成本中心的标准构架设置为有限公司、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四级单位。并且根据内部管理的需求在标准架构之外设置几种虚拟成本中心,实现成本的四级核算。例如,大庆油田,其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一整套与石油工业实践紧密结合的财务管理体系被建立起来,这套体系主要包括预算管理、存货管理、资金管理、会计人才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各种财务管理制度,这些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大庆油田的经济效益。

3.完善资本运作模式,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从石油行业的经营特点来看,在经营中该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双重类型的行业。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应该对石油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和资金运营时更加规范化、有效化和理性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石油企业具有勘探不确定的风险,石油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波动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以及国外市场各种因素变化等等,从而我国石油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进行周密而慎重的决策,且利用财务分析的手段和信息来实现,进而尽可能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要坚决杜绝。在日常的资金运作过程中,筹资方式的多样化和合理基本结构的保持也是石油企业必须注意的,通过依靠科学的理财方式和手段使得资金的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得石油企业的综合理财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4.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各级财务管理结构权责划清

我国的石油企业基本上都属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的管理层级一般都较多,并且内部管理结构也较为复杂,从而使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难度大大增加了。因此,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健全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并且划清各级财务管理结构权责。具体点来讲,把会计机构从财务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从而清晰的划分了会计机构与财务管理机构的权责,并且进一步强化了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因此,财务管理机构在进行相应的工作时应与会计机构工作相联系起来,借助会计机构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使财务管理机构自身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5.规避各种风险

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当然要不断适应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和不断增加的业务复杂性,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要减少成本和增加价值。企业规避各种风险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成本和增加企业价值。石油企业在规避所遭遇的各种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把风险理财的观念树立起来,这样能够使风险的防控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石油企业实现筹资的低成本化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其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市场来实现的,对合理的资本结构进行努力维持,并且建立起以市场为中心的理财核心,从而进一步规范了石油企业的理财活动。为了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石油企业应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那些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并且采用一些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石油企业应通过对系统分析方法的运用来建立起适合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该制度贯彻到其内部的各个智能部门,从而真正发挥出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防控风险。

三、建立健全财务结算中心

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能够使分散的企业集团分公司有更强的凝聚力,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金融媒介财务结算中心,通过该中心来促进集团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

1.石油企业集团现阶段财务结算中心分析。目前,石油集团企业的财务部门资金流动比较分散,规模较小,不能够承担集团发展的巨额投资;企业财务部门现阶段发展目标不太明确,管理具有盲目性,而且中国的金融环境国情,造成了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缺乏适合的外部发展环境;企业财务人员大都数由企业内部员工组成,金融专业知识不太强,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学习这个金融市场,这样才能够开展金融业务。所以说集团财务部门为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还没有起到集团金融中心的作用。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企业内部的金融体制,确定现阶段集团财务部门的发展方向,为其作为企业发展纽带做好充分的工作。

2.石油企业财务中心工作职能以及组织管理。为了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更好的利用现有资本,财务结算中心需要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与目前的石油企业的资金流向结合起来,使“企业管理”、“金融信贷管理”、“财务管理”有机的结合,使三者融为一体,将企业自有资金与商业信贷有机的统筹融合起来。企业内部的资金的流向进行统一调节,其主要表现在,收集下属分公司的游散资金,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资金流向与企业内部管理有机的组合起来。财务结算中心的管理模式应该遵循金融法律法规,依照国家对金融结构的要求,设置其相应的职能部门;财务结算中心应该以完善的金融方式去操作工作业务,建立完善的核算体系,与金融机构有机的结合,做好税金上缴和自我积累工作。

3.财务结算中心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财务结算中心的改革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结算中心的总体目标,落实分阶段目标,然后进行发展总结。这既符合目前金融体制改革要求,有满足了其需要可操作性强的要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石油企业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控制。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此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调整理财策略”、“加强内部监控,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重新审视”、“完善资本运作模式,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各级财务管理结构权责划清”、“规避各种风险”。只有将石油企业存在的问题完全进行控制才能实现我国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光友. 油田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7, (03).

[2] 范勇. 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油田成本预算水平[J].现代商业, 2009, (27).

[3] 王东生,马淑云. 浅析我国石油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与控制的新模式[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 (01).

[4] 刘德,李崇奇. 强化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J].化学工业, 2007, (10).

[5] 戴志杰.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6,(09) .

[6] 李越,罗西彬玉. 金融危机背景下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J].财政监督, 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