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0 20:1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第1篇

八年级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第一章第二、三节 )  侯杰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三节分别是《人口》和《民族》 ,这是关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掌握效果良好。

在课堂中,我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学习人口的特征和计划生育政策,采用了很多的生活实例让他们去感受我国人口国情,学习民族文化,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极为浓厚。

在难点处理上,人口和民族的分布,充分结合地图和图片,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本部分内容教学上,还有很多值得改进和增强的地方,比如,没有是合适的时机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去了解当地的人口情况,应该设计一个辩论赛或者课外小调研,让学生用更加辨证为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家乡的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一点没有在课堂中做到。

第2篇

首先,合理的教学反思要求关注创新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已不再是简单零碎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帮助其建立学科系统设计观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教学(重展示、重设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认识和掌握还不够完善,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行为还远未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的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音乐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以“中国交通运输业中的铁路运输”(《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铁路运输图”,引导学生开展连线竟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南北线称为纵线,东西线称为横线。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阅读课本(《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3页内容并结合24页图1――30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找出四条东西铁路干线和六条南北铁路干线并识记铁路干线名称。

第二轮:不看课本,按地理方位(由北向南,自西向东)的排列在练习本上画出四横六纵铁路干线并标明铁路线名称。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以小组为单位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在黑板的挂图(教师制作)上连出四横六纵四铁路干线。(用不同颜色的笔,横用红色,纵用蓝色)如图一所示:

图一: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简图

第四轮:根据刚才画出的图找出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名称。

第五轮:快速记忆:

中国铁路干线长,六纵四横汇成网

哈广京九贯南北陇海兰新东西向

京包包兰黄河北,宝成成昆西南方

京沪太柳是两纵,沪昆相连一横畅

[教师点评]成绩居前三名者,可以获得奖品。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不难看出,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一堂课中举足轻重。

其次,合理的教学反思要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三,合理的教学反思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联系:

新课标阐明,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终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组织“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资料”(《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水资源)课外活动时,教师以“水污染危害大”为题,组织学生对家乡水污染危害程度进行考察。教师设计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识,并建议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活动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提出自学或联想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点拨,让实践活动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这一链接顺利开展下去。课后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相互促进的,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把生活问题转化成学科问题分析判断并得出处理意见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歌诀法:如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可用此方法: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内重台海福吉安,

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再如,《中国的民族》这节课的内容也可以用歌诀记忆:

中华民族五十六,人口最多是汉族;

少数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壮族,人口最少是珞巴族;

汉族分布遍全国,主要集中中部和东部;

西南,西北和东北,少数民族广分布:

各族杂居和聚居,平等团结又互助。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词由来已久,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叶澜等一批中外教育大家都谈到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学反思尤其成为了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更是青年教师不断自律不断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地理教师面对课堂和学生时,往往因为教学任务或班级管理的一些琐事,降低了地理教师对于初中地理课堂教育反思的敏感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原动力。通过教学反思,既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又能使教师捕捉到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创新。”[1]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育改革最前沿阵地,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中遵循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更多的是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善于思考研究的能力。因此,笔者就自身经验结合所见所闻,浅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地理素养生活化的提升

注重培养地理素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内在要求。对于知识的本身,重要的不是记忆,而是运用,对于地理知识而言尤其如此。作为学生要懂得这个道理,摆脱记忆的怪圈。对于教师,更应该用地理素养的敏锐性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获得新的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用《46亿年之恋》的电影名字举例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46亿年?怎么用这么奇怪的限定词?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如果学过基本的地理知识,知道46亿年是地球诞生以来的年龄,就能立刻理解这个电影名字的文艺范儿。这样具体的例子才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离不开地理。也正是这样,才真正迎合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的理念。

二、重视地理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相随,它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要想训练学生拥有“地理的头脑”,教师就要拒绝假大空,要努力落到实处。因此要充分挖掘课本的相关图表,重点把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渗透。

现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的教学内容里的淮安枢纽工程图片为例。图中曾获得国家鲁班奖,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水上立交”在普通教学过程中很少被提及。为了增强地理课堂上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地理教师在谈及淮河阅读知识窗部分时可以提及该图,并在说明了“水上立交”的基础上增加一句“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唯一通道”。这样的改动,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工程技术的了解。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不仅体现在书本上,更体现在教师的话语中。话语中营造的氛围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重视对知识趣味性的有意识的钻研

笔者曾经在听取复习课地球大小这部分的时候,听到课堂上的师生想方设法记住地球平均半径这一知识点,共同讨论了好几种方法都不甚理想。其实,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时间来记这个数字,6月30号过了就是7月1号,连起来就是6371,记得单位是千米,就能很好地记住地球半径是6371千米了。有了这样的小心思,更能寓教于乐。

四、重视对导入新课环节的思考

导入新课是拉近课本知识与师生距离的重要环节,因此地理教师导入新课时要充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地切入地理课堂,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跃高效。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有有关东北的自然气候的章节,在上这一章节时提及时尚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关于雪乡――牡丹江的那期,同学们就会很有共鸣,这样的导入就能很快地调动学生,令学生振奋。

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让笔者深受启发,并且努力应用到实践中。笔者在教授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四节《法国》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纠结了很久。导入新课是吸引眼球的关键,该如何更好更快速地吸引眼球呢?笔者有四种方案备选,第一种,采用的是图片导入法,通过和学生一起回顾观看法国的标志性建筑、美丽的田园风光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开始新课,这样的导入十分正统,但缺点是老套缺乏新意;第二种,打亲情牌,介绍法国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缺点是对孩子们来说有点儿政治化;第三种,介绍法国的奢侈品牌,缺点是有拜金主义嫌疑;第四种,法国是跑酷运动的发源国,优点是时尚又充满活力,最适合青少年。最后笔者采用了第四种,通过介绍跑酷运动来引入法国的学习。这样的实践时尚风趣,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重视对科学性错误的总结和反思

作为地理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且要在关键点上注意强调正误,不能想当然地糊弄学生。笔者在协助指导教师负责会考复习工作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一些简单的知识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对待或缺乏执教经验而导致学生信口开河。

例如,“印度人是白种人”。学生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印度人是黄种人(原因是印度是亚洲国家),或印度人是黑种人(原因是印度人肤色黑)。所以作为老师最好在第一次接触人种划分的时候就用印度人的例子来强调肤色不是区分人种的全部依据。

又例如,“湄公河注入太平洋”。学生容易认为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原因是分不清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是马六甲海峡)。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遇到过很多很多,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这些错误都是宝贵的,因为它们能更好地反馈教学,让地理教学工作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技能应用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09):1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在几何科目的教学中,教师都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固步自封,满足于自身的教学现状,躺在教学的成绩单上睡大觉,就不可能达到教学水平跟上时展的脚步,也就不能满足学生更高的素质发展需求,因而,教师应不断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回头看”,总结自身教学的优点以继续发扬,反思自身教学的不足以调整优化。

一、怎样才能教好初中地理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人的大多行为,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的,初中的学生虽然年龄不算大,但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学习的效率就会呈现相应的结果。学生在快乐、和谐、自信、活跃、积极的情感下,开展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非常高;而学生在消极、沉闷、无趣、自卑的情感下,开展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低下。这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测,而是依据了人的大脑和身体机能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所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也要时时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学习情感,通过有效的引导,通过教学方法和改变,通过自身积极情感的感染,将学生的情感牵引到积极的学习方向上。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抱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放,教学过程刻板而无趣,没有新意、缺少创意,使学生逐渐产生无趣的情感。再如,教学内容单调没有新意,教学拘泥于教材,不敢寻求教学突破,对新时期信息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的,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耗费精力精讲课本上的基础内容,没有拓展、没有生活、没有时代感,学生的学习情感自然不会高起来。所以,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内容,采用更丰富、更有趣的教学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比如,为学生构建起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注重对自身行为的设计,用心设计自己的着装打扮、心态表情,不应在课堂上散漫低沉、动作粗犷,应注意肢体动作与语言的使用,既不能粗俗搞笑,也不能恶语相加。只有教师给学生带来和谐、友好、尊重、平等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情境下、氛围中高效地开展学习。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他们综合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特性,引导他们自觉地研究地理,对地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地理是一门生活化、社会化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有高大上的宇宙宏观知识,也涉及到工农业、国防、资源、环境等与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微观上的内容。知识体系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让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所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价值所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意愿,从而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化和高效化。如在讲授“地球仪和经纬网”这一知识时,学生们地球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经纬这两个在地球上本来就不存在的知识就不太容易掌握了,教师比划半天,学生也就是似懂非懂。所以,脆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地球仪。给学生分组,每组一个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一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先激发他们的兴趣,再说。学生拿到地球仪后,就漫天的琢磨起来,有研究自己家乡在哪里的,有研究北极、南极的,有寻找世界最小国家的……等学生“玩”了一会儿后,学生对地球仪已经比较熟悉了,这时我就问,“谁知道北京在哪?”学生们很轻松就能找到。我再问,“利比里亚在哪里?”学生找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我就说“在西经10度北纬8度左右找”,大部分学生仍然找不到。这时,我就又回到了经纬的教学中,这时学生的学习欲望被调动了起来,明白了不学好这个知识,看来是不行的,学习的自主性就调动起来了。

3.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动力,如果学生对地理知识没有学习意愿,没有兴趣,再怎么努力,也不太可能学好。而地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是相关联的,也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能够吸引学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关键是教师要引起注意,不能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不然就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如“形成气候的主要原因”这一课,教师如果不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直接平铺直叙地讲,因为所以的讲起来,学生们本来是带着兴趣来的,学着、学着兴趣倒没了。无论是学生或者是教师,都很少有机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实地体验,所以,学生对气候的认知是相当有限的,他们的气候体验基本也就停留在对家乡气候的认知上。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全球各地的风光图片和视频以及各种典型气候的典型风景图片等等,一边播放教师一边绘声绘色的向学生讲各种气候的不同特点,讲课的过程变成了带着学生旅游的过程,学生们在课堂上大开眼界,对世界的奇妙充满好奇。这样,学生完全沉浸在“兴趣”之中,教学效率自然就得到了保证。此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情境构建的方法。情境设计巧妙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也能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中。如,在讲“世界的人口”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张图片,分为两组,一组是人口密集的生活场景,一组是人烟稀少的生活场景情,如中国过节时旅游区的场景,通过长焦镜头极度的压缩感,给学生强烈地视觉触动,再对比着草原上稀稀落落的居民场景,这种强烈的对比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了对人口问题这个内容中。

4.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以培养其知识的自我造血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给学生留下教学空白,将一部分知识不讲出来,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和学习,放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去主动获取知识。如在我国“繁荣的地方特色文化”这一知识,我就没有向学生展开了来讲,只是点播了一些要要点和重点,然后就安排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书籍来自己完成对我国各地文化特色文化差异的调查研究。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学生们调查的知识,无论从内容的丰富性上,还是从拓展性上,都远远突破了教材。再如,“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课,在向学生传输环保的理念时,学生对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这个理念没有理解,只是从理论上记忆了这个知识,但为什么植树能保护水土、保护环境,道理是不明白的。我就带学生走到户外去,在一个小土坡上做实验,引导他们探究学习。让他们分组建一个小土山,然后往上面浇水,小土山很快就崩塌了,而另一个小土山上“种”上一些小草和植物,再浇水时,土山由于被植物的根抓住,就没那么容易塌了。

二、认真做好地理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墨守成规,迷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放,教学水平原地踏步,是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教育目标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一边实践,一边应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发现问题、发扬优点,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

1.地理教学反思什么

反思的是通过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和总结来分析教学优劣。反思的内容应包括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形式的反思、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教学内容的反思,等等。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在教学之后应想一想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是否指向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有没有真正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了教学设计。在教学形式上,要思考一下,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氛围是否活跃、教学的情感是否积极、教学的设计是否适应了学生的情况和特征。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反思的是,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高效,是否调动起了学生的自觉性,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问一问自己,教学的内容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吗?拓展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是对学生有用的?

2.地理教学反思的方法

初中地理的教学反思,不是教师的闭门思过,而是教师主动优化自身教学的手段。通常情况下,地理教学的反思可采取课下向学生征求意见、通过测验检验教学效果、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向其他教师取经等方法来开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师的教学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课堂下放下身段虚心向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反思方法。从学生处得到的反馈是第一手的,也是最能准确体现教学问题的。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就应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让教师得到真实的教学反馈。总之,在初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都要高度重视起来,二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没有教学实践,教学的反思就没有可靠的资源,也就没有意义,没有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就只能停步不前,最终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推进步伐。初中的地理教师应不断探索并实践高效的教学,并同时经常对教学进行反思回顾,从而将自己的教学引入一个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之中,为培养高素质的新时期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田宏虎.初中地理教学新法[J].读与写,2013,(12).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59

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初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具体有:教学理念转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转为探究以及合作的模式。就课本的知识内容来划分,初中地理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以及区域地理,其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和高中阶段高一的地理课程有很大的关联性,而区域地理部分则在高考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初中地理在整个地理的学习中至关重要。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专业的地理教师。

因为过往的教学原因,地理曾经被列为边缘学科,不仅是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时间短,另外高考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考察地理,所以导致了地理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且专业的地理教师数量也非常有限。当前,由于地理教学的进步要求,不少专业的地理教师都调到高中进行地理学科的教学,造成了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并非专业的情况,进而致使初中地理教师无法进行深层的教学活动,只能进行基本地理现象以及常识的讲解,不具备专业的地理理论根基以及素养。这样不仅严重限制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抑制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2.教学手段陈旧。

不少学校的地理教具十分匮乏,挂图等辅助教学设备相当破旧,更有甚者整个学校都没有一张最新的世界地图。尽管不少教师都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可是真正可以灵活应用的只占很小一部分,能够制作出精良教学课件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基本上就是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非常初级的图片或者文档,这些都表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手段非常陈旧,先进的教学技术并没有得以良好的利用。

3.教学方法守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发学习与探究,这里我们所说的探究与被动接收知识是完全相反的,提倡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就要改变过往的那种接收学习、硬性记忆、反复做题的教学,转为让学生自发参与、勤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这无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过遗憾的是,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可是初中的地理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着过去的接收式模式,探究学习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

4.缺少教研活动。

尽管很多初中地理教师有做科研的积极想法,可是实际的科研能力仍然非常薄弱。很多教师并未亲身参与过任何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的相关论文也很少,不少地理教师几乎从未认真阅读过专业的地理期刊以及杂志。因此,初中地理需要进行更多的教研活动,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升地理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不足对高中的制约

1. 拖慢高中地理的教学。

比如在初中地理中学习的气候这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判断各地区的气候种类,等到了高中阶段再研究为何各地区会存在不同的气候以及气候形成的原因。如果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没能掌握良好的气候类型判断能力,那么在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时,高中地理教师还需要对该知识进行重新的详细讲解,并安排相关的练习,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样必然会拖慢高中地理的教学进度。

2.加重高考的复习负担。

如果学生在初中阶段没能良好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比如区域地理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所处的位置、自然条件、气候变化等,这就一定会使用到地图分析技能。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在这部分丢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地图的分析技能不足。因此,在进行总复习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区域地理技能的补充教学。

三、改善初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1.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初中的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丰富专业的地理知识,还需要注意拓展和地理有关的其它知识;不仅拥有普通的教学能力,还需要拥有将先进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新要求相融合的能力,安排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学习以及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都期望可以提升教学水

,基于这种情况,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有效的措施,构建出让专业和非专业教师能够进行自由交流的教学大环境,提前定好需要解决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合适的时间与地点,让教师交流各自的教学,进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安排权威的专家、优秀地理教师组织讲座,到教学成功的学校听课学习等。,让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得到最好的推广。

2.正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教师队伍不够专业、缺少教学辅助设备、不具备职称评比优势,是地理学科得不到足够重视的重要原因,其它的还有:过去的课程设计十分不人性化、未能充分体现出地理知识的价值、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等。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正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改变初中地理教学不理想的现状;也应该进行自我反思,由我做起,转变当前初中地理不受重视的现状。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不断钻研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科学教学,从而改变人们轻视地理学科的现状。

3.创设生动的地理课堂。

第6篇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新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拓展有利于地理教学的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推动了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反思。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达到知识目标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发展过程,逐步改变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地理教学 教学研究

一、发挥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推动教师对教学有效性作进一步反思。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发展过程,逐步改变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文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地理教学改革向科技化和人文化迈进的必然选择。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地理现象不可能在传统教学中再现,由于条件限制,有些地理教学案例不可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因此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动画功能,能解决许多难以表现或操作的地理教学问题。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利用计算机为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正因为有了正确的依据、原则的指导,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通过动态的形象、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婉转的歌唱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等学生迅速集中的注意力,其中融合了浓浓的文化情结,焕发了学生对美好地理风貌的向往,增强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用形象生动的视听画面再现了地理中相关的文化情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艺术性传播。教师运用多媒体与地理教学相融合相统一的完美结合体强化教学效果,通过计算机创设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地理情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成功识记。实施教学时,教师随时可以切换到教学所需的界面,调出有用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好点着图片对学生们讲说,其生动程度和实践效果是过去无法企及的。在地理教学中,有些重点和难点往往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记忆,应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演示,比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达到很好的识记效果。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手段就成为地理教师辅助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教学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计算机辅助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地理教师应利用计算机与生活、计算机与社会、计算机与环境和趣味活动等有利条件,它具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提示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还可以以多种形式讲解、提问、设疑,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是一项集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连续性和艰巨性于一体的教育任务,创新意识存在本末、轻重、缓急之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把总结与反思当做培养创新意识的出发点,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深刻分析当前有利于地理教学发展的综合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真正培养未来参与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和素质。

二、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的结合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地理教学设计,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同时要继承传统教学中的有效成分,使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达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营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与地理教学融合的交汇点。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能以其灵活、生动、形象的图形和动画表现形式及强大模拟功能使地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巩固地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践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要处理好媒体演示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的关系,因为多媒体模拟教学尽可能让学生感到实验事实的真实性,它应该在很大程度促进地理教学的优化发展,但不能完全取代地理教学本身。利用多媒体能够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结合生活实践强化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新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拓展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育专家推崇回归生活现实的课程教育方法,尤其地理课程中会涉及很多文化性、区域性和科学性的重要知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都存在许多模型。教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中的地理现象结合起来讲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地理知识仅靠自己的想象理解的难度。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将能够收集到的教学资源尽可能与地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用地理学家的研究精神与学生一起探索,分析其中蕴藏的地理学奥秘。利用地方特色和民谚民谣营造文化氛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单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中心授课,教师对教材内容基本以复制式转述给学生,时间长了学生难免感到乏味,其实教师把散落于各地的民谚民谣收集起来,进行归类总结,结合地理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强化记忆效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及其相关因素,合理利用地方特色和民谚民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地理教学的文化情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效果,提高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7篇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以小组为活动主体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1.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初中地理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展开自由讨论和自我反思,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环境中学习初中地理。

2.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逐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角色,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群体归属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有助于学生创新和良性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合作学习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分享别人的观点。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最终内化为优秀的学习心理品质,即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1.小组基本形式构建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教学,让组内成员相互帮助与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形成合作思维,提高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初中地理教学本身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课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只是学生的顾问和伙伴,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才能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方式,并明确告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合作技能等,从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个人品质。

(3)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地学习地理知识。向学生深入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教学点,确定合适的突破口,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思考方式与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合理调控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避免或减少学生的错误率。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2―0065―01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指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认识,属于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体验式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利用实践以及反思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不仅符合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基本特点,而且也符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能够实现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作为一项新型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课堂模式,即在强调创设教学环境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等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内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根据笔者分析,体验式学习方法主要包括情景体验法、社会实践体验法以及动手操作体验法等。

1. 情景体验法作为体验式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之中,需要教师设计情景教学,让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让学生能够在体验的基本上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其中,情景体验法的操作方法包括:(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并对地理问题进行思考。一般而言,学生在学习中会在短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的角色之中,并且会产生非常深刻的体会;(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选择比较合适的视频、图画、动画等,让学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兴趣。

2. 社会实践体验法。所谓的社会实践体验法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累,并且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现象、地理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提高积极性。具体的操作方法为: (1)实地考察法。让学生对某个地区的自然风光、生活方式进行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2)社会调查法。利用社会调查访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关键,也是体验式学习的有效途径。

3. 动手操作体验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做”中学习。其中,动手操作作为体验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动手参与中,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多了解。

二、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的要点

1. 积极营造体验学习环境。在对地理的学习中,学生的兴趣决定了自我探究问题的程序,只有在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问题的欲望。一般而言,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及民主的学习气氛,是实现教育角色转变的主要条件,学生可将最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还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让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快乐。

2. 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在体验式学习的整个实施过程之中,教师要对学生所开展的体验性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一般而言,组织灵活的交流体验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体验的兴趣。在通常情况下,地理教师的指导并不是将地理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式。在初中地理体验式学习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且要对学生研究的情况进行记载,让学生能够大胆地进行探究活动。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根据自身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教学优化策略,希望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也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正,从而不断优化、完善。

一、准备赢得整堂课――良好的课前准备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内容形式选择是否恰当等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良好的课前准备是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基础。

(一)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标准和依据。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具有指导、协调、引领和评价的作用。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明晰性,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深刻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其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考虑学情,制定目标;最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地细化教学目标。

(二)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所以地理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精挑细选、重新整合,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地理知识,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住主干知识,适当删减。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多而地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教师抓抓教材主干内容,合理删减。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中“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问题研究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我将其舍弃。第二,注重内容衔接,补充复习初中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扩展和深化的,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反馈和学习活动状况来灵活选择运用。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在教授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具有地理教学特色的图式法并结合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发挥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巨大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过程深化结果――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地理教学,锻炼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增强地理观念意识的重要渠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

(一)巧妙运用提问策略,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难易结合的提问,将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想象,培养理性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进而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营造师生教学共同体;教师要注意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感情的学科语言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向上。

(三)利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是增强教学效果,激励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良好的课堂评价立足学生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表扬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审美体验。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是一种需要不断循环往复、总结完善的活动,教师应该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进行下一堂课时避免、调控和优化。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由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再到课后的及时反思,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统一体,将会更加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陈国平,魏为.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2006-5-31.

第10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探究学习 实施策略 生态观念

地理教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创造性地实施适合具体情景的策略。就一般情况而言,农村初中地理实施探究式教学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一、树立新型生态观念,深刻认识地理教育的独特价值

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是地理课程的独特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追求的是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改变。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平等共享,既反对富人和发达国家把金钱置于资源与环境之上,浪费资源与污染环境,使穷人和发展中国家失去利用资源的机会而被迫生活在受污染的环境中,也反对当代人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牺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牺牲长远利益,断送子孙后代生存的条件和环境的自私行为。地理课程突出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人地生态文明观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这种观念的形成,需要改变地理光靠讲理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转化为自身的理念和习惯。而探究式教学正好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地理教育国际》强调:"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这是对地理教育价值的高度概括。除了以上探讨的地理教育功能外,地理教育的价值还体现为: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上,地理教育对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情感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地理教育在使学生形成国家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二、构建主体多元和方式多样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侧重对教师的评价,从而体现了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评价重心偏离,即过分关注地理学习的结果,忽视地理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学习地理、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忽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价的功用被曲解,甚至狭义化、数字化,而不是去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导致学生与传统教育评价各行其是,造成诸多弊端。而探究式教学的评价,应该是使教育教学评价重新回归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完整而真实的表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回归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出发点。正如卡罗・汤姆森所说:"评价永远是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因此,从素质教育理论出发,农村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评价应该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按照"学生主体论"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总体要求,实现地理学习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

三、立足农村乡土环境,开发校本地理探究学习资源

提到探究式教学,多数农村教师都会感慨:"这是城市学校的专利!因为那里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等等,而且城市学校的学生聪明,见多识广,而我们这里除了蓝天、白云、泥土什么也没有,加之学生思维狭窄,凭他们的知识、智力水平,掰开揉碎的讲还学不好,哪有能力搞探究?"事实上,资源是一个相对概念,农村与城市各有其资源优势。正如吴刚平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言"从理论上讲,即使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但缺乏的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

地理教学涉及到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有关内容,从课程资源的意义讲,农村的一草一木、农舍炊烟、黄土高坡、丘陵山冈、道路桥梁等,仍是重要的课程要素,无论是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它们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在农村初中地理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身边的自然要素、讲述农业生产活动、规划家乡的发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观测、考察、调查、专题研究等活动。比如,山区中学就可以把地理课搬进大山,通过实地观察山顶、陡坡、缓坡、鞍部、山谷、山脊等地形特点,观察河流的位置与山地地形的关系,实地观察岩层的走向,了解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分析讲解成因,通过实地观察阴坡、阳坡在植被上的变化,分析两侧日照、温度、土壤湿度等情况。这样不仅多种课程资源得到综合利用,而且让学生把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学会用"地理观"考察自然状况,考察社会问题,考察家乡的山山水水,从而强化了学生对社会的"参与意识",对家乡的"参与意识"。

四、关注农村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

从学生身心发展来看,地理教师应注意到:一方面,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到高中学生的水平,所以对初中学生实施探究教学应多从直观、形象的现象研究入手,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因人而异,一是内在的潜能、先天的素质存在差异;二是因外在环境不同而造成思维方式、性格、视野等的不同。在进行地理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使活动尽量不脱离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城里的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这种较好的心理素质更能适应探究教学的需要。

并呈现出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一些原因,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展大多还是"水中月,镜中花。"鉴于此,必须改变目前农村教育"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立足农村实际,开展地理探究式教学,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只有当农村学校地理课程改革成功了,整个地理课程改革才算成功。

参考文献:

[1]郭卿.如何提高地理教学课堂效率[J]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21

一、对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1. 正确认识初中地理

“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这是对地理知识最好的诠释。即便你没去过九寨沟、没去看过大本钟、没爬过喜马拉雅山,但是你学习地理就可以知道它的大概,这会构成你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能和别人有谈话资本的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地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地被用到,最起码的就是辨清事物方位。有的人连中国省份大体在哪里都不知道,试问他外出会不会有麻烦?

学习地理可以获得求生之道。随着户外活动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各个城市普及,一些基础的地理常识成为野外求生必备。地理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界事物的介绍,比如北斗星指向,沙漠中如何寻找水源,遇上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台风等发生如何躲避危险……

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极其丰富:学了地理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会有温室效应,为什么会有低碳经济的出现?地震、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如何形成和发作?煤矿挖煤为什么会发生瓦斯爆炸?为什么要实施登月计划?有没有外星人……

2.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现在的各个初级中学尤其是地方乡镇中学在开设地理这一科目的时候,存在很大程度的公式化、考试化现象,教学模式也是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那就是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地理教育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不能也没有联系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考查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便无法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深刻体会到传授这门学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构建有初色的地理教学法。

1. 充分利用图片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其实真正的地理不用死记硬背,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讲,学生只需要记得那些重点的内容和一些在课本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图就可以了。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学地理就是在学地图,在学习如何看懂地图,看懂地图之后,通过地图把所学知识点结合起来记忆。例如,给你一张世界地图,你就要顺着这张地图把几个世界之最、气候分布的知识点清晰地描述出来。因此,地理学科重点的教学内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识图等基本能力上,该模式充分强调了地图的作用,要求地理课堂真正把地图作为教学工具而使用它引导地理教学。

2. 充分发挥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是先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教学程序是:教师提出自学任务: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启发答疑――总结练习。

我们以地图为例。学生上课前一定要预习。如何预习,利用手中的地图册认真考察本课堂要学习的地区,结合教材中的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地图。上课的过程中,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这就要求学生要勤动手,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画出来。除了利用地图册,学生还要动手自己绘制示意图,如把西气东输的路线画出来, 这种绘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 只需要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就完全可以了。

3. 注重实践活动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等多种渠道获得地理信息,认识理解地理信息、解释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并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多旅游观察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重视地理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比如植被、房屋设计,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生产活动的。善于观察,将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学过的地理常识加以解释,将实践活动同地图地理知识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

王晨光先生在《中美初中地理课程学习评价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初中地理课程学习的评价针对性很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而教师的主观因素对课程学习评价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而美国的评价则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课堂内容表现出的兴趣都会被考虑纳入评价的范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呈现得更为客观。

第12篇

1.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问题分析

大部分教师普遍认为,目前地理衔接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中学生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普遍很差,知识储备少。

(2)九年级不设地理课,中考不考地理,是初高中地理衔接难的最主要原因。

(3)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对地理学科都不重视,导致学生普遍轻视对地理课的学习。

(4)高中地理课时不足,没时间弥补原本就薄弱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

(5)初级中学地理师资力量极为薄弱,非专业代课现象很普遍,大多数非专业教师不喜欢、也不会教地理。

2. 初高中衔接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分析

(1)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大部分初中学生地理课感兴趣,但因为记忆的内容太多,且不需要中考等原因不好好学。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知识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归纳,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主要是“考试之前背”。

(2)高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都有所增强。但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是在口头上提一提,或者只是教师在课堂上装装样子,做做形式而已。

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死记硬背占主导地位。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背书、记笔记,学习就是为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份数低的就是差学生,由此就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地理学习观造成学生探究能力的欠缺。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高中学生喜欢一个人独自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精神;有近一半的学生不想或不敢向地理老师提问题。能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仅占极少一部分,有近一半的学生只做作业不看书,课后不能及时反思进行探究学习。总之,学生总体上不重视探究学习。传统的学习观不仅形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造成学生探究能力欠缺,进而造成学生创造力匮乏。

3. 高中教学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施陈旧,与现实脱节。

一直以来,中学地理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骤然增多。班级容量不断扩大,而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条件却很难跟上。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又缺少有效的辅助设施,教师很难开展全班性的操练活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2)教学重心倾斜,教学用三者脱节。

目前,地理应试教育再高中占主要地位,而实用教育则难见踪影。高中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进行题海战术,研究应试技巧,忽视地理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致使大多数学生缺少独立的个性和钻研精神,。正是在学校和社会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之下,再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教学在不经意当中偏离了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无意中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致使教学用三者之间没有邮寄的结合起来,既浪费了有限的财力物力,又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也使教学目的无法得到较好的贯彻与落实。

4.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创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设施。

静态是指相对于稳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例如,日常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固定的教材,以及处理教材内容的常用方法等等。动态是指日常教学的可变方式。例如,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各种交互性的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各种测试,还包括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等等。总的来说,静态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与操练,而动态教学模式则侧重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科兴趣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是培养学生地理素质的关键所在,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天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2)实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的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3)联成体系,提高效率。

要将高、初中地理教学联成一个整体,进行全面考虑、统筹规划,同时又将高、初中地理教学各个不同阶段的地理教学作合理分工,做到衔接有序,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