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阅读论文

小学阅读论文

时间:2022-11-18 05:54: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阅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阅读论文

第1篇

一、认读、朗读、诵读,贵在读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横向流程是认读、朗读到诵读。若是学生拿起课本,读书支支吾吾很多字都不认识,语句读不通顺,怎能做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受呢?只有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文本中,五官并用,形象记忆深刻,再加教师点拨,更能引发朗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讲读课中,把读放在首要位置,范读正音,整体感知文本信息,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意识,体验作者真实心境。之后学生努力地读书发现文本中的关键词句,琢磨体会走进文本的情感境地。阅读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机遇,正确引导,恰到好处教给学生的疑惑难解问题进行指点,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典范的语言,结构安排合理恰当,思想深入到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设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达到了读书的目的。这样,节省了不必要的问答环节,提高了阅读效率。

二、熟读精思,品味其义

读的要求有三:读正确、有所思、会质疑。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的思维跟上阅读的速度,一边读一边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认真地读每一句话,理解重点词句,找关键语句,回答问题。在学生的思索和理解中再现文本画面,抓住中心内容,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得当的表达,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深入了解文本的思想所在,受到感染。再者进行文本阅读,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表现的手法,学生会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树立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分清是非、正误,拓展自己的思维。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渗透人文思想、合作精神,达到整合教学的目的,这是阅读的一大益处。

三、讲究形式,深入文本、提高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本来很容易知道其中的意思,但并不是机械地、翻来覆去地读,要讲究方法,对爱读书的学生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灵活掌握读书时的动向,真正能看进去,及时弥补不足,提高阅读效果。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上阅读课之前,制定学习方案,确定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去读,范读引领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和提升朗读水平。在教学研究中,在要斟酌低、中、高年级的学生不同的层次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范读中语感的表达。练习过程中,要有清晰的阅读要求,在认读、通读、朗读、诵读、吟咏这几个过程中,观察学生阅读进程,逐渐深入,一步一步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读准每一个字的音节,句句渗入情感,自然进入文本思想,表情朗读、动作演示,学生主动进入书中的画面,接近主人公,体会文本的思想所在,对其内容产生兴趣,至此一气呵成,读完文本,反复思考加深印象,阅读兴趣自然生成。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二)创设朗读氛围,进入情感境界学习《秋天到》一诗,感悟秋天的丰收景象,提示学生读想结合,棉花、大豆、高粱、稻子喜人的果实让人兴奋不已,体会农民伯伯的喜悦心情,自然而然地读出喜悦的感情。果然,学生感情表达得充沛。

(三)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斟酌词句,使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有所提高课文中的关键性、主导性的词、句、段要加批注,更好地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很重要,教师要重视读的训练,读不懂文本很难理解文中的内容。多读自知其意,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这样,语文教学将不再是学生被动地完成固定的作业,应当是学生通过熟读背诵而得到的特有的感悟,是愉乐探索,是充满了激情的、有价值的再创造。

作者:孟凡红单位:河北省抚宁县牛头崖学区蒋营小学

第2篇

一、需要正确引导,保证时间

小学生学业负担虽然一减再减,但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测试还是剥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另外,学生缺乏自读的积极性,根本不读课外书籍,甚至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课外越不看书,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还喜欢看课外书籍。还有一些生活条件艰苦的学生,根本无书可读。同时在读物种类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偏向。作为语文学科的课外读物,文学作品应该是主要读物,但现实是小学生更热衷于电视中播放的一些动画片的读本,还有一些笑话、脑筋急转弯、走迷宫等,根本谈不上课外阅读中的精品意识,也不排除阅读教学时间的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等因素。可能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部分教师把课内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滔滔不绝、繁琐地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有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掉。对于学生看课外书,一些老师尤其是非语文学科的老师,总是从负面看得多,从消极面想得多,认为多看了课外书就必然少看了课内书,甚至影响作业的完成,影响课内教学。关键是看老师怎么引导,如何处置,要全面地看问题,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矛盾,一味地“严禁”、“不准”,只会适得其反。以上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小学生到底需不需要课外阅读呢?我认为,作为新世纪一代的小学生,要提高语文素质和人生素质,不能没有课外阅读,同时学生的生活也不能没有课外阅读。

二、阅读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

从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看,他们天真好奇,喜欢了解新鲜事物的特点,甚至连天上、地上的怪事都想知道,没有课外阅读,仅仅凭课本上有限的“例子”了解社会和人生是不可思议的。从知识结构看,以识字为入门的语文教育,不仅延续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始终,而且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一门必修课。同时,语文阅读作为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各种神奇的科学宝库。即便如数、理、化中的应用题,也要凭借语文能力对文字的理解推衍解答。所以掌握语文阅读知识对拓宽知识领域更直接,也更有效。这种知识结构的框架,突出阅读在课外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它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扩展。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时间,尤其是到了节假日,更是课外阅读的大好时光。其次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几乎是点到为止。课外阅读就没有这许多顾忌,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所喜爱的作品里饱尝喜怒哀乐的百般人生滋味,由此看来,课外阅读可以为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内容的两个“有限”作出有效补偿。而内容上的补偿,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补充,而且表现在质量上的扩展。所以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实在是一个更广阔更丰饶的“第二课堂”,它和课内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的广泛开展是必要的。它不仅是所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对课内教学内容产生更新、更深的理解,反过来促进课内教学。通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阅读让学生变得见多识广,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不能让学生输在阅读上,因为阅读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与课程改革相适应,加强学生的“大阅读”势在必行。

作者:张文来单位:泗洪县龙集小学

第3篇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由此可见,朗读是感受语言、训练语言的基本方式。

一、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感受语感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产生不了共鸣,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在阅读课上要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备读是指导、训练学生读的前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精心备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示范读并指导学生读。教师备读,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是教育者先接受教育的过程。要让学生直接感受,教师首先要直接感受。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地点拨,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备课时,尤其要注重备“范读”。因为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2.加强朗读示范。教师通过录音带表情示范性朗读,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读是一种的享受,产生朗读的冲动,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精彩范读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引起共鸣,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还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语感。

3.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中可以组织自由读、默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同桌互评读、指读、模仿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学生在朗读过程还能品言中之意,悟言中之理,感言中之情,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4.朗读技巧的训练。停顿、轻重、快慢、语气是朗读技巧的四大要点。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例如,《鸟的天堂》这一课,其中有一句:“真是一株大树。”抽读学生时,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大”字上,显而易见,学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还为完全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理解了应重读“一株”,对榕树之“大”的体会也更深了,增强了语感,理解了文意。朗读技巧的训练,既是读得流利的需要,也是提高声音的表现力的需要,增强了语感理解了文意的需要。

二、课文讲读中的朗读,感悟语感

1.朗读比较法。引导学生将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型进行比较朗读。在比较中朗读,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如《狼和小羊》一课,将“我怎么可能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改成“我是不可能把您喝的水弄脏的。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虽然它们表达的感情意思一样,但通过朗读比较,学生便逐渐悟出它们表达的感情不一样,培养了语感。

2.鉴赏词句,抓重点词、重点句朗读。体味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如在《荷花》一课,我着重强调“冒”“有的有的”等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在学生的脑海里不仅出现荷花的动态美,而且也能体会荷花的那种千姿百态、洁白无暇、清丽脱俗的品质。

3.带着问题读。教学《桂林山水》这课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特别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读着、读着,学生体会了文字的内容,对桂林山水喜爱之情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了,增强了语感。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4篇

(一)家长不重视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生活在农村,很多家长不够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基本上不识字,主要靠孩子在学校学习。放学后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使学习也只是把老师留的作业做好,而不会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有些家长甚至认为阅读课外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根本不重视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部分家长重视但是自己没有文化,不知道该怎么做也有一部分家长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是由于自己没有文化,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做,只知道每天看着孩子学习课本,不给孩子玩耍的时间,岂不知这样更是害了孩子,这样长期下去会减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讨厌学习,甚至不愿意去学校,最后辍学。

(三)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主要因素很多家长会意识不到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影响,不懂得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很多情况下对于孩子的管理都是“放羊式”。

二、学校因素对学生阅读习惯造成的影响

(一)大部分教师习惯传统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由于身处农村,教师资源匮乏,很多教师都是老教师,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调整,传统教学就是读教材、做习题、抄写课文等。在现代社会,不能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教学,而应该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对于阅读方面的教学应该转变思想和方法,教师接收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此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学校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供学生阅读学校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比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在学校现有的资源下,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难度。这就要求农村教师在现有的资源下,想办法、做工作,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针对家庭和学校对阅读的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给孩子提供课外读物。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能提高思维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没有必要说孩子看书我也看书,但是在孩子看书阅读后,我们应能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充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批判能力。作为家长,要支持和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有些家长认为这是耽误学习,其实不然,读书可以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读书可以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学生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增长知识,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作为家长,怎么能反对呢?

其次,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上的东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很多人都听说过美国老师讲灰姑娘的故事,同样讲完一个故事,美国老师对学生的提问是: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等好多问题都是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根据故事给予学生生活上正确的引导。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学生,应该改变教学方法,而不是一本书的教案用好多年。教学方法和方式有很多,要根据讲授内容变换教学方式,比如说:我们讲到《阳光》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拿着书去校园里一边感受阳光一边讲解课文,还可以猜谜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设计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比如:我们给每个人不同的小故事,然后几个人一组讲故事,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小故事讲给同伴听或者我们可以分组表演一个小故事,或是根据阅读的材料写一些读书笔记等。

最后,就学校硬件设施来说,确实没有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资源,我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把建立图书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图书馆就不读书,我们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置读书角,每个人可以把自己的课外书放在那里供大家阅读。学校的各位老师可以把自己的藏书带到班级给学生阅读。也可以呼吁社会捐书,联系一些出版单位或者文化单位为学校捐书。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教师们尽心去做,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5篇

(一)拓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拓展阅读训练的重要材料,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以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为辅助开展拓展性阅读,将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完美结合。

(二)拓展阅读的空间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拓展阅读时间,充分挖掘和利用阅读资源,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容量,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拓展阅读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阅读内容能够更加的直观而生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创建轻松、愉快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堂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灵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阅读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再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推荐。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狐狸与乌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文阅读,在课文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进行阅读,这些故事集与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能够满足小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扩展小学生的视野。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的课堂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母亲》这本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母亲吗?在你眼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小学生积极回答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母亲”的电影、视频片段,使小学生直观的感受母亲的伟大之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字叫《母亲》,希望你们能喜欢,并通过阅读,从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更加热爱你们的母亲。”

(三)创建读书交流活动,展现阅读的乐趣

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每一个学生喜欢的书籍、能够学习到知识的书籍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展现阅读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将4-8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读书的乐趣,互相展示阅读的成果和阅读的心得,比如“最近我阅读了《母亲》,我从书中学习到了……”,真正展现“以书会友”,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在不断丰富小学生语文阅读积累量,增添小学生拓展阅读热情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结束语

第6篇

(1)语文教师的教授态度不正确

很多语文教师因为过分考虑考试分数,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出发,而是一味要求学生枯燥地学习。这就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对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教师的教授态度需要进行改善,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及基本素质培养出发,才能为学生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2)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过少

部分语文教师因为课时安排较少,所以造成课程安排非常急促,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将课堂交流时间大大压缩,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交流非常少。这样就严重抑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并且在根本上造成创新教学受到阻滞。

2教学建议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速率与质量,从而帮助师生在课堂上进一步的交流,使学生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都得到综合发展,从而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2.1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共鸣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来实现小学语文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语文教师就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反馈等内容的情况下,引入提升想象力的课程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整体的上课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这种品德教育的引导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符合多媒体教学的宗旨。因而才能真正做到以特殊的行为方式建立多媒体教育体系。

2.2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

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理念充分融合,扬长避短,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由过去的被动式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要求学生大胆的表现,从而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充分结合。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更加正视语文阅读教育的态度外,还应该进行自我充实,为自己的教学观念注入更多的创新意识,这样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从而主动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教师在学生胆怯的时候,不仅不会责怪,反而要多多表扬学生敢于表现,这样才是真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2.3保障对话理念下多媒体教学的可持续性

为了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信息传递的可持续性,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时候,需要遵照可持续原则来进行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教学信息传递工作,并且及时地反馈问题与信息,保障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教学信息传递工作的正确开展。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不能完全依靠地方的财政支撑,还需要从经济市场当中寻求帮助,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师生都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中来,这样才能够为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在不断的更新与提高中,才会获取进步。

3结语

第7篇

低年级阅读需要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教师要在阅读中,做好生词生字的教学。让学生前期尽量少受词汇不足的干扰,慢慢积累词汇量。低年级阅读中生字词的教学要注意:一是不能把生字词教学取代文本分析,这种枯燥的生字教学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与感受。二生字教学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快乐学习。三要激发学生自主发现与合作学习。

例如:《识字3》中,针对“木字旁”、“禾字旁”,教师通过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偏旁的本意。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像棵树。“木”古文字像棵树,有树冠、树干和树根)

(2)学习“木字旁”的生字。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像一株禾苗。“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学习“禾字旁”的生字。

(5)(出示图卡松柏、杨柳)这些是什么树?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出示词卡:桌椅)

(6)(出示图片与词卡: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庄稼)

教学结合图片,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把文本背后的思想通过一些词语发掘出来,例如:《梅兰芳学艺》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神儿、料子、鱼儿”等教授儿化音的读法;通过“让学生紧盯多媒体屏幕上的一个运动的圆点”,让学生感受“注视、紧盯”等词义,体验梅兰芳勤学苦练的艰辛;通过“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理解语言内涵。这样的阅读能够把字词理解与文章思想结合起来,效果非常好。

2.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把兴趣激发作为教学的基础。例如:在《梅兰芳学艺》教学中,学生对于京剧以及梅兰芳本人都缺乏兴趣,而且这篇文章的内容缺乏趣味性,教师在上课后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贵妃醉酒》,让学生对京剧与这个表演者产生兴趣,然后理解背景,切入教学。或者通过课文文本旁边的插图,让学生研究一下这个穿着京剧服装的演员,从好奇心中激发兴趣。

学生都喜欢活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活动中游戏性一面非常感到兴奋。教学中要善于采取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会阅读的方法。例如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教师这样安排: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气讲述故事(课文内容)。听完故事后,教师问:你听懂了些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故事的演示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阅读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活动的形式很多,在课堂中还可以开展比赛、讲演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3.强调阅读中队学生个性的尊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让学生去体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低年级学生虽然知识经验少,但他们具有非常强的想象力与大胆的创造力。在教学中要提供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于学生想象中一些荒诞的成分或者一些不合理创作要抱着宽容态度,保护与激励学生把想象与创造结合到阅读中,一旦形成学生个人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质量提升极有帮助。例如:在《夕阳真美》的教学中,教材把太阳拟人化为一张圆圆的脸,“它那张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可以让学生想象“太阳为什么脸红了?高兴了还是生气了?还是害羞了?”“太阳是什么性格?你能够为它遍一个小故事吗?”这样能够在文本阅读中,结合文本特点开展定向想象,同时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个性化的阅读不仅需要宽容,而且需要让学生展示。在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说出来,给学生展示个性与训练表达的机会,这样的交流对全体学生阅读思维的开发非常有意义。

4.要重视教师的科学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醒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告诉我们:阅读不仅是字词的把握,更是人文性的渗透。我们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发掘文本背后的人文性要素,“提高”为哲理性的思想,“下沉”为生活化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促进人生价值观的发展。例如:《狐假虎威》的教学中,一方面带领学生理解本课文隐含的哲理——表面的假象与真实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等,这样可以把文本进行哲理及生活化的概括与延伸,做到上下通透,引领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维的参与是阅读中非常重要的素质,而问题是思维的动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问题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思维向深度与广度发展。例如在《台湾的蝴蝶谷》中让学生阅读第三段中“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并思考问题:

①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课文中什么地方带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②你还想像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金光灿灿的东西呢?

第8篇

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合作者和学习者。

在教师多元角色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师的语文阅读储备,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较单一的教学目标,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目标转变。变重视教师的教法为重视学生的学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法。所以,大多数教师就开始把目光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主体参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体现“学习者”这个教师角色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也把学习的重点对准理论的探讨,方法的学习,经验的借鉴,忽视了语文教师自身的特点,对语文阅读的储备不再重视了,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把有正常阅读储备的教师比作正常的人,把阅读储备欠缺的人比作身体条件较差的人,而把阅读储备较多的人比作身体条件较好的人。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场篮球运动,如果我们运动员自身素质不高,你就是把美国NBA的技术拿来使用,也无济于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自身语文素质不高,又不能及时进行阅读储备,那么,就是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再高超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弥补这个根本的不足。所谓的润物细无声,也是一句空话。所以,语文教师不应忽视语文阅读储备,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加强语文阅读储备,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对文章的感知大多在感性的层面。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吸收文章的精华,体会人文的影响,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语文驾御能力,这样才能把较深的道理用浅显的儿童化的语言表达。才能更好的体现教师的多元角色。

认识了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储备的重要性,就要变原来的“三多”(考核多、论文多、作业多)为“一勤”,即勤看书。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很多(如班主任、心理健康、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微机、普通话、法律法规等),不能否定这些考核对教师素质提高的促动,但从其实质来看我们应该减少考核次数,精化考核内容,否则,反而使教师疲于应付,浪费了教师的精力。教师的论文评比也很多,我们不能否定一些评比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论文评比,主要目标不在教师的论文上,而在评比的费用上,或是完成上级的任务上。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对教育规律的探究的过程是艰巨的,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写出论文来的,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现在都强调质量意识,而衡量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教师的奖惩都与考试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拿起自己也不愿意的“法宝”——重复作业。作业多了,批改的时间也多了,学习的时间相应也就少了。如果把这“三多”去掉,让教师多学习,多看书,加强阅读储备,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把三多的时间省下来,加强阅读储备,提高文学修养。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点子上,语文教师的阅读储备深了,相信一定会出口成章,相信语文课堂一定会丰富多彩。作为学校领导者来说,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读书,把安排教研活动与安排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出时间给语文老师读书,要开展有意义的读书活动,把与时俱进的思想真正体现到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修养上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来说,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安排,更应主动地吸取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读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刻牢记自己语文教师这个角色,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读书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可以定期到图书室去看书,可以上网去查阅。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语文教师看书不仅仅为了自己,更主要为了一群活泼的孩子。学校还可以适当安排采风,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文学、人文等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我们又不可能不断地把日新月异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大纲里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做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储备也应是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学习文学知识,我们更应提倡大语文教学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储备的内容上,也应体现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要博览群书,特别是科技书籍。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不断诞生,课本是不一定能跟上这个世界新陈代谢的步伐的。对学生要加强课外的知识积累,要求学生多读书,提高语文水平,提高综合素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阅读,及时消化,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使自己、自己的课堂,自己的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第9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经常能读到一线教师们撰写的教学论文,这使我受益匪浅。这“益”字包含了作者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对我的鼓励和他们的思想、实践及行文中的许多优点给我的启迪,也包括我由此获得的一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和撰写教学论文的想法。这里,我想就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的几个关系,与广大教师们讨论。

一、理论与实践

一个教学策略的诞生,总是多次教学实践的结果,也总离不开相关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支持。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其论文的理论成分不应该超过它所阐述白勺实践部分的分量。因为,论文是作者自身深入教学改革的一次归纳、一次反馈、一次调整,有着阶段性和明显的个体性,对他人的启示是针对新问题如何运用新理论来实施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因而,它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可为什么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总是有那么多的思想、观点要陈述,甚至在生动可爱的教例后面还要补上一段论述,以强调某一教学事件因符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中的某一个规律或原则而显示在学生能力、兴趣培养等方面的多处意义,这样重复,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读者们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科学结合后形成的有效的切切实实的做法。相对于“声势浩大”的理论.某些文章中的实践则显得软弱无力,有的也无内在系统可言。即使在读者看来应该介绍一些具体操作方法的地方,可往下一读,却发现还是作者理想化的一种教学境界的描述。教学的策略、精彩的教例只在大堆理论中星星点点地散乱着。

二、个性和共性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事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结合体,教学论文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不管是研究还是在撰写论文时,应该重视对一般教学规律、原则、方法和其他相关理论的引入,而同时,又要顾及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现在有不少论文都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哲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但我觉得语言学、阅读学、历史学、美学等与语文学科联系更为紧密,语文学科的论文写作应以这些学科理论的指导为主。比如,研究“主体性阅读”。我们可以从阅读学的角度去探讨一下不同文体的阅读,不同年龄阅读者的价值取向。可以从阅读教学的多角度,如独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语言学的角度、文学的角度、交流的角度以及由此确定的阅读教学的目标群等方面进行探讨。又如,研究“语言感悟”,也可以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先去钻研语法学、语义学,了解语言发展的规律,再去发现语言新现象,明白语言规范和语言创新的关系。如果,我们能融共性于丰富的个性中,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研究和总结更具有语文学科的特色,也会使研究更有实效性,使操作更具推广和实用价值。

三、教学和学习

在深化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研究学生的学习应该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在众多的研究论文中,我发现研究教师“教”的大大多于研究学生“学”的,文章中提及的教学策略也多于学习策略。而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只凭作者的主观感受在评断,并非来自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析,即不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兴趣、知识、技能等的变化这些客观事实来评价教学。即使是那些看似研究“学”的文章,但从其介绍的操作方法来看,也不是关于学的方法、形式等学习策略。在我所读到的文章中也不乏研究“自主学习”的,可实践者不调查、收集、分析学生方面的信息,如学生个体性格、兴趣、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等:不研究有效的学习条件,如动机、清晰的目标、适宜的学习任务、支持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励和反馈、迁移的情境。也有较多研究“合作学习”的,可实践者很少研究合作的形式如何依据学生的情绪兴趣、学习内容、学习子目标的改变而变化,即一种适合于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堂组织形式。

所以,不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心理及学习后果的测评,只凭教者主观评价自身策略的优劣,何以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呢?思想和表达在动手撰写一项研究的总结性论文前,如果没有已制定好的操作程序,也应该理清思路,使行文有较强的内部逻辑。

如果操作要点是并列式的。要避免其内容的重叠性,如果是递进式的,则要避免内容的跳跃性。总之,当有了较成熟、系统的思想后,应努力做到表达的科学性和缜密性。相反,如果表达有缺漏,则证明实践过程甚至整个研究过程有必要改进。下面想通过两篇相似内容的论文在认识和表达上的差异比较来作简要说明。

我们不难发现:《开放式作文教学尝试》一文,提出的“向生活开放”、“开放语言”等概念都不够科学:策略二提出的“训练思维,搞活思路”与全文提出的几个策略的标题格式不一致:策略三中介绍的具体做法停留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语言训练的层面上,而非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言语表达指导:策略四提出的“向学生开放”又与前述策略有相融性。而《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一文则思维严密,行文简洁1:3o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实践和总结时,除了对以上几个关系的思考,也有必要注意思辨型和实验型、大课题和小课题等一些关系。我以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应该多选择实验性强、口子小、费时少、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形成的论文应该是理论精辟、操作性强(有较系统的操作思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效果的评价、验证和再分析等。

第10篇

执教学科

姓 名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籍贯

政治面貌

行政职务

技术

职称

聘任

时间

教龄

参加工作

时间

所在单位名称

联系

电话

执教

学科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年毕(肄)业于 学(院) 专业

最高学位

学(院)于 年授予

三年培养经费(经费单位:元)

市拨培养经费

区县提供培养经费

学校提供培养经费

其它来源

XX年

XX年

XX年

合 计

经费支出计划(经费单位:元)

科学研究

网络远程研修

国内进修

撰写专着

其它

合计

有关情况说明:

XX—XX年个人发展规划

1.三年科研计划(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研究过程、预计达到的水平及突破、成果形式等):

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方面。通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把本班学生培养成“好读书、读好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知书达理”的文明人。本课题将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研究,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快乐阅读、享受阅读,让阅读支撑每一位学生的灵魂。通过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创新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活动,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爱书的好习惯,让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

2、通过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亲自经历知识研究过程,获得情感和学习的体验,体现学生是学习读书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阅读资源共享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过程:

1、首先确立本班为研究课题实验班。

2、其次是课题前期进行查阅文献。查阅与选题有关的理论文献和经验、科研资料,达到理论武装,借鉴经验的目的。可参考的文献有: 《小学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与阅读指导》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等。

3、建立“读书卡”,组织示范,完善方案。做好前测、收集积累、观察、个案等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定期分析对比。

4、形成特色。全面推广。

5、分析材料、交流、研究撰写论文。

第11篇

一、成立领导小组,形成校本培训机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以李少宝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安徽省2009-200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三、开展论文交流,争做研究型教师

近年来,我校领导教研意识强,带头参加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校长李少宝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cn刊物上发表,《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刊登在《滁州日报》上。副校长童春迎论文《“听”同样重要—一节阅读课引起的思考》获安徽省教学论文二等奖。在领导的带动下,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随感、案例分析。有多名教师参加了市、区级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并获奖,有20篇教师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我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2006年9月启动《农村小学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专题研究工作。中心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具体做法是:

1.明确研究内容:

我校确定课题内容是:将从改变农村学生作文与生活相脱离的现状为主,探索如何挖掘农村习作资源,从而解放学生作文观念,丰富其写作内容,充实其语言储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采取有效措施:

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作文教学的书籍,加强理论基础。

⑵学校购置教学设备,为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⑶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充分了解我校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

做到研究有的放矢。

⑷组织力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习作资源。

⑸进行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向科研型转变。

⑹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老师座谈的形式,明确研究的具体

内容,写出分析报告。

⑺、鼓励学生认识农村、热爱农村、融入农村。通过日记、知心话等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农村生活,教给观察方法,养成随见随记的习惯。

第12篇

有的作者在引用文献资料的时候把没有整理的内容都写在论文当中,这样拼凑出来的论文思路混乱,层次结构也不全面,直接就影响了论文的质量。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田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07)

[2]张军元.浅议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3]刘德芸.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4]李俊.中小学德育的不足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04)

[5]胡建华.关于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若干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3(08)

[6]陈伯良.构建小学德育实效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2(01)

[7]黄静.小学网络德育初探[J].考试周刊.2011(81)

[8]张耀灿,.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支持主体发展的社区"平台"建设[J].学术论坛.2011(08)

[9]程守梅,夏莹.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

[10]仁真古.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宗庆.小学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康冬梅.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

[3]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5]宋维维.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马子茵.二战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

[7]徐睿.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8]胡馨元.单亲家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小学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何齐宗.高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6.

[3]黄丽.浅谈数学教学中良好软环境的营造[J].中学教研,2000(8),13~15.

[4]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5]李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9(9),:129~132.

[6]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

[8]刘瑞琼.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素质提高与自我发展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9):69.

[9]刘聪.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0(1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