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

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

时间:2022-05-10 21:1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

第1篇

关键词:新疆高校;实习支教;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实习支教是师范生职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较新模式,集教育实习与支教为一体,支教生有双重社会角色――学生与职前教师,完全处于一种准工作状态。2006年,新疆维吾自治区颁发了《关于做好实习支教试点工作的通知》(新高办[2006]30号)。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师范生实习支教的意义并强调各地应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2008年1月31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印发了《师范教育司2008年工作要点》,其中第六条就是“进一步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从此,实习支教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在充分吸取各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自2006年9月起,首先从高师院校开展了实习支教工作,如: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昌吉学院、伊犁师范学院等。

近几年,新疆各高校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为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据笔者查阅,从2010年至今,中国学术期刊网论文数据库中有关实习支教的文章有60余篇,这说明实习支教工作已经在新疆高校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习支教的意义

冯跃武指出在新疆多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为学生搭建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全面、有效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途径,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实践经验。王永亮作为实习支教的参与和经历者,发现在实习支教过程中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收获了成长,加强了学生、大学和受援地的沟通,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实习支教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习支教的实践探索中,出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林春燕指出实习支教学生存在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缺乏对课堂的有效管理和掌控能力以及一线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学任务分配不均衡、实习对口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精神压力大、实习支教的实效被弱化等问题。刘月兰等列举了供需不协调,实习支教价值取向偏离的现实困境等问题。季茂岳指出对认清实习支教工作的本质以及实习支教的激励、协调、选派和配套资金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亟待解决。朱海霞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支教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不能学以致用、缺乏人际交往常识和实用性教学指导等。

三、实习支教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近几年,随着新疆各高校实习支教工作的广泛开展,涌现出大批学者和专家对实习支教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我区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韩光明通过对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支教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要按需设岗,落实专业基本对口;因地制宜,保证语言交流无大碍;加强培训,避免基层加负担和通过调研指导,使实习支教达到共赢的策略。权淑涵等通过对石河子大学实习支教现状的调查,提出保障实习支教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1.将实习支教准备动员工作具体化、持久化;2.着力提高师范生自身的素质;3.被支教学校有效落实实习支教工作各项制度;4.集中管理师范类专业,强化师范专业特色。徐春兰等通过对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几所大学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实习支教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1.做好总结,加大实习支教前的培训教育力度;2.受援方与实习者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关系;3.加强维吾尔语专业思想教育工作;4.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实践技能;5.充分发挥带队教师与指导教师的作用;6.努力创造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7.在实习支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8.完善和改进实习评价和考核评价体系;9.延长实习支教时间;10.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11.保证实习支教生的各类考试。冯跃武对新疆多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1.加强对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加强对实习支教学生的岗前维吾尔语培训;3.选派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实习支教;4.增强实习生和实习点安排的科学性;5.加强双语教材建设;6.注重实习支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胡洪强提出了:1.继续完善管理体制;2.适当增加实习经费的投入;3.加强实习生和带队教师的岗前培训;4.加大对实习生支教前实习态度的教育。马萍从实习支教生对受援学校实习工作、指导教师工作、带队教师工作、高校实习支教工作以及对自身表现五个方面的满意度做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1.建立师范生实习支教准备考核机制;2.适当增加实习支教经费的投入;3.加强带队教师的岗前培训,与实习生的沟通和交流;4.注重实习支教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马学海就南疆地区实习支教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1.进一步完善实习支教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工作顺利开展;2.加强岗前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岗前培训环节;3.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全面保障实习的效果和质量;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适当增加指导教师数量;5.增加经费投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等建议。杨淑萍等指出实习支教所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影响着实习支教的质量,另一方面制约着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原本互惠双赢的实习模式出现了互损的苗头,故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实现支教生专业的对口对接,突破语言交流的瓶颈,强化学生管理,共创三方互助合作的机制是解决实习困境的根本出路。邢硕针对在实习支教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以协议的形式确定各方权责,逐步积累稳定和成熟的支教点;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更多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改革指导教师选拔方法;正确客观地宣传实习支教工作,建立合理的学生激励机制以及改革现有实习支教学生分配编队法等措施。任翠针对新疆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将实习支教准备动员工作具体化、持久化;力提高师范生自身的素质;被支教学校有效落实实习支教工作各项制度以及集中管理师范类专业,强化师范专业特色等建议。

四、实习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实习支教生实现全面发展,坚定学生支教信念,实现他们责任与使命的必修课。孙秀玲等认为:实习支教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有效从课堂教育延伸到实践领域,从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本研究的价值诉求。崔莲等指出:严格对实习支教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使实习支教学生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使学生的观念更加符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实现支教活动的成效。杨淑湘认为实习支教为大学生了解新疆,认识新疆,进一步提高民族F结的自觉性提供了鲜活的教材,成为践行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关明通过分析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思想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模式等对策。

五、内地高校赴新疆实习支教的实践探索

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鼓励师范院校委派高年级师范生到师资匮乏的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通过“顶岗补缺” 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实习和支教服务双重任务。李国栋、曹健、杨小晶、雷黎明、黄利秀等人通过对盐城师院、西北师范大学赴新疆实习支教调查研究,从缘起与内涵、举措与保障、成效与问题以及实习支教生的社会适应性、实习支教成绩等层面对之进行了专题探讨,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得内地高校赴新疆实习支教探索有了前车之鉴。

六、实习支教的岗前培训

对实习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近几年越来越受到新疆各高校的重视。马昌秀等针对支教实习优缺点进行分析,以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新的思考。劳娜等认为:岗前培训对提升实习支教的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要着重增加“教学设计”的内容,并不断完善岗前培训的内容体系。汤莉莉通过对实习支教岗前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及培训评价等进行研究,得出构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培训课程体系,为顺利完成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其他研究

(一)实习支教的职业认同

于影丽、鲁海波、冯跃武以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为例,探究高师生支教前后职业认同的状况以及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高师院校高师生培养以及实习支教工作进行思考。张冬梅通对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追踪研究,发现:1、新疆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内在价值认同存在正相关;2、实习支教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价值认同显著提升,而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显著降低;3、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与外在价值认同的提升显著高于理科生。

(二)实习支教的课堂教学研究

王永亮通过对历届支教学生的调研分析,认为美术支教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赵枫等通过对地理专业实习支教生开展广泛的调查及实践,总结出当前中学地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后期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新疆高校的实习支教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缺乏对高校和受援学校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辅导;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带队教师队伍建设;各校、各专业实习支教经验交流;实习支教学生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探讨,研究中有体育、英语、汉语、美术、学前教育、地理等专业实习支教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但没有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现状的调查研究。这说明实习支教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新疆高校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冯跃武.实习支教:全面提高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途径.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2(10).

[2]王永亮.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实习支教思辨.美术教育研究,2015.

[3]林春艳.对新疆喀什地区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再思考――以石河子大学实习支教为例.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4).

[4]季茂岳.新疆地区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反思.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9).

[5]权淑涵.范树花.综合性大学师范生实习支教教学质量保障对策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6]徐春兰,杨,安占峰,王郁.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语言与翻译,2011(2).

[7]冯跃武.新疆多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特点、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南疆地区实习支教为例. 忻州师范学院 学报,2012(8).

[8]胡洪强.伊犁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9]马萍.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的满意度调查研究.教师教育论坛,2014(9).

[10]马学海.新疆师范类大学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11]杨淑萍,黄泽芳,剡晓婷.师范生南疆实习支教状况及现实思考――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5).

[12]邢硕.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教育观察,2015(8).

[13]任翠.新疆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农业,2015(9).

[14]孙秀玲,何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探讨――以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为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15]崔莲,潘昊.实习支教生思想及行为规范培育探析.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5(3).

[16]杨淑湘.实习支教是践行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喀什师范学校学报,2015(7).

[17]关明.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思想状况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5(9).

[18]劳娜,孙涛.顶岗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5).

[19]汤莉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支教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搏击,武术科学,2015(3).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顶岗支教 意义 问题 缓解对策

顶岗支教是指在学校的组织和和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实习学校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1]。2007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要求,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围绕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教育规律,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它通常采取导师带队、师生配合、合理配置、分组派遣的方式进行[2]。2008年9月聊城大学启动了村义务教育顶岗支教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从2008年开始聊城大学每年选派数百名师范生赴莘县、阳谷、临清等县市的一百多所中小学任教。此举旨在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送到农村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对聊城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个舞台。笔者通过对聊城大学顶岗支教活动的调查,阐述了顶岗支教的意义,分析了顶岗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一、大学生顶岗支教的意义

(一)有利于缓解落后农村地区缺乏教师的问题。

我国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匮乏而且教师质量普遍不高。开展顶岗支教活动,师范高校通过与师范生实习地的各县教育局沟通,将高校的实习生安排到缺乏教师的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村地区缺乏教师的问题。与此同时,实习生也带去了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为支教学校注入了积极元素,有利于提高实习支教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3]。

(二)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师范生在高校获得了较为深厚的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顶岗支教活动的开展,使高校师范生可以和当地教师一样独自担任至少一门课程的教学,将自身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找出自身教学能力的不足。和当地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有助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拓宽了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渠道。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大学第三职能,20世纪中叶,服务社会成为大学的普遍职能。大学除了要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各种人才外,还要运用它的知识优势服务于社会上的广大的求知者,这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的一项主要内容[4]。高校通过“开放式”教学和远程教育服务于广大社会上的求知者,顶岗支教活动将师范生安排到缺乏教师的贫困农村地区,解决了农村地区缺乏教师的“燃眉之急”,进一步拓宽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渠道。

二、大学生顶岗支教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范生的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一般的顶岗支教是从大三上学期开始的,在此之前,师范生只进行了两年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时间较短,许多顶岗支教的实习生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掌握还远不能胜任实际的教学工作。首先,实习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在调查中,许多实习生表示在与当地学生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实习地区较为偏远,当地学生在学习中多操方言,加之一些实习生的普通话不标准,师生在交流中存在障碍。由于实习基地多为小学,对实习生的写画能力要求较高,而许多面向初高中的实习生在此之前并未接受过相关的专门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困难。其次,实习生组织课外活动的技能有待提高。受制于实习基地学校教学资源的匮乏,实习生的到来并未改变学生课外活动少且质量低下的局面。许多实习生“空有一腔热血,偏恨报国无门”,他们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在实习基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最后,实习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不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习生担任班主任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实习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不足,导致在面临突发性事件,例如:学生在校期间患病、打架等,显得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化解矛盾,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和运转。

(二)实习经费不足,影响实习支教的正常开展。

聊城大学给予每一位参与顶岗支教的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这些资金一部分来源于高校,另一部分由地方教育和财政部门拨付。由于高校资金吃紧,再加上参与顶岗支教的学生众多,许多支教点的教育行政部门本身就财力有限,造成一些支教点财政困难,部分地区出现拖欠实习学生生活补贴的现象,使实习学生难以安心支教,影响到实习支教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实习中的指导工作较为薄弱。

聊城大学在实习生的指导工作中采取领队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制度。即领队教师全权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学、生活等各方面的工作,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评价学生的教学工作,同时各个院系还派遣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但聊城大学每学期派出的实习生一般在四五百人左右,这些实习生要分赴聊城的四个县市展开为期半年的实习工作。实际分配到每个实习点的实习生只有几名,实习生所在的实习点比较偏僻且相隔较远加之高校教师资源有限,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缺陷。因此,从总体上看对学生进行实习中的指导工作还需要加强。

(四)顶岗支教的评价模式不完善。

在顶岗支教过程中,培养创新型教师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岗后评价。所谓岗后评价就是在顶岗支教结束后对顶岗支教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聊城大学在对实习生顶岗支教后的评价上采取的模式为:实习成绩=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基地的评价+领队教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模式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但是主观性太强。有些实习生借助顶岗支教大搞“形象工程”,大作表面文章,一些实习点的学校和学生“被素质化”、“被优秀化”。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实习基地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正常进行,对实习生本人和实习基地都不利。

三、缓解大学生顶岗支教实习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做好支教生入岗前的准备工作。

实习支教生的入岗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工作技能和心理准备两个方面。只有具备较好的教学工作技能才能有效进行教学,不至于应付公事、误人子弟。心理方面的准备,主要是接受实习地较差的生活环境和农村的生活方式,较快使实习生进入到工作状态。学校要根据中小学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和师范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基本技能薄弱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师范生“三笔一话”、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实践技能的培养。心理方面的准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新老实习生一对一沟通机制,加强新老实习生的沟通,使新老实习生了解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并据此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组织“新老实习生”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会这个平台使新老实习生了解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缩短他们到岗后的适应期;入岗前组织实习支教学生到实习地参观等。

(二)多方渠道筹集实习资金。

要做好顶岗支教实习活动,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没有经费顶岗支教学生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致使支教生无法安心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加强经费投入是做好顶岗支教实习活动的关键,这需要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范院校共同的努力。地方政府应该从财政收入拿出部分经费作为师范生实习支教的专项拨款,支持顶岗支教实习活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经费使用上应做到有所侧重,确保顶岗支教实习学生的生活;师范院校在保证学校各项实习活动的基础上,在经费使用上,应向顶岗支教活动倾斜,为顶岗支教实习学生提供一定的补贴。另外,学生也要注意经费的科学使用,减少浪费、节约开支,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

(三)顶岗支教岗上指导。

对学生在顶岗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是实习生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关键。因此,岗上指导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教学指导。针对实习生所在的实习点比较偏僻且相隔较远加之高校教师资源有限的特点,对顶岗支教实习生的岗上指导可采用实习教师、指导教师和当地老教师协调的方式进行。实习地点相近的实习生可以相互听课,并对彼此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互交流经验弥补不足;指导老师要经常与实习生进行电话询问,对实习生遇到的困难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实习地点有经验的老教师应该成为实习生的主要指导者,时常听实习生的课,作出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实习生提高教学技能。

(四)建立合理完善的岗后评价模式。

岗后评价是对实习支教生半年教学任务的考评,是顶岗支教活动顺利进行、实习生积极进取认真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保障。合理的评价制度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因此,评价指标的制定必须坚持可以量化的标准。实习支教生的努力过程和成果反映在平时的教案和学生的成绩上,因此应该将实习生平时的教案和所教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可以考虑用下列公式作为考核实习支教生的实习成绩:

(任教科目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上学期该科目的平均分)×40%+教案成绩×20%+(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实习基地的评价+领队教师的评价)÷340%=实习成绩。(中教案成绩满分为十分,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习基地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满分各位十分。)

对考核成绩优秀者颁发优秀实习支教学生证书,师范院校要尝试探索优秀实习生在教师招聘、考核、留用方面优先考虑,对考核成绩差、顶岗支教持漠然置之或敷衍了事态度的学生要给予及时、合理、适度的处分。

参考文献:

[1]刘初生.教育实习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2.

[2]梁海波.广西高师院校开展项岗支教实习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97-99.

第3篇

【关键词】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研究;综述

随着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发展的重心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转移。针对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最缺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的现状,顶岗实习支教逐渐成为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师范生教育作为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目前师范教育呈现如下发展走向:师范教育结构日渐高层次化、教育模式日益开放化、教师职业日趋专业化、师范教育体系日渐一体化等。随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逐渐提高,高等院校的本科师范生已经成为新型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为了进一步搞好当前及以后的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我们迫切需要对以往的改革和研究进行全面回顾,以便从中获取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顶岗实习支教的含义

刘初生在《教育实习概论》中指出:“顶岗实习是指实习生到实习学校顶替那些需要到师范院校进修的老师,进行‘顶岗置换’实习。顶岗实习的特点是‘双向培训、双向受益’。”“顶岗”强调的是师范生顶替原岗位教师独立进行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全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工作;传统的教育实习一般是安排实习生跟随指导老师进行见习,熟悉教学流程,掌握常规的教学方法,但不一定有机会进行独立的教学活动。本文认为,从这两个定义,就可以清楚地将顶岗实习和传统的教育实习区分开来。

二、顶岗支教的理论支持

探讨实习支教具有怎样的理论基础,是为了对实习支教进行更深层次剖析,研究和学习以往的研究中关于实习支教的教育学基础和哲学基础。

刘茗、李春晖将教育史、教育法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顶岗实习的理论依据。五四时期,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是教育与群众生活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原理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运用,对新时期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需要多门学科的交融,其理论基础不仅包括哲学、教育学,还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然而,以往的研究尚缺乏对这些理论基础的探讨。

三、顶岗支教的实践

关于顶岗支教的实践,比较有影响的顶岗实习支教院校有以下几所,其规模较大、持续时间久、效果显著,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教育部的重视。忻州师范学院于1997年实施“411工程”,组织师范专科学生进行长达半年的顶岗支教。原西南师范大学与香港救助儿童会合作实施得“小松树计划”,组织了一些师范生到奉节县进行试点工作,为奉节这座贫困县注入了新鲜的教育血液。

自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此文件进一步推进了其他高校对顶岗实习支教的积极开展。

四、顶岗支教策略、措施及模式的研究

首先,有效的机制是实施的根本。李思殿认为,大面积实施扶贫顶岗支教,校内教育教学是基础,地方政府的理解支持是关键,安全和经费到位是保障,严格的管理指导必须贯穿始终。

其次,具体有效的措施是影响支教效果的关键。在顶岗实习支教的过程中,具体而有效的措施也是影响支教效果的关键。王玉生指出,高师院校要取得顶岗教育实习的实效,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顶岗教育实习前,要加强训练高师生的教师职业技能;2.顶岗教育实习中,要着重培养高师生的创造能力;3.顶岗教育实习后,要指导高师生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

最后,有效可行的模式是顶岗支教有序运行的保障。还有人对顶岗支教的模式做了深入研究与实践。西华师范大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实践而构建了融实习、教研、招生和就业“双向互动,四位一体”的教育实习模式,对推动高校科研工作、招生就业工作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顶岗支教存在的问题

1.顶岗实习缺少相关法律支撑,其合法性受到质疑。易连云、卜越威指出,“顶岗实习支教”存在着合法性受到质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不同级别学校中任教应具备相应的学历与资格要求。在此情况之下,延长教育教学实习时间就会涉及到师范生的全职顶岗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合法性问题。

2.对顶岗实习生学习培养存在不利影响。顶岗实习给本科生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直接冲击到本科生培养计划:一方面,顶岗实习支教的时间选择在大三阶段,参与顶岗实习支教的师范生通常还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抽调部分师范生进行顶岗实习支教,又涉及到对这些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学成本增加。

3.对实习学校的学生的冲击与影响。顶岗实习教师轮流上岗,对实习学校的学生适应性缺乏考虑,影响学习效果。实习学校的学生利益受到忽视,实习生每年走马灯似的轮换,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消极作用。

六、现有研究的不足

1.目前对顶岗实习支教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李斌强从忻州师院教育系学生顶岗支教实践出发,重点探讨了顶岗支教过程中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模式。该研究为实习支教中中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的探讨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2.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对顶岗支教的宏观分析,少有微观研究。以往的研究大部分是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对实习支教工作进行研究,缺乏对实习支教工作具体方面的深入探讨。为了改善该领域的研究,可以针对顶岗支教中所有的个体进行研究,支教的实习生、指导教师、当地教师、受援学生等都可以成为学者、工作者研究的对象。

这些不足正是研究者需要努力的方向,诸多的不足说明了研究者和改革者的任重道远。只要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实习支教研究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实习支教工作也由此会更加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初生.教育实习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2.

[2]索淑艳,张丽艳.我国顶岗支教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127-130.

[3]李思殿.扶贫顶岗支教――师范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6-38.

[4]张丽艳,索淑艳.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顶岗实习支教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13-14.

[5]戴建兵,苗培周.顶岗实习――建构主义视域下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82-86.

[6]冉亚辉,包翠秋.支教实习模式及其实践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12-14.

[7]高月春,刘茗,李春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实践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93-98.

[8]陈花,张海珠.职前教师“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社科纵横,2008(4):147-148.

[9]黄翠红,李彬,张建权.发达地区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9-132.

[10]刘茗,王鑫.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81-84.

[11]罗敏.高等师范院校推行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89-92.

[12]王永颜,徐莉.顶岗实习支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24-128.

[13]谢小琴.顶岗支教实习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2):65-67.

[14]闫建璋.顶岗支教实习――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有效路径[J].现代教育论丛,2010(3):57-61.

[15]张淑清,索淑艳.顶岗支教实习学生教学反思现状调查及对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7-10.

[16]李思殿.扶贫顶岗支教――师范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6-38.

[17]王玉兰,左继亮等.“全程基地式”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2):1-7.

[18]赵正,赵炳美,刘晓彬.“双向互动,四位一体”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10):18-20.

第4篇

关键词:顶岗支教;实践;问题;建议

在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一个最重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问题。山西忻州师范学院于1997年正式启动顶岗实习支教工程,经过11年的实践探索,该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7年5月,教育部领导表示要认真总结山西忻州师范学院的经验,全面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并认为这是师范教育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为解决师范生实习与教师职后培训难的问题探索了一个适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办法。不管顶岗实习的举措是否为师范生或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界都带来了生机和前景,我们仍要冷静地看到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2007年,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自治区教育厅决定由广西师范学院和都安县教育局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实习与师资培训试点工作。2007年十月,我校数学、中文、外语三个专业48名学生,奔赴都安县的五所乡镇中学,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顶岗支教实习活动。同时置换出实习学校相等数量相同科目的教师到我校进行培训。在自治区教育厅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首次顶岗支教实习试点工作顺利地开展并且取得了成功。至今已有5届300多师范生参与。师范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锻炼并受到实习学校的好评,但也发现了存在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和反思。

一、顶岗实习支教的内涵及意义

1.顶岗实习支教的内涵。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师范生的实践性活动影响着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师范生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提升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所谓顶岗实习是指高师院校有计划地组织高年级优秀学生到乡镇中学进行顶岗实习执教,同时置换出在职教师集中进行脱产强化培训,是提高基层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实习与支教模式。

2.顶岗实习的意义。①增强实习生的实践能力。顶岗实习支教和教育实习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在于承担的任务不同:与教育实习的师范生相比,顶岗实习支教生顶替原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周内有的多达12节课,实践性强,任务重,能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在顶岗实习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升。通过与一线教师的接触,能了解到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促进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具有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②顶岗实习支教创新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顶岗实习支教形式创新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解决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因师资紧缺而不能离岗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提高了农村基地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了农村基地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提高了基层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二、顶岗实习对比普通教育实习的实践探索

1.顶岗实习对比普通教育实习具有的几个鲜明特点。①师范生顶岗实习时间长。顶岗实习比普通实习的时间明显增长(至少三个月),这就意味着顶岗实习对师范生的耐心和恒心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实习学校一般都为贫困地区学校或农村的乡镇中小学,教学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对师范生是一种磨练和挑战。②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角色多重性。顶岗实习生在实习活动中充当着实习学生,实习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三重角色,其中实习教师这一角色对师范生尤为重要,更值得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和研究。③顶岗实习对师范生的特殊要求。普通教育实习中师范生主要扮演实习生的角色,他们在实习中尾随指导教师参与跟班听课、开展试讲以及实习上课。而顶岗实习生往往更需要自己独当一面的承担1~2个班级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要求更高,相应的任务和责任更重。④顶岗实习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有差异。于普通教育实习相比,开展顶岗实习不再是单个专业或单个班级的事,而是涉及到几个专业(一般是数学.中文.外语三个专业)的共同任务。我们通常挑选出2~3名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混合的小组并共同下到一个班级开展工作。此外,由于实习时间较长和学校地点分散,造成本校派遣专门的指导教师跟队实习的管理模式很难实施,这就更多地要求师范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和具备较强地自主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的解决实习期间的教学、生活和沟通等问题。

2.顶岗实习比普通是实习更具重要意义的两个主要方面。①顶岗实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顶岗实习师范生为实习学校校园面貌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从反馈信息得知,师范生特有的青春活力和敢想敢担当的工作作风给学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欣喜的是这种影响是长久的。正如国内不少教育家的评价:顶岗实习是农村教育的“及时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②顶岗实习工作使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获得极大提升。顶岗实习支教是一种新的教育实习形式,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在其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是顶岗实习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师范生能初步体会到教师职业的辛苦以及要承担的责任。实习期间,师范生学会了如何与中学生沟通,如何调控课堂,如何在新的环境里与人相处,如何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们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方面有了新的体会,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三、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实情的了解和踏实工作的态度。顶岗实习生都是学校精选出来的佼佼者,积累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他们怀着饱满的热情来到基层学校支教,很容易产生“夜郎自大”和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做法。有些实习生们会自以为来自城市高等学府,与生俱来的时尚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育模式对付农村学校的教学工作应该“顺手拈来”。也有同学认为来这里支教就是为了改变教育落后的面貌,所以一味追求各式的教育模式创新,而忽视了对当地教育实情、学情的了解,进入了“眼高手低”缺乏脚踏实地工作态度的误区。

2.缺乏开展教学反思环节的训练。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于缺乏经验,不少实习生都没有意识到反思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普遍认为只要上了讲台,开讲授课,自身的教学水平自然就能得到提高。因此,很少去思考如何开展必要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知识量不足及知识面狭窄。在当下科技发达、信息畅通的时代,眼界开阔,兴趣广泛及思想活跃是每个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固有的特质。但在与实习学校的师生接触后,很多实习生自身知识量不足和知识面狭窄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这反映出我们的学生日常不太注重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多元性的学习研修。实践也进一步告诫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业务,而且还需具备相对丰厚的知识面,否则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和理想的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四、对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当地基础教育实情的了解。在实习期间要加强对当今基层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情的深入了解。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方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一般而言,当今的学生都肩负着小升初和初升高的升学压力,所以要结合实际地将素质教育和升学的务实现状相结合,既要努力提高学科成绩,又要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2.加强教学反思的训练。师范生需逐步提高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的能力,注意对自身知识、教学行为、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和改进;还要从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反思。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反思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这项制度的落实。

3.注重知识量的储备和处理好知识“渊”与“博”的关系。陶行知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如果安于现状,不善于学习和对旧知识结构的改良与更新,很可能会造成思想的逐渐僵化,思维的逐步愚钝,工作的机械与麻木。学生的学习既要有广泛性的“渊”,又要有专业性的“博”,具备广泛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兴趣爱好的教师是赢得学生青睐和爱戴的前提,是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顺利开展教书育人的基本保证,也是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可靠保证。

虽然顶岗实习模式本身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我们不断完善,但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育实习模式仍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制度的成功探索。顶岗实习在深化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提升、帮助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已经收到了较好成效。只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顶岗实习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提高师范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就能使顶岗实习工程更趋于完善和健全,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梁海波.广西高师院校开展顶岗支教实习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2]李萌.付超.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支教期间师生关系特点[J].学周刊,2011,(34).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暑期支教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3-014-04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完成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可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政策的相对不完善性,使得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于是缓解这种不平衡性的“支教”活动应时而生。近年来,大学生支教活动得到迅速发展,参加支教活动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发展,支教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如何解决大学生支教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大学生支教的总体效果,成为当前大学生支教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支教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对大学毕业生到西部支教、师范生实习支教等问题的研究上,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支教的意义、大学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在大学生支教意义方面,大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页可以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颜凯、卢向阳在《大学生支教活动夯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高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2]在大学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学者认为大学生支教团体缺乏必要教学技能和知识、资金短缺和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崔卫华、刘启霞在《The Disadvantages of College Students as Volunteers to Support Education in Poor Rural Areas on Summer Vacation》一文中指出,大学生支教形式主义严重;不利于教学客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教学客体掌握知识;增加了教学主客体、当地学校的经济负担。[3]在解决大学生支教问题对策方面,有学者认为解决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对支教活动的认识、建立激励措施、加强对支教活动的宣传等方面。王梦奇、柯文娣在《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对口支教温江区镇子试验学校》一文中指出,解决大学生支教存在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对支教的认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组织者应制定完整教学计划,提高支教质量;端正支教态度,建立更为合理的激励措施;重视支教细节,积累前辈经验。[4]

通过对以往关于大学生支教文献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学者对大学生支教的意义、大学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做了比较透彻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关于大学生支教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大部分学者选择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支教活动进行研究,而很少运用定量分析。其次,很少有学者对产生支教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等。

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得出大学生团体暑期支教的困境所在,找出困境产生的影响,最后结合相关理论和自身经历,找出解决大学生暑期支教困境的方法,为以后暑期支教团队提供借鉴和经验。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调查方法以问卷法为主,文献法、访谈法为辅。笔者根据相关假设,设计出关于大学生暑期支教的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同学将问卷发放出去。笔者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100份,其中无效问卷18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82%,符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通过运用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比例严重失调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师范生只有7位,占总数的8.5%,而非师范生为75位,占总数的91.5%。表明,参加暑期支教的师范生与非师范生比例严重失调。首先,大部分非师范生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教学实践,他们很难把握课堂教学以及学生们的心理活动规律,结果造成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更坏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的支教队员不能和受教地学生保持适当的关系。为了能够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经常会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们面前,结果造成过分“亲密”,最终影响课堂纪律。调查结果显示,70.7%的非师范生认为自己的教学课堂有点乱。其次,受到资金、地理位置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参加暑期支教的大学生没有经过相关教学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8%的学生接受过培训,72%的人都没有接受过培训。而80.5%学生支教成员认为专门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暑期课程设置存在偏失

调查结果显示,暑假支教期间,有47.5%的学生教授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有52.5%的人教授兴趣课程和一些辅导课程。在暑期那里类课程讲授多一点好这一问题中,有74%的学生认为应该多教授兴趣课程和一些辅导课程。在中国,暑假一般被安排在七月和八月两个月份,据有关数据显示,这两个月期间的平均气温在20℃―30℃,在这样的气温下,学生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因此以放假的方式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受教地学生参加暑期支教活动已经侵占了一定得休息时间,如果再让他们学习学期中所教授的课程,那将可能得不偿失。

(三)参与支教次数少、时间短

支教时间问题主要包括支教次数问题和支教时间长度问题。

1.个人支教次数较少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9.8%的同学在参加一次暑期支教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参加。只有17.1%的学生参加过三次或者三次以上暑期支教。这样就造成受教地学生要不停的适应新的支教队员,以及他们的教课方式。同时也给支教经验的交流与传递造成障碍。“大学生志愿者支教人员的不固定和流动性问题,会造成大学生支教没有系统性,支教内容没有连续性和持续性,使大学生支教难以对学生产生稳定的持续的影响”。[5]

2.支教时间长度相对较短

调查结果显示,支教时间长度为一个月或者一个月以上的学生占43.9%,支教时间在一个月以下的学生就占总数的56.1%。而82.9%的学生认为,暑期支教时间应该在一个月或者一个月以上。暑期支教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支教的效果。“如果一次支教的活动周期就只有支教的那几天的话,那么短期支教的影响就要小得多了,对于当地的孩子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6]支教成员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支教,对当地环境要适应一段时间的,如果暑期支教时间过短,当支教学生刚适应那里的环境,调整到最佳状态,这时支教活动已接近尾声,势必会影响支教活动的整体效果。

(四)支教团队经费短缺

由于暑期支教的短期性,大部分暑期支教团体都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周围的一些同学组织起来,或者通过互联网临时组成的支教团队,这两者占总数的73.2%。而正式的由学校或政府组织的暑期支教团队非常少,仅占总数的26.8%。这样,经费问题就成为暑期支教团队的又一重要问题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有37.8%支教团队的经费是由队员自主承担,由大学生所在学校承担大部分的占总数的35.4%。由于受时间、经历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中国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大部分还是由家长提供,很少有学生靠自己打工赚钱维生。大学生做暑期支教活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不能把做有意义事情的负担加在父母身上。

(五)沟通存在障碍

沟通问题是暑期支教团队活动过程中的一大问题,主要包括支教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支教成员与受教地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以及支教团队之间的沟通问题。

1.支教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

支教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往届支教成员与下一届支教成员的交流不通畅。调查结果显示,17.1%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完全没有向他们讲解受教地的情况,也没有向他们传授支教经验和感想,67.1%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只向他们讲解了一些,但是不全面。仅有15.9%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向他们讲解的很清楚。其次,支教成员总结不及时、不全面。调查结果现显示,46.3%的支教队员做了比较详细的总结,52.4%的支教队员只做了简单的总结,并且没有形成文字资料给与保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届成员对受教地的了解以及支教经验的借鉴和吸收。再次,支教过程中的沟通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虽然参加暑期支教的成员在去支教地之前做过一些教案,但是由于很难把握受教地学生的特点、水平和需要,这些教案可能不适合受教地学生的需要。而在访谈中发现,有一些支教团队的成员在支教过程中很少有课程方面的交流,只是各自关注自己所教的课程,而很少和其他成员交流。

2.支教成员与受教地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支教成员与受教地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0.2%的支教成员和受教地教师有沟通,而59.8%的支教成员都没有或者很少。不言而喻,受教地教师是最了解他自己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的,如果支教成员能够和受教地教师支教有很好的交流,那将非常有利于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提高支教活动的效率。同时,受教地的教师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供支教成员学习借鉴,这将非常有利于支教成员的成长。

在支教成员与受教地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上,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6.9%的成员一直和受教地的学生保持联系,而53.1%的成员只在支教完成之后初期与受教地学生有联系,而之后就不再联系了。这样可能会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访谈中发现,有一些大学生在暑期支教的时候向学生许诺将回来看他们或者带他们出去玩,结果却不了了之,这可能会给孩子们的童年造成一定的创伤。

3.支教团队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支教团队之间的沟通方面,大学各高校之间,高校中各院系之间支教队伍沟通交流较少,没有形成合作共建的局面。[7]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支教团队是“各自为战”,和其他的支教团队之间少有联系。因此,就造成了当今社会对暑期支教团队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很少得到学校、企业给与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这对于支教团队的后期发展与壮大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策思考

(一)大学生层面

1.科学安排暑期支教成员和时间

在科学安排暑期支教成员方面,第一、要做好的是成员招募工作;第二、合理分配暑期支教成员。

(1)要做好的是成员招募工作。可以说,支教成员的质量,决定着支教活动的成败。笔者认为,在招募暑期支教成员的时候,需要注意三点。首先,志愿者招募工作应以提前开始为好。暑期支教工作最好在大学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进行,在三月能够确定招聘名单,然后开始培训、备课等工作。因为时间越充足,暑期支教准备工作可能就做得越完善。其次,尽量使男女生比例保持平衡。男生胆大,女生细心,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同时男生对于女生来讲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男女生保持恰当的比例,有利于暑期支教的安全开展;最后,支教团队里最好有师范生。师范生比较全面地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具有相关的教学经验,他们可以为其他非师范生做相应指导和示范,提高支教前的备课效果。

(2)合理分配支教成员。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支教成员只做过一次支教活动,做过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只占少数。一方面,这会影响支教经验向下一届的传承;另一方面,受教地的学生必须一次次的适应新的面孔和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支教团队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尽量招募那些愿意参加两届或者两届以上的成员。下一届的支教活动可以由一半往届成员和一半新招募的成员组成,由往届成员带领新成员,这样可以相对减少支教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2.合理安排暑期支教课程

暑期本应该是学生休息、放松的时候,如果在暑期还让学生上大量的基础课程,那就有悖于国家目前大力提倡实施的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暑期支教活动以兴趣课程为主,有针对性的进行基础课程教学。首先,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受教地的学生一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事物,大学生的到来可以为他们带来新鲜的知识与课程。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过音乐、美术、体育等兴趣课程,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将这些课程教授于他们,同时也可以向他们传授一些环保、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养成良好习惯。“大学生支教一般会选择偏远落后的农村、山区,那里教育资源匮乏,最要害的是师资力量弱,学生平日接触的是‘应试教育’,大学生下乡把音、体、美、史等‘副科’带到山区,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同时还有社会上的潮流知识,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那里孩子们的落伍距离。不但有利于推进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及早发现一些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赋,给予培养,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是有益的。”[8]其次,支教成员可以根据受教地的实际情况,教授基础课程。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英语教师,几乎一个月从镇上请一位英语老师来为学生们上课,并且还要给很高的报酬。支教大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情况,适当的安排英语课程,弥补孩子们在英语方面的缺失。

3.加强团队内外沟通与合作

(1)加强团队内部沟通与合作

沟通,在一个团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团队内部沟通工作,关乎着团队的质量和未来。“事实上,正式支教之前的培训以及经验交流能够使志愿者了解到他们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做好一些必要的物资和心理准备,并且新老志愿者的交流往往可以帮助志愿者对于即将支教地点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为他们日后迅速的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这个环节对于一次成功的短期支教活动来说是不可缺少的”。[9]首先,支教成员在支教中和支教完成后,一定要做详细的总结。一方面有利于自己对工作的反思和改进;另一方面,他们的这些总结有利于下一届的成员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支教工作的质量。其次,往届支教成员一定要和新一届成员有充分的交流,向他们介绍受教地的基本情况、学生们的特点和需要、自己在支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认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最后,往届支教团队可以选择暑期表现相当优秀的成员,为新一届的支教成员做相关支教培训。

(2)加强团队与受教地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大学生在开展暑期支教之前,对受教地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是有效地开展暑期支教活动的关键一步。因此,大学生支教团队在暑期到来之前,要和受教地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详细了解受教地以及受教地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向团队成员传达清楚。这样,支教团队才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并根据受教地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暑期支教的效果。

(3)加强团队之间沟通与合作

现在的暑期支教团队,一般都是各自为战,很少和其他支教团队之间有交流和沟通。一方面,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支教效应,使得暑期支教的社会认同度相对较低,也很少有社会组织给予资金或者物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团队之间的经验和教训无法相互借鉴和吸收,无法很好的完善支教活动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支教团队可以很快的在网络上联系到支教团队,他们可以组成一起,利用规模效应去寻求赞助和支持,同时也可以进行经验交流,“互通有无”。

(二)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主要包括大学生所在学校和受教地学校。

1.高校应建立暑期支教基地,并给与资金支持

一个好的志愿服务项目要能真正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切合大学生志愿者的需要,取得效益最大化,这不光靠打学生自身的努力,还要依托学校的支持[10]。高校是由国家出资开办的公益性政府组织,他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服务。大学生参加暑期支教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还可以提高大学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拿出最大的诚意来帮助大学生支教团队。

(1)建立暑期支教基地

为了弥补暑期支教时间短、支教效果不明显的不足,大学生所在学校或院系可以与受教地学校联合建立暑期支教基地,通过暑期支教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来弥补暑期支教时简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使支教团队更有组织性,支教活动更有系统性;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支教团队的影响力,为以后支教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社会实践要真正做到长期有效、双方受益,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那种一年换一个地方的形式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11]”

(2)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资金支持

资金问题是大学生支教组织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保障,支教活动很有可能无法继续下去。调查过程中发现,支教团队在暑期支教过程中的开销,大部分都在一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对于高校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尚未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由于大部分支教团队的分散性和自发组织性,很少有高校设立暑期支教专项资金,这就为暑期支教的延续性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笔者认为,为了保证暑期支教活动的有效进行,高校应该设立暑期支教专项资金,由专门人员来监督发放。给与那些计划完整、可行的暑期支教团队以充足的资金保障。

第6篇

一、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下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的角色定位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取决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期待与要求。[2]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等,对教育实习能否取得良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是:实习期限一般为8至10周,相对集中在若干所定点学校实习,由本专业指导教师跟班指导。指导教师的任务包括:对实习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实习学校沟通,协调分配实习生实习任务;做好实习生教学、生活方面的协调工作、实习成绩评定等。不同的高师院校对指导教师规定的任务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指导教师都承担着协调者、管理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这四种角色。由于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指导教师认定标准的模糊性,选派机制的不规范及对指导教师评价的虚化,使得高师院校很难建立起一支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因而在实践中指导教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角色期待,从而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

二、顶岗实习支教教育实习模式下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1.全面的指导者

高师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对实习整个过程进行的指导,可分为实习前的指导、实习中的指导和巡回指导。

实习前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实习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包括:①思想准备。引导实习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充分认识实习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②心理准备。教育引导学生做好在艰苦条件下圆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心理准备,端正思想,迎接挑战,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③教育准备。可采用指导实习生集体备课、听课、试讲、辅导、课后总结等方式,强化实习生的专业基本功,锻炼和提高教学技能。④物质准备。制订合理的开支计划,根据开列的用品清单进行准备。

在实习学校的指导,其工作重心应有所调整,主要有:①检查实习生课堂教学的情况,对后进生要重点关注,针对其缺点进行专门训练,对其试讲和初登讲台全过程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听课和评课,使实习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找到差距,及时弥补不足,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教学技能。②引导实习生结合顶岗实习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教育研究,撰写实习日记,记录下实习期间的感受和收获,为撰写教育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积累材料;提倡和鼓励实习生发挥学科优势,为当地学校和百姓提供咨询和服务;督促实习生全面完成实习任务。③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任务之一,这往往是实习生最薄弱的环节。指导教师应从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管理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加强与实习学校原班主任的交流和沟通,使实习生尽快融入到当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中。当然,指导教师还要为实习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

2.民主的管理者

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制订出详实的实习计划与严密的组织框架,帮助实习生提高对制度和责任意义的认识,自觉履行职责,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教育实习,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指导教师的管理职责包括:选择那些责任心强、善于与人合作、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实习生担任实习小组长,协助指导教师做好组织工作;检查并督促实习生遵守教学常规,做好各种教育实习材料准备、整理建档等工作;保持与实习生的联络沟通,协助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在顶岗实习学生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要经常到实习学校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实习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及时向顶岗实习指导小组通报,并认真填写工作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违反纪律或犯有其他错误时,指导教师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指导教师有权及时处理直至停止其实习,并向院系报告。

3.积极主动的协调者

顶岗实习支教涉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和中小学三方的合作,实习小队也是各专业的组合。因此,顶岗支教实习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发挥“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优势。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就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

指导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实习学校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实习生的科任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人选或顶岗的职位,为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经常与实习学校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交流,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作、落实和完成实习任务,为实习生的教育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各指导教师之间也要互相配合,更好地了解实习小组的学生;有效地协商、协调好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定;指导教师在实习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加强和维护各方的良好合作关系。

4.自评与他评的双重评价者

传统教育实习模式下指导教师的评价职责,是在实习结束时对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整体水平给予评价和鉴定,是单向的、终结性的评价。教师是评价者或评价者之一,而在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下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者角色发生了变化。

首先,指导教师与原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之间,应该就指导和评价等问题通过互相交流、合作达成共识,把顶岗实习支教看成是一个包括了实习前期、实习中期延伸到实习后期的完整的过程,既要对实习生教学效果进行诊断,也要对其从教能力、教学素质、组织管理能力等潜能加以分析,重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的态度、表现等,随时对实习生做出评价,提供评估结果,以便实习生尽快发现问题,及时弥补缺陷。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扮演的是自评与他评的双重角色[3],让实习生和指导教师都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诊断、评价和反思,为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现实依据。

其次,指导教师不应只是唯一的评价者,实习生也可以进行自我的评价,在师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增加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保证了实习评估的客观、公正和真实。

5.心理疏导者

指导教师心理疏导者的角色贯穿于实习的整个过程。在实习动员阶段,学生有高涨的热情,但对教师生活缺少切身体验,盲目乐观或缺乏信心,指导教师要引导实习生了解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明确对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认识,尽快适应实习学校的环境。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工作安排和自身心态的变化、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也可能会产生诸多矛盾和困惑,导致一些紧张和焦虑的心理问题。指导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单独辅导或者提供咨询的方式,积极融入到实习生的集体氛围之中,善于体谅并引导实习生分析面临的客观形势和主观焦虑,从中协调,化解矛盾,培养实习生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与实习学校配合,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学生实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协调人际关系,调整心态,走向成熟。

指导教师在指导顶岗实习支教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关系,而是具有相互重叠的关联性,[4]对高师院校和实习学校也会产生相当程度的交互影响。随着教育实习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指导教师只有适时地调整和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才能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实习的指导任务。

参考文献:

[1]易连云,卜越威.探索与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胡明宝,蒋艳柏.教师角色理论与师范大学生的社会化[J].现代大学教育,2001,(2).

[3]李伟.行动研究与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角色再定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第7篇

关键词:支教活动 积极影响 实践地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01-02

1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概况

1997年,《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下发后,“三下乡”便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序幕。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可以是单人形式,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一般小组形式才更加有利用实践活动的展开和取得成功。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在“三下乡”活动中,如何更好的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学知识,既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好,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是一个理应得到重视的问题。目前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乡”更侧重于文化方面,基本上以支教活动为主。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赠送图书报刊。

一般农村小学所在地尤其是贫困的山区的小学,缺乏获得书籍的途径。孩子们很少接触甚至接触不到课外书。大学生去支教的同时,带去很多通过募捐等形式获得的多类图书、杂志、报刊等,让孩子们有机会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成长中的遗憾。

(2)丰富授课内容。

大学生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开展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有趣的课程,如诗歌、书法、美术、折纸等,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还借此机会向孩子们讲授《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受到了孩子们的广泛欢迎。

(3)拓展交流时空。

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大学生不仅仅是孩子们课堂上的小老师,也是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在课外,他们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谈心,为孩子们解除生活和学习中的烦恼。此外,支教队员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孩子们的家长进行交流,与当地的老师进行沟通,做孩子们与家长、老师间的桥梁和纽带,拓展彼此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利用这种形式为孩子们的生活添加丰富多彩的元素。

(4)有针对性地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语言文字应用不规范、教学方法落后等影响教学的问题。大学生受教育水平较高,特别是部分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

2 “三下乡”支教活动对当地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开展,为实践地区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学生、师资和学生家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1 对农村学生的影响

(1)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掌握许多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知识面、视野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大学生通过课堂内的教授讲解,课堂外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帮助农村孩子学到更多课内外的知识,对外部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和更加清晰的认识,提高认知能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2)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大学生对于农村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大学生有着丰富的知识,多年积累和总结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丰富的学习经验,具有时代特色的见解观念等等。有利于改善农村学生思想保守,学习方法落后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注重方法的传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1],并且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尤其是外语和普通话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其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自信心。

(3)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的到来,为贫困农村的学生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和希望,再加上未成年学生的崇拜、模仿心理较强,大学生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他们的一举一动或多或少地都会影响着学生,比如,大学生的穿着、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等[2]。此外,一般大学生个人素质都比较高,而且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使孩子们也能够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打消辍学的念头,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2.2 对农村师资的影响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对于当地师资队伍的影响体现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师资紧缺的状况,同时也让当地教师真正接收到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在思想、教育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农村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实践方面比没有太多甚至完全没有教学经历的大学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农村教师长期处在落后封闭的山区,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队,本身受现代文化、现代教育影响较深。他们有着先进的文化知识,懂得更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他们的到来能让农村教师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和现代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从思想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教师的思想,从而扩大了农村教师的知识面,这样更有利于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教育方向上的调整。同时,大学生也掌握着一定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这也能为农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对于其改变自身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为农村教育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2.3 对农村家长的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也影响到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想在教育学习上给予孩子帮助,可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部分家长,尤其是在封闭落后的贫困山区,仍然固守着“女孩读书无用”甚至完全的“读书无用”的陈旧观念。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都会对农村学生家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生掌握着先进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在与农村学生家长的接触交往中,向他们宣传现代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着他们陈旧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读书对于孩子成长成才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大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及所学的知识,将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学生家长交流。会对农村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给予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从而为农村学生的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3 扬长避短,完善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

3.1 延长支教时间,避免形式主义

大学生开展“三下乡”支教活动,主要在暑假期间,周期一般是一周左右,由于时间很短,缺乏连续性,当地学生刚刚与老师熟悉,适应他们的教学方式,支教活动就结束了。一方面,难以带给孩子们系统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起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地学生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反而可能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要适当地延长支教时间,尽可能地做到系统、连续、有效,避免走形式,走过场,真正沉下来,为当地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3.2 合理确定授课内容,改变授课形式

大部分支教大学生尤其是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从未有过教学经验,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他们利用假期时间满怀热情、不怕辛苦地去贫困山区支教,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教学内容未必是当地孩子们所需要的,教学方式也未必是当地的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备课准备不足或重点偏离,往往会造成课堂效果难以发挥等现象。此外,有时由于之前的沟通工作做得不到位,支教大学生的到来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当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使支教活动“事倍功半”。因此,在开展“三下乡”支教活动之前,精心做好计划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支教学生组织岗前培训,例如提前熟悉当地教材进行教师角色演练,提前进行实地考察等,使他们提前对当地各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与当地的学校和老师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合理开发更加适合、难度适宜、符合当地学生需求的课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3.3 端正支教态度,做到善始善终

支教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存在经验不够丰富、能力有限、知识不够充足等问题,也有部分学生对支教的认识不足,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缺乏毅力和耐心,不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善始善终,这会给学生的学习等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支教的大学生首先要对支教活动有一个充分正确的认识,端正态度,发扬勤劳朴实、艰苦肯干的优良作风,做到有毅力、有激情、能坚持,在支教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把支教作为一个教学相长的平台,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同时,多与其他支教人员沟通联系,学习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认真地做好支教工作,为当地孩子带来切实有用的东西,真正对他们有所帮助,使得支教活动能够善始善终,此外,也要注意对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反馈带动今后更好的支教实践。

总之,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对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起到很多积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实践地区的认可与接纳。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更大的支持,高等院校也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各方密切协作,共同努力,争取使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对于农业地区的教育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逐步缓解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政府组织支教;非政府组织支教;激励

一、支教的内涵及模式

支教,是一种支援落后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义务活动。它以提供师资为主要手段。随着支教行动不断发展,已经形成政府组织的志愿服务模式、非政府组织民间支教模式、上级政府直补模式、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等不同的形式。

二、支教的目的分析

(一)教育公平理论视角下――支教促进教育公平

人类社会崇高的理想之一是追求社会公平,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解放全人类思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期望实现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教育公平属于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教育公平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机会均等”,具体而言,就是在普及和扩大教育过程中,保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人群均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对于义务教育而言,教育公平是指适龄儿童、少年游平等的入学机会,在教育过程中享受相同质量(相同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经费资源等)的教育。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所处的地区不同:城市和农村学生、东部和西部地区学生;所属民族不同: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所属性别差异:男女差异;所属阶层不同:富裕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学生享受着完全不同的质量的教育。因而,支教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二)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支教积聚人力资本

舒尔茨指出:人的未来并非是由空间、矿产和土地所决定的,而是由人类的知识发展决定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

1. 所有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人力资本理论

2. 在经济增长贡献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

3. 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资本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问题视为教育投资问题。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

4. 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由上述分析可知人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而通过支教,输送优秀毕业生到教师资源匮乏的地方,毕业生本身就作为人力资源被优化配置到需求实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能对将来的人力资源的储备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管理理论视角下――支教缓解严峻就业压力

2014年全国高效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又增加了28万,创下了历史新高。全国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支教项目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为大学生充分就业提供一个崭新的途径。

三、支教项目开展对支教老师的具体激励方式

本文主要比较两种模式下(政府组织的支教模式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教模式)的具体激励方式,并选取了两种模式下的具体代表:“三支一扶”和“美丽中国”。“三支一扶”即由政府发起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三项扶贫工作的项目,本文主要对比的是“三支一扶”里的支教。而“美丽中国”则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招聘美国和中国优秀毕业生到云南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笔者曾作为2011届至2013届一名支教项目老师,到云南临沧云县晓街乡晓街中学完成了长达两年的支教工作。

支教目的更好实现关的关键在于优质人力资源输入。然而因为支教地条件艰苦,有最低服务时间限制、家人不理解等因素,很多原本想去支教奉献的人没有勇气下定决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政府组织下的支教行动还是非政府组织下的支教行动,组织方都想办法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毕业生投入到支教行动中。

(一)具体而言,政府组织的“三扶一支”中支教人员享受主要待遇

第一,工龄计算、办理户口、档案关系、党团关系。志愿者服务期间,计算工龄。户口由各省市区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或转回生源地,档案原则上统一转至服务地的县级人事部门;志愿者服务期间,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位;并可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和单位需求,担任一定的职务。最高可到管理岗的学校副校长职位。

第二,享受工作生活补贴和社会保险。志愿者服务期间,国家都提供一定的工作生活补贴,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国家提供各种社会保险;服务单位提供免费住宿条件,并免费提供部分基本生活用品。具体而言,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生活补贴标准参照本地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和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水平执行。

第三,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到西部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履行3年服务期限的志愿者,其上学期间的学费、助学贷款由国家补偿和代偿。

第四,续聘或留任。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和单位实际,选择续聘或留任。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要补充人员时,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志愿者。

第五,考研加分。志愿者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3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成绩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每年的12月份,在研究生初试前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各牵头单位都要统计符合享受加分政策条件的志愿者名单,报教育部备案,并面向全社会公布。参加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学历为高职(高专)的志愿者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可以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升本。学历为本科且特别优秀的可以免试攻读教育硕士。

第六,定向考录公务员。志愿者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在报考国家或各省市区公务员时,纳入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范围;同等享受各省市区以上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优惠政策;享受定向招考等优惠政策(取消加分政策)。例如,在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中,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志愿者既可报考定向考录的职位,也可报考其他职位;在2011年度山东省公务员招考中,各市安排录用计划总数的15%的岗位,用于定向招考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志愿者。

第七,免费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创业指导等公共服务。选择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的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可以享受人才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免费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创业指导等公共服务。

(二)非政府组织“美丽中国”支教人员享受的主要待遇:

第一,享受生活补贴和普通保险。2013年前的支教人员,每年均享受14个月的补贴,每个月2000计。2014年起,每月提高300。“美丽中国”为每一个支教人员购买了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关于医疗保险必须到县以上的医院就医才能得到报销。

第二,相关职业培训。每年的新项目老师会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末参加Summer institute。即入职前的长达一个多月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的高强度培训。在送项目老师到学校后,美丽中国每个月会组织所有支教老师在特定周末参加PDC(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ference),会议主要的开展形式包括:小组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开讲座,邀请当地老师分享教学经验等等方式。另外还会在年中和年末开长达3-5天的PDC会议,与月PDC会议不同之处在于,年中和年末PDC开会期间更长,会有对新学期的工作的计划和对过去学期工作的总结,活动更加丰富。对于PDC,我的同事以及我都认为: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发展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可以享受同事相聚的美好。(因为每一届的200个老师,会以四个人为单位,一般是两个中国人两个每个人,分派到不同的学校)。除此之外,每个项目老师会有一个专门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帮助解决项目老师到校后的生活及教学上面临的问题。具体而言,每个项目老师必须每个周到项目学校听评课,并通过各种途径手段帮助项目老师克服困难。

第三,美国名校通道。申请美国研究生,接受院校除了你的学业成绩和英语成绩外,更看中的是你的志愿者经历。每一届美国项目老师中的90%以上,均在结束两年支教生活后,选择继续研究生学习。通过“美丽中国”两年支教经历,几乎所有人都能申请上美国排名前20的高校。而对于中国支教老师,如果家里有条件支付高昂的学费,并且本人通过相关外语考试,通过“美丽中国”的推荐信,也可以申请美国排名前50的高校。当然,这也得益于美丽中国招聘的支教老师本科至少是重点大学。“美丽中国”组织内部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申请国外高校时相关资料的修改和审核以及推荐信撰写等工作,帮助项目老师顺利拿到录取通知。这一点职能和国内各种需交付高昂培训费的培训中介机构类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美丽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国际支教组织,有得天独厚的美国本土人力资源,他们更清楚如何很本土化地让自己的申请通过。

第四,后期职业发展。美丽中国有一个部门“alumni impact”,主要负责项目成员后期职业发展。部门有很多知名企业、教育行业、投资银行等领域的合作伙伴。部门在替教师修改好简历之后,可以直接发送邮件给招聘方的HR,这样支教老师不用经过简历筛选就可以直接进行面试。当然,也有很多暑期实习岗位提供。中国项目老师50%以上实习或者工作都是通过这个渠道获得。因为深处偏远乡村,无法和外界直接联系。

四、支教目的实现最大化

上述支教项目开展对支教老师具体激励方式做了比较分析,主要原因在于通过改进激励方式吸引更多优秀老师,从而实现支教目的最大化。

(一)一线支教前的合作培训、双语课程

师范类学生用四年的时间学习掌握如何开展教学,而大多数支教老师没有任何师范背景,在投身两年至三年不等的教学工作前,一般都没有较为专业的培训。尤其政府组织的支教组织,一般上岗前培训时间不足5天。相比而言,非政府组织下的支教组织的上岗前职业培训的时间更长些。如:美丽中国针对新一届项目老师开展的为期一个多月高强度的培训。教学能力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因而,为了让每一个支教老师拥有专业的教学能力,就应该有更专业的上岗前职业培训。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教组织可以合作培训。利用暑期一个月时间,集中支教老师在一个地点,请北京师范大学或者首都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学校的教授讲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因为各个组织的所处地域以及理念等等有所差异,在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后,可以各自解散开展各自的培训。针对如美丽中国这样的国际支教组织,培训方就应该组织开双语课。支教教师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自愿参选不同的课程。这样既满足美国支教老师也满足中国支教老师对第二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开设双语课,这样的激励方式不失为吸引更多毕业生加入到支教行列的有效方式。

(二)在完成支教活动后,颁发教师资格证

无论是政府组织下的支教组织还是非政府组织下的支教组织,在完成一定期限的教学任务后,如果没有经过国家或省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将无法获取教师资格证。我认为经过专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培训,再有两到三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国家应该给每一个支教老师颁发领取教师资格证。支教老师在完成2到3年的支教活动后,又和应届毕业生一样面对严峻就业压力。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给支教老师再就业提供了资格优势,对支教老师后期安置提供了实质的保证。

(三)政策上的有利保障

首先,应该给非政府组织下的支教人员予以考研加分,定向录用公务员,助学贷款代偿的政策保障,在办理户口,档案关系、党团关系、工龄计算等方面的,也可以参照政府组织下的支教项目。

其次,严格落实支教人员享受的政策福利。根据互联网的相关调查,尽管国家明确政策规定志愿者在就业时享受应届毕业生的待遇,但是实际把其当作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不到三分之一。按照国家政策相关规定其工作经验计入工龄,会增加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因而只有不到8%的单位计算志愿者的工龄。所以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再好,但实际政策实施过程中,志愿者的权利是得不到有效保障的。

再次,扩宽优惠政策。针对考研加分的,必须要服务期满2年考核合格,3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时加10分。志愿者因为志愿服务,无暇学习研究入学考试,因而加10分还是太少。因而应该将初试加分提高到20,同时,取消单科受限的规定。

(四)提高待遇、表彰先进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激励机制中是最主要的两种激励手段。国家应该提高支教志愿者的物质补贴,每个月发放和当地老师差不多的工资。同时也要在年终给予表现优秀的志愿者予以表彰奖励。

参考文献

[1] 刘晓宇.“西部支教行动”的践行与思考――基于内蒙古准格尔旗“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参与观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 袁贵仁.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教育重大理论成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 中国高校毕业生增长趋势分析[EB/OL].http:///html/c/2014gxbys/,2014-06-18.

第9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地方性院校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社会环境,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阶段包括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目标确立、实施策略及评估修正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专门的教学和指导服务,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优势,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确定奋斗目标,合理地选择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方向;二是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根据社会需求信号和自身条件努力学习,引导大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做好就业定位和就业准备,并付诸行动;三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能够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建立科学的择业观,使个体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二、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职业价值模糊,自我定位不清

一是对自己适应的职业没有正确预计,不能结合就业形势的实际、个人特征来确定职业目标;二是对职业路径、职业机会认识不足。有些学生为了增加工作经验,选择做家教、促销员;有些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等,但这些路径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使得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二)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忽视长远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2],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职业选择本身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选择符合自己工作的一个过程,职业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选择好了职业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有的学生对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缺乏长远的规划,“跳蚤族”在年轻一代大学毕业生中开始呈现增多的趋势。

(三)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过于看重眼前利益

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加大,许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许多学生盲目考证或参加培训。一些大学毕业生将眼前的薪金待遇问题等当做优先考虑的因素,并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排在首位。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匹配性、前瞻性

1.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职业评估

要做好职业规划的启蒙教育,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使大学生及早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倾向,有的放矢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地方性院校可引进专业的职业测评软件,学生登录网站可以直接进行测试,教师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评估: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优势、不足,增强规划的匹配性和可行性。

2.建设职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加强咨询力度

建立一支数量稳定、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地方性院校可充分挖掘校内现有师资资源,制定教育、培养和训练规划,分批次,分梯队建设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选派优秀课程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规划师和全球职业规划师的培训。邀请专业的职业测评公司为教师作课程培训。同时,积极通过外聘地方上的优秀人力资源经理为“就业创业导师”,从企业、市场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面试技巧等全方面指导,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职业规划中心可建立咨询室,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解除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及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疑虑和困惑。除个别咨询外,还可以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咨询,真正使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普遍指导与分类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在教学和专业实践中渗透职业观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学科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基础性和根源性的素质,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但由于目前学生的升学指导教育还不完善,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盲目性较大,入学后缺乏对该专业领域就业需求情况的了解,以及自身对该专业领域工作适应性的评估。

地方性院校由于受地域限制,就业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期间,应注重职业观教育,在教学中融入职业理念,在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不断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实践力度,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有计划、分批进入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阶段性、体验性

1.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一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两方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性地开设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职业体验[3]等内容的课程学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

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高校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掌握探索自我、探索职业以及规划职业生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其在职业生涯道路上不断进行有效的发展决策,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体验,以体验性教学目标为主,以结构性目标为辅,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和访谈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2.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素质拓展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这些品质和能力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用人素质。

地方性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适应与提高,增强学生的职业心理适应能力。如湖州师范学院女生比例约占70%左右,因此提高女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尤为关键。学校与素质拓展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拓展。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自觉调整心理对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激发个人潜能,重新定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三)积极拓展实践平台,建立规范性、长效性

1.开展社会实践,创建与社会接触的载体

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载体。地方性院校由于受地域的局限,与省会的同类院校相比,知名度一般较低,在学生找工作时,专业实践能力是学生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

湖州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如求真学院制定了学生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建立社会实践网络化管理系统,编印实践手册,动员全体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参加。学院在浙江90个县(市、区)组建近百支实践队,从2008年到2010年,学生参与率均超过90%以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实践考核结果与实践学分相挂钩;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队长的评比表彰,汇报表演,调动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建立实习基地、用人单位与学校的长效机制

地方性院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与大中型企业单位、学校、省内各县市区的人才市场、教育局等的沟通联系,促进见习、实习、就业、科研等方面的全程合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特色化的教学资源。湖州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实习、就业基地的培育,建立长效机制,列入学院工作目标考核范畴。长期以来,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中,将顶岗实习和教育实习紧密结合,并通过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等措施,全面有效地推动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通过实习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验证和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对实习生、毕业生在就业工作单位的表现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

3.重视大学期间的创业实践

地方性院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积极拓展职业途径。配备职业指导教师,专设创业指导课程,向学生系统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创办企业的条件与程序、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等相关内容,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湖州师范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富”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创业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加强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经过多年市场化的运营,已有多家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实现了稳定的经营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和能否成功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和转变。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个人职业战略规划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更关系到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顺利与否的重要环节。地方性高校应当紧跟形势发展,真正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切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陈伟,李文红.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6).

第10篇

古代文学家韩愈说得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是教育决策具体的执行者,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他们把握着教育改革的最终命运(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3)[1]。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作为未来的英语老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是英语师范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者,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各方面的发展。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尤其通过互联网学习英语深受莘莘学子喜欢。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的知识源,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旨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个性,把教学的中心放在怎样育人和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方面。

(二)教师是专业人才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只要英语讲得好的人就可以教英语了。但是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教师的行为、教师的教学设置、教师的素质等都会影响课程改革的成与败。英语教师面临严峻的挑战,只会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教师还不能适应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时代的英语教师除了能讲流利的英语之外,还应该拥有各方面的知识,如课程体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文学等。教师也像律师、医生那样是名副其实的专业人才。

(三)教师是合作者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的国际人才。教师孤身一人难以完成此重任,教师要学会在工作中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他人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及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还是研究者。教师要成为教学和学习的研究者,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

在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专业师范生作为未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高校英语师范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范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情感素养不高

有些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上课随意吃零食,与老师见面不懂得问候,甚至出现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有些学生追求安逸享乐的生活,穿着时髦,出手阔绰,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不会正确区分高尚与卑伪,荣誉与耻辱,缺少自立自强、努力拼搏的精神。有些学生不懂得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不会处理人际关系,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萎靡不振,总把自己的错误归结到别人的身上。集体主义意识淡化,对班级工作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遇到情感挫折,更是自暴自弃,自以为看破红尘,甚至伤害别人或轻生了事。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学科课程,忽视其他学科课程。大部分的课时是语言知识课,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法、翻译和教学法等,其他学科的课时比例稍低。有些教材和教学要求脱节,重要课时达不到要求。所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针对性不够强,教学内容不够具体。培养教师基本方法和技巧的课程开设得较少,比如音乐、书法、美术等。很多英语专业师范生不会唱英文歌曲,板书较差,不会画简笔画等等。课程设置几乎没有开设班主任管理课程,所以师范生缺乏班级管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课程较少,课程设置缺乏对师范生科研能力、教改意识的培养,致使师范生缺乏科研意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三)教学技能培养偏弱

师范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技能普遍偏低,有些学生在教学设计方面没有考虑各环节的衔接、课堂气氛的营造、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所以在讲课的时候就没有连贯性。有些师范生的课件制作过于简单,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有些师范生不会制作教具,不会做课件。师范生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与简笔画水平普遍较低。他们普遍存在这样的误区:现在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计算机已广泛使用,传统的“三字一画”时代已经过时了。其实不然,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与简笔画在今天的教学中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教育实习力度不够

虽然各个高校在教育实习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高校对实习基地投入的经费不足。据了解,大部分英语专业,包括名牌院校的英语专业,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基地,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几乎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实习单位,结束后开一纸实习期间的表现证明[3];有些带队的指导老师责任心不够强,不能及时矫正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些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不给师范生大展身手的机会,只给师范生改改作业,辅导辅导学生学习英语等工作;有些师范生自身没有意识到教育实习的重要性,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只为完成一项任务,只为实习而实习,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好规划,致使教育实习过于形式化。

三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首先,学校领导、“思政课”老师、班主任、学工人员等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领导要重视思想教育,制订学生思想道德规范,设立评奖制度,奖罚直接与奖助学金、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的评定直接挂钩,载入学生的档案。充分利用“思政课”,发挥理论教育作用,把“思政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提高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其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师范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师范生的意志,坚定师范生的信念。社会实践活动是将外在的正面教育影响转化为内在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源泉,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强化作用。学校组织师范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参加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采访先进个人,学习先进典范,参观各种各样的纪念馆,弘扬英雄事迹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增加师范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豪情,陶冶他们的情操。第三,利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举行爱国主义征文比赛,励志演讲比赛,中华传统美德诗歌朗诵比赛,开“对人生的思考”“我对未来的设想”等主题班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包括英语专业知识课程,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除了以上三门课程设置以外,还应该增设学生的英语师范专业知识课程,如英语测试、微格教学、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课程,同时强化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力度。英语师范专业知识课程应占20%左右,这样学生的师范专业知识就得到巩固。在高年级阶段,开设英美文学史、中国文化概论、英美社会与文化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辨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开设更多的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课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第一,经常观摩优质课录像。师范生可以利用晚自习或周末时间观看各种题材、各种学段、各种课型和各种风格的教学实况录像,日积月累,可以帮助学生吸收和存储新语言材料的技巧,强化教学技能意识。第二,学校可与周边中小学开展教学研讨联谊活动。让师范生定期到中小学开展教育见习、专题调查或辅导英语学习活动。高校也可定期请中小学优秀教师进大学课堂开讲座、做报告,把宝贵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师范生。第三,成立学生专用微格教学教室,利用微格教学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在职教师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简化,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3]微格教学主要是利用录音、录像等设备,拍摄课堂实际情况,指导老师、受训者和评议者一起分析评价实况录像,找出优点与不足,让受训者亲自目睹自己的教学经过,改正自己的缺点。微格教学是英语教学技能培训中常用的手段,学校应成立师范生专用微格教学教室,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微格教室进行教学练习。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观看后修改,在班级放映后修改。在反复的讨论修改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接受别人提供的宝贵意见,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第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语言技能比赛、师范技能大赛等,教学竞赛是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较有效的方式。比赛是师范生证明自己能力的最好表现,赛前准备阶段应该给予重视。因为这个阶段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个难得的锻炼契机,预赛和初赛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参加到竞赛的氛围中来,很多学生正是通过积极备战比赛而强化锻炼,能力也得到提升。竞赛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全面促进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的形成。

(四)重视教育实习实践环节,为师范生的从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高校应增加教育实习经费的投入,扩大实习范围,开拓实习渠道。首先,高校要想方设法与更多的教育局、中小学建立密切的联系,给更多的师范生提供集中实习的机会。为了拓宽师范生实习地域范围,高校应尝试与其他省市地区的中小学联系,以本校为中心,将实习基地辐射到周边省市,跨地区更大范围开发中小学实习基地,建设师范生定点实习基地。跨地区实习可以大大加强各省、市、地区之间的交流沟通,展示不同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互惠双赢,促进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为更多的地区输送优秀的教学人才,为中小学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其次,高校可利用支教形式来扩展实习渠道。2007年7月5日,教育部下发了教师[2007]4号文件,文件提出“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引导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是密切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4]例如顶岗实习,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实习支教,农村中小学教师到高校进行进修学习,即能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又能加强中小学教师本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英语教学的能力水平。

第二,对指导老师实行培训上岗制度。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共同制订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均要通过培训考核,只有考核合格后才有资格作为指导教师。这样才会加强指导老师的责任感,学生的教学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

(五)注重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个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科研和教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科研促使自己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使得教学再深入一步,发现表层之后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科学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只能停留在始点上。科研还有助于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英语专业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就职前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首先,高校教师在专业英语基础课程中注重培养师范生科研意识。以写作教学为例。写作是学生普遍觉得较难的一门课程,总觉得无从下手,没有东西可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外,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造成写作困难的原因所在,如掌握的词汇量足够多吗?语法知识有缺陷吗?句型是否用对了?自己的弱点又在哪里?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发现了问题,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就会加强意识的培养。其次,加强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师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师范生的问题意识。最后,加强师范生的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认真抓好从选题、收集材料、写提纲、撰写论文、定稿这些环节,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英语专业师范生作为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生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整个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各个高校要顺应改革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先进的理念教育学生,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把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郑玉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33-36.

第11篇

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偏远的民族乡村进行顶岗实习,由于民族乡村环境的特殊性,教育条件的有限性,因此,顶岗实习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小学课程的全面胜任能力、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创新地解决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教育问题的能力等几方面有特殊的要求。

关键词:

实习;小学教育;能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将教师教育课程的理念概括为十二个字:“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又将课程目标界定为三大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目标领域相互支撑,共同勾勒出职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教育实践是师范生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师范生实习类型有几种,顶岗实习又称置换培训,目前高等院校的做法是派遣师范生到农村或城市中小学顶替原教师的岗位实习,高校再对被顶替教师进行业务培训[1]。其实“顶岗实习”就是实习师范生顶替原来的教师工作岗位,让原岗位教师利用学生顶岗期间外出学习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本文探讨的顶岗实习是指贵州省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到乡村顶岗实习一个学期,原岗教师完全离职培训学习的实习过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生到偏远的民族地区顶岗实习替代原有的教师的所有活动,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化进程,原岗教师参与教育机构组织的特定职业培训,实现了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的双赢。“顶岗实习”的模式逐渐运用到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习当中,并且相对传统实习模式而言有一定优势。2007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要求师范生至少到中小学实习一个学期,并就实习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的组织、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经费、地方各级行政部门、高级师范院校和中小学三方合作等做了明确部署。时至今天,顶岗实习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实习方式在我国师范院校大规模开展起来,并受到了相关专家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对我国教育实践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民族地区顶岗实习来说,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出更特殊的要求。

一、小学课程的全面胜任能力

上个世纪我国不少地方的小学教师毕业的学历主要是通过中等师范学校,无论是高中毕业生还是初中毕业生都就读于中等师范,师范学校都设法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胜任小学所有课程的教师。有的甚至把师范生称为“万金油”,这就意味着师范毕业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必须全面、多才多能,能胜任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少先队工作等,世纪之交全国各个大学开始培养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从1998年南京晓庄学院成立并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民来,全国已有近300多所高校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而且小学教育专业尚处在边实践、边研究、边建设的阶段。目前,贵州省有5所地方本科院校(凯里学院、贵阳学院、毕节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这些高校都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培养优秀小学教师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非定向、非专门的教育。小学顶岗实习教师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速度最快的一段生命时期,小学教师要成为小学儿童成长的关怀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小学教师应成为挖掘儿童生命潜能的人。正是由于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而小学教育的特殊性亦对小学顶岗实习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与其他阶段教师明显不同的、甚至更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顶岗实习学校师资条件存在专业性不强,缺乏音体美任课教师,没有开设英语或者缺乏英语教师等特点。课题组对凯里学院2009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2010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文科方向)、2011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文科方向)顶岗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实习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小学课程的全面胜任能力呈现如下特征:

(一)面对“专业”不对口的适应能力上世纪,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很少有不对口之说法。因为无论是高中生就读中师还是初中生就读中师,师范学校的教师都设法把师范生培养成为“万金油”式的小学教师,意思就是小学什么课程都能承担。现在小学教育专业有理科方向、文科方向、英语方向、体育方向等,贵州省地方院校只有理科方向、文科方向,一般理科方向学生读高中时学的理科,所以培养的目标是小学数学、科学的教师,如果顶岗实习中任教课程不是小学数学、科学就称为实习过程的“专业”不对口。文科方向学生读高中时学的文科,所以培养的目标是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为主的教师,如果顶岗实习中任教课程不是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称为实习过程的“专业”不对口。凯里学院2010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文科方向)114人,2013年秋季在基础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A县21所小学顶岗实习,小学教育(文科方向)70人中,顶岗中担任数学教学任务的有23人,约占33%,不承担语文教学,而是担任音体美、科学、英语等20人,约占28%。同样,小学教育(理科方向)44人中,顶岗中担任数学教学任务的有30人,约占70%,不承担数学教学,而是担任音体美、品德与社会、英语等40人,约占30%。可见顶岗实习过程中“专业”不对口现象不可忽视,实习学生虽然想对口顶岗,但实习学校岗位无条件,对实习效果应该有影响,实习学生的专业成长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小学全课程全面胜任力2009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60人,2012年秋季到黔东南X县23所小学顶岗实习一个学期承担教学任务如下。从表1看出,由于X县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学校多数山高路险,离县城远的顶岗小学达到80多公里,有的学校只有几个教师,不少学校顶岗教师到任之前是一个人负责一个班,这次顶岗实习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亲身投身到教育事业中,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实习模式,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真真正正去当一名小学教师或者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去面对学生和教育教学。它会让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迅速成长起来,从一个缺乏教书育人经验的师范生变成一个教师。从踏入顶岗实习小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承担了有关责任、义务和种种顶岗学生必须去面对的一切。那么,这个过程无疑就给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身理都提出巨大的考验,顶岗学生的各方面都将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对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都将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普通话、三笔字、教案的编写、教姿教态、学生心理的分析、钢琴、音乐等课程的教授,这些都是他们要去学习的。顶岗实习教师的一言一行体现了教师生动的魅力,在黑板上要写得明白,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虽然师范生在实习之前院系组织了不少见习、试讲等准备工作,但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小学课堂时,在第一、二次课中会觉得自己上课很糟糕,不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和学生互动不好,教姿教态不自然等等。但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并与同伴探讨,会使他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实习中,顶岗学生不但能感到和学生相处的愉快,同时,也感到了教师工作是很伟大的事业,也更坚定了他们从师任教的信念。此外面对繁重而复杂的教书育人任务,也是小学教育学生顶岗实习必须正确面对的。从表2看出,顶岗实习教师每周任课时节数10节以下的占16.7%,11-14节的占25%,15-19节的占45%,20节以上的占13.3%;除了学科教学任务以外还担任班主任的占80%,从周数课时数计算,每位特岗教师的工作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少的每周有8节,最多的每周多达22节。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对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要求是必须能胜任所有小学课程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辅导员,有时甚至是包班,因此,地方院校在小学教育的基本素质培养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引起重视,再说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将来就业也是面对很多不同的工作要求,课题组在对黔东南不少民族聚居师资需求情况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需要音体美教师,而学校没有相应专业的教师,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该设法适应具体的要求。

二、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适应性因素是作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学生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承受各种挫折和困难的综合体现。”[3]有的顶岗学生根本没有遇到过实习学校的特殊环境,可能没有通车,交通是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落后的交通也导致落后的经济,所以落后地区的人们的物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顶岗教师往往是处在这样一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地区。有时买东西也需要一路颠簸两三个小时。例如凯里学院2009级小学教育(理科方向)到黔东南X县B小学实习的学生说距离最近的街道都有十五公里的路程,道路崎岖,而且只有乡里赶集时才有两三趟车,摩托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少新到的顶岗教师,特别是平原地区省市到贵州省地方院校就读小学教育的女同学,对于这样特殊的交通状况,真是苦不堪言。对于住宿问题,也是新的顶岗教师关心关注的问题,例如,B小学顶岗教师到顶岗小学时,学校是用多余的教室隔成的两个寝室,每间寝室大概35平方米,有电无水,没有卫生间,上厕所还得穿过操场,为此也发生过许多尴尬的事,特别是半夜想上厕所的时候,尤其不方便,所以在寝室特别是住在学校的女教师经常对此大吐苦水。顶岗教师生病了可能没有医院,想联系同学朋友也许没有网络,没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必需品。当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更难适应,比如饮食习俗。顶岗实习教师就只有整日与青山绿树作伴,顶岗教师在工作中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却找不到一些娱乐方式来释放工作的压力,学校最多只有水泥砌的露天的乒乓球台,和室外的篮球架。下雨天就只能窝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枯燥乏味。不过,新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个体来说,实习教师和自己的年龄相差不大,没有代沟,他们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谈梦想、谈学习。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村学生对于外面的世界,他们了解得很少。而顶岗实习教师的到来打破了“大学生”的神秘,他们带来了外面多彩的世界,山那边不是山,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其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生是现代大学生,他们不仅教育理念比较先进,教学方法多样,而且充满激情与活力,这些东西的综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民族地区乡村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应该安排在大一至大三的适当时机,不能只停留在高校所在的城市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及早适应原生态的教育环境。

三、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教育问题时的创新性解决能力

民族地区乡村顶岗实习学生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可能是在高校学习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没有听说过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实习学校的小学生可能会出现辍学结婚、辍学出门打工等重要问题;有的小学生存在不文明的言行,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讲脏话、粗话、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打架等不礼貌的用语和行为,这就需要顶岗学生需要创新性的解决问题,时代在呼唤创新、更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创新型教师,“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会直接影响到创新教育计划的实施,事关创新人才培养的成败。好的教育、好的教师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而不好的教育则可能构成对创新的打压和窒息。”[4]又如,在民族地区顶岗实习,低年级学生不会说汉语,需要顶岗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因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主要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其赢得了“多彩贵州”的美誉。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密切交流,双语学习变得尤为重要,并因此推动了双语教学的发展。从各民族的利益出发,双语教学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双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顶岗教师必须创新性的解决这种问题。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非常复杂,需要实习学生正确面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能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或者原岗教师是当地少数民族采用的是双语教育,顶岗教师如何创新性的解决这一难题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针对顶岗实习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特殊能力之要求的简要分析,小学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不足也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弥补的,今后还应从高校入手,切合实际、统筹调研,逐步完善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建立一个动态的实习完善体制,特别是以上所述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张乐天主编.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4.

第12篇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努力维护教育公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政风建设,着力提高领导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能力。出台《教育现代化发展纲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具体目标

1.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3%。

2.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8%;小学无流生,初中流生率控制在3‰以内;“三残”少儿入学率达97%以上。

3.高中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达95.75%;职普招生比保持在1∶1左右。

4.高等教育: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高教自考、电大教育和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报名0.6万人次,毕业生人数360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

5.基础教育重点工程: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继续实现“应助尽助”。

(2)爱心营养餐工程:继续实现“应助尽助”。

(3)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各类优秀课堂实录、教育教学讲座摄制200节。

(4)校舍安全工程:按照全国、省校安办制定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完成当年计划,确保校舍安全。

(5)领雁工程:完成省级培训199人,市级185人,县级286人。

6.职业教育“双六计划”

(1)奖学助学:中职学校免费入学比例全市平均达40%;奖励品学兼优的中职生,奖励比例达5%。其他学生(不含高三)都享受国家助学金。

(2)实训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2-3个,评选市级实训基地2-4个。

(3)师资队伍建设:继续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高技能培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

(4)成人教育: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全年培训预备劳动力2000人。扎实开展城乡成年居民“双证制”教育,全年完成5000人。

(5)服务地方经济和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校办学,创建1-2个省级职教优秀校外实习基地、1-2个省级优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建立市级优秀校外实习基地和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各3个。

(6)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专业建设:指导职校开展国家级重点职校和国家高水平示范中等职校创建工作;新增省级示范专业2-3个,评选市级示范专业3-5个。

四、重点工作

1.以提升整体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制定出台《教育现代化发展纲要》,召开教育现代化专题推进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改革、稳定、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好”字当先,把教育现代化目标要求落到实处。正确处理好眼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继续推进各类教育体系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规模、布局、结构、效益和质量的统一,在更高平台上提升教育的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加快建立优质教育总量供给更加充足、结构布局更加合理、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求。

2.以推进校安工程为重点,抓好学校安全工作

根据省市政府确定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意见,继续完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每所学校的校园平面规划和校舍加固建设具体方案,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专业性强的专职技术队伍,配备相应设备,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做好工程实施各个阶段的信息档案。协调有关方面,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工程资金,积极争取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确保工程资金及时到位。认真总结学校建设维修经验,制订好中小学校舍维修规划,完善中小学校舍日常管理和维护的长效机制,在争取省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补助的基础上,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推进校舍维修改造和农村教师宿舍的改造。切实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防宣传、对特种设备和校舍安全的检查工作,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坚持依法办学,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认真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完善对民办学校的督查制度,依法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力度,重点开展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防爱滋病(包括防各种传染病)、防甲流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加强各类安全预案的演练,切实提高广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进一步强化中小学、幼儿园接送车的管理。全面推进校园示范店、放心店、放心肉等“放心工程”。

3.以实施“双六计划”为重点,提高职教整体实力

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实力,加快推进四省边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针对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不断调整职业教育发展内容,以实施“双六计划”为重点,推进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市本级认真做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以提高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实训基地、专业设置、学科教材和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以“做强、做精、做特”为目标,制定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调整计划,因地制宜开展专业调整工作。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切实提高职校毕业生在本地企业的就业率,提高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助推*工业经济新飞跃。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为重点,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认真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以提高幼教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因地制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科学规范”的原则,确定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提高村级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保障农村儿童能接受较好质量的学前教育。加强对城市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大力规范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办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推动我市幼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5.以提升教师素质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实施“领雁工程”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分类、分层推进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扎实完成省、市、县三级培训任务。深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完成各级各类校长培训、班主任培训工作。推进网络培训,做好校长远程培训的过程管理。加强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继续做好在职省特级教师和市名师的年度考核工作,充分发挥引领、示范的辐射作用。开展第十批“浙江省特级教师”、第四届“*市名师”和三百优(百优学科带头人、百优班主任、百优教研组长)评选工作。进一步推进青蓝工程,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继续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同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6.以推进教育均衡为重点,创新教育发展机制

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的政策。继续做好教师支教工作,完善教师结对、挂职锻炼、短期交流等制度,多形式组织和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开展支教活动。进一部优化推广“名校托管,一校两区”和“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推进教育均衡的创新举措。积极抓好“书香校园”工程,促进六大校园建设。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

7.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和学校制度建设,鼓励改革创新,鼓励特色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要求。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成长,创新管理机制,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课堂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水平,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重视体育、艺术、卫生工作和环保教育、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完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努力形成有利于素质教育导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着力在课程实施、制度创新、教师专业成长、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建立和完善督学责任区工作机制。不断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8.以保障教育公平为重点,推进教育惠农工程

继续做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资助工程和爱心营养餐工程,确保应保尽保、应送尽送。继续做好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就学资助工作。推进名师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摄制各类优秀课堂实录,充实名师课堂资源。继续实施农村教师宿舍改造工程,逐步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努力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示范辐射能力。实施第二轮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

9.以净化教育环境为重点,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严格规范中、高考加分政策,从严控管加分项目、标准,加强过程监督,加强责任追究。认真研究择校与收费问题,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捐资助学与学生入学挂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节假日、双休日补课。认真学习贯彻《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更好地解决“公平、均衡、素质、质量、协调”等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和公办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强化学校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强对教育资金的使用及绩效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