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18:5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见习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教英语;实践课程;实训实习基地改革
教学实习基地通常指具有一定见习、实习规模,并且相对稳定的高等院校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不能停留在形式上,重点是要落到实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7]2号)文件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重要实践环节。对于高校师范专业而言,要高度重视专业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依据上述文件,笔者所在学院提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第一,竭尽全力,在校外找到真心实意合作的机构。第二,要投入资金和相应的设备,来确保见习、实习实践环节的顺利开展。第三,以制定协议的形式表达清楚各自的责权。第四,专门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组,全程参与建设,确保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五,监督落实基地建设工作,确保实习实训基地和我院双方沟通顺畅。第六,要走多元化道路,努力在校内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一、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共设立了四个方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分别是英语、蒙古语、汉语、数学。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生以来,招生人数达近300名学生。从授课语种上分为蒙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两种。每班平均人数达36名。前后开展了多次见习(2012级已经开展了五次见习,2013级是四次,2014级三次)和一次实习(2012级)。经过四年的教学与实践,最初设置的实践课程环节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见习时间的安排不合理;见习内容、任务与学生实际能力脱节等等。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现实践教学学目标,首先从实践课程设置着手进行调整,使之有效地服务于实习和见习等实践环节,确保实践环节的正常运行。
(一)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滞缓,成效不佳
对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维护与改革是各高校学科建设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各高校确保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实现教学目的、完成培养目标有着密切联系。在各高校的教学实施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正因为在教学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各高校加大了建设力度,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校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实践能力与见习、实习学校的实际要求不符,造成难以确保见习、实习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了就业竞争力。(2)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单靠各系部单方面联系并建设,导致实习、见习基地一年一换,无法保障基地的稳定性,使得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停滞不前。(3)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资金短缺,导致无法实现起初制定的“共建,共赢”模式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目标。(4)实习、见习学生人数与实践基地数量比例不科学。每学期见习、实习的学生人数多达近150名(目前同一届见习、实习学生人数近80人次),每年见习学生中蒙语授课学生人数达79人,汉生71人。实习人数约85人(首次实习人数)。自2012年招生至今提供给近300名学生实施见习、实习的基地只有兴安路民族实验小学,八一小学和春蕾小学等三所小学。目前这三所小学是我院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学生临时实习、见习基地。(5)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任务繁重。一名教师至少指导十五至二十名学生,这种现状导致见习、实习指导工作只停留在形式上,无法达到实习、见习的目的,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除此之外,每一名教师还承担至少16课时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负责学年论文指导、社会实践调查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专业指导等多项任务,教师与学生比例均达到1:7或1:8。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在编教师人数20名。
(二)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设置,该专业学生需要修完的专业实践课程有: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学年论文(1、2、3;3学分;第2、4、6学期)、毕业设计(论文)(4学分,第8学期)、社会调查(1、2;2学分;第3、5学期)等共20学分,占本专业的总学分的8.97%。见习(1-5),共5学分,分别从第2至第6学期进行,时间共10周;为期6周的实习在第七学期进行,共6学分。见习1-5具体内容安排依次如下:参与到教学中去,听课、试讲、写教案;教学实践,真正上台面对学生讲课,写板书,留作业等;参与到学生管理中去,例如临时班主任、辅助班主任等工作;加强日常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参加见习、实习学校的问题活动,将自己最优秀、最擅长的一面展现给实习学校。教育实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某一技术基础或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以增强感性认识、验证某些理论、提高某些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在生产劳动中接受思想教育的实践教学形式,通常是在校内实习场所中进行。实习内容为: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等。依据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培养方案,发现该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设置中存在诸多问题。经走访兴安路民族实验小学,八一小学和春蕾小学等三所见习、实习基地发现,该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安排中突出的问题有:见习、实习内容安排与基地实际需求不符;见习时间安排恰巧安排在小学开学初,使得接收见习和实习生的单位无法保障见习、实习的顺利开展;设立小学教育(英语、数学、蒙古语、汉语方向)专业的各系之间的互动少,导致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与实践内容的不合理性导致该专业实践环节与实习实训基地实际情况脱节,无法满足实习实训基地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需求。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该专业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降低了该专业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加大了就业难度。
二、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革的对策
(一)设置科学性、可持续性强的实践课程
目前我院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的实践环节,尤其见习环节的部分内容安排不符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质需求。见习时间的安排不科学,每次安排的见习、实习人数超出了实训实习基地所承受的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我们对该专业实践环节进行客观、科学地整改。1.见习时间安排方面。见习(1、2、3、4、5,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的具体见习时间不应该安排在小学生开学的头三个星期,应该安排在停课前的两、周进行。原因有:小学生刚开学还没能适应课堂教学,所以很难观察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情况;接待见习的单位工作未能步入正常轨迹,因此会影响见习环节的顺利开展;无法保障预期计划的见习能如期开展;影响见习实践课程的效率;见习生也刚开学,未能很好地走入角色,无法做好见习前准备;双方指导教师都处于刚开学阶段,除了承担授课任务外,还要承担见习指导工作,还要准备学院、学校要求上交的例行材料等,因此会影响见习指导效果。2.见习内容安排方面。根据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置,明确规定,该专业学生在见习(1)期间需要做到:观察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为主,捕捉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方式方法,逻辑思维能力。遇到突发事件时授课教师是怎样应对类似事件,处理的方式方有哪些等。观察小学英语课堂中小学生的各种表现,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是见习的重点;根据2012-2015年见习指导工作的整体开展情况来看,目前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见习(1)仍然停留在填写见习表格这般形式化工作层面,并非做到实质性的工作,即见习内容与见习结果相互呼应的实践教学目的没有达到。学生只是观察到了,但大部分学生并未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指导教师也并没有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或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总结。这样很难实现见习目的,也会影响下一步见习效果。见习(2、3、4、5)的内容安排上应该是循序渐进,不应该因合作单位的实际困难而随意更改已经布置好的见习内容,失去科学性。见习内容的安排应该是从观察小学生(见习1、2)听课(见习3、4)、讲课及承担班主任管理任务(见习5)。见习(4)由原来的三周改为两周,腾出时间留给见习(5)。见习(5)由原来的三周改为四周。这个阶段不仅基于前段时间的积累上开始授课也要学会承担班主任工作处理日常事情,管理班级。3.对社会调查实践环节的调整。社会调查环节中主要调整时间和调查内容。把社会调查(1)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而不是第二学期,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健全。调查范畴应该与自己所修专业有关,紧扣所修专业,为学年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服务。不应该泛泛地随意调查,这样会失去社会实践的意义。社会调查(2)的安排在第六学期,因第五学期时学生分方向(英语、教育)发展,通过五个学期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构建了比较牢固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可以做好各自方向的社会调查,更容易实现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4.对学年论文进行调整。一方面对学年论文(一、二、三第4/6/7学期安排)的时间安排与原来的安排相比推迟了一个学期,因为专业知识不足以支撑该实践环节的开展。学年论文几乎假期完成,开学第一周结束相关事宜。学年论文(3)结合教育实习,被安排在第六学期,与实习成为一个整体,以实习论文的形式完成学年论文(3)。5.实习时间安排应该延长。根据各国大学生实习比较研究[1],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实习基本10周以上。如:德国的教育实习要求72周,美国的15周到半年,法国的27周,英国的15周,日本的7到14周。而依据我院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培养方案的安排,该专业实习周期为6周,时间过短,无法保证实习的质量,加大了就业难度。为了保证实践环节的质量,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授课实践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从原来的6周调至10周。
(二)深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加大建设力度,实现培养目标
1.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简称PPP)[2]。PPP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制度安排。PPP的优点是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合作的制度安排[3]。教育发达国家多数采用PPP形式进行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中国部分城市也已经开始采用PPP形式建设各自院校的实训实习基地。为了使我院学生能顺利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任务,建立诚心实意合作的民营企业或教育集团的合作关系,以“互赢、互利”模式建设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工作[4]。2.共同建设,共同维护,相互帮扶,共谋发展。专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同时与其他院校共通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是今后发展趋势。与其他院校合作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不仅缓解资金短缺问题,也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快基地建设的步伐。积极联系合作院校,完善基地建设体系势在必行。学习南京晓庄学院的成功经验,利用学院师资力量及现有的设备,对校外实习基地采取“置换”模式帮助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师完成岗前培训和专业培训。为见习、实习基地的师生免费开放蒙古语、汉语、外语(日语、英语、德语、俄语)课堂的网络课程和网上图书馆,丰富基地师生的文化生活。3.各专业之间沟通保持畅通,统筹安排。要合理地调整四个小学教育专业的见习时间及见习内容,保证见习、实习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资源浪费。各系部之间沟通保持畅通,整合资金,解决资金严重短缺问题,确保实习基地建设资金投入。4.解决师生比例失调情况。通过减轻教师教学任务,缓解实习、见习学生人数与指导教师人数比例严重失调情况。一位指导教师基本指导十几名甚至二十多名学生。这种比例失调状况无法保证实习、见习指导效率,干扰实践环节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阻碍了该专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相应学期减免担任指导工作教师的教学任务的同时,给予满工作量。尊重指导教师的劳动付出,给予合理的劳动报酬,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根据见习内容的不同,安排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与一线教师共同担任指导工作,这样可减轻一名教师指导多个教师的工作压力。5.见习、实习指导模式。采用“模拟实习”模式:做好教育实习准备工作。第一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不健全、实践能力不强、授课经验缺乏等因素,教师就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日常教学中灌输正确的教学理念。第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课堂教学技能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知识点精讲比赛等“模拟实习”形式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学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做到学生参加教育实习时能够顺利走入角色。采用“千层饼”式[5]:见习、实习过程中应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模式。实践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循序渐进的步伐安排。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多轮次交替进行的方法实施实践教学。如,系统学习各领域教育内容,小学生在各领域的能力发展与活动规律,小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方法等,建立知识网络进行理论学习。在教学案例分析中着重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之能够科学地分析小学生的各种特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教育目标的撰写要求、课堂活动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等问题,提高实践能力。采用现场观摩形式:课堂教学、观看小学生教育活动录像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大学期间掌握的理论知识的认识及理解。还可以根据所学、所练,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监控和评价的技能,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
三、结语
随着外在及内在各种因素的干扰,见习、实习中不断发生实习实训基地变动基地无法按时接待学生的见习和实习。见习和实习的内容依据实习基地实际要求临时需要调整,导致已经安排好的见习任务无法按照原有设定进行;双方指导教师沟通欠缺,使得见习、实习效果不佳;学生实际能力与见习、实习目标有差距等问题不断发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对待,遇事不乱,灵活调整见习、实习内容和时间,确保顺利完成实践课程教学任务,帮助学生修完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关学习内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预期目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应做好打持久之战的准备。因此用辩证思维,多重角度去考虑,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建设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而实习地建设工作作为该专业建设工作的重点,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引进资金,加大合作,完善基地建设体系,真正意义上实现“互赢、互利”基地建设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基地短缺问题,实现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所设定的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培养目标。
作者:乌云斯日古楞 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景枝.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2]William,G.L.ChangingPatternsofFinanceinHigh-erEducation[M].Buckingham:OpenUniversityPress,1992.55-57.
[3]祝珣.刘宏英国研究型大学政府外渠道筹资的目标、战略及举措———以曼彻斯特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0(9).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应用日语 语言实训
应用日语专业是宁波教育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根据社会就业需求和小语种发展前景设置的一门注重语言综合素质、打造语言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无论是从基础语音教学到综合语言能力提升,还是从单纯语言能力培养到外贸应用实训设置,都严格遵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在这其中,如何设置和开展语言实训教学对于日语应用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于基础,超越基础,语言实训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广泛运用
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学生起点低,绝大部分学生从零起步全新接触日语,专业基础课程在三学年的教学计划中占据很大部分。传统的外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以教师教授语言知识为主,理论分析往往滔滔不绝,课堂操练缺乏应用性,语言的工具性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得不到应用,造成“填鸭式”的教师中心论。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局势,应用日语专业教师从一开始就进行了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本着“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原则,把握“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高职教学尺度,实施语言实训。
(一)《基础日语》课程:夯实语言基础,着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强化应用实践
《基础日语》是一门综合培养日语语言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课程,四个学期每周课时分别为八、八、八、六,这充分说明了这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为加强语言实训,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学时,教师分步骤有侧重地展开课堂语言实训环节。
1.突出语音,严格训练
教师设定计划,在前四十课时中要求学生语音过关,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要求专业学生进行每天半小时晨读,任课教师进课堂辅导操练,特别强调语音、语调、停顿、语速、轻重、语气和表情。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晨读活动,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整体提高了新生的语音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开口说日语的良好习惯。
2.探求教法,提高实效
日语是以古代中国的吴音为发音基础的,因而日语与江浙地区方言之间有着不少的同音字。根据日语的这一特点,教师采用对比法,结合地方方言的发音特征,使学生更易掌握日语的发音。比如,对于日语中的五个鼻浊音假名的发音,让学生结合体会“外国”的“外”在方言中发音“ηa”;在起步阶段,较多同学R和N不分的情况,可以先体会宁波方言中“六”的发音“ro”等。通过这样的辨析讲解,加深了初学者对语音的分辨和理解。
3.提供舞台,加强实训
“每日演讲”是《基础日语》一个综合的语言实训项目,学生在课外做好准备,利用课堂前五分钟上台表演。教师在开学初把“每日演讲”的展开形式、具体要求、预期目标等向学生进行充分的剖析,要求学生思想重视,责任到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现场评论,并要求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从准备、呈现到吸收评价反馈,是一个积极主动应用日语的过程,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用日语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开放式的演讲主题丰富了教师的授课素材,有些还意外地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通过师生评价,触发了学生对语言学习和应用本质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学好和运用日语,加深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
(二)《日语听力》:以“听”带“说”,以“说”助“听”,增强学生听说能力
“听”和“说”在听力教学中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师充分利用视听教室齐全的听力设备,开展课堂实训,增强专业学生的听说技能。
首先,教师收集与专业知识匹配的音像资料,利用现代化媒体,带给学生富有时代气息和专业应用性突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扎实专业基础。其次,教师革新听力教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性,分层次教学,根据话题难易程度,分配任务,做到课堂参与度不断扩大,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课堂学习的成功。再次,鼓励学生建立信心。“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信心,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外教师还在课后联系学生,疏通学生情感障碍,消除畏难情绪,使听力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三)《日语会话》课程:营造语言氛围,创设真实语境,提高表达技能
学以致用是《日语会话》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设现实生活的交际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活学活用书本知识,有效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课程的实训手段分为表演对话、改编对话、自编对话。
1.表演对话。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录音中的语言、语调,用流畅的语言和自然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再现交际场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表演对话时,需注意纠正初学者容易犯的一个通病,即“背”对话而非“演”对话,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好。
2.改编对话。借助表演对话的经验,要求学生改编对话,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语言能力,使原来书本上的对话转化为属于学生自己的对话。在对话改编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同时还重温学过的知识要点,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3.自编对话。在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自编对话,场景可设置为学生熟悉的校园、超市、广场等符合高职学生发展需求的主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构思编排情节,确定对话流程。
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结合商务贸易等专业知识,选择商务活动中的主题设计成不同的场景,使得学生走出校园参加见习实习活动之前提前感受真实的商务环境,有的放矢地练习与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商务对话。
二、扎根课堂,走出课堂,语言实训在学生活动中的充分展现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一直来是学生课堂之余锻炼综合能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学生既扎根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展现自我风采,体现了高职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理念。实例证明,此类应用性专业技能活动,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做后盾,又有灵活的形式为载体,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提炼,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应用日语专业借此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训。
(一)组织语音语调测试
在专业基础课堂中,学生首先需要过语音关,为此,应用日语组织学生参加日语语音语调测试,以赛促练,通过对参赛者现场朗读的测试,考察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语速、轻重、语气与表情等各方面的综合表现。赛前的准备过程是学生强化正确流畅的语音语调的途径,比赛中的开口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督促学生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二)举办日语卡拉OK比赛
日语卡拉OK比赛,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项校园文艺活动,既舒缓了较为紧张枯燥的专业学习生活,又为部分在音乐表演上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大舞台,体现了大学生朝气蓬勃、迎接挑战的良好精神面貌,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一批日语发音标准、音乐底蕴上佳的校园歌手脱颖而出,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学生用日语演唱,把语言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紧密了语言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关系,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创办日语节
秉承“院系搭台、教师指导、学生唱戏”的原则,创办日语节,这是语言实训环节中全面综合的一项活动。全体学生参与了节前的活动方案策划、经费预算、海报宣传、活动用具采购等具体环节,学生通过布置场景、临场组织、设计应急预案、进行节后总结、展示成果,全面地实施了语言实训。
以宁波教育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首届和第二届日语节为例,活动分为“节前演练”、“现场展示”、“经验总结”和“成果展示”四个部分。
1.节前演练。全体同学分组后,每位学生明确角色,投入准备,不断演练,事先进行排演。组长全面负责,将本小组的策划过程及实施步骤以PPT演示和现场示范形式进行讲解,以便互相学习经验,提高组织策划能力。
2.现场展示。充分演练之后,学生们结合实际,将所学的日语知识、日本文化融入到八项贴近实际、形式丰富的展示活动中。“日本世情”以日本传统文化展示为主题,学生身临其境地表现了“日本插花”、“日本茶道”以及其他体育文化的内容,辅以展板和物品的呈列的,带给观众日本的传统文化的视觉冲击;“和风庭苑”以梳丸子头、穿戴日本服饰为主题,使参与者体验到了日本服饰文化;“晴偶屋”和“美味寿司”两个展位,需要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了动手制作日式食物和日式饰品的成就感。其余的展位有,临摹日本名著中的漫画人物、经典中日歌曲翻唱、日本知识趣味问答及姓名翻译“留下真名,带走假名”等展位,日语专业学生在向全校师生的展示中,扮演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同时增添了专业自豪感,增强了深化专业水平的意识。
3.经验总结。采取各小组总结汇报的形式,由各组负责人对活动开展的具体过程、遇到的实际困难、相对应做出的临时反应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全体同学一起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存在的不足。通过经验总结,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使专业教师在如何规划实训活动进程方面有所改进、有所创新。经验总结,不单纯是日语节活动的句号,更是对日语专业语言实训操作的阶段总结和概括。
4.成果展示阶段。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提炼日语节的各项成果,利用展板,向全校师生汇报成果。展板中的各项成果的汇集使学生重温了日语节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日语节作为一个既扎根理论又走出课堂的实训活动,随着不断地上规模、上档次,必将成为应用日语专业学生扩展专业知识、展示日本文化、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
三、迈出校园,融入企业,语言实训贴近求职就业
国家对高职教育确立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达到这一目的,高职教育把见习实习作为就业前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来抓,应用日语专业的语言实训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巩固。语言实训贯穿见习及实习阶段,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原则,除通过对语言能力的整合提高外,还同时结合专业技能课程的知识,重点培养毕业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一)模拟日企面试,提高实战能力
日企是应用日语专业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单位,为使更多的学生能在日企面试中获得成功,应用日语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增设日企面试环节,不仅使学生的日语语言基础得到了训练,而且为学生求职就业作好铺垫。
进行模拟日企就业面试时,教师以企业为中心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课前,教师就面试主题,把部分问题分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自行讨论;课堂中,师生展开模拟面试;模拟面试之后,教师进行专题辅导,讲解日本的企业制度和文化以及公司对应聘人员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企业,增加对企业的感性认识。
(二)实地参观企业,加强专业学习,增重就业砝码
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一个重要的外贸进出跃的经济城市,市区及周边汇集了一批日商独资或中日合资的企业,例如,宁波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宁波综研化学有限公司等。宁波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积极寻求日本市场的本地企业和公司,例如维科纺织、戈凌蓝服饰等。通过联系这些企业,寻求合适的参观方式,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去实地见习。见习实习时真正检验学生运用语言和专业技能的方式,学生在实地见习中对应用更有感触,对加强专业学习更有深刻的认识。
(三)实习中提高认识,缩短与企业的距离
实习阶段语言实训是日语专业毕业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内容以指导教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查漏补缺为主。学生运用课堂内外吸收的实训技能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既能用现有知识辅助工作的完成,又能丰富实际操作经验。例如,学生在办公室文秘工作中,灵活运用日语会话和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能更好地迅速掌握办公室工作的要领和宗旨;学生在外贸公司的业务操作中,参照外贸日语会话和外贸操作流程的理论实践,以理论辅导操作,以操作补充理论,更好地过渡到实际工作中。
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辅导学生注重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语言实训的成效。在实习阶段后期,根据学生反馈的实习心得和实结,制作结合实训和实习环节的问卷表,由全体同学认真填写,再由教师整理形成日语专业实践实训的经验总结,为实训模式研究和环节设计的改进提供素材。
在高职应用日语专业中设置和开展语言实训环节虽然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和设想,但实际操作已经证明多样性的语言实训环节不但加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语言知识,而且极大地培育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练就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从而实现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育目标,推动应用日语专业的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若干意见(节选).
[2]宁波教育学院2008级高职专业教学计划.
[3]许陆华.高校日语听力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大连大学学报,1998,(6).
[4]吴丽娟.关于日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长春大学学报,2001,(6).
[5]任常毅.谈高职的日语课堂教学.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6]司学会.运用对话教学提高高职学生的日语能力.辽宁高职学报,2008,(5).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245-03
一、问题提出
英语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尽管近年来高校英语教学界对实践教学越来越予以重视,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即“在办学理念上重学术性、理论性、轻实践性的倾向严重;在课程结构上,各类课程比例失调,实践教学严重滞后”[1]。加强实践教学,构建科学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过程
廖美珍教授的“目的性原则”和语言学家詹姆斯・卡明斯提出“弱语境”与“强语境“理论都强调了实践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廖美珍教授的“目的性原则”强调语言学习的目标最终要在实践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得以检验。语言学家詹姆斯・卡明斯提出的“弱语境”即课堂教学,而“强语境“即强调语言应用的实践教学。这些理论为我们探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目标参考。以此为理论依据,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内核,我们开展了英语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第一阶段:我们首先认真研究和学习有关实践教学的相关理论,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各层次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范例。然后对英语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就业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院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具有以下特点:
1.就业地点主要分布在京、津、唐地区。
2.就业比较集中于私营企业或者合资企业。
3.就业岗位主要是:翻译、外贸业务员、销售员和文员。
4.就业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英语专业综合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相关知识及市场营销相关专业知识等。
从就业市场对英语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我院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在基层第一线的企业和公司,因此对于他们,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化和外贸业务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外贸业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外贸业务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前序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已有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开始了新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第二阶段:此阶段是新集中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优化和运行时期。首先整合优化专业见习、实习、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训、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三种技能模块,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英语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活动中,构建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立体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2]。
新集中实践教学体系各实践教学环节列表:
在完成新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和设计后,我们开始了集中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改革与实践,侧重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中的各项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各教学环节中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行过程性评价,全面公正考查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我们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每一教学环节完成之后要完成教学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改进。
三、效果分析
项目组成员对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效果从两个方面做出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整合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以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内容零散,缺乏计划性、系统性的问题,对各实践环节进行了整合和优化,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去除了第三学期30课时的文字处理上机实训环节,增加了30课时的英语听说技能训练;第六学期的两周的学年论文改为商务英语实训和翻译技能训练;第七学期的专业实习改为了商务和翻译技能训练。调整后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更为合理,内容更为完整,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了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更符合我院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这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教师方面:以新实践教学体系中,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实施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练,及时解答实训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排除操作故障。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必须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到企事业单位、外贸公司等相关单位学习、见习、体验、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师已渐入佳境,学生对实践课程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学生方面:比之以往的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地点单一,教学内容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新的集中实践教学强调教学方法多样化,坚持针对性、实用性、一体化和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效。建立校内、校外两大实践课堂,融教、学、做为一体,学生在教学中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其学习兴趣获得了极大的激发,学生态度积极,主动结组,讨论时间一延再延,极大的刺激了其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普遍感到学有所得,自己的专业应用能力有所提高,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校内、校外实践课堂的有机结合;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深度合作,校外教师走进校内实践课堂
此项改革主要体现在专业见习、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的实训环节上。新体系下的专业见习一改单纯校内完成或单一外出参观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了校内、校外实践课堂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现以2012年11月英语专业本科10级学生的专业见习为例做出说明:根据英语专业本科专业见习教学大纲要求,10级英语专业本科学生113人于11月5日至11月16日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专业见习活动,见习单位包括清东陵文管处、唐山地震纪念馆等文化单位以及唐山华天成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唐山华信成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和唐山鸿鹏焊业有限公司、唐山佳德陶瓷公司、河北长城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等对外贸易公司,首先,通过校外实践课堂指导教师的讲座与指导,学生们了解了文化、对外贸易等部门的运作情况和管理模式,学习了外事、翻译、和国际商务的基本知识;然后,在校内实践课堂中,学生根据在校外实践课堂获取的知识和信息资料,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进行相应的实训,内容包括清东陵英文导游模拟演练;唐山抗震纪念馆解说词口笔译;进出口贸易磋商和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使用的英文函电的草拟、发送;商务洽谈模拟训练等。实训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气氛浓郁的职业现场,尤其是在商务洽谈模拟训练环节,学生很好的完成了从建立业务关系到价格条款、签订合同整个磋商环节的演练,使各个洽谈环节所涉及的英语表达用语和基本商务谈判技巧得到强化训练。本次的专业见习实践教学坚持校内、校外实践课堂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技能的提高与发展,受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见结中,学生这样写到:“两周的专业见习安排的非常充实,对我们将来的工作非常有益,校外指导教师的讲解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了社会对英语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相关要求,为第六学期专业方向的选择提供参考;校内的实训有提高了我们的职业能力,感谢系里安排的这门实训课程,也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
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深度合作,校外教师走进校内实践课堂这项改革首先在本学期18周到20周为期三周的09英本学生商务英语实训中得到了实现,我们邀请了校外指导教师,唐山华信成陶瓷制品有限公司海外销售部经理李艳华进入校内实践课堂,她的第一个实训项目是成立“模拟公司”,学生自行组成3-5人小组,各公司按照“建立贸易关系询价报盘还盘磋商签订合同订货确认”的流程来互相展开贸易往来;第二个实训项目是以广交会为背景,再现交易环节,从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到订立合同履行合同, 从而完成包括备货与报检、催证、审证、改证、保险、租船定舱、装运通知、核销退税、制单结汇、等一系列进出口业务环节教学。李经理用自己珍贵的从业经验,引导学生在模拟实战训练中进行小组交互协商、讨论,从而熟悉整个商务贸易过程,也加强了商务互动英语口语,最终完成对所学商务知识的意义建构,受到了学生的肯定与好评。她的课使学生获得了更多亲身参与探索实践的体验,培养了与他人分享与合作的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外贸业务能力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四、问题的思考
实践证明,新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能够克服英语专业普遍存在的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训项目不具体、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不突出、实训方法和实训手段单一的局限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以及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务英语 实践性教学 实训模式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既懂英语也懂业务的国际商务人才在社会上变得倍受青睐。顺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特殊用途英语之一,商务英语教学的传统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商务材料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教学,旨在通过典型的商务话语语料来学习特定的商务词汇、表达法、格式和规范等。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与“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教学模式相类似,教师和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学材料的学习和分析上,只注重语言教学,忽视了高职教育的技能性和应用性特点。而在人才市场上,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正是高职学生的就业优势。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不应只是语言教学,而应该结合行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这样才能使高职毕业生在各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中突显优势。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已经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环节,也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实现突破的关键。笔者将总结本人在任职院校的实践实训教学经验,从学科理论、模式构建、基地建设、师资配备和效果测评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现状
各大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实践实训教学,但是,现有的实践实训教学研究和经验,都是基于实操性较强的理工学科基础之上,作为应用语言学科类别的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借鉴参考学习的资料非常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研究不足,实际教学活动缺乏理论指导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一直以来都得到众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目前专家学者们对高职文科类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各高职院校缺乏理论指导,只能参考甚至照搬理工类专业的实践实训体系。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问题,不同学校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只有全部学生下企业顶岗才算实践;有的认为让学生走出课堂就是实训;有的片面追求实践实训的物质成果作品等等。这些做法不顾文科类专业的特色,并不符合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际,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开展的实践实训教学也只能事倍功半。
2.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实训教学是从课堂理论到实际岗位的过渡,在设置上应该注重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的衔接和综合。商务英语专业是近年兴起的交叉学科,具有实务性、复合性的特征,而在实践实训过程中,商务英语很容易就被定义为“外贸英语”,侧重经贸实务而忽视涉外商务活动中的沟通协调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交际礼仪,从而陷入“单项技能训练”的误区,未能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3.师资结构单一,“双师型”教师人才缺乏
实践实训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需要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指导教师。商务英语在职教师多数是进修转型后的基础英语教师,语言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对商务行业的深入了解;有的商务英语教师虽然具有商务工作背景,但从事一定年限教学工作以后,对当下商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也有了距离。改变“理论型”的单一师资结构,充实“双师型”教师人才,尤其要促进指导教师的商务知识结构更新,才能保证商务英语实践实训教学的效果。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经验
1.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深化理论研究
要顺利开展实践实训教学,首先要明确目标定位。实践和实训的总体目标都是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平稳过渡。虽然都强调实操能力,但是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实践重“践”,要求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独立完成任务,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一步;实训重“训”,要求学生在模拟商务环境中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还能得到指导教师的点拨和辅导,其实质是一种高级专业培训。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研究起步较晚,本人任职院校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建设的初期主要考察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将实训目标定位为“让学生在企业(校外实践基地)接受职业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随着实训教学的开展,教研室设立了相关的校内课题研究,对比了以法国为代表的学校本位模式和以英美为代表的社会本位模式,总结出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目标:在统一的实训理论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实训手段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灵活结合,实现从课内到校内,从校内到校外的顺利过渡。目前本院的商务英语实践实训教学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肯定,这与教研室坚持理论研究,坚持用理论来推动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
2.构建循序渐进的渗透型实训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遵循“课堂――实训――实践”的发展规律的,科学系统的实训模式是课堂理论和顶岗实践之间的过渡桥梁,如果将实训与课堂教学“一刀切”,将其安排到整个高职学习阶段的最后,并不能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只有构建循序渐进的渗透型实训模式,才能让后期的生产实践获得最佳效果。目前,本教研室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将社会见习、单项强化实训、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到不同的教学阶段,形成以点带面,逐级递进的实训模式:
(1)社会见习
社会见习是商务英语专业新生的入学培训内容之一,其内容是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短期(半天或1天)参观学习,以便学生能对未来三年中将要学习的专业情况、行业背景、发展现状和职业素质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
(2)单项强化实训
单项强化实训是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职业技能而设置的模块化实训环节,也是与课堂教学结合得最紧密的实训模式,安排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第二至第四学期。根据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每完成一个项目的理论学习,学生就要进行相关的强化实训。如《外贸函电与单证》课程就安排了《报盘与还盘》、《订立贸易合同》、《信用证审证》、《生产管理》、《出入境报检》等模块的强化训练;《商务谈判》课程安排了《接待与介绍》、《合同条款磋商》、《申请权》、《索赔协商(货物生产)》、《索赔协商(货物运输)》等模块的强化训练。各个强化实训项目都建立了相应的实训题库,保证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量。单项强化实训安排在课内完成,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任课教师也能在指导中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个课题的讲授做好准备。此外,部分单项强化实训也安排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前作为集训。例如,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广交会的顶岗实习,在上岗前,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先参加校内的《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对话》两项强化实训,以便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岗位对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
(3)综合模拟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是在学生完成了各个单项强化训练,初步掌握了商务英语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在高仿真的模拟国际商务环境中布置综合性实训任务,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校内实训环节。综合实训不是单项实训的简单相加,它要求实训内容具有仿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尤其要注意涵盖单项实训中未能体现的商务文化、管理艺术等方面。目前,教研室采用的是德国F+U学院的模式,要求学生分组并组成模拟公司,完成模拟交易会和模拟招聘会的任务。
(4)顶岗实习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了一年的专业学习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参加广交会的顶岗实习,在实际岗位上进行会务接待、前台接待、客户服务等环节的校外实习。顶岗实习采用带队教师跟踪辅导和实习企业负责人现场指导的形式,是学生从校内实训迈向校外实习的重要一步。大部分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5)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校外实习活动,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相关课题研究,实习结束后要递交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作为整个高职学习阶段的结束,毕业实习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周期。
3.建设现代化的模拟实训室,优化实践基地管理
校内实训项目是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的准备和过渡,具备高仿真度的商务模拟实训室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很多院校都认识到仿真度的重要性,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来营造模拟商务办公环境。但是,实训室的商务氛围除了形式上的硬件建设外,软件配备也很重要。配套的模拟教学软件、与实训环节相一致的模拟公司结构、可供分析参考的典型案例、真实的商务(外贸)资料,甚至往届的优秀实训作业(成果)等,都是提高仿真度的重要条件。相较之下,商务英语实训室更注重软件建设,特别是经典案例的积累和真实案例的更新。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理工类专业的校外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一般只需要3到5个实习工厂就可以满足需求。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大型企业也只能安排20人左右参加实习,要满足整个年级的顶岗实习需求,需要数量众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对分散各地的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如何与实习单位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都关系到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经过近两年的摸索,本教研室总结出四点经验:第一:重点发展大型企业为顶岗实习单位,发展中小型企业为见习单位;第二:重视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整改,尽量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安排优秀学生顶岗实习,树立本专业的良好形象;第四:逐步完善实践基地的管理,建立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
4.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要改变商务英语单一的理论型教师结构,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第一:要处理好在职教师从课堂教师(teacher)到实训指导教师(facilitator)的角色转变,包括教学方式、知识结构、心理因素等方面;支持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掌握英语的基础上选方向钻研商务实务,如取得国际商务师、经济师、翻译等资格证;鼓励在职教师利用各种机会下企业调研,接触行业的第一线,充实技能。第二:招纳有商务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和经贸专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充实实践实训指导教师的队伍,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严格可行的测评体系,推动实践实训教学改革
没有严格执行的测评反馈作为约束,实践实训就容易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学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近年的教学中,本教研室逐步建立起严格可行的实践实训测评方案:
(1)实践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和学时,实践教学正式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与理论教学、职业技能考证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2)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制定了相应的实践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严抓考勤、查岗,不允许任意缺勤、脱岗。考勤查岗情况与学生的成绩及教师的工作考评挂钩,以确保实践实训教学的开展。
(3)对不同的实践实训项目采用灵活的考察方式和测评标准:
①见习:考勤纪录及见习参观感想
②单项强化实训:考勤纪录及各模块实训作业的平均分
③综合实训:考勤纪录、学生互评及指导教师评分
④顶岗实习:考勤纪录、学生实结、实习单位负责人评语及指导教师评分
⑤毕业实习:考勤纪录、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负责人评语及指导教师评分
(4)分析研究实践实训教学取得的效果,分析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听取实习单位意见,了解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变化,把握人才市场的动向;以测评反馈信息作为今后教研教改的重要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具有本身的学科特性,实践实训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运用灵活的,多元化的实验实训手段,构建渗透型的实践实训模式,完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结构,才能取得更好的实践性教学效果,实现高职教育应用性、技能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祖艳凤. 民办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新探[J].考试周刊,2007,(42):15-17.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医学教育特点和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在2000年就开始探索、改革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培养承担初级卫生保健任务的社区医学专业人才的教学计划。
研究内容:严格选择覆盖面较广,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医学教学实训基地,使之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社区实训的场所;多途径培养能承担社区医学实训的带教教师队伍;制定相关的教学实训计划和方案,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使其能保证社区实训顺利进行;建立社区医学教学评价体系并对教学实训基地进行今面评估,为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反馈信息。
项目准备:①调研:选择条件较好的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建立合作关系,并加挂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社区实训基地牌子。②培训教师:包括本院教师和社区实训基地的医务人员,初步确定带教的教师并制定了师资培养计划。③根据项目的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通过查询文献和专家讨论,制定社区医学实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两个教学实训基地根据各自的特点也制定了相应的社区医学学生实训计划安排。④制定社区实训、实习管理制度。
项目实施:①师资培训:组织讲座、学习班,学习有关社区医学及教育学知识和技能;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秀医疗骨干作为基地兼职教师进行重点培养;由学院派教授专家到社区讲学。②学生实训、实习:分批派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到社区实训(临床教学过程中,参与社区社会调查和见习)、实习(毕业实习),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我们在1.5年内分别安排两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到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和实习,见习期为0.5个月,实习期为2个月。③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以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教学情况等形式初步评价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基础建设情况,并且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
研究成果
社区医学教学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我们通过选派教师骨干(副教授以上职称)和项目管理人员到内地学习听课10人次;邀请知名医学院校从事全科医学教学的专家来校讲学、办学习班,参加人员达100余人次:聘请我校从事全科医学教学的专家多次到两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讲学,培训内容涉及全科医学的各个方面。选拔了一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两年以上社区工作经验的骨干医师15人,作为带教的教师并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并以在职培训为主。经过2年的培训和实习带教,他们现已基本胜任实习带教工作,通过两届实习学生对带教教师的评议和同行评议,结果显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与带教前相比有很大提高,综合评分为优良者10人(67%),合格者5人(33%),实习学生对社区基地教学满意度达95%以上。以上结果说明社区医学教学基地的师资队伍现已能够承担起社区医学实习带教任务,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结果显示,所有参加社区实习的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概念、工作任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医学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提高。此外,在社区实习的实习学生在预防保健的知识和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亦有了明显提高,不但与自身实习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而且与同级未参加社区实习的学生比较也有明显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建立社区教学基地,进行社区实习,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由学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的模式具有优势互补、花费少、见效快、共同发展的特点,为今后经济发不发达地区的高职医学院校建立社区教学实习基地探索了一条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目标应围绕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型工商企业等单位的会计、出纳、财务、纳税申报、审计等岗位;还可以在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会计岗位从事会计工作。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上会计、出纳、纳税等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并具备相应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可以通过校内的专业课程教学及校内的模拟仿真实训教学来培养。而会计人员职业素养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会计职业岗位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养成的作风和行为习惯,这些仅仅通过校内的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训是无法得到真正培养和提高的。这就需要建立培养学生会计岗位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校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经走访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工业、商业、现代信息服务业、金融等企业,并经过大量的、认真的市场调研分析与论证,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应包括: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理想、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会计职业技能。因此,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奉献精神。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校外实践教学与校内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教学无论从内容和教学组织等都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校内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教学是教师根据事先准备的内容(包括知识内容和技能训练内容)对既定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和组织管理,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目标都是一致的,评价的标准也是传统的试卷成绩和实训作业成绩。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是企业的实际工作,因此无法做到所有学生学习内容、评价标准的一致性。所以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也应具备相应的特色。
1.学校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应重视校外实践教学与科研,应给予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适当补贴,鼓励企业指导专家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其次,这种补贴制度应该与对学生的实践考核鉴定制度相对应,对指导的质量应该有相应的考核标准。
2.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根据行业需求与专业教学层次递进的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见习模式和顶岗实习模式。见习模式是指在每学期末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一周左右,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会计工作的岗位和内容,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顶岗实习模式是指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校外教学实习和实践,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践培训,熟悉企业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并让学生逐渐能够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因此,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来制订教学管理制度。首先,校外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专业与企业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管理是校外基地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实现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合格的师资队伍,确保校外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其次,应该根据不同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对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指导教师的职责进行分工,并针对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实施管理及考核。如在见习模式下,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阶段性的、项目性的学习,在此模式下,学校的专业教师将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而进入顶岗实习模式下,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完成了会计的各岗位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学生需要的是如何将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此阶段,应由企业指导教师承担校外实践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组织。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内容首先,在见习模式下,由于每学期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使学生在不同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不同,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设计见习模式下的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使校外实践教学能够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计划和实施,在此阶段,校外实践教学将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树立学生的会计职业理想。其次,在顶岗实习模式下,将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前四个学期末在企业见习的情况,选择企业需求的学生来企业进行校外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将带领学生完整地进行企业业务操作,使学生逐渐适应企业的工作需求,并让学生逐步进行独立的业务操作。在此阶段,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真实的企业工作来设计教学内容,此部分的教学内容将是动态的、真实的。在这阶段的实践中,企业指导教师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团结协作、奉献、创新的精神理念。
2.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方法会计专业课堂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训法、任务驱动法等。在校外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了变化,因此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改变。在见习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参观法和实训法;而在顶岗实习模式下,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发现法和探究法。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显示,单位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意识、纪律性、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要求不低于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应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目标来设计校外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
1.对见习期和顶岗实习期的学生管理进行明确的分工应该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对见习与顶岗实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督导,及时排除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应对见习期和顶岗实习期的学生管理进行明确地分工,如见习期主要由学校教师带队,负责学生的考勤状况并及时处理无故迟到、早退、缺勤等情况。而顶岗实习期则由企业按照自身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
2.建立学生校外实践考核评价标准校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应结合企业的员工评价考核标准,主要针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理想、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会计职业技能等方面做出评价。如学生在企业见习期间,评价标准分别有考勤、学习表现、见习心得体会等。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评价要着重于学生的出勤、遵守纪律、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团队意识、沟通情况等方面。同时对校外实践教学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提出建议与改进的办法。
关键词:课间见习;中医临床教学;教学质量
在中医临床教学中,课间见习是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进行系统运用,对中医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的临床实训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中医辩证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为适应以后的临床工作做准备。不过,当前这一教学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①临床教学的资源相对短缺,课间见习的临床环境十分拥挤;②相关法规的完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既客观上减少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机会,又导致了临床病源的不足,病种少,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③课间见习教学方法陈旧,年轻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④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对课间见习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强,等等。中医临床的课间见习教学艰巨而复杂,笔者通过近年来的课间见习教学实践,认为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建设,是提升课间见习质量、贴合中医临床教学管理实际的有效抓手。
1.提高教师综合业务能力,重视师生的双向沟通
教师作为课间见习组织者、教学者,是优化课间见习教学的主要方面。因此,带教老师必须要有高超的中医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高尚的医德素养,同时还必须要有敬业、爱业、爱学生的良好品质。此外,课间见习的带教老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学习中医课间见习临床教学的新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只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还应该重视“教”的评价,“教”与“学”是统一的。将“教”与“学”摆到双重重要的位置,既能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又能及时将“教”与“学”的信息进行互动。因而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也是中医专业课间见习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课间见习带教必须具备的重要业务能力。
2.优化课间见习教学管理,上好导言课,重视病例讨论,做好教学考核
①在课间见习前上好导言课,既要告诉学生课间见习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与考核方法,又要讲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与理论课之间的关系,使中医专业的学生在课间见习前就能全面地了解课程,从而对学习过程有充分的认识。②整个课间见习最好是在病床边进行,由带教老师示范性地向见习学生介绍患者的病史,并行进行问诊、体检,运用临床思维方法分析病情、辅助检查结果,适当提问、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做到教师、学生与患者之间的畅通交流。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再将课间见习的病例进行讲解与讨论,最后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在整个课间见习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③要确立中医临床各专业课间见习考核指标。各专业在课间见习中要制定考核内容及方案,通过考核能够促进学习的时效性,将基础理论与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化,使学生初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提升其临床操作能力。
3.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确立完善的课间见习教学制度
课间见习是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必需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将中医理论知识变为临床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提升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各个部门都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首先是课程的主讲教师、临床带教老师不能走形式主义的路子,而应该将课间见习做好、做实;其次是中医专业所在教研室、系、院教研机构都要积极配合带教老师的工作,为学生的课间见习提供好的环境与合适的资源;最后,对于合作医院的各职能部门也要做好协调工作,让他们站在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课间见习的重要性,争取让医院也乐于接受课间见习。在层层联系与落实,课程主讲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加强交流、研讨中,以进一步做到临床见习带教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4.加强配套软硬件的建设与运用
如建立并完善临床模拟教学实验室,可以解决部分诊断学、中医急诊学课间见习教学问题。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自制或购买的部分制作优良的教学光盘,在课间见习中给学生播放,以弥补在临床中见不到的体征、病例、病种。
参考文献:
(一)整合性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整合,需要对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建立新的认识。我们应该明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掌握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适当地将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整体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形成一个整体,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无论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整合,还是对实践教学本身的深入探讨。每一次的实践教学,应该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例如,在大学一年,实践教学的见习基地,可以选择在幼儿园。带领学生参观幼儿园,通过观察幼儿园装修的特点、班级命名的特点、活动区域的特点等,对幼儿园的周围环境和基本情况会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于职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第二次的见习目的,就可以结合第一次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可以结合卫生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亲自进行幼儿园相关活动区域的布置、安排和教学等。还可以对幼儿园的规模进行拓展,例如,亲子教育机构,让孩子和家长通过游戏进行活动,使幼儿在家长的见证下健康成长。使学生的实践能够建立在第一次实践的基础上,这样的实践教育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多样性
在实践中,学生应该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全面进行实践探究。实践教学除了见习、实习,还应该建立更加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除了阶段性的见习,学生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实践。学生还可以和指导老师一起进行探讨性研究,或者参加一些大型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很多领域都有相关的综合实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现状,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能够及早地明确择业的方向。
(四)指导性
实践课程都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大纲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学的内容,明确教学的目的,了解教学的步骤。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会反思,见习后要写参观的心得体会,最后对实习进行全面的总结。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实践前,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各层面所遇到的问题
1.观念层面。传统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没有得到重视,传统的观念还停留在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如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对教师资格的培养需要更加专业化,并且注重实践教学。从观念上改变对实践教学的看法,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结构层面。实践课程在学前教育教学的比重仅占1/4,而且存在教学形式单一乏味的问题。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我们国家实践教学的实践非常有限,而且见习基地非常单一。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首先是到见习单位进行参观,然后写见习报告,在课堂上进行虚拟教学,最后通过实习,完成实习报告。对于实践教学的评价,只是对见习报告评分、对课堂表现评分、对实结评分。这样的评价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3.行为层面。实践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导致学生在见习中,根本不知道注意什么,了解什么,对于见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在短暂的见习后,又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延长实习时间,才能使学生有更深的感悟。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实际性的问题。然而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在需要深入研究理论和实践时,摆在眼前的任务却是写毕业论文。
(二)学生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不够
教师在实践教育中,侧重技能的训练,没有与将学前教育相关的课程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学生始终是个“旁观者”,根本没有融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实践是毫无效果的。
(三)教师的指导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指导监督不到位,导致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变成了一种形式,而不是学生真正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对于需要上交的材料,只是找相关的实习单位,随便写个证明,敷衍了事。专业的教师需要面对很多学生,没办法每个都进行全面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没办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缺乏有效的评价体制
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进行自我的反思,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中缺乏评价的标准,使得评价缺乏客观性。
三、实现“实践教学”变革的对策
(一)树立新的实践教学观念
实践教学需要具备实用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将所见所闻所感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实践教学还应该具备开放性,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中,很难掌握见习的实际目的,需要在开放的实践环境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在实践过程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向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教学还应该具备职业性,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名优秀的教师,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对见习单位,产生职业认可。为以后更好地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在教学中同等重要,他们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最终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职业岗位工作的得心应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验课程。完善实验课程标准,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基础的理论知识,为更好的进行实践打下基础。加强学校校内的实验设施的建立,确保学生在校内进行实验课程的训练。
2.实训课程。结合实验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训课程,将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习课程。在实训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短期的实习阶段,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变成一种能力,运用到工作中。
(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也是教学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水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和调整教师队伍。我们可以采用“精进简出”的原则,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专职老师,培养本校的教师到校外进行专业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使教师在教师团队中具有相对的优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壮大师资队伍。由于学前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性,因此教师的学历都相对较高,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少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教师缺乏对学前教育的深入了解,想象和实际情况往往会有差距。学校为了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针对每一位教师的情况进行专门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
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学校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现时,需要对校内的实训设施进行完善。例如,幼儿园虚拟教学室、舞蹈训练室、绘画艺术室、音乐实训室等。加强与校外幼儿园的相互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五)健全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现如今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学生无法通过评价真实地了解自己的从业水平。学校为了避免学生盲目的进行学习、教师随意的进行教学等现象,需要建立健全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同等的重视校内外的实训考核。明确每位同学的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知道找哪位教师进行指导,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1加强专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专职实训教师是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中的主力军,学校十分重视提高专职实训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努力为他们创造边工作边学习的条件,鼓励他们在职攻读更高的学位。充分利用学校内设的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鼓励每位专职实训教师都能拿到中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已有技能等级证书的实训教师争取成为双高型或三高型(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教师。同时,鼓励专职实训教师参加相关工种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考试。目前,学校专职实训教师100%都取得了中级工及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其中33%的专职实训教师具有高级工技能等级,20%的专职实训教师具有考评员资格。
2建设一支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
2.1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
学校与当地医药企业(医院)保持联系,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学校的兼职实训指导教师。这些兼职实训教师不仅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承担校内实践教学、企业(医院)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起到信息员的作用,把行业企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制度、新方法带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校实训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平。
2.2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训指导
学校有一支较强的专业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作用,让其参与实训指导。近年来,利用国家和我省对职业学校骨干专业教师培训的机会,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参加,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同时,学校根据专业教师的不同层次,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其通过校本培训、进修学习、企业实践、技能比武等途径积累实践经验。对于青年教师,要求他们必须参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对于没有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者技能等级的教师,要求他们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能独立指导学生实训;对于已取得资格证书或者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鼓励他们实现一专多能,并能指导其他专职实训教师开展实训教学。
2.3鼓励实习班班主任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学校细化实习管理制度,改变以往实习期问的松散管理状况,培训实习班班主任,使其与企业(医院)带教教师一起承担实习指导工作。每位班主任负责1-2个实习单位,及时与学生、实习单位联系,做好实习指导,反馈实习问题,与实习单位共同管理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每位实习指导教师都配有《实习指导手册》,每周与学生联系不少于一次,每月与实习单位联系不少于一次,并做好记录。这种校内、校外联动管理的方式,有力地保障了实习有序、规范进行,提高了实习质量。
3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推进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除了解决学生的见习与实习问题外,还是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3.1探索适应医药卫生类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的新模式
我校护理专业与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实施2.5+2+0.5院校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与无锡同仁(国际)康复医院合作办学,开展3+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生经过前期在校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后,在医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课和部分选修课的学习、见习、专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融教、学、做于一体。以上两个项目均被评为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实现了学校职业教育与医院的零距离对接。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提早进入临床,也促使校内教师深入临床。学校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经常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学观摩,特别是共同开发实践类校本课程,编写实训校本教材,双方优势互补,这比专业课教师单纯下临床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有效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为更好地开展校内外实训教学提供了保障。
3.2集团内部支教
我校隶属于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医院管理中心是无锡市政府实行卫生管办分离体制改革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集团,包括4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1家三级专科医院、1家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医院管理中心履行对所有8家市属公立医院和1家卫生高职学校直接管理的职责,统一管理资产、人员、医疗业务及卫生职业教育等。对于学校而言,这种特殊的管理结构形式是难得的机遇。在市医管中心的支持下,开展集团内部支教活动,临床一线的技术骨干轮流进驻学校,承担1-2年的实践教学,成为驻校教师,把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带进课堂。近两年,先后有两名临床护理资深带教教师驻校支教。
3.3建立教师入企业(医院)锻炼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教师赴企业实践落到实处,学校修订了《教师参加岗位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管理办法》,编印了《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手册》,要求教师对专业实践活动进行日志式记载。同时,学校在市内5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建立了护理、康复、药学专业教师实践基地,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带着项目、带着任务下临床或赴企业实践,真正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以赛促教,提高实训教师实践技能水平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作用的一种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极强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其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通过学习、研究、工作、生活等各种途径与实践客体发生作用,而展现的应对、解决系列问题的水平与能力。它反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个体的整体能力,是其实践个体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这种实践能力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身心健康水平、知识广度与深度、经验、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等。它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为基础性实践能力、专业性实践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基础性专业能力对于个体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无论哪个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它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信息运用能力、组织与管理等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性实践能力建立在其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基础上的解决旅游管理领域问题的能力,如酒店经营管理能力、旅游产品设计能力、导游服务能力、旅游经济分析能力、旅游领域研究等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建立在其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基础上的解决综合问题的高级能力。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实践能力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创新。在旅游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培养具有优秀综合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最高目标。
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紧缺
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这类教师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它的教学要求要有一定数量、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然而,目前中国院校大多旅游管理专业都存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一种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量”少,很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过旅游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很低,有些教师的科研可能做得很好,理论水平很高,然而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没法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旅游管理人才。另一种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质”低,不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拥有导游证、饭店经理资格证、景区管理证等专业相关证书,但却没有在相应岗位系统、长时间实践过,仅是零散的接触或体验过相应的岗位工作,这类教师往往很难全面把握这些岗位的系列实践问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很有限。
(二)实践学习结构不合理
实践是学生理论认识的基础,也是学生素质提高的核心动力。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学习体系。然而根据调查,中国大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类型结构极其不合理。从时间结构来看,大一到大四旅游管理专业有内容不同、难度不同的专业课程,这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必须有连续的实践体系,这包括低年级的认知见习、中年级的课程实习、高年级的毕业实习等实践阶段。目前大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体比较重视,效果也比较好,但低年级的认知见习、中年级的课程实习时间远远不够,这导致很多课程实践操作部分基本流于形式。从内容还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主要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模块,目前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做得较好的主要集中酒店与旅行社模块,包括导游、计调、中西餐厅摆台、客房布置与管理等方面,而景区管理方面的实践却往往被忽略。学生实践内容的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如今旅游迅猛发展的时代,景区经营与管理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其进行扎实的实践是旅游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三)课程体系不科学
课程体系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与效度。从中国大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不全面、重课堂轻课外的特点。几乎所有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都为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旅游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酒店管理概论等,而如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旅游策划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较少。在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中,大多院校课程实践教学不全面,如导游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导游词的讲练,而全陪、地接、领队等方面却往往被忽视。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院校主要狠抓课堂教学,高度重视模拟实践教学,而课外实践教学却没有被重视。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把实践课程放置在相关企事业岗位中完成,如把部分餐饮、客房、计调等实践教学内容放在酒店、旅行社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具有较好的作用。
(四)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不科学
科学的监控体系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尽管目前中国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大多有具体的内容、形式等要求,但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并非理想。表面上,不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监控类似于理论课程教学,但实际操作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明显存在盲点,如有些学校对学生实习评价主要由实习生本人自我总结、实习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组成,但每个模块大多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的成分。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内容、形式多样,不少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管理方案,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很难评价。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质量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相关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第一线实践锻炼,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与旅游企业签订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的战略联盟协议。同时,一方面形成校外相关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行政部门的专家到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另一方面重视校内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行政部门联合攻关研究提升专业技能。
(二)优化课程体系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根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论,把课程体系分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层次。理论教学又分为公共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发展能力模块。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既有实践操作的内容,也有实践研究部分。本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有关旅游服务技能比赛或相关旅游协会的一些活动。将旅游管理专业能力分为四大块即:经济与逻辑分析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谋划和策划能力。按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根据“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按照“整合、分解、增加、舍弃、压缩、保留”思路优化了现有课程,删除不必要的课程,增设一些专业特色课程,以提升课程支撑能力,形成模块化的专业知识结构。如将酒店餐饮管理与酒店餐饮服务整合为酒店餐饮管理,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图整合为旅游地理学,将旅游资源学与景观学整合为旅游资源与景观;将旅游市场营销分解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策划学。按照不同方向的“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原则优化课程开课时序,即低年级通识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包括课堂模拟实训、校内仿真实训、企业见习实训、中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实训等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狠抓课堂模拟实训,推行模拟情景教学,将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加以演练,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夯实校内仿真实训,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为依托,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如旅游业口语交际实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职业技能实训等。重视认知见习实训,这主要是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规程及实际工作情况,加深学生对行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注重中期专业见习,强化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互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通过这个环节了解自身不足,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突出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下进行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加深职业认识,同时也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完善了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关键词:“双元”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河南省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在近两年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例如,前期实施的“半工半读”短期实训虽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但还不甚理想,为此,学校又派出8名教师赴德国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们启发很大。“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如下特点:1.同生产紧密结合;2.企业的广泛参与;3.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岗位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但是,任何模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切不可照搬照抄,可以根据我校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和利用,用先进的思维模式来引导我们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调整,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以下就是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一、 “见习制”的具体实施
“见习制”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德国“双元”教育模式影响下,借鉴现代学徒制,结合我校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为实验班量身定做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作法是:从第一学期开始,每个月抽出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到企业进行见习。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本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深入理解做为一个学徒应该如何做?做些什么?企业就是课堂,带队教师会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及要求去管理见习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一)要开好“三会”,即晨会、午会和晚会
这部分工作由带队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完成。晨会时会给学生进行分组,我们见习时分组的情况要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划分,一般情况下,至少要求有20名师傅,至少有20个工作岗位,按照一个班60人来计算,每3个人一个小组。要对学生进行见习激励,学生要喊激励口号,要熟记老师提出的见习要求,如:安全第一、服从管理、要多看多思,我要成功等。午会安排在吃完午饭后,要求学生写出上午的小结,交流上午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找出解决方法,并做出下午的计划。晚会是在学生的第一节晚自习时,要求学生总结一天的收获和遗憾。这样,我们能让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们将要从事的工作和行业。对学生深入、细致的管理也会帮助学生克服恐慌心理,尤其是第一个学期的见习完成后,学生会理性的知道自己要学课程的重要性,企业师傅的娴熟技能和爱岗敬业精神会深深的触动学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老师和企业师傅尊敬有加。一个学期下来,泡实验室、实训室的学生明显增多,和老师探讨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多,还有部分学和实习企业的师傅联系,利用周六、周日到企业学习。学生的管理难度降低,学习风气日渐好转,这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见习制”的实施,对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的提升也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评价问题。要注意多方评价,尤其关注第三方的评价
一方面是师傅评价学生,我们印制有专门的学生见习评价表(一周一表);另一方面是带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带队教师和学生一起到企业锻炼,检查学生作为徒弟是否达到要求,提问学生对自己工位的设备、工具及车辆零部件是否认识,考核学生在见习过程中,企业师傅师傅给学生安排工作,是否让学生参与维修。还有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可以通过每天的晚会和学生的总结,得到学生对自身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的看法。
这其中师傅的作用很大,也是见习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俗话说:师傅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前两个学期时,学生见习的内容还比较简单,在加之以校企的良好沟通,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到了三、四学期,尤其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想让师傅不遗余力的教会学生,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一定要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力量,一是要花大力量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为学生带来最新的技术和技术成果,二是学校要建立和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备,让学生有新的眼界和思路,让企业师傅也看到学生身上也有要学习的地方,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三)要认识到见习制和以往教学过程的不同之处
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学安排的是最好的教师,使用的是最好的设备,教授的是规范的操作(企业的5S),教授的内容也是较高深的技术,但是,我们去发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时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企业无法长久的生存,企业师傅对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认同,不给学生提供机会,加之以学生学的死板,因为在实验室里学生学习时的实验车型是单一的,而实际在维修企业的维修车辆却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应对起来很困难,这是学生在维修企业呆不久的主要原因。此外,维修企业是服务类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技能为主,不能体现企业服务第一的宗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的技能越多,学生离行业越远,这也是影响我们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服务意识培养。
二、实施以竞赛为引导的“双元”循环教学模式,并使之贯穿四个学期的教学
以竞赛为引导的“双元”循环教学模式是借鉴德国“双元”教学模式在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具体运用,并辅之以技能大赛为激励机制,贯穿学生三年的教学和实习过程,为提高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就业质量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具体过程是:
第一步将每个班的学生分四级选拔,四级分别是:遴选兴趣小组、铜牌兴趣小组、银牌兴趣小组、金牌兴趣小组。遴选兴趣小组是按照企业要求布置任务、整理、整顿,不受监督,只检查结果完成情况,以每班为单位,遴选出兴趣小组成员,选拔及培养程序如下:
第一步:遴选出的兴趣小组成员到企业参加习,见习期满,考核合格的升为铜牌兴趣小组成员,不合格的返回班级学习,参加下一回的遴选。(此环节在第一学期完成)
第二步:铜牌兴趣小组成员,在老师的辅导下,参加具体的项目任务,考核合格的升为银牌兴趣小组成员,不合格的返回班级学习,参加下一回的遴选。(此环节在第二学期完成)
第三步:银牌兴趣小组成员参与到企业的实习,在老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下,合格的升为金牌兴趣小组成员,不合格的返回班级学习,参加下一回的遴选。(此环节在第三学期完成)
第四步:金牌兴趣小组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大赛集训环节,考核后最终能入围的选手进入赛前的专项训练,不合格的可以返回班级学习,也可以成为学生导师,相当于实验员,也可以根据学生意愿再次进入企业。(此环节在第四学期完成,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三学期完成)
经过以上四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收获:
1.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企业的实习经验,明确了专业学习目标,在老师和企业师傅多次的考核和修正之下,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明显增强,减少了学生到企业后遇到点问题就退缩的现象。
2.为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储备了人才。避免了只培养个别学生参加大赛而忽略大多数学生的现象发生。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走向常规化和制度化。只要学生个人愿意努力,人人都可以参与大赛,都可以为了自己的荣誉而努力。
3.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每一级兴趣小组的提升都让学生充满了激情,每一次的成功都让学生充满了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4.起到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作用,每一次的淘汰,每一次的返回班级重新进入班级学习,学生都会无比认真,这种内心的动力比老师的唠叨管用的多,使整个汽车专业的学习氛围明显好转。
5.使老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升,逐步形成了“双元结构教师”团队。以往老师脱离企业,或者说与企业接触较少,带学生实习也不深入,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主观臆想、脱离实际。这样四步走,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多次深入企业学习、实践,身上的功夫增加了,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得心应手。
通过四个学期实施以大赛为引导的“双元”循环教学模式,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培养过程符合服务行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规律,真正做到了“学生胜任企业学徒、教学符合生产需要、专业定位符合企业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自己也满意,实践证明,这样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的办学声誉日益加强。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我们经过了三年多的运行,虽然收获不少,也坚定了我们努力实践的方向,但其间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慎重思考:
1.不论是学生前期的“见习”还是实施“双元”循环教学模式,企业都不是很欢迎。学校的支持和企业的接受能力决定了我们项目实践的发展状况。
2.在实施“双元”循环教学模式的后期,企业看到很多学生很优秀,想签订“长期合同”,这样不利于我们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也会影响下一步的教学过程。
3.学生进入企业后,尤其是在见习初期,会遇到各种各种的困难,尤其是师傅素质的高低,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我们实践成败的一个关键。
我想,作为积极投身于中职教学改革的职教人,在当前发展的大好时机,要勇于面对挑战,深入探索,为职教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 情景实训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主要包括理论环节和实训环节两部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企业内部技术性岗位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型人才更为匮乏,工艺、产品的智能成分少和技术含量低,高技术附加值小,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随着我国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意义重大。
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电子商务实践性教学的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基地由校内创业实习基地+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共同组成。在运作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的需要,逐渐形成了见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假期社会活动和创业等实习模式。
1. 见习
见习主要安排在新生入学初,目的是增加新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潜能,增强学习的动力,使专业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2. 假期社会活动
大一和大二的寒暑假,在学生提出要求、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在基地通过勤工俭学、顶岗实习,进行各种社会调查,对企业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其目的是了解商务企业的职业氛围,熟悉电子商务运作的过程,熟悉产品知识。在高年级,学生到企业主要就是顶岗实习,或者利用网络独立创业。
3. 工学交替
在学生掌握专业最基本技能后,在大三年级,我们有计划地安排了10周时间、有明确内容的实习,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和工作内容。
这期间,学生不仅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效益,还知道自身在专业技能、人文素质等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回到学校之后,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仅仅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扩大到对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追求。
4. 顶岗实习和创业
在毕业前,我们还会安排半年时间,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他们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独立操作,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等综合素质均能得到全面提高。这个阶段的实习,已经出现明显的两种模式,一部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一部分学生组成团队,开始网络创业。
二、电子商务实训课程体设计
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专业,为了能培养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很快胜任企业岗位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我们在设计实训课程体系时,充分体现“以用为主”的原则,妥善处理一个“度”的问题,即: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必需的相关知识。
一套满足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实践实训课程教学方案。该方案包括三大部分:数据库应用实训、网站建设实训和电子商务实验室模拟实训。
1. 数据库应用实训模块培训学生对数据库的应用学习,并能针对电子商务的商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部分训练数据表的创建、索引建立、SQL操作、数据库的设计、存储过程、触发器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同时,训练学生如何利用数据库进行商业数据分析,对商业数据进行采集与整合。
2. 网站建设实训模块由技术网站配置和商务网站搭建两部分组成。技术网站配置主要要求学生完成对建设商务网站基础设施的配置,包括IIS、WWW 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等资源。商务网站搭建则从商务网站规划设计、商务网站界面优化、商务网站搜索引擎以及商务网站安全认证四个方面进行。商务网站规划设计主要训练学生如何深入分析指定领域市场,确定网站建设的基本目的、意义,确定商务网站的整体需求和功能,并根据前述分析对网站建设中的技术、内容、费用、测试、维护等做出规划。商务网站界面优化要求从合理安排网页内容元素的位置、色彩的选择、网页图片以及背景音乐的合理运用这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商务网站搜索引擎这一内容增强学生学习检索有效信息的能力,商务网站安全认证提供电子交易的安全措施。
3. 电子商务实验室模拟实训是针对电子商务实际的实践环节而设计的。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熟悉电子商务操作的基本流程,掌握电子商务的运营过程,包括电子交易模块、物流网模块、CA认证模块、网上银行以及网络营销模块。要求学生注重各业务模块之间的横向联系,在业务流程上把B2C、B2B、物流、CA认证、电子银行贯穿到电子商务整个运营过程中,融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于一体。
三、总结
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广大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人员要不断探索和改革电子商务的情景实训教学模式,加强电子商务的专业建设,以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丁倩,吴国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管理,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