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程序设计教学论文

程序设计教学论文

时间:2022-04-30 07:1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程序设计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程序设计教学论文

第1篇

一、程序设计算法的构建

1.算法思想。数学里的算法是极其重要的内容,是数学的组成部分,同时是计算机理论的核心,也是技术的核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它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如看电影、绘画、处理数据等,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和生活息息相关。计算机虽是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它的工作情况是什么样呢?想要了解这个问题,就要先从算法来开始学习。算法能使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发展非常有利。在过去时间里,算法这个名词虽然没有出现,但这种算法思维已经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例如,运算过程中的四则运算、求解方程等,这些步骤的完成都需要程序化的表达,这个过程也是算法思想的形成。

2.算法的构建。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需要设计,或者设计它的可算操作,来通过这些步骤进行解决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通常指的算法。广义的算法:就是一种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例如,歌曲的歌谱、洗衣机说明书等都是它们使用的算法。数学教学中的算法:数学中,把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程序认为是现代意义的“算法”。这种算法可以用计算机实现,对求解的方法也是统一、机械的,例如:解方程、作图问题、函数求值等的算法。

二、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数学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注意策略。在学生考虑到需要输入输出时,实际上他们就已经开始有了算法思维,只是很多学生在开始时不确定如何准确划分步骤。通过上述例证使学生了解算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2.相关性策略。《孙子算经》中原文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对高中生来说,在问题提出后,即使有些同学的思路一开始出现了偏差,但是和实际情况对比之后基本都能猜出正确答案。因此,对自己判断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同学来说,他们就会更深一步地问自己:为什么不一样?哪里出现了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判断错误、解决错误,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3.信心策略。算法实例基本是必考题,每次的考试中都有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算法题出题方式灵活,可考查内容较多,是一个全面评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学生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切忌一次考核过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例1.通过求1+2+3+4+5中的一个算法。解:算法1用逐一相加的方法来进行。第一步:计算1+2,得数3;第二步:把第一步中所得结果3与3相加,计算得到6;第三步:将第二步中所得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计算得到10;第四步:将第三步中所得的结果10与5相加,计算得得到15.说明:①一个问题的算法肯定不是唯一。②若将本例题改为“求1+2+3+…+100的结果,给一个算法”,则以上第二算法和第三算法表达较为方便。对刚开始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这类题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题目的难度是明确的,但实际解题思路并不复杂,却有多种解题方法,对解题思路明确后,其流程图绘制也就轻而易举了。给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感受自身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4.满意策略。以满意度策略为基础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多,如多媒体教学、学生学习目标设定、多元化教学方式等。在教学中,本人根据学生各自情况,与学生进行沟通后为每人设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每次测评之后并不以全班同学的成绩来评论学生的好坏,而是通过横向与纵向两方面相比,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当前学习状况。另外,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能动性,通过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通过满意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总结

ARCS动机设计模式四个要素之间紧密相连、互相促进。通过上文的实际应用也可以看出,在教学实践中,四个要素实际是互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注意策略是前提,相关性策略是工具,信心策略是手段,满意策略是综合反映。ARCS动机设计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

作者:林晓勋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第二中学

第2篇

论文格式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2.一级标题应该设置为黑体三号加粗居中(即每一章节的标题如第一章)

3.二级标题应该设置为黑体四号加粗,对齐方式为左对齐(即每一章节的下一级标题如:1.1)

4.三级标题应该设置为黑体小四加粗,对齐方式为左对齐(二级标题下的小标题如1.1.1)

5.中文“摘要”两个字应该是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应该设置为一级标题。

6.中文摘要内容字体应该为宋体小四,两端对齐,行间距为1.5倍或是20磅。

7.英文摘要(abstract)应该是罗马(TimesNewRoman)三号加粗居中,应该设置为一级标题

8.英文摘要内容字体应该是罗马(TimesNewRoman)字号为小四,两端对齐,行间距为1.5倍或是20磅。

9.“关键词”三个字应该是黑体小四,其后为关键词(宋体小四),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要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10.“目录”两个字应该设置为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11.文章正文应该是宋体小四

12.文章正文段落行间距应该是1.5倍行间距或是20磅,首行要空两格。

13.文章正文段落格式应该设置为两端对齐

14.文章中出现的图片,其位置应该是居中,且图片下方要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文字。其中中文说明文字应该为楷体五号,英文说明文字应该是罗马(TimesNewRoman)五号字体,中英文说明文字位置均为居中。图片及其中英文说明文字应该位于同一页。

15.文章中出现的表格,其位置应该是居中,且表格上方要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文字。其中中文说明文字应该为楷体五号,英文说明文字应该是罗马(TimesNewRoman)五号字体,中英文说明文字位置均为居中。且文中表格的风格要保持一致,表格内容的字体,字号设置要统一。表格的宽度不应该超过正文的宽度。表格如果转页的话,在随后的页面上应表明如:表一(续)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范例欣赏:

【摘要】随着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竞争力度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重点难题。特别是计算机行业,近年来的计算机领域快速发展,各高校向社会输送的计算机人才也日渐提升,同时也加大了就业竞争力度。所以,学生掌握一种制约芯片的电路设计,并且熟练使用一种编程语言,不仅能够提高竞争实力,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技术水平。本文中通过面向技能抽考的单片机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能抽考单片机教学多元化单片机

单片机是一种微型计算机的分支,以体积小、功能全、性价比高等特点著称,被运用到工业制约、通信设备、信息处理、电器等诸多领域。单片机技术在整个课程中处于核心位置,是电子信息、机电、自动化等专业学科必备技术,也是工科学生就业的一个基本保障。

一、单片机教学目前状况

单片机教学中,教师以汇编语言版本和C语言版本为编程工具的单片机为学习对象,这种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单片机指令系统的操作,也可以对单片机软、硬结合的特点做深一步的单片机原理理解[1]。

“单片机”是一门专业课程,基于电工学、电子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学、接口原理及汇编语言学基础上的一门课程。以上课程是单片机课程的基础,对单片机的学习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加强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单独的学习单片机课程,没有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因素影响,将会很难入门[2]。

二、单片机教学的理由

2.1单片机教学的实验设备单一

教学中使用的实验设备通常是学校为学生准备好的包含十几种实验内容的实验包,学生对实验包里的设备进行试验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通过这种实验包学习产生的理由是无法提供更高层次的动手实验,实验包里的实验项目硬件已经连接完毕,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连线就可以使用,导致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机会少,线路已经固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转变线路,在实验中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2.2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不符

学校的教学策略中,基本以理论为主,造成设计效率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大、理论性过强、语句不易理解等理由,另外由于编程的代码结构复杂,学生对硬件结构的依赖性比较大,不能够完全在不同种类之间相互移植。

三、技能抽考在单片机教学中的作用

3.1技能抽考的理论

技能抽考是根据教育学的要求,依照专业特点对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标准化的考核,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考核。具体做法分为三种:制定统一的抽考标准;制作抽考标准的试题库;根据专业学习的人数,采取随机筹钱的方式进行学生的独立抽考。

这种技能上的抽考相当于一种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相比职业技能竞赛的方面更为广阔、参与的学生也比较多、比赛的内容全面,抵制了一直以来的“重技能轻综合”的不足[5]。

3.2技能抽考在单片机教学中的作用

技能抽考运用到教学模式中,能够重新建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使学习中实现车间与教室、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作业与产品、理论与实践、教学与比赛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水平的发展。

3.3技能抽考重建教学模式

技能抽考是以学生的综合实力为评价标准,在学习范围的完成情况来进行对专业能力的衡量,对能力、策略等进行务实、高效的教学目标。因此,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从原有的教学方式转向行动教学方式,让课堂从理论性教学转向实践性教学,以“教学工厂”为实训教学模式,使车间和教室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四、结论

单片机原理和教学中的自主研发、开放性和创新性,比较容易符合新世纪人才的培养,符合高校的教育规律。在教学中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拓思维、注重创新、提高素质为教学中心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和动手能里为教学目标,将教学层次加深,全面展开单片机教学的最新模式,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大批量专业知识强又掌握应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牛骁.单片机和C语言的教学探讨[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1,04:136-138

[2]陈华珍,夏国清.基于单片机系统开发的C程序设计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1,03(09):143-144

[3]张金果,宁亚媛,姜睐.基于Proteus和Keil的单片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华章,2013,12(23):263+366

第3篇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围绕学校“以扬长教育思想为基础,确立扬我之长工作策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研讨和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电教工作达到预定目标。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落实,规范教研管理。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一年中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活动的组织、研究和交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并组织教师拟定教研计划,活动方案,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出勤记录、活动纪要。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指导本学科的教学实践。通过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交流体会,说课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用理论指导教学,锤炼自身业务能力,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1)本学期继续以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练兵课为主,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实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为了做好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的准备工作,我们首先在本校进行了教师三项基本功比赛。推荐一位教师参加,比赛内容主要是评课、说课、软件使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并同时请专家、教师共同评比,最后评出最优秀的教师参加市比赛。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积极鼓励教师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分别参加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教学设计论文18篇,选出7篇优秀教学设计论文送市参赛。同时在今年12月19日组织教师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暨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共有五名教师的论文获奖。

(4)为了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的把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途径的研究,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参加《信息科技》和社《中小学生学电脑》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

(5)为了做好参加“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整合)观摩活动”的准备工作,组织教师利用“五一”期间加班加点赶制课件,并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了一次次的修改,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在比赛期间,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个比赛点,安装课件,调试服务器,尽最大限度的排除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参赛的四堂课都能顺利的完成,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6)以科研为先导,积极鼓励教师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活动,参于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形态研究》的研究,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大量的教学软件,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加工整理,以web形式展示在“教育信息网”上。

三、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网络,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设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校园网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要求》,使每一位教师明确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2)网络瞬息万变,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让教师了解网络的最新动态,掌握网络的最新技术,组织全区网管人员利用暑假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网管员培训,主要学习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为校园网高效、有序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加强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组织教师整理、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购置、研发、共建等方式,迅速丰富网络资源,并将上传至“西河中学网”,为各校全面地收集和使用教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坚持“寓教于乐”,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教师、家长服务的宗旨,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继续做好“西河中学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不断丰富网站的内容,还不定期进行改版,以保持网站的吸引力,保证高效、快捷、安全、畅通,让星星网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家长的百宝箱,教师的好帮手。

(5)为了迎接市领导对我校信息化实验学校的评估验收,,对学校进行自查。查看相关的材料,实地查看校园网建设及使用情况,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组织教师加班加点进行改进。先后组织教师到各楼房进行安装设备、调试服务器、制作学校网页,使学校顺利地通过了市信息化教育实验学校的验收工作,并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

四、搭建信息的舞台,走进多彩的世界。

以促进学生生动、主动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强调从多角度看学生,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本学期开展了以下活动:

(1)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今年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并将收集的信息以web形式。从中使学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本领,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应用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展示了才华,体验了成功。

(2)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拓展其学习的途径和空间,以互联网为媒介,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制作个人主页,并上传至“星星网”。使学生成为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现代化的人,迈开了成功的一步。

(3)走出教室,走向实践,于10月1日开展了“‘祖国—生日快乐’数码大行动”,使学生充分利用intel公司提供的数码设备,当一回小记者,上街采集国庆欢庆的场景,并将其进行加工处理制作网页在互联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intel培训基地的功能,让学生在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培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乐园。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挖掘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本学期有78名同学参加了省奥林匹克电脑绘画比赛,有一名同学获省一等奖,四名同学获二等奖,10同学获三等奖;有三名同学参加了省奥林匹克程序设计比赛,一名同学获三等奖;有二名同学参加了华南地区计算机操作应用比赛获二、三等奖。

第4篇

更多项目信息请访问项目网站:/asia/ur/curriculum/MOE.aspx

我眼中的微软精品课程

从2003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式在中国的高校启动“微软精品课程支持计划”到2005年升格为“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湖南大学软件学院一直非常关注。我感到微软的精品课程建设既重视其先进技术的推广,同时也重视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基础课程建设,应该说支持是比较全面的。精品课程在促进相关院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4年申报精品课的时候,申报材料要求是全英文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改成了中文。从我这几年的双语教学的经历来看,课堂上用英语讲授,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效果一般。但是,英文的教材和演示PPT,应该说70%至80%的同学还是能基本理解。所以我还是比较赞成使用英文的教学资源,因为在软件工程这个领域,技术更新的速度是其他任何专业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要对新技术进行跟踪,没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是很困难的,而将英文技术资料翻译成中文是需要时间的,翻译是否准确也是个问题。当然,课堂讲授还是讲中文为好。

作为总部在美国的公司,微软在帮助中国大学改进和提升双语教学方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觉得不一定所有申报材料都是英文,但是可以设置一部分双语课程。当然,双语教学的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看法仅仅代表一家之言。

微软精品课程在湖南大学的首次实施

2004年湖南大学有了第一门微软精品课程――“ with C#”。申报的过程也很有趣: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在申报截止日期前一周,仍未收到申报邀请。正好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合作关系部的两位专员来湖南大学访问,当时的软件学院院长张大方得知了这个消息,马上沟通,得到答复是我们可以申报。于是急命我在一周内写出申请报告,报送微软。我一周内写出了报告,最后有幸申报成功。

我们对第一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的投入是很大的。我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参考多本教材,完成了所有的18章的PPT和2万字的教案,并自编了一本实验指导书;课程开始后,所有课堂讲授都现场录像;指导一个组的学生完成了基于的自主学习平台的初步开发。在课堂讲授内容以及自主学习平台的开发方面,我多次与微软工程师沟通,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微软工程师的意见,采用Power Point的附加组件――Microsoft Producer,将所有教学视频与PPT同步在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浏览学习网站,点击其中任意一张PPT,视频将同步到对应的内容自动播放。随后的自主学习平台在湖南大学教务处的资助下,进行完善,当年就作为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自主教学平台正式运行,现已正常运行近四年,为四届学生的30多门(门次)课程服务,访问量超过十万人次。应该说第一门微软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比较成功,我还记得当时在验收通过时的一句评语:“湖南大学的精品课程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学网站内容丰富,特别是录制的教学视频,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第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在课程项目组织方面,借鉴了我院工程训练的做法。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就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院内的工程训练。第一批组织了30多名“2+2”的三年级的学生,每4至5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利用4周时间,经历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从项目的启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一直到部署。项目来源是教师曾经经历的真实项目,在将其文档标准化后,首先提供需求给学生,学生根据需求文档逐步完成项目。第一次工程实践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文档的编写能力、编码的规范性、设计能力有比较大的提高。所以在建设“ with C#”时,就借鉴了工程训练的做法,并且成功地组织一个学生小组,在课程学习的同时,作为课程实践部分,完成了一个基于的自主学习平台的初步开发工作。学生在项目开发中体现出来的热情是我所始料未及的。

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做中学”的由来

2005年,我们在思考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能否迈出更大的一步?因为在工程训练和精品课程建设时,我们意识到不足之处: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知识,和一门课程讲授的知识有比较大的出入,一个项目需要的,往往是几门课程中的一些实用的知识,也就是课程讲授的内容远远多于项目所需的知识;而课程讲授的知识,往往和项目阶段所需的知识无法很好衔接;同时,在工程教育的教学理念上,是否能有大的创新?基于这个想法,从2005年底开始,湖南大学与微软全方位接触,争取微软对我们的支持。

在2005年底,在湖南大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经学院领导多方努力,我们聘请了美国微软研究院孵化研究开发部总经理黄学东博士担任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名誉院长。黄学东博士于2005年11月在岳麓书院给以软件学院为主的全校学生作了题为“创新与执行能力点谈”的讲座,开始了微软与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紧密合作之旅。

通过黄学东博士的努力,我们于2006年初聘请了原微软高级架构师,凌小宁博士为我们的专职教授,并在凌小宁博士的倡导和带领下,在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开始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改革和教学平台建设。

应该说,“做中学”的教学改革,从一开始就与微软结下了不解之缘:酝酿和提出在中国的软件工程教育中实践“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就是热心祖国教育事业,长期跟踪国内外软件工程教育改革的原微软高级架构师凌小宁博士。为了在“做中学”课程项目中充分体现业界先进的软件项目管理模式,在2006年暑假,微软亚洲工程院为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5位骨干教师提供了一周的访问机会:每人每天会见3位不同的工程师,全面、真实了解微软软件项目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项目组的组建和管理提供参考。培训结束后,我们参照微软内部开发团队的组织形式确定了学生项目组的人员组成和角色划分。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于2006年9月在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开设了一门以“做中学”为教学模式的“Web应用软件工程”创新课程(2008年更名为“基于案例的软件工程”)。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微软亚洲工程院张宏江院长亲自给学生作了讲座,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田江森总监,工程院的陈天经理,以及美国微软研究院孵化研究开发部的蒋力等参与了授课。该课程得到学生们的高度认可,甚至有学生说:“这门课将改变我的一生!”。这门课程于2008年申报“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成功,并且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好评。

“做中学”与传统的教学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们首先看一下“做中学”到底与传统的教学有什么不同。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教师指导下的以项目驱动的“做中学”――以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企业设备的管理与监控”带动整个课程,从需求分析开始到成功地提交完成的项目。我们设计了一个与项目流程同步的即时授课(Just-in-time lectures)流程,见图1。在项目流程的每一关键步,教师先行讲授这一步可用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学生带着项目中的问题听讲,并通过更深入的自学和团队讨论,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技术来完成这一步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进度报告、小组讨论和答疑,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度,提供即时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了每一步工作后,教师要审议通过。不合格的发回去改进,合格的则可进入下一步。

以工业界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以软件工业界需求为主导,避免贪大求全,而且采用真正实用的。例如,我们讲授和实践了微软的典型的实用型软件工程过程,而避免纯形式化的理论方法。为了使学生对软件工程有较完整的了解,我们在学生们完成了整个项目对软件生产有了直觉了解后,又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其他软件工程方法,如敏捷编程、极限编程和软件成熟度模型,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参考资料,使有兴趣的学生可继续深造。由于打破了对内容贪大求全的理论框架,我们有可能根据当前软件工业界的最新技术需求,加入新的教学内容。

其实,软件工业界对当前毕业生的最主要的需求之一是高职业素质(职业感,责任感,诚信,团队精神,激情,等)和良好的“软技能”(自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人际关系,等)。在模拟的软件工业人文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软技能”,我们把学生、助教和教员组织成模拟的软件产品开发部门,包括总经理、主管(开发,项目管理,测试),组长、项目经理、程序员、测试工程师。其中项目经理(PM)、开发组长(Dev Lead)和测试组长(Test Lead)是由学生自愿报名,学生投票选举产生的。这个由学生教员组成的工业化团队不仅在整个项目流程中,而且在整个学习讨论过程中成为团队学习的基本组织。我们的评分体系把团队的成功放在首位,使得学生们自觉地互帮互学共同成功;并使得个人失败影响团队成功,培养了学生对团队的责任感和忠诚。我们在课程流程中加入了“软技能”课程,使得学生以“做中学”的方式在做项目时学习软技能。学生有机会直接与湘钢的用户交谈以获取用户需求。学生有机会实践演讲(需求分析报告,演示等)。学生通过大量的小组讨论(需求,说明书,体系结构,设计,开发等)实践了沟通、争辩、谈判、妥协等人际交流的要素。教师还提供了文字报告(周进度报告、需求说明书、设计、编程规范,等等)的样本,使学生学会撰写规范的文本。

团队结果和个人结果相结合的评分体系――我们完全抛弃了考试评分,而采用了对项目实现结果的评分,并采用了团队结果和个人结果相结合的方式。项目结果包括各种文档(包括源程序)的质量,用户功能实现的情况,可运行程序的质量,软件臭虫的数量,等等。这使得学生避免了读书背书应付考试,而把精力放在项目结果的质量上。每个学生的分数基于他/她的个人项目质量和团队的综合项目质量。我们给予团队的综合项目质量较大的权重,使得团队成功成为个人好成绩的前提。如果团队不能成功完成项目要求,个人一定不会取到高分。如前所述,这样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互助互学、责任感和忠诚。同时又承认个人的努力和成就。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更接近于工业界的实际价值评判。

“做中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那么“做中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总结了以下四点: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这是因为采用了真实的项目和切实有用的技术及有针对性地边学边做的方法,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加强。例:有的学生一反过去沉溺于游戏的消极状态,积极参与了课程学习和项目开发,成为美谈。

通过一个真实的软件工程过程,学生真正了解到软件工程中一些关键问题和方法。例:通过对湘钢项目的需求分析,切身体会到软件需求的不确定性及迭代递增方法的重要性。学到的职业素质和软技能将对学生产生潜在的长远影响。在我们的模拟软件生产人文环境下,学生第一次体会到并实践了团队合作、责任与义务、有效沟通、管理等。

学生学到了一些当前工业界急需的技术。例如:互联网可用性设计,Ajax等等。有学生在总结会上说:这些内容既新颖又有用,怎么以前听都没听说过。有的公司在听说了我们的学生学了互联网可用性设计后,询问招聘的可能性。

学生展示了更好的就业潜力。虽然我们的学生仅仅是大三,但连续两届参与“做中学”课程的学生有三位通过微软严格的选拔成为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实习生。他们将参与微软一些核心产品的开发。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工程院的支持下,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教育部 C 微软精品课程”――“基于案例的软件工程”,同时已申报成功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Web应用软件工程”),这是微软和湖南大学精诚合作的结晶!这些课程的建设,为提升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教育水平,以及为全国软件工程教育提供共享资源,作出了自己的一点贡献。

第5篇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加大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加之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都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Intel公司前总裁葛鲁夫所说“在当今世界上,一切能做到的,终将做成。技术的力量不可阻挡,无论人们在它的前进路上设置何种阻碍,它仍然继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已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计算机教育本身也是一项重要而有力的支持。因此,我认为,难得的机遇已悄然到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评估等方面作出整体性改革,并结合“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1世纪世界预测》一书提到“迅猛惊人的变化震撼着今天的社会,它迫使课堂内的教师无法回避这样的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化知识,出口之间也许就已过时;那些需要一套解读术(注释)的艰涩的古书和出了学校一辈子也不会去用的冷僻刁钻的数学难题,在徒然耗损着年轻人的生命和热情,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利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还需了解各种未来社会的真实图景”。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就变化中的问题因材施教。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省区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充积着过多的计算机术语,缺乏形象直观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目前学生负担已很重的情况下,学校计算机课时安排也不可能太多。因此,计算机课程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初一、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劳动技术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渗透,重视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编排上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年级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做到知识趣味性强和科学性严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等,效果较好。例如上学期高二1班学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们自己的一本诗集,题为《荷叶尖尖》,很有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我校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辅导,对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拔尖人才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此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做到主动具体落实,基本适应当今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我校计算机课程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初一年级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发展史、键盘指法强化训练、磁盘操作系统以及UCDOS汉字系统等。考虑到我校高中学生有来自市区的也有从各县区农村学校来的,水平层次不同。高一年级我们在初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主要选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命令的操作,学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课题。此外,我们还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注重学生实践训练,以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这一做法在我校学生计算机竞赛中有了很好例证。这两年来,我校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有2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

四、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我认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动性。这样,教育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都获得与科学家们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星体奥秘等过程的喜悦。我们的经验也表明,这样得来的结果比耳提面命的讲授深刻得多、鲜明得多,更多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或不定期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参观活动。几年来,我校计算机教师参加过由广东省电教馆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研讨班”的专题学习。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参观深圳、广州、珠海、广西等地的计算机教学情况。今年初,我校又颁发了《关于全校行政领导、教师、职工计算机培训试行方案》,组织了3次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至今全校已有120多人接受培训,学校出现了“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学校领导科技意识进一步明确提高,广大教职工对计算机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明显增强。

六、加强学科德育目标渗透,注重学生实践。

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他们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校重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思想教育点,实现德育目标渗透,从而体现“德育为首,五育并兴”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分年级按照教学目标详细制订了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细则》,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两年前,我曾要求学生们做一个课题设计实验,题为“学生成绩统计管理系统”。学生们便三四人为一组动手设计。到学期末检查时,大多数课题小组已完成课题实验,而且质量较高。这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们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协同创造精神的机会。

七、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九种能力”,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自教能力、应变能力、耐挫能力、预见能力。我们更着重于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三年前,我要求初一年级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目:“结合实际,谈谈你想象中的未来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子的?”。两位学生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已:回答1.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去太空探索星球,那一定很刺激。回答2.今后计算机只需用光照着就可以工作,能说、能听、能想,能做我们想做的一切事情,那实在美妙极了。

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应当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五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认识到宽厚、自信、坚毅、乐观等因素在造就成功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八、制定各类评估制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体制。必须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作出科学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评定学生学习时,我们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占50%),结合基础性知识(占40%)和平时表现(占10%),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对参加竞赛获奖、第二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以利于尖子生的成长,激励他们进取向上。

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我校注重教师教学实绩,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和发表教学论文,主动热情投入到课题教改实验,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学校对竞赛辅导教师除了平时的物质补贴外,还对辅导学生获奖的指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学校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改革评优、评职称制度,实行责任合同聘任制,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师,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深化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1996年12月20日

3.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纲要》,1996年7月

4.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素质教育理论丛书》·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5.杨燊·《试谈“三个面向”与中学培养规格目标》·《湛江教育》期刊1996年第1期

6.金哲、邓伟志等·《21世纪世界预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