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物理期中总结

高一物理期中总结

时间:2022-08-15 19:25:23

高一物理期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氮肥;施用时期;施用比例;干物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2;S1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437-06

氮肥是影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因此氮肥的合理运筹与棉花干物质累积及产量关系密切[1]。较高的生物量是作物高产的前提,而物质的累积又是以养分的吸收为基础[2-5]。氮肥用量对棉花干物质的累积影响显著,氮肥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棉花前期干物质累积,氮肥施用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塑造合理的株型;氮肥用量还可以调节干物质快速累积期的进入早晚和持续时间,也可以改变干物质的累积速率[6]。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总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最大累积速率增加,但快速增长期推迟至初花期至盛铃期,持续时间40 d左右[7]。氮素水平对棉花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大于营养器官,施氮量的增加还显著提高了棉花氮素吸收速率[8]。

棉花生长后期需要大量氮素和磷素营养,当营养供应不足时会减弱后期同化产物的累积,从而降低产量。在棉花生长后期追施氮肥有利于促进有机质的累积,所以后期追施一定量的速效肥,并结合灌水和打顶是获得棉花高产的关键[9]。研究表明,后期追施氮肥效果与地力有很大关系,一般在地力较肥沃的棉田氮肥增产效果低,但在中等地力棉田后期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明显。早施氮肥能加速棉铃形成及促进早熟,后期追施氮肥量不应超过棉田总施氮量的35%,否则霜后花和青铃比例增大,影响纤维品质[10]。在气候条件适宜、沙壤土条件下,中熟品种棉花氮肥施用比例大致以基肥占30%、接力肥占10%、花铃肥占35%、盖项肥占25%为宜[11]。

本试验通过在氮肥总量固定的情况下,调整施肥次数和比例,以期寻找到一种最佳施肥策略,达到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降低因氮肥流失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简化施肥方式的目的,为棉花简化栽培(施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于2011—201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大田试验前茬作物为棉花,土壤为黏土,碱解氮129.7 mg/kg,速效磷44.9 mg/kg,速效钾166.7 mg/kg,有机质58.8 g/kg。两年试验均采用同一田块。

1.2 供试材料

试验品种为华杂棉H318,由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选育并提供。

1.3 试验设计

固定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氮肥运筹(施用时期和比例)设置8个处理:A.对照,不施肥;B.底肥∶初花肥∶盛花肥=10∶0∶0;C.底肥∶初花肥∶盛花肥=0∶10∶0;D.底肥∶初花肥∶盛花肥=0∶0∶10;E.底肥∶初花肥∶盛花肥=3∶7∶0;F.底肥∶初花肥∶盛花肥=3∶0∶7;G.底肥∶初花肥∶盛花肥=0∶7∶3;H.底肥∶初花肥∶盛花肥=3∶4∶3。其中,B、C、D处理氮肥均为一次性施入,E、F、G分两次施肥,H为常规三次施肥。

小区面积16 m2(2 m×8 m),2行区。行距100 cm,等行种植,种植密度22 500株/hm2。2011年设3次重复,2012年设4次重复,其中第四重复用于破坏性取样。营养钵育苗移栽,2011年于4月14日播种,4月18日出苗,4月28日大田移栽;2012年于4月22日播种,4月26日出苗,5月6日移栽。磷、钾肥用量按照N∶P2O5∶K2O=1.0∶0.3∶1.0的比例配合施用,硼砂小区施用量为24 g。磷肥、钾肥和硼砂作为底肥于移栽前一次性施入。其他栽培管理措施按照高产栽培田要求进行。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棉株干物质 分别在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吐絮期和拔秆期进行取样,每次连续取3株,按根、茎枝(主茎和果枝)、叶(主茎叶和果枝叶)、蕾花铃、营养枝等不同器官分装在信封中,105 ℃下杀青30 min,后于80 ℃下烘干至恒重,称其干重。

1.4.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分次实收全小区吐絮铃计产。每次每小区收花后装入网袋,晒干,称重,轧花,累积计算各小区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收取的百铃晒干,称子棉重,轧花,称皮棉重,计算单铃重和衣分。以9月15日的调查结果计算单株铃数。

1.4.3 数据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A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运筹对棉株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2.1.1 单株总干重 单株总干重是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因此棉花能否形成足够的单株干物质量与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由图1可知,整个生育期内单株总干重变化呈倒“S”曲线,出苗后44~80 d单株干重增加缓慢;出苗后80~102 d单株总干重增加最快,几乎呈直线增长;出苗后102~185 d单株总干重增加缓慢。

蕾期(出苗后44 d)棉花单株总干重较低,各处理单株干重表现为前期肥料全部底施的处理(处理B,为9.07 g)>前期施底肥30%的处理(处理E、F和H,分别为8.22、7.88和8.06 g)>前期没有施用底肥的处理(处理A、C、D和G,分别为6.02、6.02、6.03和6.06 g),说明底肥对棉花蕾期干重有一定的影响。

初花期(出苗后65 d)棉花单株总干重与底肥仍然存在一定的关系,前期施用底肥的处理(处理B、E、F和H,分别为62.95、60.76、62.55和60.78 g)单株总干重大于前期没有施用底肥的处理(处理A、C、D和G,分别为35.76、39.64、36.39和38.62 g)。前期底肥用量100%的处理B与前期底肥用量30%的处理E、H总干重差异不大,说明在棉花氮肥运筹过程中并不是底肥比例越大单株干重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肥用量的增加,初花期单株总干重先增加,当底肥用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初花期单株总干重不再增加。因此要想在初花期获得足够的生物量,必须保证适量的底肥用量(30%左右),底肥中不施氮肥或者施入过量的氮肥均不利于棉花生长。

随着初花肥的施入,盛花期(出苗后80 d)棉花单株总干重出现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处理B(140.49 g)、处理E(145.96 g)、处理H(141.48 g)>处理C(123.09 g)、处理G(127.85 g)>处理F(104.19 g)>处理A(81.58 g)、处理D(76.48 g)。说明适量的底肥和足量的初花肥有利于棉花在盛花期获得足够的生物量。

各处理在吐絮期(出苗后102 d)棉花单株总干重主要表现为处理E(410.23 g)、处理H(411.99g)>处理B(384.48 g)>处理C(341.03 g)、处理G(348.41 g)>处理F(292.21 g)>处理A(250.68 g)、处理D(223.92 g)。处理E、H在吐絮期的单株总干重与处理B的比较结果表明,适量的底肥和足量的初花肥比氮肥全部用于底肥更有利于在吐絮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处理E与处理F的比较结果表明,当固定初花肥比例70%时,30%的氮肥用于底肥比用于盛花肥更有利于棉花在吐絮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处理B、C和处理D的比较结果表明,氮肥一次性用于底肥和初花肥比一次性用于盛花肥明显有利于棉花在吐絮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所有施肥处理与不施肥的处理A比较结果表明,在棉花栽培过程中施用氮肥有利于棉花在吐絮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

拔秆期(出苗后185 d)各处理棉花单株干重表现为处理E(630.32 g)、处理H(658.29 g)>处理C(569.83 g)、处理G(566.74 g)>处理B(536.85 g)>处理F(462.34 g)>处理D(391.81 g)>处理A(368.94 g)。处理E在拔秆期的单株总干重与处理G的比较结果表明,当固定初花肥70%时,30%的氮肥用于底肥比用于盛花肥更有利于棉花在拔秆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处理E与处理F的比较结果表明,当固定底肥30%时,70%的氮肥用于初花肥比用于盛花肥更有利于棉花在拔秆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处理B、C、D的比较结果表明,氮肥一次性用于初花期比一次性用于底肥和盛花肥有利于棉花在拔秆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处理E与处理H的比较结果表明,当固定底肥30%时,剩余氮肥全部用于初花期和分两次施用于初花期和盛花期最终获得的生物量相当。

2.1.2 营养器官干重 由图2可知,棉花单株营养器官干重随时间变化趋势与棉花单株总干重变化趋势类似,即氮肥运筹对棉花营养器官干重的影响与对棉花单株总干重的影响结果类似。有所不同的是在吐絮期至拔秆期营养器官增长几乎进入平台期,这与棉花前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同时后期存在叶片脱落有关。

2.1.3 生殖器官干重 由图3可知,棉花单株生殖器官干重随时间变化趋势与营养器官干重和单株总干重随时间变化趋势类似,即均符合倒“S”曲线,但是也有所不同。

在蕾期取样时,各处理都只有50%的棉株出现第一朵蕾,所以各处理生殖器官干重几乎为零,没有差异,说明底肥施用量多少和施用与否对棉花蕾期生殖器官干重没有明显影响,主要影响营养器官干重。

在初花期,生殖器官干重表现为处理E(3.05 g)、处理F(3.41 g)和处理H(2.91 g)较高,其不施底肥的各处理和底肥用量100%的处理B相当。处理E、F和H与处理B在初花期的单株总干重相当,而生殖器官干重处理B最小,说明前期底肥比例较大主要促进棉花营养生长,而前期适量的底肥更有利于初花期获得较大的生殖器官干重。

在盛花期、吐絮期和拔秆期各处理生殖器官干重受氮肥运筹影响与单株总干重类似,同时进一步说明底肥比例较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棉花营养生长,而适量底肥和足量初花肥不但有利于单株总干重增加,而且有利于生殖器官干重增加。

通过比较棉花单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增长速度,发现在蕾期至吐絮期营养器官干重增加速度>生殖器官增加速度,而在吐絮期至拔秆期这一阶段则表现为生殖器官增加速度>营养器官增加速度。这一特征符合棉花生长规律,即现蕾期以前进行营养生长,现蕾期至初花期以营养生长为主、生殖生长为辅,初花期至吐絮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而吐絮期至拔秆期以生殖生长为主。

2.1.4 干物质累积特征 由图1、图2和图3看出,棉花单株总干重、营养器官干重和生殖器官干重动态变化符合倒“S”曲线,因此可以模拟干重(y)随出苗后时间(t)的“S”形增长曲线,根据Logistic方程求得其干物质快速累积期的平均积累速率、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持续时间,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各处理进入快速累积期的起始时间t1表现为t1(生殖器官干重)>t1(总干重)>t1(营养器官干重),快速累积期的终止时间t2表现为t2(生殖器官干重)>t2(总干重)>t2(营养器官干重),这与棉花生长规律一致。单株总干重、营养器官干重和生殖器官干重进入快速累积期的起始时间均表现为前期氮肥比例大的处理较早进入快速累积期,而后期氮肥比例大的处理较晚进入快速累积期,说明棉花干物质进入快速累积期的起始时间随着后期氮肥比例的加大出现不同程度的后移。

最大速率vm、平均速率vT和快速累积期内积累的干物质m均以处理H和处理E较大,其次是处理B、C和G,处理F、A和D较小,说明合理的氮肥运筹有利于提高快速累积期的平均速率、最大速率和快速累积期累积的干物质。B、C、D 3个处理比较结果表明,盛花肥一次性追施氮肥不利于提高干物质累积速率,也不利于提高快速累积期内累积的干物质;处理E和处理F比较结果表明,当固定底肥的比例为30%时,70%的氮肥用于初花肥比用于盛花肥更有利于提高干物质累积速率和快速累积期内累积的干物质。

2.2 氮肥运筹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2011年的大田试验中,施用氮肥的处理单铃重均大于不施氮肥的处理A,且处理B、C、E、H单铃重显著大于处理A;单株成铃数、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处理C、E、H较高;衣分所有处理的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在2012年的大田试验中,施用氮肥的所有处理单铃重均大于不施氮肥的处理A;处理C、E、G、H的单株成铃数显著大于处理A、B、D、F,处理B、D、F的单株成铃数也均大于不施氮肥的处理A,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子棉产量表现为常规施肥的处理H最高,但是与处理C和E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处理H显著大于处理A、B、D、F和G,处理A与处理D的子棉产量最低,且差异不显著;衣分表现为处理D最低,处理E、C较高,与处理H、A、F、G均没有显著差异,与2011年的试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年气候条件的差异导致的。

通过分析两年的产量,皮棉产量表现结果与子棉产量类似,且初花肥比例较高的处理C、E、H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底肥全部基施的处理B产量大于肥料全部用于盛花肥的处理D,肥料全部用于盛花肥的处理D与不施氮肥的处理A产量相当,两年差异均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在初花期以前棉花个体较小,对养分需求较少,如果前期施用过多的底肥会导致肥料流失,引起后期氮肥供应不足而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进入初花期棉花即将进入一生中最旺盛的生长期,对养分需求量最大,此时增加初花肥的施入无疑有利于棉花个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进行,有利于形成较大的个体,为获得较高的棉花产量打下物质基础和生理基础;进入盛花期再施肥,虽然棉花正在进行旺盛的生长,但是由于前期养分吸收不足,导致相关营养物质和酶类物质合成不足而影响其正常生长。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棉花施肥过程中适当减少底肥施用比例,增加初花肥的施用比例比增加盛花肥的施用比例更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棉花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底肥主要影响营养器官干重,而对生殖器官干重没有明显影响,适量的底肥有利于在蕾期和初花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适当降低底肥比例,提高初花肥比例,保证适量的盛花肥比例既有利于提高单株总干重,又有利于提高干物质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最终提高棉花产量。

棉花单株总干重、营养器官干重和生殖器官干重动态变化均符合倒“S”曲线。棉花干物质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植株干物质进入快速累积期的起始时间随着后期氮肥比例的加大出现不同程度的后移;合理的氮肥运筹有利于提高快速累积期的平均速率、最大速率和快速累积期累积的干物质。

对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初花肥比例较高的处理C、E、H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肥料全部基施的处理B产量大于肥料全部用于盛花肥的处理D,肥料全部用于盛花肥的处理D与不施氮肥的处理A产量相当,两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在棉花氮肥运筹过程中在保证适量底肥的基础上,提高初花肥比例有利于提高子棉和皮棉产量。

3.2 讨论

重视基肥可以促进棉花前期生长,中等地力棉田氮肥可以全部作为基肥[12]。轻壤质以上棉田适宜的施用时期和比例为基肥占总量的60%~75%,剩余肥料在头水前进行追施;部分壤质或黏土棉田, 氮肥可以全部作为基肥[13]。在土壤养分瘠薄的地区,在施用磷、钾肥基础上增加氮肥用量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并可以通过不同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耦合的策略对棉花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进行平衡调控[14]。说明合理的氮肥运筹需要结合土壤基础肥力水平而定。本试验过程中均以初花肥比例较高的E、C和H处理生物量和产量较高,但是两年的大田试验产量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两年土壤基础肥力动态变化等因素有关。

适量追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叶片光合性能,延缓叶片衰老,保证了棉花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形成,从而获得棉花高产[15]。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都会随着氮肥追施水平的增加而增加[16]。在棉花生产中氮肥基施比例过大,后期氮肥供应不足,影响棉花铃数的增长和铃重的提高,易造成棉花早衰,导致减产[17]。本研究结果表明,氮肥运筹过程中适量降低底肥比例,同时保证适量盛花肥,提高初花肥比例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子棉产量。

因此,针对土壤肥力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棉田,在氮肥运筹过程中在保证适量盛花肥的条件下,降低底肥比例,提高初花肥比例有利于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子棉产量。常规施肥的处理H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和产量,但是一次施肥的处理C和两次施肥的处理E也可以获得与三次施肥的处理H相当的产量,本试验过程中两次施肥的处理E两年均获得了稳定且较高的产量,因此在生产中推荐施肥方式为处理E,即底肥∶初花肥∶盛花肥=3∶7∶0的施肥方式有利于获得棉花高产。

参考文献:

[1] 陈求柱,杨国正,张献龙,等.棉花氮素营养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8): 15-19.

[2] 杨京平,姜 宁,陈 杰.施氮水平对两种水稻产量影响的动态模拟及施肥优化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654-1660.

[3] LETEY J.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rop production[J]. Advances in Soil Science,1985,1:277-294.

[4] DANISCH W, WIBERG A. Biomass yield—A topical issue in modern wheat breeding programmers[J]. Plant Breeding,1996,107(1):11-17.

[5] WATT M S, CLINTON P W, WHITEHEAD D, et al. Above—ground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nitrogen fixation of broom (Cytisusscoparius L.) growing with juvenile Pinus radiata on a dryland site[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3,184(1-3):93-104.

[6] 薛晓萍,郭文琦,王以琳,等.不同施氮水平下棉花生物量动态增长特征研究[J].棉花学报,2006,18(6):323-326.

[7] 娄长安,郭艳丽,侯振安,等.杂交棉-标杂A1的氮肥效应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6):676-681.

[8] 刘 涛,魏亦农,雷 雨,等.氮素水平对杂交棉氮素吸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0,22(6):574-579.

[9] 时宜昌,赵清志,赵玺珍,等.棉花后期追施氮肥试验[J].棉花,1959(8):24.

[10] 周 晋,邓仲宁,李文昌.后期追施氮肥对棉花生育产量的作用[J].农业科学通讯,1959(15):521-522.

[11] 张居翠,江建华.棉花氮肥分期合理配施的初控[J].江西棉花,1999,21(4):32-33.

[12] 刘荣荣,王润珍,魏守军,等.北疆特早熟棉区棉花需肥规律和氮肥施用时期研究[J].中国棉花,1997,24(7):5-7.

[13] 李俊义,刘荣荣,王润珍.新疆棉区棉花氮肥适宜用量和施用时期研究[J].中国棉花,1999(4):24-26.

[14] 胡明芳,田长彦,王林霞.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1):103-109.

[15] 勾 玲,闫 洁,韩春丽,等.氮肥对新疆棉花产量形成期叶片光合特性的调节效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5):488-493.

第2篇

关键词:物流总费用;CPI;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1. 引言

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它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是一种传统的经济活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物流发展迅速,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同时,物流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业在规模、服务质量等发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其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超过50%。2011年5月,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了“聚焦物流顽疾”,为人们揭示了城市配送的物流顽症。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据有关报道指出,物流成本约占菜价八成。基于此,本文选用由运输、保管、管理三方面费用组成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和CPI数据,研究物流总费用和物价水平的关系问题。

2. 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2.1 数据预处理

本文所选用1991-2009年间的物价总指数(CPI)、物流运输费用(YS)、物流保管费用(BGN)、物流管理费用(GL)以及物流总费用(ZFY)为变量。为了及时的反应数据变化,避免同比数据存在翘尾的缺陷问题,首先对变量进行处理消除物价因素影响。另外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上述数据序列取对数,变换后的变量相应的变为LNCPI、LNYS、LNBG、LNGL、LNZFY。

2.2 描述性统计

CPI数据的时序图如下:

由上图可知,在过去19年间,CPI数据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总体是围绕在100上下波动的。

2.3 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为了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出现,在建立模型之前,首先要进行序列平稳性的检验,本文采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的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

LNCPI、LNZFY、LNBG、LNYS、LNGL五个时间序列的ADF检验表明,LNZFY、LNBG、LNYS是平稳的,而LNCPI和LNGL序列不平稳,而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符合协整检验的条件。

2.4 协整关系检验

根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可知,LNWULIUFEIYONG、LNBAOGUAB、LNYUNSHU是平稳序列,LNCPI和LNGUANLI一阶差分也是平稳序列。基于此,进一步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多变量系统进行向量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

由结果可知,所取变量之间至多存在一个长期协整关系。

2.5 Grange因果关系检验

对原始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确定滞后阶数,检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初步判断,CPI的变动与物流总费用、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的变化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CPI的变动是管理费用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管理费用的变化却不是CPI变动的Granger原因。

2.6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构建与滞后阶数确定

VAR模型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滞后阶数的确定。常用方法是AIC信息准则和SC信息准则,其计算方法为:

确定滞后阶数后,分别建立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以及总费用与CPI的VAR模型,利用Eviews6.0对VAR模型进行估计,依据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分别为1、1、1、5,估计结果如下所示。

由模型可以看出:所有模型中,CPI的滞后一期对自身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运输费用对CPI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则对CPI具有负向,但影响不明显,其系数的估计值非常小。总费用的模型选用5阶滞后,CPI和总费用的滞后1至5期,都对CPI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CPI滞后1期和总费用滞后4期影响效果最为显著。

2.7脉冲响应函数方法

对已建立的VAR模型,分别给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物流总费用一个正的单位大小的冲击,得到关于CPI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在下列各个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之后期间数(单位:年度),纵轴表示CPI(%),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了CPI对相应物流费用的冲击的反应,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运输费用一个正冲击后,CPI出现负向反应,在第2期达到最低点;之后开始逐渐增长,到第15期运输费用的冲击将不再影响CPI。这表明运输费用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经市场传递给CPI,给CPI带来反向的冲击,而后这一冲击的影响逐渐消失。

从图5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保管费用一个正冲击后,CPI出现正向反应,在前2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15期后影像消失。这表明保管费用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会给CPI带来同向的冲击,即保管费用增加会在立即引起CPI的增加,然后影响效应逐渐递减直至消失。

从图6可以看出,管理费用对CPI的冲击大致与保管费用对CPI的冲击效应相同。表明管理费用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也会给CPI带来同向的冲击,管理费用增加会迅速带动CPI的增加,而后这种效应会逐渐减弱,在第15后消失。

物流总费用与其三项费用各自对CPI的冲击效应明显不同。当在本期给总费用一个正冲击后,其CPI并没有立刻作出反应,间隔一段时期之后,影响逐渐明显,并且,这种影响将会一直持续下去,且有加深趋势,反应越来越强烈。

3.结论

本文以1991-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采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对物流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总费用和CPI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重要结论:

1. 物流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总费用和CP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这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 物流运输费用、保管费用、以及总费用的变化与CPI变动的互为因果,物流管理费用的变化不是CPI变动的原因,即CPI对物流管理费用变动的敏感度不够。

3. 物流运输、保管、管理费用在短期的变动会在短期影响CPI,上期冲击效应会消失;而物流总费用对CPI的冲击效应在短期不显著,但影响会随时间越来越显著。

综上所述,物流费用的变化确实带来CPI的变化,是CPI变化的原因之一,并且这种变化会对时间推移愈加显著。构成总费用的运输、保管、管理费用的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CPI的变化。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物流行业费用的波动进行适当控制,作为有效稳定物价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谭清美、冯凌云、葛云. 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03,第8 期

[2]王俊.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第1期

[3]李文顺、刘伟、周宏.1952-2002年中国物流增量GDP增量的协整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第12期

[4]周君.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经济纵横,2006,第2 期

[5]高阔、甘筱青、李仁良.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分析[J].中大管理研究,2007,第2卷(3)

[6]於罕奇.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物流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0,11月刊

第3篇

关键词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高寒旱区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09-01

StudyonDryMatter AccumuliationandDistributionofPotatoinAlpine-coldAridRegion

ZHANGRong

(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Xining Qinghai 810016)

AbstractStudy on dry matter accumul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otato in alpine-cold arid region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growth process of potato in alpine-cold arid region,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showed a rapid growth trend in the growth period of potato plants. Accumulated rate skyrocketed change dynamically. The distribution of dry matter changed in potato various parts with the growth of the centre.

Key wordspotato;dry matter;accumuliation;distribution;alpine-cold arid region

马铃薯块茎产量主要来自光合产物,单株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越大,块茎产量则越高[1]。青海省处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紫外线照射强,日温差大,非常适合马铃薯作物的种植,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近几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现已成为青海省的一大栽培作物,近年青海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6.5万hm2以上,总产150万t左右[2]。为探讨青海省旱区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状况,特进行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青薯2号。试验设在青海省大通县斜沟乡下窑村,旱地,土壤类型为栗钙土,质地为中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28.7 2 g/kg,碱解氮含量126.0 mg/kg,速效磷含量5.8 mg/kg,速效钾含量182.0 mg/kg,pH值8.2。

1.2试验实施

马铃薯于2009年4月22日播种,行距70 cm,株距33 cm,密度4.8万株/hm2。播种前结合翻地基施农家肥60 t/hm2,化学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施肥量为纯氮135.3 kg/hm2、五氧化二磷6.9 kg/hm2、氧化钾4.8 kg/hm2,除氮肥25%结合降雨苗期追施外,其余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在生长期间中耕除草3次,防治病虫害3次。按大田生产进行管理,10月18日收获。

1.3测定方法

对试验处理各生育期按不同器官(根、茎、叶、块茎)分别于苗期(6月24日)、团棵期(7月17日)、开花期(8月13日)、结薯期(9月20日)、收获期(10月18日)蛇形5点按规定分别采集植株样品。采后将器官分开,称鲜重,随后在100 ℃烘烤箱内烘30 min,然后调至80 ℃烘干至恒重,分别计算全株干重、各器官干重及干物质分配率。

2结果与分析

2.1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过程

由表1可知,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总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逐渐增大且加快,苗期、团棵期干物质积累缓慢,马铃薯以营养生长为主,主要是增加叶片及根系,分别占总干物质量的1.67%和3.98%。开花期至结薯期块茎形成,干物质量增加较快,结薯期至成熟期,块茎中淀粉积累,干物质量急速增长,成熟期达到高峰,占总干物质量的52.00%。马铃薯根的干物质积累量从苗期到结薯期呈线性增长,峰值出现在结薯期;进入成熟期后,由于干物质向块茎转移,根的干物质总量逐渐下降,直至收获。干物质在茎中的积累动态与根积累动态相似。叶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呈递增趋势,块茎形成以后,干物质总量始终呈递增趋势,特别是进入结薯期后,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直线增加,直到收获[3]。

2.2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

由表2可知,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呈上升趋势,根、地上茎及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干物质积累量呈现曲线上升的变化,积累速率随生育进程呈“慢―快―慢”变化[4]。在块茎增长期以前,全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增长较慢,块茎形成后,干物质积累速率迅速增加,在成熟期达到峰值2.257 g/(株・d),淀粉积累期至成熟期增长速率又有所下降。因为马铃薯在生育中后期,以块茎的膨大和淀粉积累为主,所以干物质积累速率在块茎增长初期至淀粉积累期较高。根和地上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与全株的情况有所不(下转第111页)

(上接第109页)

同,根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呈现单峰值变化,以团棵期至开花期增长最快,达0.046 g/(株・d);地上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则以开花至结薯期增长最高,达0.351 g/(株・d);到生长后期,根和茎进入衰退期,根和地上茎的干重出现负增长。叶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与地上茎相似,以生育前期较快,峰值出现在开花期至结薯期,达0.514 g/(株・d)。

2.3马铃薯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

由表3可知,马铃薯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在块茎增长期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其次是地上茎;块茎增长期后,块茎是干物质的主要分配器官。具体表现为: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在结薯期之前都以叶片为中心,团棵期达到最高,为88.79%,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干物质在叶片中的分配率逐渐减少,到成熟收获期,干物质在叶部的分配率降到最低32.85%。干物质在根部的分配率以苗期为最高,占全株干物质总量的21.75%,随生育进程的推移,与叶部相似,分配率逐渐减少,到成熟收获期,干物质在根部的分配率降到最低2.59%。干物质在地上茎中的分配峰值出现在结薯期,约占全株干物质总量的27.24%。块茎形成以后,干物质向块茎中的分配直线增加,直至成熟期,占干物质积累总量55.62%。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总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逐渐增大且加快,成熟期达到高峰,占总干物质量的52.00%。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呈现直线上升的变化动态[5-6],在块茎增长期以前,全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增长较慢,块茎形成后,干物质积累速率迅速增加,在成熟期达到峰值2.257 g/(株・d)。马铃薯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在块茎增长期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其次是地上茎;块茎增长期后,块茎是干物质的主要分配器官。

4参考文献

[1] 高聚林,刘克礼,张宝林,等.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3(4):209-212.

[2] 肖明.青海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青海科技,2007(4):11-13.

[3] 王俊平,门福义,宋伯符,等.马铃薯营养物质分配对蕾花果脱落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01(1):1-4.

[4] 许泳清.甘薯新品种“陇薯9号”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1):12-13.

[5] 宋碧,张军,李斌.稻田免耕栽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1):86-88.

[6] 杨进荣,王成社,李景琦,等.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4(3):118-120,134.

第4篇

1、 1、试验目的:

“想不到”高性能活性生物微肥(成都市广地绿色工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是通过高科技手段直接从矿山和植物中提取的纯天然微肥,能高效补充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逆性,增加产量,提高作物品质,为验证其在白瓜上的应用效果,设计此试验。

2、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设在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宏伟镇峻山村白瓜示范园区,地势坡岗地,前茬大豆,春旋耕、春起垄。

参试作物品种:银辉2号。

试验田采用对比法,设4个处理,处理1―3用想不到分别为1000ml、1250ml、1500ml/hm2,处理4空白对照区,稀释180倍,于白瓜苗期、花期和座果期各喷施一次,以空白为对照。

2014年整个生育期内,5月初至6月下旬低温多雨,而且土壤水分较大,进入7月中旬至7月下旬严重低温、多雨、寡照、造成白瓜坐果率低,瘪粒率增加,白粉病、疫病严重,影响了白瓜籽数量和饱满度,使我辖区2014年白瓜产量严重减产。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病害调查结果

3.1.1生育期病害调查

白瓜苗期调查,白瓜白粉病在8月10日左右发生,在8月20日坐果膨大期盛发。经调查,处理与对照发病程度特别轻。

3.1.2收获期病害调查

南瓜疫病调查,调查面积78m2,对照总瓜数118个,疫病瓜数12个,病瓜率10.2%;处理1的总瓜数121个,疫病瓜数6个,病瓜率5%,防效51%;处理2的总瓜数130个,疫病瓜数4个,病瓜率3%,防效67%;处理3的总瓜数128个,疫病瓜数2个,病瓜率1.6%,防效83%。

3.2生育性状调查结果

白瓜经苗期调查,处理1―3长势较好,叶色淡绿偏金黄色,并且叶面具有弹性,明显优于对照。

3.3缓解药害情况调查结果

白瓜前茬大豆喷施咪草烟、豆磺隆长效高残留除草剂,农药残留对后作有影响,通过调查对比可知,处理1-3具有较好缓解药害作用。

3.4室内考种及产量结果

通过产量调查结果可知(表1),白瓜施用想不到微肥可不同程度地增加百粒重、提高大板率、单瓜粒数,提高结实率。在1-3各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增产效果。

由于今年活动积温较低,各阶段积温分布不均,产量较历年偏低,生育期延后,但从处理1-3亩用量比较结果上看,增产幅度较好的应为处理3,较对照增产52%。

3.5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2看出,各处理的公顷收入比清水对照都有所增加。增幅最大的是处理3为5915元,其次是处理2为4675元,第三是处理1为42.5元。

4.小结

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饮食结构;康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增趋势。目前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关于饮食营养的研究较少。本论文旨在关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期间的饮食营养,通过探讨 3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康复期间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以及各种膳食营养素的比例是否合理,来发现患者日常饮食中存在的问题,以指导患者饮食,促进身体康复。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山东省残疾人第一康复医院中处在恢复期并已可以自主进食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为调查对象,共30人,均为男性,年龄在31―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8.7岁。体重在59kg―80kg之间,平均体重为68.5±11.15kg。

1.2营养调查与评价

主要采用询问法中的膳食回顾法和膳食史法进行连续3天的膳食记录,包括患者每日的主、副食摄取量,特殊食物及水果的摄取量,调查期间避开节假日与周末。

食物成分分析主要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饮食营养调查包括各营养素摄入量和能量来源分配。评价标准为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日摄入量》[1]。

1.3统计学处理

主要运用EXCEL2003软件系统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结果

2.1总热量摄入情况

可以看出30例患者摄入总热量平均值为2129kcal/天,符合45-60岁极轻劳动者每日2200kcal的摄入标准,其中9例患者热能摄入量在2000-2400kcal/天,占总例数的30%,13例患者(占总数的43.4%)热能摄入量过少。

2.2蛋白质摄入情况

30例患者摄入蛋白质的平均值为76g/天,符合每人每日70g的标准,其中有14例患者的蛋白质摄入在70-100g/天,占总例数的46.7%。30例患者中有28例(占总例数的97%)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0%,另有1例(占总例数的3%)占总热量的20-30%。

2.3脂肪摄入情况

30例患者每人每日摄入脂肪的平均值为74g/天,远超标准摄入量规定的25.8-35.8g/d的范围,仅有3例患者的摄入量符合标准,占总数的10%。有16例(占总例数的53%)患者的脂肪占总热量百分比比例过高。

2.4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

30例患者每人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平均值为290g/天,严重超过每天至少摄入50-100g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标准。30例患者中有7例(占总例数的23%)碳水化合物量占总热量的比例符合60-70%的标准范围,22例(占总例数的72.7%)比例过低。

3.分析与建议

3.1对总热量摄入情况的分析

真正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的只有9例,通过对患者的饮食结构的分析和日常生活的调查,主要与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少而摄入食物量少有关。热量过低除不能满足机体活动的能量需要外,还影响其它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的有效利用。

3.2对蛋白质摄入情况的分析

每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及蛋白质占总热量百分比总体来说较合理,其主要原因是豆类食品(如豆浆、豆腐脑等)和鸡蛋的摄入较规律,加之馒头、大米等米面类植物性蛋白质为每日必备主食有关。同时也要注意动物性蛋白质的供给,其主要来源于乳制品、蛋类、鱼类、瘦肉等食物的蛋白质[3]。

3.3对脂肪摄入情况的分析

脂肪的摄入量和供能比例均过高,这主要和家庭烹饪时用油过多有关。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加重患者本身的高血压,引起气喘、心脏不适、妨碍身体其他营养素的吸收,所以在在烹饪用油时应适当减少食用油的使用,或者换成含脂肪量相对比较低的橄榄油。

3.4对碳水化合物摄入情况的分析

30例患者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超过标准摄入量、供能比例却较低。主要原因是患者虽然已经处于康复期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进食能力,但进食功能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研究显示,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会使人体血糖和胰岛素激增,引起肥胖,导致糖尿病和心脏病,所以应当适量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4.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近半数病人的饮食结构不够合理,不能严格按照规定饮食,对饮食的相关知识了解贫乏,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迫切需要对其进行饮食教育。

参考文献:

[1]毕文杉,蔡东联,胡同杰,陈小莉.60 岁以上离退休人员饮食调查与营养评价[N].1999-8-20(8)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控制增量、削减存量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狠抓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配合,综合推进,确保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3.《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4.国家环保总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编制指南》;

5.《“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

6.《“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

7.《“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

8.《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9.《“十一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

10.《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15号);

11.《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试行)》;

12.《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试行)》;

13.《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

(三)编制原则

1.全过程系统控制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资源消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治理、监督管理等全过程提出综合工作方案,系统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2.同口径比较原则:以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年统计基数、口径、范围为实施方案编制范围。将排放总量基数分为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工业企业、非重点调查的一般测算工业企业、生活源三部分,现状分析和未来综合措施均按照同口径分类进行比较。

3.强化动态变化原则: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方案编制重点在于安排各项工程、措施,以能形成稳定削减能力的硬件建设为主,以能反映污染物排放总量动态削减量的工程因素为核心,注重实效。强化新增量部分的预测。

4.责任分解落实原则:以实现从上到下的减排政府责任目标任务为基本要求,通过计划编制,将污染减排的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将减排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和企业。

5.可达性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做好新增量、存量、减排量之间的系统分析,使减排目标和计划任务相吻合,强化可达性分析。

(四)口径和范围

基准年:以年为基准年,同时分析、、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总量排放基数与范围:主要污染物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确定的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按照统计数据确定。未纳入总量统计口径的污染物总量不作为减排计划的编制重点(如农业源),不产生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动态变化的工程措施不考虑(如生活垃圾处理厂)。同时强调属地原则。

(五)目标确定

减排目标的表达以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形式,减排目标必须考虑新增量、工程实施进度等因素。

全区“十一五”污染减排总目标: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十一五”期间我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及预测

(一)污染物排放现状

年区水环境中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890吨。

年区废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7563吨。

年区水环境中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73吨。

年区废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6280吨。

(二)污染物排放预测

1.社会经济增长、城镇人口及能源消费预测

(1)城镇人口增长预测

年区常住人口为7.077万人,年常住人口为7.79万人,根据我区多年统计数据,预计到年末,我区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8.028万人。

(2)经济增长预测

年全区GDP为55.27亿元,年全区GDP为66.59亿元,年全区GDP为69.997亿元,年全区GDP为77.5亿元。按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预计年我区GDP将达到82亿元。

(3)煤炭消费量预测

随着我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不断关停、不断改造,燃煤量不断减少,预计年一般工业燃煤量将持续下降。

2.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

(1)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

工业企业不断更新生产技术、处理工艺,所以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将大大减少。

(2)生活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

采用排放系数法预测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根据城镇人口测算,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新增量为新增城镇人口与化学需氧量产生系数乘积。

测算年末,我区新增城镇人口0.238万人。按照系数法(系数选70克/人·日),年生活污水化学需氧量新增产生量为60.8吨。

我区年化学需氧量预测新增量为64吨。

3.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

预计我区年生活二氧化硫没有新增量。工业二氧化硫量由于新增的脱硫设施,所以新增量很小。

(三)污染物排放减排目标任务

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目标任务

年,全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195吨以内。

2.二氧化硫排放量目标任务

年,全区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控制在14815吨以内。

三、主要污染物减排措施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减排,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使产业结构向低能耗、高技术和高水平方向发展,达到协调、优化、符合实际的结构形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重点淘汰能耗高、污染大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对生产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逐步依法淘汰或关闭。

通过抓好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措施实施减排,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大区污水处理厂监管力度,通过抓好监督管理实施减排。严把企业环保准入审批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全面强化对化工行业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做好燃煤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监管工作,确保重点污染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切实加强污染物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

(一)化学需氧量减排措施

1.工程措施减排:工业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措施包括废水治理、再生利用及清洁生产工业化学需氧量削减量。

2.监管化学需氧量减排

(1)加强化学需氧量排放重点污染源监督管理

我区要结合污染源实际情况,确定化学需氧量排放重点污染源名单,全面准确地摸清重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对主要污染源要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设施,加强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现场监督检查,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不正常运行废水处理设施,造成废水超标排放的单位,依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并责令其恢复正常使用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对未建立污染处理设施或处理设施不完善,满足不了处理要求,污染物长期超标排放的单位,一律限期治理,限期达标排放。对经常不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关闭。

(2)全面强化对化工企业的监督管理

化工行业现有企业必须稳定达标排放。企业生产废水处理不能达标排放,责令限期治理,处以罚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请区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凡擅自铺设暗管,进行偷排、直排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所需费用由企业承担,并提请区政府责令停产整顿。

(3)加强对区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监管。区环保部门要负责监测污水处理的达标情况和核定污水处理排放量,认真履行监督职能。要对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24小时不间断在线监控。

通过以上监督管理措施,确保重点污染企业和区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

(二)二氧化硫减排措施

1.工程减排

中铝分公司热力厂6#-9#锅炉脱硫治理目前已投入试运行,估计6月底完成,形成有效减排能力;中国长城铝业公司后勤服务中心5台燃煤锅炉已拆除完毕,降低燃煤消耗量。

2.加强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企业监管工作

所有有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业必须实现达标排放。监督检查企业用煤质量,一律使用低硫煤,并加装除尘装置,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不定期监测,依法处罚烟尘、二氧化硫、烟气黑度超标排放的单位,对超总量排放单位限期治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成立区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导、检查各责任单位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区政府有关部门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形成齐抓共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建立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考评体系。进一步完善对镇、各街道办事处等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把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削减目标作为任期内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达标的企业,评先创优活动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实行“企业限批”,暂停审核该企业新、改、扩建项目。

(三)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各镇办、各部门要在区域开发和招商引资活动中,根据环境容量进行有序开发。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企业,不得审批用地,要停止信贷或者依法取缔。

(四)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提高环保监测监控能力

1.完善统计制度,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减排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及时掌握污染源增减动态变化情况,提高环境统计的数据储存、传输和共享等信息化水平,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体系。

2.建立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提高环境监测仪器装备水平,提升环保部门监督监测和自动在线监测数据传输能力,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有效。

3.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和信息网络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总量发展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提高应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完善环保投入机制,实施奖惩机制

各部门要加大对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的支持,采取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成绩显著的项目予以支持。区财政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重点用于污染治理、综合整治、清洁生产、环保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补助等。要逐步增加环保投入,环境保护投入要与我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对于污染物总量削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加强部门联动,严格环保执法

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完善执法部门信息通报、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强化环保行政执法力度和效果,建立健全重大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和长期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区监察、环保部门要密切配合,跟踪问效,限时办结,确保查处到位。开展广泛的社会监督,接受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大力推进“12369”环保热线建设,方便人民群众参与监督。

第7篇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1

  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已近十年。经历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满堂灌教学,现在正积极地投身于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以及给广大师生带来的惊喜和收获。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就其中感受较深的几点谈谈个人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操作呢?在上生物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情绪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凭借的`形式,它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

  (1)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进入新课堂前,用新颖别致的引言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进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2)步步设问,引流而上,体验思考的乐趣。通过设置疑问和设定目标可使学生产生新奇的情绪状态,诱发学习的需要指向学习任务,引导他们进行探索,通过探究解决疑问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兴趣和焦虑,进行积极的认知和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进行创新

  (3)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欲。一定的表现欲往往可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坚持完成某一项任务或工作。对一些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可故意给他们创造时机表现自己。

  (4)引入竞争,满足学生好胜心。学生对一些复杂结构的学习,容易厌倦,且很难完成记忆。在此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地去学习和记忆。对一些生理活动过程的记忆也采用此法。

  三、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就本学科而言,它包括教材、实验室及相应设备仪器、本学科的杂志等书籍、教具、校园及社区内的生物、动植物园、博物馆、网络和电视等。在备课、授课中我注意做到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

  (2)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

  (3)准确地使用课程资源;

  (4)广泛利用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四、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五、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总之,反思是为了提高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老师述职总结6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学期任教八年级七个班生物课,还兼任生物备课组长、生物实验员工作,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人成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现总结如下:

  1、注重组织教学工作,重视师生互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提高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二年学生的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两极分化开始,独立意识增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是人一生中的关键转折时期。针对这种情况,我借鉴其他资深老师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软硬兼施、赏识教育等策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打造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构建和谐年段营造良好的学风,离不开良好的教风作表率。从一开始,我就要求自己要珍惜缘份,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理念,抓好这一学年的各项工作。相对于其他年段而言,初二年是学生较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时期,管理难度较大。一学期来,年段工作算得上是风平浪静,因为我总是督促自己遇事要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并及时处理。

  3、树立“有进步就是成功”的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防止溜生倡导“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以鼓励为主。

  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年段工作方面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今后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如教学研究有待更深入。本年段教师队伍偏年轻,热情高,经验不足,年段管理引导工作仍需不断在磨合中提升。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2   

  初二生物教材下册,在编写上更注重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教学,而且增加了讨论、调查和游戏。针对过去教科书比较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问题,根据新教材精神,大力强化探究性学习,安排了较多的各类学习活动,如探究、讨论、阅读、观察、实验、实习、制作、解读、设计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我们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新课标规定的实验教学目标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认真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来进行实验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生物实验。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初步形成了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通过半年来的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与其他同学的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书资料及其它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了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走上社会,融入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半年来的教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及时总结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缺补漏,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老师个人总结3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理科班生物教学工作,学习必修三模块。针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在本学期我紧紧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虽然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但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也是一个收获的学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教学研讨,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参加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以及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指导。并对个别基础薄弱的差生单独辅导,引导他们尽快入门,激起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生物的氛围,推动全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全面推进。课堂上,注重基础,多作知识铺垫,加强督促检查,抓好知识能力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注重经验和方法的积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虚心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除了抓好课堂之外,在课下我注重与学生交流,为学生解难答疑,关心学生学习之外的生活,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生物成绩有较大提高,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抓好本职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与本组其他老师一起,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业务学习和自身成长

第8篇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蘸花;微量元素;番茄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6-0058-03

番茄为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单一的蔬菜品种到各种各样的鲜、特、优蔬菜,由当年的季节性蔬菜到现在的周年供应蔬菜,因此,蔬菜保护地栽培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保护地蔬菜栽培多为反季节栽培,在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蔬菜的生长发育常会受到不良影响,尤其是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茄果类蔬菜时往往会发生严重的落花落果以及产生大量畸形果的现象[1]。为了找出相关原因及解决办法,国内外已有许多相关的专业人士及团队对此作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随着植物激素的深入研究而研发出来的,是从外部施加给植物的具有天然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2]。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坐果率的实质就是通过相应的处理来补充结实花子房内激素的不足,从而有效抑制离层的形成,达到防止落花落果的目的。因此,对于番茄生产来说,找到一种合适的生长调节剂配方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影响植物体中各种酶的活性和合成过程,可调节内源激素的含量和平衡,可改变膜的透性,如用ga3处理青椒后,其果实中ca2+的含量明显增加,进而能保证结果的稳定性,ca2+在保持结果稳定性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3]。

因此,本试验比较了改良丰产剂2号和丰产剂2号2种调节剂对番茄果实的处理效果,目的是找出一种更适合于番茄生产的坐果激素配方,以提高保护地栽培番茄的坐果率、产量及品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沈阳农业大学研发的丰产剂2号、改良丰产剂2号,以及绿博莱综合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含硼、铁、锌、锰、铜、钼、硫) [1,2,4~6]。

供试的番茄品种为辽园多丽,2011年3月10日播种在育苗盘内,4月28日定植于基地冷棚内,株行距为40 cm×50 cm。苗期管理和田间管理与一般生产相同。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具体见表1,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小区栽2垄,每垄10株,1垄的面积为4.5 m2左右。

1.3 试验方法

在番茄花期时,每隔2 d分别用各激素处理药剂蘸花一次,处理5、处理6的叶面喷施处理同时进行,记录蘸花数和日期,从5月15日开始蘸花到6月17日停止,从7月9日开始测产到7月30 日结束,测量数值包括果数、果质量(用电子秤测)与果径(用游标卡尺测)。

1.4 调查项目与测定方法

番茄坐果率的测定从开花开始,调查记录每个处理的蘸花数和坐果数,计算出坐果率。番茄果径膨大速度的测定,从果实成熟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番茄的果径,每3 d测量一次。番茄果实前期产量的测定,在果实成熟后,测量果质量,以前4次测产(前12 d)的产量为前期产量,统计各小区的前期产量。总产量的测定,在果实成熟后,及时记载采收果数、果质量及采收日期,统计各小区的总产量,并折合成667 m2产量。畸形果的测定,在果实成熟采摘后,统计畸形果的数量,调查其原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番茄坐果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提高了番茄的坐果率。处理6的坐果率最高,达97.0%,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3、处理5、处理2、处理4、处理1的坐果率分别为95.6%、94.5%、90.4%、90.2%、88.5%,清水对照的坐果率最低,仅84.5%,

其中,处理3、处理5的坐果率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而处理1、处理2、处理4间差异不明显,所有处理均高于对照,可见用激素处理能显著提高设施番茄生产的坐果率。

2.2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径膨大速度的影响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处理后的前15 d,处理1~6的果径膨大速度快于对照,但是各处理均匀增加无明显差异。但是从15 d开始,处理6的果径开始快速膨大,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处理,处理1~5差异不明显,但是明显高于对照。

2.3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实前期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看出,6组激素处理的小区前期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处理5的前期产量最高,达到2 600 kg/667 m2,极显著高于其他激素处理。处理6、处理2、处理4、处理3、处理1的667 m2前期产量分别为2 303、2 225、2 158、2 091、2 008 kg,处理6、处理2和处理4的前期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3、处理1和处理5的,而前3者的前期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的667 m2前期产量仅为1 666 kg。在保护地生产特别是早春生产中,各种蔬菜的前期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虽不大,但其经济收入所占的比例却很大,尤其是番茄等茄果类蔬菜,后期价格迅速下降,即使后期产量较高,也很难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后期保护地内易出现高温高湿,病害易发生蔓延,这样会更加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应尽可能促进果实早熟,增加前期产量,以促进番茄提早上市,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2.4 不同处理对番茄总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6个激素处理的总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其中处理6的总产量最高,为

11 896 kg/667 m2,极显著高于其他5个激素处理的。处理5、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1的总产量分别为11 463、10 697、10 432、10 207、10 124 kg/667 m2。对照的总产量仅为10 042 kg/667 m2,可见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提高番茄的总产量方面效果显著。

2.5 不同处理对番茄畸形果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实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只是在个别处理中出现少数畸形果,如番茄裂纹、尖顶、指突等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番茄开花初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蘸花对提高其坐果率效果很显著。各个处理与对照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不同的处理,其影响的效果也不同。

试验可得出如下结论,调节剂配方对番茄的果径膨大速度、坐果率、前期产量、总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但各个配方处理对不同指标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处理6在增加番茄坐果率、提高前期产量以及总产量这3个指标上效果均为最佳,处理5在增加前期产量方面效果最好。

综合各项指标认为,最适宜的配方是处理6(用改良丰产剂2号蘸花,并定期叶面喷施中、微量元素),该处理能够有效地保花保果,在提高番茄坐果率、果实的总产量这2个指标上效果均为最佳,并且在增加平均单果质量以及提高前期产量2个指标方面效果也很好。对于生产来说,既能够增加前期的经济效益,又可保证后期的产品供应,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起到增收创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梅,马玉霞.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落花落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宁夏农林科技,2001(1):61.

[2] 程晋美,周宝利.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茄果类蔬菜上的应用进展[j].长江蔬菜,2002(5):30-32.

[3] 翟丙年,郑险峰,杨岩荣,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3(6):1 069-1 075.

[4] 黄新华,王金泽.植物基因活化剂在辣椒上应用的效果[j].蔬菜,2002(5):28-29.

第9篇

【关键词】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质疑反思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注重从高一学生抓起,采取必要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良好习惯。

一、明确高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

二零一零年,我校曾对在校1196名高一学生进行过一次关于生物学习习惯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9%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能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58%的学生学习习惯缺乏,主要表现(详见表1)。

表1 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从而确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确定高一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听讲的习惯;归纳整理的习惯。高一是高中三年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关系到高二的小高考、高三的高考的成绩,老师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注重培养画图分析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表述生物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情景。由于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我在教学别注重模型图,将生物条件标注在图形的相应位置,寻求因果关系。如: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问他们所生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

A.1 B.1/2 C.1/4 D.1/8

这一题就需画遗传系谱图解题,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画分析图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实验探究习惯的教学策略

学生能否学好生物,关键在于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才能形成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我的教学策略是尽量指导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探索、总结生物规律。具体地讲:一方面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好各种演示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生物规律。另一方面在对于某个具体的生物问题的处理中,有条件的必须要求学生先做实验,教师要尽量创造实验条件或参与指导学生实验,让实验作答。如: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在糖类和蛋白质的鉴定操作中,让学生切身体会NaOH和CuSO4的加入先后顺序及出现的现象的异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让他们找出间、前、中、后、末期的图,感受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特点。这样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注重培养质疑反思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的生物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实际,我的教学策略: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二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变式训练。如:在做题目某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的某一精原细胞,它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种类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有学生提出问题,基因型YyRr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的种类( )

A.1种 B.2种 C. 3种 D.4种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养成遇事多动脑筋、质疑反思的良好习惯。

4.注重培养归纳总结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每上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不是自己单方面进行小结,而是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如:讲完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时归纳比较表格二中的内容。

表二 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在注重章节小结归纳的同时,还应注重滚雪球似地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学习结束时要能拿出一张知识结构简图,简图中要能有机地补充完美的“枝叶”。

高中学习只是学生求学旅途中的一小段,如果我们刻意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高中学习中就会学得轻松、主动,不仅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好习惯,能使其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财政货币政策 通胀预期 影响 对策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主要是考虑到2012年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前景难测的一年,“稳中求进”就是要立足“稳”,谋求“进”,即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又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重点是保持经济增长,难点在保增长的同时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如何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的杠杆作用,把好“稳”、实施“进”、控好“价”、管好“涨”,是财政货币政策搭配管理在实践中的成果体现,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新时期财政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财政货币政策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同,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情形下,中国有针对性地实施财政货币政策,进而使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和发动机。财政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经济迅速复苏。2008年,实施宏观调控的基调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包括通过投入4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银行信贷、降息、降低住房首次贷款比例等手段全力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总需求,使经济迅速复苏。

二是适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促进宏观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2010年宏观调控的基调为“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财政货币政策由过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改变负利率的状况,分几次上调了存贷款利率;还实行了存款的总量控制,其中包括房地产限购政策,其目的是抑制总需求,从根本上缓解宏观经济过热的局面。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5.1%,2011年6月达到了6.4%。宏观调控的效果逐步显现出来。

三是以稳为主、结构调整与适时微调并行的财政货币政策,实现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的有序转变。2011年实施“以稳为主、结构调整与适时微调并行”的宏观调控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的有序转变。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接近历史最高点。2011年12月5日,央行首次下调存贷款准备金率,目的是为了稳定物价。2011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居于首位。

四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现7.5%经济增长的同时,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2012年实施“稳中求进”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的有序转变。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以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具体包括:通过大幅减税、增加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手段扶持企业,刺激其投资和生产需求。2012年6月8日央行首次降息,至7月6日,央行年内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目的是把稳增长和稳物价有效结合起来,在实现7.5%经济增长的同时,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2012年5、6、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同比上涨3.0%、2.2%、1.8%,两年半来首次跌破2%,比预期的4%下降了2.2 %。2012年11月份,随着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外需趋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逆势上扬,同比上涨2.0%,比预期的4%下降了2%。

财政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些负面效应

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实践证明,财政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中的作用显著。但由于经济目标的实现需要多项政策的综合运用,加上财政货币政策工具主要着眼于对总需求的调节,在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受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无法预期的某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些负面效应也随之出现。

一是在实施过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总需求时,价格连续攀升。“双松”政策组合的实施使总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对经济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在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物价指数也一路攀升。特别是连续增速发行的国债投向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公益领域,这些项目均为公益项目,在收入来源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增加了地方债务风险,扩大了市场供需矛盾,拉动了物价上涨。

二是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升的情况下,没有适时地进行财政货币政策战略的转移,市场供给结构失衡。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升,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正,12月升至1.9%。可见,这时的财政政策重点不该放在扩大需求上,而是要适时进行战略转移。然而,2009下半年,“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供给结构失衡。

三是财政货币政策实施缺乏针对性和保压促控目标,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在财政货币政策调控中,一,忽略了对实体经济的投入,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程序复杂,加上自身的弱点,许多优惠政策均无法享受,正面临倒闭的局面。二,政府一方面将其收入非税收入化,加大了企业费用支出;同时又将土地收益当期化,加大了居民购房支出。三,在价格调控方面缺乏强制手段,也导致一部分农副产品价格背离了价值规律,加上一些不实的价格信息,致使个别地方出现了抢购现象。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序上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四是货币政策的松紧无度,无法有效地改善企业经营处境,加剧了“稳增长”和“抑物价”压力。较低的存款利率使银行难以吸收存款、回笼货币资金,市场流动性过剩。为控制流动性,国家不得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高增长高通胀背景下,从2010年1月起,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对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共计600个基点的上调,来回收市场过多流动性以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这使得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的历史高位。存款率准备金不断提高,银根收紧,而加息相对较少,银行回笼货币资金乏力,就会导致银行无钱可放,从而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另外,央行为应对经济增速下滑,赶在上半年数据公布之前一个月内二次降息,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但并不能根本改善企业的经营处境。

科学运用财政货币组合政策,合理测度通胀预期

通胀虽然是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但现在需要高度关注财政货币政策运用的协调性,并合理运用财政货币组合政策的搭配机理,控制未来通胀的压力,努力找到控制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的点,确保实现“稳增长”和“抑物价”目标。

一是要建立通胀预期监测体系,帮助国家及时准确判断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发展态势,充分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工具,迅速把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抑制通货膨胀形成的基础因素。通胀预期又称心理预期,它是通货膨胀形成的四个原因之一。由心理预期产生的通货膨胀称为心理预期型通货膨胀。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在通货膨胀阶段开始后,居民和企业形成了物价将继续上涨的心理预期,所以导致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预期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是,只要通货膨胀持续一段时期,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就相互推进,出现混合型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下,居民和企业的通货膨胀预期将与通货膨胀同步,甚至超过通货膨胀。于是企业按预期通货膨胀率预先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居民按预期通货膨胀率努力争取更多的名义货币收入,甚至政府也不得不预先增发货币,以应付物价上涨带来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从而产生通货膨胀的现象。通胀预期虽然不是真正的通胀,只是一种心理预期,但它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比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更可怕。如果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通胀螺旋式上升,推动形成实际通胀,进而影响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必须建立通胀预期监测体系,通过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通胀预期的衡量和监测,建立衡量通胀预期的有效指标,缩短通胀预期形成的时间,帮助国家及时准确判断通胀预期的形成及发展态势,充分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工具,迅速把通货膨胀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消除百姓的恐惧心理。

二是要高度关注财政货币政策运用的协调性,将“保增长”和“抑物价”的预期目标与年度目标有效结合,努力达到经济发展与物价水平双稳的目标。

近年来,中央根据全球经济的形势,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财政货币政策,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特别是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和发动机。2012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8%,两年半来首次跌破2%,比预期的4%下降了2.2个百分点;2012年1至7月份,全国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1%,对此,业界人士认为,这绝非意味着价格的实质回落,而只是因为翘尾因素导致,2012年7月份翘尾因素拉低CPI至少0.47%。随着国际粮价,国际油价的上升,加上因国内暴雨导致的菜价上升,猪肉价格回升等因素,实际上,2012年12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2.5%。

应该说这种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转轨阶段,又是新兴市场国家,通胀预期的形成因素较发达经济体更为复杂。如果物价过高、增长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甚至会引发恐慌。尤其是当价格严重背离了价值规律的时候,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当人均收入水平增长远远不及物价上升的水平,人民手持的货币就会贬值,这容易引起社会问题。当不合理的价格导致市场价非正常上升的时候,也会影响社会安定。例如,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对一些日用品抢购的个别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通胀预期比较敏感和脆弱。为了把通胀预期保持在一定的测度内,客观上需要科学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从而达到既可以保障经济持续发展又能够确保物价水平稳定的双目标。

三是要根据不同时期财政货币政策在对社会总需求形成中的作用强度大小,确定财政货币政策主辅关系以及调节方向,有效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财政政策重在对产品市场进行调节,从而直接影响总需求和产出。而货币政策重在对货币市场进行调节,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影响物价水平和利率,它对于总需求和产出的影响是间接的,而对物价水平的调整则是直接的。因此,我们要在充分考虑财政、货币政策在社会总需求形成中的作用强度大小,密切考察当前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矛盾关系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适时确定财政、货币政策主辅关系;同时要根据经济失衡累积的特点及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趋于均衡的调节能力,来综合考虑两者搭配方式(“双松”、“双紧”、“一松一紧”、“一紧一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稳定物价。

四要高度关注国外近期物价走势及其通胀预期测度,适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战略,有效化解外部输入性通胀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合理。目前,由于美日欧等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市场价格正通过进口由国际向国内传导,我国将会面临外部输入性通胀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因此,要加强国际资金进入途径、投资规模和投向监测,通过灵活运用各种财政货币政策工具,管好流动性资金的闸门,控制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同时还要适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战略,转变粗放发展方式,将外延式、粗放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涵式、集约型、质量至上的经济增长模式,有效化解外部输入性通胀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合理。

五要根据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及通胀预期,及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支持的侧重点,熨平经济波动、实现物价稳定。通胀预期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较强的流动性。虽然近期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但并不意味着价格的实质回落。因此,要及时调整财政货币政策“保”、“压”措施和支持重点,优化信贷结构,及时引导货币资金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将支持实体经济措施同持续扩大内需的目标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针对高房价对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加快保障房建设步伐,确保财政资金支持保障房领域;增大财政补助规模,通过失业救助、贫困救助等方式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切实减轻困难群体在教育、医疗、住房的负担,增强城乡居民应对通胀的承受能力,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六要根据目前经济发展态势、需求结构变动以及现行价格制度,及时做好财政、货币政策调节方向选择,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确保稳定物价。目前,虽然,受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是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世界瞩目。对于中国自身而言,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时有效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维持物价稳定,任重道远。

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通过调节公私两大部门之间资源的再分配来降低由于政府扩大货币供给造成的普遍物价上涨现象;二是运用税负的特性,减少税收、降低税率、取消税种等方式稳定物价;三是通过调低行政事业性收入标准或取消行政性收费项目,减轻部分居民创业、经营和就业负担;四是合理定价土地出让金,减少企业土地成本,降低居民购房支出压力;五是及时调整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坚持稳定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六是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控制消费增长,缩小贫富差距;七是根据物价上涨幅度,适时调整利率,帮助城乡居民合理安排消费,防止持币抢购商品,减轻市场压力。

第11篇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爱党爱国,积极进取。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知识,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认真学习主席《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并思考“我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实三个代表的思想”,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重文化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新课标。背文本,背学情.现在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要根据学校与地方的实际,拓展学生学习资源。我注重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把本地的教学资源资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进行教学资源的重组,尽量使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所以孩子们比较喜欢上课。

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向叶成茂学习通用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

三、在工作上,服从安排,积极主动

在校领导指引、支持下,教育和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期初进行合理计划,实施过程抓落实,及时反思小结,期末总结。抽出时间,按照计划,落实调研工作,及时与教师探讨、交流。教师教学竞赛学能积极的配合上课教师作好赛前准备工作,能帮助教师修改论文案例的。学生学科竞赛也能尽自己的力量,进行辅导。

我们的学校无论是环境还是领导、教师都给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团结的好感,所以在这样的集体中工作虽然有时任务较重,但心理上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所以工作上比较主动,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为学校的建设献出微弱的力量。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同志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四、提高素养,不断创新

在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这学期本人开始尝试新的教育方法,而且自己所教班级成绩名列前茅。

但是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断的加强学习、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条线管理中也暴露出不足,如何做到科学计划、科学落实、科学评价学生和教师,如何作好条线管理,这些还需不断地努力。希望大家对本人进行严格地监督,作出批评指正。

高中物理老师工作总结【二】

20xx学年高一物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7)、(8)班物理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物理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物理的价值,增强理解物理和运用物理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理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物理老师工作总结【三】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期末。为了在以后的工作和教学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有必要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工作。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三(3)和高二(14)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出全勤,干满点,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和业务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学工作者。现本主要针对高三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认真分析和研究近三年的考试说明,研究三至五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各地的模拟试卷。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把握高考的特点,使复习能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在主干知识点花更多时间,下更大功夫,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2.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如:①注意解题格式的训练。很多学生格式混乱,方程不规范,满篇数学符号等,这些问题都及时纠正,否则造成会做而丢分的现象。②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深度,一环套一环,逐渐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即有深度又有广度,充分利用学生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率。③不完全放弃教材,注意回归教材,特别是热、光、原三部分要强调学生看书。④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对于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要编成动画,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难度。⑤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不满堂灌。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理论联系实验能力的考查。每一章节都有这样的题目,本人注意挖掘,特别是电学部分,这样的题目较多,高考考查的比率也较高。

4.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对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考试说明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考查学生五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超滤膜 膜面流速 透水率 膜压差 膜污染 清洗

超滤作为纳滤、反渗透的预处理手段之一,对胶体以及高分子物质有良好的分离能力。根据原水性状选择高效的运行方式,开发有效的反冲洗和化学洗涤方法等成为膜分离技术能否实用化的关键所在。在某给水厂历时近2年的超滤试验中,考察了原水性状、水温、膜表面流速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1 试验方法及条件? 1?1原水水质?

以日本八户市马渊川河水经过沉砂、过滤(150μm)预处理后作为原水,其水质如表1所示。 表1 原水水质? 项目 测定结果 最低 最高 平均值 测定次数 水温(℃) 1.1 28.5 12.3 516 细菌(个/mL) 170 27000 1700 88 大肠杆菌(个/100mL) 10 14000 2400 88 高锰酸盐指数(mg/L) 2.6 29.3 6.9 45 Cl-(mg/L) 5.9 17.9 10.3 45 总铁(mg/L) 0.05 3.68 0.63 22 总锰(mg/L) 0.007 0.127 0.037 22 硬度(mg/L) 27 54 41 14 铝(mg/L) 0.15 2.29 0.8 9 pH 7.0 7.8 7.4 91 色度(倍) 1.3 12 5.0 498 浊度(NTU) 0.9 1500 13.3 518 电导率(μS/cm) 70 187 137 91 E260 0.015 0.115 0.033 90 TOC(mg/L) 31 160 66 82 TOC/E260 31 160 66 82 1.2 设备?

设备及流程见图1。?

膜的材质为中空管式醋酸纤维素膜(截留分子质量为15×104u),加压透水方式为内压型十字流式,由循环泵控制流量,反冲洗间隔时间为30min。为防止微生物繁殖,反冲洗时添加5mg/L的次氯酸钠溶液。另外,长期运行将使膜负荷逐渐增大,在物理冲洗不能恢复透水量时使用500mg/L的次氯酸钠和5%的柠檬酸各20L进行20min左右的化学冲洗。?

1.3 评价方法?

试验数据由计算机采集,原水流量、透水量、膜入口压力、膜出口压力、透水压力、透水温度等6项指标每10min记录一次;电耗、循环水量、累积流量、反冲洗流量等项目每周记录一次。透水率由下式进行校正:?

校正透水率=(透水量/膜两侧压差)×98.1kPa×μt/μ25

?

μt=0.0179/(1+0.03702t×0.0001638×t2)×100?

式中?t——水温,℃?

?

μ25——水温为25℃时水的粘性系数 2 运行结果及讨论? 2.1 透过水质?

处理水质如表2所示。? 表2 透过水质 项目 测定结果 最低 最高 平均值 测定次数 水温(℃) 2.8 29.1 13.7 516 细菌(个/mL) 0 4 0 82 大肠杆菌(个/100mL) 0 0 0 45 高锰酸盐指数(mg/L) 1.4 8.6 2.8 22 Cl-(mg/L) 5.7 18 10 44 总铁(mg/L) 0 0.03 0.00 22 总锰(mg/L) 0 0.04 0.008 22 硬度(mg/L) 27 53 40 14 铝(mg/L) 0 0.04 0.01 9 pH 7.1 7.8 7.5 91 色度(倍) 0.2 6.9 1.8 496 浊度(NTU) 0 0.2 0.0 510 电导率(S/cm) 70 197 137 91 E260 0.013 0.078 0.025 90 TOC(mg/L) 0.7 3.3 1.5 86 TOC/E260 37 143 67 82

由表2可以看出,超滤对浊度、细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为100%;总铁几乎被完全去除;对总锰的去除率为72%左右;对色度的去除率为60%左右;TOC和E260指标也显示出类似的处理特性。?

2.2 透水率对膜压差的影响?

到试验前期的第392天为止,透水率的设定值一直是1.5m/d,此阶段膜表面流速为0.07m/s,膜两侧压差剧增,化学洗涤的次数明显增多,其原因是由于透水率值设定过高,冬季原水的粘性系数增大,加之流速过小引起的胶体以及高分子物质向膜表面沉降速度增大等原因所造成的。在试验后期对操作参数进行了修正,将膜表面流速设定为0.14m/s,并且在低温季节透水率设定为1.35m/d,得到了相对较稳定的运行效果,膜两侧的压力变化平稳,化学洗涤的次数明显减少。由此可见,在超滤膜的操作过程中根据季节、水温的变化调节透水率和膜表面流速能使膜的处理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做到经济、平稳地运行。

2.3 原水中高分子有机物的影响?

①对TOC/E260值的影响?

试验中TOC/E260的变化如图2所示。

夏季膜原水的TOC/E260值为30~60的数据较多,根据丹保等人[1]的理论可知,该水中以高分子腐殖物质为主,冬季则反之。值得注意的是,透过水的数值高于原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高分子物质被截留,而透过水中主要是含低分子质量的分子。被截留的高分子腐殖物质,一部分附着在膜表面上使负荷逐渐增大,于是进入冬季时造成了膜两侧压差急剧增高。?

②电镜及色谱分析?

试验结束后对膜断面进行电镜观察可清晰地看到膜表面或者表层都有厚实的污染层生成,此污染层是膜两侧压差增大的主要原因,并且是由原水的浊度、有机物和无机污染物构成的混合体引起的。根据原水的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分析结果看出,原水中1/3以上是高分子有机物(分子质量为数万以上),而原水和透过水中低分子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膜污染只能是由来自高分子有机物质及其与无机物质的混合体附着在膜的表面造成的。

2.4 无机物的影响?

引起膜两侧压差增大的原因除了有机污染物以外,还有无机污染物的影响,选用能量分散型X线分析装置对膜表面污染层中的污染物质进行了分析。从外表面上附着的污染物中可检出M n、Fe、Si、Ca、Cu等,内表面上可以检出Si、Ca、Cu、Zn等。由此可知,膜表面的污染层是由高分子的腐殖物质和无机物混合组成。

2.5 化学洗涤次数的影响

试验前期化学洗涤的次数远多于后期,膜两侧的压力变化以及透水率较为稳定,新膜更换后仅清洗了一次。试验最后阶段的第560天开始,膜两侧的压差迅速上升,用化学洗涤也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第668天时膜两侧压差突然下降,校正透水率也随之突然提高,透过水浊度从0上升为20NTU左右,其他例如大肠杆菌、细菌、色度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说明膜发生了破裂。试验终了后发现用过的膜表面有许多呈深灰色的附着物,并有破裂点,分析其原因在于后期化学洗涤次数减少,附着物逐渐累积并长时间地压缩,从而形成了致密压缩滤饼,而化学洗涤难以发挥作用,最终引起膜的破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透过和反冲过程处于平衡状态时,虽然膜表面的大颗粒、高分子物质没有大量的沉积,但是低分子物质仍在膜的孔内逐渐附着积累,从而导致膜孔内的长期附着污染,所以无论膜两侧的压力有无明显变化,根据原水水质定期进行药物洗涤是完全必要的。 3 结论

①试验的2年间透过水质一直良好、稳定。

②在冬季低温时,将膜表面流速由原来的0.07m/s调至0.14m/s,同时把透水率的设定值下浮到1.35m/s是保持超滤膜长期安全、合理运行的重要因素。

③膜表面的污染物是由高分子有机物和Mn、Fe、Ca、Si、Cu等无机物组成的复合体。原水中的TOC/E260值很低时会使超滤膜负荷增大。实际运行中,增加对高分子有机物和部分无机污染物的预处理也是增加使用寿命、提高运行效率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