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时间:2022-04-09 04:36: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第1篇

一、组织领导

成立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镇长徐佩娟为组长,人民医院院长袁荣明、教管办主任为副组长,等人员为成员,负责统一领导、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民医院,由袁荣明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切实重视和加强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控工作,确保我镇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等公共卫生事件。

二、任务分工

(一)镇人民医院统一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⑴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和职业病、麻疹、人禽流感、流感等传染病和职业病诊疗技术规范和预防处置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⑵充实健全防治技术队伍,确保随时拉得出、打得响;⑶坚持“重症会诊、定点治疗”的原则,凡发现疑似手足口病、麻疹、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的重症病例,须尽快报告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由县级专家组会诊后决定进一步处置;⑷加强和规范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感染;⑸加强和完善传染病报告工作,并严格掌握诊断标准,杜绝传染病的瞒报、误报、迟报和漏报;⑹着重做好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和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特别要以8月龄-7周岁流动儿童为重点对象,做到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常态化;⑺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协作,指导学校、幼儿园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特别是要规范学生晨检制度和学校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做好联防联控。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等单位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执法检查,⑻加强对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和职业病知识宣传教育;⑼对辖区内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摸排,摸清职业卫生现状、存在问题和重大隐患;⑽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提高我镇职业卫生体检率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指导职业危害企业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二)教管办负责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和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督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建立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防治相关制度,加强幼儿健康状况的监测,明确专人负责落实校舍通风、消毒工序和环境卫生的整治等各项防控措施,防控工作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定期巡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卫生部门。

(三)各村、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抓紧环境卫生的整治,要从即日起对本辖区内环境卫生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整治,科学处理生活垃圾;建立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满意、健康的生活环境;石料场、烫金厂、皮革厂等尘毒危害企业要落实卫生防护措施,消除职业卫生的隐患,确保企业职业卫生安全。

(四)广电站要利用广播电视对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和职业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报道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家长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开场所,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防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农业部门负责规范养殖户的养殖行为,指导广大养殖户做好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六)环保部门负责做好各种污染源的监控工作,加强对环境卫生监督整治。

三、工作要求

第2篇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xx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

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 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 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学前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 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多见(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一、临床诊断可分为:

(一)疑似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或无发热。

3.有上述类似病例接触史。

(二)确诊病例

1.普通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足、口和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愈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瘫痪;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二、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年龄小于3岁;

(二)持续高热不退;

(三)末梢循环不良;

(四)呼吸、心率明显增快;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八)高血压或低血压。

三、幼儿园具体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卫生保健管理制度,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及职责

1.幼儿园应有一名园长负责传染病防治的人员、经费及各项措施的落实与协调,并负责有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2.保健医生或卫生保健教师负责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协助幼儿园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具体包括宣传教育、健康教育课、收集和保存健康信息、负责与卫生部门沟通。

3.班主任老师应积极配合园医做好健康教育与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包括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协助开展健康调查,认真做好晨检,登记和报告缺课学生等。

4.所有老师都有义务发现和报告幼儿的异常情况。

(二)严格执行并落实卫生保健制度

1.严格执行健康体检制度,加强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巡班制度。

规范晨检及午检内容,增加巡班次数。

一问:询问病史,问离园后的精神,食欲,睡眠,大小便情况以及最近有无接触史。

二摸:用手探摸幼儿额部是否发热。发现发热及时隔离。

三看:观看幼儿精神状况,面色,咽部,眼神及皮肤的情况。

四查:重点检查易感儿,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2.加强执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因病缺勤的儿童,班级老师或保健人员一定要追踪到疾病诊断,以便及早切断传染源,尽早保护易感人群。

3.加强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发现患儿及时隔离。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环境消毒要点: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8)对有接触史的儿童及其班级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班级交叉活动,不进行入托和转托手续办理。

(9)传染病流行期间嘱咐家长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4.加强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严格饮食卫生管理及工作流程规范,严把食物购买、贮存、加工关。

5.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24小时内(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同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疫情变化时要续报。

6.停课制度

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定,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出现2例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幼儿园停课10天。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通过幼儿园宣传栏、亲子活动、幼儿园网站、家长信息交流平台、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还可通过家长会或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以增强体质;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等;

3.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第3篇

经过国家及医护人员的努力,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学校也将要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为了此次传染病不在学校发生,学校也将为开学做好充分准备,开学工作方案如下:

一、开学当天

1.体温检测

学生到校当天,门口有专门测体温的工作人员,对进入学校的每一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同时禁止家长及外来人员入内,体温合格的师生必须怀戴口罩方可入内.

2.开学第一课

当学生到教室后,班主任会再次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填写健康卡,学生到教室后,班主任会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课,让学生知道此次延期开学的原因,讲解传染病的起因,预防及感染症状,感染后的措施。

3.安全教育

班主任在学生未全部到齐前,要不间断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坐私家车上学,去公用场所必须恢戴口罩,用消毒水洗手等在校注意事项。让学生报高安全意识。杜绝传染病的传播。

4.学校卫生

学校将保持教学区域环境整洁,教室定时风换气,每天对楼梯扶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5.

传染病上报

开学后学校做好缺勒、早退、请假记录,班级也将做好层午检表、因病峡课记录表、风热追踪记录表.上报教育部门我校师生情况.如发现可疑状者,应及时上报,同时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工作。

二、开学后

1.

检测学生健康状况

班主任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做好缺勒,早退,请假的记录,监测学生健康状态,填写健康卡,不允许带病或未解除医学观察人员上学,同时在教室、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设手持式电于体温仪,对学生进行监测。

2.

传染病防控

门卫禁止外来人员入内,但凡进入学校的人员必须检测体温并登记.学校将每天向教育局上报学校师生状况,对出现可疑状的学生,将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后后续相关工作,在卫生部门人员开展工作之前,将可疑病例隔离在观察区域,并做好防护。

3.心理健康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小组,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学生有恐慌心理问题,可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4.

学校卫生

学校会保持数学区域环境整洁,定时通风换气,对教室、宿舍、食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公共活动区域,进行通风、清洁、消毒、并配备洗手液,保证学生能及时洗手消毒。同时学校会及时核查、补充传染病防控物资,如体温计、消毒用品、洗手液、垃圾袋

等,确保物资充足.

5.加强学生身体锻炼

据国家传染病专家指出,传染病的患考多为老年人,和身体的抵抗力有很大关联,因此,我校引导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并坚持做好课间操,适活动体育课坚强学生体能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

我校将持续关注全校师生的身体状况,充成上级领导交代的任务,杜绝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数学工作。

第4篇

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理可能出现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保护建设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施工建设有序推进,服务移民迁建。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有具体工作预案的传染病病种,在遵守本预案的前提下,按照相应病种预案执行。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四)、基本原则

???? 1. 预防为主

????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 2. 依法处理

???? 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和调查控制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 3. 分级控制

???? 根据疫情发生与发展情况,将传染病疫情分为不同等级进行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的疫情,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反应措施。

???? 4. 科学防治

???? 贯彻依靠科学技术战胜传染病的方针,实施科学防治。加强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 5. 快速反应

???? 建立疫情预警和疫情控制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三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理。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 组织领导体系

1. 县政府成立屏山县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相关单位落实防控和应对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疾控中心,由主任刘佳林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领导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 3.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物资保障、宣传、防治、秘书联络5个工作小组,成员由县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专业机构组成。各小组在指挥部办公室的领导下,根据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

???? 4.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制定部门防治工作预案,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 5. 涉有移民迁建的乡镇应完善群防群控工作体系,设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范监督员,协助卫生部门落实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本预案确定的职责,制定防治工作预案,组织领导县域内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 (二)卫生专业体系

???? 1. 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根据职责具体负责卫生系统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与业务指导,当好政府参谋,提出防控工作意见和建议。办公室下设由医疗、预防、护理和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专家组。

???? 2.县级医疗机构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医院防控工作方案的制定,建立工作流程,开展病人预检、分诊,履行工作职责,做好病人的预防、发现、报告、诊断、治疗和医院消毒隔离、人员防护、物资贮备等工作。

???? 3.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处理工作组,负责疫情报告、流调、疫情控制、消杀、检验、健康教育等工作,具体承担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业务指导工作。

???? 4. 县卫生监督所成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监督工作组,负责对施工工地的卫生监督,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

???? 5. 涉有移民迁建的乡镇卫生院在当地政府和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协助做好疫点(疫县)和留验点的封锁、医学观察,指导环境消毒、个人防护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 (三)部门及镇街职责

???? 1. 卫生部门:组织开展重施工工地大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分析和预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提出预案启动的建议报告;开展健康教育;负责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各项技术方案;成立由医疗、预防、护理和检验等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专家组;组建和培训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落实病人的隔离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及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医学观察工作;对疫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提出疫情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负责对施工工地的卫生监督,依法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必要时提请县政府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

???? 2. 宣传部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实施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道审核制度,依法按规定程序进行报道,准确、及时疫情信息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开办医疗卫生宣传栏目,积极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能力。

???? 3. 财政部门:制定经费保障方案及相关政策;划拨专款,及时落实各项应急物资经费、预防控制经费、法律和政府规定的病人隔离治疗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诊疗生活费用;保证留验站和应急处理所需的运行经费。

???? 4. 公安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负责留置和拘押人员的健康检测工作,做好监舍通风消毒工作,发现可疑病人立即报告卫生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封锁可疑县域,做好疫点、疫县现场封锁的治安管理;做好交通疏导,保障疫情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现场;对不予配合的病人及密切接触者,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 5. 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物价、质监、市场管理等部门:加强对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有关的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和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管理部门还应负责做好各类市场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 6. 交通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对出入屏山的旅客实行健康申报制,开展发热病人检测工作;对来自疫县的过境交通工具及乘运人员进行健康检测与消毒查验工作;根据疫情处理需要,负责交通工具消毒,督促客运单位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必要时协助疏散人员、优先运送救援物资。

???? 7. 环保部门:做好被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监管工作,加强医疗机构、留验场所废弃物收集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8. 其它部门:按照《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本预案规定和指挥部办公室的有关要求,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三、应急反应及疫情处理

应急反应启动程序:县卫生局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及危害程度向县政府提出预案启动建议报告,由县政府按《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程序启动本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分级反应和疫情处理措施。

????(一)疫情分级反应

???? 1. Ⅰ级反应

???? Ⅰ级疫情发生后,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执行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紧急动员,全力采取各项防治措施,防范疫情蔓延。

???? 2. Ⅱ级反应

???? Ⅱ级疫情发生后,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保障并督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办公室具体组织执行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卫生专业体系和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全面采取各项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避免和减少伤亡。

3. Ⅲ级反应

???? Ⅲ级疫情发生后,在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公室开始日常运转,各专门工作组人员上岗,并按职责组织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必要时,由县卫生局邀请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员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 4. Ⅳ级反应

???? Ⅳ级疫情发生后,在县卫生局统一指挥下,卫生专业体系立即运转,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组织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 (二) 疫情报告及处理程序

???? 1.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可疑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对报告内容进行初步审核并掌握以下信息:

???? (1) 报告单位名称、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并记录报告时间。

???? (2) 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地点、单位及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 (3) 疫情发生人数、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情况、住院及治疗情况、临床诊断印象。

???? (4) 是否到过可疑地县、是否接触过可疑食品、可疑水源、有无类似症状患者接触史;有无人群聚集性。

???? (5) 报告人暂留置的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

???? (6) 其他有价值的疫情信息。

???? 2.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向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 3.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做好报告工作的同时,应组织疫情处理工作组赴现场进一步开展疫情调查控制工作:

(1) 确定是否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

????(2) 判断疫情性质、危害程度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3) 确定病因、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4) 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继续蔓延。

????(三) 疫情控制

????本预案启动后,各相关组织领导体系、卫生专业体系和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各项疫情控制措施。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组织疫情处理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清传染来源、污染程度,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1. 流调、消杀和采样人员作好个人防护,防护要求参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护指导原则。

????2. 按卫生部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疫点或疫县自然、社会特征、传染病病例个案调查(一般情况、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暴露因素和密切接触者情况、转归等)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

????3. 根椐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X线检查情况及发病程度,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作出判断,并提出控制措施。

????4. 对于甲类传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按规定做好消毒工作(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及处理参照卫生部相应的标准和原则)。对出现异常临床表现,应到就近医院的专科(发热)门诊隔离治疗,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对相应的病人和疑似病人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及时出具报告,具体要求参照相关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具体病种的疫情控制技术规范参照相应病种防治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四) 疫情监测

????1. 监测点设立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特点,在常规传染病监测点基础上提出增设或调整监测点的方案,经县卫生局评估、确认后实施。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1)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疫情特点,制定或参照相应的监测技术方案,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2) 各监测点根据监测技术方案进行监测报告。

???(3)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收集、汇总监测点医院上报的监测信息,及时报县卫生局和上级有关机构。

????3. 疫情动态跟踪监测

????(1) 病人情况动态报告

????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疫情涉及的传染病病例后,每日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人动态情况;病人病情发生明显变化时,要及时报告,必要时请县卫生局专家组及上级专家组会诊。

????(2) 疫情进展情况监测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每日收集疫情进展情况监测报表,监测内容包括:新增病人数,减少(含治愈和死亡)病人数,新增/新减疫点及留验点数,新增/新减隔离留验人数,投入防病人员数,使用消杀药品量等。监测报表经统计汇总后报告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 健康宣教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公众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对已经发生疫情的施工工地,当地镇街、医疗机构及相关专业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重点加强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健康宣教,并加强对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他们能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主动接受检查、治疗,如实提供有关情况,配合实施隔离、留观等措施。

????(六) 结束反应

????根据相应传染病的疫情控制技术要求,如末例传染病病例治愈且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由县卫生局提出结束应急反应的书面报告,并按《屏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程序结束本次预案的应急反应。

????(七) 疫情资料的管理和利用

????1.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国家疾病监测个案专报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工作,对下级通过网络系统上报的传染病病例资料进行审核,发现有缺填或明显错误的地方,应立即予以核实、补充和更正。

????2. 县卫生局加强对病例诊治、流调资料的质量控制,卫生专业体系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均应指定专人负责病例诊治、疫情处理等相关资料的审核、分析、统计、报告工作。

????3. 各部门、各机构按照本预案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形成的各类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归档。

四?常态管理

(一) 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

??? 县卫生局统一领导全县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组织开展全县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其主要职责是:建立监测网络;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国内外传染病发病动态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对本县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并适时提出预警。

????1. 建立监测点及监测网络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设立不同级别和不同监测内容的传染病监测哨点。建立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监测哨点等构成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

????2. 监测内容与信息报告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建筑工地常见重点传染病开展监测工作。

????(1) 疫情监测报告

????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发现以下紧急疫情时,应在2小时内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①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

??? ② 发现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时;

????③ 发现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或已消灭或新发传染病时;

????④ 发现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时;

????⑤ 发现数天内接诊多例同一病症的不明原因急性疾病时。

????(2) 常规信息监测

??? 常规监测包括人口学监测(人口普查或出生登记信息)、死亡监测(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本地所有死亡案例)、传染病监测(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与漏报率调查)等。

??? 3. 信息分析与预警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对监测的信息进行汇总,定期对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适时提出疫情预警报告,经县卫生局评估、确认后报送县政府作为决定启动、变更和结束应急反应的依据。

????(二) 预防控制措施

????1. 日常防控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建筑工地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要求要求,制定重点传染病防制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2. 宣传教育

??? 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采取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使广大建设者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被感染,明确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防治意识,并让公众懂得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树立信心,消除忧虑和恐惧心理。

????3. 检查指导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应明确职责,定期对各建筑工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业务检查指导,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 经费支持

????财政部门应划拨专款或预备费,用于保障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监测、疫情防控所需的药物、医疗器械、消毒药械、应急物资的准备,保障法律法规及上级政府有明文规定的某些传染病的病人诊疗及相应的生活费用,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专项技术培训等经费。

????2. 强制执行

????在对病人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时,若病人、密切接触者拒绝合作的,参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由公安机关协助有关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二)专业物资保障

?????县卫生局负责建立县防控重大传染病疫情专业物资贮备库,储备治疗药品、仪器设备、检测试剂、消杀药械、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等,保障医疗救治、疫情控制所需的物资供应。

????(三)专业队伍保障

????1. 建立完善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核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为依托,覆盖全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网络;加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机动和实验室检测能力,适应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需要。

????2. 建立完善以县民医院为中心,其他县级医疗机构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前哨,覆盖全县的应急医疗救治网络;县民医院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和设施建设,设置并完善重大传染病收治病县(房),提高综合医疗救治能力;其他县级医院要配备与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相适应的技术、人员、药品和设备等,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3. 加强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法,从整体上提高全县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适应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理需要的疾病控制、医疗救护专业卫生队伍;县级医院要整体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救治能力,提高ICU医护人员的数量和业务水平;加强全县医疗卫生人员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业务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四) 宣传工作保障

???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依法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疫情。

????县委宣传部负责疫情防控期间新闻报道管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有计划地进行正面的宣传报道,宣传党和政府对群众健康的关心和各有关部门的防控措施;宣传预防重大传染病知识;引导群众正确对待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

????(五)组织纪律保障

????将县城及集镇施工工地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部门、乡镇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县卫生局加强督查;监察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违纪违规情况的督查与处理。

????(六)法律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精神,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在执行本预案时,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5篇

我乡以宣传单、横幅、广播等形式广泛开展防治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乡卫生院与学校密切配合,对我乡托幼机构分别开展一期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幼儿园上一次健康教育课,给每一位幼儿发一份健康教育材料带回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2021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确保手足口病不蔓延,不扩散;

确保手足口病患儿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确保重症病例得到最好救治,不出现死亡病例;

确保不出现负面热点和市民恐慌,保持社会和谐。

二、组织措施

乡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联防联控,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三、疫情报告

(一)卫生院进一步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力争做到不漏诊x例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辖区幼儿园实行晨检制度,并日报告乡政府,我乡进行汇总后报市教育局。

(三)卫生院实行疫情日报告制度。未发现病例实行零报告。

四、定点收治

乡卫生院做好应急医疗救治准备,随时对病人进行救治,并将病人向市定点医院市人民医院转移,同时做好转移过程中的疫情控制和病人救助,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报告疫情。

五、疫情处置

一旦发生疫情,乡政府与乡卫生院应迅速反应,及时做好医疗救治和疫情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一)在接到疫情报告后,乡卫生院应立即出发,及时协助市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随时掌握并报告疫情动态,将感染人群送上级医疗机构救治,开展卫生学应急处理。

(二)严格管理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积极协助市疾控中心按照传染病处理原则对传染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必要时依法关闭病例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保护易感儿童。

(三)严格执行乡筛查发现、市医院诊治轻型病人、市救治重症病人的分诊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病理学检测、采样的有关规定。

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对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

六、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

我乡以宣传单、横幅、广播等形式广泛开展防治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乡卫生院与学校密切配合,对我乡托幼机构分别开展一期预防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幼儿园上一次健康教育课,给每一位幼儿发一份健康教育材料带回家。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三改、三清、四灭工作。集中开展环境清理,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厕所的清洁与管理。

七、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将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全乡公共卫生的首要工作任务,严格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

严格落实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因为工作不到位、不负责任导致严重后果,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经费保障。乡财政所要按照应急处置的要求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保证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人员保障。乡政府在乡防治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实行人员xx小时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四)物资保障。做好消毒、杀虫灯卫生防疫药品器械的应急储备;做好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的应急储备;

第6篇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防治 策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手足口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1],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多数患者可以自愈。专家建议,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统一报告渠道。

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疫情控制的难度比较大。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其流行无明显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该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内的流行。肠道病毒可在外环境下长期存活,不同亚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可以反复感染发病。并且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和特效药物,因此手足口病造成疫情控制的难度比较大。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因此高危人群主要分布在学校和托幼机构。这些机构人员集中、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校医配备不足,常常导致传染病管理上的缺陷,无法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等防控措施。

流动儿童的增多。流动人口主要以农民工为主,这些流动儿童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忙于打工赚钱,健康意识淡薄,卫生条件差。导致流动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偏高,且规范管理的难度较大。

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条件较差。虽然许多乡镇开展了村庄整治工程,但生活垃圾、污物、粪便及水源的规范化处理能力远远不够,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给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留下隐患。

农村地区部分群众卫生意识淡薄,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之一。部分群众卫生科普知识不足,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发生疫情容易产生恐慌心理。

基层医疗机构设施不完善、社区医生对手足口病的诊断经验欠缺,都易造成漏诊、误诊、诊断延迟,使得隐性感染者再次成为传染源。而对重症病例的误诊和延误,也是造成各地死亡病例不断增多的原因之一。基层疾控机构人员和能力相对薄弱,及时有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不足,开展主动搜索不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原则要真正落实还有一定难度。

防治经费的不足是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面临的共同困难。尤其基层的社区医疗机构,担负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传染病防治工作显得困难重重。

手足口病防治的科学策略和建议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疫情的流行与蔓延,是广大卫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应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科学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包括手足口病在内的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应根据本地的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方案。手足口病的低流行地区,在危重和死亡病例发生后,要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重点是对密切接触的儿童和家长进行居家隔离和医学观察,并主动开展病例搜索工作。高流行地区则要及时加强防控的力量,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各施其责。要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区域消杀、减少大型活动等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特别要做好学校和幼托机构的防控工作,严格建立并执行晨检制度。建议发生手足口病确诊病例时要求幼托机构关闭、学校相应班级停课2~3周。责任医师做好防控工作的系统指导,加强督导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各医疗机构要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防止和减少医源性传播的发生。强化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报告制度,及时上报信息,严防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加强医疗救治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加强儿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诊疗能力。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实验室包括生物安全在内各项措施的落实,提高基层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的调查能力。

广泛深入开展卫生整治。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清理病媒生物的滋生环境,做好改水改厕和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要加强食品、饮用水和公共场所的卫生专项整治工作,落实餐饮业和饮用水的卫生监管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监督。

加强舆论引导,开展健康教育。各地要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及时、准确、有序信息。既要提高社会各界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程度,又要减少不必要的恐慌,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正面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大力开展针对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逐步达到防病知识全人群覆盖的目标。

依靠科技提高防治工作水平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要密切协作,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科学指导防病、临床救治、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方法。同时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研究探索适宜技术,不断完善防控策略。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基础,担负着防控的主要重任,必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充分发动广大基层社区医师的积极性,做到防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四早”原则是关键。我们相信在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分级筛查、诊断、治疗的工作体系和秩序,不断完善救治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手足口病医疗防治工作,一定能取得手足口病防控的胜利。

第7篇

1.1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方法

对深圳市2009-2013年报告的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三间分布分析。风险评估采取风险分析矩阵法(AS/NZS4360:1999),从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水平两个维度,对识别出的风险事件构建矩阵,其对应的风险水平分为极高风险事件(E)、高风险事件(H)、中风险事件(M)和低风险事件(L)。

2结果

2.1发生起数及级别

2009—2013年全市累计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1起,其中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疫情共82起(62.6%),级别均为“未分级”。其中2011年17起(20.7%),2012年8起(9.8%),2013年12起(14.6%),总体呈下降趋势。

2.2发生时间和地区

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5、6及12月,分别为20、12、18及12起(75.6%)。全市各区均有报告,主要集中在龙岗区、南山区和宝安区,3区共报告59起(72.0%)。

2.3发病人数及规模

累计发病2282例,罹患率为4.33%,其中死亡1例,病死率为0.044%。发病规模主要以6~15人及16~30人为主,分别为20起(24.4%)和37起(45.1%)。

2.类型及顺位

中小学校以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共50起(87.7%)。托幼机构则以手足口病和水痘为主,共21起(84.0%)。2009及2011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流行性感冒及手足口病为主,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自2011年起转为以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流行性感冒疫情明显减少。

2.5深圳市

2014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手足口病为极高风险事件,流行性感冒、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为高风险事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中风险事件。以手足口病为例说明:根据本市历年散发疫情和聚集性疫情监测数据,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托幼机构易感人群密集,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且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故其风险概率为“非常可能”。另有极小部分幼儿感染手足口病后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死亡,故其危害水平为中等。见表3。

3讨论

2009—2013年深圳市累计报告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2起,占全市报告总起数的62.6%。学校及托幼机构是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关键和重点。为有效减少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风险和危害,深圳市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的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规定深圳市内的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病人数达到1、3、5例时,需要立即报告与处置,远低于国家的标准要求,故大部分传染病疫情在发生初期已得到了及时控制。同时采取加强免疫规划,提高免疫接种率,强化多部门合作机制及完善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等多项措施,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深圳市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同等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深圳市2009—2013年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分析,疫情发生时间与教学作息制度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第2和第4季度。中小学校以流行性感冒、水痘及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托幼机构则以手足口病和水痘为主。因此针对上述疫情特征,应在寒暑假结束后的1个月内重点加强对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因病缺课登记及晨检制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大部分传染病疫情都是有偿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尽管水痘和流感疫苗上市多年,但因未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尚需自愿自费接种,且价格较高,导致实际接种率不高,而手足口病疫苗则尚在临床试验阶段,未能广泛投入使用。因此学校及托幼机构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应按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加强疫情监测和采取隔离病例等防控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应急接种,以建立起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有条件的地区应呼吁政府加大经费投入,适当给予儿童接种水痘、流感等二类疫苗的补助,从而有效提高目标传染病的疫苗接种率。

第8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511.7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098-02

【关键词】 流行病学研究;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疾病暴发流行;学生

2009年8月28日至9月8日,兰州市某民办中学发生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疫情波及该校初一~高三复读班共33个班3453名学生。经各级卫生、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疾控中心详细地调查与科学地处置以及学校的积极配合,最终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本次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某中学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为封闭式管理民办学校,生源来自甘肃省各地,学校占地面积约50余亩,共有在校学生3156人,其中男生2058人,女生1098人;教职工297人,其中男教职工166人,女教职工131人。学校分初中与高中2个教学部。该校环境较好,附近无环境污染情况。学校设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楼2栋,教师宿舍楼1栋,综合楼2栋(1,2层为教室,以上楼层为学生宿舍)。教室通风和采光情况正常,学生宿舍每个寝室面积为26 m2,每个宿舍学生8人。初中部的教室和宿舍与高中部的教室和宿舍是分开的。全校师生均在一个食堂吃饭。食堂职工近期均未患病,卫生监督检查也未发现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学校用水为自来水,水质各项指标符合卫生学要求,但存在水压低、供水时间短、楼层高的房间无法正常供水的问题。学校有1名无医学背景的兼职保健教师。

2 诊断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10月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3版)》和2009年9月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2版)》的诊断标准,甲型H1N1流感暴发定义为1个单位1周内发生10例及以上的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由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RT-PCR法检测咽拭子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呈阳性即确诊甲型H1N1流感,结果经过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

3 流行病学特征

3.1 罹患率 2009年8月11日-9月7日共有60名师生发病,罹患率为1.74%(60/3453)。其中学生59例,罹患率为1.87%(59/3156);教职工1例,罹患率为0.34%(1/297),学生与教职工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

3.2 发病时间 8月11日出现首例病例,患者为某班15岁男生,于8月28日确诊;末例发生在9月7日。高峰在8月29-30日,分别发病14例、11例,占总发病数的23.33%(14/60),18.33%(11/60)。由图1可见,存在典型的发病高峰和采取控制措施后的明显下降趋势。

3.3 分布特征

3.3.1 班级分布 59例病例分布在33个班,其中有1例病例的19个班,2例病例的7个班,3例病例的3个班,4例病例的3个班,5例病例的1个班。

3.3.2 年级分布 初一11人,罹患率为5.31%;初二7人,罹患率为3.24%;初三15人,罹患率为3.10%;高一4人,罹患率为1.75%;高二2人,罹患率为0.92%;高三3人,罹患率为1.35%;高三复读班17人,罹患率为1.08%。初中生罹患率(3.64%)与高中生(1.1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P=0.00)。

3.3.3 宿舍分布 60例病例分布在37间宿舍,1例病例的有22间宿舍,2例病例的有8间宿舍,3例病例的有6间宿舍,4例病例的有1间宿舍。

3.3.4 性别与年龄分布 60例病例中,男性34例,罹患率为1.53%;女性26人,罹患率为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P=0.21)。年龄12岁3例,13岁9例,14岁8例,15岁6例,16岁9例,17岁4例,18岁9例,19岁10例,20岁1例,23岁1例。

3.4 流行特征 首发病例,男,15岁,初三学生,8月11日出现发热(体温38.2℃)、咽痛、咳嗽等症状,12日该校教师护送其去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并进行咽拭子采样,后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该生发病时兰州市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该生发病前10 d无外出史,但学校的其他病例均与首发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全校师生无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史。

3.5 临床特征 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37.5℃~39.0℃,伴咽痛、咳嗽、咳痰、流涕、头晕、乏力、腹痛、恶心等症状;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呼吸道症状较轻。

4 防控措施

4.1 隔离治疗 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后,当地政府高度关注,依据“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防控原则,成立了应急处置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指挥部。在指挥部的领导下,各级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抽调专业医护人员30多名组成医疗救治组,配备2辆急救车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入校开展摸底排查和消杀工作。学校建立了隔离区域,对有疑似症状者采取就地隔离观察治疗;对确诊患者紧急送往当地指定医院进行积极救治;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班级学生活动、就餐与其他班级学生错时进行;对于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学校及时通知其居家观察,并做好随访工作。同时加强学校安保,任何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或离开学校。60例确诊病人在接受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7d,最长16d。每例病人体温正常3d,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方可出院。

4.2 疫情监测 加强落实晨检、因病缺勤人员追踪登记,实行疫情零报告制度。

4.3 消毒 对发病师生班级教室、宿舍空气及物品采用紫外线照射、阳光下暴晒等方法消毒,同时加强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区域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通畅清新;对学校楼梯扶手、电源开关、门窗手柄、桌椅、宿舍等场所物品进行含氯药品喷洒与擦洗消毒。对学校的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整治。

4.4 健康教育 由省(市)卫生和疾控中心专家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甲型H1N1流感知识健康教育,发放宣传单,使大家知道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消除师生的恐慌心理;设立固定的家长咨询服务点,接受家长咨询,消除家长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稳定。

4.5 预防性用药 中医专家调整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药治疗方案,为全校师生进行预防性用药。

4.6 停课放假 为进一步防止疫情扩散,学校临时停课放假2周,无流感样症状的学生返家隔离观察。校园实施严格的终末消毒。

5 讨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高度聚集的特殊场所,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该人群为流感易感人群,易引起暴发。近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尤其是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其受伤群体是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社会影响极大。因此,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9]。

该学校在短时间内出现60例病例,暴露出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问题。经调查,学校没有晨检制度、缺勤登记及原因追查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校医对传染病防制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了解,当短时间内出现数名流感样症状学生时,学校怕影响学生学习,对患病学生没有采取隔离措施,没有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使疫情扩散,防控时间延长。首发病例发生在初中,因初中部的教室和宿舍与高中部是分开的, 所以高中生罹患率低于初中生。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校医配置的要求,该校应配置5名校医,而实际上学校只有1名无医学背景的兼职保健教师。同时,由于缺乏定期的继续教育或培训,疾控部门又很少到学校进行传染病防制工作的指导,因此,校医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高[8]。

学校应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投入,在校医室、食堂、宿舍增设洗手设施,使师生能及时洗手,这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与自来水公司协调好,保证生活供水;加强宿舍管理,通过宿舍管理员督促学生做好宿舍开窗通风及清洁卫生,加强学生宿舍用品消毒,被褥要常在太阳下暴晒;加强健康教育,使师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力。

(致谢:甘肃省卫生厅领导,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兰州市卫生局、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及时到现场指导,特此致谢!)

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卫生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北京,2009.

[2] 卫生部办公厅.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2版).北京,2009.

[3] 卫生部办公厅.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3版).北京,2009.

[4] 卫生部办公厅.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北京,2006.

[5] 杨绍基,任红.主编.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66.

[6] 孙贵范.预防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8-202.

[7] 杨树勤.卫生统计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5-37.

[8] 金连梅,荆瑞巍,罗莉,等.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55-56.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G 478 R 181.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65-02

【关键词】 公共卫生;传染病;食物中毒;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区域,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笔者对临沧市2007年度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临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报告管理科,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与检验检测报告,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 临沧市2007年度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1起,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70.0%;报告发病数1 071例,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病例数的65.6%,无死亡病例。与2006年度相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起数和病例数上升幅度分别为137%和103%。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中,传染病事件所占的比例最高,报告16起,占76.2%;食物中毒事件报告5起,占23.8%。报告事件数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风疹(8起)、水痘(3起)和麻疹(2起),3病种报告事件数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1.9%。5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植物性食物中毒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1起,化学性食物中毒1起。见表1。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城乡分布 81.0%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80.7%的病例发生在农村小学和乡镇中小学。见表2。

2.2.3 时间分布 从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资料可以看出,传染病爆发疫情3-12月均有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主要集中于4-9月。

2.2.4 年龄与性别分布 1 071例病例中,发病学生最小年龄3岁,最大17岁,以7~14岁居多,占71.2%(763/1 071)。男生657例,占61.3%;女生414例,占38.7%。

2.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 21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时间统计,最短2 h,最长9 d,平均3 d。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临沧市2007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0%,上升幅度明显高于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为传染病爆发疫情,其次是食物中毒;地区分布多为农村小学和乡镇中小学。学校潜在的诱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素非常多,学校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生命与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检验检测结果表明,导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为:农村中小学基础卫生条件普遍较差,食品卫生和饮水安全存在薄弱环节;多数学校缺乏相应的卫生保健人员,而现有卫生保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峻性认识不足,防控能力薄弱;学生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落实。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1)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学校卫生工作的督促检查,保证学校卫生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2)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2],进一步强化学生养成教育,抓好学校环境卫生整治,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3]。(3)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规范报告工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及时报告、迅速处置。(4)认真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健康档案,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5)建立健全学校食品、生活饮用水管理措施,加强从业人员的体检、培训工作,对食品采购、加工、储存、销售过程和餐具、炊具消毒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学校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分析监测数据,提前发出预警信息,为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4 参考文献

[1] 徐勇.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研究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73-674.

[2] 袁长江.学校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33-436.

第10篇

1、知识目标:学生知道甲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可以防控;认识甲流感病情的症状,了解其危害和严峻性,要高度警惕。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如何防备甲流感传染病的基本技能,养成终身的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健,保护自己,珍爱生命。

3、情感目标:利用防控中开展的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爱国讲卫生的热情,加强学生的养成教导,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提供关爱学生的平台,增进师生感情。

二、课程的背景:

近期,在*省*市*县发生甲流感病例,责任事故严峻,再次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尤其对于中小学、幼儿园及年轻人更易受甲型H1N1新型流感病毒感染,严峻威胁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此之前,国外国内相继都大量出现此病例,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曾有经济学家断言,假如该事件持续数月之久,并大幅蔓延至全球各地,将可能使全球经济复苏延缓到2011年。一旦甲型H1N1流感演变成全球性大流行,后果将会比非典更严峻。我们必须重视,防控工作迫在眉睫。

三、课程的意义:

1、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很好的利用此教材,教导学生要讲卫生,珍惜生命,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做好甲型H1NI流感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课程的实施原则:1、客观、科学、正确。

2、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课程活动平台:

1、各班配足体温计,利用晨检、午检,对学生进行逐一排查,教导学生讲卫生,若有不适,及时报告老师。

2、充分利用每周健康教导课,向广大学生宣传甲流感是可以防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消毒设施齐全,定期消毒。

4、生活部要教导学生按时休息,注重寝室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5、餐厅部要负责学生均衡饮食,保证学生吃好,既营养,又健康。

六、新课程下教学技能的使用:

(1)理念——思想重视,提高对甲流感的认识。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防备工作,要以疫情会发生的心态去积极预备应对,主动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及防控要求,在原有学校有效的防备传染病的基础上,制订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应急措施,做好必要的物资预备,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认真落实好相关的防控措施,随时做好启动预案的预备。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各种传染病的防备工作,认真落实晨检、消毒等防备工作。

(2)课堂渗透——科学防备,积极开足学校健康教导课。遵循“客观、科学、正确”的原则,利用主题班会集中开展一次“防备甲型H1N1知识大家知“活动,向学生做好防备甲型H1N1流感基本常识的宣传教导活动。同时,利用天天的课堂教学,各学科课堂中任课教师都适时利用身边素材,宣讲甲型H1N1流感基本常识和防备知识,做到认知践行。加强宣传工作与正面舆论导向,主动、及时、正确地有关信息,既避免了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又普及科学防范知识,让学生了解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3)保洁活动——开展大扫除、消毒活动。每周开展两次学校环境卫生大清理活动,全面消除卫生死角;要落实专人负责教室、各办公室、各功能室等消毒、常常开窗通风工作,保证空气流通;卫生间要定期消毒;生活部要定期清理杂物,定期消毒;食堂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学校要设立专用水龙头,方便学生洗手,洗手槽要放置肥皂或洗手液,为防备甲型H1N1流感创造良好环境。

(4)个人卫生——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相关的防备工作。教导学生避免接触流感症状或肺炎症状的人;做到勤洗手,尤其是便后和打喷嚏后一定要洗手;避免到人员拥挤场所;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或手帕掩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垃圾桶;避免接触生猪;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假如生病,尽量留在家中,减少与他人接触;

(5)温馨提示——告家长书。与家长做好沟通,通过书面文章对家长进行宣传,提醒家长在家应做好孩子的监护,一旦发现孩子有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及时通知学校孩子情况,以便学校正常工作。字串5(6)逐项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要遵照执行。各班班主任一定要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学生缺课登记和原因追查制度,对因病缺课的要查明病因,对有流感症状的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切实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强化报告意识,发现疑似病人后必须立刻向当地疾病防备控制机构报告,并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防控工作。

(7)户外活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按照大课间的流程,做好各项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多到户外进行活动。

(8)起居饮食——按时作息,健康营养。注重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免疫能力。

七、时空要素的有机安排:(融入课程表)

八、实施该课程的重点:有效控制甲流感的流行,使学生理解传染病的危害,并且学会防备传染病的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卫生防疫习惯。

难点:1、甲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由于年龄比较小,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对病情症状缺乏认识,会延误时期,导致不良后果。

2、习惯的养成是自觉的,主观意识不强、有坏习惯的学生很难改掉不良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耐心反复的督促和教导。

3、走读学生常常回家,可能会从外界带来病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来病源也是一个难点。我校采取走读生体温测量卡,逐一排查控制。

4、周六周日放假离校,周日下午返校时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体温测量,人多任务比较重。

5、如何有效控制家长随便进出学校,寄宿制学校平日看望学生的较多,门卫要一一严格把关,任务量也很重。

亮点: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责任到人,各负其责,扎实做好防控工作。字串4

九、与学科课程的相融点、线、面:以班主任为中央,以体育课、健康课、主题班会为依托,把防备甲流感的知识渗透在每堂课中,带动全校师生正确认识甲流感,提早防备。

十、实施步骤

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根据国家教导部、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和洛龙区教导局印发的《关于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迅速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对任务进行细化分工;建立领导小组和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统一思想,全员参与防控工作,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字串8

第二阶段:工作实施。各部门、各班按照任务分工逐项抓好落实,确保防控工作有效实施。同时,学校领导小组加强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定期评选、定期通报的办法,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认真加以整改,规范各项工作,严格要求,逐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防控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十一、参与该课程人员的有效安排:略

十二、结语:

第11篇

作者简介:李韫(1972-),女,辽宁沈阳人,副主任医师,公卫专业,学士,主要从事传染病控制工作。

2011年8月7日,通过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发现某幼儿园发生多例手足口病病例,接到报告后,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对疫情进行调查处理。

1流行病学调查

该幼儿园位于皇姑区南部,人员流动较繁忙。共有13个班级395名儿童。其中婴班1个,小班5个,中班3个,大班4个。生源多为本地常住儿童,少数流动儿童,家庭条件均较好。幼儿园教学、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较好,儿童全部日托,中午有专门的进餐室及午间休息室。

从8月1日~7日,该幼儿园手足口病例共发病5例,均为婴班儿童。8月1日婴班1名儿童在家中出现发热(体温37.8度)后在手、足、嘴唇和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米粒样小疱疹,无破溃,有疼痛感。其后3日1例,4日1例,6日2例。

全国罹患率1.3%(5/395),婴班罹患率高达16.7%。本起疫情流行期7天。性别比3:2;3岁儿童1例、2岁儿童4例。发病儿童间有密切接触史,但未发现有幼儿园外类似病人接触史。首发儿童家长曾带其外出旅游,患儿活动范围大,外来感染机会较大。

2控制措施

(1)按《辽宁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于7日提出对该园停课2周的建议,于8日起开始执行。

(2)患儿采取积极治疗,在家隔离休息。

(3)幼儿园玩具、餐具、桌椅等进行消毒,毛绒玩具、被服、床单等进行清洗、曝晒。

(4)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及时发现新发病例。

(5)加强疫情监测和晨检制度。

(6)加强饮食卫生的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 公共卫生;生活变动事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6-0735-02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也是各级政府值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疫情报告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4年全国各类学校共报告突发事件670起,占全年突发事件总数的40%,其中学校报告发生的传染病突发事件占传染病突发事件的64%[1]。为更好地了解广西各级各类学校突发事件的报告情况、发病趋势及流行特点,为政府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广西2004-2008年学校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对策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4-2008年发生在广西各级各类学校并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突发事件概况 2004-2008年广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26起,报告病例数32 513例,死亡163例。其中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489起, 2004年44起,2005年63起,2006年111起,2007年147起,2008年124起。学校事件数占总事件起数的59.20%;学校事件报告病例数22 904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0.45%,无死亡病例报告;涉及人口数989 593人。

2.2 地区分布 2004-2008年全区14个市均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报告事件数居前5位的是:南宁市(161起,病例数7 944例)、河池市(64起,病例数2 897例)、桂林市(46起,病例数2 303例)、北海市(43起,病例数1 309例)、贺州市(41起,病例数1 638例)。5市共报告355起,占学校总事件数的72.60%;报告病例数16 091例,占总病例数的70.25%。2004年6个市、2005年2个市、2006年1个市和2007年2个市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2.3 时间分布 突发事件报告数呈明显的季节分布,主要发生在春、冬两季,呈双峰状。第1个高峰出现在3-5月份,第2个高峰出现在11-12月份;2月(2起)和8月(2起)最低,此时正值学校放假,这4起均发生在2005年。见图1。

2.4 学校类型 事件发生在乡镇中、小学342起,占69.93%;县中、小学36起,占7.36%;事件发生在农村地区的起数为355起,占72.60%;城市的94起,占19.22%;事件发生在小学的为291起,占59.51%;中学的152起,占31.08%。见表1,2。

2.5 突发事件的性质 以传染病事件420起(85.89%)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40起(8.1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4起,预防接种、服药事件2起,环境因素事件3起,流感样病例暴发4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6起。传染病事件中,以呼吸道传染病339起(水痘147起,流行性腮腺炎97起,流行性感冒46起,风疹44起,麻疹5起)为主,占学校突发事件的69.33%,肠道传染病78起,占学校突发事件的15.95%,其他3起。40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植物性11起、其他15起和不明原因14起。

2.6 突发事件的分级 一般事件440起,较大事件10起(传染病5起,预防接种2起,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起;2004年3起,2005年4起,2006年3起),重大事件1起(2004年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事件),未分级38起。

3 讨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预防与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各级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对广西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计与分析显示,广西近5 a来学校突发事件报告数呈上升趋势,说明疫情的报告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报告的及时性和敏感性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说明了疫情的严重性,学校突发事件的控制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广西学校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与全国的情况[2-3]基本一致,突发事件的90.59%发生在中小学,其中69.93%发生在乡镇中、小学,农村地区的发生率远高于县城和城市,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学校卫生设施配备不足、环境卫生及食堂卫生状况欠佳,饮水系统不符合卫生要求,同时中小学生不良卫生习惯、 免疫力低、传染病预防知识缺乏和自我保护能力差都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发的重要原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主要与教育部门对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学校校医编制严重不足,缺少卫生防病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教师和校医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报告,延误了事件控制的最佳时机。

广西学校突发事件主要是传染病事件,其中呼吸道传染病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最为常见,且春、冬季节报告明显增多,说明在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加强监测与防范,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从突发事件的分级来看,较大事件和重大事件较少,且近2 a无相应报告,说明学校突发事件报告和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从各地报道情况看,学校突发事件有增无减;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从而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乃至对社会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也是各级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4]。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结合近年广西在事件控制和预防工作的情况提出如下对策:(1)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管理工作,将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实际,加强学校环境、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以确保学生身心健康。(2)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校医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按要求增加校医编制,加强对校医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发现学校突发事件的敏感性、报告的及时性和处理事件的能力。(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防病知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和普及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宣传,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4)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要加强合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学校卫生的指导,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切实将学校卫生防病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学生缺勤监测系统,开展早期预警机制研究,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5)加强学生就医和报病管理工作,及时发现“苗头”事件。医院发现学生传染病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应注明学校和班级,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充分利用网络直报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学校聚集病例和暴发疫情的苗头,及时开展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6)学校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将已发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向上级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则是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危害的重要环节[4]。

4 参考文献

[1]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2]鲁琴宝,龚震宇,林君芬.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18-719.

[3] 王艳霞,张辉,周洋.2004-2006年昆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分析.疾病监测,2008,23(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