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学研究

药学研究

时间:2022-08-15 13:39: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药学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药学研究

第1篇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主管单位: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江苏省药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7806

国内刊号:32-1773/R

邮发代号:80-17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2篇

[关键词] 苣荬菜;生药学研究;总黄酮含量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37-04

苣荬菜是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荚菜(sonchus arvensis L,)全草,具有凉血利湿、消肿排脓、化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急性咽炎、急性痢疾、阑尾炎、肠炎、产后淤血、痔疮肿痛等症,民问也作野菜食用。因此,苣荚菜在药用和保健方面均有使用价值。苣荬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其与苦荚菜(Ixefis polycephala Cass,)、全叶苦苣菜(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南苦苣菜(sonchus lingia-nus Shih)、长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等植物形态近似,临床用药时易混淆。因此本课题对其进行生药学的研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为更深入认识、研究和利用苣荚菜资源提供参考。

苣荚菜资源分布广泛、丰富易得,但是目前对苣荚菜生药学的研究较少。通过其生药学研究,为对苣卖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应用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进一步开发其药用及营养价值。

1、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荚菜(sonchu8 arvensis L)全草,采于云浮市新兴县水源山。经高级实验师田素英老师鉴定为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槲皮素对照品(UNO,UNO-000337);番红(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20070405);固绿(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20070308);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套式恒温器(TC-15,南宁市新华医疗器械厂);电子天平(广州仪通兴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ll02,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双频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Q3200VD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数显鼓风干燥箱(GZX-9246MBE,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摇摆式高速中药粉碎机(DFY-400,温岭市林机械有限公司);暗箱式紫外分析仪(zF-20D,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显微成像系统(BK-DM320,奥特光学;320v摄像头);循环式多用真空泵(sHB-Ⅲ,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性状

苣荬菜干燥叶灰绿色,卷缩或皱缩,质脆,叶片边缘可见小锐齿;茎外皮灰黄色或灰绿色,具纵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多中空;主根多弯曲,表皮棕褐色或棕黄色,被须根,具纵纹,质硬,不易折断,皮部黄白色,木部类白色,断面具放射状纹理。

2.2 显微特征

2.2.1 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2-4列,皮层较宽,薄壁细胞较大,类圆形或方形,排列不甚紧密,可见乳汁管成群分布,内含乳汁结晶。韧皮部有较多乳汁管群放射状分布,常与木质部相对。形成层可见,但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放射状排列,木射线细胞3-6列(见图1、2)。

2.2.2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排列整齐。厚角组织细胞2-4列,类圆形,径向排列整齐。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不甚紧密。茎横切面可见多个维管束,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可见纤维束,乳汁管沿韧皮部外侧成群或散在分布。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可见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髓部细胞类圆形,多中空(见图3、4)。

2.2.3 叶横切面叶为两面叶,上下表皮可见气孔分布。上表皮细胞一列,细胞大小相间排列。下表皮细胞一列,类圆形,细胞大小较为均一,排列整齐,主脉下方表皮细胞可见缢缩现象。主脉维管束3枚,外韧型,构造与茎大致相同,韧皮部外层细胞可见乳汁结晶。主脉下方厚角组织明显,细胞2-4列(见图5、6)。散布于粉末中。导管多为螺纹,有少数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粉末中可见厚角组织碎片,纤维多成束存在。木射线细胞较长,细胞壁增厚。非腺毛淡黄棕色,呈丁字形,偶见鞋底形腺毛存在于粉末中,由4个细胞组成,呈淡黄绿色(见图7)。

2.3 理化鉴别

2.3.1 黄酮类定性鉴别

盐酸镁粉反应:取试管2支,分别向其中加入1mL上述样品溶液,一支加入少量镁粉,另一支不加镁粉,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滴加浓盐酸数滴,溶液显红色。

三氯化铝纸片反应:于滤纸片上滴加1滴上述提取液,再滴加1滴1%三氯化铝,使两液滴有重叠区域,置256nm紫外灯下观察,重叠区域显蓝绿色荧光,荧光加强。

浓硫酸反应: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mL上述样品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2滴浓硫酸,提取液颜色从淡黄色转为紫黑色。

薄层鉴别:精密称取槲皮素对照品10.06mg置于5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定容至刻度,备用。取样品粗粉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无色,粉末用50mL 70%乙醇超声提取20分钟,2次,过滤,浓缩至适量,95%乙醇溶解,备用。用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5:4:1)展开,待溶剂前沿线离薄层顶端2em时取出,晾干后用碘蒸气熏显色,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棕黄色斑点(见图8)。

2.3.2 香豆素类定性鉴别取样品粗粉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无色,粉末用50mL 70%乙醇超声提取20分钟,2次,过滤,浓缩至适量,95%乙醇溶解。取上述溶液2mL,加1%氢氧化钠颜色加深,加入2%盐酸溶液颜色褪去,加入5%氢氧化钠颜色加深,可能存在内酯环。在滤纸片上滴1滴上述溶液和1滴5%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使两滴溶液有重叠部分,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不重叠部分呈蓝色,液滴重叠部分呈黄绿色。说明样品中含有香豆素类化合物。

2.3.3 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2.3.3.1 制备供试品溶液称取苣荚菜粉末10.2g,置索氏回流装置中,用氯仿:石油醚(1:1)回流至浸出液无色,取出,保留药材粉末,将粉末放置于100mL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70%乙醇50mL,超声提取2次,每次30rain,过滤,合并滤液,滤液置旋转蒸发器中浓缩至适量,定容至50mL备用。

2.3.3.2 制备对照品溶液

准确称取槲皮素标准品10.06mg于50mL容量瓶中,并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备用。

2.3.3.3 紫外光谱吸收曲线的绘制及测定波长的确定精

密量取槲皮素对照液0.20mL于1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70%乙醇溶液为参比液,在200―500nm范围内扫描,得到其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入=256nm(见图9)。

2.3.3.4 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准确量取0.2mL、0.4mL、0.6mL、0.8mL、1.0mL、1.2mL的槲皮素对照液,注入1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70%乙醇溶液为参比液在其最大吸收波长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值并且给出A值,记录浓度和吸光度值。得回归方程为:y=33.614x+0.055,(r=0.9994),其中y为吸光度,x为浓度(mg/mL)。表明槲皮素标准品溶液在0.0039~0.0276mg/mL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3.3.5 稳定性实验精密量取0.4mL“2.3.3.2”对照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按“2.3.3.4”项法测定10min、20min、40rain、60rain、80min、120min的吸光度值,RSD为1.15%(n=6)。表明槲皮素对照品在120min内基本稳定。

2.3.3.6 精密度实验精密量取O,4mL“2.3.3.2”对照液0.2mL于10mL容量瓶中,按“2.3.3.4”项法测定吸光度值,连续测定6次,RSD为0.271%,仪器精密度可信。

2.3.3.7 供试品槲皮素含量测定从供试品溶液中精密量取0.4mL储备液置10mL容量瓶中,按“2.3.3.4”项法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槲皮素含量。三批苣荬菜样品的槲皮素含量分别为0.0744mg/g、0.0783mg/g、0.0773mg/g,平均为0.0767m昏/g。

2.3.3.8 回收率实验配制3个不同浓度、已知含量的样品,每个浓度各3份(共9份),按样品制备方法制备样品,分别准确加入对照品适量,按“2.3.3.4”项法测定吸光度值,平均回收率为103.21%,RSD为0.75%(n=9,见表1)。

3、讨论

3.1 苣荬菜主要特征上部叶短剑形,叶中下部不规则浅裂。中下部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基部下延左右呈耳状或呈楔形,叶片边缘可见小锐齿,全草均有乳汁管分布。叶主脉维管束3个,均为外韧型。叶上表皮细胞大小差别较大,常大小相间排列。下表皮副卫细胞壁波浪形相对上表皮而言较为明显。鉴别特征明显。

第3篇

关键词:药店;药学服务;综述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03301

1我国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研究综述

1.1宏观理论研究

张广立(2007)认为药学服务对于药店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应从规范药学服务,提高服务技能,明确药学服务的内容等几方面入手。涂登云,黄久平,李金阳(2007)对我国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的工作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认为我国目前药学服务队伍不够稳定,技术力量和业务能力不够,认识存在误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药学服务人员应着重核心服务、人本服务及长效服务。

1.2研究对象方面

1.2.1药师

李阳(2011)通过对我国执业药师工作内容的发展思考,认为应把药师队伍的发展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树立药师形象,指导安全用药,培训店员医药知识,强化职业道德。李秋惠,邱红(2011)从驻店药师的职责和素质出发,阐述了驻店药师在儿童安全用药中的作用,并认为驻店药师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作用是促进儿童安全用药的关键环节;驻店药师不断提高素质是儿童安全用药的保证。

1.2.2用药对象

包淑云,张婕(2009)对巢湖市庐江县的 5 个社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来了解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顾客对该县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的需求与期望,调查发现巢湖市庐江县的被调查者对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的总体需求较大,但对开展的药学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不高,要加快培养药学服务的专业队伍,从不同层次完善药学服务,并且要加强宣传,提升消费者对药学服务的认知度。李维涅,邢利宝(2011)采用频数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海口市消费者进行任意抽样问卷调查,发现零售药店是消费者购药的重要终端,消费者已形成了“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自我药疗意识,对于专业化的药学服务需求迫切,对于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的认可范畴有一定的局限。

1.2.3政策监管方面

倪永兵,黄文龙,陈永法(2008)从药品监管的角度深刻分析现阶段零售药店开展药学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零售药店的准入条件与开展药学服务的必备条件不相匹配,零售药店监管现状与开展药学服务不相匹配,改善途径从完善法律、提高准入标准以及加强监控方面入手;樊迪(2010)分析了《优良药房工作规范》(GPP)的实施现状以及必要性,探讨了零售药店药学服务人员提高药学服务的模式的构建。

1.2.4质量评价

方宇、黄泰康、杨世民等(2007)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并验证西安市药店药学服务的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药师等对药店开展药学服务的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探讨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药店药学服务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所获数据能够较好地拟合结构方程理论模型,部分研究假设得到了验证。倪永兵,褚淑贞,黄文龙(2010)选取南京地区500名零售药店的顾客作为研究对象,对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进行研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提出了服务的周到性、服务的能力、服务的可信性、服务的环境、服务的便利性五个维度的评价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对模型进行修正,用于国内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质量的评价。

2国外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研究综述

2.1宏观理论研究

Galt等阐明了论文的目的就是调查“服务”的概念及其与药学的关系。论文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服务的定义,作为行为的服务,关怀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关怀行为与结果的关系以及关怀行为的教学。文章建议制定具体的满足患者需求的药剂师关怀行为列表,在实行的专业标准中引入具体的关怀行为并在病患照顾过程中按程序实施关怀行为。Nahata,Milap C不仅阐述了药学服务的不同定义并说明了其包含的具体能容,文章同时也研究了药剂师的干预对于药物治疗结果的影响。研究者对于药学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2.2对象研究

Farris等研究了评价实践拓展计划在培训社区药剂师提供药学服务中的成效。结论显示参与这项为期16个月的综合实践拓展计划的社区药剂师主要将精力集中在药学系统和药剂师实施药学服务能力上,参与该项目的药剂师拥有在超过干预率水平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Anna T.Montgomery 等通过定性研究对16位开处方者和5位药剂师进行集体采访,对11位医生进行半结构化电话采访。研究的目的就是确定开处方者、药剂师和医生的以患者药历信息显示的药学服务中的药方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有患者药历信息协助的药学服务的提供对于开处方者的日常工作和对于他们职业角色的观点都有积极的作用。当开处方者和药剂师把患者药历信息应用到药学服务的概念和工作中时,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患者们也很乐意与更了解个人药物治疗需求的自信的专家接触。

第4篇

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性的保证对于任何领域而言都十分重要,对于药学专业而言尤其如此。在药学专业,种种药物在性质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因此很多药物会对人身造成伤害,这便造成了安全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必要。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管理主要体现为对人的安全的管理,同时也体现在对设备以及财产安全的管理。首先,要注重对人的安全的管理,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基础上,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这一问题非常必要。针对具有危险性的药物,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有关人员能够避免因此而受到伤害,这对于其安全性的保证十分重要。另外,存在一部分药物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危险性的反应,如果对此不加强管理,则很可能会导致实验室的设备器材遭到损坏,这对于药学专业财产安全的保证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去进行解决。对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必要,而想要达成上述目的,首先就必须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找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以及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去对其进行弥补,要将上述问题以及补救措施及时记录到安全管理条例当中,这样才能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同时也才能使实验人员的安全得到保证,使实验室的财产安全得到维护。需要注意的是,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一定要渗透到实验的每个环节当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其中出现的漏洞,并将其具体应用到实验的每个细节当中,这一点也是必须要做到的。除此之外,加强学生对于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非常重要,大量的调查显示,当前由于学生实验过程的疏忽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并不少见,这一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对于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所导致的,而想要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首先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做好教学环境的管理工作

实验室教学对于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教学环境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不仅会影响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甚至还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这一问题必须得到有关人员的重视,因此,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保证教学环境的清洁性是非常必要的,要在实验完成之后,及时的对实验室进行打扫,同时还要将实验器材放回到原位,以保证实验室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鉴于药物专业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还必须要做好实验室的消毒,这样才能使实验结果得到保证。

3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药学专业实验室的主要功能便在于完成一系列的药学实验,而药学实验的完成则必须要依赖相应的设备,一旦实验过程中的设备出现问题,那么整个实验过程都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总的来说,想要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要对设备进行归类整理,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则需要从设备的购买过程入手,在购入一批新的设备之后,有关人员必须针对设备的有关信息等进行记录,同时将其以档案的形式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专业药学实验对于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精细化仪器设备管理,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安全、正常的运转是实验教学顺畅进行的必要保障。实验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做好使用记录,定期检查、维护,及时维修并做维修记录;编写简洁明了的仪器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对于使用时容易出现不当操作的仪器,在醒目的位置贴出正确操作提示,避免因错误操作造成故障发生。为满足综合性药学实验的需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实验中心近年新购进了高速冷冻离心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纳米粒度仪、红外光谱仪、自动旋光仪、显微熔点仪等实验仪器设备。新购进仪器在开箱验收后立即组织培训,对工程师培训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保存培训视频、仪器附件清单、验收单、说明书等全套档案资料。

4做好危险品管理工作

药学专业实验涉及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其中包含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化学危险品。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对购买、储存、使用和废弃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细致的监管,能有效规避其安全风险。教学实验用试剂均在学校供应平台购买学校指定有资质厂家的产品。实验中心设有配备了排风系统、消防设施和铁质防燃药品柜的专用药品库,并定期检查、记录温湿度,定期排风改善药品库空气质量。实验中对有些有机溶剂需要量很大,为避免大量储存造成的安全隐患,建立了药品库试剂清单并定期更新,随时掌握库存情况,随用随买,也减少了重复购置造成的浪费。实验室内仅放置实验使用量的化学药品,随取随用;危险化学品放入实验室的通风橱内。需低温保存的化学品储存在爆型冰箱中,避免在低温环境下仍具挥发性试剂造成的安全隐患。对于使用易燃、易爆、毒性和有刺激性气味的试剂或生成有毒和有刺激性气味产品的实验,严格要求在通风橱内完成,同时打开实验室排风罩,可降低废气对实验室的污染。

5结语

通过上述文章的论述可以发现,在高校的药学专业,实验室属于教学的一个主要环境,做好实验室管理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验室性能的发挥,想要做好上述工作,必须要从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诸多角度入手,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的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从根本上达到药物专业对于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作者:游洋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邵彦坤,陆涛,廖俊.高校药学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33~237.

第5篇

    1无机化学实验室绿色化的必要性及意义

    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无机化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近年来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做实验的学生也相应增加,实验室产生的废弃液也随之增加。无机化学实验为我校中药学、药学、制药学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其中,实现无机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不仅能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而且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这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及资源的观念,提高他们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药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途径

    2.1将绿色化教育融于无机实验教学中

    无机化学实验为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一门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与环境化学有关的知识与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无机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行为,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对人类未来的重要性。并同时在实验室进行安全、环保教育,加强废弃物处理方法、技术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无机物造成的常见污染及治理方法和防范措施,并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流程,节约药品并减少环境污染,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治理污染的新途径。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也认识到一些化学药品的危险性以及它们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

    2.2以实验室绿色化建设为指导思想对实验进行统筹设计

    无机化学实验室绿色化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源头上减少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数量。具体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科学、合理、统筹地设计学生实验方案,减少现象重复和药品资源的浪费,减少药品的用量。对所要开设的所有药学无机实验整体统筹,合理安排次序,尽量能将一些实验串联起来,可以实现某些产物或副产物回收、或再利用。每一次实验安排都要进行优化考虑,尽可能达到:实验材料廉价易得,实验过程中无副反应或副反应产物较少。无机实验反应过程中使用的试剂、溶剂、催化剂等尽可能无毒无害,反应产出物尽量无毒或毒害性小并易处理,反应条件尽可能温和等。

    2.3积极采用微型无机化学实验

    所谓微型化学实验[1],就是通过使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得尽可能多的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微型化实验具有降低污染、减少教学经费,并能缩短教学实验时间的优点。无机化学实验微型化对环境保护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表现在:无机化学实验内容主要是一些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检验实验,所需试剂品种及用量都较多,对实验室及周边环境污染较大。如果采用微型化实验,既降低了水、电等能源的消耗,又可以减少“三废”的排量。而且虽然化学试剂用量少,但实验现象及结果仍可以达到准确、明显的效果。

    2.4采用先进的技术、仪器,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使用计算机技术的CAI教学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2],此法具有教学和辅助教学的双重功能。在药学无机化学实验中,对那些化学试剂、溶剂用量比较大且在整个实验中废弃物排放量比较大、处理废弃物存在困难的实验,或对于必须做但又需要用到有毒有害的药品,以及药品昂贵或易挥发、易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实验,可改为CAI教学,以模拟仿真的方法来完成,或采用比较先进的、可减少污染的仪器进行实验[3]。

    2.5科学、合理地处理实验废弃物

    药学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种类相对较多,学生实验结束后,必须对其废弃物进行区别处理,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状态及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4]。对于固体实验药品,无论剩余多少一律回收,可留作下次实验使用。对于那些无毒、无污染的杂物,教师应要求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不要随便丢放,集中后倒入指定的处理地点。对于实验过程中的固体生成物,能综合利用的尽量回收后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的,就需要在回收后进行处理。对于那些有毒废渣、废液等药品,应该放入药品回收缸中,积累到一定量后集中处理。

    2.6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

    建设绿色化的药学无机实验室,单靠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大一新生中,有多数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机会自己动手做实验,有的甚至没进过化学实验室,所以安全、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只靠老师在实验课上的强调不能达到实验室绿色化的目标。有了学校制定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就有了教育学生的标准,会更有利于实验室绿色化建设[5]。

第6篇

[关键词] 实验鱼类;药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R-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2-18-05

The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fish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LIAO Xiaoli YAO Feng WU Duanshe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Animals,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fis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s model organisms. The zebrafish is a classic animal model in basic research, which is always used for establishing human disease models and discovering lead drug due to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Many valuable research achievement has been made on the study of zebrafish. In addition, Oryzias latipes, Oncorhynchu smykis,Xiphophorus helleri, Gobiocypris rarus, 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 Carassius auratus, Cyprinus carpio and other fish also show its advantag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rugs.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fish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some examples of drug toxicology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mpounds, drug screening and drug discovery, drug pharmacology, drug metabolism,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research.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accumulat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selec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i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to provide new enlightenment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aboratory fish.

[Key words] Laboratory fish; Pharmacy; Application

随着生物医药科技的进步和动物福利的改善,实验鱼类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显得突出。由于实验鱼类在水中生活,具有给药方便、剂量易控制、对药物敏感性强等优点,使其越来越广泛地在药学研究中得到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实验鱼类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药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积累有价值的资料,并为实验鱼类应用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1 药物毒理学研究与安全性评价

1.1 药物毒理学与安全性评价

斑马鱼(Danio rerio)是一种世界范围被认可的实验鱼类,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评估药物毒性和安全性的动物模型。以斑马鱼建立的药物毒理学模型,既具有细胞等体外实验用药量少、实验费用低、周期短、高通量等特点,又具备整体动

物实验可观察多个器官、评价药效学及药动学、评价代谢物活性等优势。根据报道,斑马鱼模型已成功地用于药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发育毒性与致畸性、神经性毒性、内分泌干扰毒性、心血管毒性等药物毒理学实验[1-5]。

斑马鱼也常被用于评价农药的安全性。例如用斑马鱼研究有机氯农药(艾氏剂、林丹、毒杀酚等)、有机磷农药(甲胺磷、毒死蜱、杀虫畏等)、杀菌剂(福美双、多菌灵、代森锌等)的毒性,评价这些农药的安全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6-7]。

青(Oryzias latipes)也是一种世界公认的实验鱼类。青可用于研究抗菌剂三氯卡班(TCC)的生物富集作用、细胞的代谢和消除。Schebb NH等[8](2011)最近的研究表明,富集因子组织浓度低于蜗牛和藻类,吸收的TCC的很大一部分被氧化代谢为羟基化产物,故青可作为一种解生物富集的物种,用于进行水质安全性评价。

虹鳟(Oncorhynchu smykis)是欧美国家常用的实验鱼类。Shelley LK等(2012)在最近开展莠去津(ATZ)和壬基酚(NP)的毒性实验中,发现虹鳟免疫系统的功能、代谢、氧平衡、细胞周期、细胞DNA的损伤等都受ATZ和NP暴露的影响,ATZ和NP在鱼体的富集和亚致死浓度可以检测这些化学品对鱼类的潜在风险和其安全使用的评价标准[9]。

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是鲫鱼的变种。最近有人(尹立红等,2010)用红鲫研究紫茎泽兰浸提物的毒性。结果显示,紫茎泽兰枝叶的浸提物对红鲫表现为安全低毒,认为紫茎泽兰符合农药对环境生物毒性评价的标准,可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开发。

鲤鱼(Cyprinus carpio)用作实验鱼类由来已久。王军等(2013)将黄河鲤鱼以不同浓度菊酯类农药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其对黄河鲤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为安全使用该类农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1.2 环境化合物安全性评价

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是一种用于环境化合物安全性评价的优良实验鱼类。以剑尾鱼作为实验鱼类,用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如EROD、ERND、GST等酶活性和CYP1A、CYP3A 、GST和P-糖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对三氯生(TCS)的毒性进行评估。急性毒性试验表明,CYP1A、CYP3A 、GST和P-糖蛋白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TCS对水生生态系统存在潜在生态风险[10]。类似的实验也发现,暴露于全氟辛烷磺酸(PFOS)中的剑尾鱼的生长状况、性腺指数(GSI)、肝指数(HSI)均出现明显变化。因此,以HSI和GSI来评估长期暴露条件下化合物毒性,是优良的亚致死化学评估方法[11]。经甲基睾酮的诱导,雌性剑尾鱼随诱导时间的延续均出现了雄性第二性征,体形、鳍、骨骼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性腺呈现萎缩退化趋势,生殖能力受到影响。其中臀鳍、尾鳍和骨骼的变化最明显,可作为水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生物学标记并应用于环境雄激素生物监测[12]。

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是我国特有的对环境化合物敏感的小型实验鱼类,已广泛应用于水生态毒理学研究。根据最近的研究资料,稀有鲫被暴露于17α-炔雌醇、双酚A、己烯雌酚和壬基酚等激素类化合物中,性别分化和性别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受到影响,其生长发育,免疫反应、物质代谢等受到多氟和全氟化合物联合作用、氯苯胺等化合物作用的影响。可将稀有鲫作为检测化合物毒性和评价水环境中化合物污染的实验用鱼[13-14]。

姜锦林等[15](2012,2013)观察了微囊藻毒素(MC-LR)与阿特拉津单一染毒和复合染毒对鲤鱼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其肝毒性及毒素积累,其肝脏通过ROS途径和PP抑制途径诱导解毒。该研究阐明了水环境中低浓度污染物共存对鱼类的潜在风险,可为环境污染物安全阈值的确定和污染物水生态风险评价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2 药物筛选与新药发现

2.1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Li Y等[16](2012)用斑马鱼对502种天然化合物进行抗肿瘤药物筛选,采用MTT法与MCF7乳腺癌细胞株比较,结果在斑马鱼中检测到59种有毒化合物,其中28例化合物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p53通路。其对抗肿瘤及诱导细胞凋亡的药物生产具有指示作用。

张红翠等(2012)采用MTT法检测顺铂、紫杉醇、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4种药物对HL-60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观察药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发现这4种抗肿瘤药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长发育均有致畸作用。斑马鱼胚胎作为细胞毒性类药物筛选模型,对于抗微管类药物较为敏感,但对于抗代谢药物敏感性较肿瘤细胞差。

Wang C等[17](2010)也利用转基因斑马鱼卵筛选出了具有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活性的化合物罗苏伐他汀。

2.2 心血管药物的筛选

He ZH等[18](2009)以转基因斑马鱼对大黄的4个组分和5个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具有较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证明大黄抗炎可能与抗血管生成有关。

Ni TT等[19](2012)用心肌被GFP 标记的Tg(cmlc2:EGFP)转基因斑马鱼做药物筛选,发现小分子Cardionogen 能增加心肌细胞的数量,促进小鼠ES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胚胎和细胞实验结果显示Cardionogen跟经典Wnt信号通路相互拮抗。

2.3 神经系统药物的筛选

Kokel D等[20](2010)的斑马鱼实验证明STR-1为新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而STR-2在活体动物实验中也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说明利用活体动物行为实验可以发现新的刺激神经的化合物及研究其机制。由于斑马鱼在生理和行为学方面的特点,可作为应激及焦虑新模式生物,更适合中药抗焦虑药药理研究和药物筛选[21]。

2.4 肥胖症和动脉硬化药物的筛选

Jones KS等[22](2008)以斑马鱼检测已知药物(PPAR激动剂、乙型肾上腺素激动剂、SIRT-1激动剂、烟酸)的促脂肪代谢作用。结果显示,这些药物都能促进斑马鱼的脂肪代谢,提出斑马鱼胚胎卵黄囊内的脂肪含量可以用作筛选调节脂肪代谢药物的指标,而哺乳动物肥胖症模型很难用于高通量筛选。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Agouti相关蛋白过量表达模型可模拟瘦素缺陷的人类肥胖疾病,并可应用于减肥药的大规模筛选[23]。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Miller等(2009)利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血管内壁的增厚情况,并利用此模型成功筛选出ezetimibe,该药有减轻血管壁增厚和增强血管壁屏障的作用。此模型对研究血管壁的变化和脂类堆积有很大帮助,同时利用此模型也可进行药物筛选和新药发现[24]。

3 药物药理学研究

颜慧等[25-26](2010,2012)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成瘾性药物吗啡和甲基苯丙胺作用于斑马鱼自发活动及T迷宫两个行为模型,对成瘾性药物运动活动性、位置偏爱、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快速评价,与大小鼠模型相比,斑马鱼对神经系统类药物反应的灵敏度较高,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行为指标可提供更多的信息,能较全面地反映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Bownik A等[27] (2012)将鲤鱼暴露在高浓度的类毒素-A中,ATP水平降低,低浓度和高浓度均影响细胞凋亡和坏死,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是水生环境中可能的免疫毒性剂,会增加鱼的感染和患肿瘤疾病的可能性。

金鱼(Carassius auratus)是我国驯化的观赏鱼类,也常用于药理学实验研究。例如将金鱼口服印楝素,研究印楝素对金鱼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抵抗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作用,检测其免疫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作为水产养殖的潜在的免疫增强剂和研究其免疫作用机理[28]。

4 药物代谢研究

斑马鱼可用于药物代谢研究。Alderton W等[29](2010)在斑马鱼幼体中分析了一系列常用的人CYP酶探针底物的积聚和代谢情况,发现他克林(CYP1A2)、双氯芬酸(CYP2C9)、安非他酮(CYP2B6)、睾酮(CYP3A4)等药物能在受精7d后的斑马鱼幼体中发生羟化反应。对化合物西沙必利、氯丙嗪、维拉帕米、睾酮和右美沙芬代谢物的分析发现,在斑马鱼幼体中能催化发生一相代谢反应(氧化、N-脱甲基、O-脱乙基和N-脱烷基)和二相代谢反应(硫酸化和葡糖醛酸化)。非那西丁(CYP1A2)和右美沙芬(CYP2D6)分别能被代谢为扑热息痛和右啡烷,这与人体中的代谢产物一致。

Li ZH等[30](2011)利用转录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到,斑马鱼与哺乳动物的代谢酶体系具有极度相似性,由此构建了斑马鱼研究中药及其单体药物代谢的平台。对羊藿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斑马鱼整体模型中的代谢途径、分布机制进行探讨,为斑马鱼成为一种实用的体内代谢筛选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虹鳟被单独灌喂三聚氰胺、氰尿酸与同时灌喂此两种化合物,发现,当剂量单独,虹鳟对三聚氰胺和氰尿酸的肾残留耗尽比在两种化合物一起更快。可以此对动物组织中三聚氰胺残留进行相关风险评估并研究其剂量效应[31]。以灌喂方式喂以土霉素(OTC)研究其药物代谢及消残规律,发现其使用多剂量比标准单剂量效果要好[32]。

实验鱼类对药物代谢研究所作出的贡献,为现有哺乳动物的药物代谢数据提供了新的信息。

5 中药研究

以斑马鱼开展中药研究已有许多例子,例如研究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甲苷与多糖成分能显著促进斑马鱼体内HUVEC的增殖、迁移以及管形形成等,能上调VEGF、Kdr1、Flt1mRNA的表达,同时能激活Akt信号通路。但不能引起血管新生,对受损的血管新生功能具有较强的修复作用[33-34]。

当归挥发油中分离的正丁烯夫内酯能显著抑制斑马鱼肠下静脉的生成,体外能抑制HUVEC细胞周期的进程,引起细胞的凋亡并激活P38和ERK1/2的信号通路[35]。

槲皮素和芦丁药物可在不影响斑马鱼体正常运动的情况下预防由东莨菪碱导致的记忆障碍,且槲皮素和芦丁等植物成分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36]。

斑马鱼连续暴露于续断总皂苷溶液中,可以显著提高斑马鱼的认知和记忆能力及Na+-K+-ATP酶的活力[37]。

绿茶中微量成分表儿茶精可明显减弱辐射诱发的斑马鱼胚胎毒性,防止辐射诱发的神经丘毛细胞减少,认为其是防治辐射诱发耳毒性的安全有效候选药物[38]。

6 再生药物研究

在组织器官再生研究中,与小鼠等模式动物相比,斑马鱼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它的多个组织和器官如尾鳍、心脏、神经细胞、血管和肝脏等都能再生, 为研究器官再生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巨大优势[39]。小分子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在斑马鱼的研究中蓬勃发展, 为研究者寻找影响器官发育与再生的有效药物, 治疗相关的临床疾病提供了研究药物开发方向和信息。

近年来通过转基因技术构建的转基因斑马鱼药物诱导模型,为通过大规模遗传筛选方法来深入研究再生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可能。Fgf、Notch 、Wnt等信号通路在心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知。通过筛选提示Pdgf 家族因子在心脏再生过程主要是再次激活心脏再生过程中的血管发生[40-41]。视黄酸(RA)能够诱导鳍再生中的细胞凋亡。干扰哺乳动物胶原代谢的药物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可以干扰胶原纤维的沉积和组织,在TCDD 处理后影响鱼鳍胶原的形成,再生过程受到抑制[42]。

此外,鱼类在医药学上的广泛应用与研究,也促使研究者们将鱼类直接作为药物来进行开发。纹鳢(Channa strtatus)作为ACE抑制剂、抗抑郁和神经再生剂的性能与在伤口治疗、作为止痛药的药效方面超越传统的治疗创伤与痛苦的药物处方。大鲵(Andriasdavidianus)机体中含有70多种天然活性物质,能改善人体细胞代谢水平,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延缓衰老。因为大鲵特有的药用价值可将其深加工成烫伤药物、药用营养保健品、美容护肤品等。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的软骨可提取软骨素,皮、鳃和脂肪均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鲟鱼还具有抗癌、治癌的特殊功效。随着鱼类的药效被研究者发现,越来越多的鱼类将被用作药物来进行开发。

综上所述,以实验鱼类进行药学研究已成为当今药学研究,特别是药物筛选的热门手段。但是目前药学研究可利用的标准实验鱼类品种(系)还相对较少。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基因敲除技术、克隆技术、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验鱼类模型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实验鱼类在珍稀药物筛选、药物疗效判定和新药临床前ADME/Tox评价,并在药物毒性检测与安全性评价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Padilla S,Corum D,Padnos B,et al.Zebrafish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of the ToxCast(TM)phase 1 chemical library[J].Reprod Toxicol,2012,33(2):174-187.

[2] Volz DC,Belanger S,Embry M,et al. Adverse outcome pathways during early fish development: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screening and prioritization strategies[J].Tox Sci,2011,123(2):349-358.

[3] Gustafson AL,Stedman DB,Ball J,et al.Inter-laboratory assessment of a harmonized zebrafish developmental toxicology assay―progress report on phase I[J].Reprod Toxicol,2012,33(2):155-164.

[4] Selderslaghs IWT,Hooyberghs J,De Coen W,et al.Locomotor activity in zebrafish embryos:a new method to assess developmental neurotoxicity[J].Neurotoxicol Teratol,2010,32(4):460-471.

[5] Thienpont B,Tingaud-Sequeira A,Prats E,et al.Zebrafish eleutheroembryos provide a suitable vertebrate model for screening chemicals that impair thyroid hormone synthesis[J].Environ Sci Technol,2011,45(17):7525-7532.

[6] Yu L,Chen M,Liu Y,et al.Thyroid endocrine disruption in zebrafish larvae following exposure to hexaconazole and tebuconazole[J].Aquat Toxicol,2013,138-139:35-42.

[7] Strecker R,Weigt S,Braunbeck T.Cartilage and bone malformations in the head of zebrafish(Danio rerio) embryos following exposure to disulfiram and acetic acid hydrazide[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13,268(2):221-231.

[8] Schebb NH,Flores I,Kurobe T,et al.Bioconcentra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triclocarban in larval Qurt medaka (Oryzias latipes)[J].Aquat Toxicol,2011,105(3-4):448-454.

[9] Shelley LK,Ross PS,Miller KM,et al.Toxicity of atrazine and nonylphenol in juvenile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effects on general health, disease susceptibility and gene expression[J]. Aquat Toxicol,2012,124-125:217-226.

[10] Liang X,Nie X,Ying G,et al.Assessment of toxic effects of triclosan on the swordtail fish (Xiphophorus helleri) by a multi-biomarker approach[J].Chemosphere,2013,90(3):1281-1288.

[11] Han J,Fang Z.Estrogenic effects,reproductive impairment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in ovoviparous swordtail fish (Xiphophorus helleri) exposed to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J].Aquat Toxicol,2010,99(2):281-290.

[12] Jin S,Yang F,Liao T,et al.Enhanced effects by mixtures of three estrogenic compounds at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levels 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are minnow (Gobiocypris rarus)[J].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2012,33(2):277-283.

[13] Jiang W,Yang Y,Zhao D,et al.Effects of sexual steroids on the expression of foxl2 in Gobiocypris rarus[J].Comp Biochem Physiol B Biochem Mol Biol,2011,160(4):187-193.

[14] Zhu B,Liu T,Hu X,et al.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3,4-dichloroaniline on rare minnow(Gobiocypris rarus)embryos and larvae[J].Chemosphere,2013,90(3):1132-1139.

[15] Jiang J,Shi Y,Shan Z,et al.Bioaccumulation,oxidative stress and HSP70 expression in Cyprinus carpio L. exposed to microcystin-LR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J].Comp Biochem Physiol C Toxicol Pharmacol,2012,155(3):483-490.

[16] Li Y,Huang W,Huang S,et al.Screening of anti-cancer agent using zebrafish:comparison with the MTT assay[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2,422(1):85-90.

[17] Wang C,Tao W,Wang Y,et al.Rosuvastatin,identified from a zebrafish chemical genetic screen for anti-angiogenic compounds,suppresses the growth of prostate cancer [J].Eur Urol,2010,58(3):418-426.

[18] He ZH,He MF,Ma SC,et al.Anti-angiogenic effects of rhubarb and its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J].J Ethnopharmacol,2009,121(2):313-320.

[19] Ni TT,Rellinger EJ,Mukherjee A,et al.Discovering small molecules that promote cardiomyocyte generation by modulating Wnt signaling[J].Chem Biol,2012,18(12):1658-1668.

[20] Kokel D,Bryan J,Laggner C,et al.Rapid behavior based identification of neuroactive small molecules in the zebrafish[J].Nat Chem Biol,2010,6 (3):231-238.

[21] 方芳,余林中.斑马鱼―― 一种可用于中药抗焦虑药研究的模式生物[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1):102-106.

[22] Jones KS,Alimov AP,Rilo HL,et al.A high throughput live transparent animal bioassay to identify non-toxic small molecules or genes that regulate vertebrate fat metabolism for obesity drug development[J].Nutr Metabon,2008,5:23-34.

[23] Song Y,Cone RD.Creation of a genetic model of obesity in a teleost[J].FASEB J,2007,21(9):2042-2049.

[24] Stoletov K,Fang L,Choi SH,et al.Vascular lipid accumulation,lipoprotein oxidation,and macrophage lipid uptake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zebrafish[J].Circ Res,2009,104(8):952-960.

[25] 颜慧,宫泽辉.利用斑马鱼建立成瘾性药物对运动机能及认知功能影响的评价模型[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8):1173-1177.

[26] Mathur P,Guo S.Use of zebrafish as a model to understand mechanisms of addiction and complex neurobehavioral phenotypes[J].Neurobiol Dis,2010,40:66-72.

[27] Bownik A,Rymuszka A,Sieros?awska A,et al.Anatoxin-a induces apoptosis of leukocytes and decreases the proliferative ability of lymphocytes of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L.)in vitro[J].Pol J Vet Sci,2012,15(3):531-535.

[28] Kumar S,Raman RP,Pandey PK,et al.Effect of orally administered azadirachtin on non-specific immune parameters of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 (Linn. 1758) and resistance against Aeromonas hydrophila[J].Fish Shellfish Immunol,2013,34(2):564-573.

[29] Alderton W,Berghmans S,Butler P,et al. Accumulation and metabolism of drugs and CYP probe substrates in zebrafish larvae [J].Xenobiotica,2010,40:547-557.

[30] Li ZH,Alex D,Siu SO,et bined in vivo imaging and omics approaches reveal metabolism of icartin and its glycosides in zebrafish larvae[J].Mol Biosyst,2011,7(7):2128-2166.

[31] Stine CB,Nochetto C,Gieseker CM,et al.Depletion of melamine and cyanuric acid in kidney of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and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J].Vet Pharmacol Ther,2013,[Epub ahead of print].

[32] Miller RA,Pelsor FR,Kane AS,et al.Oxytetracycline pharmacokinetics in rainbow trout during and after an orally administered medicated feed regimen[J].Aquat Anim Health,2012,24(2):121-128.

[33] Hu G,Mahady GB,Li S,et al.Polysaccharides from Astragali radix restore chemical induced blood vessel loss in zebrafish[J].Vasc Cell,2012,4(1):2.

[34] Zhang Y,Hu G,Li S,et al.Pro-angiogenic activity of astragaloside IV in HUVECs in vitro and zebrafish in vivo[J].Mol Med Report,2012,5(3):805-811.

[35] Yeh JC,Cindrova-Davies T,Belleri M,et al.The natural compound n-butylidenephthalide derived from the volatile oil of Radix Angelica sinensis inhibits angilgenesis in vitro and in vivo[J].Angiogenesis,2011,14(2):187-197.

[36] Richetti SK,Blank M,Capiotti KM,et al.Quercetin and rutin prevent scopolamine-induced memory impairment in zebrafish[J].Behav Brain Res,2012,17:10-15.

[37] Yan W,Yang ZL.Dipsacus saponins effect spatial learning ability in zebrafish[J].Acta Chin Med Pharmacol,2010,17:22-24.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8] Pyun JH,Kang SU,Hwang HS,et al.Epicatechin inhibitsradiation-induced auditory cell death by suppress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J].Neuroscience,2011,199:410-420.

[39] Li L,Luo LF.Zebrafish as the model system to study organogenesis and regeneration[J].Yi Chuan,2013,35(4):421-432.

[40] Wang JH,Panáková D,Kikuchi K,et al.The regenerative capacity of zebrafish reverses cardiac failure caused by genetic cardiomyocyte depletion[J].Development,2011,138(16):3421-3430.

[41] Kim J,Wu Q,Zhang Y,et al.PDGF signaling is required for epicardial functionand blood vessel formation in regenerating zebrafish heart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0,107(40):17206-17210.

第7篇

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是一种用于环境化合物安全性评价的优良实验鱼类。以剑尾鱼作为实验鱼类,用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如EROD、ERND、GST等酶活性和CYP1A、CYP3A、GST和P-糖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对三氯生(TCS)的毒性进行评估。急性毒性试验表明,CYP1A、CYP3A、GST和P-糖蛋白的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TCS对水生生态系统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类似的实验也发现,暴露于全氟辛烷磺酸(PFOS)中的剑尾鱼的生长状况、性腺指数(GSI)、肝指数(HSI)均出现明显变化。因此,以HSI和GSI来评估长期暴露条件下化合物毒性,是优良的亚致死化学评估方法。经甲基睾酮的诱导,雌性剑尾鱼随诱导时间的延续均出现了雄性第二性征,体形、鳍、骨骼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性腺呈现萎缩退化趋势,生殖能力受到影响。其中臀鳍、尾鳍和骨骼的变化最明显,可作为水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生物学标记并应用于环境雄激素生物监测。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是我国特有的对环境化合物敏感的小型实验鱼类,已广泛应用于水生态毒理学研究。根据最近的研究资料,稀有鮈鲫被暴露于17α-炔雌醇、双酚A、己烯雌酚和壬基酚等激素类化合物中,性别分化和性别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受到影响,其生长发育,免疫反应、物质代谢等受到多氟和全氟化合物联合作用、氯苯胺等化合物作用的影响。可将稀有鮈鲫作为检测化合物毒性和评价水环境中化合物污染的实验用鱼。姜锦林等(2012,2013)观察了微囊藻毒素(MC-LR)与阿特拉津单一染毒和复合染毒对鲤鱼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其肝毒性及毒素积累,其肝脏通过ROS途径和PP抑制途径诱导解毒。该研究阐明了水环境中低浓度污染物共存对鱼类的潜在风险,可为环境污染物安全阈值的确定和污染物水生态风险评价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2药物筛选与新药发现

2.1抗肿瘤药物的筛选LiY等(2012)用斑马鱼对502种天然化合物进行抗肿瘤药物筛选,采用MTT法与MCF7乳腺癌细胞株比较,结果在斑马鱼中检测到59种有毒化合物,其中28例化合物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p53通路。其对抗肿瘤及诱导细胞凋亡的药物生产具有指示作用。张红翠等(2012)采用MTT法检测顺铂、紫杉醇、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4种药物对HL-60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观察药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发现这4种抗肿瘤药物对斑马鱼胚胎的生长发育均有致畸作用。斑马鱼胚胎作为细胞毒性类药物筛选模型,对于抗微管类药物较为敏感,但对于抗代谢药物敏感性较肿瘤细胞差。WangC等(2010)也利用转基因斑马鱼卵筛选出了具有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活性的化合物罗苏伐他汀。

2.2心血管药物的筛选HeZH等(2009)以转基因斑马鱼对大黄的4个组分和5个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筛选,发现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具有较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证明大黄抗炎可能与抗血管生成有关。NiTT等(2012)用心肌被GFP标记的Tg(cmlc2:EGFP)转基因斑马鱼做药物筛选,发现小分子Cardionogen能增加心肌细胞的数量,促进小鼠ES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胚胎和细胞实验结果显示Cardionogen跟经典Wnt信号通路相互拮抗。

2.3神经系统药物的筛选KokelD等(2010)的斑马鱼实验证明STR-1为新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而STR-2在活体动物实验中也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说明利用活体动物行为实验可以发现新的刺激神经的化合物及研究其机制。由于斑马鱼在生理和行为学方面的特点,可作为应激及焦虑新模式生物,更适合中药抗焦虑药药理研究和药物筛选。

2.4肥胖症和动脉硬化药物的筛选JonesKS等(2008)以斑马鱼检测已知药物(PPAR激动剂、乙型肾上腺素激动剂、SIRT-1激动剂、烟酸)的促脂肪代谢作用。结果显示,这些药物都能促进斑马鱼的脂肪代谢,提出斑马鱼胚胎卵黄囊内的脂肪含量可以用作筛选调节脂肪代谢药物的指标,而哺乳动物肥胖症模型很难用于高通量筛选。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Agouti相关蛋白过量表达模型可模拟瘦素缺陷的人类肥胖疾病,并可应用于减肥药的大规模筛选。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Miller等(2009)利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血管内壁的增厚情况,并利用此模型成功筛选出ezetimibe,该药有减轻血管壁增厚和增强血管壁屏障的作用。此模型对研究血管壁的变化和脂类堆积有很大帮助,同时利用此模型也可进行药物筛选和新药发现。

3药物药理学研究

颜慧等(2010,2012)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成瘾性药物吗啡和甲基苯丙胺作用于斑马鱼自发活动及T迷宫两个行为模型,对成瘾性药物运动活动性、位置偏爱、认知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快速评价,与大小鼠模型相比,斑马鱼对神经系统类药物反应的灵敏度较高,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行为指标可提供更多的信息,能较全面地反映药物对动物行为的影响。BownikA等(2012)将鲤鱼暴露在高浓度的类毒素-A中,ATP水平降低,低浓度和高浓度均影响细胞凋亡和坏死,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是水生环境中可能的免疫毒性剂,会增加鱼的感染和患肿瘤疾病的可能性。金鱼(Carassiusauratus)是我国驯化的观赏鱼类,也常用于药理学实验研究。例如将金鱼口服印楝素,研究印楝素对金鱼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抵抗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作用,检测其免疫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作为水产养殖的潜在的免疫增强剂和研究其免疫作用机理。

4药物代谢研究

斑马鱼可用于药物代谢研究。AldertonW等(2010)在斑马鱼幼体中分析了一系列常用的人CYP酶探针底物的积聚和代谢情况,发现他克林(CYP1A2)、双氯芬酸(CYP2C9)、安非他酮(CYP2B6)、睾酮(CYP3A4)等药物能在受精7d后的斑马鱼幼体中发生羟化反应。对化合物西沙必利、氯丙嗪、维拉帕米、睾酮和右美沙芬代谢物的分析发现,在斑马鱼幼体中能催化发生一相代谢反应(氧化、N-脱甲基、O-脱乙基和N-脱烷基)和二相代谢反应(硫酸化和葡糖醛酸化)。非那西丁(CYP1A2)和右美沙芬(CYP2D6)分别能被代谢为扑热息痛和右啡烷,这与人体中的代谢产物一致。LiZH等(2011)利用转录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到,斑马鱼与哺乳动物的代谢酶体系具有极度相似性,由此构建了斑马鱼研究中药及其单体药物代谢的平台。对羊藿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斑马鱼整体模型中的代谢途径、分布机制进行探讨,为斑马鱼成为一种实用的体内代谢筛选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虹鳟被单独灌喂三聚氰胺、氰尿酸与同时灌喂此两种化合物,发现,当剂量单独,虹鳟对三聚氰胺和氰尿酸的肾残留耗尽比在两种化合物一起更快。可以此对动物组织中三聚氰胺残留进行相关风险评估并研究其剂量效应。以灌喂方式喂以土霉素(OTC)研究其药物代谢及消残规律,发现其使用多剂量比标准单剂量效果要好。实验鱼类对药物代谢研究所作出的贡献,为现有哺乳动物的药物代谢数据提供了新的信息。

5中药研究

以斑马鱼开展中药研究已有许多例子,例如研究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甲苷与多糖成分能显著促进斑马鱼体内HUVEC的增殖、迁移以及管形形成等,能上调VEGF、Kdr1、Flt1mRNA的表达,同时能激活Akt信号通路。但不能引起血管新生,对受损的血管新生功能具有较强的修复作用。当归挥发油中分离的正丁烯夫内酯能显著抑制斑马鱼肠下静脉的生成,体外能抑制HUVEC细胞周期的进程,引起细胞的凋亡并激活P38和ERK1/2的信号通路。槲皮素和芦丁药物可在不影响斑马鱼体正常运动的情况下预防由东莨菪碱导致的记忆障碍,且槲皮素和芦丁等植物成分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斑马鱼连续暴露于续断总皂苷溶液中,可以显著提高斑马鱼的认知和记忆能力及Na+-K+-ATP酶的活力。绿茶中微量成分表儿茶精可明显减弱辐射诱发的斑马鱼胚胎毒性,防止辐射诱发的神经丘毛细胞减少,认为其是防治辐射诱发耳毒性的安全有效候选药物。

6再生药物研究

在组织器官再生研究中,与小鼠等模式动物相比,斑马鱼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它的多个组织和器官如尾鳍、心脏、神经细胞、血管和肝脏等都能再生,为研究器官再生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巨大优势。小分子化合物的高通量筛选在斑马鱼的研究中蓬勃发展,为研究者寻找影响器官发育与再生的有效药物,治疗相关的临床疾病提供了研究药物开发方向和信息。近年来通过转基因技术构建的转基因斑马鱼药物诱导模型,为通过大规模遗传筛选方法来深入研究再生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可能。Fgf、Notch、Wnt等信号通路在心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知。通过筛选提示Pdgf家族因子在心脏再生过程主要是再次激活心脏再生过程中的血管发生。视黄酸(RA)能够诱导鳍再生中的细胞凋亡。干扰哺乳动物胶原代谢的药物如消炎痛、阿司匹林等,可以干扰胶原纤维的沉积和组织,在TCDD处理后影响鱼鳍胶原的形成,再生过程受到抑制。此外,鱼类在医药学上的广泛应用与研究,也促使研究者们将鱼类直接作为药物来进行开发。纹鳢(Channastrtatus)作为ACE抑制剂、抗抑郁和神经再生剂的性能与在伤口治疗、作为止痛药的药效方面超越传统的治疗创伤与痛苦的药物处方。大鲵(Andriasdavidianus)机体中含有70多种天然活性物质,能改善人体细胞代谢水平,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延缓衰老。因为大鲵特有的药用价值可将其深加工成烫伤药物、药用营养保健品、美容护肤品等。鲟鱼(AcipensersturioLinnaeus)的软骨可提取软骨素,皮、鳃和脂肪均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鲟鱼还具有抗癌、治癌的特殊功效。随着鱼类的药效被研究者发现,越来越多的鱼类将被用作药物来进行开发。

第8篇

【关键词】 牛白藤;生药学研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duct pharmacognosical studies on Caulis hedyotidis. Methods Ultrastructrual, microscopical and TLC characteristerics of Caulis hedyotidi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Crystal fider in the powder had certain identity. TLC identified ursolic acid, βsitosterol and scopolamine.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pharmacognoy of Caulis hedyotidis.

Key words:Caulis hedyotidis; pharmacognosy;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LC

牛白藤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的干燥藤茎,别名土加藤。牛白藤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越南亦有分布。味微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暑、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1]。

牛白藤作为地方习用药材,收载于《广东省药材标准》,但其质量标准尚不完善,为了更好地保证其药材的安全、有效、质量均衡,本文对其进行药材性状、组织显微及理化鉴别研究,完善其质量标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实验药材和对照药材分别采自广州大学城和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均经作者鉴定为牛白藤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熊果酸、β谷甾醇、东莨菪素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环己烷、正己烷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SK250LH超声波清洁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WD9403C紫外分析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YOKOPN电动喷雾器(武汉药科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Nikon YS100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封闭式电子可调电炉(广州伟业五金器械厂)。

2、药材鉴定

藤茎类圆形,直径0.2~1.2 cm。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黄色,有突起较细的纵直筋脉纹,老茎可见灰白色纵长突起相互连接的皮孔斑,刮去表层栓皮现灰绿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浅灰褐色,木部占大部分,黄白色或淡黄色,髓多中空。无臭,味微甘。

3、显微特征

3.1 茎横切面

表皮尚存,为1层扁平、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开裂状。非腺毛多见,且多为红色。木栓层为6~9列木栓细胞,细胞呈扁平状,砖形,排列整齐、紧密,往往多层相迭。木栓形成层为1层扁平的长方形细胞。栓内层为1~2层薄壁细胞,切向延长。皮层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尚含有石细胞。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木质部较宽,导管孔径较大;木质部射线1-2列;导管单列或2、3个并列。髓部类方形或类圆形,薄壁细胞内含针晶。草酸钙针晶束几充满细胞腔。见图1。

Micrograph of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Caulis hedyotidis

3.2 粉末

粉末灰白色。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草酸钙针晶束暗灰色,针晶长约80 μm;草酸钙簇晶直径7~20 μm。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80 μm;螺纹导管多见,直径约11~20 μm。纤维管胞多见,具缘纹孔口V形、X形或斜裂状。非腺毛单细胞和多细胞,有长和短两种[2]。石细胞众多,单个或多个相聚,形状各异,孔沟或层纹明显,壁较厚,胞腔狭窄。晶鞘纤维多见,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淀粉粒较多,单粒类圆形,脐点明显,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见图2。

4、薄层色谱鉴别[3]

4.1 牛白藤薄层鉴别Ⅰ

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醇10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白藤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β谷甾醇对照品,各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VI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20∶4∶0.5)为展开剂,展开缸饱和15 min,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与紫外光灯(365 nm)下都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3、图4。

5、讨论

5.1 首次发现牛白藤的粉末特征中含有晶鞘纤维,数量不少,可作为其显微鉴定特征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牛白藤存在较多的螺纹导管,与文献[1]报道的“螺纹导管较少见”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5.2 牛白藤含有熊果酸、β谷甾醇及东莨菪素等成分[4],选择它们作为薄层鉴别的对照品,分别选择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20∶4∶0.5)和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6∶10∶7∶1.2)作为展开剂,分离效果好,斑点匀称,可作为牛白藤的鉴别依据。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42.

[2] 黄成勇,廖月葵,林安平.牛白藤的生药鉴定[J].中草药,2001,32(6):54.

第9篇

关键词:民族药;野棉花;生药学;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36--03

野棉花为毛茛科银莲属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aBuch,―Ham,)的根及全草,分布于我国湖南、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东南部和南部。现代文献记载,本品味苦、性寒、有毒。具有祛风,散瘀,利湿,驱虫等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肠炎,痢疾,蛔虫病,钩虫病;外用治疟疾,灭蝇蛆等。云南各民族均有使用本品的历史,经各民族长期使用,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本品分布广,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民族药资源,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笔者对野棉花的民族药名、民族药用经验、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1 民族药名及药用经验

阿昌族:整儿阿铺。味苦、性寒,有小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痢疾,蛔虫病,钩虫病。

白族:yonmalwul荣麻乌、白叶叶。用根和全草。昧辛、苦,性寒,有毒。清热除湿、活血祛瘀、杀虫。用于菌痢,淋病,胃痛,食积,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难产,死胎,瘙痒症,疮疡,肠炎,痢疾,蛔虫,急性肠炎。

德昂族:山棉花。用根。味苦、性寒,有小毒。祛风,散瘀,利湿,驱虫。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肠炎,痢疾,蛔虫病,钩虫病。

景颇族:Haqmui bvun。味苦、性寒,有小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痢疾,蛔虫病,钩虫病。

傈僳族:尼三腊。用根。苦、寒,有小毒。理气,杀虫,祛风湿,接骨。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骨节痛,肠炎,痢疾,蛔虫病,疟疾,黄疸,胃寒痛,咳嗽气喘,内外伤出血。彝族:阿堵沙波、松罗告。用根。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收敛止血,散瘀消肿,祛蛔。用于风湿骨痛,胃肠出血,食积,肛肠脱垂,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2 实验仪器

Nikon ECLIPSE80i型高级研究用正置生物数码摄影显微镜、JNOECXS一212―202型生物显微镜、Nikon E―CLIPSE80i FVM--PF高级研究用明场微分干涉系统显微镜、Canon IXUS850型变焦数码相机、ML5―4型可调式电热板、组织切片机、恒温水浴锅、旋转蒸发仪、Adobe photoshop 9.0简体中文版图形处理软件等。

3 来源鉴别

3,1实验材料采于云南昆明,经作者鉴定为毛茛科银莲属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a Bueh,―Ham,)的根及全草。

3,2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茎斜生,粗0.8~1.5cm。基生叶2~5;叶柄长25~60em,有柔毛;叶片心卵状或心状宽卵形,长11~22cm,宽12~26cm,顶端急尖,3~5裂,边缘有小牙齿,上面疏被短糙毛,下面密被白色短绒毛。花葶粗壮直立,有柔毛;聚伞花序长20~60cm,二回至四回分枝;苞片3,轮生,叶状,但较小,柄长1.4~7cm;花梗长3.5~5.5cm,密被短绒毛;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白色或淡粉红色,倒卵形,长1.4~1.8cm,宽8~13mm,外面被白色绒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3.5~4.5mm;心皮约400,密被绵毛。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5cm;瘦果长约3.5mm,密被绵毛,果柄细。花期7~10月,果期8~11月。(图1)

4 性状鉴别

根呈短圆柱状,直径0.6~2cm。外表灰棕色,表面粗糙,具纵向凹裂,偶见支根痕。根头略膨大,顶端附有残存的叶柄基部,密生白色绒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色,射线色较深,根中心部分可见裂隙。茎圆柱形,外表灰绿色至棕色,有多数纵棱。叶革质,上面疏被短糙毛,下面密生绒毛。(图2)

5显微鉴别

5,1野棉花根横切面(直径约0.7cm)木栓层由数列细胞组成,外被落皮层,深棕色,细胞多破碎。皮层和韧皮部有众多筛管群和纤维束散在,筛管群大多被纤维所包围,纤维木化,壁薄。形成层呈环状,由3~5列细胞组成,细胞扁长方形。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散列或纵列,木射线明显。(图3)

5,2野棉花茎横切面(直径约0.4cm)

表皮细胞类长圆形或圆形。皮层较窄,细胞排列紧密。维管束散在,于近皮层处排列成环状,大小不一,中心部位排列稀疏。维管束外韧型,韧皮纤维束层帽状,木化,壁不甚厚;木质部由导管及木纤维组成,导管散列,大小不一。(图4)

5,3野棉花叶主脉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圆形或类长圆形,内侧有1~3列厚壁细胞。下表皮细胞类圆形,壁略增厚。上下表皮外侧均可见单细胞非腺毛。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导管散在,木纤维众多,位于韧皮部上方,纤维壁薄,略木化。栅栏组织由2列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细胞长圆形,排列疏松,形成气室。(图5)

5,4野棉花全草粉末全草粉末浅灰棕色,气微,味辛。非腺毛众多,大小不一,均为单细胞组成,平直或略弯曲,壁较薄,直径8~22μm。导管多为具缘纹孔,少为螺纹,直径20~45μm。木栓细胞黄棕色,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花粉粒类圆形,外壁光滑,表面可见点状雕纹,萌发孔3个。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壁呈波状弯曲,气孔较大,不定式。木纤维众多,成束,壁薄,胞腔内有斜点状纹孔,直径25~40μm。韧皮纤维成束或散在,长梭形,淡黄色,直径32.5~40μm。茎表皮细胞类方形,壁多呈连珠状增厚。棕色块众多,大小不一。(图6)

6 化学成分

经系统预实验证明,野棉花全草中含有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氨基酸、糖等成分。

7 理化鉴别

7,1检查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取样品粗粉10g,加95%乙醇100mL于水浴上加热回流1h,稍冷后加入蒸馏水使含醇量为70%,冷至室温,过滤,滤液用石油醚(60~90℃)100mL分两次萃取,以除去叶绿素等脂溶性成分。将所得到的乙醇提取液进行浓缩,加95%乙醇50mL溶解过滤。滤液供检查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成分用。(1)取乙醇提取液滴于滤纸片上,待干燥后,于紫外灯下检视,斑点有蓝色荧光,喷洒1%氢

氧化钾试剂后斑点颜色变为黄绿色。(2)取乙醇提取液1mL,加3%碳酸钠水溶液1mL于沸水浴上加热3min,冷却后,加入新配置的重氮化试剂1~2滴,显红色。(3)取乙醇提取液1mL,加7%盐酸羟肟甲醇液3~5滴和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10滴,于水浴上加热至反应开始(有气泡产生),冷却,再加入5%盐酸使成弱酸性,加1%三氯化铁水溶液5滴,反应液呈暗红色。

7,2检查氨基酸取样品粗粉5g,加蒸馏水60mL,室温浸泡过夜。过滤,滤液供检查氨基酸。(1)取冷水浸液1mL,加入0.2%茚三酮乙醇溶液2~3滴,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冷却后显蓝紫色。(2)取冷水浸液滴于滤纸片上,干燥后,喷洒吲哚醌试剂,于120℃加热5min,斑点显多种颜色。7,3检查糖及其苷类成分取冷水浸液的剩余液,在60℃水浴上热浸30min,趁热过滤。滤液供检查糖及其苷类成分用。(1)取热水提取液1mL,加入新配置的菲林试剂4~5滴,在沸水浴上加热5min,有砖红色沉淀。

(2)取热水提取液1mL,加入5%α―萘酚乙醇溶液2~3滴,摇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加在试液与硫酸的交界面产生紫红色环。

8薄层层析

取药材粗粉5g,加95%的乙醇50mL,超声振荡提取30min,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干,加少量热水溶解。溶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液浓缩后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点样:样品的甲醇提取液。展开剂:环己烷一乙酸乙酯(5:1)。显色剂:紫外光灯检视结果:在紫外灯下有10个斑点。a点为紫色荧光,b点为淡橙红色荧光,c、d点为橙红色荧光,e点为红色荧光,f点为黄色荧光,为红色荧光,h点为淡蓝色荧光’i、j点为黄色荧光。(图7)

9 小结与讨论

第10篇

“创新”是我们一直提到的一个观点,它是深入探索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改革、激发创新能力、提高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改革生药学研究生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课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章。

一、国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美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美国高等教育有很好的适应性及高度的灵活性、开放性。近年来,美国研究生的培养又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比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研究型博士和专家型博士培养并重的模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合作,实行交叉学科的培养的方式,开启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新纪元。

(二)英国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在英国宽进严出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使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国学生都能比较容易的申请到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但是,不同的大学都会设不同比例的淘汰率,已检索最优秀的学生。英国对于导师的概念是很淡化的,学生主要了解的是自己的研究方向。硕士生的培养主要采取统一授课的形式,同一专业的学生常几十人一起上课,导师一般出现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学位论文阶段才由学生自由选择导师。英国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型开发利用。

二、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酝酿并提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原名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其核心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已取得了许多成绩,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培养类型上都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教学水平上还存在有很大的差距。

(一)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缺少多元化。

(三)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也有待改进。

三、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生药学研究生的模式和策略

(一)实行交叉学科,建立综合培养制度。

1、学科平台模块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应按照“一级学科或学科群”进行构建,力求体现按“宽口径、厚基础”培养高层次人才。

2、培养过程特色化:培养方案应该突出和体现不同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同时应使新的培养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灵活性。

3、知识能力综合化: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定以“知识”为手段、“能力”为目标的宗旨,解决好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衔接和合理分配。

4、课程体系一体化:按照新的学科培养平台,设置公共专业课、药学基础理论类、生药学专业课程。按照“高、新、精”的要求,构建新的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突出生药学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二)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三)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四)注重产学研结合。

(五)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中药学;微理念;混合教学;教学改革

信息化时代微博、微信等“微现象”的出现,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已经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模式,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但建设之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教育“微理念”,在教学设计时用混和学习模式来构建中药学课程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中药学课程的“微学习”。

1基于“微理念”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辽宁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的中药学课程教学空间,整体结构设置了课程信息、答疑讨论、研究型教学、在线测试、播课单元、作业、学习笔记等栏目。在中药学课程现状分析和学生对象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微理念”构建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课程设计。精心设计学习知识点和选用知识点最佳的呈现方式,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讲稿、演示文稿、视频讲解、在线测试、学习反思等。依托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基于“微理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活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下,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微阅读、观看微视频、完成微测验、参与在线微讨论等。课堂教学进行面对面展示与交流,导入微话题、师生与生生开展多维度的深入交流、教师适度予以指导和点评等,经过思想碰撞,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后围绕衍生性问题反思总结、拓展学习。教学反馈形式包括在线测试、答疑讨论、调查问卷、作业等。教学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制定形成性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表,关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讨论区学生表现和研究型教学活动表现评价、课前微测验和课后微测验等。依据学习目标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营造微环境,制作微课件、微音频、微视频等。如围绕中药学课程课堂教学中经典歌诀“十八反”“十九畏”等知识点,辽宁中医药大学雅韵乐坊的学生以学习共同体形式完成原创音乐版经典诵读“微音频”的设计和录制,并上传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共享。“微音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微学习”。

2基于“微视频”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微视频”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与时代特征[1]。《中药学》微视频具有碎片性强、结构微缩、知识面广、探索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2]。“微视频”是学生进行中药学课程知识点“微学习”的主要载体,包含学习目标、前测、小结、后测等。一般“微视频”的时长为5~10min。统筹设计中药学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教学单元间以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1个教学模块;制作系列“微视频”,形成1个教学单元;每个“微视频”介绍1个中药学课程的知识点。如在中药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将理气药进行梳理和设计,完成系列“微视频”制作;围绕中药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制作以“陈皮与青皮”“附子与干姜”“人参与党参”等相似药物比较为核心内容的“微视频”;制作以具有疏肝、安神、安胎、止呕等功效的中药辨析为核心内容的“微视频”,在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播课单元,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3基于“微讨论”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师生与生生进行在线互动交流的平台,在线活动设计包括答疑讨论、课程问卷、研究型教学、在线测试、课程作业等。围绕中药学课程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网络教学空间中,发起有针对性的与中医药经典文化[3]、临床应用、创新创业等领域相关的“微讨论”话题。开展多种形式与主题内容的“微讨论”,既有助于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基于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程主讲教师在中药学课堂教学中发起“微讨论”话题,学生自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形成学习报告,在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区栏目下,师生与生生围绕主题进行进一步的互动交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精心设计“微讨论”话题,如临床如何区别选用半夏的不同炮制品?如何减轻乌头类药物的毒性?古代本草学和方书中有关决明子制枕的记载有哪些?

4基于“微测验”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微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评价设计内容包括在线测试、讨论区活动评价等。“微测验”是开展中药学课程教学效果实时评估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一个“微视频”学习完成后,教师根据“微视频”的教学内容设置“微测验”的考核内容。“微测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微视频”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微视频”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相关数据信息,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与“微视频”制作,随着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实时予以合理调整。基于“微测验”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主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学习共同体形式进行阶段性“微测验”命题工作,经主讲教师审核与修正后,上传到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测试栏目下,开展学生在线“微测验”。“微测验”有助于督促学生对中药学课程阶段性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形成性学习过程。

5基于“微实训”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5.1基于“微实训”促进中药学实训课程改革

中药学实训课包括中药饮片辨识、中药应用训练等内容,目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实训课程课堂教学环节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无法与教师讲授同步辨识中药饮片性状特征细节的问题。基于“微视频”构建中药学实训课程的创新学习平台,将中药学实训课程的中药饮片性状鉴定等相关重要知识点制成5~10min的“微视频”,上传到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播课单元栏目下。以“微视频”的方式促进中药学实训课程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解决实训课程课堂教学中中药饮片性状细节无法同步观摩的问题。“微实训”主要围绕重点与难点知识,针对中药饮片性状特征的细节之处,运用特写、字幕提示等方式,辅助教师的讲授。通过微课教学进行中药饮片识别学习,利用动态效果增强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实训知识的理解[4]。中药学实训课程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答疑解惑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中药学实训课程课堂的主人。

5.2基于“微实训”促进创客教育理念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第12篇

一、建设综合实训教学平台

1.高起点、多功能的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室,更多的应该是在实验室、实训基地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中完成,其中“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只有在模拟或真正车间中才能完成,而药品生产GMP的内在要求,使得医药企业无法满足药学类专业人才GMP实训教学的需要。因而,符合GMP标准的、与现代制药工业同步的药学类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也就成为相关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本校拥有行业办学和江苏地区医药产业发达等特殊环境优势,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奠定了便利条件。本校注重本科教育,坚持特色发展,遵循“不唯药、需围药、应为药”的九字方略,以“学生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今后的工作环境”为目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总结了镇江校区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依据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规格搭建集规模化、系统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作为项目化教学的载体,保持GMP实训与行业生产的一致性,探索课堂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的一体化,实现“教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和实训互动,缩短了教学与实践间距离。本校GMP实训中心由安徽省医药工业设计院参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讨论稿)进行规划设计,规范施工,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其中净化面积达3800平方米,现有各种设备、仪器价值1368.977万元。实训中心以公用工程为支撑,融药物合成、中药提取、生物制药及药物制剂等车间为一体。其中,冻干车间配备西林瓶粉针联动线、真空冷冻干燥机等设备,车间内洁净度设计为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注射剂车间净化级别设计为C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主要包括小容量注射剂、塑瓶大输液、软袋大输液三条自动化生产线;固体制剂车间净化级别为D级,主要包括片剂和胶囊剂,生产工序包括原辅材料的前处理、制粒、压片、胶囊填充、包衣和内包装工序;生物制药车间洁净级别设计为D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符合国家GMP要求;中药提取生产线主要包括浸出提取、过滤、浓缩、醇沉、干燥等工序;药物合成车间根据扑热息痛的合成路线设计,包括酰化合成、精制、浓缩回收等岗位;公用工程车间主要包括工艺用水系统、空调净化系统、冷水机组、空压机组等。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已达到国内制药行业先进水平,在国内药学类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制剂车间内生产线均采用国内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并配备了相应的辅助设施,使实训教学能够在医药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下顺利开展。本校对GMP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定位是:职业技能的训练场、企业培训的推进器、继续教育的加油站、技术革新的试验田、科研成果的孵化器。

2.规范化、数字化的实训基地软件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从车间工艺设计、净化厂房建设到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均严格按照GMP要求实施,并同步开展GMP软件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包括药品生产、厂房、设施及设备在内的一整套GMP软件体系,如:净化厂房设计、空气净化系统、纯化水注射用水(清洁蒸汽)系统及相关制药设备的GMP档案文件。同时,采用数字化多媒体、计算机虚拟仿真等手段,全程记录整个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过程,为实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获取第一手实践教学素材。3.校内GMP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本校在充分调研药学高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成果,确立了药学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想,完成了药物制剂工艺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四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制订工作,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药学高职教育中实施,对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与管理,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二、构建实训教学体系

由于药学类专业本科校内实训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为此,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现代药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把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的延伸和应用提升到主体地位,使理论真正服务于实践。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实现由“学科完整”向“工作过程完整”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团队学习、虚拟学习、专题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入实训教学过程。以求实、求新、求变,体现工程实训特征为原则,以生产实践应用为目的,设计项目化实训课程,开发实训教材,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学类专业实训教学新体系。建设实训内容项目化、实训组织生产化、实训手段多元化的药学类专业本科实训教学体系。

1.实训内容项目化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通过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完成某职业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一种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若干系统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职业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但实训教学主要以基础性、规范性、通用性技能培训为主,需要将岗位能力分解为一个个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所要做的工作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实训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实训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制药企业工作的过程,实现由“学科导向模式”向“项目导向模式”的转变。[2]学院把实训基地按照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划分为七个车间,即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冻干粉针车间和公用工程车间,以各个车间的生产工艺过程为主干线,参照制药生产的实际生产岗位以及实训教学的规范化、项目化的需求,将每个车间划分成若干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制药企业的生产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对每个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再将每个车间的所有实训模块的实训内容加以整合,成为该车间的实训内容,然后将各个车间的实训内容融合起来,形成整个GMP实训中心的项目化实训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领域、不同专业本科生的实际需求,对实训内容进行模块化组合、筛选设计,建立不同专业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等,从而建立了项目化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2.实训组织生产化本着“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的原则,以“生产过程即是实训过程”为出发点,开展实训教学的组织工作,实现由“学科体系导向模式”向“生产过程导向模式”的真正转变。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实训模块既是实训岗位也是生产岗位,针对每个实训岗位,建立一个实训教学指导小组,实训教师指导小组由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组成,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教师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度,完成岗位教学任务。主要包括该岗位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案的编写和修订工作;岗位实训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研讨工作等。主讲教师既是岗位实训教学的带头人又是实际生产的班组长,实训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参训人员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再以各车间实训教师为基本教学单位,设立实训车间负责人,组建实训教学研究室,开展各个车间的实训教学工作,进而完成生产化的实训教学组织体系建设。3.实训手段多元化在实训教学实践中,学院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服务于生产实践为切入点,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以《GMP仿真平台软件》为平台,将现场教学、虚拟实训和现场实训三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根据实训项目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这三种教学手段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融合。一方面,现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软着陆,虚拟实训着力强化学生对制药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规范化、程序化的认知能力,现场实训则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实践经验技术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将现场教学中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实施于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在实践中理解、消化与掌握;同时将GMP车间现场实训和计算机虚拟实训中的技术、经验和感性素材应用到现场教学中,进一步提升现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了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认知过程,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影响

学院以中国药科大学雄厚药学专家团队为依托,以全国大型知名医药企业工程技术权威为外援,以GMP实训中心“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为中坚,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实训内容设计为理念,开展实训教学研究,形成“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利用所拥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在原有的药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新增实训课时,合理安排实训内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训有机统一”,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交叉培养,以及行业岗位技能训练。加强实训教材和实训制度建设,优化实训教师队伍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和方法,增加岗前培训内容,安全理念贯穿整个培养过程。设计了中国药科大学实训教学方案(模块化),制定了适合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中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等各个专业的实训教学方案。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包括注射剂车间、固体制剂车间、冻干粉针车间、生物制药车间、中药提取车间、药物合成车间及公用工程等各个车间的实训方案、实训大纲,编写了细化到每个车间、每个岗位、每个工作项目的单元化、模块化实训讲义、实训教案。药学类不同专业本科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讲义等已基本完成,编写药学类实践性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初步构建了药学类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

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校内GMP实训基地,探索实训教学改革,从2011年开始,已为本校近6000名学生开设了实训课程,实现了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有机衔接和融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攀高。建立起校内外合作格局,为境内外其他院校教师、学生提供GMP实训教学服务,实现深层次、多方位的实质性资源共享。加强与企业合作,使企业共享学校GMP实训教学设备资源,调动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战略开辟了道路。同时,本校药学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和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的完成,也为国内药学类其他院校的实训教学、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起到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指导作用。

作者:马爱霞王泽单位: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