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趣味教学法论文

趣味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2-09-14 21:5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趣味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趣味教学法论文

第1篇

兴趣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极为关键,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走的更远、更长.初中化学趣味性强,应用趣味教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第一,通过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例如:“魔棒点灯”小实验,孩子看到一根玻璃棒伸入透明的液体里,然后靠近酒精的,酒精灯竟然被点燃了.不用火,酒精灯是怎么燃烧起来的呢?这一有趣的实验就会引发学生广泛的兴趣,使他们对“透明的液体”、“魔术棒”等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引导下让学生走进化学、认识化学.第二,注重教学中语言的幽默性、趣味性.例如:“魔棒点灯”实验中,老师干巴巴的说:不用火也可以点燃这盏灯.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但老师如果这样说:今天,我不是你们的老师,我是从童话中走出的哈利波特,同学们,注意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首先,语言的趣味性会深深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其次,有趣的实验更是带给学生震撼,学生不但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亲自操作试一试的冲动,培养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和自觉学习意识.第三,利用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中,先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过程,然后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先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分组,然后让各小组尝试组装实验装置,在学生初步完成后,将大组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装置组装接力赛”.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化学教学的趣味性,使他们更愿意主动的学习化学、研究化学.此外,大组变小组,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只当“旁观生”,没有机会进行实际的操作.这一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整体的化学水平的提高,满足了学生普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化学教学效果.

2.其他教学方式与趣味教学法的结合应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教学方法的单一应用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在化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也应注重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

2.1提问的技巧性、趣味性确保了提问的有效性

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水平,趣味教学结合提问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将提问与有趣的实验结合起来,将燃烧旺盛的木条伸入一个集气瓶中,木条会逐渐熄灭,当木条只剩一点小火星时,拿出来并提问:木条会在集气瓶中熄灭吗?由于学生看到先前的实验,很多学生会认为木条熄灭,教师拿着带火星的木条放到另一个集气瓶中,木条会恢复燃烧.有的同学就会联想到先前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很快的猜到第二个集气瓶中的是氧气,第一个集气瓶与氧气相似,那也应是一种气体了.有的同学回想:原来老师并不是放在第一次用的集气瓶中,那第一次的集气瓶中装的是什么气体呢?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探究、理解,掌握的也会更为牢固.

2.2将趣味教学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而生活又给学生提供了知识实践的机会,结合实践进行化学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自然界的水”时,学生平常生活中接触的水相当丰富,如矿物质水、自来水、蒸馏水、冰块、污水等,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水的不同形态、软水与硬水的区别、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等.此外,在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有条件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水相关的新闻)一些污水处理的最新科技,如将“污水”变成“饮用水”,让学生客观地看待高科技对人类世界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3将化学教学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将二氧化碳学习与消防教育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灭火作用.

3.趣味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

趣味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广泛地应用趣味教学方法外,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首先,学生发现化学趣味性的时候,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探索的方法,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指路人,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远比逼迫和强制学生学习更有效果.其次,初中学生思想逐渐的成熟,他们渴望和“大人”沟通、被“大人”认可,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相互交流,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方向,采取更切合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极为有用.再次,在趣味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要把握好兴趣启发、引导的“度”,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化学学习观念,增长其化学学习能力,使其在化学学习、研究的道路上更加轻松自如、有所作为.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趣味教学法 实践活动 角色扮演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可能都会对内容感觉枯燥乏味,有的学生甚至还会有厌倦情绪。为了使该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趣味教学法是一种可采取的比较适宜的措施。所谓趣味教学法就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将一些趣味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此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枯燥的课堂气氛,使其充满乐趣和欢乐。那么如何将趣味教学法运用到初中英语课堂中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探究。

一、结合实物进行趣味教学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初中英语教学往往会涉及到很多实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实物带进课堂,结合实物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学生在对水果类单词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装在袋子里带进课堂。学生看见老师提着一袋水果进入课堂,可能会略有几分疑惑。然后教师可对学生说:“同学们昨天已对部分水果类单词进行了学习,并作了简要的归纳。那么大家先把昨天学习的相关单词复习一下,然后我们一起做一个测试,看看大家的掌握情况。”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快速地复习已经学过的水果类单词。复习完之后就可进入到测试环节:教师把袋口扎紧,并让同学们依次把手臂伸进口袋中去抓一个水果,抓出之后并用英语说出该水果的名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测试结束之后,教师可把水果作为奖励分给学生。教师结合实物把趣味带进了课堂,同时也使得学生对单词的识记更加深刻。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趣味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不仅能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还能使教育结构过程更加优化。将多媒体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极大地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对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Where' s ...?”句型时,可用以下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有效设计,以使得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课前,教师可在网上下载有关问路和指路的视频,开始上课时,教师可有意识的启发学生:“Do you want to visit any places?”学生此时就会充满积极性,然后异口同声说:“Yes”。教师再追问道:“Where do you want to go?”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各抒己见,产生各种答案,比如“I want to go to a park”“I want to go to a supermarket”“I want to go to a bookstore”或者说“I want to go to some foreign countries”。面对各种各样的回答,教师接着说道:“Oh,I think you have a lot of money.”学生大都会会心一笑。到此时,课堂气氛已经活跃起来,教师则抓住机会,接着说道:“I am sure every student knows how to talk to a person in Chinese.When you are asking the ways.But do you know how to talk to a person in English?Let's watch a short play.”然后教师则可打开课前准备好的关于问路和指路视频。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其吸引,还有的学生甚至会跟着模仿视频中的对话方式。多媒体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教学内容,掌握英语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提高了英语的教学效率。

三、结合游戏进行趣味教学

游戏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使用适当的游戏来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加快乐、更加自觉地学习英语。因此,寓教于乐是进行趣味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

比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颜色相关的英语单词时,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将“幸运转盘”的游戏有机融合到课堂中。教师可在转盘上涂上七种颜色。并告诉学生游戏规则,也就是教师转动这个转盘,当转盘停下来之后,其指针会指向七种颜色中的某一种颜色。教师转动转盘前就要雪上猜测指针会指向哪一种颜色。而这种颜色学生必须要用英语表达出来。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就会纷纷猜测,课堂气氛就这样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随着游戏的反复进行,学生对不同颜色的英语单词也越来越熟悉,印象也更深刻。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完善。上述三种方法只是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一点粗浅的经验,还有很多其他的趣味教学的方法,比如编英语口诀、教英语歌曲等,此处就不一一列举。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英语课程也有了新的标准,要想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高涨,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好趣味教学法。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下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笔者相信,在广大的初中英语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趣味教学法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英语课堂也必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第3篇

【摘 要】童话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其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并能给予学生心灵上的熏陶。童话教学以其情境性、趣味性被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本文简单阐述了童话教学法的概念,分析了其作用,并提出了一些运用策略。

关键词 童话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

童话是最受儿童喜爱的文学体裁,用丰富和夸张的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经典形象,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帮助孩子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帮助培养孩子审美观和人生观。因此童话在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由此引申出的童话教学法也是一种对语文教学极有帮助的教学方法。

一、童话教学法的概述

目前相关教育学书籍对童话教学法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从一些参考书籍和相关论文中可以总结出,童话教学法是一种把童话作为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的方法。童话教学是一种生动的情境式教学,是一种活泼的直观式教学。是一种富有趣味性的快乐教学。

二、童话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打好语文基础,如掌握足够的汉字;初步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思维能力,如初级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还有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目标大多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完成,为了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一种好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学习兴趣是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小学生单纯而天真,对世界和周围的生活有着无比的好奇心,童话本身具有幻想性,是一种不会成真的生活投影,带有夸张、离奇的特点,能给小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灵感受,童话教学也就正好契合儿童的心理,能直观地为小学生展现教学的内容,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注意力和课堂学习效果。

在童话中,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具有人的特性,动植物或者非生物都可以说话、行动,自然童话教学也能开启小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阶段儿童的想象力是无拘无束的,童话以它的浓厚幻想色彩贴合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童话教学可以引导他们对未来世界进行有逻辑地幻想,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课文情感,开拓他们的思维。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形,缺乏对善恶美丑的批判能力,优秀的童话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白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审美观。

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重形式轻内容

童话教学法是介于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有的教师过分注重童话教学这个过程,而忽视了本来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童话教学理论素质不高

要想使用童话教学法,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定的童话理论素养,部分小学教师缺乏对童话教学指导意义的认识,对自己的童话教学技能盲目自信,不再继续加强自己的童话教学理论学习,也没有准备相关的童话理论书籍可供参考。

(三)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现代的课堂教学已经普遍应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但是有些教师太过依赖多媒体教学,准备的课件过多且华而不实,学生完全成了课件的观众,忽视了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

四、童话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师要善用童话式语言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中明确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样在使用童话教学法时,教师要以引导为主,用生动有趣的童话式语言,把学生引入童话型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可以来设一个谜题:小朋友们,你们在纸上画画都是用手拿笔画,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群不一样的小画家,它们呀,在雪地里走几步就能画一幅美丽的画了,大家猜猜它们是谁呢?通过这样生动的导语导入,小学生很快就能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当然,这样的活泼有趣的语言应该贯穿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注意多琢磨一下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童话式语言。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童话情境

创设情境是课程设计中要设计好的环节。首先,要把学生带入童话情境中光靠教师的导语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借助如图画、音乐、动画片段等等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的情境,注意课件要尽量贴合课文,并富有生机,色彩鲜明、生动活泼,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走进教师所设的情境。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开动想象,让学生更深入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七颗钻石》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情境,第一,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缺水的村庄,大家想一想,你口渴时没有水喝是什么样的感受?终于有了水会不会舍得给妈妈和陌生的过路人?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课文,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要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

教师应时刻记住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讲解分析,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童话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表演式教学,小学阶段的课文很多都是能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肢体表演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爱动、善于模仿的特点,组织角色扮演、舞台剧等活动,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在表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开朗自信和交际能力与舞台表现力。

例如学习《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带领同学准备好代表陶罐和铁罐的头套,在课上请同学戴上头套进行分角色表演。再比如在学习《纸船和风筝》时,教师可以要求同学事先制作纸船与风筝,在课堂上,请学生分别扮演松鼠和小熊,相互交换写有对话的纸船和风筝,进行课堂表演活动。

结束语

童话教学法是一种以快乐和愉悦为情感基调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保持一颗童心,以引导者的身份,使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幻想世界,教会他们知识,帮助他们成长,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魏明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4,(22)

第4篇

关键词 行为导向;水工建筑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2-0069-02

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行为导向教学法孕育而生。德国职教专家特拉姆对行为导向教学法曾作过这样的界定:“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是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可得以展现。” 也就是说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教学以行为为导向,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

1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的特点

1)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2)行为导向教学打破了“先理论教学后实践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它是以活动为导向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使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实现全面素质的提高。

3)行为导向教学使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这对教师的知识面与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

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常常会有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水工建筑物是一门应用性课程, 是水利类中高职学校的重要专业课。其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都比较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具体的水利工程没有经历过,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者尝试把行为导向型教学方法应用在水工建筑物教学过程中,发现该教学法的应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中较常运用的几种方法

大脑风暴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入法、案例教学法、卡片张贴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

3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课堂设计举例

教学单元:认识土石坝。教学模式:行为导向型教学。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勇于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水利事业的热爱。教学方法:明确目标法、引入法、任务驱动法、大脑风暴法、卡片张贴法、模拟实践法等。教学环境:1)硬件环境:能够演示课件的多媒体、能展示卡片的挂板;2)学生环境:在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探索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引入、新课讲述、知识运用、对各小组的表现讲评、总结并布置作业。

3.1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每8人一组(共5组);

2)查阅资料、收集素材。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水工建筑物中大坝的一些工程实例。

3.2 引入(引入法)

前面一章我们学习的大坝中的一种重力坝,首先采用抢答的形式提问学生大坝的类型有哪些;然后以组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讲述收集到的大坝的工程实例资料,这里留下个伏笔,让学生抢答哪些是重力坝,哪些是土石坝,哪

些是拱坝等,如何区分。

3.3 新课讲述

第一个问题:土石坝的概念与发展(卡片张贴法)。

首先,对学生思考的问题总结,提出土石坝的概念。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将一些著名的土石坝工程如 “小浪底” “水布垭”等展示给大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土石坝的发展历史。然后,让各组讨论抢答自己身边见过的土石坝。老师进行批讲并提出新问题――为何这些地方修建土石坝而不建造重力坝,引入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土石坝的优缺点(案例教学法比较法)。

前面将“小浪底”的地形地质条件简单介绍一下,以“小浪底”为例分组讨论为何修建土石坝而不建造重力坝。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言,培养他们协同合作以及勇于表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基于以上同学们的观点和重力坝优缺点的比较,派一个小组总结一下土石坝的优缺点,最后老师补充说明。

3.4 教师点评(综合评析法)

在每个环节老师都将各个小组的成绩记录在黑板上。最后通过各学习小组的总得分,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口头奖励,让他们有成就感,激发其对以后学习的强大动力。当然对最后一组也要鼓励,找出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不要气馁,要迎难而上,争取下次课能有好的表现,这样有利于行为导向型教学进一步开展。

3.5 总结并布置作业(总结分析法)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土石坝的发展以及优缺点,能够区分土石坝和重力坝,为以后土石坝的工作特点和类型等问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最后把本次课的内容一起来复习一下。

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不能把所有的行为导向型教学法都运用进去,应结合本次课的实际情况,借助图片、电教、多媒体等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巧妙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幽默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深奥的内容通俗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让学生在讨论探索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听、说、读、写、算、推理、思维等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极富个性的认知能力。另外作为水工专业课的老师,除了熟悉专业知识之外,更应该多多接触实际水利工程,使自己真正做到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然后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第5篇

毕业论文 [摘 要] 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1些问题。构成这1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与老师的教是分不开的。因此如何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前提下,让学生真正学到音乐,享受音乐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将在充分吸收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上。

[关键词] 培养 兴趣 学习音乐 音乐趣味教学法

Abstract: The music education of ordinary school of our country, especially some questions exist while developing in the music education of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There are a lot of reasons for forming these questions, the teaching and can not be parted of its main reason and teacher. So how to really learn the music by students on the premise of improving students and studying interest of the music,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enjoy the music. This text will put forward ones own view on the basis of fully absorbing existing theory achievement, and put the focal point on how to train students to study the interest of the music.

Keywords: Cultivation Interest Study the music

Interesting teaching method of music

第6篇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球类选项课;可行性分析

1 前言

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体现“创造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一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上也进行创新与改革,如开设了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模式,但是许多高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教学内容陈旧,课的结构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等现象,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并没有质的变化,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1987年7月至今,武汉师范学院的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黎教授将人类社会教学实践发展分三个阶段:1、以个别教学方式为主的古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2、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近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3、以个性化教学方式为主的现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而最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属于现代社会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黎世法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为是“同步教学”,为了区别于同步教学,并突出最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的特点,黎世法提出了“异步教学方式”和“异步教学理论” [1]。现在异步教育学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们的认可,在我国已经被运用到中学、小学的其它文化课学科中,但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还没有被推广和运用。本文从异步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和高校球类选项课的特征分析入手,就在高校球类选项课教学中尝试运用异步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2 异步教学法的特点

2.1 异步教学法学。异步教育学是一种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异步教学论”为核心内容的,能有效指导现代教育实践的现代教育学,异步教学法是异步教育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2.2 异步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2.2.1 学情理论调查是基础。学情理论指通过分析研究数以万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而建立起来的学习理论。异步教学的源头是学情理论,而最优教学方式就是以学情为条件的最优化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越符合学生的学情,教学效率就越高。因此教学前学情理论的调查为以后制定教学计划的提供依据,教学前没有了学情理论基础,也就没有了异步教学法。

2.2.2 教学过程的强调异步化。异步教学法区别班级统一授课制,强调以个性化教学方式为主,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场所。1、异步教学强调学生的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紧密的结合,达到“举三归一、以一反三”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学”和“启发”,解决不同的学习问题(举三),然后通过“复习”,将“自学”“启发”解决的问题和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归一);然后用这一系统化概括化的知识作指导(以一),通过“作业”和“改错”去解决它所覆盖的一类问题(反三)。2、异步教学强调教师的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首先老师就所教学的内容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按其法进行思考,在学生明了学情之后,就学习中存在困难与学生进行研讨学习,指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最后进行强化总结。3、异步教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将教师的指导形式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统一起来,以学生的独学为基础,运用一切教学条件,根据学情,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主教育能力和自主健身能力(它们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达到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效果能及时反馈的个性化现代教学方式。

2.2.3 教学中注重区别对待。根据学生学情调查结果,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别实施教学。异步教学法首先强调学生的独学,即学生一人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以及可利用的各种学习条件,遵循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注重分层教学,根据班级里学生不同的水平,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别,对不同的组别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要求,区别对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与学生的五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请教教师和全体学)有机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充分运用一切教学条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组织课内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2.4 课堂上注重互动教学。异步教学注重合作学习:主要有生生互动(同学之间的研讨学习)和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生生互动包括两个学生间的“对学”、多个同学间的“群学”和 全班一起的“全体学”。师生互动是在教老师参与指导下,就学习中存在困难与学生进行研讨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同时通过组与组和组内之间学生的互帮互学,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个体需要,解决了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

3 高校球类选项课的特征

3.1 普及性和趣味性。高校开设的球类选项课不论是大球篮球、足球和排球还是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中都属于普及性较强的科目。大部分高校球类选项课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抱着对项目很大的兴趣来到各个选项课中。而且这些球类选项课在中学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开设过,学生都比较喜欢球类项目,课堂上教师教授也比较轻松。学生有球在手,不练习基本功还可以相互打比赛,课堂上气氛较好。

3.2 层次性和专业性。由于高校开设的球类选项课首先在中学、小学的体育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属于比较普及的项目,其次选项课大部分是凭着爱好选进各个项目中来的,因此许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技术水平在学生间存着较大的差别,层次感比较明显。同时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差别也较大,故学生在项目的掌握程度上体现了明显的差别,有部分学生不需要学练就可以直接参加教学考核,有些身体素质较差、有不喜爱运动的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后还不一定能达到考试标准。

公共体育课教学虽然不像专业队训练那样系统、全面,但是选项课教学内容就明显体现了项目专业的特征。由于选项课教学时间至少一学期,相对较长,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出了一定的专业特点。从项目基本的技术动作传授开始,到基本的战术讲解,最后实践比赛,这一系列安排都体现了明显的项目专业特点。从教学的教师安排上也体现了项目的专业性:各校在体育选项课的教师安排上,都是本着从事或擅长某专业的教师教授某专业的项目。

3.3 竞技性和实用性。球类选项课在教学中,经常会安排许多时间进行教学比赛。如篮球、足球课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半场或全场的教学比赛。即使教师不组织,学生也经常会自觉的进行分组比赛,所以球类选项课教学中竞技性很强。

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球类选项课教学内容上,在我国目前高校体育球类选项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几乎都是教授那些最基础、最实用的基本技术。比如篮球选项课主要教授投篮(原地投篮、跳投)、行进间上蓝、简单的战术配合(二过一配合、一人掩护另一人投篮等)这些都是篮球比赛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动作。所以球类选项课在教学内容上均体现了较强的实用性。

4 异步教学法在高校球类选项课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1 高校球类选项课教学为异步教学法提供了必要的学情理论条件。由于高校球类选项课的学生在某个项目的起点和身体素质条件上均不一样,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异步教学法首先要求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掌握整体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情的不同再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如果学生间不存在着差别起点都一样,那学情调查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了学情调查,自然也不会采用异步教学法。

4.2 球类项目具有层次性满足了异步教学法分层教学。在高校球类选项课中由于存在着层次性特点,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不能搞一刀切,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因此在高校球类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目前最合适的教法。而异步教学法在家学中强调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水平的不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组别,分别进行教学,考核时同样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教学考核。因此在高校球类选项课中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较为合适。

4.3 球类项目的系统性给异步教学法提供了时间保证。异步教学法的实施,从开始的学情调查,到异步教学过程,最后到教学考核一整套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才能完成。高校球类选项课的开设在我国各高校现在最少也要一学期时间,一学期十几周的教学时间可以为异步教学法完整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4.4 异步教学法能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思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围绕着“以人为本”指导思想,怎样才能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异步教学法强调学情调查和异步教学(分层教学、互动教学、异步化教学等)都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而采用灵活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想。

参考文献:

[1] 黎世法.《异步教育学》[M].新华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 黎世法.《新课程异步教学方法论》[M].学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第7篇

关键词:第二外语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对比

一、引言

随着近些年我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我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了解一个国家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掌握该国的语言与文化。自1992年中韩建交后“汉语热”在韩国持续升温。作为中国一衣带水近邻的韩国,同属于亚洲圈,和我们享有极其相似的历史文化,受汉字及汉文化的影响深远。韩国第二外语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这对同属亚洲圈的我国第二外语课堂教学会起到启示作用。

二、韩国汉语课堂教学特点

笔者作为2014年CPIK项目志愿者教师之一的身份,赴韩国大田广域市公立高中任教一年,切身感受了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韩国学生喜欢以集体为单位活动,而且对新鲜事物的模仿力强。韩国汉语课是由韩国教师和中国教师共同教学的,课堂上十分轻松自在,与国内的高中课堂完全不同。对韩国高中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的首选,但因为课时安排不多,学生在非目的语环境中无法集中的学习第二语言,所以课堂教学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赵金(2008)强调“树立培养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贯彻’用中学’的教学原则,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1]笔者所在学校包括汉语在内的所有第二外语课均不设置繁复的家庭作业,而是通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知识输入。这就要求汉语课堂教学要将重点放在有效输入的方法上。

1.重新整合。如何提高语言内容输入的效率,就在于有选择性的选取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改变顺序。例如,在一开始生词教学时,教师就应将课本中出现的生词重新整理PPT中出现顺序,选择便于学生记忆或者能够在看到一词想二词的效果。在复习生词的过程中,生词卡片也要重新改变复现的顺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2.游戏设置。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环境中没有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实际需要,使得学生内在动机不足。这就需要课堂教学趣味性至上。在整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每节课都安排设计了相关的游戏环节,通过分组比赛,奖励积分累计制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运用和内化知识。再例如,改编学生熟知喜欢的流行音乐,只要韵律相同,将汉语句子或词汇加入,学生就更容易接受。

3.交际模拟。除掌握词句法以外还应教会他们得体的使用语言,即在有意义的语境中学语言。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让学生有阶段性的成就感[2]。很多学生能说单词能认读课文,并不等于他们已经拥有沟通能力,只要拿掉课本或者换个语境,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往往会大打折扣,必然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加入了每天一句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掌握各情景下地道得体的口语表达,并利用韩国学生“集体主义”特点将全班分组,合力完成交际情景剧的编写和表演。

4.文化教学。语言教学少不了文化教学,在文化了解的辅助下,有助于学生对句法理解掌握[3]。在韩期间,教师组织开展了期末中华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剪纸,折纸粽子,书法,旗袍,包饺子等活动,上下学期中的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度过语言学习的枯燥期。

三、国内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现状及思考

同属与亚洲圈的我国,对外汉语教育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在国内大多数高中都选择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相对于韩国高中学生汉语的零基础水平,我国学生是有优势的。但国内第二外语课堂上却呈现了一种由“感兴趣”到“不得不”转变的学习气氛。

英语属表音文字,与汉语不同。适用汉语本身的教学法,不能简单套用于表音文字。但同样作为语言教学,就都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发现目的语的实用性。

韩国汉语课堂独特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的国内第二外语课堂教学思考和借鉴。笔者借在韩汉语教学的感受和总结来谈几点启示。

1.语音教学更加标准化。国内第二语言教学通常由母语国教师或目的语国教师单独授课,语音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韩国于2012年实施CPIK项目,开始普及中小学汉语教育,由本土教师和中国教师共同进行汉语教学。搭档教学在语音教学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母语国教师的讲解基础上,目的语国教师可进行及时准确的纠音,帮助学生掌握特殊的语流变化,让学生语音学习更加标准。

2.词汇教学更加多样化。国内学生学习生词时往往都是通过多遍的抄写和听写来完成,这无疑会增加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倦怠和无趣感。丰富多样的词汇输入方法和游戏性质的测试,这样学生虽然面对同样的词汇但每天都有“新鲜感”,并且增加了学习兴趣。

3.句法教学更加实用化。语法学习通常是学生最头疼的部分。枯燥的讲D记式教学使学生不得不被动的学习,最后成为了课本和试卷的奴隶。单纯的机械训练很难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正确的场合得体的表达。在语法教学中增加情景交际训练,或通过每天一句常用口头语积累的方式,让学生在说中消化。

四、结语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来说,培养学生兴趣是激发他们内在学习动机的唯一手段。相较于过去,现今的第二语言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师输入为主,转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4],因此所有的课堂教学设计最后都必须落脚于趣味性。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黄秀坤.基于任务型教学理念的汉语语段训练探索[J].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A].

[2] 白建华.主题式教学在21世纪的发展和应用[J].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A].

第8篇

关键词:面向对象;教学方法;案例;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91-02

Abstract: As a popular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actu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wing to its information hiding, reusable, easy to modify, and easy expans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is not enough and students not master the idea of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a new teaching method that combining case with task-drive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has been proposed. Practice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was applied in teaching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timulating students study interests and ability.

Key words: ob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case; task -driven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有益的概念和有效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抽象、封装、继承和多态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特性可以帮助人们设计开发出具有数据抽象程度高、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优点的程序[1]。因该门课程理论性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很难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真正融会贯通于项目设计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往往只能停留在C++语法层面或者某一些知识点的简单应用层面,学生也觉得这门课程很难理解掌握,甚至有学生发出“学习类,真累!”的感叹。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多集中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等方面[2-4],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并不多见[5, 6]。针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了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仅仅传授知识的瓶颈,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思想之目的,滨州学院信息工程系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及先易后难的原则,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并重点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中,迫使学生将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应用于项目实践中。学生在深入理解课程核心思想的同时逐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开发创新的能力。

1 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以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演化而来的一种教学方式。此法沿袭已久,在我国的大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当然,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已普遍将多媒体等技术融和到传统的讲课中来,在图像、文字、声音的共同作用下的讲课方式会达到教学内容更直观、更能突出课程的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知识量等效果。但这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讲课方式,即知识单向传授过程中存在的以传授知识、灌输知识为主的显著缺点。

首创于哈福大学的案例教学法被界定为: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针对实际的案例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7]。由于案例教学不再一味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本位思想,而是将学生的主体性及探索性也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通过参与针对实际案例问题开展的学习讨论,创造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之目的。

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将让学生重点认知理解的课程重点内容引入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中来,例如,案例中要包含类和对象、指针及动态内存管理、继承与派生、多态性等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案例问题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时除了要有明确的认知或者体验及理解的目标之外,还要考虑案例的实用及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主动学习思考[7]。现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几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成功典型教学案例介绍如下:

1)为了学习类的定义及对象的使用,设计了饲养电子宠物猫案例,此案例集成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抽象与封装特性。在案例的分析及设计过程中采用测试驱动的设计方法,渐进式的增加宠物猫类的构造函数及体现宠物猫行为特征的成员函数并进行测试,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去体验对宠物猫的属性及行为特征进行抽象与封装的效果,从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相关思想。

2)动态内存管理技术一直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的难点,为了使学生理解此技术的同时更深入的认识面向对象中的类与对象,设计了编写字符串类的案例。此案例集成了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析构函数、运算符重载、浅拷贝和深拷贝等知识点。学生通过参与案例的分析、设计及测试过程理解掌握集成的各个知识点同时,理解案例类中封装的指针成员在动态内存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此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领略C++集成开发环境的UI库(如Visual C++的MFC)背后隐藏的智慧,并进一步体验封装机制带来的优点。

3)为了增加案例的趣味性。一是将公有继承、基类及派生类的定义等知识点集成在一个诙谐幽默的校园故事案例中,学生通过参与案例中person类、student类及teacher类的分析、设计及测试过程轻松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继承的思想。二是将继承、抽象类、虚函数及运行时多态等知识点集成于一个交互式绘图程序案例,让学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辅助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虚函数作用及运行时多态的实现机制。

1.2 案例教学的成效及不足之处

以上案例教学的设计目标重点侧重于面向对象核心思想的理解,但在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尤其是编程基础欠缺的同学掌握起来非常困难。于是造成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好的那部分同学能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来,达到了应用面向对象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而基础差的那部分同学则只是将其它同学或者教师最终讲解的解决方案上机测试一下,这样“囫囵吞枣”式的案例教学效果自然很差。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滨州学院信息工程系的教师又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进来。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实验、实践等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以富有趣味性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在实验环节去掌握如何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及思想应用于实际的程序设计开发过程,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设计好任务内容,任务内容一般为课堂教学中的新知识与教学案例分割细化后的某一测试功能的结合。例如,在学习类的定义及对象的使用时,仅就构造函数这一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理论讲完后就可布置学生的一项实践课任务为:在完成宠物猫案例的属性封装后,测试构造函数定义前后的宠物猫对象在计算机内存中占有的存储空间大小及存储空间中的内容是什么,并说明原因。其次,在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在理论课讲授完新知识后就将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课下思考后在上机实验课上完成任务,这就督促学生养成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过程监控,比如抽查部分同学的课前准备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上机完成任务的情况作有针对性的辅导讲解。

2.2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好处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来后,由于每节课所授新知识有限,因而结合分解后案例形成的任务较小,一般也不难,学生能在上机实验课内当堂完成,符合人们的认知特点。再者,将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及关键思想讲授结束后,再结合设计好的若干个小到中等任务的实施帮助学生去理解消化这些知识及思想。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逐步去领会教学案例中集成的面向对象的核心思想,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创新精神。

3 总结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门重要的编程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概念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及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利用任务驱动法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点与案例分割细化的某个功能相结合形成每一次上机实验课的任务,而将某一阶段的任务整合后再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将会更易领会案例中蕴含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同时,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加强,逐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研究及实践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莉,董渊,张瑞丰.C++语言程序设计 [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璐,于红,李向军,等.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材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2013,29(3):92-93.

[3] 张麟华,孔令德,杨慧炯.面向图形图像处理的C++课程案例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3(4):88-91.

[4] 胡明晓,刘海霞,励龙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层次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时,2013(3):58-61.

[5] 孟繁军,刘东升,张丽萍,等. 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26(3):126-129.

[6] 何珍文,郑祖芳,张志庭,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9):5687-5696.

第9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案例教学法 优化 经济法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96-02

近年来,笔者在非法学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中不断探索案例教学法,经过实践,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抽象法律条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的技能水平等教学环境因素的制约,案例教学法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尽管我国法学教育领域的案例教学已趋于成熟,但对中职学校案例教学进行系统的探索仍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应坚持并优化案例教学法,使其适应中职学生特点,使教学效果的改进落到实处。

一、针对中职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精选和巧编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虽然当前获取经济法案例的途径较多,如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或教材;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但真正适合中职教学的案例却不多,且功能单一,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案例过于陈旧、复杂、缺乏现实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许多案例汇编的教学对象是法学专业学生,对于生活阅历简单、法律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有的教学案例专业性太强,距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太远,涉及的人和事过于复杂,使学生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没有一定数量的符合中职生培养目标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就无法在中职校中得到普遍运用,因此,需要教师去挖掘和巧编案例。中职《经济法基础》教学中所选案例除了必须符合针对性、典型性、时效性等法学案例基本特点外,针对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案例还应有其特殊性。

1.案例应难易适当

教师应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因知识储备不够而无从下手,会丧失参与的兴趣;案例过易,一望而知,又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所以,案例难易要做到适度,即“跳起来摘桃子”。经济法案例大多较复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忌讳背景模糊、情节冗长、脉络不清、枯燥乏味的案例,因此教师对现成案例应进行适当编辑,去除其中繁杂、与案例无太多关联的人和事,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图表等描述案例,使案例具有可读性。

2.案例应贴近学生生活

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或当前热点案例。如在市场管理法律制度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这些案例:考虑到手机是学生接触较多的产品,选择了《消费主张:打电话不要钱的手机,你相信吗?》的视频案例,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还会联想到自己在手机消费时遇到的问题;授课班级如果女生多的情况下,笔者还曾播放《今日说法:小丽减肥记》的视频案例;选择了瘦肉精等社会热点案例。这样的案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使他们有一种现实感、求知感,从而使其自觉地想了解案例的具体情况。

3.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中职生大多年龄在16~19岁之间,他们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在选择案例时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正确运用幽默案例故事、卡通动画乃至相声小品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学习法律知识,融知识性与娱乐性于一炉,使人感受深刻,极大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快乐驿站”中的动漫小品《套餐》,小品讽刺了电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笑声中引发他们思考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4.案例的呈现方式应使学生能尽快融入案例情境之中

如果教师仅用口头方式呈现复杂的案例,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中职生来说,恍如听天书。可采用以下几种案例呈现方式:①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②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③播放案例录音;④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⑤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⑥将案例化为剧本,让学生表演出来。以上方式可以兼而施之,但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讨论做好准备。

二、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学习环境,巧设问题,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课前分析案例。

当前,教师往往忽视教学对象的真实水平,在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案例方面不够深入。非法学类中职学校的法学图书资料相对较少,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查阅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特别是中职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因此,让中职学生课前独立分析案例是不现实的。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适当为学生的准备工作创造条件,可针对案例先发放文字材料(如案例描述、教材中没有的相关法律条文等),设计并细化问题(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自己设问),引导学生课前分析和研究案例。如笔者在《劳动法》一章的教学中,提前一周播放视频(今日说法:唐氏兄弟的故事),下发该案例的文字资料,以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条文(因条文内容较多,只标明了与本案相关的具体条目),同时,提出几个问题。这样,学生不会无从下手,可根据问题和资料进行思考与分析,撰写课堂发言提纲,降低了难度,增强了自信心,使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有了良好的开端。

三、针对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有效组织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

由于受学生素质、教师自身水平、班级人数及课堂秩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案例课堂讨论的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学生对课堂讨论参与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踊跃型:对某些较浅显容易的案例分析,大多数学生踊跃参加,师生互动效果良好。二是少数人参与型:少数学生学习较扎实,能够参与讨论和分析,但整体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三是沉默型:对于案例的解决和处理方法,学生大都难以作答,不参与讨论,经常会出现冷场或案例讨论的偏题等问题。

因此,掌握组织课堂讨论的技巧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尤为重要。在课堂案例讨论中,教师要学会感觉、观察学生的情绪、兴趣,在学生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下灵活协调、随机应变,做一个完全可调动学生情绪的组织指挥者。如发现学生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点名提问是一个好方法,对程度差的学生的提问应尽量简单。及时赞扬和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增强学生讨论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做到褒贬得当,引导有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讨论场面热烈而不混乱,百花齐放。

四、建立课后成绩测评机制,重视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评价。

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与传统的以知识积累的考查为主的成绩测评机制不同,案例教学法应建立以思维状况和参与程度的考查为主体的成绩测评机制。在案例教学法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主要以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或小论文为主,这显然超出许多中职学生的能力范围。笔者认为,对中职学生的成绩测评应有其特殊性,可适当降低评价标准,对程度好的学生可要求其撰写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或小论文,对其他学生,可要求其将教师提出的案例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应特别重视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评价,将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成绩挂钩,并在成绩中占较大的比重,在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状态下,这是一种有力的途径。对踊跃发言,参与积极性高的学生记、加分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应有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对既有模式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相关问题还留待专家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 蔚、祖 晶.课堂教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9

2 朱启莉.论民法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 罗春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 李 瑾.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环节问题探析[J].商业经济,2009(6)

5 贺卫方.中国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6 周 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第10篇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提出的理论依据

教育部颁发的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就要通过问题探究式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让历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再现历史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感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选好情景资料,把学生带入历史氛围之中。如:在讲《三国鼎立》之前,从《三国演义》的历史电视剧中精心选择一组人物画面,如曹操、刘备、孙权、董卓、袁术、吕布、孙策、周瑜等神态各异、各具魄力,又为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从右到左缓缓地出现在屏幕上,仿佛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向你走来,同时出现小说中最经典的几句诗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并将几句诗句依次打在屏幕下,再现《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片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视性,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很浓。学生在观赏中体验历史情感,把各种感官都应用到学习过程中来,可以保证具备各种记忆和思维类型的学生都能积极地感知历史,使学生自然进入探究角色。在学生观看影视资料的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导,特别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有所收获,有所侧重。

2.组织活动课。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探究。新课程改革中活动课正是以“讨论发掘问题”的形式出现,很适合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材料、分析信息、提炼思维、寻求答案、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实地考察,培养探究能力。历史问题纷繁复杂,除中学教科书中提及的一些历史大事可作进一步探究外,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谚语、民俗习惯、人文景点等等的背后都有值得挖掘的历史知识,教师要善举多方面的事例,开拓学生的思维,先让他们就自己的知识获取程序展开积极的讨论,以丰富和完善自己和他人的选项。在确定研究项目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各种相关资料,有关史志、典籍、丛书、辑录、论文、传记、日志、实物及影印件都属搜集范围,学生可去互联网、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处查寻,而后指导学生实地考察。

4.撰写小论文,巩固探究成果。为加强对探究成绩的巩固,检验探究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或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还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游览家乡名胜古迹,写观后感,或编历史剧本,所写内容只要是依据材料,观点鲜明即可。然后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解决类似和相关的问题。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科学家从事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甚至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

2.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与功能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完成探究任务,学生离不开组内合作。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受到尊敬,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与条件,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3.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会激活自己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4.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学生有成效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上课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建立起有效的自主学习机制。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布置研究任务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教会学生“会学”。

第11篇

关键词:体验文化;书法;太极拳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也逐渐兴起“汉语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总结与经验探索也逐渐加强。社会各界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汉语国际教育的内容也由最初的语言教学拓展为文化知识传播。但总体而言,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依然属于新兴专业,这门学科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探究其教育内容和手段。而体验文化教学法近年来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育中。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将这种教学方法引入汉语国际教育中,以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优势

首先,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合理运用体验文化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其次,体验文化教学法可以促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留学生自觉接受中国文化熏陶,亲身体会和感受中国文化元素,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运用中国文化。为学习汉语语言知识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最后,在体验文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亲身体会中国文化的魅力,并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汉语进行交流,或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在不同的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感受中国文化,并加深对汉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体验文化教学法还可以有效增加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当今社会也深受世界各国人士的喜爱。剪纸则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我国传统的手工艺与美术理念。太极拳渗透了我国道家文化,将文化与体育融于一体,在当今世界的体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这些文化也历来被视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以这三种文化为切入点,详细探究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1.体验文化教学法在书法教育中的运用

教师要在讲授书法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黑板上书写汉字,然后为学生拆开讲解这个汉字的结构和运笔要求,以及用笔墨色的结构、汉字的点画组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进而组织学生运用笔墨纸砚进行实际操作。此外,在训练环节,教师还可以书写一些古诗词,赠送给喜欢诗词的留学生,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模仿、研究、体验这些示范性作品,还能够联络师生感情。同时,还要积极拓展课外书法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观著名书画展,或到一些名胜古迹欣赏文人歌赋、石碑碑文、书法题词等,也可以安排留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汉简碑铭等。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书法文化的理解,提高书法学习动力。

2.体验文化教学法在太极拳教育中的运用

太极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演练示范,反复训练,鼓励打拳较好的学生为大家示范,或安排学生相互切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充分了解太极拳的竞技性。同时,太极拳也包含了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融合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讲解太极拳练习中涉及的拳法招式和身体部位,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和系统性。需要注意的是,太极拳考核虽然以实践性为主,主要通过学生打拳、演练来考查学生的技法掌握情况,但与此同时,太极拳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在考核环节,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太极拳文化内涵的认识。

3.体验文化教学法在剪纸教育中的运用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创作出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剪纸作品。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以问答形式,探究剪纸艺术内涵,让学生在问与答的交流中思考中国剪纸文化的发展渊源和内在审美元素。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剪裁技巧和叠纸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让学生跟随视频模仿剪裁。当然,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我国传统节日中民众张贴的剪纸,让学生在这些鲜活的民俗场面中充分了解剪纸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红.论对外汉语专业中华才艺研习课程的教学策略[J]. 读与写,2012.

[2]李蔚苹.中国民间艺术之中国结与剪纸[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62-02

一、引言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这门课的特点是理论性强、陌生名词多,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也是工科类中一门典型的难教、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又相当重要,尤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学科的本科生,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另外,该课程一直被各个高等院校列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足见这门课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执教老师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目前,《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这门课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在西部地区,虽然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传授知识系统、严密,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但弊端也十分明显:第一,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第二,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第三,重理论轻实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动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毕业后也很难留到该行业里工作。因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这门课的教学方法必须加以改革。近些年,不少教师从教学方法、课堂设计、热处理实验教学等方面也尝试过不少的课堂改革,都不同程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1-2]。也有老师尝试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在职业类学校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中,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二、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各有千秋,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都能不同程度地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介绍使用过的几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教学方法设计,供互相借鉴、学习、探讨。

1.讨论教学法。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实践与自学能力,主体应该是学生,老师只能是起一个引导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才是老师应该发挥的作用。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都相当盛行,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讨论式教学法强调的正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引导下,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员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无疑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根本教学思想。

2.问题教学法。在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方法里,学生参与的很少,学生的想法、做法难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问题教学法就是要迫使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在上新课前应首先提出几个与本章的内容相关的问题,设下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的放矢。例如在讲回火这节课时,有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回火与去应力退火有何不同?回火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回火与淬火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是否一样?刀具为什么要采用低温回火而不是高温回火?等等一连串问题[4,5]。与讨论教学法不同的是,要求学生听完本次课后自己回答。这样做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不仅能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且课堂上能让学生当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自然促进了教学的双边活动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再如对“C曲线”的讲解,提出如下问题:每条曲线代表什么含义?各区间的组织有何不同?并要求学生课后马上回答。此时学生注意力必定高度集中,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回答问题阶段尽量让大部分同学都参与其中,并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然后教师给予鼓励,及时根据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发现知识的亮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问题教学法可使学生的听课过程变成探索结果的过程,由“学会”逐渐过渡到“会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教师给学生一点时间发言,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去寻找有关联的内容,就避免了“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新性。

3.兴趣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兴趣教学法的目的就是教师充当引路人,抛砖引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的根源。如在讲授绪论课时,教师可以一连抛出几个有趣的话题:(1)有谁知道沧州大铁狮有多大,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有谁参观过兵马俑里出土的铜马车,知道它的奇妙之处在哪里吗?不要马上给出问题的答案,然后从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开始讲起,讲它的兴起、发展、强盛,以及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辉煌。慢慢揭开谜底,顺势将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贯穿其中。在第一堂课里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也尝试将这种教法应用在自己的课堂中,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焕然一新。又如“点缺陷”的概念,可把学生比喻成“原子”,让一学生暂时离开座位,教师便告诉学生,这位同学就是“间隙原子”,他离开的位置称为“空位”。还有“间隙固溶体”的概念,准备一碗黄豆和一碗小米,把小米倒在黄豆里观察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固溶体的概念,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有趣的做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4.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任务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该教学法的宗旨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和应用,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这门课中推广的教学方法。如在绪论中讲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时,不直接点透,留一点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回去自己查阅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这样在后续课堂上讲到铜及其合金这一节时,就很容易让学生牢固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了。再如,金属的力学性能之一――硬度,可能大家都知道自然界最硬的东西是金刚石,那第二硬的物质是什么呢?最软的矿物又是什么呢?将任务布置下去,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适当的时候让大家自己揭开谜底,这一小节的内容就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在应用以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多渠道收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机制,改变原有单一书面考试,采用口试、笔试、课程论文和实验、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方法,真实、全面、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使金属材料热处理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直观性、现实性、趣味性和活泼性。

三、结论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材料类和机械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阐明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热处理的基本理论以及金属的化学成分、热处理工艺以及金相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材料种类繁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乏味、兴趣低等特点,教师要真正意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并大力、大胆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在讲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时能针对不同的内容,合理运用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兴趣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列举学生能接受的生产或生活实例,深入浅出讲解,盘活枯燥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使学生喜欢上课、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淑英.兴趣教学法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5):89-90.

[2]王献忠,王志刚,李大勇,徐勇.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9):98-100.

[3]蔡建新.多种教学法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2,(10):136-137.

[4]李立军.新课程理念下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J].教学实践,2011,(12):46-47.

[5]唐晓知.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0):176-177.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Metal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by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MA Lei,HE Mu-fen,CHENG Ga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uilin U 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