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床维修实训总结

机床维修实训总结

时间:2023-02-23 11:36:59

机床维修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154-02

随着我国制造业和加工业对数控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数控设备保有量的增加,数控设备应用、装调、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现代制造业及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设数控机床装调

与维修专业的背景

专业开发的前提是社会需要。随着装备制造业和机械加工业的发展,数控机床的需求量也愈来愈大。数控技术是集机、电、气、液等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有工种的复合性、人员素质的综合性、技术含量的高科技性等特点。然而,目前我国掌握数控技术的机电技术复合型人才奇缺,培养掌握数控机床装调和维修技术的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广东是我国的制造加工业大省,据调查,高级数控装调与维修人员缺口很大,这严重影响了数控机床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将从业人员的素质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提高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

因此,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急需大量的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人才,亟须在短期内培养出一大批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的高技能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融入国家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职业标准及数控行业规范,面向数控机床生产厂家、数控加工等单位,培养具有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维护、参数调整,机床设备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对数控机床进行装配、调试,对机床设备进行数控化改造以及机床产品营销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必须获得以下职业技能证书: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高级工、机修钳工、维修电工、电工上岗证。

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知识,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定;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门以上的外语阅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一是具有机械、电气、计算机基础知识,液压、气压基础知识,数控机床原理、测量与误差分析、数控设备机械结构、数控机床手工编程、PLC、变频器等基础知识。二是能读懂数控机床机械、电气总装配图,并能熟练使用机械与电气绘图软件;具有钳工、电工基本技能;具有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具有进行数控机床总装后的几何精度、工作精度的检测与调整,使用系统参数、PLC参数、变频器参数对数控机床进行调整的技能;具有通过仪器、仪表检查数控机床的故障点的技能;具有通过数控系统诊断功能、PLC梯形图等诊断数控机床常见电气、机械、液压故障的技能等。

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是教学的关键。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专业是一门新型专业,必须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来保证本专业的建设。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培养和引进本专业教师。一是充分挖掘我校教师的内部资源,鼓励相近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参加数控装调与维修专项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水平。从2007年起,广东省每年暑假都举办本专业教师技能培训。二是积极鼓励专业教师通过本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拿到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这几年对本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广东已有100多名教师取得了本专业高级工等级证。三是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广大教师热爱技工教育事业,树立敬业奉献精神,鼓励教师提高学历,编写校本教材,进行课题研究和产学研活动,打造精品课程,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教师的组织及协调能力,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的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高级技术人才来校任教。学校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吸引优秀的数控维修人才加入到技工教育的行列。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聘请企业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才举办知识讲座,指导学生实践,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五是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培养本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本专业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课程建设带头人。

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应逐步完善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建设。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金状况,分阶段购置设备,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建设电工电子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车间、钳工实训车间、机床控制电路实训室等,应重点建设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虚拟仿真实训室、数控设备装调维修实训车间、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数控设备拆装实训室等,满足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专业的教学需要。这些校内实训室都要紧扣本行业特点,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具有仿真性、实用性、先进性的特征,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依据行业优势,积极与数控设备生产厂家和数控加工厂家联系,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一套良好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通过校企共同建设,搭建数控设备维修服务、数控设备安装调试服务的平台,引进企业管理机制,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实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办“校中厂、厂中校”;通过校企合作、校区合作、校会合作,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职业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近几年,广东利用本地区优势,打造“百校千企”,通过地方政府的牵线搭桥,技工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达到了合作共赢的目的;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专业更是结合本地区的行业优势,把企业引进到学校,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本专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程设置

数控设备是集机、电、仪、液、气、传感器等于一体,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课程面较广,牵涉的课程较多,但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宗旨,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筛选出与培养专业能力直接相关的内容。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即公共课、专业课、实训课,其中实训课要占50%的课时量。公共课包括语文、数学、德育、体育、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办公软件等;专业课包括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机床装配工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机床原理与结构等;实训课包括钳工基本功、电力拖动与机床控制线路、可编程控制器与变频器技术、数控机床操作、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机床整机性能检测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维修仿真等实训以及校外顶岗实习。

总之,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工是一个朝阳职业,是新职业之一。然而,本专业教师相当匮乏,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实行校内培养、校外引进的措施人才来建设本专业师资队伍,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为企业发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数控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4]焦兆平,王晓敏,查吉德.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5]何农,冯拾松,傅拥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6]李燕,胡建钧.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第2篇

关键词:机床维修;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研讨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开设机械制造专业以来,组织了一批专业教师深入省机械行业的工厂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获悉很多企业迫切需要应用型的机床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我院决定对《金属切削机床》课进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需求状况

学院所在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处在武汉、九江、鄂州等大城市形成的金三角中心地带。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新能源装备制造、起重运输、矿山机械等产业群,构筑标志性工业板块。据调查,黄石及周边制造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缺少大量机床维修人员。据劳动部门调查统计,机械行业企业对机床维修人员各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中高职学历约占89%,机械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优势,加大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2.课程定位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机械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秉承我院“工学结合,厚能强能,根植一线,服务社会”的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本课程面向黄石及周边各类制造企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机床维修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工业生产第一线,能从事机械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典型机床的故障诊断及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培养方案

在总结机械制造专业多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调研和认真的讨论,我们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机床维修实用人才。

知识方面: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床维修的计划、易损件的修复、维修工具的使用、机床的拆卸与装配、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能力方面:旨在使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修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典型机床的修理方法和步骤,只要掌握好两三种机床,便可收到一直百晓,融会贯通之效。

素质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品质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英汉互译专业技术资料能力和技术交流能力;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公关能力、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非技术性的相关能力。

4.培养模式

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机床维修的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掌握机床设备的拆卸和装配,掌握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学院负责组织管理,社会企业作为主导者。在企业主导培养阶段,学生作为准员工进入企业,通过准就业顶岗实习,在生产过程中,了解企业文化,学习生产现场维修,积累工作经验。学生实习期间,依据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企业指导教师,指派学院教师负责与学生和企业的沟通联系,学院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二、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并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中,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服务实践。在对理论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改革的充分认识、调研基础上,对一些环节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从而节约课时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理论教学单位学时的信息量。为了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合理设计实践内容

针对实践教学,按照课程实践的操作步骤和实际工作程序,根据实训室条件与环境,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合理设计各个环节实践内容,采用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实训方法,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2.构建课堂实训基地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对原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并按照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进行重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3.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除课内教学实践总学时和理论总学时的比例达到1:1外,业余时间免费开放实训室。对所有班级进行分组,要求必须在每学期完成规定的业余实践课时。课余实践行双导师制,除安排老师指导外,还采用指定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班组长兼导师的方法,既解决了指导教师工作繁重的困难,又巩固和锻炼了高年纪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组织管理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加强了实践教学的比重。

4.建立科学的成绩考核制度

教学中,教师使用教学信息记录册,实时记录学生的出勤状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测试成绩、期末成绩等,确定各项权重,最终给出总评成绩。为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考核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口试、操作、撰写论文、答辩等。实践教学每次实训都要求完成实训报告或产品,由专业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分别评定成绩,集中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次单独记入成绩。

三、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设施完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应采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机床维修实训中心,近年来,围绕该专业不断加大实训条件的建设。现有普通车床20台,普通铣床10台,数控机床30台是一个集教学、实训、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机床维修已经建立了关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5家,并签订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协议书,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及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满足了顶岗实习及实训要求。

四、结束语

本着教学内容综合化、职业化、技能化的原则,结合工厂生产实际和实训条件,先后编写讲义四部。当然,在机床课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如教学计划中还存在某些实践环节和课程衔接不好,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软件设施建设和教材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产学合作还需不断深入创新等。我们要在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铁尧.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2]顾维邦.金属切削机床(上、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3]吴圣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第3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 电气设备 维修 故障

所有机床的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故障。然而引起机床电气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一方面源于机床电器元件在运行过程中的自然老化,另一方面源于机床设备在平常运行过程中的保养与维护工作不到位而致,由此就出现了小故障发展为大事故的现象。除了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以外,电气维修技术者在处理电气故障时的误判断、误测量及操作方法不正确进而酿成了事故范围扩大的局面,也为其中的一个原因所在。因此,为了确保机床能够正常运行,以压缩因电气修理的停机时间,提高机床的劳动生产率及利用率,就务必对机床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由于还未形成一个完善、成熟的理论体系,所以,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及多年的业务基础对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以供参考。

1、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

具体来讲,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需以各机床型号、种类、实际运用情形为依据,以机床的操作说明书作为参考,有必要规划并制定定级、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制度。

1.1 提高数控系统的维护力度

提高数控系统的维护力度,需从以下几点入手:(1)对存储用电池进行定期替换。为了防止RAM内信息丢失,在替换电池时需在数控系统供电的情况下进行该项工作。(2)就日常维护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应严格执行并遵照,尽可能的少开强电柜门及数控柜门。(3)就数控柜的散热通风系统应及时定期的进行清理。定时维护数控系统的输入/输出装置。定时查看并替换直流电动机电刷。每年对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等查看一次。定时查看、替换电动机电刷。

1.2 提高数控机床的生产利用率

以机床电气方面而言,为了提高数控机床的生产利用率,应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为组成机床的整套电气控制体系硬件的电子元件在寿命与性能上的“磨合”阶段,由于该阶段为故障率趋向下降的阶段,若能保证在该阶段内不断开动机床,那么该“磨合”就会缩短其工作时间,同时,也能对一年的维修期进行充分的利用。第二阶段,即对效能进行充分发挥的阶段。创造最佳的平时维护与保养条件,对机床进行合理使用,那么机床正常运行的期限最少大于5年。第三阶段,即为系统效能下降阶段,8至10年左右的寿命期限为数控系统的平均使用寿命期限。

1.3 加大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加大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对操作机床电气系统的技术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原因是:(1)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CNC系统更换、升级较快,若未能跟紧发展的步伐来进行相应专业方面的培训与学习,那么CNC系统的相关新信息、知识就不能及时的掌握和运用。(2)由于数控机床是一种特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同时普通机床的使用难度远远不及数控机床,所以,很有必要对操作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发展。因此,对数控操作技术人员必须进行相应操作上的培训与学习,同时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要求且操作有效的关于数控机床在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措施与方案。

2、几种常见的数控机床电气故障

2.1 电源故障

整个机床正常工作时的能量来源于电源。就我国而言,由于国家的电力不足、电网质量较低,以及人为等因素会致使电源出现故障,故此,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给机床电气系统正常工作时带来的影响进行电源设计。

2.2 硬件故障

通常情况下,元器件质量等造成硬件故障。通过修复甚至替换这些元器件等才可有效解除硬件故障。

2.3 软件故障

通常情况下,数控机床的PLC逻辑控制程序中所产生的故障即为软件故障,解除此故障的方式为:输入或是改动一些数据甚至于采取修复PLC程序的方式解除此类故障。除此之外,采取程序归零的方式也是一种排除软件故障而行之有效的渠道。在软件故障中也包括零件加工程序故障。

3、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技术的探究和讨论

3.1 进行数控电气故障的检查工作

数控机床电气故障的检查工作包括:(1)查询故障产生的原因、表象、后果。(2)检查各电控装置是否有报警迹象,机床各部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检查局部是否存在保险烧坏的现象等。通过常规电工仪表检测各组直、交流电源电压等,从其中找出可能存在的故障。

3.2 电源故障维修和排除

数控机床电源故障维修和排除的措施:一方面,进行电源重设计和安装。另一方面,维修、替换出现故障的电子元器件。

3.3 工作台定位不准故障的维修

通过分析和研究,以下3点是产生工作台定位错误的可能性原因:(1)编码器联轴节出现磨损现象。(2)测量电路不佳。(3)由于同步齿形带出现磨损现象,致使检测到的工作台转数与实际转数不吻合。以上述原因为依据,检查编码器联轴节与同步齿形带,整体判断由于测量电路不佳而产生故障的可能性极大。

3.4 控制轴运行故障的维修

致使控制轴运行产生故障的原因为:闭环电路检测信号线出现折断的现象。当出现上述故障时,应采取重新接线的措施来消除故障,达到维修故障的目的。

4、结语

数控机床的电气设备是一种结构较复杂、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先进加工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关键及重点设备。只有正确操作、精心维护数控机床的电气设备才能使其发挥高效益,产生高经济,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备的利用率;及时发现和消灭电气设备出现的故障隐患,保证数控机床正常运行。

第4篇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维修条件 预防维护

数控机床作为一种高精度自动化设备,其能否安全可靠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而数控机床的身价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一般都是企业中关键产品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导致停机,其影响和损失往往是很大的。为了保证机床长期安全平稳地运行, 降低维修费用,应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人们对这样的设备往往更多地是看重其效能,而对合理地使用不够重视,更对其保养及维修工作关注太少。日常不注意对保养与维修工作进行创造和投入,出现故障临时抱佛脚,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金钱。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益,我们一定要重视维修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维修条件。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

由于数控机床是由工作人员(操作者)来操作的,出现问题也是有工作人员(维修人员)来修理,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首先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首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作为维修人员知识面要广,不仅要掌握基本数控知识,而且要学习并基本掌握有关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的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技术、自动控制与拖动理论、控制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机械传动技术,同时要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起码应做到能看懂技术资料。第三,维修人员应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不仅要培训数控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和机床安装现场的实际培训,然后向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学习,更重要且更长时间的是自学。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勇于实践。要积极投入数控机床的维修与操作的工作中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习并掌握各种电气维修中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最后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要做好维修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提高,从中提炼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当维修人员具有了这些素质后,数控机床一旦出现故障就能很快排除,从而提高了数控机床的使用效能。

二、具备维修所需的物质条件

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不仅要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条件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考虑维修所需的物质条件。这就需要准备好通用的和某台数控机床专用的电气备件,非必要的常备电器元件的采购渠道要快速畅通,同时要有必要的维修工具、仪器仪表等,最好配有笔记本电脑并装有必要的维修软件。每台数控机床应配有的完整的技术图样、资料以及使用、维修技术档案材料等。

三、要对数控机床进行预防性维护

除了要创造良好的维修条件,还要对数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顾名思义,所谓预防性维修,就是要注意把有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和出了故障后难以解决的因素排除在故障发生之前。预防性维修一般来说应包含:设备的选型、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运行中的巡回检查。 

首先,在设备的选型中,应从维修角度来选择数控设备。除了考虑设备的可用性参数外,还应考虑其可维修性参数。可维修性参数应包含: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可维修性技术指标。先进性是指设备必须具备时代发展水平的技术含量;可靠性是指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平均故障率,尤其是控制系统是否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质检考核等;可维修性是指其是否便于维修,是否有较好的备件市场购买空间,各种维修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良好的售后服务和维修技术能力,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等。这里特别要注意图纸资料的完整性、备份系统盘、PLC程序软件、系统传输软件、传送手段、 操作口令等,缺一不可。对使用方的技术培训不能走过场,这些都必须在定货合同中加以注明和认真实施,否则将对以后的工作带来后患。另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尽量选用同一家的同一系列的数控系统,这样,对备件、图纸、资料、编程、操作 都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管理和维修。

其次,要坚持设备的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的正确使用是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它在预防性维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有三分之一的故障是人为造成的,而且一般性维护(如注油、清洗、检查等)是由操作者进行的,所以要加强设备管理、使用和维护意识,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机床性能,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保证设备运行在合理的工作状态之中。对于数控机床来说,合理的日常维护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数控机床的故障发生几率。 

第三,要提高数控机床的利用率。 数控机床如果较长时间闲置不用,机床的各运动环节就会由于油脂凝固、灰尘甚至生锈而影响其静、动态传动性能,从而降低机床精度,严重者会导致油路系统的 堵塞,影响数控机床的使用。所以,在没有加工任务的一段时间内,最好经常以较低速度对机床进行空运行,至少也要经常给数控系统通电,甚至每天都应通电。

最后要坚持设备运行中的巡回检查。根据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复杂性和智能化高的特点,使得它的维护、保养工作要比普通设备复杂且要求高的多。维修人员应通过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如CNC系统的排风扇运行情况,机柜、电机是否发热,是否有异常声音或有异味,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各管路及接头有无泄漏、润滑状况是否良好等,积极做好故障和事故预防,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解决,这样做才有可能把故障消灭在萌牙状态之中,从而可以减少一切可避免的损失。

总之,数控机床是企业中关键产品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为了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效益,我们一定要重视维修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维修条件。虽然数控机床的系统种类繁多,但是各类数控机床的保养方法基本相同。只要操作者与维修人员做到认真操作,精心维护,就可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减少维修费用,从而保证了数控机床更长时间安全可靠的运行,切实贯彻了设备管理以防为主的主导思想,从而有效的保证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蕾、谈峰,浅析数控机床维护维修的一般方法[J],机修用造,2004.

[2]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第5篇

关 键 词:考工软件;维修电工;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维修电工是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维修电工列为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1]。几乎每个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维修电工,该工种的培训及考核也已经开展了多年,其考核的内容有设计安装与调试、故障检修、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等项目。目前,在故障检修这一项目的考核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故障的设置由于需要手动设置,其过程重复、繁琐;检查排故结果的过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且需要手工记录,不便于统计、评分等。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以提高技能考核的效率。

二、维修电工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要求

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的《维修电工(初、中级)》一书中列出了初级和中级修电工考核的命题思路与鉴定考核要点。初级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鉴定点有7个,中级维修电工的鉴定点有8个,具体鉴定点见表1所示。“核心要素”是考核中最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内容。“一般要素”是考核中出现频率一般的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级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考核故障检修项目的鉴定点有70%以上涉及电机或机床相关的知识。在考核过程中通常由考评人员在实训设备上设置若干个故障点,由被考核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修,根据检修的结果进行评分。

三、考工软件在故障检修项目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鉴定点及考核要求,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软件的运行需要配合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可在上位机上设置最多35个故障点,具体故障点见表2所示。

该软件可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可通过键盘或教师机进行故障设置,学生在实训装置的电路上进行故障检测,通过答题器将答案及相关信息传到教师机上,老师在教师机上根据学生上传的信息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自动评分,并将其保存下来,供以后进行查询和打印;能对在线实训装置进行故障设备和排除,并统计每个故障点的误排次数;能对试卷自动保存,掉电不丢失,避免重复出题;对每个考生的学号、班级、答题结果、故障的误排次数、考试时间、报警记录自动保存,并在提交后发送给计算机进行评分。

使用软件首先需要用户进行登录,用户分为三类: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点击“注册”可进入注册界面,注册新用户。点击“忘记密码?”可进入获取密码界面,根据密码提示取回密码。

登录后即进入软件主界面,如图2所示。考核前需要首先选择设备类型,选取相应实验台号,再选取试卷。点击确定设置选中的实验台;点击清除可清除当前选定实验台。选择完毕后点击全部开考或右键选择可开始考始。主界面中试卷栏内右键或点击左边‘>’便可对试卷进行编辑。故障点显示当前试题故障信息。选择“重连”若考生正在答题,将重新答该题;没有答题,将复位该实验台;若连接出错则将重连该设备。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在“教师信息”界面和“学生信息”界面中可以对教师信息和学生信息进行修改;以教师身份登录,则只能修改自己信息。学生信息中,登录号和密码是学生进行考核的前提。软件具有组卷功能,点击“试卷管理”进入试卷管理界面,进行试卷编辑。进入试卷管理后,首先选择设备类型,就可出现此设备类型相应试卷,点击各按钮或右键菜单可完成相应操作,试卷管理界面如图3所示。故障点的设置界面如图4所示,考评人员或教师可通过软件设置最多35个故障点,用于实训教学或考核。

四、总结

论文设计了一套半实物龙门刨床实训设备考工软件,该软件可通过键盘或教师机对在线实训装置进行故障设置和排除、记录、自动保存每个考生的学号、班级、答题结果、故障的误排次数、考试时间、报警,并在提交后发送给计算机进行评分。同时可对试卷自动保存,做到掉电不丢失,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技能考核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庄建源.维修电工技能考核现状与国家题库建设刍议.职业[J].2010:12,30-31.

第6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维修;项目式教学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数控机床来进行生产。在数控机床普及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新设备由于使用不当、旧设备由于缺乏维护而引发的各种故障以提高机床使用率已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现在制造业企业急需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大批熟悉机床结构、能解决数控机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报警及故障的维护维修人员。

但在国内大部分职业院校《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目前仍没有走出学科体系的框架。教学内容仍以大量的、抽象的理论为主,少量演示性实验为辅;教学形式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操作练习为辅。这样一种学科体系式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过多的抽象理论使得学生因无法接受而逐步丧失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离,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

(3)实践训练偏少,无法掌握相应技能,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差,无法胜任相应的岗位。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对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做中学”,教师的“做中教”。

数控机床由机械结构、机床电气、数控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各种故障无外乎这三个方面的排列组合。因此,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那么他们就能快速胜任企业机床维护维修的工作。

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数控机床的硬件故障多于软件故障,机械故障多于电气故障,同时,软件的设定又和硬件的连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实施中,先机械后电气、先硬件后软件、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所以,结合各种常见故障和学校实际我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这门课程划分为了以下三个项目及若干任务。

1.数控机械结构拆装

数控机床的故障主要出在机械部分,要解决相关故障,必须熟悉其结构组成,只有充分了解故障点各个关联环节,才能顺利的查找并排除故障。如机床X轴进给过程中总是出现过载报警,一般人分析总是循着电机-传动带-滚珠丝杠-工作台-刀具-工件这条线进行查找,而忽略掉丝杠支撑轴承这个环节,从而导致故障迟迟无法排除,但经过机械结构拆装的人确深知这一重要而薄弱的环节。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我以一台典型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拆装为主体,分为机床拆装工艺及工具使用、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拆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拆装、辅助功能装置的拆装等四个任务。

1.1机床拆装工艺及工具使用

课程开始即给学生介绍各种机床拆装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在熟悉工具的过程中,结合机床讨论拆装工艺,这样一开始学生就能亲自动手,可以在课程初期就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学生讨论进行引导,确定出拆装工艺。

1.2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的拆绘

通过拆装主轴箱,让学生对主轴各部件有一直观认识,然后结合实物介绍相关理论,如结合主轴拉杆、拉钉等主轴部件讲主轴刀具自动夹紧相关知识。这样便于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理解。最后,根据整个过程,安排学生绘制主轴箱装配图,通过点评使得学生更进一步熟悉机床运行时的各种位置保证、密封、变档等相关知识。

1.3数控系统进给系统的拆装

通过一个典型运动轴的系统拆装,让学生掌握进给传动方式、滚珠丝杠的支撑、滚珠丝杠螺母副、导轨以及间隙调整等相关知识。

1.4辅助功能装置的拆装

主要通过回转刀架的拆装,让学生熟悉机床上各种辅助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对于机床上的开关量信号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通过这个项目学习训练以后,学生便能具备根据故障寻找相关故障链、故障点的能力。

2.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接线

除了机械故障外,数控机床故障频发的部分就在机床电气这一块,这一块又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数控系统各模块间的信号传递问题、一个是电气控制柜中的各种电子元器件损坏。而要解决这一部分的故障,我们必须要熟悉机床的各种信号(包括弱点和强电)的传递路线和控制过程。所以在机床电气这个项目中我设置了两个任务: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硬件连接图绘制和数控机床电气接线图绘制。

2.1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硬件连接图绘制

在完成绘制数控系统硬件连接图这个任务中,学生必须掌握,数控系统的硬件构成,知道CNC模块、主轴模块、伺服模块、I/O模块、电源模块等典型模块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绘制连接图,熟悉各模块间的信号传递,从而掌握数控系统硬件结构与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2.2数控机床电气接线图绘制

在完成数控机床电气接线图这个任务的时候,学生必须先熟悉机床常用的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作用,比如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等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寻线,绘制接线图,学生便能在自己脑海中将数控机床各部分的电气控制原理构建起来,加之老师的讲解与总结,最终对于电气相关内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个项目的训练之后,学生便能具备体用替换法、参考电压法判断机床相关故障的能力。

3.数控机床系统参数及PMC编程

由于数控机床的系统都是经过很严格的调试的比较成熟的软件,其相对与机床硬件来说,故障较少且多为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因此,要解决软件故障,那么学生必须熟悉数控机床各参数的意义及对梯形图有一定认识,所以,在这个项目中我也设置了两个任务:机床参数全清后的设定训练和利用PMC编程实现机床功能转换训练。

3.1机床参数全清后的设定训练

在这个任务中,由易到难分为两步,首先,让学生掌握系统参数的备份和系统参数的灌装,通过这个操作训练让学生先具备在有条件情况下解决软件故障的能力;其次,清空参数,让学生重新设定参数来排除报警并让机床运行,通过这个操作训练,使得学生熟悉哪些参数与哪些报警相关,哪些参数与加工精度相关,进而提升其机床调试方面的能力和任何情况下解决参数问题的能力。

3.2利用PMC编程实现机床功能转换训练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CNC(系统、参数)和MT(机械结构)均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数控机床的控制原理究竟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主要通过利用PMC编程实现机床功能转换训练这个任务来进行讲解。

让学生进行机床操作面板按钮梯形图的编辑,不仅能够使得他们对于机床控制原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中,借助PMC梯形图来辅助进行判断。

这一部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相对难于接受,因此,我只设计了两个最基本的任务,希望通过这些任务,让学生掌握软件故障的基本处理方法:灌参数和梯形图。同时,让学生对于PMC监测有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其以后在企业的发展大有益处。

随着数控技术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社会对数控维修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教学步伐,培养出与时代接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实训 机电类产品拆装 工程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65-01

《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是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末,40学时。依据区域发展人才需求,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获取维修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本门课程是维修钳工(高级)人才培养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思维的核心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是在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筹划性的思维[1],其基本特征包括现实性、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充分考虑绩效因素[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是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因此围绕维修钳工的培养目标,本课程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机械装配技术、零件测绘技术、机械修理技术,并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考虑工程思维的培养多以项目为载体,非知识传授型。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以普通机床拆装为载体的项目中,按着普通车床机械结构及能量传递路线将项目分为: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2:挂轮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3:溜板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4:尾架及导轨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5:整机装配、调试。根据确定的教学项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兴趣导入―布置任务―分组实施―小组互评―收获总结―撰写报告六步。

二、教学方案实施

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实现。本文以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为例,按着教学模式确定的六步法说明具体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导入

以先修课程《普通机床零件加工》为基础,用两张学生实际机床操作照片导入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找茬”的方式找出两张照片中的不同,并将不同分为操作违规和技术、技能不合理两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布置任务

以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为基础,课程分为五个子项目,并引出第一个子项目。

(三)分组实施

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实训条件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拆”“画”“修”“装”四步。即首先指导学生依据拆装工艺正确的拆卸主轴箱,接下来由组长按着学生实际能力分配具体零件测绘任务,然后由小组共同完成教师指定的典型零部件的维修工艺,最后按装配工艺完成主轴箱安装调试。将工程思维方式融入到教学实施中,以主轴箱中某一齿轮“画”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教学过程,教学中将“画”分为草绘、三维建模、出工程图三个步骤,教学实施过程中草绘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的草图存在不同错误及不规范的问题,但不影响第二步因此暂不纠正。接下来由学生完成三维建模,学生完成建模后要求学生对调草图,发现学生拿别人的草图,大多数不能完成三维建模,这时候学生会明白制图是工程语言,是用来工程交流用,绘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这时教师帮助学生依据齿轮的制造过程重新完成三维建模。最后,利用三维软件出标准工程图,这个过程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国家标准,例如齿轮制图国标GB/T 4459.2-200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B/T 1800.1-2009等,让学生明白齿轮表达、几何公差等的真正含义。

(四)小组互评

具体实施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诚信、合作和职业素养,将互评分为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两部分。

(五)收获总结

本部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用工程术语总结通过本项目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撰写报告

撰写实训报告,实现巩固提高。

三、结论

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实现,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具体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了《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 项目教学法 模拟排故机床

一、项目教学法介绍

1.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处于领头羊的地位。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蔓延,引起一场职业教育的“革命”。它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强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能力的锻炼。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是起着引导、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则占据了主体地位。

2.基本含义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一点说,就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强化“怎么干”“怎么才能干得更好”,淡化“是什么”和“为什么”。

3.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下面五个步骤进行:

(1)确定项目名称:首先由教师布置项目,并且解释项目含义;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项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习的是哪方面的知识,练习的是哪方面的技能;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学生制订计划: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制订工作计划,进行合理分工,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评估计划的可实施性,做适当提示,以便改进。

(3)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及时向教师汇报完成的进度;教师则观察、记录、答疑、指导。

(4)检查阶段:学生自行检查项目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

(5)总结评价阶段:小组成员先自我评价,各组再实现互评,交流心得;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予以评价,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二、项目教学法在学校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实施背景

学校在调研和吸取兄弟学校的经验之后,研究决定在机电应用设计专业中率先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并且学校成立课题小组,校长亲自任课题组长,电工教研组负责具体落实,选定一个有40名学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班,选择5名双师型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分三个阶段来实行。

2.时间安排

(1)2010.9―2012.9(第一阶段):项目课题的调研工作,确定项目名称和设计方案。

(2)2012.9―2013.9(第二阶段):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卧式镗床、万能铣床、桥式起重机床六个维修电工模拟排故实训台项目的研发制作。

3.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课题组成员先在浙江、江苏等地部分中职学校的维修电工实训教学中进行调研,学习和借鉴他们的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成功经验,然后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名称和具体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

①教师布置项目任务:模拟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平面磨床、卧式镗床、万能铣床、桥式起重机床维修电工排故实训台的制作。

②成立项目小组:由3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30名学生组成:分成6个项目小组,5名学生为一组、每2组配备1名指导教师,分别完成6种模拟排故机床的制作。

③实施阶段:教师给出各机床电气原理图;各组组员进行具体分工:1名学生负责模拟机床外框设计,2名学生负责机床原理图、安装图的绘制、排版、打印,2名学生负责机床电路所需电器元件及材料的购买,5名学生都参与电路的安装和调试。

④学生分组展开制作,教师做指导、记录。

⑤评价总结:6个小组先自评,再实行小组互评,然后由指导教师分别做总结,填写评价表,给出成绩。

⑥评价总结:2个小组自评,再实行小组互评,指导教师分别做总结,填写评价表,给出成绩。

4.评价总结

我们制定了一张项目教学法评价表,作为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后评分的依据。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名称:X62万能铣床模拟排故实训台

小组成员:杨鑫、王晓平、赵海杰、于洋、李恺强

指导教师:胡建华

1.项目设计目标

(1)参考相关资料,对万能铣床模拟排故实训台进行外框架和安装图的设计。

(2)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电气原理图,然后进行安装接线。

(3)根据指导教师要求,设置线路故障。

(4)完成万能铣床的通电试车调试和故障模拟调试。

(5)填写项目评估表。

2.项目设计

(1)电源设计。采用三相四线制电源:电压380V±10%,频率50Hz±5%,实训台上装有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强电输出若有漏电现象,即报警并切断电源,确保实验进程的安全。控制面板上装有电流漏电保护器,控制面板若有漏电现象,漏电流超过一定值,即切断电源。

(2)外框架设计。外框采用尺寸分别为195cm×100cm×30cm的不锈钢材料和绝缘板,划分为三块区域:上端区域放置万能铣床实物照片和本电路的原理图;中间区域安装电路,将电器元件安装在4mm厚的绝缘板正面,接线和故障设置在绝缘板背面,从而保证故障的隐蔽性,设置了一块用于放置电工仪表、电工工具的搁板;底部搁板用于放置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底座采用4个定活两便的滚轮。

(3)电气安装图设计。安装图左侧放置万能铣床的实物照片,指示出铣床各结构的名称,右侧放置万能铣床的电气原理图,用红色数字标明走线顺序,并对原理图做了一些改进,添置交流接触器分断动作的信号指示灯。在安装区,我们先测量断路器、熔断器、控制变压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圆形工作台工作转换开关、行程开关、按钮等元器件的实际尺寸,再进行电脑排版,将动作指示灯设置在面板正中下侧,圆形工作台工作转换开关设置在面板正中位置,行程开关设置在面板左侧,按钮设置在面板的右下侧,电源和电动机的接线用接线端子引出,最后打印并贴在绝缘板正面。

3.项目实施

(1)万能铣床维修电工模拟排故实训台成品。

(2)检查。根据万能铣床电气原理图,分别检查电路的接线是否正确,接地通道是否具有连续性,检查热继电器的整定值和熔断器中熔体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用兆欧表检查电动机及线路的绝缘电阻是否良好。

(3)试车、调试。试车在指导教师监督下进行。接通电源后,我们先点动控制主轴电动机、进给电动机、冷却泵电动机的启动,检查各电动机的转向是否符合要求,再通电空转试车,观察KM1、KM2、KM3、KM4、KM5、KM6、KS、YA、FR1、FR2、FR3等电器元件的吸合和M1、M2、M3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试车成功后,再逐个把故障开关打在断开位置,通过观察各电器元件和电动机的状态来判断设置的故障是否达到指导老师提出的要求。

四、经验总结

学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环节的掌握、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精心策划、研究,收获了许多经验。

1.学生能力提高

在项目各环节中,以“学生占据主体地位”这样一个主旋律贯穿项目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项目设计环节,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和利用信息这一系列过程起到培养学习方式转变的作用,即从原来的接受性学习变成自主研究性学习;项目小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分享与合作的乐趣。

2.订单式教学

开展项目教学法以来,我们发现这个班学生的专业课鉴定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2010年维修电工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合格率只有70%左右,而2011年、2012年、2013年这三年的合格率却逐年上升,2013年已经达到95%。

学校的机电应用设计专业2010年被评为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实训场地被评为杭州市市级示范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拥有各种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便于组织学生开展机床维修实战演练,将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相当于提前实习上岗,这样毕业生一进入用人单位后就能立刻上岗操作,受到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

本学期学校与杭州某电炉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招收了一个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班级,运用项目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实现订单式教学。

3.存在的不足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其实还需要编写一系列配套的项目教学法教材,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争取把项目教学法实施得更加完善,为学校其他专业以后的实施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1]许长斌.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09(3).

第9篇

关键词:数控 实习基地

背景: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就产量而言,在很多领域都名列世界第一,但产品品种少、档次低,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低。因而,提高制造业素质,由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是推动我国经济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

一、专业前景

1、中国经济20多年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其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中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有将近一半流入了制造业,90年代以来,制造业占出口的比率一直在80%以上,创造了接近3/4的外汇收入。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总额的比例超过5%,位居世界第四。

2、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车床占金属切削机床总台数的30%-50%,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美国认为社会财富的来源机械制造业占68%。

3、数控专业是为培养学生从事数控加工、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具有实用技能特点的特色专业。要求学生能在生产现场从事产品制造、开发工作,或在技术部门从事工艺、管理工作。主要培养学生数控编程、加工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及其它数控设备的操作维修、维护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单位的性质分布如下:三资企业占58%,国有企业占26%,民营企业占9%,其他占5%。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分布如下:操作占55.7%,编程占13.4%,维修占9.4%,工艺占8.0%,生产管理占7.1%,质量检测占4.5%,综合占1.2%,营销占1.7%,行政管理占1.4%,其他占5.5%。毕业生主要面向珠三角外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操作、销售、工艺、设备维护等部门,主要培养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数控编程工艺人员、CNC数控编程、数控设备维修人员、数控设备营销人员。此外还能从事CAD/CAM软件应用,数控系统或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以及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等。

二、专业建设

按照专业实习实训和大赛比赛程序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建立数控及机加实习基地,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设备如下:

1、目前本专业大赛比赛项目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维修与调试、CAD/CAM制图、普车等。

2、需配备人员及培训内容:引进或对现有机械类专业毕业,愿意到机械及数控专业岗位工作的老师,提供(华中和发那科、西门子等)数控系统培训,斐科仿真软件、CAXA等CAD/CAM软件培训。

三、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一定要结合当地及学校实际情况,引进项目教学和一体化教学理念,要建立校企共同育人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实行双向聘任,稳定带教队伍、加强实习基地的管理和评价。学校应采取各种有利的办法和方案来确保学生实习课程的内容、时间和质量,把教育教学、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从而培育出更多动手能力强、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第10篇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麻醉科的工作范围也逐渐扩大,笔者认为,麻醉工作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病人的安危,因此麻醉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由于麻醉的高风险性,麻醉领域的知识、临床技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以求最大程度地保证病人围术期的生命安全,并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这就要求麻醉专业医生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更新理念,提高麻醉技术和管理水平。基于以上原因麻醉医师毕业后的再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进修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在接受麻醉专业的素质教育、理论与技能操作、临床思维和科研水平训练后,麻醉处理能力及科室管理能力有了不少提高,现总结如下:

1岗前培训

1.1基本素质教育

学员报到后,先由医院组织集中学习一周,着重学习医院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项纪律,并进行职业道德的强化教育,培养学员对医学事业、对患者的高度责任感,增强自我约束力。在老师们的正确引导下,学员认识到麻醉工作的特点及特殊性,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和勇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做到以先进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为医师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1.2制定进修计划

由学员初步拟定进修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交科室带教小组审查讨论,经初步考察其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后,修改、制定出切实可行而且比较详尽的进修内容。

2基本理论技能培训

2.1学员进入科室工作后,首先熟悉本院及科内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要求规范化书写各类医疗文件,进行严格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麻醉学涉及知识面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临床麻醉学和重症监测,还需要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解剖学等学科有相当的了解,所以进科前组织理论知识的考试摸底,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非常必要。

2.2重视理论教学,提高医师的基础理论水平,科室每周组织教学专题讲座两次,重点讲述围手术期处理及治疗对策,以及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科主任每周教学一次,监督诊疗计划的正确实施,对疑难病例、麻醉意外及教训、麻醉并发症处理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另外,每周住院医师互动及进修医师讲课,提高了医师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理论水平。

3麻醉操作技能的训练及提高

3.1充分利用本科教学模型

强化解剖理论及知识教学,熟悉各种药物作用原理、配伍禁忌及应用方法,熟练应用各种麻醉仪器和设备,如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血气分析仪、微量注射泵等。科室安排专人对刚进科的进修医师进行一次仪器操作方法的讲解,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熟悉并能正确使用这些仪器设备。

3.2麻醉前指导

讨论麻醉预案,适时提问,启发和调动进修医师的积极性,鼓励发表不同见解,并采用合理化建议,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尽量安排不同的医师带教,以便学到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不断从诊疗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3.3适当增力。自主操作内容

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水平是判断一个麻醉医师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要做到围手术期麻醉的平稳过渡不是很容易的,要求麻醉医师应该有一定的预见性,如在用药方面,什么时间该用什么药,该用多少剂量,药物对患者可能会产生什效果等,白始至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麻醉操作技能的培训不同于其他临床工作,专业性很强,做一个好的麻醉医师要求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如气管内插管、椎管内麻醉的穿刺置管、神经阻滞及有创动、静脉穿刺置管等。进修医师在这方面普遍都比较欠缺,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得过于模式化,对患者个体间的差异缺乏了解。学员应在老师指导下多做些正确的操练,通过足够的自我锻炼,逐步掌握各种操作技术直至熟练运用,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4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接触病人开始,临床思维活动就已启动,正确的临床思维才能产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医师尽可能多地参加临床病例讨论会、会诊和术前讨论等,由此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汲取各种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少走弯路,不能只停留在当记录员、观察员的层面上,被动执行医嘱,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跟随老师分析病情的思路,学会如何去思考,从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边实践边学习,逐步提高对疑难病例及并发症的处理能力。医师自己准备病例报告会,结合具体病例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将本科一周以来疑难病例、少见病例的麻醉方案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最后由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和经验教训作点评。这种方式对培养和提高医师在进修阶段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5自学能力的培养

知识的更新与完善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学。当回到原地区工作时,有效的自学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提高自身素质的手段。因此,必须引导进修医师充分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性,督促其进行有效的自学。自学内容有:通过科室公阅图书、开放书架学习:规定必读书目;麻醉交班提问,定期写读书笔记;经常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等。

6科研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

进修时每个人要确定一个研究方向,通过大量阅读医学文献,写出文献综述,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一个研究课题,争取在结业前把论文写出来。要求最少要精读两本以上的专业著作,充分利用医院的病历资料及图书馆设施(藏书、光盘检索等),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状况。鼓励进修医师踊跃参加各类专题讲座或学术会,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接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导医师开拓视野,锻炼其归纳总结及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学术交流技巧,在丰富了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创浩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锻炼了科研能力.对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第11篇

关键词:进修医生;PBL;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67-02

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临床带教老师在发现问题后主动进行问题的解释和处理,而相对忽视进修医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式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中。PBL法把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方式,将临床医学知识置于每一个真实接触的病例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有助于发挥学习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适合多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每年承担着大批进修班学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扩大进修医师队伍,将为呼吸内科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升实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使用PBL教学方法对进修医生临床培训进行初步改进和探索,以期能够提高进修医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其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争取做到使进修人员满意,使临床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增强PBL的临床教学模式,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

呼吸内科已形成每周一次疑难病例查房的良好惯例,半个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程和众多的学习班课程足以保证进修医生的教学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PBL式临床教学思维培训水到渠成。我们通过进修医生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其自己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路,临床教学人员帮助其理顺分析程序,自行进行问题的文献检索及综合,再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技能。这样能够建立深刻的印象和思维,变“学会”到“会学”,真正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每周一次的病区疑难病例大查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途径,进修医生不只停留在汇报员、记录员的层面上,而是分析员、判断员和追踪员。鼓励进修医生积极参与病例汇报,在汇报前即进行小组讨论,尤其仔细倾听主管进修医生的分析判断过程,帮助其形成清晰的思路。在查房过程中主动跟随分析病情的思路,查房结束后及时整理诊疗方案,经组内讨论后继续进行相关诊疗措施并仔细观察疗效。患者出院后主管进修医生继续进行追踪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病情转归。通过这一过程,形成了系统的循证医学思维判断过程,使得进修医生印象深刻,同时调动了广大进修医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进修医生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也通过其参与科室重要教学活动来提高了呼吸内科的教学质量,最终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

二、增强PBL的临床实践模式,培养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

呼吸内科接近50%临床患者来自省内外慕名就诊,疑难病例比例较大,各种临床操作项目齐全,动手机会多。根据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培训,进修医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诊疗技能。在日常诊疗和急重症的抢救过程中,呼吸内科有大量的临床操作,如胸穿、腹穿、骨穿、深静脉穿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球囊辅助通气、气管插管等操作,这些都是在临床工作中实用有效的实践技能。作为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三甲教学医院,有着规范操作培训流程及评估制度,对于进修医生来讲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我们将相关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编写成简单易学的操作手册供进修医生学习。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由主管进修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相关诊疗操作措施,有无禁忌症,做出基本的预期判断。如需进行相关操作,就在已经学习了相关流程后,进行操作过程的阐述和注意事项,对照检查习惯性操作和标准操作之间的异同点,增强操作理论能力。在观摩带教老师的标准操作1~2次后,即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操作锻炼,增强操作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矫正不规范手法和强化理论意识,在不断的巩固过程中,逐渐形成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

三、增强PBL的临床研究模式,培养敏锐创新的科研意识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呼吸内科汇聚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他们在科研方面建树卓著,其开阔的眼界和独特的科研视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呼吸内科临床工作小组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组、支气管哮喘组、感染性肺病组、肺部肿瘤组、慢性咳嗽组、间质性肺病组、肺血管病组、睡眠障碍组、介入疾病组等。依托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良好平台,各个小组有着自己的临床特色和科研方向,在临床科研方面主持着多项大型合作项目,主办多项国内国际会议,经常进行国际流。组织进修医生定期参加多个学科小组的相关学术活动,感受临床科研思路及工作方法,学习科研设计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能够使其设计简单的临床科研流程。呼吸内科的大量临床疑难病例是进行临床科研的基本保证,也许在短短的1年进修期间无法对大型科研项目有深入的了解,但针对疑难病例的个案报道和归纳总结是进修医生学习过程的总结和提高。对于有兴趣的进修医生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其进行临床病例搜集、指标检测及文章思路的整理,针对有英语基础的学员甚至可以指导进行SCI文章书写和投稿。力争在进修结束时能够使其养成临床科研意识,关注临床科研前沿,具备临床科研设计能力,掌握医学论文撰写技巧,成为多面型临床医生。

四、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临床进修医生教育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医院业务技术骨干的重要手段。正确认识、积极引导进修医生这一群体,加强临床医疗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培养,全面提高进修医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是培养进修医生成为21世纪的优秀医学人才的必要举措。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医生是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量的一线临床工作,为科室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回到原单位工作以后,也作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承担着重要工作,使用进修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诊治大量的复杂疑难病例并承担相关转诊工作。医生进修的目的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巩固和深化已有知识,学习专业理论与新技术,最终建立清晰的临床诊疗思维,增强复杂病情的处置能力,从而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独立处理危重疑难病例,成为科室的中坚力量。我们应用PBL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进修医生的带教和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该方法将临床医学知识、最新的临床指南、实操细节、学科进展溶于生动有趣临床病例当中,通过解决日常工作的难点疑点问题,使进修医生得到自身的提高,印象深刻,应用自如。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先导,培养自主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较强的临床思维方法,达到了潜移默化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方法同样对带教老师的方法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根据课本进行宣读,刻板带教。而是在临床工作中随时提出问题,帮助进修医生形成临床思维和形成解决办法。这需要带教老师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有对实操技巧和对新知识的掌握。PBL教学方法也进一步要求带教老师深入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各项细节,以便随用随取,从而增强了带教老师的业务水平,提到了教师的多方面能力,达到了双赢的目标。总之,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方法在进修医生临床带教过程中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能够培养进修医生发挥自身潜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该方法能够增加临床带教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进修医生的凝聚力,使进修医生在更新知识、提高医技水平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虹,郑显兰,孟玉倩.PBL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2):93-98.

[2]Gurpinar E,Musal B,Aksakoglu parison of knowledge scores ofmedical student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raditional curriculum on public health topics[J].BMC Medical Education,2005,5(7):1-8.

[3]Choon-Huat Koh G,Khoo H,Wong M.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Research,2008,178(1): 61.

[4]Kilroy DA. Problem based learning[J].Emerg Med,2004,21(4):411-413.

[5]罗小楠,鲍向红,李晓康.提高临床进修医生教学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30-31.

[6]焦青,王和天,巫熙南.浅谈医院进修医师的管理与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0):769-770.

第12篇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教学实践

引 言

为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职高专人才教育发展目标要求,也根据学校和系部对数控高职班级的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全面推广的要求,本人对我校数控高职某班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课程进行项目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1 结合实际制订方案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续课程内容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课程目标。

1、在内容以“够用”为原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重点内容。讲授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把讲授、提问、讨论、演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组合,特别要强化课堂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理论指导实训”和“实训促进理论”上下功夫,联系具体的实训项目把相关的理论讲透彻,教会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如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3、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图文并茂的演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形象理解、直观感受,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进行操作演示,以便拓展学生的操作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项目模块选取依据

1、《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是一门专业课程,为培养学生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面的专业技能,本课程主要以并列式的结构以项目为主线进行教学安排。根据项目教学法进行设计,项目的知识点以现场够用,管用为原则。

2、课程教学设计与先进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工作任务的完成,引出问题,再通过理论学习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工作任务总结,评价,查出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的设计思路:根据生产实际确定教学项目明确教学目标安排工作任务实际操作理论指导练结评价。

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项目化设置强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够用、实践”为主。本课程着重讲授数控机床中各个系统出现的故障现象,如何进行故障诊断并排出相关故障,进一步强调数控机床的维护和保养方面。在教学中以实训为基础,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创造条件,通过亲自动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教学实训

教学实训的设计思想:一是增强课程实用性、丰富课程内容:机床类型多样,故障现象与故障原因各有不同,要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训条件下全面掌握故障诊断方法与应用,必须进行相关实训。因此我们设计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机床故障诊断的代表性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实训的效果:通过大范围、多方面的实训,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的“见多识广”;在练习中增长了知识,增强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综合实训,教会了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的能力和在实践中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项目课程设计:

在课堂教学和实训之后,教师进行设计方法的讲解,学生按照设计指导要求进行作品设计(故障排除),最后提交完整的设计资料(故障现象、故障诊断、故障排除)。通过课程设计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动手完成生产任务及设计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5 教师指导方法与教学效果

实训时以主讲教师带学生,随后以学生亲自操作为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把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理论形象化。因此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练就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技能。

6 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采取理论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各以百分制计算,取加权数核算最终成绩。其中理论占40%,实训占40%,平时成绩占20% 。

7 创新与特点

本课程通过多媒体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实现演示操作与理论相结合,通过感性认识对理论形成更深入的理性认识。本课程的项目化设置强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够用、实践”为主。让学生了解进而熟悉自己所学的专业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该课程项目教学符合高职高专的要求,符合学生的个性要求,符合市场要求,课程前后衔接有序,在教学中易理解、易操作、易实施。

课程特色:①理论与实训相互结合;②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相互结合;③小组工作方式与项目教学相互结合;④课程设置与实训场所相互结合;⑤课程整体突出核心知识点、技能点。

8 教学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检验教学效果:

1、学生评价

(1)问卷调查:通过每年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车工教学效果给予很高评价,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对能力的培养等各项指标打分均在90分以上。

(2)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从每次学校组织的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看,任课教师每次均达到优秀。

2、学生考试成绩:通过教学改革,学生技能水平大大提高。

通过“项目教学”教学改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性由原来的“接受式、被动式、旁观式”改变为“自主式、主动式、参与式”改进,极大的增强学生的自主探讨性学习,及时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9 今后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

1、经常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调研。

2、进一步提高对项目教学的支持与鼓励。

3、提供必要的实训条件和基础设施。

4、尽量集中安排项目教学的时间段,使之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有利于教师对项目教学的进行。

结束语

总之,实施项目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经过此次项目教学实践,无论在教师还是学生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都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我们将大力推广项目式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多大幅度的提高,培养出更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丘东晓.《关于职业教育项目教学实施中的几个问题》.《广州教学研究》总第4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