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时间:2023-02-20 00:3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健康培训心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

第1篇

拥有平和的心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越来越难管理的学生,我们一定要做到心态平和,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把自己放在平常人的位置,不要太苛求自己,要用平常心去做平常事。面对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把心放宽些,要知道智慧从错误的判断中来,成功从失败中来,真正做到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尊重学生,与学生共情。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尊重。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作为班主任,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学会用细心的眼光去观察差异,用宽容的心理去接纳学生。差异让我们懂得了互相尊重和彼此关爱的重要,让我们对陌生的事物感到向往,并激发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所以,面对学生时,我们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期待。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之间才能产生相容的情感,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专家的讲授一方面使我们感到了适时更新班主任教育管理理念的必要性,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指导着班主任工作技能和水平的提升,也深感班主任工作的任重而道远。

引用李镇西老师的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学生因为我作为他们的班主任而感到幸福作为自己追求的境界。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自信心、有自尊心、有恒心、有进取心的班主任。用自己的心灵与学生沟通,使蕴藏在学生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学生心灵中美好的东西。让学生在生活、学习、感知、创造、感恩的过程中,去成长和享受。

第2篇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认真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听了主任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怎样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让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也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足够信心和力量。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 一 ) 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 二 ) 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都要做过细的研讨和分析,千方百计地做好每一次培训。今年要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要求培训的学员,每人交一份作业或论文,主要是问题教师和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教育策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做好基础工作。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

   ( 三 )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2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习任务非常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习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己的学习时间,即早读15分钟、自习课和晚上的晚修时间。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方法。

   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

   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

   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近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教育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

   三天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结束了,心中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总的来讲,这三天培训给我的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累是指连贯紧凑的课程安排让我的体力上感觉疲劳,尤其是晚上依然要上课。快乐是指心灵上的,也是此次培训我的收获,也因此对培训有了依恋之情。本次培训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理念、亲自体验到了心理活动的乐趣、接触了新的事物——沙盘游戏,在培训中得到了专家的启发、坚定了自己工作的目标、认识了几个同行朋友。

   在这次培训中,高级讲师温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戴着眼镜,肤色白皙,讲话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他在讲课时,每当讲到激动时语速很快,还会时不时的问问我们,“我讲清楚了吗?”“你们明白吗?”,当讲个案时,他语调会很柔和,叙事能力很强,他的细致和敏锐的洞察力,很是令人佩服,尤其是看到温老师的心理辅导的个案记录,当然出于保密原则,我们只看到了温老师想让我们看的部分,仅仅是快速的浏览,这就带给我了足够的震撼。个案记录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记,花花绿绿;洋洋洒洒的记录好几页纸,密密麻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还有温老师在活动和讲座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话语阐述。例如在组织活动时,碰到不配合、或是不服、有怨言的人时,心理辅导员自己首先要做到情绪稳定、镇定自若。当然这句话不仅适用在工作中,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同样适用,当你碰到孤傲的人时,想想这句话,也许看他的眼神就不再是鄙夷的,而是去努力探索他身上值得他骄傲的资本了。对待我们的来访者,相信他(她)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走进他(她)的心里,了解他(她)的需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帮助他(她)。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由此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

第3篇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当今的社会里,压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今天的教师的压力与比过去相比要大得多。如:课程改革、教学行为、人际关系、角色转换、专业发展……

  通过《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学习,我明确了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现状及职业压力带给教师的影响;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从何而来;掌握了教师职业压力的有关理论。并从中受益,并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深有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得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等等,以至整个社会。所有的这些人和社会团体都认为自己对教师的工作有评价的权利。对于教师应该怎么做,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想法。

  仅仅是与以上提到的这些人相处就可能让教师产生焦虑,不管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

  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个体因为对自己更加了解,由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要淡薄名利,随遇而安,不要斤斤计较,愤愤不平。这种心态对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二、关注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进人性化管理等,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教师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

  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配备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领导要善于鼓励教师。林肯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也一样,一切的辛勤工作同样希望得到校领导的肯定、鼓励。

  三、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

  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并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师由于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带来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心身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对健康有减力作用,而且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当教师心怀不良情绪时,可试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心理平衡。

  第三,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入社会之中,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四,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个体,其重要特点是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第五,换位思考,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多看主流的和正面的事物,避免以偏概全。

  第六,低调处理问题,知足常乐。人生中的自我由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构成;面对完美的渴求在,我们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平常人的心态,告别心理困境。

  四、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以,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自身心理按摩的一项重要措施。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愿每位教师都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让自己的工作更顺利,让学生的学习更优秀,让家长更满意,让校园更和谐。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今年三月我参加了宜昌市秭归县心理健康网络培训,经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段时间来,我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参加培训的各项活动,顺利完成了培训预定的各项任务。

  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聆听了专家的视频专题讲座,即和,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次培训活动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使我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培训中,本人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将学习情况及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升了我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心理健康培训总结。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如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有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中,我们不仅了解到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还学习到了怎样进行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的方法,同时还掌握了教师怎样进行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二、通过培训,懂得了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培训总结。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过培训,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4篇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1这次培训共开课十一次,历时一年。每一次为我们讲课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参加培训,从不缺课。每次培训都认真做好记录,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笔记。按要求完成作业,认真复习积极备考,最终通过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了自我,面对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为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很多中职生,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转型期,有些学生心理成长的很好,在迈向社会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力量,而也有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得不到成长,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常常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中职生迫切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心理指导。但是由于师资条件有限,任课教师负责教授各种文化课和专业课,多的是知识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和学生心灵沟通较少。班主任工作繁忙,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精力有限。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较多,而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较为欠缺。我希望自己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中职生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看着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2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__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师值班,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2)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开办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2)开办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3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辅导技巧。

学校还聘请讲师团老师来我校作心理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题为《欣赏与赞美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平时推荐一些文章印发给老师进行学习,帮助老师掌握一些辅导技巧,帮助班主任上好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2:50

15:50-16:4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校园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还有电话咨询。

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12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5人次,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初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2019年3月20日举办了以“信念”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初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初三,面对考试。

2019年5月18日又邀请专家李仁奎老师给初一、初二学生做了题为“用爱成就未来”的讲座, 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学生深受感动,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心语广播站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分年级开展心理讲座,教育效果更佳。

本学年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初一年级主题: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二年级主题:善于与人交往 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初三年级主题: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4.通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月份举办了心理健康小报评比活动,组织初一年级及初二年级收看电影《我与世界不一样》并要求写观后感,校园网上挂出“心理调适”系列内容,发放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等,均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月份,学校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给我们的家长进行讲座,并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提高我们家长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体备课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5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是德育的一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的改进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制建网

许多看似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质未必是品德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问题。我校一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制定落实制度。

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辅导老师工作守则》、《心理辅导教师道德守则》、《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计划、活动到检查指导等各个环节,环环落实,避免因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而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经费、做好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的有效管理机制。

3.注重队伍建设。

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人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研讨会,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任课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后援团,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授为全体教师举办普及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题讲座。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多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

二、全员教育,分层辅导

我校心理教育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1.初一新生一入学就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碰到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入学教育期间就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每周的心理选修课,运用自编教材,综合各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心理知识,增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情感教育,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与生活态度,增强自律、自控能力,发展自尊、自爱的个性,增加心理稳定性。

3.针对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进行如何放松应试紧张心理的指导,邀请演讲团为初三学子加油鼓劲,邀请苏大心理专家为初三全体学生开设了一次题为《自信、从容,走向成功》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年举行中考百日宣誓。

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班自行开展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收效显著。

4.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在保密的原则下,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减轻甚至消除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特别有效,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开展活动,形成特色

1.注重全方位渗透。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语文课,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周记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视生命。从周记中还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早实施必要的辅导与干预。

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目前每天上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反映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每学期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我们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学校网站宣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宣传教育。

2.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我们从本学年起开始在各班评选班级心理委员,让这些自身充满阳光的少年,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动周围伙伴阳光地学习、生活。

3.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为此坚持办好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讲座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促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另外,我们积极利用社会教育中如龙城网上家长学校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强化科研,初见成效

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参与和承担苏州市立项课题《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各种评比中获奖。

五、成果与反思

第5篇

——赴广州二中及广州二十一中心育学习心得

为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升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1月8——9日,我联合阳江市第三中学心理科组分别到广州二中及广州二十一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交流学习,收获良多,心得总结简单如下:

一、上好心理辅导课

心理辅导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任务,上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课,将充分体现心育工作的发展性原则。这次广州交流,让我对中小学心理辅导课认识及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传统的心理辅导课是推崇课程体系的建立及课堂各维度的展开,这无形给教案的设计课堂的开展都设置了一定的框框条条。对此,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广州二中的心理教师杨海荣老师总结出,以往的心理辅导课无论是主题还是形式都与现代高中生的思维及实际生活产生了差距,这种差距使心育课的成效也发生了影响。对此,二中总结经验,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心育课设计——微主题。微主题指的是针对学生存在的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种现象,设计一个心理团体活动或心理游戏去开展,再使用阶梯式的辅导方法让学生得到启发,从而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直至获得解决策略。

通过现场观摩示范课以及参加评课,我认为这种授课方法新颖,主题突出,学生的互动性也高,得到的心育成效较大,因此我觉得可以在我校实施。目前我校学生的心育课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年级讲座,这样操作方便简练,但由于时间及场地限制,讲座内容只能是在各种理论之间泛泛之谈,难以展开来分析,因此学生反响不大,效果一般;另一种方式是个别班级授课,有需要的班级直接与心理教师联系上课,这样操作具有班级针对性,校本性较高,得到的效果较好,教师的反映不俗,但由于是针对个别班级,涉及的学生面较窄,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学校的大力配合及支持。

二、开展学生心理社团活动

经过这次广州之行,发现广州二中及二十一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社团活动,他们的学生心理社团举办得非常成功。学生心理社团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自身的课外活动,还能将学生培养成心理教师的好助手,从而辅助心理教师去开展各种心理活动。一个学生心理社团的成立及完善需要心理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相关社团活动策划,手把手地进行成员培训等,但一旦社团的事务走上正轨却可以分担教师很多工作任务。对于这一点,我是需要进行自我检讨的,之前我很认真的想着举办一个学生心理协会,很多前期工作都做了,包括详细计划及章程都列好了,但由于太多的家庭及工作等繁琐事情缠绕,使得我没能将社团坚持下来。通过这次与这两所学校的交流学习,我又有信心去"重拾"我校的学生心理社团了。

三、开展有特色的心理主题活动

广州二中的每年一次的心理活动月,大型的亲子活动;二十一中的青春期教育,同伴教育等都是他们学校极具特色的心理主题活动。通过与他们交流,我清晰了,一个大型的有特色的心理活动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心理教师策划,更需要一个团队。因此,心理社团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一个具有特色的心理活动也可以与校外机构,社会资源相结合,这样可以解决一些例如经费,师资等实质问题。对此我深有体会,由于我们与12355服务队合作,我们的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可以尝试联合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开展同伴教育,心理拓展等活动,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得到实习的机会,我们又可以有足够的人力去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简直双赢。当然,这只是初步构想,详细还需要进一步策划的。

四、如何做好课题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我校的心育科研起步晚,但进步快,目前我们已有两个课题在手,分别是省立项的《高中校园心理环境建设研究》以及市立项的《阳江市高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成绩的显隐性相关研究》,这个起步可以说是不低的。课题是立项了,但要做好课题,做出课题成果却是不容易的。通过这次交流,我获得了许多优秀的课题经验,也得到了一些文字资料的示范及借鉴。这让我对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方向都有了更清晰的见解。

第6篇

【关键词】校园物质文化 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12-01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建造和设置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的总称,它映射着整个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水平和文化发展样式。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活动场所建设等,它是育人方略的重要载体之一,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立足之本。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我校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重要作用,遵循科学规律,合理布局校园内部区域结构,打造功能划分合理、学习生活便捷的结构,利用每一道优雅景致,赋予它们人文内涵。

校园四季有绿色,三季花盛开,假山池沼,鱼戏水中,草木含情,山水说话,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倍觉舒心,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进而起到心理保健的作用。

其次,塑造富有感染力的校园景观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校园物质文化为建设和谐的校园生态系统提供肥沃的土壤,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空间进行精心布局、艺术创作,使校园充满生机。

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建造雕塑、摆放石刻、设立展牌,传承学校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进取、拼搏、团结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学校通过定期更换校园广场、甬路边展牌,宣传学校各专业文化和心理文化;在教学楼墙壁展示优秀毕业生照片、合作企业公司介绍、学生的作品等,形成专业化的校园风貌;在办公楼走廊放置教职工规范及学生规范牌、名人警句、名人画像,向师生传递美的信息,用蕴含丰富的哲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我校充分挖掘学校人文历史背景。

教室环境的布置的标语、字画,花卉、鱼虫都对学生构成相应的刺激,引发美感的形成,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可以引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感受到向上的力量,良好的教室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力地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公寓管理以“整齐、统一、卫生、清洁”为标准,入口处墙面定期出版黑板报,张贴宣传画,宣传心理文化,宿舍间间有绿色,室室有生命,由学生参与或自行设计宿舍的布置,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展示学生个性化文化,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第三,建造现代化的场馆设施是校园物质文化的坚实之根。

建设“书香型”校园。为丰富全体师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学校致力于建立现代网络管理系统,分门别类完善和规整图书馆数据库,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进行自我补充、开阔视野,为学生学习和科研提供详尽的信息和资料。

学校每年都要添置大量图书,藏书量呈每年递增,此外,学校每年还订阅百余种报刊杂志,购置大量的音像资料。我校图文信息中心现有纸质藏书近7万册,电子图书5万余册,音像资料900余盘。阅览室订阅报刊353种,电子阅览室拥有微机104台,馆内座位数为540个。在建设“书香型”校园活动中,学校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同时,学校还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学生读经典的书,读古今中外名作名篇,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 “每月一本心理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演讲、讲名著故事活动、书香班级评选、读书心得征文活动、名著影视欣赏等活动,使学生丰富了课余生活、充实了人生,陶冶了情操,力争“用读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

建设信息化校园。完善现代化校园网络,进而满足教学科研和办公现代化的需要,满足学生快捷多样地汲取知识的迫切需求。

(一)班级多媒体系统全部到位。在实现校园班班通之后,学校又投入资金将全校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实现班级教育教学的多媒体化。(二)学校网管信息中心改造。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学校重新添置服务器并改造了信息交换设备,改进建设校园网,传播校园文化,满足工作需要。(三)升级学校广播系统。校园每日三次播音,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新闻、音乐鉴赏、心灵美文、历史哲学、专业技术等栏目,每周日晚间播放以“真善美”为题材的电影,每月播放心理励志电影一部,让广播电视成为学校心理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阵地。(四)坚守“校园贴吧”,贴吧设有校园风云、心灵驿站等专版,师生互动,启迪智慧, 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素质。

建设“心灵港湾”。学校建立了二级心理维护中心,配备有放松室、沙盘室、团体辅导室、心理阅览室等功能齐全的心理工作室和心理辅导设备,先后培训了13名“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和12名“拓展培训师”,成立以学校咨询师为主要成员的“阳光心育研究中心”,组建了学生的“阳光心理社团”,在每个班级都设立心理健康联络员――“阳光使者”,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辅导课、沙盘活动、读书会、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个体咨询等活动,达成以心育人的目的,春风化雨,温润心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7篇

我校自2005年以来持续探索“且学且行且思”教学研训一体化模式,着力构建“教学即研究”的校本研训文化,在提高校本研训的实效性,特别是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1.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心理教育实施水平

一是通过“四个结合”:即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研究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讨论探究相结合,实际案例探究与写学习心得相结合的方式,从政治及教学理论、师德修养、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技术、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二是鼓励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积极参加自考、函授等形式的专业研修或上级组织的系统化培训『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三是开展了以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法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交流与案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全员培训,开设了班主任工作专题论坛,就如何进行学生评价、班级文化建设、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德育时效性等系列问题进行专题交流研讨,引导班主任提升班级管理和育人水平。

2.以活动为载体,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

一是深入开展“爱与责任”、“用心去做”、“真情塑造未来”、“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等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二是加强《泊中教师应有的十种正确的心态和观念》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我与学校、同事共发展”金点子征集、“寻找微幸福”征文比赛、“今天怎样当教师”论坛、“我的成功之路”演讲、“工作主动——人生成功的阶梯”和“教师心理健康调适”主题片观看等活动,引导全体教师“以进取心对待事业、以责任心对待工作、以热爱心对待集体、以淡泊心对待名利、以平常心对待得失、以律己心对待自我、以宽容心对待同志、以自信心对待困难、以欣赏心对待他人、以和睦心对待家庭”:正确处理好“十种关系”:即责任与权利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服从与建言的关系;请示与汇报的关系;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的关系:会上与会下、当面与背后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贯彻上级精神与创造性工作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公与私的关系。三是认真落实《泊中党员干部“三到、三联”制度》,“三到”即:到课堂中去,研究教与学,争做教学工作行家里手;到教师和家长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争做和谐发展促进派;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需求,争做学生良师益友和人生导师。“三联”即:每人联系一个学科(或级部);每人联系1至2个薄弱班级;每人联系3至5名学生及其家长。深入到师生中解决焦点和难点问题,力求“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到位、指导到位、落实到位。

3.加强教学研究,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思路,引导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课程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以经验交流、论文撰写、案例征集为主要形式的课题研究。近年来,我校有4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在上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14名教师在省教科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中获奖:1名教师成功举行了青岛市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初步开发出了《好家长成就好孩子》、《家教指南》、《忠篇》、《孝篇》、《拨动心灵的琴弦》、《国旗下演讲》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开课、上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我校和学生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并使用好校本教材《成功的秘诀》,先后进行了“学会合理消费,抵抗不良诱惑”、“好人缘”、“学会学习”、“美好生活,从心开始”、“父母为什么不理解我”、“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告别坏脾气”、“考试心理与应试技巧辅导”、“老师,我想对您说”等主题教育活动,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简单的心理保健方法和技巧,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调节,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是专设心理健康教育文化长廊,安排了诸如“让自己的思维活起来”、“学习中的自我调控”、“网上的世界真精彩”、“我负责”等主题的教育内容,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充分发挥黑板报、楼道文化牌、宣传栏、校刊《海之韵》、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接受、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四是设立心理辅导室,设置“悄悄话信箱”,鼓励学生把自己生活的苦恼、学习的烦躁、成长的困惑等问题写在纸上投入信箱中,由心理辅导老师定时开箱,通过书信、电话及面谈等形式,帮助学生自我探索,排忧解难。

2.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渗透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我校将“教学中是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要求教师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心理教育:(1)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4)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5)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3.积极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认真落实市局《关于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指导意见》和学校出台的《泊中教师维护学生心理权益公约》,编印了《泊中全员育人导师制+学习共同体工作手册》,积极推行“尖子生导师制”、“边缘生承包制”、“质量会诊制”和“周记对话”,从导师职责、学生分析与指导评价、过程记录与反思总结等方面入手,重点做好家庭贫困、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导育工作,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正确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建构起实效性较强的常态工作操作平台。

第8篇

山东省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提升计划心得体会

秋风飒飒,在这金秋的季节,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健康教育培训学习, 让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培训过 程中聆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讲座, 他们都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 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 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让我们意识到心理 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 作,了解自我, 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 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善于选择自己 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培训我还意识到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 全发展的目标 , 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这 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都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做好笔记,学好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次培训让 我获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超过自己的 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体性知识,也就是所学学科的知 识,还要掌握条件性知识。

教师被公认为幸福的职业,劳动条件优越,桃李满天下,收获真挚的感情, 而在这个美丽而神圣的光环背后也承受着太大的压力。 我 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首先, 我们要树立职业幸福感。 而这个标准是你是否感到幸福快 乐。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 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 是圣者——不会犯错; 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 教 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 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 影响。我们天天面对着朝气蓬勃的孩子,通过每天的言传身教,潜移 默化的启发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 ,这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幸福自在,全 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其次,我们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增加积极情绪。三年级对于孩 子是一个小的转折点,知识的深入,心理等小问题接踵而至。人格健 全的教师, 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 使学生如沐春风, 轻松愉快。因此在平时班级管理中,要多看学生的长处,多给与学生 鼓励,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作为他的教师, 我们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同时,我们要适当的释放压力。压力是把双刃剑。我们常说“压 力就是动力” ,它不仅能激发我们的斗志,有时还能起到消极作用。 我们要合理分摊压力,转忧为喜,从不幸转为幸福。

适时候,我们也可以换角度看问题,使自己从烦恼、困惑中解脱 出来,有时候还要自我悦纳,寻找幸福。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我 们有许多的惊喜,幸福无处不在,只要能带着一颗爱心去观察,幸福无处不在。

第9篇

摘要:本文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参考滨州学院实际案例,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滨州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课程改革措施。本文对提高滨州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现状

本文随机为学生分发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此次调研样本为320人,包括224名男生和96名女生,男女生比例为3∶1,与全校男女生比例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样本具有代表性。(1)课程开设情况。此次调研中发现,只有131名学生(约占样本41%)明确表示所在院系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9%的学生表示未开设课程或者不知道是否已开设课程。可见,部分学院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不具备开课的师资力量。(2)学生关注的心理问题。分析数据发现,滨院大学生关注的前四位心理问题为就业(18.8%)、学业规划(17.6%)、交友(12.3%)、情绪控制(11.1%)。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可参考这组组数据。(3)课堂听讲情况。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讲授、观看多媒体等传统方式向学生大量的灌输知识,缺乏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引领和启迪。经实地考察上课情况发现,学生昏昏欲睡、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屡屡发生,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师生互动较少。而专业性教师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涉猎广泛,讲授知识通俗易懂,更能吸引学生投身学习。(4)教师备课情况。经访谈发现,有些老师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网上资料备课:有些教师根据查阅以前PPT素材备课;有些老师根据日常心理健康咨询经验备课;有些教师根据专家教案结合自己理解备课;有些教师根据学生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情况备课。教师备课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形式丰富,有的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在了解课程教学现状的同时,也发现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程重视度不够。近年,我校为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制定了《滨州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纳入测评内容。但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客观和主观的阻碍。经实际调查发现,只有小部分的院系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开课院系将此门课当做“摆设”形同虚设,用来应付检查。导致上课学生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2)教学方法陈旧。很多任课教师仍采用传统讲授法,以大班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在教学内容上,教师遵从教材、偏重知识的讲授,多讲授枯燥乏味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偏重于照本宣科,大面积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内心真正需求得不到重视,不能将所学知识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得不到拓展。(3)考核方式不完善。经调查发现,滨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多以提交作业、课程心得或者卷面考试为主。这些传统考核方式,不能考察课程实际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真实程度。经访谈发现,学生们更主张将个人课堂反应、参加活动情况等平时表现纳入课程考核。(4)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滨院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老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从调查结果看,授课教师多为院系辅导员,其中更以理工科教师为主,受过专业培训的少之又少。专业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课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多教师采用照本宣科、念PPT、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整堂课气氛压抑、沉闷,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寥寥无几。

三、课程改革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有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此提出几条改革建议与意见。(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是教学工作最直接的实践者,任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各高校应加大对相关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在掌握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将各种现代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学校可以不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加强任课教师间的交流,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2)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是制约课堂效果的要素之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集合知识、体验、学生的个人经历。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达成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应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设置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一种教学方式为主线、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凸显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多样性。(3)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有别于其他学科,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多元激励。在评价过程中,应采用心理测验、拓展训练、学生个人及他人的评价、观察学生日常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情绪调控、自我表达、基本事件处理、挫折与压力应对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总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自我体验,进而做到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以致用。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大学生仍被视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社会要求他们不仅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如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如大学生本人的因素。在大学生个人因素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低。因此,当现有的心理卫生资源很难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需求时,要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一般心理问题,就需要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同伴间的正向影响力。

大学生心理互助从广义上讲,泛指发生在所有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等相互帮助的活动;从狭义上讲,特指受过一定专业心理助人技巧培训的学生心理互助员,在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同学之中开展心理帮助的活动。

一、“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充满友爱和富有同情心的,每个人都有从心理上帮助他人的希望和行为,同样也都有得到别人帮助的心理需求。当提供了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机会时,人的本性便是善良的,能不断地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大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就是提供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的氛围,激发人与人之间地相互关心和帮助。心理互助的过程就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喜悦和价值感;也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念,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进了自我的发展,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可能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

(二)社会支持与社会交换理论。《当代社会科学大词典》(1955)认为,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联系在个体面临困难或威胁时,可以为个体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是心理社会压力与心理社会障碍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个体精力和环境的影响必然会给个体带来压力和挑战,同时也会使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而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挫折,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大学生心理互助就是在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时,给他们提供一个来自同学、同伴、同龄人的支持,提供一个发现、交流和宣泄自己负性情绪的平台,让其通过获取各个方面的有关自己的反馈信息,缓解紧张和压抑的心理,排解和疏导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当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友需要帮助时,而自身恰好也能提供这种帮助,自己也会给予其他人以帮助和支持。人与人之间的支持和帮助是相互的。

(三)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的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被观察的对象称为榜样,观察主体称为观察者,榜样通过观察者的观察活动而影响观察者的过程,称为示范作用。朋辈心理互助员是大学生心理互助活动开展的主体和重要力量,他们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和系统的培训,不仅具有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和助人能力,而且具有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责任心强、善于倾听等人格特征。这些特点有助于他们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在相互沟通和交流过程中,这些优秀的品质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其他同学,影响到周围的人。其他同学会以心理互助员为榜样,自觉不自觉地去观察和模仿他们的行为,并不断进行自我强化。在心理互助过程中,心理互助员作为心理健康的榜样,可以去引导和感染其他人,最终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心理激励,高效率的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现实依据

(一)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符合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大学生试图解决心理问题时,倾向于先求诸己后求诸人。而在必须寻求外界帮助时,首先倾向于向朋辈或家人求助,只有当问题诉诸情绪障碍并且较为严重时,才会寻求专业咨询帮助。大学生选择向同伴寻求帮助,是因为同伴之间关系平等,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和共同关注的事情,他们之间可以通过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能引起共鸣。

(二)大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大学期间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趋于成熟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我的发展,关注社会的需求,对大学生活有自己的规划对未来有初步的想法,个性也逐渐成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大学阶段学生遇到的问题有些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部分心理问题如果能顺利度过,将会使学生获得更大的独立性,走向成熟,而这些一般性和发展性的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解决的,但对于少部分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则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帮助解决。

(三)大学生心理互助符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心理教育对象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简单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单一化等。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今后应突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全体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主体性,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参与性,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学会自我调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性,即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发掘自身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实现人生价值。

三、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内容

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而且容易发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建立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内容体系。大一新生侧重于大学生活适应。很多大学新生千里迢迢求学他乡,离开了父母的照顾,初来一个全新而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会有依赖性、对大学理想化等特点,从而导致对大学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不适应,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时应对他们开展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大学学习特点、提升耐挫折能力以及大学四年生活规划等方面的训练。通过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解压方法,改变高中时期应试教育的学习方法,注重自我身心健康。大二应侧重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心理互助,让学生学会悦纳自我,欣赏自己。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此阶段大学生也要继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消除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掌握人际交往规律、学会处理异性关系和交往。大三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冲突期,其心理问题表现较突出的有:自我发展和能力培养、恋爱情感带来的心理冲突、性冲动和传统道德的心理困惑等。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正确决策能力,完善自我人格,学会自我调控等是此阶段心理互助的主要内容。大四毕业生主要以求职择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为最多,有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矛盾的问题以及考研、恋爱、找工作的冲突问题等。心理互助重点开展就业心理,社会心理的培训、教育,使之懂得职业生涯规划和社会因素对个人心理的影响规律。

四、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的实施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朋辈互助氛围及进行积极引导。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海报、展板等宣传媒体,多渠道的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保健和调适方法,提高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培养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意识,以及积极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一个“关注心理健康、关爱自我”的校园氛围。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员的选拔、培训和督导。一支合格的朋辈心理互助员队伍是开展朋辈心理互助的关键,因此对人员的招募和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朋辈心理互助员应具备以下特征: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心理辅导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与热情,有责任心;具有相对稳定健全的人格,为人热情真诚、宽容接纳、具有亲和力、善解人意、关心他人;自信理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和谐、情绪稳定。另外,心理助人工作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沟通,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心理互助员必须具备心理助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要在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计划指导下进行规范系统的培训。具体包括:一是心理知识培训。让心理互助员了解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获取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互助基本技能,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原则,更好的开展心理互助工作。根据不同的培训时间和要求,可分为岗前培训和具体工作内容培训。二是实践训练。包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咨询,提高学生心理咨询技能,培养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经常召开例会,进行案例分析、观摩心理电影、交流读书心得等。在诸多的方式中,采用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强的团体心理辅导和训练活动也是非常有效地一种实践训练。此外需要加强对心理互助员的督导。督导可以是专业老师对心理互助员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的直接督导,也可以选拔高年级优秀的、能力强的心理互助员对低年级心理互助员进行督导。

(三)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有效载体。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建立朋辈互助读书阅览室。“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其实,除了“成性格”和“医愚”外,读书还的确具有治病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如抑郁、焦虑、恐慌、烦恼等。[4]大学校园具有丰富的图书资源不仅仅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心理自救,解决在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他们更好的利用图书资源,促进其发展。因此,朋辈心理互助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分享读书心得和体会,并把读过的好书分享给其他同伴。这样利用朋辈之间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敏生.心理互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2] 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5-0146-03

据2010年11月30日的《哈尔滨日报》中的文章报道:2010年7月以黑龙江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96311”哈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热线为平台,由来自黑龙江省的10余名从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专家,联合完成了一项对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状况及对策的调查研究。据调查数据反映,因学业负担过重引发的心理问题咨询人数最多,学习压力导致厌学、情绪反应、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有825人次,占咨询总人次的38.8%。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心理问题位列热点咨询问题的第二位,其中青春期教育成为热点话题。专家分析,忽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未成年人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缺乏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中小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与创造的空间,更需要心理的支持和心灵的沟通。许多中小学因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运用电话咨询、网络联系、板报宣传等多种渠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记录档案,进行心理辅导服务,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或活动周活动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许多学校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却存在着一些显性的问题,怎样改进是目前一个值得思考的热点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三个显性问题

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始的时间不长,还存在不少需要不断改进的方面,其中有三个突出的显性问题。

(一)课程开设存在随意性

目前,许多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于课时量少,课程与教材的开发不丰富,教师上课的方式较为松散,使课堂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学校每周一节心理活动课还常常被其他活动替换。这些原因导致该课程的开设不能较好的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辅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效果。

(二)任课教师存在非专业性

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归入一个范畴,没有深入思考和研究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甚至把心理问题当做思想品德问题来看待。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加强德育工作就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于是没有专门设立心理健康辅导课或心理健康活动课。一些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前或现在就是担任思想品德、社会等课程的老师,没有机会和时间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仍然相当匮乏,有的甚至配置专兼职的心理教师都难以做到。心理老师兼任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训练等种种工作,人少任务多就不能充分满足学校心理服务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对从教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既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科专业知识,又要积累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安排一些其他学科或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师来做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这些勉为其难的老师既缺少心理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的专业技术,又缺乏优质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常常导致心理健康活动课效果欠佳和心理辅导没有成效的窘境。

(三)心理辅导存在片面性

有些学校忽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和咨询上,忽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理解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把他们当做患者,不考虑问题的成因、涉及的心理深度和有针对性地改进目标;有的用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量表来测评学生,对一些国外的量表照搬照套,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草率得出存在偏差的结论,导致学生高度紧张,甚至引发害怕心理辅导的焦虑。近年来,许多学校为了评上示范学校,按照评选条件和要求,纷纷配备心理咨询室,然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三个显性问题的对策

根据存在的上述三个显性问题,解决的策略如下:

(一)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性

要做好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相关理论,掌握必要的操作程序。每堂心理活动课都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的,针对中小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并不需要以学科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出来,而是需要经过教师处理后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出现,并渗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境,精心设计心理辅导方案和心理干预措施,调适学生亚健康和不健康心理,矫正问题心理,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心理活动课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首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和组织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谈话法、问卷法、座谈法等方式,通过与学生、教师及家长的交流和调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觉察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身心发展、学习、适应等普遍性的困惑和烦恼,以便教师课前确定教学目标,课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疏通。其次,注重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教师以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主持课堂活动,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同伴友爱、群体活力和团队力量,促进形成健康人格,达到心理活动课的作用和目的。再次,课后适当留些思考。心理活动课需要唤起学生更多的感悟,在情感体验和情绪释放中,促进自身的心情调节和问题解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把课堂里悟出的道理进行正向迁移,处理好当前和其他的生活、学习困惑和问题。同时提倡学生把心理活动课后的所思所感写成心得或日记,适当的时候在小组或班组中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这三个关键点突出了心理活动课重体验、重感悟、重反馈的特点。

(二)增强专职教师培训的科学性

抓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重中之重。从多个方面培养专职、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对此,可以通过菜单式培训的方式来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首先是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中小学心理活动课或心理咨询服务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高校联合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心理学专家、教授,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教育实践结合,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可以同相关部门联合测试,颁发学校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从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其次是研讨式培训。通过各类主题、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多角度、多方面的就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有利于学校之间和学科老师之间互相切磋、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再次是以评促教式培训。以公开课、交流课或示范课的形式,让教师们相互学习,课后由专家进行点评,从中交流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第四是专题式培训。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某个方面的专题或问题,邀请富有经验的专家或资深教师对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讲解、指导,并进行互动交流和提高。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对心理辅导教师是一个艰难的心路历程。因个体差异,有的方法有效,有的未必凑效。所以,要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相关理论,掌握必要的操作程序,并做到身体力行,内外和谐,心神专一,化解隔阂,达到与孩子的真正沟通和理解。对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或开设心理活动课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势在必行,其专业性不容忽视。

(三)增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功能

学校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对来访的师生和家长而言,学校心理咨询室是他们获取心理指导的场所,是心理咨询教师与来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以真诚为前提交流、沟通和解困的地方。心理老师与来访者就某一问题共同探讨,共同尝试,最终使来访者自己进行正确选择,从而达到促进来访者获得心理能量和健康发展的目的。

从实际和有效的角度来说,应该发挥好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功能:首先,针对学生的常见心理障碍,为他们解决学校适应不良、轻微神经症、常见的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指导学生找到原因,进行自助,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其次,提供学习心理辅导,对学习困难和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学业不良的类型和学业不良的成因诊断,帮助他们了解各自的学习心理特征,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进行改变和调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升学业水平;再次,发现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已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沟通,不放弃,不离去,共同寻找突破口,制定心理长期辅导方案;第四,开展对学校校教学教辅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咨询工作,人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常规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营造良好氛围;第五,做好家庭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协助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成长与发展所带来的家庭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法、亲子关系的调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等问题。

心理辅导教师任重道远,在工作中既要认真耐心,又要善解人意,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伙伴”,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排除成长路上的心理障碍。心理辅导老师是学生的拐杖,心理咨询和训练要通过对学生的理解和帮助,从心理上增强他们自身的能量,让他们调整和改善认知、情感、人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帮助和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培养积极的人格,开发自身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完善与发展,生活和学习更加愉悦,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The Evident Problems of the Mental Health for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nd Targeted Strategies

WEI Pan-sh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Management,Xingyi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第12篇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背景

甘肃玉门油田第二中学由九年一贯制学校划转为一所完全初中,教师在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已经处于职业倦怠状态。油田下山后学校交予地方政府管理,教师们又面临着体制的归属和福利待遇的下降等问题,使得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直线下降,教师的身心各方面受到了负面影响,教学质量长年得不到突破,学校呈现出负重不前的局面,发展进入瓶颈。

抱着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和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态度,学校领导想尽一切办法,借着学校成立完全初中改制发展的东风,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走上正轨,成立了阳光心理师生导航中心,包括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发泄放松室,兼具档案室、培训室、沙盘游戏室等六个功能区,配备了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九名兼职心理教师。扎实高效的教师团队分别于2006年完成了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2010年完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等两项课题。不断的摸索实践使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激发了教师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学校的管理思路和教学目标逐渐明确,教学质量稳步回升。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一)层级式培训辐射全校

1.培训骨干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起步时类似于全国的普遍情况,是个别教师因为兴趣自发的行动。这一自发行动立即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学校开始大力扶持这一新生事物,不断派出骨干教师到外省市参加专题的学习培训,争取最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们参加国家级的心理咨询师考试,每周规定专门的时间让教师们参加心理小组的学习。骨干教师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广大教师发展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的热情,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已经有11名教师拿到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为学校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师资保证。

2.开展教师心理培训,优化教师心理品质

伴随着高强度的课时量、堆积如山的作业、学生的突发事件、家长的不理解、上级领导的检查、课题科研活动、公开课以及不良人际关系、不当竞争、社会地位、舆论评价等弥漫性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长期生活在烦躁、焦虑、强迫性思维中,精神极度紧张,造成了教学困难、家庭矛盾、情感匮乏、师生关系紧张等一系列的困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根据我校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全体教师开展“谁动了我的奶酪――教师工作压力的心理调控”“走近沙游、走进沙游”等培训讲座,帮助教师认识职业现实,澄清错误观念,将“自为的生活”发展到“自觉的生活”。

根据为学生做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结果的统计评估,结合本年级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行为表现等问题,组织年级全体教师召开学生心理问题会诊活动。心理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方面的测量结果,帮助年级组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状况,在教育的过程中及时地针对学生的情况加以辅导和帮助,使所有科任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班主任对该班的管理目标和纪律要求,提高各班的班风学风建设水平。

为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利用每月的班主任例会,对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战术”“教育的新武器――教育诊疗”“魅力班会课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心理发展路线图”等专题培训讲座,开阔了班主任的教育视野,使他们掌握了更多、更加积极的管理方法。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讲座

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会对初中生活产生一定的适应不良。如果能及时调整心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就会大大缩短适应不良的时间;如果长时间都处在适应阶段的话,就会无法融入初中生活,造成学习下降、心情焦躁、无所事事的后果。学校针对初一新生开展初中入学适应指导、青春期的情绪调控心理指导。对八年级开展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应用、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等学习策略方面的指导。九年级学生因为面临中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学习焦虑和压力,学校开展了智慧备战中考、中考前的放松训练,有效解除考前焦虑。

4.家长学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

经调查,我校有32%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还有未经统计的隔代抚养、空巢家庭等现象,家庭教育明显跟不上学生发展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从2006年开始举办家长学校,在十二期的家长学校培训中,以年级为单位,紧扣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给家长提建议,教方法。每个年级的讲座都竭力做到切中学生要害,直面家长需要,与家长零距离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用真诚的心换取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培训效果从学生日益转变的精神风貌中得以显现。

(二)校本教材引领发展之路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校发展夯实心理基础,心理教师广积粮、深挖洞、高筑墙,汇集各方智慧,汇编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涵盖教师心理健康讲座、一至九年级学生的成长路线图、学生逆反心理的归因分析及解决办法、教师工作压力的心理影响及其调控等。《班主任培训校本教材》包括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应对特别学生的妙招、班级情境中的师生心灵沟通、班级管理动态曲线、优秀是教出来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的课堂管理、魅力班会课是怎样炼成的、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心理健康培训校本教材》包含巧妙化解人际危机、学习策略指导、责任与角色同在、告别考试焦虑、多元智能、思维导图等内容。《家长学校校本教材》包括了一到九年级不同年龄特点孩子出现的主要问题的解决策略,指导家长科学智慧地进行家庭教育。

(三)科研探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

1.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水平

伴随玉门油田的改制,职工的买断退养,油田教育的变革重组,我校后进生相对集中,学生心理问题突显。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因地制宜,从2006年到2011年时间内,先后完成了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研究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和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随着课题的完成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发展呈现上升势头。

2.利用心理测评软件了解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校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为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发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占有相当部分的比率。心理教师将同一年级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形成测试结果统计图和测试结果分析说明,把每一个班的主要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整改策略;将测评中出现心理预警的学生逐一挑选出来,将各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分析反馈给班主任,并提出应对方法,帮助孩子逐渐摆脱心理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3.年级学生问题会诊提升管理水平

结合全体学生“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结果,召开了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学生心理问题会诊活动,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其原因,用测评结果指导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拉网式教育全面渗透心理健康工作

1.聘任心理辅导员挂靠年级组

积极鼓励全校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取证的同时,聘任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证的教师为心理辅导员,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年级的优势及专长,每人挂靠一个年级,深入本年级了解学生和教师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工作压力及情绪困惑,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及矛盾,避免更大的隐患发生。发挥科任教师的优势,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菜单式心理讲座面向各个年级、班级

利用教师们的兴趣特点和学科专长,让他们分别担任了“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训练”“如何应对粗心”“人际关系之同伴交往”“树立自信 接纳自我”“幸福生活 快乐学习”“生命教育”“人际关系之亲子问题”等专题的讲座。鼓励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成为专家型人才。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可以根据本年级或者本班的实际情况,利用班会课或者课外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邀请心理辅导员做讲座培训。

3.个体咨询促进个性发展

学校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对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室,学生预约后在这里接受个体心理咨询,宣泄情绪压力。教师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自己领悟;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求助者的自我愈合与成长。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助人自助”。

4.心理沙龙促进教师个性发展

学校每隔一周开展一次心理沙龙活动成为教师们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分享心得的重要阵地,大家在心理沙龙活动中学习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观赏心理电影,感受电影带来的心理震撼,交流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策略,在沙盘游戏中进行个人心理探索,获得人生的感悟和个性的发展。

5.心理社团开展同学间的互助活动

学校成立学生心理社团,每个班聘任两名热爱生活、热爱班级、独立自强、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心胸宽广、关心同学,有较强的助人意愿、有奉献精神、有较强的保密意识的志愿者参加心理社团的活动。学生心理社团组织在同学之间开展健康有益的同学互助活动,帮助同学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三、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培植了新的教师团队

我校从骨干教师培养入手,落实专人,鼓励在校教师积极参加心理方面的专业学习,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和物质奖励,激发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中来。利用“请进来、走出去”以及班主任例会和各项活动,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技巧的培训。关注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大家免费提供咖啡、茶、糖果等,教师们可以在这里上网、备课、阅读、听音乐、做沙盘、按摩放松、拳击发泄等。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由校领导亲自领导,以心理咨询师为第一梯队,班主任为第二梯队,全体教师为第三梯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渗透式地优化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直接影响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心理健康教育孕育新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