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好习惯的名言警句

好习惯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2-05-16 18:1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好习惯的名言警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好习惯的名言警句

第1篇

一、明确预习任务

作为一个长期任教六年级的语文老师,我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非常严格。为了更好的完成预习任务,我把班级里的同学分成12个学习小组,前后两张位桌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让一个成绩较好、自觉性强的孩子担任小组长。学习任务的检查督促,就由小组长完成。在新学期的开始,我就明确规定,课前预习要做到七件事:(1)1+1+3新课文里的生字,每个字写一个,加一个拼音,再组三个词;(2)文中的美词佳句找一找,画一画,再抄写1遍;(3)读课文3遍;(4)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并摘录;(5)画出课文的自然段,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用文中的词句用三两句话概括即可);(6)初读课文后,你有何疑惑?请写下来,也可以在有疑问处作上不同的标记“”、“?”都可以。(7)你想到了那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成语或诗句、人物?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记住,我让他们抄写在语文书的封面内页上,每次预习拿出来对照完成,免得有些学生会找借口说忘记了。

二、保证预习质量

预习时要精力集中,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1.字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虽然由字词转入句篇,但是我认为字词的教学仍然是重点之一。学生在预习生字时,我让他们边写边留心观察:怎么记住这个字?与学过的哪个字相近,区别是什么?什么地方容易写错,应该注意些什么?它在字典中有几种读音,几个意思?文中应该选择哪一钟?它的音序、音节、部首分别是什么?美词佳句既要会读,更要理解它们的意思。查字典、查资料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2.课文阅读与理解

阅读的作业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就是没有作业,为了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这项作业我让学生在学校完成,由学习小组长监督,四人同时阅读,这样既带动了不想读、不会读的学生,也达到了阅读课文的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熟读课文,才能更好的完成5、6、7三项作业。“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预习时要让学生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3.课外延伸

摘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言警句、成语或诗句、人物这一题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的资料来完成,难度较大。刚开始学生可能还不太适应,但是几篇课文训练下来,他们就有了头绪,就会学着自己去找寻。

三、检查预习效果

第2篇

关键词 培养?习惯 激励 成功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要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叶圣陶也说过:“教育是什么?从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这两位著名文人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所谓学习习惯,它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一个人终身受益无穷。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个学生终身的祸患,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更改它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得越早越好。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期盼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走向成功。

一、培养学生积累单词的习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每个早读课都是学生积累单词记忆单词的好时机。所以早读课时我就会要求学生用10-15分钟来识记单词,一半时间学习单词另一半来检验。记忆单词时,既要会拼读单词,也要知道其意义。记忆单词,还要根据音标、音节,注意元音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日积月累学生就会慢慢发现这些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根椐这些方法去记忆单词,既觉得简单,又记得牢固,会受益终生。

二、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范文的习惯

英语是一门语言科目,多读和多背是必需的。只有反复朗读,多多背诵,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信息,培养语感,在阅读、写作时,信手拈来,有话可说。大声朗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李阳的“疯狂英语”学习方法,就在于无所顾忌地大声朗读,多读、勤读、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丰富的内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英语是字母文字,从高一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注意,字母在单词句子中的大小写,在四线三格中所占格式,以及单词与单词之间的间隔、连写和句子标点。另外,书写还要有一定的速度,不管是作业还是练习,都要力求书写规范标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的同学在书写时,常常不分大小写,作文从头至尾都是小写字母;把h写成n,把ɡ写成p,小写f及t所占格式不对。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样写无所谓,只要自己能看清就行了。其实不然,要知道文字不仅是写给自己看的,更重要的写给别人看的。一个人如果字迹潦草,不规范,别人看不清楚,那就失去了他书写的价值,甚至在考试时会吃很大的亏。我们知道,认真规范书写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会给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好每一个字母、单词和句子,这对今后整个英语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培养坚毅的学习意志与刻苦的学习精神都有极大的作用。

四、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课进行预习,是深化教学的基础。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有的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初步了解一些新单词的读法,课文内容和重点句型。

五、培养专心听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做好课堂笔记。有的学生认为这节课知识基本掌握,不需要认真听,就去做别的事情。但事实是哪怕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否则,你会发现自己总是进步的慢。

六、 培养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

课后要及时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是首要的。有调查研究表明,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最有自信,最容易成功。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我认为主要靠教师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仅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通过作业能找到自己的问题。有些学生会针对某些题目反复要求老师讲解,直到理解为止。这些学生学习态度好,善于思考,善于提问,进步的最快。

七、培养学生找错题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八、经常用有关好习惯的名言警句来激励学生

孩子的成功教育要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巴金

教育是什么?从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约·凯恩斯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莎士比亚

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萧伯纳

第3篇

一、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好习惯要早养成。人们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人生就会幸福精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研究课题组在北京11所小学的教育实践表明,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教育家林格说:“教育要抓根本,?@个根本就是习惯。习惯,既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又是一切教育的最终成果。”

那么养成教育该如何有效的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首先要注重养成教育各种教育途径的协调一致 。

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一个大系统之内。所以养成教育自然就是一个相互协调的系统工程。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条途径来协调实现。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就要主动指导,积极协调各种途径,调动各方面因素形成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养成教育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循序渐进

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等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再进行什么教育,当然这不排除发现什么问题就应该进行什么教育。关键是要主动,有计划的开展。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朝夕之功。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由易到难做好规划,教育内容、方法、时间、空间等都要科学规划。

中心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能对所有内容都细致训练,面面俱到,如蜻蜓点水,既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也难以在儿童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中心抓准了,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让好习惯带动好习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

注重阶段性,结合年龄特点。小学低中高年级要有各自的训练重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分析哪些习惯在什么阶段最主要最关键。低年级学生主要是以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中年级主要以文明礼仪、安全法制、快乐学习为主。高年级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为主。当然各个阶段的教育也不是孤立的。

要循环上升。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是一个长时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要注意联系,低层次培养教育为高层次培养教育打基础,高层次培养教育也要注意巩固和强化低层次教育。

三、养成教育要注重训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

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对于儿童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稳定的习惯。训练要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反复抓,抓反复。训练过程要加强指导。孩子们缺乏起码的经验和耐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既要有统一的要求,还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训练要求要具体化。为避免简单说教,训练的方式就要力求趣味化,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例如我校就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国学经典进校园结合,和重大节庆日活动结合,和家长学校工作结合,和学科教学结合,和社团活动结合。再如在班级中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活动。在适当的时间如课堂坐姿不正确时老师做一个动作,边拍手边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学生边说边像老师一样做,经常提醒训练学生就会养成正确的姿势。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在感知中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如果训练形式单一,孩子们就会感到枯燥,容易厌倦。

四、养成教育要注意发挥榜样的影响作用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老师更要以身立教。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符合孩子喜欢模仿的天性,对孩子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特殊的作用。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阅读名人故事和名言警句,引领孩子前进的方向,用老师的言行感染熏陶学生,熟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榜样的树立不必高大上,要多在孩子中发现和树立好榜样,孩子们既是玩伴儿又是学伴儿,心意想通,没有距离,彼此更愿意模仿学习,更想要彼此超越。品德要靠品德去影响。教育者要善于帮助孩子寻找并发现其与榜样的相似点、共鸣点,使其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使孩子们对照分析找差距,不断提高。

第4篇

优秀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是需要精心构建的,它必须在理念上精心提炼,在实践中长期培育才能形成。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贯穿在学校的整个发展过程中。2002年,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以“成功”为主题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为本,人人成功”的理念文化体系。

在这种理念文化引领下,“ 人人追求成功,人人能够成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都是可造之材。让每一个学生在十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是我们的教育追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是我们的教育责任。

我们遵循“必求人人成人,力求人人成才,追求人人成功”的育人宗旨,构建了以“成人、成才、成功”为主题的“三成”教育模式,它既包含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包含了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的形成。我们不断发掘育人载体、拓宽育人渠道、优化育人环境、提升育人质量,进一步丰富成功文化的内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环境文化塑造人

教学楼楼廊中,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各年级的学习园地、作品展、光荣榜,励志故事,年级标语口号,各种主题手抄报展,异彩纷呈,使楼廊充满哲理、生机和活力。图书馆实验室中,经典名句、名人生平等,激发了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和欲望。办公室中,十七中教师五种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年级条幅等营造了拼搏进取的氛围。操场上,一个个橱窗、展牌,再现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令人震撼,启迪了心灵、弘扬了正气。

环境文化对学生犹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校充满和谐的音符。

二、班级文化浸润人

就班级文化而言,创设成功教育文化氛围很关键。班级文化属于隐形教育,它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物质文化建设,我们主要通过黑板报、墙报、学习园地、标语牌的宣传内容,使班级环境做到净化、美化、教育化。各班级的黑板上方统一张挂国旗和“成人成才、共创成功”的激励标语,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和各种激励口号,激发学生的凌云壮志。其次,在制度文化方面,健全班级文明行为习惯的检查评比与激励制度,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各班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注重班徽、班歌、班训这些软环境的建设。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确定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班级文化主题:在高中阶段,高一年级以“理想、自信、行为习惯”为主题,高二年级以“行动、技巧、人际关系”为主题,高三年级以“拼博、毅力、健康心态”为主题。初中年级以“我承诺、我付出、我收获”的目标教育为主题。在学校大主题的引领下,不同年级根据年级特点、班级特点,将班级口号、班级目标、班徽、班训等在班级文化墙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各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创自画自演,在班级文化评比中,用呼号、宣誓、唱班歌、分组讲解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表达本班治班理念,展示本班特色,共同体验“好习惯”、“成人”、“拼搏自强”等成功教育思想内涵,有效地增强了班级集体感和班级凝聚力,为班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学生们都以班为荣,大家团结协作,营造了既合作又竞争的良好氛围,从真正意义上形成了班级特有的文化内涵。

三、班会文化引导人

我校以成功教育为载体,以“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知识丰富、身心健康、勇于创新”为育人目标,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特色,而围绕“成人、成才、成功”进行的系列主题班会已经成为了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正在彰显它强大的力量,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周班会已不再只是规章制度的宣讲和学生行为的点评,成了成功文化宣传的课堂。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成功系列主题班会正在成为我校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它贯彻了学校的办学宗旨,适应了学校发展和学生成人成才的长远需要,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充分协调发展,对学校文化特色和师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好习惯文化影响人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所谓的教育,就是忘却了在校学习的知识之后,剩下的东西”。当一个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他所“剩下的东西”应是什么?无非是能力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的目的,简单的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心理学上有一个21天法则,是通过21天的正确重复练习,养成一个好习惯的一种方法。学校通过对师生问卷调查,通过学校倡议、班级发动、学生讨论、主体参与等形式,推行了“21天一个好习惯”的培养系列活动。“21天一个好习惯”系列活动从“爱与感恩”入手,涉及“讲文明、重礼仪”、“管理时间”、“遵规守纪”、“阅读书籍”、“助人为乐”等多个层面。以此为抓手,旨在引导同学们从做人、求知等各方面养成好习惯,让好习惯陪伴终生,为成人、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师文化成就人

第5篇

一、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因而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读书兴趣就尤为重要。兴趣往往是在被激发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从小就让孩子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乐无穷"的道理,讲故事让他们知道不少有志之士因为发奋读书有了很好的出路,众多名人就因从小爱读书而出人头地,让他们的读书兴趣受到激发,从而想读书、喜欢读书,真正感知到读书其乐无穷。

其次,抓住小学生喜欢做的事、兴趣爱好去不断的诱发孩子的读书兴趣。例如:大多数孩子喜欢玩、喜欢旅游,那么就抓住他们的爱好,让他们知道有一种方式,在家也可周游世界,正如伟人诗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家可看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遨游太空,这就得多看地图册,多读地理书籍,从而在不经意中激发了孩子的读书兴趣,培养了乐意读书的好习惯。

二、从细微处入手,给小学生营造一个喜欢读书的环境

小学生的精神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生活环境的影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阅读教育需要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生活环境。所以要让小学生喜欢阅读,就得让学校、教室散发出浓浓的书香味,营造出一个读书的诱人场所。

1.在教室、学校、寝室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地方张贴适合孩子的名言警句,如: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

"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

这些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字字箴言,对孩子们是一个促进,更是一种警示。这些名言警句如一面面镜子,让孩子们不时的督促着自己读书,似盏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更像一阵阵充满了智慧的春风,吹进孩子的心灵,温暖着他们的心田。

2.创设"好书"推荐区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很难区分出哪些书是好书,哪些书适合他读。利用教室的一角或一面墙壁,为他们设置一个好书推荐区。

3.创建班级图书室

有的孩子想读书但受家庭条件限制,没书看;有的孩子家里有书,但是种类单一,让学生感受没有新意,失去了兴趣。因此有必要在教室创建班级图书室,书来源于学生家中的藏书和在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学生喜爱的书以及班级征订的报刊杂志。

三、多层次开展好读书交流活动

1.开辟读书交流园地

开辟读书交流园地,让同学们把读书的乐趣、引发的思考、感受交流出来,彼此倾诉获得快乐和进步。因此在教室墙壁上开辟读书园地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倾诉感受的平台,定期更换学生优秀的读后感或文章,收益很明显。

2.与作家、爱读书的人面对面交流

若有条件,可请作家或爱读书的人与同学面对面进行交流。和孩子们一起聊聊读书的乐趣,读书的好处,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开展班级读书会

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并好好利用,引导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好班级读书会。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谈话节目、故事续编、辩论赛、表演课本剧等让学生尽情的交流、展示读书的成果。

4.在班级之间开展"大小伙伴一起读"活动

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读了一段时间的书后往往不能坚持,或许读书的兴趣被其它新奇的东西所冲淡。因而可采用"大小伙伴一起读"的方式,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将读书之路进行到底。与学校高低年级的同学结成对子,大小伙伴一起读。大同学给小同学读故事,推荐好书。小同学向大同学提问题。达到彼此都有收效的目的。

四、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小组以及读书大王的评比

集体的力量是促使个人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一段时间后,应该及时对前段时间读书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教师或学校制定出评比条件。由各班或各小组申报,组成汇报团展示读书情况,并接受由老师和学生提问答辩,再结合平时读书的情况,为书香班级、小组授牌。同时对班上爱读书,效果好的孩子授予"读书大王"的称号,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同学们一起读书。

五、形成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良好氛围

第6篇

关键词:成长;引导;课外阅读

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现就平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事情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有动力、有干劲、有信心把事情干好。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为某一需要而进行阅读。读书应该像吃饭一样,成为人的必要需求才好,从而让他们主动去读书。

2.鼓励个性化阅读。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只要内容不是鼓吹宣扬暴力、的读物,一般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喜爱读什么书,以什么方式读书,应由学生自己定,教师不应限得太死,只要他们喜欢,就让他们自由阅读,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也是极其有益的。我觉得,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应注意圈点勾画;阅读中遇到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名言警句格言等应随手摘抄;对于文章巧妙的构思、典型的人物形象等要赏析评论;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最好写写读后感,写写心得体会;要勤读、博读等。

三、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增强读书的有效性

好的读书方法有很多,不过也要因人而异,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方法。我认为,只有读中去“悟”是上法。沉浸书中,读出个心领神会,读出个忘乎所以。要在内容情理、文体风格、语言艺术上多领悟、多体会,通过广泛阅读、自悟自觉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思想情趣,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第7篇

一、从兴趣入手,使学生爱读书

树立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以身作则。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或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重视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会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选读、精读、速读三种读法。(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他们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选读或速读,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植物的文章时,可引导学生为各种植物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像力的训练。

三、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讲。我班坚持每天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农村新貌、校园生活、环保教育、国家大事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前,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百年奥运梦》等。

第8篇

一、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的特点

城乡结合部临近市区,不少本地村民用耕地建房出租,以明显低于市区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这造成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复杂,有个体工商户、基层服务人员、靠自建房出租为生的本地村民、单位居民的子女等。

二、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部分学生在家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在校顶撞甚至辱骂教师;部分学生喜欢与社会青年来往,时有恐吓、抢劫等犯罪行为;班集体出游时在车上抢位置,常在教室的课桌凳椅上涂鸦。种种现象表明,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公共道德素养不高。

2.不良的学习习惯

城乡结合部区域教学条件相对薄弱,这里的学生学习能力总体水平较低。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系统的学习计划,自主学习能力弱,过多依赖教师的督促;易开小差,许多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做练习,也很少对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看法;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更没有阅读有益课外书籍的习惯。

3.不良的日常生活习惯

部分学生经常迟到;初一的学生还不会扫地,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等健康的兴趣爱好,有的染上了网瘾。

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断奶期”,个体思想不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但又想自我独立,容易发生心理冲突,也容易受到暗示。

2.学校教育的误区

城乡结合部学校向来重智育,轻德育,再加上投入少,发展滞后,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不重视,或没有系统有效的行为养成教育,见一桩抓一桩,治标不治本,无法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根本上得到矫正。

3.家庭教育的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后期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巨大的影响。学生的家长很多是当地的村民,或者外来务工等基层工作者,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精力有限;部分家长生活起居不规律,或倒班,或起早贪黑,子女在中午和下午放学的空当去了哪里,与什么人来往,做了什么根本无从了解。孩子放学便“放羊”,家庭缺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4.周边生活环境的消极影响

城乡结合部违法犯罪现象严重。部分学生粗口不断,随地吐痰,有攻击或破坏,甚至辱骂教师。这些陋习无不跟学生日常所听所看所接触的人有关。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差,公共场合少,黑网吧众多,染上网瘾的学生比比皆是。

四、城乡结合部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

1.学校教育的矫正策略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这里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组织系列主题班会或者专项的心理辅导课。其次,开发有关习惯教育的校本课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作为习惯的内容范本,但它们的内容比较模糊笼统。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此外,还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来学校,远离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注意营造气氛,在校园里张贴警句、标语等。

2.联合家长和社区的力量,加强校外管理

提高家长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认识,可以向大学等地方招募志愿者集中社区管理,让志愿者给学生辅导功课,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放学后有地方可去,而不是在放学路上或其他地方闲逛。

3.加强与政府等职能部门的合作,治理城乡结合部的治安

发挥政府等职能部门的力量,专项整治城乡结合部的治安。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提高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意识,抵制违法犯罪现象,改善城乡结合部的治安环境。组织居民开展健康有益的休闲娱乐活动,消除居民聚众赌博的现象,为城乡结合部学生的习惯培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9篇

关键词: 高等师范 语文教学背诵策略

语文背诵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此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长期记忆理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背诵记忆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感官,增强他们学习体验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发现,师范生对语文背诵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认为与个人的学习习惯有关,而非是一种必需技能。这样的认识误区,一方面,忽视了语文背诵在积累知识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利于自身学习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容易给他们未来的语文教学产生误导,与现行的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视在背诵理解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理念背道而驰,产生教学误导。在高师语文教学中重视背诵教学,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1.培养学生自觉背诵习惯,乐于背诵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也是促进自身知识和技能形成的核心载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良好习惯,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本的认识和感悟,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学生自觉背诵习惯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教学应有之义。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觉背诵习惯,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选择权利,让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学习空间和时间,并能够进行自由的学习发展;其次,要鼓励学生养成一定的背诵规律习惯,建议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自觉背诵课程学习内容,特别是一些经典文章,以便他们能够积累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再次,要培养学生广泛猎取的背诵习惯,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多种体裁的文章等,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应该对学生的背诵予以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能够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有晨读的习惯,因此我在每一周都布置一定的背诵基本篇目,按照作品形成先后顺序或者作者代表作品等进行安排,让学生在自觉背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例如,在秦汉作品中我们建议学生以《诗经・氓》、《诗经・蒹葭》、《天时不如地利》、《过秦论(上)》等为基本篇目,建议学生就这些作品中的经典语段进行背诵,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底蕴。学生在这样教学思维的引导下,不仅能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能够为知识的积累奠定基础。

2.精简优化背诵记忆内容,加深理解

学生对于背诵的恐惧除了拍费时耗力之外,更多的是背诵的内容过多,难以激发背诵的激情和兴趣。其实这样的背诵教学,一方面,未能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感悟,另一方面,这样的强迫压力,必然会使学生的背诵记忆不够长久,不利于他们知识素养的积累和运用。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以为精简优化背诵记忆内容是改革当前背诵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背诵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了解文本的重要内容和经常使用之处,发现其经典;其次,做到删繁就简,删除一些与文本思想情感无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减轻背诵记忆内容,调动学生背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要求学生在记忆一些经典名言警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感悟,鼓励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悟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予以呈现,提高学习效果。

我以为,教师在精简优化背诵记忆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语言学习的水平差异和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背诵教学体系,特别是与学生文学素养和思想情感息息相关的名言警句,要求学生在背诵记忆和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在这些精简优化背诵记忆内容中,鼓励学生能够自行挑选出一些具有青春活力的美文佳句,以供所有同学能够欣赏背诵。例如,有位同学对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非常欣赏,便通过博客的形式予以传播,很快在同学之间传播开了。此时,我就建议学生不妨背诵,很快得到响应。有的同学甚至将歌手杨千桦演唱的《我在桥上看风景》歌也呈现了出来,在听唱中加深了理解感悟。

3.鼓励学生多元化背诵,促进发展

学生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在背诵学习中更是如此。因此,我以为,在背诵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元化背诵,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人文性关怀特点,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自由学习范围。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背诵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趣,以此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根据语言习得规律,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应该建立在学习者的情趣喜好和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基础之上。这就是说,在背诵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参与课程的背诵学习。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能够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彰显人文主义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背诵记忆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思维模式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他们自身学习发展的一种需要,更是他们作为未来教师培养学生多元化学习思维模式的发展需求。从这种意义上说,鼓励学生多元化背诵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当前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这是语文教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以为,鼓励学生多元化背诵,主要体现在:(1)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读”的方式,建议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和学习环境要求,采用默读、朗读、轻读、唱读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意识注意;(2)鼓励学生多元化背诵,建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记忆特点分时段、分篇章等方式来进行背诵,以此来增强他们背诵的自信心;(3)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呈现背诵学习内容,以充分调动他们多种学习感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背诵记忆习惯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不仅能够乐于开动脑筋进行背诵学习,而且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背诵学习才华。

总之,在高师语文背诵教学中,教师应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资源和过程,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背诵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水平,而且能够在丰富语言素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第1版).

[2]朱行舟.职高语文背诵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

[3]郑国民.关于背诵优秀诗文的几个问题[J].语文学习,2004,(2).

第10篇

【关键词】习惯;阅读方法;家校联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社会,阅读障碍几乎可以与学习障碍画等号。阅读量上去了,词汇量、语感自然就有了,也就不必担心作文的问题。所以说,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学习语文、写好作文、让孩子心灵深刻的必然途径。纵观历史,但凡在语言上有造诣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再来说说我所带过的学生中,凡是语文学得好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有阅读习惯。我们学校比较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每周一节阅读课。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在反思,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能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真正在阅读中体会到乐趣,并且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感受。

一、营造书香氛围

(一)优化读书环境

利用有关读书的图画、学生的书法作品、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室里窗明几净、光线充足,布置庄重、幽雅,墙上柱上悬挂名人名言、名人肖像、规章制度,并且摆放一些花卉盆景,选编一些新书介绍等。孩子们被这优美、良好的环境所吸引,使教室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精神家园。

(二)以身作则,热爱阅读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个人修养直接作用于学生,所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要用自己的文人气质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诙谐幽默,这样的老师哪个学生不喜欢,哪个学生不崇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要多读一些孩子们喜欢读的书。这样的话就和能了解孩子,在指导孩子阅读和推荐阅读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成为有共同语言的交流对象,让孩子们信服。

(三)建立班级读书角

在班级的图书角里借书看,是能享受到在家阅读或到图书馆阅读所不同的快乐。一是方便,借书、还书都不需要繁复的手续。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在图书角自由选择自己爱好的书籍,简单登记一下书号,就可自由地阅读,一时看不完还可以放在书柜中,下节课后接着看,甚至可以带回家去看几天。还书时把书摆放回读书角便可以了。二是能及时分享,在家看,只是自己一个人看,在图书馆,只能静静地看,而在班上,同龄的孩子们边看书,边笑着、说着、感叹着、讨论着、争辩着都行。三是便于老师关注和引导。同学在班里的图书角借书,老师能在选书方面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能掌握全班同学的阅读情况,对当前学生阅读量和所爱的读物有所了解。

二、推荐好书,提高阅读品味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外读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向孩子们推荐阅读,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作品,可以选择其中最精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语言优美、适合积累的文章,可范读或朗诵其中的片断;而对于一些知识类的文章或书籍,则可以通过作品中学生感兴趣而又不太了解的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产生想读书的迫切心情。同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爱的文章、书籍进行读物推荐。

三、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一)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在文中或圈或点或勾或画,记下自己感受深刻的内容

比如,在重点句子下画点、精辟的语言画横线、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作标记……

(二)写批注

读文章时可以对作者精妙的语言进行评价,写出自己的见解、感受、体会也可以对写写自己的疑惑,也可以对某些纰漏提出疑问或批评,还可以写写自己的联想、随笔。

(三)做读书卡

用卡片的形式把精彩的语言、片断、名言警句抄于卡片上,便于记忆与携带。

(四)对文章进行再创作

可以变化题材、改变人称、改变故事的人物、改变故事的结尾进行再次创作。可以以续写的形式、仿写的形式、扩写的形式、缩写的形式来完成。

(五)写读书笔记

在笔记中可以摘抄好词佳句、可以剪贴相关图片、精彩片段等等,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便于整理与理解。

四、注重阅读展示

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和读书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孩子们尝到读书的甜头,进而喜欢上阅读。

(一)在课前抽三分钟时间展示孩子们读书中收获的知识。

(二)举行“美文推荐会”或“好书推荐会”。

(三)开展“讲故事我最行”活动。

(四)开展“好书绿色漂流”跳蚤市场上,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好书共享,其乐无穷的意义。看着孩子们手捧着自己用很低的价钱,买到自己喜欢的书那种喜悦的表情时,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爱上读书。

(五)把每天要读课外书成为我们的一项常规作业。两周评选一次“阅读之星”,让孩子们带着成就感把属于自己的小花贴到我们班后面黑板上的评比栏中,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渐渐养成。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体验到阅读带给他们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读书的情感。

五、家校联手促进习惯的养成

孩子们好的习惯的养成仅仅靠学校老师的引导与教育还是不够的,如果家长能够密切配合那样就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爱读书的好习惯一定能够养成。

首先,我们家长要作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安静的读书氛围。

第11篇

一、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

阅读教学是习作教学的基础与前提。“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1.阅读教学紧扣板块主题,习作训练内容明确,为学生进行单元综合训练奠定基础

如,《小小的船》一课所在板块的主题是“有趣的夜空”。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补充句子“圆圆的月亮像……”这个比喻句,是修辞方法教学的渗透。在理解课文时,问“弯弯的月亮像……”,学生纷纷说出了“弯弯的月亮像香蕉、镰刀……”,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运用修辞方法,学会了表达。课后拓展延伸:“月亮并不只是圆圆的或弯弯,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呢?”补白“……的月亮像……”,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表达的愿望。

2.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兴趣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调动学生习作训练的积极性

如,教学《真美与真糟》一课,文中的母亲对孩子的表现总是赞美和鼓励,而父亲却不留情面地对不足之处给予批评和指正,文中父母对孩子的不同态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接近,学生急于向同学诉说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抓住这个学生感话兴趣的话题,安排小练笔,写写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是与非的认识,习作训练收到实效。可以通过日记等多种形式落实“写”的训练,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关的话题,让他们带着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去写,去再加工、创造。

二、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课标明确“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文材料。”习作目标中也有“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越强。

1.激发学生读书积累的兴趣

如,教学《武松打虎》一文后,让学生谈谈:“武松这个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进而提出:“你还了解武松哪些英雄事迹?”如果我们走入《水浒传》,你会认识更多的英雄,知道更多的英雄故事,这样会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可以用每堂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诗朗读、讲故事、演讲等活动,还可以开展读书汇报、古诗汇报、课本剧表演等大型的读书汇报活动。

2.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在学生心灵播下热爱书籍的种子是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学生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习惯的培养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期,这就需要我们比学生更有韧性,更有耐力,更有恒心。

3.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正确的方法有列提纲、抓重点词、熟读成诵、名言警句、诗歌等,可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

第12篇

1、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正确写字姿势的培养,必须从学生初入学时抓起,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可塑造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在这个阶段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要让学生养成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习惯,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一开始,学生可能不太习惯,也可能影响做作业的速度,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越来越熟,做到既写得好又写得快。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卷面整洁、爱护文具等习惯。

2、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认为,应当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遇到“拦路虎”不要轻易放过,要认认真真地查查字典,不理解的词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意思。要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一些课文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里“过电影”。不要象小和尚念经,读而不懂其义,这样的读就没有什么意义;“口”到了,“心”却溜了号,更是读书的大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还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精彩的段落应该反复诵读,要心领神会,有的还要背下来,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以备随时调用。还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要“不运笔墨不读书”;读自己的书,要边读边做记号;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要提出写读后感。

3、利用工具书来解疑答惑习惯的培养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障碍,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典。从一年级起就要让学生会使用字典。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

4、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培养

我们学生最怕上口语交际课,无话可说,导致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写作文就头疼,有的是看作文书抄袭,有的等家长回家教写,有的呢干脆自己瞎写,老师规定字数就写口水话,文不对题瞎编,让老师和家长头疼,那么怎么来改变这一现象,我们老师就要教育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养成了习惯的话,作文不再难,口语交际就有”话”说了,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十分重要。

5、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我们老师要教育孩子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要敢于挑战,敢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深入思考,才会获取新知识。质疑也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学生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质疑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使学生的问题简单可笑,也应鼓励并加以引导,不可打击其积极性,熄灭其智慧的火花;二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质疑,忌漫无边际,无针对性。

6、 培养学生养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所以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要督促孩子有记笔记的习惯。首先得有个自己喜欢的漂亮的笔记本,然后让他爱上上课记笔记,老师对孩子的笔记经常检查评比,对记得好的给予表扬来带动其他的同学,只要我们老师坚持这样做,学生会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7、认真倾听、交流习惯的培养

我们常在课堂上看到这种情况: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七嘴八舌,课堂一片混乱。有时候老师不得不停下来耐心地给孩子讲“学会倾听,学会尊重”,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影响孩子听课,因此,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人常说:“倾听是一种艺术”, 培养学生会倾听更是老师的艺术。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要讲清道理更要会导引,还要坚持不懈。同时我们还会看到这种情况:老师讲得筋疲力尽课堂死寂一片,任你老师问什么就是无人作答,除却课堂设计因素外,学生不会交流实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倾听和交流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对于人来说两者均不可偏废。现代社会交流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来说无论深广度还是频度都是以往任何时期无法比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老师在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

8、良好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

听是大有学问的。有的同学听人讲话心不在焉,听了以后不知所云,这就不是好的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比如听教师讲课,要让学生学会抓住中心,记住要点。关键的地方要侧耳倾听,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可以表达出来。参加讨论和辨论,要听明白每个人的主要观点,看法有分歧的要能听得出分歧在哪里。经常训练学生的听力,就能使学生的耳朵逐渐聪敏起来,提高其吸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良好的说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虽然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口语的能力,但并不规范、准确、完善,往往是满口方言,语句凌乱,有的还夹杂着一些粗野的话。进入小学以后,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提高说的质量。要坚持说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有不良习惯的,如说话哼哼唧唧、结结巴巴或带口头禅的,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纠正。

9、良好习作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作习惯主要包含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等习惯。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养成认真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有的学生往往想到一点就写,写了几句写不下去了,又涂掉重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想一想这篇作文重点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从头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动笔。要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写作,就得改进作文的命题,加强学生自主拟题的练习,还要教会学生正确审题,多写日记、书信等。

还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有不少学生作文写好后,往往一交了之。没有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这或许是学生习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学生的作文写好了,要让他们把初稿念一念,一边念一边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家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小学生更应该养成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作文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