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4 13:1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考试考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务管理;流程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19-02
[作者简介]郭文英(1986―),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吴颖哲(1985―),男,江苏淮安人,硕士,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一、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务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实行14年来,一直落实“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目标,有效考核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业务交流能力,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完善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评价标准。
考务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考试能否顺利进行和得到社会的认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考试作弊手段也层出不穷,干扰或破坏考试的不法行为日益增多,使得考务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基于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逐渐开始重视此类考试的考务管理工作。
二、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考务人员缺乏严谨态度,影响考务管理工作质量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考务工作者都承担着其他一些重要工作,往往把考务工作看成常规工作,容易产生疲倦和麻痹心理,对待考务工作不严谨,出现疏忽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在考生报考阶段,由于考务工作者在核对考生数据时缺乏耐心,上报考生数据时出现差错,导致易出现考生重复报名、考生照片错误及其他报考数据错误等情况的发生,最终使得相关考生无法正常参加考试,影响了考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监考员缺乏责任意识,导致考试实施过程出现问题
在考试实施过程中,一些监考员对考试的监考制度认识不到位,缺乏监考责任意识,导致考试事故频发。例如,没有让考生在签到表上签到或者考生签错地方而没有发现;未及时核实考生身份,造成开考后发现替考或证件缺失等情况;a、b卷未按照要求分配给考生;缺考记录单记录不完善或者写错;在监考过程中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在考试过程中,通过微博公布与考试相关的内容等。
(三)学生作弊现象严重,使得考试的信度受到质疑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不少学生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选择铤而走险――作弊。同时,在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考试作弊的情况层出不穷,这大大增加了学生选择作弊的可能性。而一旦作弊现象被媒体曝光后,考试的信度则会受到社会的质疑,这会严重损害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社会信誉。
三、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细化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把握好“三个阶段”的工作技巧
通过考务工作专题培训,细化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强化监考员、考务员的责任心,分别对监考员、考务员进行专项培训,严格要求他们按照规范开展监考、考务工作,保障考试工作规范的实施。同时,还要注重考务工作“三个阶段”的技巧把握,以有效应对工作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首先,考生报名阶段。要统一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由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并提交符合要求的电子照片,杜绝因个人信息错误而引发报名失败和学籍不在学校的考生违规报考等情况。汇总数据时采用“学生一对一复查、主要落实人反复核对、多人参与核查”等方式,确保报考数据无重复、无差错。其次,选聘监考员、考务员阶段。要严格执行上级规章标准,鼓励有经验的监考、考务人员参与,人员分配以新老搭配、男女搭配为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全方面细化考务管理,保证考务管理工作布置无漏洞。最后,考试实施阶段。要“分区域、分考场、分科目”合理分配巡检人员,采取有效方式激励工作人员发现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所在区域考场内出现的问题给以及时的处理。
(二)构建流程化管理模式,把握各阶段重点工作
按照考务工作阶段、时间顺序,可构建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务管理工作流程化模式,理清工作内容和重点,避免常规组织工作发生纰漏,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务管理工作流程
1.考生报名阶段:首先,组织人员学习领会上级主考部门公布的考试文件,明确工作要求;然后,将考生的照片信息和报名数据导入系统,通知考生进行报考信息的核对;最后,通过考务报名系统将含考生准考证信息的报名数据提交至上级主管部门。
2.考前考务准备阶段:第一,根据学校实际考场情况打印准考证,盖章并分发至每位考生手中;第二,组织考务培训和部门协调会,对考务工作者进行选聘和培训,要求相关部门协调好保密保卫、安全保障、环境净化、供电检查、设备保障等工作,强化试卷保密、考务、巡考和监考等核心环节的责任落实工作,制定突况应对预案;第三,考试前派专人、专车领取考试试卷,并放置在由专人看管的保密室,保证试卷在保密环节中万无一失。
3.考试组织实施和总结反馈阶段:考务员对试卷和监考材料进行整理,由监考员领取,并提前去布置考场,同时,保卫人员按规定的时间允许考生进入考场。在考试过程中,由巡视组对考场进行检查,并协同考务员、监考员、保卫员一起解决考试突况。考试后,由考务员整理考生缺考数据,并按要求上交考试材料,做好问题分析、总结反馈,形成档案性总结,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三)加强考生诚信考试教育,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一方面,要通过视频宣传、主题班会教育、网络宣传等多种措施对考生进行诚信考试教育,培养考生诚信考试理念。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考生个人诚信档案,让考生自觉遵守考试制度。把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并作为毕业生评价的参考,以此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和健康考试观。
参考文献:
[1] 张运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文秘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J].教育观察,2013(7).
[2] 汤小红.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泄密案件的反思[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12).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考试 考试系统安装 上机考试管理
论文摘要:目前越来越多行业将传统笔试考试改为上机考试,传统的机房不仅仅只是服务于教学,而且要服务于考试,本文机房管理员的角度,论述了考试系统的安装与上机考试管理二个方面
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考试的形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许多行业已经将传统的笔试改为了上机考试,比如现在的全国银行考试,全国卫生系统考试,公安部考试,职称计算机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计算机考试有着许多笔试所代替不了的优势,如省去了纸张的浪费,节约了人工改卷的时间等。但如此众多在机房举行的考试对机房管理员来说却是一个挑战,因为各行业的考试系统各不相同,对电脑的要求也有着差异。现就上机考试从考前、考中、考后做一个比较。
在安装考试系统之前,首先要知道机房内的电脑符不符合该考试要求。有一些国家级的考试对机器的CPU和内存要求比较高,像全国卫生系统考试就需要计算机至少有1G的内存。如机房不达标,卫生考试中心会下发意见要求考点限期整改,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不达标,考试中心有可能会撤消该考点。其次要确认机房内的计算机要有网络同传系统,现在许多考试一场都是成百上千人同时考试,像银行考试有过一场1100多人的考试,如果没有同传系统,这意味着相同的工作必须重复1100多次,这对机房管理员来说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在考试前还要确认该机房内的的考试人数,并保证有考试人数*10%的备用电脑,因为考试过程中个别电脑出现问题的概率还是很大,比如有的时候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电脑会出现蓝屏死机,有的考生不注意会碰到电源线而导致电脑非法关机,从而无法正常启动等一些问题。
在安装考试系统时,各种考试的考试软件的安装也各不相同,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公安部系统考试需要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3的操作系统,而银行考试和卫生系统考试的服务器则可以采用windows XP系统,因此需要在考前根据各种考试的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操作系统盘。系统盘不建议用GHOST系统盘,虽然GHOST版系统方便以及节约时间,但这种安装方式可能会造成服务器系统不稳定,因为每台机器的硬件都不太一样。而服务器一旦出现了问题,轻则导致考试的延时,严重的时候有可能会导致整个考试重考,因此建议宁肯多花些时间用普通的系统盘一步步安装操作系统,然后用这种型号电脑的驱动光盘装好驱动,稳定性方面会比直接GHOST好,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考试服务器出现问题。在安装客户端时,虽然各种考试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均可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但各种考试的考试软件在安装过程中也不尽相同,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必须为每个考生单独设一个帐户,并将该帐户映射到服务器上;银行考试则需要安装好客户端后再对其进行在线升级;公安部的上机考试只需要在考试机上做一个链接,打开链接后考生会直接登陆到服务器上去做题,这种考试结构对服务器的压力比较大,因此这种考试的服务器一般要求采用企业级服务器。
现如今的机房为防止病毒的破坏一般会安装还原保护卡或还原软件,因此在考试系统的安装过程中千万要记得将电脑的还原系统打开,否则安装好或升级完成的软件将被还原,前面的工作将前功尽弃,装好考试机后还必须要关闭电脑的防火墙,卸载杀毒软件,有的杀毒软件会认为考试软件是病毒。还有一个细节是需要关闭电脑屏保和自动休眠这样一些设置,因为有的考试等待的时间比较长,像银行考试考前一个小时要给考生照相,有些考生提前到了,照完相后坐在电脑前面等,如果突然屏保,考生可能会认为电脑出现了故障,而去按电源开关,从而导致考试时间延误等问题。在考试系统做好后,要进行试考。一般试考时可随机抽取30%电脑即可,在试考结束后即可关好电源、门窗封场。
在考试的前期要密切注意考试机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考试机。在即将开始时要注意考试时间。在考试过程中则要注意考场纪律,如遇突况,比如停电,则要及时安抚好考生的情绪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在考试结束后要组织好考生有序离场,并通过服务器收集好上机考试成绩。
考试系统的安装与管理是一个细致且需要耐心的工作,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只有不断学生,多总结经验,才能不断进步,将机房的考试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戴涛. 浅谈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10,(09) :69.
[2] 苏伟. 浅谈多媒体教室的维护与管理[J]. 科技信息 , 2010,(23) :79,109.
关键词:自学考试;自考生;研究
中图分类号:1372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091―04
在所有教育中,学生都是最核心的构成要素,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考生作为受教育者和学习者,同样也是其中最核心的要素。对自考生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对提高自学考试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十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在1978―2010年,以“自考生”或“自学考试考生”为题目的期刊论文有309篇,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自考生”或“自学考试考生”为题目的论文有9篇。另外,在一些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博士学位论文中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对于自学考试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因此,本文拟对三十年来自学考试考生的有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系统的总结与反思。
一、三十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研究的综述
(一)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一般情况的研究
1 人们对自考生的年龄、学历、职业、就业等外在特点进行了研究。人们共同认可的观点是考生的年龄低龄化、考前学历提高以及接受系统助学者增加等,而对在职人员是否已成为自考生的主体,学术界的观点并不完全统一。如有人认为自考生以在职人员为主,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非在职应考者的比例显著增加。有人认为,自考生的构成经历了在职成人、在职人员明显减少、主体由高中和中专毕业生变为高等教育毕业生三个阶段。还有学者认为自考生有以下特点:应考对象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不便或不需要进入普通高校的求学人员是应考主体;高等教育供需矛盾越突出、越尖锐,越会出现相对集中的应考群体;在高等教育有较充分发展的时候,弱势人群在应考对象中所占比例越突出。还有人认为,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单位状况都比普通高校毕业生好;自考所学专业对个人的职务与职称升迁的作用非常显著;50%的自考毕业生表示将来还会选择通过自考深造,50%的被调查者对自考毕业生的就业持乐观态度。
2 学术界对自考生的一般内在特点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特点主要有: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卑心理重;学习素质相对偏下;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缺少坚韧不拔的毅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心理不够成熟等特点。也有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认为自考生的个体特征主要有:学习目的明确,求知欲强;有顽强的毅力,科学的方法;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原有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年龄大,记忆力减弱。之所以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是对作为高考落榜生与在职人员两种不同的自考生群体考察的结果。
(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学习的研究
1 对自考生学习动机的研究。部分学者认为,自考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取得文凭以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有人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自考生都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放在前两位。有人认为,文凭和水平是巨大驱动力。还有人对在校自考生与社会上自考生的学习动机作了比较,认为在前者对自考的理解还停留在取得文凭和有利于就业上,后者则出于终身学习需要的比例更大。
2 对自考生学习方式与方法的研究。有学者指出,自考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个人自学或组织学习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听一些辅导课、在民办高校或补习学校学习。有人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自考生未接受辅导;排在前三位的辅导材料是模拟练习题、学习方法指导材料、曾经使用过的试题。还有人认为,不论是在校生还是社会考生对自学考试的助学要求都是比较强烈的。有学者总结了自考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阅读考试大纲和教材,边理解边记忆地把握课程内容;知识学体分理解、保持和运用三个步骤;技能随着自学专业课程而逐步提高。另外,妥善处理工学矛盾。
3 对影响自考生学业因素的研究。有人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自考学员共有七个因素对学习成败有较大影响,其中年龄、原有教育程度、居住地区、学习方法、学业自我效能对学业成就有直接的影响;低年龄段和高学历层次的学员较能顺利完成学业;自考学员实现学业成就的比例总体上存在下降的趋势。人们认为,影响自考生学业成功的积极因素有:学习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辅导;毅力和积极的心理因素;正确的治学方法和良好的意志品质。认为影响自考生学业不良的因素主要有:对自学考试的基本常识和规律缺乏了解;学习动机不明确;平时学得不扎实;侥幸心理;在时间、精力和环境方面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知识结构单一;不能得到教师的系统指导和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还有人提出,影响考生学习适应的不良因素有基础不扎实、个性心理脆弱、学业的压力、教育环境的变迁、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等。
4 提高自考生学习效果的研究。从教育者方面看,人们认为,应加强自考生学习适应的教育对策:深化自考生的学习动机;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帮助自考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自考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考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自学方法。从考生方面看,有人提出了自学考试中要坚持自我强化与社会需求相统一、循序渐进与不断飞跃相结合、知识巩固与能力发展相联系的个人自学原则。有人认为,考生应端正自考动机、制订自学计划、注重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及时复习、自觉自学、相互切磋。有人强调考生必须要做到有抱负、广涉猎、勤思考、重视提高自学能力等方面。还有一些人则更具体地阐述了自考生的学习步骤:了解专业考试计划、领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理解自学考试教材。还有人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模式,即考生为共同的学习目标,组成小组和团队而开展学习活动。
(三)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考生心理的研究
1 对自考生心理的一般研究。这些研究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认为自考生与统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相比,具有自信心不足、心理素质较好、就业思
想负担相对较轻、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道德评价能力较低等特点。(2)认为自考毕业生择业的良性心理有“就业优先”、“公平竞争”、自主创业、继续学习。不良心理有焦虑、自卑、自负、安逸、求高、依赖、从众。(3)对自考生的家庭环境、自我接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的研究,认为自考生家庭氛围不太和谐;自我接纳状况处于中等水平;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家庭环境、自我接纳与领悟社会支持相关极其显著;自我接纳是家庭环境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变量;家庭环境和自我接纳共同影响领悟社会支持。(4)对自考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自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数总体上低于全国常模;学业求助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学业成绩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2 对自考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有人把自考生、技校生、高考生三种生源测验结果比较,发现自考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对自考生自卑心理的研究。有人认为,自考生自卑心理表现为自暴自弃、自我封闭与逃避、盲目自傲、敏感和掩饰等方面。有人认为自考生自卑心理的成因有:成才欲望和社会认同感强,但自我调控能力较弱;主办单位在自考助学过程中的工作缺陷;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作者还提出了通过市场机制和规模效益调节供需矛盾,以改变自考生自卑心理的对策。(2)对自考生焦虑、抑郁的研究。有人通过调查发现:自考生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文献;女生在焦虑和抑郁得分中高于男生;农村学生抑郁状况平均得分高于城市学生平均得分;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自考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及对支持利用度越少,其抑郁状况程度越重;青少年的负性事件与自考生的焦虑和抑郁存在广泛的正相关。并对上述自考生焦虑、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
3 对自考生能力的研究。(1)对自考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有人把自考生的创新界定为四个层次:引用新的或引进新的知识、将已有的知识按逻辑关系进行重组加工或综合建构从而产生新事物、重新发现或再次发现、发明创造与首次发现。有人认为,制约自学考试考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命题、学历文凭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助学辅导等方面。(2)对自考生综合能力的研究。有人强调了自考生的以下几种能力:理解记忆和有计划地学习、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合理的自我评价和恰当的目标、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适者生存、特长与爱好等。认为大部分自考生没有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考试计划,缺乏对教材的理解记忆;大部分自考生在就业选择上存在较大的误区;掌握外语情况较为理想,但是具有其他特长的学生比例较低;在创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较强。
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研究的反思
(一)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
1 对自考生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自学考试制度建立后的十来年问,对自考生的研究非常少,其后。相关研究逐渐增多,而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最近几年。这就说明对白考生的研究正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人们正把研究的目光从长期以来对自学考试外在制度层面的关注转向对内在的考生的关注。这一转变,既是以学生为本理念在自学考试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又为对自考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 对自考生的不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1)对自考生的一般外在和内在特点进行了研究,有利于人们对自考生的情况有大致的、总体的了解。对自考生与普通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比较研究,有益于对自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2)对自考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方法、影响自考生学业的因素、如何提高自考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对考生的学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直存在着通过率低的问题,弄清影响自考生学业成败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利于让考生端正学习动机、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质量和通过率,(3)对自学考试考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些比较专业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对自考生的家庭环境、自我接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自考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人们比较深入地认识自考生本身心理与其外部环境及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比较全面而深入地研究自考生的学业及发展问题,丰富和充实了对自学考试考生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又有助于指导自学考试考生的实际,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再如,学术界着重对自考生的焦虑、抑郁、自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这些方面确实是自考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自考生的不良心理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自考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选择正确的心理疏导方式。
3 广泛地运用了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者们比较多地运用量表或自编问卷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获取了比较多的第一手资料。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自学考试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思辨的方式,而只有深入到自学考试考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发现存在的问题,也才能真正对促进自考生的教育和服务工作、促进自考生提高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基础和指导作用。在研究过程中,一些人还从心理学的角度,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使这部分研究更具学术性和科学性。
(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研究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1 在研究中没有真正树立以考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白考生的研究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研究的成果不够多,许多研究领域都只有一两篇论文,只提出了基本的观点,没有人去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还有一些研究领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对自考生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反映了人们的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社会本位论或者说是工具性的倾向,即人们对自学考试制度本身研究较多,对于自考生这一核心要素研究较少。事实上,自学考试和其他教育一样,都要以学生为本,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且自学考试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对这些考生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和服务工作做得更好。因此,自学考试考生应该成为自学考试研究的中心问题。(2)大多数研究都只是就事论事,没有站到以考生为本、促进考生全面发展、提高考生生命质量的高度来进行研究。
2 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不深入。(1)学术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历教育部分的自考生上,对非学历教育部分的自考生则关注较少,而后者正越来越成为白考生的主体。(2)人们对自考生的一般情况及
学习、心理情况进行了研究,但对考生的其他方面,如思想道德、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极少,特别是没有把培养自考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联系起来进行研究。(3)个人自学是自学考试制度中的关键,社会助学只是外因,必须通过考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把社会提供的助学落到实处,国家考试也只是检验的手段,归根结底还是为考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对白考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就特别重要,对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考生是如何进行自学的,其自主学习的机制如何,自主学习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关系怎样,有些什么样的自主学习策略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现有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缺乏学术深度和学术高度。(4)对考生心理研究范围比较狭窄。除了目前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我们还应对自考生的情绪情感、意志、自我意识、需要、兴趣、理想、信念等方面进行研究。此外,应深入研究自考生与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生、高等职业学院学生、其他高等成人教育学生心理的异同,以进一步探讨高自考学生心理的特殊性。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极少。(5)只对自考生的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而对自考生的其他心理健康方面问题没有进行研究。同时,也没有对如何更好地维护白考生的心理健康作比较深入的研究。(6)对于自考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业的能力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甚至几乎没有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把对自考生的研究放到一-个应有的重要地位。在研究中,不但要研究自学考试中的学历教育部分考生,而且还要研究自学考试中的非学历教育考生;不但要研究自考生的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要研究自考生的思想品德、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不但要研究如何促进自考生当前适应性发展的问题,而且还应更注重研究促进自考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但要对自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还要从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相关理;-2出发,对自考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上述种种,都应是今后我们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康乃美,自学考试制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130,
[2]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课题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1:53,
[3]于信凤,马 强,自学考试发展的三个阶段:应考对象和职能的变化[J],中国考试,2006,(8):23―25,
[4]李荣希。于信凤,自学考试一一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创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杜,2009:83―84,
[5]陈明庆,福建省自学考试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考试,2007,(2):]6―17。
[6]芦庆梅,刘 红,罗遂洪,全日制自考学生的基本特征及管理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2,(8):29,
:
[7][26]吕淑珍,从自学考试学生群体特点看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4,(10):56-57,57,
[8][9][16][19]中国成人教育理论专著编纂委员会,中国自学考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67―68,5,76―80,80―85,
[10][14][18]李全柱,怎样才能获得自学考试的成功一一“自学成功之路”调查问卷总报告[j],河北自学考试,1997(10):26,26-27,27-28,
[¨]王新民,马 强,刘 铸,于信凤,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4,
[12][15]陈 慧,张焕镇,终身学习时代高教自学考试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6下):59。
[13][29]关世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浅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989:55。57-61,
[1’]李金波,自学考试学员学业成就的因素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3,(3):54,
[2。]陈 斌,于信凤,任福昌。自学考试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杜,1994:272,
[21]薄士华,邓 诚。成人自考学生的素质教育与管理[j],重庆大学学报:杜科版,2001,(2):127―128。
[2,]金一鸣,关于自学考试中考生的自学问题[C]//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规律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996:223
[23][24]韦耀阳,杨应华,朱晓平。影响自考助学学生学习适应的因素及其对策[门,继续教育研究,2008,(]2):121―122,122―123,
[25]张英敏,知识经济下自学考试的学习方法[J],中国考试,2004,(11上):36,
[27]黄惠智,李金柱,雍成汉,试论自学考试制度中的个人自学原则[C]//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规律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杜,Ⅱ996:216-221,
[28]邵爱杰,石新龙,刍议提高自学考试合格率[j],职教论坛,2005,(6):26,
[30]任福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十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杜,1990:201-203,
[31]陈会芳,自学考试中“合作学习”的模式及意义[J],河北自学考试,2004,(9):34,
[32]冀伯祥,万朝晖,自考大学生与统招大学生思想状况比较初探[C,中国成人教育,2007,(5):72,
[33]来慧艳,自考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j],河北自学考试,2007,(5):4-5,-
[34]刘婷婷,自考生家庭环境、自我接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2 33,
[35]杨 逵,湖南省自考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5。
[36]赵 欣,彭 友。高自考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J]。现代技能开发,2000,(11):8, -
[37]搡光亮,卢安宁,自考全日制助学班学生自卑心理浅析[j],湖北招生考试,2003,(4下):38 40,
[38]施章清,张安娜,普通高校自考助学学生自卑心理研究[J],心理科学,2007,(3):636-639,
[39]鲁 劲,申南大学全日制自考生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3―27,
[40]黄光扬,王小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突出考查创新能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杜版,2005,(]):133―134,
[41]罗志坚,新时期自学考试若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147一148,-
关键词:改革;考试考核;教学教法;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2-0033-03
一、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用人单位对中专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同样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成为衡量中专毕业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社会的信息化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作为一所福州市农村示范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很多学生在入校前都没接触过计算机,而部分来自城关的学生却已经在初中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如何结合我校建筑专业和北大青鸟特色软件班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实践课教育、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如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就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本校计算机科,下同)经过多年的努力尝试,依据教学教改经验总结,结合200年福州市职教中心进行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改革,对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课进行了一些教学尝试。
二、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方向
要达到社会对中专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达到学以致用、学生真正掌握一技之长的目标,计算机实践课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选择和设计出适合教学和学生乐意接受的案例。为此,需要对计算机实践教学进行探究。
我们认为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和管理,应从教学内容及教材更新与补充、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考试模式等教学环节上进行改革。主要包括:
1.结合我校课题研究的大方向,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对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标准。
2.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实践课中,以项目为导向,要求学生进行项目设计。
3.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4.以学生参加福州市技能竞赛、双证考试、项目设计为切入点,开展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
三、计算机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1.加强案例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合理的案例进行技能训练。通过案例教学的研究,要求任课教师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案例,因此, 我们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图形图像处理》、《VB程序设计》、《二维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科目进行案例设计和编写。在案例设计中,由以前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的要求转变为学生完成案例、掌握技能的过程。
2.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学有所创。在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中,建议、要求教师灵活采用个案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其理解。
3.教学形式多变,课堂组织多样化。可以通过举行专题讲座、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
4.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配合学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加强教学管理,按相近学科进行集体备课,从教材处理、计划制定、学生分析等方面进行多方位交流,并采用统一制作的教学课件授课、严把实验关,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5.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新的形势与任务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深造,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的前沿课程,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北大青鸟课程培训、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暑期继续教育专业课知识培训。
四、计算机实践课考试考核的改革
1.考试方法的改革
为适应学生学习科目的更新,以及中职学生在毕业时要进行双证验证的要求,计算机考核在各次的考试考核过程中,由原来侧重的笔试考试转变为上机技能考试。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操作性强,技能操作步骤明显,在笔试考试中,无法测定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因此要求各位教师制定出各科目的考核标准,并严格按标准制定考核内容,设计考核的项目、案例,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最终的考核结果也以完成案例的最终完美程度作为评估标准。
2.加强速度测试
从2006年开始,我校每一年都参加由市各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针对这一目的,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也相应的改变,由以前的学生能掌握技能操作的步骤向学生熟练操作技能的过程转变。几年中,在《汉字录入》、《办公软件应用》、《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二维动画制作》、《网页制作》、《AVID MC影视后期处理》几个科目中,加强了速度测试,要求学生针对同一案例或同技能操作中,以最快的速度来完成,以最快完成考核内容的学生为基准,进行相应的考核,以达到学生熟练掌握技能的目的。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普通话测试管理机构
为能确保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河北大学专门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委员会主任,教务处处长任副主任。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设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设立专职岗位,由专人负责全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学校还建立了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站,负责全校各校区普通话测试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各项工作。
2.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各项规章制度,是完成普通话测试工作重要保障,也是普通话“机辅测试”规范化管理的政策依据。针对普通话“机辅测试”特点,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河北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的测试流程分别制定了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以及测试系统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流程,做到职责分明,环环相扣,使普通话“机辅测试”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组建普通话“机辅测试”专兼队伍
普通话测试采用“机辅测试”后,前三题由测试系统自动评测,第四题需要人工评测,因此需要有一只普通话测试员专兼队伍。从原有普通话测试员中遴选一批对工作负责、业务能力强、时间相对充足的测试员进行专门在培训,使他们熟识普通话“机辅测试”下的测试评分办法、评分标准和网上评分操作流程,并定期组织普通话测试员校内、校外学习培训及研讨交流,加强测试员之间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统一评分尺度,不断提升测试员的思想觉悟、业务素质和心理综合素质,以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评分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二、规范组织过程管理
(一)考前环节
1.制定测试计划
为顺利完成全校各校区本年度普通话测试任务,需提前谋划好本年度测试方案和计划,充分考虑普通话测试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测试时间和测试场所等。根据学校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计划,测试时间一般安排在上半年,这样有充足的时间给测试员对第四题进行评分,下半年能顺利完成本年度的测试和评分工作,并发放通过测试考生的普通话成绩单。在制定测试日程时,测试日期的选择尽量选择星期六和星期日,且要避开节假日和大型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适当预留考生报名时间和考前培训时间,提前借用普通话测试用公共机房(用作测试室)和公共教室(用作候测室和备测室),按照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在保证测试质量的情况下合理设置测试考场数,保证单个校区在一天内完成所有考生测试。
2.组织考前报名
为保证普通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考生报名信息的准确性是十分关键的。为保证报名信息的准确性,应测年级的考生信息从学校综合教务系统学生信息库中导出考生信息及照片,再将导出的学生信息进行整理,将整理后的考生信息(包含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下发至各学院,由各学院核实报名考生报名状态并收取相应报名费用,各学院将核准后的报名考生及费用上报语言文字办公室。语言文字办公室汇总各学院报名考生信息及费用,并以此作为考生报名依据,按照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报名要求格式进行系统报名,批量上传考生信息及考生照片。
3.组织考前培训
组织考生考前培训,对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到效果。目前,大部分高校均未开设普通话必修课程,部分选修课程开设班容量较小,覆盖学生面较小,致使学生对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较少,严重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和效果[2]。因此,河北大学借助“可视化网络群控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组织全员覆盖的普通话考前培训就显得极为重要。河北大学考前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应试必备心理、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发音技巧、“机辅测试”流程、测试纪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避免考生测试时因紧张而出现漏读、错读、漏行、误操作等现象,让学生熟悉测试评分细则及容易扣分点,指导学生加强普通话“机辅测试”实践机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和实践经验。
4.组织考务准备
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计划和测试日程,提前准备好各项考务工作。根据总体测试计划及考生报名情况,合理设置考场数目,安排相应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场地,并按照候测室、备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要求分别准备好所需考务用品(考生花名册、考生签名表、工作证、测试记录单等),测试室需提前准备好测试环境。为进一步节约普通话“机辅测试”成本,在保证测试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候测室、备测室选用学校公用教室,测试室选用学校计算机公共机房。因此,测试室需提前布置好测试环境,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场环境布置要求,根据计算机公共机房面积及计算机台数,一般建议安排两个测试考场,两个测试考场需分区隔离,考试机之间前后左右距离均保证2米以上。考试机采用计算机公共机房的计算机,需在测试前安装好考试机客户端和耳机,并对安装好的考试机进行语音环境测试。监考机建议采用笔记本电脑,一个考场安排一个笔记本电脑做监考机。笔记本电脑需提前安装好监考系统,下载测试任务,随机分配测试用试卷,测试完成后便于带回上传测试数据。
5.组织考务培训
测试工作人员的考务培训对于规模大、场次多、连贯性强的普通话测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对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务培训,对于时隔一年再次承担测试任务的工作人员,不仅有利于熟悉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流程,还有利用强调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考务纪律。在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务培训会上,要重点介绍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考务纪律,明确责任到人,强调考试考务工作的纪律性和严肃性[3]。负责“监考机”操作的测试系统管理员需单独培训测试用监考机使用及其他相关事宜。
(二)考中环节
1.考务人员管理
按照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总体安排,根据考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设置,可以将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的考务工作人员设置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考务人员和各项任务的管理工作。在测试室内,可单独设置一名测试系统管理员,负责测试监考机的操作、测试进度和评测异常信息等,一个机房内多个测试考场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测试系统管理员。
2.测试环境管理
在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开始前,需对测试用考试机进行测试环境布置,主要包括考场分布设置、考试机机位确定、考试机系统设置、测试软件安装、调试、试音等。河北大学公共计算机机房一般都是200台以上的大机房,一般一个机房设置2个考场,每个考场20个考试机机位。在考试机位确定时,应保证考试机前后左右间距在2米以上。监考机和考试机的操作系统要纯净,各类驱动程序完整,关闭防火墙、关闭杀毒软件,同一个考场的考试机和监考机要处于同一局域网网段,切断外网连接。检查监考机用加密狗授权数额,若不足测试用数需及时更换新的加密狗。测试完毕后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直接带走上传数据,公共计算机机房可以直接恢复教学使用。备测室1-20号座位的备试用试卷应于同考场1-20号监考机分配的试卷一致。另外,需在校园内、备测室、候测室、测试室悬挂“严肃纪律、认真考试”等条幅,在电子滚动屏上显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河北大学考点”等信息。
3.考试过程管理
普通话“机辅测试”具有考生多、批次多的特点,因此,组织考生从候考到备考、再到测试之间的连冠有序就显得极其重要。考生提前半个小时到候测室报到,在候测室内观看“普通话‘机辅测试’考生要求及测试流程介绍”,熟悉考试流程。考生在测试前15分钟进入备测室进行准备,随机抽签确定测试机位号,到达相应座位上准备相应的测试试卷,15分钟后到达测试室在相应考试机上进行测试。测试室工作人员讲解考场纪律及注意事项,引导考生正确佩戴耳机、输入准考证号的后四位,核验考生个人信息,信息无误后等待考试指令。测试系统管理员操作监考机完成“系统检测”、“准备考试”、“分发试卷”、“自动试音”、“开始考试”、“结束考试”、“下场考试”等指令。
4.考场状况处理
在测试过程中,考点负责人及各工作小组负责人要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测试室工作人员应加强考场纪律巡视,处理考场突发状况,如考生试音失败、考试机死机、前三题评测失败等。若考生出现前三题评测失败,测试室工作人员需登记考生信息及失败原因,并让考生重回候测室排队准备下一次测试。测试系统管理员要监控监考机运行状态,及时对无法连接考试机、考试机闪断、监考机无法发送试卷、监考机无法收取试卷、加密狗失效等各类状况进行处理,以免影响总体测试进度。
(三)考后环节规范化
1.测试数据管理
普通话“机辅测试”完毕后,测试站负责人与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各类考试材料回收,及时整理汇总各测试考场的数据和信息,并及时将监考机测试数据上传至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当天测试任务完成后,测试系统管理员就可以将监考机用笔记本电脑连接外网进行数据上传,由于测试数据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上传数据,晚上互联网速相对较快适合数据上传,第二天早上数据便可全部上传完毕。上传完毕后,监考机上测试数据需再保存半年,待本年度测试任务全部评分完毕后,可再选择长期保存或删除。
2.成绩评判复核
普通话“机辅测试”的前三题由计算机系统自动评测,第四题“命题说话”需要进行人工评测,需要安排普通话测试员进行第四题评分,而由于考生数量较多,第四题评分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开始评分之前,要组织普通话测试员进行评分专题培训,统一评分尺度,严肃评分纪律,明确测试任务和完成时间,以保证普通话评分公正、公平、高效。评分完成后,学校普通话测试站要对评分结果进行复审,包括“偏差复审”、“一级复审”、“异常复审”等,以保证普通话测试员评分的准确性。
3.证书发放管理
普通话测试任务全部评测复核完成后,可向省普通话测试站申请打印证书。省普通话测试站按照普通话测试任务的批次分彼此打印普通话等级证书,打印完毕后下发到各高校。学校可根据需要将普通话等级证书批量扫描为JPG或PDF格式电子版,用于存档备查。学校按照考生报名信息分学院分班级分发普通话等级证书,由学院教务科长统一领取,做好证书领取记录登记。
4.数据分析报告
根据全校学生的报名情况、考前培训情况、机辅测试情况、成绩等级情况,以及普通话“机辅测试”考务组织情况和普通话测试员的评测复核情况等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普通话“机辅测试”年度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分析参测考生的生源地因素、专业因素、性别因素等对考生成绩等级的影响,以及考生失分项目,分析原因并总结规律,提高下一年度考生考前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用性。
5.测试工作总结
通过对本年度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各类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概述全校本年度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状况,总结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年度测试提供改进的建议,以提高下一年度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质量和效率。
6.测试档案管理
普通话测试各项任务全部完成后,应对本年度各批次普通话测试用材料及时汇总、整理、归档,做好档案归结工作。普通话测试工作的档案材料应包括:年度测试计划、测试日程、报名通知、报名信息、考务工作手册、各类测试用表、报告单、数据分析报告、测试工作总结等纸质版和电子版材料。
三、规范化管理
1.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圆满完成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普通话“机辅测试”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到人,认识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重要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各岗位工作人员按照既定工作程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地完成了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
2.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按照国家语委、省语委关于计算机辅助普通水平测试工作的各项要求,学校在保证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前提下,通过不断完善普通话“机辅测试”工作计划,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测试成本,降低人、财、物、时等各类资源消耗。
敬爱的周老师:
您好!
傍晚,在万家灯火下,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了您的身影。虽然您只教了我们两年,但那时的点点滴滴,却像刻章一般,留在我的脑海里,任凭时光的洗礼也毫不退却。那支离破碎的记忆拼凑出来的却是最华彩的乐章!
老师,您还记得吗?有一次,我在一场篮球赛中,伤到了手。是您丢下我们班的参赛队员不管,急匆匆的拉着我打电话找来我爸爸,又反复检查我的伤口,您着急的神情仿佛受伤的不是我,而是您。那一刻,我发觉您真的好像妈妈。爸爸带走了我,可您却仍然不放心,果断的让爸爸带我去南山最大的医院,不要耽误。结果出来了,我只是轻度韧带拉伤,您虽然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温柔的安慰我,好好养伤。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我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您还是经常打电话来问问,真的很让我感动!
老师,您还记得吗?还有一次,我因为一次考试考得不错,自以为什么都懂了,开始骄傲,上课开小差,就连作业上面满篇红叉叉也毫不理会,成绩直线下降。又一次考试,我考得很差,既懊恼又后悔。放学后,您把我单独叫来,我以为您会狠狠训我一通,再打电话告诉我父母,可您并没有,而是温和的对我说:“伊婷,一次失败总有它的理由,你来总结总结。”我红着脸低下头,小声的说:“我……我太自以为是了……”“没关系,知道错了就应该改正,这样才是好学生!”我抬起头,信誓旦旦的对您说:“老师,我知道错了,谢谢您!”您微笑着点点头。时间顿时凝固了,您的笑在我眼里是多么慈祥!
下雨了,周围的一切变得如梦如幻,星空变得依稀,而您的身影却还是那样清晰。我回忆着,眼眶越来越湿润。雨,还是不停,下了一整夜,我也一夜为眠。兴许,老师是天使,老师是园丁,老师是路灯……周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的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像今夜的雨,那么缠绵。”
祝您
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 徐伊婷
6月14日
[关键词]素质教育 考试评价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446(2013)1-2-0050-0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素质教育发展,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密切相连。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
一、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考试不仅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质量测定和检验方式,也是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并对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考试考核作为教育评价的基本方式之一,作为教育活动的必要环节,既可以为应试教育服务,也可以为素质教育服务。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考核,而是主张科学地看待和实施包括考试考核在内的教育评价,通过改革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考试评价观,不断丰富考试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二、目前考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冷静审视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存在的考试现状,不难发现考试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1、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行考试制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它引导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而这种考试是以获取合格分或高分为终极目的,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它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知识,更不问学生能否创造性运用知识。
2、考试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评,忽视能力的评估
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口头表达能力、解题能力和应考能力等。传统考试方式只考了学生的记忆力、解题能力和应考能力,这样就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热衷猜题套题,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习惯,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水平相去甚远,所培养的学生专业面窄、能力低、素质差,“高分低能”、“低分低能”,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竞争的需求。因此,传统的考试制度必须改革,传统的考试观念也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3、考试内容教材化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的考试一般都是任课教师命题,任课教师往往是根据指定的教材所讲授的内容出题。试题只注重考核书本中记忆性的知识,缺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事实上,有许多知识在实践中更容易记忆和学习。让学生在考前看笔记、背教材,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缺少自主学习和自由支配的时间,读书读得乏味,更不能培养探索进取和创新的意识。
4、受长期的传统习惯束缚
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考试模式,以一张试卷为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单元化的考试方法对教师来说,省力、省时、简单、易做。久而久之养成了图轻松、少麻烦、维持现状的习惯。
5、考试形式过于单一
不同考试形式侧重点不同,应用范围有别。如开卷考试多用于创造性、综合性项目的测试;操作考试一般应用于实验技能方面的测定;口试可不受文字限制,学生能运用新学的知识抒发见解,展现才能。但现行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基本上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而对于开卷笔试、半开卷半闭卷、口试、操作考试及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等考试形式采用较少,导致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读书,动手能力受到制约。
6、考试信息的反馈管理不完善
每个学期,学校按惯例组织考试、阅卷评分、试卷和考试结果分析、学生成绩归档,整个教学过程就算结束了。由于教师阅卷只看重分数,学生考试也只看重分数,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对试卷和考试结果分析都不重视。结果,许多学业考试只是给出一个成绩就万事大吉,而考试结果的分析并没有反馈给学生,导致考试根本没有发挥的监测和反馈作用。
三、考试评价改革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实践
1、采用多种形式,突出职教特色
为了突出考试方式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考试不仅只限于闭卷笔试,具体考试方式还包括闭卷、开卷、讨论答辩、口试、文献综述、小论文、实验设计、实践操作等。每种考试方式各有特点。单凭一种考试方式不可能全面反映职教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采用其中几种方式相互组合,以取长补短。
2、考试内容科学化
科学的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双重考核,应加大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口头表达能力比重,减少死记题份量。试题内容以基础知识为载体,重在考查素质、能力、觉悟、创新实践,把课外本学科相关的、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纳入考查范围。试题形式上,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角色、参与意识,让其更多地去感悟、总结、体验,学会发散、思辨、创新和实践。具体到命题上,多一些主观题、一题多解题、综合题,甚至没有标准答案之类的题,避免过分侧重对知识的记忆与再现,使学生有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会贯通的过程,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3、评价实行多元化
改变那种仅以一张试卷为标准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把一次性评价变为多次连续评价。重视平时学习的检测,加大平时学习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可以使考试融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平时提问讨论的内容、习题和作业都可以作为考试的一部分。
4、建立考试信息反馈制度
考试的目的不仅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考试的结果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和正确分析考试结果,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对策,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鼓励
寒假令我最难望的一件事就是我考试考的很差.
14号那天,我们到学校拿成绩单,不久全班的同学都到齐拉.我们看发下来的成绩单,我一看,心一下跌入了深谷,满心的期望全变成了无边的失望.我考的极不理想,语文七十多,数学六十多,英语更差,只得五十多.我的眼睛湿润了,泪眼朦胧,泪珠像断线的珠子扑簌簌往下落.我懊悔的不得了,简直不只自己此时身在何处.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心里嘀咕:焦毅啊,焦毅,考的那么差,你怎么能对得起父母?
当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更足无措,不知如何面对父母.我窘迫地说“妈妈,这一次期末考试我考得好差.“奇怪,妈妈并没发火,好像早在在意料之中似的,说:“平时没有一点认真的精神、踏实的态度,怎么能靠得好呢?对不对?”我又说“妈妈我这次英语最差,最不好。”她又教育我说:“谁叫你每天光记得玩,不好好复习英语,学习需要的是勤备而不是耍小聪明啊!孩子,好好想一想,我们再来谈。”这一次,妈妈态度非常和蔼,却让我更是坐立不安,我真恨不得妈妈能打我一顿、骂我一顿,这样我的心里或许会好受一些。想着妈妈说的话,一滴滴惭愧的泪珠又不争气地流下来,我真是太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今后我一定要……我一定要做个为父母争气的孩子!
不久爸爸回来了,妈妈把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只是摸了摸我的头,使劲地握了一下我的手.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爸爸没有说一个字,但是我却懂得他所要表示的意思:爸爸妈妈都对我充满希望,他们都希望我总结教训,跌到了爬起来,迎头赶上去.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向爸爸妈妈汇报.
关键词: 测试方法;选择完型;开放完型;集库完型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测试方法指的是测试考生语言能力或语言知识的方法 (Davies,1999)。测试方法效应则指用来测试考生语言能力的测试方法对考生成绩的影响。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关注方法效应存在与否的问题。在语言测试领域,美国语言学家Bachman的方法效应模式是最有影响力和综合性的。Bachman (1999) 在他的测试理论专著“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中指出测试方法的特点影响考生考试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他自己的语言测试模式。它包括五个方面:测试环境、测试说明、测试材料的输入方式、答题方式、考试材料的输入及答题之间的关系。
完型填空从1953年产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测试领域。选择式完型、开放式完型和集库式完型是完型天空的三种题型。虽然大多数学者同意在完型填空中不同的删词方法考了不同的语言能力,但对于它们具体考察了哪些能力,学者们却一直没有定论。
本研究旨在考察完型填空的方法效应,即不同题型的完型填空对考生成绩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考试成绩反映的不同语言能力。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不同完型填空中是否存在方法效应?2)三种不同题型的完型填空分别考了考生哪些语言能力?
2.研究方法
2.1测试对象
本研究是一个实验研究。99名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参加了一个水平测试。水平测试试题主要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题,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写作。这些学生根据测试成绩被分为高、中、低三组,每个水平组又随机分成三组,共九组。
2.2试卷设计
本研究包括三份试卷,每份试卷有三篇文章,每篇文章有20个问题。每份试卷的文章相同,测试点也相同,但测试方法不同。具体安排如下表:
3.研究步骤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水平测试并分组、实施不同题型的完型填空测试、评分并分析结果。
在水平测试前,受试者被告知水平测试的目的仅供研究所用,并不与他们的学业成绩相关。水平测试后,99名受试者被分成高、中、低三小组,每组33人,然后各组又随机分成三小组。三份完型填空试卷随机分给每个水平组的三个小组,一小组做一份试卷。这样,每份试卷都有33个受试者,高、中、低水平组各11个人。
记分方法是每道题1分,每篇文章20分。评分方法上,选择式和集库式完型填空属客观题,原则上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开放式完型的评分则遵循可接受原则,即只要考生所给答案语义通顺语法正确就视为正确答案。
4.研究结果
4.1不同完型填空中的方法效应
考生完成完型填空之后,数据被收集并用SPSS进行了分析。表1列出了每篇文章各种测试方法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Table 1 Mean and Std. Deviation of the three test methods in three passages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式和集库式完型填空的平均分高于开放式完型填空,这说明开放式完型填空对考生来说最难。为了进一步验证不同题型的完型填空是否存在方法效应,研究者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单向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
Table 2 one-way ANOVA test of three test methods in three passages
如上表所示:F值分别为31.581, 30.177, 33.305;Sig值均为.000,均低于0.05。这说明三篇文章中不同的测试方法对考生的成绩产生了显著影响。笔者对数据进行了多重比较以便明确不同测试方法的区别:
Table-3 Post hoc of test methods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开放式完型填空的成绩显著区别于选择式和集库式完型填空的成绩,而选择完型与集库完型的成绩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开放式完型对考生成绩影响最大。
总结表2、3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这三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对考生成绩具有显著影响。当笔者对这三种测试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比较与分析发现:开放完型较之其它两种题型难度较大,对考生的影响也最大,这与刘建达(1998)的研究结果一致;然而选择完型与集库完型对考生的影响相差不大。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开放完型属于语言产出性质的题型,而选择式和集库式完型都是有选项可供选择的。这与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相吻合。根据Swain语言输出理论,语言和语言输出是两种不同的能力(Johnson. K 2001)。语言输出比语言输入更难,要求更高。
4.2不同题型与考生语言能力的相关性
通过相关性分析,笔者研究了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完型填空与考生语法词汇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相关性。
Table-4 correlation between test methods and language abilities
**. Significant at .01 (two-tailed) level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改革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是经国家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批准,高职院校单独确定入学标准、单独组织入学考试、单独实施招生录取的招生考试方法。考生在参加报考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核后,如果被正式录取就不需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了。而没有被正式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再参加全国的统一高考。
通过对高职单独招生考试的探索,发现单独招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录取标准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综合考核,录取标准的制订是依据考试中几门科目的总成绩排名从高到低来进行录取的,为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是独具特色的人才选拔方式,有利于高职院校发展其职业特色。在选拔方式上,面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般高职院校所制订的面试分值在整个单招考试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三是单招有利于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文化成绩差但是职业能力强的学生,高职院校也是他们非常合适的选择。参加高职单招的试点院校对在动手能力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如获得过省市级相关奖项,即使该类学生在参加高职单招考试中总分未达录取分数线,也可以通过严格的招生审核程序进行破格录取,为特长生求学提供了机会。但是通过访谈研究发现在高职单招考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期有助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单招考试的考核科目和招生方法方面都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是由于高职单招属于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个新事物,在以往的教育理念和高职招生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高职单招考试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考试科目以及方法层面的问题非常明显,不利于高职院校人才的选拔。本文通过对单独招生试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访谈以及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小结,总结出在单独招生考试中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1.文化知识考试没有突出高职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考核内容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其笔试内容也与高考题不同。高职单招考试应该重点考核学生的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理解协调能力等,即考核的重点是考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书本文化知识。如2008年在上海市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考试中,在笔试环节的考试科目是综合能力测试和英语听力等技能考试科目,而不同于传统的与普通高考雷同的考试。此次考试没有直接考核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学科,而是在综合能力试卷中灵活考核考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水平,考试题目大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综合能力测试中除了考核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能力外,还对考生进行了时事政治的分析、法律常识、职业生涯规划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但是在一些试点高职院校中,却仿效普通高考的考试模式进行人才选拔,没有注意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在招生考试中没有重视或者完全忽视了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的重要性。在这样一种考试选拔方式下,很容易在录取过程中错过一批在职业动手实践方面不错的学生,影响高职选拔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2.职业能力测试中出现类似公务员考试的试题
在考试题目的确定上,应该牢牢锁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偏离目标,题目要和专业相关联。命题院校在命题前要通过对企业、用人单位所聘用人才的能力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确立人才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再制订笔试考核标准。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一些高职院校的命题人员在命题过程中为了方便,直接引用公务员考试或者各省市的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到单招试题中,使职业能力测试与高职院校选拔考生所需能力相脱节,考试没有起到真正的选拔效果。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高等教育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规范的关于高职单招职业能力测试的考试标准。
3.面试考核标准难确定,面试成为形式
综合能力考核以面试为主,在面试过程中为了考核学生与其所报考专业的相关的能力,如语言理解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需要有比较完善而严格的考核标准,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考核的程序、考核的评分标准等方面都没有严格而科学的标准。例如以重庆地区2010年职业学院单独招生为例,面试人数较少的学校校有二三千人,而多的院校则达到五六千人。但是由于工作时间只有两天,所以最多的时候平均每天面试2500人。其中某所高职每个学院都设有近30个面试考核组,尽管如此,每个学生的面试时间也就10分钟左右。这么短暂的10分钟很难了解到考生的职业能力,并且可能出现考生侥幸过关的情况。
4.没有制订科学规范的考试标准,造成各省招生冷热不均现象
教育部《关于2010年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对于考试内容的规定是“各试点校可单独或联合组织文化考试,也可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织以职业技能测试为重点的相关考核,并于高考前完成录取工作。”并未对考试命题规范以及考察方式作出规定。这样各省制订的考试标准不一,不规范,造成了各省招生的冷热不均现象。没有考试严格的标准,也造成了高职单招考试中一些不公平性事件。
二、高职院校单招考试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解决高职单招考试中问题的理论基础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境界。基于这一界定,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就高职单独招生考试的理念进行解析。
(1)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为能力考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劳动生产方式也已经从流水线运作方式发展为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相应的生产组织方式已经由垂直式直线管理模式逐渐发展为更利于人事管理和操作的扁平式生产组织方式。企业所需的不再仅仅是在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而是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的新型技术工人,因为只有这类人才可以顺应企业要求从事高智能工作。以上这些情况就要求高职院校改革招生方式,注重对考生文化基础水平的考核,更要注重对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考核。
(2)多元智能理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入学考试都非常重视对文化知识水平的考核,相应的考核方式就是以对逻辑分析智能方面的考核为重点,较少关注节奏、视觉、音乐、空间、动觉智能等方面的考核。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智能水平相对较低,而在动作智能或者节奏智能等方面较强,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水平。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要求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而数理逻辑能力较差的学生同样可以被培养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高职教育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2.解决单招考试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目前高职学院实行单招,就是要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要,并形成一种更富弹性和开放性的招生机制,其实也是普通高考录取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从发展趋势来看,单独招生会慢慢成为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规模会不断地扩大,但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高职单招是探索和逐步建立起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招生方式,其关键是要从不同专业的要求出发制订选拔录取的标准,在多样的形式中应重点把握四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综合选拔机制。
(1)文化知识考试分专业笔试,考核专业所需基础文化知识。
1)笔试试卷由语文、数学、英语、职业能力四个部分组成,逐步加大对考生职业能力、综合技能、科普知识的测试,其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语、数、外所占分值比例,让高职单招考试有别于普通高校考试,使之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2)笔试分为三大类。由各试点高职院校自主命题,即笔试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三校类。各个类别的考试侧重点不同,文史类在试卷四个部分中重点考核英语、语文;理工类在试卷四个部分中侧重考核数学、英语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三校类在试卷四个部分中应相应减少语文、数学、英语的比重,重点加强对职业能力的考核。试卷各个部分具体的权重可由各校根据专业特点来确定。
(2)以笔试和面试相结合来考查考生的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不同的专业所考查的内容不同,杜绝以往高职所有专业用同一张卷子进行考核的方法。在对考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考查中,重点考核学生对中学时代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这些题应该具有职业针对性,具有代表性,题目数量不宜过多,只要能考核出学生是否具备该专业所需基本能力就可以了。[3]相关测试的试题可以邀请教育学家或者心理学专家来组织出题,然后对学生进行测试。对考生进行这方面的测试可以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操作,有的学校可以将其作为学生在学院录取或者选取专业时的参考,不计入分值。也有的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列入考生考试计分的范围。
(3)改进面试模式,在实践场所考查学生的素质。改进面试模式,减少面试人数。如前文所述,考生人数太多,人均面试时间太短,无法考核出考生的实际水平,而且可能存在蒙混过关的学生。以往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面试的时候就在教室里进行,由于场地的限制,考官无法客观了解考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使考生无法充分展现其职业实践能力,从而使面试没有发挥其理应发挥的选拔作用。因此,面试环节应该安排在实践环境下进行。在面试过程中,可以请用人单位的代表来参加,从而更加容易招到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实现了高职院校在招生规格与人才目标上的一致性。这样有利于公正考核学生的能力,也有利于改进面试环节的不足之处。在这一考试环节要做到公正公平,杜绝“印象分”的出现。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的数量和招生人数显著增加,国家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宗旨。具体到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理应符合本宗旨。因此,从专业开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考试考核等方面,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都必须围绕这一宗旨进行。这就从根本上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和公共英语教师提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要求。
一、专业开发和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与公共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拓宽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从专业开发方面和课程设置方面就应该有所体现。即要开发什么专业、设置哪些课程、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要以服务市场为中心。就公共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应认清形势、与时俱进。目前高职高专改革不断深化,两年制的高职高专培养模式实行在即,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英语课时将大大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公共英语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应有紧迫感和压力感,要增强自我了解,尽自己最大努力及早拓宽知识结构,掌握相关学科或行业的基本知识,积极开发既适应市场需求又能很好发挥自己潜力、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为例:学院有30余名教师和10名外籍教师。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纯英语专业的,但学校的层次决定了其培养的目标,他们所培养的学生不可能都将来从事纯英语的人才,而应该是在特区环境下的能够熟练用英语进行一些涉外商务服务层次的人才。于是在综合考虑之后,应用外语学院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院长徐小贞的带领下,大刀阔斧地进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主旨,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习者需求,培养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Student-centered)、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society-centered)和以单元主题为中心(subject-centered)的教学模式等3S中心教学模式,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评估体系——英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NVQ),成功实现了纯英语教育教学的转型,开发出了四个高职高专英语方向,即:应用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旅游英语专业和英语教育专业,设置了合理的相应的课程。如应用英语专业有外事英语、外事政策与法规、外事英语写作、外事翻译技巧、外事交际实务、外事模拟等主干课程;商务英语专业有综合英语、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英汉翻译、国际商务交际、国际贸易事务和电子商务等主干课程。每年学生毕业就业率均达到98%左右,这些都说明了公共英语教师通过努力进行知识结构的拓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公共英语教师教研科研能力的加强
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曾一度走过误区,其表现形式就是把专科教育办成了压缩型的本科教育。为使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国家教育部根据社会市场需要、以课程为突破口,把英语教学纳入高职高专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于2000年10月在全国颁布实施《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这一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一《基本要求》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并充分体现了大学外语改革方向的崭新的教学理念,彻底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本科教学模式),将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严格地加以区分。《基本要求》这一纲领性的文件颁布也给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本要求》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课程内容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基本目标为中心展开。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英语教学领域是以专门用途英语等为其理论基础的。专门用途英语是从语言教学角度提出的,突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专门用途英语中包括基础英语或称共核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过程中要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切记其基础或共核是有针对性的,是随着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过分强调语言共核的教学,甚至否定专门用途英语,实际上就是忽略了教学的个性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可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办法一步一步夯实基础,然后专门进行专门用途英语的操练,也可以二者齐头并进的办法进行。总之,要克服强调打基础而忽视应用能力的倾向。因此,在今天英语教学改革的叠起的时候,英语教师在弄清教学目标之后,就可以广泛收集学生喜闻乐见的与贴近生活、难易适中、精炼优美、思想健康向上的文章和一些专门用途方面的文章,遵循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注重高职高专的职业语言应用的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和社会职业应用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学、练”结合,“听、说、读、写、译”协调并进,兼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着手相应教材的编写,使学生在愉快中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这一思路,形式上是在研究如何编写教材,而实际上却是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在教研和科研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要想编写出一本符合当前形势的、能顺利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集基础训练和专门用途于一身的高职高专层次的英语教材,就必须做到三点:一是经常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喜恶;二是要深入市场、走访相关企事业,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三是经常多读书多看报、登录因特网,理解国内外大事,进行广泛调研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编写出深受市场欢迎的教材。
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考核的改革与公共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所有的符合新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教学硬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还必须有相应的软的措施与之配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相应的考试考核措施都应跟上去。要想使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树立特色意识,建立民主开放、平等、互动式的个性化新型教学模式。要做到个性化教学,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课前应多花时间认真备课——备教材(吃透教材内容、研究课堂组织安排、预设教学方法)、背学生(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方面下功夫)。
其次,课堂上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职业发展高职高专教育规律,设置多样化的课堂(包括话剧表演、模拟讲课、模拟谈判或面试、角色扮演、看图说话、游戏、小组讨论等),因材施教,变“课堂的主讲”为“课堂活动的主导”,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个性。
第三,课后可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针对学生的个性情况,介绍适合他们的参考书目,布置适当的拓展练习(如写英语周记或日记、写读后感、搜集优美的英语段子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甚至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化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途径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第四,采用分时段、多元化考试考核方式。职业能力是复杂的、多维的,大多是隐藏在多种多部表现的背后,必须通过不同环境和渠道让学生施展自己的能力,才可能对职业能力进行多维的准确评价。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必须给学生以压力感,并在每个单元都要设计恰当的项目任务和考核标准提前告知每个学生,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考核,并把每次成绩存档。考核方式可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打分、学生互相打分或机器打分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可以是模拟现场也可以是演讲,也可以是某种调查报告等等,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考试考核的全过程。
因此,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灌输者,还应该是学生实际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和帮助者。
关键词:开放教育;分级管理;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
开放教育是新型的教育模式,学生实行资格审核,文化水平测试入学,这就使教育对象出现了点多、面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认知结构差异很大的状况,再加上开放教育具有学制灵活宽松、授课形式灵活、学习手段多样化等特点,这都给教育管理带来了难度。为了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特点,保证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其主动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需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加强开放教育教学管理体现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开放教育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自1999年参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以来,始终紧扣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在全力打造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建设、整合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积极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特和教学资源保障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开放教育相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了“分级管理、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涵
湖北电大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分级管理、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内涵,即:“省、市、县电大分工负责,三级互动,协调运作;对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实时地管理和监控,以达到管理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强调电大开放教育在多级办学、分层管理的过程中,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个过程保持和达到较好的质量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
1.分级管理。从组织结构和管理权限上来看,全省电大系统由省电大、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三级电大所组成的一所有机整体;从教学的统一管理角度来看,全省电大系统又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系统。省电大是全省电大系统的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多媒体教学资源研制开发中心、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中心、现代教学技术培训中心和计算机网络中心。市级电大在三级电大所构成的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和骨干作用。它既要接受省电大的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控,又要对县级电大进行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控。县级电大(教学点)具有基础作用,它主要是面向学生组织教学、管理和考核,当然,它也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包括教师导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质量监控、考试考核中的质量监控。因此,“分级管理、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全省电大系统整体规划,明确职能,准确定位;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系统运作机制。
2.全面监控。省、市、县(教学点)三级电大主要从办学条件、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生源质量、教学过程和考试考核及毕业管理六个关键控制点对教学及管理质量进行监控。
(1)办学条件的监控。是对保证教学实施的基础条件的监控,即对办学系统、技术设施设备、教育研究等各方面的管理和监拉。各级电大(教学点)加强办学条件的建设,完善办学设施条件,达到网络、计算机多媒体和音视频设施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的设施要求。
(2)队伍建设的监控。教学、管理、技术、科研人员的质晕在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电大(教学点),应配备足够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教育技术及数学支持服务和科研队伍;同时,各级电大应制定教学、管理、技术、科研人员队伍的管理质量保证指标体系,建立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养机制,保障远程教学活动的可持续性。
(3)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监控。教学资源是教师表现和传递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载体。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包括专业计划、课程大纲、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实施细则、多种学习媒体材料、以及学习过程的网络的教学信息、学习指导、素材、课件、案例、试题等资源。电大系统教学资源建设主要由中央、省级电大完成。省电大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保证课前到位;市、县级电大加强各类资源的应用,保证教学质量的资源要求。
(4)生源质量的监控。招生工作是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端点或起点,招生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开放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能否进行及规模大小。各级电大(教学点)应把好学生入学资格审查和测试关;做好入学教育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生源要求。
(5)教学过程监控。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控,重点在学习计划、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网络学习和交流、面授辅导等集中学习活动、集中实践教学(论文/毕业/课程设计/实习等)的监控,保证教学过程要求。
(6)考试考核及毕业管理监控。各级电大按规定做好课程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管理与监控;严格按规定实施毕业审核,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特征
湖北电大“分级管理、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是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系统而构建的,这一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1.系统性。”分级管理、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以系统理论为依据,按照系统论的整体观念,构建了一整套从办学条件、生源质量、队伍建设到资源建设、教学过程监控、考试考核监控的完备的质量保证制度。这套质量保证制度是一体的、前后呼应的、相对固定的和具有创新性的。质量保证体系有特定的质量目标、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特定的责任指标与责任人,责权明确,管理层次分明。
2.全面性。“分级管理、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时,全面考察了质量傈证进程的各个要素,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专业开设、队伍建设、资源建设、教学过程、考试考核、质量评价进行全面监控。同时,为开放教育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和培养单位的全面质量管理、育人环境的营造提供保障。在这里,学生全面素质包括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知识水平、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书育人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学术风范;培养单位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所有软件、硬件的作用,通过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生活条件、师资力量等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术环境建设包括科研环境、对外交流、学术气氛和激励制度等。
3.全程性。“分级管理、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对教育质量的控制与保证,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学过程、管理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而且体现在教学、管理和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不像仅体现在招生、课程教学、论文写作、考试考核这些主要环节,而是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的有关环节都进行把关。强调每个环节都要符合预定的目标和质量标准,重视预防,而非最终的质量评判。
4.全员性。“分级管理、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对教育质量的管理不仅仅是省级电大的责任,而是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共同参与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部门的工作,而是教学部门、教学与教务管理部门、评估督导部门、研究部门、师资管理部门、技术倦障部门、后勤部门等各职能部门的共同职责。同时,这一质量保证系统还包括了三级电大内部各个层面及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有时还需要用人单位参与意见。“分级管理、全面监控”质量保证体系涉及到多级人员的参与,上至学校的高级管理层,卞至学校的每一位学生,由此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质量保证工作的合力,使学校的质量保证工作能有效开展并起到积极的作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