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经专业

财经专业

时间:2022-08-07 15:44: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经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经专业

第1篇

关键词:中职财经专业 生源质量现状分析 教育管理

目前,中职在校生的素质普遍较低,管理难度较大,组织教学相当困难,再加上长期以来中职学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直接移植普通教育的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所以造成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不高、动手能力不行的双差局面。为更好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加强中职财经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特对本地区中职财经专业在校学生学习目的、学习状态、就业取向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1 中职财经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目的

中职学校学生的主要来源是中考无望的初中生,他们学习成绩很差考不上高中,不到打工的年龄,家境又不是很富裕(“富二代”的话,可能出国或走其他的门路了),所以就选择了中职。究其具体原因,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 家长“逼迫”学生来中职学校学习

在课下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中职在校生大约有70%是属于这种情况。这主要是家长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为孩子做出的无奈选择。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到,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所处的工作岗位、阅历、对社会的认知程度等的不同,其实他们的出发点也不完全一样。

1.1.1 务实型的

这种类型的家长,大多受教育程度较高,工作也比较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他们深知自己孩子的成绩,升学这种事对学生来说已属于奢望,但是孩子的本质又没有变坏,再加上年龄还小,就业尚早,还有可塑性,所以家长就选择上中职学校。之所以选择财经专业,主要是从就业上来考虑的,因为财经专业主要学习的是会计,将来可以凭借家长的社会关系在社会上谋到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由于家长的积极态度,所以这一部分学生相对来讲,学习主动性较高,老师也比较喜欢,管理难度不大,也是各类技能大赛后备选手。

1.1.2 务虚型的

这种类型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孩子成长的周围环境又差,自认为社会关系“良好”(其实不然),他们本身对孩子的要求不切实际,平时忙于各种应酬,无暇顾及孩子。所以导致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差,品质也差,而家长又熟视无睹,反正孩子小,在家没人管,就业没人要,随便找个中职学校再去上学吧,权当“托儿所”了。加上这类孩子生活上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无疑财经专业是最佳选择。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类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和能力估计过高,单方面为孩子设计了一条永远到达不了的“星光大道”,第一步考取会计证,然后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第二步考取会计师,最后取得注册会计师和税务师证书,到事务所或大企业任高管。简直天方夜谭,最后孩子只有退学,彻底了却了家长的心愿。这部分孩子,文化课基础很差,学习非常困难,而且也没有自觉性,课堂纪律松散,有时候,正常的课堂教学都很难进行,搞得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很是头疼,管理难度特别大。

上述两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属于家长一厢情愿,而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被动的执行,本身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教学与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1.2 学生“自愿”来中职学校学习

站在一部分初中“学困生”的角度,这不失为一种无奈而又明智的选择。初中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用“颜面扫地”这个词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成绩的下降、老师的冷落、同学关系的疏远、家长的抱怨使他们无地自容,相同的境遇,又把这群孩子聚在一起,抽烟、喝酒、谈恋爱、打架、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结果,初中不到毕业时间就被老师以各种理由劝退了。看着周围昔日的同学有的升入高中,有的甚至出国留学,而自己无所事事,没办法,为了“面子”,也可能别的什么,找所中职学校再把自己的学业进行下去,加上自己又不想吃苦、同学的介绍、中职学校的宣传,财经专业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一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到中职学校来学习财经专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看上了中职学校宽松的学习环境,再也不用学习“数学”、“英语”这些学也学不会的文化课了,“会计”这个专业也让他们充满了神秘感。有一次,一个学生当面给我说,不上中学就是因为不愿学习文化课,他的话不只是他自己的心声,其实代表了他们这个群体。正是由于这部分学生,使得我们的文化课教学简直没办法进行,也正是他们的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差,也使得我们的专业课教学进行的也不顺利。

这就是我们中职财经专业的生源,除此以外,一些在职又没有与自己现从事工作相应学历的人员也是我们的生源之一。但是由于大学的扩招,初中学生的减少,使得中职学校的招生也变得相当困难,其实,不光中职,高职现在招生也不乐观,2011年山东高职录取分数线降到180分,尽管如此学生也不买账,几乎没有报考高职的。所以,中职学校现在招生已没有什么门槛可言,只要学生愿意就可以上。

2 中职财经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

没有门槛招进来的学生,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他们在初中养成的上述种种毛病,都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比如:上课迟到、早退、说话、在课堂上吃东西、抽烟、彻夜上网、喝酒、打架等等,举不胜举。所有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到学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学的(教学大纲规定必开的课程)不想学,如英语课、数学课等;二是想学的学不会,如会计等专业课。所以,中职学校组织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中职老师工作的难度,可以想象。

3 中职财经专业在校学生的就业取向

第2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问题;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59-02

一、引言

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和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整合而成的,其专业发展各有侧重。哈尔滨金融学院是一所新升本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在本文中,笔者拟对财经类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谈几点建议。

二、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培养目标不明确,财经院校的特色不明显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建设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是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代表的院校,它们的理工科的特色明显,侧重于培养系统开发人才,课程设置中有大量的计算机课程;第二是以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代表的院校,它们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前身是其科技情报学专业,侧重于教给学生以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分析与预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从事信息与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第三是各类财经院校,侧重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培养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人才。从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目前该专业的教学并没有一个较固定的要求,而就财经类院校而言,其专业建设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财经类院校只是简单地照搬理工类或综合性院校的做法,即将经济管理类课程与计算机类课程做简单的叠加,并没有使其相互融合。这样,就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在认识上不明确,也导致毕业生就业方向的不明确。这也就是说,目前财经类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较普遍地都存在一个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合理而有效的课程教学来完成的。课程体系是由若干门课程组成的一个互有联系的整体,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某专业的课程体系能够直接映射出该专业的理念和特色。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很多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只是计算机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经济类课程和信息系统类课程的简单相加,没有必不可少的整合。这样,课程之间就难免有重复。另外,理论性的课程也较多,与实践结合也不够。以哈尔滨金融学院为例,我院信息管理专业开设了大量计算机课程,但管理类课程就较少,这样它必然会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其次,专业课的比重较大,人文课的比重较小;必修课的比重较大,选修课的比重较小。这些都是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

3 师资力量薄弱

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适应本专业的教学。但是,很多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要么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要么是管理专业毕业的,其学科背景不够合理。这极易形成教师的短视,不利于他们将有关知识加以统整。这样的教师在讲授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时,只能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系统地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另外,有些教师还缺少系统开发的经验,即对于大型应用系统的设计缺乏掌控能力。

三、财经类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专业建设的设想

1 突出财经类院校特色,重新进行专业定位

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的波依尔博士指出:每所大学和学院都应为自己的特色而自豪,都应寻求弥补其他院校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因此,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应做到突出特色。以哈尔滨金融学院为例,我院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所金融类本科院校,金融特色明显。“十二五”期间,我院的目标是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集经、管、文、法、工为一体的学院,并且要努力使之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如此,信息管理专业作为我院的一个老牌专业,就应该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应该突出我院的特色。笔者认为,我院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致力于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的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具有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又掌握了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技能,从而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现代信息管理及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的专门人才。

2 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

课程设置除了培养学生能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外,更要使学生能有较宽广的人文视野、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及独立成熟的人格。整体知识观是美国高等教育本科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在效仿美国哈佛大学的做法,即使课程设置有其核心体系。笔者认为,这更适合于清华大学这类培养精英人才的研究型大学,而对于教学型本科院校而言,因为学生在自主选课时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院并不适合建设核心课程体系的做法。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即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模块来让学生自主选择。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系统科学三大类学科。根据专业定位,要优化课程结构,我们就应既突出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又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应用的特点。这样,笔者认为,财经类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应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通识教育课中应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军事理论、形势与政策、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和科学史等。在这里,增加科学史的目的是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训练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选修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安排选修课,为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而宽厚的基础。

第二,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管理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等。

第三,专业必修课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互联网应用与开发技术、信息存储与安全技术及IT项目管理等。

第四,专业选修课。在专业选修课中,学生可任选下面任何一个模块:1)网站开发模块。该模块包括网站设计与开发、J2EE编程技术、SQL/ORACLE网络数据库开发、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和IT前沿选讲等。2)银行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学、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及银行信息系统开发等。3)面向管理模块。该模块包括企业资源与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

3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除了理论课之外,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二是增加参与管理与实践的机会。为此,可以设置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践模块。校内实践教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即相关专业课的实验课程,其中包括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信息系统开发等。第二方面是综合课程设计。在学习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之后再设置一个综合课程设计,让学生综合运用他们学习过的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和网络知识等,完成综合课程设计的学习。第三方面是对管理类课程的学习,通过MBA的学习,并采用分组研讨、导师指导等方式进行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校外实践主要是在学校和区域内的银行或相关企业进行。在毕业设计期间,允许学生到企业边实习边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4 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高校而言,人才是根本。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跨专业进修等手段来提高素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信息技术大多是先产生于国外,所以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邀请著名学者或有经验的开发人员来校讲课,以让教师能更多、更快地了解国外的相关教育教学理念,使之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此外,还可聘请外系教师或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里的专家来担任兼职教师,以为学科问的交叉渗透及新的教育思想的引入创造条件。

第3篇

 

1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标准内涵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承担着为海西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因此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就尤为重要,但目前却缺少科学系统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质量规范及专业建设标准。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从教育实践出发,探索研究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育质量标准。

 

《教育大辞典》对“教育质量”的解释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而所谓“教育质量标准”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育质量规范,是对培养目的、培养过程、培养结果的价值取向。只有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落实国家职教方针政策,围绕教育目的预设标准、教育培养过程标准、教育输出结果这三个维度,建立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育质量标准,形成专业教育质量规范,并有效推进深化实施,建立科学监督评价机制,才能提高整体专业建设水平,才能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2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教学存在问题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水平有所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①专业设置定位模糊,专业建设同质化较严重。财经商贸类某些专业设置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急需调整优化。某些专业定位偏离“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技能型人才和学科型人才的界限,忽视中职职教办学特色。某些专业建设由于不能较好整合发挥优势资源,又缺乏创新发展意识,造成各校建设情况大同小异,无法形成专业品牌特色。

 

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校企合作广度深度不够。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仍沿用“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背道而驰,难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有的学校虽然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没有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造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并未真正落实校企协同育人。

 

③课程设置滞后脱节,课程建设缺乏职教特色。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脱离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脱离职业标准要求,实践课程学时安排较少。核心课程建设缺少专业特色,教材选用缺少科学标准,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乏善可陈。

 

④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学技术手段拘泥形式。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味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传授理论知识,使教学过程缺少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难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运用不够广泛,也尚未形成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⑤实训条件相对落后,顶岗实习管理浮于表面。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投入偏少,仍以“机房+模拟仿真软件”为主,其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校外实训基地由于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实践教学安排、实训安全管理等原因,无法发挥最大的实训效能。而顶岗实习存在制度不严、管理力度不够、考核无果等现象,不同程度的“放羊”管理使实习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⑥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通过对300名专任教师调研显示,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年龄偏年轻35岁以下占59%,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只占21%,所教授课程的专业与自身专业完全对口的只占38%,中高级技能水平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只有45%,出现不同程度职业倦怠的教师占61%,部分教师下企业实践有名无实等,可见师资结构需要优化,整体师资水平需要提高。

 

⑦就业质量不甚理想,社会服务能力较为薄弱。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虽然初次就业率较高,但就业对口率低,薪酬待遇低,就业满意度低,导致就业稳定性不高,就业质量有待提高。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寥寥无几,社会服务能力较弱,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不足。

 

3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提高思路

 

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该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①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加强专业特色建设。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积极开展专业调研,做好人才需求分析以及专业设置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和优势,紧贴市场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遵循适应需求原则、特色性原则、宽口径原则、适度超前原则。

 

[1]同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调整财经商贸类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各专业应该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的层次定位、职业岗位范围及职业标准、人才规格,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构建专业建设标准,建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树立开拓创新意识,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专业特色建设。

 

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福建省财经商贸类专业应立足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海西经济区服务产业发展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践行现代学徒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专业应该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长效的校企合作交流机制,共同制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财经商贸类专业群,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同时还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推进中高职教育紧密衔接,实现“系统培养,多样成才”培养目标。

 

③深化调整课程结构,校企共建核心课程,实施双证融通改革。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围绕职业岗位群,对接最新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校企共同构建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定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性课程标准,深化多种模式的“双证融通”课程改革,推进中高职课程衔接。校企应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将职业岗位技能和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共同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尤其是共享型信息化教学资源。优先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选用专业课教材,要体现“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与“学校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对接与融合,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④提倡行动导向教学,强化职业实践教学,构建信息教学环境。财经商贸类专业应将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教学过程中,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体现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学理念,[2]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场景教学法等,引入多元化的过程性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探索信息化教学技术深入应用,开发Moodle网络在线课程以及微课程,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⑤改善校内实训环境,拓建校外实训基地,规范顶岗实习管理。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和业务流程出发,校企共建信息化、智能化、高仿真的融入企业文化内涵的商贸实训基地,打造“实用性商贸技能培养、多元性社会服务培训、实战性创业人才培养”综合性实训平台。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稳定有序、运行良好、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建立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配备实习专业指导教师,通过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全程管理监控、定期考核评价的方式,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内培养专任骨干教师,对外聘请引进行业企业高技能技术人才,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 “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教育部门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的“三位一体”培训体系,通过各类师资培训、调研考察、学术交流、高校进修、企业挂职实践、参与真实项目运作等方式,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业务能力。引导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意识,缓解职业压力来消除职业倦怠,注重教师人文关怀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创建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从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⑦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社会服务能力。实施“学生综合教育管理工程”,围绕“学做人、学做事、学技能”的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财经商贸类专业应本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供多方位的就业渠道,加强职业指导教育,稳步提高就业质量;还应搭建中高职衔接平台,为部分学生升学提供有利条件,为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桥梁。财经商贸类专业应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提供各项生产咨询技术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4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目前,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若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必须在培养目的、培养过程、培养结果等方面提出教育质量规范,构建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而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应遵循职教发展规律,本着目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清晰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鼓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全程参与,才能形成广泛适用的具有导向作用的教育质量规范。通过实践研究表明,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可以分为教育目的预设标准、教育培养过程标准、教育输出结果标准这三个维度,细分为10个质量标准指标,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具体编写如下: 4.1 教育目的预设标准

 

①专业设置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设置,应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做好相关行业企业和就业市场调研分析,包括行业发展研究、10家以上行业企业调研、20所相关职业院校调研、毕业生调研跟踪等,形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调研报告》、《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专业设置必须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要求,专业办学条件必须符合《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设置条件。应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使职业教育对象能够满足社会产业结构市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

 

②专业建设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应制定五年建设规划,通过专业群建设实现专业的集聚效应,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特色专业。应建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至少包括2/3以上的行业企业专家,定期召开论证会议并推进专业规范化建设,至少每学期1次。专业建设可以积极引进适用的职业标准参与专业认证。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不断优化专业教学标准,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实现专业建设的“五个对接”。

 

③培养目标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制定出面向商业行业企业,可以从事具体相关职业岗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明确职业范围及对应职业岗位,确定专业技能培养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标明所能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衔接高职接续专业,体现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 教育培养过程标准

 

①培养模式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应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寻找校企双方利益“共振点”,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冠名班”、“订单班”、“工学交替”、“二元制”等校企合作模式,践行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同时,根据市场和岗位需求,制定实施及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行业企业培养“量身打造”的技术人才。加大“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实现职业技能证通过率达95%以上,保证学生顺利通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应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中高职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②课程建设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构建课程体系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必须紧贴实际工作岗位过程,必须符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注重融入职业技能素养实现“双证融通”,注重中高职课程衔接。教学计划制定符合《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三年总学时数达到3000 ~ 3300学时,不少于170学分,实施“2.5+0.5”教学安排,保证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60%以上。校企共建3门以上核心课程,共同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拥有共享型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等。选用教材符合职教特色,优先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选用,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③教学模式标准:教学内容应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场景教学法等,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教学,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职教特色,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运用中技能水平和形成规范职业素养。积极构建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发使用3门以上Moodle网络在线课程和微课程。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成绩良好。教学评价实现多元化过程化,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家长企业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④实训条件标准:校企共建信息化、智能化、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覆盖财经商贸类各专业,融入企业文化内涵,满足培养实用性商贸技能、多元性社会服务培训、培养实战性创业人才的需要。每个专业至少有1个稳定有序、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适应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平均每学期至少开展1个短期实践教学项目,不仅作为顶岗实习教学场所,还可以提供教师下企业挂职实践岗位。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齐全,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建立完善校企共同指导、合作育人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保证顶岗与专业岗位群基本一致,配备实习专业指导教师,管理规范到位,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全程管理监控,定期考核评价,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⑤师资队伍标准: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规定,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建立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机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增强教学团队综合实力,制定兼职教师评价标准。保证师资结构合理稳定,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师生比达到1:2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30%,具有中高级以上技能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不低于70%,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专任教师总数25%左右。构建教育部门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的“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保证教师岗位培训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具有健全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4.3 教育输出结果标准

 

①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毕业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在95%以上,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就业率在96%以上,专业对口率不低于本地区同类学校平均水平的90%,就业面向和起薪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后三个月稳定性好。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良好,社会认可度普遍较高。毕业生中有一定比例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学习,实现“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 ②社会服务能力标准:面向社会群体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培训质量较高。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项目达3个以上。专业建设水平得到职教同行、行业企业认可,社会评价较高,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具有较强专业辐射能力。

 

5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质量评价是以教育质量标准为准绳,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衡量教育活动达到教育质量规范程度的连续动态的价值判断活动。

 

5.1 树立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观

 

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衡量评估专业建设水平是否达到教育质量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长远发展、学校专业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贯穿于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全过程,还要将统一评价标准和特色性发展相结合,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5.2 注重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主体

 

①学生主体评价。学生作为职业教育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其评价直接反映教育教学质量。②教师主体评价。职业教师是专业建设主力军和教育教学主导者,参与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工作积极性,还可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③学校主体评价。各职业学校要对所达成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期评估,随时对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纠正偏差,确保职业教育质量。[3]④教育主管部门主体评价。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各类评估活动或者委派专家对职业学校办学实力、专业建设水平及职业教育质量开展评估,实施宏观管理指导,促进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⑤社会主体评价。通过用人单位、校企合作企业、学生家长、社会评估机构,社会公众等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企业需求。

 

5.3 构建能力本位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结合衡量权重比例,形成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如PISA、TIMSS、SERVQUAL等),采取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专业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并引入专业认证。最后,统计分析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正确审视经验和不足,发挥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有的放矢改进,从而使教育质量评价发挥诊断、激励、调控、导向等功能。

 

6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实施教育质量标准而制定一系列相关质量管理制度,提供各方面保障条件,并实施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6.1 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结合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制定实施各种政策制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尤其针对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需求,加强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发展,提高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立教育监测中心,制定监测标准及监测工具,实现对教育质量动态监测及分析诊断。[4]组织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职教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靠政府力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引入行业企业组建财经商贸类职教集团,从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福建省职教学会财经商贸教学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指导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吸引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和专业建设中,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教发展。《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福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职业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6.2 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学校系部应该树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培育自身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控制体系并运转有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研评估中心等机构,研究科学规范的教育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引入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实现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只有构建并实施科学规范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多元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内外兼具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保证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

第4篇

关键词:财经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必须为社会经济服务,市场呼唤具有创新意识、专业技能、现代技术、创新能力、能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人才。担负培养中初级财经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应不断探索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课程改革,变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学手段势在必行。中职财会专业作为培养财会应用性人才的主阵地,财会教学中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日益突现,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束缚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采用有效的参与教学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适应当前中职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具体操作是“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尝试策略。下面本文就如何在财经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改革,如何开展参与教学,提高财经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财经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出台之后,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相继推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就会发现,新课程标准并非对传统教育的全面否定,而是对其合理的扬弃。传统财经专业课堂教学,师生几乎没有什么互动,更没有鼓励学生探究、研究、反思,重理论、轻实操,造成的结果是有的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有的学生基本技能不过关,毕业后不能很快地独立操作处理账务。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与学为共同主体或“交互主体”共同探索的过程,敢于对“真理”持怀疑态度,敢于打破“权威”,学生学习不在于学习具体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形成如何学习的能力。这些崭新的理念对财经专业课程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二、改革财经专业课程设置,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总体目标概括为两点:一是培养合格基层财务人员,如出纳员、仓管员、会计等;二是为高一级院校提供合格的毕业生。为此,财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衔接。

首先,根据教学对象必须达到的能力结构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专业面的狭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单一、专业技术的陈旧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有的学校专业课的开设以理论课为重,而对一些实践中常用财经技能课,如《计算器》、《手工点钞》、《银行储蓄与出纳》等与职业岗位需求有关的课程,却不能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作用。所以,财经专业课程设置要遵循“宽基础、重技能、活模块”的原则,“宽基础”有利于学生深造打基础,“重技能”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掌握技之长,有利于上岗就业。

其次,搞好中、高职校衔接,减少和避免教学资源浪费。财会专业学生如果参加高考,必须考取教育厅组织的会计课程证书,如果要就业必须考取财政部门的会计证。这两证不等效,互不认可,给教学很大冲击,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中、高职校专业课的开设不衔接,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原理》等课程,中、高职校都开设,且教学内容也相似,导致重复学习,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三、财经教学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

财会专业中的会计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如果脱离企业,会计就不存在,如果学生对企业的情况不熟悉,那是很难理解会计相关概念。笔者首先布置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模式,熟悉公司运作,熟悉公司经济业务的基础。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企业经济业务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编写接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准备题,让学生事先分析解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例如,在财务会计材料购入的核算教学中,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途中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学生对于途中合理损耗计入材料实际成本难以理解,过去对一部分内容花了不少教学时间及练习讲解,不少同学还是难以掌握。于是,这一节内容,笔者试着采用生活化参与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财经专业课堂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有助于降低教学难度,解决教学难题,增大课程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修改、储存和积累教学资料,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按课程内容需要,把一些图表、文字、声像等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做成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幻灯片,配上悦耳的音乐,将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给学生,那么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那些刻板的财会知识,效果就会更好。

2、创设情景,学生参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育专家认为,课程是“一个情景化的社会过程”。创设供探究知识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特点要求的。对情景的介入,模拟训练,使学生参与进来,可使学生得到新的实际知识,给思维以创新。例如,在会计的教学中,讲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时,假设学生本人就是某企业的出纳,每天的工作是什么?月初银行对账单谁去取?对账单上的金额应该与出纳的什么账核对?核对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该结果是什么原因造成?最后应该怎么处理,等等。

通过以上情景教学的设置,学生会运用前面已学过的关于出纳的具体工作的知识,每天要做好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解缴工作,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月终出纳要与会计核对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月初要去各开户行取得银行存款对账单,将对账单余额与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核对,引导学生分析,核对结果可能相等,可能不等,不等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和银行双方由于时间关系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造成的,引入“未达账项”的概念,最后导出结果――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五、培养有职业道德的现代人才

当前,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生成,同时也诱发了个人倾向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作为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来的职业大多数都与经济分不开,一些意志薄弱者,往往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为此,在财经专业课堂上,教师既有义务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把课堂创设成学生精神家园的部分,不能单纯地把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认为是德育课的事情,要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并落实好“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大德育观,使学生成为既有精湛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有高尚职业道德情操的现代人才。

六、课程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来进行改革,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给予学生试一试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只有探索才能有所创新,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想像和动脑筋的余地。

1、充分发挥教材示范作用。参与情境的出现,会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起到思维定向作用。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自学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经过准备题的“铺路”能够顺利解答尝试题。而多数同学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尚需辅助指导,这时教师出示自学内容同时给予点拨。出示教学提纲,附自学例题:在尝试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尝试的条件,给学生提出自学提纲,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学课本,自己探索,从课本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2、尝试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通过自学课本,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新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急于用自己刚获得的知识来解答尝试题,这时教师要通过自学-解答尝试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讨论提出的疑问,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规律就成了新课中的关键环节,把新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课本上的例题与尝试题的相同点及不同点,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使他们更加确切地理解新的知识点。

(作者单位: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篇

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却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20世纪初,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先倡导将案例教学用于管理学教育以来,被充分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在实践性方面的不足。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使理论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结合,以案例情节为指引,让学生进入财务工作的情景之中,老师进行讲解与分析,学生可以主动进行实践工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二、案例教学的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确定教学目标

目前各个层次的会计教学大多偏重于会计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对于非财经专业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对于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只局限于会计知识,还需要在课程中适当补充经济法、税法、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学生完成了会计课程的学习后,不仅掌握了会计知识,还能够从事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及相关的业务活动。

2.案例的选取与设计

进行案例教学,首先要做好案例的编写工作。案例选择适当与否,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要有针对性,适合学生案例的编写方法一般有三种:(1)深入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来编写案例。使用这种方法来编写案例,要求教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所涉及的行业来进行选择性的调研活动,广泛收集不同企业的相关信息与数据,模仿具体的经济业务流程,对收集的数据信息等资料进行整理,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一些变动或加工,写出生动而又便于中职学生理解的案例。比如卫生类中职学校,药剂专业均开设会计课程,那么可以针对学生将来的实习和就业方向,编写一些医药企业的案例。(2)使用已经出版的案例教学书籍中现有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改编,应用于课堂教学。(3)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利用经济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关注某些企业的相关报导及财务信息的披露,根据案例教学的应用要求进行编写,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案例的呈现方式

现代教育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案例呈现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最常见的方式是以文字材料的来呈现案例。这种方式适用于信息和数据量较大、业务流程相对复杂的案例,便于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缺点是不够直观和生动,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今,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声像手段能把案例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更全面、逼真的呈现给学生。实践表明,教师创设的案例越丰富真实,越能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学生对事件构成诸要素的感受就越充分,对案例材料进行学习研究的兴趣和动机也就越强。此外,常用的案例呈现方式还有口头描述案例和组织学生表演案例。口头描述是指由教师口述、要求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记录的案例呈现方式。这种方式只适合一些短小而又比较简单的案例。在教学课堂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模拟再现社会情境。这种方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即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案例准备的阶段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的案例通常没有感人的故事和生动的情节,不适合表演。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前选择出适合本次课堂教学的案例,并且要控制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的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并做出总结和评价。而学生在课前应熟读案例,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自己的语言,积极参与讨论,锻炼自己的思维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5.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有其优缺点。案例教学法尽管具备了许多优势,却也无法完全代替取代传统教学方法。会计课程不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会计知识的讲授也同样重要。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二者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培养目标。

三、结论

第6篇

(一)课时紧张

青岛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于2011年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根据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该门课被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课时为一个学期总计36学时,去掉假期、校运动会或中期考试等2~6学时,总可用学时仅为32学时左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修完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在同一学期修读,但尚未学习统计学。从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体系来看,这个课时量明显不足。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本科生培养方案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即使培养方案有所变更,各课程的课时量调整也要综合考虑专业性质、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学分安排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计量经济学课时量的增加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对于许多高校来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课程。一些学校在管理学类专业中尚未开设该课程,而开设了该课程的管理类专业也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的问题。谭砚文、陈珊妮(2011)的统计表明,在8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类大学中,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平均课时为58学时,而一些农业院校仅为48学时。这个统计数据是基于经济学类专业的调查结果,而对于管理学类专业来讲,其课时量更少。以全国45所财经类大学的会计专业为例,仅开设统计学的有32所,未开设统计学而直接开设计量经济学的有2所(总课时分别为32、54学时),先后开设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有11所(计量经济学的课时分别为30、32、32、36、48、48、48、48、51、36、72)。可见,对于管理学类的课程来讲,课时紧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争取在最少的课时量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先修知识准备不足

计量经济学创始人R.弗里希曾指出:“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因此,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结合,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经济统计学等先修知识。显然,经济学类本科生在经济学基础方面比管理学类本科生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对管理学类本科生不利,如有的学校未开设经济统计学而直接开设计量经济学,有的学校将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开设在同一学期而未先后开设。除了经济学基础的差异之外,一些高校对经济学类专业学生的数学要求要高于管理学类专业。因此,总的来看,管理学类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要弱于经济学类本科生。综上,先修知识准备不足、基础知识薄弱,是管理学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在改善这些弱势条件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二、教学经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在课后提出一些与数量研究方法相关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在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或学校举办的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希望用上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也有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如是哪些因素决定了股票价格的上升,能否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等。2011年之前,青岛大学会计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几乎全部为规范研究。2011年之后,每年在240篇左右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有10篇左右的论文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用到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所学的知识。总体来看,计量经济学的开设已引起很多学生的兴趣,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运用了课上所学的知识。

(一)合理的目标定位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可以为实证研究提供工具基础,在管理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管理学类的本科生来讲,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量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书耀(2012)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对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三个关键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和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基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具备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基础,但这对于管理学类的本科生来讲,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数学基础不好,有些高校管理学类本科生在读期间并未事先修读统计学,这就给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很多学生是初次听说计量经济学一词,对于该学科的性质、定位、掌握程度等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些学生在看到教材中的数学推导和大量的统计结果时,直接将其定位为数学,并将该学科划入“超困难”级别,从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经济学基础和数学功底较之经济学类本科生要差,再加上课时紧张等原因,对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目标要求不应与经济学一样。同时,由于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差异,管理学类本科生也不需要与经济学类本科生有着相同的目标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计量经济学定位为一门工具学科,而一个工具要发挥作用,就要有该工具能产生作用的对象,计量经济学也只有应用于相关学科,才能真正发挥力量。正如古扎拉迪所指出的:“在应用计量经济学中,要利用理论计量经济学作为工具,去研究经济学或者商业中的某些特定领域。”对管理学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讲,其研究的更多是商业中的某些特定领域。王少平、司书耀(2012)提出的三个能力的培养,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更多地关注商业或管理学的某些领域,即观察和分析实际商业现象的能力、基于观察到的商业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第三个目标“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对于管理学类本科生来讲,有些难度,不适宜作为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针对管理学类本科生的应用导向式学习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技能,使学生的文理知识很好地整合起来。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科学生普遍缺乏这种逻辑能力,虽然学生会在大一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必修课程,但这些课程常与经济管理实际脱节,很多学生在学习了数学课程后不清楚其应用价值,甚至认为不是专业课就不用好好学。计量经济学可以起到文理衔接的作用,使计量经济学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学类的学科体系,为该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定量分析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扫清数理障碍。对管理学类本科生应采用“应用导向式教学”,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不去讲解公式的推导、统计理论的证明等“深层计算问题”,而是以“表层意义和实际运用”为导向,使学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当然,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鼓励其“知其所以然”。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结合具体学科,以管理学领域的问题为案例,以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展开讲解。比如,对于显著性这一概念,可以结合“A股历史上最刺激的迷案”重庆啤酒案例进行讲解。2011年12月,重庆啤酒的股价开始连续9个跌停,一个月内股票价格由每股80多元暴跌至20多元,市值蒸发高达270多亿元。这一切源自重庆啤酒披露的一则消息:“乙肝疫苗Ⅱ期在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这相当于鸡汤熬熟了,居然只相当于白开水的营养价值。”2012年1月9日,重庆啤酒再次披露信息:Ⅱ期次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何为“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从案例中引入显著性这一概念,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而且可以结合本专业具体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在了解了显著性这一概念后,学生会注意到信息披露对股价的影响,进而会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股价的变动?哪些因素是有显著影响的?如何收集这些因素的数据?是否可以判断股价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并据此进行投资从而获取收益?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将现实生活、经济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对该应用学科的直观认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网络、多媒体等IT教学资源

在当今IT时代,知识的获取、传递和沟通等都可借助于IT实现。IT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用导向的教学方式会忽略公式推导等“深层计算问题”,而以“表层意义和实际运用”为导向,使学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把学生从繁琐、复杂的数学推导中解脱出来,但也会使部分学生感到“不踏实”“,对没有证明过的问题感觉内心惶恐”,也“不便于记忆和理解”。运用IT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弊端。比如,在讲授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BLUE)这个概念时,教师仅需简单推导无偏这一概念,而对方差最小这一特征可以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再如,在推断统计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两大核心问题,而假设检验是难点,学生无法理解何时拒绝零假设以及为何拒绝零假设,容易在判断过程中因为显著性水平α的不同而在与实际概率值ρ的比较中产生混乱。恰当地制作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判断过程,就会给学生直观的认知,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总体均值m=50和总体均值m=10.5两个零假设为例。计量经济学教学重在对基础性计量经济模型和方法的正确理解与延伸,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书耀,2012)。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外,课后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微信朋友圈、微博、博客等与学生展开交流,课程的相关视频,沟通课上难点,补充基础知识,推荐参考资料,解答疑难问题,举办知识竞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科的应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 运筹学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实验内容 实验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在我国管理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为:“运筹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它是一门定性分析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应用科学,广泛应用现有的教学方法、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等工具,解决实际中提出的专门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或较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国内高等院校运筹学课程最初主要开设在数学等理工类专业,比较注重让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原理和模型算法,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很高。 但对于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 开设运筹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要求他们了解运筹学理论的主要思想,并能灵活运用运筹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财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而实验教学正是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抓好运筹学的实验教学意义重大。

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与一般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模式和习惯都有较大差异。传统运筹学在建立、求解模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复杂的运筹学理论的证明以及算法的讲解,这很容易使得一些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动力。

因此,在运筹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在强调运筹学基本理论、方法教学的同时,增设上机实验内容,可以突出学生利用运筹学思想分析问题、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真正体现从管理实际出发,把运筹学看作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来学习。

运筹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理论方法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在应用中理解消化吸收理模型与算法,培养学习热情和进一步钻研的兴趣。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筹学的思想、原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大量最优化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管理决策及科研能力。

因此,实验教学对于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习并掌握这门课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有重要作用。

2财经类专业运筹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财经类专业运筹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共性问题,运筹学课程强调“定量与优化”,对于财经类专业还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但是目前运筹学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特点的把握仍略显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2.1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运筹学的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板书或幻灯片播放的模式上,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于概念的解释、定理公式的的推导证明、手工计算分析,运筹学的数学推理成分很重,对于运筹学的应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讲授偏少,缺乏实践性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筹学各分支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型以及模型求解方法,但是忽略了运筹学模型“来自实践、用于实践”的学科发展脉络,忽视模型方法以及结论的经济学管理学解释,由于缺乏实际问题建模分析应用的实验教学过程,学生在学完后缺乏应用运筹学解决专业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最终运筹学课程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2实验教学内容古老陈旧单调,缺乏吸引力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虽然一些教师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设计了一些实验教学内容,但是实验的内容往往古老陈旧,不能与当前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紧密结合,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另外由于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缺乏通用的实验教学软件和实验教材,教师往往只能根据学生素养,就低不就高,只能介绍比较简单的优化软件去处理较为抽象简单的问题。实验教学内容单调乏味,使得学生做实验应付差事,把题目中的参数输入应用软件,得到了结果,并不分析模型和结果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2.3 财经类专业运筹学课程课时偏少,无法挤出足够的实验时间

财经类运筹学教材以讲述理论为主,需要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数理统计为其基础,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而财经类专业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基础差距较大。如果对于基础理论的讲解过于粗陋,学生对于复杂有难度的模型必然不知所云,很难理解思想精华,因此,理论讲解如果大幅压缩时间则不可能有良好效果。财经类专业运筹学课程的学时通常只有48学时或者32学时,大部分教师在课时如此之短的状况下,只有压缩实验教学时间,甚至只能要求学生课下自己动手学习软件和进行相关实验。

2.4运筹学实验教学考核存在困难

财经类专业运筹学实验课的成绩不容易考核,这是实验教学开展困难的阻力因素之一。目前的教学实践缺乏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一套客观、细致、公平的实验考核标准。尤其是对学生解决综合的复杂优化问题能力的考核,是运筹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财经类专业运筹学实验教学中的这些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运筹学实验教学的效果,限制了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塑造。

3关于改进财经类专业运筹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讨

3.1对教学大纲再设计,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增加实验教学时间

运筹学作为一门解决优化问题的基础课程,涉及到线性规划以及对偶理论、动态规划、非线性规划、图论与网络、排队论、存储论、决策分析、模拟与预测等问题,内容庞杂而且难度较大。而财经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不牢,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较弱的特点,因此,必须在教学大纲上面要进行缜密的设计,分类教学,对于不同学时的课堂,结合学生基础和专业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讲授内容,例如,对于32学时课堂,在讲解单纯性方法的理论前提时,只要说明思想即可,减少证明时间。最终目的是在保证理论教学效果的条件下挤出必要的实验教学时间。

3.2更新实验内容,提升学生动手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要让学生认识到课程实验对其专业学习以及未来工作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运筹学前沿,介绍一些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专业的最新发展大多都广泛地运用了运筹学的工具,激发学生动手采用运筹学模型方法解决专业问题。

具体到实验内容,第一要考虑到大部分财经类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以及编程能力较弱,因此要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优化软件来教学。软件教学,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简化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过程,节省课时,改善教学互动,并专注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计算机编程基础的学生可以采用管理科学家、EXCEL、lingo、matlab等不同的软件。第二,验内容分为教师演示引导和学生操作两类。教师引导实验以介绍优化软件基本操作和经典理论模型求解为主,学生操作实验以进行与其专业相关的实际案例建模分析为主。第三,成立运筹应用小组,笔者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以3-4人为一组,引入大型复杂的优化建模,并要求撰写数学建模报告。该形式促进了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为将来工作学习中解决实际高维复杂问题打好能力基础。

3.3实验教学考核形式多样化、评价指标要具体可行

笔者教学实践中考核方式主要有软件应用、经典模型软件求解、大型复杂优化问题建模等部分。软件应用主要考核语句语法操作以及编程熟练程度,经典模型软件求解主要考核将理论模型解出并进行经济学管理学专业解释。大型复杂优化问题建模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运筹学模型的能力,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抽象、数据提取、模型求解、模型应用的综合能力。每一个部分都要提交实验报告,最后归总打分确定实验成绩。

本文受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验教学项目“运筹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外比较研究”资助。

参考文献

[1] 胡运权.运筹学教程(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吕一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92.

第8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财经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98-02

一、信管专业发展综述

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首先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20世纪70年代,规范定专业名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开设此专业。国内而言,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办经济信息管理专业。1994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其中有5个与信息管理相关的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科技信息学、经济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1998 年教育部将这5个专业整合成现在的信管专业,归属于管理学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截至目前,中国开设信管专业的院校已达500多个,包括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层次。

目前,国内高校信管专业建设呈三种方向。第一种侧重技术方面,以理工科院校为主(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第二种侧重情报学、信息学方面,以综合性大学为主(如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第三种侧重经管方面,以财经类院校为主(如东北财大、青海大学财经学院等)。

1998年,教育部确定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1]。1999年,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5所高校对信管专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确定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坚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从事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从事各种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高级人才[2]。这两个培养目标均说明信管专业旨在培养管理、技术兼顾的跨学科复合人才。

二、信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方案陈旧。部分院校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及时更新,不能准确把握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课程体系不尽合理,不能反映管理新理念和技术新趋势,进而影响毕业生的专业素养,造成就业压力。

2.专业特色不鲜明。部分院校的信管专业方向不明确。学生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专业,无法将所学内容融合为一个知识体系。他们觉得自己学得多,但学得不深入,通才不通。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专。技术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管理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严重影响学习热情与兴趣。

3.专业建设重理论轻实践。多数院校很重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与考核,但忽视实验课程与实践环节。由于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系统应用与开发难。

4.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师资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教师的知识交叉性不足。很多信管专业教师是从其他专业领域转来的(如计算机、管理等),他们自身的知识不全面、广度不够,导致教学时内容有侧重。另一方面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不能结合案例、切合实际开展教学。

三、财经类院校信管专业发展研究

1.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优化课程体系。综合考虑社会需求、信息技术主流、地方经济需要等因素,确定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教学课程更趋合理化。合理平衡信管专业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理论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 [3]。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如英语、计算机、中文写作、心理学、哲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通过经管类基础课的学习(如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经管类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观察能力;通过计算机类基础课的学习(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较强的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如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能力。

2.突出财经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从自身特色出发,建设具有财经特色的信管专业。着眼点在于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紧紧围绕经济管理展开,培养经济管理及社会各领域需要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信息化人才。具体而言,在开设上述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一些经管类课程,尤其是经管类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的课程(如会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金融类信息系统应用与设计等);增加经管类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经济管理方面的素养。这些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基础上,熟悉经管领域实际的业务流程,掌握行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理解行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成长为既懂管理科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又具备经管领域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

3.加强实践环节。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信管专业的实践活动包括:课程内实验、实验课程、课程实习、校内实习、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1)课程实验。信管专业的部分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应用性都很强,单纯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就业。因此,要适当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实验课时比例,多开设一些实验课程,对重要的专业课设置课程实习。(2)校内实习。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模拟企业实际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开展一些校园内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3)校外实习。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在实习基地学习和实践。如利用财经学院在财经行业的影响力和优势,与财政厅及下属单位、会计事务所、银行、证券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锻炼学生,实现双赢。(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中间环节,作用重大。传统“导师命题、学生接受”式的被动做法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选题主动性,与就业孤立。因此,提倡侧重实际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选题的毕业设计(学生也可从参与的教师课题中选题)。(5)其他实践活动。假期社会实践、参与教师课题、到企业内顶岗实习等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实践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4.完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1)重视教学手段的完善与更新,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学互动平台;交流各具特色的教学文件;开发专业教学应用软件包;建立专业知识数据库;编写适合财经院校的教材,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2)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引导式、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新方法[4]。信管专业的核心课程多数系统性、理论性、知识交叉性强,案例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技能。

5.改革考核体系。传统“笔试为考核形式、课程基本知识为考核内容”的考核机制下,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习,高分低能,不利于就业与今后的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考核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如在MIS、IRM、ERP、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专业课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系统展示与讲解等形式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6.加强师资建设。优秀的师资力量与教研团队是专业建设的保证[5]。信管专业知识交叉性强、技术更新快,对教师水平要求更高。可以通过培养在校教师、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行业专家等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而言,第一,在校教师要紧跟技术发展的脚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提高科研水平;第二,引进人才,吸引优秀的信管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到学校从事教学科研,扩充教师队伍;第三,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讲授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和在校教师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机会。

7.加强沟通。(1)加强校内不同专业间的沟通:信管专业与其他专业间互通有无,互相促进,互相协助。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开设有电子商务、会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等12个专业,部分专业设有专业实验室,信管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验室了解经管领域的业务流程,熟悉相应信息系统的操作,培养行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与信管专业关系更为密切,两专业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2)加强不同院校间信管专业的沟通:信息社会,封闭孤立地办学和建设专业很难取得较大成绩。信管专业以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支柱,更需加强对外交流。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取经、邀请其他院校专家讲学传经验等方法学习其他财经类、综合类、理工类院校信管专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新进展。(3)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加强与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进而开展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创造机会,而且,企业可为学校提供科研素材和经费支持,学校也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四、结论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急需信息化人才,作为信息化复合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信管专业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阳向军.西部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情报,2008,(1).

第9篇

学校共有5个校区,占地3942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25.0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49.29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98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人,教授、副教授900余人。教师中有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5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19人,全国优秀教师15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4人,博士生导师46人。

学校现有21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5个。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5个学科方向;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等13个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16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9个校级重点学科。其中,财政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学校已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法、理、工、艺术和教育等八个学科门类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

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共有各类实验室145个,各类实践教学基地85个。有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个,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2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藏书389万册,中文现刊2786种,外文现刊420种,电子图书171万册,数据库31个,自建特色数据库6个,实现了与省市图书馆图书资源共享。建有现代化演播中心、CATV教学系统和千兆以太校园网络系统。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比较齐全。

二、办学类型:教育部、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公办重点财经类大学。

三、招生专业介绍

(一)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人文素养及艺术修养,具有创新思维、现代设计理念和突出设计能力的专门设计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媒体、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制作,商业展示设计,会展展示设计及计算机设计创意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等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期间学生将通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基本造型及色彩感受能力;

3. 具备一定传统文化素养、从传统中提取设计元素的能力;

4. 具有独立进行各类平面、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展示设计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5. 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具备一定的外语读写能力;

7.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主要课程:基础造型、色彩基础、图形创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中西方美术史、艺术设计理论、民间美术、标志设计、招贴设计、会展视觉传达设计、系统设计、包装造型设计、多媒体设计、城市形象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装潢设计、计算机图形设计等。

(二)美术学(艺术品投资与鉴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审美文化素养,掌握艺术品投资、经营、鉴定所需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从事艺术品投资、鉴定,同时适于金融领域艺术品抵押、保险等业务的需要及相关管理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品鉴定、投资、经营以及金融、抵押、担保、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书画及瓷器、玉器、杂项等艺术品鉴定、投资、经营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熟悉国家有关艺术品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 具有鉴定艺术品主要是书画艺术品的基本能力;

3. 掌握投资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担保、抵押、保险等金融业务所需的基本知识;

4. 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

5. 了解书画等艺术品市场规律、发展动态;

6. 具备一定的外语读写能力;

7.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投资学概论、艺术品鉴定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外美术史、美学概论、考古学基础、艺术品鉴定实践(书画、瓷器、玉器、铜器、杂项等)、造型艺术基础(绘画、书法、篆刻、雕塑等)、艺术品市场分析、拍卖理论与实践、艺术品投资、市场营销、金融学、保险学、担保法概论、企业管理等。

(三)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有扎实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能够把艺术设计的新理念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既掌握艺术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艺术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又能掌握与数字音视频、动画、网络游戏等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发挥其艺术创造力,从事数字媒体产品的开发、策划、艺术设计、编创与制作等工作,面向设计实践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既具有扎实系统的数字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2. 具有一定的数字媒体艺术欣赏、艺术设计和艺术创意能力;

3. 接受各类数字图形图像制作设备操作和制作方面基本训练;

4. 掌握数字影像制作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电脑动画与网络游戏设计的关键技术;

5. 能够具备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概念设计、内容制作及质量评价的综合能力;

6.了解和初步掌握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技术;

7.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艺术设计概论、素描基础、数字色彩艺术、计算机图形学、设计美学、美术设计与创意、摄影与摄像、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音视频处理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动画原理与设计、网络游戏、影视艺术导论、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数字媒体后期制作、数字媒体新技术与艺术欣赏等。

四、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层次

标准

学制

招生范围

招生计划

艺术文

艺术理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四年

山东

40

20

美术学(艺术品投资与鉴定方向)

本科

四年

山东、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福建、

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

40

20

数字媒体艺术

本科

四年

山东

30

10

注: 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考生须参加省美术类统考,我校不组织校考。 美术学专业在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福建、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四川等10个省份文理科招生计划总数为20人。学费按山东省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五、录取原则

艺术成绩合格之后按高考文化成绩投档,学校按考生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出现专业成绩同分考生录取高考文化成绩高者),录取时实行志愿清原则。

六、其他

1.山东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学校合法的普通高考招生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办公楼。招生咨询电话:0531-88596191;传真:0531-81793555。

2.艺术类招生考试的相关信息均由山东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通过学校招生网站向社会(web5.sdufe.edu.cn:8080/zb/)。

第10篇

[关键词] 财经; 技能; 教学; 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64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109- 01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对于教育部所倡导的“2+1”模式,用第三年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把在学校两年的理论学习及校内模拟实习与第三学年到企业的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把顶岗实习作为就业前的实践演习的平台,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针对我校财经专业教学现状,就如何强化我校财经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以下的看法。

1 从我们学校来说,目前财经专业技能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材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在我校财经专业教学内容中基本上以应试教育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需求为模式进行教学。过于重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传授,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失调,因而学生学完会计课程后,实际操作起来仍显得困难。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

学生从初中升入我们职业中学,思想上还不成熟,大多数同学还没有形成对专业技能的正确认识,普遍地认为在学校阶段只要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从业资格和各科考试能顺利通过就万事大吉,有没有技能到工作时再说。此外,有时任课老师也会由于认识的偏差,只注重理论课堂教学,减少、轻视技能教学,从而使会计的技能教学流于形式。

1.3 缺乏对学生技能的考核

在目前的教学中,实行的是单纯以理论知识的百分制作为考核的标准,缺乏对学生技能的考核方法,高考对技能的要求也只要有一个珠算的等级证书就行了,对会计专业技能方面没有更多的要求。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今后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不再有适应期或只有很短的适应期,都是要直接上岗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专业课教师在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对学生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考核应该改变,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对专业技能教学的考核方法。

1.4 缺乏针对性培养

职业中学的传统教育是以书本理论知识为本,重复普通中学的应试教育的路子,导致无法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展开针对性的培养。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培养的是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而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达到既懂理论,又懂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对财经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 对财经专业课程改革,重点是技能改革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2.1 技能教学是财经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珠算、点钞是显然的技能课程,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属于技能教学或称为训练教学,此外,还有不少专业技能,如: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取得、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存在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之中,因此财经专业课堂教学除理论教学外,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技能教学。

2.2 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职业修养的养成

加强职业技能,强化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财经专业的学生书写的整洁、规范是基本技能也是良好职业修养的表现,职业修养还表现在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这是学生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石。然而不少学生毕业时,书写随意潦草,工作拖沓,无耐心,甚至思想意识不健康,这怎么能体现出一名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风范,这些情况表明我们的老师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和思想意识的教育,我们应意识到一个专业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欠缺的人,其专业能力是不可能很高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基本技能包括:书法、口才、礼仪、汉字录入等;专业技能包括:珠算、点钞与验钞、会计数字的书写、记账技术、会计电算化等。改变这种现象,关键是持之以恒,将这些基本功的训练从专业基础课抓起,寓于各种技能的教学中,并严格要求,长期积累,必然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3 在熟悉教材结构、掌握相关的会计准则、法规的基础上,按“宽基础,活模块,多资格”的要求设计教案

在消化吸收现行教材内容结构基础上,从会计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研究、构思和编写教案。同时,教材内容必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开发和推广出与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案例性课程和教材——校本教材。

2.4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让学生走进企业,从事部分财务方面的工作,以检验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第11篇

关键词:三维三层;教学质量;模糊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11日

一、“三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界定

“三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财经类人才为立足点,以打造财经类专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面、立体的从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三个维度出发,围绕课内实践、专项实践、综合实践的一体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即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均以实践课程为中心展开建设。(图1)

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

基于“三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借鉴目前相对成熟的项目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法对财经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特征、主要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选择那些重要的影响条件和针对性强的指标;其次,采用频率统计法对目前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选择高频指标;最后,在以上基础上,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评价标准必须与评价目标相一致,而上述指标体系的设立是以分解评价目标的方式来完成的。根据评价标准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即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为中,60~6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用于对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单项指标及总体的评价。根据财经类专业的特点,本文设定了三个维度的指标,即教学维度指标、科研维度指标和实验室建设维度指标。

(一)教学维度指标的选择。教学活动分为教与学两个部分,虽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自身素质对教学活动也存在重要的影响。教师的素质可以划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组成部分。主观因素是指教学态度,一个教师无论其能力有多大,如果教学态度不端正,就无法发挥其能力的全部。教学能力体现在诸多方面,本文认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学维度的最后一个指标是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基础以及接受能力。

(二)科研维度指标。科研能力主要表现为论文和课题两个部分,其中论文是基础。科研课题的考核必须在保证课题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课题的数量。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评分体系中,科研经费的数量是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不同意这个观点,科研经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科研课题的质量,但科研经费因专业而异,无法直接比较其研究水平。因此,本文建议在评价科研课题的时候,忽略科研经费因素。

(三)实验室建设维度指标。实验室建设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校内应该建设高仿真实验室;其次,有条件的情况下,财经类专业应该设置校企联合课程。当然,最综合的应用能力培养活动应该是在实习基地完成的。拥有稳定的实习基础,对财经类专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见表1。(表1)依据表1,我们可以把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定为:一级指标U=(U1,U2,U3);二级指标Ui=(Ui1,Ui2,Ui3,Ui4,Ui5),其中i=(1,2,3)。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语集并将其赋值。将各层各因素的评定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评语集V=(V1,V2,V3,V4,V5)=(优,良,中,合格,不合格)=(5,4,3,2,1)

三、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处理

(一)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数值的同向化处理。一个指标体系的数值可能存在三个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指标,是数值越大,其水平越高,本文将这种指标称为正向指标;第二种类型的指标,是数值越小,其水平越高,本文将这种指标称为逆向指标;第三种类型的指标是越接近于某一个标准值,其水平越高,本文将这种指标称为摆动指标。三种类型的指标需要进行同向化处理。假设将三类指标都统一为正向指标,则综合评价的数值越大,结果就越理想。因为本文所涉及的全部指标数值都大于零,所以可以考虑将逆向指标取倒数,将其转化为正向指标。摆动指标的结果依赖于标准值的大小。可以考虑指标数值与标准值的距离,从而将其转化为逆向指标,再取倒数就可以转化为正向指标。

三类指标同向化公式总结如下:

(1)正向指标不需要处理。

(2)逆向指标的处理:Xi=。其中,Yi为指标的原始数值,Xi为同向化后的指标数值。

(3)摆动指标的处理:Xi′=Yi-Y,Xi=。其中,Yi为指标的原始数值,Xi′为原始数值转化为逆向指标的结果,Xi为同向化后的指标数值。

(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数值的标准化处理。上文中,已经将指标数值进行了同向化处理,下面分析一下将正向指标标准化的方法。首先,既然取值范围要同一化,那么就必须放弃指标本来的意义。考虑到统计学中相关系数就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将取值范围统一为[0,1]这个区间(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1],但本文的指标数值都是正数,所以只有一半的区间)。具体的标准化思路是,可以将最大值定义为1,将最小值定义为0,其他数据以此为参考确定其数值。

指标的标准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1)将指标数值排序;(2)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定义为1和0;(3)计算其他数值的对应数值,公式如下:

其中,Xi为标准化后的数值,Yi为同向化后尚未标准化的数值,Ymin为指标数值的最小值,Ymax为指标数值的最大值。

四、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

确定一级、二级指标权重。一级评价指标因素U1,U2,U3,U4,U5对应权重为b1h,b2h,b3h,b4h,b5h,其中bih(i= 1,2,3,4,5)是第h专家对该因素给定的一个权重值,且5i=1Σbih=1。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其具体步骤为:

(1)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集合,U={U1,U2,…,Un}。

(2)建立评语集:评语就是对评价对象优劣程度的定性描述,V={v1,v2,…,vn}。

(3)确定权重集:权重是描述各种指标相对于上级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集是与评价因素相对应的多级集合,本文确定权重的方法AHP法。AHP法指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由若干专家把处于同一子集中各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重要性成对地进行比较,并把第i个指标对第j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估计值记为ai,且aij=1,这样所有专家的评分构成了一组模糊判断矩阵,再综合这些专家的意见,使这样一组打分矩阵转化为一个综合判断矩阵,然后求得各指标的权重。这样一来,n个指标成对比较的结果就可以用下面的判断矩阵A表示为:

A=1,a12,…a1na21,1,…a2n… … … …an1,an2,…1

若矩阵A为一致性矩阵,即矩阵A中的元素满足aij=1/aji,aii=1,aij=aik・akj(i,j=1,…n),由矩阵理论可知道A的最大特征根必为正实数,其对应特征向量的所有分量均同号,且最大特征根maxλ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若为W=(w1,…,wn)则aij=wi/wj(i,j=1,2,…,n),i,j=1,2,…,n。从而W=(w1,…,wn)就是我们要获得的同一子集中的各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权重向量,但实际操作时,由于矩阵A中的各元素是通过同一指标集中的指标成对比较的结果,是通过主观估计获得的,因此并不一定是一致性矩阵。为了判断矩阵A是否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引入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进行检验:

CI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矩阵;RI称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maxλ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阶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如下:

当CR

五、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一般首先用统计调查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级评价指标隶属于各评语等级进行综合考察,考察结果用模糊评价(隶属度)矩阵Ri=(rijk)(i=1,2,…n;j=1,2,…li;k=1,2,…n)来表示,这里rijk表示vij对第k个评语的隶属度。

具体评价采用的模糊算子法为:若A和B是n×m和m×l的模糊矩阵,则它们的乘积C=A・B为n×l阵,其元素为:Cij=mk =1∨(aik∧bkj)(i=1,2,…,n;j=1,2,…i)。其中符号“∧”、“∨”的含义定为:a∧b=min(a,b),a∨b=max(a,b)。

具体过程由以下两个步骤完成:首先,计算第Ui(i=1,2,…,n)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矩阵Bi(i=1,2,…,n),即Bi=Wi・Ri(i=1,2,…,n)。然后,对第一级指标作综合评价(即总的评价为 U)。其中U的评价矩阵为:B=(B1,B2,…,Bn)。权重向量为 W1×n作综合评价,得到U的综合评价矩阵A=W・B。

主要参考文献:

第12篇

各位考生:

根据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赣考院自〔2017〕3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我校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报名、指导及答辩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报名时间: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二、报名地点

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公楼三楼学历部311、313室(南昌市青山南路596号,乘8路、BRT   2路、108路、126路、237路、35路、820路长班公交到长巷村站下车即到)。

三、报考条件

1.实践技能考核课程:该课程理论考试成绩合格方可报考实践技能考核。首次报考理论课程的新生不得同时报考该专业的实践课程。

2.本科、专科毕业论文(设计):修完本专业计划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方可报考本科、专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答辩。

四、报考流程

第一步:资格审查

一、考生须提供材料:1.报考实践环节考核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2.报考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准考证、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一栏打印的(带√×)成绩总表(必须修完所有课程,即全部打√)、本人一寸彩色照片一张(论文报名登记表张贴);3.报考专科毕业设计的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学考试一栏打印的(带√×)成绩总表(必须修完所有课程,即全部打√)。

二、审核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原件,提交身份证、大专毕业证复印件、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信网chsi.com.cn/   上打印)、(带√×)成绩总表(没有大专毕业证书的在读专科学生由学校出具学籍证明或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提供本人常用紧急联系的手机号码。

三、报名编号,发放《论文报名登记表》。

第二步:缴费

实践环节考核费用包括报名费、考核费等。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400元;专科毕业论文答辩(含毕业设计)每人200元;毕业实习报告每人50元;实践环节考核根据专业不同收费标准不同(1.工科类专业每科150元;2.医学类专业每科80元;3.农学、艺术、体育类专业每科60元;4.综合类专业每科50元)。(收费依据:《关于调整我省自学考试有关收费项目及标准的复函》赣计收费字[2003]574号)

第三步:考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及论文选题。收取《论文报名登记表》,发放《论文撰写须知和答辩须知》。

第四步:论文撰写及答辩

考生根据《江西财经大学关于自学考试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规定》、《论文撰写须知和答辩须知》的要求完成论文的撰写及答辩工作。

五、报考要求

报考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报名及答辩的考生须本人到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报名与缴费,任何人和任何机构组织不得代办。实践性(实习)环节考核、本科论文指导及答辩均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统一安排,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定稿、送稿、答辩报名、论文答辩等工作。

六、报考专业

本科:会计、金融、法律、英语、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新闻学、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专科:会计、计算机及应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七、考核成绩评定与查询

1、成绩评定

实践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予补考,但可以参加下次的考核。

2、成绩查询

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成绩统一由   “江西省自学考试数字化管理平台(bysjxzk.jxeea.cn)”管理。主考学校于5月15-25登录平台校验、上传成绩,江西省考试院公布成绩后方可查询。

八、具体考核安排见附表

附表1:《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验)环节考核安排表》

附表2:《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论文撰写与答辩及专科专业毕业设计(实习)考核环节安排表》

江西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9年11月30日

附表1: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专业实践性(实验)环节考核安排表

专业 考核课程 报考时间 考核时间 计算机及 应用

(本科)

操作系统(02327)、C++程序设计(04738)、软件工程(02334)、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8)、数据结构(04734)、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6)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2020年3月21日(周六) 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 C++程序设(04738)、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6)、软件开发工具(04756)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 2020年3月21日(周六) 计算机网络 (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