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2 10:51: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地整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整理开发过程中,合理有效科学的整理开发需要专业性极强的人员来进行工作的开展。因此我国的土地整理测绘工作是一项较为专业的系统性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个方面对于土地资源的影响。为了有效的保障我国整体区域内的各种土地资源的奥有效的均衡和管理,保障我国的土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我国在土地整理测绘工作过程中要提升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目前我国针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的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此阶段的土地管理要格外的重视土地测绘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土地资源在整理测绘的过程中数据结果科学有效,保障数据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在我国进行的区域性土地资源整理测绘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化应用,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土地资源整理测绘的过程中,我们要科学的取得各项土地整理测绘数据,这样才能让测量数据作为决策依据供决策者使用。一般意义上来讲,我国的土地整理测绘工作是我国土地资源进一步规划和整合的工作基础。因此我国的土地资源整理测绘工作时贯穿并且融入到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只有将土地整理测量工作做到位,才能够更加优化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下面对我国土地资源整理测绘的不同阶段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
简要叙述我国土地资源整理测绘的不同阶段:
1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整理测绘前期决策过程中的整理测绘
在土地资源测绘工作进行的前期阶段,主要是决策阶段我们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三个。首先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勘探,对土地的关键位置也就是关键点进行全面的整理测绘;其次是要有效的实现坎上坎下的均匀化测量;最后是要对整理测绘的重点位置进行标明和整理。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1.1 在前期决策阶段,整理测绘工作要全面的对关键点进行整理测绘
在土地测绘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测量顺序是整体先行,局部延后的顺序来进行。我们在整理测绘的工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通常是采用网格式的来表述测量位置和关键点。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比例要求进行高程测量布置,要先整体后局部的进行测绘工作的开展。在测绘的过程中先预定测量点,然后使用内插的方式来进行后续的测绘工作。在测绘成图之后,我们要根据高线的走向来勾绘图样。需要注意的是在勾绘的过程中我们的假设点一直存在,要求在绘制的过程中所有点与点之间是平缓变化的,不允许出现较为大的起伏。但是这样的要求在实际的测绘工作过程中很难进行实现,因此我们为了进一步的达到测绘需要的精度要求,我们采用密网格的形式来进行测量点的测绘。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就是关键点的测绘和绘制工作,我们在关键点测绘工作中不应该先绘制网格,要将关键点先绘出。
1.2 在前期决策阶段,整理测绘工作要实现坎上坎下均匀化测量
在目前的整理测绘工作进行中,我们在测量时,只是针对坎的平面进行了测绘和整理,对于砍下的标高以及位置并没有进行测绘和整理,这样就为土地整理工作中带来了困难。,因为我们在后期工程预算过程中需要坎上坎下的详细数据,如果没有砍下的数据我们就不能够准确的进行工程造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测绘的过程中要合理的细分每一种形式的土坎,对于坎顶以及坎脚线的具置要给予标明和整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土方预算的准确性。
1.3 在前期决策阶段,整理测绘工作要注明细部测量细节
在整理测绘工作进行的过程汇总,细部测绘的标明和普通的测量点有一定的区别,这样主要是能够有效的区分细部测绘点以及普通测绘点。在细部测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要提升测绘整理的精度,我们还要对细部的测绘数据进一步的详实,包括土地上的树林,建筑层高,建筑新旧程度等都要进行准确的细部整理测绘。同时如果牵扯到拆迁的问题,我们就要对土地资源所在的位置进行细致的测绘和整理,对于人口密度以及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等要素都要给予明确的标明,这样有助于拆迁过程中的费用计算。
2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整理测绘开发整理规划过程中的整理测绘
在整个土地资源整理规划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专项规划阶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专项规划的基础图件从实质上而言是现阶段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现状情况的综合图件,因而,一般都需要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图件上做出合理的规划,并制定住土地整理开发的专项规划图。在笔者多年的土地资源整理经验过程中,一般而言,对很多在市县级的土地资源进行整理规划过程中,在制作规划图件时候,都有着比较严格统一的比例尺。
3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整理测绘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整理测绘
在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过程中,对整个土地资源中的土地面积和土地的长度,高程等相关的数据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因而,一般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在专项规划过程中所制定的图件作为工作的地图,但是,要注意的是,比例尺一般都不能够用1:1万或者1:5万进行。当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时候,对土地资源的长度,高程,面积等各方面的测绘数据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规划和一些具体的设计情况。
4 简述我国土地资源整理测绘施工以及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整理测绘
在土地测绘工作结束之后,项目工程就会进入到施工阶段,因此在施工阶段以及项目管理阶段中的测绘整理工作需要有相关的施工单位来进行,必须要提供准确的测绘整理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有最佳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高质量,高精度的测绘整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给现场的施工提供良好的控制点。在这一阶段的测绘整理工作主要的工作形式未放样测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根设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测绘整理,相关的测绘整理数据能够为施工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当项目完工之后,竣工图中的测绘比例要和施工前土地整理测绘以及规划的图纸比例完全一样。
参考文献
[1]张金亭.试论土地整理测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1).
[2]张奇,胡石元,施秧秧,等.GPS-RTK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的应用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2).
[3]马广涛,董方晓.CORS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关键词: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南部县
土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土地利用形态零乱,地块破碎分散,道路、沟渠、田坎众多等,导致出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下,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过高,土地权属纠纷增加等情况。文章运用了熵权法、综合评价法对南部县定水镇土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研究,为编制项目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提供指导。
一、资料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资料与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国内外相关专著,包括土地资源学、经济地理学、自然科学、生态学、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经济学等众多学科。这是本文立题的知识背景。
国内外专门研究资料和相关领域实践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土地整理而进行理论推导或经验归纳的专业性论文和成果报告等。
官方公布的资料,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统计年鉴、政策规程、统计公报、相关规划等。
二、研究方法
(一)熵权法
本文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其基本步骤如下:首先,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定义熵。最后,定义熵权。
(二)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或简称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其基本步骤为:
1.确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2.收集数据,并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据进行同度量处理;
3.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4.对经过处理后的指标再进行汇总,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分值;
5.根据评价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进行排序,并由此得出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评价指标
根据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南部县定水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实际情况,选取沟渠道路田坎整理潜力、闲散地类整理潜力、荒草地开发潜力、宅基地复垦潜力四个评价指标。从而建立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上面所涉及到的沟渠、防护林、田坎占地的标准值以及下面将要涉及到的其他标准值,是参考我国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田块规划设计标准以及已完成耕地整理的规划设计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调查区的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结构、作物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标准值。
(三)指标标准化处理
结合研究区实情,最终以行政村为单位,将项目区的八个行政村划分为8个评价单元,采取熵权法对南部县定水镇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数量方面的潜力评价。根据收集到的实际资料和数据,将数据构成的原始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其过程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指标F1占优势的区域主要在新场垭村、双河村、周垭口村和马鞍山村;指标F2占优势的区域主要双河村、鲤鱼坡村最,新场垭村、周垭口村次之;而从指标F3、F4来看,新场垭村都占第一位。综合看来,新场垭村、双河村等村的土地整理的数量潜力较大。各村的四类用地整理潜力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四)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熵及熵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F2>F3>F4>F1。这表明在进行土地整理时,单纯以进行土地整理后提高的可利用土地面积即土地整理的数量潜力为目的来讲,闲散地类整理的贡献要高于荒草地开发整理的贡献,同时,荒草地开发的贡献又大于沟渠道路田坎整理的贡献,而沟渠道路田坎整理的贡献又大于宅基地复垦的贡献。
(五)土地整理数量潜力的评价结果与潜力分级
通过前面的运算,我们已经得出了八个评价单元土地整理数量潜力方面的四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及其权重系数,运用综合评价法可以计算出来评价结果,该方法的评价模型为:
ESI=wi*ci
式中ESI代表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综合指数分值;w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熵权值;c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根据此模型计算得到的定水镇八个村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如图3所示。
根据上述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结合各行政村土地整理数量潜力评价综合分值的离散区间,将具备不同潜力的各行政村划分为五个潜力级别,分级标准如表3所示。
通过表3的土地整理潜力分级标准,将南部县定水镇八个村水镇八个村土地整理数量潜力分为五个等级,如表4所示。
由表4中各村的综合排序结果可知,就单个评价单元来说,土地整理数量潜力排在前2位的分别是新场垭村、双河村,排在最后一位的是龙凤村;从整体而言,土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5个等级,整理潜力最大的Ⅰ类区有新场垭村、双河村;Ⅱ类区包括周垭口村、鲤鱼坡村;Ⅲ类区为联合村;Ⅳ类区为马鞍山村、哑巴河村;Ⅴ类区为龙凤村。
四、结论
(一)研究结果表明:沟渠道路田坎整理潜力熵权值为0.1940,闲散地类整理潜力值为0.2968,荒草地开发潜力值为0.2915,宅基地复垦潜力值为0.2177。因此,闲散地类整理潜力最大,可以对其进行土地整理,来实现区域耕地面积最大值增加。
(二)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垭村和双河村为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的Ⅰ类区。综合潜力排序:新场垭村>双河村>周垭口村>鲤鱼坡村>联合村>马鞍山村>哑巴河村>龙凤村。因此,进行土地整理前,可以优先选择新场垭村和双河村作为土地整理的对象。
(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表明土地整理潜力的大小不仅与需整理的地类本身面积大小有关,还与该地类在整个区域的各类用地当中所占的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我们在进行土地整理区域选择时的重要因素,通过前期评价后期有针对性选择。再实行土地整理,可实现区域的有效耕地面积最大值增加。同时,通过对区域的土地进行潜力评价,可更加明确地和有针对性地编制土地整理规划,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德体.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及启示[J].国土资源,2007(9).
2.孙静,魏忠义,宇德良等.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桓仁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3).
3.王瑷玲,胡继连.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和经济潜力评价比较研究—以莱芜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4.崔娟.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8).
5.李萍,魏朝富,邱道持.基于熵权法赋权的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7(6).
6.Otwinowski,H.Energy and population balances in comminuting pro—cess modeling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al entropy[J]. Powder Technology,2006(1).
7.Murray KS,D T Rogers. Groundwater vulnerability,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and Land Use Planning[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 Management,1999(6).
一、我县土地整理的基本情况
(一)申报项目日益增多。从年至年底,我县共申报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7个,项目建设总规模7691公顷,预算总投资1.2778亿元;申报市级“占一补一”土地开发项目94个,预算投资2368.7635万元。年,我县共申报闸口、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第一期土地整理,夹竹园、闸口镇血防土地整理,、高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血防),等4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总规模5354.1563公顷,预算总投资11071.34万元;申报市、县级“占一补一”土地开发项目79个,建设规模410公顷,预算总投资约675万元,申报项目建设总规模和预算总投资均接近前七年总和。
(二)项目设计日臻科学。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实行严格的会前初审、会议审查和会后复审的“三审制”,确保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科学、投资合理、预算真实。以斑竹当镇血防项目建设为例,该项目初期设计总规模1989.76公顷,预算总投资3964.10万元。通过“三审”,对部分工程规划方案和预算进行了调整,共减少土地平整土方119.98万方、沟渠改造升级54千米、田间道改造升级89.85千米、生产路改造升级8.24千米、涵洞325座、水闸155座、农桥23座,增加泵站4座、渡槽13座。工程施工费预算由3274.66万元调整为2464.91万元,减少809.75万元。
(三)项目管理日益规范。对项目工程,实行“五查”、“五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现场监督、监理巡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群众监督”,“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对建设资金运行,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四专”管理,项目验收结算后,组织专项检查验收,确保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四)项目成效日益显现。截至年,我县共实施完成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5个,建设总面积3983.86公顷,完成总投资5595.05万元,增加耕地总面积185.28公顷。完成土地平整土方73.24万方、拆迁房屋209幢、平坟720座。改造升级排灌渠道212.416千米、田间道88.087千米、生产路41.433千米。新修泵站30座、涵闸424座、农桥317座、渡槽2座、拦水坝1座。项目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抗灾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环境面貌明显好转,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达到了“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灌得进、排得出”的高产农田标准。
二、我县土地整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土地形势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一方面,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县73.3万农村人口,共有耕地面积1956165.9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2.7亩。同时,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土地瓶颈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最大障碍。另一方面,土地闲置浪费十分严重。零星废弃地、荒滩荒山等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大量“空心村”的存在影响到土地的整体开发。据初步统计,我县共有未利用土地35623.2亩,其中滩涂86189亩、荒草地10393.3亩、沼泽地112.5亩、芦苇地634.4亩。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重视程度不高。土地整理项目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齐心协办。但我县少数部门特别是个别涉农部门,对土地整理项目不理解、不支持,没有真正发挥土地整理的主力军作用;有的部门热衷于争项目,不乐于建项目、管项目,习惯当甩手掌柜;部分土地整理项目所在乡镇政府重申报、轻协调,认为土地整理是国土部门的事情,客观上形成了国土部门“单打独奏”的局面。
(二)统筹协调不够。主要表现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有的乡镇不配合、村组不参与、群众不知情,规划设计与农村习惯、农田水利设施脱钩,与客观实际不一致,导致规划设计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有的项目区为一条小沟小渠争论不休,部分项目设计变更频繁,随意性较大;有的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认识不足,对项目建设期望值过高,但由于项目本身投资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项目区所有群众的要求,部分村民对项目实施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规划设计开展困难。
(三)建设环境不优。一方面,施工环境较差。在施工过程中,有的项目区存在沙霸、砖霸、车霸,强行供料、强行包揽工程、肆意滋事、强讨恶要、干扰施工等现象,影响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不够宽松,少数职能部门人为设置障碍,乱检查、乱罚款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部门甚至把土地整理帐目拿去半年既不处理又无回音。
(四)后续管理偏弱。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对招投标缺乏后续跟踪管理,假借资质、串标、围标现象时有发生;对已完工的项目,有的后续管理责任不具体、管护资金不落实、管护人员不到位,造成建成项目工程人为损坏严重,杂草丛生,破毁不堪;有的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没有及时投产使用,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
三、加强我县土地整理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土地整理工作。土地整理,是通过对农地村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其他零星废弃土地进行开发整理,以增加耕地及其他农业用地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土地整理项目属国家全额投资项目,不需地方配套;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地区,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的60%,可以用作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能够有效降低新增建设用地成本;特别是申报和实施城乡挂钩项目,可以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缓解用地指标不足的压力。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土地整理项目争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整合力量,统筹协调,加大对上项目争取力度,做好项目申报、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工作,营造良好的土地整理工作环境。县高产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作为我县土地整理工作的具体负责单位,要加大土地整理的组织力度,定期召开会议,策划土地整理项目,协调解决土地整理中出现的问题。
(二)整合项目,提高土地整理项目效益。一是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土地整理的前提。项目规划要紧紧围绕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近远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突出区域发展重点,注重项目投入主次,坚持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建设的原则,确保项目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二是合理整合。合理整合是提高土地整理效益的出路。以土地整理项目为主体,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建设、综合扶贫开发等其他关联项目,打包申报。通过项目向区域集中、资金向项目集中,发挥土地整理项目的带动作用和最佳效益。三是精心设计。要坚持民主意愿与科学决策相结合,以尊重项目区群众意愿为前提,以大多数人受益为原则,体现群众基本需求,满足项目区生产、生活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同时,项目设计要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相结合,发挥土地整理项目的整体效益。
(三)强化管理,发挥土地整理项目功能。加强管理,是发挥土地整理项目作用的重要手段。一是加大项目建设管理力度。坚持实行法人制、公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等“五制”运行方式,规范招投标,杜绝假借资质、串标、围标现象,提高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同时,加大对施工过程的全程监理力度,提高施工质量。二是规范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一方面,规范项目资金拨付程序。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资金拨付“申请、审核、审查、核对”程序,杜绝截留、挪用或挤占现象发生,保障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强化项目工程施工财务管理,完善内部稽查制度,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防止预支超支。三是强化竣工项目后续管理。要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制定项目工程后续管理规章制度。要落实项目后续运营与管护方案,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保障管护资金,采取承包、租赁、拍卖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对项目区内的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林网等进行管护。同时,建立健全项目区后续管理责任考评制度,实现可持续后续管理。
目前在工程测量的阶段划分是根据测量目标、测量涉及内容、测量的操作过程、测量运转流程进行的,也有一种说法就是根据所设计的行业划分,而这些种类中不变的就是能够体现出工程测量的应用范围。
二、土地整理环节中所设计的测量工作内容
土地整理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能够在确定工作范围的基础上,依照相关规划说明,依照符合规划的发展形势要求,对于相关系统实现一系列的工作规划,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应用,提升有效的耕地使用面积、改善耕地使用质量、符合生态标准以及农业发展要求,这些工作都是对于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想采取有效的土地利用措施,就必须结合土地整理要求,实现有效的土地整理。而在土地整理工程中,测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测量了解实际的地势地貌,以及相关的测量数据,为土地整理工程提供数据材料,也是实际工作的重点依据。所以对于测量在土地管理工程中的作用要提升认识程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落实土地整理工作,推动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2.1土地整理工程中应用测量的工作特点
2.1.1符合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在进行测量时比例尺要选择1:2000,但是其他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整理区域要选择1:500的比例尺,比如说水沟平整区、道路平整区、堰塘平整区等等。在进行测量过程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1.2符合项目区的要求项目区的总面积及界址点的坐标和高程,项目区含边界线外侧面积约100m内的地形图,以便保证设计的区域相关性。以自然村(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对各类土地的面积进行测量、获取到每个图斑的面积,形成该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各类土地面积分类汇总表。
3、土地整理测量工作程序工作的准备阶段:
1)收集已有测量控制点资料;2)实地踏堪布设控制点。控制测量程序阶段:控制测量是所有测量的基础,土地开发整理测量项目也是一样,为了与国家坐标系统联系起来,首先进行控制测量。如果项目区面积较大,应该布设工程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关于首级控制网的说明首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一般采用GPS来完成,采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首级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长精度达到国家GPS测量规范E级标准,固定误差《=10mm,比例误差《=20;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可在E级标准基础上放宽一倍执行。首级GPS控制网点数》=2个,并埋设固定标志和做好相应的点之记,以便长期保存。高程控制一般采用曲面拟合的方法,若高程点分部比较合理,这样既可以满足高程控制的需要又可以减少工作量。如有特殊要求或曲面拟合达不到精度要求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有关碎部测量的说明碎部测量主要使用的仪器是RTK和全站仪。可采用编码测图或草图加点号的方法。用RTK测量时,每天作业前必须检查各参数,并且测量一个控制点作为检核。RTK测不到的地方采用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测量时应注意测站检查,确保测站设置正确。每天采集的数据当天传到电脑上,并做好备份。碎部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主要地物不超过20cm,其他地物不超过30cm。地形加密:对现有沟、渠、塘、河流及水库要按1:500的要求测量;加密拟规划建设的沟渠沿线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土方量的要求;加密拟增加和改建道路沿线两侧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土方量的要求;加密土地平整区域的高程点,以达到计算工程土方量的要求。进行土地整理测量时必须要保证测量技术,因为这项工作的技术性和综合性是很强的,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对测量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很高。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依据土地存在的具体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才能为土地平整工作提供更多帮助,提供土地平整效率,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总结
关键词:测绘技术、应用、土地整理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现有的耕地很多还缺乏灌溉措施与抗旱能力,农业产量不高,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必须对现有土地结构进行统筹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这一基本国策目前最有效的手段。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区域规划;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统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重要手段;重新划分主要方面包括开发整理后土地面积和归权属。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把这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因为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事测绘数据,是我们决策的最基本保证。在实际中测绘工作贯穿于我们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而且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测量,因此测绘工作比地形测量工作更细致,更具体,同时更讲究方法,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基础作用及意义
1,土地开发所提供的决策所具有科学的信息与数据,来支持更科学的决策,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经济、统计和其他基本信息数据的访问被共享。理想的测绘成果应附这些元素,体现了发展和巩固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形、交通、水、境界、住房和人口状况的信息集中到一个数据库中,对于不同的决策依据,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信息和数据。
2、土地开发,预决策阶段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阶段中所反映的内容,数据最全面体现工程设计要求,主要是会计部门。涉及到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精确的预算估计准备为各方提供合理的精度方面的投资,该项目的计划,经济分析和比较。已完成施工结束后的测量数据,账户金额的项目工程和工程竣工验收提供基本的数据基础。
3、节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是一个投资大,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根据概算与预算控制项目的步骤,从一开始就应该节约资金,给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有一个准确和详细的项目测绘报告,必须在当前形势下,充分反映了所有发展领域的现状,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优化设计的选择,合理的投资计算和准确的效益分析,计算出精确的数字。
4、规范工程行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规矩就是各种施工验收规范,而这些规范所执行的先决条件是有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进行,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
二、测绘在工程中应用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大工程,前期决策、设计,中期对施工的控制,后期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阶段都离不开测绘技术的支持。不同的阶段对测绘数据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都非常重要。根据测绘服务的时间段不同,对土地整理各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加以分析。
1、在地形图分析与利用中,决策、设计阶段是我们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之中,对我们项目区地形地貌,亦即旧城改造与旧村复垦涉及的搬迁人口等损失进行详细的评估,以及旧城镇的地下管线、道路等,详细数据描述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基础设施、林地、坟墓的分布反映了它范围内的农业、面积等方面的信息,有较高的要求在准确性、现势性被反映。这些涉及工程项目的建设计划的审查审批、前期工程方案的优劣判断、工程详细设计、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可行性对比分析、工程的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土地开发控制、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分别为环境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工程设计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水利部门、电力管理部门等提供不同的属性信息,供其决策、设计、协调,作出最迅速、最准确的反应,监督实施情况,控制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测绘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中期控制阶段。在这个阶段,主
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监控部门,如城管部门,规划监督部门,农业设施的监督管理部门,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随着土地开发整理系统的成熟,项目的监督控制和协调的部门,而不是统一完成。二是施工单位。据专业施工单位只要初步测绘单位提供专门的测量结果和设置控制点,并通过审批的建筑的设计和控制,测量的专业和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在我们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更复杂的过程,例如结算、变形观测等有时需要专业队伍施测外,一般施工单位的自有力量均可完成。
3、测绘工程的成果,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这一阶段的测绘数据是工
程项目的成果图,最终将反映项目的竣工现状,其测量成果一般就作为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较中期而言,必须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有着较全面的内容要求,它是土地开发的最可靠的依据,也是土地整理基础资料。
三、地籍测绘应用
地籍测绘,主要服务于土地开发项目的早期和晚期。土地开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团结与诚信。对于一些不规则边界进入,确定打破了原有的土地权属界线,土地整理后对未来的利益,这是不可避免的对重新划界工作的顺利进行审批,在项目初期需要进行详细地籍调查,土地登记,为土地统计提供准确的土地所有制界限和各种类边界,平面位置和大小。同时土地利用调查,地籍测绘是进行一个补充。各部门在国家测绘调查数据中,在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基础上通过使用航拍照片,调绘片汇编从中国目前的土地利用图。在整个过程需要详细内容的地籍图,以反映更详细和准确的地图与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利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和监测,修测后编写。为了满足发展和巩固边界与区域需要重新划分土地所等,必须进行详细地籍调查和地籍测绘,必须让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居参加,得到他们的确认与签名,避免下一步工作的纠纷。
四、几点体会
1、应该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这样可以对地势较平坦地区以及起伏变化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般要求1:2 000即可符合各方要求;而起伏变化多、地貌破碎、通视困难的区域应该达到1:1000.
2、对高程网点合理布设。一般平坦地区可以60m为网格施测,以及地貌破碎与地形变化复杂地区的施测高程点网格间距不应该大于40m。
3、我们的关键点测量是必不可少。要对我们的所测高程趋势坎顶、坎脚线变化点的位置和标高,对沟、地窑等地基比例设计合理。
4、在设计图上元素应得到充分具体体现。我们的测绘成果图上不仅除了反映居民地、沟、渠、水系、林地、园地、电等现状地物及其使用年限外都有体现,以及对于旧村复垦、旧城改造的地方,我们还应统计出每户的新旧程度、建筑密度、房屋面积、容积率、园地、林地树木、人口密度的种类,以及年龄、面积,坟穴的位置与数量等。
5、我们测区应埋设足够的标石,并且注明高程和坐标,以利于我们进行工程施工控制。
总之,利用先进软件、全野外数字化测量系统与机助成图系统等是国土资源部提出数字国土计划发展趋势,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和进行必要的现场属性调查数据、更新测量、更新资料,基础信息的现势性和可用性将会大大提高。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整理项目规划
Abstract: China is one more littl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ultivated land area of 1.951 billion mu, 1.59 hectares per capita, only about 43% of the world average p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land demand expanded rapidly, plus sandstorm erosion, flood destroyed factors, national farmland have been reduced trend. And, in the future a quite a long time, our country of the decrease of the cultivated land is difficult to change the trend. To increase the available land, realize the balance of the plow land of, the main outlet lies i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land consolidation of experience, is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arrangement work must adhere to a basic principle, and also promote our country land arrangement work in health a effective way.
Key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Land reclamation; Land arrangement projec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地整理,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土地整理的目标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恢复后的土地应优先用于耕地。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一、二者针对的对象不同。土地整理是针对已利用土地中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进行调整、重新布置,使田、水、路、林、村的布局和利用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挖掘出土地利用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复垦是对已利用土地由于工矿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或损坏的土地采取措施,使其重新得到利用。二、二者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不同。土地整理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对土地整理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较小。土地复垦需要破坏部分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重新布置,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较大。三、二者追求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下面谈谈土地整理项目如何规划的问题。土地整理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为科学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应运而生。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是指运用资金,通过工程的方式改善土地的生产条件,进而在一段时间内提供效益的活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有如下几个原则:一、要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适宜性评价和限制因素分析等,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工程布局及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实现对项目区土地的合理利用。二、要充分预测人为扰动土地及其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后果,并使之尽量朝着有利于长期利用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状态。三、必须考虑到采取何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以达到可行性规划的目标,项目规划要因地制宜,要具有前瞻性,所采用的工程技术要具有可操作性,减少规划的失误。四、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注重耕地质量的提高,正确处理好土地整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五、土地整理要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整理的土地的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宜性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确定。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的比选,一般从技术和效益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项目规划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和实施项目规划拟采用的技术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指对规划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是否准确可靠,规划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土地整理和专项规划以及规划方案能否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和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实施项目规划拟采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是指对在土地整理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保障体系以及项目规划目标实现的保障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是效益评价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因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是公益性的,要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做出预测和评价。可采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收入—成本分析法,把方案中的投入成本与其产生的收益进行对比,假如收益大于投入成本,说明该种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否则说明不可行。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的比选时,要求要有公众的参与,充分征求当地群众和有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主要对比方案进行描述,阐明被采纳或未被采纳的缘由。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的比选,包括排灌方案的比选、田间道路布局方案的比选、土地平整方案的比选、土地利用布局方案的比选,等等。
下面谈谈土地复垦方面的问题。我国土地复垦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土地复垦才被真正得到重视,从自发、零散状态转变为有组织的复垦阶段。下面就露天矿复垦技术的问题谈几点我的看法。露天开采对土地的影响有挖损、压占、占用、污染四种形式。露天矿区土地复垦的效果与矿区景观规划密切相关。矿区景观是矿区土地退化控制与再利用最有效的手段,通过矿区景观规划,可将矿区的生态重建与区域规划连接起来,做到整体协调考虑,分块有效治理。露天矿区农业复垦景观主要体现在排土场,包括外排土场和内排土场,闭坑后大约占到矿区总面积的80%左右,应根据土地复垦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全部进行复垦和再利用。各种工业场地在矿山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但矿山闭坑后,将失去应有的主体功能。这部分曾被占用的土地,应根据新的规划要求,进行拆迁、改造和再利用的方案选择。露天矿最终要留下一矿坑,其处置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填埋矿坑,恢复到采矿前标高。二是按照行成的矿坑台阶高度进行绿化。三是如有一定的矿坑积水,可改做水库或蓄水池用。四是如有重要观赏价值,可适当修理,作为旅游或教学用地。露天矿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除以农业利用为主的复垦外,还应考虑因采矿显现的地质遗迹或矿山遗迹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综上所述,露天矿土地复垦的程序如下。首先,系统分析露天矿山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类型。其次,对露天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实施全面调查,查清矿区生态环境背景,对矿区环境现状、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与评价。最后,提出矿区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方案,逐步实施具体的土地复垦措施。
结束语
土地整理是人类文明用地的产物。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从长远角度来看,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对采矿等人为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因地制宜恢复到期望状态的一种行动。其中,对矿山破坏土地的复垦是我国土地复垦的重点和难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是土地整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详细规划,是落实土地整理规划,保证土地整理活动按计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是科学指导土地整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土地利用规划》,于凤桐等,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
【关键词】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优惠政策;技术队伍
由于我国面临着严竣的人口和土地问题,因此需要加快转变传统的土地利用观,通过可持续土地整理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节约和集约用地,通过大力保护土地和加强土地资源再生的社会生产过程,即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及整理的力度,通过扩大土地自然供给来更好的增加土地经济供给量,实现土地的可持续性使用。
一、加快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
在实现可持续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加快推动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需要对已经利用的土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整治和管理等诸多措施,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扩大再生产。通过不断对土地质量和生产力进行改善来增加可利用土地的面积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条件下,通过实行土地整理产业化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政府由于资金不足,缺乏完善的投入机制情况下,更应加快推动土地整理产业化,从而确保土地整理过程中资金的良性循环。当前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模式中,以市场运作模式、行政指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模式、政府立项、企业运作模式等三种模式为主,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能过多的依赖于政府,需要进一步扩展资金来源及渠道,实现土地整理主体的多元化。在土地整理产业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价值核算,统一定价,并定期对土地资源价格进行重新评定,以便于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在可持续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这是土地整理效益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编制过程中,需要以系统工程原理作为重要指导,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来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处理好内外的各种关系,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整体效益。同时还要有效的将土地开发整理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理顺其内在的联系,在规划方案拟订过程中综合、全面进行考虑。对于具体的规划方案,需要做到几个供选方案共存,这样才能从中选择与规划目标相符,而且综合效益最优的方案,使规划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依托于现势性较好的地形图作为底图,以其为依据来进行具体的规划,准确划分权属界线,及明确土地面积的位置。同时还要根据比例尺地形图中比例尺来绘制各类地物及地类符号,做好田地规划工作,确保田块的各种参数要与其他各种规划保持良好的协调性,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需要保护好周围的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对于沟-渠-路-林-田-村等项目的综合规划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做好技术经济分析评价工作,有效的降低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需要树立良好的生态观点,应充分认识到土地整理效益的取得不能依靠破坏生态环境来实现,需要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进行保护,在保护过程中进行开发。另外,还需要做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树立科学开发观念,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确保现有耕地质量和生产力的提升。
三、实行有利于土地整理产业的优惠政策
在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进行,对土地整理收益分配政策进行完善,使企业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土地整理产业化运作中来,合理分配土地整理后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这样各参与主体由于有相应的利益,这就使其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同时还要进一步对各部门及相关权利人的关系进行理顺,其行为主体能够有权对土地整理汇新增的土地面积进行支配,使其对该项土地使用和受益具有相应的权利。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组织所有进行明确。
对于土地整理工作,需要加大支付的力度,对于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可以将该项费用专项用于耕地开发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支持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政府可以设立土地整理基金,拓宽渠道,利用多种途径来筹措土地整理基金,并获取相应的收益。
在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树立良好的市场观念,并将其引入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土地整理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加快对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从而吸引更多力量加入到土地整理工作中来。
四、建立高素质的土地整理专业技术队伍
土地整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对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提高土地整理工作的质量和实现土地整理的高效益,则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土地整理专业队伍。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土地整理队伍建设工作,强化土地整理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土地整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可以通过建立土地整理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来有效的将土地整理专业人员与土地整理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编制出高质量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并达到预期的土地整理效果。
五、结束语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人口和土地是我国发展中需要面临的严竣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更为短缺,这就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可持续土地整理,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能够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使经济发展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得以解决,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君.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2-10.
关键词:土地整理 资金核算 管理
一、土地整理概念
所谓土地整理,指的是在土地出让之前,相关的部门或者机构对于该项土地进行投资以及整理的过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土地整理在很多地区及城市都是通过政府部门来实施的,或者是由政府部门将相关土地整理活动交由企业来操作,政府部门只是负责监督和管理。除上述方式外,也可以由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性质的相关土地储备机构来进行操作。多为一项经济活动,土地整理涉及的面比较广泛,通常包含了拆迁、征地以及相关地区的基础建设等,这些活动都是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和实施的,土地开发建设企业的经济行为也是受雇于政府部门。
从长期来看,土地整理行为在土地规划、设计建设、工程质量等多个方面都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的未来发展,具有长远影响。
二、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原则
一是专款专用原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是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必须专项用于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必须遵守“专款专用”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用途和开支标准,安排使用项目资金,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时候理由和采取任何方式或截留、侵占、挪用项目资金,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和扩大使用范围及提高开支标准。项目资金不得用于购建项目配套设备以外的固定资产,不得用于对外投资,不得用于支付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不得用于赞助和捐赠支出。
二是分责落实、统一监管原则。我国土地开发都是由国家立项或组织实施,资金由财政统一安排,主要有土地使用费、复垦费等,这就需要在国家统一政策下,按照相关职责,对项目统一监管,以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三是突出重点,压缩费用性支出。整理项目的资金是通过预算安排的,在核定项目投资时,要突出重点,压缩费用性支出,一般无重大不可抗力的事件,项目资金预算不可修改。
四是注重效益原则。要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项目成本,努力提高项目的使用效益,要建立项目评价机制,要充分体现项目资金的效益性和目的性。
三、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及会计核算要求
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会计核算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进行单独管理与核算。二是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会计法》规定和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建立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和核算制度,明确部门、人员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下列事项应作为预算结余处理:由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调整、有关政策的变更等原因而终止继续施工的项目,通过清算后确认的不再施工的工程施工的工程费用及相关费用部分。已竣工验收项目,因施工条件变化等原因而少完成的工程量,经审计确认后其预算费用部分应作为预算结余处理。项目预算中不可预见费未支用部分;按有关规定从项目预算中预留的质量保证金(20%),在竣工验收时,因质量问题而扣减返还数额部分。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批准的项目预算文件所规定的费用支出范围控制使用资金,凡是项目预算没有规定的费用支出,即使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所规定的支出范围,也不能擅自增加项目预算外的费用支出。
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为组织、实施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固定资产购置费、拆迁补助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前期工作费的支出指项目正式实施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项目勘察、土地清查、工程招标、工程监理等各项工作发生的支出。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费的支出指为实施项目设计工程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其它工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竣工验收费的支出指项目各项工程完工后,为实施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竣工决算、项目成果管理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工程验收、项目决算编制与审计、土地重估与登记、基本农田重划与标志等各项工作发生的支出。业主管理费的支出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各种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等。
四、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分析
首先,项目资金请拨款管理。项目资金请拨款管理主要是指国土资源部门收到专项拨款并拨付下级项目管理单位和下级项目管理单位收到专项拨款的管理。具体指:各级项目管理单位对收到的项目拨款,应进行专款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工程进度提出资金需求,上级单位根据规划设计、招投标协议及工程合同等要求,结合工程进度,及时、足额地拨付资金。同时,按有关规定保留一部分专款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待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
其次,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按资金使用用途的不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分为工程施工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其它费用管理和不可预见费管理四个部分。在进行项目资金支付时按照一下程序来进行:划清各项费用开支界限,严格遵守费用开支范围;经办人签字;有关业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审核;单位领导或单位领导授权人核准并签字。
支付预付工程款时,应按合同约定条件,由施工单位提交用款申请,并经相关负责人批示同意后才支付。用款单位应提供的书面资料包括以下内容:工程进度,包括本期工程进度和预计下期工程进度,累计已完成工程量;工程监理意见;请款用途、金额;用款单位负责人批示、签章;会计人员在按规定拨款后,应及时登记入账,并附以下原始凭证;用款申请单;用款施工单位收款的正式收据(严禁使用白条);项目承担单位拨款的银行付款存根(严禁用现金及现金支票支付);其他相关凭证等。
按项目实施、管理方式的不同,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有阶段结算和完工结算两种。这主要与签订合同的内容有关。工程结算时,工程施工单位提交结算单,结算单主要内容:工程项目名称及具体施工内容;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工程量、金额;实际完成的工程量、金额;累计预收工程款或已结算工程款;本期应收工程款;工程施工单位负责人签字。工程监理提交监理报告,工程监理的报告包括:项目实施概况;各项工程的工程量、工程造价及工程质量;工程监理人员的签章、工程监理单位盖章。
项目承担单位有设备购置费用发生的按以下规定办理:正确区分应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与工程材料的界限;购置设备应按采购合同规定的条款结算与支付;设备安装完成后,应按照构建总成本备查登记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整体项目使用权转移时,应办理移交手续,提交固定资产移交清单,明确接管单位,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竣工验收费、拆迁补偿费和业主管理费。项目承担单位发生的这些费用支出,应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支出范围、预算额度进行使用,并严格划分项目费用和非项目费用之间、项目各费用之间的界限,属于共性费用的,应提供分摊标准并分别摊入各项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发生属于不可预见费范围的费用时,必须提交不可预见费使用申请报告,说明使用不可预见费的原因,使用额度,并逐级报批。
再次,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以实物数量和货币分别为计量单位,报日常项目会计核算资料汇总、整理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综合反映竣工项目的实际支出的投资效果的总结性文件。
五、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决算和审计工作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入资金量大,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在项目结束时,必须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相关决算和审计工作,以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是要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决算工作,认真核对资金拨款情况,对每个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支出数和项目资金的结余数进行决算。二是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管理,认真检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报告。三是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审计工作,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结束语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57-1
0 引言
四川省专项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项目,自2005年7月开始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新增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1],针对基层具体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项目施工管理的处理措施方法,提高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
1 专项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分析和关键处理措施
1.1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项目施工顺利的首要任务。安全问题包括劳动保护、安全技术两个方面。在具体项目施工中以政策、规程、条例、制度等形式规范操作或管理行为,使施工人员的劳动安全与身体健康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另外对“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进行管理,应用工程技术做好预防伤亡事故,减轻或消除对施工人员的威胁,使项目工程能够顺利推进。
1.2 项目施工的环境管理
土地整理项目本身是一项生态工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环境管理尤为重要,在施工中对施工场地造成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影响必须进行管理和加以限制,将环境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管理:(1)在施工中,采取工程手段加以规避或减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在施工后消除或减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3 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
1.3.1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土地整理项目质量控制贯穿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各阶段之中,难点在于基层施工管理,能够采取的主要措施为:(1)施工人员素质是影响质量的主体。因此,健全管理措施、规范参与工程的各类人员的工程相关行为是质量控制的首要切入点。(2)工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应严格落实建筑材料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验)制度。(3)机械设备是施工生产的手段,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4)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5)重视工程技术环境、工程作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及周边环境等施工环境建设,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2]。
1.3.2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PDCA方法(计划-实施-¬检查-处置法)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计划应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2],该方法在具体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积极减少或彻底排除停工、窝工、干扰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施工中的质量现状,根据施工计划可进行合理处置。
1.4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项目的成本管理能够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关键要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因此项目的现场管理人员应了解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管理措施,掌握施工成本控制和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和方法,及时办理工程变更、控制[3]。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及及时采取纠偏措施节约资源,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订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原则。全面控制原则是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保障,包括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两个方面。全员控制既对施工参与人员的控制,使他们能够积极的节约施工所需的人、财、物;全程控制既对施工整个过程的控制,使工程能够尽可能的排除扰动因素对施工过程的影响。
目标控制原则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设定应切实可行的目标,具体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与业绩、奖金挂钩,奖罚分明。
动态控制原则是成本控制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的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与目标值进行动态比较,检查有无偏离,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如果工程实际值与目标值无偏离,则项目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5 项目施工的进度管理
项目施工的进度管理可分客观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受实施持续时间(即工程工期要求)、实施地点、实施季节气候制约,这是项目实施中很难改变的;主观因素既实施人员。在部分客观条件无法人为改变的情况下,提高施工的效率,抓紧施工时间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协调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
2 总结
面向基层的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繁琐复杂的过程,相信随着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管理步骤逐步完善和规范,将逐渐形成一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程序化的、标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基层管理标准。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专项土地整理――专项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7]50号.
[2] 丁士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3.
[3] 仲景冰.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土地整理,效益,评价
1.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内容研究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对农用地、建设废弃地、未利用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整理的内容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土地开发。其中农用地整理主要指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和养殖水面用地整理等,包括农用地调整、农用地改造、地块规整、基础设施配套、零星农宅的迁并等。建设用地整理主要是指村镇用地整理、城镇用地整理、独立工矿用地整理、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整理等。废弃地复垦是指包括农用地中废弃地和工矿、交通、水利、城镇建设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形成的闲散地、荒地的复垦利用。未利用土地开发是指通过一定的经济技术手段对尚未利用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土地的开发利用。土地整理实施后带来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1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经济效益分析是衡量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目前土地开发整理经济效益分析的内容是: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量与产出量分析,主要包括通过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土地产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便于机械化耕作、水利灌溉和规模经营、节水节电、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指标采用土地整理对国家经济的回报率作为主要指标,配合土地整理的投入和产出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开发整理投入量与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措施、要求有关,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要求其土地开发整理的投入量不同,应分别加以考虑。
(2)土地开发整理投入量测算内容包括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量、土地开发整理资金预算,目的是为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时序安排提供依据。
(3)土地开发整理规模是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土地总面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量是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过程中,投工量和土石方量等。土地开发整理资金预算是指在确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量后,根据平均的市场价格和有关定额标准对直接投资与投资折资进行匡算。。
(4)土地开发整理经济效益分析中,各项指标对土地整理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影响不同,在实际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各项指标权重。
1.2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社会效益分析是衡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土地开发整理的社会效益分析内容是:在农村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效益;在城市,通过对存量土地的消化利用,优化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加速存量土地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促进国企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调整的效益。社会效益分析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区所在地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包括项目区的人口统计资料、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状况、各利益群体对项目的反映、要求与接受程度等。社会调查可用多种方法,如问卷调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现场调查等。不同的实际情况应采用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2)所有的社会因素可以分为影响人类生活和行为的因素、影响社会环境的因素、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因素。。
1.3生态效益评价研究
生态效益分析是衡量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效益分析内容是:评估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后,通过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增加森林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增强洪涝灾害抗御能力,优化生态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效益。生态效益指标采用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生态环境中各种与人、与环境相关的指标的变化作为评价对象。生态效益分析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最基本的条件是:各种指标应符合国家各种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条文;应符合环境规划的要求。
(2)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进行。
(3)应从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角度进行论证,力求土地整理项目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4)生态效益分析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各地在开展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时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5)定量分析主要是针对可量化描述的指标,通过数字的变化反映土地整理前后指标的变动情况;定性分析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整理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土地整理对环境的综合影响。
2.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经济效益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静态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各地在开展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时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经济效评价主要通过投入产出的分析手段,考察土地整理项目在微观上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在宏观上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从而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贡献程度。
社会效益分析旨在调查土地整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带来的效益,是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对当地社会生活、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明,对相关因素进行识别、计量、综合、分析和论证,以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各地应因地制宜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社会效益分析。在了解土地整理项目区所在地的社会环境资料的基础上,评价影响人类生活和行为的因素、影响社会环境的因素、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因素。生态效益分析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目前各地在开展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时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具体包括:
2.1定量评价:山区主要计算森林覆盖率(或植被覆盖率)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原地区是需要计算农田防护林网密度、农田污染改善程度、防洪除涝改善程度等。
2.2定性分析:根据上述指标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可能产生的其他后果,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对环境的综合影响。。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大的方面进行,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于更深刻地认识土地整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更科学地评判土地整理工作的成效和得失,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佑启,PeterH.Verburg,徐斌.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空间建模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0,(02).
[2] 姜爱林,姜志德.论土地整理概念的科学界定[J].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8,(01).
[3] 李何超.土地整理是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深入变革[J].国土经济, 1997,(06).
[4] 朱林兴.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J].国土经济, 1999,(05).
[5] 李敏,赵小敏,龚绍琦,张宁珍.土地整理中土地经济效益分析――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6] 谭术魁,彭艳丽.农村土地整理效益预测模式构建[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01) .
[7] 张正峰,陈百明.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3,(02).
[关键字] 城镇化 土地整理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D65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1-1
1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整理已经成为一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之路,是一项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前提下,能够获得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措施。因此,对土地整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土地整理的相关理论
土地整理涉及土地利用转型这个地理理念,其中包括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对于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其和土地利用相互作用,最终促成土地利用转型,也就是对一定地域内的土地进行开发、整治、利用,并且做一个整体的战略安排。除此之外,土地整理需要按照土地利用的转型要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和规划,以此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确保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
3 土地整理的发展情况
土地整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尤其是我国土地矛盾越发尖锐,需要土地整理进行协调和管理。1998年1月份,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整理中心开始组建,地方政府也随之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土地整理工作机构。2004年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下发《关于改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入库管理的通知》,这意味着我国开始着手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05年,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知》,并指出为了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加大耕地力度,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确保其成为真正的可利用的规划手段,做到城乡统筹发展,一方面保护耕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水平,确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4 土地整理的目标和作用
4.1 确保耕地总量保持平衡
土地整理一方面提高耕地质量,也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平衡发展,按照开源节流和综合干礼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整理。土地经过整理之后,土地得到平整,土层薄的地方进行加厚,改善土壤质地;易涝地通过土地整理,对其排水方面进行治理;农田灌溉设施经过改善,以此提高了灌溉效率;土地中的酸、碱以及贫瘠等状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可以说土地整理能够实现耕地总量的平衡。
4.2 加强新农村建设
土地整理也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促成新农庄、新城镇以及新住宅的建设,改变历史分布格局,改善生活环境,体现新农村、新气象。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也便于农业机械化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4.3 促进土地管理
土地整理可以促进土地管理手段的实施,以此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土地管理部门也要做到严格批地,将全面管理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提高土地管理的整体效率。除此之外,把村镇规划图、农田保护图以及土地整理规划图落实到位,做到三位一体,以此促进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
5 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5.1 缺乏生态保护观念
土地整理的各个环节缺乏生态保护观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首先由我国实际国情而导致的,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造成耕地面积骤减,而土地整理的观念中一直存在增加耕地总量的错误观念。其次,土地整理中存在给土地整理下硬性指标的错误观点,在进行项目区的选择时,甚至耕地增加面积不达到相关要求,就不予考虑。因此,这些错误观念统统到导致土地整理中存在土地质量和土地数量一概而论的现象。
5.2 土地整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土地整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对我国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产生较大的制约。由于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许多方面都处于资金紧缺状况。我国土地整理项目是由国家进行投资,而私人企业很难参与进来,一旦政府投资不足,则会造成无法对土地进行科学、长期的统一规划而导致土地浪费的现象。
5.3 土地整理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土地整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失地农民的保护几乎是处于空白,土地整理制度的不完善将直接导致我国土地整理水平的降低。土地整理规划比较粗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生态指标的要求不高,无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紧密配合,土地整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收益制度的不完善,这些也需要相关法律进行保护。
6 土地整理的改进措施
6.1 加强耕地的质量管理
首先,要对土地开发整理增加的耕地进行检定和评价,确保政府部门验收的土地符合相关要求,以及耕地占补的平衡。其次,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区域内的环境进行科学管理,对耕地进行补充是客土的,客土土壤进行评价,包括河泥、垃圾等,如果和饮水灌溉有关,还要对引入水源进行检测和评价。
6.2 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协调
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以及各区域的不同情况,出台年度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土地整理相关法律体系,促进土地整理内部统一,纵向一致。
6.3 让公众参与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公众进行参与,这对于我国制定出一套适合真实国情的土地整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也因此促使土地整理成为真正的德政工程。其中,让公众参与土地整理,有如下几个方法:公告、听证会、电话信函以及问卷调查等,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认真倾听公众对于项目的意见,并进行评价,是否予以采纳,对于好的建议,通过表彰以及奖励的措施提高公众参与热情。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理;农村生态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1 土地整理的含义
在学术界有很多关于“土地整理”的定义,笔者结合目前发展的形式和土地整理发展的形式和方向,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和一定资金的支持下,根据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将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或利用效率比较低的土地进行整理,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 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土地的规划管理形式不一,土地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土地的规划管理过程中,土地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农村的土地整理过程中,往往出现对规划制定、实施和使用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统一性和全局性,会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土地使用效率较低,农村土地使用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缺乏农村土地规划的统一指导,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2.2 农村土地整理的融资渠道不足
在农村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影响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因素包括:土地投资经费不足、标准落后、资金来源渠道不健全等。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资源管理相关机构和群众进行土地整理工作的积极性,有碍于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公众对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参与不积极
公众对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高低对于土地整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大部分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在认知上不是很清晰,相关政府部门对土地整理工作宣传不到位,使得群众对于土地整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解决农村土地整理问题的对策
3.1 完善农村土地整理的相关政策,为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农村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整治工作,涉及到许多的因素,并且关系着群众的个人利益。因此,完善的农村土地政策对于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完善的农村土地整理政策的指导下,可以进行农村土地整理区域的划分、土地整理区域的划定、土地整理工作的各个项目都有章可循。
3.2 拓宽土地整理工作的融资渠道,实现多渠道融资
要加强土地整理资金的管理工作,各级政府从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费、农业重点建设基金返还款等项目获得的土地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土地整理专项资金。多途径筹集土地整理资金,除了政府投资外,土地整理的主体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土地整理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和社会集资。优化土地整理资金运作机制,政府应在产业政策、税收方面给予土地整理企业较大优惠,使其在土地整理完成后优先享有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只有企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才能提高社会各界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保障资金渠道的稳定。
3.3 鼓励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引入激励机制
3.3.1 要引入市场激励机制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投资土地整理,整理后所得土地收益,按照“谁整理,谁受益”的原则归相关企业或个人。以“投工”形式参与土地整理的农民,也应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获得相应的收益。对于筹融资先进部门或个人,可借鉴招商引资奖励模式,按土地整理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3.3.2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公众参与
要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理规划制定及监督。土地整理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政府应出台法规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对土地整理进言献策,参与土地整理规划制定,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加以监督;要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政府要提供统一的规划,鼓励村民聚集建房,并为居民聚集点配置基本的休闲活动设施。
3.4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农村土地的长远发展
我国的土地国情是地少人多,人地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土地资源严重造成破坏。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环境的保护,加强农村土地整理工作,让农村土地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带来经济与社会的平衡。
3.4.1 统筹安排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对全局的土地整理工作进行统筹的前提下,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考虑相关的环境保护因素,改善农村土地现状。
3.4.2 工作不拖后
在实施农村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多复垦地改造的土地进行保护和评估,加强对小流域治理、耕地易地占补的生态环境建设。同时,要及时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解决。
3.4.3 合理投资
要避免对农村土地整理提出过分的要求,要在符合现实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整理和整治,避免因过分投资造成的浪费,保证良好的生态效果。
3.4.4 加强宣传
政府的相关土地整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教育与宣传,加强群众在土地整理方面的意识,集合群众的力量,保证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合理有效地进行,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平衡发展。
4 小结
农村土地整理是缓解人地紧张矛盾的关键一环,不仅要依靠政府法律和政策引导,也要广大群众参与进来,利用科学技术,应用环保理念,使得农村土地实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海君,吴次芳,贾化民.土地整理规划中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与应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