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

时间:2022-02-02 15:0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模块化活动化互动化教学法旅游管理

一、构建同伴探索导向的Ms

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的实践中,过程模式理论和学习情境理论是指导创新行动的理论基础。过程模式重视开放的、非正式化的学习环境,强调教育的方式(manner)而非教育的内容(matter),强调学生如何学习而非教师如何教。情境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学习更多的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活动。

旅游管理教学主要立足于三个理念:第一,旅游管理学科的本质特性;第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第三,国际化竞争性人才的成长规律。我们在进行旅游管理教学法的创新过程中,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改变只使用一本教科书的习惯做法,选用了在国内比较权威的5本教科书、6份报刊、3个网站作为教材的主要资源,形成了开放式的属于自己的、更新更合理的知识体系;二是改变只由教师照本宣科的课堂讲授方式,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系列教学活动主题,由学生小组主持主题教学活动,形成了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模式;三是改变只使用黑板和粉笔的简单传媒手段,以教学过程为线索合理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保证了教学技术的先进性和教学手段的实用性;四是改变只由一张试卷评判教学质量的僵化做法,采用主题活动占40%、实践学习占30%、课程测评占30%的三维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结构化方法),保证了教学质量评价的适应性、多样性、全面性和全过程性。主要形成了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基础、教学过程活动化为主体、师生关系互动化为媒介、教学质量结构化评价(Makeup)为导向的Ms框架性教学法。

我们在旅游管理教学创新进程中构建的模块化(Module)、活动化(Movement)、互动化(Mutualism)和结构化(Makeup)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系统化思想的教学框架体系。”模块化“是指将课程体系的建设作为工作核心,充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选择权,通过整合优化对本科旅游管理课程进行模块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功能,实行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活动化“是指将学习进程的运行作为关键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竞争力,通过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和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对本科旅游管理教学过程进行活动化,主旨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互动化“是指将师生关系的改进作为重要保证,在师生双边关系问题上实现开放性的互动化,促进师生在共同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尊重、支持和激励,从而保障师生的共同成长。“结构化”是指采取多元化的途径和方式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进行评价,主要是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旅游学科建设的学术需要、高校教育改革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个体需要为标准。

二、实现旅游管理教学法的系统目标

旅游管理Ms教学法是为了充分利用学院课程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现实课堂教学环境和虚拟的真实案例学习环境,全面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人格魅力和多样化的创新能力。

直接目标:通过实施Ms教学法,使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基础旅游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企业经营战略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思想和方法有框架性认识,初步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个性化素质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样化创新能力。

中介目标:按照本科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保持学科体系的合理性和教学技术的先进性,真正体现“以旅游学为本,以经济学为纲,以管理学为用”的旅游管理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旅游管理教学法的一体化设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和可选择的教学资源,创造一个互动化学习的良好环境。

终极目标:突破以教学目标为焦点、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通道的封闭式传统教学模式,开发以教学过程为焦点,以价值活动为核心、以师生互动探索为通道的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培养个性化高素质和多样化创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提升学院国际化的可持续竞争力。

三、创新旅游管理教学法的路径选择

1.教学过程坚持学生导向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技术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竞争战略化、人才综合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必须重视基础、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从体制到内容将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更具有前瞻性。这就决定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是教育的内容,而是教育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实现全程化的学生,充分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Ms教学法是通过学生主张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课程教材,师生共同确定教学活动主题、制作多媒体教案和组织教学过程,学生主题活动小组主导教学活动进程,学生评价教学效果,教师自始至终担任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等途径来体现学生中心原则的。

2.教学设计体现操作弹性

我们看到,当达国家的高校旅游管理教育是以旅游业的现有成果、经典着作的教学为根基,以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旅游学科建设需要、学生学习与就业需要、人才市场竞争需要为导向,形成了旅游学专业教学、旅游学与相关学科混合教学、旅游业实践教学的旅游管理教育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Ms教学法根据本科生的学年周期,把旅游管理教学设计为三个层面:一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修养课程。二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课程,三是培养精英式专家的技能课程;这三个层面的教学分三个阶段来完成:第一个阶段是一年级多元化学科的基础性混合教学,第二个阶段是二至三年级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我们学院实行一学年三学期制,在正常的春、秋学期之间设有6月中旬~9月中旬的暑期社会实践学期)的综合性专业教学,第三个阶段是四年级以毕业学位论文为线索的框架性个人研究教学。三个层面与三个阶段不仅互相交叉渗透,而且灵活可变,从而构成了具有旅游学院专业特色的旅游管理教学过程操作体系。

3.教学资源实现平台共享

1998年教育部重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目录中,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来保障教学活动的推进与深化。旅游管理Ms教学法主要注重了四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是学院拥有的专业教师队伍、图书资料中心、多媒体课室和旅游星级饭店等内部资源;二是学院所在中国主题公园之都——深圳华侨城的主题公园、星级饭店和旅行社,以及深圳市相对集中的旅游企业资源;三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的信息资源;四是学院与世界旅游组织教育机构、发达国家旅游高校、国际性旅游学术组织的广泛联系的国际化资源。从而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体系:一是通过优化学院内部资源,构建了“以校为本”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二是通过整合旅游企业资源,建立多样化教学实践基地,构建了“前店后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三是通过配置网络信息资源,构建了“虚拟现实”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四是通过国际旅游学术交流与合作,构建了“国际接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这种多元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体系,为旅游管理Ms教学法的开放性、兼容性、国际性和时代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师生关系注重协调互动创新

教育要求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主体个性化、课程设置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评价方法科学化。旅游管理Ms教学法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基本探索,这种探索必然要反映创新教育的要求,所以这种探索必须将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放在第一位。旅游管理教学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多边关系,这种多边关系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这个关系民主化了,才能有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民主化。大学生具有比较成熟的认知能力、价值评价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尊重、保护和关爱学生的行动中,通过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创造一种平等、开放、合作的民主化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过程的人文价值,才能培养出个性化高素质和多样化创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参与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旅游管理Ms教学法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而逐步成熟起来的,在实施别强调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互动过程。

5.教学质量建立保证体系

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讲,产品质量标准不能低于用户的需要,也不宜超过用户的需要,因为随着质量的提高,产品成本就会提高并影响价格,因此应在产品质量与成本之间求得平衡。同样,高校旅游管理教育也存在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这里体现为旅游管理Ms教学法的适应性、效益性和发展性。实行教学质量保证,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旅游管理Ms教学法赢得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我们通过研究高校旅游管理教育质量的四类标准: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旅游学科建设需要、学生学习与就业需要、人才市场竞争需要,提出了旅游管理Ms教学法质量保证的四个体系:一是教学活动方案的策划体系;二是教学活动过程的执行体系(过程性控制);三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后勤体系(管理与服务体系);四是教学质量控制的督导体系(自我评估、专家评估、社会评估的三个层次)。只有建立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旅游管理3M教学法的积极意义和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汪霞: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及其评价.外国教育研究,2003,30(4):60~64

[2]姚海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教育研究,2003,2:60~63

[3]董观志:知识经济时代旅游高等教育的模式创新研究.旅游学刊,1998年12月,旅游教育专刊:18~21

[4]张勤: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03,18:40~41

第2篇

(一)专业设置要细化

伴随旅游产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型的学科,包括饭店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等多个不同专业领域。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要建立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的研究基础上,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塑造专业化人才。为了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教育产品是旅游院校的根本任务,要围绕服务目标、生产方式、生产量及生产何种产品等问题来开展教学,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专业设置要细化突出。细化实际的旅游专业教育过程后,能够发现很多新鲜的事物,探索全新的发展方向,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这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根据市场需求,第一时间调整课程设置的方向

专业方向是课程设置的基础,这一点在我国农村体现得非常明显,我国很多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都集中在农村,农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和多彩的风俗,乡村中的景物、居民及方言都是值得开发利用的重要旅游资源。目前城市中的旅行社、星级酒店是我国旅游教育的主要对象,然而却忽视了农家乐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贵州在2011年5月举行的乡村旅游节、新津于2012年召开的中法乡村旅游论坛及南海在2014年4月举办的中国首届乡村旅游建设与发展投资论坛,这些举动都体现出了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鉴于此状况,要将乡村旅游专业作为新的研究领域,并加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过程中,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2.因地制宜,在各地方院校开办不一样的课程

如饭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是各地方院校的传统办学方向,人才已经饱和。如果地方院校毗邻长江三峡,可以把旅游专业的建设与其联系在一起,在旅行社方向里加入游船因素,以此来体现地方特色。各大旅游专业院校要根据实际教学资源及地方旅游发展情况,开设景观设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和会展旅游等多种专业方向,培养不同领域的人才,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在设置旅游管理专业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细化原则设置专业,避免开设一些笼统、粗枝大叶的专业。以市场需求状况为根本调整人才的培养数量,保证供需适应。根据某一领域建设多个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形成高校专业集群,有利于提升旅游院校的学术地位,实现促进学科建设、引导学术方向和推动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目标,使旅游专业教学培养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实践课程比例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必须深入地了解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实践应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为支撑理论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这就要求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进,适当地减少理论课程的数量,加大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可以加设毕业实习、周末实践、课堂实践训练等实践课程。其中毕业实习能够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实习时间通常为3个月,通过这次实习可以让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上把握四年的理论课程;周末实践侧重的是学生特定技能的培养,即在每周周末定期进行实践培训;课堂实践训练指的是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某单元课程内容进行讲解,是最基本的实践课程。

(三)把社会实践纳入课程设置体系

在整合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将社会实践评估成绩纳入学分中,使课程设置更加完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大旅游管理院校对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旅游专业社会实践主要是让学生以自由结组的方式,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自主制定社会实践报告,明确实践的目的和方向,从发现现状、存在问题、解决的措施等角度入手,深入了解该行业,教师以实践顾问的角色在实践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社会实践课程的开设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亲身体会旅游行业,是教学模式改建和教育理念改变的标志。

(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涵盖了语言文学、文学历史、经济管理、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内涵,其实质是一种服务性行业,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在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明确学生应具备何种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开设地理、哲学、文学等多种必要的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五)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素质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学识方面和实践方面,其中教师的学识方面,也就是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同其他学科不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必严格遵循严谨、完整、规范的特点,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能否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是衡量该学科学术含量的标准。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鼓励教师在相关领域发表言论、文章和论著

并坚持同本城市中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教育会议,共享教学经验和心得,既能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又能了解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2)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让教师进行出国留学深造。开拓教师的知识面,更新教育理念,将所学到的方法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旅游管理专业更加国际化。在实践方面,教师应多进行社会实践,参加宾馆酒店、景区景点或旅行社的在职学习,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培训教育,让学生融入到社会中。

(六)人才培养模式

众所周知,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指的是对于人的知识储备和掌握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的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具有将大量高级知识和技术在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做到所学所用,灵活变通,创新发挥,改善生活的人才才能够称其为人才。由此,对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在巩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对于受教育者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大学实践教育在美国高中阶段已经完全被落实,因此同年龄段的学生,美国学生的实践能力稍强。我国的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薄弱,与美国独立开展研究的硕士生相差不少。由此可知,我国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在人才培养中不能很好地平衡基础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将这两者分离开来,造成受教育者实践能力养成的艰难性与滞后性。只有有效地调整我国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结构,加强实践教育的培养,才能够真正达到培养出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二、结语

第3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旅游产业相当重视,可以说,旅游管理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旅游朝阳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置的、学院重点建设的系部,旨在培养面向旅游、酒店、呼叫中心等现代服务性产业的高级应用性管理人才。可以说,旅游管理专业也是朝阳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景特别光明。如果把现在的旅游管理专业比喻为是一朵即将绽放的花蕾,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旅游管理专业就会满园春色、芳香四溢。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特点

(一)思想活跃,愿意展示自我

众所周知,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女生比例比较大,学生外在的形象较好,表达能力较强,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愿意创造一些新的事物。尤其在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愿意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比如在新学期运动会上,学生自己选择流行的荧光黄色运动服,代表他们独有的特性;参加开幕式的健美操,学生干部自己编排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充分体现当代高职学生的朝气与活力。另外,学生积极参加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茶艺技能大赛、导游风采大赛、餐厅服务技能大赛等。

(二)接受学习快,但缺乏深度

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行业,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化事业。所以,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实践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能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项目。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充实自己的各种专业知识。但就实际情况来说,报考高职学院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不高,刚报到的时候,缺乏学习兴趣,多接受的是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缺乏对学习的专研、刻苦的精神;对专业知识容易蜻蜓点水,不会深入消化。这种学习状态也让老师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辛苦,去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带入自主学习状态,让他们深入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全面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学生渐渐地知道如何学,如何全面掌握专业知识。

(三)女生比例大,内心情感细腻,但敏感脆弱

旅游管理专业在籍学生女生比例很大,再加上个性都比较活跃,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女孩的呵护无微不至,导致她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斤斤计较,合作意识淡薄,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心理都比较脆弱,自尊心太强,导致处理问题比较极端,自我防护意识较强。

(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在籍学生多为9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一是花销大。在新学期入学的时候,多数学生选择条件好的寝室。对生活要求也比较高。入学都配备苹果手机、ipad、电脑笔记本、照相机等。在平时了解中,多数学生的月生活费都得在1000元以上。在食堂就餐的比例不大,多是去附近市场饭店消费。他们合理理财观念淡薄。二是个人寝室卫生还存在一定不足。有时候老师检查勤了,学生也能勤快些;老师不管了,就存在懒惰意识。

(五)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的高职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取向上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百花齐放的社会文化思想让这个90后大学生过度地发挥个性自我,盲目接受一些思想和理念,缺乏正确的选择性和客观性,导致一些学生缺乏理想和信念,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社会文化思想的“百花齐放”,多种思想的碰撞,使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不是盲目地接受某种思想和理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导致一些学生不孝敬父母,缺乏理想和信仰。社会不良现象夸大化,对好的社会风气都比较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六)对择业好高骛远

目前,在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对就业观还存在主观的看法。在毕业实习调研中,一少部分学生就对实习工作不适应,消极对待,往往这种学生错失了良好的就业机会。有的学生认为,旅游业属于服务业,靠年轻,得去服务他人;有的是当初报考的时候因为高考分数不理想,服从志愿学此专业;有的一些城市学生的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将来毕业从事旅游等相关工作。这些不客观的看法造成学生就业准备不充足,对自己的择业期望值过高,对自己将来的择业持不乐观态度,有的甚至改行,做一些文秘工作。这使学生的就业现实与理想产生了较大的偏差,表现出来的思想动态令人担忧。

三、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

面对这种现状,从事管理的工作者如何去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适应现阶段学生特点的科学化、规范化,摸索出有益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新体制,这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本”管理理念

以往的学生管理都是命令式的,靠学生管理者的权威性去管理,这就造成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者产生抵触心理,不喜欢,不配合。现今,全社会都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从管理者的内心去改变以前学生管理者高高在上的位置,从以传授者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给予学生鼓励,给予学生自己的空间让其发挥更大创新。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正面积极引导原则

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耐心说服,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他们正处在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阶段。他们多是思想活跃,愿意尝试新事物,思想敏锐,接受新事物快,在他们身上也有着许多积极的因素。对他们目前的思想认识问题,作为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加以正面教育,多鼓励,多引导,还要积极正面地灌输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有个阳光心态,诚实做人、严于律己、有创新精神。这样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岗位就能平和心态,思想成熟。

(三)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

1.加强学生的考勤管理完善请销假制度。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求上课认真,不迟到不早退,做好考勤管理。完善学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优秀寝室的评比工作。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严格奖惩条例。加大教室、学生宿舍的卫生、纪律管理,重点抓好宿舍文化建设。

2.加强学风建设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学风、考风建设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为他们是学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群体,他们的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同学,进而形成一个积极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3.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指导学生会按照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学生会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作用。

(四)重视学生党员管理工作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思想较为进步的优秀群体,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学生党支部和党小组为切入点,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养,让他们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深入到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和心理教育等工作中去。合理有计划地落实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严格把关。做好党建工作档案管理,负责党费的收缴工作。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召开模拟导游风采大赛等,注重培养学习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提升自信、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六)顺应时代要求,多种途径与学生交流

第4篇

一、旅游与文学的关系

“文因景成,景借文传”,山水名胜与诗文名作交相辉映,是中国旅游的一大特色,山水名胜的美景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使好的旅游文学作品问世,而名诗名句名人又使山水名胜留传千古。人们争相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之巅;“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六朝古都;“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古寺钟声等文人曾游览的山水名胜,人们也想看一看“桃花逐流水,未觉是人间”的桃花源;“芥子纳须弥”的李渔芥子园;“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等文人生活或作品中描写的地方,文学成为旅游的原因和目的。文学一直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体验旅游”时期更有着发展的优越性。1.首先文学旅游符合“体验旅游”的体验性特点,文学旅游可以再现文人的情感体验及作品中表现的意境,可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诗情画意之美;2.文学旅游也符合“体验旅游”的审美性特点,追求愉悦和美好的审美过程是旅游本质的一个方面。以文学作品为蓝本开发的旅游产品可以很好地展现文学和体验旅游的审美性;3.符合“体验旅游”的个性化特点,“一百位读者眼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都说明体验、审美都是个性化的产物,文学的包容性使其符合个性化的要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体验经济强调,在体验经济环境下要通过营造体验环境、氛围、事件,给顾客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生理体验;同时更主张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以顾客为中心,重视给顾客尽量多的个性化人性化满足。”在“体验旅游”时代,旅游与文学的关系日趋紧密,但文学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许多模式都在探索中,如何充分挖掘我国旅游资源的文学内涵,增强文学旅游的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和吸引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那么对于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的旅游管理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是非常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首先要做一名高素质的导游员就要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了解景区景点相关的文学知识,并会活用这些诗词歌赋或文人轶事创作导游词,充分结合“导”与“游”为游客体验营造文化氛围。许多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文学文化了解有限,尤其是外国游客更是只能走马观花,毫无体验的乐趣。所以导游员就要用自己生动的文学语言和深厚的文学内涵来引领游客体验景区所蕴含的真正文学意境。其次要做高品位的酒店服务人员,例如《还珠格格》中的紫薇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学功底的“服务员”,她可以将一盘很普通的菜起一个如“凤凰台上凤凰游”“一行白鹭上青天”“红嘴绿缨哥”之类的名字,菜地品味立刻就不一样了。

最后要做成功的旅游业经营者,那么在文学景区要利用多媒体等多种介绍、导引工具为游客体验营造文化氛围。例如在大观园中要营造浓厚的“红楼梦”文化,导游员要具备深厚的红学知识,这样才能引导游客感受大观园美景的真正文化内涵。要多方位地开发适合游客进行“体验旅游”的产品。例如在网师园的濯缨水阁在晚上有昆曲表演让游客体验当年文人墨客的曲会。还可以对旅游文学资源进行开发,例如按照李渔文学作品中所记载的园林建筑格局,对一些名园进行重建,再现当年之貌,同时在所建园林中设置戏曲表演,烹饪养生菜肴,让游客真正体会当年文人墨客的惬意生活,感受戏曲之美、园林之美。文学旅游,对于游客来说往往是名声大于内容,如让坡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并写下前后《赤壁赋》的“文赤壁”;让发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壮语的“橘子洲”;或王羲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的会稽兰亭;被称为“奇秀甲于江南”的上海豫园等。园林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将园林旅游与文学旅游结合在一起进行旅游开发,扩大旅游产品的内容。

三、如何利用《旅游文学》给学生插上文学的翅膀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基本不读书,就算读也是读一些网络小说等,很少有人去读一些经典作品,甚至有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曹雪芹是男的,李清照是女的呀!”更不要说对文学的鉴赏了。但真是应了那句“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在讲解项王故里景区时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讲解一副反映项羽一生的楹联,无法理解就无法讲出其中的文化和韵味,更不能感染游客,那就是一次失败的讲解。“最近,有人针对高职学生的文学素养专门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对文学阅读的目的、功用持肯定态度。”可见,学生心中还是明白,读书是很重要的,只是很难提起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素养的培养对自己专业及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阅读的兴趣。那么在学校中就可以通过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一、二年级开设《语文》,四年级开设《旅游文学》。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这两门课程为基础,尤其是《旅游文学》更为重要。《旅游文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循,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只能在摸索中前行。

一般认为:“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发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和审美情趣的文学。”这一定义突出了旅游文学的两个明显特征:文学性和旅游性。这门课的教学也应该抓住这两个特征。文学性,由于《旅游文学》是一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不可能让学生去真正游览、赏玩每一处旅游景点,可以使用一定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弥补这方面的缺憾,但更主要的还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信息获知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学生从有限的篇幅中领略旅游景点的外秀内涵,这就要求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旅游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是仅仅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而是要学会利用文学作品,对自己的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就要求《旅游文学》这门课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字句,还应该确定另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在实际旅游工作中如何运用旅游文学作品。在《旅游文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都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导游词这种文学作品的创造更应该体现个性化。旅游业发展到“体验旅游”阶段,旅游从业者也随之应发展为文化型旅游从业者。在“体验旅游”阶段,随着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改变,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不仅要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和享受,更注重知识和信息的扩充,从而得到文化和精神的享受。旅游从业者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旅游从业者不仅要具备娴熟的业务技能,而且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将自己打造成文化型旅游从业者。旅游从业者的文化素养高低对旅游活动的文化品味高低起决定性作用。

四、结语

优秀的旅游从业者往往能通过揭示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使游客产生共鸣,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样可以帮助游客全面、深入地欣赏旅游资源的自然美、艺术美和意境美。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成为文化型旅游从业者,提升其文学素养,可以通过《旅游文学》这门课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插上文学的翅膀。

作者:马婷婷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5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菜单式;课程体系

英语不仅是跨文化交际的手段和工具,更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又无法实施“小班化”教学,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同样的学习条件下,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达到同样的水平,往往会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不知如何“入口”。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实施这一要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因材施教,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各种教学活动中,实施合理分层、分组,趋于“小班化”。为此,我校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实施了“菜单”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1基于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的分层教学设计

高职新生通过半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潜能并且通过统一测试,将学生分为两层:提高层(A班)和基础层(B班),根据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B班对课本知识达到识记,能听懂和进行最简单的日常会话。在课堂练习及作业的设置上呈阶梯式,供A、B班的学生使用。课堂问答和作业的设置上可设计两个梯层:第一梯层,设计基本的、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目;第二梯层设计具有灵活性的题目,以便于A层同学强化知识并熟练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对A班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B班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行不定期的考试,根据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情况,进行层次调整,如果发现A班的的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班的有些学生,就把A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班,而将B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班,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形成你追我赶和主动进取的氛围。这样分班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及时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语言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实行“菜单式”选课的英语课程体系

在第一学期结束后,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兴趣特长和专业要求,从第二学期开始,我们把原先开设在第二学年的英语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对英语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增加英语教学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像点菜一样自由选择。“菜单式”英语课程设置可分为以下三大类:1)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这类课程包括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导游英语、饭店情景英语等。2)语言应用类。这类课程包括导游英语口语、英语翻译等,3)语言与文化类。通过列出阶梯式的菜单式课程,并规定每门课程相应的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学分要求,自由选择。

3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

第一,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其潜能得到发挥,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

第二,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学生可以根据各自兴趣选学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让学习变得快乐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必需课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自由选课,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差异,照顾到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要求,又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第三,课程体系的改革让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可以选择上课的教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习的进步。另一方面,就要求教师接受选择,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进教师多开课、开好课、开新课,并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课程体系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高职学生的技能培养。菜单式的课程体系,把学生导游社团的活动纳入了实践教学范畴,实现了英语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使英语更加重视实用性。如选择导游英语模块的学生,教师同时担任社团的导师,在课余时间加强导游词辅导并强化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指导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担当临时导游,确保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促进语言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2008年我校首次参加省英语技能大赛,07旅游专业学生张艳在浙江省导游词(英语组)演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4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看,“菜单式”选课的英语课程体系过分注重个人在知识上的需要,忽视了文化的传递和育人的根本,易养成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忽视基础知识,而且不少学生选课只为拿学分,只选一些容易拿学分的课程,忽视课程的系统性,导致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和不系统,影响了毕业生应有的质量水平。

许多学生尤其是大一学生基本上没有自主选择的经验,因此学生选课自的扩大反而可能会在短时间使学生在选课过程中产生茫然和盲目选课,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同时,绝大部分学生不是对学分制不理解,而是对学分制不适应,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如选自己感兴趣课程的学生比例并不是很高,而选择容易通过考试课程的学生比例偏高。大家基本上都是为了取得学分去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所选的课程并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科目;缺乏强有力的考勤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和感染力。从师资条件看,高素质教师的欠缺也影响了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在我们自由选课过程中,不仅是选择课程内容,同时存在学生选择教师,教师选择学生的双向选择。而能够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教师却不是很多,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菜单式选课的发挥。

5完善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

随着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行,怎样尽量减少它带给学生的一些不利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想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5.1完善选课指导

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要独立选课,一般都难于适应。许多学生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认识模糊,只能凭感觉选课,为减少学生选课的盲目性,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需要与个人兴趣进行合理的选择。一旦选择了恰当的选修课,确定了学习目标,就要自始自终地进行学习,决不允许“选而不修、混学分”现象出现。同时学校应优化课程体系,丰富选修课程。实行“菜单式”课程体系的关键在于拥有充足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积极支持教师投入精力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促进课程多样化、系统化,为学分制实施奠定基础。

5.2加强课程建设

积极发展高品质课程,增加高品质课程数量,学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挖掘教育资源的潜力,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出台相应措施,鼓励态度认真、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开设选修课,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扩大选修课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课程体系改革的条件下,享受到真正的实惠,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5.3健全教学质量监控

菜单式选课实行了学分制,有些选课学生单纯是以挣学分为主要目的,尽管选了课,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很少参加课程学习,教师对一些选修课程的管理也比较松散。鉴于这种情形,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必须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一方面,在开课前检查授课教师的教学准备。包括本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答疑辅导方式、教材、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等。同时建立随机听课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课程考试制度。为了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参与性与积极性,除了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外,必须严格考试制度,鼓励多种考核形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成绩考核方式可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同时,终结性考试可以实行教考分离,这样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论*文*网]

参考文献:

[1]夏纪梅.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于明.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实用丛书———因材施教策略和方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第6篇

一、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

1、主要课程及其相互关系

根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从事的职业(行业)与适应岗位,结合现有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一般应包括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四个部分。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是为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原理、工艺流程等等。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非职业化的,模拟实训的工作环境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而是仿真环境。现场观摩中,虽然工作环境是真实的,但学生充当的只是“旁观者”角色,它们不能替代专业考察与毕业实习。专业考察的教学方式主要为现场实训与主题调研,提供的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但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也都是非职业化的。现场实训是通过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达到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但其参与程度仍不及“员工”角色。在主题调研中,学生充当的也只是“旁观者”的角色,但应比现场观摩思考得更为深入。专业考察中学生社会角色的真实性介于理论课实践环节与毕业实习之间。毕业实习常见的教学方式是顶岗实习,是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完全真实的社会角色,学生担当的角色是职业化的,通过“顶替”企业员工岗位,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涉及多门课程,具有综合性。毕业实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增长知识,而且要能总结经验,形成见解。项目合作也是毕业实习可用的教学方式,可被看做是顶岗实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严格地说,毕业论文只是课题研究结果(结论)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我们习惯上所说的毕业论文还包括与论文相关的课题研究。毕业设计则是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是总结性独立作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一般应采取个别指导的教学方式,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与前述实践课程相比,毕业(设计)论文侧重于创新。毕业论文撰写侧重于理论创新,毕业设计侧重于应用创新。

2、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由前述可知,理论课实践环节、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之间在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可相互补充,而且由理论课实践环节到专业考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规律。它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也应遵循上述规律;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及人才培养要求,又应具有开放性,以利于教学创新。

二、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学时学分分配比例偏小

国际知名旅游院校都重视旅游实践教学。如澳大利亚国际旅馆学校,在校期间有3个学期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生必须在旅游服务性行业工作520小时,管理性实习同样是520小时。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时间分配上,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国内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课约占15%,实践课程课时分配比例偏小。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一般为18周,基本能满足一到两个方面的实习的需要,如酒店和旅行社实习。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课时为6-8周,时间太紧,不利于开展较充分的研究。而践教学环节常常因设施不全而变成理论讲授课,从而使实践课实际占比更小。在学分分配上,一些院校实践教学占比约为11%,有的不足10%,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2、教学内容偏离就业需要

目前高校旅游专业在校生人数近50万(含专科),人数虽多,但有些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偏离就业的需要,使教学与就业难以对接。有的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内容脱离实际,已不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及其优化符合旅游新业态发展需要。

3、师资与教学不匹配

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以其它学科为背景的学院为依托,或是在其它学科基础上改办而来,不少教师是由经济类、管理类、史地类、语言类等专业转改而来,实践经验极少;即使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也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成为一名教师的,大多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不足。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乏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主要还是停留在书面测试上,难以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有的是教师观察计分或凭印象计分,计分缺乏规范性。毕业实习评价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评价,而企业也没有一个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实习结束后一般也没有统一检测(考试),所以也只是观察计分或凭印象计分。

5、忽视毕业论文实践意义

教学中往往本末倒置,注重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包括论文结构、格式要求等,而忽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包括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路径等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评价中,也注重的是对“写”的评价,而轻对“研究”的评价。

三、实践课程设置优化

1、完善实践课程开发

增加实践课学时学分在总课程中的占比,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的机会;不同的理论课程有不同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之间,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应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实践学习中的作用,重视课题研究指导;制定实习手册,规范学生实习工作与教师实习指导工作;结合教学方式、课程属性、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考核方式。

2、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结合

校内实践课多为模拟实训,使用成本低,可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一种比较便利的实践教学途径。但校内实训不能代替校外实习,校内实训毕竟是“模拟”,而不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校外实习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环境比模拟工作环境复杂,有时还会遇到突况,这对训练学生的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3、实习内容多样化

实习内容多样化能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科背景等选择多样的实习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方向上的多样化,如景区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等;二是岗位设置的多样化,即在同一专业方向上设置不同的实习岗位,如酒店实习设置前厅岗位、客房岗位、餐厅岗位等。这既有助于学生在专业上综合发展,也有助于其个性化发展。在实习内容设置上,不仅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也注重管理技能的培养;不仅体现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体现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有职业岗位教学,还应有研究项目教学;从而体现本科层次实践教学的特点。

4、加强创新与创业引导

实践出真知,应鼓励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获得新知,对原有知识与工作流程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修改与创新建议。应通过实习任务确定、作业布置、考核评价以及课题研究、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引导。课程设置不仅要面向就业、面向人才市场,而且应面向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旅游房地产等新业态,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创业。

5、落实教师从业经历

第7篇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也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上,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精神层面。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致谢,欢迎阅读!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老师、同学、朋友的大力支持以及帮助下,论文终于如期完成。尽管论文仍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在这期间所付出的努力、艰辛以及收获的喜悦却记忆犹新,无法忘怀。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是他在百忙之中悉心、耐心的指导,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选题、提纲拟定及文章的撰写、修改,恩师都花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若本文能够发挥一定得参考作用,那必然是他精心指导的结果。恩师渊博的学识不断开拓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他高尚的品德是我学习的楷模,他严谨治学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对专业的热爱都将使我受益终身。

其次,感谢**教授、**副教授、**教授、**老师、**老师等旅游管理专业各位老师以及山西省旅游局的***先生的谆谆教诲,感谢他们平时的严格要求,为我完成毕业论文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我愿向旅游管理学院的全体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我的父母及亲人,是父母的辛勤、无私的养育之恩,让我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是亲人的关爱与支持,让我奋发图强。这篇论文的完成,以及学业的顺利完成都凝聚着他们的关爱与期待。

感谢我的朋友们,他们是****,在与他们共同的学习与生活中,给我带来了轻松的氛围和积极的鼓励。

最后,要感谢我就读了三年的***大学,是她给予了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将永远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修德立信、博学求真”的校训将永远铭记我心。

第8篇

一,思想政治

作为一名党员,时刻认识到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为灾区来的学生排忧解难.

二,工作情况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开拓进取,使我系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理清思路,明确工作重点.

根据学校的有关要求,密切结合我系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我系的工作计划.计划重点突出,围绕教学条件的改善,重点搞好五项建设,即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围绕迎评工作,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考试工作,教风学风工作.

(二),真抓实干,具体落实

1,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引进计划,引进博士1名,硕士1名.在职教师中,有1名同志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成归来,有5名同志获得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有1名同志考取了博士研究生;有1名同志转为硕博连读.

2,专业建设.在坚持稳定发展现有专业基础上,成立了新上专业调研小组,特别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专业进行了调研,为新上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按照学校部署,作为我校特色专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积极申报了省级特色专业.

3,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旅游管理优势学科三年建设期满,顺利通过学校评估验收.组织老师们积极参与上级( )科研项目的申报,共申报国家社科,省软科学,省教育厅,泰安市科技局,泰安市社科等项目12项,有2项获得立项.有3项科研成果获__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组织了地理学一级学科及旅游管理学科硕士点的申报材料.组织旅游管理团队申报了泰安市委组织部立项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4,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通过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了国家级精品课;有3门课程申报校级精品课,其中1门榜上有名.

5,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了地理科学教育实习基地和旅游管理宾馆实习基地建设,3个教育实习基地在新泰相继挂牌,江苏一家五星级酒店成为我系新的实习基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辟了野外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上,旅游管理实验室及天象馆等获准立项.

6,课堂教学.配合学校中青年教学竞赛,积极组织教师加强训练,参与竞赛,我系取得了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的较好成绩.

7,实践教学.地理专业完成教育实习与野外实习.旅游专业学生于7月,拟于1月奔赴东莞和杭州,常熟等地进行宾馆实习.该专业学生的野外实习得到了切实落实,组织了省内外两条线路的野外实习.

8,毕业论文.按照教务处的总体要求,对于届毕业生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学生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比往年明显提高.届毕业生论文工作也已进行了具体部署.

9,考试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我校考试工作有关规定,从考试动员到监考,从命题到阅卷各个环节规范程序,切实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责任心,落 实责任追究制.在学校组织的试卷检查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10,教风学风建设.鼓励支持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爱岗敬业.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学生考勤,强化班主任职能,加强考风考纪,表彰考研同学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学风建设.

(三)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成功举行了建系20周年的庆典工作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科研素质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科研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是偏向于知识积累型,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考察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本身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综合考察实习能够获得大量有助于后期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东西也非常丰富,学得的东西既真实又具体,是把教材理论知识与行业实际结合的很好机会。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旅游野外实习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教育界同仁的重视。马骏(2005)认为考察实习教学方法传统化,缺乏灵活性和启发性。董志文等(2005)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指出:以认知性为主,缺少求知性内容,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内容较缺少细化目标,并提出了野外实习成绩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王昕(2007)结合自己长期指导旅游野外实习的经验指出目前旅游野外实习存在着:目标简单化,任务缺乏针对性和思考性;实习主体游客化,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目的地单一化与高档化,缺乏正确行业引导性;教师保姆化,学生缺乏行业社会体验性等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综合考察实习的宝贵教学资源,使综合考察实习价值最大化,克服综合考察实习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识到综合考察实习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提高“野外实习”质量的切入口,更是检验“野外实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经过后天训练和环境的影响在人身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科研素质是素质结构中较高层面的综合性素质,它是建筑在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基础之上的高层素质。培养科研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是一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关于怎样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一直是旅游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但从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就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并不多见。谷冠鹏等从科学研究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结构问题作了探讨。本文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的环节出发,就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旅游专业综合考察实习,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最有价值的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科研意识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一种人脑机能,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科研意识通常是指人在科研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它能将科学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高到“自觉”的程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科研意识就是对旅游管理活动的规律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旅游管理的科学理论指导旅游活动的自觉,是对本科学生未来所从事的旅游管理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旅游管理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其未来工作环境的积极影响。在本科生中培养科研意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是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既有助于巩固和补充课内基础知识,深化专业知识;又将为本科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大大缩短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探索期。 

在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最缺乏的是科研意识,学生在考察实习过程中若不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则会缺乏发现,只能是一个单纯的、普通的“旅游者”。因此,在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即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又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最佳教学时机。科研意识的培养是学生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二)科研态度的培养 

一个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其成功的要素是正确的科研态度。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既是其人生阶段的好时机,也将会对其未来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考察实习,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三学期,是其大学阶段第一次大型的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是学生第一次体验离开教室到旅游目的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方式,他们处于兴奋与高度好奇的心里状态,这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的不可多得的良机。 

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而言,培养其科研态度的基本内容是:“实事求是,乐于探索,敢于否定,崇尚质疑,严肃认真,谦虚踏实” 

(三)科研知识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学习、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础知识,是保证学生在今后的旅游管理活动中,进行规范、有效、科学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旅游管理科研作为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必须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础理论和知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掌握科研知识方面,既有教育者意识淡漠,也有困于教学环境的影响的问题。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自然就成为学生四年难得的获取旅游管理科研知识的机会。

(四)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要掌握旅游管理科研方法论,运用经验总结、调查分析、实验研究、个案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发现、总结规律。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过程而言,学生起码应该掌握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基本的旅游科学研究方法。长期的考察实习证明,这些旅游科研方法,在考察实习过程中,简便易行,信息量大,真实性强,最有使用价值,深受学生欢迎。 

(五)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即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时,在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本领。具体地说,科研能力包括学习、搜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运用已知理论知识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分析、推导、设计方案,并动手得出结论等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科研能力的培养,除了在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外,还必须注重以下科研能力的培养: 

1、选题论证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时间长,景点类型多样,实习内容复杂。论文选题是每个学生考察实习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选取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开展研究,学生必须在老师特别是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在具体的实习中可以进一步确认或修正自己的选题。 

2、方案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在科研研究方案中阐明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课题的假设,研究方法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等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总体谋划,必须精心设计,以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 

3、研究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习前必须对自己的选题进行文献查阅,对选题目前研究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材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和研究时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选题研究的质量。 

4、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能力 

对于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学生要勤于分类整理,善于分析,不断思考,从而使研究结论真正符合客观实际,并根据研究结论,完成科研报告。 

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管理者必须强化综合野外考察实习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意识 

“教学是主体,科研是龙头”更多地是基于学校与教师层面,几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不利于提升院校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培养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竞争激励,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思想观念,认清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大科研教学内容和时间,强化通过野外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兴趣,激发科研潜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院校管理者要积极为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通过综合野外考察实习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学到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开阔知识视野,强化能力素质。 

(二)建立针对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管理机构 

在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机构建立上,应根据院校实际情况,成立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活动领导小组,使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有序化、规范化、制度化。领导小组可由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校(院)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组员,科研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工作;院(系)成立科研活动指导小组,由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参加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提供指导、咨询和帮助。在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管理上,应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课题申报、组织管理、指导检查和实施奖励等制度,指导和激励学生开展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对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使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认真开展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学研究,确保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有序健康开展。在科研基金设立上,应拨专项经费用作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通过规定的程序申报科研课题并申请基金资助。改变过去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成果展仅仅是旅游相片、旅游纪念品等现象,要把学生基于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而完成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为实习的重要成果进行展示。 

(三)完善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培养机制 

在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目标约束机制上,应构建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创新评价体系,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把学生根据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以较大权重作为学生的科研学分、并将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的情况及成绩作为评选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入党、推荐免试研究生和推荐就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研指导机制上,不仅要加强领导和机关的指导力度,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对科研活动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按照旅游科研特点开展科研工作,传授自己的研究经验,使学生树立信心,少走弯路、尽快上路,并将指导科研活动折算为教学量,记入教师工作量,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第10篇

实践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设职业情境,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可供操作的实践教学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通过对国内多所院校的考察以及国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总结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的“一?五?二?三模式”(表1):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构成图

即一个培养目标、五块实践教学内容、二次实践教学循环、三种实习基地合作方式。

(一)一个培养目标

张金霞认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很多业界专家学者也感同身受,高素质,何种程度为高素质,比较抽象,应用型和复合型相对较好理解,笔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管理、技能、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二)五块实践教学内容

1、课程实践。现在大多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四部分组成。汪京强认为这四部分课程体系其比例结构大致为公共课约占15%,基础课约为30%,专业课约为40%,实习与技能约占15%。(见表2)

表2 课程体系比例

现在的高等学校开设的旅游院系中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一般相对偏少。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2009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下:课内总学时2432,课堂讲授2062学时,课内实践370学时,课外实践444学时,课程实践总学时814,占总学时比例28.48%。实践教学累计学分数占总学分数32.83%。(见表3)

表3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所占比重

明显修正了实践课程较少的问题。但是国外很多同类型的高校中,旅游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基本持平,中国的旅游实践教学的革新之路则任重而道远。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结合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选取周末或者假期等时间段在老师的带队和指导下到相关景区或者企业见习。旅游行业实践性和变化性较大,要求新生对旅游行业进行调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等非常有必要,首先产生关注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素质,随着对行业的调查了解的深入,形成对旅游行业动态变化的敏感性。其次,通过第一学年有组织的实践安排使学生养成关注行业发展的良好习惯,并在以后学年中能够比较主动地进行自我安排,比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法等。最后,通过行业调查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旅游行业,对学习的重点与努力方向以及择业、就业忠诚度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3、校内实训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时应优先考虑学生最能受益的实训项目,并且要优先考虑专业课的实训。比如餐饮摆台、形体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导游等。校内实训,既便捷又易于操作,还节省教学经费。其不足是不能提供真实的工作场境和氛围,且许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设施、设备老化,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张龙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形体实训室、餐饮吧台以及客房实训室六个实训室。本人认为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有校内旅行社或旅行社门市部,以及星级或快捷酒店。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旅游策划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市场推广中心、旅游表演中心、艺术设计中心、旅游产品设计中心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3D实景模拟实训室等现代电化教学设施。

4、社会实践

在国外,很多旅游高校对社会实践环节极为重视,对社会实践的考核都有极为严格和具体的要求,如美国康纳尔饭店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必须有800小时在服务行业实习的工作经历才能中请学士学位,还鼓励学生在每年5月底至8月底的假期内中请暑期工。再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要求所录取的本科生必须要有1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如果学生之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学院会对其进行半年以上的学前培训。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学校安排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安排的形式。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二年级主要在旅游景点;三、四年级在宾馆、酒店或旅行社。学生自主安排的专业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一些旅游企业或相关单位兼职,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和磨练自己的职业个性,了解企业的各工作环节操作情况和社会动态,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5、综合实践

综合性旅游实践不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旅游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手段。综合性旅游实践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一是毕业论文写作;二是专业实习;三是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过程中,一直采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就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延展指导。实习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如旅行社、酒店宾馆等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实习方式一般是在旅游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与到宾馆酒店、旅行社的整体工作中去,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系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些同学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目前毕业实习迫切解决问题是:实习也大多沦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实习岗位较为固定,缺少轮换,内容较为单一,很少能接触到更高级别岗位的管理实习,如旅行社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对导游带团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到旅游线路设计、旅行社计划调度、旅游产品营销等关键岗位;很多酒店接纳实习生主要分配客房部、餐饮部、宴会部、前厅部的一线工作,实习生担任熟练工的角色,并且很少轮岗,更没有让其担任领班、主管等更高级别的工作,很难深入到各实践环节的管理流程中去。

(三)二次实践教学循环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技术平台按“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两轮循环进行组织和合理衔接。第一轮循环: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奠定学生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二年级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和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并进行基本业务技能和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其中穿插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我们院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于第四学期进行第一次集中企业实习,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第五学期开始第一次企业实习,此为第一轮循环。第二轮循环:三年级学生进行新一轮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应用能力提高训练,对第一轮循环所取得的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年级进行综合实习训练,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感受,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此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并完成毕业论文,完成第二轮循环。此循环主要贯穿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技能竞赛、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

(四)三种实习(训)基地建设方式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实习(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自建、共建和他建。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有一所80间客房的4星级实习宾馆,实训条件一流。自宾馆开业之日起,所有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要在这里见习一个月,很多饭店实训课也在这里进行。更为特别的是,宾馆对外营业,但一线员工均为见习学生,高层管理人员均为专业教师,真正实现了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也是全国为数极少的拥有国际旅行社的院校,在建的120亩地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是由学院提供土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出资建设的校企合作项目。建成后将对外经营,同时供学院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教学使用;2010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后沟景区委托学院经营,标志着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正式接管榆次后沟景区,开启了山西旅游院校与景区深度合作的先河,是山西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携手重庆中旅集团成立重庆中旅集团工商大学门市部,让在校生经营运作,积累工作经验。除门市部经理由熟悉行业运作的专业人士担任外,具体业务、导游服务以及各项实际操作均由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运作。门市部设立了门店经理、销售专员、行政助理、导游等职务,除门店经理,其他岗位均为该院校在校生设置,并可轮岗、换岗。总之,无论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共建、自建或企业自建,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当然好的实践教学模式还需一定的保障条件: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足够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有旅游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步,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11篇

北美地区与旅游相关的硕士学位的设置类别较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工商管理硕士(MBA),旅游管理方向;

2. 旅游管理硕士,如 MasterofTourismAdmin¬istration(M.T.A),MSinTourismManagement,或MSinHospitalityManagement,MHM(MasterinHospitalityManagement),MPSinT.I.M.(MasterofProfessionalStudyinTravelIndustryManage¬ment)^;

3. 饭店管理类硕士,如饭店管理理学硕士(M. S.inHotelManagement),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学硕士(M.SinHRLM),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硕士(M.H. I<.I.M,即MasterinHotel.RestaurantandInsti¬tutionManagement)等,国外许多院校也单设餐饮管理硕士,如MSinFoodServiceManagement等,特别强调餐饮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

4.其它与旅游或饭店管理相关的硕士学位,如休闲研究理学硕士(M.S.inLeisureStudy).家庭及消费者研究硕士(MFCS,即MasterinFamilyandCon¬sumerScience)等诸多形式。

从上即可看出国外旅游研究生教育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学位设置也有MBA、MPS、MS或MA、旅游专业学位(如M.T.A,M.H.R.I.M等)这样几种情况,学位类别也较多。由于不同类型学位的培养方向不同,要求不同,如MBA、MPS强调实用性,而MS则注重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两者在课程设计上有显著的不同,本文将主要探讨旅游MBA和旅游管理硕士(M.T.A)的课程设计。受查阅资料所限,本文内容可能会有谬误和以偏盖全之处,仅作参考之用。

一、国外旅游MBA课程设计

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MBA教育在西方已有近100年的历史。1991一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立了我国MBA协作小组,指导全国MBA的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已开设或即将开设MBA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制订的“工商管理硕士试行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一种专业学位,是培养务实型、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一种学位,也即MBA教育中应体现务实性,复合性,转轨型及高层次这几个特点。

旅游MBA是专门培养旅游业高级管理人才的一种学位。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一些旅游院校也正积极开办旅游MBA,因此,当前认真研究国外旅游MBA的课程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MBA学位是一种专业学位,它培养相对全面的人才,MBA的培养方案不应简单套搬一个二级学科的培养方案。从国内外的MBA的课程设计来看,其课程设置基本按照管理学科一级学科设置,如选用运筹学、技术经济、营销管理、管理工程等二级学科的主要硕士课程,但也跨一级学科培养,如会计学,经济法学等。国外MBA学位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做学位论文,即ThesisOption,或通过课程考试,即Course—OnlyOption,国外MBA课程教育实行学分制,一般有20门课程,除基础课程之外,也有多个专业模块课程可供选择,旅游管理即为其中之一。以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MBA课程设计为例,其课程设置如下:

在其专业模块课程中,共有包括国际战略营销,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企业管理创新,小企业战略分析,企业家与新企业,管理跨文化系统等十几门课程。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四门:国际旅游业、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管理与服务营销、旅游管理专题研究。其它院校旅游MBA的专业课程一般也开设了3门左右类似的课程,如国际旅游业,旅游政策,旅游规划与旅游发展战略,旅游服务管理等。

二、旅游管理硕士(MasterofTourismAdministration)课程设计

北美一些高等院校设有旅游管理硕士,如Uni-versityofWashington,The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等。M.T.A课程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1. 基础课程,主要有以下相似的4门课程,旅游业的经济文化、环境特性、旅行及服务管理、应用统计学、旅游研究方法等;

2. 专业方向课,一般有5 —6门.它将旅游管理又划分为几个方向模块,一般有:

①旅游目的地管理方向,包括旅游规划,旅游政策分析,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营销及2门任选课;

②旅游营销管理,包括航空业的组织与管理,旅游营销学,营销管理或服务营销,国际营销学及2门

任选课;

③旅游大型活动管理(Event Management),包括旅游营销、节庆管理、会展管理、旅行信息系统及2门任选课。

④旅游和住宿业管理(Tourism andHospitalityManagement)o

3.专题研究与学位论文,包括实习,做专题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

现将国外旅游MBA主要专业课程内容简介如下:

a. 国际旅游业,介绍国际旅游业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国际旅游流向和流量格局和影响因素,国际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技术影响.国际旅游的供求,国际旅游的有效管理、计划和营销,国际旅游业地区协作,亚太市场的兴起,国际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趋势、影响因素等。

b. 旅游服务管理与服务营销,从旅游业的角度,分析旅游服务的设计,服务生产过程;旅游服务生产过程中的市场营销、经营、人力资源等各职能管理的有机结合,即采用综合方法实现服务过程的管理,服务管理战略的制定、分析、实施和控制,将上述理论,概念应用于旅游业的实例,服务营销过程及服务营销战略等。

c. 旅游政策,旅游规划和发展战略,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战略规划的过程,旅游政策、旅游规划、发展战略的制订,90年代旅游业的新动向及对策,如消费者偏好变化,旅游活动的全球化,信息和运输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业的应用等。

d. 旅游业管理专题,在两个层次上,即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管理中各项管理职能的运用,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战略等。

e.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管理,旅游业不仅要管理服务生产过程,而且要有对消费者的良好沟通技巧,如说服或影响消费者的感知过程,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等。

综上所述,与我国旅游管理硕士课程设计相比较,国外旅游MBA或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方向课的设置和内容有如下基本特点:

1. 重视旅游研究方法论和定量分析,在其课程中普遍开设有管理研究方法论和定量分析的相关课程,这对于旅游管理的高层次教育和旅游科研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我国目前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点。

2. 课程设置较细,门类齐全,内容上吸收旅游与服务业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如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同时将旅游管理又划分为若干模块,如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从而确定不同的教学和科研重点。

3. 重视对旅游管理理论最新动态的研究综述,如开设专题讲座、报告,进行专题研究等。

与其课程设置相适应,国外旅游管理研究教育也有大量的参考书、文献、种类繁多的教材,案例与之相配套,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案例教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充足的文献参考资料,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良

好的教学质量的前提。

三、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硕士的课程设计

北美一些院校,如美衣阿华州立大学和宾州州立大学等在家庭与消费者研究学院,饭店、餐厅与娱乐管理学院内设有M.S.inHRIM或M.H.R.I.M学位,除需完成学位论文,实习外,其课程设置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饭店管理基础课程,如食品采购、饭店面局与设施、饭店、餐厅及机构人事管理案例,财务管理、HRI营销学、餐饮服务与烹饪、餐饮管理等。

2. 饭店管理高级课程,如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决策最优,住宿业战略管理,HRI人力资源管理,HRI战略规划,管理HRI服务系统,HRI的内外环境分析,HRI设施规划与设计评估、HRIM定量模型与决策等。

3. 研究方法类课程,如HRI研究方法,初级与中级应用统计学。

第12篇

从目前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情况来看:一方面,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管理队伍学历水平不高,我国旅游行业基层员工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数都是职高毕业,只有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靠操作技能突出得到晋升的。另一方面,大量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旅游行业认识不够,就业定位不准,往往有很高的热情,但不愿吃苦,起步就想做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频繁跳槽,无法稳定工作,加之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不如职高生的操作能力强,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而使相当多的旅游企业在用人上不愿考虑聘用高学历学生,使旅游管理专业高校毕业学生处于无法就业的尴尬境地。这说明,在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中还存在着问题。分析其原因如下:

第一,部分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其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过分偏重理论知识,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与旅游企业用人的需求错位,而造成学生无法在本行业就业。

第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缓慢与行业高速发展不相适应。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多数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是由经济管理、地理、历史、外语类专业转轨而来的,相当多的教师是转行来教旅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原专业的痕迹,使理论教学过多而缺乏实用性。

第三,高校旅游专业与旅游行业联系不够,目前高校旅游专业与旅游行业的联系较少缺乏长期协作,论文学校的教学实习计划,由于缺乏旅游企业的有力支持,往往流于形式。

二、培养可持续发展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的路径选择

(一)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课程体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来自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应充分听取各层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意见。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深入旅游企业现场研究,建立由旅游行业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对该专业的指导、咨询、审议和协助活动,从而真正做到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培养人才的目的性;使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专业岗位群,使培养的学生岗位明确,定位准确。所开课程应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所选教材必须是实践环节充分,技能性强,符合高校办学特色的教材。

(二)用“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理论实践结合

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应注重理论实践并重,建立理论实践充分结合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培养出的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操作,在旅游企业中“下的去、上的来、留的住”。笔者在长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建设工作中,构建了以下理论实践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避免了目前一年级纯理论教学,二年级才刚接触专业,三年级完全没有理论教学的理论实践环节在时间上脱节严重的弊端,该体系在第一学年由于学生理论必修课多,采用第二课堂,节假日到旅游企业认知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进入高校学习就能接触到专业实际;第二学年,通过校企互动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校内实训与校外短期定岗实习结合,职业资格学习,使学生能深入旅游企业的实践,参加企业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第三学年,深入旅游企业的顶岗实习与专业综合知识培养的毕业论文结合,真题真做,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不仅仅是技能训练,他们必须在实践中去观察发现企业出现的问题,查阅大量资料,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敬业乐业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嵌入式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使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实践不断线,不仅能培养他们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使他们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在毕业后的短时间内成为企业认可的行业骨干。从我校旅游管理03—06的4个年级毕业学生反馈情况看,该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三)理论教学应以职业能力为主进行教学

在理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等方面应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划分出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素质能力等不同的能力群组,每一群组由不同的具体项目组成,每一项目落实到具体的课程章节中,形成统一的规划和优化的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与旅游行业发展动态紧密结合,应根据发展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行业先进的理念与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能力,同时还是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以后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要求。因此把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重新定位,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探寻者转变。在我校开设的“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中就能较好的体现这种转变。在该课程中教师主要以讲座形式展开教学,根据旅游企业实际营销案例,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为企业策划,学生分小组讨论企业情况,探索解决企业问题的方法,教师给予指导,案例分析与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设立校园旅游实训中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学校应在校园内采取“自建”的方式建立旅游实训中心,如导游模拟讲解实验室、饭店客房操作室、模拟中西餐实训室、酒店吧台操作室、旅游景区设计实训室等小型的实习场所,一方面可以进行技能实训、展示;另一方面可以对外营业让学生参与管理与经营,学生可通过真实的担当服务员、管理员、客人等角色更好的培养服务意识,掌握专业理论,他们能及时对所上课程进行实践,使课堂理论与实际运用充分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爱业乐业精神的教学目的,这为学生的高素质就业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1、科学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与企业紧密结合,实现高质量、高比率的就业

实践教学基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就业顺利与否的关键,以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为例,2003年以来,我们以上海、北京、广州、苏州、成都等地多家酒店以及旅行社、景区等众多旅游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分为低星级酒店—高星级酒店;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国内股份制酒店—国外先进的酒店三种类型,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将来的就业方向,灵活选择实习基地。以我校学生在某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情况来看,这家酒店的来宾几乎都是外宾,管理人员一半都是外籍人员,酒店就是一个国际社区。因此酒店对实习学生的要求不仅是服务意识、能力,还有外语水平,以及灵活快捷的反应、与客人沟通的能力、紧急情况应变能力等。该酒店对学生的实习培训非常重视,培训计划完善,除了职业理念教育、操作技能训练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成长发展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到国际知名品牌管理的酒店实习让学生更自信。实习完后学生能很轻松的就业,这对于学生的职业成长很有好处。

2、“顶岗实习2+1模式”强化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是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阶段,其教学实行过程控制很重要,抓好基础管理:做好实习前的教学准备,实习计划大纲、实习指导书完善;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动员、安全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工作;提前将实习安排、达到的目标等情况告知学生家长,并签订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实习安全保证书,得到家长对顶岗实习的认可;建立实习生档案,学生每周填写实习日志,撰写实习报告;采用教师现场指导与跟踪指导两种方式,每位实习生指定专业教师指导实习、指导论文;使学生与实习指导老师及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畅通,保证实习顺利进行。将旅游企业职业培训与高校教育相结合,学校参与旅游企业对学生的培训,提出人才发展规划,帮助企业进行科学的人才管理。教师指导与旅游企业操作能手指导相结合,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充分提高,使他们在就业时相比其他学生更具有择业优势。学生实习岗位技能学习与毕业论文结合。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能第一时间发现旅游企业中的问题,根据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撰写出毕业论文,真题真做,强化了所学专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