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法治建设职责情况报告

法治建设职责情况报告

时间:2022-05-07 00:1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法治建设职责情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法治建设职责情况报告

第1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法治**建设的指导、协调、联系,充分发挥联络员在依法治区工作中的参谋、助手和纽带作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法治区联络员(以下简称联络员)由各街道、部门的在职人员兼任,代表本单位与区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他协调分支机构进行沟通、联络的日常工作人员。

第三条各有关单位应当保持联络员的相对稳定,因工作需要调整变动的,及时报经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四条联络员在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协助本单位领导组织开展法治工作,并承担下列职责

(一)依据区依法治区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向本单位领导提出建议和参与制定相应的本单位规划、计划,并及时报送备案;

(二)贯彻依法治区工作会议和联络员会议精神,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汇报,提出并负责落实具体工作措施;

(三)履行综合协调服务职能,协助本单位领导抓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传、民主管理、依法经营等工作;

(四)了解、收集和整理本单位的法治工作情况及台帐资料,提供动态信息、工作经验和总结材料,推荐先进典型;

(五)及时反映本单位需要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的法治建设有关重大活动情况;

(六)每年书面报告一次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履行联络员职责的情况;新晨

(七)应要求参与和承办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有关活动。

第五条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联络员会议制度:

(一)全区联络员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召集和主持,全体联络员参加;

(二)有关联络员会议。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召开,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工作机构负责人召集,与会议有关的联络员参加。

第六条召开联络员会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结部署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二)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布置调研;

(三)布置有关法治建设的重大活动;

(四)交办其他具体工作事项。

第七条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联络员集中培训一次,培训内容根据当年工作计划和实际需要视情确定。

第八条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联络员参加各种会议和培训等活动情况,以及交办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登记,作为联络员年终考核评优的依据。

第2篇

一、总体要求

围绕国家法治政府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坚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州、县各项工作部署要求,系统总结“五个结合”成果经验,统筹推动“七个巩固提升,要以“川甘青三省交界地区区域发展先行县”为目标,加快建设“五个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有效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2020年度法治工作落实情况

(一)坚持依法执政,不断完善法治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签订了法治政府建设责任书。二是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安排》及《县依法治县2020年工作要点》,制定落实措施,细化工作推进台账。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依法办事能力水平,推进学法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四是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落实“四个亲自”“五个同”,认真开展年度述法工作。

(二)抓好基层法治创建工程,持续构建法治良序

一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抓好“法律七进”工作制,扎实推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守信、诚信、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建立完善法制教育、法治浸润、法治实践一体推进,进一步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二是全面提升法治素养,将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推进法治考评制度。三是完善落实会前学法、任前考法制度,推进法制档案制度,将依法治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情况纳入法制档案。四是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建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

(三)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深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一是落实《县党委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管理办法》加强统筹管理,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二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加大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不断推动规范性文件审查常态化。三是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机制。

(四)抓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不断提升治理能力

一是深入破解实际难题,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利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多元联动的矛盾纠纷防范和化解机制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加快建设公共安全体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和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三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综合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五)抓好标本兼治创稳工作,切实维护大局平衡

一是针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积极构建以依法治理为核心,系统整治,源头治理,纵深治理相结合的长效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电等专项整治,坚守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三条底线”探索从根本上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办法措施。二是持续加强平安建设,全力推动“平安”建设,继续加强川甘青交界地区协作,依法严打黑恶势力,持续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六)抓好民主法治创新工程,有效汇聚发展合力

一是将“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政绩考核、考察使用,对履职不力的严格问责追责。深入推进党务公开,贯彻党务公开条例实施办法。二是强化行政权利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三是切实落实法治责任,聚焦重点推进落实。

(七)健全监督与问责机制,全面落实法治责任

一是严格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监督决定,认真及时答复人大代表的议案、批评、意见和建议,及时办理政协提案,并公开办理情况。二是定期听取、审查本单位的行政执法情况报告和下级政府行政执法情况报告。三是加强问责机制建设,落实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做到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将法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

第3篇

【关键词】十 行政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

从1979年到2012年,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呈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行政法建设,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都为党的十之后的行政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行政法治建设具有辐射各区域、影响全局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为了使政治经济实现全面发展,党的十报告仍把其列为重要任务之一,大力推进行政法治建设,深化行政法制改革。同时,对深入推进党的“四个分开”政策,“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实行了新部署。因此,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对我国实行全面改革和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我们党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十之后的行政法治建设范围将更加广泛,我们必须利用科学的、民主的、透明的行政手段来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化,对我国法学而言意义重大,它使我国行政法治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局面。面对这个新阶段,坚决拥护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大力加强我国行政法治建设,是一项重要且急迫的任务。因此,十之后,必须以加强行政改革为契机,在逐步完善我国法律体制的前提之下,重点抓好我国行政执法及监督、救济、立法等方面的建设。具体来说,结合党的十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完善行政法治建设体系,构建人民满意的政府

制定科学且合理的立法原则是我国行政立法科学性的精髓,在行政法立法之前,进行法治的可行性认证、成本效益的分析、必要性等方面的研究,立法时实行调查研究策略,立法后坚持严格审查、严格备案的制度,以便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我国行政立法的质量水平。立法公开、扩大人民参与度是我国行政立法民主性的主要表现方面。具体来讲,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的民主性及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公开立法。它既对科学性具有保障功能,又是民主性的集中表现。在一些法律草案中我国部门痕迹较为明显,管理事项涉及到两个及以上部委时,就不方便协调,这是目前我国行政法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我国行政立法必须加强完善立法过程中的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等制度,确定的行政规章及法规要及时公开。

第二,规范立法,建立以我国公民广泛参与为核心的立法程序。解决公民利益纠纷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通过正当程序,尽快建立规范的程序制度。这里所讲的程序,其实质就是要把社会组织、普通公民监督同我国违法立法程序进行激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的自主性,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是我国行政立法目前亟待改进的重要环节,特别在对于有关“人”的行政立法时,更需扩大其听证会的参与范围,同时,要实行对不同意见进行不同处理的科学机制。以各方辩论及意见为基础,经过民主程序进行决策。特别是和“相对人”利益有关的法律规章及制度,必须用公众熟悉的手段进行公布。

我国的行政立法不仅要符合民主与科学的原则,而且还要落实全面协调这一政策,其基本要求如下:一是行政法治制度、实践、观念三方面要同步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互相掣肘情形。二是各部门的行政法规与政府的行政规章、法规统一协调,以免发生行政效力互相抵消的情况。三是全面保障及维护不同类型、不同阶层公民的权利,确保公民立法的参与度。四是努力做到与国际行政法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确保我国行政法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结构合理

加强我国政府结构的优化及建设是十报告一再强调的问题之一,也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之一。在现阶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与我国国情及世界趋势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架构。以这个目标为起点,多角度、多典型、多国度地考察各国政府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决策中枢、执行机构等方面;及时、准确了解各国政府先进的改革范例与政府结构变革方向,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行政法治建设的实质,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国外优化模式范例。其次,将国内改革、调整的实例予以总结。尤其是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的改革措施进行全程跟踪式的整理,全方位总结历年改革、创新之经验,准确评价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及差距,掌握我国行政法治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推动我国大部门制发展改革及继续优化我国政府结构。最后,以国内外众多改革方法策略及范例为基础,立足于我国发展的具体情况,实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我国大部门制度的方向。从我国政府的职能配置及结构框架方面对我国行政改革方法加以量制优选、评估制定,确定改革的措施与时序,确保“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规范行政执法,严格依法行政

行政执法对我国公民、其他组织、法人等具体的行政行为产生直接性影响。十强调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当然也包括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为了增强我国行政法的规范性、严格性,必须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和政绩观的指导作用,健全我国行政规划、行政协助、行政执法、行政奖励等措施,实行统筹兼顾、各司其职,全方位、多角度地实行依法行政。

第一,为了规范和减少我国的行政审批,必须加大我国行政机构整合的力度,积极实行统一和谐的大部门体制。全面落实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制度及行政处罚权制度。大力开展行政执法试点,加强行为规范、保障有力、权责明确等方面的实效发挥,从根本上解决相互扯皮、执法扰民、多头执法等不利因素。由于政府的具体职能是在不断转变的,目前我国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方向应该由传统的结果导向转向过程控制;从注重审批转向注重监管。

第二,为了保障我国行政机关的执法权限及程序合法,必须加快制订行政执法评议的考核方法。我国《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有关于考核方面的内容,就是强调依法行政,即实现内容、程序、形式、主体等方面的合法。要考核这几个指标,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我国的行政法治评议的考核应实现民主评议与量化考核、专门部门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行政执法的量化考核指标予以科学设置、分解。

第三,实行有错必责,追究到个人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我国行政执法的主体和执法过程中出现行政过错的行为给予追究是我国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它是对我国行政执法人员、主体在行政执法状况方面的个案评价,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的根本保障。使我国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是建立我国行政执法追究制度的根本目的所在。将行政执法人员及主体与执法责任制度相联系,并且直接与执法主体利益相挂钩,是我国实行干部降职、撤职及其他行政惩罚的手段之一,是确保“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的关键所在。①

十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里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当然包括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对我国目前的行政法制建设而言,实现求真务实与改革创新两方面的结合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建设及改革的可行性与风险性必须充分考量,必须防止出现过激的建设措施、过高的理想目标。

最后,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政府,满意政府的服务是我国深化行政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为人民服务不仅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而且还是其显著特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各级政府要将为人民服务列为其神圣职责,全体公务员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基本准则,要把为人民服务列为一切活动的落脚点与出发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十对于行政法治建设改革提出了比较具体的任务,例如“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等等,这些措施都将有力地加快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进程。

(作者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副教授)

第4篇

这次会议是经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内容很重要,开得也很成功。洪俐俐同志代表区依法治区办公室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对“*”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肯定了成绩,也查摆了存在的问题,更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会上还对38个区级法治示范单位进行了命名表彰,3家示范单位作了经验介绍,在此,特向这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广经验、巩固成果、鼓足干劲、再上台阶,必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下面我借此机会,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特别是法治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识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是“*”普法的第四年,是巩固成果、补缺补差、全面提升的关键之年。我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抓紧加以解决。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政治方面就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备,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特别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使广大公民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规范生产生活行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观念,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走上法治化轨道,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第二,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程。依法治国是党在新形势下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的新探索,它表明了党对治党治国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实现依法治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认真学习和熟悉法律,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需要把法律交给人民群众,引导人民群众自觉有序地参与法治实践,使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只有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学法、守法、护法,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才能加快依法治国进程。

第三,搞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当前,随着各项改革的日益深化、随着双百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呈多样性,人民内部矛盾呈多发性,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普法依法治理具有明显的教育、引导、推动和保障功能,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牢固的基础、持久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通过普法依法治理这种有效形式,使社会成员既充分享有权利、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又切实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实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从而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

开展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是“*”普法规划确定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载体,是创建法治大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普及法律知识向法治实践转化的必经过程。从工作方法上讲,也需要重点突破、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只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建设法治大观的目标才能早日达成,也才能为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尽到应有的责任。刚才有30多家单位获得了表彰,表明我区法治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创建面还比较窄,还有更多的单位没有深入开展起来,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就是已获得表彰的单位也不能说工作尽善尽美了,仍然要继续巩固提高,再创新佳绩。

要开展好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围绕中心,注意结合。法治创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矛盾,实现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紧密结合,与服务民生工作的紧密结合,与改善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紧密结合。

二是要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法治创建活动总的目标任务是:推进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加强经济法治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由于各级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工作对象不尽相同,因此创建目标也不尽相同。各级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抓住创建活动的重点,找准创建活动的切入点,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与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快出成效。

三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到“民主法治示范村、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中来,通过落实“四民主”、“两公开”,来保障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并强化群众的公民意识、主人意识、监督意识,反过来也会促进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的目的。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部门或哪几个部门的事,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整合资源,明确责任,形成合力,以保证这项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并取得应有效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定期听取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树立争先创优意识、保持并发扬已有成绩,认真查找不足,坚决消灭盲点和死角,确保本部门、本单位在上级检查验收中不出问题,否则将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去年重新制定了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工作职责、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了责任分工,一定要严格执行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担负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是在内容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一定要按职责要求认真抓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同时要与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反馈工作情况,区依法治区办公室要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基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加强检查和抽查;督促各单位提高组织指导和协调能力,真正做到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第5篇

一、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领导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重要性,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区审计局2013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并将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工作列入本局的议事日程,建立了依法审计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并将其列入年度考核的范畴之列。

二、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上半年以来,我局对以前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整理、完善。修订了审计执法评议考核、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下发到各科、室、中心,并严格贯彻执行,以制度来规范依法行政工作。

三、强化素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半年来,为了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准确运用法律的能力,我们有计划的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审计及相关经财法律法规,开展了区审计局财经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在学习形式上我们积极采取集中学习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研究讨论与培训考试相结合,把法规条款学习与实际工作应用相结合,使学习灵活、生动、实用,有效的提高了干部职工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我局注重从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入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审计工作“八不准”纪律的执行情况的廉政回访制度,所有审计项目在审计结束后,由纪检人员到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期间审计人员执行纪律情况进行征求意见,及时反馈信息,以此来推动我局的依法行政建设;与全体审计工作人员(包括领导班子成员)都签订了《审计人员廉政承诺书》。在全局开展“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争做文明审计人”的活动,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和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自身的法治建设。除此之外,我局帮助每一个审计人员办理更新了行政执法资格,所有审计执法人员都能持证上岗,并且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和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落实审计执法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四、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充分发挥部门职能

我局继续强化财政审计、工程建设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中严格执行审计法及审计法实施条例,更好地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了执法职责。积极落实法治惠民工作。同时,我局进一步加强了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审计。认真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审计调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关爱工程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社会抚养费征收使用情况绩效审计等。通过审计,促进了被审计单位对各类专项资金加强管理、规范使用,使各种支农惠民政策得到切实贯彻执行,充分发挥了“促发展、保民生”的作用。

五、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开展自查活动,依法推行办案办事公开

第6篇

[关键词]法治政府;指标体系;体系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6-0081-03

一、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功能

(一)评价功能

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可以对进行法治建设的政府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考核,它是对政府当前法治建设情况一个综合的评价与鉴定,因此,评价功能是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只有通过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对政府法治建设进程进行综合的评价,才能分析出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提供必要的参考,为法治政府的推进提供合理的建议。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并非是生搬硬套政府法治建设的内容,而是从选取政府法治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作为评价指标,旨在用最少的指标来精准的评价出政府法治建设现状。

(二)引导功能

引导功能是指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可以为政府法治建设提供动力与支持,为法治政府建设指明方向。为了促进我国地方政治的法治建设,我国于2004年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纲要》的出台给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却没有对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进行分解量化,不利于法治建设的具体实施。很多政府将进行法治政府建设当作口号,却没有行动,大多数是由于无从下手。法治政府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法治政府的内涵与价值取向,将其内在要求进行分解与细化,最终形成可测量的量化指标。政府工作人员会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就会形成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三)预测功能

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会通过法治政府建设的评价结构来预测政府在法治建设中有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通过跟踪法治政府长中期发展规划是否得到了落实,为下一阶段建设目标的确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构建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目的并非是对已完成的法治建设工作进行评判,而是着眼于未来,为法治政府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将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数据绘制成图表,形象直观的感知法治政府建设的现状与变化情况,测算出法治政府的建设速度,掌握发展轨迹,分析发展规律,从而准确的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采取得当的措施实现法治建设目标提供保障。

(四)标杆与激励功能

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既是法治政府总目标的探索与践行,可以给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必要的支持。同时还为其他法治政府建设树立标杆,发挥启示与激励作用。进行法治政府建设是各级政府都在深入探讨的问题,没有现行的经验可循,都是边摸索边前进。由于各级政府的差距较大,在法治建设的目标实现上参差不齐,如果发现政府的法治建设与其他政府存在差距,可以通过指标体系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完善法治建设。

二、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分析

(一)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构建法治政府指标体系需要理论支撑。首先,应该认真研究国内外法治评价的方法,分析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结果,为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其次,要对法治政府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出哪些理论可以用于法治政府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遵循哪些原则。最为重要的是研究如何通过指标体系反映出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最后,对统计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哪种数理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汇总与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

(二)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结构

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逐层分部来实现,这就要求指标体系应该对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评价要逐层分部的实现,这就要求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科学、全面反映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结构与层次。指标的层次性主要分为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两类。纵向关系反映的是法治政府建设各组成内容之间的联系;横向反映的是某项内容各个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结构的确定先要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总目标进行分解,划分出多个大的子系统,然后对大的子系统再进行分解,形成下属层次的子系统,直到分解出来的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法治政府的建设情况,才停止向下分解。因此,大多数法治政府指标体系都会采用树形层次结构。树形层次结构简单,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一眼明了,使指标体系易于应用。

(三)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框架

建设法治政府是构建法治政府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总目标,分析《纲要》的内容,可以将此总目标分解为多项子目标:(1)转变职能,创建协调统一、高效廉洁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2)创建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3)促进科学、规范制度建设加快;(4)建立权责分明、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5)建立方便、快捷、成本较低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机制;(6)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监督机制;(7)提升行政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的意识与观念。地方政府都处于中间阶层,它们既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实施的主体,也是国家与人民群众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会对我国法治国家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具有上述特征,它应该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体现法治政府建设的最高目标,为了促使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也应该将群众列入监督主体中来。因此,可以增加第8个一级指标系统,既公众评议。最终形成了8个一级指标系统,分别是职能转变指标、行政决策指标、制度建设指标、行政执法指标、行政监督指标、队伍建设指标、法治环境指标与公众评价指标。

三、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完善

(一)为保证指标体系评价功能的发挥应该科学划分与确定二级、三级指标

在上一个模块中,重点论述了法治政府指标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有8个,没有论述二级与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是第一层指标系统,它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指标功能的划分,二级指标的主要功能是三级指标功能的描述,相对抽象,并且可操作性不强,只有三级指标法治政府建设评价付诸实践的关键层面,只有这个层次的指标是可用于评价结果分析的。同时,一级指标的确定大都是依据《纲要》的内容,而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确定则要求政府结合工作实际来设定,因此,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科学划分与确定对指标体系发挥评价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数量并非越来越好,划分也并非是越细越好,最好是每个指标都可以反映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际情况,不存在重复冗余,也没有无意义的干扰项。例如,一级指标职能转变下属的二级指标分别为职能与权限划分、公共服务、行政管理方式,其中职能与权限划分的下属三级指标又分别是政府机构的数量、政府结构的合理性、各行政机关职责的明确程度以及行政机关人员编制合法化程度。通过对各三级指标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与验证发现“政府机构的数量”对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评价的意义不大,因此,将“政府机构的数量”从一级指标“职能转变”下属的二级指标中的“职能与权限划分”下属的三级指标中剔除。

(二)为保证指标体系引导功能的发挥应深入解析每个评价指标的意义

构建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发挥引导功能,就要保证指标评价数据汇总与分析后,可以得到有价值的结果,这样才能引导接下来的法治政府建设应如何进行,这就需要深入解析每个评价指标的意义。例如人们关注度较高的行政监督指标下属的二级指标分别是人大监督、层级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督,各个二级指标又有3至5个三级评价指标。由于人大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项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因此,确定人大监督下属的三级指标分别为人大代表质询论、政府向人大进行工作报告的频率、绩效考核不合格的比重。其中,人大质询率法定监督权力,它是指人大依法开展的专题询问与质询。质询是刚性监督,它比询问更为严厉,社会影响大,力度大,人大质询率的高低意味着法治建设是否存在极其不妥之处,如果存在的话就意味着法治政府建设存在重大问题。绩效考核不合格的比重是指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工作完成情况不达标的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它是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总体评价,工作完成的好,当然绩效考核不合格的比重就会较低,反之会较高,可以准确地描述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状况。由此可见,只有深入的分析每个评价指标的意义,才能发挥指标体系的引导功能,这就需要构建指标体系与运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深刻把握每个指标的含义,并将指标的含义以书面文件的形式进行存档。

(三)为保证指标体系预测功能的发挥应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法治政府建设内涵十分丰富,我们需要对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科学的分析,才能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构建了指标体系以后,通过指标体系的运用,发挥其预测功能,指导法治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如上所述,指标体系预测功能的发挥需要将信息数据汇总,再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法,或是画成数据图像,得出信息背后的特点、规律,这样才能预测法治政府建设趋势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应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指标体系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信息分析方法,才能为指标信息的定性分析奠定基础,为信息的量化处理提供可能。量化,有利于准确的揭示事物的本质。众所周知,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内容宽泛,反映出来的现象难以界定,那么,都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先定性,再定量的方法来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第7篇

按照“转作风、强服务、严管理、促规范”工作落实年活动要求,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土地利用科坚持依法行政、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各项廉政建设工作:

一、明确科室职责,防止失职、渎职等行政不作为出现。

作为土地利用科工作人员,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科室的工作职责,才能做到既不越权,又不失职。在工作中树立“权力即职责”、“权职即义务”的观念,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每位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职责,防止失职、渎职等行政不作为的出现。

二、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6月份,土地利用科与局党委签订了《2015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具体为:1、做好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确保数据录入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现已下发了两期《关于义乌市建设用地供应与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监管情况的通报》,通过发督查通报,提高了国土所(分局)的工作积极性。项目按期开工率、竣工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建立相关程序和制度,出台工业用地上建筑物临时改变使用功能操作规范。现《义乌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已上报市政府审批;《工业用地上建筑物临时改变使用功能操作办法》也已在市政府第6次土地集体会审会议上原则通过。

三、规范工作流程,坚持依法行政。

根据科室职责,土地利用科对相关的权力事项进行了梳理,并形成了《依法行政手册》。《依法行政手册》明确了每个权力事项的办事依据、办理时限、申报条件、业务流程,使每项工作规范有序,依法行政。

四、严格落实会审制度,杜绝权力寻租空间。

出让供地项目严格落实不同层面的会审制度,土地估价报告由土地利用科牵头,会同交易中心进行会审;出让方案先报局内部集体会审通过,再报市政府召集相关部门集体会审,最后根据市政府集体会审结果办理土地出让工作。通过集体决策确定出让方式、起始价、竞买保证金、竞买人资格条件等,有效地杜绝了出让过程中的权力寻租空间。

五、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现在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知识更新进度不断加快,要求科室人员既要系统全面地学习国土资源业务知识,又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经常集中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等廉政建设方面的文件精神,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做到干净干事,明白做人。 

第8篇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法治实践活动心得感想作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1我院积极组织全院同志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人响应院里号召,认真学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国是一个法制统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加以推进,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浙江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浙江的贯彻落实,确保我省的法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法治社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把党依法执政的过程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过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把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贯穿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2020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2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选错了道路,让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为了增强我们青少年的学法、普法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学校举行了“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为我们作报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_老师。

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它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发生让我们为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大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们也认识到他们是法律无知者,在法律面前没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

_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案例:某学校的学生,利用网络传播犯罪方法,从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仅仅是一个在校学生,一个未成年人,却犯了罪。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犯罪的呢?_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因为不听家长、老师的教诲,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弱,以至于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偷盗、吸毒、贩毒等,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了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酿成大错时后悔已经晚了。在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为一时冲动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这最美好的时间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过,会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青少年犯罪,不仅毁了自己,而且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这样做,岂不是辜负了他们?就算是为了家人,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荒唐事”来。所以,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首先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守法。我们青少年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增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强判断力,谨慎交友,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这次法制教育报告会是一次发人深省的心灵教诲,为我们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应牢记其中的道理,努力学习,好好做人,让自己的生命之船在正确的航线上行驶。

2020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3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上好法制教育第一课,学校将开学第一周定为法制教育活动周,进行开学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使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深入学生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一、领导重视,组织及时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督导工作,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学校法制教育工作。

在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组建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为主的法制教育骨干队伍。确保全校法制教育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

二、形式多样,落实到位

1、进行法制教育报告会

报告会结合具体案例,从学生身边、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浅出的对学生进行了宪法、刑法、民法等方面的法制教育,效果良好。

2、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课

第一周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一节专门的普法教育课,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进行了入班检查,12班级12节普法教育课开展正常。

3、组织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表演法制教育小节目

学校要求各班主任积极准备,在第一周进行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要求穿插表演一些法制教育小节目。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对各班情况检查统计,12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成功,表演小节目12个。

4、广泛宣传,深入教育

各班级主办了一期法制教育主题板报。

三、加强要求,强化效果

1、学校要求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注重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课时、落实指导教师。

把法制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育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2、加强对行为有劣迹学生的教育。

抓好思想品德有缺陷学生的转化工作。特别对父母离异的单亲学生、校外借宿生和家庭出现变故的学生要格外给予关怀和温暖,对不良行为学生从心理障碍上进行分析,给予耐心的疏导。

总之,秋季开学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的开展很成功。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优秀公民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好这项工作,把普法教育坚持下去。

2020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4我们是最基层普法工作者,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宣传;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目的和方式等进行必要的审视与思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现在就六五普法学习内容,体会如下:

一、学以致用,提高自身法律素质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此次普法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和树立诚信守法、依法办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学习了《教师法》、《食品安全法》《道路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后,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全心全意做好自己分内工作;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认识,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本领,加强和同事间的协调沟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熟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章办事、规矩做人,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

二、树立正确的普法观念。

普法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和渐进性是不言面喻的,尤其是我们这样长期浸透在封建历史长河中的国家,更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学生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

三、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

对学生的普法知识我们应从侧重普及法律知识,转到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应从侧重履行法律义务方面教育,转到增强学生积极的法律意识上来;应从侧重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转到强化学生自觉自愿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上来。

四、应定期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

教师是学校宣传法律知识的主要力量,教师学法非常关键,承前启后,影响深远。学校通过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以及让教师自学的形式完成普法学习,使教师们及时了解国家的立法动态,增强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并运用到依法执教的实践中,收到明显成效。

总之,这次普法学习不仅使我学到了法律的相关知识,还让我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因此,只有学好法律,才能更加明确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保证我们享有的权利。

2020法治实践活动学习心得5我院积极组织全院同志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人响应院里号召,认真学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是为了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我省的具体实践。建设法治社会,必须不断推进依法治省,把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把公平正义作为制定法律和进行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防止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出现与扩大,并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把公平正义作为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把公平正义贯穿于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之中,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国是一个法制统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加以推进,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浙江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浙江的贯彻落实,确保我省的法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9篇

2011年至2015年,我县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已经顺利实施和完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法治龙游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更好地推进“两化”引领战略和“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必要从2016年至2020年在全县公民中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现结合我县实际,特作决议如下:

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全面落实我县“七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公民日常生活的共识。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做到维护权利与履行义务并重,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二、坚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要增强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坚持把依法办事作为检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重要标准。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法律带来的公平正义。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切实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使行政执法、案件审判、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

三、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创新。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载体阵地和体制机制创新。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把法律条文变成引导、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则。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针对性普法,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公民日常工作生活。充分运用典型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生动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使宣传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精心打造一批融法治元素和文化元素、体现公众需求和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遵循现代传播规律,坚持巩固传统媒体,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拓展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大力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

四、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宣传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情况,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深入开展“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使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严。坚持把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在宣传法律知识的同时,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法治理念,把法律规定内化为行为准则。围绕“两化”引领战略和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入宣传“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相关法律法规,助推我县重点工作的落实。深入宣传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少年这两个重点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积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县中小学设立法治教育课程,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一步学法用法,正确认识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提高其诚实守信、依法经营、风险防范的观念和能力。继续推进城乡村(居)民的法治教育,加强新居民的学法用法工作,提高法治意识和守法观念。

五、加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要不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各级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完善法治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机制,做好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终期总结验收。要强化普法教育保障,通过组织领导保障、宣传舆论保障、教育刚性保障、教育机制保障以及普法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投入,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要认真履行保证宪法、法律实施的职责,充分运用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本决议得到贯彻落实。

第10篇

由于民主法治工作的努力开展和认真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同。因此,*居委会先后被市、区、街道授予“防激化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依法治村先进单位”、“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民主法治目标方略得以实现,主要有以下经验与做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

党总支部、居委会认真贯彻落实新区、南站街道关于民主法治、依法治理规划精神,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每年下发关于实施依法治理工作意见的文件,严格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从而确保了民主法治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按步骤实施。

为充分发挥民主法治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职责,组成了以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领导小组人员职责,由领导小组根据年初制定的考核细则年终对各单位、各人员实行考核,依据考核情况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基层开展民主法治工作的积极性。

200*年3月,我居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下发了《*村委民主法治及依法治村规划》,明确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步骤、方法、组织领导和保障,对顺利实施民主法治工作及依法治村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层层落实,层层发动,确保了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落到实处。

二、形式多样的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1、成立了近40人的法治骨干队伍,举办了三期法治骨干培训班,结合自身工作和居委法治重点,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法治骨干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对法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他们深入到居民群众中宣传,在整个居委形成了人人学法、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

2、抓好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一是制定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二是对领导干部学法采取在一起集中学习和自学,交流学法心得,检查学法笔记等方式;三是不定期地邀请专家举办法制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就领导干部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3、做好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工作。对中小学生,我们一是坚持发挥法制课教育主阵地作用,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和根据实际教育需要对中、小学生、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辅导,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内容,以案释法,对同学们进行警醒教育;二是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关心下一代活动基地的功能作用,多样化的开展对青少年的暑期教育活动,通过参观、讲座、听故事、看录像等形式,让青少年在活动和娱乐中获得法制和道德的学习教育;三是在学校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维权和监管;四是制作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图板12块、禁毒宣传图板10块在学校巡回展览,教育他们从小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争做带头守法的小公民。

4、做好普通干部的法制教育。一是制定了居委干部学法考核制度,对居委干部的学法任务做了明确规定;二是利用会议、培训集中辅导,在每年干部冬训时,邀请上级政法部门领导为居委干部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大课辅导,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三是专题宣讲,结合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讲解,共举办了“新婚姻法”、“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专题报告会。

5、抓好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工作。我们以服务流动人口为重点,结合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向他们法制宣传,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涉法问题,受到了居委流动人口的欢迎。

6、抓好普通群众的法制宣传工作。民主法治的目标就是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对普通群众我们一是送法到村、组,通过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致群众一封信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与他们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利用居委法制宣传栏、黑板报、撑牌等宣传阵地施教;三是多种形式地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群众受教育面达80%以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遇到纠纷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民事纠纷逐年减少。

7、能够将法制宣传与大型活动、事件相结合。(1)现在我居委面临大量的拆迁任务,为使拆迁群众了解无锡市及新区拆迁的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向拆迁户广泛宣传新区关于拆迁方面的文件,并制订了《*村农民多层住宅公寓楼购置办法》以及《*村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办法》等拆迁规定,使他们能够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主动配合拆迁。(2)在防治传染病工作中,我们积极向群众和流动人口开展防治传染病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做到科学防治与依法防治相结合。(3)为配合做好禁建工作,我们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禁建法规,在6.25土地宣传日宣传《土地法》,散发致全居委居民群众的一封信等,配合市、区进行拆违工作宣传,使控违禁建深入人心。

三、依法治理重点,走依法行政轨道。

在开展依法治理工作中,着重抓好了以下几个重点:

1、抓依法治村。统一布署,制定下发了《*居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结合村换届选举,由村向居委的过度,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条例》,提高村民自治、居民自治水平,使(村)居委会依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把推进村务公开与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增强透明度;推进村务公开与改进干部作风结合起来;推进村民议事制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在推进依法治村中,我们规范了村务和财务公开的内容、项目、为村民办实事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依法治村工作的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居委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抓依法行政、依法治理。针对新形势下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出现的难点问题,开展依法治理。一是对村巷道路的翻新,绿化带的建设,给居民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联合*环卫站对区域内的卫生死角、坑洼地带等居民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清理、修补,以及粪坑、坟墓等不雅之处,都进行了依法处理;二是与街道爱卫办、卫生监督办对居委的卤菜加工点进行检查,依法查封无工商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非法卤菜加工点;三是协同街道执法队、村镇管理部门对居委养猪、养鸟、养鸡等影响生活环境的居民户进行清理整顿,有效地打击了危害居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违法行为,整洁了居委的区容环境面貌。

3、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居委先后开展了打击“两抢”和入室盗窃等侵财性犯罪专项斗争,对流动人口实行专项治理,规范化管理。加强对“”人员的监控管理、转化教育力度,严防组织相互串联、相互渗透,严厉打击上京滋事、扰乱社会稳定的行为。对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加以控制,对社会不稳定人员,加以普法教育、思想开导。妥善协调处理因拆迁、民事纠纷及企业工资协商等引发的各类矛盾、不稳定因素,为*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为“建设平安*,创建最安全地区”的争创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4、强化法律服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依法治理的目的是保障本地区的社会事业和经济健康发展,依托法律做保障,把法律服务不断深入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居民群众。一是居委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地方性政策,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二是为企业改制、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法律服务,制定法律文书,参与合同制订的审核鉴定,保障企业改制的规范性、合法性;三是为居委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解答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涉法问题,帮助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四是积极调解钝化民事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8%,有效地维护了居委的社会稳定,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11篇

一、依法治国全面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复杂多样,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如腐败、暴力犯罪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大局与社会的安定和谐,成为依法治国全面推进路程上的绊脚石。

(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我国形成人治现象、特权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等现象,以及地方保护主义、本位利己主义、行业不正之风仍然长期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法律的正确实施和法治政府的建成。

(二)近年来,我国改革的深化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人民进行思想侵蚀;一些、非法宗教的蔓延导致暴力犯罪增多;各种不断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近年来,一些公职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出现一些与人民利益相违背的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且呈愈演愈烈之势,直接影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

(四)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各种矛盾以诉讼形式进入司法领域。然而当前司法工作中出现不少问题,特权思想和司法不公现象大量发生,人民群众对司法信任度下降,缠访闹访现象频发。

二、如何落实依法治国新要求

(一)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中心工作

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同样是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贯穿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党的领导,最主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基层检察院院党组应始终把区委中心工作摆在案头,攥在手中,根据辖区特点,把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作为打击的重点,为辖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也争取了党委政府的支持,制定倾斜政策,有力地改善了干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形成了从优待警,依法治国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职能作用,建设法治体系

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是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法律至上是法治的核心理念,检察机关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检察人员必须自觉遵守、信仰法律,肩负起维护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神圣职责。二是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要做到不偏不倚,确保办案的实体和程序公正。三是树立严格依法办案的理念。在办案中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履行检察职能,不滥用检察权、扩张检察权。四是树立权力监督的理念。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依法治吏,其基本要求是合理限制权力,防止和纠正权力被滥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有责任和义务监督各项公务活动按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实施。同时,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也要受监督。

(三)加强内外监督,建设过硬队伍

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时,首先要确保自身能够做到忠于职务不渎职,忠于事实不偏差,忠于法律不违法。因此,每个检察干警都应当自觉接受监督。一是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如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形成上下齐抓共管;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警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加大检务督察力度,建立干警8小时外活动档案,关注干警的社交圈、娱乐圈、生活圈,确保干警廉洁从检;推行检务公开制度,公开办案程序、办案纪律,建立案件回访制度,经求群众意见和民主测验,使干警的行为真正置于群众和社会监督之下。二是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接受政协和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家庭的监督约束作用,构筑拒腐防变的“第二道防线”。

(四)坚持阳光执法,提高司法公信

全会提出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我院深入推进检务公开,积极搭建检务公开平台。通过检察外网、设置电子显示屏、自动触摸屏和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的职能和检察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发挥案管部门的窗口作用,为诉讼参与人、当事人近亲属、律师等相关人员提供查询案件程序性信息的服务,同时也为群众提供咨询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的服务,增强执法透明度,拓宽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

(五)积极探索创新,促进司法改革

全会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作为基层院,我们要与中央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一方面要围绕《决定》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向上级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亮出自己的特色名片。一是积极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摸好底数,掌握情况,对本院人员有一个统筹的把握,为正式实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打好基础。二是试行干涉司法记录制度。按照四中全会的规定,先行先试,尝试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制度”,制定具体操作规则并逐步规范完善。三积极尝试公益诉讼。深入研究现有的法律规定,依据现行规定积极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研究公益诉讼的具体规则,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储备人才、培训技能、练好精兵,关注基层常见的行政执法、环境卫生等领域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公益诉讼的作用和影响。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2015年,区审计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突出抓好重点对象学法用法,着力推进社会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建设,不断深化法治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水平,为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加快建设富美和谐、平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工作。首先制定我局“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年度工作安排意见;其次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规划、机构、人员、经费“四落实”;最后认真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骨干培训工作。

(二)建立健全领导带头学法制度。局党组在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要将普法内容纳入学习计划,每年专题学法不少于4次,局班子成员年终述职要重点突出学法用法守法情况。并建立会前学法制度,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审计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审计创新、拓展审计方法、化解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能力。

(三)深化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1.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使宪法得到一体遵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在机关形成学法守法用法和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法治氛围。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我局党员干部和职工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公务员法治理论水平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

3.深入开展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反腐倡廉建设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深入开展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

5.加强对审计行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是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保证全年专题学法时间不少于40个学时;二是完善行政领导应诉制度,并在诉讼实践中加以落实;三是在审计机关干部职工,特别是审计人员中深入开展《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训,同时围绕审计工作重点,加强对《审计法》、《审计准则》、《审计条例》等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四是结合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听证等工作开展对管理相对人的法制宣传教育;五是积极探索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提高我局的法制化管理水平。

(四)坚持审计普法与审计法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1.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有关安排部署,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制度和岗位责任体系,严格执法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一是进一步完善审计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进一步开展好审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二是建立重大行政许可集体讨论制度,事后备案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备案;三是在行政管理中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四是积极推荐政务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提高行政效能,贯彻落实好行政审批(许可)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办结率达100%;五是建立审计行政复议工作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及实施办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行政复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做好行政复议工作。通过一系列努力,使审计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形成人人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机构创建活动,推进各行业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依法治理。

(五)加强普法依法治理阵地建设

1.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在审计局网站上开辟法制栏目,扩大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面。

2.以“六五”普法工作启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板报、墙报、宣传专栏等传统宣传阵地作用,整合人力资源和设施资源,切实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和依法治理工作队伍建设。

3.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相关审计法如:《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审计准则》为补充的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2015年度贯彻落实《省依法治省纲要》和推进依法治区、建立法治的开局之年,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围绕目标任务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