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3 05:51: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英语专业个人实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商务英语 在岗实习 教学改革
一、研究背景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目前推行的是“3+1”的教学模式。即3年的在校专业基础知识、校内实训+1年的企业在岗实习。笔者所在学校,实习环节主要是将学生推荐到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互联网+外贸的中小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营销模式体验。此次暑假,作为实习负责老师,深入企业,实地走访了长三角的每一同学、及每一位同学所在的企业。通过对在岗实习学生的走访,与实习学生的企业交谈,发现了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实习指导、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的一些指导和借鉴。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企业服务意识、浮躁、焦虑情绪有待调整。良好的企业服务意识、好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由于实习工作琐碎,快节奏、看重业绩等做法,容易引起实习生失望与焦虑的情绪。不少实习生抱怨实习部门主管或是领导不能委以重任,让其从日常的办公室做起或是下工厂。另外,看到周围的同事或是同期入职的同学开始拿到外贸订单,比较浮躁,有较强的焦虑感。甚至有些学生,心态还未能完全调整过来,未能给自己找准职业定位,在实习工作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浮躁、倦怠的情绪。
2.课堂知识与实践稍有脱节。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走访过程中,部分学生有反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稍有脱节。企业也有提出,我们的学生操作电子商务平台还不够熟练,同学们所学的商务知识过于笼统,企业需要花时间进行系统的培训。其次,同学们的销售技能有待提高,在面对客户询盘时缺乏技巧,在跟进时,对于如何吸引客户也显得青涩。
3.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监督、管理难。我院2013级学生,近50名,分散在长三角、珠三角的20多家外贸企业。由于实习单位的分散性,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职能基本是借助远程指导。指导的方式主要是电话、QQ、微信。而一旦学生失去沟通的主动性,学校的指导老师就“鞭长莫及”了。因此,指导老师很难及时掌握学生在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实现实习的预期效果。
4.实习指导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单一、缺乏“双师”队伍。所谓“双师”,就是要求实习指导老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二是要有广博的专业实践技能。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数是直接到校工作研究生,且大多数是英语文学或英语教学教育出身,加之缺乏在一线公司、企业工作的经历,因此,无法对学生实习做出有效的指导,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对策探讨
1.加强学生的企业服务意识及职业技能的的培养。学生的企业实践,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很好的运用,还应该具备较高的企业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今后的实习指导中,要加强学生的企业归属感的引导。增强企业的归属感,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职业能力方面,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电子商务技能和外贸业务知识,了解海外客户网络购物的消费理念和文化,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技巧,从事跨境电子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应该重视对学生除了英语专业知识以外的,满足跨境电子商务营销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2.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实习管理。严格、科学的管理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关键。我校根据近几年的实习情况,总结如下经验:第一、以学校及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为主导,密切联系企业,建立“企业+学校”双元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第二、对实习教学进行精细化管理,要求学生参加的实习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监督、有总结、有反馈,保证实习的有效实施。
3.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兼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高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是实习有效进行的有力保障。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能够给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要有系统的商务知识和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今后积极鼓励有参加过企业挂职锻炼的年轻教师,加入到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
4.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指导性纲领。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都是基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都在经过综合调研,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验证下通过的。都是基于企业需求和“校企合作、商英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技能+商务知识+综合技能”的课程体系。
四、总结
此行对于今后我系实习工作的指导及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同时也能为商务英语专业更好的切合工学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方向打下基础。通过走访,我们会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形势变化,建立全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途径,使我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引导学生从职业能力提高角度出发提升个人的能力,促进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意义的突显。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 校内模拟实习 思考与总结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经贸和其他涉外企事业的管理和实务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的股市暴跌,需求下降,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给我们的外贸出口造成严重的冲击,许多外贸公司倒闭,失业人数大量增加,由此导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
基于这一目标与现状,高职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校外实习时间长,联系实习单位相当困难,组织控制也有一定的难度。许多企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不愿意让本企业以外的人员直接接触其业务。即使同意也是让学生干一些跑腿打杂的事情,很难接触它们的核心业务。因此,做好商务英语的校内实习工作尤为重要。商务英语校内模拟实习是学生学习质量的检验与总结,是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与求职前的重要准备阶段。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比较流行和成功的做法是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国际贸易实物的网上模拟操作。本校英语教研室已经组织了商务英语2005级、2006和2007级的校内实训,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与创新。本人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之一,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1.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以国际贸易实务运作程序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实务各环节操作规程和技术为基础,通过详尽的模拟训练让学生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全面系统地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的程序、环节和做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实务运作的程序和技巧,为以后从事国际贸易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内容
(1)交易前的准备环节(国际市场调研、确定经营方案、建立业务关系)。
(2)交易磋商与合同的签订(交易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
(3)出口合同履行(出口合同履行程序、备货、催证、审证、改证、出口装运、制单结汇)。
(4)进口合同履行(进口合同履行程序、申请开证、租船定舱与投保、审单付汇、报关报验与提货)。
(5)业务善后(出口收汇核销与出口退税、索赔与理赔)。
(6)综合业务模拟(彩电出口业务综合模拟、白卡纸进口业务模拟)。
3.实习的必要条件
3.1硬件设施
必要的设施和设备是开展进出口仿真操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校配备的设施和设备主要有(1)操作室两间,一间为电脑房,以便学生在电脑上制作各种单证,特别是通过国际贸易仿真操作软件能在电脑上实现操作;另一间为样品陈列兼洽谈室,作为进行看样和模拟洽谈的场所。(2)投影仪、VCD、电视机作为宣传企业和介绍产品的工具。(3)业务流程展示板。(4)已经填好的样板单证实务展示台。(5)空白单证存取柜。(6)传真机一台。(7)电话机一部。
3.2软件环境
首先应该重视国际贸易流程仿真模拟操作软件的开发与任务指导书的编制。我校已经与某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利用了操作软件,并且根据此软件编制了模拟实训指导书,内容包括:函电撰写、合同订立、信用证审核以及进出口业务流程。参考指导书并通过电脑操作,学生就能学会进出业务的整个程序操作,学会各种单证的制作,还能测试自己业务水平的高低。
其次是相关材料的准备,如出口业务总的流程图、作为样本的全套已经填好的报关单据、出口结汇的单据以及相关的合同和信用证;全套出口业务的空白单证或光盘;模拟的背景材料及有关文件。
4.实习特色
本次实习较其他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相比具有以下突破:
(1)师资配备上,打破常规,安排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指导教师。该实习综合运用了《市场营销》、《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外贸制单》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单一的英语专业教师或者专业教师很难胜任全部的实习指导任务。我校商务英语的校内实习共安排了四名指导教师:一位具备多年外贸公司工作经验并熟悉法律知识,一位国际贸易专业并具备多年英语教学经验和两位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具备一定外贸知识和经验并分别教授《报关报检》和《外贸函电》的年轻教师。四位教师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团队指导学生的实习。
(2)实习的最后阶段安排了一次对学生的实习答辩,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实习的成果。答辩小组通过提问的形式类似学生毕业前的实习答辩和用人单位的面试。此举起到了很好的总结和提高的作用,对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很有帮助。
(3)实习作业主要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学生第一周实习期间的作业全部在电脑上完成。事实证明,这一方法从一方面使所学知识得到了真正应用,另一个方面有效提高了学生操作电脑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4)小组讨论。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所有实习过程全部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事实证明,该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指导教师的工作效率。
(5)组织编写了商务英语专业实习任务书与实习指导书。两本指导教材以国际贸易的流程为主线,综合了《市场营销》、《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外贸制单》等多门学科,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5.几点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倡教师的自我终身教育,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虽然外贸企业的外聘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由于他们工作时间的限制及管理的难度,导致外聘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和本校教师展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本校教师授课能力较强,责任心强,但是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知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学校应该重点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我校教师到外贸企业或物流、海关等单位参观学习。
(2)加强商务英语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多媒体、语音室、图书馆、微机室和教室建立模拟实验室,仿真模拟公司和谈判会议室,增强模拟训练的真实性。商务英语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语言和商务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法,开展个人报告、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创设各种真实的商务语境,在教学方法上要以突出实践的任务型、项目型为主要教学方式,适时辅以交际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在商品推介、价格磋商和谈判环节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商业实战模拟。
(3)积极为学生打造第二课堂。鼓励所有上本课程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亲戚朋友的外贸公司、企业进行调查,尽量收集到一些真实的英文往来信函及具体单据。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一些合适的内容,缺失的部分材料可以由教师予以提供,这样,学生就会对撰写、翻译各类英文业务信函有十分深刻的印象,学习兴趣与动力也会随之提高。
(4)加强对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随时调查了解外贸行业的最新动态改进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何相荣.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高职教学特色[J]. 北京:中国培训,2000,(8).
根据国外语言学家的划分标准,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ESP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指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确定[1]。埃里斯•约翰认为:商务英语是特殊内容与基本内容的结合,其特殊内容是指与特定的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其基本内容是指在商务环境下基本的以及更有效的沟通能力[2]。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它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理论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社会功能变体,亦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3]。因此,可以说商务英语是一门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的应用学科,是特殊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商务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来培养,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商务交际环境中用语言进行交际和工作的能力。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坚实的外语语言基础,掌握必要的国际商务知识且具有较强的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也应运而生,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然而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调查和对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出现了偏差。主要问题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模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模式传统化,教学效果不显著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的应用学科,着重培养学生能胜任实际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实践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薄弱,难以达到新时期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效果不明显。在研究中发现,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和实践课程分配比例不合理。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模式或沿用普通本科院校专业课程模式,即在开设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基础上,附带少量的商务课程,如增加经贸英语、外贸函电等商务课程。有的商务英语主干课程被设置成了选修课,如商务单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课程。而且,由于受课时和学制的限制,一些重要的商务课程往往被安排在个别学期集中讲授,造成学生虽然学完了专业课程,往往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学生学到的知识肤浅而零散,有的仅限于对个别知识概念的了解或某些具体操作流程的掌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系统的商务知识,学生直接从事商务工作的实践能力不足,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大多依托于外语学院或外语系,所以很多教师认为,教授商务英语与教授英语语言与文学无多大区别,导致大部分的商务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仍占有主导地位。在具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中心地位突出,而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教学内容偏重于对语言规则的归纳和篇章结构的分析,体现在对语法、词汇的精讲和和对阅读文章的研读。教师一言堂,缺乏教学主体的参与和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大大降低。这种只注重语言及商务基础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尤其是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参与商务交流的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缺乏职业技能
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以我校为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实践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校内商务英语实训室设备陈旧落后,形同虚设,无法承担商务实践教学任务;基于商务英语方向的校外学生实习基地也寥寥无几,与学生职前培训的要求相距甚远。商务英语实践课程起不到真正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导致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达到社会对商务人才的要求。以商务英语专业单证课程的教学为例,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单证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在多媒体上演示单证的内容,流转程序,以及缮制方法。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的热情。教学中,相关单证的教辅资料很少,纯理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抽象不好理解。近年来,有部分商务单证课程采用理论在教室,制单在机房的形式上课。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电子制单练习用的制单软件系统一般仅局限在机房使用。学生只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在老师的指导下,上机实践。由于实践的时间和地点受限,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职业技能,学习的兴趣也逐渐降低。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离,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也难以实现。
(三)专业师资匮乏,教学能力降低
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它既包含普通英语知识的讲解,又包含商务技能的传授。不过,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显著区别是,商务英语既涵盖普通英语的基本内容,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保险知识、管理知识等。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则是在具备执教商务英语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称之为“双师型教师”[4]。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复合型应用型教师。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师资,缺乏“双师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是具有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也有为数不多的留学归国人员。英语语言的教学力量较强。然而大多数语言教师不懂商务专业,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商务实践经验,对很多国际商务的实际问题不甚了解,对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无法透彻地向学生讲解;一些专业教师的知识也仅来源于书本,缺少实践的应用与检验,造成专业教师不懂专业。真正能以外语为工具从事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相当匮乏。教师在专业实践教学上能力偏低,在教学质量上也无法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专业师资不足,是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制约着商务英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三、构建学商合一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而立足学商结合,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素质教育的挑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颠覆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适应时展的课程体系,将英语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商务技能三者融为一体,架设起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的桥梁,搭建学商高度融合的高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才能顺利完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竞争力。
(一)英语和商务相结合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培训,将英语和商务有机融合,促进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商务操作技能。英语专业与商务职业的高度融合,是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根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了解商务工作环境和相关职业能力要求,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提高综合技能,从而满足相关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英语交际能力,商务知识和综合技能构成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要素,其中英语沟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结合,突出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培训,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商务能力的关键。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式单一教学模式,实行多渠道的以培养学生超强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操作技能的必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训环节,不仅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支撑。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应该紧扣外贸岗位对外贸业务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突出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从而提升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三)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实施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开展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训课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训旨在充分发挥和施展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与集体才能,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为了考察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通过逼真的模拟实践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多方面地运用技能知识和商务知识,提高接受就业市场选择的竞争力以及他们的自信心[5]。
1.构建校内外贸仿真模拟实训室
校内外贸仿真模拟实训室的开发,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仿真实训室真实地模拟了对外贸易中的各个工作环节,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真实的商务环境。它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实务场景模拟,通过逼真地模拟各个商务流程场景,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在仿真实训室的教学中,教师将课程知识点按照业务的流程分解成若干项目,让学生在仿真模拟环境中按国际进出口流程反复操作实践,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处理外贸业务的能力。仿真实训活动,涵盖了学生的英语技能和商务知识的运用;同时兼顾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通过亲身实践,分析案例,熟练操作各个环节,使得以英语语言交际为媒介的商务流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逼真的实训环境下,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认识更直观,更深刻。仿真模拟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一种高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2.开发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商务英语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广开思路,积极开拓建立长久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调研和实习。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到所学专业的外贸公司和企业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学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感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走向社会,深入外贸企业和公司,了解外贸行业的发展方向,了解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要求。在校外实习基地真实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参与某一项具体的进出口贸易,实战演练报关、商品检验、货物运输、银行结汇等,并根据需要制作出进出口贸易所需要的商业发票、汇票、运输单据、保险单据等相关单据,从而实地了解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和业务规范。由于不同国家的贸易习惯、商品交易的种类、结汇方式的不同,单据的缮制有时会出现细微的差别,这就需要在校外实训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实地操作来面对商务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积累工作经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经历,不仅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外贸公司的业务现状和岗位职责,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的文化和精神,从而找出自身的知识缺陷和能力差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也使得商务英语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得到了升华。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结合,真正实现了学商合一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相结合
案例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来自于实践的宝贵财富,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案例教学属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能使学生学会求知,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实践能力。以商务英语单证教学为例,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展示各种单证实例,并对相关单证的种类、使用范围、缮制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外贸单证形成全面的认识,应用外贸单证的能力随之提高。情景教学是一种模仿真实情境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演练真实的商务操作流程。情景教学可以将各种可能的具体的境况引人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锻炼实践能力。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参与,置身于全面互动的真实情境,用它们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出来的英语能力进行具体的商务事务处理活动,让学生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在利用真实案例同步制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同时辅助项目的角色分配,让学生分别扮演外商、运输公司,检验部门、海关、保险公司、银行等不同的角色,要求学生在具体角色的位置上分工协作,完成整个案例中单证的缮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处理各种商务活动的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学商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训,通过模拟仿真教学、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导入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的职业技能,满足了社会对商务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实践为核心的学商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语言和应用技能,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职业化素质
职业技能教育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如何造就一批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要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专业实践、挂职锻炼,尽快培养一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其次要积极引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建立一支与技能培训体系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最后,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除应具有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之外,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因此,无论是缺乏实践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都必须到生产、销售、管理第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应尽快取得相关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从而尽快建立一支能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结语
关键词:英语教育类课程;PCK;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人们也习惯地认为,只要懂得某一门学科专业的基本知识,就能够胜任该学科专业教师这个职业。但实事并非如此,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有些专业知识很好的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却很难将其掌握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具体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他们还需要有关该学科教学知识。
一、PCK理论及其对构建教师教育课程的意义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 PCK)是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提出。他认为,教师需要一种知识,它是一种关于特定学科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的理论和方法。PCK理论为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PCK作为教师职业所特有的知识形式,是指向“如何教”的知识,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教育类课程作为高师课程的特色,是指向“如何教”的课程,体现了高师院校的师范性,是培养未来英语教师PCK的最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师认知活动的重要基础在于PCK,它由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各种知识有机整合而成。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教师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师范课程实施的,所以师范类课程是培养教师养成并拥有PCK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师范课程与教师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鉴于师范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知识,那么设计出合理的关于教师知识的结构,就是制定出科学的师范课程的基础。
长期以来,PCK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着被忽视的现象,甚至被边缘化,直接导致了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不明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高师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性不强、师范性不突出、不能很好的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同样,对英语师范专业而言,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是英语教师所特有的、影响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英语知识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掌握了英语知识就能当好英语教师,他还必须具备英语教学法等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出,对英语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英语教师不仅需要英语知识和一般的教学法知识,还需要知道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的知识等。
二、高师英语教育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目标不明确,未突出师范性
我国高师英语师范专业现行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于2000年4月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明确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种类型,并建议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时;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时;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时。《大纲》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但《大纲》并未对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专门的指导。
以安徽省F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其英语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共同组成的。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完全按照《大纲》要求而设置,占到总课时的66%。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基地,“师范”是其办学特色。由于我国没有专门针对英语师范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导致高师英语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没有显著差异。F师范学院虽然按照《大纲》的要求开设了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语言学、文学等课程,但能够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课程仅有“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这种课程设置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即英语教师的培养=英语专业知识+“老三门”。这样的课程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到师范生以后要从事英语教学这个事实,脱离了人才培养目标,致使高师院校长期处于一种“学术性不强,师范性不明”的状态,师范性未能得到体现。
(二)英语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低,未突出专业性
目前,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板块: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这三大板块已在教育界取得了共识并形成了传统,但各校和学者在对其称呼和表达上略有不同,如:公共基础课程也被称为普通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等,教育专业课程又被称为教育类课程、教育科学课程等。相应地,我国高师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包括语言技能类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教育类公共课程三类。
以F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为例,依据本科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F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育课程组成的四模块课程结构,其中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拓展)所占比例最高,占总课时的66%,也就是说师范生在4年之内近2/3的时间要接受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方面的训练。进行文化教育是用来培养外语人才的人文精神,因此外语教学也被逐渐称为外语教育。这种从单单“训练语言技能”到培养“人”的转变表明了了外语教育开始具有了“历史使命感”。但培养英语教师“如何教”的英语教育类课程却被严重忽视,只开设了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教学技能训练两门课,占总课时的2.7%,且开设的时间时间非常短,只有一个学期。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师范生形成合理的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能为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合理的知识基础,使师范生难以建立起系统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从而必定导致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低下,教学效果也就难以保证了。
(三)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流于形式
在教育实习中,通过让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可以达到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检验师范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情况;二是使师范生了解中学英语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发展动态和教学模式,促进师范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以及在教学法课上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及基本操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把师范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打下良好基础。
以F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届教育实习工作为例,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共八周,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习阶段和总结阶段。其中,大部分同学迫于找工作和考研的压力选择了自主实习。由于时间紧促,F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将教育见习和毕业集中教育实习安排在一起。这样仓促的时间安排,是对教育见习环节的忽略,不能真正发挥教育见习的作用。实习期间,由于部分实习生教学理念相对陈旧,难以吃透教材、驾驭课堂,导致部分实习基地的领导和老师对教育实习有抵触情绪。其次,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生无法细致了解中学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师范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班级工作,更无法满足师范生的专业成长需求。
总体看来,我国高师英语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结构不完善,没有给师范生提供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能力培养,有些高师院校甚至连最基础的教学法课程都没有开设。由此可见,在高师英语教育中,英语教育类课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PCK理论对我国高师英语教育类课程的启示
通过建立进一步凸显PCK的英语教育类课程结构,使得英语师范生一方面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让英语师范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实践,积累丰富的对于英语教学感性认知,经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师范生在学习、观察、反思和体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PCK。
(一)增加英语教育类课程在总体课程中的比例
应根据PCK理论的要求,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第一,课程课时整体上不能超出4年所规定的学时;第二,注意均衡各类学科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保证高师英语教育的双专业性。我国学者黄葳认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合理的比例关系应该为:一般文化课程占20%,学科专业课程占40%,教育学科课程占20%,教育技能课占10%,教育实践课程占10% 。根据黄葳的研究结果,结合本研究中对高师英语专业教育类课程的界定,英语教育类课程应该占到25%左右。
(二)丰富英语教育类课程内容,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
我们在英语教育类课程设置中,除了要增加课程比重外,还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确保能够为师范生提供足够的PCK知识来源。PCK包含教学目的的知识、学生理解的知识、课程的知识、教学策略的知识和教学情境的知识。那么,首先,应该增设包括英语教学大纲、语言测试与评价、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研究、基础英语教学动态研究等理论的课程。第二,适当开设一些关于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选修课程,比例要控制在5%左右。第三,应增设增强有助于英语师范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对英语师范生进行终身学习理念的培训,为他们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四,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密切结合起来。
(三)调整英语教育类课程的时间安排
对英语教育类课程的时间应该如何安排,最重要的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即从大一开始,英语教育理论课程和英语教育实践课程同步开设。大一、大二的英语教育类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并且每周进行一次教育见习,将师范生置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如担任班主任助理、组织课外活动、召开家长会、参加教研活动等,全方位获取实践经验。让师范生在广泛地接触学生,了解学校,了解教学,体验教师岗位中,增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认识,培养师范生对教师工作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形成师范生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大三起,开设教育技能型课程,除了必要的技能理论课程外,每周还要结合微格教学、专题讨论等各种教学形式进行一至两次的教育实习。微格教学、同学之间互相进行教学观摩等对于师范生技能的形成,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当然,教学实践活动是师范生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最重要的方式。只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师范生才能基于自己的体验和经历,对所学和所实践的知识主动进行筛选,并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才会最终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突出师范生实践体验的课程实施
我国的英语教育类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大四安排一次集中实习。课堂教学和一次实习就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根据Hashweh的教师教学建构理论,英语教育类课程在课程实施方面也应有所改变,进一步突出师范生的实践体验,以增加师范生的实践机会和主观体验。首先,要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强化教育见习环节、发挥微格教学的作用、组织教学典型案例观摩分析、定期围绕专题组织讨论等方式。第二,推进英语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发挥英语教育理论课程知识对英语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师范生通过教育实践反馈掌握更为丰富的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韩刚.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陈昆.在英语师范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科教学知识[D]. 重庆:西南大学,2009.
[3]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谢赛,胡惠闵.PCK及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J]. 教育科学,2010,(5).
[5]王扬,刘娜.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师范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6).
关键词: 专业群 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 教学改革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在10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因此,专业群建设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如何整合优化专业群内的教学资源,强化群内各优势专业的实训教学效果,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及市场营销五个专业组成的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是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商务英语专业是其核心专业,也是江苏省特色专业。
一、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在学生学完了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后实施的,旨在使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总结、提炼、拓展、内化并加以运用,为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做准备和铺垫,最终目标是实现毕业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动手能力强、上手快,与实际岗位技能要求零距离的”高素质复合型商务人才。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以及全体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几经探索与改革,从最初的几个独立的单项技能实训,分别由某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指导某个单项技能,各单项技能实训由于受到教师上课时间的冲突与限制,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这样的综合实训只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简单复习与巩固,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与社会对高素质复合技能型商务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到后来专业教师团队向兄弟院校上海建桥学院取经、学习与交流,参观了其秘书系的签字仪式汇报表演,深受启发,结合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讨论、探索,并尝试了模块化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拟外贸工作流程设计了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而又前后相连的几大模块:阿里巴巴网页简报制作、模拟展会、模拟商务接待与洽谈、签约及交单结汇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团队合作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与素养也得到了巩固与提高。然而在具体的实训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问题,具体如下:
1.缺乏严密系统的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大纲与任务指导书,实训项目、内容、任务分配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不够明确,没有统一的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材指导,教学组织过程不够科学、严谨,缺乏预见性。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对学生的同一个实训项目内容、目标把握不明确、不统一,今天你来指导这样要求,明天他来指导那样要求,让学生感到很迷惑,无所适从。
2.没有充分发挥专业群内的师资优势。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由商务英语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共同承担,由于受到教师上课时间的冲突,以及商务知识与技能的缺乏,在实训师资的安排上一直是困难重重,实训指导过程中遇到的许多专业技术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其根本原因是没能充分利用专业群内的专兼职师资优势,专业群意识淡薄,专业群建设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我院现代服务业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无论是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还是在实训教学改革上,都应充分发挥专业群内的教学资源,加以合理整合利用,以期强化实训教学效果。
3.缺少统一量化的实训考核标准。目前,虽然高职院校大多制定了“334”的实训考核标准,即学生的实训成绩由自评(30%)+组评(30%)+教师评价(40%)组成,但由于缺乏统一具体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使得最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比较随意,考核标准流于形式。
二、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1.充分发挥专业群内的合理师资结构,制定科学严密的实训大纲和实训任务书。在实训之前,邀请群内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定期召开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研讨会,围绕目标岗位能力需求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明确实训目标、实训项目内容及具体任务划分、情景介绍、角色分配、具体要求等。在实训过程中及实训结束后,做到及时总结、及时研讨、及时修正并不断完善,直至形成严密合理的实训方案。
2.充分利用专业群内的合理师资结构,组建专业的实训教师指导团队,按不同模块分配不同的指导教师担任实训教学和指导工作,实现群内各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互补共进。比如在阿里巴巴网页制作实训模块,可聘用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作为技术指导,聘用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作为策划指导,聘用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进行语言指导,等等,指导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研讨。这样做不仅强化了实训教学效果,还帮助教师提高了专业知识与技能。
3.建立统一可量化的任务型考核评价体系。将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并落到实处。教师在实训开始前应制作实训任务进度考核表,并从学生的出勤、接受任务的态度、任务完成的质量与进度、个人表现及团队合作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实训成绩的评定由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督促指导学生按照考核表上的细则,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做到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及时评价,并及时督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认真完成实训任务。
4.编写与实训配套的《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也是教师和学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保障。如果能将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中各个实训模块的实训大纲及实训任务书整合起来,改变成校本教材,用于本专业综合实训教学,那么必将大大强化专业综合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2]秦德如.浅谈国际贸易综合实训教学改革[J].商业文化,2009(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BGS Teaching Mode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ourism English
TANG Haip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542800)
Abstract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developing compound and applied English talents. Because of the strong operability of tourism English, the practical English ability of its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eaching succ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can not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students. A new "PBGS approach"is put forward by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tatus of tourism English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refor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ourism English and for peer-reference and research.
Key words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 (PBGS), tourism English, practical teaching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980万,平均每年新增50万,缺口至少200万,①可见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涉外旅行机构纷纷介入中国,对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语言交际能力,又掌握旅游英语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这为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极广阔的就业市场,同时为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1 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现状
从我国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实训教学的运作场域看,大致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方面。②校内实践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做中学,学中做(像旅游英语,旅游概论,口译,翻译等课程都有相当比例的实践学时,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校内实训主要依靠专业模拟软件、语言实验室等进行导游业务模拟及导游口语练习。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由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让其获取直接工作经验。只有全方位地启动三者的联动机制,才能形成一以贯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际上,能真正对旅游英语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普遍因经费不足而难以建设;校企之间由于缺乏资金及政策支持等原因,未建立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导致校外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大多数实习就是到饭店或旅行社“出苦力”,无法深入接触到具体业务;许多院校的旅游英语课堂实践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技能培训课仍以“教师做,学生看”的传统灌输型教学模式为主。实训教学的滞后导致高校培养出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就业需要,学生掌握的英语无法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以有效提高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PBGS教学法”供同行对旅游英语的实训教学模式参考、研究。
2 PBGS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特点
2.1 PBGS教学法的内涵
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即项目式团队自主学习,③简称PBGS,是目前西方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项目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④PBGS教学法中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相互间的协作以做项目的方式找出问题、收集资料、做出决策、解决问题,从而达到“1+1>2”的学习效果。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结果,在“做中学”。
2.2 PBGS教学法的特点
一是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项目既是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又是需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的问题。通过设计任务把实践引入教学,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实用而地道的旅游英语。二是寓学于做,突出学生自主性。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法,导致很多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PBGS模式把实践引入课堂,学习目标明确而具体,“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符合旅游英语“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和综合性强”⑤的特点,且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由此激发其参与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学生个体为学习主体,学生间缺少互动和沟通而使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共事能力。PBGS模式尤其强调团体分工合作,按照个人的分工各司其职并相互配合来完成学习。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使学生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合作伙伴,学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扬团队精神,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任务。
3 PBGS教学在旅游英语实训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本文拟以旅游英语专业开设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为依托,分别从课程宏观和微观项目设计两方面就旅游英语专业实训教学中的PBGS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旅游英语》是旅游行业的职业技能课,也是旅游英语专业一门核心课程。由于《旅游英语》涉及市场营销、团队规划、保险、交通等知识和技能,所以它完全区别于以学习英语为主要目的的普通英语课,属于技能性课程,与工科某些技能培训课程具有相似性,因此将PBGS引进语言教学课也就成为了可能。
3.1 PBGS教学模式下《旅游英语》实训环节的宏观设计
基于PBGS教学的特点及原则,在PBGS教学模式中,以典型项目为核心,梳理教材结构和章节,将课程宏观设计成模拟一家旅行社的总项目。根据课程进度与培养要求,进一步分为子项目,并规定各子项目完成的时间。总项目为模拟创建外语学院青青草旅行社。
子项目1:本地旅行社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3周)。知识点: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市场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状况,旅行社数量与规模。技能:资料的收集,市场调查的方法,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子项目2:创建外语学院青青草旅行社(3周)。知识点:旅行社成立的条件,程序,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旅行社经营相关知识。技能:掌握旅行社操作的具体流程。子项目3:青青草旅行社之“行”(2周)。知识点:景点间的交通安排,旅途娱乐方式。技能:沿途讲解,交通信息收集与安排。子项目4:青青草旅行社之“住”(2周)。知识点:入住酒店的操作程序,本地酒店的特色、价格、位置。技能:酒店服务知识,酒店信息的收集与安排。子项目5:青青草旅行社之“游”(4周)。知识点:旅游路线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旅游服务知识,本地旅游景点的背景文化知识,地方风土人情。技能:掌握旅游路线的设计,景点讲解,活动安排。子项目6:青青草旅行社之“食”(2周)。知识点:本地风味食物介绍,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技能:团队餐饮信息的收集与安排。子项目7:青青草旅行社之“购”(2周)。知识点:旅行采购的内涵、特点、原则、方法与策略,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介绍。技能:掌握旅行社采购整体流程。子项目8: 项目总结报告(1周)。知识点:本课程知识点汇总,各项目完成总结报告。技能:小组书面报告、口头运用、适应和创新能力、团队成员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3.2PBGS微观设计与实施步骤
以子项目5:青青草旅行社之“游”为例,结合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和旅行社运作实际,按“项目展示、分析讨论、操作实施、成果展示和评价提高”五环节来实施PBGS教学,具体如下。
以面向外国游客的“贺州春暖两日游”项目为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设计线路、编写英文导游词、与客人对话等三部分。小组要提交一份旅游线路图,一份文字稿,组员间完成口语交流,并派一名旅游形象大使向大家作景点推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旅游路线对大家最有吸引力,哪个旅游形象大使最有职业魅力。并邀请外教充当游客和学生代表一起为各小组旅游形象大使的讲解打分,以团体分的形式纳入平时成绩。PBGS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PBGS教学法在旅游英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教材问题
虽然授课教师据实践经验和系统理论知识从多个教材中“改造”出适合学生的项目,但课程的“整体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离真正意义的项目化教学教材还有很大差距。建议编写适合的实验指导书和项目化教材;将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如导游资格考试、饭店英语等级考试等)的知识技能融入到相关模块,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紧密结合。
4.2 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问题
实施PBGS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他们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掌握《旅游英语》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项目具体操作流程。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易造成项目实施进程和效果不统一,同时还需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而这些有关学生素质的要求是教师无法掌控的。
4.3 教师能力问题
为确保教学的可操作性,达到预期效果,项目主要还由教师设定。所以教师既要有较高业务水平, 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又要有较好的组织和现场控制能力,做好项目的指挥与协调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都是旅游管理专业或英语专业毕业,专门学旅游英语且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进行PBGS试点工作的教师自我进修、外出进修或引进相关人才。
5 结语
PBGS教学法和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一样, 不可能适用于一切教育领域。从旅游英语专业实训教学的效果来看,它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法之一。因为它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当然,这种课堂实训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需要同行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是贺州学院新世纪教改工程课题立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讨”(编号:hzxyjg2010021)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张诚恩.浅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外教育研究,2010(2).
[2]杨晓荣.如何走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认识误区[J].经济师,2010(5).
[3]顾雪梁,何建乐.当代英语新视野[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2).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 问题 对策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日渐频繁。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英语专业技能过硬,商务知识掌握扎实的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的需求呈递增趋势。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的特征决定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英语知识”和“商务理论”的简单相加,而是目的在于培养既拥有较强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熟悉掌握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目前,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时间仅仅为二十余年,商务英语教学现状不堪成熟。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是应思考的现实问题。
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及不足
1.1 教学手段单一:商务英语课堂大多沿用传统的以
教师传授为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商务词汇、语法、金融贸易理论的讲解往往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较多,而案例和实践模拟训练则被忽视。这种教学方式离开了具体商务情景仅仅将商务和语言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却忽略了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学缺乏活力,人才培养模式化。
1.2 师资队伍薄弱:目前,商务英语专业专任的师资队伍较为短缺。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英语专业出身,从事基础英语的教学工作,英语水平较高,商务实践经验较少。一些商务英语教师具有一定的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但他们也仍有一些缺陷――缺乏金融、商贸实际工作经验。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尝试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公司、企业商务人才为兼职、外聘教师,但这些教师通常专业业务熟练,但英语水平较低,教学基本素质、授课技巧还需提高。
1.3 教材的规范味性缺失: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是高职教学的基础。目前市场上“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的专业教材可谓是琳琅满目,但不少的商务英语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仍有缺失。一些教材内容涉及商务知识呈现地较为单调:单词、语法、句型、翻译为主的练习题占据课本多数,学生掌握了英语商务专业术语但却缺乏商务应用综合技能,难以用所学完成商务任务,缺乏多样化和交流性。此外,一些商务英语教材所呈现的涉及商务知识内容较为单调,较难激发学生的趣味和积极性。
1.4 实践教学体系难题:商务英语教学目的侧重于学生在实际商务工作环境中能将英语在商务环境中灵活运用。但大部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仍有一些不足:校内实训商务软件较为落后,学生的商务操作能力难与现代商务技术的发展相贴合,以致学生在校外实习时难以灵活运用。除此之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呈现一定难度,校企合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具有应用性、实用性,一些外资企业不愿花时间培养成批学生进行培训、分工。
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应在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商务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并力求通过创设新型的商务英语实践课堂,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议
2.1 教学方式多样化:商务英语课堂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院所提供的教学设备,创造一些仿真商务场景:商务会议、商务接待、商务洽谈、商务社交等。请学生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训练、个人报告等方式参与到语言交际环境中。鼓励、表扬学生的参与表演,纠正其语言错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在课堂中穿插与内容有关的音频、视频,给学生留下较深印象。比如在讲解商务会餐这一章,“饭桌生意经”“Deals over Meals”时,播放了《风月俏佳人》中女主角就餐前准备及在餐厅就餐的视频,播放完毕后请学生讨论就餐时需注意的礼仪。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开展课堂教学。这种图、文、声、影并茂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多渠道培养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师资是一个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求教师具有英语商务、实践的知识能力。合格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离不开地方、学校的支持。学校可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深造,例如英语专业教师攻读商务英语相关专业等。积极与公司、企业联系,取得交流,鼓励教师定期去企业进行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或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此外,高职院校教师本身应具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促进自我专业实践性建设的意识。
2.3 教材应以现代高职教育为特色:高职商务英语教材的侧重点不同于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前者更侧重于实用性。因此在教材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实际学习能力,选择难易程度,信息量大小,实践内容比例合适的教材。商务英语教材应紧扣商务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内容。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商务知识应用于模拟或实际情景。这些注重案例、练习形式丰富、以职业实践为导向的教材能够提高学生职场适应能力,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此外,具有真实语言情境的教材能呈现真实性、趣味性,满足学生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的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
2.4 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开发校外实训基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培养技术型,实践性人才,对于该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学校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完善实训设备,安装并更新实训软件,创造商务交际仿真情景,使学生进行仿真模拟练习,并能通过练习,实践体验“真实”商务环境,提高其从事专业工作的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校外实训作为校内实践学习的延伸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学校可邀请企业相关人员指导校内模拟环境,依托企业来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良好良性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参观交流、顶岗实习;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办学、校企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校内难以面临、解决的实践问题能够在校外实践中完成,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在今后从事工作岗位时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更深层次地把握岗位所需求的技能。
3 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双师队伍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如何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仍需不断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1]喻春根.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前沿,2008(7):73-74.
[2]曾纪伟.英语互动教学的模式及要求[T].教学评论,2004(6):85-87.
[3]宋梅梅.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07(1):75-76.
[4]石伟平.我国职业教学课程改革中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7.
[5]咸修斌,唐文龙.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新思考[J].高教探索, 2005(2):60-61.
[6]张瑾.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探究[J].教育评论,2004(6):85-86.
[7]孙立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4):131-133.
[8]侯松,曾美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及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4):35.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业素质;互动式创业方案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如浙江省2010年共有高职高专院校47所,在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2010年浙江省高职高专布点超过25个的专业中,商务英语位居其中,为29所,可想而知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鼓励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创业也成为促进其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日前,在“易梦想易成就”2010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启动仪式上,北京理工大学赵显利副校长说,有机构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4%,所以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创业素质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2012年8月至9月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本市一些大中型外贸企业老总或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外贸企业老总认为成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在校期间培养这些素质。在对上述收集的资料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基本上确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业素质应该包括自信、自律、诚信、创造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扎实的外贸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应用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参与竞争的能力等。
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各校可以根据各自的现实条件探索选取最佳的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方式,但能提供真实创业环境让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就体验和实践创业梦想的学校毕竟有限。笔者以为采用“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式虚拟创业中既酝酿创业的激情,又掌握创业需要的一些常用知识和技巧,更得到多方面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方面有效可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可分五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如下。
一、准备阶段
在让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设计创业方案前,需要先安排2个课时的教师讲授,让学生了解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创业的现状、方向、优势和劣势,了解创业所需的常用知识、素质和能力,了解创业方案设计的要求。在这个环节中,重点通过创业方案模本展示,让学生了解创业方案的必备要素和设计方法。一般而言,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在设计创业方案时主要理清以下3个问题:创什么业?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创业?怎样创业?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明确创业的方向和基本内容,要求学生一个方案只讲清一个创业项目即可,不需要在方案中涉及多个创业项目。理清第二个问题需要弄清楚所选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实现意义。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学生需要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进行仔细地成本核算。方案的可行与否不是建立在纯理论分析上,必须以事实和数据分析为基础。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必须细化,不能是笼统的表述,需要说清相关的一个个小问题,如通过什么样的步骤和哪些方式来实现成功创业,如何克服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怎样准备和安排好创业所需的人、财、物。方案的形式可以灵活,但要素必须完备。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一般在第三学年安排教学实习,“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这个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对所学专业已有较全认识和了解,具备了进行方案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这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学生在紧接着的社会实习中尽早尽快地进入角色,特别可以促使一些有条件的学生早创业,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因为设计创业方案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准备,所以教师可以在学期初便进行相关2课时左右的讲授,提出相关的要求,给学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准备。教师可提供一些创业项目、相关网站和报刊供学生参考。
二、学生互评阶段
负责创业方案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师需要以班为单位设立一个QQ群和一个公用的电子邮箱,并要求每位学生申请一个带有自己姓名的电子邮箱。在准备阶段,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方案的设计在QQ群里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在完成的最后时限前必须把创业方案电子稿通过带有自己姓名的邮箱发至班级的公用邮箱,相关的文件名必须注明方案名称和设计者姓名。同时,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在完成方案设计的两周内批阅完电子邮箱里同一班级其他所有学生的创业方案并写下相关意见建议。意见建议必须写明创业方案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两点以上的修改意见。意见写在方案的末页,注明批阅人和批阅时间。批阅完后的电子稿在原文件名后加上“某某改”字样后,分别发至公用邮箱和方案设计者个人邮箱。学生的创业方案的设计必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进行,最终项目的选择难免会有雷同。但同一个项目,创业的途径和方式可以千差万别,所以教师不必要求每一个创业项目都不一样。让学生互评,就是为了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并通过意见建议的撰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三、教师点评阶段
学生互评完成后,教师给学生一周时间进行创业方案的修改完善。每位学生参考同学发给自己的修改意见后将自己的方案修改好并在文件名上注明“某某日改”字样后,分别发至教师的邮箱和班级公用邮箱。教师再用一周的时间批阅学生发到自己邮箱里的创业方案。教师同时要求学生查阅发到公用邮箱里的其他学生的修改后的方案,并进行交流和商讨。教师在批阅学生的创业方案过程中也需要在每一份学生的方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意见建议,并在原文件名后加上“某某日改”字样后,分别发至公用邮箱和方案设计者个人邮箱。在完成批阅后,教师要安排2个课时进行点评。点评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总结点评学生互评阶段的情况。肯定学生互评中的闪光点,例举一些由学生提出的优秀建议,分析说明一些建议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一些建议为什么不妥,不妥在哪里。第二部分主要是梳理点评经修改后的创业方案中仍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教师需要归类说清这些问题,同时对于修改的成功样本也进行必要的分析点评。点评完后,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提问。
四、创业成功人士点评阶段
教师在点评完成后给学生一周时间再对自己的创业方案进行修改完善。这期间,教师同样鼓励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面对面或者通过电话、QQ群、电子邮箱进行商讨和交流。学生完成修改后将文件名注明“某某日改”后再一次将创业方案电子稿发至教师电子邮箱和班级公用邮箱。教师将学生创业方案的电子稿收齐后统一发给一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成功创业人士,请他用一周时间批阅这些创业方案,在每一份创业方案后写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完成批阅后这位成功人士需要将写有修改意见的创业方案统一返回给教师,由教师统一发至公用邮箱,并分别反馈给每位学生。这位成功创业人士还将被邀请用2课时的时间对学生的创业方案进行点评。点评完成后安排他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有自己的理论研究优势,但创业成功人士有实践经验的优势,他的点评和与学生的互动是实现创业方案更贴近实际、更趋于完善不可逾越的一环。学校应积极搜寻和建立相应的校外师资库,积极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对于实现“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助推学生的就业、创业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五、总结交流阶段
在听取创业成功人士的点评后,学生需要结合他的书面修改意见积极进行进一步修改。一周后,学生必须完成修改并再一次将文件名注明“某某日改”后,分别发至教师邮箱和公用邮箱。教师再用一周时间对这些方案进行打分。完成评分后,教师选择一些不用类型有代表性的优秀创业方案,安排2个课时的时间让它们的作者在课堂上进行方案介绍,每个方案介绍完后,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点评。
“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教学活动五个阶段的完整实施需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和至少8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如上所述,8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并不集中进行,而是安排在不同的阶段。“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创业成功人士的多阶段、多方位、多层次的互动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地实现自身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尽管在“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中产生的创业方案未必能在实际生活中实现,但它播下了一个个创业的种子。“互动式创业方案设计”可以作为一种实训课程的重要形式来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钟洁玲.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学探微[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8).
[2]胡明宝,蒋艳柏.论高职高专学生创业素质的特征与构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关键词:旅游英语;高职院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02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旅游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跃居世界第二,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势真正确立。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亮点在东方,而中国是东亚旅游的领军者。因此,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现象”成为近两年来的重要话题,中国旅游业也将面临着重大变革,出入境旅游业务大幅增加,对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攀升,使我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内旅游业以其独特的行业优势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尤其是既掌握了较高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旅游文化综合素质及时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迫切。
一、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
大学旅游英语专业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出发,旨在培养学生使用涉外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高等职业院校坚持培养实用性人才和“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因此,口语学习是旅游英语学习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很多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较大的词汇量,但口语表达能力却很弱,个别学生甚至是哑巴英语,这一现状,极不适应目前高速发展的旅游业。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旅游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为此,旅游英语专业的改革必须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置情景、模拟场景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而旅游英语专业中核心课程之一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时间短,要求见效快,对英语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成绩参差不齐,语用能力不强,高职旅游英语教材不够成熟,教师教法缺乏创新,无法实现用旅游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旅游英语课程在教学安排和设计时与基础英语课程雷同,缺乏旅游专业特色,高职旅游英语课程师资力量不足,实践能力弱,“双师型”教师匮乏。因此,进一步深化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现今,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基础英语水平较差
高职学生经过初、高中阶段六年的学习,只是拥有英语中基础的有限知识,而且中学更注重应试教育,学生平时缺乏相应的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在课堂上参与语言实践的活动就非常有限,尤其在听、说技能的训练上。
(二)旅游英语教材偏难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本科院校旅游英语教材,内容偏难,侧重知识传授,倡导教师中心,即重在教师有东西可教,而不是重在如何让学生参与。这些教材往往很少体现交际性原则,加上听、说教材与阅读分立,缺乏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高职旅游英语教材应当强调实用性、趣味性,始终把听、说领先放在第一位,把学习语言当作技能训练,而不是知识传授的过程。因此,旅游英语专业,应选择以导游英语,餐厅英语、客房英语为主导,集听、说、读、写,并注重实际应用的教材。
(三)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匮乏
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既包括使用英语授课的英语专业课,同时也包括使用中文授课的旅游专业课,而往往这些课程都是由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分别授课。作为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对旅游专业知识却一知半解。所以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单词等内容上,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旅游专业知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旅游专业的教师身上。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无法将旅游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本学科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特点。而且,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些教师只是一味地指责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殊不知这很可能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所造成的。如果教师平时没有注意分析学生的厌学情绪的原因,不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而且一如既往的使用同一种教学手段,语言贫乏,语调平平,极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丧失。因此,教师应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同时要求并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四)教学与专业实习脱节
实习对于在校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讲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中旅、国旅、中青旅等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较高知名度、美誉度、较新经营管理理念的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旅游企业也成了各大旅游专业院校争相抢夺的合作伙伴。但是这种合作更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学校完成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程要求,扩大知名度,提高招生入学率;旅游企业得到较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至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符合从业要求却很少过问。这就使得教学与实践生产脱节,在就业竞争中无法体现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旅游和英语两个方面的优势。
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实践
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英语专业的设置必须紧密地与实践生产相结合。培养出有一技之长的英语专业大学生。为此探索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适应当今时展潮流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新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从旅游市场的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多数毕业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无法达到旅游企业单位的要求。为此,我们应在保证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大了口语技能的培训,口语课贯穿于每单元的教学当中,加大口语课的课时量,达到每周2学时。我院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于旅游文化知识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重点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培养,掌握旅游英语口语的基本运用,并适当进行听、读、译的训练,使其了解旅游文化基本知识。
(二)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引进“合作学习”
旅游英语专业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旅游英语的业务操作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与网络应用能力等。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学科本位”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模式,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两人对话、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组间交流、组间竞赛、角色扮演等。首先,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具有相同兴趣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合理的搭配,使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进行模拟对话训练。其次,教师把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例如上英语导游课时,教师要求各小组课前收集某一旅游景点的材料,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模拟旅游景点现场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个人和同伴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妥协让步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此外,我们与一些旅游企业加强联系,实行合作教学。我院与阳光旅行社、酒城宾馆、南苑宾馆等单位签订协议,给旅游英语等专业的学生提供短期的实践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对旅游业有了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同样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学习中,端正了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三)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估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对学生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在内容方式上包括:期末考试、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英语演讲等综合成绩;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找出与相关标准的差距,锻炼学生终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业成就,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师资问题的解决
为了使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旅游实践知识,应安排旅游专业教师定期参加英语口语培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在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使其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为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五)对旅游英语教材进行改革
1、根据学生的水平,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材;2、教材应该尽可能地与国际接轨,内容较为新颖,借鉴采用一些发达国家在本专业领域内使用的教材,包括外文原版教材,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外文期刊、网络文摘等资料来阅读;3、加大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让学生在接受有关旅游方面的词、语句训练时,深入了解中国及外国的文化知识,而不仅仅是重视和强调语言知识的运用,毕竟英语仅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还应加大教材的知识含量。
因此,在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建设旅游景点、改善旅游设施之外,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一软环境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在高职旅游英语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英语环境,从职业本位出发,结合语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2]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论文摘要: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与他们在校期间接受的相关跨文化交际培训程度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提高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进行相关的跨文化培训是培养英语教师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准教师,笔者提出除了具备交际意识和对比意识以外,教师角色转换的意识以及保留本土文化的意识更要深入准教师们的心中。文章从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两方面入手,提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切实可行的方法。
近几年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为跨文化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在这些调查研究中,研究对象大多数为在校大学生以及中学生,针对外语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却非常少,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外语教师的研究更少。
笔者对镇江市外国语学校的英语教师进行了一次关于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较注重小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提高,而没有充分重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小学生缺乏对中英文化差异的起码了解,语用能力差,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常常导致语用失误和交际障碍,笔者认为,这与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存在一定的关系。
据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小学英语教师70%毕业于师范院校,其中25%的教师表示自身缺乏足够的跨文化意识,31%的教师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却不知如何处理课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而83%的教师表示自己在学习期间并没有受到相关的培训。因此,提高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进行相关的跨文化培训就成了首要问题。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成为正式的英语教师以前首先需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即知识、技能、态度三层模式,具体来说,在知识层面上,教师应该掌握普遍文化知识,即文化的基本概念、构成、特点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掌握一定的具体文化知识,即了解目的文化、本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群体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异同。在能力上应该做到:能够用目的语言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合中进行恰当有效的交际;养成对一些文化问题思考的习惯,善于总结自己的跨文化交际体验,并摸索出一些学习方法。就态度层面,要敢于面对挑战,不断学习和探索外国文化,对不同文化行为和思想保持一种宽容、理解和移情的态度,及时反思本族文化和自己的文化参考框架及言行。我国的外语教学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教育体制和相应的考试制度的影响,过分注重语言教学而忽视了外语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如果以跨文化意识来对外语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就能将所授的语言知识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
二、培养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提高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Hanvey将“跨文化意识的层面”( levels of cross一cultural awareness)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只是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第二个层次是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觉;第三个层次对于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异文化特征,在理论上或是理性上能够理解;第四个层次是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
笔者认为,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对跨文化意识有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准教师,除了具备交际意识和对比意识外,教师角色转换的意识以及保留本土文化的意识更要深人心中。
1.交际意识指的是在真实环境下能够应对各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随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地位的巩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深化,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们,在学校期间利用或创造与native speakers进行交流的机会,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2.对比意识能够分析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区别,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扩大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生必须了解到侮一种文化的价值观都是其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例如,在英语国家人们崇尚个人和独立,而在中国人们重视的是集体和和谐。因此,要想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就必须理解价值观方面的差异。拥有这种对文化价值观的鉴别能力,才能够自觉区分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中外文化差异,并吸收西方合理文化价值观的科学价值体系。
3.教师角色转换的意识也应该在这一阶段就深人准教师们的心中,也就是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和中心,而是一名指导者、监督者,帮助所教的学生掌握知识,并了解其掌握的情况。由于受到一系列政治、文化、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教育的核心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努力提供各种学习材料,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而学生的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创造性的能力往往被忽略。教师角色的转换就是要提醒师范院校的学生拒绝这一陈旧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创造性的自我发展,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培养自己这样一种教学能力。
4.保留本土文化意识强调的是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们不应该仅仅被动地学习异文化,还应该培养自己解释介绍本国文化的能力。特别是在课堂上,外语教师作为英语文化的传递者,起到一个沟通英语文化与学生自身文化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师更值得注意,小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在学习者对英语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的,由于此时小学生尚未完成第一语言和本族文化的社会化过程,对母语和本族文化还未达到一个基本的完整的认识,如果这时过分地强调外国语言和文化,而没有适当地讲解本国文化知识,很可能会影响小学生的母语学习,对第一语言和本族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
如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从被忽略发展到逐渐被重视,从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到对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素质的提高,从注重群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转移到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一个缺乏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的教师只能培养出语言结构单一,语言交际能力弱的学生,远不能满足21世纪对优秀的高、精、尖外语人才的需要。
1.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之父Hall认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即公开文化及隐蔽文化,公开文化的知识可以通过大量笼统的、概括性的文化知识系统地学习,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传统与习俗等等方式。在我国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般都设有文化教学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和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等等。通过书本上一些介绍性的知识和阅读材料来使学习者体会同母语文化存在差异的目的语文化现象。
但是就隐蔽文化特别是深埋其中的价值观念却非常难以把握。人们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处世哲学、道德标准等等无不受其价值观的影响。由此可见,将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蔽部分揭示出来才是跨文化培训的重点。那么,针对师范院校的准教师,该如何挖掘隐蔽文化层面的知识呢?比较容易找到一个民族隐蔽文化层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文学宝库,因为语言文学历史悠久,文学作品蕴涵丰富的文化内容,这其中必有各个民族思想观念的痕迹;另一个途径是在语言宝库中寻找,无论是口头语还是书面语都能够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要求师范院校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门的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课程,系统地讲述语言、文化、社会和交际之间复杂的关系。
2.文化能力。对于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可以从文化冲撞开始,目的是让受训者通过经受心理和情感上的震荡,对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冲突有一个强烈的感性认识。除了通过讲座,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互联网或者看录像,观察并分析实际案例来吸取经验,避免跨文化交际的误区。此外,角色扮演、戏剧表演和辩论更能够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并使其亲身体会到跨文化交际的经历,还能够进行反思或相互之间分享这种经历。一些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这些准教师到外国人家中做客,或者到外企实习,以便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 键 词】英语系 课程设置 需求理论
一、需求的定义
计划是根据对环境与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可见计划是有的放矢,有根有据的,这就需要有一个需求分析的过程。在外语界,根据不同的角度和背景,不同学者对需求的理解和定义都有所不同。Berwick认为需求有两个部分构成―觉察需求和意识需求。前者是教育者设立的需求,后者是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和愿望(Berwick,1989)。Kemp结合教育实际,给需求下的定义是“希望得到的东西和现存状态之间的差距”(a gap between what is expected and the existing conditions),并把需求分为6种需求(Kemp1998)。束定芳(2004)提出了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大类。前者是指政府的外交或其他政治目的的需求及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要求,后者主要是指学生目前的语言实际水平及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综合以上对需求的理解和定义,可以总结出,需求分析一般指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具体指社会、国家的需要。一个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具体是指个人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学生个人,学校,社会,来讨论分析需求分析。其中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个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期望达到的水平,学校需求主要是指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所希望学生达到某种水平的需求,社会需求主要是指国家和地域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二、需求要素之间的关系
上文提到的三种需求:个人需求、学校需求、社会需求显然代表来自三个方面的需求:学生个人、学校和社会。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三个关系同样重要,处于同等地位。以下通过三个大小一样的圆来具体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图(1):个人需求、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的图示可以很明显得看到三者之间是存在重叠部分的,且这个重叠部分的面积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的。当重叠部分的面积越大,说明该课程设置就越理想,反之则越不理想。根据这一原理,在实践教学中,课程设置若满足了学生的个人需要,通过市场调查满足了社会需要,通过相关教学满足了学习者和社会的需要,则这样的课程设置达到了最佳模式。相反则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失败,不仅浪费了学习者大量的时间,可能还会造成他们厌学的情绪等,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以上图示中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三者缺一不可。
三、个人需求与课程设置
1.专业考试和课程设置
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分别要参加全国统一举行的英语专业四级(TEM4)和英语专业八级(TEM8)的考试。从考试题型来看,这两项硬性考试更多的涉及到的是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好好学习基本知识。上海大学的英语系的课程设置中,从第一到第三学期,学科基础课开设了基础英语、听力、会话和阅读。从第四到第六学期,又在这些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语法和写作课程。从学分的角度看,基础英语为最高分6分,其余的课程均为2分。由此,明显可以看出,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英语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到了大三学年,高级英语取代了基础英语,而且还添加了口译和翻译的新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大部分课程都安排在大三时期,其主要课程(必修课程)主要是文学、语言学、写作和翻译,这又为专业八级中的人文常识、翻译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八级的通过率。
2.个人目的和课程设置
基于学生个体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个人目的出发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譬如想出国继续学习的同学当然对口语方面的要求较高,大学四年里前两年都开设了会话课程,大三期间则开设了口译课程,从更高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口语水平。想考研的同学们就可以好好利用大三期间开设的文学、语言学、翻译和跨文化等课程,为自己以后再读研期间的专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那些以后想从事经贸行业的同学来说,选修课中的经贸系列则为这类学习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四、学校需求和课程设置
按照学校制定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将大学四年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强调练好扎实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翻译的能力,开拓学生的中外文化及专业倾向的知识面。在课程设置中前两年主要针对基础知识主要开设了基础英语、听力、会话和阅读,在第二年开始加入写作的课程。从学科基础课的学分的分配角度看,基础英语课程为6分,分别占大一大二总学分(学科基础课)的1/2和9/23,听说部分则为1/3和6/23,而阅读仅占了1/6和3/23,写作部分则为3/23。
相反,在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和加强听、说基本功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及口译、笔译的应用能力,并结合一定的外贸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的知识语言应用能力适应涉外单位、特别是外经贸部门工作的需要。所以,在大三时期,保留了听力和写作课程,加入了口译、高级英语和翻译。在专业选修课方面,课程的安排都主要集中在第7、8、期,主要开设了文学、语言学、写作和翻译。从学分的分布来看,高级英语占大三期间总学分的9/35,文学占3/10,听力仅占1/10,写作占3/20见图(2)。为了使学生们有较扎实的外贸业务专业知识,学校在专业选修课中还安排了经贸系列的课程,例如开设了国际商法、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外贸函电和涉外英语合同,而且在任意选修课中还开设了商务谈判、跨国公司经营、经济学概论等进一步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增强学生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社会需求和课程设置
1.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落实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物质内容和重要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整个市场对人才的样式需求将呈现多元化或多样化的要求。刘再起,王仰正(2001)把外语人才的培养规格归纳为具有“高”、“专”、“宽”、“好”、“强”五个方面的特征。
2.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如今的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外语和其他学科相结合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所以要做到“专”“宽”并重,使外语人才在专业领域达到既专又宽的和谐统一。其次,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外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专”,而且还要“高”、“强”。上海大学外语系设置了从大一到大四都有相关基础课程,做到专业突出和综合型并举,课程设置具体可由公共基础课(政治、计算机、体育、二外等)、学科基础课(语法、听力、口语、翻译、阅读等)、专业选修课(文学、语言学、写作、口译、笔译等)、各类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思想政治理论、任意选修课)、实践性教学(军事、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构成。
笔者通过分析几大招聘网站智联、中华英才、51Job等网站上的100则招聘广告,了解到一些当今用人单位所希望任用的英语人才类型,分析结果显示:5.56%的用人单位需要非相关专业但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好的本科生,14.24%的用人单位需要相关专业的研究生,21.35%的用人单位需要对其他领域知识有所了解且英语水平较高的本科生,而58.85%的用人单位需要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且英语水平高的研究生。所以应该构建以开设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同时开设其他相关专业的发散型结构(如图3)。
可见市场对英语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还是相当需求的,跟实际能力联系较紧密的听说能力和翻译能力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对写作和阅读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则最少。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教育显得不重要,相反只有语言基础知识牢固,才能更好的进行其他方面(譬如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上海大学英语系本科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着重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在高年级阶段则着重阅读和翻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结语
本文主要从个人需求、学校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在经济文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学科之间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明显,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人才才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Berwick,R.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In Johnson,R.K.(eds.).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ambridge:CUP,1989.
[2]Kemp,J.et al.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New York:Prentice Hall Regents,1998.
[3]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
[4]刘再起.王仰正.对新世纪大学专业外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1.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曾指出,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专业建设做了大量的社会实践调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求实习单位配合填写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表;组织教师跟踪调查往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等等。根据各方面采集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感到比起以往企业重视人才的学历、成绩,如今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统计表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要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对能力方面最注重的是要能与人合作,善于理解沟通,能灵活处理和解决问题。近年来,许多外贸企业为金融危机所迫不得不大量裁员,这就要求应聘的学生不仅能招来即用,更要会灵活处事,一岗多能。从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中,我们看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研究,力求实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
1.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商务英语教学
深悟商务英语教学之道的许多专家包括英国的MarkEllis都认为,商务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商务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在商务英语的课堂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分析、讨论和语言表达等活动,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创设情境,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活动热情。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还是以精读和翻译课程为主,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商务活动中的综合职业能力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职教届近来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教学方法和模式,目前最为流行的的莫过于“项目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二者都强调要突出实践教学,讲求工学结合,集“教、学、做”于一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以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为首的一些研究者们,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的要求,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运用于商务英语课程,这种模式不失为一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基于商务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即以商务活动过程为主线,要求教师能够找到课程内容的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将整体过程再由简单到复杂,由新手到专家的顺序分成一系列的学习领域,然后在各领域中按照主题单元设置完成该领域任务的不同情境。这些情境即是构成工作任务内容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口贸易活动为例,主要工作领域可以按照其流程分为:磋商、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装船、运输保险、提单、结汇。要完成磋商这一学习领域,我们可以相应设置邀请发盘、发盘、还盘、接受等情境,以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法完成各情境的教学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从而提升相应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透彻地研究和理解,充分结合商务活动的真情实景,为学生创设仿真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创造性地完成语言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
3.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商务英语强调实用,即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演练活动。结合具体的工作过程和情境,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应用语言知识,发展交际技能,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角色扮演法(例如,模拟商务谈判活动)能给学生虚拟职业岗位情境的切身体验。同时激发学生的分析、想象等思维活动;促进群体的互动。而案例分析法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在仿真情境的设置上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本上每一单元都设置了具体的活动场景,有利于教师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如中级Unit2b,Corporatehospitality中编排了四个案例。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我客户公司的总经理PietroZanelli,45岁,从罗马来到我公司,欲对与一宗大买卖有关的一两个细节作出最终决定。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Vittoria.任务是要求学生讨论如何款待这个客户。学生在各自想好自己的行动方案之后,两人一组开始讨论。在示范表演的过程中,我感到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有的要带他们去打高尔夫,然后去饭店吃饭;有的则认为应该先吃饭,再去剧院看戏,而且都能充分表达各自的理由。有一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要带客户去购物,然后为他们买单。原因是要促成大生意,有时需要先付出一定的代价。一语道出了当前社交活动的“黄金法则”。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还使他们认识到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差异和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性思维。
三、综合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相对而言都有比较充裕的课外时间,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好这些时间非常关键。语言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商务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布置巩固性或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渠道,如一些网络和多媒体学习资源,在线模拟训练的商务英语操作软件,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鉴别、筛选信息,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
四、加强实践教学,结合职业资格考证,提高学生商务环境下的就业能力
“工学结合”是以工作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由传统教室转向教授与实训一体化的课堂。实习实训,是对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检验过程。学生通过实习,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工作中发现所学理论知识的不足,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需求。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也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我院外语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现在此列出,以期共同探讨。
1.语音语法实训。这是针对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反馈而安排的实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语音语法的重视程度,帮助他们纠正较严重的语音语法错误。为接下来的商务英语的学习和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听说综合训练。以运用商务知识和词汇训练口语表达为目的,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附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辅导,帮助学生尽快拿到四、六级证书。
3.BEC实训。这是结合学生工作岗位的专业实训,根据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学生提升了商务交际技的能力,学会了用英语熟练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学习、创新革新的能力等等,是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前的演练。这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的操作训练,也基本结合了多数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要求,教师在实训的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能比较容易地获取一些与职业相关的诸如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全球性的BEC证书、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等证书,以提升就业应聘的竞争优势。
4.专业实习。这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必修的实践课程。我们在第四学期安排两周的时间,是一个由学校到社会的衔接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对即将面临的工作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对外贸公司或外企的部门设置,岗位规划,工作流程,员工素质和能力需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锻炼,才能意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欲望,促进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第五学期安排八周的专业实习,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一些具体工作能力的训练,熟悉一定的岗位职责,并对其他相关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一阶段,多数实习单位都会有意识地培养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去处理一些事务。通过这一阶段的考验,许多学生在第六学期的毕业实习时,都能再次进入原来的单位,部分学生还会与单位提前签订就业协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者黄炎培先生曾提出职业教育要”手脑并用,教学合一”,强调在实践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并结合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显然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湖北信合网
[2]张作功:从解放思想的角度解读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J].教育与职业,2009(5)
[3]马树超:做学合一与职业学校变革[J].教育与职业,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