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经营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时间:2022-04-28 07:1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经营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经营论文

第1篇

1DEA模型和Tobit模型

DEA是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DEA方法是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用于测评一组具有多重投入和多种产出的决策单元的绩效和相对效率。其优势在于无需人为给定各指标的权重,也无需预先给定生产前沿面的生产函数形式,同时它能够处理多个输出和输入。鉴于此,本文将用DEA方法分析常州63家农业企业的生产效率以便对不同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对比评价。Tobit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解释变量Xi取实际观测值,而被解释变量Yi只能以受限制的方式被观测到:当Yi>0时,“受限”观测值均取实际的观测值;当Yi≤0时,“受限”观测值均截取为0。可以证明,用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出Tobit模型的βT和σ2是一致估计量。考虑到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绩效分析上,经营绩效的变动不仅与一个解释变量有关,因此,在以企业经营绩效Y为因变量的基础上,全面多方位引入以网络建设、信息管理、农业新品、研究中心、品种权数、国家拨款、省级拨款、市级拨款、高科企业、示范园区为模型的自变量,系统地分析这些指标对于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作用情况。

2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2.1经营绩效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

本文选取了常州市6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对其2010年相关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所选取的指标如下:产出指标2个:当年销售收入(万元)、当年利税总额(万元)。投入指标5个:固定资产总计(万元)、流动资产总计(万元)、当年研发费用(万元)、普通员工人数(非研发类)、从事研发人数。

2.2影响因素变量选择

由于对普查对象所能获得的数据有限,本文主要选取了网络建设、信息管理、农业新品、研究中心、品种权数、国家拨款、省级拨款、市级拨款、高科企业、示范园区这几个变量并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上述因素对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自身网络很好地体现了该企业的未来市场开拓能力与信息化发展程度。因此,本文中将是否建有网站及网址作为影响农业科技企业经营效益的一个因素,设定权数1为已建立网站,0为尚未或者没有建立网络。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满足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随时对内部信息的控制,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率的实时动态信息交互,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运营流程。因此,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考察企业经营绩效的变量,能够更好衡量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合理与否,以及研究通过如何加强对企业内部信息的控制,以达到最优化的企业经营绩效。设定权数1为已建立信息管理系统,0为尚未或者没有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企业所拥有的农业新品种总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农业科技企业在这段时间里的科研能力、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将企业所拥有的农业新品总数作为考量企业经营绩效变量指标很有必要。企业的创新程度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科研发展程度,农业科技企业研究中心的建立反映了企业自身科研能力水平以及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科研成果能否和生产很好地结合。设定权数1为已建立企业研究中心,0为尚未或者没有建立研究中心。企业所拥有的品种权数很好地体现了企业的生产与发展能力,拥有越多的产品品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不同方面的要求,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所创造的顾客满意价值也将最大,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国家、省级、市级的拨款为企业自身的科研提供了保障,并且提供与国内外高等科研机构合作的机会,使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竞争中打破国外垄断,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意义非凡。近几年国内很多省市已经了关于农业科技企业的认定办法,对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给予政策、税收等其他方面的支持。因此,调查企业是否属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对于分析企业经营绩效很有意义。将属于高科技企业或示范园区的权数定为1,不属于高科技企业或企业示范园区的权数定为0。

3变量设定及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常州市科技局农社处,由常州市6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提供。由于各指标的数据口径统一,具有可比性,因此对统计结果并无太大影响

二结果分析

1DEA测度结果分析

利用DEA对常州市63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绩效的评价,得知: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绩效处于相对良好水平。63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与农业示范园区DEA效率均值为0.556,其中有13家企业综合效率达到1,并列第一,是相对有效的DEA决策单元(DMU),占调查样本总体的20.63%。这些企业除了加强企业内部规模优化,同时也注重加强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较好实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些企业或园区在资产规模,科研投入和经营效率、效果方面都处于相对最佳状态,形成最优生产效率。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在整体上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经营模式。企业DEA效率差距较大,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除了13家企业的DEA效率达到1,形成决策单元的DEA有效之外,其他的50家企业则是非有效或弱有效。其中,江苏无花果酒业有限公司最低,DEA效率为0.102。企业之间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资产规模、科研投入等要素之间比例不协调所导致的。DEA测度的是一个相对指标。以常州市水产良种引繁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销售收入、利税总额都排名63位垫底,当年研发投入30万元,排名51位,企业共有研发人员5人,占正式员工比例为38.46%。从综合角度看,该企业总体效益一般,这主要是由于该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企业资产低。但从企业相对规模的角度来看,它的投入成本也小,研发费用(30万)排名靠后,研发人数排名倒数,资产总计与普通员工人数较少,因此,研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与企业规模相对适宜,形成了一个规模效率较高的企业。

2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通过对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效益与网络建设等因素的Tobit分析,发现该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尤其是农业新品与高科企业两个因素。两者的P检验值分别为0.026与0.044,P值<α=0.05,变量在95%置信度下通过t统计量检验,这说明企业农业新品的数量与是否属于高科企业对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绩效影响显著。他们的系数所代表的意义分别是: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农业新品,相应就会使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绩效增加0.0033个单位;如果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属于高科企业,那么就可以相应增加0.2774个单位的经营绩效。此外,模型分析中其他的自变量,如网络建设、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品种权数、国家拨款、省级拨款、市级拨款、示范园区等因素在Tobit分析中拟合程度也较好,表明这些因素对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经营绩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常州农业科技企业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企业是否属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了验证,成为影响常州农业科技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内部发展的结构特点。在近几年中,常州市发展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科技企业发展模式,创立了常州特色的农业科技企业发展之路。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起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技术示范园区”为载体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了常州市农业向现代化迈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与农业技术示范园区积极实施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有效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截至2010年底,常州市共有农业高新技术企业81家,农业科技示范园20家,其中15家拥有农业高科技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双重身份。而在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道路中,这些企业的综合实力强大,众多的企业形成抱团的局面,形成农业科技企业群,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共同研发,很容易产生企业发展的规模集聚效应。因此,是否属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与示范园区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注重对科研能力的开发,企业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网络系统、信息管理和研究中心。在发展规划中较为注重企业规模的扩张,加大在高新产品、尖端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科技投入,树立较强的技术储备意识,以适应当前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同时,常州市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农业科技队伍日渐壮大,培养了强大的专业科研团队与大批的知识型农民,从根本上增强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的原创力,提高科学技术投入在企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具体反映在上述的Tobit分析中,网络建设、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品种权数、示范园区等指标对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推测常州市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在具备劳动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的情况下,科技的贡献率对当地农业所产生的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大。科技计划项目是开展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年来,常州市一直将水稻育种、设施农业、现代园艺、花木林果、优质畜禽、特种水产作为农业科技的重点支持方向。由于资金财力的限制,需要借助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的支持,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三政策建议

①对于经营绩效低的农业科技企业来说,企业自身应进一步解决人力资源与资金管理问题。同时,政府对DEA效率不理想的企业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通过项目带动,加大科研投入,全面改善农业科技企业的综合指标,实现企业的最优化生产。

②加强项目申请力度,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农业科技自主性水平。根据常州市情况,以农业科技攻关计划、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计划、科技平台计划为主,以及社会发展计划、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软科学计划、知识产权计划等计划,对农业科技项目予以支持,并要求各辖市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关计划或项目匹配对农业科技予以支持,同时,大力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支持。

③推动合作,成立高校科研机构驻常州研究院,增强企业科研能力。例如可以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常州研究院,将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成果与常州市农业科技企业相结合,提高当地农业科技企业的原创力。同时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集成实施的指导方针,加快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市内已有的科研设施、实验室、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共享工作。加大各类项目向各类平台的倾斜力度,为常州市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项目源。

④在坚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技术示范园区”为载体的新发展模式基础上,建设创新载体。加强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和管理,选择部分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重点培育和建设,使之成为新品种的引试基地、农民的科技培训基地、农业知识的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探索园区的管理办法,继续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有关标准对已认定的园区进行考核,并通过项目引导,丰富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内涵,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应用的主体、带动农民致富的主体。

第2篇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

第3篇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环境变得非常严峻。由于这种严峻的金融环境,对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很大影响。我国有的企业在投资中出现了很大的损失,尤其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很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受到市场的影响而销售不出去,最终导致企业的经营业绩出现问题。企业获得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有一些企业生产出一件产品到销售完成会出现亏损的情况。美国作为世界经济、金融中心其影响力及影响范围显而易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融危机的发生会导致世界的经济市场产生疲软现象,导致供过于求的现象,同时,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不断降低,企业盈利逐渐减少,企业发展陷入危机。一些企业不堪重负不得不缩减规模甚至申请破产。企业的发展及其经营业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企业在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条件下,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将会更大。但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上的流动资金非常缺乏,企业不能实现融资的目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甚至一些企业因为资金供应链断裂而倒闭。金融危机在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危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有的企业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并且金融危机过后很多企业也得到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最终使得这些企业朝着更为有力的方向发展。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必须针对金融危机这种特殊的环境,通过投资较少的资金换回更多的产品。但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存在,造成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出现萧条。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的价格会远远超过其价值。这就意味着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投资较少的资金换回较高价值的商品。这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企业遇到发展危机尤其是全球范围性的金融危机时,政府绝对不会放任企业发展,任其自生自灭。相反,政府会采取诸多措施以保障企业度过危险期。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的特点

在金融危机没有来到时,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带来价值。但是,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只有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或者通过技术的创新等措施才能适应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企业在竞争上处于上风,从而可以不断谋求发展。但是在金融危机这种大环境下,企业不可能一味的去创造产品。因为在危机下,一件商品的价值将会远远低于其价格,那就意味者每销售出去一件商品企业都会有经济效益的损失。在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就不是单纯的追求效益了,而是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如何平稳渡过谋求以后的发展、壮大。只要企业存在就有其社会价值,比如降低就业率,稳定社会秩序等。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主要内容

金融危机环境下,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时,一般都会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随着市场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应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因素也会不断增加,企业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和正常经营的能力等方面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其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下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如果社会发展不稳定,比如发生经济危机这样的现象,那就意味着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容会发生变化。

(一)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在任何金融环境下,资金对企业的发展都是举足轻重的。一旦企业没有资金的支持,企业很难生存下去,何谈发展壮大。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很多企业由于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不断减小其规模。甚至一些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停止生产、裁员甚至申请破产等措施。因此,在金融危机下,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时候合格要看企业是否具有融合资金的能力。

(二)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

由于金融危机的存在,不可避免地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也有一定的机遇。因此,企业如果可以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就很有可能在为企业赢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进而就能使企业平稳地度过金融危机时期。然而,如果企业不能抓住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企业将很难承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甚至出现破产的严重后果。

(三)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一个企业如果一直走老路,不思创新、改革,最终都会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最终被淘汰。企业要想在金融危机下平稳发展就必须增强其创新能力。当然,金融危机下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还有很多内容,比如企业储备人才的能力、企业管理者应变能等都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

四、结束语

第4篇

许多谈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问题的文章,认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我认为这个问题还需要商榷。

一、当前认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这种观点认为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实物商品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的运动过程,在对企业资金活动的管理中逐渐独立化,形成了企业财务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资金的营运、收入与利润分配等一系列行为。由此而形成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各种方法。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所以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各项价值指标,可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从而可以对资金运动进行合理地组织,对企业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更高的收益。所以说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盈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只有获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要求企业作出灵敏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以保证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这就迫使企业注重有效运用资金,合理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标而实施各项综合的管理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而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他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3、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的管理。这就要求财务管理根据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综合性管理,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认真讲究经济效益,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同时财务管理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属于较高层次,是对企业价值的综合管理。它首先接受各种市场信息,综合处理有价值的信息,并据此提出决策方案,参与经营决策。所以说财务管理在管理控制、资源分配、业绩评价中起核心主导作用,从而在经营决策中起核心作用。以上观点足以说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二、本人认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是经营,经营的核心是决策。经营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主要观点如下:

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只能面对市场,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多种方案,应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实现目标的方案,然后制定计划,实施企业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决策是中心,决策正确企业才能生存发展,决策的失误必然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灾难。只有决策的正确,才能选择实现目标的正确方案。其他的活动都是围绕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而进行的。所以说经营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2、企业为了实现其生存发展,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诸管理的目标都是经营目标的分解,都是以经营目标为中心而进行的各自职能管理目标的活动。经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套,最终达到经营目标的实现。财务管理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职能管理,其目标也是经营目标的分解,它的活动也是围绕着经营目标而进行的职能管理活动。因此经营决策必然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3、企业的决策计划是由企业最高决策层确定的,它需要各个职能部门来实现,而各个职能部门在管理层次上属于中层执行层,财务部门是管理的执行部门,它主要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管理。为决策提供信息,。而不是作出决策的最高决策部门。所以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综上所述,我认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不处于中心地位,经营决策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第5篇

信息技术采用研究主要有IDT、UTAT以及TAM等经典理论,这些理论关注用户感知对信息技术采用的影响,TAM是其中使用最为广泛和最常用的理论之一。IDT认为相对先进性、兼容性、复杂性和可观察性是决定用户采用的主要因素(Rogers,1983)[9],并且根据采用率,用户可以分为创新者、早期使用者、早期大众、后期大众和落后者。IDT被应用于解释手机银行(Kimetal.,2009)和手机支付等的采用研究(Mal-lat,2007)。UTAUT是在理理论、TAM、动机模型、计划行为理论、个人电脑采用模型、IDT、社会认知理论、综合技术接受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认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决定用户的采用行为意向(Venkateshetal.,2003)。UTAUT被广泛应用于芬兰(Carlsson等,2006)和中国电子商务采用的研究(Park等,2007)。TAM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可以影响用户采用信息技术的意向从而影响用户采用信息技术的行为(Davis,1989)。TAM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机购物(Aldas-Manzanoetal.,2009)、电子票务(Mallatetal.,2009)等电子商务采用研究。大量的研究考察了TAM的三个核心变量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结果支持这三个核心变量基本关系的稳定性,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意愿高度稳定,即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强烈,感知易用性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而对使用意愿产生影响,这三个核心变量反应出用户在技术认知和行为上的倾向性,研究者建议在考察这种倾向性时参考个性特质进行观察KingandHe(2006)。个性是指个体独特的内部特征,是决定个体行为和思想差异的心理生理系统。。(Walczuch&Lundgren,2004)。在关于性格特质的研究中,五因素是普遍接受和广泛采用的研究范式(Barrick,Mount,&Judge,2001;Costa&McCrae,1992)[20](P.182-207),Costa提出性格特征由五个特质组成: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随和性和审慎性。开放性反映个体对事物兴趣的广度和深度;审慎性反映个体自我认知与觉察性;神经质反映个体容易感受到情绪沮丧及一般倾向于持有负面情绪;外向性揭示个体在人际关系上的调适程度;随和性揭示个体顺服他人的程度。Devaraj等运用五因素范式考察了性格特质对协同技术采用的影响;Devarajetal.(2008),Barkhi等运用五因素范式分析了网上购物用户个性特质对TAM模型核心变量的影响BarkhiandWallace2007,Junglas等发现性格五因素对感知私密性产生影响,从而决定用户对本地服务的采用行为(Junglas等(2008)。外倾性个体更愿意关注外部世界,善于人际沟通,友好、自信并且行为积极,比较而言,内向性个体显得粗鲁、严肃和内敛,以往的研究发现外倾性特质与使用在线服务有相关性(Walczuch&Lundgren,2004)。电子商务有助于用户更好地与外部沟通,使信息传递、购买或销售等行为更高效,因此,本研究假设外倾性特质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假设H1a:外倾性特质对感知有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假设H2a:外倾性特质对感知易用性产生正向影响。随和性个体倾向于认同他人的价值观和信仰,随和性程度低的个体不关注他人的兴趣和利益,不在意社会规范,而随和性程度高的个体较为关注与他人的和谐,尽量避免冲突。以往的研究发现随和性特质的人更可能信任服务供应商(Walczuch&Lundgren,2004)并且更易于感知信息技术的有用性(Devarajetal.(2008)。本研究假设随和性特质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假设H1b:随和性特质对感知有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假设H2b:随和性特质对感知易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开放性个体乐于接受和探索新鲜事物,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开放性特质高的个体往往不受传统观念的局限,相反,开放性特质低的个体显得更保守和乐于接受熟悉的事物。研究发现开放性特质的用户更有可能寻求新的机会以展示自己的创造性(Rosen&Kluemper,2008)。本研究假设开放性特质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假设H1c:开放性特质对感知有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假设H2c:开放性特质对感知易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审慎性特质显示个体关注细节、可靠性、负责任的程度。审慎性高的个体倾向于计划周密后行事,而审慎性低的人往往粗心、易变。本研究假设审慎性特质用户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使用电子商务,也更了解和感知电子商务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假设H1d:审慎性特质对感知有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假设H2d:审慎性特质对感知易用性产生正向影响。神经质表现个体情绪的不稳定、悲观和自卑的特质。高神经质特质个体往往焦虑于潜在风险和损失,常常认为自己处于不利的形势,而低神经质特质个体往往显得平静,适应性强,对事物反应迅速。以往的研究发现高神经质用户觉得缺乏控制感,不容易对信息技术供应商产生信任,对感知有用性有负面影响(Devaraj等,2008)。本研究提出假设:假设H1e:神经质特质对感知有用性产生负面影响。假设H2e:神经质特质对感知易用性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以往学者研究结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采用意愿有重大影响,同时,感知易用性对感知产生影响,本文提出假设:假设H3: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假设H4: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假设H5: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产生正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与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问卷各变量在以往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基础上设计,其中TAM核心变量根据国内研究者关于微型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最新研究设计(徐蕾等2014)[24],性格特质变量根据Gosling等(2003)[25](P.504-528)和Walczuch等(2004)[18](P.159-177)的研究设计。

(二)数据搜集方法

题项设计完成后,作者对20位使用过电子商务的微型企业主进行了预测试,根据预测试的反馈信息对题项进行了修改使其更通俗易懂。研究问卷采用Likert五分量表,使用1-5数字标识,1表示完全同意,5表示完全不同意,变量基本信息见表1。在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对600户使用了电子商务的微型企业通过现场培训和邮件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67份,有效率为95.35%,数据统计显示被调查者以男性为主,占76%;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占57%;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不高,主要为高中和专科,占比65%。

三、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一)测量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囿于研究时间及成本限制,本文选择对内部信度作出检验,具体检验方法选择Cronbach''''sα值与SmartPLS的复合信度值。一般认为,Cronbach''''sα大于0.6,则表示测量题项的设计是可靠的。经检验,我们认为“外倾性”中的问题4提法上存在一定偏差,其反映的是用户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而非我们所要考察的“外倾性”。“开放性”中的问题3亦存在一定不足,该问题所反映的是用户猎奇、追求刺激的心理,而非个体性格特质中的外倾性特征。因而,我们将这两个问题从问卷中予以剔除。最终的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因素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0以上,皆达到可靠的信度水平。此外,SmartPLS的复合信度值皆高于0.80,说明测量题项具有良好的内部信度,问卷信度达到可靠水平。

(二)结构关系检验

本研究使用SmartPLS对TAM模型核心变量样本数据进行因果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愿解释的总变异量为41%(R2=0.41),根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要求,解释的总变异量达到30%即可认为有较好的解释力,因此,本研究模型对于分析采用电子商务意向有较高的解释力。此外,经过T检验,模型中13个假设有10个得到验证,表4列示了PLS分析后的结果。

四、结论及研究展望

实证结果显示,除H1b、H1d、H4没有得到支持外,其他假设均成立。此外,我们利用平均萃取变差(AverageVari-anceExtracted,AVE)对模型的会聚效度与判别效度进行检验,即若AVE值的平方根大于0.707,则模型具有较好的会聚效度,若所有潜变量的AVE的平方根大于潜变量结构间的相关系数,则可以认为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效度。表3列示了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位于对角线上的AVE平方根皆大于0.707,且所有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皆小于对角线上的AVE值,因而,我们可以认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会聚效度与判别效度。

(一)外倾性和开放性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高外倾性特质个体无论从个体还是从团队任务的角度而言都关注绩效的提升,而电子商务有高效、快捷、有助于提高绩效等特点,因此,易于为高外向性特质的人接受。高开放性性格特质的个体具有思维活跃、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经常尝试新事物、新方法,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同时也关注团队创新力和团队绩效的提高,电子商务显然是其乐于尝试和接受的创新和提高工作绩效的新事物和新方法之一。

(二)神经质对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有显著负向影响

高神经质特质的人容易焦虑、冲动、生气并充满敌意,该心理特质会影响其对于电子商务有用性的感知,并且可能将电子商务视为对其现有工作的困扰,当使用电子商务要求改变现有的工作习和方式时,高神经质个体产生抵触和消极情绪的可能性会更大。

(三)随和性和审慎性对感知易用性有影响但对感知有用性没有显著影响

高随和性特质的人具有信任、谦虚、顺从、功利性弱等特点,注重合作而没有功利性,当其考虑是否采纳电子商务时可能更关心的是该工作的合作因素,而非绩效的因素,这可能是随和性对感知易用性有影响但对感知有用性没有显著影响的原因。高审慎性表现出理性、行事慎重、善于自我管理等特点,[28]在准备尝试新事物时,高审慎性特质个体会详细了解该事物的可操作性等细节,当其认为具有可操作性时才会做出决定,同时,高审慎性特质个体在进行决策前会仔细考虑身边重要人物的意见,特别是在操作细节上的意见。因此,当高审慎性个体在决策是否使用电子商务时可能更多关注操作层面的细节,这可能是审慎性对感知易用性有影响但对感知有用性没有显著影响的原因。

(四)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没有显著影响

第6篇

1管理素质

第一,有用人之德之道。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企业经营者之间用人之道的一种较量。卓越的企业是由卓越的人才构成,一切竞争的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者必须彻底解决思想,牢固树立远见卓识的人才意识,提高识人用人艺术,以生产力为标准去选拔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在市场竞争中发现和选用能力挽狂澜的“领头雁”。用人不避嫌,要有“弃仇而纳”的用人气魄、胆识和胸怀。现代管理学认为:“只有无用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所以,企业经营者应把如何用人、管人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上,明确“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道理,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大胆起用一批具有市场意识、懂市场规律、敢于到市场大潮中拼搏的开拓性人才。第二,有公共关系之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形象起着关键作用。企业经营者为企业形象的化身而展露在职工和社会关系之中。与上级、同事、下属以及客户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至关重要。企业与社会是一个整体,经营者突出的应该是“我们”,而不“我”。所以,经营者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并知人善任,而且更应善于“公关”和社交,与外界人士融洽相处,注重公共关系。公关中,企业经营者应具有企业家的头脑,外交家的风度,军事家的胆略,宣传家的技巧,演说家的口才,以奠定企业坚实的公共关系基础,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三,有稳定人心之术。稳定人心的管理是当今一门新课题。从实践来看,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清廉自律,管人先管己。“公生明,廉生威”应是企业经营者的座右铭。应保持清廉的自身形象,赢得职工爱戴,增强管理的说服力。二是肝胆相照。经营者应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要与工人、下级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树立“企业兴旺我光荣,企业衰败我耻辱”的思想,使企业的整体效应得到更好的发挥。

2经营素质

第一,以“智”克“愚”。经营者的“智”在于独具慧眼。要在强手如林、信息纷纭、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经营者就要具有较高的智能和运筹帷幄之谋,善于发现对手的弱点,并设法“击败”对手。同时要善于扬长避短,保持自身优势,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智能的养成,重要的是靠后天艰苦的学习,在实践中锤炼。具体来讲,要多掌握销售理论和相关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等;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大胆谋划新、奇、活的营销方略,做到“天天都有新感觉”,让消费者置身于新鲜的营销气氛之中,感悟到企业经营者智慧结晶的芳香;要勇于实践,不断在业务操作中摸索积累增长才干。第二,以“勇”攻“敌”。企业经营者的“勇”在于独辟蹊径。商品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市场中的每一项经营活动都具有风险性和挑战性。在竞争中大胆开展对竞争对手的调查,了解竞争对手的经济实力、企业规模、职工素质、市场经济、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基本情况,掌握竞争对手的售货渠道、价格水平、推销方式等经营策略;合理地运用各种营销组合方法,合理地配置资源,找到一条最佳效益的方法,或战胜对手,扩大阵地;或坚持到底,争取优势;或携手协作,同舟共济;或激流勇退,另辟蹊径。当营销工作一帆风顺、门庭若市、兴旺发达时,应以更大的勇气向新的目标冲刺。当营销工作处于被动、劣势地位时,不能怨天尤人,坐以待毙,而是要沉着应付,主动出击,以变应变,积极调整营销策略,以其独到的促销手段扭转局面,以求“东山再起”,再度辉煌;当争得销售市场时,还应多方面收集市场信息,分析、预测商品走势,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潜在市场”,从而成为拓宽营销市场的开路先锋,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腾飞。

作者:马丽丽姜艳周海生单位:徐州市泉山区农业水利局江苏捷宏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福玉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第7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经营成果影响

财政部于2006年了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本次新会计准则的是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重要跨越和重大突破。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和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由于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准则中的一些理念应用对企业业绩、企业财务信息及企业纳税义务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将从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第9号、第14号、第20号、第22号新会计准则内容,讨论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1《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投资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并没有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没有把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个单独项目来加以处理,而是把现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内容分散在其他相关的会计准则之中。投资性房地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应同时符合两个条件:①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

投资性房地产按初始计量成本进行,采用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后续计量。如果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对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具体而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②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对于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应采用成本模式对其进行计量。

对于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建筑物的后续计量,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对于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土地使用权的后续计量,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平时不计提折旧,也不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当期损益。由于是按公允价值对其期末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因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存在减值的问题。

企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对于已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改为成本模式。并且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将其他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作为所有者权益处理,小于时计入当期损益。

新会计准则以成本模式为后续计量的基准模式,以“公允价值”作为可选模式,这是对“公允价值”的谨慎使用。这意味着房地产公司在调节利润上可以对这两种模式进行选择,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当期净利润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另外,公允价值究竟应该是多少,不同的评估方式有不同结果,公允价值的变化将加大净利润的波动幅度。一直以来,“投资性房地产”以取得成本或建造成本入账,每年提取折旧,故“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净值往往低于“公允价值”,企业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对于当期利润将会大幅增加。当然,在地产价格下跌时,有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大幅下降。

2《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职工薪酬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与各种形式报酬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以的补偿和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支出。

新会计准则除保险、住房公积金需要根据规定比例计提外,如职工福利费等据实列支。取消了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在由企业自行掌握的情况下,对当期经营成果就会产生影响。

3《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中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如果采用递延方式付款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如甲公司售出大型设备一套,协议约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从销售当年末分5年分期收款,每年2000元,共10000元。假定在销售成立日支付货款,只需付8000元(计算出折现率为7.93%)。那么在销售当年确认的主营业收入为8000元,当期冲减财务费用634元。该年的经营利润会增加8634元。由于公允价值没有确定的标准来判定,故当期经营成果具有人为操作性。

4《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企业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按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按照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应当编制购买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因企业合并取得的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应当以公允价值列示。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在企业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资产净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合并成本按以下规定确认:①通过一次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另一方的控制权并由此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由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合并,因此,合并成本按公允价值计量;②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其合并成本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即为每一次所发生的所支付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生的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之和;③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计入企业合并成本,而不是直接作为当期费用处理;④在企业合并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企业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做出约定的,购买方如果是估计未来事项做出约定的,且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长对合并成本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购买方应当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在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情况下,购买方在购买日取得被购买方的各项资产(不限于已被确认的资产),如果其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预计能够流入企业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按其公允价值确认资产。购买方在合并日取得被购买方各项负债,如果履行有关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按公允价值确认为负债。

在新会计准则中还明确了商誉的概念,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测试,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

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

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购买法与权益法的选择会影响到合并后企业的资产结构及利润变化。购买法下,被收购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会使资产总额增加,以后每年度摊销额较大,形成的商誉会引起以后年度商誉减值费用增加。因此,正常情况下,购买法会使企业总资产增加,以后年度利润降低,净资产收益率也会降低。此外,合并利润表中,权益法下所并入的收入、费用等是整个年度的,购买法下从购买日算起,因此合并当年,权益法的合并利润高于购买法。这些影响将使得一些公司偏好权益法;二是商誉减值的利用空间。以往,企业处置资产或股权,会带来非经常性收益。以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也可能给主并方带来当期收益。“商誉”不再逐年摊销,而是每年做减值测试,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每年度不能转回。这样规定给企业以很大的空间,注重当期收益指标的情况下,有可能不做减值处理,注重现金流的情况下,有可能大幅减值以获取所得税递延。

5《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未对金融工具的概念做出具体的规定,而新的会计准则明确地把金融工具定义为: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该合同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合伙企业、公司形式的实体或政府机构。金融工具包括基本金融工具(如应付账款,权益证券等)和衍生金融工具(如金融期权、期货或运期合约、利率互换以及货币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无论是正确还是未确认的,均符合金融工具的定义。

新会计准则在分类上改变了以往按期限划分资产、负债类别的做法,而是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将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类;将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混合计价模式。对于交易性资产、金融衍生工具,要求按市值计价;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其他金融负债,按历史成本计量,但需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对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实际上采用了两个层次,对在活跃市场中交易的金融工具,使用标价计量;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在估价的技术基础上确定。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按照这一规定,一些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不再采用原先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将纯粹采用市价法。假设某公司以每股10元在二级市场买入1000万股股票,到年底该股票上涨到15元,按照原先的会计方法,该公司的5000万元账面所得是不能计入当期利润的,在报表中,这部分股票仍然按照10元成本计入资产;但按照新会计准则,这部分股票将按照15元计价,并且将为公司增加5000万元投资收益。相反。当年底股票价格下降,按新准则会造成利润下降。

参考文献

第8篇

财务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财务报表项目的变化,衡量现行的财务状况,发现问题,寻求解释其产生的原因,运用报表上的数据转换成信息资料,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决策提供依据。例如,浏览企业的财务报表,首先不一定要先做各种比率与统计上的分析,而是从表中的不同项目金额的异常反映、分布与以往的不同来看企业经营是否出现异常。在实务中,企业的各种应收、应付款项,有时就像仓库,任何东西都可能进入其中,一旦应收款项过大,则财务分析表明企业的资金可能会被占用,缺乏机会成本,也有可能沦为坏账。再比如,有些财务报表做得很好看,往往用一些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粉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非常性业务利润指企业不经常或偶然发生的经济活动产生的利润,常记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之中,如果企业的净利润总额远远地大于经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如在50%以上,那有理由相信该企业的利润来源不是其主营业务所创造,而是由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产生的,虽然利润表好看,但利润水平不长久,不能反映企业经营者的业绩。

二、有效实现企业经营者角度下的财务分析报表

财务分析以企业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为依据,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事后的评价和剖析,是对企业在营运中得与失的反映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定,从而为经营者的决策和日后的财务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以经营者的角度来分析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经营业绩分析

首先,对年初预算目标执行情况做出分析,按照年初制定的年度预算目标,将主营业务的执行情况研究分析,检查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执行,以此预测未来各期的进展情况。通过比较,找出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的差异,同时也要考虑内、外环境变化的因素,从而为财务分析提供更合理、准确的资料信息。例如,对利润表项目的分析,运用比较定基百分比法,也就是将第一期的所有财务指标假设为100%,以后各期的数据则以第一期数据为基础换算出百分比,从而发现每一个项目在近几期内的变动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变化大的项目再做出重点的分析,这种分析法直观、易理解。对一些管理层感兴趣的如新市场、新产品的开发等项目则加以关注,可做专项分析,更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其次,盈利能力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是利润指标,通过该指标分析将主营业务的盈亏,其他业务的盈亏和营业外的收支内容进行简单的罗列,突出重点,把握全局,有利于报表使用人对盈利能力做出判断。最后,分析成本费用带给利润的影响,通常分析利润指标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单价、变动成本等量本利因素考虑。在实务中,剔除个别较高的附加值和材料价格波动的因素,主营业务的产品一般在单价、变动成本上都较为稳定。因此,只要把握好市场,其销售量、固定成本则参照以前年度数据对比即可。二是从盈利结构入手分析,从损益表的构成项目开始,例如,对销售收入不同时期的比较,通过与往年的数据对比,本期的销售额是否存在较大变化,如果看损益表中的其他项目占销售收入比重,也能得出一些财务分析指标,如营业利润率,其公式为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比重越大,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就越强,企业的发展潜力就越大,获利的能力也就越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在资产管理上,管理层比较关注是企业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它也反映出资产管理的水平和使用效率。企业的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其流动性能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强,资产利用率越高。例如: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它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的速度。周转率高,则可以提供下列信息:一是收账迅速,账龄较短;二是该资产流动性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高;三是减少收账成本;四是降低坏账损失。了解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通常是采用账龄分析法,对应收逾期情况予以关注,根据以往的信用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编制详细的资料,令责任人积极催讨,对经证实的呆账、坏账还要做损失分析。存货周转率也是企业管理层热衷的财务分析指标,它的快与慢,大与小,不仅反映出企业的供、产、销及储存的各环节上的管理工作水平,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都产生影响。通常,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存货的变现速度越快,如果存货的周转额大,资产使用效率高,占用率低。通过对该项指标的分析,有助于发现企业在存货管理的问题,一方面要与企业自身的前期相比,也要与同行业比,同时还要分析存货周转率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存货结构的合理性、质量可靠性,可以避免因存货的短缺影响正常的生产与销售,也避免因存货过多而形成的积压、呆滞。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到期的债务偿还能力,其包括短期偿债指标分析和长期偿债指标分析。这种能力的高低是债权人最为关注的,作为管理者和股东出于对企业安全考虑对偿债能力指标也会关注,在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中一般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在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中有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等。

(四)现金流量分析

第9篇

——一、建立事业部制(M型)的组织结构

事业部制的突出特点是既整体性强,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又分层负责,便于灵活决策,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按照这种组织结构,我们把全市电信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组织,统一核算。县电信局是市电信局的分支机构,不实行独立核算。县(市)电信局和市局的现业单位,都是区域性的事业部。各单位相对独立,按职责权限从事经营活动。

市局对全市电信企业经营负总责,负责制定全市经营计划、政策、策略,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和实施建设计划,管理各项资金,实行统一核算,管理劳动计划,负责C3网络管理,保证通信畅通,组织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应用。

市局职能机构设立二室六部,即综合办公室、党群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市场经营部、运行维护部、通信建设部、审计部,作为市电信局的职能管理机构,在局长领导下,对各县(市)局和市局现业经营单位实施管理。

市局现业设立三个分局、两个公司、两个中心。

——二、建立以专业营销队伍为主体的营销网络

营销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龙头,全局的各个部门都要紧紧围绕营销开展工作。自办的营业厅(室)要办出形象、办出特色;专业公司和专业营销队伍要走出局门,向重点客户、重点阶层大力推广、推销电信新业务。要利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委代办,扩大电信营业网点。在全市形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电信营销服务网络。我们要求营销和运行维护部门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推广、应用,每年都要推出一批新产品、新业务。市局设立新业务发展公司,具体负责新产品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及其推广工作。

——三、大力推行规范化、零缺陷,及时、热情、周到的星级服务

占领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条件是优质服务。首先,我们要求全体员工要树立优质服务意识,要把客户满意作为标准,坚持“客户永远是对的”、“使客户的烦恼趋于零”等现代营销服务观念,把承诺转化为客户对电信服务的“放心、安心、舒心”的心理愉悦。其次,全面推行规范服务工程,按照服务标准逐项落实,达到标准的挂星奖励,退步的摘星处罚,达不到标准的限期整改。第三,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充分发挥“九七工程”的作用,真正实现服务和管理的自动化,多媒体查询,现场受理,现场配线配号。第四,严格执行服务纪律,实行领导服务责任制,出现服务问题领导首先受罚,实行客户有理由申告一次下岗制度和违诺赔偿制度。第五,严格监督保障体系,建立自查、互查、专查制度。专业检查人员要严格监督检查,要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员和新闻舆论的力量,加大监督力度,使电信服务时时处于监督之下。

——四、建立矩阵式的运行维护管理体制

C3本地网完成后,电信运行维护管理的形式是向集中统一发展。我们认为,在目前尚不具备完全集中统一维护管理的条件下,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局、县局两个积极性,实行矩阵式的管理体制。县局设运行维护工作站,负责县局电信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对县局运行维护站,县局直接管理,全面负责;市局运行维护部从业务上直接指挥调度,从技术上支援,定时测试考核,考核结果按月反馈给县局,作为奖惩的依据。同时,加快集中监控设备的建设,逐步实现全市完全集中统一的维护管理。

——五、建立一体化的财务核算体制

全市电信企业作为一个核算单位,市局对县(市)局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收支差额管理,县(市)局的收入全部上缴市局,支出由市局按月审批下拨。全市电信企业的建设资金要全部集中划市局,按计划安排建设资金。各局因通信建设形成的债务也由市局组织偿还。各局职工利益仍实行

单独考核,市局根据各局的经营成果核定工资、奖惩、福利等资金。各局要增强成本观念,加强专业核算,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实行集约化经营。通信器材采购要全部集中到市局,实行统一采购、招标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所得利益全部转给各县局。市局设资金结算中心,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货币资金的效能,防止资金的分散、呆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六、建立面向市场、科学有效的资本运行机制

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突出的是要搞活资本运营,以扩大规模、壮大竞争实力。(一)盘活存量资产,尽可能挖掘潜力,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保值增值。(二)充分利用政策,管好用好折旧基金、初装费、入网费和附加费。(三)增收节支,集中资金办大事。(四)利用贷款、分期付款、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多种形式融资。(五)联合建设。对于一些放开经营的业务,积极实行股份制,直接融资,实行低成本或零成本扩张。对于

一些终端设备实行联合建设,优惠服务。在多种经营上,利用“中国电信”的品牌与其它企业进行联合或通过兼并,实现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

第10篇

事业部制的突出特点是既整体性强,便于集中统一管理,又分层负责,便于灵活决策,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按照这种组织结构,我们把全市电信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组织,统一核算。县电信局是市电信局的分支机构,不实行独立核算。县(市)电信局和市局的现业单位,都是区域性的事业部。各单位相对独立,按职责权限从事经营活动。

市局对全市电信企业经营负总责,负责制定全市经营计划、政策、策略,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和实施建设计划,管理各项资金,实行统一核算,管理劳动计划,负责C3网络管理,保证通信畅通,组织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应用。

市局职能机构设立二室六部,即综合办公室、党群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市场经营部、运行维护部、通信建设部、审计部,作为市电信局的职能管理机构,在局长领导下,对各县(市)局和市局现业经营单位实施管理。

市局现业设立三个分局、两个公司、两个中心。

二、建立以专业营销队伍为主体的营销网络

营销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龙头,全局的各个部门都要紧紧围绕营销开展工作。自办的营业厅(室)要办出形象、办出特色;专业公司和专业营销队伍要走出局门,向重点客户、重点阶层大力推广、推销电信新业务。要利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委代办,扩大电信营业网点。在全市形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电信营销服务网络。我们要求营销和运行维护部门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推广、应用,每年都要推出一批新产品、新业务。市局设立新业务发展公司,具体负责新产品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及其推广工作。

三、大力推行规范化、零缺陷,及时、热情、周到的星级服务

占领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条件是优质服务。首先,我们要求全体员工要树立优质服务意识,要把客户满意作为标准,坚持“客户永远是对的”、“使客户的烦恼趋于零”等现代营销服务观念,把承诺转化为客户对电信服务的“放心、安心、舒心”的心理愉悦。其次,全面推行规范服务工程,按照服务标准逐项落实,达到标准的挂星奖励,退步的摘星处罚,达不到标准的限期整改。第三,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充分发挥“九七工程”的作用,真正实现服务和管理的自动化,多媒体查询,现场受理,现场配线配号。第四,严格执行服务纪律,实行领导服务责任制,出现服务问题领导首先受罚,实行客户有理由申告一次下岗制度和违诺赔偿制度。第五,严格监督保障体系,建立自查、互查、专查制度。专业检查人员要严格监督检查,要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员和新闻舆论的力量,加大监督力度,使电信服务时时处于监督之下。

四、建立矩阵式的运行维护管理体制

C3本地网完成后,电信运行维护管理的形式是向集中统一发展。我们认为,在目前尚不具备完全集中统一维护管理的条件下,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局、县局两个积极性,实行矩阵式的管理体制。县局设运行维护工作站,负责县局电信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对县局运行维护站,县局直接管理,全面负责;市局运行维护部从业务上直接指挥调度,从技术上支援,定时测试考核,考核结果按月反馈给县局,作为奖惩的依据。同时,加快集中监控设备的建设,逐步实现全市完全集中统一的维护管理。

五、建立一体化的财务核算体制

全市电信企业作为一个核算单位,市局对县(市)局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收支差额管理,县(市)局的收入全部上缴市局,支出由市局按月审批下拨。全市电信企业的建设资金要全部集中划市局,按计划安排建设资金。各局因通信建设形成的债务也由市局组织偿还。各局职工利益仍实行

单独考核,市局根据各局的经营成果核定工资、奖惩、福利等资金。各局要增强成本观念,加强专业核算,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实行集约化经营。通信器材采购要全部集中到市局,实行统一采购、招标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所得利益全部转给各县局。市局设资金结算中心,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货币资金的效能,防止资金的分散、呆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六、建立面向市场、科学有效的资本运行机制

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突出的是要搞活资本运营,以扩大规模、壮大竞争实力。(一)盘活存量资产,尽可能挖掘潜力,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保值增值。(二)充分利用政策,管好用好折旧基金、初装费、入网费和附加费。(三)增收节支,集中资金办大事。(四)利用贷款、分期付款、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多种形式融资。(五)联合建设。对于一些放开经营的业务,积极实行股份制,直接融资,实行低成本或零成本扩张。对于

一些终端设备实行联合建设,优惠服务。在多种经营上,利用“中国电信”的品牌与其它企业进行联合或通过兼并,实现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

第11篇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经济能否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等重大改革课题,因此一直受到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本文所涉及的政企关系并不仅仅是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而是包含了所有性质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一、我国政企关系的新变化

1.政企关系类型日趋多样化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关系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种是"警察与司机关系",政府与企业没有隶属关系,政府只需要告诉企业什麽是不该做,企业其余事情政府一律不过问不干涉。这种政企业关系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普遍。第二种是"手足关系",即政府与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官商一体。日本的政企关系属于该种类型。第三种是"父子关系",企业隶属于政府,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政府对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拥有决定权。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企关系大致属于这种类型。

我国经过近20年的改革,政企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原来的纯粹的"父子关系",而是在逐步向包括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型政企关系过渡:政府与部分国有企业之间、一些乡镇政府与其所辖的乡镇企业之间依然保持着"父子关系";政府与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交通警与司机"的关系;一些地方政府与其所办的企业、部分乡镇政府与乡镇企业之间则形成了利害相关、生死与共的"手足关系",政府与企业一体,政府企具有了业化倾向。

2.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日趋突出

以前,每当谈起政府与企业关系,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但是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其他所有制企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柱。政府与企业关系不再局限于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政府职能部门与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整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这是因为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首先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涵盖所有专业领域;其次是职能部门仅仅在某些特定职能上与企业发生关系;第三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随机的,非紧密性的;第四是职能部门视企业为均质的,不论企业性质如何,规模多大,都按同等方式平等对待;第五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多为由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这种关系很难由行政手段调整。因此,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政企关系中的基本关系,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到一定阶段后,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将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全部内涵。

3.企业与所在地政府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增强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与上级主管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步理顺,而越来越多的与所在地政府之间发生关系,如就业、税收、企业社会负担的转移、企业支援地方建设等关系。同时,大型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也面临如何与所在地政府打交道、建立良好关系的问题。这些企业绝大部分的日常经济活动都发生在所在地,要受所在地政府约束与管辖。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对当地政府的支持也会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4.政企双方在职责上越位与缺位行为同时并存

政府的越位行为表现在与国有企业政企不分、干涉企业经营、乱收费等方面。其缺位行为表现在国有资产出资者缺位、公共服务提供者缺位、市场竞争监督者缺位等行为。企业的越位行为表现是一些国有企业私自处置企业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强迫企业职工购买企业股份等行为。其缺位行为表现有国有企业没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企业不能按国家政策规定保障下岗职工权益、不履行保护环境职责产生严重污染以及偷税漏税等行为。

5.政企关系的当事主体呈现多元化状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关系不再仅限于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是政府与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企业与专业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不仅要与主管政府打交道,还要处理好与企业的本部以及各分支机构所在地政府的关系。政企关系主体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所呈现出的上述变化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对于我国的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来说,这些变化是新生事物,在处理双方关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影响良好政企关系的建立,从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

二、政企关系新变化产生的原因

1.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对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化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成为市场的主体,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企业法人,从而与在法律上是行政法人的政府具有平等的主体资格,两者之间不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法律上保证的这一平等关系,对政企关系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政府职能进行转变以提高效率,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传统体制是下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具有明显的弊端。其一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其他职能高度集中在一起,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其二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和取代了市场机能,用经济计划和行政命令排斥和取代了市场机制;其三是强调用政府的经济职能(当然同时也使用其他职能)同时解决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问题,政府的经济计划和宏观管理直接"侵入"到企业的微观经营管理内部。这种状况直接阻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转换政府职能以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因此对政府职能进行了转变,经过其主要表现是:(1)部分专业经济管理机构改组为经济实体或行业协会,不再承担政府职能。(2)暂时保留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亦将生产经营权大幅度下放给企业,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和人员精简;(3)政府管理方式发生了初步转变,如减少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强化宏观调控职能等;(4)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实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离的新路。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政企关系的变化消除了一个直接障碍。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引进了外资,也产生了同时产生了几种新新性质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独资企业。这些企业与我国各级政府在一开始就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因而为我国原来单一的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探索的渠道。

3.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沿着两条线进行的,一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确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二是所有制改革,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基础。所有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到1997年迅速发展到占经济总量的1/4,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非国有制经济的壮大与发展,为政企关系的转变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出现,也是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出现了纷纭复杂的局面,导致了政企关系新变化的出现。

三、合理的企业与政府关系模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政企关系的转变前景十分关心,并纷纷提出了自己所希望的政企关系模式。综合起来看,合理的企也与政府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原则:

1.主体平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同样,政府是公共秩序的维护者,是依法行政的行政主体,是能够承担行政行为责任的行政法人。企业法人和行政法人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因而从主体资格上看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法治原则。行政机关和企业是不同的主体,必然有不同的利益关系,调整这种关系的准则职能是法律。行政机关的活动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必然会影响私人利益,因此,行政活动职能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本机关的职责和权限行事,所实行的行政行为必须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并且符合法定程序。当行政权力被任意行使侵害企业权益时,企业有权要其行政机关补救或赔偿。企业也必须依法进行经营活动。

3.权利、义务对等。政府的权利是征收税赋,义务是为纳税人提公共服务;企业的权利是获得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是向政府交纳税赋。

4.平等保护原则。在职能部门面前,不论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是企业法人,因此,任何企业依法经营都要受到平的保护,任何企业违反法律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5.高效原则。办事效率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的表现,是政企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政府办事效率搞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同时推动企业效率的提高。国际经验表明,高效、廉洁的政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与发展的关键。因此政府的办事效率不仅是政府内部问题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6.经济原则。经济原则适用三种情况:

(1)政府机构设置应遵循经济原则。一般来说,要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行政机构过小和公务员太少是不够的,但机构庞大人员冗肿也是不行的,因为会导致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的问题,形成政府内部自我服务的恶性膨胀。因此,机构设置应考虑经费问题,尽可能的降低纳税人的负担或把有限的资源更多的应用于科学、教育、卫生等事业上去,造福于民。

(2)政府制定或实行某项法规、条例时,应综合对比该项实行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或经济效益以及带来的负效益,当社会效果大于负效应时才能实施,反之则不应该实施。

第12篇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弊端所在

1.激励方式单一,长期激励不足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接受范围最广、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年薪制的薪酬激励了,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是以简单的年薪来计算自己的工作所得。激励的方法陈旧、死板,额外的薪酬福利式的激励所占的份额太少,灵活度也不强,不能充分的调动广大经营者的积极性。再加上类似的激励方式大都属于短期的,让很多经营者都片面的追求短期利益,不能够真正为国有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奋斗。

2.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在国有企业中,缺乏对业绩标准的考核与计量,对收入的发放相对而言有较大的随意性。当经营者对收入的发放没有一定的预期时,对其的激励性作用也就大大减少了。另外,对于国有企业这样的大企业来说,名义收入的高低并不能代表经营者的真实收益,很多暗地里的灰色收入给经营者激励机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造成的收入不均衡问题就尤为明显了。

3“.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的相分离,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在所难免,这种情况多存在于经济转轨时期,而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中,“内部人控制”现象尤其需要被重视,经营者消费过度、滋生腐败的现象必须要坚决取缔。因此必须将市场的机制引入到国有企业之中,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二、构建完善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1.积极引入股权激励在原有的年薪、奖金、红利等激励方法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入股权激励这类新型的激励措施。既定的一些收入只能为经营者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真正能激励到经营者的是在既定收入之上的额外收益,当个人收益与公司集体利益挂钩时,那么企业经营者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为企业做贡献。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股权激励就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了。长期的股权激励不仅弥补了短期激励方式的缺点,能够提升经营者的忠诚度,而且也丰富了股权激励的方式。

2.加强精神需求方面的激励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突破口必须是精神层面上的。现阶段物质激励方面已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变化方式,但是精神层面的激励还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诸如声誉等方面的激励必须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张奖励证书、一幅公示海报等等都会增加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满意度,精神上的动力才能更有效率地使经营者作出对企业最有利的决策。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并重,才能丰富经营者激励的方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3.完善市场化的企业环境国有企业带有的行政性色彩是无法抹去的,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完善市场化的企业环境,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摸索中,企业化的市场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行政干预过大的市场中必定无法有效地发挥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作用,政策性因素的掺杂同样也弱化了激励机制的执行,所以只有使市场的自由化、规范化程度更高,建立公平的竞争法则,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4.健全经理人管理机制为了杜绝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经营者管理机制,科学规范地培养经营者的基本素质和素养,改变目前经营者职能低下的状态。主要由政府任命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才能依靠这样健全的机制来实行经营者职业化与企业市场化双轨进程,市场的规范操作、法律法规的有效约束也才能够实现。

作者:何斐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姑苏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