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

时间:2022-05-10 16:55: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专题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化学专题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量

前言:作为一名在读高中生,笔者本人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也有着一段较为苦手的经历,但在频繁请教教师、查阅资料后,笔者总结出了一套较为适合自身的高中化学解题方法,虽然这一解题方法不见得存有较高的普世性,但笔者还是希望本文内容能够为苦手于高中化学解题的高中生带来一定启发。

一、物质的量概述

对于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的重点专题来说,其本身包含着较为繁多的知识重点,结合自身高中化学的实际学习经验,笔者将这一重点概括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辨析、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有关推论、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P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释计算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都较为常见,而高中生想要取得较为优异的高考化学成绩,较好掌握上述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1]。

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一知识重点来说,高中生必须掌握这一溶液配制的具体步骤、使用仪器、重点注意事项等知识,并能够结合这些知识完成实验误差的分析。具体来说,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步骤一般为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溶解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这一系列过程需要使用托盘天平或量筒(滴定管)、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等实验仪器,而为了保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能够较为顺利且高质量的完成,这一实验还需要保证容量瓶瓶塞不漏水、容量瓶规格与配制溶液相同、避免溶质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和稀释、移液需要在室温下进行、水定容超过刻度线后便需要重新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结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这一重点知识点的内容我们能够发现,小小的一个知识点包含的内容完全能够转变为多种问题,所以说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解题的重要基础,这点必须引起高中生的高度重视[2]。

二、物质的量基本概念解题与突破方法

(一)基本概念解题

在上文中结合笔者论述我们能够较为全面了解物质的量所涉及的各类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的变形、变换,就能够组成各类化学问题。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知识专题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选择题的难度并不高,但由于物质的量所涉及的知识点过多,这就使得高中生还是很容易在这类专题的化学问题中出错,但这类问题只要高中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相关化学基本概念就能够实现较好解决[3]。

(二)突破方法

为了较好应对物质的量相关的拔高题,高中生还需要对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考查、以气体物质为中心的计算、与物质结构基本知识联系、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合、化学键数目的计算、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等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对于以气体物质为中心的计算来说,分析物质的体积是否符合标准、考虑粒子数目是否与外界条件无关;而在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这类问题中,相关高中生需要了解这一定律适用于所有气体与混合气体、阿伏伽德罗定律本身不能作用于非气体、以及这一定律的“三同”推“一同”,只有掌握了这些物质的量相关突破方法,才能够保证高中生能够较好完成物质的量相关问题的解答[4]。

三、相关建议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全面的了解了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以及其在高中试卷中的具体表现,而结合上文内容与实际高中化学学习经验,笔者就能够提出针对性较高的高中化学物质的量问题解题相关建议,这一建议可以细分为学会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合解题分析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的解题规律。具体来说,在学会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要求相关高中生需要在物质的量相关学习中了解这一概念的适用条件,而在了解这一适用条件后,高中生就能够较为好实现对物质的量的整体认识,这样在具体的高中化学问题解答中,因概念掌握不足引发的解题问题就能够实现较好解决;而在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本身来源于近年来我国各地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相关问题分析,而在了解了这一相互转化关系后,对这类关系进行灵活转化、举一反三,就能够较好实现化学问题的解决;而在结合解题分析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的解题规律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本身属于一条拔高建议,这一建议希望高中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化学学习水平,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化学问题的解题练习,这样高中生不仅能够较好解决自身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其本身也能够在这一解题过程中实现解题规律的总结,长此以往高中生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专题问题的解题自然也将实现更好的展开。

结论

本文以物质的量专题为例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解题研究及突破方法展开了详细研究,虽然介于笔者对阅历限制本文还存在着一定漏洞,但还是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我国相关高中生的化学解题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肖晓君,衷明华.高中化学基本概念解题研究及突破方法――物质的量[J].江西化工,2013,04:283-284.

[2]陈善西.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43.

第2篇

 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2方案”,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加强基地的校本课程研究,用多种方式培养基地化学教师队伍,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

 加强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从实施、评价和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专项性的课题研究。

 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做好2003年省初中化学竞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组织工作。

 充分利用“化学工作室”(原化学教师电脑沙龙)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使用先进教学媒体,利用丰富网上资源,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的专题研究,办好化学教师自己的网页。

具体工作分述如下:

一、新课程试验

1.新学期前,用专家讲学、研究课、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新一轮培训工作。

2.继续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

实施方面,继续加强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研究,总结一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把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专著。

评价方面,扩大“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过程记录研究”的研究队伍,加强化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做好今年《化学考试说明》的使用与研讨工作,搞好初中化学学习的终结评价,为今年化学课程改革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明年的课改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成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组”,用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习活动,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4.2月底或3月初,组织化学教学研究人员等,参加省学会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4月份,对XXX市武进、金坛地区进行新课程调研。

二、常规工作

1.初三年级

(1)利用本学年第一学期的期终化学教学调查测试题,认真做好初三化学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在开学初进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

(2)由初三年级“中心教研组”牵头,以“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学习研究组”为骨干,利用专题讲座、研究课、研讨会、“教研沙龙”研讨活动等形式,分“常见的酸碱盐”、“食品中的有机物”、“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复习”等若干专题,每月进行1~2次教研活动。力争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能落实到化学课堂教学实际中去。

2.高一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一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一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元素周期律”和“硫及其化合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研究。进行1~2次研讨活动。

3.高二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二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二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有机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以“化学选修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为课题。进行2次专题研究活动。

4.高三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三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3月份,进行“2003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的学习与研究,召开专题研讨会。

(3)4月份,在省奔牛高中召开本学期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讨会”,对“一模”做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第二轮复习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4)5月份,对“二模”进行专题研究。共2页,当前第1页1

(5)由高三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针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开研究课2~3节。

三、课题研究

1.围绕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国家课标组的直接指导和华师大科研处的领导下,展开一个有系统、系列化、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网络。

2.在南师大的“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组的领导下,成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策略研究”子课题组,正式启动研究工作。

3.围绕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寻找研究课题,尽早组织研究队伍,展开专题研究。

4.开展“XXX市市中学青年化学教师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课题的调查研究,寻找较高层次的挂钩单位,正式启动研究课题。

四、学科竞赛

1.3~4月份,认真做好江苏省2003年初中学生化学竞赛的组织参赛工作。

2.5月份前,认真做好2003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准备工作。5月份,做好2003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组织工作。

五、基地建设

1.加强学科基地化学组的教研力度,省常中、一中、三中、田中和新桥中学重点开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近5年化学高考试题走向研究”。以加强教学研究为策略,课堂教学提效为重点议题,提高教学质量,争取高考好成绩。

2.XXX市一中、三中、田中、实验初中、十五中和新桥中学将与教研室一起,共同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研究。基地学校要通过研究,积累课改经验,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3.加强化学学科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互相进行听课、座谈,交流理论学习体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六、师资培训

1.开学初,各年级以“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与评价”和“本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分析”为重点,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活动。

2.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课堂教学研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青年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案;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11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过去相比有了质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尤其是在减少课时量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贯彻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以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学案(学案可以看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学案的设计与实施做一简要评析。

一、高中化学学案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1. 高中化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紧扣《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注重基础,突出主干,难度适宜在基础年级的学案设计中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把教材和教辅资料作为一种资源,对“教什么”和“如何教”都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准确把握,设计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主动地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

同时,要明确: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是一种最低的限度,在知识设计中,要以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作为最低限度。对于《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即使在某一版本的教材中没有涉及,在学案中也应及时补充给学生。对于教材中没有,而习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应灵活处理,不宜进行大量补充。对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有要求,但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循序渐进,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它,设计中做到必修模块的教学应到位但不越位,选修模块教学应融合提升必修内容。

而高三学段学案设计除了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外,最重要的是《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可以看作是命题专家和考生签的一份协议。因此,仔细研读《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界定好教学内容的各级要求至关重要。

(2)突显学科特征。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学科特征指的是实验的教育功能。在基础年级的教学及高三各学段的复习中,在学案中对《化学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实验基础、重要物质的实验室制备等内容进行多次强化,以增强认知。同时,在学案中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本质处理和深层次理解,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 高中化学学案设计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

在新授课教学设计中用的较多。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尽量把问题的落点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以不断激发学生探讨问题、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策略

在化学学科的学案设计中用的较多。对化学学科而言:具备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化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学习策略是学习能力水平提高的关键。因此,针对化学内容繁、散、零碎的特点,在设计中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结构整体或总结成规律、方法,能大大提高记忆的牢固性以及知识检索的效率。

(3)教学内容的经验化策略

新的学习材料只有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学案中通过设计复习题或提示或铺垫,来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

(4)解题优化策略

精选例题与习题纳入到学案中,并通过典型例题的剖析,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还有教学内容的情景化策略、生活化策略、直观化策略等。

二、高中各学段化学学案的设计思路

1.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的设计思路

每节的栏目设置的先后顺序是:目标解读(包括考纲定位、重点、难点解读以及命题趋势分析。)基础梳理(基础梳理不是简单地重复知识点,应注重学科内知识的整合。并在重、难点处通过设计思维发散或互动探究等小栏目,挖掘知识的隐形关系和内在本质,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考点讲练(把本节主干知识化分为系列考点,通过对考点的详细解读与规律的探究以及易混易错点的剖析,在典型例题分析、典型例题的变式训练及跟踪练习的基础上,达到有效掌握考点的目的。这种模式的应用可避免就题论题的现象,并通过相应的变式训练加强应试,克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综合应用(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以及相应的跟踪练习,提高学生对上述系列考点的综合应用能力。)过关练习(分为A级:双基过关,B级:能力提升两部分,做到题量适中。习题以中、低档题为主,多选择突出主干、贴近实际,体现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习题,大胆抛弃繁琐和超纲的题目。)。

高三一轮章末栏目设置的先后顺序是:网络构建(把本章主干知识整合,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命题预测(根据近几年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情况,精选一到两个典型题目,通过应用让学生对本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章末检测。

2. 高三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思路

把高中化学知识分为五大板块:基本概念与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每个板块通过专题形式整合主干与热点,使知识系统化,强化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通过适度的练习提升能力。栏目设置的先后顺序是:专题知识整合重点难点解读专题考点讲练专题巩固提升。

3. 高三冲刺阶段学案的设计思路

在冲刺阶段,注重回归教材,设计一些回归基础和热点问题的专题学案。如“教材中典型实验的创新设计”;“教材中常考化学用语汇总”;“化学与STSE”;“第Ⅱ卷综合应用试题探讨”等。事实证明,这些专题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能有效地提高考生临场的适应能力,有利于考生发挥出较好的水平。

4. 基础年级学案的设计思路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新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谈点体会.

一、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内容

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相同,从化学知识、方法以及技能等方面来体现.同时,要了解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方法和技能水平以及是否能够从多种角度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相互结合.

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苏教版的化学知识专题中主要的内容是获得并且应用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第二个单元是食品的有机化合物.而通过对于前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日常所见到的含有有机化合物的食物进行思考,并且对于此类食物是否存有有机化合物加以证明.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现状

1.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识到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意义与重要性,但是依旧有些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评价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其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没有必要在教学评价活动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他们认为教学评价活动不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安排非常不合理.

2.在时间上被限制.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的阶段,学生要面临高考.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活动上,并没有足够的条件和时间开展化学教学评价.有些学生虽然对化学教学持有一些建议和意见,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与评价.还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忽略了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活动,进而导致无法发挥化学教学评价的作用.

3.没有完善化学教学体系.虽然有些教师对于化学教学的评价有一定的重视,而且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化学教学评价活动,但是化学教学评价活动的效果却不容乐观.这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虽然能够开展化学教学评价活动,但是没有建立一个先反馈再评价的体系,所以导致无法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使化学教学评价没有了原有的意义,还浪费了时间.

三、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更新教师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为了促进教师认识到化学教学评教的意义和重要性,相关部门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评价的理论培训,从而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要相应转变,要及时完善与创新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让教师接受一些与教学发展相适应的化学教学评价的理论.学校也要意识到培训教师化学教学评价的理论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可以把学校的教学评价活动和其他的专业教学机构相互联系,一起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讲座.这样,教师能够重视化学教学评价,并且积极参加化学教学评价.第二,加强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认识.第三,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发展.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高中化学教学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及时改正并且探索创新出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应用恰当的化学教学模式.所以,新课程改革对于开展高中化学教学评价活动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新课改前没有“正确使用化学用品”这一单元的学习,但是新课改后却加入了.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化学认知的积极态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使用化学药品时的安全性.所以,相关部门与教师要积极配合,全面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作者:吴锦梅 陶文驰 单位:江西彭泽县第一中学

第5篇

[关键字]高中化学;习题教学;质量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8

化学教师应当利用习题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重新构建其知识框架,搭建学生的学习思维平台。因此,教师要积极的发现习题教学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好习题教学课程,并实施于化学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本文,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习题课教学的重要性

习题课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一整套习题课的总结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通过做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各个化学知识细节,并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详细的解题分析,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并提高对于难题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习题课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本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缺乏课程知识的互动,而习题课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交流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学习深度。

二、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部分高中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习题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在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发挥习题课教学的知识拓展和知识强化作用,影响了整体的化学教学质量。

2.1 习题教学的随意性大、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其主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学生,而在当前的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习题的量较大,从而造成教师教学目标的模糊,对于习题中的哪些问题需要重点强化,哪些知识需要夯实基础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现象,从而造成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同时高中化学习题有较大的随意性,部分教师通常会根据内容进行知识的复习,只是重视题目中出现的知识点,忽视了整体教学的完整性,不能进行重点的讲解和难点的突出。

2.2 题目选择没有针对性

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讲解,并且讲解内容比较肤浅,对于教材的掌握不到位,课程目标和习题的配合不当,现阶段的习题普遍存在着和新教材不匹配的现象,同时习题的实质常常和文体不符的现象,题目陈旧。此外化学教师对于学生的的是实际情况了解并不充分,对于学生缺乏深入地研究和思考,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很难通过习题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2.3 习题教学缺乏可操作性

部分化学教师认为,化学的习题课就是讲解大量的练习题,仅仅针对学生出现的错题,从而忽视了化学特点。例如在讲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化学题目时,教师往往知识从理论的角度和解题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对于知识框架的串联,也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造成学生学生的动力不足,失去了对化学课程的爱好。

2.4 习题教学中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习题课的目的就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并通过难题的解答,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一言堂的讲课方式,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少了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尤其是部分教师为了在习题课上讲解更多的内容,就会代替学生把习题的答案直接给出,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严重依赖于教师给出的答案,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三、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3.1 课前准备工作

在习题课之前,要选择准确的题目作为切入点,并认真思考讲解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缺点全面的暴露出来,同时要在解题过程中做出初步的预测,以便于在讲解的过程中,能把握住知识点的侧重和知识的串联。教师在选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①习题要有代表性,重点突出知识的难题和重点;②习题要有针对性,要设置不同层次的习题,既要注重知识点的扩展,又要注重基础的夯实;③习题要有创新性,高考题很难出现相同的习题,一般都会出现新题型,因此要选择有创新性的习题。

3.2 课堂讲解中

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把习题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把每一道题的知识点都对应到课本基础内容上,使解题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评的时机,分配好讲评的比例,并注重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3.3 课后积极巩固

在习题课结束之后,要及时地巩固讲解的知识,同时还要布置一定的作业,但是作业的布置要尽量避免和习题的重复,在习题的基础上加深学习的知识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在纠正错误解题思维和解题方式的同时,对正确的解题方式进行强化。

四、总结

总之,高中化学的习题课至关重要,是化学学习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习题课提高学生的化学解题思维和解题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明青;论如何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J];学科教学,2013年11月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效率 探索 教学实践 路径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化学课的内容逐渐增多,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加上本身就紧张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了抢时间、追效率,部分教师生硬地采取了一些尚不完善甚至错误的教学策略,表面上看解决了课堂时间紧、教学任务重的难题,实际上教学效率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即对此展开探究。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备课时,如果能够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和自己班级的具体学情,设计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无疑会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首先,吃透教材。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了解其中各部分内容及例题的设计意图,然后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其次,设计教学环节。这是备课的重头戏,一般包括活动环节的设计和课堂语言的设计两方面。活动环节的设计,主要包括课堂引入应占用多长时间;问题思考以何种方式呈现;实验应采用什么方法,何时进行,需要多长时间;何时进行板书;何时进行引导、归纳等。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一般包括导入语(怎样利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其注意力)、过渡语(如何很好地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衔接)、引导语(如何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结语(如何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等。有了这些准备,课堂教学必然事半功倍。

二、用好化学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的很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实验引起重视,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更要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首先,演示实验。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器材,正确演示实验过程,并在实验过程中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必要时还要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其次,自主实验。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小实验,既简单又安全,教学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认识与掌握,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方面。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策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深,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事物都要实现信息化,化学学科也不例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同时,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能够在互动的信息中重组知识,提升创新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成为简单、机械的信息接受者。首先,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内容不必拘泥于现有的化学课本,而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适时引入一些最新的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要摆脱之前口授耳听的传统模式,多采用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化工厂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将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扩充师资力量。打破授课者仅限于教师的现状,适时让校外优秀的工程师、研究人员或者具有丰富实践体验的人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

四、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不可否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主要是由学生的生长环境和性格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是教师教学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要想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在学生的差异性上下功夫。首先,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自己,也可是别人;可以是长期目标,也可以是短期目标;可以是总结性的,也可以是阶段性的。总之,尽量让学生保持“你追我赶”的积极状态,这样的目标更符合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有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其次,点评方式多样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除了点评纠正学生理解知识出现错误的地方,还要点评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关键地方,让学生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又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从而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知识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发展。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以实验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依托,积极开展化学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索活动,提升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陈普会.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神州,2010(10).

[2]杨春英.反思新课改后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化学教学,2010(4).

[3]丁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4]孙逸飞.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7).

第7篇

如何进行高中起步化学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首先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扎实掌握初三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重要化学用语、物质的溶解性、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关化学式、溶液、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有关内容;二要在中考后认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加以完善。 教师要保证顺利衔接,可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这是做好顺利衔接的准备阶段。“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 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占有一定地位。

三、及时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延伸

既要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有以下两个方面急需弥补:

①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复习中注意弥补。

②关于溶液较高要求的计算。在初中关于溶剂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溶解度的计算不做要求,以后学生却要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一些。

四、保证专题质量,“分散”贯穿始终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性的配套工程,它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学科体系和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等等,既要与高中课程整体改革合拍,又要考虑化学的发展和高中化学的特点。这项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高中化学课程的任务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或培养少数未来的化学家,而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化学兴趣教学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及其重要,十分必要[1]。

1化学兴趣教学的必要性

1.1传授知识。这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重要应用。开展兴趣教学,可以寓教于乐。

1.2发展能力。这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学生能较自觉地关心与现代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如环境、能源、材料、医药、卫生、健康、信息、航空航天等,并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严密细致的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展兴趣教学,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激发潜能[2]。

1.3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刻苦、顽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德。开展兴趣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力[3]。

2化学兴趣培养的实施原则

2.1因人而异原则—不同学生区别对待

新高一的学生,中考录取分数大多数只有几十分的差距。可以说同学之间没有很大的差距,同学之间也不会相互承认与他人有很大差距。高考模式的不同,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态度,第一类是把化学作为高考选修科目的,第二类是把化学学科当作高考必修科目的。这就要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教学时分层次要求。往往通过个别交谈初步明确班级中哪些同学是第一类,从而在作业方面加选修作业,鼓励学生提高一个层次要求自己。且在面批作业的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越学越有劲,越学越好,越好越要学。

2.2主动引导原则—教师善于寻找引导

如果说成长需要品味滋味,那么在百味中,成功的滋味是最振奋人心,最愉悦人心的,教师心中有这一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会想到,主动引导学生去设立一定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得到心中的愉悦,从而激发热情,提高兴趣。例如在课堂检测中,可以预先告知检测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同学,提出不同的达标要求,将达标结果做好统计工作。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肯定表扬,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收获感。再比如在课堂上设定提问绩效奖,在新授课课堂小结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学生的提问给出恰当的评价。

2.3坚持不懈原则—堂堂有激发,环环想着激发

课堂环节一般分以下几步:课堂导入、新课传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教师可以研究在不同课时中的这些环节如何设计有利于激发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与很多因素紧密相关,其中做事有没有毅力,笔者认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方面,教师要坚持不懈,不放过一堂课,尽可能关注到课堂的每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不小的难度,但教师哪怕在一堂课一个环节做到了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效果就可以慢慢形成了。

3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3.1在新授课教学的实践中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物质的量”是高一化学中一个关键的理论部分,是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桥梁,理解这一概念对衔接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至关重要。它当仁不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如何通过有效的教材处理,进行难点分解和兴趣教学,让学生快速理解概念,运用好概念,从而突破该教学难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可以说这部分的教学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如何,对学生来说关系到高考选科中愿不愿意选择化学这一学科。

在教学中,借鉴我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笔者引进了“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以与质量,数量,体积的转化三条路线为基本出发点,其中与体积转化的路线是“具有中国国情”的。我教育我的学生手中要有点金术,即看到题目,第一步寻求已知粒子与未知粒子的关系,依托关系式让问题迎刃而解。第二步抓住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这种比喻学生印象深刻,在笑声中愉悦地接受了新的知识。

3.2在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复习课一般是对一个专题或是一种典型物质的性质等的归纳总结,在这种课上如果老师仅局限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往往容易走神,所以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设计好师生互动。我认为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应该是典型的互动吧。化学学科兼具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既要有理科的观察、辨析和逻辑推测等能力,也要有文科的分析、记忆和表达等能力。复习课上,如果遵循辨析—理解—总结—记忆的步骤,很多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都可以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剖析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理解后记忆”。

4结论

总之,新授课中重视课堂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化学;习题课上重视化学习题的解题方法指导,便于在成功中激励学生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复习课上侧重于介绍如何记忆化学知识,在有趣易懂收获中增强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58.

第9篇

一、何为“相机诱导”之道

诱导之说,最早见于《论语・子罕》,颜回评价孔子的话:“夫子循循善诱人。”现代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从教学论的角度作了精辟的阐述:“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所谓“相机诱导”,通俗地说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善于把握有利的教学时机,当好“导演”,启发诱导学生,废除全盘授予的“注入式教学”,而代之相机诱导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他们课堂主人翁的作用,让他们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教师“引疑”,学生求趣,在求趣中开发其智力,开阔其思路,展开其想象。

与此同时,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相机诱导”是通过外因与内因相作用的理论来辨证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受个人智能和外部环境双重影响的复杂的动力系统,科学合理地进行“相机诱导”,而不是遵循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才能保证该动力系统高效运转。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相机诱导”理念实践

1.高中化学抽象概念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

高中化学抽象概念的教学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是许多教师心中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高一新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阅历不足,初高中知识衔接不畅,因此高一必修1中的抽象概念就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很多教师在开课时一般不会优先选择这些课,并且在教学中很容易陷入纯理论式满堂灌的状况,这更是让学生一开始就给化学学科套上了“深”、“难”、“无趣”的帽子,更别提实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因此,在突破这一瓶颈中,笔者提倡教师应对抽象概念的教学“相机诱导”。

以《物质的量》教学为例,学生一开始对“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模糊,有时越解释,学生反而越迷惑,因此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解释灌输,就会事倍功半;通过自身的教学反馈,笔者认识到学生的疑惑产生于教材上所述概念的抽象性。学生抠字眼,钻牛角尖,而不能全面地认识。因此,如果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细化,找准时机进行正确诱导,则会事半功倍。在这里,笔者探究使用了两种“相机诱导”的方式:一是学案式诱导,利用学案进行导学,在学案中将物质的量概念中的关键词突出展示,并且通过问题和图表展示出物质的量与宏观物体和微观微粒之间的定性和定量的关系,在学生写与做的过程中找准时机进行诱导,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内化为形象的问题探究与公式运算;二是多媒体动画诱导,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宏观的物体,分割成单个的微粒,通过“分(微粒)―合(实体)―分(微粒)”这一动画演示过程,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1mol物质与6.02×1023个微粒”之间的等量关系。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学生“想象不出”的难点。此时,教师找准时机适时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以及动画的验证,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摩尔”的概念,达到了“相机诱导”之妙。

2.在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以教师对实验过程的讲解和指导为主,学生动手过程为辅,而且对教材中的实验基本不加以创新和改进,直接让学生一步步照搬实验步骤,学生就好比“提线木偶”一样被教师与教材牵引着动,谈不上探究,谈不上发现,更有甚者直接跳过实验得出结论。因此,如果能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教师就能把握有利的实验探究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并做好合理的诱导,得出富有创新的实验结论,将是新课改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更为有效的尝试。

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性质实验教学为例,教材中提供了3个性质实验,经过前3个专题的实验教学,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知识和实验能力,我们不妨可以抛开教材设计的实验,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实验药品和仪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水溶性,漂白性等。在学生汇报实验步骤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做好诱导工作,适时纠正学生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启发学生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若发现有好的实验设计方案要加以补充和完善,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

3.在高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

高中化学复习课不好上,特别是高三复习课,更是要求教师要在短暂的教学时间内讲授复量的教学内容,这对教师的经验和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特别对新教师更是难上加难。笔者认为,在高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用“相机诱导”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能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走过场式的知识灌输,特别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有些教师就是将旧有的内容重新上一遍,好一点的就是将一些相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上一遍,都摆脱不了复习效率低的弊病。而“相机诱导”要求教师在复习知识时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导课环节通过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对要复习的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教师只需要适时地给予启发引导;在对知识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再进行练习诱导,循循善诱,进一步深化所要复习的知识点;最后由学生自主总结出复习的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树叶”,学生提供“树的枝干”,岂不妙也。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复习课;小班化;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6-006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6.020

一、小班c小班化教育

“小班”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1]。通常高中每班学生约50人,而我校的高中每班不到35人。

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2]。

小班化的教学对象的数量虽然较以往减少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在提高,小班化是个别化、个性化教育理念的体现,需要教师的教学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表达自我的机会,同时予以及时反馈与评价。

二、复习课教学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复习课的主要特点:1.知识的归纳整理。使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2.知识的迁移训练。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复习课上,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已有知识或认知的基础上探讨、总结,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有话可说,能够做到人人参与;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有较高的心理满足感,并且随着教师的引导,他们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也将逐步提高,充分体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二、教学的实践研究

笔者就高中化学复习中常见的三个方面对复习课教学进行了研究。

1. 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

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理论,指的是概念、原理、学说、定律等具有规律性的内容。选入中学化学教材的化学基础理论,主要有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溶液理论、电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等理论的初步知识。下面以“元素周期律专题复习”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教材,笔者将本专题分为“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同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元素的位、构、性三者的关系”三个主题组织学生复习,将学生按照复习主题分成三组,每组按每4人为一组分成3~4个小组,课前分发了《课前准备学案》。在《课前准备学案》中,对于各个主题布置讨论课题,并要求学生用文字、图表等说明:

主题一 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1、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2、卤族元素结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主题二 同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如何变化?

主题三 元素的位、构、性三者的关系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元素的性质(简称“性”)。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元素的“位”、“构”、“性” 三者的关系。

教师布置好任务后,同学们利用课本、书籍、网络等途径搜寻相应的解读,并且进行讨论、分工后用自己的文字或图表进行阐述。

在课堂上,各大组选派代表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自己的观点展示给其他同学分析讨论。如:

各组对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原有的一些化学表达或理解错误得到了及时的纠正。例如:某同学提出碱金属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卤族元素的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其他同学就立刻指出碱金属主要表现出金属性,而卤族元素主要表现出非金属性;也有同学提出第三周期单质的熔沸点由低到高、密度由小到大,教师就指出以上物理性质是受单质的状态晶体结构等影响的,在日后的学习中会深入探讨的。通过同学互评和教师及时点评,同学们对于相应化学理论的认知得到了提高。

2.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

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存在、制法等内容。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具体、形象、生动的化学现象的反映,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将化学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基础,是学生对化学知识抽象理解的依据和出发点,因而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是中学化学的基本脉络和框架基石。下面以“非金属的性质的复习”为例进行说明。

人教版必修1的编排是对不同非金属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呈现。如氯和硅是纵向的呈现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而氮和硫主要是横向呈现氧化物、含氧酸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笔者将本专题分为“非金属单质的性质”、 “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非金属含氧酸的性质”三个方面进行复习,将同学们分成三大组,每大组分成3个小组。各小组对于本主题进行分析,展开激烈的讨论。

待讨论后,各组将讨论结果通过诸如黑板、实物投影、幻灯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而后同学们指出其中的不足与错误,在这其中,及时纠正了学生的某些化学用语与性质表述的错误。这样,同学们对化学性质规律的认知得到了加深。大家总结出以下规律:

主题1 非金属单质性质

(1)由于存在与结构的不同,非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差较大;

(2)活泼非金属与氢气和金属等反应,原子易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表现出氧化性;

(3)氮单质化学稳定,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和某些物质化合;

(4)非金属单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5) 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可以体现其氧化性的不同。

主题2 非金属氧化物性质

(1)有些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2)NO或NO2和其他物质的反应通常存在化合价变化;

(3)非金属氧化物中化合价变化多,种类多。

主题3 非金属含氧酸的性质

(1)具有酸的通性;

(2)某些酸不稳定,受热分解;

(3)硝酸与浓硫酸有各自的特性。

3.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教材中,有机化学知识包括烃、烃的衍生物、基本营养物质和合成材料等内容,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环保、科研等密切相联。由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与无机物有较大的区别,化学反应的类型也有较大差异,所以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笔者以“烃”为内容在高二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中进行了专题授课。

根据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及省学测说明,笔者将本专题分为“甲烷”、 “乙烯”、“ 苯”三个内容组织同学们进行复习,将同学们分成三组,每组分成3~4个小组, 布置复习内容:

主题一 甲烷:甲烷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 、化学性质及用途;

主题二 乙烯:乙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 、化学性质及用途;

主题三 苯: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 、化学性质及用途。

待充分讨论和总结后,各组将结果书写在相应的学案上,同时各组代表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而后,各组之间相互学习点评,指出性质结构等方面不足的地方并加以纠正,比如:A组有同学认为“甲烷无法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其没有还原性。”C组就有同学指出“甲烷可以燃烧,因而其具有还原性。”B组有同学乙认为“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被其氧化。”A组就有同学指出该反应是加成反应。利用这个时机,笔者引导同学们对“烃”所涉及的有机化学反应的所属反应类型进行甄别,从而复习回顾了有机反应类型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于有机物之间反应的反应类型的认知。最后,师生共同又对三种物质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对它们的性质结构进行了再认识。

三、经验总结与反思

1. 经验与结论

经过中学化学常见的三个方面的小班化复习课的教学实践,我们得到了如下的一些初步的经验结论:

(1)小班化复习课复习效果的达成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是课堂中学生讨论效果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在课前和课上的引导也至关重要,好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而引导的问题的难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讨论与回顾中达到自主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2) 找到了能够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的复习模式。在不同知识方面的复习中,我们都采用了“确立主题分组复习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构建体系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复习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复习效率,同时在复习的基础上不少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得到了重塑,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加强。

2. 建议与不足

(1) 以上复习模式的开展要点是复习主题的建立,如何建立既符合“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要求又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当的复习专题与各个分主题,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思考与实践进行研究的问题,因为复习主题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讨论效果和知识体系的重建效果的达成。不同阶段的考试的要求,以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可参与度对主题的建立都有影响,需要通过实践去找到规律。

(2)在复习中各个小组的建立需要更有效的机制。在研究的初期笔者只是根据W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各个小组的讨论参与程度参差不齐,不能做到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复习;而后笔者又根据学生的成绩搭配分组,但却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成绩的可变性,同样有待提高。

(3)讨论过程中问题引导的设计有待细化和规范化。虽然在课前已经设定了复习的主要专题与分组课题,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讨论需要我们将有些问题更加细化,逐步地引导学生达到复习的要点。而在课上时我们教师的点评与总结的用语还需更加规范,避免不规范导致的学生认识的偏差。

高中化学的小班化教学是近些年出现的新课题,小班化不只是一种教学对象数量上的变化,在教学策略与方法上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而对于不同的群体教学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尝试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张雪珍.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

[2] 陈玉云.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J].广东教育,2004(5)

[3] 陈立.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D].包头: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1):13

第11篇

(新疆和田地区第一中学 848000)

高效课堂的中心就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的课堂是当前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理论要求。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国家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我国的教学目标也是围绕着培养综合型的人才来进行的。在高中化学课堂,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自主地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精神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高中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学生的化学基础进行调查摸底

对于高中的新生来说,由于大多学生不是来自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所以他们掌握的化学知识水平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化学基础进行调查摸底,对全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与此同时,因为新生刚刚升入高中,年龄较小,在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的进度方面适当放缓,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初中的化学教学相比较,高中化学在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高中化学知识是在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上的一次大的跳跃,其中包含较多的抽象思维内容,教材的起点难度比较大。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是: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基础的化学变化。初中化学课的课程进度比较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课堂时间与学生交流和讨论,同时,课后复习的时间也比较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化学教学“慢慢来”的习惯。然而对于高中化学来说,教材的难度和深度方面有所提高,而且信息量比较大,加之高一的新生普遍较贪玩,不能立刻进入紧张学习的角色,导致高中化学教学难度加大。与此同时,高中化学课程任务重、时间紧,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进度的调整,由慢节拍逐步地变为快节拍,掌握好学习进度的安排,做好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这样才能为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以“主体”的身份出现,充分发挥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实施有效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开展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研究带来的巨大乐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增强其化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学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竞争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他们相互之间就某一化学实验开展有序竞争,从而营造浓厚的竞争氛围,让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化学,才能养成合作、自主和探究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安排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为学生提供广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进一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开展氯水成分的探究、醋酸酸性的证明等探究性试验活动。

三、利用多媒体激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利用精心设计和编制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活课本教学内容,使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化,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使微观的世界变为宏观的世界,能够有效地将外部资源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能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的浓厚氛围中,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将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新课改的特点,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掌握高中化学教学有关策略,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能力

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笔者认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目从师、不盲目从书、不迷信权威的习惯和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启发思维,有利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应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未知的化学定律、原理前置于事实,展示化学知识非凡的魅力。使学生产生疑问,促使学生学生积极探索原因。在课堂中有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探究性教学,留给学生开放性空间,有利学生新思维的培养。其次,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影响着创新活动。开展科技活动可以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的条件,学生想方设法可以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用生锈的铁片浸泡在浓茶水中,过一天观察其发生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茶叶的制取工艺流程有何改进。然后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和调查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12篇

高中三年的化学教学总格局是:高一把好基础关,高二把好素质关,高三把好提高关。高一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抓好基础,引导入门,注意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而在高一阶段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并让他们接受这样一种信息: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为了学化学而学化学”。下面就如何搞好高一化学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高中化学 参与意识 入门教学 实验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而高一化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笔者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本文试图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化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1.预防盲目拓展知识内容。高一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高一化学教材是依照物质分类的思想进行编排的,教材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一些最简单的化学知识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当然,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实施化学教学时要适当注意教学的弹性要求。所谓弹性要求就是教学中在保证所有学生掌握好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基础上,有条件的结合学生实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弹性增补,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弹性教学并不是随意对所教内容进行拓宽、加深,前提是首先要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作适当的拓展,拓展的内容也不宜过多过难,而且拓展也不能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

2.加强师生互动和同学的参与意识。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但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把搞探究式教学作为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知识的总结归纳,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使得学生学完了一个模块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虽然课堂上搞探究是轰轰烈烈,可学生一到考试就惧怕不已。因此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重视各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与应用。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传统教学法也不排斥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说出现象并作出结论,等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教学法,教师要善于选取那些最有探究价值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探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探究。

3.注重对教材的二次创作。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专题式的模块结构,缺乏严谨的化学理论作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许多逻辑思维上的不便,许多学生反应“一学就会,一用就混”,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剖析,尽管教材是按物质分类思想编排的,但作为每一种物质来说教材还是按照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来描述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在学习完本节后,教师还要对每种金属和它的化合物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梳理各知识点。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以更加科学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各知识点。

4.加强学生实验能力。高一化学程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没有像旧教材那样在教材后面安排专门的学生实验,这是不是认为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安排学生实验呢?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实验既浪费时间,又耗损精力,不如一概改为教师演示实验,这样既方便又省事,认为有学生做实验的时间不如拿来上新课或复习。而这恰恰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要知道新课标不是对学生实验弱化了,而是对学生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化学虽然没有在教材后面安排单独的学生实验,但并不是就没有学生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对教材中有关实验的栏目要进行深入研究,要确定好教材中哪些实验适合教师演示,哪些实验适合学生做,教师演示过的实验只要适合学生做也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做一遍,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以上有关高一年级与初中化学教学各方面的要注意的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高中的学生不能只赶进度,要打牢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与初中化学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化学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