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书记总结发言稿

书记总结发言稿

时间:2022-10-26 06:53:35

书记总结发言稿

第1篇

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开创全县妇幼健康局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专题讨论发言稿

王晓红

(2019年9月20)

8月22日下午,习近平听取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之后,做了重要讲话,其中习近平强调,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安排,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关心关爱受灾群众和城乡困难群众,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大意义,深切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特殊关怀,悉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殷期盼,奋发有为推进全县妇幼健康事业发展。

一要提高思想站位,切实做好政治理论武装工作。

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通过认真系统的学习党史国史、党纪国法、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来,着力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转化为推动全县妇幼健康事业的实际作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嘱托转化为造福妇幼群体的务实举措,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烈担当,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全县妇幼健康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要提高能力水平,创新推进妇幼健康工作。

我们的职责是服务好全县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现行实施的妇女儿童的一系列妇幼卫生项目,特别是重大妇幼卫生项目是服务妇幼健康的的有效载体,更是妇幼健康的有力保障,我们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把妇幼卫生项目抓实做好,把保健服务做大做强,切实发挥好一二级预防作用。一是进一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抓好县镇村三级妇幼保健网建设,消除妇幼保健空白村,把专干人员和专干职责一级一级贯下去,确保妇幼保健各项措施高效落实。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督导,让专干专起来,提高妇产科专技人员业务能力水平,让妇产科红起来。二是引进高素质人才,推动重点学科建设。挖掘专业优秀人才,抓主抓重重点学科建设,把妇幼保健特色凸显出来,让妇计中心切实成为全县的妇幼保健指导中心,进一步推进妇产科和儿科建设,逐步使妇计中心成为服务全县妇女儿童的桥头堡,主阵地。现在我们的口腔保健、乳腺保健、盆底康复、保健适宜技术等都有很好的底子,需要接力推进,做大做强。三是实施绩效考核,激发和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绩效管理是杠杆,是撬动起一切积极因素的有力武器,必须抓起来,做细做实,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助推全县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完)

第2篇

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创建于2003年,历经3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注册会员最多,日流量最大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深受广大会员好评。我们致力于以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学校为服务对像的公文性质的网站,帮助广大会员学习公文写作技术提供相关的参考范文,协助会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大成功、促使工作绩效上的明显进步、职业素养显著提升,拥有最具竞争优势的写作资源体系。

再次申明:是老牌的文秘网站,欢迎你和任何一家同类网站对比后再作出你明智的选择。

标题含有七一建党节的范文

[会议发言]庆七一建党节会议讲话—把群众观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会议发言]在庆祝七·一建党节大会上的讲话稿

[会议发言]镇党委书记庆祝七一建党节讲话稿

[会议发言]在庆祝建党节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建党节周年讲话二

[会议发言]在“七一”建党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老党员代表在“七·一”建党节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上的发言

[会议发言]镇党委书记庆祝七一建党节讲话稿

[党委党建]庆祝七·一建党节单位领导讲话稿

[党委党建]在“七·一”建党节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上的讲话

[党委党建]在庆祝“七·一”建党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党委党建]在教育系统庆祝“七·一”建党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党委党建]在庆祝七·一建党节大会上的讲话稿

[党委党建]庆七一建党节讲话稿

[党委党建]书记在庆祝“七一”建党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会议主持]公司七一建党节歌咏比赛主持词

[会议主持]党支部七一建党节联欢晚会主持词

[会议主持]七一建党节表彰大会主持词

[单位总结]庆七一建党节活动总结

[演讲材料]七一建党节朗诵诗

[演讲材料]建党节团员演讲稿:青春,因奉献而美丽

[演讲材料]大学生七一建党节演讲稿

[演讲材料]建党节朗诵诗我爱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精彩演讲]建党节歌颂国旗朗诵稿

[精彩演讲]七一建党节演讲稿:我把党来比母亲

[精彩演讲]在七一建党节优秀共产党员的爱岗敬业演讲稿

[精彩演讲]七一建党节演讲稿—一个女企业家的追求

[精彩演讲]七一建党节演讲稿

[精彩演讲]庆七一建党节演讲稿

[精彩演讲]建党节演讲稿

[精彩演讲]建党节致机关党员的一封公开信

[精彩演讲]建党节演讲稿

[精彩演讲]建党节诗歌朗诵:七月的天空

[精彩演讲]大学生七一建党节演讲稿

[精彩演讲]七月的天空(建党节诗歌朗诵)

[精彩演讲]建党节演讲稿

[精彩演讲]建党节朗诵诗:我爱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精彩演讲]七一建党节演讲稿-我把党来比母亲

[精彩演讲]庆祝“七·一”建党节演讲稿——我的入党心声

[精彩演讲]建党节演讲稿

[精彩演讲]七一建党节活动方案

[精彩演讲]“七·一”建党节演讲稿—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树立远大理想

[精彩演讲]庆祝七·一建党节演讲稿—唱响准格尔

[写作高手]共产党建党节的来历

[写作高手]“七一”建党节前的入党思想汇报

[写作高手]七一建党节征文-七月的颂歌

[事迹材料]庆祝七一建党节党员应该是一面旗帜事迹材料

第3篇

为了显示出江陵汉简所反映的西汉前期的刍、稿税制度的变化,有必要先看秦时刍、稿税制度的情况。我们知道,有关秦时刍、稿税制度的文献记载,一共只有三条:一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世元年四月,“尽征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二是《淮南子·汜论训》云:“秦之时,……发谪戍,入刍、稿”。三是《汉书·主父偃传》谓“秦皇帝……又使天下飞刍輓粟”,颜师古注曰:“运载刍、稿,令其疾至,故曰飞刍也。輓,谓引车船也。”根据上述三条记载,得知秦统一六国后确有征收刍、稿税的制度;而且是用于军需,供狗马禽兽之食,故所征为实物;还不同于“菽粟”,而知为草料、禾秆之类的实物。至于刍、稿税的征税数量、类别及征收办法等,均无从得知。

1975年冬云梦秦简出土后,由于简文有涉及刍、稿税者,从而使人们对秦的刍、稿税制度的认识加深了。秦简《田律》规定:“入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稿二石。刍自黄*[左黍右鱼]及苈束以上皆受之。入刍、稿,相输度,可也”。又云:“禾、刍、稿撤木、荐,辄上石数县廷。勿用,复以荐盖”。《仓律》规定:“入禾稼、刍、稿,辄为廥籍,上内史。刍、稿各万石一积,咸阳二万一积,其出入、增积及效如禾。”又云:“禾、刍、稿积索出日,上赢不备县廷。出之未索而已备者,言县廷,廷令长吏杂封其廥,与出之,辄上数廷。其少,欲一县之,可也。廥在都邑,当者与杂出之。”(均见《睡虎地秦墓竹简》)根据上述诸简文可知:第一,征收刍、稿税的制度,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即已有之,而且同田租征收的“禾”即谷子一同入仓,故秦王朝时期不过是继承了旧制而已。第二,刍、稿税的征收,以土地数量多少为依据,故可视为田亩的附加税性质。第三,每一百亩土地缴纳刍税三石、稿税二石,刍税与稿税的比例是三比二。第四,刍税、稿税都以实物缴纳,凡干叶、乱草成束均可作为纳税实物;缴纳时,由纳税者将刍、稿运送到储存的仓库,过称入仓。故仓库里往往是“禾”(粮食)与刍、稿(饲料)并存,其保存与出入仓库的制度也相同。第五,刍、稿均以重量计算,《汉书·历律志》云:“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则每顷土地入刍三石、稿二石,相当于刍三百六十斤与稿二百四十斤,简文所谓“输相度”,即称量重量之意。这些新的认识,都是从上引秦简中获得的。故云梦秦简的出土,使人们加深了对秦的刍、稿税制度的了解。

入汉以后,继承了秦的刍、稿税制度。《汉书·萧何传》曰:“何为民请曰:……上林苑中多空弃地,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颜师古注曰:“稿,禾秆也。”《汉书·贡禹传》载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及当时“农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草杷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稿税,乡里私求,不可胜供”。至于《后汉书》诸帝《纪》,更是屡见“勿收田租、刍、稿”或“勿收租、更、刍、稿”的诏令(详见拙著《秦汉史论集》第83页所引)。这些记载表明:西汉之初,就已恢复秦的刍、稿税制度;而且直到东汉末期,仍行此制。但是,汉代刍、稿税制度的具体内容,同秦制完全相同呢,还是有所变化呢?却不得而知。又《后汉书·光武帝纪》注引《东观汉记》曰:刘秀曾“为季父故舂陵侯诣大司马府,讼地皇元年(公元20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万六千斛,刍、稿钱若干万。”据此,知诸侯王所食租税中,既包括田租,又包括刍、稿税,而且刍、稿税已由征收饲料、禾秆等实物变成了折钱缴纳。那么,刍、稿税制度的这一变化始于何时呢?从西汉时期的史籍中,又毫无迹象可寻。但是,解决上述疑难的希望终于出现了,这就是1973年江陵凤凰山第十号汉墓出土的简牍。因为这批简牍中的五号木牍及六号木牍,都涉及了西汉前期的刍、稿税制度;尤其是六号木牍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关于刍、稿税征收情况的实例。而十号汉墓出土的简牍,其年代的下限为景帝四年,上限为文帝晚年,(详见裘锡圭《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考释》,刊《文物》1974年第7 期)。因而通过五号、六号木牍有助于我们探讨西汉文景时期的刍、稿税制度在继承秦制基础上的巨大变化。 转贴于

为了便于分析,有必要将五号木牍背面的文字及六号木牍的全部文字抄录如下。

(一)关于五号木牍的释文,正面记录的是当利里定算的数量及该里正月、二月算赋的分配情况,因与本文无关,故不录。该牍背面有“刍二石为钱”语。

(二)关于六号木牍的释文:

平里户刍廿七石

田刍四石三斗七升

凡卅一石三斗七升

八斗为钱

六石当稿

定廿四石六斗九升当

田稿二石二斗四升半

刍为稿十二石

凡十四石二斗八升半

稿上户刍十三石

田刍一石六斗六升

凡十四石六斗六升

二斗为钱

一石当稿

定十三石四斗六升给当

田稿八斗三升

刍为稿二石

凡二石八斗三升(摘引自《文物》1974年第7期)

上引五号、六号木牍的内容,十分重要。以五号木牍背面文字而言,虽然只有“刍二石为钱”一语,如果联系四号木牍所记录的关于市阳里和郑里的口钱、算赋征收情况以及五号木牍正面所记录的关于当利里的算赋定数与分配情况来看(参阅拙作《从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看汉代的口钱、算赋制度》,刊《文史》二十辑),此“刍二石为钱”,应为允许市阳、郑里与当利三里以刍折钱缴纳的总数。再结合六号木牍允许平里的刍税“八斗为钱”和稿上里的刍税“二斗为钱”的话来看,三里合计以“刍二石为钱”也是合理的。市阳里、郑里、当利里、平里与稿上里,既然都存在以刍折钱缴纳的情况,则以刍折钱缴纳刍税的制度,早在西汉文景时期就已有了。不过,此时仅限于以刍折钱和以刍折稿,尚未见以稿折钱。然而,前引《东观汉记》所载王莽地皇元年诸侯王所食租税中有“刍稿钱若干万”的事实,这一方面说明刍税折纳之制,文景之后在继续实行;另一方面又说明到西汉后期已发展成了整个刍、稿税的折纳之制。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六号木牍的内容,因为它记录了平里与稿上里征收刍、稿税的完整情况。为了弄清该牍内容的意义,有必要分析牍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就整个木牍内容来说,它记录了平里与稿上里分别征收刍、稿税的数量、类别与征收办法。其记录顺序,都是先讲刍税,再讲稿税。讲刍税时,又先讲户刍额,后讲田刍额,再讲该里应纳户刍、田刍的总额,然后讲刍税的征收办法:包括允许以刍折钱缴纳数、以刍折稿数以及从应纳总额中减去此二数而得出的实纳刍税定数。讲稿税时,先讲该里应纳田稿的总数,再加上允许以刍折稿之数,便得出该里实纳稿税的总量。按照上述顺序去核算六号木牍中所列举的各项数字,除平里的“定廿四石六斗九升当”应作“定廿四石五斗七升当”及田稿“凡十四石二斗八升半”应作“凡十四石二斗四升半”之外(我疑为牍文误释造成的差异),其余各数及折算关系,无不契合。因此,根据验算的结果,可以确认:牍文中的“八斗为钱”与“二斗为钱”,是分别允许平里与稿上里的以刍折钱缴纳的总数;其中的“六石当稿”与“一石当稿”,则是分别允许平里与稿上里用刍税折纳稿税的总量。至于牍文中的“刍为稿十二石”与“刍为稿二石”,恰恰都可以与“六石当稿”及“一石当稿”相对应,其刍与稿折纳率为一比二,即刍一石可折合稿二石。

在明白了上引木牍释文的含义以后,就不难看出西汉前期文、景二帝时的刍、稿税制度,较之秦的刍、稿税制度,发生了如下的重大变化:

第一,刍税出现了“户刍”与“田刍”的类别区分。

如前所述,秦制刍税无“户刍”与“田刍”之分,而统称为“刍”。征收的依据是按土地的数量,每百亩地纳刍三石。到了西汉文、景二帝时期,依上述六号木牍所载,刍税明显被区分为“户刍”与“田刍”两大类。所谓“田刍”,无疑仍是按土地数量多少征收;至于“户刍”,顾名思义是按户征收的,否则无区分为“户刍”与“田刍”的必要。“户刍”既系按户征收,则不分贫富都得缴纳“户刍”。这无疑对贫苦农民是十分不利的。

第二,“户刍”重而“田刍”轻的格局制度化了。

如前所云,秦制无“户刍”与“田刍”之分,自然不存在二者何轻何重的问题。但西汉文景时之制,不仅已有“户刍”、“田刍”之分,而且二者孰轻孰重也有明显规定。如平里的户刍为二十七石, 田刍只有四石三斗七升, 后者只及前者的16%弱;稿上里的户刍为十三石,田刍为一石六斗六升,后者也只及前者的12%。此二里的户刍与田刍的比例虽略有差别,但户刍多于田刍的事实却是很明显的,这表明西汉前期的户刍重而田刍轻的格局已经制度化了。

第三,稿税出现了“田稿”的名称,而且稿税对刍税的比例下降了。

如前所述,秦无“田稿”之名,只有与“刍”连称的“稿”。西汉前期既已有“田稿”之专称,则稿税的按田亩征收的性质更明确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汉前期刍税同稿税比例的变化。按秦制:每顷地“入刍三石、稿二石”,刍税与稿税的比例是三比二。西汉前期却不同了:以平里为例,刍税为三十一石三斗七升,而稿税仅二石二斗四升半,二者之比约为十四比一。又以稿上里为例,刍税为十四石六斗六升,而稿税仅八斗三升,二者之比约为十八比一。虽然此二里的刍税与稿税的比例不完全一致,却很接近,至于同秦制相比,显然同样反映出刍税部分的增加和稿税部分的减少。这一变化,如果联系下面刍税质优与稿税质劣的情况来看,无疑是刍、稿税的显著加重。

第四,以刍折钱和以刍折稿缴纳的刍、稿税征收方式的变化:

按秦制,刍、稿税无以刍折钱和以刍折稿的折纳之制。但西汉文景时期,却出现了以刍折钱和以刍折稿的折纳办法,而且形成了正式的制度,各里均规定了折纳的数量。以平里而言,允许其三十一石三斗七升刍税中的八斗以钱折纳,即所谓“八斗为钱”,其允许折钱的比例为刍税总量的百分之二强;又允许以六石刍税折合稿税缴纳,占该里刍税总量的五分之一弱。又以稿上里而言,允许其十四石六斗六升刍税中的二斗折钱缴纳,即所谓“二斗为钱”,其允许折钱的比例为该里刍税总量的七十五分之一;又允许刍税一石折稿缴纳,占刍税总量的十四分之一弱。此二里以刍折钱和以刍折稿缴纳的数量各与其刍税总量的比例虽然不同,但允许折纳却是共同的事实,而且具有允许以刍折钱者少、以刍折稿者多的共同特点。结合五号木牍背面所载郑里、市阳里及当利里合计允许以“刍二石为钱”的话来看,说明折纳制确制度化了,开始改变了完全以实物缴纳的秦制。至于官府之所以分别作出各里折纳数量规定,目的在于限制折纳的量。

第五,刍税缴纳物的质量优于稿税缴纳物的质量的优劣区分明朗化了:

按秦制,“顷入刍三石、稿二石”时,“刍自黄*[左黍右鱼]及苈束以上皆复之”。据秦简整理小组的解释,“刍”为饲草,“稿为禾秆”,“黄*[左黍右鱼]”是禾的干叶,“苈”是乱草(《睡虎地秦墓竹简》第28页)。以此言之,秦时的刍、稿税,系全部以实物缴纳,而且从干枯的禾叶和乱草,只要成束,都可以作为纳税物,“刍”与“稿”在质量上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但是,到了西汉文景时期,情况判然不同了。二者出现了质量上的明显差别。如平里允许以刍折稿的数量为“六石当稿”,稿上里为“一石当稿”;而当计算该二里应纳稿税总量时,又分别加上“刍为稿十二石”与“刍为稿二石”。这显然说明:每刍一石可折合稿二石,表明“刍”的质量优于“稿”。

第六,刍、稿税计量方式的变化:

关于刍税的征收物质量优于稿税征收物的质量的问题,还可以从二者计量方式上的变化获得证明。我们知道,秦制缴纳刍、稿税时,是采用“入刍稿,输相度”的方式进行的,即不论刍税与稿税都是用称过量的。秦简整理小组的同志也认为秦的“顷入刍三石、稿二石”是用称称量,每石为一百二十斤。(同上引书)又《汉书·律历志》云:“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则每石确为一百二十斤。但是,西汉文景时的刍、稿税征收,就不再用称称量,而是用升斗过量。如平里、稿上里刍、稿税数量中,不乏若干石、斗、升的记录,便是例证。这里的“石”,同“斗”、“升”等连在一起,就确知其非重量单位而已变成了容量单位。这一点,裘锡圭同志在其《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考释》一文中已经指出(《文物》1974年第7期)。 欧阳修《集古录》卷一《后汉修西岳庙复民赋碑》云:“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十二月……弘农太守臣樊毅”上书中,道及“县当孔道, 加奉尊岳,一岁四祠,养牲百口,用谷稿三千余斛”。这里把“稿”与“谷”并列,而且都以“斛”计量,这证明东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时, 确还在实行用容量计量办法征收刍稿税的制度。由此可见,刍、稿税征收的计量方式,确实有一个由按重量计量到按容量计量的变化过程,而且这一变化的起点就在西汉文景时期。与这一变化相适应的,必然是刍、稿税征收物质量的提高,因为草料与禾秆等是无法用容量单位计算的。因此,文景时刍、稿税征收时计量单位的变化,也反映出二者的质量有一个由草料、禾秆到谷子、大麦等精饲料的变化过程。如果结合《齐民要术》卷六所载饲养大牲畜的经验来看,提高饲料质量的作法是确实存在的。《齐民要术》云:牲畜“饮食之节,食有三刍,饮有三时,何谓也?一曰恶刍,二曰中刍,三曰善刍”。什么叫善刍呢?《齐民要术》云:“剉草粗,虽是豆谷,亦不肥充”;如能“细剉无节,簁去土而食之者,令肥肥”。由此可见,“刍”的恶、中、善之分,一在于剉的粗细,二在于是否为豆、谷等高级饲料。《齐民要术》所云,为6世纪以前黄河流域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且《汉书·尹归翁传》已有“豪强有论罪,输畜官,使斩莝”的规定,颜注曰:“莝,斩刍”,可见汉代确已重视提高饲料质量的情况。然则,西汉前期改变征收刍、稿税时计量办法的作法正同提高饲料的质量有关。而其所以恰恰在这时有此改变,则应同秦汉统治者重视马政和注意马匹饲养的需要有密切关系(详见拙文《秦汉的畜牧业》,待刊)。

上述六个方面的变化,构成了西汉前期的刍、稿税制度同秦时刍、稿税制度的巨大差别,反映出刍、稿税制度变化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的趋向性。质言之,即在刍、稿税的征收对象方面,越来越向以户口为征收对象的方面发展;在征税数量方面,越来越向加重的方向发展,其中也包括提高刍、稿税征收物的优质化倾向与计量方式的变化;在征收办法方面,以刍折钱和以刍折稿制的出现,显示了折纳制日益取代实物缴纳制的发展方向。

明白了西汉前期刍、稿税制度的上述变化以后,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上所谓“文、景之治”的实况。

我们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盛赞文帝“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史记·孝文本纪赞》);又概括指出:“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史记·孝景本纪赞》)自此之后,历代史家,无不盛赞“文景之治”,特别强调其“轻徭薄赋”,这时的中国大地,简直成了天上人间的乐土。但是,也有持另一种看法的旧史家,这便是东汉人荀悦。他在其《汉纪》卷8 中说:西汉前期的情况是“豪强之暴、酷于亡秦”;统治者“不正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豪强”。这两种看法谁是谁非呢?过去支持荀悦之论者,往往以文、景二帝减轻田租只有利于田多的地主这一点去立论,给人以缺乏确证之盛。如果结合上述刍、稿税制度的重大变化正发生在文、景二帝时的事实,则“文景之治”的实质就可以获得进一步的说明。

据史书记载,文、景二帝确曾连续减轻田租。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 曾将惠帝、高后时已经减少到十五税一的田租率又临时性减少一半;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减少当年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前167年),“除田之租税”,全部免去田租;景帝元、二年间(公元前156—前155年),正式确立了三十税一的田租率,直到东汉,无有变化(参见拙著《秦汉史论集》第61页)。此外,文帝“偃武修文……民赋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汉书·贾捐之传》),又“赐民爵”、出宫人、减膳食、罢苑囿、省舆马、除苛法、去肉刑、赦刑徒、免官奴婢为庶人等(详见《汉书·文帝纪》、《景帝纪》及《贾山传》等),不一而足,景帝还把服役者的起役年龄从十五周岁提高到二十周岁(《汉书·景帝纪》,参阅拙著《云梦秦简初探(增订本)》第16页—25页)。所有这一些,就给人以文、景二帝时期实行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的印象,从而导致了“文景之治”。上述这些,除“民赋四十”为虚美之辞外(详见拙作《从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看汉代的口钱、算赋制度》一文,刊《文史》第二十辑),其余都是事实,只是应作阶级分析而已。如“赐民爵”是为了欺骗农民从事生产,农民并不能因此而免役(参阅拙著《秦汉史论集》中的《论两汉赐爵制度的历史演变》一文);减轻田租,获利者主要是地主;“去肉刑”而代以笞刑,反而多死于杖下者,古人已有论述。故文、景二帝的这一系列措施,给当时劳动人民带来的好处确是十分有限的。何况史书还说“孝文皇帝……务劝农桑,帅以常俭,民始充实,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而事实上到武帝时,已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迫使董仲舒提出了“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均见《汉书·食货志》)的主张。可见西汉地主阶级的疯狂兼并和虐杀奴婢等等,正是文、景二帝时宽容地主,“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造成的。今细读江陵汉简关于刍、稿税的记录,益知文景二帝的许多措施,确实主要体现了扶植地主阶级的立法精神。

首先,上述刍、稿税中的刍税之被区分为户刍与田刍两大类,户刍按户征收及重户刍而轻田刍等作法,其结果把课税的对象由土地的拥有者转移到了一般民户身上。因为田地少而又必须立户的,主要是贫苦农民;重户刍和按户征收制,必然使贫苦农民承担刍税的量同田连阡陌的地主一样多。反之,轻田刍,却使田多的地主可以少出刍税。同样,稿税虽按土地多少征收,但其量至少,地主的稿税负担量并不多。特别是官府提高了刍税缴纳物的质量,每刍一石可抵稿二石,则户刍多,等于是贫苦农民需要缴纳的高质量的实物量多,其负担就更重。因此,刍税之区分为户刍与田刍、重户刍而轻田刍、提高刍税缴纳物的质量以及户刍按户征收等措施,都是有利于豪强地主而不利于贫苦农民的。

第4篇

强调不忘初心, 就是让我们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 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 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强调不忘初心,还在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为此,就需要坚 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 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强调不忘初心, 在当下极有现实指向。

无论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乃至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质言之,不忘初心具有 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立党之初,我党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 自己的纲领,历经时间沉淀,已证明这个纲领经得起历史检验,并取得了看得见 的光辉成就,这也正是我们不忘初心的重要力量源泉。

毋庸讳言,总书记一再强调不忘初心,也与一些党员干部忘了初心有关。他 们忘了入党誓词,忘了当初的理想信念,信仰发生了动摇,以至于贪污腐化,违 法犯罪,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习近平曾将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强调,理想信念坚 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 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 化。诚哉斯言 !面对多元化思潮,尤需坚定立场 ;面对各种诱惑,尤需擦亮眼睛 ; 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尤需不忘初心,多补钙,少得软骨病;怀有赤子之心,不 被畸形利益所狙击。

值得一提的是,总书记在今天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了文化自信——全党要坚 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尽管这不是总书记第一次提文化 自信,仍让我们感受到,这是对三个自信的重要补充,这是理论体系的又一次深 度升级。诚如总书记所称,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 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 有自信也有能力不忘初心,这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这也是党纪党规决定的。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一个人不忘初心,就是洗尽铅华不 忘本,一个政党不忘初心,就能长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只 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只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我们党就一定能向历史、向 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第5篇

19世纪时,由于汉学学科的建立,法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翻译作品,它们基本出自汉学家之手。其中,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 JMien , 1797 - 1873在翻译方面成果卓着,在他为数众多的译作中,不仅有蒙学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哲学宗教着述如《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地理类着作如《大唐西域记》,科技类作品如《天工开物》、《景德镇陶录》,更有相当数量的戏曲小说作品。相比之下,其中《平山冷燕》、《玉娇梨》、《白蛇精记》等小说译作较为中国读者所了解,而对于他的戏曲翻译,人们则知之甚少。本文拟借助笔者对法文原始资料的梳理与发掘,尝试就儒莲初期的戏曲翻译活动及其源头进行一些探讨。

一、国内对儒莲的戏曲翻译的了解,一般多限于《灰阑记》、《赵氏孤儿》两种。事实上,在存留至今的大量儒莲亲笔书信中,也可看到若干与戏曲翻译相关的记载。例如,在笔者所见儒莲写给其同事、东方学家朱尔·莫勒((Jules Mohl, 1800-1876)的信件中,至少就有两封直接谈及此事。其一写于1831年11月17日,信中说:“我冒昧地将我们昨天一起读过中文版的这第二个剧本寄给你。如果它并未令福礼埃(Fauriel)先生不悦的话,我会抽空将同一集子里的剧本翻译出三十部来。”“三十部”看似随口一说的玩笑话,其实不然。儒莲手稿中存留的一份清单表明,他很可能的确有过一个较为庞大的戏曲翻译计划。这份手稿中法文并用,剧名后多附有点评:

剧目后的各种赞誉之词以及对剧目翻译状况的说明,都显示这份剧目清单很可能是其翻译计划中的部分备选剧目,而《单鞭夺架》后明确标注的“待译”字样更清晰地点出这份清单与翻译构想的紧密关联。

另一封相关书信因邮戳模糊,无法确认具体日期,但根据前后信件,大致可判定写于1832年初。信中谈及他近日正在生病,而“雪上加霜的是,我还有两部分要修改(我那部中国正剧的最后两部分)”。在正文结束之后,儒莲在附言中又补充道:“我从上周六以来在动手翻译一个非常有趣的剧本,等它到了能对阁下拿得出手的程度,我会给您看的。”

显然,写信的1831-1832年间儒莲正对戏曲翻译热情高涨,他兴致勃勃地与朋友分享他正在阅读的戏曲作品,并积极开展着翻译工作。从时间上看,第二封信中所说“中国正剧”当指出版于1832年的《灰阑记》译本。而儒莲不仅在病中也惦记着要将译本改定出版,手头同时还兴致高昂地翻着另一个“非常有趣的剧本”。不过,不久之后面世的《灰阑记》己是包含唱段与念白的全译本,可见写信之时,儒莲虽还忙于修改,但译作离“拿得出手”的阶段也己为时不远。考虑到1832年《灰阑记》译本序言中称《看钱奴》等四部译作己经完成,而1834年《赵氏孤儿》全译本也旋即问世,想必儒莲此时在戏曲翻译上己有相当积累,工作也进入较为熟练自如的阶段。显然,这己不是最初的尝试与探索期,其戏曲翻译活动的开端仍可向前追溯。

二、儒莲的戏曲翻译活动肇始于何时,此前似未见探讨。不过,据笔者所见的若干种材料看来,至少可以上溯到1829年。是年5月,有四名中国基督徒远渡重洋,来到巴黎遣使会总会学习,以备日后接受神职,回国传教。他们原定要在巴黎居住六七年,但由于“七月革命”爆发,法国政局动荡,最终于1830年11月被提前遣送回国。四人旅法期间,儒莲和他们有所接触,尤其与四人中受教育程度较高,拉丁文水平较好的李若瑟多有交流。儒莲在着述中,曾几度提及与李若瑟的交往,其中有两处与戏曲翻译有关,其一为1834年《赵氏孤儿》译本序言。在该序言的一条注释中,儒莲称:

我经常有机会去咨询1829年来巴黎的四个中国人中最机灵的一个,李若瑟先生。不 过我从未在他那里得到过哪怕对一行诗句的解释。在1867年关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进展的报告中,儒莲再度谈及1829年时与李若瑟的交往: 1829年,有几个中国基督徒来到巴黎,儒莲先生和他们中一人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他名叫李若瑟,比他的同伴们受过更多的教育,而且能流利地说拉丁语。儒莲起先想和他一同阅读一个中国喜剧,但他发现这个年轻人不能读懂夹杂在对话中的那些唱段,并得知在他家乡,只有一两个读书人能理解中国诗歌。从《赵氏孤儿》序言上下文可知,注释中所提及的“诗句”实为剧本中的唱段。而1867年报告中的文字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显然,儒莲戏曲翻译活动的开端至少不晚于李若瑟等人旅法时期,即1829年。那么,儒莲戏曲翻译初期,即1829年乃至更早的时期,其译稿大致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呢?笔者有幸在法兰西研究院的图书馆中发现了若干种儒莲戏曲译作的手稿,因而得以尝试对儒莲的翻译作进一步考察。目前存留的手稿包括《赵氏孤儿》、《西厢记》、《看钱奴》、《货郎旦》四种。《赵氏孤儿》译本为残稿。包含了从楔子开始,到第一折后半部分“奈灵公听信谗言,任屠贼横行独步”的译文。《西厢记》存有两个不同时期的译稿,均为残本。

一份接近于1833年译文,为一至六折。另一份内容接近于1872 - 1880年刊印本的译文,仅包含第一折的一至四幕。《看钱奴》同样是两份译稿,页码完整,一份由剧情梗概及片段译文组成。另一份为剧本全译。《货郎旦》译稿一份,保存完整,但其中大部分唱段尚空缺待译。显然,这些手稿分属儒莲戏曲翻译的各个不同时期。从形式上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译本是法汉对照型,每段译文均先抄录中文原文,然后在每个汉字旁标注有读音、释义,然后是依据这些释义连缀而成的整句译文,如《赵氏孤儿》译稿。第二类是剧情梗概夹杂片段译文型,以第三人称叙述剧情,然后在某些段落暂停第三人称叙事,加入原作的译文片段。如《看钱奴》译稿一。第三类是唱段空缺型,对白部分译文基本完整,而在原作唱段处则留出空白,以待补充,如《货郎旦》译稿。第四类是完整翻译型,译文包含了全部唱段及念白,并附有较多注释。如《西厢记》及《看钱奴》译稿二。很显然,这些不同的手稿,产生于不同时期,反映了儒莲的戏曲翻译实践随语言能力提高而日渐推进的过程。《赵氏孤儿》译稿残本虽然被图书馆列入儒莲手稿“己刊稿”部分,但经笔者比对,发现与1834年出版的《赵氏孤儿》译本差距甚大,可见此残本并非1834年单行本的底稿,而是其戏曲翻译初期留存的另一版本。而其特殊的形态颇可帮助了解儒莲早期的戏曲翻译活动。

三、不过,以戏曲翻译为语言学习辅助手段的做法,仅仅是儒莲自发的偶然,还是另有渊源呢?答案很可能是后者。以戏曲翻译作为学习中文的手段与方法的构想早在18世纪就由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专程提出。

马若瑟(Joseph de Premare,l666-1736)被公认为18世纪来华传教士中中文水平最高的一个,其作品中影响最大的当数《汉语札记》与《赵氏孤儿》。这两部着作虽然均得到研究者的广泛

关注,但对于两者间的关联谈及者却甚少。不过,若从马若瑟晚年在华当时的境遇以及他与傅尔蒙(Etienne Fourmont, 1683 -1745 )的交往中考察,当可清晰地看到两者间的紧密关联。马若瑟在来华耶稣会士中,属于索隐派,由于其观点而被教廷视为异端,因而着作被禁止发表。此时他己近晚年,又被流放到广东,生活及研究条件很差,因而,马若瑟于1725年通过书信与巴黎东方学家傅尔蒙建立起联系之后,始终对傅尔蒙寄予厚望,希望使之接受并认可他的着作,以期通过傅尔蒙使其着作得以发表和传播。 在这样的期待下,他将自己最重要的着作《汉语札记》寄给了傅尔蒙。这份手稿于1730年2月11日抵达巴黎王家图书馆。当时他并不知道,傅尔蒙也写了一本中文语法书,题为《中国官话》,希望藉此证明自己在中文研究上的权威地位。因而他将马若瑟视为竞争对手,非但没有帮助马若瑟出版《汉语札记》,反而故意将其束之高阁。不知就里的马若瑟为了再次敦促傅尔蒙出版《汉语札记》,在1731年寄去了《赵氏孤儿》译本及两封书信。正如鲁进在《马若瑟为什么翻译了》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马若瑟的《赵氏孤儿》译本并不是,至少不主要是出于文学或戏剧的考虑而作,它实际上是为了敦促傅尔蒙出版《汉语札记》而产生的一个副产品。不过,鲁文对于该译本究竟如何起到敦促作用不免语焉不详。实际上,细读马若瑟当年的书信,不难得到更为清晰的理解。据书信所述,当时随《赵氏孤儿》译本一同寄往欧洲的,是一盒毛笔,40卷《元曲选》和两封致傅尔蒙的信。其中一封只是简单的寒暄,意在向傅尔蒙介绍两位寄信人的情况。另一封长达九页的长信才是正文,其中用相当篇幅对中国戏曲的艺术形式作了介绍。事实上,马若瑟信中所推荐的这一语言学习方法与其《汉语札记》中传达的语言学习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汉语札记》共包含三个部分,导言部分是对中文的语音语调汉字等做的一个概述。正文部分是将中文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分别进行了词法和句法的总结和举例。值得注意的是,马若瑟将口头语体的部分放在了前面,而他用以佐证的文本材料正是戏曲与小说。在“口语及通俗语体”的导论中马若瑟这样写道:中国的语言,不论是存留在古书中的,还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都有着它恰如其分的独特的美……我现在着手来阐述汉语的独特的气质及其内在的美感,并且将第一部分限于对这种高雅方言(译者注:指官话)的探讨—例如那些出身高贵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说的那种语言……合宜的做法是首先指出我用以归纳总结出下文这些结论的某些作品;不过,有必要提到的只是其中最重要的那些。这些作品一言以蔽之,就是戏剧,和某些叫做小说的短小文章。首先要提到的是《元人百种》……可见马若瑟对于通俗语体的总结,并非来自日常生活,而源于口语体的文学经典,因为,在他看来,编写这部语言教程的目的在于让法国读者学到中国“上流社会”的口语表达方式。因而在他所选为语料和范本的作品中,《元人百种》才被放到了一个特定的地位上。不论是在导论中陈述的语言教学观,还是在书中挑选的实际例句,或是让傅尔蒙通过翻译《元曲选》进行中文学习的建议,都表明了他以经典文本,尤其是作为口语典范的戏剧文本为典范为主要依托开展语言学习的核心观念。

马若瑟的这种观念可以上溯到耶稣会的教学观与戏剧观。作为建立于16世纪的一个对抗宗教改革的教会组织,耶稣会对于教育非常重视,把教育视为争取青年、巩固天主教会影响的主要手段,因而其教育事业发展相当繁盛。1761-1762年法国议会下令关闭耶稣会学校,致使全国将近80%的男子中学被关闭。可见耶稣会在当时欧洲中等教育领域影响面之大。在教育上,耶稣会有两方面举措非常突出。其一是对于古典文化教育的重视,其二就是戏剧教育。“耶稣会把戏剧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系统地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中,同时也借助它进行牧灵工作,为天主教信仰赢得更多的信众。戏剧也因此受到特别推崇。”尽管教会对于戏剧,在很长时间内所持的态度都是否定的,有关戏剧利弊问题的争论虽然在耶稣会内部也时有发生,但在耶稣会看来,戏剧的问题并非来自其本身,而是由于人们对其没有正当利用。如果善加利用,戏剧也可以成为道德教化的利器。他们对戏剧的宽容及鼓励,以及在教育中对戏剧的运用,除了出于对戏剧所具备的道德教化作用的重视外,也因为这种形式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古典语言及修辞。“文字的学习藉此得到了一种强烈的鼓舞,要令年轻人熟知拉丁语所有的奥秘,很难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因而,对耶稣会而言,“戏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而是一套真正的机制,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6篇

清开史局修《明史》,虽始于顺治二年,但进入实质性修撰阶段,实始于康熙十八年。自此,由徐元文总裁,众史臣分工撰写,万斯同负责审定;“历十二年,而史稿粗就,凡四百一十六卷”[1](p287)。其中,《选举志》八卷,分别为:科目分上、下二卷,其中,上卷记乡试;下卷记会试、殿试,附载武科举。学校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卷记贡途,即国子监生之来源,包括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中卷记国子监;下卷记府、州、县、都司、卫、所儒学,附载宗学、社学和武学。荐举一卷,附载保举。铨选分上、下二卷,上卷记文官选任和考核制度;下卷记武官袭替、升授和选任之制,附载文官任子和宗室中举任职之制。全《志》共计四万一千余字,是为《明史·选举志》的第一稿;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开创了《明史·选举志》的基本规模,表现有二:一是初步确定了该《志》的内容框架;二是收载了有关明代选举制度各方面的基本史料,具有奠基之功。

其二,所收史料,主要取材于《明实录》、《明会典》等在当时看来已是第一手的明史文献,另有黄佐《南雍志》、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王圻《续文献通考》、张朝瑞《皇明贡举考》等多种重要明史文献。史料来源可靠而广泛,为保证该《志》的撰写质量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

其三,总体上仍属草创之作.主要表现有三:一是结构设计尚不够合理,最明显的,是学校部分把“贡途”从府、州、县儒学和国子监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卷记述。而事实上,“贡途”既是府、州、县儒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子监生来源的主体;包括岁贡、选贡等在内的“贡途”状况,始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二者的办学状况;故分开记述不利于充分表现这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其它部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情况。二是各卷质量参差不齐。八卷中,荐举一卷和铨选两卷较为成熟,不仅对相关制度做了初步的分类记述,而且对制度和史事的演变特点及原因也有所分析,如荐举卷指出洪武荐举与此后荐举之差异:“大抵明初重荐举人才,而自洪武以降,尤重举官之法。”铨选上卷指出政治败坏对人才的影响:“盖明之人材,一坏于毅宗之荡佚,再坏于神宗之废弛,迨门户起,其害相纠结者三十余年,至于国家丧亡而后止,皆万历间所酿成也。”都能给人一种有益的启示。但在内容归类上仍存在明显不妥之处,如“庶吉士”并非官职,却载于文官铨选卷;文官任子和宗室中举任职,皆非武职任职,却附载于武职铨选卷。而科目两卷和学校三卷,还基本处于按年代顺序编排胪列相关史料的阶段,对所载内容基本未予归类、分析和提炼,带有明显的史料长编性质。三是多有漏载、误载和记述不准确之处。故整体说来,万《志》仍属草创之作。

万氏《明史》成稿后,王鸿绪等人在此基础上,又经多年修改、润色和加工,于雍正元年,最终由王氏勒成《明史稿》三百一十卷,并以“光禄大夫经筵讲官明史总裁户部尚书加七级臣王鸿绪”的个人名义进呈于清世宗。[1](p288)其中,《选举志》三卷,即科目一卷,学校一卷,荐举、铨选合为一卷,字数约为二万二千左右,是为《选举志》的第二稿。此稿在《明史·选举志》成稿过程中起着转折性的关键作用,此后的定稿几乎完全承袭该稿而来。过去,人们往往忽视了该稿的地位,甚至有不少学者对王氏大张挞伐,指责其“攘窃”和对万氏《明史》妄加删削篡改。其实,从总体上看,王《志》与万《志》相比,不仅不是妄加删篡,而且在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结构精练而近于完善。适应全书减少卷帙的需要,王氏对《志》文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即在基本遵从万《志》大框架的前提下,把科目上、下两卷合为一卷,学校上、中、下三卷合为一卷,荐举一卷和铨选上、下两卷合为一卷,尽管这种合并仍有不尽合理之处,如荐举作为官员来源途径之一,似应与科举、学校等人仕途径并列,而不宜与专述官员选任及其考核黜陟制度的铨选合为一卷。但总体来说,上述调整还是合理的,从而使其结构精练而近于完善。如科举制的各级考试乃一有机整体,尤其是乡试、会试,在考试规定上许多内容完全相同,故合为一卷记述,更便于表现科举制度内在的有机联系;中央国子监和地方府、州、县儒学,在明代已形成联系空前紧密的官办教育体系,故合为一卷记述,也更便于表现明代教育发展的这一显著特点。另外,“庶吉士之选”和“宗室中举任职”,调到了科目卷,“文官任子”也调到了学校卷,真正做到了各归其类。特别是“文官任子”未入铨选卷的文官铨选部分,而入学校卷的国子监部分叙述,反映了王《志》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不同于前代,明代中后期文官荫叙制度,已从前代的直接荫职而改为以荫子入监为主,“荫监”已成为国子监生的重要来源和类别之一,故归人国子监部分叙述更为适宜。

其二,“事益详而文益简”[2](p721)。这是赵翼用来评价《明史》的,但这一特点实为《明史稿》所开创。具体到《选举志》,说其“事益详”,主要表现有二:

一是对万《志》所载史料依其所述内容不同,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提炼;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方面的制度及相关史事沿革,分别进行了集中的记述,从而使其叙事更加富有系统、层次和条理.如科目一卷,依次分为“规制概述”、“诸制沿革”、“辅臣子弟登第”、“科场弊窦”、“历科事迹稍异者”、“武科”等六大部分;而“诸制沿革”下,又细分为“太祖设罢、恢复科举与创制”,“乡试额数”,“会试额数及南、北、中卷”,“乡试考官”,“会试考官”,“庶吉士”等六个具体问题(这些类目皆由笔者根据《志》文内容而拟,多取自文中原句)。在对上述内容的分别叙述中,间有对其发展特点或诸制相互关系的简要评述。如在指出明代翰林之盛的主要表现时说:“通计明一代宰辅一百七十余人,由翰林者十九。盖科举视前代为盛;翰林之盛,则前代所绝无也。”[3](《选举志》)“正确指出了明代翰林盛于往代的突出表现就是翰林官成为明代宰辅来源的主体。在说明科举与荐举的关系时指出:“洪武十七年,定科举之式,命礼部颁行各省,后遂以为永制,而荐举渐轻,久且废不用矣。”尽管洪武十七年所定科举之式在此后仍有所修改;但其所言科举与荐举之盛衰关系还是比较准确的。在说明文举与武举的关系时说:“终明之世,右文左武;然亦尝设武科以收之。”准确指出了明代虽设武举,但始终处于文举之下,并揭示了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原因。所有这些,既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经过梳理和提炼的有关明代科举制度的系统资料,也便于读者从中获得对明代选举制度的整体认识。

二是王《志》在主要以万《志》史料为基础的同时,也对若干史实做了重要补充,如万《志》未载洪武时期军队学校设置情况,而王《志》学校卷则补载为:“武学之设,自洪武时置大宁等卫儒学,教武官子弟。”万《志》未载应试举子连中“三元”的情况,而王《志》科目卷则补载为:“正统十年乙丑,会试、廷试第一,皆商辂。辂,淳安人,宣宗末年乙卯,浙榜第一人。三试皆第一,士子艳称为‘三元’,明代惟辂一人而已。”万《志》未载官员任职回避制度,而王《志》铨选卷则补载为:“洪武间,定南北更调之制,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其后官制渐定,自学官外,不得官本省,亦不限南北也。”万《志》未载科道官设置及明初进士、监生选授科道官的情况,而王《志》铨选卷则补载为:“给事中、御史,谓之科道。明初至天顺、成化间,进士、举贡监生,皆得选补。”而且补充万历时由于神宗怠政而致科道缺员不补、台省空虚、百度废弛的史料二百余字。类似例子还有不少。尽管所补史料在《志》文总篇幅中只占少量,且有记述不确甚至错误之处,但总体说来,其价值还是很高的,对于尽可能反映明代选举制度的全貌具有重要意义。

说其“文简”,主要指其语言简练、叙事概括。如《铨选》卷指出出身资格对铨选影响的变化:“初,太祖尝御奉天门选官,且谕毋拘资格。选人有即授侍郎者,而监、司最多,进士、监生及荐举者,参错互用。给事、御史,亦初授、升迁各半。永、宣以后,渐循资格,而台省尚多初授。至弘、正后,资格始拘,举、贡虽与进士并称正途,而轩轾低昂,不啻霄壤。”不足百字,即把有明一代铨选由“不拘资格”到“渐循资格”,再到“拘于资格”的变化过程及其主要表现勾画出来。又如同卷,言官员“考满”与“考察”之区别:“考满、考察,二者相辅而行。考满,论一身所历之俸,其目有三:曰称职,日平常,曰不称职,为上、中、下三等。考察,通天下内外官计之,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短短七十余宇,即把官员“考满”与“考察”的相互关系及其主要区别概括出来。正因王《志》语言简练,高度概括,故其在叙事“益详”的同时,比万《志》卷数减少了八分之五,字数减少了近一半,以三卷二万余字的篇幅记述了有明一代近三百年选举制度的确立、发展和演变.而能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两方面的前提条件,一是对明代选举制度在全面认识和系统把握基础上的高度提炼;二是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字工夫。

其三,对明代选举制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透彻。这从万、王二《志》各自序文的对比中,就可明显表现出来,为便于比较,分别征引如下:

万《志》之首《选举志叙》云:

夫驭天下之大法,取人与用人二者而已矣!明初,欲以网罗天下之士,屡有变更。迨典章一定,迭为遵守,行之既久,虽诈伪萌生,弊以踵至,然自立法以来,一代人材政治于是乎出;而其后之补偏救弊,规条寖多,卒亦无能少有加益。乃知致治以人不以法,法不能经久而无弊,亦不能因其弊而人即以变法,是在观时善守之而已。

今以有明选举条分缕次,大约有四:一曰科目,以乡、会试统于文而武系之;一曰学校,凡贡人太学及生徒之隶于太学者,详其考校、登用之制,而次及于郡县学;一曰荐举,诸以辟召及为大臣推荐者得备书;一曰铨选,文与武各叙其大小授职之宜而所考课者附记焉。凡以之四者厘然具载其本末,而二百七十余年其为人材盛衰、政治得失之故稍稍可睹矣。

王《志》未专列《叙》,但《志》文起始一段,实即其序,文曰:

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科目,曰学校,曰荐举,曰铨选。科目以汇征之,学校以教育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明以科目为盛典,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其径由学校起家者,亦科目之亚也,匪是则杂流矣。然进士、举贡、杂流三途并用,虽有畸重,无偏废也。荐举盛于国初,后因专用科目而罢。铨选则入官之始,舍此蔑由焉。是四者厘然具载其本末,而二百七十年间取士得失之故可睹已。

相互比较,不难看出二者史识之高下。万《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指出了选举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即“驭天下之大法,取人与用人二者而已矣”!应该说这是十分正确的。但其又从明初以后对选举制度进行“补偏救弊,规条寖多,卒亦无能少有加益”的认识中,得出“致治以人不以法”的结论,并进而否定对制度进行适时改革的必要性,则是有失偏颇的。固然,在人治社会里,法在事实上经常成为当权者个人营私舞弊的工具,故当权者的素质如何,确实对执法的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可忽视的,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即使在人治环境下,制度仍在相当程度上对官员的履职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因这里的“人治”,在理论和制度上都不是说官员个人可随意而治,而是仅指皇帝个人掌握着国家的最高立法权和对政事的最终裁决权;与此相应的,恰恰是要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必须不折不扣地按皇帝钦准的制度和章法办事,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受到相应的惩罚。就明代选举而言,当权者除直接受到选举制度本身的规范和制约外,发达的监察制度和其他相关法律也对其依法照章办事起着有力的制约作用。故在此情况下,选举制度本身是否合理、严密和完备,必然会对选举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怎么能得出“致治以人不以法”的结论呢?若果真如此,那撰写专记选举制度并总结其利弊得失的《选举志》还有多少意义呢?法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防弊,由于人的私欲的普遍存在和新情况的不断出现,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漏洞是必然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法久弊生”的内在原因;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能通过对既有制度的有效改革才能堵漏防弊,又怎能得出“法不能经久而无弊,亦不能因其弊而人即以变法”的结论呢?这里的关键,是如何“变法”即如何“改革”的问题,而非改不改的问题,不能因“卒亦无能少有加益”,而因噎废食地否定改革本身.显然,这是万《叙》史识的局限之处;正因如此,其第一部分皆被王《志》所弃。但王《志》连其强调选举制度重要性的首句也予舍弃,似也不妥。

万《叙》第二部分说明了该《志》所述科目、学校、荐举、铨选四大部分的主要内容.而王《志》序文则不仅简要揭明了明代选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概括出各部分在选举中的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也即道出了作者对明代选举制度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尽管其中仍有偏颇或不尽周全之处,但所言大致还是符合实际的;特别是这种试图揭示事物发展特点及内在联系的努力,更是应予充分肯定。因这不仅对其在万《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撰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便于读者获得和深化对明代选举制度的整体认识。

另外,王《志》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论述上也多有高于万《志》之处。如,万《志》科目上卷在总述明代科举时说:“明取士之法,科目为最重,三岁以提学所取之士试之各直、省,曰乡试。”其中,概言明代乡试是“三岁以提学所取之士试之各直、省”,不确。因提学官至正统元年才开始设立,[4](p453)正统九年才“奏准各处应试生儒人等从提学官考送”[5](p450)。王《志》科目卷则改为“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同时,补充了追溯科举渊源的内容,即“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不仅表述更加简明、准确,而且大大拓展了提供信息的广度。又如,万《志》学校下卷在追溯学校的渊源时说:“学校,自汉武时始兴太学,唐始立郡县学,宋始置诸路州学官,代有增设而法未之具也。”其中,言“唐始立郡县学”,显误,因郡学早在西汉就已设立。[5]王《志》学校卷则改为“郡县之学与太学相维,创立自唐始,宋置诸路州学官,元颇因之,其法皆未具”。不仅改正了万《志》的错误,而且正确地揭示了郡县学与中央官学在制度上建立起联系始于唐代,表述也更为简练。

经上述王《志》对万《志》大幅度的删润、提炼和加工,遂使该《志》无论在史识、结构,还是在行文、表述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简洁、系统地反映了有明一代选举制度的沿革、发展特点及其实际状况。

当然,说王《志》比万《志》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只是从总体而言;事实上,王《志》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所以,就在王氏进呈《明史稿》的同年,清世宗下令再开史局对该《稿》进行修订,以使其“归于尽善”[1](p215)。又经史臣十余年的努力,至乾隆四年,三百三十二卷的《明史》终于完成,并由总裁官张廷玉领衔上呈。[6](p8629)其中《选举志》仍为三卷,是为定稿。

相比于王《志》,定稿变动不大,内容几乎一仍其旧,字数也与之大体相埒。对此,张廷玉在其《上明史表》中作了明确交代:“惟旧臣王鸿绪之《史稿》,经名人三十载之用心,进在彤闱,颁来秘阁,首尾略具,事实颇详。苟是非之不谬,讵因袭之为嫌?爰即成编,用为初稿。”[6](p8630)这虽是针对全书而言,但也完全适用于《选举志》。

不过,定稿在基本承袭王《志》的基础上,也做了以下两方面的改进:

一是对王《志》结构顺序有所调整,即学校卷和科举卷互换位次,使学校居首,科举次之。这样调整,决非否认科举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而是基于“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铨选以布列之”的人才培养、选拔与任用的自然顺序,也更便于表现明代教育在制度和实际上已完全成为科举之深厚基础的时代特点,从而使其结构更近于完善。

二是对王《志》个别词语作了删改、调整和润色。仍以《志》序为例,如适应学校卷和科举卷的互换位次,《志》序首句中的“曰学校”也调到“曰科举”之前;另,“科目以汇征之”,改为“科目以登进之”;“明以科目为盛典”,改为“明制,科目为盛”;“其径由学校起家者”,改为“其径由学校通籍者”。通过这样的“细部加工”,使《志》文表述更趋合理与准确.但总体来说,类似的改进在全《志》中只是个别的。

以上改进,虽使定稿质量比王《志》有所提高,但因其内容几乎完全承袭王《志》,故王《志》的不足也几乎完全承袭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忽视了明代文官由学校人仕的数量远远超过由科目入仕(进士)的特点。在学校与科举的关系上,王稿和定稿序文强调了“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的特点,也注意到由学校直接人仕是文官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从数量上看,由学校“通籍”者,也决非序文所言为“科目之亚也”,而是远远超过科目出身者的数量。[7](卷二)洪武以后,包括举人监生在内的各类国子监生已成为明代文官队伍的最主要来源;若再考虑到景泰后岁贡生员经廷试直接充任教官并逐渐成为府、州、县儒学教官主体的情况,那么,文官队伍中由学校人仕者所占比例就会更高。忽视了这一特点,必然影响到对明代教育的作用及其特点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其二,武职选举制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明代选举分为文选、武选两大部分,分别由吏、兵二部负责。虽说有明一代重文轻武,文官的培养、选拔和铨选对政局和吏治的影响相对于武官更为重要;但武官的素质如何,其选举制度是否能使各级武官才当其职,人尽其用,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实力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社会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武职选举制度决非无足轻重.万《志》中,有关武举、武学和武官袭替、升授、选任之制的记载共五千余字,占总字数的八分之一强,文、武记载篇幅已经失衡;而王稿和定稿就更过之,相关记载的字数仅二千余字,不足总字数的十分之一;有关内容不仅遗漏甚多,而且即使涉及到的内容也多语焉不详。

其三,对富有特色的实行于洪武至成化间的民众乞留地方官员制度完全缺载。前代虽然已有民众乞留为政廉能地方官的例子,如东汉末,成都令董和迁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益州牧刘璋听留”[8](p979);此后历代也都有这样的例子。但只有到明代民众乞留官员才形成常制。这既有对前代的继承,又由于明太祖特殊的出身和经历,使其认定评价地方官为政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看其能否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他把这一观念运用到选官制度建设中,于是就形成了民众乞留地方官员的制度,即每当官员离任甚至因事被逮之时,若有所辖民众集体诣阙乞留,则即命该官留任并予奖赏。此后,该制又在乞留程序、核实真伪、留任升级等方面得到不断完善,对明初近百年地方吏治的改善发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且其实行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皆为中国古代历史所仅见,极富时代特色。但《明史·选举志》自初稿到定稿对此都未做任何记载,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其四,吏员选举制度未得到应有的反映。吏员选举制度就是关于吏员选拔、拨用、考核及人仕的制度,是明代选举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和前代一样,自中央到地方,各文、武衙门,在堂官、属官和首领官之下,都设有一定数量的吏员,负责承办本衙门的具体事务。正德年间,全国共有吏员五万五千余人,是当时文官的二点七倍![9](p107)故其素质和履职状况如何,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吏治状况。而且,吏员人仕作为文官的重要来源之一,有明一代,一直得到制度的保障,在文官队伍中始终占有相当的比例,正德、万历两部《会典》,皆对吏员选举制度有专门记载;在明初用人不拘资格的情况下,有的吏员甚至被擢为六部卿贰等高级官员。万《志》在文官铨选卷对吏员选举尚有简略附载;但至王稿,这部分内容几乎删削殆尽,定稿也一仍其旧,而未做任何改进。这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选举志》的完整性。

其五,所载史实多有语焉不详和不准确之处。本来,叙事简洁是王稿和定稿的显著优点之一,但就像任何事情都有度的规定性一样,若刻意追求简洁,就不可避免地会舍弃一些在今天看来仍然很有价值的史料,而致语焉不详或言之不确,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二:

一是行文过简而致所述史实不明或不准确,如王稿和定稿学校卷记述明代始设武学云:“武学之设,自洪武时置大宁等卫儒学,教武官子弟。”至于武学与卫儒学二者之关系,则没有说明。事实上,武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武学泛指所有的军队子弟学校,包括都司、卫、所儒学和正统时始设的京卫武学。而狭义的武学,则仅指京卫儒学,只是军官及其子弟学校。况且,若以大宁等卫儒学的设置作为始设武学之标志,也不准确。因据《太祖实录》载,大宁等卫儒学始设于洪武二十三年九月,而在此之前,自洪武十七年四月开始,就已先后有岷州卫、辽东都司和北平行都司等儒学之设立。又如,铨选卷对不同出身的推官、知县在科道官考选中的录取比例,仅载为“举贡推、知,例得与进士同考选,大抵仅四之一”。意为举人和岁贡出身的推官、知县,依例可与进士出身的推官、知县一同参加科道官考选,但录取数只能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若对明代科道官考选制度没有相当了解,仅凭《志》文此句,是很难正确理解其意的;又据万历《会典》卷五《铨选》,可知该例奏准于万历五年,而《志》文略去这一时间,也极易使人误解为早在明中叶开始实行科道官考选之时就已通行此例了。

二是把某种情况扩大化和绝对化。如王稿和定稿序云:明以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其实,这只是明中后期的情况,而明初尤其是洪武时期,卿相不仅不是“皆由此出”,而且主要出自非科目出身者。[10](p833~844,879~985)“二稿皆以明中后期的情况概称有明一代的情况,显然不妥。又如,王稿和定稿在学校卷述府、州、县学和国学诸生之差别时,说“府、州、县学诸生人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可事实上,府、州、县学诸生不入国学,直接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中进士,不仅可以得官,而且仕途通达,怎么能说不入国学就不能得官呢?如果说府、州、县学诸生能走通此途者,还只是极少数;那么,景泰间开始的府、州、县学岁贡生员廷试中式后,即可直接充任府、州、县学教官,就使更多的府、州、县学诸生不入国学而可得官了。府、州、县学诸生只是在既不能直接从科举出身,景泰后又不愿以岁贡直接充任教官的情况下,才是“人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

当然,王稿和定稿有些史事语焉不详,乃是承袭万《志》而来,如天顺之前,各地乡试对应试生儒名数尚无限制;而随着应试生儒的不断增加,考务负担日趋严重;于是,成化时开始对应试生儒名数予以限制,如规定应天府乡试应试生儒不得超过二千二百人;[11](p4606)后又把定额限制改为比率限制,如嘉靖末规定各地乡试每录取举人一名,只允许生儒二十五人应试;[12](p8648)万历初年,又奏准每举人一名,许三十人应试。[4](p455)而对此,万《志》只是在其学校下卷述万历三年提学《敕谕》时,有“生儒应试,每举人一名,以科举三十名为率”的简单记载;至王稿和定稿,不仅一仍其简,而且连“万历三年”也给略去了。有些语焉不详则是由于时代差异造成的,即在撰《志》时,尚属文简事明,而随着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巨大变迁,在今天看来就成为“语焉不详”了。

其六,史实错误也较为常见。就其来源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因袭万《志》而来。如万《志》学校中卷载例监之始云:“景泰元年,以边圉事殷,令天下纳粟纳马者许入监读书,限千人而止;至四年七月,始罢不行。开例纳监自此始。”此说之误有二:其一,明代开例纳监,始于景泰四年四月,而非景泰元年;其二,纳监开始仅限于许生员纳粟人监,而非一开始就没有任何限制地“令天下纳粟马者,许入监读书”[13](p4993,5061)。万《志》同卷又云:“永乐元年,吏部尚书蹇义疏请在内文职七品以上及县正官各举所知一人,吏部考验,如果贤能量才擢用。”据《太宗实录》载,可知其中“永乐元年”,当为“永乐九年”之误。[14](p1543~1544)对以上讹误,王稿和定稿皆一仍万《志》之旧,而未做任何订正。

有的错误是王稿在增补资料时产生的。如其科目卷述“科场弊窦”时言:“万历四年,顺天主考高汝愚中张居正子嗣修、懋修及居正党吏部侍郎王篆子之衡、之鼎。”此句之误有四:其一,万历四年,顺天主考是右中允兼编修何雒文、右赞善兼检讨许国,而无高汝愚。其二,高汝愚应为“高启愚”,万历七年七月,其以右中允兼编修被任为应天主考官。其三,张居正子懋修于万历七年中湖广乡试,而非四年中顺天乡试;嗣修虽于万历四年中顺天乡试,但与高启愚无关。其四,王篆子之衡、之鼎,皆于万历十年中举:之衡中湖广乡试,之鼎中应天乡试,而非四年中顺天乡试,也皆与高启愚无关。由上可知,短短一句话,有误竟至八处之多!这在正史中是很少见的。对此,定稿也是一仍其旧,而未做任何订正。

有的错误则是万《志》本正,而王稿改错。如万《志》学校中卷云:“太祖于乙巳岁置国子学,以元集庆路学为之。”而王《志》学校卷却误为“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又如,万《志》云“府学每岁贡一人、州学三岁贡二人、县学间岁贡一人”的贡例,自正统六年“颁为定例”;而王《志》学校卷却误为“弘治、嘉靖间,仍定府学岁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遂为永制”。再如,万《志》科目下卷载:“洪武二十年,礼部奏请如前代故事,立武学、用武举。太祖不从。”而王《志》科目卷却载为:“洪武二十年,俞礼部请,立武学、用武举。”类似的纪年、史实等错误,王《志》还有不少,定稿也皆仍其旧。另外,在史实编排上,王《志》和定稿也时有失序之处,此不赘述。

明代选举制度是明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集前代选举制度之大成,对当时政治和社会面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又奠定了清代选举制度的基本规模,在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相比之下,学术界对明代选举制度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而重要表现之一就是缺乏对《明史·选举志》的系统考订和研究。由于该《志》是今人了解和研究明代选举制度最为常见的专《志》和主要文献之一,其影响之广泛也非迄今任何一部相关专著所能比拟,故其存在的上述问题必然给今人造成诸多障碍和误导,不少论著因引用其中错误或不准确的记述而致误,除上文已述外,常见的还有,如明代文官荫叙制度虽始定于洪武十六年,但该制实际上是定而未行,明中叶后,才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以阁臣荫叙为核心、以三品京官考满荫子人监为主体的文官荫叙制度体系;而该《志》学校卷却载为:“明初因前代荫子之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又如,明代应试举子虽主要来源于学校诸生,但除此外,还有少量的“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人流者”参加科举考试;而《志》学校卷却载为“科举必由学校”。类似错误或不准确的记载,迄今仍被相关的研究成果所广泛引用,甚至公认为代表了建国以来历史工具书最高编纂水平的《中国历史大辞典》的相关辞条也不免其累。[15](p345~346)

由上可知,加强对《明史·选举志》的考订和研究,已成为明史研究工作者急迫任务之一,因这不仅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明代政治制度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蜀选编.二十四史订补;第15册[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2]赵翼.廿二史箚记[M].王树民校证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

[3]王鸿绪.横云山人集[M].敬慎堂刻本.

[4]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9.

[5]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6]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7]叶春及.石洞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陈寿.三国志:蜀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陈洪谟.继世纪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王世贞.弇山堂别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明宪宗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

[12]明世宗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

[13]明英宗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

[14]明太宗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62.

[15]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编委会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第7篇

[关键词]志书;竖写单元

志书不同于其他各类体裁的书籍,特别是行业志书,权威性、资料性和实用性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官方修编志书的权威性具体体现在内容客观且经得起历史检验,整个行业的内容全面系统和真实准确体现其资料性,在确保以上两项具备的前提下还需要语言表述规范、通俗易懂等基本文字驾驭能力,以体现其实用性;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志书里充分表现出来,其落脚点一定是竖写单元。因此,在进入入志稿编写阶段之前,志书的竖写单元就应该是志书最为重要的基础设计,做好这一项工作,志书才能成为编纂优秀的历史文献。以编纂中国铁路志为例,谈谈竖写单元在志书中的重要地位。

1.志书内容的主体

志书的体裁是通过述、记、志、传、图、表、录等7种形式表现出来。总述、概述和篇章序言是简要概括全书、分志和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客观评价发展的概貌,不能囊括具体发展情况;大事记只能纵向记录事业发展的重要事项;传记中只涉及少量重要人物及其事迹;录是不便收入正文的附记资料。志才是志书的主体部分,而且大量的图、表还随文而行、包含其中。竖写单元虽然是志的最小单位,但反映志书内容的大量具体资料都要用于竖写单元之中,因而,竖写单元是志书主体的主体。竖写单元在篇章中安排的是否合理、运用资料是否准确恰当、内容是否实现纵不断线、标题是否符合志书体例要求等等直接影响全书的质量。

2.志书主题的重要载体

正在编纂的《中国铁路志》共15卷,2006年启动,两百余名专职编纂队伍,涉及到的相关人员难以统计,可谓卷迭浩繁。通过总述、概述、篇章序言中对铁路行业的整体及其各项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真实地记述和客观、公正地评价,在每一个竖写单元里,要用丰富准确的资料写一条线路的修建改造,包括工程背景资料、立项审批、招投标、进展过程、完成等情况逐一表述,竖写单元成为展示这一主题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铁路某一类设备的更新换代、一种运输指标的变化提升、一项管理工作的完善变革和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发展等等,都要在竖写单元中全面完整地记述,可以这样说,竖写单元是志书的每一个有机体,是志书生命的源泉。只要各个历史阶段的资料详实,再通过一些今昔对比(如图、表)的表现方式,每项工作的发展情况都能够在竖写单元中体现出来。因此,忽视竖写单元的编写或不能写出发展全貌,使志书的指导思想模糊,主题缺乏依据而空洞无物。

3.承载记述历史的基本功能

志书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其资料的真实与可靠,可以作为史书、教材和文学作品等等其他一切涉及历史内容的书籍的信息来源和编写依据。依据新方志体例结构的基本要求,志书应采取横分门类、竖写历史的方式,这是由志书不同于其他史书的体裁特点所决定。

那么,如何在入志稿中把握“横排”的“度”、和“竖写”的“量”?在修志工作初期,为了便于资料收集,基本按照各个部门内的分工制订篇目、划分章节等,编撰者按照这样的分工去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资料来源大部分是零星档案、地方及行业年鉴,史书、教材、局志资料、当事人口述等等,相当一部分编撰者并不掌握志书的书写方法,他们更多习惯是写总结、报告、经验材料和教科书等等,很容易将一项工作按时段立题,造成篇目层次繁多,竖写单元内容单薄,从而违背了志书横排门类、竖写历史的规则。竖写单元不仅仅是整个系统中的一项工作的一般记述,而且应该是这项工作的发端、每一历史阶段起伏变化过程以及最后结果的全面记述。入志稿中的每一个竖写单元都应该是铁路某一个单项(如一条线路、一类机构、一种设备)工作的历史,而不是记述其中一段时间或一两件事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志书中竖写单元具有承载记述历史的功能。

编写好竖写单元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1、重视竖写单元在志书中的地位,在确保事物基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志书的层次分类。铁路行业志书记述的主要事项如:铁路修建、运输经营、运输装备、机构体制、企业管理等大都可以跨越历史时期直接竖写,所以绝大多数的竖写单元都应该从事件的发端写到最后的结果或志书截止时间,所以在竖写单元中决不能像总结材料那样层层立题,将历史割裂开来。

2、处理好篇目与竖写单元的关系,在确保篇目结构设置合理的情况下确定竖写单元内容的含量。篇目层次过细,竖写单元的内容就会受限,历史就容易被割断,整体发展情况也就无法体现;篇目层次过粗,包含内容过大,一个竖写单元就会容纳不下,也会影响记事的质量。在处于两可之间的情况下,竖写单元的题目宁大勿小,以确保竖写历史的完整性。竖写单元的标题应该在目录中得到显示,一般竖写单元可设置在节、目一级,尽量不要设置在子目一级,以免在目录中无法显示,影响志书使用者查询。

3、掌握志书竖写单元与资料长编的不同之处,在资料归类合理的情况下确保竖写单元是各个单项事物(工作)的完整历史。在资料长编中,竖写单元中可能堆积着从方方面面收集的零散资料或按时间顺序、以年月日开头的“流水账”。入志稿则不能这样写,新方志和现代成型史书在结构上不同,主要区别是:“志――横排竖写”“史――竖排横写”,在语言表述上主要区别是:“志――客观记述”和“史――史论结合”,由于都属于历史类,史书是整体竖写,志书是分类竖写,志书的每个最小分类就是竖写单元,竖写单元也就应该是一个方面的完整历史。

(1)依据行业特点确定层次分类,在确定最低层次即竖写单元之后,就要把所有应该包含的资料全部容纳进来,此项事物从他开始萌芽一直写到最后的发展结果,中间不要再按时间分成有标题的下一级层次,竖写单元如果断开,会造成历史过程的断裂,凸显不出发展的主体脉络。如果确有下一级分类内容无法直接合并竖写的,可以用无序号标题分开记述。

(2)在书写每一个志书单元时,首先分析研究原始资料,哪些是反映历史真实情况的有用资料,如何对其进行展开记述和充实;哪些资料与本单元不贴切或带有主观议论的文字需要修改或删减;在理清资料可用程度后方可开始编写。在一个竖写单元中,开始要写事物产生背景、初始状况,再写其转折变化、阶段成果,最后写其现实成果,使其能看出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看出每个事物(工作)的发展全貌,如果各个层次的分类基本合理,那么这些单元合起来就是一部整体的历史。

(3)在入志稿竖写单元的编写过程中,不仅要将资料长编中的原始资料内容“记”进去,而且要通过编辑加工将其“述”明白,做到资料性和著述性的统一。原始资料一般是各个时段的零星情况和散落的数据,直接堆放进去是资料长编的基本做法,但作为入志稿就不能如法操作,线索混杂不易看明白,不能成为具有存史价值的志书。志书之所以要“记述”,就是要把零星的资料连贯起来,写清历史发展过程。譬如铁路行业的某类运输设备、某种管理形式、某项运营指标等等在清朝什么样、到民国有什么变化,新中国发展成什么样,改革开放后有哪些重大变革;其间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变化原因和措施是什么,国家如何决策、下面如何执行、各个阶段的结果如何,通过比较看出怎样的起伏变化等等都应该记述明白,我们从志书的一个章节中就能看出铁路行业的局部历史概貌。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不仅需要撰写者对本单元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还需要精通本专业和了解历史情况的人员进行参与和把关,避免在史实和专业内容上出现差错。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志书的资料性、历史连续性、可读性和适用性。

(4)庄重平实准确精炼的编写语言是一部志书的质量线,最大限度使用资料,最大气力减少篇幅。志书的生命是真实,而真实可靠的内容要靠准确严谨的语言来描述完成,这里强调的是描述而非表达,描述是书写者对历史资料的客观展现,而表达则是对书写着自身理解力的再现,有了解读的意思,存在更多主观的东西,所以要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而非对自身理解力的解读。

第8篇

白春礼 任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李东生 任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正部长级)。

李强 兼任浙江省委政法委书记。

盛光祖 任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

刘赐贵 任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

苏波 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刘利华 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张建国 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党组书记、局长。

季允石 不再担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党组书记、局长。

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李津成 不再担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吴玉良 任中央纪委副书记。

刘铁男 任国家能源局局长。

于新文 任国家气象局党组成员。

周慕冰 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陈豪 任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

张鸣起 任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

赵实 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

李屹 任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

洪峰 任北京市副市长。

张学兵 任上海市副市长。

胡凌云 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副部级)。

郭广银 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重温辉煌历史 促进党建创新”全国党刊联合征文启事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党的辉煌历史,总结党的伟大成就,探讨党建工作规律,促进党建工作创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2011年3月1日-12月31日,由全国各党刊社联合举办“重温辉煌历史促进党建创新”征文活动。

征文要求:结合党的历史和党建工作实际,紧扣主题、观点正确、立意新颖、说理清楚、语言简练,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启示性、创新性;理论研究、工作探讨、经验交流均可;字数2000-3000字,题目自拟。请勿一稿多投。

征文活动结束,将由全国党刊研究会、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组织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

稿件通过电子邮箱发送至:,或寄至:贵州省贵阳市南明东路10号当代贵州杂志社总编室(省委大院内),邮编:550002。投稿须在文首注明“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字样,并在文末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与联系电话。

全国党刊研究会

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

2011年3月1日

领导新语

网络是听民声、纳民意、汇民智、聚民气的有效载体,我们将把网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继续关注大家的每一条留言,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真诚欢迎大家常来常“网”,多“打贴”、多“灌水”、多“围观”。良性互动,同频共振,继续为湖北的发展建言献策。

――2月28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在人民网发表致网友的公开信中说。

各级干部要带头,带领广大群众一代一代造林不止。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我们做事情,既要有益当代。同时也要造福后代。有了这种精神,不仅树能够种好,其它的事情也能做好,这是对干部政绩观的检验。

――2月28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参加一年一度的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时说。

编制规划不能笼统,需要对城市的每一项功能进行统筹安排。每一寸土地都应当有详细规划,每一个建筑都应当有详细设计,从而切实提高规划的控制力。以局部保证整体。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总纲、建设的蓝图和管理的依据。

――2月22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青岛市规划局调研时说。

第9篇

随着社交活动的增多,主持人的范围也逐渐外延,成为当前十分走俏的热门行当。让我们共同阅读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篇表彰大会主持稿,欢迎大家阅读!

表彰大会主持稿1

尊敬的公司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公司行政部贺娟华。首先代表公司感谢聚湘楼对我们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工作人员带给的帮忙。

这天我们的会议有二部分。

下面我们进行第一部分。年终总结暨表彰大会。

第一项:宣布会场纪律:

为了保证会议的质量和效果,期望大家集中精力,认真遵守会场纪律,共同开好这次大会。还是老规矩:1、把手机调到关机或静音状态;2、会场不得交头接耳,接听电话;3、会场不得抽烟,随便走动。此刻给大家5秒钟时间,把手机调整一下:

第二项:介绍参加这天大会的嘉宾及公司领导:

出席这天会议的嘉宾有:

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的到来!

这天出席本次大会的有公司董事长_先生,公司总经理_先生,副总_先生。在那里向在百忙之中亲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岁月如梭。回首2011,我们不畏艰难,一齐奋斗,共同拼搏。展望2012,我们期盼着越海的明天会更好。这天的越海,因为有大家的共同付出而勇立潮头,我们的越海事业,因为有各位的辛勤耕耘而日新月异。这一年中,我们在前进中摸索更好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批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基层员工。下面,我宣布年终总结暨表彰大会正式开始,让我们一齐来分享2011年中珍贵的点点滴滴。

第三项:下面有请我们公司总经理吴_先生为这天的总结大会致开幕辞,掌声有请!

感谢吴总为我们这天的晚会接开帷幕。吴总的讲话既对公司一年来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的总结,也提出了公司2012年的发展思路,描绘了公司完美的未来,使我们每一名越海人都能感觉到公司的光明前景,更加坚定了我们每个人的信心。

第四项:2011年全厂员工在公司高层的领导下,持续稳健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批工作职责心强、待人友善,追求上进的员工。根据公司的评选标准,经过大家的共同参与,行政部的审核,公司领导的批准,优中选优,共评出了6名优秀员工,1名优秀主管。他们分别是:卢_、梁_、叶_、卢_、李_、梅_、黄_。

下面有请优秀员工代表李_发言。

有请优秀员工代表卢_上台发言。

越海这个平台给我们每位越海人带给了良好的成长机会,并给予了我们不尽的关怀。我相信与李_、卢_有同感的还有很多,很多。有了大家的共同参与与努力创造,我们越海之路定会越走越宽阔!

第五项:表彰

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优秀员工卢_、梁_、叶_、卢_上台(当选理由:)。

有请副总晏_上台为各位颁奖。荣誉证书一本,奖金800元。

请摄影师为他们合影留念。

谢谢。

下面有请李_、梅_上台,掌声有请!(当选理由:)

有请总经理吴_先生为两位颁奖。荣誉证书一本,奖金800元。

请摄影师为他们合影留念。

谢谢。

下面有请2011年度的优秀主管黄_上台。(当选理由:)

有请公司董事长_先生为黄主管颁奖。荣誉证书一本,奖金1000元。

请摄影师为他们合影留念。

感谢_。

有请摄影师为我们2011年度全体优秀员工及公司领导群众合影留念!

感谢颁奖领导。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同时也送给在坐的每一位为公司的发展辛勤付出的越海人!

时间是公平的,从不以人们的好不断改善而改变。令人难忘的2011年正在渐行渐远,令人期盼的2012正向我们坚定地走来。感谢各位同事2011年的共同努力,2012年,我们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将在越海的舞台上情绪展示自己,为越海新的里程碑加油!

好,这天的总结暨表彰大会到些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参与。请各位稍做休息,10分钟后,由今晚的联欢晚会主持人昊凯梅小姐、易正茂先生带领我们走进另一个狂欢世界,领略越海人另一番风采!

谢谢大家~!

表彰大会主持稿2

主持人:各位领导、同志们,下面召开公司20__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会议主要有四项议程:

第一项,宣布公司、公司党委关于表彰20__年春运先进群众和个人的决定;

第二项,举行先进单位、班组颁奖仪式;

第三项,总经理___作重要讲话;第四项,党委书记___作重要讲话。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副总经理___宣读《公司公司党委关于表彰20__年春运先进群众和个人的决定》。大家欢迎!(鼓掌)

(宣读完毕)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议程:举行先进单位、班组颁奖仪式。首先,请总经理___、党委书记___为先进单位---aaaa颁奖。请aaaa派代表上台领奖。(音乐声起)(先进单位颁奖完毕)接下来,请公司领导为先进班组颁奖。请以下单位负责人分别代表先进班组按顺序上台领奖。

(音乐声起)

(音乐声停)

(先进班组颁奖完毕)。

颁奖仪式完毕。

下面,会议进行第三项议程:请总经理___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鼓掌)

(讲话完毕)刚才,_总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_总主要从_个方面的标志总结了公司今年春运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并总结出了_点经验体会,既贴合客观实际,又体现了丰富内涵,这对于指导今后春运工作很有借鉴好处。应对当前严峻的安全稳定形势,_总要求我们始终持续清醒的头脑,以如履薄冰的职责感切实抓好安全工作,以压倒一切的工作力度抓好维护稳定这项政治任务。应对今年严峻的经营压力_总要求我们明确目标,开拓思路,努力增运增收,大力节支降耗,开创新局面。_总的讲话,客观实际,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期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党委书记___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鼓掌)

(讲话完毕)

刚才,_书记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张书记主要从党委工作的角度对今年春运工作的成绩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分析,具有必须的高度。关于后阶段的重点工作,张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好安全生产、维护稳定工作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张书记的讲话,态度鲜明,重点突出,内涵丰富。期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会后,各单位、部门要抓好对两位主要领导讲话精神的传达学习,并以此为指导、为动力,团结和带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坚决夺取公司今年安全稳定、经营工作等各项工作的全面胜利。

会议议程到此进行完毕。

下面,发一个通知:请全体与会人员,点分到准时就餐。

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表彰大会主持稿3

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镇党委、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大窑镇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以表示对全镇广大教师节日的祝贺和慰问。参加今天会议的有:镇党委、政府及招商办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镇机关及招商办全体工作人员,镇教工办及各中小学全体教师。同时,我们还有幸邀请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___ 同志,副区长x_x_x_同志,区教体局局长x_x_x_同志参加今天的会议。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现在开始。

大会进行第一项:奏《国歌》。全体起立……请坐下。

大会进行第二项:中心小学学生向大会献词。

大会进行第三项:请镇党委副书记_ _ 同志宣读表彰决定。

大会进行第四项:开始颁奖。首先颁发的教育工作先进单位(3个) ,他们是: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学区小学o 请这些单位上台领奖o(奏运动员进行曲)

下面,颁发的是先进教育工作者(10 名) ,请获奖同志上台领奖。(奏运动员进行曲)

下面,颁发的是优秀班主任(10 名) ,请获奖同志上台领奖。(奏运动员进乎于曲)

下面,颁发的是优秀辅导员、幼儿教师(1 0 名) ,请获奖同志上台领奖。

(奏运动员进行曲)

下面,颁发的是优秀教师(30名),请获奖同志上台领奖。(奏运动员进行同志们,让我们以热烈cikuwang.com的掌声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

大会进行第五项:请部分单位和个人作表态发言。

首先,请初级中学发言,中心小学准备。

下面,请中心小学发言,优秀教师代表准备。

下面,请优秀教师代表发言。

大会进行第六项:请镇党委书记、招商党工委书记_ _ _ 同志讲话。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刚才,镇党委、政府对全镇3 个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60 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部分获奖单位和优秀教育代表又作了表态发言。镇党委书记、招商办党工委书记___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这些受到表彰的.同志是全镇教育系统的优秀代表,对他们进行表彰,既是镇党委、政府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与奖励,也是对他们的鞭策和激励。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希望全镇广大教育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甘当人梯,勇于探索,富于创造,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孙书记代表镇党委、政府在讲话中对我镇教育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我镇教育的发展和全体教职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妥求,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孔机遇、迎挑战,振奋精神,与时俱进,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镇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到此结束。祝大家身体健康,闺家幸福,事业有成,节日愉快!

表彰大会主持稿4

各位员工: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__年度各生产部门优秀员工表彰大会,我代表公司对荣获__年度优秀员工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未能出席表彰会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优秀员工表示衷心感谢!对出席本次表彰会的各位主管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优秀员工们加油!对今晚同台出席生日晚会的生日员工表示热情的祝福!

我们将表彰大会与__年1月生日晚会联在一起:一方面因会场有限,另一方面大家坐在一起也可以互相祝贺,相互鼓励,让我们在__年齐心协力携手共创辉煌!

新的一年已来临,新的篇章已打开,春节也将来临近。有好多祝福的话就留给你们(等下你们领奖时说),我就不多说!让你们利用三和公司这个平台尽情的说,让美好的愿望都在__年实现!

表彰会的程序安排如下:

1、公司老板致辞;

2、王经理作总结发言;

3、主管代表发言;

4、发奖品;

5、举行生日晚会

按序进行中。。。 。。。

颁奖环节前:

为了对荣获__年度优秀员工表示感谢,公司为各位优秀员工准备了一

份小小的礼品,感谢你们一年来或多年来为三和公司的发展所作的'努力!

同时也激励更多的员工走进优秀员工的队伍!

。。。 。。。

你们都拿到礼品了,我没有。怎办呢。。。 。。。

没关系,我会以你们为榜样,在__年努力工作,相信__年我和你们一样,也会得到公司的认可,也会站在领奖台上,领到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交给我的妈妈!

6、生日晚会环节,表彰会退场。

。。

表彰大会主持稿5

各位教师,同学们:

今日我们共聚一堂,在这里隆重召开陶阳矿子弟学校毕业班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在这离中考只有二百多天的日子里,我们召开这次大会一方面对成绩优异,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向全体毕业班同学发出号召,号召大家迅速行动起来,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当中来,沉着应战,攻克难关,夺取最后的胜利。希望你们牢记师长的重托和学校的关怀,拼搏努力,用最好的成绩为自己的人生写下辉煌的一页,让我校的教育水平再结硕果,再创新高。

下面我宣布,陶阳矿子弟学校毕业班优秀学生表彰大会现在开始!

大会进行第一项,奏国歌,全体起立(请坐)

大会进行第二项,欢迎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

大会进行第三项,欢迎徐书记宣读授奖决定

大会进行第四项,颁奖第一组: 张鑫、阴悦、耿镇中、李力、孙静娴、吴康君、王泽旭、赵乐乐、刘德珂、武文斌

第二组: 任晓洁、刁洪凯、韩姗姗、孙治铭、李慧苓、胡静、梁孝、李安东、荣云飞、刘帅

第三组: 白洁、刘波、孙壁良、魏文婕、段飞翔、胡春丽、闫德功、陈祥熙、司田田、张海洋

第四组: 冯菲、王永鹏、许韶朋、李政、赵云菲、丁宁、高健、闫宁宁、孙丽翔、解齐齐

第五组: 于乐、胡俊生、于洋、徐晓、吴洽、李家青、王鹏、闫琳琳、张鑫、高原

大会进行第五项,欢迎梁校长为大会作重要讲话

大会进行第六项,请毕业班学生代表做表态发言

大会进行第七项,全体毕业班学生宣誓

今日的大会圆满成功,这不仅是一个表彰会,更是一个中考动员会,加油鼓劲会。希望每一位同学一方面要向今日受到表彰的同学学习,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同学们要谨记梁校长的重要讲话,从现在做起,争分夺秒,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去,拼搏努力,再创佳绩,为个人、家庭、学校争得荣誉。在此,我预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散会!

第10篇

【关键词】领导魅力;党政干部;脱稿讲话

十闭幕后,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打断一些地方干部的念稿子发言,要求他们多谈具体问题;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讲话,告诫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整套讲话脱稿完成,自信沉着;同志在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上说:“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脱稿讲话,不仅力促务实风气,更能提升党政干部的领导魅力,夯实领导能力。

中国学者孙宏认为,领导魅力是指在领导活动中对被领导者产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来自被领导者自愿的愉悦的心理支持,用以实现领导目标。在对领导魅力的深入研究下,湖北省“十堰日报”编辑部的记者陈雄认为,领导魅力由工作魅力、学识魅力、性格魅力、仪表魅力、人格魅力五个方面构成。[1]然而,随着现实环境的深入和领导工作的推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脱稿讲话能力,作为领导的基本功之一,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脱稿讲话,是指领导干部在一定场合、没有现成稿子、全凭临场发挥的条件下发表的讲话。这不仅是群众评价领导能力、水平的一把尺子,更是彰显党政干部综合素质和领导魅力和的一面旗帜。因此,如何通过增强领导干部脱稿讲话的能力进而提升领导魅力,便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本文认为,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功:

1.独善其身、厚积薄发

毕志伦同志在《即席讲话如何讲》一书中提到,“即席讲话不在‘即’而在平时。讲话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平时要注意观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要当有心人,善于处处留心,善于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各类资料信息。”否则,口才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领导干部,“独善其身、厚积薄发”的基本功则是:善于读书、勤于思考。

善于读书。伟大领袖在许多重要场合的讲话,都是现场无稿演说,如《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1962年1月l1日至2月7日,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有各级主要领导参加的大会。但在会上的讲话,并没有“正规”讲稿,只有自己列的简单提纲。他按提纲一共讲了6个问题。据与会者反映,讲得非常开阔、深刻,旁征博引,鞭辟入里,从各个方面,对民主集中制这个问题,作了极为透彻的分析。[2]如此生动深刻的脱稿讲话不能不提及的广泛涉猎和深入阅读。老人家一生酷爱读书,直到他心脏停止跳动的前几个小时,还示意工作人员给他读鲁迅的著作。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学使人善辩。”只有善于读书,讲话时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吸引听众。

深入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领导干部需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特别是要学会系统思考问题。通过多研究上级领导指示、各类文件精神,多学习经典著作、哲学知识,掌握和运用方法论,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了然于心。2006年同志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说:“我一直要求自己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用心思考”是不仅是温总理的自我要求,同样也应成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要求。201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与会者提出“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的要求,这与党的十报告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谋而合,同时有助于改进文风会风,提高党政干部在工作中务实不务虚、踏实不浮躁。

总之,在勤奋学习、善于读书的基础上,更要加强深入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和本领,切实增强对事物的前瞻性、预见性。

2.不落窠臼、开拓创新

当今社会的一个特点是传媒多、信息多,传播广、辐射广。通过各类传媒,广大群众能够及时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及其他信息。因此,这在客观上就要求领导干部即席讲话不能讲些大话、套话、老话,而要讲点新鲜话、有新意的话。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八十高龄时发表的南方谈话就是即席讲话,其中发表了许多惊世骇俗的新论断、新观点,如“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本质论、判断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等。这些新话,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于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那如何不落窠臼、开拓创新呢?

创新源于实践。脱稿讲话及其讲话稿内容的创新同实际工作的创新一样,不是空中楼阁,也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联系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实际,把推动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务实管用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党政干部不能简单地将写作讲稿的任务全权委托于秘书,亦不能纯粹地死记硬背、机械地复述原文,而应重在平时的工作实践累积,在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深入人民群众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创新源泉。

克服“浮气”,增强“底气”。鲁迅先生在《书信集·致郑振铎》中讲到:“《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往往粗心浮气,傲然陵人,势所难免。”“浮气”即浮躁轻率的意思。对党政干部而言,“浮气”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即大讲空话、假话和套话。空话和假话站在实话和真话的对立面,是与人民群众和实际工作脱节的冠冕堂皇之话,是腹内空空、鹦鹉学舌的表现。2012年12月4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提到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力戒”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八股”,指出党政干部的浮躁草率,一股务实真干的新风迎面扑来。

弱化“官本”思想,增强“民本”观念。《营口日报》在2008年8月22日刊登题为《官话·套话·学会说话》的文章,指出领导干部青睐于使用‘不错没用’的官话和套话并且乐此不疲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自认官话规范严谨、原则性强,高贵优越、威风气派、能显示领导水平。二是可以居高临下,规避风险,塞责敷衍。三是头脑空空,确实讲不出子丑寅卯。四是热衷于迎来送往,赶会赴宴,沉湎于日常事物和应酬,无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好人云亦云,拿“套话”来遮掩自己对实际情况的不了解。”可见,脱离百姓的“官本位”思维模式是以上四个原因的根本落脚点,正是这种“官本”思想导致了脱离群众、远离民心的现象,带来了假、空、大横行的悲剧。

3.情系百姓、与民共舞

古人讲“内圣外王”,“圣”所要求的第一点就是品德,只有品格优秀的行政领导者才可能为下属所敬仰、爱戴。作为国家行政领导人,他所具有的品格首先表现为“亲民”。[3]

培养讲真话的勇气和魄力。很多党政干部忌惮于上级领导,为了头顶的“乌纱帽”大讲套话、空话。而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他曾指着茄子秧对侄女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不说假话。我这个老头就像小孩不说假话。”也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讲话深恶痛绝。他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列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认为那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他要求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培养讲真话的勇气和魄力,关键是要有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领导者才能不计个人得失,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讲真话。

塑造为人民服务的“百姓思维”。从1984年天安门广场上引起轰动的条幅“小平你好”,到03年SARS期间的“涛哥挺住”,再到后来的“胡哥加油”、“温总保重”,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使他们受到了人民的拥戴。2001年,时任国家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出席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的“中国经济论坛”时,走上讲台的第一句话就是“乡亲们”,这一温暖的称谓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朱镕基走近了人们,人们走近了朱鎔基。深入民心的“百姓思维”无疑为提升领导魅力增加了最大的一颗砝码。

落实“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职能。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而发表讲话是领导干部实现这一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样在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朱镕基同志在谈到“人才流失”的问题时,疾声呼吁希望海外的华人同胞,国外的学子,以及一切有才能的人才,能回到祖国来。他屏住呼吸,突然在台上大声呼喊:“请你们回到中国来!”台下,几秒钟的沉静,然后,便是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其中一些听众的眼中,饱含着泪花。朱镕基的话不仅具有感召力,而且很务实。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朱善璐在报告结束后,做了50分钟的动员讲话,全程脱稿。其中一段话尤其有力,“南京是一头雄狮,醒了要动起来,要真是动起来,挡不住,关键是在座的3000位领导干部,咱们3000人要动起来,思想解放,带领基层干部和全市700万人民群众,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我们能够做到,创造新的成绩。”激情洋溢又信心满满的讲话不仅激发了在座干部的雄心,更是给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4.丰富语言、独具特色

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及性格、风度。丰富的语言特色不仅能提升领导魅力,亦能更高效率的实现领导目标。

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儒雅、睿智、仁爱和博学的形象征服了中国与世界的同志,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诗词、典故、格言、谚语等等,巧妙运用于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4]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的演讲中,引用晚晴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句“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以此表达对香港的美好祝愿。2006年3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上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此说明台湾当局阻挠开放“三通”损害了台胞的利益,必然失去民心。2008年“两会”后回答凤凰卫视记者关于未来五年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时,引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从温总理答记者问中可以看出,行政领导干部在讲话中巧妙“用典”,更能使讲话带来民族认同感、民族归属感,进而增强话语的感染力、说服力。因此各级行政领导干部要加强领导魅力就要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同时,努力加强文学、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学习,从而不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让自己的讲话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更加完整和凝练,从而更好地与群众交流和沟通。[5]

幽默风趣,融洽氛围。幽默,是领导干部在讲话过程中,能够抓住可笑或诙谐想象的一种能力,是领导智慧和灵感在讲话中的体现。善于运用幽默语言,是领导讲话的一种境界。[6]12月19日晚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在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举办的晚宴上发表了近二十分钟的即席脱稿演讲,他用自己对中美战略经济关系的精辟观点、坦率真诚的态度和独有的幽默口才,折服了参加晚宴的美国听众。他还调侃道:“人家说中国话,中国字也是这么写的,一个叫‘捧杀’,一个叫‘棒杀’。所以说实话,生命难以承受其捧。”由于他的演讲充满睿智和幽默,让晚宴嘉宾如痴如醉,掌声不断。

言简意赅,高度概括。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领导干部在脱稿讲话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表达的要点,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出语不凡,字字珠玑,能使人不减兴味。[7]邓小平同志讲话非常简洁,非常干练。他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等语言,非常简练,铿锵有力,高屋建瓴。[8]“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冗语赘述、唠唠叨叨、不得要领的讲话,必招人生厌。文学大师林语堂说,“绅士的演说应该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众所周知,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讲话,只有十句话,二百七十一个字,仅用两分钟,却成为林肯一生的纪念。[9]

以情动人,打动听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才能达到“和谐”的境界。万庆良同志在获广州市市长提名时用15分钟的脱稿演讲,向全场近500名代表简要介绍了自己过去26年的工作经历和体会,打动了很多人,“1982年我第一次到广州,2000年开始我在广州工作生活,我对广州有28年的情结和10多年的生活经历。”宋楚瑜在清华演讲时几乎是在读稿,唯一的一段脱稿表演,却是最能引起大家悲情的部分:“而客家人每个人都会唱的‘客家本色’,唐山过台湾,无半点钱,杀猛打拼,耕山耕田,咬姜啜醋几十年,毋識埋怨,世世代代就恁样勤俭传家。他们每天过的日子就是拿着生姜蘸着醋吃,他们都没有埋怨。这些先辈们能够历经风霜落根台湾,就形成了台湾特有的‘台湾意识’,这种台湾意识又经过政治的强化,在明清两代形成寸板不许下海。过台湾也不能带老婆,台湾的罗汉饺就是这样来的。台湾的乡亲自求多福,说的难听点就是自生自灭。”大陆人对这个故事鲜有耳闻,因此宋楚瑜先生的深情讲述,感动了现场的很多听众。

独具特色和个性的语言艺术,无疑为领导魅力平添了一丝鲜亮的色彩。然而,这里的特色和个性不是不经思索的瞎说、胡说、乱说。网络上曝光的官员“雷人语录”:“我是管文化的,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他关闭”、“农村孩子不应读大学”、“你们算个屁啊?……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在群众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其个人魅力也无形中不断下滑。

5.结语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提升自身工作魅力、学识魅力、性格魅力、仪表魅力、人格魅力的同时,更要注意语言魅力尤其是脱稿讲话魅力的提高。魅力是一种剂,没有魅力的权力管理如同一部缺油的机器;魅力是粘合剂,它能产生凝聚力,也能激发积极的进取精神;魅力又是助推器,它能使理想插上翅膀,有如天堑变坦途。[10]领导者只有加强脱稿讲话魅力的提升,通过扎实以上四个方面的基本功,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从而真正树立起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有魅力的公仆形象。

【参考文献】

[1]程雄.再论领导魅力[J].决策借鉴,2000(02).

[2]秦德君.锻造领导脱稿讲话能力[J].决策,2005(08).

[3]周群.提高行政领导魅力的要素分析[J].现代交际,2009(12).

[4]苏洁,孙桂华.“说”出领导魅力[J].演讲口才,2009(12).

[5]周群.提高行政领导魅力的要素分析[J].管理论坛,2009(12).

[6]徐根义,王增红.提高领导干部即席讲话艺术[J].领导科学,2008(4).

[7]杰夫,路杨.领导者即席讲话的语言艺术[J].决策咨询,2002(9).

[8]徐根义,王增红.提高领导干部即席讲话艺术[J].领导科学,2008(4).

第11篇

爱心捐赠仪式领导发言稿

爱心捐赠仪式领导发言稿(精选3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中,发言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发言稿具有规律严密,看法明确,观点鲜亮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发言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爱心捐赠仪式领导发言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爱心捐赠仪式领导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友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日子里,辽宁天鸿国际旅行社的爱心人士,再一次带着对我们姚千地区孩子的无限关爱,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学校家庭困难的同学慷慨捐赠,去年4月份,在座各位于马耳山,为我们同学捐款的善举仍历历在目。此时此刻,作为学校的领导,感谢之情溢于言表。至此,我谨代表姚千学校的全体师生,向各位远到而来的领导表示热情的欢迎和最真诚的感谢!在座各位领导的善举,不仅是对我校贫困同学的拳拳关爱,更是对我们学校训练工作的关怀、支持和鼓舞。

我们姚千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学校共有26个教学班,123名老师,866名同学。并校以来,我们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提高。但据不完全统计,学校仍有近百名的单亲或家庭贫困的孩子在困难的求学。今日在座各位的爱心之举,给我们全校师生带来了莫大的鼓舞。我们学校也决不辜负在座各位的殷切盼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天鸿国际旅行社的这一份关爱付诸为行动,励精图治,严谨办学,把姚千学校办成一所.满足、领导满足、家长满足的学校。

与此同时,我也想对接受资助的同学们提几点要求,一是牢记辽宁天鸿国际旅行社的深情关爱和热忱关心,但不能因此背上思想包袱,贫困不是你们的错,关心你们的叔叔、阿姨们始终和你们站在一起,大家情愿和你们一起度过难关;其次是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练好本事,为将来成为.的栋梁之材奠定基础;第三是要懂得感恩,要把滴水之恩化作自强不息、奋勉学习的动力,化作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士气,盼望你们,在自己有力量的一天,能主动回报.,把爱心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最终,诚心祝福各位爱心人士身体健康,工作顺当,万事如意,好人一生平安!

感谢大家!

爱心捐赠仪式领导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爱心人士、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百年大计,训练为本。今日,我们相聚在丹凤学校,隆重进行这次爱心捐助活动。那么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师生向前来参与捐赠仪式爱心人士和各级领导表示热情的欢迎!在此我想表示三层意思。

:感谢!

感谢远道而来的爱心人士为我校捐赠的善举。

感谢各位领导百忙之中光临丹凤学校,送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暖和。

感谢全部关怀农村训练,支持农村训练的伴侣,有了你们的支持,农村训练才能得到更好的进展。

其次:感动!

人们常说“.多一份关爱,孩子就多一份信念,我们的'将来就多一份盼望”。当爱心人士捐赠图书的消息传来,全体师生无不为之感动。宏大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假如没有为了人的全面进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假如大家不宠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许多东西,可能在很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常常放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

第三:行动!

捐助是真诚的,关爱是无价的。我们感动之余,只有立刻付诸行动。

我们要励精图治,严谨办校,把学校办成一所领导满足、.满足、家长满足、同学成才的学校。

我们要不断学习,诲人不倦,做人民满足的老师。

我们要把滴水之恩,化作自强不息、奋勉学习的动力,化作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士气,用优异的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哺育之恩,报答.的关怀之情,不辜负.各界的殷切期望。

俗话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爱心,收获盼望”。信任各位爱心人士这一捐赠义举,将让我们永久牢记在心。

最终,让我们以热情的掌声再一次向爱心人士的义举表示诚心的感谢!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美好、万事如意!

感谢大家!

爱心捐赠仪式领导发言稿3

尊敬的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友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金风送爽、硕果飘香的秋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领导在百忙之中来到我校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给我校全体师生送来了美丽的校服。在此,我谨代表齐家佐中学全体师生向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的各位领导表示诚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远在北京,他们热衷公益事业,心系老区训练。这次捐助活动不仅解决了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困难,而且也使我们剧烈地感受到.主义大家庭的暖和,更激发了我们战胜困难,成长为有益于.的人才的信念和决心。捐助是真诚的,关爱是无价的。我们感动之余,只有立刻付诸行动。作为领导和老师,我们要励精图治,严谨办校,把我校办成一所领导满足、.满足、家长满足、同学成才的好学校。作为同学我们要把滴水之恩,化作自强不息、奋勉学习的动力,化作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士气,用优异的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哺育之恩,报答.的关怀之情。

这里,我格外想说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爱心,收获盼望”。我们要拥有一颗爱心,从关怀和关心四周的人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将来当我们踏入.有了力量之后,还要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去关心更多需要关心的人,回馈.,报效国家。

最终,再次感谢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全部员工。祝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当,好人一生平安!感谢大家!

1.爱心捐赠仪式主持词

2.捐赠仪式同学发言稿

3.捐赠仪式的发言稿

4.捐赠仪式发言稿

5.爱心捐赠活动总结

6.爱心捐赠活动总结

第12篇

1.[精彩演讲]洒向学生都是爱(“三八节”演讲稿)

2.[请话要领]三八红旗手发言

3.[请话要领]县委副书记在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的讲话

4.[请话要领]先进女职工代表在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上的演讲(供电局)

5.[请话要领]学校女职工在“三八”妇女节上的发言

6.[请话要领]三八致辞

7.[会议发言]公司三八妇女节讲话

8.[晚会致辞]公司庆“三八”女职工登山比赛贺辞

9.[庆典致辞]三八节妇女致辞

10.[庆典致辞]酒店三八妇女节致词

11.[庆典致辞]“烟草杯”市直女职工庆三八健身操比赛串词

12.[庆典致辞]在庆“三八”联欢会上的讲话

13.[庆典致辞]酒店三八妇女节致词

14.[庆典致辞]"三八"妇女节贺词

15.[晚会致辞]供电企业三八节主持词

16.[晚会致辞]三八节联欢会串联词

17.[晚会致辞]三八妇女节联谊活动主持词

18.[晚会致辞]庆“三八”联谊活动节目串词

19.[节日串词]热电公司"三八节"联谊会主持词台词

20.[节日串词]三八妇女节活动主持稿

21.[节日串词]热电公司"三八节"联谊会主持词

22.[节日串词]三八节活动主持稿

23.[节日串词]庆三八联欢活动主持词

24.[节日串词]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座谈会主持词

25.[节日串词]三八节联欢会串联词

26.[节日串词]企业三八节联欢主持词

27.[节日串词]市直女职工庆三八健身操比赛串词

28.[节日串词]在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文艺晚会上的讲话

29.[节日串词]迎“三八”妇女节联谊活动主持词

30.[晚会致辞]在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文艺晚会上的讲话

31.[晚会致辞]迎“三八”妇女节联谊活动主持词

32.[会议发言]在三八妇女节庆典上的讲话

33.[精彩演讲]庆三八演讲-扬民族精神展巾帼风采

34.[精彩演讲]三八纺织女工演讲稿---女人不是月亮

35.[精彩演讲]伟大的女性——三八妇女节演讲稿

36.[精彩演讲]在三八妇女节上的演讲--讴歌女性

37.[精彩演讲]三八妇女节演讲---铿锵玫瑰永远盛开

38.[精彩演讲]“三八”妇女节演讲稿——女人不是月亮

39.[精彩演讲]“三八”妇女节演讲稿——女人的上帝是自己

40.[申报材料]文艺系统三八红旗手申报材料

41.[申报材料]水利项目部质检科申报《“三八“红旗集体》材料

42.[事迹材料]市三八红旗手事迹材料

43.[群众团体]市委副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巾帼建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44.[群众团体]“三八”妇女节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45.[群众团体]县委领导三八妇女节大会上的讲话

46.[群众团体]在XX市庆“三八”市级领导干部女家属座谈会上的讲话

47.[群众团体]市委副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8.[群众团体]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9.[群众团体]市委副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0.[党委党建]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61.[精彩演讲]庆三八演讲-扬民族精神展巾帼风采

62.[精彩演讲]女人不是月亮---三八纺织女工演讲稿

63.[精彩演讲]伟大的女性——三八妇女节演讲稿

64.[精彩演讲]在三八妇女节上的演讲--讴歌女性

65.[精彩演讲]三八妇女节演讲---铿锵玫瑰永远盛开

66.[事迹材料]三八红旗手材料

67.[事迹材料]庆“三八”妇女节暨表彰先进大会上的讲话

68.[旅游劳动]市委副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69.[旅游劳动]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70.[旅游劳动]市委副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71.[群众团体]在XX市庆“三八”市级领导干部女家属座谈会上的讲话

72.[群众团体]县委领导三八妇女节大会上的讲话

73.[群众团体]“三八”妇女节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74.[旅游劳动]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更多文章尽在以下的“庆典致辞”

[庆典致辞]"三八"妇女节贺词

[庆典致辞]市委副书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周年大会上的…

[庆典致辞]镇党委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三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6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三八"妇女节贺词

[庆典致辞]县委领导三八妇女节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三八”妇女节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在全县妇女工作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在“三八”节巾帼警英会上讲话

[庆典致辞]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广播电视讲话

[庆典致辞]在三八座谈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在县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第95周年大会暨家庭文…

[庆典致辞]在庆祝“五一”劳模先进座谈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学校女职工在“三八”妇女节上的发言

[庆典致辞]先进女职工代表在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上的演讲(供电局…

[庆典致辞]三八致辞

[庆典致辞]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

[庆典致辞]市庆“三八”市级领导干部女家属座谈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庆三八演讲-扬民族精神展巾帼风采

[庆典致辞]女人不是月亮---三八纺织女工演讲稿

[庆典致辞]伟大的女性——三八妇女节演讲稿

[庆典致辞]三八妇女节演讲---铿锵玫瑰永远盛开

[庆典致辞]酒店三八妇女节致词

[庆典致辞]"三八"妇女节贺词

[庆典致辞]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县2006年“三八”文艺演出主持词

[庆典致辞]在纪念三八妇女节座谈会上的主持词

[庆典致辞]女人不是月亮---三八纺织女工演讲稿

[庆典致辞]在三八妇女节上的演讲--讴歌女性

[庆典致辞]三八妇女节座谈会上的主持词

[庆典致辞]三八节活动主持稿

[庆典致辞]热电公司"三八节"联谊会主持词

[庆典致辞]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

[庆典致辞]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座谈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在庆“三、八”知识竞赛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三八节妇女致辞

[庆典致辞]在市庆“三八”妇女节暨表彰先进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在女职工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在公司“三八”总结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县委副书记在全县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巾帼建功"活…

[庆典致辞]在“三八”妇女节座谈会上的讲话(学校)

[庆典致辞]2006年度“三.八”妇女节活动总结

[庆典致辞]“三.八”妇女节祝词

[庆典致辞]妇联主席三八节致辞

[庆典致辞]“巾帼警英”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公司“三八”妇女节贺词

[庆典致辞]路街道办事处“三八”活动工作总结

[庆典致辞]“三.八”妇女节活动总结

[庆典致辞]在“三八”妇女大会上的讲话(乡镇)

[庆典致辞]在纪念三八妇女节座谈会上的主持词

[庆典致辞]酒店三八妇女节致词

[庆典致辞]市委副书记在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巾帼建功…

[庆典致辞]庆“三八”市级领导干部女家属座谈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庆三八服装服饰健美操表演主持词

[庆典致辞]先进女职工代表在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庆典致辞]党委书记在庆“三八”暨先进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副市长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上的祝辞

[庆典致辞]在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庆典致辞]洒向学生都是爱(“三八节”教师演讲稿)

[庆典致辞]市委副书记在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