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18:3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微课程地理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补充与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微课程作为地理课堂补充与拓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补充与拓展教材知识,更是地理教学方式的拓展。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安排,开发校本微课程,为学生提供崭新的学习天地,将校园文化、家乡风土人情、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案例融入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加深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并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关注,感受地理就在身边,领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微课程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重点、难点或疑点问题展开的微型地理教学视频,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由于其时间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琐碎时间观看微视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课程学习,如等车、乘车、课间、吃饭等,以促进自主学习。地理教师制作的微课程可用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将制作好的微课程上传到班群或网络平台,学生获取微课程后有针对地观看微课程视频,自主学习新课程内容,对于难点或疑点知识可进行反复观看,经过微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同样的,微课程视频也可用于课后解惑与复习,地理教师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做成微课程,学生可按需要自主选择微课程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控制微课程的播放进度,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消化,经过一系列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印象深刻,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新知识内化、建构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自身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程”以“微”概念的形式吸引着地理教师、学生的关注,以短小精悍的“微”特点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微课程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图像、声音、短片、文字和色彩的完美结合,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直观、清晰的图像,生动、简洁的文字,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程地理教学活动时间短,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要求。微课程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地理教学成效。
4.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在教育部组织下,微课程被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小学课堂,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微课程相关培训并切身投入到微课程研究中。从最初对微课程一知半解的认识,到制作微课程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思考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选取与设计,图片、文字、声音、画面的呈现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为了制作有效而精美的微课程必须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修缮微课程,点燃了教师的创造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研发能力与教学水平。微课程不仅能促进地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通过教研活动或网络平台进行微课程交流与学习过程更能促进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共同成长。
二、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步骤
要制作好地理微课程,地理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信息化教学趋势。地理微课程制作的基本步骤一般为“选题设计—教学设计—制作微课程—反思与修改”。
1.选题设计。
微课程的主题广泛、题材微观,经地理教师处理后,学生能自主探究完成的小主题内容都可以成为微课程主题。微课程主题的选择是制作地理微课程的首要步骤也是重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关乎微课程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制作地理微课程之前要慎重选择主题,分析相关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处理或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选题时,容易出现选题偏大的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将知识点讲清、讲透,难以达到微课程地理教学预定目标。微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选题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选择重点、难点或学生易错点,可以是知识讲解、教材解读、方法传授等,同时要充分把握“微”特点,即内容精、时间短,确保能在10分钟内将知识讲清、讲透。
2.教学设计。
(1)准备教学素材。
明确地理教学主题后,教师可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等方式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素材。地理微课程素材来源广泛,可从央视网站、国家测绘局网站、中国气象视频网站等下载有用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源,其中央视网站的资源相较于其他网站更为清晰、齐全,特别是央视网站中拥有大量的区域地理资源,对于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分析。
确定地理教学中的微课程主题后,根据微课程所要呈现的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育功能,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与处理。
(3)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学习能力、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障碍等。
(4)教学设计思想。
地理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条件,联系微课程教学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拟采取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5)教学目标。
微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确定地理教学目标,使地理教师明确要教什么,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6)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微课程所要呈现的核心内容,明确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而制作的微课程才能做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7)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环节、教学内容符合逻辑性与科学性、教学目标明确等。
3.制作微课程。
完成地理教学设计后,通过制作PPT完成微课件,再运用录屏软件将地理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课程。在录制微课程时,地理教师只需要将制作好的微课件在电脑上进行演示,同时配上对知识点的讲解说明,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软件则全程记录教师在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和讲解。录制的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教师只要在录制过程中控制好课件演示的速度,调节好讲解语速,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以免外来噪音影响视频效果。
4.微课程的反思与修改。
微课程的制作过程离不开反思,反思作为地理教师的高级思维形式,应贯穿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始终,从选题设计到微课程的制作再到微课程教学实践的反思,地理教师不断回顾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微课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以提高微课程作品的质量,同时在反思过程中能发现闪光点,积累经验,为以后微课程制作奠定基础。
三、结语
[关键词] 微课程;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运用
目前,微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初中地理“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针对地理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以视频为主要媒体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源。全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的网站上有对微课与微课程差异的解释说明:“微课程是指由基于某个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某个专题的微课程一般有5~10节微课组成。”由此可以表明,微课程是由若干节连续的、系统的微课构成的,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因此,有人也称微课程为系列微课。怎样设计好微课?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些哪些初步应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初中地理微课程设计
(一)微课资源的研发内容
初中地理微课授课对象为初中学生。初中地理微课程建设(以一本书为单位)一般包括知识点清单、知识地图、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进阶练习、综合测试卷、说明文件、课件压缩包等组成要素。
1.确定教学主题,制作知识点清单
教师按照2011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分析寻找初中地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考点、易错点,确定资源主题。知识点定位要准,像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等重点和时差计算、气候差异等难点,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地理微课点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力求覆盖初中地理学科的主要知识点。由一个个的微课点组成一册书的知识点清单,知识点清单排列应符合学生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处理好微课知识与地理学科系统知识的关系,内容组织与编排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
2.理清关系,绘制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表明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依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学习质量标准,绘制学习知识导航地图。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为例,知识地图大致如下。
“陆地和海洋”知识地图
3.精心构思,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及设计意图等。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上)微课知识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为例。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
4.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是由教师设计,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高效”为研究目的,确定“科学、精致、简易、趣味、渗透”的建设原则,用于为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提供“学什么和怎样学”建议的学习导航,包括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建议以及配套学习资源推荐。引领和帮助学生整理学习问题、点拨疑难、总结反思。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上)微课知识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为例。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自主学习任务单
5.准备素材,精心制作课件
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微课知识点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动画等,增强课件的表现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课程内容。制作课件时重点注意多媒体课件的背景、字体、字号协调合理,色彩搭配简洁美观,重点突出,版式规范,避免出现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信息,地图准确清晰等。
6.内容规范,录制微课视频
地理微课视频是地理微课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学科主题知识点并用视频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源,时间长度一般在5~10分钟以内。微课视频一般用于解释知识点的核心概念或内容、方法演示、知识应用讲解等,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为目标,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点。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包括拍摄和录屏等。
7.根据重点内容,编制进阶练习
进阶练习与微课视频配套,一般采用在线测试方式,用于检测学生对地理微课知识点的知识、能力和目标的掌握程度。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微课视频学习、练习、重复学习微课视频、再练习,直至全部掌握知识点的知识能力目标,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查缺补漏的学习过程。此外,还可根据需要,编制每学期的期中、期末测试卷。
(二)地理微课资源的开发原则
(1)符合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无政治性、知识性、科学性错误。
(2)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三)视音频录制要求
要有简短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要有合理的教学环节,有头有尾。主讲教师应精神饱满,讲授从容;教学态度科学严谨,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节奏感强;能通过语速、语调、语气的合理变化,吸引和引导学生学习;录制现场环境安静无噪音;声音与演示过程有良好的同步,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配合解说;讲解的语速要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运用环节
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视频、动画乃至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丰富其想象力。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课后可以复习,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一般微课短小精悍,覆盖面广。以人教版初中地理为例,每一册基本上都可以拍摄90多节微课,几乎覆盖了各个重要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内容覆盖面较广。
(一)学生课前预习
现代网络通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成微课,学生观看由教师事先上传在教师邮箱中或是U盘的课程或是上传到网上学习视频和文件,学生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以备上课时讨论。
(二)教师上课用
微课点一般都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微课备课时就予以充分注意,制作出来的微课就能解决部分疑难。但必须注意到没能考虑到的难点或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和难点。可用于新课导入、课堂学习、研讨总结等环节。
(三)师生复习用
教师可在课上作为复习使用,学生在家也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反复观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
三、初中地理微课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不能过分依赖微课程的利用
在使用微课资源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老师过分依赖微课拍摄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多达四五次,乃至一节课学生只是在观看微课视频,基本无所得,达不到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适时调整微课程的应用方式
微课程的应用方式有一定的指向性,它在设计的初期,就要考虑其应用方式,但是根据教学中所发生的突况和其他环境因素所影响,要及时调整和改变其应用方式,以教学效果最大化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利用“微课程”,切不可忽视一些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为微课程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根本和主要手段还在于课堂教学。
[参 考 文 献]
[1]张羽梅,蒋昌茂.“微课”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及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24).
在分析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类型的基础上,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两个方面,阐述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的路径。
关键词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教学模式
1前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其时间短、规模小、针对性强、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等优势,已经得到高中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使用。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要基于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微课资源整合,以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最大效应。
2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类型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不同于传统课程资源,但是它是在继承传统地理课程资源基础上的再发展与再创造,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主要在地理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馈、学习指导等多种资源的基础上,又根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与运用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2.1知识型资源
知识型微课资源是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微课教学资源。教师围绕地理教学的某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微课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启发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本知识与知识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总之,知识性微课资源以传输知识、培养学生地理知识构建能力为主要任务。
2.2活动型资源
活动型微课资源主要是围绕高中地理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而开发的教学资源。为了推动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在微课资源的引导下,开展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为了提升学生地理应用能力,地理教师往往借助微课,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以实践活动为主线,采用体验法、参与法、置换法、演示法等实践活动方式,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辅助型资源
辅助型微课资源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的微课教学资源,它着眼于拓展学生地理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辅微课资源尽管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但是对学生地理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与辅助作用。如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链接型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开阔地理认知视野,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与拓展作用。因此,辅助型微课资源也是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3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与效益。
3.1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针对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的资源整合,是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资源整合意识,推动地理微课资源体系与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
1)新旧教学资源整合。鉴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整个地理教学资源中的一种新的资源,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加强地理新资源与旧教学资源之间的整合,使微课资源更好地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库,形成相对完善的、持续的地理资源体系。微课资源与旧资源的整合,首先,要继承与发扬传统资源的优势;其次,微课资源要创造性地开发新的地理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就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提高新旧教学资源整合的整体效益。如教学“区域发展差异”这一课,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区域发展差异,对教学资源进行再整合。把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有机融合在微课中,使之成为微课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这样既发挥了传统地理课件教学资源的作用,又通过微课模式,凸显微课的教学优势,实现传统课件资源升值[2]。
2)不同类型资源整合。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具有类型多等特点,不同类型的微课资源在不同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较好地体现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如何才能实现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的最大价值呢?整合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加强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微课资源的整合设计,使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有机结合。这样就能避免微课因时间短小带来的容量劣势,更好地突出微课针对性强的优势,做到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活动型资源”可以结合“知识型资源”,使“活动型资源”紧紧围绕“知识型资源”展开设计与开发,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辅助型资源”又紧密围绕“知识型资源”“活动型资源”展开设计,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微课资源链,实现课内向课外、知识传输向知识运用的有效延伸。
3)不同学科资源整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构建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也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同时,这种整合既要立足于地理课程教学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点,这样才能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地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将进一步丰富高中学校教学资源库,推动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迁移,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高中地理学科与高中历史、高中政治等学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知识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可以尝试与高中历史、政治学科微课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互为补充,通过不同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思维的发展,用联系的教学思维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含金量。
3.2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和总体方案引导下,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实际、微课教学特点,有序、有效推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
1)合理规划。为了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效率,避免微课资源建设中的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必须要进行合理规划[3]。地理微课资源建设首先要根据高中学校的统一要求,具体由高中地理备课组为实施主体。各位地理教师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高中地理考试大纲进行深入解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考纲要求,制定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方案与建设流程,尤其要把微课资源合理定位,使微课资源能够贴近教材,紧扣地理知识点;贴近学情,充分考虑微课背景下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习惯等,将微课与地理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2)搭建平台。平台是微课资源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离不开资源平台建设。高中地理要根据“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强化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建设互动,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此外,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地理教师基于微课的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微课大赛、微课题研究等,激发高中地理教师微课资源开发热情,提升教师微资源开发与研究水平,使平台真正发挥出辐射作用,建构起地理教师之间微资源建设的桥梁,营造出融合“微课建设、管理、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立体化服务环境。
3)微课制作。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关键是微课制作,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具有精湛的教学技术,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高中地理微课制作要重点突出“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首先,微课制作要具有科学性。按照高中地理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需要,科学地制作微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特点。其次,微课制作要体现技术性。高中地理微课制作必须要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微课资源,以确保微课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有助于凸显微课优势。最后,微课制作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为了更好地展示微课的魅力,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优化微课设计,融入艺术元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
4)应用改进。微课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为了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应用,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价值,更有助于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改进。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将根据自身对地理教学的理解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4]。此外,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改进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同行点评、专家点评等形式,推动微课资源建设更大范围内的互动,促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的再提升。
4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微课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必将推动地理教学的新发展、新突破。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强化实践探索,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更好地发挥微课在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中的积极作用,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更精彩的一笔。
作者:张正勇 单位: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教科室
参考文献
[1]何晓萍,蒋鑫.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3-46.
[2]苑雪.微课资源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J].电子世界,2014(9):178-179.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围绕一个地理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教学主题比较突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
(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
(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
(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
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
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
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总结
关键词: 微课程 高中地理 课程教学有效性
一、微课程教学
说到微课程,大家可能会认为是指将知识课程缩小范围,但是微课程是源于国外microlecture,翻译为微课程,其原意是指时间相对来说较短的课程,比如针对单一的主题内容,将其录制成数分钟以内的视频演示或者是声音解说。目前我国微课程教学大多针对职业教育,随着网络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兴的移动客户端的应用,微课堂开始高速迈向教育领域,增强新课程教学方法的普及性。
到现今为止,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PPT式的微课程,这是一类较简单的课程,应用最广泛,以PPT的形式,主要由文字、精彩图片及背景音乐构成,其中设计PPT的动画出现画面,PPT的自动播放,让时间维持在五分钟左右。二是讲课式的微课程,这一类课程大多应用于职业培训和高校网络课程教学,是由课堂讲师根据微课程的目标,按照模块化的顺序进行授课,并由专业人士实时拍摄,经过后期精心剪辑和转换,制作成完整的5至10分钟的微课程视频。三是情景式的微课程,这一类课程实行难度较大,制作成本高,是借鉴好莱坞电影大片的拍摄模式,由企业牵头,组成微课程的研发团队,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为情景剧,编写剧情剧本,挑选导演、演员,在一定的场地进行拍摄,最后后期经过专业制片人的视频剪辑,制作成时间跨度为5至10分钟的微课程。微课程是一款短小精悍的精品课程,从课程的重点常考题型角度选材,课程设计,采用多样化的、自主的高校教学模式,是学生短时间内高校学习的课程。
微课程教学注重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学生的各个角度分析目前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查缺补漏,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重视在正规课堂教学下以辅助的形式,灵活运用,提升教学效率。一方面,便于学生在课下短时间补充重点,与学校的教学相辅相成,巩固、完善课程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和微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优化调整,在课堂上结合微课程教学,更详细地解说、指导,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优势。
二、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地理是延续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科目,地理本身是一门设计诸多科学知识的课程,如何优化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还是要将地理课堂结合信息科技,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能力,深入地探索地理的奥妙。首先,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准备教案,系统地把握课程总体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投入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海洋中。但是倾盆式的教学难免会使学生难以抓住重点知识,导致知识点的逻辑化顺序打乱,就如同大海捞鱼,总有落网之鱼,重点知识主次不分,学习则是不能掌握重中之重,相关的内容被遗漏。其次,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完全记忆下来,但这只是短期记忆,记忆片段如果没有反复记忆,最后只会被遗忘。最后,一个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对于课程知识的把握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一思维设计的教案并非完美无缺,从而学生真正留下的知识又剩多少?微课程教学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而设立的,辅助课堂教学本身。
微课程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可以规划为两类:一是构建PPT的微课程,由多名资深一线地理教师联合设计。将微课堂深入高中地理知识,以简单的文字方式阐述重点知识,结合真切精彩的图片,加上音乐和重点突出的层次化动画效果,抓住学生的眼球,将注意力集中至微课程。在高中地理“宇宙”这一章节,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宇宙,比如宇宙大爆炸、恒星演化、探索宇宙的历程与意义、星空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等。在制作微课堂时,标注课程的重点知识,借以宇宙的图片资料,深入了解宇宙演变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亿年的宇宙变迁,动画式的效果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大脑在不断地记忆画面片段。同时,让学生用图片的方式记忆重点知识,更高效,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应用视频拍摄的方式,不仅加入图片色彩,还加入讲师语音授课,更全面地、多样化地辅助课堂教学。配以图片吸引眼球,讲师声情并茂地讲解重点知识,使课堂效果以信息科技的角度重现。如在教学“地球的自传和公转”时,不同优秀教师一一指导重点难点,视频展现地球在不停自传的同时绕太阳公转,所谓黄赤交角的形成,回归运动的不断变化,更生动鲜明地演示,使得课堂效率事半功倍,进一步探究性思考地球与月球,微课堂结合现下实际嫦娥三号登月,积极探讨嫦娥三号登陆月球的地理知识,积极辅助课堂教学。微课程在高中地理的高效灵活教学,促进学习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地进行优化自主学习,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热爱学习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移动手机普及率逐年升高,为微课堂深化应用创造了优势。三种类型的微课程教学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不受任何限制,提升知识利用率。同时,在对高中地理教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微课程的灵活教学,不仅应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应用于课堂教学,结合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与课堂实际做出合理的调整,在把握系统大纲的教学下,合理地选择微课程,进行深层次的优化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价值研究
微课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体现的价值是现在所探讨的一个流行主题,微课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显而易见,其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教学内容要点突出、教学手段得到强化,其都是微课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所具备的价值以及作用。但是其所具备的价值并没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以及起到的作用较为表面,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微课的应用价值不高,而是对于微课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时间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而后进行其具体价值体现的探讨研究。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微课价值的具体方式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所倡导的是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深刻学习和理解记忆;对于抽象的知识概念进行具体形式的形象化;对于难以掌握的知识进行多形式教学。其应用的范围以及应用的方向主要以教育界为主,在我国发展的时期有限,仍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方向的改进。其主要凸显出来的问题是应用的位置较为随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有计划地使用微课这一辅助教学方式;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较为生疏,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对微课进行全面的剖析,再将授课内容进行分析,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行多次实践,找出最恰当的有机结合方式;学生对于微课的利用率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具体解决策略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微课形式多样化,并要求学生在课下使用微课进行巩固知识。
1.地理教师有计划地使用微课
地理教师在微课的使用上存在的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是对微课的使用较为随意、无计划性,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教师使用的微课视频大部分都是直接引用网络上现成的或者其他教师的,因此,在使用上无法很好的驾驭。这一问题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无法顺利进展,一旦出现的图形或者字母具有个人特色,教师就很难向学生进行全面的解释,会造成教师讲得笼统随意,学生听得一知半解,很大程度上导致地理教学的质量停滞不前。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式是教师对此进行合理的计划,即教师进行备课,教师在发现所应用的微课视频存在具有个人特色的符号时,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全面的剖析,或者将其进行修改。以高中地理所涉及的全球气压带为例,全球气压带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陌生抽象的一个名词,主要是其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这一知识,因此需运用微课进行具体化。教师在搜集大量的相关微课题材时,通常会出现标注的风带名字不同,以及会附带一些其他的知识等,教师就要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这样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则会得心应手,对于学生对此的理解和知识的吸收有利而无害。
2.地理教师全面了解微课并联系实际进行运用
教师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忽视一些必须考虑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实际地理知识储备量、教材内容重点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等,一旦忽略这些重要因素则会导致教师在学生对此无概念的时候进行直接的授课,没有相对的一个过渡期,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较为困难,难以吸收。其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将微课的实际应用与实际相结合,在对学生能力、教材重点等信息进行获取以及分析后,再进行相关知识微课的设计。以高中地理知识版块中的经纬度为例,地球仪上整体经纬度的辨认相对简单,但是拿出地球上一块区域的经纬度辨认则相对较难,经纬度与其他知识的结合学习则更加困难,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对于经纬度这一知识没有概念这一问题,在微课的设计上讲求循序渐进。例如,从赤道入手,在初中地理的知识中学生接触过赤道这一概念,通过微课进行平行平均画线以及垂直平均画线,然后向学生阐述这就是所谓的经纬度,就像坐标一样用来确定位置,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经纬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地理教师客观增加学生接触微课的频率
学生接触微课往往都是在课堂之上,在课下学生没有进行微课的合理运用以及利用,微课是一个能够使得重点突出、知识概念巩固的工具,因此,合理科学地运用微课是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手段。以气候、海洋水循环、洋流等知识为例,学生对此的学习往往较为表面,以死记硬背为主,这对于该方面的知识学习较为不利,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借助微课这一工具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再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将使用的微课视频以及其他微课形式记录下来,将讨论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此过程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微课的接触以及交流,使得学生对此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
二、结语
高中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让学生理解一些气候变化的原理,拓宽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顺应时展的脚步,应用微课来辅助教学,从而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成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5(2):75-75.
2.郭晶晶,刘艳丽.浅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旬),2014(12):75-75.
3.袁君,马丹丹.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2):44-46.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地理科学 教学技能
一、引言
随着中小学地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给中小学地理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专业化的地理教师队伍是高校在地理教师教育方面改革的方向和创新点。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学地理教师的摇篮,应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有效地加强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科学、是技术又是艺术。教学作为科学是有规可循的,作为技术是能够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的,教学的科学性、技术性是教学艺术掌握的基础,而教学艺术则是教学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学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在理论上和实际的教法、学法和教材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对教学是技术,把教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技能研究却还不够,尤其是对具体学科的教学技能的研究更少。师范院校在对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培养实践中,也存在着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轻教学技能培训的现象,同时在体现师范性的地理科学教学法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中,由于与实际结合不够,常常使得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率低。实践证明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学生,在踏上教师岗位后需要更长的教学适应期。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地理专业师范生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就应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
二、我国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技能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师院校在注重向学生传授地理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师范生各种教学技能的训练,这使得很多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缺乏应有的教学技能技巧,而不能在各自的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以下是我国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技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先进地理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不够
地理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这些先进的课程理念反映了当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它不仅指明了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范生只有深刻理解地理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才能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据有关调查显示:有70.5%的师范生对初、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只是了解一些,还有4.9%的师范生表示不清楚初、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另外有72.1%的师范生表示在教学时只是偶尔想到运用初、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有3.3%的师范生从未运用过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这说明对于大部分师范生而言,地理新课程理念还只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观念,让他们理解、接受新课程理念,并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由于缺乏对地理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导致师范生普遍缺乏地理实验媒体操作技能、指导学生地理学习技能、科学评价学生技能等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技能。
其次是缺乏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对于师范生而言,虽然在大学期间系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类通识教育教学理论,但作为地理专业师范生所学习的与地理教育密切相关的理论课程却并不多,主要是通过《地理教学论》这门课程来学习,其他和师范生教学能力密切相关的如《中学地理教学技能》、《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等理论课程则没有开设,这些地理教学理论能提供一种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对师范生的地理教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这种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的缺乏会导致师范生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缺乏理论的指导,造成对地理教学技能的操作要领认识不清,导致各项教学技能掌握不规范。
(二)地理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应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过程始终。但事实上多数师范院校的地理教育见习很少,只是在学习《地理教学论》这门课程时才到中学地理课堂观摩和听课,而且次数很少,一般仅为1-2次。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最终形成和完善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可以让师范生走进真实情景的地理课堂,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师范生地理课堂教学技能,从而缩短从教适应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目前很多高师院校的实习时间过短,一般仅为6-8周。目前各国教学实习的时间普遍较长,发达国家师范教学实习时间一般占总学时的8%左右。相比之下,我国师范教育中教学实习时间太短,师范生真正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在教育实习中教学技能得到的指导和锻炼也非常有限。
(三)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目前师范生地理教学技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微格教学或校内试讲等形式进行,这种训练往往以模拟地理真实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有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综合训练,但对于各种单项技能的训练却有明显的缺陷。在微格教学或校内试讲过程中,诸多教学技能比如导入、讲解、提问等综合运用,而且有些单项技能运用的时间很短,比如导入一般只在每节课堂教学的开始进行,这就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在训练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使得师范生只能掌握每项教学技能的部分要求,导致技能不全面。
三、新形势下对地理教学技能的要求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地理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地理教学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对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技能模式的培养更是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突出表现如下: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内容标准中,明确每一个部分知识点的活动建议,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评价部分中提出要“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等作出评价,这些都对地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地理教师要具有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的教学能力,具体表现为:1.能够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环境因素以及其中可能的地理学原因;2.指导学生编写活动计划;3.协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使用各种方法、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活动;4.帮助学生分析相关信息、获得相关结论;5.协助学生自己分析活动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找出成功的必由之路和失败的偶然中的必然。
四、为培养地理科学完善的教学技能模式所应采取的措施
技能主要是通过学习和长期的训练而获得,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应多样化,应通过不同途径、形式、方法全方位地进行。
(一)内化课程理念,引领技能培养
根据地理新课程提出全新的课程理念,这些新理念提倡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倡导加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师范生能否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在于他们能否理解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把理念积极转化为实践行动。因此,内化课程理念是师范生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首要任务。
同时,地理教学技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及教学手段的发展而发展。新课程提出:倡导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倡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摒弃被动接受式学习,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式训练,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加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技能就应侧重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
(二)高度重视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
地理教育实习,是地理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师和中学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运用已经获得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技能,在中学从事一段时间的地理教育实践活动。地理教育实习的内容主要有地理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地理教育调查三部分组成。其目的有三:1.让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实践,由此了解地理教学实际,获得教师职业的初步实际知识和能力,进而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2.让师范生了解中学基础教育现状、尽快介入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使师范生能在毕业前夕将其所掌握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理念与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有益的思考;3.培养实习生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为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从事基础教学工作和进行教学改革各方面的准备。
地理课堂教学实习是对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按本科生教育实习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实习期间,每位本科生至少要完成四个课堂教等教案,课堂教学时数不少于6课时(不含重复课)。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实习时,要严格遵循地理教学的理念和原则,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地理课程标准的精神,做好地理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工作。同时拓宽训练渠道,多途径提高学生教学技能。教学技能训练的机会越多渠道越多,效果越好。开展以教学技能为中心的各种技能大赛,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
(三)注重教学技能的整合训练,实施教学技能培训与考核机制
新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教师的职业技能为“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把教学技能分为“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新课改的实施,有的学者如陕西师范大学田杰先生提出教师的教学技能还包括设计教学问题情景的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技能、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技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等。教学技能应是以上各种技能的综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训练时既要注重单项技能的训练,更应树立整体意识,对教学技能进行整合训练,加强个别指导,使学生形成具有个人特点与风格的教学技能。高师院校应实施教学技能培训与考核的机制,对基本教学技能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在平常的教学与训练中,对学生适时指导与督促。在教育实习之前,对各项指标都要进行考核,达标者同意参加教育实习,不合格者强化训练,直到达标,用制度来激励和约束学生加强对教学技能的训练。
五、结论
地理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方向挺进,如何加强高校地理师范生的职前培养、使地理师范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不仅是高师院校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期望。本文只对我国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技能模式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改革措施,但并未对教学技能模式及能力的发展给出一定的答案。因此,笔者将努力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教育实践,对师范生的地理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促进师范生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技能的快速成长。
许昌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02010045)
[参考文献]
[1]周岩.试论师范生的现状及其培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23.
[2]陈蓓,孙奕.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师范技能[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12.
[3]刘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知识结构及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23.
[4]王颖.关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19.
[5]金静华.高校师范生地理课堂教学技能的观察与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09(04):24.
[6]李俊.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研究——以中文专业为例[D].西南大学.2008:34.
[7]饶淑园.国外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和训练状况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8(05):12.
[8]陈俊珂,徐彦伟.国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的特点与趋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8):28.
[9]李雪梅,陈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及其结构初探[J].教学研究.2006(01):21
[10]黄生学等.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05):35.
[11]李文田.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45.
[12]杨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下高师教育改革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13.
【关键词】微课资源 高中地理 教学模式
视频是进行微课时的主要载体,视频的主要内容一般是将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视频教学,是微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另外,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其他教学方面的内容,如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设计等,也是微课堂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它们以一种特别的呈现关系和一定的组织关系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环境。所以,微课是传统教育方式衍生而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一、微课的特点
1.微课教学时间不长
放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教学方式。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认知规律,随着上课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会变得越来越分散,上课效率也会越来越差。针对这种情况,微课将教学时间缩短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是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学习效率最好,学起来也是事半功倍。
2.微课教学内容不多
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中,老师们不可能只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们很难全部都掌握,甚至会出现贪多嚼不烂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是反应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授课效率。
3.微课资源容量不大
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都不会太大,通常都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应该为rm、wmv、flv等能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不限距离的学习和观摩,另外,也可将其下载到现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进行不限地方的学习。
4.资源构成情景化
微课在使用相应资源时,会比较的方便。主题明确、目的清晰、内容完整,通常都是微课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考虑的主要方面。微课堂中放映的视频,其内容可以为教学设计、老师在课后的反思、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科学专家的评论和见解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也构成了一个类型丰富多彩、结构简明紧凑、主题清晰明确的微课课堂,教学期间营造的“微资源教学环境”也是真实的。
二、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当前,最为流行的微课形式可分为三种:①以PPT为主要授课手段;②以视频为主要教学手段;③在授课过程中,抽取5-10分钟进行微课教育。无论采取哪种授课方式,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中是进入大学的最后一站,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大多数学生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多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很少是因为自身的兴趣,所以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这对于需要学生自主投入,并且需要理解的知识比较多的地理课来说,是很难将其学好的。但如果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们放一些简短的微课程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一般不会太长,不会让学生们感到疲倦,精彩有趣的画面会吸引学生们注意力,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地理学习中,相对于传统的口头讲授,视频教育更加新颖,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包含的方面比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教育中,很难将这些知识弄懂、弄透。所以,课前预习是必要的,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进行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重点的去理解那些不懂的知识。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有关教学内容的视频,全面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主动完成预习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内容多,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并且学生人数也比较多,老师们很难面面俱到,进行一对一教学,而实际情况不能只依靠老师。所以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找一些微课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老师也可以统一提供,从多种方式入手,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微课资源的出现,更是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学生在进行传统教学学习的同时,辅以微课程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学好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方慧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4.
[2] 张永庆. 基于IDEAL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3.
[3] 张茂含. 抛锚式教学模式教育价值和适切性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4] 刘长增. 地理教学模式的匹配性和有效性[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5] 邓志能. 山区高中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研究[D]. 广州大学,2014.
[6] 丁小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1.
在高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高中地理是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一些地理事物的规律以及其人类生产生活存在的影响。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不能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微课教学主要是以视频教为主,教师将课堂内外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传授给学生。通常来说,微课时间一般都是5到10分钟左右,虽然内容较少,但是针对性强,能够使学生及时掌握课堂知识。
一、地理微课教学的特点分析
通常来说,微课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了: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少、针对性、资源容量较小等。另外,还具备以下特点。
1.趣味性
在现代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微课应用的十分广泛,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实际的地理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文字、动画、视频、音乐、PPT等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将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以及抽象的知识进行变换,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看不见、摸不到的知识。例如:大自然的水体循环、地球运动方式等知识。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使得学生从多角度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考虑,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探索,从而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1]。
2.生活性
在实际的地理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据课本为基础,然后再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生活进行结合,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实践利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地貌章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段的状况进行研究对比,明确相应的道路状况、城区范围、分布特征等,然后将其制作成为微课,让学生感受其存在的变化,鼓励其积极性提问,共同探究生活环境在科技影响下发生的变化,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
3.综合性
高中地理学科包括很多知识领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其中都有体现,知识的综合性特别强,在制作微课教程的时候,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地理知识的重点、难点为教学核心,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将地理知识中涉及到的多种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使地理知识更加系统、清晰,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不同教学环节着手,将微课教学模式全面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完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1.新课程的导入与预习
在新课程开展之前,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课堂教学将会变得简单高效,所以在应用微课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视频、图像等,在课前引入新课程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为后续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比如在讲解河流地貌形成的时候,如果只对基本概念进行了解,学生很难掌握知识的本质,老师可以结合黄河、长江、珠江等著名河流,将其真实地貌制成图片,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2]。
2.重难点的讲解与探究
地理知识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概念生涩,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特别是重难点的掌握,学生在理解的时候,经常出现理解不到位、概念混淆的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应用微课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进行系统的划分,制成相应的视频短片,突出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反复的放映,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拓展探究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能力,在微课中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3.真实场景的搭建与模拟
地理知识与时间、空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讲解相关知识的时候,搭建模拟真实场景,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比如在研究星体运动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篮球、乒乓球等,将其当做不同星体,制成微课教程,在视频中模拟它们的自转、公转情况,将星体的转动方向体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模拟真实场景,更加贴近生活。
4.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
在经过阶段性的学习之后,需要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可以利用微课短视频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可以再次着重讲解,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加深学生印象,稳固所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推进,微课、翻转课堂和慕课等混合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的时髦话题。如何借力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手机和互联网等,实现生动高效的混合式学习,以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学习需求,突破一些传统实体课堂无法实现的技能传授,是众多教师教学面临的直接难题。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随后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做客新浪微访谈就“慕课”如何助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广泛交流。不难发现,以涵盖“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正顺应世界发展大趋势逐渐受到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的青睐,但是其推广需搭建专属的应用中心或公共服务平台,来实现众多平台间资源的共享和高校间学分的互认。然而,目前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行和高校内部或高校之间“慕课”学分认定机制,尚在试点探索阶段,因此,“慕课”在实际教学中的推广规模较小,主要面向高校精品公共课程。相反,自2011年以来,翻转课堂因其既未完全脱离传统课堂教学,又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且对技术平台要求低、操作性强,而在我国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数学、地理等课程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借助翻转课堂,学生课前既可观看授课视频,进行预习,也可方便课后复习,反复观看、回顾、反思知识点。同时,教师也有了分身术,可以给几十名、上百名学生实施个性化、层次化的讲解。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应用较少,主要限于数学、医学、计算机等课程,而针对地理教学的研究不足。实际上,高校地理的全面性、抽象性和趣味性更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且该教学模式在高校地理教学的应用可能比中学的可行性更强。一方面,高校所建的教育信息技术环境较好,WIFI基本覆盖全校(可用于课堂测试学生直接网络反馈)、地理教学实验场地和展览模拟馆较全。另一方面,高校学生更加张扬个性,对学习的需求多元化,交流方式也多样化(QQ、微博、微信等)。此外,高校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较初中生和高中生强,且自由分配的时间较多。为此,本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初步实践,并通过学生反馈,总结经验,以期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翻转课堂高校地理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就是以教师录制视频为载体,学生通过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课程,并完成课前练习,在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交流、答疑、归纳总结、练习等互动环节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课上传授知识、课后内化知识的过程刚好相反,故称为翻转课堂。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则是翻转课堂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翻转课堂由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四个要素组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的指导者,两者通过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纽带作用紧密结合,见图1。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本文结合教学的三个阶段,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模型,并尝试应用于高校地理教学中(图2)。课前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制作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教材、课前练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环节完成学生课前预习,以达到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并提出问题反馈老师,教师再对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以备课中探究。课中阶段教师提出自己梳理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兴趣选择相应的问题进行探究。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然后通过生生、师生等形式进行成果交流,最后教师对整个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课后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前和课中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并建立相应的课程学习档案[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作为学生期末课程结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师通过反思和征求学生意见等方式来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更快、更高效的完成教与学。课后学生则可以通过再次观看视频并结合笔记对知识进行复习及巩固。复习巩固时,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性或者快进等方式观看,对于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视频形象生动,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更能促进大脑的记忆[3]。
3翻转课堂高校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自然地理的许多知识都是很抽象的,人文地理的知识则富有趣味性。用动画、视频形式来演示抽象的东西会更容易懂,用图片、动画形式来演示人文地理的知识,趣味性更浓,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设计的翻转课堂地理教学模型,地理课也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
3.1课前教学阶段
3.1.1确立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划分重难点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首要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重难点的教学目标需要细分。比如“世界洋流”这一难点的目标细分为:什么是海洋环流?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它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形式及其影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完成课前视频的制作,学生则根据教学目标来明确自己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知识。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不会盲目,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在制作视频、课前课中交流、练习时才有针对性。3.1.2制作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传授过程是学生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课堂上知识内化、交流等。然而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课前教学视频的好坏是翻转课堂成败的关键。翻转课堂课前教学的视频来源可以是自己录制的,也可以是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视频。课前教学视频以何种形式呈现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这是本文一直思考的问题。如果是自己录制,怎样录制、视频录制多长。而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视频,则又可能会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等不完全吻合,且视频的时间长短不能控制。随着微课在教育界广泛传播,它用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其视频的“主题明确、短小精悍、交互性好”等特点是非常适合作为课前教学视频的一种形式。作者根据微课视频的特点来创建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微视频[3]。微视频的知识点可以是一节课的重、难点,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可以是一个微视频或者几个微视频组成。微视频时间一般在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更能集中学习者的学习精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对于一节课中的非重点、难点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靠自己的自学能力,再加上他们在中学已经学过部分知识的基础上,相信这一部分自学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一来就把45分钟长的一节课化整为零,但又不是简单地把长视频切分成几段小视频。化整为零后的微视频来代替以前的满堂灌,学生观看微视频,完成练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教师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来制作微视频,视频制作的工具或者软件也是多种多样的,如DV、手机、音频输入设备+屏幕录制、Camtasiastudio、会声会影、PPT、Flash等,本文在制作微视频时是通过以上工具或者软件混合制作的。除了微视频的时间长度外,其内容的呈现形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前自学效果,呈现形式可以是静态的、动态的,也可以是平面的、三维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用动态的、三维的形式呈现更容易理解,且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例如“世界环流”的运动过程则是采用flas的动态形式替代世界洋流图静态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三维动画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自己制作难度较大,但通过其他方法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则是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下载符合自己教学目标的视频,然后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编辑,使其成为我们教学视频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微视频制作过程中的练习环节也比较重要,习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试金石,也是老师作为课堂上知识点巩固和强化的方向标。习题要包括简单和困难两种类型,简单的习题给学生以信心,引导学生习惯自学,爱上自学。困难的习题在培养学生思考探索精神的同时还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3.1.3观看微视频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教材和微视频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环境可以自己选择是在家里还是微机室,学习的工具可以是电脑、手机等。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微视频进行反复播放、多次暂停,经过独立思考后,对于自己的疑问,学生首先可以通过公共教学资源、互联网等方式通过自主探究来寻找答案,然后通过交流平台进行生生、师生交流。经过自主学习后,完成课前作业。在“世界洋流”微视频中,布置了八道题,其中五道选择题较简单,一道填空题为中等难度,两道读图填空题难度较大,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3.1.4课前交流学生通过课前的学习和练习,发现自己的疑问,则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如QQ、微信、YY等交流软件进行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把自己不能完成的练习和疑问提出来,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老师的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记录自己不能理解的疑问,并把练习和疑问一同反馈给老师,老师则对课前练习进行批阅并记录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梳理,确定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经过批阅习题,发现两道困难的读图填空题,完成的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洋流对气候类型的影响,洋流运动过程不熟悉,不能综合运用。针对两个问题,教师总结出三个需要课堂上探究的问题:世界上哪些暖流、寒流影响了附近的气候类型;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的首航式上遭遇冰山,发生了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的海难,有人说,如果说这次航行的决策者懂得和重视地理知识,沉船悲剧不该发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条安全的航线;在澳大利亚的东部放置一个漂流瓶,几个月后,在美国东海岸打捞起了该漂流瓶,请问它的漂流路线是怎样的。
3.2课中教学阶段
3.2.1点评习题、提出问题课中首先对课前的八道练习题进行点评,重点点评三道读图填空题,并详细讲解解题的思路及方法。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能够举一反三。同时提出教师总结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问题进行探讨。3.2.2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个性化辅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问题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对每个问题内部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为一组,每个小组展开小组讨论。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理解能力不一样,在自学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需要老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的个性化辅导。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期间,教师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3.2.3成果交流小组讨论结束后,首先同一问题的各小组之间进行一次成果交流,确定讨论结果。然后不同问题之间进行成果交流,有不同意见的提出进行交流。最后老师对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点评。3.2.4总结知识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个性化辅导、点评等环节后,同学们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学生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是零散的,没有知识构架,不系统。这就需要老师总结知识,创建知识构架,串联各知识点,系统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3.3课后教学阶段3.3.1评价与建议凡事要善于总结和思考,我们才能进步,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创建了学生课程学习档案,用来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并作为本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建立课程学习档案既可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又可以了解全班学生自学情况和课中参与度,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来调整自己上课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征求学生对上课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技能的提高。3.3.2复习知识同学们在进行知识复习时,可以把微视频拷入手机、平板电脑,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可以多次观看微视频,观看的时间、地点、进度和次数都可以自己掌握,能很好地达到复习效果。
4翻转课堂地理教学模式的学生反馈与总结
关键词: 地理教师教育专业 课程体系 优化
地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是中学地理教师的主力后备军。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中学地理课程地位不断提升,高师院校优化地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教师教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内容,只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高师院校对地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急需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开设的教育类课程不仅要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应通过多种途径锻炼其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能力。地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综合类学科,涉猎范围较广,高师院校需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提升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
1.地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目前,各高校地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但其授课内容相差不多,根据主要教学内容将其分类,可以将这些课程大致分为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四部分。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教师发展导论、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地理教学论、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地理摄影与后期制作等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品牌地理、Coreldraw软件操作等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则以微格教学、校内外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支教实习为主。
公共选修课程开设较早,一般从第一学期开始学到第四学期结束。该类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教师这一职业,逐步具备相应的职业操守和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素养。专业选修课程开设时间略晚,一般从第五学期开始学到第六学期结束,该类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科的独特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理课程的整体性与区域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各个学期自主选择学习,教学目的是促进其教学技能提高,有助于他们入职后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教育实践课程一般从第六学期开始,直至第八学期结束,通过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教学技能。
2.地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程设置单一,实践性较差。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1]。目前地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中,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开设科目较多,多为公共必修课程,但是该类课程理论性较强,高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教学实际情况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学练结合,学到的理论知识并未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成为教师后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育实践类课程过于形式化,并未起到有效提高教师教育学生教学技能的作用,微格教学开设课程较少,在校内外教育实习中考核制度不完善,部分学生并未参加教育见习和支教实习,缺乏教学实践,严重阻碍学生深入了解教师的职业要求。
2.2教学内容过于分散,系统性较弱。
由于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是跨越自然、区域和人文三大课程体系的综合课程,还有众多交叉和边缘学科,教学内容涉及资源、环境、规划、经济、人口等诸多领域[2]。因此各部分课程应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但在现在地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中教学活动内容较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界明显,尚未引导学生从实际教学角度学习与中学地理相关的内容,各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较弱,理论课程枯燥无味,实践课程形式单一,各种教师技能并未相互配合开展教学训练,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树立信心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无法提高地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3与中学课堂接触少,衔接性较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学地理课程的课程结构、内容、理念及设计思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地理师范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地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中一些传统教育理念已经不再适用,部分高师院校教学内容并未随着中学地理教材的变化而变化,二者的衔接性较差,对地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并未满足社会需要,不利于成为教师后的长远发展。此外,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中学教学的新趋势,不仅教学内容应结合课标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应紧跟时展变得更加新颖,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多数高师院校针对中学地理课堂的设计理念并未及时反馈给地理教师教育学生,教学内容中贴近中学地理教学前沿的知识较少。
3.地理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3.1增加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学技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教学是教师最根本的工作,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不断发现问题,逐步改善自身不足,教师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展现自身的教学技能。增加教学实践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应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较早地开设地理教学课程,将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学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演习,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中学教学中。进行教学演习应做好充足的准备,需要高师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讲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学生讲课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课,带领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可以进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发现对方的优缺点。学生应增强对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在实践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
3.2提高教学技能。
地理学科教育课程除学科教育理论课程外,含有学科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技能等课程[4]。教学技能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运用的技巧和方法,地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加强对教学技能的练习,利用课余时间训练课堂上学到的相关技能,通过反复练习、思考,逐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技能专项训练,例如,针对三板技能开展粉笔训练,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展示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任务;针对语言技能可以举行演讲朗诵比赛,也可以通过配音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找寻适合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技能大赛是最快最有效的整体提高教学技能的方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分别举行教学技能大赛,各年级学生相互观摩,互相促进教学技能的提升。
3.3转变教学观念。
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高师院校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高师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不断把学习主动权和责任交还给学生[5]。经过教师的指导,地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会逐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助于他们入职后以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对待中学生。中学地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传统教学中单纯要求学生学会的观念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只有变“学会”为“会学”,才有助于发挥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师积极引导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中学教育接轨,为学生提供更健全的学习平台。
3.4注重教学管理
中学生心智尚不健全,位于人生中的叛逆期,课堂秩序仍需要教师维护,教学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一节课的质量高低。地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学技能,同时应锻炼班级管理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师院校可以从第一学期便组织学生定期到中学进行旁听见习,鼓励他们自主发现中学地理课堂中存在哪些教学管理问题,与一线中学教师交流探索解决办法,在第五学期之后要求学生到中学课堂中进行教育实习,在实践中提高教学管理能力。高师教师应注意引导地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关注中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变化,只有做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4.结语
高师院校对地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要真正落实教师专业化的培养目标,向中学教育输送合格的地理教师,通过增加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技能、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管理的方法完善地理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学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海瑛.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卓越地理教师[J].地理教育,2011,11:60-61.
[2]赵敬民,彭淑贞,杨炯.地理科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优化研究[J].高教论坛,2011,02:50-53.
[3]张广花,秦耀辰,胡良民.中国7所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及其优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565-571.
[4]牛超,刘玉振.TPACK视阈下高校地理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15,23:8-11.
一、互联网+微课的特点
1.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就是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微课也如此。对于制作微课的人员,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学习交流平台课堂上只要有一网的电脑,便可下载微课视频,可以实现移动性教学。
2.视频容量低,设备兼容性强
基于视频的大小来看,微课的视频是不到正常视频的二分之一,从视频的格式看微课的视频是基于大众软件进行播放的,比如,手机、电脑等设备都支持在线观看。
3.用时短,局域针对性
微课的教?W视频通常在十分钟以内,最长的都不会高于十分钟。传统的课堂一般是四十分钟左右,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内容也不够精练。微课的时间不仅短,而且效率要大于传统的课件。因为制作微课的制作者都是依据国家有关专家或是有经验的教师划出的重点问题,进行着重剖析,针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办法或是最简单的解题方式。微课的主要就是针对性强,节省课堂时间。
二、微课在高校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微课应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紧密相连
高中地理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规划与课程难易进行制作微课,课前预习的部分、课堂进行讲解的部分、课后进行复习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的方式,为高中地理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方向,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自主学习能力强的高中生安排一些有关地理扩展题的微课。在每一个微课之中,强化主体,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出现课题重复的情况。高中地理微课的主题应该根据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设计,或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题目。因此,在进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时,应该基于教学目的与学生需要这两方面进行思考。例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内容可以基于地球为微课的主体,将其相关的天体进行阐述、恒星的特点、天体系统等重要知识点应用到微课的制作中,这样才会提高课堂效率。
2.微课的类型要多样化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依据不同知识点制作微课,微课的种类是众多的,有讨论类、教授类、演示类等,使其形式更加多样的,具有极强的趣味与完整性。在构架微课的平台与食品时要确保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要适应运用电脑在线观看或在手机设备等渠道对微课进行充分运用,将移动学习真正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制作微课的知识点也要具备多样化的特点,要将动态与静态的知识点有效融合,避免微课内容枯燥无味,适当加一些图片,使微课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中地理知识点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模型的构造与组成的微课,使学生更有效地了解自然规律以及天体构造等。
3.微课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