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

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

时间:2022-09-16 09:32: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特色学校评估汇报材料

第1篇

九月初,在党支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四条承诺和创优秀学习示范岗,现向党支部汇报本月完成情况。

一、四条承诺的实现情况汇报

一是在教学中,根据新教材内容体系,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坚持探索和实践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做法,并不断地加以总结、提炼和改进。上示范课和送教在准备过程中。

二是廉洁自自律,不断学习,努力进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尽我所能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服好务,为学校发展出力,努力做教师的楷模。九月份,我主要围绕学校的开学工作和准备迎接“重庆市绿色学校”检查两项重点工作。为学生办理了IC乘车卡,制定了“开展劳动竞赛”的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制定了“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的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创造了浓厚的校园“创模”宣传氛围,9月27日,和学校老师一起带领11名“创模”宣传员走上街头进行创模宣传。积极组织和参与“重庆市绿色学校”的档案收集、汇报材料的撰写、汇报课件的制作、会务准备、校园环境的布置等迎检工作,9月28日接受了“重庆市绿色学校”的评估检查,受到市、区环保局和教委领导的好评。

三是扎实开展好一帮一活动,与学校一位老师签定师徒帮代协议,帮助他提高学科教学、网络管理、机器人辅导等方面的能力,本期机器人活动小组已经重新组队,开始正常训练。我与五年级二班一名同学签定师生帮助协议,了解他的学习情况,跟他谈心,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他的生活信心。

四是发挥自己的信息技术特长,与全校教师一道,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网络、电脑、班班通、闭路电视等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应用水平,促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期,学校班班通第二期工程一、二、三年级的班班通设备正在安装,有望近期内投入使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监控、计算机教室、班班通设备、教师办公电脑运行良好。

二、创优秀学习示范岗汇报

学习的渠道很多,主要是向身边的人学习和向书本学习,在学校管理、创建“重庆市绿色学校”和建设“绿色教育”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困惑和迷惘,深感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一方面通过问和感悟解决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我走进书店看书或是买书回家看,近段时间我正在阅读的书籍有《人民教育》、《今日教育》、《问题学生》、《绿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先人后事》等一系列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相关方面的书籍,以期能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做事速度慢,办事效率不高。二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与人勾通的能力极待提高。三是统筹协调的能力有待提高。

请全校教师监督我,提醒我,我将坚持优点,改进不足,努力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服务。

第2篇

基于上述理论依据,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应积极探索社群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致力于构建研究性教师团队,创建特色教师工作室,塑造有为教师群体。

一、 特色教师工作室概念界定

特色教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或者在某专业领域形成了学科品牌项目的老师。

特色教师工作室是指根据教师本人姓名命名并担任主持人的、由同一学科若干名具有共同的教育理想的教师组成、通过学习、科研、合作和分享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这是一种集教研、科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二、特色教师工作室创建基础

我校2008年底率先开展“有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其中教师发展目标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每一个教师幸福有为,培养有为教师群体,成就一批省、市、区名师。

五年来,学校通过强化师德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研究高效课堂,推行教学反思,提升科研技能,推进“教科研一体化”机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批“专家型”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在本区域产生引领和辐射作用;青年教师也得以快速成长,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

如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辜志文老师,常年坚持机器人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在机器人竞赛方面取得辉煌成绩:我校VEX机器人代表队两次获得世界冠军、全国“广茂达杯”机器人灭火比赛的金奖、广东省机器人足球项目的冠军等多个奖项。辜志文老师也成长为南海区名师,被评为“感动南海教育人物”。

美术教研组的廖向阳老师和罗卫红老师的版画中国结特色,他们从零起步,经过近十年的钻研、培训、提升、总结,发展到省市领先水平。我校成为全国美术教育实验学校、广东省版画特色学校和广东省中国结特色学校,承担佛山市美术现场会和南海区中国结及版画体验活动。廖向阳老师也成长为南海区名师,被评为南海区十佳教师。

教师的个人成名,远远达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教师整个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才会使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让这批走在前列、形成了特色的老师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正是特色教师工作室创建的坚实基础。

三、特色教师工作室目标定位

为了加速教师的成长,壮大有为教师群体,我校将特色教师工作室定位在“打造优秀群体,产生名优特效应”上。这是一种“集约化”培养模式,1个工作室主持人带领3~5个工作室成员共同发展,力求使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让每个成员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再带动更多青年教师成长,形成不同层面的研究性学习共同体,产生优秀群体的辐射效应,从而推动特色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

四、特色教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1. 导师培养制

根据《石门实验中学特色教师工作室规划方案》,将工作室成员的培养目标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同时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以及石门实验中学三方联合签订《石门实验中学特色教师工作室成员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协议书》,要求主持人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工作室成员的具体培养考核方案,明确他们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方法、途径、考核指标;帮助青年教师制订三年成长计划、方法和模式,实现工作室成员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上的快速成长;同时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专业化发展作出评价,并计入学员专业化发展成长袋中。

2. 项目领衔制

根据《石门实验中学特色教师工作室规划方案》,特色教师工作室实行项目领衔制,“以主持人及导师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在三年的运行期间,每个特色教师工作室需完成学校已经立项的 “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构建“有为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下的一个子课题研究,子课题可以从“体魄意志的磨炼、礼仪风度的养成、性格品质的陶冶、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方面进行选题。借助特色教师工作室这台“母机”,每间工作室需“孵化”出3~5名拔尖人才,需培养5~10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 考核淘汰制

我校专门成立特色教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作室运行情况的评估考核等业务工作。特色教师工作室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自主申报,学校根据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予以通过并进行授牌。工作室主持人再选拔吸收3~5名具有共同的教育追求的教师作为工作室成员。在每个工作周期特色教师工作室领导小组按有关评估标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等考核方式,对工作室进行每年一次的过程性评价和一个工作周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并实行过程性评价淘汰制,考核不合格则摘牌停止运行。每个工作周期结束后,考核合格的特色教师工作室须进行新一轮的申报工作。

特色教师工作室成员的考核主要由工作室主持人负责,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4. 奖惩激励制

为保障工作室正常高效运行,学校提供专项经费,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并挂牌彰显效应,同时,要求每个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能自觉遵守四项制度:即活动会议制,学习汇报制,成果申报制,荣誉归档制。经评估考核,学校将对工作实绩显著的特色教师工作室及其成员,给予表彰奖励。

工作室经费由启动经费和项目经费两部分组成,每个工作室由学校每年下拨专项经费2~3万元,用于课题研究、学习培训、聘请专家、购买书籍等。工作室经费由学校教研处、办公室根据经费使用范围和财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专款专用。

五、特色教师工作室的核心工作

特色教师工作室所组织开展的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成长规划:工作室成员分析自己的专业基础,确定发展方向与目标,制订工作室期间的研修措施,制订《工作室成员三年成长计划》,形成共同愿景。主持人要力争成长为镇、区、市、省等各级名师,成员成长为校级特色教师。

专家引领:以工作室主持人为主,外聘各级各类专家教授为导师,通过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科研指导等形式为研究人员提供理论支持、诊断课堂、实践指导,传道解惑。

理论学习:通过主持人推荐书目,专题研究性阅读,任务驱动式阅读等,激励研究人员的读书生活。以专题报告、定期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案例研究等形式,推动研究人员自主研修,不断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合作教研:建设工作室教育博客、网站、QQ群等合作教研平台,建立专业共同体,培育远程协作教研文化。一是工作室主持人通过教育博客、网站,推介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二是充分利用QQ群为工作室成员以及学校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互助合作的平台,激发出教师的教育热情和智慧。

专题研究:组织开展专题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教育科研活动、案例研究活动,通过任务驱动型的专题研究,提高研究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教科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评价促进:建立《石门实验中学特色教师工作室成员绩效考核办法》等考核制度,以及推荐评优(评定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制度,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梯,成就一批省、市、区名师,带动教师群体共同成长,以有为教师育有为少年。

六、特色教师工作室的共同愿景

共同的学校愿景及使命,是激励教师成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加快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我校通过实施有为教育使全体教师拥有共同愿景、信念及价值追求,促进了学校的快速稳健和谐发展。而成立特色教师工作室,是继续深化有为教育的又一强有力举措,是厚积而薄发、水到而渠成的有效做法。

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欢胜中学全体师生对各级领导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督导评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其工作的开展对于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学校把督导评估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把此项工作摆上工作日程。在我县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县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教育督导室的正确指导下,我校先后被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授予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学校;被绥化市人事局、教育局授予绥化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被庆安县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集体;被庆安县人民政府授予和谐校园。我们本着“常规而有序、创意与合理、有效而科学”的工作宗旨,扎实有效地开展督导评估工作。现将我校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庆安县欢胜中学始建于1968年,1982年迁到新址,改建为砖瓦结构校舍。2006年危房改造后建成四层教学楼一栋。合并4所小学后,改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即庆安县欢胜中学,2010年又向上争取资金新建了一栋2500平方米的教学楼。

欢胜中学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826人,初中学生432人,小学生394人,目前学校现有教师64人,专任教师是57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市先进工作者10人,市骨干教师4人,县骨干教师16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级教师28人,教师整体素质较高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本科以上学历达到39%。

二、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办学条件

(1) 办学规模:欢胜中学校园占地面积达2718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93多平方米。学校有200米环形跑道一个,2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校舍总建筑面积达6193余平方米,学校的普通教室面积达到规定标准。学校布局合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没有游戏厅、歌舞厅、台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环境的噪声符合相关规定,周边环境安全卫生。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理化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近年又新建了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实现了中小学电化教学班班通。

(2) 办学方向:欢胜中学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创建墨香校园”的办学理念,构建“求实、务实、创新、高效”的校风,树立“强素质、树形象、争先进、创品牌”的教学思想,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3)办学特色:我校始终把“创建花园式学校,打造墨香校园”作为我校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为了美化校园,学校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利用春秋之际,美化香化校园,建设绿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生均绿地面积6.5平方米,08—10年我们共植风景树352棵,种植花草2458株,把整个中学后花园装扮得分外妖娆。

为了打造墨香校园,让校园文化滋养师生心灵,陶冶情操,学校师生共同创造了墙板文化、板报文化、楼廊文化、教室文化和过道文化,每一处都是一处独到的风景、每一处都是一个启人心智催人奋进的号角,每一处都是一个让师生快乐成长的沃土;为了弘扬古典文化传统,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我们近年来开展了三个活动:一是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主的书画比赛,二是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的读、背、比、评活动,三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展览。我们学校展室里的书画作品、绘画作品、手抄报作品都是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

(4)校园建设:在县教育局领导关心支持下,在2006年秋季进行操场平整5000平方米,在2007、2008两年中铺设砖地面2500平方米,新建了两条100米的白色路面,修建了两组大花坛,八个小花坛,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学生活动条件进一步提高,做到了“在传承中育人,在劳作中育人,在环境中育人,在创建中育人”。

2、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欢胜中学是我县的窗口单位,其领导班子是经过县教育局层层考核,层层选拔,竞聘上岗。岗位设置合理,成员齐全,分工明确,在工作中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教师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工作方式。结合教育局下发的晋职考核方案,完善我校的考评方案,对教师实行全面、属实、公正、公开的考核与评价,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我校把教师师德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开展,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模范,弘正气,使教师做到心中有行为标准,行为中有规范准绳,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社会反响良好

(3)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自我发展目标,学校鼓励支持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科研培训,保证学时、保证效果。并且以教育科研、校本教研与课标学习为主要内容,利用每周三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的课程理念、学习优质的教学方法,积极在教学中运用新课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周五下午时间,由微机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提升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工作之余教师自觉夯实基本功,坚持书法与简笔画的练习,做到了制度保障、强化管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各类培训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得以拓宽,教师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工作能力得以提高,综合能力得以增强,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3、教育教学工作

(1)德育工作:我校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成立德育组织并制定了德育工作制度,学校以学科教育与德育相融合,活动开展与培养品质相联系。以图书室为校内资源,向学生开放,尽情吮吸民族文化,情感受到熏陶,校园读书氛围浓厚,态势喜人。

为了更好的开展三育人活动,巩固德育教育成果,设立了行之有效的包括校长、主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在内的德育组织机构,我们利用班会、队会、晨会、思品课、社会课,开展多方位的各种德育活动,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做到德育渗透,墙报板报多次体现德育内容,校园内的警示牌时刻教育学生,德育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以少先队队会为途径开展了讲故事比赛、安全知识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巩固德育教育成果,拓宽德育教育领域,开展了警民共建活动,聘请欢胜乡派出所指导员到校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同时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并设有专职教师任教,做到教学结合年龄,因材施教。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在交流中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理解教师。各项活动做到了活动前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充分发挥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音体美工作:我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欢胜中学特设了音体美专任教师与综合实践任课教师,开齐开足小三科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上好体育课的同时,经常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进行各种体育训练。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学生流行病防御工作,学校设立值周小组,每日对校园卫生、班级卫生与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同时学校连同防疫站进行每年一次的学生体检。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3)教学研究: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学校以教研活动为主深入进行教学研究,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组织教师进行教师论坛,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解决了教学困惑,拓展了知识,提高了素质。提高教学效率重在优化教学过程。我校在新课改春风的沐浴下,积极有效的推行新课改,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课改工作方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运用课改要求的方法与模式进行教学,注重双基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熟练的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我校注重以教育理论引导教学实践。把教育理论的学习作为校本教研的一项内容,定期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专家专著,倡导教师在已形成的教学模式中进一步探究其实效性。教师通过三课活动,即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活动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帮助,同时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教师自行组合、互相听课、交流探讨、互相帮助,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交流研讨、各抒己见、群策群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从中体现了我校师生超前的竞争意识。

(4)教育科学研究: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组织,各个科研小组设有专人负责,教师及时积累材料,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并附有反思性体会,科研档案逐步走向规范。为了此项工作的有效进行,将其纳入校本培训中,把科研中心放在新课程实施中,让研究过程称为拉动学校发展,使其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动力。

(5)课程实施:我校认真执行执行《黑龙江省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全面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课程要求编排课程表,做到开齐开足各个学科,积极开设《生命教育》、《人文与社会》、《技术》等地方课程,以诵读经典为校本课堂教学内容,各学科各显特色,互相整合,充分发挥利用校内教育资源,以图书室为阵地,发挥图书室的育人作用,每天中午图书室开放,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网络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师的工作阅历,远程教育的安装,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服务,

4、学校管理

(1)教学管理: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我校制定了健全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县教育局颁发的各项教学制度。以县教育局制定的各项教学制度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制定与教学相关的制度细则。学校领导班子每学期进行两次教学常规检查,除进行教学软件全面的检查外,还深入课堂听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教师成长进步,同时把此项检查结果作为考核的一项指标。

(8)安全工作:学校本着“安全重于泰山”的工作宗旨,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安全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做到高度重视,中心校定期召开了专项安全工作会议,对学校的安全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建立了安全组织机构,做到了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同时制定了计划,健全了制度,制定疏散预案以及应急措施,各室设有安全负责人,学校领导进行每周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对各分校定期进行全方位的排查,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排除隐患。为师生的安全和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提供强有利的保障。为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组织编写了《中小学生安全知识读本》等手册,利用早会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以班会为途径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正规的疏散演习。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学校专门出版了一期有关安全教育专栏的板报,开展了安全疏散演习活动,通过板报、手抄报、班队会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学生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为此学校无安全事故发生

(1)后勤管理:后勤工作以服务为宗旨,讲效率,求质量,中心学校设立了总务主任,对各校后勤进行全面管理、全面监控,制定相应的制度,对于校产分类造册,及时登记,及时清点,及时记录,加强备品的管理,及时维修和更换破损物品。校产档案分类立册,档案专人管理,专柜专放,及时整理归档,做到了材料祥实,整理规范,保存完好

(6)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制度,遵守财务制度,实行一费制,坚持资金花在刀刃上的原则,做到统筹安排、勤俭节约,对于账目与收费项目,学校做到了及时公示,为此得到社会的监督,家长的满意。

(7)档案管理:档案专人专管,专柜存放,由督导员负责,教师全员参与整理,做到了及时整理归档,材料真实,内容全面,各具特色,管理规范,保存完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存在的不足:

1、学校设施、教学仪器虽能满足基本需要,但尚需完善,管理还需再上档次,逐步走向科学化。

2、个别教师虽已经过新课改的培训,但教育理念尚待更新,对于新型教学观念只是理论上接受,并没有真正有效的进行实践运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脱节。对于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应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3、欢胜中学建校时间短,学校绿化面积不够,由于资金有限,校园规划不能尽快实施。

.五、改进措施:

1、学校统筹安排、节约资金,争取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增加教学设备与教学器材,做到硬件逐步变硬。

2对于教师进行科研培训,让教师真正认识到科研的意义,掌握科研的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有目的见成效,找规律善总结,力争做科研型教师。

3、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听课,参加培训,从中更新教育观念,吸取精华,以便于富有成效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4、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使教师在学习中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方式不断调整,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使教师逐步向专业化发展迈进。

第4篇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新课改工作进一步深入。

将2009年确定为“课堂教学改革年”。2009年全区小学完成了一轮新课改实验,初中段也进行了两轮实验,高中将进入新课改实验,今年要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实验进行全面的总结,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2009年各学校要开展人人讲“新课改汇报课”活动,按照“学习研究,典型引路,人人达标”的要求做好课堂教学改革年工作。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实验,逐步形成襄阳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要以学生“学会”、“会学”为质量目标;以“导、学、赛、评、练”五字教学法为基本形式;以“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教与学相对应的实效课堂,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体现课题方向的研究课堂”为基本要求;精心设计“设疑预习,展示互动,探究提升,归纳反思,达标测评”五个教学环节;深入探究“多元强化,多角思考,师生互置,艺术扳书,情感相融”等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方法。

、2、开展论文评选活动,深化课题研究。

2009年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论文评选活动,本次论文评选将论文形成过程及实际推广价值作为重要的评选依据。要求参评论文必须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与成果;在课堂教学反思中形成的思想与智慧;在课题研究中根据方案长期研究形成的实验结论与理论成果。论文评选必须要追其根,求其源,论其果。要求全区教育工作者人人参与,首先年初必须人人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作为校本研究课题公示上墙,教研组每周一交流,教科室每周检查一次教研札记,学校每月开展一次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以论文评选活动为契机,真正地使研究工作在学校生根发芽,充分发挥每位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使其点滴的成果智慧汇聚在一起,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放光彩。今年论文评选实行层层推荐评选制度,并写好论文推荐鉴定,区里将通过专家组评选、价值考核、答辩等形式,评选出优秀论文进行表彰并在全区推广,将通过多种形式渠道,把这些获奖教师举高说香。

3、认真落实初中“58131129”工程(小学“56911210”工程),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58131129”工程是指:每周坚决执行5天学习日制度;学生每天在教室的学习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全面开齐落实13门(类)课程;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锻炼身体时间;每天组织1小时在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落实组织好两操(体操,眼操),确保学生每天有9小时的睡眠时间。“58131129”工程要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教学计划安排上全面落实,并运用“日清管理”理念,全天候、全过程进行监管。每学期开展教学工作检查评估工作,将落实“58131129”工程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思想、教学管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依据。组织学生在校1小时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也是落实“五园”创建活动的主要体现,必须要求教师学生人人参加,并有专门的活动安排计划,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长组织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学校特色。

4、重视校长的理论学习与研讨,打造高品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教学领导团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特色品牌的“火车头”。各学校校长组建学校教育理论中心学习小组,并带领自己的教学领导团队每学期开展共学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活动,中心组每月进行一次学习心得交流活动,相互检查一次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使领导团队不断得以“充电”。领导团队每月在教师中进行一次“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活动,学以致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学校的品位。每学期开展一次各级各类校长“校长论坛”活动,相互交流,展示校长的魅力与风采。有计划地带领校长赴教育先进地市考察学习,相互学校交流,开阔眼界,增强活力。教研室将与广大校长一起共同研究制定出“襄阳区名校长评选方案”,并从今年开始进行“襄阳区名校长”评选活动,在“十一·五”期间,共评选出20名社会公认的“名校长”。

5、加强重点课题集体攻关研究力度,确保“十一·五”立项课题的研究质量。

对“十一·五”各级立项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与总结。对各课题研究的成果、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档案材料及乡镇学校对课题管理等情况进行中期整理评价,并对取得的经验、获奖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全区进行通报。承接立项课题的各学校,每月要请课题组研究人员做一次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共享研究成果,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今年全区召开一次大型的研究成果报告及表彰大会,对课题组及先进教科研人员进行大力宣传表彰。各学校要全面落实《区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的意见》,掀起教科研的新,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强校”战略,充分认识到“教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学校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使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6、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要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

在08年小学、初中文化课教学质量监控统计与分析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日常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09年将继续建立高中文化课质量统计与分析系统及中小学身体素质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全区的教学质量状况并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利用评价体系引导全区各学校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制定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措施,建立“学生易错试题”分析与解析本,加强“复习课课堂效率提高”的研究,组建“学生心理监管与跟踪辅导”团队,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制定的责任制,都要树立教育教学质量第一的思想,用目标教学、目标管理的理念,认真把好“三关”(单元关、年段关、学段关),建立“三关”的监控体系以及矫正措施。高中、初中学校评价重点是高考和中考,小学将对六年级实行全区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阅卷,统一分析评价办法来考核小学及乡镇的教学质量。

7、重视师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与培训,促进教育、教学、教研手段的现代化。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工作,使学生教师尽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加强远程教育的开发与应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多媒体运用能力与水平,加大教师制作课件的培训力度,力争今年有70%的教师都会制作课件,并乐于用多媒教学;加强网络教研活动,各学科完成网络教研平台,今年至少召开两次网络教研会,并将网络论坛与交流活动日常化,发挥网络教研优势,并将网络教研纳入各级教研员及教研组长的考核之中;建立襄阳区市级名师工作室及教研员工作室,将各自的教案、反思、感言、方案、经验等放入工作室中,与广大教师分享与交流,真正发挥名师和教研员的引领指导作用。

8、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以省“十一·五”立项课题“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研究”、“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为基础,全面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襄阳地方与校本课程资源读本》重点研发襄阳地理、历史、经济、文化及学生卫生、自救、公民素质等,今年将出版充实到各校图书室,作为各学校落实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源。在全面总结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组织各学科教师研发学科类的各种校本课程资源,使学科教学的质量目标得到真正实现。开展地方、校本及活动类课程开设方式、质量、内容、管理的研究,结合“五园”创建活动培养先进典型,召开现场会,继而全面推广。开展特色学校评选活动,创建一批在管理、教学、学校文化等方面具有特色的学校。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整理一些热点、焦点课题进行公布,让学生自觉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设计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正确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开设内务整理及“双休日我与父母同劳动”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与习惯。搭建大型活动平台,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设计”竞赛、“师生才艺大展示”活动、“学生智力快车”活动、“教师教育观念辩论赛”活动等等,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9、加强教学视导与调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今年继续加强教学视导、联片教研与调研活动,通过到学校实地听课、查看、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探究出一般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今年拟对襄阳区职教中心(三个校区),古驿一中、石桥一中、龙王一中、区实验小学等进行视导。区镇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到基层学校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每人每学期不得少于60节。乡镇教研员每星期有计划地到一所学校听课、调研、全面检查指导;区教研员工作重心要下移,要深入学校开展实验与研究,每月必须调研指导四所学校,每年必须完成一份调查研究报告,10月份交教研室主任办公室,并对调查报告组织评选通报表彰。教研室将组织中心调查组进行“目前教学大班额与教师结构性过剩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的研究”。各乡镇学校要领导教师结合校本教研开展调查研究,使问题研究课题化。

10、加强高中研训力度,全力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课改的理念已渗透入高中教学和高考试题之中,为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迎接新课改实质性的全面启动,必须加强高中研训力度。做好2009年《高考大纲》研究培训与解读工作,使每位教师领会和掌握高考精神,使教有所法,学有方向。做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通知性培训工作,掌握新课改精神、提高新课改认识,应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落实“三新”学习与研究,用“以研带训,研训一体化”的思想,组织专家解读教材、现场做课研讨教法,实行人人先培训后上岗的管理办法,启动和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工作。各备课组每周必须组织一节新课改现场研讨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达到新课改的理念要求,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学生管理办法和评价办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新课改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11、加强区四中和张湾二中教研指导力度,完成城区薄弱学校的改造计划。

教研室将在这两所初中设立工作办公室,加强学校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工作。对教师日常的常规教学活动进行跟踪监管,制定学校名师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分等定级,分类指导。对每位教师讲课,每学期教研员听课必须在两节以上,每位教研员在学校做一次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加强两所学校的对外交流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优秀教师参加省内外学术活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重点课题研究实验及重大教研活动将向两所学校倾斜,努力使城区初中重点改造计划得以落实。

12、加强幼儿教育的教学教研工作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5篇

一、强化政府行为,健全保障机制

*市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分管市长每年都要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情况汇报,并作重要批示,从人财物上保障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经过努力,市编制办正式批准成立“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核定2名行政编制,负责全市语言文字的日常工作。经费方面,除了市财政每年划拨10万元专项经费,20*年,市政府还专门核拨了30万元的迎评经费。

*市还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在《*市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和《20*-20*年度*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分解表》中作出了详细规定。同时,市委在《关于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又明确要求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城市发展规划。20*年,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市社会用字管理的意见》,20*年又制定了《*市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业规范暂行规定》,对公务员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加强宣传报道,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20*年是*语言文字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一年,由于宣传发动到位,极大提高了广大市民规范用语用字的自觉性,语言文字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1.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站的阵地作用。近两年,《*日报》和《*晚报》共刊登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文章100多篇和公益广告30多条。市电台、电视台制作了数十条专题节目、广告片等进行宣传,效果很好。*市语言文字网内容更新快、信息量大是今年的一大亮点,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市民信息、指导工作,发挥较好的作用。

2.在主要街道设置了7块规范用语用字的大型永久性公益广告牌和大量的灯柱广告牌。许多单位的公共场所都按照市语委的要求设置了“请讲普通话”、“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提示牌。

3.在文明城市创建期间,300多辆出租车车身张贴规范语言文字的标语,下半年,市语委办又增加了300辆。第八届推普周期间,市语委办、普通话培训测试站上街发放宣传材料1万份。另外,为了进一步指导迎评工作,市语委办先后编印八期《迎评简报》,每期5千字,印350份,向各个单位分发,指导和推进迎评工作。

三、规范社会用字,攻克语言文字工作的难点

社会用字管理一直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难点。一方面,大力整治不规范社会用字,比如:上半年,市政府对社会用字治理就投入100多万元,由市城管局负责拆除不规范的门楼牌匾和广告牌547块,免费更换和新置了200多块。市语委办组织了100多名中学生上街开展“啄木鸟”活动,拍摄不规范社会用字,并会同市工商局、城管局对主要街道进行三次大规模社会用字的行政执法。同时,各区语委也组织了区工商、城管等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小街小巷的不规范社会用字进行检查和整治。另一方面,我们感到仅仅依靠临时突击治理不能维持长效。为此,20*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市社会用字管理的意见》的规范性文件,对社会用字的行政管理进行了分工,明确城管、工商、建设、交通、民政、公安、园林等行政管理部门对社会用字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同时,我市把文字的规范纳入行政许可的审核范围,规定了谁审批、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使新出现的社会用字基本达到规范要求,从而减轻了市民的负担,节约了行政执法的成本,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四、抓住四大领域,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

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是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基石,做好四大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成败的关键。

1.党政机关。20*年,市级机关工委与市语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语用字的通知》,对各党政机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人事局规定了普通话水平是新招公务员录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健全组织网络,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检查考核。各单位严格规范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和公文、印章的用字,明确普通话作为会议用语、公共用语和交际用语,市领导带头参加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通过领导干部带头,机关全员参与,有力地提升了党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充分发挥了党政机关的带头作用。

2.学校。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全社会规范用语用字的基础工程。各级各类学校按照规定,均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把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常规,把普通话达标作为聘任、录用教师的必备条件。*开展的“写中国字,做中国人,推进百千万工程”是学校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百千万工程”的目标是:建立一百所书法特色学校,培训一千名合格的书法指导教师,上万名青少年成为书法协会会员,几十万名学生积极参与书法练习活动。

3.新闻媒体。我市各大新闻媒体根据市政府和市语委以及有关上级部门的要求,不仅规范自身的语言文字,而且对语言文字活动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各新闻媒体均建有健全的语言文字工作组织网络,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等主管部门对*日报社、电视台、电台、广电报、政府网站多次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日报社多次召开会议,制订方案,落实措施。*电视台制定措施,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状,进一步完善节目评审制度,聘请专家对节目进行评审,要求所有节目均采用普通话播音。全台播音员、主持人的普通话水平都达到相应等级,实现持证上岗。*人民广播电台在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方面坚持做到四个“把关”,即把好人员关,把好节目关,把好培训关,把好监督关,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体现水平、展示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6篇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发展的好坏,最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是办学者,就是校长。未来十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发展成就如何,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还是校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校长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又拥有最大的可能和机遇。葛道凯司长重点就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和关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认识这两个方面,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汇报和探讨。

葛道凯司长指出,《教育规划纲要》第六章专门为今后十年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部署了四项任务。这四项任务分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这四项任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汇总《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总共有八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办学规模上,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关于高等职业院校,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第二,在管理体制上,要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第三,在结构布局上,要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加大对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第四,在办学机制上,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机制。第五,在教育教学上,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第六,在队伍建设上,要着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第七,在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要支持建设实训基地,改革示范学校、优质特色学校和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的建设。第八,在政策环境上,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完善职业学校教育支持政策,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葛道凯司长在阐述上述八个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出《教育规划纲要》关于职业教育的主要精神,即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实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调整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布局。

葛道凯司长详细汇报了自己对于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认识,认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是要贯彻好、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关于职业教育的部署要把握好三句话。一是要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性。二是要牢牢把握“推动改革创新”和“强化内涵建设”两条主线。三是要始终坚持“问题入手、重在行动”的思想方法。葛道凯司长最后特别强调,我国校企合作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需要学校校长和教师们立即行动起来,与企业界紧密合作,加强国际交流,推动我们职业教育由注重规模扩大尽快地进入到“保障规模、强化内涵、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转折。

北京师范大学孙玲副校长在论坛上做了“深化校企合作,助力经济腾飞”的讲话。她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公民自立于社会,实现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提供了可能。她特别强调,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还远远不止于塑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了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进入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并最终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关键。

孙玲副校长指出,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我国今后十年间的人才队伍建设、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规划。在这些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等四大任务;并把“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列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首要举措。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突破口。这也是本次论坛以“深化校企合作,助力经济腾飞”作为主题的缘起。孙玲副校长指出,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得到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大力支持,发起、创办了“中国职业学校校长论坛”。邀请政府官员、中外专家、企业领导、知名校长,围绕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所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经过七年的磨砺,论坛已经初步成为一个集官方与民间、学校与社会、国内与国际多重视角的高峰论坛,得到了同仁们的肯定与认可。她期待着,这个论坛能够不断壮大,能够成为职业院校校长们探讨办学理念、交流管理经验的平台,能够成为校企之间深化产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供需互动的平台,能够成为中外同行加深了解、深化合作的平台,为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日,本刊特别邀请了“2010年中国职业学校校长论坛”的部分主讲嘉宾,聚焦校企合作这个话题,从产、学、研等多个视角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他们是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教授、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何振伟部长、北京劲松职业高中贺士榕校长、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曹永浩校长。

《中国教师》: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各位专家接受我们的访谈,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与法规制度建设现状是怎样的?

赵志群:在校企合作方面,现在是职业院校做了很多工作,但企业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里的关键是缺乏科学可行的制度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目前,这方面国际上谈论最多的是“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谈到现代学徒制度,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德国的双元制。其实,德国并不是唯一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国家,其制度甚至可能都不是最完善的。德国以输入为导向的、分离式的学徒制(职教管理由联邦和州政府等不同部门承担)加大了部门合作的难度,限制了地方政府在职教发展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而广泛实施学徒制的其他国家如奥地利、瑞士和丹麦等的做法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美国和加拿大也建有针对年轻人的现代学徒制度,包括系统地针对工作的培训和正式的课堂学习。加拿大的中学学徒制革新项目结果表明,社会和经济界对学徒制显示出了很强的需求。一些学院如乔治亚学院等,也在校企合作方面建立了非常好的实施制度。由于这些院校与我国职业院校的情况非常类似,因此其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何振伟:吉利产业与吉利教育是校企合作的直接产物。1997年,几乎与创办汽车厂同时,吉利在浙江临海办起了第一所汽车工业学校,即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从2001年到2008年,又先后投资创办了以汽车专业与社会专业相结合的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以及中国第一所重点培养汽车车辆工程博士与硕士的研究生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这几所学校为吉利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建议国家研究出台关于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法律,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创办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创办工厂或企业,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力度,加大行业企业在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标准方面的参与度,从而形成校企合一、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贺士榕:职业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依托企业支持办学。企业随着市场的变化也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双方互利互惠,合作的积极性很高。但合作带有暂时性、多变性等特点,希望政府能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制度,帮助校企双方形成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曹永浩: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产业和地方经济服务。地方政府要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一是模式示范。要允许学校带土地、设备与企业合作,对成功的模式可作为示范推广。二是表彰奖励。省市有关部门对校企合作要有一个定期的表彰、总结和推广制度,比如可以开一个全省的交流会来推广经验,对实施校企合作好的学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者给奖金,或者挂牌。三是督导评估。哪个企业没有做好,要通过督导评价给予惩罚或者批评。四是政策扶持。用政府购买职业教育成果的形式,在办学经费和招生上给企业办学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推进校企合作更快更好地发展。这好比一辆汽车,有车有油,可以开上路,但如果在汽油里再加点添加剂,就能跑得更快。

《中国教师》:校企合作有了制度保障之后,在模式与运行机制上也应该有所创新,各位专家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供借鉴?

何振伟:吉利是一家“学习型企业”,始终坚持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发展需求的“企校合作”战略,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合作机制,通过“双境培养”“双师共教”“双证融通”的三双模式,利用吉利汽车产业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组织资源――生产基地、汽车研究院、国内海外销售公司、动力总成事业部等,为相关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优越的校外实习场所,形成了具有吉利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链。

同时,吉利汽车产业联手吉利教育,于2010年启动GM1000计划(吉利认可的千名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潜力后备人才的“熊猫”计划,培养中基层骨干人员的“金刚”计划,培养高效运营团队的“帝豪”计划,以及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全球鹰”计划。这样,职业教育为产业提供智力资源,产业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支持。

贺士榕:为了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层开展,职业学校如何选择恰当的合作模式?在我看来,职业学校应该按照“因地制宜、深挖资源、不拘形式、互惠互利”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

多年来,劲松职业高中积极探索“集师资培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实习就业为一体”和“国际国内相结合”的全方位校企合作之路。我们采用政府投资、专家设计、“前店后校”等模式,走进企业、共享企业资源;走出校门、实现自主经营;捕捉机会、校企联合;紧跟首都经济发展,面向行业岗位需求,长短结合、稳定灵活,选择适合自身的校企合作模式,牢牢抓住内涵建设,培养适销对路各类人才。

曹永浩:校企合作应该注重“双向互动”的原则,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互动来实现校企的深层合作。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一是“请进来”,通过“车间进校”引进了东莞汇丰精密模具车间、深圳通发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学校为两个企业提供车间场地,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走出去”,与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合作,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使用牧野公司自有资源(师资、设备、课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日制教育。学生在学校及企业合作培养下完成学历教育。

通过实行“车间进校”“企业课堂”,学校共享了企业的设备、材料、人才、管理和企业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固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场所和高水平的实习指导“师傅”,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了“无缝对接”。

赵志群:谈到模式和机制创新,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创新。实用主义认为,创新是在特定范围内从未出现过的新事物。职教创新可以在宏观层面(如运行机制)、中观层面(如行政管理或实施机构)和微观层面(如具体教学过程)进行。创新不必是原创性的,即它们也许已经存在于某个地方,比如其他国家或地区,或在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中。作为一种新的、有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职业教育创新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善现有状况、解决紧迫问题,或者开启新的可能性。创新不仅是一个新的观点,更是可实现、有操作性的模式。创新一定是能够在实践中落实的,并且具有可评价的效果。创新的结果应当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目前,针对实践的有组织创新的过程和结构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即从技术模式(将“新产品”直接引入到教育现实)转变为参与模式(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开发创新并将创新运用到日常实践中)。因此,广大职教实践工作者已经逐渐成为创新的主体。

《中国教师》:校企合作如何实现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方面的改革?

何振伟: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改革方面,校企双方应该建立“资源共享、过程共管、责任互约、互利共赢”的有效机制。

在吉利自办学校和校企合作的案例中,我们根据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和学员的水平,以培养学生和学员的应用能力为主,专业理论课以实际实用为原则,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其一,针对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和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吉利创造了独具特色的“311”人才培养模式:3门职业基础课,1门“以人格本位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课,1个围绕岗位或职业而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即以终为始,缺什么,学什么。形成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基础,以“综合岗位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为重点的特色人才质量观,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岗位标准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其二,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良和补充,将企业的二次培训、顶岗培训提前引入和嫁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改变,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教案,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行“走动”和“轮换制”。

贺士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或许在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方面的不同。职业教育必须紧跟产业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2007年开始,劲松职业高中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办学和行业专家委员会两大优势,在中餐烹饪业、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等领域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改革。通过对国外先进课程模式的直接引进,吃透精髓,消化改造,推出了与国际接轨的“多元选择课程模式”。通过对引进课程的分析和本土化改造,编制或使用了各专业的模块化教材。在教学模式上,依据教学改革新理念,将“任务驱动”理论具体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各专业各自形成了“模拟仿真教学模式”“菜单式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以及“任务式考核”“合作式考核”“选择式考核”“案例分析式考核”等考评模式。

曹永浩:深度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校企共建课程。应该由企业提出岗位需求,在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岗位培养目标,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实现对岗位能力的培养。

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的“企业课堂”――牧野班,企业提出的岗位需求主要针对牧野设备操作员和牧野机床加工工艺员。我们和企业共同分析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最后确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牧野精密加工技术、牧野设备加工操作、设备维护保养、牧野伙伴企业相关设备的操作理念。这些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与此同时,“企业课堂”的课程考核和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评价机制,参照采用牧野公司的企业的评价标准。

赵志群: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传统的课程质量控制方式主要是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通过教务部门或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手段实现。按照这种方式,被评价者总是在课程结束后才被动地接受检验。即便是最准确的评价,充其量也只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因此要想对课程质量进行主动和适时的控制,必须寻找更加科学的技术手段。

这里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系统和灵活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简称M&ES)。它是一个能够向有关人员连续反馈课程运行状况的信息、识别获得成功的潜能、尽早发现问题并保证及时调整的系统化工具。课程的M&ES包括两方面工作,即“内部监控”和“外部评价”。内部监控主要由学校进行,而评价则由外部专家承担,二者相辅相成:监控提供基本数据资料,评价使用监控获得的资料并赋予其价值;没有监控就没有足够的原始数据,也就失去了评价的基础。

《中国教师》:针对校企合作,在校长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和要求?

何振伟:校长应该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和市场意识,了解行业,理解企业;要熟悉现代管理,能够凝聚一个经营团队,依托行业优势资源,以育人为己任,关爱师生,并有效经营学校。管理好一个职业学校与经营好一家企业,二者是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应该始终把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淡化传统的“以教师、理论内容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倡导“以学员、以应用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师资建设要注重培育教师的启发式教学观念,也要注重理论框架的搭建,还要注重实践经验的传递、实践中难题的研究。要有计划地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及时了解企业所使用技术、技能、做法,以及所遇到的难题。还应该从企业聘请一些既有理论又会操作的技术人员与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升,或者直接担任学校的特聘教师或兼职教师。

贺士榕:作为校长,我一直认为,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出职业教育大师。必须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心态,通过参与企业实践与活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打造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让教师拥有先进的理念,站在领域与技术的最前沿,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技能定期进行指导和评价。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换到企业学习的培训制度,使他们随时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方法,并消化吸收,有机运用到专业建设和教学中去。

在实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之后,近几年,我们又进一步确定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打造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教师队伍”的更高目标。学校骨干专业的教师都有到境外企业学习、培训和交流的经历。他们先后赴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实训。同时我们也注重通过国际校企合作,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应邀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行业技能大赛和技能交流;接待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企业员工培训,最大限度地实现我校教师的价值,宣传中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高端化的校企合作使我们的教师具有了国际化的理念、多元化的知识和一流专业化的技能。

曹永浩:现在提倡教育家办教育。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人物,一个好教师能教育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就能成就一所好学校。职业学校的校长既要掌握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随时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形势变化,灵活广纳各种元素来丰富自己的办学理念。

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要在教师的聘请和准入制度上有突破,允许职业学校外聘一批资深的企业技术人员、精通行业企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可占学校专业教师比例的50%以上。

赵志群:技术和社会发展,对职教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教师素质和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职业的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指职业行为向社会公认的高度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专业化的职业(Profession)指那些专业能力要求高、由于劳动组织方式固定而能力构成明确的社会职业群体,它能够提供独立而可信的服务,具有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因此,要想建立“职业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必须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建立和发展培养职教教师的专门学科,包括系统、独立和具有一定学术权威的学科体系以及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这为我国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专业和学科建设以及学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中国教师》: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对我国当前校企合作状况的全方位解读,相信我国职业教育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背景资料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