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会一课学习材料

三会一课学习材料

时间:2022-04-14 14:01: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会一课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会一课学习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现状 成因 对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等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经常看到一些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往往流于形式,合作交流活动低效、无效。

一、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成因

(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偏差。

一些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只是为了给课堂教学贴上“合作学习”的标签,甚至有的是在讲授暂时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下,让学生讨论讨论,好让其临时思考下面的讲授要点,而没有真正认识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探究、动手、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合作技能的训练没有到位。

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由于没有预先进行组员任务分工、合作的程序、如何收集整理组员的意见等合作技能的训练,当教师宣布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忙得团团转,有的却静坐观望,使得场面杂乱无序。合作过程中,学优生往往是演员,学困生仅仅是观众而已。

(三)合作的要求不明确。

课堂上,有的教师只将合作的内容轻描淡写地说一下,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材料,没有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或具有启发性的提示,没给学生搭设必要的阶梯。学生不知所云,不知从何入手,影响合作交流的深入展开。

(四)合作的时间不充分。

公开课、研究课上,一些教师既想赶“小组合作学习”的潮流,但又怕合作交流挤占“宝贵”的教学时间,使得合作前没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中相互交流不能充分地展开,智慧的火花不能完全碰撞,问题不能充分地暴露,既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失去了合作的应有价值。

(五)活动过程中缺乏平等合作的精神。

一些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不能从大局出发,再者由于独生子女自我约束意识不强等性格弱点,合作中难免出现争执,小组发言时往往只说:“我是这样想的……”而非:“我们小组认为……”

二、合作学习的对策

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试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师师互动,资源互补。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权威―服从”的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使教学收到实效,有很多前瞻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与教师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合作学习的教学预设更科学、更完善、更缜密。

(二)把握时机,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但合作学习也不是时时处处都适用的,它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当学生提出解题策略但彼此意见不统一甚至有争议时,当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时,当学生个人独立操作的时间不充足或根本无法完成时,采用合作学习才可能有成效。

(三)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的约束,活动就会处于无序的状态。为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教师应事先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小组分工,明确责任。每个小组要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主持合作交流活动,每个组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要留有充裕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小组共识,同时做好必要的记录,以备全班交流之用。

(四)独立思考,形成见解。

现代教育观认为:主体地位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独立探索的机会就越多,创造性情感就越强。众所皆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思考性,这正是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可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对问题或操作过程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有话可说,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对数学产生这种欲望时,合作学习才切实可行。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材料,教师可设置一些思考提纲,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思考,充分准备参与小组交流。

(五)人人参与,完善自我。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卷入思维碰撞的急流,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因此,活动过程中保证人人参与尤为重要。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的发言要点,在倾听中比较、修正、完善,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会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这样,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自我的目的。

(六)师“导”生“演”,及时反馈。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思维活跃的小组中,教师要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尽情碰撞,产生灵感,在基础较差的小组中,教师则应是一个尽职的领路人,发现小组合作的“障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的帮助,为学生铺路搭桥。通过提供支点,引导分析,点拨对策,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知识网络,使学生的认知由最近发展区飞跃为现有发展水平,这样无论对优生的提高,还是对学困生的辅导都能更为及时和有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七)全班交流,引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