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学论文写作

医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2-12-22 05:0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论文写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学论文写作

第1篇

1.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从文献资料中选题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第2篇

医学论文写作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不是我们随便在网上找一些观点套到论文里,医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属性,即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规范性、可读性、简洁性等。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医学论文写作要求,给大家阅读借鉴。

㈠、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科学性是医学论文的生命。如果论文失去了科学性,不管文笔多么流畅,辞藻多么华丽,都毫无意义,只能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资料详实,指论文内容、材料、结果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能够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要对每一个医学概念、数据等准确无误的理解和运用,坚持唯物辨证法的立场,实是求是,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到立论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不能主观意断,更不能为达到“预期目的”而歪曲事实,伪造数据。

内容先进,要求论文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代表当今国内外医学发展水平,如果失去了这一点,论文也就失去了价值。

㈡、创新性创新是医学论文的灵魂。能否为促进医学发展作贡献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根本标准。医学论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创见、新观点。医学论文不同于教科书及综述讲座之类的文章,而是在于学术交流,报到新发现,发表新方法、新理论。因此在内容中必须突出“新”字,对于已为人知的观点不必复述,而应突出阐明自己新的观点。

㈢、理论性医学论文不仅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且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记录或实验报告,而应提炼出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教训,发现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㈣、简洁性医学论文要求简洁,这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需要各种修辞手段和华丽的词藻,它要求行文严谨,重点突出,文字语言规范、简明,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就不用两个字,不滥用同义词和罕见词。文章尽可能简短,材料方法部分应简明扼要,结果部分可用较少的图表说明较多的问题,讨论部分不赘述已公认的东西,不重复已有的讨论。总之,用最短的文字说明要阐述的问题,以减少阅读时间,使读者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㈤、逻辑性论文的逻辑性是指论题、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循序撰写,首尾呼应,顺理成章,并做到资料完整,设计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空洞无物。

㈥、可读性写论文的目的就是进行学术交流,最终是给人看的,因此,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即文字通顺,结构清晰,所用词汇具有专业性,而且是最易懂,最有表达了的字眼。使读者用较少的脑力和时间理解所表达的观点和结论,并留下深刻的影响。

医学论文范例欣赏:

【摘要】目的转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收集xxxx9年1月—xxxx0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并尽可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各种治疗。结果患者由最初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异常到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结论良好的护理指导对防止血压升高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措施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

1.临床资料

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以300万例的速度增长,使许多人深受其害,即我院从xxxx9年1月~xxxx0年1月共收治104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40~50岁38例,50~60岁52例,60岁以上14例,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措施,可将其危害降至最低点。现将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措施浅谈如下:

2.心理护理

2.1心理护理基本概念

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护理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护理实践,发挥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职业优势,注重心理护理,使之成为心身康复的增强剂。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目的都是促进康复和增进健康。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只有与躯体护理紧密地结合,才能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增进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但心理护理不同于躯体护理,例如腹壁结肠造口的护理,要求护士教会病人自行处置腹壁肠造口的操作技巧(躯体护理),并对病人关心、体贴(心理护理)。

2.2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可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因此从整体看待病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重视对病人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的紊乱,大都存在情绪稳定性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倾向。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紧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可以使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让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3心理护理措施

护士要必须做到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安慰、暗示、保证等手段,并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行心理护理。还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患者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强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责任护士的严格要求。

2.4.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负担,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均应同等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2.5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舒适、环境幽雅,给患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患者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

3.护理措施

3.1适量运动

有句话说:“年轻时,用健康换取金钱,年老时,用运动换取健康。”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但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可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有氧运动项目。坚持长期做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但患者在进行运动的时候应注意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发生低血糖,应在饭后2小时。

3.2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分,收缩压增加10-25mmhg。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尼古丁还会刺激血管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的含氧量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无高血压的人戒烟可预防了高血压的发生,有高血压的人更应戒烟。

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3.3自我管理

患者应学会自我管理,应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除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服药后出现血压升高或过低,血压波动大并伴有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医。如病情危重,请求120急救中心救助。

3.4合理膳食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可以使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要做到合理的膳食,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等。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宜选用植物油,可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其次,还要适量摄入蛋白质。高血压患者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1g为宜。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如果患者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有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再次,要限制盐的摄入量。如每日应逐渐减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食盐约为6g。这量指的是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滞留。最后,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每天可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同时,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最好在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鱼等。

3.5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左心室肥厚等。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如有头晕、头痛、心慌、手指发麻、心动过速等一系列症状时,应及时配合医生给予及时处理,同时要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小结: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在我们护理工作中是同等重要的,家属也要与之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之情绪。同时要细致观察患者的不同心理,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帮助指导其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正常的情绪反应,生活规律,以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申涛.防治高血压从点滴做起[j];医药与保健;xxxx5年08期;17

[2]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xxxx4:97~102.

[3]韦公远.静默练习治疗高血压[j];健康科学;xxxx6年02期;37

第3篇

㈠、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求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科学性是医学论文的生命。如果论文失去了科学性,不管文笔多么流畅,辞藻多么华丽,都毫无意义,只能是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资料详实,指论文内容、材料、结果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能够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和实践的考验。要对每一个医学概念、数据等准确无误的理解和运用,坚持唯物辨证法的立场,实是求是,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到立论客观,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不能主观意断,更不能为达到“预期目的”而歪曲事实,伪造数据。

内容先进,要求论文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代表当今国内外医学发展水平,如果失去了这一点,论文也就失去了价值。

㈡、创新性

创新是医学论文的灵魂。能否为促进医学发展作贡献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根本标准。医学论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创见、新观点。医学论文不同于教科书及综述讲座之类的文章,而是在于学术交流,报到新发现,发表新方法、新理论。因此在内容中必须突出“新”字,对于已为人知的观点不必复述,而应突出阐明自己新的观点。

㈢、理论性

医学论文不仅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且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记录或实验报告,而应提炼出指导医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教训,发现规律,并上升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即实现实践椑砺鄣姆稍尽?

㈣、简洁性

医学论文要求简洁,这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需要各种修辞手段和华丽的词藻,它要求行文严谨,重点突出,文字语言规范、简明,能用一个字表达清楚的就不用两个字,不滥用同义词和罕见词。文章尽可能简短,材料方法部分应简明扼要,结果部分可用较少的图表说明较多的问题,讨论部分不赘述已公认的东西,不重复已有的讨论。总之,用最短的文字说明要阐述的问题,以减少阅读时间,使读者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㈤、逻辑性

论文的逻辑性是指论题、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循序撰写,首尾呼应,顺理成章,并做到资料完整,设计合理,避免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空洞无物。

第4篇

医学论文是传播精神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载体,是医学科研和临床的书面总结、交流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具体来说医学论文是医药卫生科研工作人员通过科学思维运用书面语言,准确概括医学科研过程,客观表达科学实验或临床观测结果的论证文章。医学论文写作时作者对其学术成果与科技信息运用文字、数据、符号、图表等加以表达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同时对其进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性的文章。医学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价值和水平,也是科研工作者能力和作风的具体反应,因此撰写医学论文是医学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医学科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医学论文属于科技论文的一种,由于医学专业的特点,医学论文写作有其惯用格式和特点。文章将就常见的医学论文写作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准备资料

资料的准备包括直接和间接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以及资料的评价与取舍等方面。直接资料的来源主要有①现有的医药卫生工作记录文件,如病案、健康查体记录、专业防治机构的记录;②经常性的统计报表如疫情报告表、医院工作年报表、职业病报告卡、出生与死亡登记;③专门试验研究或进行特殊检查所得的资料;④实际调查所得的资料如流行病、地方病、职业病的调查等。间接资料的来源有①参考书

包括各种医学教科书、专注学术会议论文集;②期刊;③工具书医学辞典、医学百科全书、年鉴、文献索引、主题索引等。而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①进行相关的调查;②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客观的观察;③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以及④文献检索扥更,其中较为重要的文献检索部分,因为必须对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学术动态及相关资料由全面的了解,才能为论文的撰写开拓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的做法是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查阅原始文献,检索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这几方面的内容: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研究结论与已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资料的整理过程是对资料进行科学综合以及加工过程,整理原始资料时,要重点保存那些能阐明正式研究涉及中提出的假设或观点部分,是原始资料得以系统化、条理化,其中包括对统计数据的检查审核,分组涉及,归纳汇总,以及图表的应用等。在科研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收集到的资料难免有失偏颇,这就需要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求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对于资料的评价和取舍,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资料可以说明说明研究结果的;资料基本完整,但不够充分的;与原研究结果基本相悖的。对于最后一种情况需认真对待,应仔细寻找原因,检查设计是否考虑周详,实验方法是否妥当,数据是否可靠,若都不存在,则需要改变思路,建立新

的假设,切不可为片面追求符合研究结果而随意丢弃原始数据,主观臆造,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提示可能有新的发现孕育其中。

二、文章布局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结构思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文章从何处说起才能切题,有吸引力;阐述推理等实质性文题如何展开才能全面准确简明地说明问题,具有说服力;文章在何处以何种方式的语言表达最为适宜。

三、制定提纲

提纲是全文的骨架,拟定提纲可以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明确层次和重点,将作者的构思观点用文字规定下来,做到目标明确,主次分明,因此提纲的拟定要尽可能详细。一般多采用标题式和摘要式两种写法。标题式提纲是以简要的词语标出某部分和段落的主要内容,引出所要讨论的内容,这种写法简洁扼要,便于记忆。摘要式提纲是把标题或提纲中每一内容的要点展开,对论文内容进行大致描述,这种写法具体明确,实际上是文章的缩写。提纲的写法并无定则,选用哪种提纲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来拟定,其目的在于启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做到既有纲可循,但又不拘泥于提纲,尽可能拓宽思路,才能写出好的论文。

四、拟写初稿

拟写初稿方法有多种,食盐研究论文的拟定多采用顺序写作法,即按照医学论文的规范体例或提纲顺序阐述观点,分析实验数据。也可采用分段写作法,这种写作法多时作者对论文的中心论点已经明确或提纲已形成,先写好已经成熟的段落内容,而对于某一层次内容病区把握而采取分段写作的方法,最后依次组合而形成初稿。初稿的写作过程中不要作过多的修改,所用的材料尽可能多,不要急于山区被认为不重要俄材料,可以在清稿之后一并再作修改。同时注意你好标题和分标题,注清饮用文献资料,便于定稿时形成刊物中规定的格式。

五、进一步修改

第5篇

一般医学刊物中刊用的文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述评、论着(论着摘要、实验研究、诊断技术等),病(例)现报告,临床病(例)理讨论、学术交流、综述、专题笔谈、经验介绍、讲座、简讯等。

医学SCI是针对医学领域,医学工作者、医生和医学生对人们健康疾病生活的一类探究。医学论文的写作对医学知识有传承的作用,对医者也有着晋升加薪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医者注重医学论文的缘由。

(1)预备工作摘要:

搜索和积累资料,包括文献资料摘录,实验室的观察数据,各种记录,调查探究所得的各种结果等。所搜集的资料越多、越丰富,观察的新问题就越全面,对分析、探究的新问题就越有利。

(2)命题摘要:

①确定探究方向摘要:由于学科种类繁多,内容广泛,只有集中探究院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一方面的新问题,才能选出合适的题目;②创新性摘要:是医学论文的宗旨。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作出新的结论。总之要有自己的独到高见;③要重视命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防止盲目性;④标题是论文的题目摘要:通常是探究的课题,起到画龙点睛的功能;⑤标题必须名副其实摘要:充分体现文章的内容,使题目和内容一致,鲜明醒目,简短新奇,使人一目了然,易读易记。

(3)拟提纲摘要:

提纲是论文写作的设计图,是全文骨架,起到疏通思路,布置材料,形成结构的功能。①把初步酝酿形成的思路、观点和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依据提纲行文,随灵感、思路的深入会有新的想法、新的发现,使原来的设想得以修改、补充;②拟提纲一定要项目齐全,初步构出文章的大体轮廓;③医学论文序论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不什么要探究这个题目,解释探究和探索这一题目的现实意义。

(4)初稿摘要:

①在基本观点已经明确,参考或引用文献资料业已预备妥当时,可按提纲的顺序分段进行;②初稿一定要定得扎实、圆满,令自己感到十分满足。

(5)初稿修改及定稿摘要:

第6篇

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不单是一般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而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文字上的一种科学的表述和再提高,是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知识广度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医学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晶。医学论文的撰写一般分为资料的准备、构思、拟定提纲、拟写草稿、修改等过程。

㈠、资料的准备

首先是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和研究资料,虽然在课题研究或临床观察之前,已对有关资料和学术动态进行了搜集和分析,但是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仍要查阅大量有关文献,以作为对已掌握的文献的补充、有人作过统计,国内外多数科学工作者查阅文献的时间约占整个科研工作的三分之一,如果没有这些最新的参考文献,要想使

论文达到新颖和独创性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查阅搜集文献在整个科研和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为撰写论文开拓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搜集资料时,应根据论文的需要,把与科研课题有密切关系并要引用的资料做好卡片,注明文献的出处、作者、题目、杂志名称、卷、期、页数、年代等,漏一不可。否则等到文章写好后,注明参考文献时才发现缺少项目,又得重新查找,白白浪费时间。

一般搜集资料分三步法:①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②确定检索方法;③查阅原始文献。搜集论文需要的文献资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的,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②在理论认识上支持本文观点的;③前人研究的结论与自己文章所述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④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

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将这些资料搜集好后,编好序号,以备撰写文章时使用。

其次是对研究材料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对材料的取舍和整理,对实验观察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合理选用适当的图、表和照片等等。这部分工作有时在试验结果分析时已经完成。

第三是提炼观点,明确结果,提出结论。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要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实验观察所得的资料,重新核对试验设计中所包含的思想,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下设计中哪些观点在理论上成立,而在试验中得到证实;哪些观点在试验中没有得到证实或未完全证实,需要修改;哪些现象和指标超出原

来设想,而且可能有新的启示,需要进行新的分析。通过对试验材料的分析,提炼出试验材料能说明的观点和能得到的结果,提出结论,使试验材料和理论认识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充分的统一,从而提高论文的水平。

㈡构思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布局、顺序、层次、段落、内容、观点、材料、怎样开头和结尾的思维,构思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准备过程,构思时文章的主题中心要明确,用以表现的材料要充分、典型、新颖,结构上要严谨、环环相扣,只有潜心构思,才能思路流畅,写好提纲和文章。

㈢拟定提纲

撰写论文之前,应先拟定提纲作为全文的骨架,使其形成结构,疏通思路的作用。拟定提纲,一方面可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明确层次和重点,文章才写得有条理,结构严谨。另一方面,通过提纲把作者的构思、观点用文字固定下来,做到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随思路的进一步深化,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观点的发

现,使原来的构思得到修改和补充完善。

提纲是论文的轮廓,应尽量写得详细一些,提纲的拟写多采用标题式和提要式两种。

标题式提纲,以简明的标题形式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用最简明的词语标示出某部分或某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样既简明扼要,又便与记忆,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常用的写作方法。例如实验研究型论文提纲通常用以下结构:

题目:……

1、课题对象:

①课题的提出;

②研究的目的。

2、材料与方法:

①实验目的、原理、条件、仪器和试剂;

②实验方法:分组情况,观察指标,记录方法;

③操作过程;

④出现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3、结果与分析:

①结果;

②统计学处理;

③结果的可信度;

④再现性。

4、讨论(结论)。

5、参考文献

提要式提纲,是在标题式提纲的基础上较具体较明确提要式地概括出各个层次的基本内容,实际是文章的缩写。

以上两种提纲形式,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选用,无论选择那一种,其目的在于启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做到既有纲可循,但又不拘泥于提纲,尽可能地拓宽思路,才能写出好的论文。

㈣、拟写草稿

拟写草稿就是根据提纲,把要写的内容依次连接起来,把实验数据和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它是对论文内容和形式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论文写作最重要的阶段。

第7篇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检验医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班就读的2009级78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获得专科文凭的年限、供职医疗单位的性质、单位级别、数目、论文形式、的期刊等级,以及至今未的原因等因素进行调查。

二、结果

(一)学生基本信息基本信息见表1,学生的年龄为23~40岁,平均年龄28.4岁,拿到专科学历的年限为2~14年,平均4.3年,工作年限为2~20年,平均为7.1年。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有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

(二)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在已的22名学生中,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医务工作者中有的比例较小,在基层医院工作年限短的职工难度较大。近五年有需求的比例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有为了晋升职称而的迫切需求。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和临床基础检验领域进行,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的现状,大部分为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而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较少。

(三)与未发表原因分析进一步对已和未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在成功的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而在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

三、讨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明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旨在提高中专起点或者专科起点的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主要为学历相对较低的基层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人检验医学高等教育授课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各级基层医院,尽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但这些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医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训练,缺乏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实践活动。

而目前成人教育只是局限于给定参考教材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医学论文是对医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经过分析、论证、推测、总结后得出的文章。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初步了解他们的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与其他研究调查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基层结果相近。因为基层医院接受到检验医学方面新理论和新检验检测方法机会相对较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本次调查中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22名学生的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说明虽然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还是可以的。此外,近五年有需求的百分比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为了晋升职称而有的迫切需要。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发表和临床基础检验专业发表,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工作的现状。

在成功的22名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属于被动,这也说明外在的压力可以促进论文写作,这也提示医院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挖掘医务工作者的潜能,促进他们发表更多的论文。而在56名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这也说明需要对他们进行论文书写方面的指导。

第8篇

在医学论文写作中,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正确使用能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并使科研成果更具有科学性、代表性和可靠性。反之,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误用,会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质量,反而会使读者产生误解,甚至有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近年来,医学统计学方法在医学科研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统计分析结果表达已成为医学论文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统计学是评价医学科技论文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然而从近年发表的论文来看,有不少作者对统计方法的使用还不熟悉,实际应用中统计方法滥用、错用和误用的情况时有发生[1]。据国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不同医学期刊的调查,有统计学错误的论文比例最高者达66%,最低者也有20%[2-4]。国内有学者对5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著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985年统计错误的论文比例为24%,1995年为36%[5]。这些调查研究均说明统计方法误用的严重性以及正确应用的紧迫性。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针对医学论文的科研设计与统计方法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6]。这种研究有助于及时了解医学科研论文中统计方法的应用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医学科研工作者应用统计方法的水平。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已发表的医学科技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希望能引起各位专家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共识与重视,促进我国医学期刊质量的提高。

1 统计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统计设计是整个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研究工作应遵循的依据。常见的统计设计问题有:忽视组间均衡性,样本缺乏代表性,样本例数不足,未设置对照组,未随机分组,未提出统计分析方法等。针对以上问题,在科研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四大原则即“随机、对照、均衡、重复”的原则[6]。

1.1不遵循或不重视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科研设计的重要原则,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随机化既要随机抽样,还要随机分组,并有足够的样本量作前提。然而,在医学论文中许多作者对此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论文中统计处理随机化不突出,随机化缺失情况比较常见,有的论文甚至将随机误解为随意、随便,不采用随机化处理方法,导致结果缺乏可靠性。还有些文章中没有提出“随机”抽样的设计与方法,没有排除标准,给人随意选择病例之感,且病例数少,因此没有代表性,所得出的结论不可靠。部分文章虽然注明了“随机”,但未提及采取什么方法进行随机化研究或两组间的例数相差甚远,不符合随机化的一般规律,没有临床参考价值[7]。

1.2缺少对照研究或对照组设计不合理

正确设立对照是临床或实验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设立对照的意义在于说明临床试验或实验研究中干预措施的效应,减少或防止偏倚和机遇产生的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目前,国内许多期刊发表的论文对照组设计不合理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有些作者对某种新药或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观察研究中,不设对照组,缺乏对照观察,得出的结论缺乏科学性,令人怀疑。有的文章虽然设立了对照组,但在分析结果时,却没有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而仅将各组间的自身前后进行比较,从而使该研究失去对照意义。对照组选择不当,还表现在两组间重要的临床特征和基线情况相差太大,无可比性,如性别、年龄、病情、经济情况和文化程度等不一致,如有些论文将健康人或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结果受到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产生偏倚或系统误差,使结论不可信[7]。

1.3均衡性原则掌握不够

均衡性原则要求实验中的各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要尽可能保持一致。特别对疾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临床特性一定要在组间分布均衡。各组间越均衡,可比性越强。有些作者在对病例进行分组时,忽视了均衡性原则,两组之间没有可比性,结论自然是错误的。具体表现在:有的文章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应统一指标没有设在均衡的水平上。对治疗组情况交代的比较详细,而对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不予交代,或所选对照组的年龄与治疗组不在一个年龄段,影响了作者对指标的观察[7]。

1.4重复的原则掌握不好

所谓重复,一是指重复试验或平行试验,二是指各样本组的例数要有一定的数量,即样本的例数要足够大。虽然随机化是增强非处理因素均衡性的重要方法,但当各组内例数过少时,尽管采用了随机化分组的方法,也难以保证非处理因素的均衡一致。在随机化分组的基础上,只有样本例数足够大,才能使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同时也才能使抽样误差减小,增强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一般来说,在随机分组的前提下,样本例数越大,各组之间非处理因素的均衡性越好;但当样本量太大时,往往又会给整个实验和质量控制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同时也会造成浪费。为此,在实验设计时,还应保证在实验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样本例数。一般说来,计数指标每组样本不得少于20~30例,计量指标每组样本不得少于5~10例。在多因素分析时,一般认为样本例数至少为观察指标的5~10倍[8]。

1.5样本的含量

样本的含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结论的可靠性。样本量过少,则抽样误差大,结果可靠性差,且经不起重复验证;反之,盲目加大样本量也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同时也造成非抽样误差增大。故应在保证研究结果精确可靠的前提下,确定最小的样本量。如某篇论文报道某药治疗的临床疗效,实际总例数为10例,其中6例有效,于是作者得出有效率为60%。显然,有限的病例数不能充分说明该药是否有效,作者贸然得出结论,容易给他人造成假象甚至误导[9]。

2 统计方法选择与使用不当

在选择统计方法之前,首先应确定研究资料是计数资料还是计量资料。只划分其类别而得到的资料为计数资料,也叫定性资料,如根据治疗结果计算出的治愈率、阴性率、阳性率等。测定某个具体数值而得到的资料为计量资料,如血压值、血细胞计数、血氧分压测定等许多物理诊断和化验检查的结果。目前,医学论文中计数资料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为χ2检验,计量资料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假设检验方法均有其适用条件,应根据资料特点来选用最适当的方法。均数与标准差分别是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和离散趋势的指标。能否选用“均数±标准差”来描述某一资料的分布特征,关键看该资料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当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应将资料转换使之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后再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否则用秩和检验。有些作者在使用t检验时,未考虑到上述适用条件而盲目使用,造成统计学处理不当或统计学计算错误[10]。#p#分页标题#e#

2.1统计指标应用不当

2.1.1描述计量资料的统计指标描述计量资料的统计指标主要有平均数指标(算术均数、中位数M等)和变异指标(标准差s和四分位数间距Q等),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对于非对称分布资料,算术均数不能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应采用中位数描述。一般地,正态资料或对称资料用描述,偏态资料用M和Q来描述。在不能确定数据的分布类型时,应选用M和Q进行统计描述。四分位数间距Q是75%分位数P75和25%分位数P25之差,即Q=P75-P25,所谓百分位数Px是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部分,理论上x%的观察值比它小,(100-x)%的观察值比它大,中位数M是50%分位数P50。、s、M、Px与Q可通过统计软件直接输出[9]。

2.1.2描述计数资料的统计指标描述计数资料的统计指标有绝对数和相对数。绝对数是原始资料经汇总得到的小计或总计数。相对数是两个有关的绝对数之比,主要包括率和构成比(百分比)。医学论文中相对数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分母较小。分母较小时,相对数的可靠性不能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宜直接用绝对数进行描述而不宜计算相对数。医学论文中相对数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二是将构成比误用来说明事物发生的强度。构成比只能反映事物的内部构成,不能说明事物的发生强度。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以及与人体有关的各种因素。由于生物现象的变异较大,各种影响因素又错综复杂,研究常是抽样观察,使事物本质差异与抽样误差混杂,故需用统计方法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造成统计学上的偏差或失误,就很容易把本来成功的结果当成失败而放弃,或把失败的教训误认为成功的结论而加以宣传。在进行科研设计时要严格遵循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能留下隐患,否则,再高明的统计学专家和统计学软件也无法弥补科研设计缺陷造成的损失。总之,统计学分析在医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中意义重大。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应注意识别、总结有代表性的、有借鉴意义的统计学领域的缺陷、失误或错误的多发点,特别留心易出现统计错误的险区,从而使论文中的统计学问题减到最低限度。认真检查、仔细核验,尽量避免上述错误,必要时还可以请统计学专家帮助把关[12]。

2.2统计方法描述或选择不当

统计方法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结论的可靠性[12]。临床资料的结果变量可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计数资料指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属性分类,如生存、死亡,治愈、未治愈,有效、无效等,通常转化为率。如果是两组间的比较,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其校正公式,如果是多组间率的比较,则采用行×列表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指对某一个研究对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得到的资料,一般均有计量单位。通常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当资料不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也可用秩和检验等非参数检验法。

2.2.1统计方法描述不清

医学论文中常可发现作者未交代所用的统计方法,如是配对设计的t检验还是成组设计的t检验,是Ridit分析还是χ2检验,是作相关分析还是作回归推断。统计方法交代不清或根本不予交代,使读者对论文结论的正确与否无法判断。有的作者只提一句“经统计学处理”后,就写出结论。有的甚至直接用P值说明问题,笼统地以P<0.05或0.01、P>0.05便称结果差异有无显著性,P值的大小不说明差值的大小,它还与抽样误差大小有关[13]。因此,还应写明具体的统计方法,如有特殊情况,还应说明是否采用了校正,应写出描述性统计量的可信区间,注明精确的统计量值和P值,然后根据P值大小作出统计学推断,并作出相应的医学专业结论。

2.2.2假设检验方法交代不清不交

代假设检验方法或假设检验方法交代的不具体、不清楚是医学科研论文中常见的错误。如果不交代假设检验方法或假设检验方法交代的不具体,读者就无法考察论文的统计学方法选择的是否正确,无法核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每一种假设检验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条件和严格的适用范围。对于同一组资料,采用不同的假设检验方法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如将配对设计的资料按成组设计资料的方法处理,将会损失样本提供的信息、降低检验效率,可能使原本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14]。在论文写作时,不但要交代选用的是什么统计学方法,而且统计学方法要尽可能具体。如选择t检验,要说明是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选择方差分析时,要说明是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还是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对于四格表资料,应说明是一般四格表χ2检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及四格表资料的精确概率法等。

2.2.3统计方法选择常见错误

①误用χ2检验。χ2检验有一定的适用条件,n>40且理论数(T)>5时,可用一般χ2检验;n>40,但至少有1个T>1且T<5时,可用校正χ2检验;n<40或T<1时用χ2检验的确切概率法[15]。②t检验误用于多组资料的比较。在医学期刊中常会出现将t检验误用于多组资料的比较。多组资料的比较应该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再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当各组均与一个对照组比较时采用Dunnettt检验;当各组相互循环比较时,则常采用Student-Newman-keuls(SNK)检验,又称q检验[16]。③配对t检验与成组t检验误用。大部分论文只注明采用t检验,而未注明是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常用于处理前后的自身对照,即差值均数与总体均数“0”的比较;成组t检验适用于成正态分布的两个小样本均数间的比较。④资料不呈正态分布时未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F检验等适用于呈正态分布、方差齐且有确切的测量数值的资料,而非参数检验(如符号检验、秩和检验Wilcoxon法、秩检验-KruskalWallis法、Friedman法、Ridit分析、Seperman相关等)对资料无特殊要求,对按大小顺序、评分、等级、反应程度甚至色调深浅等资料都可进行分析比较[17-18]。因此,对于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用F检验,方差不齐时可用变量变换,或采用秩和检验;对于两个小样本均数的比较或处理前后的比较,方差齐时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19]。

3结果解释时存在的问题

统计分析的结果是无效假设或是不能无效假设。无效假设在一般的统计检验为两组总体参数相等。无效假设只能说两组总体参数不相等而并不能说两组相差很大。两组相差如何要对可信区间进行研究观察后得出。由于统计检验不能得出差别的大小,因而结论不能说“有明显差异”或“有显著差异”,也不能说“差异非常显著”,更不能说“差异明显”。在国外的统计书籍上的英语表达为“significant”,它的正确意义应当是“有意义的、有重要性的”。俄语为“Значмый”和日语中的“有意”也是这个意思。国内只有极个别的英汉词典把“significant”误译为“显著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等[20]。在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时,有些人常常根据P值的大小作出对实验效应差别程度不同的专业结论[21]。例如某实验研究,比较甲、乙两种治疗方法对某病的治疗效果(假定甲法的疗效优于乙法),若得到“P<0.001”,则认为甲法极显著优于乙法;若得到“P<0.01”,则认为甲法非常显著优于乙法;若得到“P<0.05”,则认为甲法显著优于乙法。犯这种错误的原因是错误的理解了统计学中P值的概念[7]。统计学上根据假设检验原理推算出来的P值表示拒绝特定的无效假设可能犯假阳性错误的概率。P值的大小并非指差异的太小,只能反映两者相同或不相同。P值越小,说明越有理由认为两种处理方法效果不同,而不能反映对比的两组或多组之间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大小只能根据专业知识来确定。此外,甚至在部分投稿文章中未交代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也未见应用统计学的迹象,仅从各组数据的均数大小做出了统计推断。医学期刊论文中暴露出来的统计学错误,从表面上看是编辑部和审稿者把关不严所致。事实上,即使审稿时发现了上述错误,也无法改正。因为实验设计的错误只有在科研工作开始之前才有可能得到纠正。即使编辑工作者能够阻止有严重统计学问题的,也仅仅是治标而已。如何使广大医学论文作者在医学研究中正确应用统计学,提高科研质量才是治本[7]。#p#分页标题#e#

4对策与建议

众所周知,统计学是从事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从试验设计、资料收集与表达、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正确地运用统计知识,才能真正发挥统计学在科学研究中应起的作用。然而,在已出版和发表的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中、通过评审的科研成果和答辩的学位论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忽视、轻视和误用统计学的现象[22]。

知识应完善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保证统计学应用的准确性。为此,可定期聘请统计学专家对审稿人员进行统计学知识培训。科技期刊的群体效应理论[23]认为,期刊编辑的专业结构应多元化,以利于编辑互相学习,实现知识互补。医学期刊编辑部可考虑聘用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作为编辑。编辑应将医学统计学作为自己的必修课,通过多种方式,如自学自修,参加讲座或培训班学习统计学知识,有条件的编辑部,如医学院校学报编辑部,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编辑参加本科生或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也可鼓励编辑人员在职攻读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这样,可以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统计学水平,最终使编辑和审稿人都能够发现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并指导作者修改,正确进行医学论文中有关统计学分析的描述[24]。另外,有关职能部门或学会可组织与医学统计学相关的培训班,聘请统计学专家讲课,对编辑人员进行定期统计学知识培训,加强科研设计、统计学知识的学习[19]。

4.2加强医学统计学专家审稿

医学研究论文专业性强,经常涉及统计学处理问题,有时会遇到统计方法复杂的稿件,这不仅需要本学科专家审稿,而且需要医学统计专家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论文所报道的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学期刊编委会中应有统计学专家,专门负责稿件统计学方面的审查工作。

4.3强化作者的统计学意识

第9篇

国内期刊界常会有作者咨询:已在国外的期刊上发表,能否在国内中文发表?再如已在SCI上发表,是否可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反之情况也有咨询。作者关心的是上述情况是否属于一稿两投,是否可以再次发表,是否构成侵权等。目前,按照国际惯例,明确不同语种论文向不同期刊投稿不属于一稿两投;允许作者以不同语种向不同期刊投稿,但必须声明,同时接受所投稿期刊的审查[6]。2002年9月15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在中国境外首次出版后,30日内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视为该作品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但是没有规定国内作者在国内或国外发表后,可否在国外或国内发表。

2进修医生、委托培养等期间论文写作的著作权

归属进修医生、委托培养期间,因进修或培养单位无论在技术水平、科研条件还是患者资料等方面,均较原单位有突出的优势,因此作者在此期间会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进行科技论文创作。医学,除署有作者姓名外,一般均署有作者单位的名称。医学论文绝大多数属于作者职务作品,按《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理解,其署有作者单位名称,主要体现作者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方便联系作者,另外在客观上也能反映出作者单位的学术水平。由于原单位对论文等有一定要求,或为了在原单位升职、毕业等原因,因此往往会将论文上单位署名为原单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但很多著作权问题往往被忽视。《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一)作者;(二)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医学论文的创作人,创作人的单位,或其他组织(团体)均具备著作权人资格,可同时作为著作权人。《著作权法》第十三条规定:“两个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

3著作权归属界定后的解决方式

3.1研究生毕业论文

研究生毕业后,通常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发表,但能否合法的发表,需视毕业生与学校的著作权授权书的约定及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对待。根据以下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①对于毕业论文附文中的著作权声明其著作权完全归研究生个人所有,则可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作者可以将学术论文根据不同的内容拆分成几篇文章,或整体发表。②毕业论文附文中的著作权转让协议规定著作权的财产权由学校单独所有,则研究生不能发表,学校享有发表的权利,如在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上发表。若此时毕业生向学术期刊投稿发表,则属于重复发表。③共同共有,即研究生与学校需要在约定的范围内行使各自的权利。若无具体约定,则单方面发表需要征得共同共有人的同意。④学校有使用的权限,抑或与网络数据库签约授权的权限等,也属于与研究生可约定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属于③的特殊情形。因高校与网络数据库如万方、重庆维普、中国知网等通常有一定的协议,在协议的约束下,高校会将其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在网络上发表,并签署汇编作品著作权授权书,此种情况下属于文献的公开发表,汇编作品著作权已转让给这些网络数据库,则研究生不可再向学术期刊投稿。若研究生再向学术期刊投稿乃至发表,则研究生与杂志社对于数据库和高校构成共同侵权,势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届时期刊编辑部需要采取消除影响(如撤销发表、刊登撤销公告)、损害赔偿等补救措施。

3.2已在英文期刊发表后再向中文期刊投稿的情形

《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已在英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可以以汉语形式在中文期刊发表,但因涉及到原作者的著作权(若英文及中文作者为同一人,则可不考虑此情形),及原语种刊物的汇编作品著作权,因此在用中文发表时,需要取得上述两者的授权。在实践中,国内期刊往往回避不同语种的发表,原因是,取得原汇编作品期刊的授权比较困难,而且医学期刊的报道内容兼顾时效性及新颖性的特点,因此已报道过的内容通常会选择不报道而退稿或建议改投他刊。但是如果能够取得授权,可以根据其新颖性及实际价值进行刊登,使国内医学工作者受益。

3.3进修医生、委托培养等期间论文写作的著作权归属

进修医生或委托培养在进修和培养期间利用所在接受进修及培养单位的资料所著论文,需要注明其所在单位(提供培养)的名称(为共同著作权人,身份为法人),当然作者也可以注明作者供职单位等的名称,但其作用仅仅是表明作者身份。有的作者在进修期间以获得所在科室领导(或导师)的同意或授权为由,变更作者单位。此种情况下,科室领导(或导师)无权代替所在单位做出放弃著作权或著作权转让的意思表示,因此也属于侵权行为。

3.4已发生侵权问题的解决方式

针对上述侵权行为,常用的方式有刊登撤销论文的通告、期刊目次页列入撤销论文的通告等,利用检索系统及互联网查新、同类期刊组建联合防护网,如借助共享审稿专家库和收稿目录避免了一些重复报道等[7]。由此杜绝重复投稿或学术不端等行为[8,9]。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出现成为了著作权主体和作品使用者之间的一道桥梁,有利于解决学位论文著作权授权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10],也可以防止因研究生与学校之间的协议对权利的束缚而引起重复发表。

4小结

第10篇

一、ESP课程设计原则

ESP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结合ESP课程的特点,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应避免多媒体教学所使用的课件制作、授课的方式仍以教师为中心。与此同时,ESP课程设计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是ESP课程成败的关键。原则之二是,课件的制作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课堂教学变为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辅助手段的师生间互动、学生间互动的动态过程。成绩的评定也应遵循激励主动性的原则,实行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之三是,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建立完善的ESP语料奠定基础。原则之四,明确ESP课程的学习目的。ESP课程的学习目的应当是在语言基本技能过关的情况下,掌握ESP课程各方向的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对ESP课程专业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ESP课程改革设计

1.专业划分与课时安排。根据ESP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这一特点,我国高校医学院校不管任何专业都学习医学英语,专业针对性不强,应当对各个专业设置专门用途英语,如护理专业学习护理英语,检验专业学习检验英语等,从而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更浓,为将来就业奠定专业英语基础。与此同时,大多数医学院校将专门用途英语开设在学生的高年级,学习时限不长,造成严重的课时不足,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潜力挖掘,影响了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效果。如果医学院校根据情况结合分级教学和学分制的实施特点可以让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继续学习基础知识,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立即进入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此法可以保证教育界提倡的大学英语学习不断线,英语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从而保证ESP课程的有效教学。2.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应把基础英语学习与医学专业学习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将一、二年级的课程学习内容制定为医学英语词汇和基本的专业文献阅读,学生以掌握医学术语为主;三、四年级的课程内容可以针对各个专业的需求进行不同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五年级的课程学习可以设定为选修课,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论文写作等与工作、科研事业相关联的课程。由此我们可以保证学生整个大学时期的英语课程学习内容都与日后的工作需要紧密相关。另外,由于目前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翻译法,教学方法单一,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无法达到教授专门用途英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效果。所以,医学院校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面应注重教学方式的新颖和灵活多样性,例如,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设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等多种类型课程,如医学英语听说课、医学英语文献阅读、英语医学论文及摘要写作、医学英文资料翻译等。3.教材与师资。教材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工具,优质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可以保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顺利完成。各医学院校应在正确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在教材的选编方面要注重语言和专业两方面的有机统一,避免过于强调语言或过于突出强调专业知识,应将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突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此外,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师资问题成为制约全国医学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各医学院校缺乏既懂医学又擅长英语的人才,要想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教学能力,最可行的做法就是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去进修或培养高年级的医学专业优秀人才进修学习外语。4.课程评估。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测试与评估应围绕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进行。除了常规的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课程论文与考试外,测试形式亦可多种多样。评估形式有:课堂讨论,书面或口头报告,个案跟踪与分析。ESP的测试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和统一的系统教材作依据,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实现其考试的效度,问题主要表现在考试的规范问题和考试的真实性问题两个方面。

三、结语

总之,以ESP为中心的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符合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为此,各医学院校在课程设计中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安排设计。

作者:申俊丽 单位:包头医学院 外国语学系

第11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需求分析;ESP教学

1 ESP中的需求分析

根据Hutchinson 和 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把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指在未来的目标情景中学习者的客观语言需求,主要分为necessities、lacks和wants。Necessities 指在目标情景中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即为了在目标情景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学习者需要知道什么。Lacks 指学习者的目标语能力和现在的语言能力之间的差异和矛盾。Wants 指学习者自己的需求。学习需求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机等要素。以上两种需求都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的,很多学者认为医学英语的教学以及课程设置不应只考虑学习者需求,还应该考虑医学英语使用者的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把社会需求纳入到研究考虑中,可以使医学英语的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贴近实际使用情况,满足学习者未来职业的需求。

2 医学英语需求分析调查

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访谈、调查问卷等,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分为两类,分别是学习者需求问卷和社会需求问卷,多数题目都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辅以少量开放式问题,前者调查对象是齐齐哈尔医学院随机抽取的100名本科学生,发放了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9份。问卷共35题,主要从necessities、lacks和wants三方面调查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同时还包括学习者对于医学英语教学方面的具体的学习需求。社会需求问卷的调查对象是齐齐哈尔市各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共50人,该问卷共15题,主要调查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问卷发放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2.2社会需求及学习者需求问卷结果与对比分析

问卷使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习者对目标情境中需要掌握的技能的认知与社会需求中反应的技能有差异。在学习者问卷中,医学英语四种技能的necessities值从高到低分别是读、说、听、写;社会需求问卷中,四种技能的排序则是读、写、听、说(表1)。也就是说,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都认为读是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而对于说和写,学习者普遍认为在未来工作中,说的技能更重要,而医务工作者却认为写是仅次于读,处于第二重要的技能。这种对比结果和差别说明学习者和医务工作者都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但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医务工作者还须要撰写英文摘要和论文,这就可以解释社会需求问卷中,写的技能排在第二位的原因,但是对于学习者来说,还不了解未来工作中须要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因此可以解释他们把写排在了最后,却把说和听排在第二、三位,这是由于大学英语长期的批判哑巴英语,使学生明显高估了说的技能在未来工作中的需求度,却低估了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此外,按照表1的排序,纵向比较目标情景需求中三个维度下四种技能的值,发现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说的技能,但是最想提高的却是阅读技能,说明对于阅读技能,学习者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与社会需求问卷的结果显示一致;但是对于写作技能,学习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医学英语课程,正是一种目标导向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通过这门课程,向学习者传达未来工作中最需要的技能,以及着重加强对这些技能的教学。

通过学习者问卷分析发现有81%的学习者认为医学英语对未来职业很重要,79%的学习者认为开设医学英语很重要,但只有47%的学生对于现阶段我院医学英语的教学情况表示满意,可见医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于学习动机,44%的学习者选择为了将来工作的准备,而41%的人为了考研准备;对于医学英语的学习重点,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医学术语、单词以及医学文献的阅读,分别占36%和44%;而超过半数63%的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医学词汇量有限,其次是语法困难;至于教材,89%的学生选择阅读为主,兼顾写作,并配有语法和词汇练习的综合教材;对于教学模式,学生更偏爱互动式课堂活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半数50%学习者选择从大一开始,公共英语课和医学英语课同时期进行。

3 医学英语教学改革及课程设置建议

3.1 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这两个问卷,我们知道学习者学习医学英语的主要目的为了将来的工作和考研作准备,在未来工作中,他们更多的是利用医学英语及时学习和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进行文献综述和撰写英文摘要及论文,其次是听取学术报告等;根据这一特点及需求,医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也要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不能忽视其他技能的培养。

3.2 改善教学内容、方法及教材

本次调查发现,学习者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医学词汇量有限,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讲授一些医学英语词汇的构词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其次,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模式是互动式课堂活动教学,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开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甚至模拟学术研讨会等课堂及课下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文献检索及文献综述等多方面的能力。最后,医学英语教材要充分体现ESP教学的特点,文章内容要科学实用,结合目标情景的题材,如药品及医用品说明书,医学论文的摘要或综述等,文章难度要适中,词汇量合适。

3.3 优化课程设置

结合问卷结果,笔者建议我院一、二年级进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同时,在一年级开设多门医学英语选修课,如医学英语视听说等。第二学年或第四学期,可以全面开展医学英语教学。教材方面,前两年要选择医学专业知识不是很深的、概括地讲述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材,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医学英语,具备简单运用医学英语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三年级学生开设专业更细化的医学英语必修课,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可以为他们四年级进入实习作好准备,更好更快地学以致用;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考虑开设一些高难度的医学英语选修课,例如医学英语文献阅读、医学论文写作等。

本次问卷调查使我们摸清了我院现阶段医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和社会需求情况,通过两个问卷的对比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得到了一些启示;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对医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方法、教材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改善我院的医学英语教学,并为其他医学院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87.

第12篇

关键词: 医学类职业院校口语交际训练校企合作

医学类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应加强同医疗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从语文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来看,改变原来以文学教学为背景的口语交际训练,尝试与医疗企业合作,或者利用医疗实训基地的模拟环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

1.医学类口语交际训练的教材与教学内容

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使用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教材是刘重光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该教材在二十四个单元中安排了十七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这十七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和单元的教学内容紧密配合,是单元教学内容的口语化训练,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文体类口语交际训练,包括记叙文单元的《听话训练》,通过听取记叙类文章的段落朗读来捕捉文章蕴涵的信息,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说明文单元的《介绍》,选文是《杜甫草堂》和《朝鲜族辣白菜的制作》,旨在训练学生口头说明事物的能力;议论文单元的《演讲》,是一种口头议论训练。

第二类是朗诵训练。古代诗歌单元的《古代诗歌的朗诵》,现代诗歌单元的《新诗朗诵》,戏剧单元的剧本台词朗读,都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是讨论交流类。这一类包括讨论交流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个部分。理论学习有行政公文单元的《会议主持》和专题阅读单元的《小组研讨交流》,《会议主持》的训练内容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几次讨论会,组内同学轮流担任主持人”,《小组研讨交流》提出小组研讨交流的要求、交流态度和组长职责,其别提出了“沟通中应有的态度要求”,为正式的小组研讨交流做了准备。讨论交流的实践训练则是配合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安排的,如小说鉴赏单元的《小说评析发言》,文艺评论单元的《阅读心得交流》,文化散文单元的文化散文语段讨论,科技文书单元的专题讨论,专题阅读单元的课后习题研讨,医学论文单元的医学论文写法的交流。这些都是属于讨论交流类的口语交际训练。

第四类口语交际训练可称为其它类,包括事物文书单元的《采访》,研究性阅读单元的《辩论》,求职文书单元的《求职中的听说技巧》,等等。

以上是教材提供的十七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

2.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教学内容来看,该内容工学结合不够紧密,不是根据职场需求来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很难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言语冲动和言语欲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已经势在必行。具体分析如下:

2.1朗诵类训练仅仅是口语训练,不是交际训练。

交际训练应该是在家庭、社区、职业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交际活动的训练,交际不能单方进行,它必须是双方或多方共同进行的,是信息的不断传递与反馈,完整的交际训练必须有信息的发出者、信息的传递途径、信息本身、信息的接受者、信息环境和反馈六个方面。

诗歌、散文朗诵只是口语训练,不是交际训练。在朗诵过程中,只要有信息的发出者(朗诵者)和信息本身(诗歌、散文)就可以,朗诵者独自在原野上也可以进行朗诵训练,它不强调信息的接受者和信息反馈,所以不是完整的口语交际训练。

完整的口语交际训练应该有相应的交际环境、相应的交际对象,是交际双方或多方通过一定途径不断地传递和反馈信息的过程。只有既是口语训练,又是交际训练的训练,才能称为口语交际训练。

2.2讨论类训练的内容缺乏职业特色。

从教材的口语训练内容来看,朗诵类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诗歌、散文、剧本之类,是通过口语训练来提高文学作品的朗诵能力,讨论类讨论的对象主要是小说、散文、文艺评论及论文写作方法之类,通过讨论来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训练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工作实际,还不能“供谋生应世之需要”(出自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应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和实际工作相一致。小说评析、阅读心得、文化散文语段讨论,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文学类院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医学类职业院校的学生以医疗为职业,他们将来要面对的主要是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医疗交际才是该类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交际特色,医疗交际的口语训练才是医学类职业院校口语交际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2.3口语交际环境与职业环境不匹配。

从教材提供的训练内容来看,无论是文体类、朗诵类还是讨论类训练,基本上都可以在理论授课教室里完成,有些教师甚至在选文教学中穿行,没有为学生提供职业性的交际环境。

职业性的交际环境就是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企业环境,对医学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医疗环境。

医疗环境是该类学生口语交际的主要环境。在医疗环境下,同特定交际对象通过一定途径,不断传递和反馈信息,是医疗口语交际的主要特色。例如,护理专业学生在住院部的环境下同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医技人员进行口语交际,眼视光专业学生在眼镜店环境下同近视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口语交际,这些都是医疗环境下的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或者模拟的医疗环境,是医学类院校口语交际训练成功的前提之一,只有在这样环境中进行的口语交际训练,才能有效迁移到将来的职场环境中去运用。而教材恰恰缺乏这种交际环境的创设。

3.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思考

3.1从交际的角度来安排口语训练。

交际成功的关键,不是会朗诵或者会作文学评论,一个人无论诗歌、散文朗诵得多好,无论对文学作品有多么深刻的见解,如果没作职业化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医疗职场上,便很难进行成功的口语交际。

从教材的口语交际训练来看,主要是通过朗诵训练和讨论训练来完成口语交际训练,而不是从医疗职场交际需要的角度来安排口语交际训练。由于该内容同医疗职场的口语交际实际相去甚远,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言语欲求和言语冲动,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口语交际训练,应该从交际的角度来安排训练内容。交际是双方或多方通过一定途径不断地传递和反馈信息的过程。只有正确设定了交际对象,才能有效提高交际训练的效果。在医疗职场上,主要交际对象是患者和同事。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成功的医疗交际应该是把医疗专业术语口语化、通俗化,让医患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同事方面,只有通过口语交际协调工作,才能共同完成医疗服务。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预设相应的交际对象,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交际训练内容,才能成功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2从职业的角度来深化教学内容。

医学类职业学院的口语交际内容,应该根据职业需要来确定。对医学类职业院校来说,医疗交际才是学生最主要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那么,如何丰富医疗交际训练的内容呢?首先,教师要深入医疗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弄清楚在医疗实践中,哪些是最常见、最实用的口语交际活动。其次,教师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初步了解相关医疗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组织治疗性口语交际训练。另外,还可以聘请相关企业的专家到学院授课,请“双师型”的教师进行交叉上课。

教材中原有的文学类讨论内容,应该用医疗交际内容予以替换。在讨论训练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医疗交际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预案,讨论分角色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在以后的训练中不断改进。只有从职业角度来深化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训练才能适应生活之需,适应职业之需。

3.3加强校企合作,在企业环境中实现做中学。

创设医疗口语交际环境是医学类职业院校口语交际课程成功的前提。医疗口语交际环境的创设,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教师可以带学生熟悉医疗环境,可以请医疗专家或临床教师介绍企业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模拟病房等实训场所进行口语交际训练。